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德育状况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2 16:0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人德育状况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个人德育状况总结

篇1

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开展了德育答辩活动。实践表明,德育答辩不失为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辩的实施过程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一)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为了上好德育答辩这堂“课”,理工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领导、学工部(团委)负责同志、学部书记、辅导员、“两课”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答辩分为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三个阶段。

撰写论文阶段。学院要求每个毕业生认真回顾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发展方向,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

2010届2196名毕业生全部撰写了德育论文。

论文评阅阶段。学院专门安排了德育答辩论文导师,对毕业生德育论文进行指导、审核、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大部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认真总结,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

现场答辩阶段。在德育答辩会上既有毕业生们的真情告白,也有献给学校建设发展的合理建议。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成员分组深入各学部,听取学生陈述,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德育答辩评分标准评定现场答辩成绩。

(二)根据学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德育答辩教育成绩

学生德育答辩的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现场答辩、毕业离校期间表现四部分成绩组成。其中,现实表现的成绩占50%(辅导员打分)、德育论文的成绩占20%(指导教师打分)、现场答辩的成绩占30%(答辩评委打分)。

德育答辩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对于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学生,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的,按结业处理。

2010届有2196名毕业生,其中有248名毕业生因工作需要(顶岗实习)不能回校答辩(但均提交了德育论文),在校答辩1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有81名学生第一次答辩成绩不合格,进行了二次答辩。

(三)发动低年级学生参与,延伸德育答辩教育效果现场答辩阶段,学院鼓励低年级学生旁听。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和人生的升华,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为他们的大学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辩结束之后,德育答辩委员会评选出优秀德育论文,将其集结成册,提供给在校学生阅读,进一步扩大德育答辩的影响力。同时,学院围绕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

二、德育答辩的实际成效

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对大学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毕业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大学毕业生德育状况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德育答辩成为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对于专业答辩,德育答辩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更具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毕业教育方式在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毕业生的感触颇具代表性:“在离校前夕,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实在是很难得。老师们不仅帮我分析了优缺点,还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对我走向社会大有益处。”

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全面考核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检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答辩工作还吸引了其他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德育答辩的过程成为师生真情话别共叙情谊的过程,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及时疏导了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2010届毕业生成为历年来毕业离校期间表现最好的一届毕业生。

(二)德育答辩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学生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教育环境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出发点之一。按照教育规律,大学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终以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的。而毕业生德育答辩活动的形式特点是,它从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充分反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答辩会的时机、内容及形式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个性互动的教育环境。学生有机会自我总结、交流、答辩、阐述,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自觉地投入。经过学生入脑、入心的理智思考获得的心灵体验、思想升华的效果是任何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理念加以推广,发动低年级学生现场旁听毕业生德育答辩,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德育答辩成为贯穿所有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成为学校德育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径。

(二)德育答辩成为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专业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检验,那么德育答辩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考核,是学习期间思想状况的展示和总结。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检验关,改变了以往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与专业答辩相比,德育答辩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实践的总结和展示。通过这种“出关”,更增强了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安排,在2010年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基础上,已组织新生结合入校以来的所感所想,在辅导员和个人成长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习4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同时辅以二、三年级德育论文的阶段答辩,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正在该校逐步形成。

事实表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德育答辩为载体,以学校德育理论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学校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支撑的模式,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普遍特点。学院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受到社会、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肯定。

三、德育答辩的实践启示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对于高校优化育人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评价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学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表明,德育答辩正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

(一)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人性化

重视人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这是人性化评价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辩认可了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过程。这个过程立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对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促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启动功能和激励功能,实现德育评价育人育才的真正意义。

(二)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动态化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评价注重静态取向,重视的是评价的判断和鉴定功能,并进一步异化为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以终结性评价结论来区分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目光、前进的观念来看待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指引他们看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方向。通过对学生阶段的、单元的和局部的道德发展水平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也能对德育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改进德育体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构建。这样,在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德育评价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德育工作目标也能够最终实现。

(三)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多元化

篇2

关键词:乡镇初中;德育;路径方法

班集体属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单元。校园里的教育、思德教学、生产劳作、课间活动均是以班集体为单元开展的。教师身负着全班学生的意识、学习、身体状况与生活等方面的重任。教师德育工作的好坏,对于养成优良的班风、学风甚至是优良的校园文化均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其直接关联到班集体的兴衰,关联到校园工作的成功与否,联系到优秀学员的培育。教师是学校对学生开展思德教育的中坚力量与有力帮手,是学生茁壮成长的指路人。教师德育教学面向的是整个班集体,大家的生活境况各有千秋,家庭教育方法万千不同,身心状况差异化不可避免,此则需要德育的路径与方式要多样化与灵活度并存。整合自身的教师生涯经验,笔者认为乡镇中学开展德育能够重点经过下面的路径来达到目的。

一、充分运用每星期一次的例行班会与每月一轮的主题班会开展德育

许多老师均会有感而发,每周一次的例行班会课,进行得太多,仿佛讲来讲去皆是常规训话,常常讲得让学生的耳朵都起茧了,没什么效用。所以每星期的班会课前,许多教师均会聚集在一块,聊聊这周需要通知的关键事情,有哪些要讲明白的问题。教师就要做个有心人,注意整合与反思,提取信息与积累,擅长观察到那些隐藏的、潜在的问题。学生的心理属于变幻莫测的,在某个具象的场景里,经常会发生意外状况,当学生的心理出现改变时,教师必定要懂得权变,快速调整方略。青年学生的心理较为敏锐且脆弱,并且,亦时常改变。学生在成长的进程里,在各个年龄时段有各种心理特质。左右他们心理状况的因素存在很多。老师并不是圣贤,并且也不会知天下事,计划比不上变化,依据现实状况作出调节则更为重要。所以,例行班会一定不要仅仅是“照本宣科”,唯有如此,就算是一节非常常规的例行班会课,亦会由于老师的费心构想而创意迭出,进而更高效地达成班集体德育的目标。

