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研修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1 05:1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英语研修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英语研修总结

篇1

关键词:QQ群;主题研修;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078

QQ群主题研修社群学习模式,是指在QQ群技术支持下,学习者围绕共同关心的话题,确定研修主题,摆脱时空的局限,开展集中和非集中的网络学习,获取新知或解决问题的形式。本文以“蒲公英”云溪初中英语研修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2016年2月27日“相约星期六”主题研修为案例,通过网络研修工具QQ群,探寻三段式主题研修模式的各自特点,相互关联和实践操作,增加研修学习的效果,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一、主题研修前――整体设计是前提

1. 研修主题的确定。“主题研修前”是对整个研修活动的设计与假设,研修的主题由一线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根据工作和学习中最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提出。在选择2月27日的研修主题过程中,第一组教师提出如何才能提高听写效果,在听写英语单词的数量、内容、标准、频率、标准、反馈等方面,有什么基本规律,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方法?故本次研修主题确定为: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生单词听写。该主题贴近教师教学实际,让教师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必然会引发热烈讨论。

2. 研修主题的。研修主题的需注意研修资料的形式和时间节点。研修资料三种常见形式:文献、PPT、视频。至少提前三天将研修资料上传,留给教师足够的消化吸收时间,有助于提高研讨发言的数量和质量。以下是工作室网络研修主题确定模式:

工作室网络研修“1+3+1”主题确定模式:第一个“1”指:一个研修主题。组长负责联系其他组员,共同协商一个研修主题;“3”指:三种研修资料形式。围绕研修主题,收集相关权威文献或案例(必选)、PPT(必选)以及视频(可选);第二个“1”指:一个周。在集中研修前一个周,将相关资料打包上传到“纳溪英语”群,文件命名格式:第某组“相约星期六”网络研修资料。

本次研修资料包括《初中英语单词听写方式的探究》文献,以及《初中英语单词听写》PPT。文献中列举了教学实践中“拼读音标法”“直观拼写法”等八种英语单词的听写方式,以及在听写英语单词时的四个原则,以利用单词听写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记忆单词的兴趣。PPT从“听写难度呈阶梯状、精选听写内容 、听写形式要多样性、听写难度要科学”四个维度,清楚明了地诠释了英语单词听写的实施策略。该研修资料在2月24日上传QQ群,在2月27日集中研讨前,有44次下载量,达到了让教师们提前学习,做好讨论准备的目的。

二、主题研修中――众人拾柴火焰高

“主题研修中”是对整个研修活动设计与假设的实施与验证。主题研修能否实施成功,三类参与人很关键:领衔人或名师、骨干教师和学习者。

1. 领衔人的专业引领

坊主(领衔人或名师)是工作坊网络研修的牵头人和组织实施者,承担着设计并发起研修任务、组建学习小组、创设研修环境、提供研修资源、调动研修氛围、评价与督促等责任。在整个研修活动中,领衔人或名师在主题研修前的整体构思、主题研修后的成果梳理,尤其是主题研修中研讨现场的“在场”、具体研讨话题的“引导”,对关键问题的“点拔”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领衔人在当晚的QQ群研讨中的发言节选。

发言选登:控制数量,化多为少,阶梯递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也满足了学生学习需求,还照顾了学生的现实情景,是一个好策略。在听写内容上,除了分词性,分当天教学内容,还有哪些分类纬度?目前,我们已经开始讨的单词听写涉及三个方面:数量、内容和方法。大家围绕以上内容,打开思路,多交流。

2. 骨干教师的有力支撑

骨干教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且乐于分享,可以从各自丰富而个性化的视角,为研修活动献计献策。以下是部分骨干教师在当晚的QQ群研讨中的发言节选。

发言选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单词树,利用汉语儿歌等,帮助学生记忆。比如清华英语直读法中一般把同一个元音字母比同一个读音的词都放在一起,像a的读音就把map,cat,dad等相同读音的词全放一起教,学生多记几个后,就可以知道这些单词中间的字母都相同,都读一样的音。

上面案例中的骨干教师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不仅让整个研讨更加热烈,而且更让讨论向新的方向纵深挺进。发言1教师认为,词汇应该放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理解运用,提出了“语块”概念,引发了教师们对语块的进一步关注;发言2教师介绍了“清华英语直读法”,并将相关资料即时上传群里分享,吸引教师纷纷下载阅读思考,一时间让群出现可喜的“缄默”期;发言3教师将其上一年使用的方法,以截图的方式传给大家,激发了一次新的讨论。正是这些骨干教师的乐于分享和善于分享,让整个研讨发言一直连绵不断、滔滔不绝、有启迪、有价值。

3. 学习者的共同参与

领衔人是“帅”,骨干教师是“将”,其他教师是“兵”。三类人共同参与,构成了研修活动完备有力的整体,并在研修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各司其职,各显神通,在交流研讨中,分享经验,激荡思维,启发灵感,共同进步,协力打造区域教师研修共同体。

此次教研活动,共有18人参加了当天的研讨。从发言的频次和字数分析,可以推理出发言频次是70,字数为1940的教师是领衔人;而发言频次分别是26、20、21,字数分别是911、476、379的教师是骨干教师;剩下的则是其他教师。这样的数据统计分析和实际教师在本次研讨中的角色和作用虽然稍有出入,比如发言频次是14,字数是250的教师是本研修团队中的优秀代表,但本次数据统计并不突出,也不能单纯以发言频次和字数多少来衡量发言的质量,但从基本数据统计中,能大体了解各位教师的参与度、积极性等,从另一个维度预测发言的质量。

三、主题研修后――资源整合不可缺

主题研修后需完成一系列后续工作,对现场生成资源的重新梳理,特别是对其中有价值的鲜活资源提炼和升华。以下是工作室本次主题研修后续主要工作。

1. 研修活动反馈

本次主题研修集中研讨结合后,工作室成员之一,天仙学校的蒋老师,及时将研修简讯报送泸州市教育局,登载在该网站师培栏目;同时,将该简讯上传到“纳溪英语”群中,让更多教师了解本次研修概况。名师工作室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将工作室的论文、研讨会、学术论坛等学术活动内容展示出来,向全校乃至更广区域范围推广研究成果、辐射教育资源,引领学科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

2. 研修教师经验梳理

本次研讨小组长,来至纳溪中学的倪老师,根据当天集中研修教师发言元资料,从QQ群中导出相关数据,并对教师们的交流内容,从五个维度――“听写数量、听写内容、听写方法、精彩发言、思考方向”进行了分类总结和集中梳理,并上传“纳溪英语”QQ群,供教师参考借鉴。经验梳理节选如下:

