德育答辩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7 08:21: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德育答辩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开展了德育答辩活动。实践表明,德育答辩不失为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辩的实施过程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一)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为了上好德育答辩这堂“课”,理工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领导、学工部(团委)负责同志、学部书记、辅导员、“两课”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答辩分为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三个阶段。
撰写论文阶段。学院要求每个毕业生认真回顾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发展方向,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
2010届2196名毕业生全部撰写了德育论文。
论文评阅阶段。学院专门安排了德育答辩论文导师,对毕业生德育论文进行指导、审核、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大部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认真总结,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
现场答辩阶段。在德育答辩会上既有毕业生们的真情告白,也有献给学校建设发展的合理建议。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成员分组深入各学部,听取学生陈述,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德育答辩评分标准评定现场答辩成绩。
(二)根据学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德育答辩教育成绩
学生德育答辩的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现场答辩、毕业离校期间表现四部分成绩组成。其中,现实表现的成绩占50%(辅导员打分)、德育论文的成绩占20%(指导教师打分)、现场答辩的成绩占30%(答辩评委打分)。
德育答辩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对于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学生,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的,按结业处理。
2010届有2196名毕业生,其中有248名毕业生因工作需要(顶岗实习)不能回校答辩(但均提交了德育论文),在校答辩1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有81名学生第一次答辩成绩不合格,进行了二次答辩。
(三)发动低年级学生参与,延伸德育答辩教育效果现场答辩阶段,学院鼓励低年级学生旁听。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和人生的升华,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为他们的大学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辩结束之后,德育答辩委员会评选出优秀德育论文,将其集结成册,提供给在校学生阅读,进一步扩大德育答辩的影响力。同时,学院围绕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
二、德育答辩的实际成效
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对大学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毕业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大学毕业生德育状况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德育答辩成为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对于专业答辩,德育答辩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更具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毕业教育方式在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毕业生的感触颇具代表性:“在离校前夕,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实在是很难得。老师们不仅帮我分析了优缺点,还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对我走向社会大有益处。”
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全面考核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检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答辩工作还吸引了其他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德育答辩的过程成为师生真情话别共叙情谊的过程,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及时疏导了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2010届毕业生成为历年来毕业离校期间表现最好的一届毕业生。
(二)德育答辩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学生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教育环境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出发点之一。按照教育规律,大学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终以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的。而毕业生德育答辩活动的形式特点是,它从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充分反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答辩会的时机、内容及形式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个性互动的教育环境。学生有机会自我总结、交流、答辩、阐述,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自觉地投入。经过学生入脑、入心的理智思考获得的心灵体验、思想升华的效果是任何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理念加以推广,发动低年级学生现场旁听毕业生德育答辩,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德育答辩成为贯穿所有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成为学校德育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径。
(二)德育答辩成为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专业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检验,那么德育答辩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考核,是学习期间思想状况的展示和总结。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检验关,改变了以往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与专业答辩相比,德育答辩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实践的总结和展示。通过这种“出关”,更增强了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安排,在2010年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基础上,已组织新生结合入校以来的所感所想,在辅导员和个人成长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习4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同时辅以二、三年级德育论文的阶段答辩,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正在该校逐步形成。
事实表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德育答辩为载体,以学校德育理论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学校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支撑的模式,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普遍特点。学院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受到社会、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肯定。
三、德育答辩的实践启示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对于高校优化育人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评价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学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表明,德育答辩正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
(一)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人性化
重视人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这是人性化评价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辩认可了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过程。这个过程立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对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促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启动功能和激励功能,实现德育评价育人育才的真正意义。