主题班会课均是在学期开始时的德育教学工作规划里就已然清楚地列明白了。普遍而言在实行的进程里仅仅是依照规划办事(比如,班集体目的抑或现实状况出现转变,主题班会亦会做对应的调节)。所以,主题班会存有非常确切的德育目的,教师必定要充分运用好这个班会,借助相应的主题对学生开展德育。

二、整合所执教的课程适当开展德育

教育的机会是无所不在的,一位好的师者需擅长把握教育的机会,然而教育机会并不是想要就有的,要把握则马上能够手到擒来的。所以,一位好的师者仍需擅长制造教育机会。教师肩负德育工作的重担,怎样在一个班集体里培育一种具备完整人格的气氛,能否坚持创造、规划一个接一个场景,让德育可以在现实世界里施行,是这个重任的中轴点。所以,我在主教的课程教学里,一旦有教育的时机,我皆不会放弃对学生开展学习态度、方式、坚毅品格等方面的培育,此种成效常常比直接的教育要好很多。

三、迅速和家长取得联系,充分发掘家庭教育的价值

学生来自各自相异的家庭背景,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样式不一样,教育水准亦千差万别,虽然当今乡镇的家庭教育水准良莠不齐,仍未能追上当代德育的脚步,但仍不可以轻视家庭教育的价值,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我们进行班集体工作特别是德育工作的一个关键线索。

四、协助各科任教老师,彼此配合,一起完成好班集体德育工作

科任老师肩负班集体的某个科目教学工作,因为不直截了当地负责班集体的工作,因而更多时候在心理距离上和学生会来得更亲近,有时候班集体德育工作的进展受挫的时候,则特别需要他们来给我们以支持,他们是最合适的人选。获得科任老师的协助,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举个例子,一个班主任和另外一位女教师之间,如果这个班出现什么状况的话,两人常常一人扮红脸,一人扮白脸,默契合作,化解了许多班级管辖里发生的难题,让班级德育高效地进行。对于一位班主任来讲,在班集体德育施行的进程中,除却路径,仍需考究方式方法,以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各个执教老师,所采用的路径方式各异,下面就我个人的体味谈谈。

1.爱心第一,尊重大家

身为一名教师,我们第一应当关注的是学生,是大家的健康,大家的生命安全,之后方可以念及别的各方面。所以在班集体德育工作的施行进程中,无论处于什么时候,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教师均应当先用爱心衡量自身的举措,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个体,从是不是有益于学生身心整体健康、茁壮成长出发去思量、确认,而不可以顾此失彼,更不可以捡了芝麻而丢掉大西瓜。心理学者建议:爱是培育好学生的基础。所以,执教者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自身的德育充满人文关怀。

2.宽容相待,成为学生的知心友人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初中学子正处于较为特殊的时段,犯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没有磕磕碰碰反倒是问题了。因而教师在开展德育的进程中应当宽容相待,容人过错。在开明的教育理念里暂且饶恕学生的过错,应用灵活婉转的方式去教育他、开导他。不但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对接,在关注后进生成长的工作里更加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我们班上有位男生就是大错谈不上,但小错常有的问题学生。我允许其犯错,条件是不可以每天出现相同的错误。在我们的契约之下,他犯的小错日益减少,现今已变成班级学习积极、品学兼优的学生了。

3.因人而异,把握机会

就像你不会奢望自家的钥匙可以打开邻居家大门的锁一样,每一位学生的现实状况均是各自相异的,必定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所作所为、习惯、喜好以及出现问题的缘由,进而定制出较为高效的方法,因材施教,正确指引。在我们班级里有一位女生,由于母亲早年已离开这个家,而父亲又不务正业,姊妹三个依托着年已古稀的爷爷生活,非常贫困,没有家庭的温暖,没能获得爱。这造就了她的孤僻、自卑、离群,面对她的这种状况,我经常关注她的生活,寻找契机与她聊天,成为她的忠实听众,密切关注她的生活与学习,并且在她急需帮助的时候,给予她必要的支持,让她感受到这个世界还是有很多很美好的东西的,还有很多人在关心着她,进而拉近了和她之间的心灵距离。

4.严格要求,标杆教育

初中生再也不是小学生,老师说一不二,对老师说的全盘接受,对老师怎样做,根本不懂得去关注。初中生拥有自身独立思考的空间、看问题的才能和惯式,因而标杆的作用是巨大的,因而在班集体德育工作中,教师必定要严格要求自身,成为学生的榜样,如此不仅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成效,并且亦会更加具有说服力。

5.每天整合,每天反思

唯有总结,持续反思,人才可以继续前进。为了更为顺利地推进德育工作,我会要求大家天天都要“暮省”――总结与反思,时间是在夜晚躺在床上仍未进入梦乡的几分钟里,对于自身今天的学习、劳作、品行、人际关系等方面做一次整体回顾,就如电影重现一样,总结哪里自己做得好而又有哪些仍待改进,进而反思下一次我们要怎样方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经过“暮省”――总结与反思,学生当日所发现的问题、出现的状况均会积淀下来,情绪亦会沉淀下来,日久天长,不但形成一种优良的习惯,亦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可以日益进步。

总而言之,身为一名教师,身上负有的不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关键的是怎样使他们成人成才的重担。我一直都坚信,唯有先成人,方可成才。因而我告诫学生,来到学校,不但是文化学识的提高,亦是为人处世的提升。在班集体德育工作的施行进程中,坚信各位同仁较之于我的拙劣方式更为好,观点与执行力更为深刻,上面仅仅属于自身的一些经验之谈,还望获得众位的指点与帮助。

参考文献:

[1]白先勇.怎样搞好中学德育工作[J].德育教育,2007(6):42.