听写方法:纳溪中学倪敏:(1)先在家听写,第二天在班上统一听写。(2)有时候我在重点单词听写时,会就它的用法举一个常见句子,基本上都是课本出现频率最高的,希望学生对单词的语境更熟悉。(3)研修生成资源收集。

本次研修现场生成很多新资源,如:“英语阅读理解技巧与训练”“完型填空技巧与训练”“八年级下册词组短语”等。都是教师结合本次研讨内容,从自己平时教学积累的资料中选出,并无私分享到群里的,供大家下载学习,实现资源互补。

四、结语

基于QQ群的研修手段,相对于传统的现场研修,有超越时空局限的鲜明优势;主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更能激发一线教师交流学习热情;聚焦一点的集中研讨,让思考集中“火力”,更有力量;三段式研修整w设计,遵循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三类人在研修中的分工合作,让研修学习有序有效开展。随着广大教师对网络技术的熟练掌握,对专业发展的进一步需求,基于QQ群的主题研修模式将更加完善,走入更多教师的工作和学习中伴随教师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志家.基于QQ群的教师远程研修共同体的建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2).

[2] 杜玉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主题研修模式[J].软件导航・教育技术,2010(8).

[3] 孔祥娟.关于网络研修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

篇2

关键词:"国培计划";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008-01

1 引言

农村地区基层教育条件比较艰苦,教师的教育教学心态深受影响,对外教育交流缺乏,信息相对闭塞,这些不利因素严重阻碍着农村地方的教育发展。因此,农村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相较城市教师来说比较薄弱。对贵州师范学院来说,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积极实施"国培计划",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近年来,我院外国语学院注重农村实际,培训方式侧重实践性与参与性,实现了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融合互动,在培训模式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培训成效。

2 主要培训模式

2013年,我院承担了小学英语60人,初中英语100人的置换脱产研修培训任务和小学英语150人,初中英语100人的特岗短期集中培训任务,在校国培办的领导下,在学科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经我院共同努力,项目实施顺利,培训效果良好,这主要源于我院采取了有效的培训模式。

2.1 严格管理。

为防止培训流于形式,真正落实培训工作,我院多次召开国培工作会议,统一国培小组成员的思想、把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个人,分工合作。我们要求班主任认真履行职责,全程跟进,密切关注,实时反馈,关心学员;号召参训学员把握机遇,担当责任,专心听讲,认真学习。结合工作实际,我院采用三级项目管理模式。首先是分班建立在线交流平台--国培群,将项目涉及的各方加入群中,搭建互动研修平台。其次,培训进行到新阶段时,要求项目组成员总结个人工作情况,理清工作思路,及时解决培训中的突发事件。最后是定期召开例会进行工作情况的梳理,反思存在问题,明确下一步的工作任务和重心。正是严格的管理确保了我院整个培训工作高效而平稳地进行,使国培计划落到了实处。

2.2 因需施训。

为使培训能真正解决学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我院充分考虑农村学校的现实和学员的实际需求,要求学科专家和一线老师聚焦农村课堂实际,引导农村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指导他们的教学实践。如:由于条件所限,农村学校具备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只有少数,大部分老师只能采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学员反映更想听的是常态课,而不是所谓的优质课。因此,我们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这块培训的专家专注于常态课的案例解析,并将观摩课安排成多媒体与常态课两种,多次组织上观摩示范课的老师磨课,以确保学员听到的每一堂课有所收获。这样,既更新了学员理念,也紧密结合实际,令学员有融入感。基于理论指引、因需施训的指导思想,培训中的讲座质量得到一定保证,学员普遍表示满意。

2.3 注重实践。

根据教育部要求,结合英语学科特殊性,本阶段情境性和操作性强的模块均采用参与式实践的理念进行研修,强调"我要学"与" 从做中学",实践性课程达到60%左右。基于农村英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英语专业素养迫切需要提升的现状,结合前期培训需求调研,课程主要包含备课、说课、观课和评课教学实践及一些英语学科的基本技能训练,如口语、语音等。根据访谈和问卷反馈,大部分学员非常欢迎此类课程,希望多增加此类课程。

3 存在问题和培训模式改进探索

3.1 学员课后反思不足。

置换项目培训中学员出现了培训时很激动、培训后很迷茫的状态。30天的密集培训,每周仅休息一天,学员普遍反映强度太大。每天充斥在大脑里的都是各种理念和实践方式,却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思和系统梳理,变成自己的东西。我们考虑在以后的培训中,要求主持专家熟悉整个培训课程体系,清楚各个专题间的联系,引导学员在讲座开始前半个小时进行反思研讨,理清上一个专题对此专题的启示,明确针对此专题自己将会怎么做,并对比专家的做法,以帮助学员逐步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一种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3.2 学员程度参差不齐。

置换项目有初中英语学员100人,根据教育部小班培训要求,我院将其分为两个班进行小班授课。针对培训效果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绝大部分学员表示满意,然而也有少数学员对培训专家和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经座谈,发现这源于学员层次参差不齐,学科专业素养两极分化较严重。本次培训学员中,有部分学员所在地区重视提高英语教师素质,已进行过一些相关培训,少数学员英语基本技能和教学实践能力较强,认为深受大部分学员欢迎的实践类课程对其提升帮助不大,希望多开理论性课程,从而提升专业理念,了解前沿理论。这和大部分学员要求弱化理论的反馈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并对培训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为,我院在设计培训课程时考虑的是大部分学员的需求,没有设置专门的分层培训。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考虑在以后的培训中,如果参训学员人数众多,可进行训前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测试,在进行某些培训课程对学员按能力进行分班,以真正达到分层培训、因需施培、培有所获的目的。

4 结语

我院外国语学院这几年实施的"国培计划"把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技能传递给了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并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帮助他们在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与此同时,学科专家和一线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思想和专业的提高,有利于进一步探索适合农村英语骨干教师的培训模式。"国培计划"为城乡教师距离拉近和城乡教师在不同领域获益搭建了良好平台,真正实现"双赢",推动了农村基础教育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 屈爱平,许德华. 改变农村英语教学滞后现状的几点对策[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 ( 11).

