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德育教育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18:09: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德育教育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健康、安全地生活。
通过教材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让学生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以各种学生喜欢的活动和游戏来激发他们对学校生活的愉快、积极体验,让他们逐步熟悉、了解学校,认识和熟悉新朋友,进而意识到并能按照一个小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通过学习,学生都能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过错成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二、 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和同学多合作,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在第三单元里,我让学生们互相合作,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身边的秋天,让他们自己通过合作制作标本和风车等活动和游戏,培养他们合作的能力。
三、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在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个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习任务,团结友爱,爱亲尊长。通过学习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从小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从而从情感上真正去热爱国家,做一个关心他人、能为人民服务的好学生。
四、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课文生动有趣,而且没有固定的内容,所以在课堂上,我通常让学生自己说,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通过学习,他们都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行为习惯都有很好的转变,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并有初步的自理能力。不仅能自己认识到该如何做,当别人出现错误时,也能及时纠正别人,班上的好人好事不断出现。
篇2
论文摘要:文章认为在初级阶段汉语综合课上,教学内容应在教材基拙上结合实际用语,练习彩式可结合课文主题多开展实践活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使用要恰当并发挥实效,教师应注意把握课堂语言,关注学生差异,并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近年来,有关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研究文献为数不少,总结以往研究主题,有的研究初级阶段各种课型如口语课、听力课、精读课等的教学方法,有的从语音教学、汉字教学、词汇教学、语义教学等角度出发讨论教学难点,有的进行偏误分析等学生习得研究,有的探讨教材改革,也有的就教学方法、课堂用语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与中高级阶段相比,处于初级汉语学习阶段的留学生人数相对较多,从事初级阶段教学工作的教师人数也相应较多,来自教学方面的反馈与第一手研究资料也比较丰富。同时,初级阶段也是中高级阶段的基础,对初级阶段的教与学进行多角度的研究,探求如何抓住这一阶段的特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终将有利于后两个阶段的教学工作。
笔者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曾连续六七个学期担任初级汉语综合课的教学。除此之外,还担任过数个零起点汉语短期班的教学。上述长期、短期班的留学生来自亚洲、非洲、欧美等多个国家,年龄层次从十七八岁到五六十岁均有,学生身份如进修生、交换生、经商者等等不一而足。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时刻注意观察初级阶段的各种特点,思考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快地将学生带人汉语学习的状态,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下一阶段的汉语学习打好基础。下文将从初级阶段汉语综合课教学的教学内容、练习形式、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四个方面阐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所作的探索与思考。
一、教学内容:立足教材.兼顾实用
尽管对外汉语教学界存在着对各种汉语教材的批判,也不断有研究者发出教材改革的呼声,但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与其抱怨教材内容的陈旧,练习形式的死板,不如换一种角度,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地利用手里的教材,再适当添加新内容,无疑会给课堂带来生气,也能让学生学到新鲜实际的内容。
大部分零起点的汉语学习者在开始学习汉语前,心理上都存在着类似“汉语是一种很难学的语言”的顾虑,如何使他们减轻这种顾虑,克服心理压力,充满自信地投吞}m语学习中去,这就要靠汉语教师从简单的声韵调,从基本的横平竖直,从简短的“你好”“谢谢”开始,帮助他们一步步地麟上汉语学习之途。处于汉语初级阶段的留学生虽有压力,但又有较之另外阶段更为急切的“学以致用”的愿攀。希望在课掌上学到的汉语能马上用到课后实际生活中去,娜循娜诀日常生活间题如购物、吃饭、乘坐交通工具、肴病买药,以及与中国人开展交流等等。因此,汉语教师在初级阶排等合课上除了利用教材循序渐进地进行语音、汉字、词语、句子、语段、箱章的教授之外,还可以增加一些简单实用的常用表达语,更加丰富课本内容.比如学到“对不起”的内容时:甩向学生介绍“不好意思”“没事”等用语,学到“吃饭”的话题时,为学生附加上“打包”“带走”等相关的表达用语。
汉语课堂的作用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择汉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培养学生的会话技能,照本宜科地完余按那教材内容根据教材进度来安排教学内容,的确能够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但语言教师也有必要时刻考虚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把握教学内容。留学生将课上所学寒到举活中使用,交际的顺利带来成就感,学习也更加有动力。但还有一个问题是,由于处于这一阶段的留学生刚起步学习汉字,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掌握课本中的汉字己有压力,因此一般来说,附加内容就不宜再作汉字书写上的要求。
另外,从零起点开始学习汉语的学生,大多是第一次来中国,第一次接触中国的社会文化。因此,汉语教师除了向学生教授汉语知识与会话技能,还可以配合课文话邢,添加有关一些中国风情文化的内容。比如结合有关“贴春联梦这一主题的课文,给学生介绍中国各地过春节的~些传统习俗;课文中有“黄河”等内容,就可以跟学生讲讲中国的江河;某一课的对话中讨论假期旅游的话题,则为学生介绍中国各地的名胜古迹。文化内容的加人,丰富了汉语课堂,也增加 了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二、练习形式:多开展实际练习活动;尽早引入成段表达练习
吕必松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中指出,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交际的场所,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利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包括交际性练习在内的言语操练。
为了让学生掌握每一课的语法、句型等重点内容,除了进行操练、做练习题等各种口头、书面练习形式,另一有效练习形式是以课文主题为基础,设计一些小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外练习并进行表演或汇报。比如在课堂上设置情境,鼓励学生模拟实际交际活动进行对话练习,对话的内容可以是自创的也可以是根据课文内容改编的。老师也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外使用所学的语言。比如可以布置题目让学生课后对中国人进行采访,学生将采访结果总结后在下次课上作口头报告。如“谈兴趣爱好”这个主题,练习形式可以不仅仅拘泥于课堂上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在课后去采访不同身份的中国人,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学生在实际采访过程中,既增进了对中国人的了解,又练习了谈爱好的几种表达方式,还可以收获一些课本中可能未提到的关于兴趣爱好的生词。无论是编对话还是演场景剧,还是采访作报告,具体活动形式可根据课文主题灵活安排。这样的练习方式不仅生动有趣味,也更让学生将所学与所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无疑会给汉语学习带来更大的动力。