篇3

1.德育功能贯穿地理教学全过程

地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独特的功能。地理教学能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自然界,这就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人文教育,培养全球意识和国际意识。

国情教育实际上是国民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地理知识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价值,通过地理科学知识的传授,能培养学生解决国情问题的初步能力,把个人利益、民族利益和全球利益统一起来。我国国情有优点,但也不能掩饰缺点,讲优点有利于学生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但又要防止盲目自满;过分夸大缺点,有可能产生自卑心理,所以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唤起学生的紧迫感、责任心和报国心。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经济发展相当迅速,但还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课本知识的传授,与发达国家经济数据的比较,使学生以客观公正的眼光对待世界。国情教育中紧扣“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个重点,突出人地关系,联系有关国策,使学生熟悉乡情,了解国情,激发他们的报国之情。

2.地理德育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基础

地理这门学科从宏观上来说,是包含宇宙空间的研究与开发、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气象预报、地区发展等的基础学科。学生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经常要遇到与地理有关的各种问题,需要他们运用地理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去分析、研究并作出对问题的抉择。学习中,能知道如何利用先进的地理技术获取、分析和评价信息;生活中,运用地方特征与就业机会的联系,调整自己努力方向,在求职中更具竞争力;生产中,知道区位生产和销售的自然人文特征与投入产出的关系,以及生产中的环境代价,从而趋利避害,争得效益。作为一个公民,能关心环境质量、人类生活状况和生存状况,知道如何保护环境,对公共环境问题持何种价值观和采取什么做法,这样使个人和社会都受益。

3.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地理德育教育要求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来进行。课堂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形式。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地理德育教育,能够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和内容,保证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体现德育教育的科学性和有用性,又可以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因此,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地理教师要善于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同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以及智能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德育因素,适时地进行教育。讲课过程中教师应时时处处注意在其教学内容中有意识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寓德育教育于知识学习、技能掌握、方法培养之中,在耳濡目染和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德育教育的方式很多,除了注意在所有教学环节进行渗透外,还应注意“行为指导”,也就是说,不但要与学生讨论并帮助他们明确“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还要让他们清楚“应该怎么做”。

4.地理德育教育形象直观,深入浅出

教师生动、富有哲理的讲解,可以提高德育效果。教师要发挥地理学科优势,利用挂图、板图、幻灯、音像资料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如讲解交通运输方式中的铁路运输方式,可以引入青藏铁路的建设因素,以及对印自卫反击战胜利后主动撤回的原因等材料,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这样的德育效果就会明显提高。课堂中的图片、音像资料等既形象又直观,感染力和说明力都强,既能以声音图像补充语言说理的不足,又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吸取丰富的思想营养。

5.教师要律己正人,率先垂范

篇4

关键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德育渗透

G633.96

德育是各中职院校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部分之一。最近,因为国内高等院校及普通中学的招生扩张政策,中职院校面临着生源严重不足、教学滞后等严重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职院校的生源路径变得更窄;与此同时,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数均为被普通高中抛弃的孩子,因此,W生们的综合素质相对偏低。所以说,德育教育关乎着学校的社会形象、办学规模甚至生死存亡。当前,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理念,不仅可以迅速提升体育教学水平,更能够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前提基础。所以,教师们应当尽可能想办法将德育渗透到日常体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一、在体育课堂常规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国内不少地方,为重塑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理念,一些院校参照《弟子规》开设了“道德学堂”,目的是更好的宣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职院校体育课堂常规可以借助这个好时机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品德教育,例如“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中心意思就是不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任意讲话,回答老师问题的时候要落落大方。所以,在面对诸多专业的学生时,老师可以有侧重点的将此类古代教育经典讲述给学生,令课堂常规规范和严格恪守教学纪律有效融合,从而令孩子们在古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慢慢形成遵守课堂纪律、热爱班集体的正确理念。

体育讲师将课堂常规教学主动贯彻到每堂体育课之中,有助于学校体育教育的顺利推进。同时,老师们借助课堂教学前准备场地,课堂教学后搬运并整理器材等行为,有利于使学生们更快树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思想理念,对于他们热爱劳动、保护公物的良好品性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在课堂常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当要求孩子们上体育课时必须穿着运动鞋、运动衣,并且对整队集合、队列练习等进行严格要求,目的是保障更有序的纪律形成。还有,老师们在开展德育教育的环节中必须考虑全面,重视教学手段和模式。举个例子,在队列队形的练习环节中,如果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有小动作的时候,教师可以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手势进行提醒,这要比直接批评教育效果好得多。

二、在体育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教育

项目众多、范畴广阔、地域性强等是体育教学内容的基本特征,这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教学内容中的运动项目繁杂,其带来的教学效果自然不同,老师们应当善于发掘他们的内涵和本质。例如,田径运动令人倍感枯燥,然而坚持练习却可以培养一个人顽强坚韧的品性;作为典型集体运动的球类运动,需要借助伙伴们的协助,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勇敢拼搏、团结互助的思想品质。老师们在选取教学内容的时候,应侧重教材特征,清晰德育目标,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充分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学生们在学习各项运动技巧的时候,技术动作从生疏、僵硬到自然、熟练,直到形成自动化过程。经由多种体育运动的训练,最终学生们会清楚一切事情均不会一帆风顺,均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老师们通常也会设定学生练习的间隔、次数等,同时要求孩子们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实际练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情绪较高、思维灵活、注意力长时间集中、非常出色的完成了学习任务;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胆小、运动天赋及技术较差等原因,无法完成任务。此时,老师必须及时地针对各个学生的表现进行指点、德育渗透,进一步保障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像不少学生会出现耐力不足、意志品质不够顽强等状况,在耐久跑中难以完成规定任务。此时,教师可以向这部分学生灌输下的故事,目的是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培养其顽强的意志品质。

三、在一些突发事件中渗透德育

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一些突发状况在所难免。首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不断观察每个人的行为及表现,及时对代表性事件作出处理,因势利导批评或者表扬学生,增强学生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其次,因体育课堂一般在室外,活动类型丰富多样,教学环节中可能发生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这时,老师必须剖析这些突发事件的本质,化不利为有利,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