(二)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动态化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评价注重静态取向,重视的是评价的判断和鉴定功能,并进一步异化为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以终结性评价结论来区分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目光、前进的观念来看待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指引他们看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方向。通过对学生阶段的、单元的和局部的道德发展水平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也能对德育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改进德育体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构建。这样,在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德育评价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德育工作目标也能够最终实现。
(三)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多元化
篇2
在专业课讲授过程中,把枯燥的知识技术融进德育内容,并且结合当前煤炭及选煤企业遇到的难题,进行品德教育培养,使学生先耳闻品德在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性,逐步对他们进行品德方面的培养,使他们以后进入企业能尽快地融入到队伍中去。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以实践为基础,并且与生产密切结合。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把实践教学融进德育内容,让学生与一线企业工人密切接触,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学习他们吃苦的矿业精神,有条件的话可以请厂矿里面优秀代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座谈,让学生体会到德育对厂矿及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带来的危害,使学生目濡德育与生产之间的关系。此外,除了在专业课和实习过程中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德育培养外,在每个学年教研室要对学生进行德育专题讲座,使学生对品德的认识和训练在平时自觉主动养成。并要求每个学生毕业时进行德育答辩,总结他们大学四年来在德育与专业结合方面学到的东西与个人体会。通过他们答辩,间接评价四年来对他们进行德育培养的效果,为以后德育培养融入该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提供方向与目标。学生毕业后,对其进行跟踪调查,真正检验德育建设融入矿物加工专业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二、主要解决的问题
1.如何让学生和教师意识到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就教育的本质而言,培养“人”远远比培养“才”更重要。而因为受到应试大环境的制约,很多时候教育的定位被强行扭曲了,重在培养的是“才”而不是合格的“人”。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教育方向就偏离了轨道。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
2.如何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养成良好的品德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启蒙,在家里,父母是最好的启蒙,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榜样都是最好的启蒙,同时每一个榜样也是无形的教育者。学生在从学校和家庭乃至社会生活中得到这些有形无形的教育印记后,便会反作用于现实社会,发挥其被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单就在学校里,首先教师要具备品德培养的理论知识、方法与技巧,通过他们言传身教,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品德的人,同时当中品德优秀的又会对其他人起着无形的教育。
3.协调学生学习专业课与品德培养,并使之同步进行
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时,一些与职业道德相关的方面可以采用自然渗透法,顺其自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此外,由于矿物加工专业是工程背景很强的专业,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寓教于做法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即使有些课程内容从表面上看与德育教育联系较少,但只要善于挖掘,可以采用引申发挥法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
三、结论
篇3
关键词:德育;矿物加工;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250-02
我校的校训是“厚德博学、范行求真”,厚德即重视道德修养,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博学即广采博览、广泛学习各种知识,语出《礼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它充分体现了德育在我校培养人才中的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呈下滑趋势,出现了一系列问题[1],其中当前大学生品德素质下滑,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作为矿物加工工程的工科大学生,对德育及好的品德养成的重要性认识往往不够,甚至教师对此认识理解也有偏差。学生的品德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其个人前途,同时也会对学校未来造成影响,学生就是学校的品牌。因此,德育与学生、教师、学校密切相关,德育在高校的实施刻不容缓。
一、研究的必要性
矿物加工又称选矿,即将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进行分选。该专业培养从事矿物(金属、非金属、煤炭)分选、矿物材料加工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内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就业去向主要是进入选矿、选煤、矿物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工作与管理部门,也可在固体废弃物处理厂及环保部门和矿物质检验部门工作,这些部门大部分工作环境较差,见图1和图2。其中多数一毕业进入选矿厂、选煤厂[2]各车间各工段做技术员或者工艺员,工作时存在粉尘大、噪声大,并且厂区所在地相对比较偏僻,环境差等特点,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与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在该行业干出业绩,干出成就,才能为中国矿物加工做出应有的贡献,所以,德育建设在矿物加工专业显得非常有必要。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内容
在专业课讲授过程中,把枯燥的知识技术融进德育内容,并且结合当前煤炭及选煤企业遇到的难题,进行品德教育培养,使学生先耳闻品德在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性,逐步对他们进行品德方面的培养,使他们以后进入企业能尽快地融入到队伍中去。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以实践为基础,并且与生产密切结合[3]。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把实践教学融进德育内容,让学生与一线企业工人密切接触,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学习他们吃苦的矿业精神,有条件的话可以请厂矿里面优秀代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座谈,让学生体会到德育对厂矿及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带来的危害,使学生目濡德育与生产之间的关系。
此外,除了在专业课和实习过程中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德育培养外,在每个学年教研室要对学生进行德育专题讲座,使学生对品德的认识和训练在平时自觉主动养成。并要求每个学生毕业时进行德育答辩,总结他们大学四年来在德育与专业结合方面学到的东西与个人体会。通过他们答辩,间接评价四年来对他们进行德育培养的效果,为以后德育培养融入该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提供方向与目标。学生毕业后,对其进行跟踪调查,真正检验德育建设融入矿物加工专业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四、主要解决的问题
1.如何让学生和教师意识到品德培养的重要性。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就教育的本质而言,培养“人”远远比培养“才”更重要。而因为受到应试大环境的制约,很多时候教育的定位被强行扭曲了,重在培养的是“才”而不是合格的“人”。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教育方向就偏离了轨道[4]。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
2.如何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养成良好的品德。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启蒙,在家里,父母是最好的启蒙,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榜样都是最好的启蒙,同时每一个榜样也是无形的教育者。学生在从学校和家庭乃至社会生活中得到这些有形无形的教育印记后,便会反作用于现实社会,发挥其被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单就在学校里,首先教师要具备品德培养的理论知识、方法与技巧,通过他们言传身教,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品德的人,同时当中品德优秀的又会对其他人起着无形的教育。
3.协调学生学习专业课与品德培养,并使之同步进行。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时,一些与职业道德相关的方面可以采用自然渗透法,顺其自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此外,由于矿物加工专业是工程背景很强的专业[5],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寓教于做法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即使有些课程内容从表面上看与德育教育联系较少,但只要善于挖掘,可以采用引申发挥法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
五、结论
通过把德育建设融入矿物加工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在培养学生过硬专业素质的同时,更加注重品德的教育,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其实目的不仅仅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矿物加工专业人才,同时也希望能探索出一条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彩霞,任瑞晨.矿物加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体系构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219-221.