学生的潜力需要汉语教师去发现挖掘,正如作采访等练习形式不只是局限于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学生一样,成段表达也可以在较初期的阶段就让学生练起来。比如教了代词以后,教了“也”“都”“先……再……然后……”等以后,就可以试着让学生开始做段落的写作与口头练习。成段表达练习形式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激活已学的词汇和语法,并在老师的修改和指导下,逐渐掌握词和语法的得体用法;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练习运用代词、关联词语,在句与句的衔接练习中,学生能逐渐体会到汉语篇章的特点,培养起语篇意识。有些学生在词汇量、语法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后,虽然考试时能够做对习题,但说起话来或写起作文来却非常不连贯,不顺畅,原因之一就是成段表达的练习做得不够。
三、多媒体教学方式:灵活运用.讲求实效
现在的教学实践中,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已经被广泛采用,通过多媒体,教学内容能够以视频、动画、录音、图片等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的方式比起一本书加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的确要生动得多。但并非不使用多媒体就培养不出高语言技能的学生了,最重要的还是看教师如何把握教学方法。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切实体会到,使用多媒体,更要注意方法,否则,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没有发挥出来,反而失去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种种优点,多媒体就会成为一种华而不实的方法。比如,把视频、动画等音像材料用到教学中去,如果不把握好这些材料的播放时长,或者没有把材料跟教材主题很好地结合起来,或者光重视多媒体课件的花哨形式而忽略内容,或者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发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等等,那么所谓多媒体的运用不是喧宾夺主,消耗了大量本该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就是只作为课上的一个插曲,除了让学生在看后谈两句观后感之外别无他用。 再如幻灯片课件的使用,有些课件做得非常漂亮,图片例句一应俱全,这时候比较忌讳的是教师忘记了自己是语言教师的身份,按部就班根据幻灯片顺序往下讲,把一堂本该有大量操练、讨论形式的课上成了讲座。据学生反映,有时候他们忙着记笔记,都来不及思考练习。学生当然喜欢形式生动内容丰富的课堂,但他们也关注自己在一堂课上到底学到了什么。所以,在汉语课堂上特别是初级汉语综合课上,由于学生的汉语水平所限,有些内容以多媒体的方式来解释或呈现,更加能让学生明白,同时也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但这个时候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跟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多给学生开口练习,然后予以肯定或,发挥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的有效方式,而不是老师盯着幻灯片讲,学生忙着记。刘亚飞也在其文章里提到了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时应避免的一些不良倾向,并指出学生不应仅仅是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应将信息进行加工,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素质;作为教师,应是学生在加工信息、内化语言知识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评价者。
四、教师的角色:把握课堂用语的使用;关注学生心理;营造班级氛围
首先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笔者在一次问卷调查中发现,135名来自亚、非、欧美等各国且汉语程度不等的留学生中,41%希望教师在课堂上用汉语和体态语教授,50%选择了汉语和英语结合的教师用语,而选择英语的仅为2%。这表明,学生并非抵触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而是不赞成只用英语进行教授。
现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的实际情况是,完全依赖英语或其他学生母语作为媒介语授课的现象仍然存在,另外有人则支持“沉浸式”的方法,完全用汉语教汉语,给学生一个纯汉语环境。持中立观点的人则认为,在初级阶段可以适当使用英语或者其他学生母语来辅助汉语作为媒介语,但媒介语应该是有发展性的,不断变化的,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变化,媒介语中汉语的比重应该越来越大,且越来越贴近自然语言。但就教师课堂用语的教师指令一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深刻体会到了尽快让学生明白教师指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习惯教师的中文指令固然重要,但在宝贵的上课时间,首要任务是以最快的速度让学生明白老师现在需要他们做什么,然后赶快进人下一环节,把握好教学节奏十分重要。笔者认为,课堂上的教师指令应该尽量简短、清楚,在需要时用体态语辅助。比如对刚开始上汉语课的学生,与其反复说“请把书翻到第五页”以培养学生对指令的熟悉度,不如简单地做一个翻书的动作,然后告诉学生“第五页”。当学生汉语程度很低的时候,教学内容之外的话,教师应该尽量少说,因为对于学生而言,那些话语信息度不高,还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前文已提到过,处于初级汉语阶段的留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第一次接触中国的社会文化,由于自己国家跟中国之间存在着风俗习惯、饮食、气候等方方面面的差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小则影响学生心情,大则引起严重的消极情绪,对汉语学习造成负面影响。担任综合课教学的汉语教师一般为班级的主课老师,跟学生接触相对较多,直接或间接地扮演着班主任的角色。因此,对留学生的心理问题应该引起关注重视。比如,多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学生在出勤或课堂表现上发生什么特殊情况,也要及时关注询问。教师争取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不适感和低落情绪,并帮助他们克服这些不适感,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度过中国的留学生活。
课堂学习的不成功导致的挫败感和沮丧感是引起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需要谨慎对待学生差异。比如在安排分组表演时,尽量考虑学生汉语程度的差异,把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跟相对较差的分在一起,这样在前者的鼓励带领下,后者也能够努力跟上,以争取有较好的表现。再如,也可以通过课后的个别谈话,提醒程度较好的学生不要满足于现状,并跟他们推荐内容合适程度相宜的辅助材料,让汉语水平有更高层次的发展;跟相对较落后的学生谈话,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所在,讨论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时刻关注着他们学习中的进步与问题。总之,教师应该尽量做到,不让那些程度较好的学生觉得学习没有压力,甚至没有动力,因而收获也不明显,也不能让程度较差的学生在沮丧感与挫败感中失去信心,产生恶性循环,最后甚至放弃汉语学习。