除此之外,教师们还应仔细捕捉学生内在的闪光点能力,同时进一步进行诱导,推动其不断转化。例如,在篮球运动中,有学生在跌倒后继续爬起来继续比赛的情况,教师应进行激励和赞扬,这对于顽强坚韧、团队精神等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十分有帮助的。再比如说,在三级跳远教学过程中,示范者滑倒会影响观战学生的士气和信心。这个时候,老师应及时停止练习,再次耐心地给学生们讲述技术要领,不断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克服困难。

四、在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渗透德育

因无需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中职院校课余活动不少。而这些体育活动的进行可以彰显学生们的个性特征,展现个人才能,深入发掘个人的潜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另外,其有利于促进学生们对社会和人生的大胆探索,构建更好的道德体系。因为文体活动的开放性特征,推动了老师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场所和时机,同时推动了文体活动和德育有机结合,进而促成了良好思想品质的养成。例如,定期开展校运会、广播体操、体育社团活动等,均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事业赖以生存的灵魂与根基,并且还是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体育活动中总会存在胜负,获胜者士气大振,败者接受失利,总结经验,培养抗打击的能力。在平常的比赛中老师们要求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等,培养了学生的自制品质;比赛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克服困难、坚韧顽强、夺取胜利,有助于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的形成。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常规、教学内容、突发性事件以及各类校园活动等方面论述了德育教育的渗透,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并且为今后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篇5

在职业院校内,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要,甚至直接影响到职校学生的德育水平。但是在很多职校内,班主任老师没有注重这方面的工作,甚至没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这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笔者针对职校班主任德育工作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关键词:

职校;班主任;德育;教育

1职校学生的状况

1.1心理状态方面因为大多数职校生都是考试落榜生,与大学无缘,所以难免会产生自卑和困惑的心理。而且职校的学生因为得不到肯定和认可,甚至会感觉前途无望,最终自暴自弃。他们当中有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放纵自我,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叛逆心也非常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职校学生是独生子女、留守家庭以及离异家庭,他们普遍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难免缺乏艰苦奋斗的决心和毅力。同时,也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志向[1]。

1.2日常行为习惯很多的职校学生没有认真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缺乏组织纪律,自由散漫。此外,因为职校学生的文化基础不好,所以对学习也没有信心,常常抱着敷衍和应付的态度进行学习。在生活当中,职校生也没有严格约束自己,不但抽烟喝酒,迷恋网络,甚至还有说脏话,打架等不良现象。

2职校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心理状况

2.1家庭因素个人的品格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一部分家长对学生漠不关心,只注重成绩。对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家长更是没有注意,甚至表现出冷淡的态度。不仅如此,一些离异家庭,以及文化素质不高的家长,根本没对学生进行教育过。这使得学生的行为偏离了德育观念,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2.2教育方法不当职校的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的不是升学,而是就业。很多的学校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对于学生的思想状况,也根本不在意,更没有进行合理的引导。管理和教育没有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导致职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2]。

3德育教育工作的误区和问题

3.1对学生的管理过于放松一些职校为了争抢生源,对学生的教育采取放缓和放任的态度,甚至将学生视为“上帝”。举个例子,一所职校对校规校纪的执行过于放松,对违纪学生过于宽容,导致学生产生了自由散漫,为所欲为的心态。为此,一些班主任的解释是这样的:招生不易,应该以正面教育为主。

3.2对德育教育的理解太片面因为只追求就业率,所以班主任只重视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对于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教师根本没有严格的实施。还有一些教师,错误的将德育教育看作是纪律教育,要求学生听话和服从,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德育水平,这是错误的方式。

3.3德育教育不到位学生之所以对德育教育感到乏味和枯燥,是因为教师只进行了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吸引力。一部分学生表面上参与了进去,实际上没有能够受到感染,甚至德育教育没有起到任何的效果。还有一些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使得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

4职校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4.1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作为班主任,必须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和他们进行交流。此外,班主任和学生进行交流,还可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让学生充分的信任老师。平时,班主任要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思想状况不对的学生,教师要正确的进行引导,多鼓励,或者利用班会来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4.2狠抓学习风气职校的学习风气普遍不好,学生的学习任务却非常紧。为了改善学习风气,班主任必须要以抓学风为重要工作,帮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必须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德育目标只有和智力目标联系在一起,才能显得更加合理可靠,同时也能使德育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3]。

4.3转变思想观念很多职校教师对德育教育不重视,甚至认为没有必须开展这样的工作,这样的思想是不对的,对于21世纪的青年来说,除了专业技术,更重要的是道德品质。班主任必须转变自身的观念,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教育的效率。同时,班主任也要随时进行充电,学习德育教育的理论知识,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学生做好榜样,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来指导实践教育工作。

4.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工作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劳动意识,形成很好良好的品质,比如坚强、朴实等等。因此,班主任还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乡下劳作、社会调查、慰问特殊人群等等,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不容易,同时也更加尊重劳动成果。另外,这样的活动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责任心,主动承担责任,杜绝不劳而获的思想。

4.5和家长进行沟通班主任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做好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在了解了学生的诉求之后,要积极的对学生的诉求做出反应,积极的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而且也要把学校的规定传递给学生,要求学生严格的遵守学校的规定。在和家长进行沟通的时候,班主任也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这才能更好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5总结与体会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但是从目前看来,我国职校的德育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这样才能够使德育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且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最终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沈海明.关于职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几点看法[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4,(9):155.

[2]朱小荣.职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J].考试周刊,2011,(64):225-226.