[2]左晶,代爱萍.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与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31):54-55.
[3]胡岳华,宋晓岚,邱冠周,等.建设国际一流学科,培养复合拔尖人才――多学科交叉矿物加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112-117.
[4]徐秀兰.浅谈对学生品德培养的重要性[J].新校园(理论版),2012,(7):166.
[5]石常省,智瑾.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10(3):78-82.
篇4
坚持我校“十二字”教育模式,全面贯彻和落实学校工作报告精神;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和谐幼小衔接,重视习惯养成,夯实母语基础,强化英语特色,突出教学中心,精心打造部门双语文化品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自醒自觉,高质高效,以优异的成绩,向十周年校庆献厚礼。二、工作理念坚持情商第一,寓学于乐。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2、坚持阅读第一,快乐高效。尽早阅读就是一切。在阅读中扩大识字量,在阅读中激发学习兴趣,在阅读中奠定人生基础。
3、坚持英语第一,学用结合。大量输入,交际输出;渗透文化,自然习得。
4、坚持潜能第一,注重后劲。尊重儿童天性;赏识每一个孩子;开发右脑资源;让学生从小充满灵性、悟性、个性、创造性。
5、坚持教师第一,敲打锤炼。自醒的教师最自觉,自觉的教师最强大。真心爱学生,真才教学生,真知感染学生。
三、常规工作进一步完善课程改革:基础课程、能力课程、个性课程、德育综合主题活动课程。
一是抓好国家基础课程,打稳根基。学习课程标准,坚持探索“负担轻、质量高”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先”字教学法——让学生先质疑、先思考、先表达;探讨“让”字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交流中学,在发现中学。
二是巩固校本能力课程,强化技能。语文——上好每天十分钟写字课、晨读诵诗课、阅读课、童话创作(演说课)、语电课和中国传统文化课。英语——上好唱背课、口语课、视听课、剑桥读写课和英美传统文化课。数学——上好电脑速算课,增加思维训练课。上好六门综合能力课,指导教师要选好题,备好课,提高教学质量;配合专业教师上好钢琴课和游泳课,要求学生提前到达课堂,保证准时开课;教师不随意扣留学生,保证学生受到良好教育。设计并组织好一年级晚自习下棋等益智活动。校本能力课全部纳入课表管理。
三是坚持个性特长课程,开发潜能。上好科普课,于第二周进行。指导学生选切实际的个性课课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注重过程研究,做好过程记录,做好答辩展示,第三周准时开课。建立语数英培优班,并纳入个性课管理。培优班做到“有赛必参,有奖必得”,并都要力争第一。组织好每周三晚科教电视,精选内容,吸引学生。
四是坚持德育综合主题活动课程,学会做人。继续开展以“孝心献父母”为主题的德育活动:一活动内容要做细、做小、做实在,有些内容不随意更改,直到成习惯;二活动影响要做大、做强、做深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调动每一个家长的积极性为我们服务,直到学生“气质与众不同”,“即使不穿校服,也很容易被辨认出来的”。继续开展“孝心献父母”经验交流,邀请家长参与“孝心小标兵”评选,编辑《孝心献父母专集》,举行“献孝心”展示课,结合孝心活动实行家访等。让学生在“学孝、行孝、劝孝、献爱心”活动中,学会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感悟做人的真谛。让初小部德育之花在孝心活动中绽放。
2、进一步研究上下衔接:英语衔接、汉语衔接、生活衔接
第一是初小与幼儿园的衔接。
英语衔接:初小部“不能停”,还需要“助跑”,否则前功尽弃。我们多年的实践,总结了一条经验教训:孩子从大班升上小学一年级,英语还需要强化,还需要入骨、入髓、入心。
篇5
1、 论文选题背景
20世纪是教育改革和学校不断重构的世纪。诸如有效学校研究、校本管理、学校发展计划、学校教育质量保证、新课程计划实施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等教育改革运动,在欧美国家及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不断发生。60、70年代,教育管理的努力方向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和学习辅助方面。由于效果的不明显,使得人们开始质疑学校在学生学习绩效改进方面的能力。80年代,受工商管理科学的影响,改革的着眼点由课堂层面转向了组织层面。90年代,学校管理改革趋于多样化。
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学校几乎连续不断的被要求改革,或在一定环境要求下试图推行改革,然而成效却不明显。素质教育的思想轰轰烈烈的搞了这么多年,仍处于了解和认可阶段。能够真正接受和贯彻落实的,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宏观政策、教育改革以及科学理论到学校微观实践之间有一个极为关键的转折点——校长的创造性活动。创新的推行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富有创造性的人—创新型校长。校长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连接着宏观与微观,处在学校外部到内部的重要节点,在学校的各项创新中起着统帅的作用,影响制约着其他各项创新。
就目前来说,校长创新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多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描述,动态的把校长创新作为一个过程,研究其如何创新以及各阶段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文章较少。
2、 论文的结构框架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旨在对校长创新进行概念、过程、条件的梳理,第四部分以德育创新为例,简要阐述校长创新在实践中的应用,仅仅是校长创新的一个方面。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校长创新的内涵、层次、要素、特性及意义,旨在增强对校长创新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校长创新的外部环境、内部机制和个人要素,通过事例的引入,理论的分析,旨在提出争取创新条件的可操作性建议。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校长创新的过程,及其每个阶段应着力把握的问题,旨在推动校长创新在学校的产生、发展和完善。
第四部分以德育为例阐述了具体创新的操作,一方面是对前三部分的微弱佐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出其它方面如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研究。
3、 论文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属于应用性教育科研范畴,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注重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研究又是综合性的,涉及校长创新的各个方面,试图在总结经验、反思过去、预测未来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性思考并尽可能给出可操作的建议。