篇3

关键词:民族地区;英语教师;培训模式;创新

一、引言

四川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有55个少数民族。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四川少数民族人口415万人。四川民族地区幅员辽阔,面积30.2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60.14%。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全省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语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四川省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滞后,尤其是英语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亟待提高。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四川省教育厅制定了《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师资培训项目执行计划》和《四川省民族地区教师发展行动研究》等文件。笔者从2004年从事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民族地区英语学科带头人培训、民族地区高中英语骨干教师新课程培训、民族地区中学英语培训者培训等各类培训工作。本文重点介绍在对民族地区英语教师培训工作的实践中,探索培训模式的创新思路、特点、内容和操作方法。

二、从调查研究入手,精心设计培训方案

(一)广泛调查了解

问卷调查对象为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马边等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州、市、县30余所中学的在职英语教师。调查问卷设计了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现状、是否参加过新课程培训、培训需求,实施英语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五大部分,合计28个调查项目,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期间向调查对象发放了500份问卷,收回212份,其中有效问卷202份。

(二)数据分析研究

1.中学英语教师中年龄段在20-29和30-39岁的共占76%左右,表明中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趋于合理,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比例,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力量,也是新课程师资培训的主要对象。

2.我省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具有专科毕业文化程度的占50.5%,具有本科毕业文化程度的占49.2%,甚至还有0.3%仅只有高中学历。所以,一半的教师需要提高学历层次,才能很好地实施英语新课程。

3.虽然新课标已颁布和实施六年多了,我省新课程培训有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多种形式,但在民族地区仍有约28%的中学英语老师从未参加过任何级别的新课程培训,无人参加过国家级培训。这说明对我省民族地区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还需继续加强,让新课程理念能够真正融入教师们的思想观念中,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4.培训模式需求数据显示,教师选择观摩教学的最多,占70.3%;其次是选择教学实践,占55.4%;选择交流讨论、观看教学录像、专题讲座、参观考察均达40%以上。表现出民族地区教师注重教学实践。因此,要组织好民族地区教师培训工作,就要多重视切合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崭新的教学理念去引导他们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

5.培训内容有较为细致的分类,共包含16单项内容,力求做到具体、合理。数据显示,期望通过实践提高业务水平和语言技能如听说能力达到了60%,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研讨等方面的人次比例均超过了52%,学习多媒体运用占44%。而学习新课标提出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含的把“培养跨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培养”和“学习策略”渗透到教学中的人次仅占24%,教研能力培养仅为25%。

以上数据分析为科学有效的培训提供了依据,在培训中需帮助学员加强对新课程的学习和领会,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

三、英语新课程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

(一)培训模式的设计思路与原则

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及研究,笔者认为教师新课程培训模式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强: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民族地区英语教学实践,引导参培教师针对自己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进行探讨;深入理解英语新课标,提高实施新课程的实际能力和教学水平。

2.理论结合实践:理论学习要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理论应尽可能地使用具体的教学实例进行阐释。

3.学员主动参与:培训模式要营造学员主动参与的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培训者由“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协作者”;传统意义上的 “受训者”成为“参与者”,主动参与研修。

4.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参与者不仅进行理论探讨,主要通过大量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新课程的改革思想、内容和措施,从而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教学方法。

(二)培训模式的设计板块

培训模式包括以下几大板块:理论引领:专家讲座观摩学习:听课、说课、评课教学实践:学员讲课合作交流:讨论、交流与反思后续研修:总结、学习与提高。每个板块有各自独立的内容和程序,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

“理论引领”为“观摩实践”做理论指导;“观摩实践”印证“理论引领”;“教学实践”与“观摩学习”相互渗透;“教学实践”与“合作交流”相互交融;“后续研修”为教师提供培训后终身学习的交流机会,使之成为一个开放、发展的系统。五个板块形成教师培训模式整体结构,共同发挥作用。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主要分为:1.英语新课程理念;2.英语专业知识巩固与拓展;3.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探讨;4.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运用;5.教学科研方法指导等板块,设计菜单,根据学员需求选择。

(四)培训模式的操作方法

1.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培训方案,学员培训前填写问卷调查表,召开学员代表座谈会和培训专家座谈会征求意见,了解学员需求。

2.聘请省内外对新课程有较深入研究的专家及民族地区中学优秀中学一线教师作专题讲座,专家理论引领学员参与专题研修,师生互动、合作探讨。

3.理论研讨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每一专题在理论研讨的基础上,到中学观摩与之配套的典型示范课,课后任课教师说课、专家点评、学员讨论,反思总结。

4.加强学员的交流和反思。采取学员小组活动,集体备课、讲课、评课,出简报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等。通过学习、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究新课程实施策略。

5.落实培训的评估与改进。每天学员填写培训反馈表,收集意见及时改进和提高。

6.建立学员档案,与学员保持长期联系,搞好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提高和加强教师的自主发展能力与创新精神,促进教学与科研。

四、培训模式的实践

此培训模式从2004年开始摸索与实践,在四川省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培训、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培训、四川省民族地区初中/高中骨干教师培训、四川省民族地区英语培训者培训等十余次培训中运用,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共计1 000多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培训模式与效果受到了参培教师的好评。反馈信息表明:该培训模式指导思想明确,目标具体,针对性强,理论结合实践,学员在参与式的氛围中,学习、观摩、交流与实践,克服了畏难情绪,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新的认识,更新了观念,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了英语专业化能力与教学能力,带动了当地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为促进四川省中学英语新课程的实施正做出积极的努力。

随着时代的前进,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以适应社会的要求。“教师发展贯穿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它通过反思、探索教学实践实现。”(王家芝,2008:34)教师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没有一个师资培训模式能满足所有教师的需求,培训模式应根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而做出灵活的改变,需要不断更新。师资培训工作的宗旨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能力,使之适应特定的时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教师教育培训者不断学习并在实践中探索。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篇4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发言很积极,特别是农村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合作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他们都比以前更加自信了。”有着21年农村学校教学经历的教师王海说,实施参与式教学后,学生、教师以及课堂氛围都有了积极的变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都认识到必须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参与的现象。”负责组织参与式教学培训及推广的市教师培训中心主任陈国全,这样描述实施参与式教学前的情形。2010年,楚雄市开始在全市小学阶段实验并推广参与式教学。经过3年多的实施,参与式教学这一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方式正在悄然改变着课堂。

虽然老师们现在都接受了这个颠覆传统教学的模式,但推广之初也并不顺利。教师们感到培训的任务重、压力大,最主要的是教学效果怎样心里没有底。“传统课堂一眼就能看出来哪个学生在认真听讲,哪个学生还没有听明白。而参与式教学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才看得出成效。”教师们坦言。不断地推动看到了成效,教师们也发自内心地感到了喜悦。

