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校本研修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1 14:4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校本研修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校本培训是一种以任职学校为基地,辅之以大学或师资培训机构提供必要课程和人员而开展的师资培训模式。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范文一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1、积极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
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2、自我反思及案例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
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1、自主学习模式。
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2、研修内容丰富多彩、加强师德培养教书育人,师德为本,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3、新课程理念研修。
本学期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识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信任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这最光辉的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范文二一年一度的校本培训也如期而至。回首刚刚走过的几天时间,是忙碌的、是炎热的、是辛苦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收获着、成长着、快乐着。校本培训的集中学习时间结束了,我由衷觉得时间没白花,而且我感受今年的校本培训是历年来安排的最充实、最合理的一次,我受益匪浅。
在此次培训中每一个讲座都很精彩,在佩服讲座专家们博学深思精神的同时,我更关注讲座的内容。对我来说,讲座中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在专家的讲座中,我领悟到:不断的进步是以不断的学习为前提的。
我个人很喜欢专家讲座,当书越教越疲惫的时候,需要见多识广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专家高屋建瓴的给我指导,助我突破瓶颈。专家讲座满足了我的需求。四天的培训结束了,但我的学习并未结束,相反,以此为契机,它才刚刚开始。专家给我们推荐了很多有名的书籍,我将会一一去学习研读。
二、转变思想观念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老百姓的意识也逐步提高,过去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过时,老百姓逐渐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为孩子选择优质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家长的共识。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跟上时代的发展,做一个能适应社会并受到老百姓喜欢的人民教师。
三、加强学习
过去不代表未来,要转变观念靠的是学习,不断地学习,以学习来改变自己,以学习来充实自己。本次校本培训,我更强地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的浅薄。在这些专家们面前我多像一只井底之蛙,什么教科研,什么新的备课理念,我都觉得很新鲜,有些以前真的连听都没听过,更别提去实践了,我有了一种很强的危机感,所以学习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使危机有转机,所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相信自己能坚持。
四、学会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波斯纳也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在以前的工作中,我虽然有过反思,但从来没有很认真地正规地把它当成一项工作去执行,只是在头脑里想想就过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而且必须要学会总结反思,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对学生胸怀要博大,情感的体验要细微
“没有理由要求每个学生喜欢我,但我必须喜欢每个学生”。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性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长远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七、在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确实,只有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即便自己的答案是错的,都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课堂四十五分钟,我们应该舍得放弃,多留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学着思考,学着总结,留下印象。
总之,通过校本培训的学习收获很大,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使我们的教师能够尽快提高自身能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在教育这个岗位上有更高的突破。我也会努力总结自己的教学,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范文三喜悦伴着汗水,成功伴着艰辛。本学期我继续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校本培训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在业务方面:
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课题研究方面:这学期,我继续进行“在自由练笔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学生的习作能力显著增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是我对这项课题的研究充满了信心。
三、理论学习方面:本学期,较为系统的学习了《课程标准》,《新课程实践》,《行走课堂》等理论书籍,武装了头脑,对新课程的认识显著加深,课堂操作能力显著加强。
四、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五、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六、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七、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八、善于将自己积累总结的一些做法写成论文,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本学期,写成体会文章累计二十多篇,收获真的不小。
篇2
从有益于教师发展的角度看,校本研修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引领作用,很多学校开始实施,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校本研修实施过程中又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以宝鸡市校本研修培训中所做的问卷调查、访谈、调研的结果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参加2012年暑期宝鸡市校本研修管理者培训的教师,其中有主管教学的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及各校骨干教师,他们都是校本研修的参与者、组织者、管理者。本次问卷调查表的设计参考了刘晓辉老师的观点(他认为校本研修主要应该包括校本培训、校本教学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三大方面的内容),并参照了陕西省校本研修“引领者”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一、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从校本培训、校本教学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三个方面对学校教师校本研修状况做了调查,发放问卷202份,回收183份。下面三个表是对其中三个问题“您认为目前校本研修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您在校本研修活动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在日常教学中或者研修中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是什么?”的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表1 您认为目前校本研修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由表1可见,对于目前校本研修最突出的问题,87.97%的教师认为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86.88%的教师认为学校缺乏明确的管理、考核、评价制度;83.6%的教师认为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形式单一,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表2 您在校本研修活动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由表2可见,对于校本研修中遇到最大困难,88.52%的教师认为缺乏教育科学理论指导,这是最大的困难;其次是研修小组成员主体意识不够,角色被动,其比例是77.05%;52.45%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缺乏专业、专家引领。
表3 在日常教学中或者研修中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是什么?