根据课题研究的上述特点,在研究方法上,笔者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和案例研究法。为探寻从个别到一般的规律,笔者查寻了大量的文献和网络资料,分析研究了许多特色校、名优校的办学历程和经验。为了找到校长创新的亮点,笔者借鉴了许多企业领导创新的做法,在充分考虑教育和学校特点的前提下,基本构建了校长创新的体系。为了获得感性方面的强烈认识,笔者多次到闸北八中访谈,刘京海校长给与了热情的接待,他那博大的思想和行事的魄力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4、论文的创新之处
(1)基本上构建了一套从概念到条件到过程的校长创新体系。
篇6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方式指导
新课程要求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要求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注重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做人的品性。所以,具有新课程理念的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将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创设来自生活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容的课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和发现欲,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生成知识,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探求知识过程的快乐,并在探求中生成新知识和新能力。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活动要增强学生的德育主体性,真正发挥其德育育人的功能就必须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即通过开展以德育作为有效载体的课题研究,以内化学生的道德行为,增强其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认识问题,经过自己的内化去解决问题,以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实现新课改“一切基于学生发展、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其特点是重过程、重体验、重应用、重实践活动、重民主合作、重自主探索;其价值在于能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索的兴趣、丰富学习的体验、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介入研究性课程,将会使学生在亲身探索体验的过程中,提高对学科知识及知识体系的兴趣,培养其多渠道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学会分享与合作,增强集体意识,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等,无疑会大大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中学思想政治课引入研究性学习,可按如下三种方式进行:一是与理化等理科各学科综合研究;二是与史地等文科各学科综合研究;三是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内的综合研究。如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在大千世界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生课题研究中必然要遵循有关的方法论,也必然能从中悟出很多哲理。因此,对于高二学生对自然界问题的研究学习中,教师就可以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的哲学方法或从中得出有关哲理,从最深最高处认识事物。比如在开设“化学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对学生研究的诸如“洗衣粉的利与弊”、“居室装潢材料与人体健康”、“废电池的危害及其回收利用”等课题所蕴涵的丰富生动的联系、矛盾等多种哲理,要求学生从哲学角度看问题必将对认清问题起到高瞻远瞩的作用,而从中体味哲理才是真正把知识学透、学活。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这是哲学与理科结合研究的例证。当然,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常识、经济常识的内容及初中思想政治课内容与自然科学问题的结合虽有一定难度的,但我们仍可在社会问题上与史、地等学科予以综合研究,也可在学科内进行综合研究。如武汉市第15中所创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引进’、‘两个序列’、‘三个转化’、‘七个环节’”的学习活动模式就可供借鉴。它通过“把社会调查的结果引进课堂”;通过“政治课”及“班主任”两个教育序列;通过“‘横比式到开放式’,‘单纯的知识型到应用知识型’,”‘传统的说教到生动的形象化的教育’”三个转化;通过“寻找课本与社会热点的结合点、拟定提纲给学生、社会实践、信息反馈、引进课堂、效果检验、考核评分”七个环节,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与自我教育能力,真正发挥了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育人的功能,有效地体现了中学德育活动设计的诸多原则及政治课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的自身价值。
为了更好地介入“研究性学习”方式,以更充分地发挥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主导渠道的作用,作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应特别做好如下工作:
①做好学生研究准备阶段的组织工作。选题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教师在学生的自主选题过程中,首先要当好参谋,提供研究的范围和方向。其次要积极创设情景,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其探究动机。在研究性学习的动员会上,政治教师应积极参与组织动员,向学生介绍有关课题所涉及的政治学科方面的内容或知识背景及研究意义,科学研究的前沿、方向等问题。在学生组成课题小组后,接受学生聘请,担任某个课题组的指导老师,对其它课题组的研究方案中涉及政治方面内容研究的,也要作相应的指导工作。
比如,对于课题中有关政治内容的研究现状、研究项目的安排、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课题拟创新之处、具体的实施步骤、主要参考文献等,教师都可以提出指导性意见。在开题报告会的程序上,教师要对研究方案进行评价,或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修改意见。