通过教师培训中心培训推广并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下来的,不仅仅只有参与式教学。2012年底,楚雄市教师培训中心对全市骨干教师进行了“怎样开展课例研修”的培训,进而在全市中小学中推广以“两实践两反思”为主要形式的课例研修。

在记者采访的当天,东华中心小学语文组正在以《金色的脚印》一课为例进行研修,李美华老师将小组集体备课的成果进行了第一次实践展示。“对学困生关注得不够,时间的安排上还需要再紧凑些……”李美华已经反思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接下来,她会和组内的同事一起进行总结反思,对教学设计再次进行优化,再次走上讲台,并再次总结反思。

“通过集体反复实践、反思,不仅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还培养了教师的合作意识,加速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东华中心小学教科室主任刘朝光告诉记者,东华镇的12所完小把课例研修列为今后校本培训的主要方式,并要求各教学组每学期开展3至4次的集体研修。

随着近年来教师培训力度加大,一线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日益增多,培训的形式也愈加多样,但如何确保培训成效,让基层教师能将培训内容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则是各级教师培训机构须要直面的课题。

2005年,楚雄市整合教师培训资源,将市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站进行合并,成立了教师培训中心,形成“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3个部门分工协作,教师进修学校负责组织教育理论及教学共性问题的培训,教科所负责到校跟踪走访解决教师需求问题,而装备站则在远程培训和教育教学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与此同时,中心的培训对象也由小学教师拓展到初中、高中教师。

楚雄市紫溪中学的黄忠波这几天正在参加由市教师培训中心承办的楚雄州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发达省份的教育理念确实先进,能开拓我们的教学视野,但应用到我们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总会感觉有些‘脱节’。”黄忠波坦言,结合当地教学实际,瞄准参训教师需求,学以致用,是本地教师培训机构的优势和长处,他和他的同事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培训机会。

篇5

作者简介:王枫林(1950―),女,汉族,上海人,四川教育学院外语系教授,副系主任,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法研究。

摘 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如何进行中学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的中学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培训方式,体现“开放、互动、创新、反思”的设计思路,遵循“针对性”“整合性”“参与性”与“活动性”的原则,由“理论引领”“观摩实践”“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综合评价”这五大板块组成,每个板块有各自独立的内容和程序,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该模式在中学英语新课程教师培训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形成独自的特色,正逐步推广。

关键词: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模式

当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程体系由在国家实验区试点、然后逐步扩大到如今在全国中学普及。由于这一轮课程改革有不同寻常的时代背景,使得新课程在功能、结构、内容、方式、评价及管理等方面都作了重大创新。如何应对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应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如何进行专业化的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求等问题使新课程教师培训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教育部在下发的《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通知》中“特别强调指出,中小学教师迎接新课程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这不但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为教师培训机构提出了任务。”加强中小学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举措,也是关系到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工作的一项急迫任务。

传统的培训模式主要是由专家讲座为主,培训学员处于被动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教育部于2002年委托北师大的六所院校举办了第一期国家级新课程培训者培训。并于2003年颁发《关于第二期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师司[2003]27号)等文件,要求有条件的院校申办国家级中学教师新课程培训基地。我们四川教育学院长期从事中学教师的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为此,我们成立专门的培训方案研制组,在四川省中学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一套全新的方案,于2003年1月向教育部申办“中学英语新课程培训者国家级研修资格”。此方案在全国27个申办院校的培训方案竞争中,获得教育部一次性通过,批准我院于2003年10月进行了“中学英语新课程培训者国家级研修”,来自全国15个省、市、区,共计5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并将培训模式带回了培训者各自的省、市、地区。2004年至今,我们每年在四川省进行各类省级中学英语新课程培训者/骨干教师培训。该培训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逐步推广。

一、培训模式的特点与操作

(一)培训模式的设计思路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要“在研究、试验新课程方案过程中,加强对‘师资培训’工作的研究,建立起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查有梁先生在《教育模式》中指出:“模式研究,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它的要点是分析主要矛盾,认识基本特征;”“模式,推上,有理论基础,推下,有实践操作,模式介于理论与应用的中介。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模式能够承上启下。”遵循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在设计培训模式时努力做到:

1.体现“开放、互动、创新、反思”的设计思路,目的是帮助学员深入理解英语新课标,解决他们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提高培训者/骨干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为各地新课程培训工作输送骨干并起示范作用。

2.遵循“针对性”“整合性”“参与性”与“活动性”的原则,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及研究,了解到一线教师希望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解决的问题,设计与英语新课程紧密相关的培训内容;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营造大家参与的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培训学员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新课程的改革思想、内容和措施,引导学员针对自己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进行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发生根本的变化。

(二)培训模式的内容设计

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总结出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五大板块

(1)“理论引领”;(2)“观摩实践”;(3)“合作交流”;(4)“自主学习”(5)综合评价。每个板块有各自独立的内容和程序,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具体体现为:

“专家讲座:理论引领观摩学习:示范课例展示合作交流:说课、评课与讨论自主学习:实践、交流与反思综合评价:总结、改进与提高”

这种创新模式,打破了常规的专家讲座传统方式,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从调查研究入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英语新课程学科研修为主线,结合实验区中学英语新课程示范课例的分析研究,在合作交流、实践与反思中提高实施新课程培训的能力。

二、培训模式的操作方法

1.培训前,学员填写问卷调查表,召开学员代表座谈会征求意见,广泛征求学员需求和建议。

2.设计培训内容菜单,由学员按需选择,主动参与培训。

3.聘请参与国家新课程标准制定和对实施新课程有较深入研究的专家及优秀中学一线教师作专题讲座,形式是专家理论引领、专家与学员师生互动、合作探讨。

4.理论学习与典型案例的分析研讨紧密结合。每一专题在理论研讨的基础上,到实验区中学观摩与之配套的典型示范课,课后任课教师说课、专家点评、学员讨论,反思总结。

5.加强学员的自主学习和研修。采取学员小组活动,集体备课、讲课、评课,出简报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进行教学科研课题研究等活动。通过学习、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究新课程实施策略。

6.落实培训的评估与改进。每次培训学员填写问卷调查表,收集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和提高;进行跟踪调查,与学员建立长期联系,促进教学与科研。