篇3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学期任一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在备课过程中,我认真仔细地学习教学目标和纲要,一丝不苟地做着教学准备,并千方百计地从各个渠道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和课程资源,这一环节我从没马虎和懈怠过。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都积极参与,都来做学习的小主人,甚至都可以来当小老师,我不给他们框框里的学习内容,不限制掌握知识的范围,可以随意的自由的摄取知识营养,大胆的富有创造性的进行作业和实际生活演习。我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角色互换,大多数时间里我都不以教师身份自居,常常是知道也装不懂的去请教学生们,这样一来就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我看到他们急不可耐地想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忘记了胆怯和羞涩,忘记了贪玩和溜号,忘记了老师和学生,我们就是一个游戏小团体,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轻松中悟出做人道理。我们整个学习过程好像一个团体的营地训练,这种教学方法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勇于表现自我,其中生活场景表演方式更使孩子们学会了生活自理,锻炼了独立生活能力,在创设交往环境的同时更学会建立人际关系的技巧,从而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在这个角色游戏表演中,他们互相接纳,互相支持,互相信任,与此同时能开放自我,表现自我,进而增强了对自己性格、能力的认识,此外,还大胆的做了一些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或自己认为不可能做得到的事,在发掘自己的潜能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胆量。
在课堂上,每一次教学活动的结束都是我反思的开始,我下课以后都要问自己:我的活动策略有没有纰漏,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补充,我应该怎样进行活动延伸和课外辅导?作为一名教师我做没做到镇定自如、充满自信、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仪态大方、声音响亮、带有童趣的去和孩子们交流?对于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一面我由衷的赞赏了吗?对于他们的不足我及时的引导了吗?这些都是我课下需要反思的。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总之,通过这一期年的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篇4
论文摘要:文章认为在初级阶段汉语综合课上,教学内容应在教材基拙上结合实际用语,练习彩式可结合课文主题多开展实践活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使用要恰当并发挥实效,教师应注意把握课堂语言,关注学生差异,并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近年来,有关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研究文献为数不少,总结以往研究主题,有的研究初级阶段各种课型如口语课、听力课、精读课等的教学方法,有的从语音教学、汉字教学、词汇教学、语义教学等角度出发讨论教学难点,有的进行偏误分析等学生习得研究,有的探讨教材改革,也有的就教学方法、课堂用语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与中高级阶段相比,处于初级汉语学习阶段的留学生人数相对较多,从事初级阶段教学工作的教师人数也相应较多,来自教学方面的反馈与第一手研究资料也比较丰富。同时,初级阶段也是中高级阶段的基础,对初级阶段的教与学进行多角度的研究,探求如何抓住这一阶段的特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终将有利于后两个阶段的教学工作。
笔者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曾连续六七个学期担任初级汉语综合课的教学。除此之外,还担任过数个零起点汉语短期班的教学。上述长期、短期班的留学生来自亚洲、非洲、欧美等多个国家,年龄层次从十七八岁到五六十岁均有,学生身份如进修生、交换生、经商者等等不一而足。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时刻注意观察初级阶段的各种特点,思考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快地将学生带人汉语学习的状态,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下一阶段的汉语学习打好基础。下文将从初级阶段汉语综合课教学的教学内容、练习形式、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四个方面阐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所作的探索与思考。
一、教学内容:立足教材.兼顾实用
尽管对外汉语教学界存在着对各种汉语教材的批判,也不断有研究者发出教材改革的呼声,但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与其抱怨教材内容的陈旧,练习形式的死板,不如换一种角度,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地利用手里的教材,再适当添加新内容,无疑会给课堂带来生气,也能让学生学到新鲜实际的内容。
大部分零起点的汉语学习者在开始学习汉语前,心理上都存在着类似“汉语是一种很难学的语言”的顾虑,如何使他们减轻这种顾虑,克服心理压力,充满自信地投吞}m语学习中去,这就要靠汉语教师从简单的声韵调,从基本的横平竖直,从简短的“你好”“谢谢”开始,帮助他们一步步地麟上汉语学习之途。处于汉语初级阶段的留学生虽有压力,但又有较之另外阶段更为急切的“学以致用”的愿攀。希望在课掌上学到的汉语能马上用到课后实际生活中去,娜循娜诀日常生活间题如购物、吃饭、乘坐交通工具、肴病买药,以及与中国人开展交流等等。因此,汉语教师在初级阶排等合课上除了利用教材循序渐进地进行语音、汉字、词语、句子、语段、箱章的教授之外,还可以增加一些简单实用的常用表达语,更加丰富课本内容.比如学到“对不起”的内容时:甩向学生介绍“不好意思”“没事”等用语,学到“吃饭”的话题时,为学生附加上“打包”“带走”等相关的表达用语。
汉语课堂的作用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择汉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培养学生的会话技能,照本宜科地完余按那教材内容根据教材进度来安排教学内容,的确能够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但语言教师也有必要时刻考虚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把握教学内容。留学生将课上所学寒到举活中使用,交际的顺利带来成就感,学习也更加有动力。但还有一个问题是,由于处于这一阶段的留学生刚起步学习汉字,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掌握课本中的汉字己有压力,因此一般来说,附加内容就不宜再作汉字书写上的要求。
另外,从零起点开始学习汉语的学生,大多是第一次来中国,第一次接触中国的社会文化。因此,汉语教师除了向学生教授汉语知识与会话技能,还可以配合课文话邢,添加有关一些中国风情文化的内容。比如结合有关“贴春联梦这一主题的课文,给学生介绍中国各地过春节的~些传统习俗;课文中有“黄河”等内容,就可以跟学生讲讲中国的江河;某一课的对话中讨论假期旅游的话题,则为学生介绍中国各地的名胜古迹。文化内容的加人,丰富了汉语课堂,也增加 了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二、练习形式:多开展实际练习活动;尽早引入成段表达练习
吕必松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中指出,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交际的场所,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利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包括交际性练习在内的言语操练。
为了让学生掌握每一课的语法、句型等重点内容,除了进行操练、做练习题等各种口头、书面练习形式,另一有效练习形式是以课文主题为基础,设计一些小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外练习并进行表演或汇报。比如在课堂上设置情境,鼓励学生模拟实际交际活动进行对话练习,对话的内容可以是自创的也可以是根据课文内容改编的。老师也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外使用所学的语言。比如可以布置题目让学生课后对中国人进行采访,学生将采访结果总结后在下次课上作口头报告。如“谈兴趣爱好”这个主题,练习形式可以不仅仅拘泥于课堂上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在课后去采访不同身份的中国人,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学生在实际采访过程中,既增进了对中国人的了解,又练习了谈爱好的几种表达方式,还可以收获一些课本中可能未提到的关于兴趣爱好的生词。无论是编对话还是演场景剧,还是采访作报告,具体活动形式可根据课文主题灵活安排。这样的练习方式不仅生动有趣味,也更让学生将所学与所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无疑会给汉语学习带来更大的动力。