篇6

为了加强学生的德育,学校结合了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实际,对德育教育队伍体系进行了加强与革新。一是建立以校长为核心的德育领导小组,在校内全面开展德育,并积极监督、发现、纠正德育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二是重点强调学校领导小组的带头作用,领导小组要具备素质高、责任心强等基本品德,同时还要坚持以身作则、求真务实、公平公正、虚心接纳等的工作态度;三是要重视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教学中任课教师及班主任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培养学生自治管理导向,正确引导学生;四是关注班内班委建设情况,肯定他们对班级管理做出的贡献,教给班委队伍正确的工作方法,使他们能够在班级德育中起到带头作用。

如此多元联动健全学校德育队伍建设,便可考虑到学校德育的各个方面,使在校学生能够时刻纠正自己,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道德提升,最终进一步提升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水平。 二、组织活动,引导健康成长

在德育建设中,我们除了要重视德育组织的健全工作,还要重视德育开展的方式方法,坚持个性化、人文化、校本化等多方面的原则,设计出适合本校德育开展的活动。

活动的组织要考虑多种形式与角度,一是进行“活动育人”的活动,结合一定的时令、节日,开展相匹配的礼物创意主题比赛,还可以设立有关礼仪、道德等的主题,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自由发挥。二是进行“阵地育人”的活动,充分作用学校校刊、校园广播、校内板报及班内板报等资源,为学生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三是进行“课堂育人”活动,组织开展主题班会、周会、月总结等形式的会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目标,正确认识总结自己一段时间内的收获、付出与不足,正确规范自己。四是进行“环境育人工程”,即保持校园环境安静、整洁、文明,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求知环境,推进学生文明礼仪道德培养。

多方面组织活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享受到参与活动的乐趣,而且能够使学生在无形中提升自己的道德礼仪素养。同时,活动的开展也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生学习丰富多彩。 三、家校协调,挖掘沟通途径

为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学校要与家庭有效地协调起来,挖掘出适合家校的沟通途径。

一是学校要安排教师进行家访,利用寒暑假及周末等时间到学生家中,与父母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状况,同时传达学生在校情况。二是提供家长到访服务政策,即家长可以利用下课、放学、放假等时间段走进校园、寝室、餐厅等地方,为学校提出合理的建议,传达自己对学校的看法。三是班级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创建班级家长微信群,在微信群里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现状,学生考试成绩及作业完成情况,家长也可以咨询自家孩子的问题,并双方沟通找出解决策略。

篇7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素质;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165-01

引言

班主任德育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为了能够为学生做出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德育示范,班主任队伍的整体德育素质必须不断提高,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信息化、自动化时代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班主任德育素质工作所面临的压力更大,因此只有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才有能力应对新时期学生德育教育的种种难题,学校领导也应该给予班主任队伍更多的关怀,认可他们的工作成果,看到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并积极开展各种德育教育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对于自己的重视,从而更加努力、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

一、班主任德育素质的内涵

班主任德育素质在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何为班主任德育素质,具体来说,它包括班主任的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以及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策略等要素,这些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同时每个要素也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其中班主任的职业理想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在动力,而知识水平则是其实现工作的基本前提,教育观念决定了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而教学的策略则是其开展所有教学活动所必备的核心部分。这些要素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共同构成了班主任的素质结构,并且这个结构还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由此可见班主任德育素质的建设工作非常重要,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开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支持与动力。教师道德素养,也称做师德、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既是教师工作与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也是教师内在自觉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品质。优良的道德不只是一种外在的规范力量,而且是人生活的一部分,是个人走向幸福、提升生命存在品格的基石,是人精神生活的核心,是人之为人的一种内在品性。

二、提高班主任德育素质的方法以及原则

在开展班主任德育素质研究活动的过程中,研究必然是主要的活动形式,遵循研究法的相关理论,针对班主任队伍的现状进行分析,其中年轻班主任的德育建设应该作为重点,通过开展培训、研讨以及个案研究等活动,实现班主任队伍中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最终达到认识与能力同时提高的目的。

1、方法

(1)培训

首先是培训活动,培训活动要以德育理论的传授为主要内容,通过传授德育理论,帮助班主任了解目前德育发展的形势与动态,不断更新其教育观念,掌握更为先进的科研方法,激发其对更高层次品质与道德的渴求,从而不断进行自我实现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提升自我修养与道德品质。

(2)学习和研讨

学习针对德育理论,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入研究,实现青年班主任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构建科学的教育观以及健康、乐观、积极的人生观,激发起自我需求,形成内在动力,促进其自我实现。而研讨,则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将德育理论以及相关政策方针转化为班主任内在素质的活动,是实现班主任与班主任之间思想交流,互补,碰撞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德育素质不可缺少的环节。

(3)组织活动

实践是青年班主任求得感悟、体验的过程。通过实践活动,青年班主任可以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和学生对德育的需求,使主观愿望更加符合客观实际;让班主任在实践中去感悟、体会,发现规律,总结经验,提高认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实现自我教育。

(4)进行交流

通过交流,可以促使青年班主任在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过程中,相互比较、交流和切磋,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2、提高班主任德育素质应坚持的主要原则

(1)从社会需求和班主任的实际出发。这是决定班主任德育素质能否提高的关键。由于德育素质涉及十个方面的内容我们不可能在十个方面都齐头并进;社会的需求又是不断变化的。为提高研究的实效,无论是哪一级课题,也无论是哪一所学校,都必须研究当前的德育工作的目标和特点,必须对本地区、本单位的班主任的德育素质状况进行调查,然后针对实际状况,从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这样就可以增强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就可以有效地弥补班主任德育素质方面的不足。使不同学校的各层次的班主任从不同角度得到提高,最终保证整体德育目标的实现。

(2)以班主任为研究的主体。在开展班主任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将班主任作为科研的主体,坚持马克思原则,将班主任的自我发展作为最高的研究层次,充分发挥出班主任德育素质的正面作用,促进其自身进步以及对事业的追求,研究活动注意要将班主任的自我追求与努力放在首位,一旦离开了这个中心内容,那么多有的研究活动都没有意义。

结束语:

班主任德育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素质的培养以及各项先进教学理念的贯彻落实,班主任德育可以贯穿于其工作的全过程,因此班主任队伍的德育建设非常重要,本文从两大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希望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班主任队伍德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篇8

1.深入了解,认识学生

想要管理好班级,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就必须深入到学生的群体中,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除了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和各学科的成绩表现外,还要包括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状况、兴趣特长、性格个性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班级里的各项管理实务有条不紊地实施和保证班主任工作有序进行。