三、培训模式的创新点

1.培训模式的创新。中学英语新课程培训模式的设计与实施,坚持了“互动、实践、反思与创新”的运作思路,采取了“专家理论引领示范课例展示说课、评课、讨论实践、交流、反思”的创新模式,培训内容以英语新课程学科培训为重点,紧密结合实验区中学英语新课程示范课的分析研究,讲座与对话相结合,观摩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培训模式,是对传统的专家讲座式培训方式的根本变革。

2.参与式的培训特点。在参与式的氛围中,学员亲身体会主动、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喜悦和困惑,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在学习、观摩、研讨、交流与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英语专业化能力与实施新课程的实际教学能力。

3.培训模式易于推广和实施。培训模式以学员为主体,易于推广和实施,高质量地完成中学英语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推动中学英语新课程的实施,促进我国英语教学改革。

四、培训模式的实践

在我院2003年10月举办的中学英语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班中,有来自贵州、福建、青海、宁夏、甘肃、广东、广西、安徽、重庆、、云南、陕西、新疆及四川等15个省、市、区,共计50人。培训模式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组的充分肯定。这些骨干培训者将所学研修模式带回到各自的省、市、区新课程师资培训班中推广,获得了可喜的成果。随后,该模式在2003-2008年期间我院承办的四川省中学英语新课程骨干教师省级研修班、新课程教师省级上岗培训班、骨干教师新课程省级后续研修班、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培训、四川省民族地区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四川省初中/高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等十余次培训中推广,共计2 000多名教师参加,受到了他们的高度评价。模式的实践与推广,大大促进了中学英语新课程培训者及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为推动四川省乃至全国的中学英语新课程的实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反馈信息表明:该培训模式指导思想明确,目标具体,模式新颖,能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很好地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学员们受益匪浅,对新课程在实际中运用和如何搞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增强了信心。培训模式的广泛使用和推广表明了该模式有利于促进英语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和英语新课程的实施。然而,随着时代的前进,培训模式不应是固定的,使之适应改革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教师教育培训者不断学习并在实践中探索。

参考文献:

[1] 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2] 彭钢. 课程理念的更新[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篇6

闽侯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办于1955年,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之一。学校秉承“团结高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服务基层”的办学理念,以“铸造师魂,提升师能”为目标,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功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沿革变迁,现已发展成为具有一流教研、培训特色的进修校。学校配足配齐办公、培训、教研需要的专用计算机130多台和10套多媒体演播设备,拥有藏书3万多册。开通了学校网站,建立了资源中心,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学校各项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充分地发挥了教研指导和师资培训的职能作用。

培训处积极推行强师兴教工程,大胆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探索“研训一体”的培训改革,试行多元化培训管理机制。在培训模式上,采取研训结合、名师讲坛、联片送培、课题拉动、任务驱动、导师带培、异地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在培训方法上,采取了与福州名师工作室送培下乡相结合、与市直学校支教相结合、与县学科工作室送教下乡相结合、与县教科研活动相结合、与校本研训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师培训实现了五个转变:从传统集中办班向联片送培下乡转变;从单纯理论讲授向提升课堂实践能力转变;从研训分离向研训一体转变;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从培训者定课题向受训者选课题转变。这些方法与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了上级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基层教师的欢迎,被市教育局列为培训改革样板在全市推广。

中小幼教研处坚持以课例为载体,以专业引领,行为跟进的研训结合方式,聚焦课改实验、聚焦有效性教学、聚焦教材研究;注重对“达标课”“研究课”“示范课”和“优质课”四种课型的研究;采取教学视导与常规检查相结合,专题讲座与问题探讨相结合,送培下校与教学研究相结合,课题探究与常态教学相结合,校本教研与校际教研相结合,专题调研与“教学扶贫”相结合;推广情景示范式、专题研究式、学习反思式、临床诊断式、专业引领式、资料包式、论文交流式七种校本教研的模式;重视名师工程建设,鼓励名师“带一支队伍,抓一个项目,出一些成果”,“拓宽交流渠道,实现自我超越,打造科研特色,创造展示机会,加强辐射效应”。充分发挥教研员和“本土名师”的引领作用,有力推动了我县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闽侯县委、县政府、教育局领导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每年拨出100万元作为名师工程专项经费。建立了13个学科网页为一线教师提供指导,开展了教学扶贫、课堂展示和巡回讲学等形式多样的送教下乡活动。2010年选派了87位中小幼名优教师、教研员前往华东师大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挂职研修,丰富了教研员、名教师教育教学阅历,开阔教育教学视野,提升了教科研能力。同时教研员每年走出县外、省外授课,举行专题讲座以及教材培训等达30多场次。

近3年来,学校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12项课题研究,在正式刊物上发表了40多篇论文,其中《农村学校“研训一体”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总结《闽侯县“研训一体”培训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文章获2010年度全国教育改革论文一等奖。已结题的国家重点课题《初中英语课堂优化与课程标准实施》研究成果得到国家外语教学研究中心张志源主任和省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学校被授予华东师范大学“研训一体化专题研究基地”、福建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基地”。此外,近年还荣获全国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组织管理先进单位、福建省干训工作先进集体、福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奖项。

篇7

关键词: 提问行为 初中英语教学 有效途径

引言

日本教育家斋藤喜博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提问不仅涉及教学内容的重点,而且是教学进程中转换的“关节”。恰当的提问,对学生来说,具有引发学习动机,激发思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的作用。而现任的大多英语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的实际环节中出现了诸如在认识和操作上,忽视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层次偏低,课堂提问不平等,课堂上的“权威”文化及教师专业化知识欠缺等一系列问题。也正是由于提问行为的操作不当,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英语教学中长期不能解决和正视的问题有效课堂如何真正有效呢?针对提问行为,笔者总结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有效解决。

1.教师备课中要体现问题设计,教学过程中机智应对

教师备课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根据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从巩固学生已有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出发,对设计的问题要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考虑到全班学生,让优秀的孩子回答的时候有思维的体现,让后进的孩子有表现的机会,让学习在班级里中等的孩子们可以积极地参与其中。同时问题也要有一定的渗透性,由表及里,不仅能涉及对篇章的细节把握,还要渗透到教学中情感价值观的实现。例如,笔者曾经在一节课堂中就观察到有位老师在讲Make Yourself Safe中,教师就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最后设计了一个问题:What should you do when you met this accident?不仅升华了情感价值观,还给了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表现的机会,就连后进生也很关注那些学生的回答。学生参与度在大大提高的同时,也让教学效果增强了。