学生的潜力需要汉语教师去发现挖掘,正如作采访等练习形式不只是局限于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学生一样,成段表达也可以在较初期的阶段就让学生练起来。比如教了代词以后,教了“也”“都”“先……再……然后……”等以后,就可以试着让学生开始做段落的写作与口头练习。成段表达练习形式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激活已学的词汇和语法,并在老师的修改和指导下,逐渐掌握词和语法的得体用法;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练习运用代词、关联词语,在句与句的衔接练习中,学生能逐渐体会到汉语篇章的特点,培养起语篇意识。有些学生在词汇量、语法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后,虽然考试时能够做对习题,但说起话来或写起作文来却非常不连贯,不顺畅,原因之一就是成段表达的练习做得不够。
三、多媒体教学方式:灵活运用.讲求实效
现在的教学实践中,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已经被广泛采用,通过多媒体,教学内容能够以视频、动画、录音、图片等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的方式比起一本书加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的确要生动得多。但并非不使用多媒体就培养不出高语言技能的学生了,最重要的还是看教师如何把握教学方法。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切实体会到,使用多媒体,更要注意方法,否则,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没有发挥出来,反而失去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种种优点,多媒体就会成为一种华而不实的方法。比如,把视频、动画等音像材料用到教学中去,如果不把握好这些材料的播放时长,或者没有把材料跟教材主题很好地结合起来,或者光重视多媒体课件的花哨形式而忽略内容,或者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发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等等,那么所谓多媒体的运用不是喧宾夺主,消耗了大量本该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就是只作为课上的一个插曲,除了让学生在看后谈两句观后感之外别无他用。
再如幻灯片课件的使用,有些课件做得非常漂亮,图片例句一应俱全,这时候比较忌讳的是教师忘记了自己是语言教师的身份,按部就班根据幻灯片顺序往下讲,把一堂本该有大量操练、讨论形式的课上成了讲座。据学生反映,有时候他们忙着记笔记,都来不及思考练习。学生当然喜欢形式生动内容丰富的课堂,但他们也关注自己在一堂课上到底学到了什么。所以,在汉语课堂上特别是初级汉语综合课上,由于学生的汉语水平所限,有些内容以多媒体的方式来解释或呈现,更加能让学生明白,同时也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但这个时候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跟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多给学生开口练习,然后予以肯定或纠错,发挥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的有效方式,而不是老师盯着幻灯片讲,学生忙着记。刘亚飞也在其文章里提到了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时应避免的一些不良倾向,并指出学生不应仅仅是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应将信息进行加工,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素质;作为教师,应是学生在加工信息、内化语言知识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评价者。
四、教师的角色:把握课堂用语的使用;关注学生心理;营造班级氛围
首先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笔者在一次问卷调查中发现,135名来自亚、非、欧美等各国且汉语程度不等的留学生中,41%希望教师在课堂上用汉语和体态语教授,50%选择了汉语和英语结合的教师用语,而选择英语的仅为2%。这表明,学生并非抵触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而是不赞成只用英语进行教授。
现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的实际情况是,完全依赖英语或其他学生母语作为媒介语授课的现象仍然存在,另外有人则支持“沉浸式”的方法,完全用汉语教汉语,给学生一个纯汉语环境。持中立观点的人则认为,在初级阶段可以适当使用英语或者其他学生母语来辅助汉语作为媒介语,但媒介语应该是有发展性的,不断变化的,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变化,媒介语中汉语的比重应该越来越大,且越来越贴近自然语言。但就教师课堂用语的教师指令一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深刻体会到了尽快让学生明白教师指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习惯教师的中文指令固然重要,但在宝贵的上课时间,首要任务是以最快的速度让学生明白老师现在需要他们做什么,然后赶快进人下一环节,把握好教学节奏十分重要。笔者认为,课堂上的教师指令应该尽量简短、清楚,在需要时用体态语辅助。比如对刚开始上汉语课的学生,与其反复说“请把书翻到第五页”以培养学生对指令的熟悉度,不如简单地做一个翻书的动作,然后告诉学生“第五页”。当学生汉语程度很低的时候,教学内容之外的话,教师应该尽量少说,因为对于学生而言,那些话语信息度不高,还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前文已提到过,处于初级汉语阶段的留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第一次接触中国的社会文化,由于自己国家跟中国之间存在着风俗习惯、饮食、气候等方方面面的差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小则影响学生心情,大则引起严重的消极情绪,对汉语学习造成负面影响。担任综合课教学的汉语教师一般为班级的主课老师,跟学生接触相对较多,直接或间接地扮演着班主任的角色。因此,对留学生的心理问题应该引起关注重视。比如,多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学生在出勤或课堂表现上发生什么特殊情况,也要及时关注询问。教师争取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不适感和低落情绪,并帮助他们克服这些不适感,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度过中国的留学生活。
课堂学习的不成功导致的挫败感和沮丧感是引起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需要谨慎对待学生差异。比如在安排分组表演时,尽量考虑学生汉语程度的差异,把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跟相对较差的分在一起,这样在前者的鼓励带领下,后者也能够努力跟上,以争取有较好的表现。再如,也可以通过课后的个别谈话,提醒程度较好的学生不要满足于现状,并跟他们推荐内容合适程度相宜的辅助材料,让汉语水平有更高层次的发展;跟相对较落后的学生谈话,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所在,讨论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时刻关注着他们学习中的进步与问题。总之,教师应该尽量做到,不让那些程度较好的学生觉得学习没有压力,甚至没有动力,因而收获也不明显,也不能让程度较差的学生在沮丧感与挫败感中失去信心,产生恶性循环,最后甚至放弃汉语学习。
篇5
关键词:悲苦;虚无;解脱;原罪;救赎;疏淡;浓重
中图分类号: I207.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2-0055-02
在回答人生悲剧这一亘古不变的命题时,现代文学大致有三种答案,一种是意识形态的阶级论,将人生悲剧归结为阶级压迫,持这种论调的派别以左翼为代表,最终上升为主流意识形态,这种解释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改变旧的社会制度,用以消除苦难。第二种是佛家之论,认为人生本来就苦,正所谓茫茫苦海,回头是岸,只有解脱是办法。最后一种说法是基督教的原罪说,认为人生而有罪,必须通过忏悔和自我救赎,才能得救。诚然,第一种侧重文学与外部的关系,后二者则侧重文学与心灵的关系。下面就以许地山和为例,略谈宗教对其二人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悲苦的解脱:顺与避