2.贴近学生,主动沟通交流

不少班主任已经习惯了“太拿自己当回事儿”,喜欢居高临下地对学生进行说教或者批评。由于初中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差,且不能很好地遵守学校的各项管理纪律,粗暴的教育管理方式起不了很大的作用,即使改了,也是临时性的,没有做到根本性的纠正。韩愈在《师说》里这样描述教师的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班主任,要想更好地开展学生教育工作,笔者认为,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必不可少。如笔者当前任职的一个班级,是本校所有班主任都不愿意接手的班级,因为这个班级中有一群成绩不好、行为习惯又不良的青少年。何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促进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呢?笔者利于多年的班主任经验进行了实践:

(1)个别谈话。单独的个别谈话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持续性不久,很快会将之前的约定就抛之脑后了,此方法用于本版无效。

(2)主题班会。以班会的形式进行,会打击后进生的自信心。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自尊心特强,不喜欢在大众面前让更多同学知道自己的不足,因此,这样的方式也不可以让那些学生“痛改前非”“重头再来”。

(3)小班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与研究,最后笔者组合了以5~8位有共同不足的学生为一小团体,用小班会的形式与他们进行沟通,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缺点,可以很快得到他们的认可与接受,每周一次的小短会、小总结,谈自己最近几天的不足,谈自己这几天的改进,谈自己变化后的想法……一段时间后,他们的共同不足逐渐淡化和消失,不仅消除了身上的不足,而且大大提高了他们各自的表达、沟通能力,促进了同学之间的纯洁友谊。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沟通后,他们认识到教师是站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与他们商量、沟通,而不是颐指气使地批评他们哪里做得不对,那么做是错误的……在这种民主、平等的环境下,学生也就很乐意与教师沟通,主动与教师分享他们内心的情感和思维的各种变化,就这样我们彼此走进了对方的心灵世界,实现情感上的碰撞,为促进学生日后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铺平了康庄大道。对待学生,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尊重每一个学生,并真心诚意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敢于自我批评,敢于面对和接受学生的批评,只有真正做到尊重学生,才能在学生面前取得信任。

二、家校联系,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

篇9

关键词:导入方法;中职;德育课课堂

德育课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本身是比较枯燥的。加之中职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且注意力不集中,假如中职德育老师不花心思在新课导入环节上,不懂得运用身边的素材丰富导入环节,学生便会对德育课失去兴趣,将这门课贴上“沉闷”、“厌烦”等的标签。

一、新课导入方法的内涵与基本要求

新课导入方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起始环节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向学生引入新知识,使他们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一种活动方式。好的导入环节,在教学上,可以揭示课题,体现教育意图,还可以创设情境环节,有效地沟通和交流情感。新课的导入方法不是随手拿来、随心所欲的,它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这样的导入才能体现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一切的教学内容必须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设计和安排。有些老师贪图趣味性,将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无关的导入内容硬加上去,这样虽然能够活跃课堂,但是导入环节游离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外,缺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不可取的。

(二)以学生为本

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发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年龄、兴趣、性格体征、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等。导入的内容过于简单,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思考的空间,就像猴子不用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一样,则毫无意义;导入的内容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的能够承受的范围,学生产生恐惧的心理,最终厌恶这门课程。

(三)方式求多变

新课导入要精心设计,交叉运用,方式尽量丰富。假如教师每节课的导入方式都一成不变,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生厌,达不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四)精巧为宜

新课导入所花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5分钟。假如在这环节上所花费的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而且给人一种拖泥带水的感觉。

二、中职德育课新课导入方法的介绍

新课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由于、教学内容、教育对象的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即使同一内容、同一对象,不同教师的导入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环境等,设计好导入环节,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虽说“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多总结方法,多积累经验,有利于我们教学的进步和成长。下面是中职德育课堂中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的归纳和总结。

(一)趣味引入,出奇制胜

对于中职生来说,没有什么比引起他们的兴趣更加吸引他们。德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抓住他们的兴奋点,结合教学内容,利用身边的素材设计新课导入,出其不意,能够给学生一个惊喜,把学生的精神一下子提起来。

1.游戏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是教师按照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参加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和感受,并从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的生性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可见,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导入法对于活泼好动的中生来说特别感兴趣。此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他们的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进入学习,充分体现了玩中学的教育理念。例如在《职业生涯规划》第三单元第一课确定发展目标第一课时的导入环节中,我采用了“两次单脚站立的对比”的小游戏。游戏规则是首先,左脚站立,右脚抬起来,眼睛看着前方,盯准一个点站着,心里默默数1,2,3,4…看自己能站多久。接着,还是左脚站立,右脚抬起来,但是,这次闭上你的眼睛,心里还是按照第一次数数的频率默默数1,2,3,4….看自己能站多久。游戏结束,让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两次站立的时间会不一样,从中引出确定目标的重要性这个课题。

2.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故事、寓言、典故、笑话等导入新课的方法。例如在《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于本人实际》第一课时职业兴趣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讲述“东施效颦”的成语故事,让同学们思考这个成语故事给大家的启示和意义,从而引出课题: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和发展职业生涯不能盲目仿效别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的情况,否则弄巧成拙。又如,在《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中,我跟学生讲述了06年发生的“彭宇案”,并让学生思考:假如你在路上也遇到跌倒的老奶奶,你会去扶吗?从中引出道德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3.心理测验导入法。心理测验的内容与被测验对象是切身相关的,因此它对于中职生来说是很感兴趣的,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自己,另一方面顺势导入新课。例如在讲到《职业性格》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做了一组关于性格类型的心理测验,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并且设疑性格与职业的关系。又如在讲到《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时,我给学生做了一组关于“你是谁”的题目的心理测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并且顺理成章地引出第一框题:认识自己。

(二)直观形象,真实易懂

没有什么比实物观察和接触来得更加直观和真实。在新授课前,先引导学生观察或接触实物,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景。学生一般对实物比较感兴趣,为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往往会产生浓厚的求知欲。