当然,教学情境是千变万化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能按部就班地实施自己的机械问题的操作。再比如,笔者观察到一位老师,在给我们听课教师准备的教学设计中,并没有设计一个只是简单的关于Yes/No的一般疑问句的问题。但在她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她针对文章中出现的一个细节就向一位学生进行了“Did he say‘Sorry’to Bill?”的发问。当这位学生做了“Yes,he did”回答之后,这位老师给予了一些语言上的鼓励。当时,听课老师感觉到诧异,觉得这样的问题没有任何的深度和思考的价值,她在这里岂不是画蛇添足。课后,这位教师才向我们解释到,当时她注意到这位学生开小差,这个问题是为了引起这位学生的注意。这位教师课堂教学的机智就体现在她的提问中。

2.提问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要求

提问的问题选择好了,并不是说就一定能保证课堂的良好气氛和教学的有效进行,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提问的趣味性和给予学生相关的真实语境,教师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考虑:

(1)提问要体现思维

教师提问在本质上讲,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彰显他们的思维高度。根据这些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进行启发、引导。无论在问题的形式、内容,还是在学生的回答难度、伸缩等方面都要进行全盘综合的考虑。对于那些正处在青春躁动期的孩子,我们要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积极思考方面多下工夫。同时所问问题如果更多地涉及他们的生活,就更能引起他们强烈的用英语表达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体现自己的思维,也让孩子回答的时候有自己的思维。

(2)提问要掌握好时机

教师提问时只有分阶段、分时机提问,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中学生有时对学习的知识指向目的不太明确,所以有些问题可以在学前提问,即在讲授新课之前,问一些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或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使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笔者曾经在一位老师的听力课中注意到。这位教师在听力之前并不像大多数老师一样呈现自己创造的问题,而是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给了学生一些关键词:A Traffic Accident,A Girl 13 years old,Hit by car。之后,她才向学生说:“These 3 words are about a story?And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is story?”学生很兴奋地回答:“Yes!”这个时候她又故弄玄虚地说道:“What do you want to know?”有位学生很激动地回答:“Who is the victim?”接着又有几位学生问出了“What’s wrong with that girl?”等关于交通事故的相关问题。就在学生以为教师会告诉他们答案的时候,这位教师峰回路转地说:“I also want to know those questions.OK,Let’s listen to the tape.”这个时候学生才恍然大悟嘘了一声,带着这位教师机智且到位的课堂教学设计和问题进入了教学内容的学习。这位教师就是在学生学前先让学生自己发问,同时还辅助自己的课堂提问帮助学生学习。

(3)提问方式要多样化

教师提问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只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任何方式都可以采用。可以提单个学生,也可以小组讨论,随后进行报告形成观点,可以给学生提供场景和语境,让学生参与表演,还可以针对某个观点,举行辩论,等等。总之,提问要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使学生活跃在各种问题之中,促进课堂教学。教师可以结合语言背景建立真实语境,让学生联系实际、发挥联想,开展真正的语言交际,由知识点过渡到实际生活中,再从实际生活回到知识框架中去,也就是课堂生活化,这是语言教学的终极目标。总之,就是通过多种课堂提问形式,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知识点自然而然地到达学生的脑子里,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3.要提问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问题难易适当

提“最近发展区的”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这需要教师根据课堂中学生学习的情况,发挥教学机智,既要在备课中有充分的准备,又要对一些不能满足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需求的问题在教学实际中及时调整,设计的一些问题也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水平,否则,就会出现想说的孩子不会说的问题和课堂冷场的尴尬。所以,问题的难易把握很是重要。

4.按学生的不同程度分配问题

学生的智力、知识水平有高有低,接受能力、反应速度有快有慢,所以要按学生的不同程度合理地提出并安排问题。让比较聪明的和自信的学生回答稍难一些的问题;让缺乏自信的、需要鼓励和帮助的学生回答稍容易的问题。这样,程度好的学生会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认为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程度差的学生会对英语的学习越来越有信心,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另外,问题要在班级中均匀分配。提问学生时教师要顾及学生面,不能每次都叫同样的学生,每次都提问前面的几个学生,等等。要考虑到各个角落的学生。有的教师提问很有规律,比如横向或纵向或从第一个或从最后一个学生问起,等等,时间久了,学生掌握了规律,能猜出来下一个问题谁回答,这样剩一下的学生就不认真听了。笔者曾经就在一位老师的课堂上注意到,这位老师经常关注一位和几位的学生的回答,甚至其他学生举起手这位教师还是把问题留给了她所关注的学生,导致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堂上不仅出现了“呆坐生”“冷笑生”,而且给其他学生造成不利于学习英语的消极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均匀分配问题,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锻炼能力,施展才干。

5.提问时应该用支持和鼓励的态度

如果教师提问时用充满责备和威胁、强硬的态度,就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造成恐惧心理,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提问时态度应该是喜悦、友好、轻松的。教师在提问时可以尽量使用像“Would you please tell us...?”“Would you like to...?”“May I ask you...?”等委婉而友好的语气。对于回答得好的学生,可以用“Well done!”“Very good!”“You did a good job!”等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的学生,可以用“It doesn’t matter.”“I hope you will do better next time.”“Try it again.”等消除学生的自卑和恐惧心理,使学生树立起信心。教师提问时尽量多使用体态语,因为教师的表情、手势及姿势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教师的微笑让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教师鼓励的眼神可以让学生消除恐惧,产生安全感;教师的手势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更好地思考答案。另外,教师还要观察和了解学生的体态语,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学生在教师提问时低头回避老师的目光说明他对问题理解得不是很清楚,害怕老师让自己回答。教师在这时就应该给学生鼓励的微笑和亲切的目光,让他放松心情,进一步思考。

6.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

从区域的角度组织各种培训班,从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三个方面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具体做法:

(1)学习和研讨英语《课程标准》,用课标的理念指导实际教学,将课标中的理念物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2)进行各种不同课例研讨和实践,促进教师课堂提问行为有效性,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的发展。

(3)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优秀的教师的成长取决于课外而不是课内。教师只有研究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才能不断改进和优化教育行为,增强教育效果。教师研究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方式是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写课后小结、教学案例、教学札记、教学故事等来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自己的提问行为,审视自己的成长过程。

参考文献:

[1]陈瑶,著.课堂观察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

[2]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0.