许地山的散文和小说里有一种明显的“悲苦意识”,其代表作《缀网劳蛛》这部小说集所展示的现实人生多是苦难的:《商人妇》、《缀网劳蛛》中饱经人世坎坷的惜官、尚洁;《命命鸟》、《换巢鸾凤》中为争取爱情而死的敏明、加陵及和鸾;《无法投递之邮件》、《慕》中受生活煎熬的青年;也有儿子久无音信,老来寻子却又在混乱中失去儿媳的云姑(《枯杨生花》)和夫妻感情甚笃,却又被活活拆散的祖父母(《读〈芝兰与茉莉 〉因而想及我的祖母 》);还有妻亡女幼的关怀以及失去父母的海角底孤星……这其中包含童年的凄苦、孤独,青年时期为追求爱情、理想所受的煎熬与痛苦,中年丧妻、丧夫、丧子之痛,更有老无所依,晚景凄凉的悲叹,可以说,几乎涵盖了人一生所可能遭遇的苦难。
这种悲苦意识来源于许地山对人生苦难的体验。他的人生浸透着种种悲苦,生下来就逢台湾变乱。19岁时,因家道贫困,开始自谋生活。21岁赴仰光任教,后入燕京大学读书,随后又经历了父死、妻亡……。而许地山自小就有的佛缘使他的悲苦意识与佛教观念相遇合产生了一种悲剧情怀。他生长在崇佛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佛教的熏陶,经常诵读揣摩许多佛家经典著作如《法华经》等。1913年,21岁的许地山曾到缅甸仰光的一所华侨学校任教,缅甸这个佛教之邦神秘的宗教气氛笼罩着他,更加深了他对佛教的兴趣。1922年从燕京大学神学院毕业后,他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专攻过宗教史和宗教比较学,回国后又在燕京大学神学院当教授,对宗教有着精深的研究,著有《道教史》、《大藏经索引》、《佛藏子目引得》及许多关于佛教的论文,对佛教教义本体有精深之评述。也正是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刻领悟使他的悲剧情怀很自然地融入到他的散文和小说里。
许地山在《无法投递之邮件》的《覆少觉》中说道:“唉,怀书的病是难以治好的。一个人最怕有‘理想’……朋友们说她是‘愚拙的聪明人’,诚然,她是一个万事伶俐、一时懵懂的女人……‘理想’和毒花一样,眼看是美,却拿不得……”[1] 原始佛教有三个重要的命题,一是诸行无常,二是诸法无我,三是一切皆苦,这三个命题被称之为“三法印”,成为整个佛学的理论枢纽。诸行无常,是一切皆苦的依据,世上一切万物皆有因缘何合而成,故无自体,无自性,无一不是迁徙转变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也如电。人因无明而常生执著之心,这正是造成人生悲剧的原因。以佛法看来,爱情不过是海市蜃楼,如幻如梦如泡影,只有破执着,才能获得大智慧,从而得到解脱。还如《愚妇人》[2]中,作为一名石女的愚妇遗憾自己没有孩子的命运,但作为智者的樵夫却认为少了生产之痛苦,养育之艰难,正是她比天下女人幸福的原因。由此可见小到爱情大到整个人生,人生的悲剧在于无明,即因没有智慧,而起的虚妄之心。
那么又如何从这种无明的悲剧中解脱出来呢?这就需要借助佛教的智慧,即选择“顺”和“避”的人生态度。许地山曾对这两个字做了如下注解:“如果所谓最后胜利是避不是去,是顺不是服,那么我也可以承认有这回事。所谓‘避’与‘顺’不是消极的服从与躲避,乃是在不可抵抗的命运中求适应,像不能飞的蜘蛛为创造自己的生活,只能打打网一样。”[3]可见“顺”就是守本分,顺乎天意,“避”就是不争,不作违背常理的事,这一点在佛经有明确的出处,《菩萨缨络经》说,“顺第一义谛为善,背第一义谛起名为恶”,顺实际上成了佛教伦理中对善的本质规定。在佛看来,顺有二义,一是顺应佛教揭示的无我、无常的真理,即《大乘义章》所云“顺理为善,违理为恶。”二是益事,如《成唯识论》所言:“以顺益此世他世之有漏无漏行为为善”。可见人生如蜘蛛网,难保不破,但照结不误,破了再补,这正合乎佛家“正精进”的主张。虽然前方道路迷茫,悲苦再所难免,但仍然要积极入世。作者借用佛家思想,没有导向对现实人生的否定,而是通过平衡内心,获得智慧,进一步强化了生存意志。尚洁惜官的乐天知命,逆来顺受自不用提,玉官的多舛人生路上每一次努力,也都可以看作佛家“正精进”思想的反映。
二、原罪与救赎
戏剧大师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经典作品如《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等,刻画出了繁漪、周朴园、周萍、陈白露等可憎又可爱的人物形象,并由这些人物演绎出了一幕幕人间悲剧:爱情的毁灭,理想的消亡,生命的消逝……然而,这些悲剧的成因是什么?周朴园曾是踌躇满志的个人主意者,坚信靠个人的力量可建立一个秩序井然的家庭,主宰自己的命运。然而,妻子的背叛、儿子的、前妻的重返,彻底摧毁了他的个人信念。抱着伸张正义初衷的仇虎没能改变复仇计划后不安,甚至为复仇付出了几乎疯狂的沉重代价。究竟谁在作怪?谁在主宰一切?宇宙之中定有主宰一切的神秘力量,这就是原罪。如果我们能以冷静客观的态度,以纯粹理性精神对这四部优秀作品进行整体观照,毫无疑问,就一定会敏锐地察觉到,无论是其主题构成还是悲剧内涵,都表现出一种强烈而浓厚的宗教情绪和上帝意识,蕴藉着他基督教人文主义的社会理想和人生价值观。对于基督精神的敬仰,对于基督教文化的认同,是不难发现的。
在青年时代抱着人生应该是美好善良的纯真信念,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应该是和谐融洽的;但是,当他走向社会之后,纯真的人生理想与黑暗的社会现实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无情的现实击碎了天真幼稚的美梦,使他完全陷入了理智的惶惑之中。他从现实生活中人的身上发现了一种被他自己称为“原始蛮性”的力量正在引导着人们走向堕落,这使得他深深焦虑不安。对于人性自身弱点的深层焦虑,正是一种典型的宗教情绪。察觉到,人们会时常不由己地回归原始的野蛮,流着血,不是恨便是爱,一切都走向极端。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失衡状态,导致了人类社会永无休止的残暴、邪恶、贪婪、和堕落等丑陋现象的发生,使宇宙陷入一种无序混乱状态。于是,虔诚的爱的信仰也因情感的压抑逐渐发展到了另外一种极端,变成了沉郁而凝重的“恨”。这种灵魂深处的痛感,使迫切希望能够寻找到“人究竟该怎样活着?为什么活着?应该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的答案,此时早已浸透于他大脑潜意识层里的基督教人文意识使他想起了拯救人类的“上帝”。这就是精神人格与创作动因的根本之所在。
当以这种文化心态和精神品格进入实际创作过程时,他用基督教的原罪意识、世界末日意识、拯救意识以及博爱意识,精心地构思了一个完整的“人生悲剧命运四部曲”的主体意念框架,将《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的创作实践,统统纳入基督教文化的伦理规范,进而营造了一个统一的艺术思维模式,即:“恶”(原罪)――“毁灭”(惩罚)――“善”(再生)。最能体现基督精神的体现在《 雷雨》的“序幕”和“尾声”的安排上:远景是一个教堂医院的客厅,并间接交待了这房子是周家卖给教堂医院的;近景则是屋内格局和陈设的特写,这屋内的一切都已“呈现着衰败的景象”,唯有壁炉上方“空空地,只悬着一个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现在壁炉里燃着煤火。火焰熊熊地,照着炉前的一张旧圈椅,映出一片红光,这样,一丝丝的温暖,使这古老的房屋还有一些生气。” 画外音是远处飞扬而来的教堂的钟声和“教堂内合唱颂主歌同大风琴声”,作者强调“最好是”巴赫的《b小调弥撒曲》。时间是大年三十,人物除了修女看护和小孩各两位,主要是一位“头发斑白,眼睛沉静而忧郁”的“苍白的老人”,这位老人就是周朴园,作者借周朴园的忏悔向我们暗示了整个人类只有通过救赎,人类才能得救,才能重返伊甸园。
三、疏淡与浓重
可见,同样是人生悲剧,解释者不同,所给的答案就不同。作为东方智慧的佛教把基点建立在人对自身悟性的信心之上,往往抽掉客体去营造一个无所不包的主体。这种自信并非是主体对客体的优越感,而是来自主体的神秘感,这必然会转向对自我和神秘的主体功能的崇拜,因而,佛法讲求智慧,讲求开脱。西方的基督教,是对造物主的崇拜,把一切都交托在神的手中,通过忏悔获得拯救。表现在审美风格上,许地山受佛学思想的影响,其小说往往有一定的宗教神秘体验,散文则充满禅思意趣,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崇尚悲剧,他的剧作渲染恐怖描写死亡,故事情节显得十分神秘怪诞,运用一系列艺术手段形成了一种大悲、大恸、大彻、大悟的悲剧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网络教学 英语听说能力 学习情况总结
自从2005年10月份,沈阳化工大学外语系争取到了教育部的项目,我们就开始了自主学习的测试。现将这几年的具体情况以如下几大部分进行总结:
1.实验前的学生背景;
2.实验的理论根据;
3.实验的开始情况和具体实施办法;
4.实验中学生的反映和教师调控;
5.实验效果和实验结论。
在这些描述过程中,我们会加入自己的一些浅见,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具体实际和自身的理解,进行剖析和详述。
一、初期状况――实验前的学生背景
在实验的初期,即2005年9月份,我们主要对沈阳化工大学的六个校级优创班级进行试验,并挑选出相对应的三个对比试验班。这些班级的入学成绩较高,成绩如下表:
这些学生的成绩相比较都较为突出,所以在最开始选择班级的时候,我们选择了这些较为适合听说能力训练,并于我们的自主学习水平相吻合的班级。通过一年多的学习,这些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1.大学英语教学新大纲