②做好学生课题研究实施阶段的指导工作。在整体研究过程中,作为课题研究小组的指导教师既要为各组成员提供咨询与指导,又要负责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监督。由于这是一门完全以学生研究活动为中心的课程,指导教师的监控仅体现在依据各研究小组所制定的研究方案定期检查研究进展情况,掌握和了解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及时解决发生的偏差和问题。此外,指导教师还需检查各小组的阶段报告(特别是中期研究报告),以便根据情况指导学生调整研究计划。
篇7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旨在提高其临床诊疗和操作水平。因此,新生入校后,应加强入学教育,让其认识到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的区别,做好自身定位,避免因认识不够、安排不合理而造成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两失误”。新生应尽早接触临床,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操作流程,了解医学研究、医疗服务以及对整个医学职业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在实践中感悟,从而激发其热爱医学事业、献身医学事业的精神。传统上,医学院校研究生第一学期主要时间用在理论课程的学习,这样会缩短临床实践实践时间,不利于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为解决这一矛盾,作者所在院校开始试行新的培养模式:新生报到后便安排进入本专业临床科室,跟随导师或导师组成员管理病人,周末集中学习理论课程。这样时间得到优化,使其快速适应医院环境,熟悉各种操作流程,迅速由医学生转变到临床医生的角色,培养重点转移到临床实践能力上。新生入学后,根据专业要求,结合培养目标及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出培养计划,并认真填写培养手册。导师是培养计划的责任人,需要做出培养总体安排,如熟悉本专业临床工作时间,轮转科室及时间,本专业定向学习时间,论文预答辩、答辩时间等,然后统一送教研室、科研处审查,确保轮转科室、轮转时间得到充分合理安排。
2培养方式与实践
2.1突出临床能力,强化“三基三严”训练
美国国家医学考试委员会认为,临床能力包括如下9方面:①病史采集;②体格检查;③应用诊断性辅助检查;④临床诊断;⑤医疗决策;⑥执行医疗决策;⑦继续治疗护理;⑧正确处理医患关系;⑨职业态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本质是职业型学位,临床能力训练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的核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三基三严”培训是改善医务人员基本素养,加强基本技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是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即严格要求、严肃作风、严谨态度。把“三基三严”贯穿到培训始终,建立研究生“三基三严”培训档案,可以帮助研究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各种技能操作。
2.2制定全面、规范的考核制度
临床专业型研究生考核制度是培养过程中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质量的保证。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单位采取多种考核方法,如自我总结,理论考试,带教教师、导师组评论,专家考评意见等。评分有百分制法,主观判断法(优、良、中、差)等。主要采取如下考核内容:①研究生阶段理论考试。成绩以百分制,大于或等于70分为合格,若1门低于70分,可申请下一年补考,若2门不及格延缓毕业或退学处理。②临床能力评价。每个轮转科室结束后,科研处统一时间,统一地点举行考试,内容包括:理论基础(笔试)、临床操作、辅助检查、病例书写及分析。考试小组专家成员一般3-5人,提供一份本学科常见病例的现成病史资料,或准备一位常见病病人(研究生未参加治疗),由研究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分析资料、作出诊断、鉴别诊断、提出处理意见。在此过程中,考试小组提问,研究生答辩。考试小组提问应注意了解研究生对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有关基础知识和临床诊疗知识的掌握程度,注意考察其临床分析及思维能力,以及对学科发展动向和新知识、新方法的掌握与应用情况。诊断治疗技术操作考试,内科系统主要考辅助诊断方法或有关特殊检查,如心电图检查、骨穿、胸穿、腰穿、骨髓涂片、X线读片等。外科系统各专业,主要考手术操作,无菌操作规范。医疗技术学科及专业(如影像、核医学)则以考有关仪器的使用、操作和诊断为主。③阶段考核。研究生应认真填写《临床硕士研究生培养手册》及《临床能力训练手册》,如实作好平时收治病人记录,如门、急诊就诊病人数、病房分管床位数、所进行的诊疗操作、手术类型、术后并发症、病例讨论及参加学术活动次数等。轮转结束时认真填写统一制订的轮转小结表,对照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自我小结,业绩记录,然后由病房负责带教的主治医师审核研究生的自我小结,根据研究生在该科室的学习、工作情况,写出评语,并由科室考核小组,进行临床考核、评分。④毕业论文答辩。第六学期,培养科室及科研处组织学生统一答辩。
2.3培养临床思维与创新型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在临床上认真对学生进行临床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思维是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不断积累得来的,因此,在临床训练中,如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基本操作、病例分析等,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主动分析解决问题,具备较强的分析、综合、判断、鉴别等临床思维能力,这是今后在临床工作中正确诊疗的根本保证。哈佛大学校长普西曾说过: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之间的分水岭在于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创新型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关键,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需具有创新思维。创新型思维需在广泛积累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逐渐养成的。由于研究生整天忙碌临床琐碎的工作,凭借个人经验,机械地接受上级医生意见,依葫芦画瓢,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临床思维,更谈不上创新思维,这样使得其思维变的狭隘、固化,难以达到高层次人才要求。在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加强“三基三严”训练,更应引导学生从被动中接受变为主动求索的学习方式,在掌握相关疾病诊治的同时加强临床思维锻炼。
2.4增加人文素质和医德医风教育