1.实物演示导入法。实物演示导入法指的是教师用真实的物品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导入方法。通过实物在学生面前的展示,由点到面,由感性到理性,更加有利于中职生理解知识点,收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在讲到《个人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及其改善》时,我向学生演示了“先放石头后放沙子”的实验,说明了做事情要讲究顺序,要把重要的事情先解决的道理,从而引出个人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这一课题。

2.动手实验导入法。动手实验导入法指的是学生在新授课前根据教师的指示,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领悟知识点。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参与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充分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知识直观形象地进入学生的头脑。例如在讲到《努力做好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的时候,在新授课前我就让学生一起做了一个折纸游戏。游戏规则是每个同学拿出一张白纸,一组同学按照我的口令去折纸,另一组同学则随心所欲去折。结果第一组同学折出的形状统一整齐,第二组同学则折出五花八门的形状,从而引出我们要遵守规则,否则社会变得杂乱无章,这就水到渠成地引出本课的课题。

(三)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德育教师若在导入环节创设情景、活动、设疑讨论等的内容,设置平台让学生在其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他们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打破沉闷的课堂。

1.情景导入法。情景导入法指的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情景导入新课的方法。这些情景可以是教师预先设计的,也可以是临时捕捉的。运用此法导入新课,能够让学生投入特定的情境中,深入体验,发挥他们的情绪想象,感同身受,从而产生共鸣,形成“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之妙。比如在讲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时,我设置了一个关于“如果你在公交车上看到有小偷正在偷某乘客的钱包时,你会怎么做呢?”的情景,要求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这样就可以顺势引出课题。

2.讨论导入法。讨论导入法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意见,最后让教师点评总结进而引出本课主题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最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和有思考空间的,让学生陷入两难的状况,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之间的讨论有助于生生之间的沟通,产生思维的碰撞火花,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将静静地“倾听”变为活跃的“辩论”。例如在讲到《诚实守信》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辩题:人们普遍提倡要讲诚信,但是在现今社会中不诚信的企业或个人反而能够赚大钱,讲诚信的人反而吃亏了,你认为应该现今社会还需要提倡诚信吗?这样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和激烈的讨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温故知新,触类旁通

教师通过复习、联系已有知识、介绍经验的方法来导入新课,铺设桥梁,以旧通新,符合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发展规律,便于学生更好更快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

1.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指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即用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做铺垫,促进知识的延伸过渡,环环相扣,它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这种导入法不仅可以保温已学的知识,还能很好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讲到《构建发展阶梯》的时候,我讲述到:“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确定发展目标,有了发展目标,我们必须还要什么行动来实现这个目标呢?”这样就很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2.时事导入法。抓住时事,追踪热点,与时俱进,利用当下的鲜活时事材料导入新课,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也是德育这门课学科性要求。时事材料区别于一般的材料,它具有真实性、时效性,感染力和说服力很强。例如讲到《我国的外交政策》的时候,可以运用中日争议事件。2012年8月19日,日本在抓了数名登岛的香港保钓人士,中国提出严正交涉,坚决敦促日方释放被抓人士。中方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行动,为什么又不立刻短兵相接,体现的是怎么样的外交政策呢?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我国的外交政策”这一课题。

三、结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职德育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就必须在导入环节多花心思,多花功夫,o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只要是切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就是好的导入环节。这也要求中职德育教师平时多留心观察,多积累素材,多总结经验,多探究创新,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到知识和发挥才能,真正做到乐学。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德育德育体系德育网络德育顽症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过程评价

一、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

学校在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中,对“中学的德育现状究竟如何”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调查分《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双路中学原一年级173人,原二年级149人,原三年级165人;选取与学生样本相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学校德育干部、校领导25人。调查结果均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这项调查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以前双路中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现时的着眼点和着手点。为此,我们对这项调查结果与分析特别予以总结。

调查结果1、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

德育目标内容缺乏一贯性。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通过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何种道德品质的人。变动不居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工作总是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下去。如果倡导的德育目标总是变来变去,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这种尚处于“他律”阶段的道德行为,一旦脱离了外在的控制,很容易倒退到最初的状态。

调查结果2、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过去的“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天的“出国热”、“电脑热”,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在很多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因此,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

调查结果3、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

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出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

调查结果4、教师思想不统一,共识没达成,德育体系没构成。

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忽视了学生个人存在学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起不到共同发展的作用。各个环节、部门在对德育的认识上没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构成德育体系,形成德育氛围。

实验研究表明:改进我校的德育工作,重新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经过认真分析,确定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德育工作前瞻性原则,“以人为本”,树立德育的核心地位,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抓基础、严管理、重建设、讲实效、创特色”的工作思路,以整治学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德育工作重点,逐步完善教师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扩展德育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结合”网络,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实施德育的现代化、科学化,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建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环境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学习研讨——实践体悟—反思重建”为主要抓手的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思路和策略。

1.抓学习研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研究”推广实验,要求从校长到教师的整个教育观念进行全面更新,形成一整套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基础、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涵盖着目标、价值、对象、活动及管理的现代教育观念系统,并通过积极的研究性实践,将理念转化为校长、教师的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和办学行为。因此,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立足终身、管有特点、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

2004年刚进入实验,学校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的理论上。学校把我校的《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的开题报告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部内容复印,装订成简易小册,发给实验教师人手一份。在经过了一个阶段的初步学习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学习和感悟的实效、进一步营造学习氛围、丰富学习形式,学校通过交流、辩论和研讨,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的学习目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校还组织了多次专题学习研讨活动。

2.抓实践体悟。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理论学习是基础和前提,但光凭看专著、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悟,才能逐步达到观念的内化和迁移,并将内化了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校实验课题开题以来的推广实验中,十分注重抓教师的实践体悟,一方面充分关注日常的课堂教学,通过班级的班团活动来具体指导和掌握教师日常德育管理实践的状况;另一方面,学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来强化教师的实践体悟,每学期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一项专题研讨,人人上德育研究课、个个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丰富的经常性的有指导的实践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坚实和宽阔的舞台。