在过去的教学中,基本上我们要求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也就是做题量的多少,和做题的正确率,往往是语法、词汇或阅读题等来证明他们的能力。但随着新的教学大纲的颁布,我们发现,对学生能力的证明应该并不仅仅是要求他们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学习过程和他们的表达作品“作文或对话”。而这种强调“作文或对话”的要求,不可能发生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虽然教师确实希望如此。因为沈阳化工大学的学生的实际情况限制了我们的选择,所以针对部分中等和中等以上学生而言的写作和对话能力,我们只能缩小范围。
2.教学法中的认知论和听说法
从教学中我们感受到,听也能吸收语言营养。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人分为三类:视觉型、听觉型和触觉型,其中视觉型的人占绝大多数。在这种理论中,虽然听远不如阅读那么有效,因为可靠的视觉材料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事物,尤其是抽象的逻辑性事物。但是,听力在学习英语中的作用还是较大的,尤其在语音语调和快速地了解外国文化方面收效巨大。听力促使语言知识生成和提高,而且为学生的口语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对语言学理论进行了新的诠释。主要我们采用了交际法进行考核。学生们的对话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而且一切活动围绕实际交际活动,不设高标准,有部分的词汇和词组要求,对主要内容或方向进行限制,但对具体实施或采用的形式不作任何限制。因为自主学习的首要原则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所组织、所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为实际交际目的服务。学生在表达自己意愿的过程中会犯错误,但是教师没有立即纠正,尤其对语法错误,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培养学生建立起交际的自信心。
从严格意义上说,我们的测试不能称其为测试,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给他们的学习模式提出指导意见,最终帮助他们达到目标,而非成绩测试,在监控过程中,我们严格把握住这一原则:以考查、发展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传统的评价大多是采用总结性评价,即以学期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这样只能考查一些记忆、理解性的知识;学生为了考试,更多的精力放在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上,评价也起不到发展学生实际能力的作用。而且我们利用网络,通过非实时的交流观察学生表现:例如电子邮件、留言板等了解学生的状况。在面授时通过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态度。
三、实验的开始情况和具体实施办法
1.配套设施
建立了只对这六个实验班开放的计算机实验室,配备了38台计算机和一台程式机,保证了每人一机。并且,与计算机系联系,为学生加派了教师进行管理(由于没有校内局域网,所以只能在专用机房上机)。
2.时间设置
保证每班每周有11小时的上机时间,周六日均可。具体时间安排见“上机时间表”。
3.课后监控
教师经常性地对学生上机情况和学习情况进行掌握,根据网络图表显示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热情,随时把握学生不足和疑难点。
4.过程监控
每隔两周,教师组织学生答疑,具体表现形式为:就两周的上机内容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表演。根据学生的对新单词、词组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熟练程度,和学生的语音语调给予记分,此记分计入平时成绩中。
四、实验中学生的反映和教师调控
进行了一年的自主学习实验,反映出来的成绩和问题都很突出,现先将问题分列如下。
1.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开始时是高涨的,因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给我们也给学生们带来了新鲜感,这种感觉持续了半个学期,在下半个学期感觉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稍微减退,此时更多地可以加入教师的人为力量。
2.实验班中,进行自主学习的班级听力和口语能力有大幅度上升,但阅读能力表现不明显。自主学习班因为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多,所以在词汇量这些需要花课外时间去背的项目上与非自主学习班相比,略有不足,但此处目前尚无充分数据。
与不足相比,成绩是突出的,学生的反映较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听力和口语能力大幅度上升,下表为学生的听力变化表。
在作对比试验期间,有的班级的学生因成绩问题而降级,但是为了保证对比数据的完整,并没有对班级人数进行调整。口语方面,最大的收获是学生能够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能力和胆识均已具备。平时常见的表达错误通过教师课后的提示和纠正,不断改进。例如:在口语测试初期,常出现的错误有口误,形近音不近的词在表达中被说出,本来应该是“Next semester I will go to Beijing.”表达为“Next system I will go to Beijing.”或“devise”说成“decide”;“snack bar”说成“snake bar”;“deal”说成“dit”;“fridge”说成“bridge”。除了口误,在自主学习的早期误用单词或词组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错误省略,时态不分,被动用成主动随处可闻,例如:“I am a home teacher.”“Where I lost it?”“It’s not matter.”“Where do you do yesterday?”“I really likes it.”“Summer holiday is wonderful.”“more and more better”“Let me sure you.”
通过听近似的地道美国的表达和教师的提示和纠正,在自主学习进行了半年多的时候,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有了十足的进步,此时的错误主要集中在词性不分,同义词或近义词使用不当方面,时态错误几乎消失。例如:“He is 1.2 meters height.”,“Beijing has many historic things.”和“He is responsible for our safe.”。所以,进行自主学习后,我们感觉学生们的听说能力变化巨大。
2.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网络教学给予了他们一个新的视角。在通过我们的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对于新的资讯、新的教学方式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且他们所接受的信息量是以前传统教学的十几倍。
五、实验效果和实验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空间的多层次、多元化,我们有理由相信,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的重要性会更加凸现出来,在交际过程中,听力和口语作为不可或缺的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的网络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只是对大学英语改革的一种尝试,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尝到了改革的甜头。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为我们开放性思维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为学生预留了更多的思考和选择空间。殊途同归,希望我们这次尝试能够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一种可能,并为实现英语教学的变革提供部分依据。
参考文献:
[1]Alexander,P.A.,Schallert,D.L.& Hare,ing to terms:How researchers in learning and literacy talk about knowledge.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1.
[2]Nelson,T.O.& Narens,L.Why Investigate Metacognition?J.A.Metcalfe & A.P.Shimamura.Metacognition:Knowing about Knowing.Cambridge,MA:MIT Press,1994.
[3]兰昌勤,曾洁.对培养我国外语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思考[J].外语界,2004,(4).