医学教育,德育为先。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当前,患者对自身权利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生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直接面对患者及家属,在利益与道德选择上难免不会受到环境影响,稍有不慎便容易引发医患纠纷。因此,医学生不但要注重医技水平的提高,同时要加强人文素养及医德医风培养。除在本科阶段接触医学伦理学、思想品德教育外,在研究生阶段很少把人文学科纳入培训计划内,形成一种重知识、技能,而偏废人文素质教育。吴孟超曾说过:“医德比医术更重要,医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做人先立德,只有德才兼备的医生才能尽心尽责为病人服务,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技水平。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加设伦理学、医疗法规、心理学等人文学科,把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成临床过硬,沟通能力强,具有高尚医德、较强人格魅力的合格医生。启发学生设身处地替病人着想,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一切为病人。只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才能赢得病人的信赖,获得第一手临床资料,做出符合病人实际情况的诊断,制订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角色,是培养高质量专业型研究生的关键。一支优秀的德才兼备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在研究生培养诸多因素中,导师是最基本的,最具有能动作用的因素,始终起着引路、督促、指导作用。导师的人生态度、学术作风以及思维方式,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在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考虑如下几点:①研究生导师遴选与考核。研究生导师不仅要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科研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道德境界,对自己品行严格要求,恪守学术道德和教育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高层次、高水平的研究生。一但成为研究生导师并不是一劳永逸,还应加强考核,如:科研项目、学术水平、论文质量、研究生实践与培养情况,对于责任心不强,自身素质差的导师,相关部门应给予停招或取消资格等处理。②培养研究生导师后备力量。把优秀青年教师吸纳入研究生导师后备队伍中,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从而形成较强研究生导师人才梯队,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型研究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4加强培养过程中的日常管理
4.1关心研究生身心健康
如今就业压力大,学习科研任务重,研究生内心脆弱,人生目标不明确、人际关系不协调等问题仍较突出。研究生导师及科研处工作人员应在研究生入学后全面了解其思想政治、身心健康等状况,每学期应与研究生直面交流,对其学习生活、思想动态及个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生活上应给予关心和照顾,使其顺利完成学业。
4.2规范培养过程中的管理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强化院级对培养环节、教学环节的监控及规范化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医学专业型研究生除其导师直接管理外,每个轮转科室应配有教学秘书并与科研处相关人员共同执行培养计划、监督,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①做好考勤、考核登记管理制度。认真填写临床培训手册及训练手册。研究生入学后根据培养计划进入各个临床学习,教学秘书应对研究生认真做好考勤、考核工作,如实登记,并监督研究生。②加强轮转管理及阶段检查。据研究生培养计划有12-18个月轮转时间,须严格按照轮转培养要求进行,加强轮转期间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顺利完成培养计划。
5结语
篇8
关键词:高校奖学金 探索 思考
说到奖学金,顾名思义,就是高校自身、政府、团体或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的奖励资金。它具有激励、导向、反馈、共振、资助等重要功能,奖学金制度的建立可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的提高。但是不公平的评定却可能导致学生心理失衡,对自己消极怠慢,对学校、社会甚至国家失去信心,产生不良后果。作为学生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点。要深刻理解奖学金设立的目的,要正确把握奖学金评定的方向,要切实掌握奖学金评定的方法,以免事与愿违,得不偿失,有负奖学金设立的真正内涵。笔者在几年的奖学金评定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针对此也谈一些看法。
一、讲公开,让奖学金在阳光下评定
公开,毫无疑问,就是透明,公诸于众,不暗箱操作,所有评定环节在阳光下进行。只有时刻置于学生监督之下,才能保证评选过程公平公正,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信服。在奖学金评定过程中无论是评选条件还是评奖名额,无论是评奖程序还是评奖结果,我们都始终坚持公开原则:1.从新生入校便普及宣传奖学金评定制度,让新生有目标有方向;2.在评定工作开始前,专门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大家关注奖学金评定工作,组织大家详细学习评选要求和条件,并对大家的疑惑进行充分讲解;3.评定工作由辅导员、学生干部和普通同学共同组成的系部评定小组根据系部评定办法具体执行,在评定过程中接受同学们的监督和反馈;4.评定结果进行公示,不仅公示班级姓名,还公示具体各项分数及总分排名,不仅在系部宣传栏进行全面公示,还在各班级进行重点公示,让每个同学都能知晓。5.公示反馈期间认真听取大家的反馈意见,并认真做好记录。对异议内容进行初审.并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提出处理意见,向异议人作出反馈。如情况属实,取消评奖资格,如不属实,对反馈同学做好解释说明工作。6.对发放后的奖学金的使用进行监督,避免同学乱消费,使得奖学金“科学评定,合理应用”。
二、讲公平、公正,让奖学金在天平上衡定