3.抓反思重建。“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非常注重教师反思和重建能力的培养。主动的反思习惯、良好的反思和重建能力,是教师自我持续提高与主动发展,成为“智慧型”新型教师的一种重要途径。我校将培养教师的反思和重建能力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作了积极的探索: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学校不仅是育人的主阵地。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注重研究新时期校园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教育发展的规律,研究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二是根据教师上交的“德育教育反思笔记”,校实验指导小组及时发现和捕捉教师实践研究中的“亮点”,并帮助其总结,形成案例或课题,开展个人特色项目的研究;三是充分发挥教研组在培养和提高教师反思重建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在组内积极倡导经常性的集体反思和重建,并根据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确定新的课题研究,为德育课题研究提出了更多新的内容,学校各实验教师向学校课题组申报了14个子课题,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学校德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因此学校课题指导王贤银校长提出了“让校园充满教育,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智慧促进发展”的教育思想。

三、形成德育体系、完善德育网络。

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学校始终以全员育人为最高的目标。学校不断完善“健全网络——树立形象——升华精神——培育人才”的育人过程。德为人之魂。德育为立校之本。德育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健全了“一套班子十条线”的德育工作网络:“一套班子”,即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即校园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校长为组长,对全校德育工作负总责;“十条线”是:①校长——政教----班主任一一学生一条线;②校长——政教——文明岗——学生一条线;③校长——政教——班委会——学生一条线;④校长——团委——团员同学——学生一条线;⑤校长——教导处——科任教师——学生一条线;⑥校长——住管员——学生一条线;⑦校长——值周教师——值日教师、楼层值周教师——学生一条线;⑧校长——总务处——后勤工作人员——学生一条线;⑨校长——家长委员会——社会人事——学生一条线;⑩校长——法制副校长——社区——学生一条线。这个德育网络对全校师生施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和自我管理,教育和自我教育;收到了全方位育人、自觉育人的良好效果。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全员自觉育人的良好氛围和风气。

四、充实课题内容,探索德育举措

1、抓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

(1)结合我校实情,制定我校“校风学风整顿提高活动月”实施方案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校风已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但我们共同认为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学风,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我校又开展了学风达标活动,让我校的班风学风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结合校风学风整顿情况,制定了《双路中学学风达标活动方案》

针对校风学风整顿的状况,制定了《双路中学学风达标活动方案》。我校学风达标活动正在实施当中,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经过上述方案的实施,我校的班风、学风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3)利用习会,学习我校自编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

(4)加强班会课的研究,突出班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找出德育顽症,关注特殊群体。

1)研究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突出生的状况。

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好,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为了生活,许多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老年人和孩子,这些孩子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这些孩子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顽症,在校突出生往往就是留守儿童中的一个群体。为此,我校把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突出生的教育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了研究。

我校在校学生共463人,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人数为170人,占在校生的36.7%,个别班达到30人,占53.6%。

通过我校的课题组成员共同分析,一致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存在以下不足:

①家庭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在教育过程中受社会原因、教育原因、家庭影响等多方面原因,家长在培养孩子过程中表现出了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期望过高型等。

②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孩子存在人格缺陷。如因贫穷带来的自卑而又敏感脆弱的性格;因教育失衡而导致的品质退化;因教育手段落后,信息闭塞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封闭的环境导致的视野狭窄,思想保守宿命。

2)配合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针对突出生、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制定了一系列的转化、管理、教育方案。

1、通过师生共同评定,确定突出生。通过调查,确定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

2、针对突出生的个性,做个别研究,对症下药。分析中学生的问题,也要像医生治病,诊断准确,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心灵和思想。其实,中学生的许多问题,往往可在家长身上或其他方面找到原因。俗语说的“有其子必有其父”。若一味追究学生的责任,往往会陷入与事无补的窘境。问题的原因找准了,解决起来就能做到有针对性。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家庭教育有规律,但没有人人适用、一用就灵的绝招。因为,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家长的情况(身体、心理、个性、思维等)都是有差异的。即使是一种好方法,不同的家长用于不同的学生身上,至少也要做一点因人而异的变动才能奏效。

3)联系家长,家校联合,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1)家长联系,共同研究学生的个性及成长过程,分析其心理特征及行为特点,以便对症下药。

2)对特殊学生,发放家校联系单,每周五在校由班主任签名,反应该生本周在校情况,回家后由家长签名,说假期在家的学习及表现情况。

3)引导学生每周做好自查自纠,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目标及措施,对上周的情况加以小结。一式两份,一份班主任签名,带回家与家长见面,家长签名,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家校联合,共同教育。一份上交政教处存档。

4)教给家长科学的育人方法,尊重理解与严格相统一,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们能了解孩子成长发育中的规律,不然往往会做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产生不良效果。要引导孩子接触优秀的文艺作品,使孩子得到美好与享受,针对年龄观、审美观。和孩子共同制订新学期新打算,探讨如何交友问题及良好的学习方法等。

六、改革德育教育方式,初探德育过程评价。

1、摒弃枯燥乏味的说理教育,我校组织了一系列的较为实用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利用习会时间,专心学习这些德育教材,然后组织学生写心得体会,通过这些活动,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2、改变传统的德育评价为期末一次性评价为月评,实行过程性评价。以便学生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做好自查,及时调整不当之处。并制定《双路中学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素养评价表》。

3、改变传统的表扬模式,将榜样与进步并重。每月一次的月评后,由班主任及全班同学推选一位表现好的同学作为榜样表彰,同时推选一位表现进步大的同学一样作为文明标兵进行表彰。充分发挥表扬这种教育方式的积极作用。

4、通过安全、礼仪等教育和活动,加大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多方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为全体学生发放《安全自救自护常识》;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编写了《安全教育》和《礼仪教育》校本教材并组织实施,在《远安民间文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征集采莲船唱词时将安全文明作为重点内容在“远安教育信息网”和师生中广泛征集。

七、延伸德育课题,促进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