篇8

论文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目前,一些初中英语教师中存在着课程标准不熟悉、教材体系模糊、课堂教学任务不明确等问题。教学目标意识缺失或淡漠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学业能力的发展。本文就如何加强教师的教学目标意识介绍了一些策略与经验。

一、引言

学生学习行为与思维方式的变化、发展原本是一体的,为了深人了解和把握这些变化,人们在观念上常用分析的方法去界定、观察和透视,于是形成了目标分类体系。教学目标范围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级目标是由政府制定的教育目的;二级目标是由学科专家制定的课程标准;三级目标是由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它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发生关系(张梅玲,2008 )。本文涉及的教学目标是指三级目标,即教师对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它可以指学年目标,也可以指细化了的学期目标、单元目标乃至课时目标。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与保障。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和展开的。它具备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作用,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教学设计的中心内容,它首先确定教学对学生学习内容所达水平的期望,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其次它给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提供测量和评价的标准。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网络体系,具有目标、导向、激励和评估等作用,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课时教学目标,它既要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更要确定目标的重点,因为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下位目标,应该具体、明确、能测量和评价,目标设定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成为教师选择教学策略、开发教学软件、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以及实施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问题的提出

教学目标意识指的是对学科课程教学的标准以及教学任务的敏感性和自觉程度。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要达到什么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才能有的放矢,教师才能积极开发、汇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通过检测、反馈、比照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学预期之间的差异,进而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流程,调整教学定位,改进教学策略与方法,促进学生学业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在探寻问题解决途径的过程中,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

笔者对八所初级中学98位英语教师问卷调查统计:72%的教师对初中课程标准规定的五级教学任务不清楚;65%的教师对本学期教材的编辑体系和知识框架结构不了解或者不完全了解;88%的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没有用显性的、可测量的行为动词准确表述;77%的教师教学目标设计“整齐划一”,没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分层次教学目标设计,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教学目标意识缺失导致课堂教学活动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对于教学任务的达成度缺乏积极的规划、预测和应对策略,单纯“跑教材”。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教学目标就是把教材教完,陷人“教材本位”、“知识本位”的误区,最终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客观上制造了“差生”。

总之,教学目标意识缺失或者淡漠严重危害了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学业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意识函待加强。

三、思考与对策

教学目标应由师生共同制定,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紧密结合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与教学内容,制定一个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所有学生都应该达成的、处于中等水平的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郭要红、华国栋,2008)。

提高教师的教学目标意识,要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校本研修,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教材,研究学情,分层次设计,在“教”中学、“做”中学和“研”中学,“教做研学”合一,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教学目标意识。

(一)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准确理解课程目标内涵

“课程目标”系指课程预期的学生行为与思想方式的变化、发展及其程度。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依据课程标准,主要根据布卢姆(1986)等人的分类方法来分类。在目标的表述上,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教育部,2001)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体分为九个等级,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

例如:五级英语课程目标内容为: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供7-9年级学习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一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植理教材体系,把握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常规性任务。新教材信息量大、涉及面广,重、难点较多,教学任务繁重。这些因素客观上造成一些教师不知如何把握课堂教学中的确定性目标,教学知识和技能目标模糊。教师必须宏观地梳理教材编写体系,分清结构性知识与非结构性知识,了解知识重、难点的分布情况,把握教学的重心和节奏。以贯穿学科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线,对学科阶段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网络的架构。根据可行的教学情况精细规划教学资源,整体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发挥结构的功能,在内化知识结构、丰富认知体系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学业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交流活动。以单元教学为例,每个单元相对独立,按照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每个单元教学都要求学生记忆、理解和运用一定数量的目标语。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学达成的最终目标,将之逆推、分解成若干个彼此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的教学环节,分解为每一天的教学任务,尤其在作业设计上要承上启下,互为支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目标达成度,重视知识的积累。

(三)分层次设计目标,提高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拘泥于课程标准,因为不同学生之间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有较大差异。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以一级、二级目标为指南,更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实际经验,这样才能具有合理性。学情的研究是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基础。要研究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分析学生掌握“新知”所必须具备的认知结构、学习技巧以及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备的技能和态度。教师要处理好课堂教学活动中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的关系,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只有符合学生群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体现教学活动的价值。根据具体学情,调整教学策略,适当增加、删减或调整教学内容,建立适合学生具体情况的学科教学资源库,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为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外语学习一般都需要一段时间的沉默期和适应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明晰的记忆、理解和运用的学习任务,细化每一天的教学目标,提前一段时间告知学生,让学生知道具体的、系列的学习任务,促进中等以上的学生调整各自的学习节奏,提高学习效率。避免由于目标知识积累不足导致无法可持续地深人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意识,对提高目标知识的达成度和学习的成就感也同样重要。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记忆、理解并熟练运用一定数量的词汇和句型。例如:针对基础薄弱的学困生,量化学习任务,如背诵若干篇短文、100个重要句子、300个常用短语以及1000个单词等。定期检测、反馈、强化矫正,监督管理、落实到人,确保教学的可持续性,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从而保证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不断提高。

(四)制定双向细目表,提高教学活动的指向性

根据某一学段的教学内容,详细列举知识要点,制定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它包含目标、内容以及目标与内容的比例。其中的能力层次采用识记、理解、应用、综合等类,体现了对学生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的考核。每个前一目标都是后续目标的支架和基础。一般一个考核知识点在同一试卷中对应一种题型,原则上只能对应一种能力层次。一般来讲,识记、理解类试题须控制在60%以内,尽量适当控制单纯考核记忆水平题目的数量,否则不利于学生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

通过双向细目表的制定,帮助教师熟悉命题原则以及阶段教学目标语的分布。引导教师学会如何增补、取舍、整合新旧知识,提高练习设计的质量以及练习题的鉴别与筛选能力,将考试的要求与平时的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要注意避免盲目拓展,如果教师不对练习进行宏观规划,缺乏具体能力目标指向性的“题海战术”必然耗时多、收效差,浪费宝贵的教学资源。

另外,经常运用显性的、。可测量的行为动词来表述课堂教学目标能够进一步强化教师的教学目标意识。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全体学生。目标指向是学生的预期学习效果,以学生身心变化为标准,以学生学习后的直接、可观察的行为指标为依据。教学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ABCD法:即明确教学对象(A-audience);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些什么(B-behaviour);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即条件(C-condition);规定上述行为的程度(D-degree)。以《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1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own robot? (Reading)的教学目标为例:1)通过阅读,绝大多数学生能当堂认读和理解文中的四会词汇,约40%的学生能理解加星号词汇,70%以上学生能运用文中的目标语自编对话;2)大部分学生能当堂较为熟练地朗读课文,并能用3-5句话简单描述“机器人”基本的特点;3)在理解文章内容和反复朗读的前提下,学会根据文章标题和相关图片获取新信息的策略;80%左右的学生能回答根据文章内容所提的问题,正确率应不低于75%; 50%左右的学生能比较流利地复述文章大意;4)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的愿望。由于运用了适当的行为动词,对学习内容、结果行为以及结果行为的条件和程度都作了具体的切合实际的界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观测性,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实施(陈静波,2007)。