公平、公正,就是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以个人喜恶为依据,不以个人主观为依据。那如何做到公正、公平呢?就要以规章制度评定,杜绝人为评定。为使奖学金评定更科学更规范更易于操作执行,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了奖学金评定办法。在办法中,以学生个人综合成绩为依据进行评选,而个人综合成绩由学习成绩、德育成绩、大赛成绩和特殊贡献四部分组成。其中学习成绩占70%,德育成绩占20%,大赛成绩占5%,特殊贡献占5%。这就一方面克服了简单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评价依据,即"唯成绩论",学生为了能够获得奖学金,可能会失去很多全面锻炼的机会,如不参加学校举行的活动、班级体活动或各种有益的社团活动,这样,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严重的是,有的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铤而走险,在考试的时候作弊,从而催生作弊现象。另一方面也克服了简单以学生操行等级为依据,必须优秀良好才可参评,各班级中除了个别同学特别突出外,很多同学都处于中间阶段,量化考核分数极其相近,而等级划分是有比例限制,这就可能会导致一些表现也不错的同学因为比例而被划分为合格等次从而丧失评奖资格现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大赛及素质锻炼的热情,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奖学金的评定进行量化,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左右,而多方面的考核标准,坚持就高原则,不重复评定,也避免了“马太效应”的出现。马太效应是指“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在学校教育中,马太效应的消极作用是显著的。学生或是集体一旦受到奖励,那么很多的荣誉就会接踵而来;而一旦被列为“差”的行列被认可和奖励的机会就会被剥夺。“马太效应”会导致评定过程中不公正现象的产生,因此在评定中要避免“马太效应”,保证奖学金评定过程中的公平公正。
三、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
要把奖学金评比与学生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成人成才教育、励志教育等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奖学金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成才的期望,心怀感恩之心,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还要大力加强宣传,在评定后召开颁奖会,先进事迹报告会,使同学们都能知先进赶先进。
四、要不断探索与思考
随着社会发展,学生数量、构成、特点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对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要求也在变化,奖学金评定办法也要适时修订,以增强准则的适应性。
(一)实行奖学金申请答辩制
目前奖学金评定主要是采取评定小组评定办法,而学生主动申请很少,这就导致学生自主性不足,较为被动接受,且对奖学金获得觉得理所应当而缺乏感恩意识,如果采取学生主动申请,则可以更好发挥学生主动性,促使学生进行总结,梳理取得的成绩,探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好地发扬成绩,完善不足,并对奖学金倍感珍惜,充满感恩,充分发挥奖学金制度的教育、激励和引导作用。学生根据自身表现,对照评定条件,提交成绩、获奖以及其他表现的材料,申请奖学金,当然也可以放弃申请。评定小组进行审核后,将符合条件人选按总分由高到低顺序排列,进行公示。对于如国家奖学金这种奖励额度大,竞争性强的奖学金,可组织现场答辩,由候选人进行演讲并接受现场评委和观众提问,最后通过现场投票唱票方式产生,这样既能提高优秀者的综合素质,又增大了学生参与面,增强了奖学金的激励作用。
(二)实行“只要努力,人人皆可得”的奖学金模式
篇9
三月份,在深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吉林省教育厅关于落实吉林省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教育局xx年度工作要点》以及外地先进的教师队伍培训及管理经验基础上,在主管雷校长撰写的《农安县中小学教师培训“xx”规划》和《农安县中小学教师培训提高三年行动计划》指导下,办公室撰写了《xx年教师教育工作计划》、《农安县第二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性学校创建活动方案》、《农安县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重新认定方案》、《农安县中小学教师第四届“读书使我成长”征文评选活动方案》以及《农安县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方案》等。
3月30日上午,在进修学校六楼多媒体会议室组织召开了由全县中小学校业务校长、德育校长及部分骨干班主任参加的“干训师培、德育工作会议”。会上下发了相关文件,并对本年度工作做了具体安排,教育局副书记李春晓、进修学校校长王兆文及副校长雷宏分别强调了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今后教师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
按照局工作要求,5月下旬,在校领导的反复指导下,撰写了《农安县中小学教师教育工程实施方案(xx—2015)》,工程实施方案共23页,涵盖了教师培训五年工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工程体系、实施策略以及相应管理机制与办法。
1.省级学科骨干教师推荐工作
8月份,办公室接到《关于做好 xx年吉林省中小学幼儿园省级骨干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后,第一时间把文件上传进修学校网站,并通过面对面传达文件精神及本县做法,即:采取基层学校推荐申报、办公室对申报教师提交的各种证件进行审核的方式确定省级骨干教师申报人选,确定后向上级部门推荐申报。本次省级骨干教师认定工作,我县共推荐申报32人,经过市继教办审核后16人完全符合条件,目前16人已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笔试和答辩,进一步的认定程序等市里通知。
2.市级学科骨干教师认定工作
按照长春市教育局下发的长教发53号《关于推荐长春市市级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对象的通知》要求,3月25日—4月8日,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市级学科骨干教师认定”申报工作。针对学校推荐的教师,办公室进行了认真审核,并从各校名额所占比重、学科结构、申报教师年龄特征几方面进行了全面衡量、具体分析,最后确认156人入围,4月8日报送市继教办。经市级骨干审核、笔试,我县中小学共有84名教师被认定为长春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7月17日—7月25日,82名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按要求参加了省级培训活动,并被正式认定为xx年12月——xx年12月市级学科骨干教师,目前认定公告已上传进修学校网站。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053-01