[4]文秋芳.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的学习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篇7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修订的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为动力,建立一支优秀的德育工作骨干队伍。
建立一支优秀的德育工作骨干队伍,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学校领导重点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班主任工作突出抓。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我们利用例会、集会等课余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加强“科学发展观”理论及《教师职业道德》、《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锦屏县教师十大工作纪律”等的学习,提高了全体教师德育教育业务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对德育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结合心理教育理论的学习,把德育教育与心理指导相结合,提高了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加大了德育教育工作的力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选出业务素质高,品德优秀的教师担任班主任,重点抓德育教育工作。采用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全方位的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由于以上措施的落实,由于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德育教育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促进了我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二、以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培养为目标,加大教育力度,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德育教育工作要以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为目标。鉴于此,我们加强了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及自觉性的培养,从个人卫生的管理到安全知识的掌握,从遵规守纪自觉性的培养到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我们还注意了学生自我防范知识的学习。对应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在活动中初步达到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通过本学期的德育教育活动,不但使我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上了新台阶,而且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寓德育教育于活动、游戏之中,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提高。
德育教育特别是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要避免简单的说教。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遵循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提高的原则,寓德育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通过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发挥文化长廊、集会、班会、少先队活动等,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学生“挺起不屈的脊梁”、“感恩书信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冬季文化活动会等,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锻炼,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团队意识得到强化和提高。在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的同时,我们坚持了“两会”的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是结合时事形势及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要求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二是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每双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通过班主任会议,交流德育教育工作经验,对典型问题进行研讨。通过班主任会议的落实,及时总结经验,不但加强了德育教育工作的落实,也提高了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与此同时,月主题教育活动也顺利开展,校训校风解读实践教育、以“整脏治乱”为主题的习惯养成教育、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五爱”思想教育、以“纪律、消防”为主题的安全意识教育等活动相继开展,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井然有序的展开,学生的思想道德及行为习惯得到有效改善。为彰显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实用性,我们还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安全救护知识”、“文明行为礼仪”、“平安校园创建”等专题教育活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保驾护航。
四、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切实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篇8
一、中小学德育教育内容衔接
(一)逐渐丰富教育实践性内容
中小学德育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应该体现有效的衔接,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出发,以教育内容为总体规划方向,实现对学生的素质能力的培养。从小学阶段到中学极端教学内容的丰富应该把握一定的原则性,逐渐提升难度,增加知识内容的深度,在价值培养上提升更好的层次。建立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现,制定符合各个阶段学生个性化特点的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毕竟有限,需要德育教育下更多的功夫去关注,以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逐渐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实现逐渐的渗透,能够让学生长久的保持对于教育内容的兴趣,从而按照教学安排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德育教育的难度提升应该伴随着学生知识层次的提升而逐渐的增加,从小学到中学阶段,德育教育的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实践性探知性的知识内容更多了,学生的思维得到的发散性拓展,对于德育教育内容的理解程度从书本上走向了生活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强度加强了。从小学过渡到中学的德育教育内容实现了从基础性向开放性的延伸,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前提,进行特征性的分析实现知识内容的循序渐进的丰富拓展。
(二)深化学生德育教育的价值认知
学生德育教育注重思想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养,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于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在不断的教育实践深入探索中,学生德育教育理念呈现了多元化的教育特点,从小学阶段学生从家庭教育走向了课堂教育,学生价值认知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对于学生德育教育的在小学阶段应该体现一个理论内容的呈现,学生对于基本的德育教育内容有所了解,在价值认识上形成尊敬父母,尊敬师长的态度,在生活上应该怀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做一个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公民,正确的认识自身的有点和缺点,能够了解到家庭之外的社会、自然、学校的价值观念的判断标准。从小学到中学的德育教育衔接上,学生应该在价值认知的引导下对于自身的人生规划有清醒的认知,了解到自身价值认知的发展方向,能够以价值认知导向在具体的生活学习实践中做出科学的判断,从而为个人的发展,为社会价值的实现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渗透实事教育的现实引导
中小学德育教育实践的教育内容衔接应该渗透具体的实事案例,重视实事教育是实现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的必要阶段。实事教育主要包括对于日常生活礼仪规范的教育,对于行为选择的指导,对于国家时政问题的关注,通过对于德育教育内容的现实性丰富能够广泛的引导学生进行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提升学生对于现实环境的了解和感悟能力。实事教育体现时效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教育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小学阶段学生应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让学生养成关注生活、关注现实的习惯,德育教育和大众日常生活的内容息息相关,小学阶段了解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我们的社会生活,在内心形成初步的社会行为认知。而中学阶段所基础的德育教育内容更加的全面,学生应该在接触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进行思考,通过小学到中学教育实事的深度和广度的扩展实现自我德育认知体系的完善,达到更好的素质能力提升。
二、中小学德育教育手段衔接
(一)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融合
中小学德育教育实践手段的衔接应该体现时代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德育教育应该重视从知识内容的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结合,培养中小学生综合性的素质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实践,学生应该以知识能力为主,掌握基本的德育教育体系,形成整体性的教育认知,在此基础上逐步的扩张,实现对于教育内容的深入了解。而在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实践应该重视加强实践能力的教育,以德育教育理论具体的分析案例,结合现实生活的实际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上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通过德育教育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通过对于教育内容和教育实践的现实体验,提升自身的价值观念和德育理念,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中小学德育教育手段应该重视将知识内容和实践内容实现有效的融合,为学生阶段性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以创造性学习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
(二)多媒体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融合
多媒体教育实践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手段,德育教育应该有具体的实践呈现,让学生从抽象的概念理论中走向具象的实践选择中。多媒体教育手段和传统教育实践各有各的优势性,对于教育者来说应该善于抓住这种优势性实现创新性的教学。中小学阶段学生德育教育实践更注重学生的感受和认知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育方式是必要的教育手段,由于小学时期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内容理解不够深刻,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传统的教育引导的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德育教育内容,形成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阶段性培养,在传统教育方式中应该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设置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怀有学习的积极性,而在中学阶段教师的教学环节设置应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更多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认知体系。通过中小学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的不断丰富,实现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注重多媒体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有效结合,提升德育教育课程安排的规划能力,采取有目的性的教育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融入到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中。
(三)个性化教育与小组教学相结合
从小学到中学阶段,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正在不断的显现出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动性的发挥愈发的明显。对于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手段,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通过德育教育的引导性,提升学生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判断的能力。而小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的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的效果,提升学生们的集体意识和互助意识,在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既能够发挥学生的个性化优势又能够让学生融入到集体的氛围中实现共同的发展,这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对于中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衔接式教育,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动态,时刻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的变化规律,根据具体的实践情况进行创造性的调整,推动学生向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个性化教育和小组教学实现了学生有个人到集体的过渡过程,对于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教育者而言,一定要把握个性化教育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让学生能够形成更加完善的价值理念和德育管理,从而实现自我人生的更好规划。