四、结语

篇9

关键词:互动课堂;高校英语;学习;外语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8-0033-02收稿日期:2016-01-24

作者简介:秦小惠(1982―), 女,重庆人,三峡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曾在格里菲斯大学和剑桥大学研修,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课程设计。

文章将综合英语交际互动课堂的构建作为研究的重点,对互动教学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旨在实现英语教育事业的综合性发展。

一、交际互动课堂构建的基本内涵、原则以及交际主张

1交际互动课堂构建的基本内涵

在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其课堂活动中“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是在教学的同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教师以及教材的综合性运用,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激发。其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信息的交流以及活动意识的紧密配合,形成促进性以及抑制性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彰显自己的主体性[1]。在互动性教学中突出教学特点以及教学主题的同时,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从而实现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为教育事业的优化及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交际原则的分析

在高校英语教学内容构建的过程中,通过交际互动性课堂的构建,可以充分展现以下几种基本原则:第一,在交际互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语言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教学工具,通过对语言的教、学及运用,实现活动构建的最终目的,促进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第二,在交际互动课堂构建的过程中,其语言的流畅性应该优于语言的准确性,对学生所出现的错误,可以在互动交流的同时进行纠正,从而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下认识到自身的错误;第三,在交际互动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及中心,教师要在整个活动中发挥引导的作用,使学生通过语言的运用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2]。

3交际主张的分析

在交际互动教学体系构建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交际主张,具体的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内容主要以语言功能作为基础;其次,教学互动阶段主要强调真实的教学场景及教学情境;再次,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实现学生交际能力的提升,从而形成高校英语教学中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最后,在交际互动的过程中,应该在交际教学的基础上,将语法、翻译以及句型等内容进行充分性的运用,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综合性发展。

二、高校综合英语交际互动课堂构建的现状分析

1英语教育为应试教育服务

对于英语课程而言,其作为一门技术性的学科,最终的教育目的是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通过英语的交流及学习进行教学内容的研究,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依据。但是,在长期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过分注重基础性的教育内容,使很多英语教学成为重复、背诵以及默写的模式。同时,在应试教育环境之下,英语科学与其他学科一样陷入了题海之中,导致其本身的交际语言很难发挥,使学生认为英语课程的学习过于枯燥乏味。因此,在现阶段高校综合英语教学内容构建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交际互动教学课堂的构建,英语教师应该改变应试英语教学的限制,强化学生的英语素养,在学生专业英语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强化其综合性的英语素养。

2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信息过于单一

在现阶段英语教学课程构建的过程中,受传统教学内容的影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英语知识,教师将学习作为重点,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学生在这一封闭以及单一的学习状态下,对课程内容的研究以及创新能力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同时,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其主体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取知识局限于书本,学习资源过于单一,而且在英语教师的控制及指导之下,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学内容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资源单一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升造成的影响。教师应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技术,并将多媒体与之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英语教学中缺乏互动性的协作精神

在现阶段高校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构建的过程中,其教学模式受到传统教学内容的限制,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将个体作为教学目标的起点,并将个人的体验作为研究的重点。而在现阶段英语教学中,教师并不会引进小组以及小团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种状态下也就不能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而且,在现阶段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共同性的学习目标,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充分体现出一定的计划性以及随机性。因此,在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构建互动性的教育管理体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活动交流,强化探究协作机制,从而为学生综合性英语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三、综合英语交际互动课堂的构建

1构建师生互动的交际互动教学课堂

综合英语交际互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与传统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交际环境下的师生互动主要是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问题的分析、讨论,使教师及学生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实现能力的提升。而且,在师生互动教学环节构建的过程中,可以为教师及学生提供更多平等交流的机会,可以在整个环境下通过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逐渐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在师生交际互动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实践的机会。例如,在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其基本的课程环节包括背景介绍、新标题、新语法以及新知识的引入,而其中的背景介绍是教学中的关键,通过背景介绍,可以使学生激发课程学习的兴趣,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提高对背景介绍的认识。传统英语课堂中,教师不会过多重视英语课程中的背景介绍,只是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的主体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展现,从而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造成了制约性的影响。而在交际互动教学环境下,通过师生互动教学环节的构建,应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在课前运用网络进行课程背景的研究及资料的调查,然后再在课堂上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性,可以构建小组探究以及小组交流的互动模式。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英语语言简练地介绍课程背景,通过这种交际互动教学体系的构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并为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3]。

2构建生生互动的交际互动教学课堂

在生生互动性教学环节构建的过程中,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展现自我表达能力,并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的交流对象不再局限于知识之中,而是可以在与同伴交流的同时,形成较为轻松的学习心态。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可以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利用英语的机会,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情境,提高学生的互动意识,从而为教育事业的优化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在生生交际互动环节构建的过程中,可以构建不同的环节。首先,可以实现角色扮演的互动教学,角色扮演就是学生通过自扮自演进行表演互动的构建,可以每周设置一次,每次活动可以设置20分钟,使每个学生在每学期都有表现的机会。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一定要使用英语,在这种活动构建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并为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形成提供有效依据。其次,构建游戏互动教学形式,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所以,在英语交际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课间10分钟,组建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情绪的舒缓,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因此,通过生生交际互动模式的构建,可以强化学生的英语意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动活动之中,为学生英语素养的综合性提升提供有效依据。

3构建组织交际性的互动交流

在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学活动构建的过程中,为了强化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构建小组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进行互动学习,并在小组互动探究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小组发言的过程中,各个小组可以对问题进行补充,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再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总结,从而为学生互动及交际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依据。与此同时,在交际性教学环境构建的同时,教师为了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构建互动性的检测及评价活动,通过对学习目标以及互动内容的检测,使学生在互动评价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为学生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依据。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学内容构建的过程中,通过交际互动英语教学环节的构建,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强化学生对英语的认识,在互动的基础上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从而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提供有效依据。而且,在整个教学环境下,教师逐渐改变灌输性教学的限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他们在活动组建、活动安排的过程中,强化实践能力,并通过灵活性教学实践,激发其对英语活动的参与兴趣,为其综合性英语素养的提升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刘燕浅谈综合英语交际互动课堂的构建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