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基础薄弱,特别是受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影响,对德育课普遍没有学习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试就德育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设计精彩的新课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一堂好课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的序幕,开讲得好,能先声夺人,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导入是否具有艺术性,决定着能否激起学生兴趣,能否活跃课堂气氛和唤起学生思维积极性。课的导入有多种方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灵活运用。如音乐导入、讲故事导入、设置悬念导入、朗诵导入、案例导入等。例如,在讲价值规律时,让大家先看《大宅门》12集,大概意思是七爷一行人在市场先是高价购买黄连1000斤,继而放出口风说还需要1000斤,并持币待购,各商家见有利可图纷纷收进黄连,结果几天内市场上黄连泛滥,价格狂降,七爷此时购买进大量黄连,节省了大量资金。看完后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七爷为什么要放出口风说还需要1000斤黄连?为什么几天后市场上黄连多了,价格下降了?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什么,是如何影响价格的?黄连的价格再低,能低过萝卜吗?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启发式教学方法。传统的德育课课程教学在讲述理论部分时,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把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枯燥的理论失去了学习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活动中,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循循善诱,逐层深入,最终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找到问题的答案,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问题解决方案的效果更佳。比如在讲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时,我先问学生价值由谁来决定的,这个问题前节课已讲过,学生回答说是价值由劳动形成,我接着问,价值由劳动形成,那么价值量由谁来决定?学生很容易就知道是劳动量来决定。我又问,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谁?学生回答说是劳动时间。在此,我给学生强调一下,这个劳动时间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然后,我在黑板上书写一下,价值由劳动形成价值量量由劳动量决定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写完之后,问学生价值量由谁来决定?显而易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笔者在讲述“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这一观点时,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笑话:“从前有一个人,他希望所有的人都死掉,只让他一个人活着;但他又想吃烧饼,于是就留下一个卖烧饼的;他又觉的太寂寞,就留下他的老婆,而他们都要穿衣服,就留下卖布的和裁缝……最后,就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人。”通过这个故事,笔者启发学生:“一个人能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社会能不能缺乏形形的人?”学生自己思考后,从中得出结论:“人是社会的人,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生存”。
2.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新颖,集图像、文字、声音于一体,可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运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讲授《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一课时,首先,多媒体展示嫦娥奔月的图片,之后播放我国“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太空漫步的视频,由此导入新课,在讲授过程,展示蜜蜂的蜂巢千年依旧,而人类从早期建造的房屋到现在高耸入云的大厦,可以看出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通过这些图文并茂的讲解,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在激起学生笑声的同时,学生便自然而然地领会了佛教的教规教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多媒体课件,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价值规律的作用”时,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动态曲线图,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案例教学法。例如在讲“职业道德规范”这一内容时我选择了这样一个案例——全国劳模王顺友。王顺友,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20年跋涉53万里,从未延误过一封邮件。讲完后,我让学生分析王顺友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同学们通过案例分析,很好的理解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在讲授事情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时,也许下午第一节课学生确实很累,有位学生竟然趴在桌子睡着了。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既不能置之不理,视而不见,也不能大吼一声,当堂训斥。因此我就灵机一动,把那位睡觉的同学叫醒,并和他一起分析内外因的关系。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平滑的课桌是学生打瞌睡的外在条件,而自我想不想学则是学生内在的原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这种案例分析法,通过直白的事例,比枯燥无味的大道理更让学生接受。
4.情境教学法。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招聘礼仪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求职面试、职场礼仪,让学生进行“招聘情景模拟”,“招聘者”和“应聘者”都由学生扮演,招聘者提出各种聘用条件,应聘者自我推销,当场答辩。通过模拟招聘,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扮演角色,去感受、体验求职技巧和求职礼仪,表演完后,可由其他学生质疑、纠错,大大增强了教育效果。通过这样的形式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德育课的说教性、理论性、使德育课增加趣味性。
三改变课堂结构,增加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