三、总结与展望
篇9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学习
一、引言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这个阶段的德育工作没有做好,就算是高中生的数理化学习成绩好,那也不能够算作一个合格的高中生,德智体美劳的教育观念,将德育放在首位就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可是当前很多中学迫于升学压力,为了提升学生的高考成绩,往往在思政教育等科目的教学上所做的工作并不多,再加上国外腐朽思想的侵蚀,让很多中学生的德育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加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显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加强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本文正是基于班主任的角度来探讨当前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来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二、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中班主任最为重要的工作莫过于提升班级的高考成绩,而且很多学校将高中班主任的绩效和学生考上大学的数量等同起来,这样很多高中班主任只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督促学生在文化课的学习上,而对于学生的德育的教育以及辅导就出现了明显的忽视。
(二)德育教育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由于高中生基本上都是精力充沛,而且兴趣广泛,但是心理的自我调节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却相对较低,行为的自控能力也相对薄弱,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外界的变化非常的敏感,容易受到社会各个因素环境的影响,这些都会造成高中德育教育的复杂性,为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增添了诸多困难,但是很多班主任对此并没有充分的重视,在思政教育方面更多的还是依托班上的思政老师的教育,而对学生的德育引导工作明显做的不够,而且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也没有根据复杂的形式而采用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方法来影响学生,促进学生三观正确的形成。
(三)个性化的德育教育工作做的不够
由于高中生随着思想不断成熟,以及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的思想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作为班主任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并根据学生当前的思想政治水平现状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关的教育方法来进行针对化的德育教育,从而实现每个学生的德育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在当前的德育教育中,很多班主任基本上采用大锅饭的德育教育模式,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从而严重影响德育的教育效果。
三、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改善措施
(一)提升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未来我国更加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因此对于人才的德育需求同样非常重要,因为一个人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就能够在工作中更好的展现自身的素质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热情。所以高中教学不仅仅要培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同时也要培养出良好思想道德的学生,这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此高中班主任要充分认识高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仅从自身的角度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来影响学生,同时还要组织班级的代课老师特别是思想政治课老师一起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进步。同时作为学校的高层领导,同样也要做好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德育教育的首席地位。
(二)创新教学方法搞好德育工作
德育教育的复杂性需要创新的教学方法来解决,对于高中班主任来说,可以采用组织社会活动以及引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着手。特别是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能够增强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能够通过社会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上存在的真善美和假丑恶,进而让学生能够获得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另外高中班主任还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平台来和学生进行互动,而在网络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也往往更为活跃,能够说出在现实中不容易说出的话以及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样班主任就可以对此进行开展,从而引导学生摆正思想心态,在这个过程中甚至可以发起网络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通过他们的讨论来不断总结自己的思想认识,并整理给班主任,然后班主任根据这些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指出学生们思想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改善。
(三)搞好个性化的德育教育
搞好个性化的德育教育是促进高中学生德育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德育教育不是简单的通过大锅饭式的教育就能够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特别是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以及网络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学生的思想意识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对此老师需要充分认识每一个学生的内在心理,从而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育手段来促进他们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谈心教育是非常关键的部分,通过和学生充分的交流和沟通,特别是对于犯了错误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以及所谓差生的交流和沟通都显得极为重要,因为作为班主任能够和这些学生进行认真交流,往往会让这些学生的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扭转,因为他们在学习成绩上或者说是在思想道德的层面上看起来和优秀的学生有着明显的差距,所以在他们的心目中或许就有一种自卑的心态,如果班主任能够很好的认识这一点,并能够积极沟通,化解隔阂,就能够很好的帮助这些学生重新树立的奋斗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整体上提升高中的德育教育水平。
四、总结
总而言之,高中班主任的工作虽然繁重,但是作为基础工作的德育教育却是最为核心的工作之一,班主任不仅仅要督促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同时更要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只有如此才能够为社会培养素质更加全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季韦伟.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浅析[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4)
[2]向燕羚. 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J]. 考试周刊 2010(40)
[3]赵玉敏. 新视野下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J]. 新课程(中学). 2013(06)
作者简介内容:
篇10
关键词:中职院校、分拥掠、共鸣
【分类号】G711
一、中职院校分层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所谓的分层德育,是指根据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家庭环境、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德育工作开展,每个不同的阶段推出不同的德育教育主题,进行针对性教育活动。结合中职院校学生实际特点,主要包括有缺少社会关爱、有一定的心理扭曲;学习成绩较差、社会实践性较强;生活习惯较差、讲究社会义气;喜欢抱团跟风、容易误入歧途;家庭教育缺失、教育目标不明确等方面。这些实际特点更加凸显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而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开展分层德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要。
(一)分层德育教育给不同阶段的学生指明方向
不同阶段的心理想法也不尽相同,所以每个时期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都是不同的,所以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这个阶段有个明确的努力目标。
(二)分层德育教育突显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分层教育首先是从人性角度出发,其出发点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分别开展不同的德育活动,这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观,也是在树立学生自信心起到了很明显的作用。
(三)分层德育教育能更好的端正职业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观
分层教育也特别重视社会品德,在职业道德方面提出明确的方向,能够尽早的为学生树立较好的职业态度。从事基层的工作,可能最需要的就是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精神,因为他们的工作条件和工作待遇可能都是很艰苦的。而学校的德育教育能够很好的去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以一种更好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并且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中职院校分层德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分层德育教育主题以上定下,不切合实际
在中职院校中,德育教育活动主题一般都是由学生管理部门在学期初进行制定,各个班主任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完成德育活动。由于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学生管理部门制定的主题不能面面俱到,只是从学校层面制定相关德育活动主题,从而出现不切合实际情况,不符合学生特点。
(二)分层德育教育形式固定单一,缺乏新颖
在中职院校中,德育教育活动一般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主题班会形式相对比较单一,特别是对中职院校学生而言,这种形式兴趣不大。而且很多学生在主题班会中不愿意透露心声,难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从而出现传统的灌输式德育活动,缺乏形式上的多样化。
(三)分层德育教育效果评价缺乏标准,难以引起学生共鸣
在中职院校中,如何评价德育活动开展的效果,在评价标准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评价的基础就是上交的德育活动总结等佐证材料。而开展德育活动后,学生内在心理及外在行为的是否得到改变,班级的整体风气是否得到改善,都无法进行衡量,所以在开展分层德育活动时,很多如无头苍蝇一样,效果如何,很难评价。
(四)德育开展师资水平有限,形式主义较为突出
在分层德育活动开展中,教师的德育水平直接影响着活动开展的效果,而在现实中职院校中,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上较为突出,而实际的德育活动开展,缺乏系统性,师资德育能力有限,自然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在开展德育活动中,许多教师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完成任务,活动开展的好坏表现在材料整理的完备上,这就势必出现很多德育活动走过场,流于形式主义。
三、中职院校分层德育工作改进的措施及方向
(一)德育主题切合实际,纵横向进行分类
在分层德育过程中,主题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年龄、心理层次的横向分类,也要在学生中开展不同的纵向比较,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开展的德育活动主题也不一样。比如在男生和女生的不同群体,在德育活动上也可以有一定的区别,男生可以以自身义气角度理解,树立男生心目中真正的“义”的理解,让男生改变传统思维观念;女生可以从生活相处上进行引导,因为女生心理较为细腻,在集体生活中较容易出现由于生活方式不同而引起的生活矛盾,所以可以从生活方式的正确理解角度出发,让女生内心发生相应改变,养成正确的生活观。
(二)开展德育活动形式多样化,提升学生兴趣
德育活动开展,要吸引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取得一定实效。在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不仅局限于主题班会形式,可以开展知识竞赛、市场调研、文明指导员、游戏互动、企业实践、专家论坛等形式来丰富德育活动形式,让学生更加期待德育活动的开展。
(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注重教育活动效果
检验分层德育活动的开展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就是看是否有实际效果,是否在学生的言行举止上、思想观念上有明显的改善,这就需要长期性、过程化的进行评价对比,而不是仅凭上交的德育总结材料。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改进管理评价模式,因为德育工作是需要长期所取得的成果,而不是仅仅看一朝一时。
(四)组织开展德育主题示范课,提升师资德育水平
在分层德育开展形式过程中,要树立先进示范,可以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示范课,学习不同的开展模式,拓宽教师眼界,思考效果取得的方法技巧。师资德育水平是德育活动开展的保障,提升师资德育水平势在必行。
(五)强化过程考核体系,避免形式主义影响教育工作
德育活动考核体系应该多元化,更加倾向于过程性考核,改变材料考核模式,这也是很大程度上改变形式主义的一大途径。在形式上重视而非内容上重视,这就忽视了德育活动开展的真正意义,所以必须在管理过程、考核过程、实施过程、反馈过程进行共同监督指导,避免形式主义的发生;改变德育活动主导者的观念,从根本上制止形式主义的侵蚀。
总结
德育活动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尤其重要,分层德育模式的开展也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运而生的,在分层德育活动开展实践中,必须要从源头、过程、结果多方面着手,需要学校各管理层次配合与改变,也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引起学生共鸣,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