由表3可见,在日常教学中或者研修中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方面,21.4%的教师选择翻阅书籍,7.2%的教师选择上网查找,71.4%的教师选择与同伴讨论,6%的人选择请教专家或与专家交流。
二、 校本研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观念没有转变
学校、教师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定势思维,涉及到教师学习研修就联系到教师培训,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均采用形式多样的培训进行,培训的内容、方式均由学校统一规划、统一制订,所有教师整齐划一地参加统一的培训学习,而没有真正地考虑到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教师个体差异。这样的“一刀切”、“流水线”形式的培训已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不能满足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需要。
2.组织管理不到位、研修过程形式化
部分学校成立了专门负责校本研修管理的部门,制订了研修规划和计划,制订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政策。但由于计划、规划制订的大、空、泛,没有和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订的一些制度不尽完善,没有真正激发教师参与研修的热情;考核评估只注重形式和结果数据的统计,对研修过程缺乏监督、引导,最终导致校本研修的实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保障措施不健全、研修效果不佳
学校实施校本研修的保障措施不健全,落实不到位。首先,教师进行校本研修,必须有必要的物质保障,学校应该提供可供集体研究、讨论的活动场地,应该提供必要的学习研修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例如:教师可以查阅资料的电脑,及可以使用的网络。其次,学校没有给予教师足够的可以自己支配的学习研修时间。最后,学校没有提供必要的学习研修的经费。
4.成果推广意识薄弱
部分学校校本研修实施效果好、有特色,形成了本校的研修风格,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没有很好的总结评估,仅限于经验总结、研修体会、研修心得,研修成果没有上升到理论层次,没有进一步推广。校本研修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善于总结、积极钻研业务能力的优秀校本研修组织者和教师个人,他们起到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但是影响范围具有局限性,仅局限于本人、本研修小组、本校。总之,对研修取得的成果推广意识薄弱,没有形成研修成果的辐射效应。
5.缺乏理论指导
教师对校本研修的内容需求很广泛,但是关注点相对集中在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等方面,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缺乏前沿性的教育教学论作指导,在日常教学中或者研修中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主要是与同伴讨论。这说明教师在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时,局限于个人查阅资料或者与同伴交流,与外界交流较少,请教专家或与专家交流只占6%。
三、 问题解决的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概念的提出不仅是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认识和实践的深化,也是对校本培训的继承与超越,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十分强调“以校为本”,但“研修”则意味着必须以教师的自主学习和研究为基础[1]。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首先,主体不同。校本培训中,教师是受训者,学什么、怎么学由培训者决定;校本研修则由教师自己决定。其次,内容不同。校本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学校管理者根据总体需要设计培训的内容、培训的课程;而校本研修的内容、主题由教师自己根据研修的方向、存在的问题而定。再次,实施的方式不同。校本培训由培训机构或学校统一按照课程计划实施培训;而校本研修主要由教师自己决定研修的方式、方法。最后,角色不同。教师由校本培训中的受训者转变为校本研修中的“研修者”,由一个被动的参训者,成为一名主动学习的研究者。
校本研修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被动地位,突出强调教师本身作为专业发展主人意识的觉醒,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这种实质性变化是校本研修与其他继续教育形式的本质区别,也是校本研修内涵的核心和精髓[2]。当然,校本培训是校本研修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起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更新理念的作用。
2.严格制度管理,保证研修顺利进行
制度是校本研修顺利开展、实施的保证。从外驱力方面而言,学校需要建立一套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管理机制、奖惩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3]。学校应该站在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建立以校长为主要领导的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以教务处、科研处为主的校本研修管理小组,以教研组为基础的校本研修小组,以学科名师、教研组长为核心的学科专家指导小组,确定各小组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度,明确责任,责任到人。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负责全盘管理、制定全校的校本研修实施计划和方案、校本研修管理制度、考核激励制度;校本研修管理小组负责全校校本研修开展实施,进行过程监督,审核研修小组组织的研修任务,监督研修小组定时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收集整理研修活动积累的资料(文字资料、数据及影像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学科专家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各学科校本研修小组制定个人及小组研修计划,选择研修课题,确定研修方案,解决教师在研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小组及个人的研修进行可行性的指导和评价;校本研修小组成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研修计划,积极参与研修活动。
在规范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的同时,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奖励制度。在制定奖惩制度时,需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关系的考核:教师的教学任务与校本研修完成任务的考核;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与校本研修取得成绩的考核;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出勤与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这样才能全面考核,发挥考核评价的杠杆作用,在教师评价机制中,要把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及成果情况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把教师校本研修与学校的教师成长、名师成长工程结合起来,与教师的评优、评先结合起来,促进教师参与研修,提高专业能力。
3.规范保障措施,确保研修效果
学校应该规范保障措施,为校本研修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首先,根据学校总体教学计划,安排校本校本研修小组统一活动交流的时间和集体活动场所。为了满足所有研修小组的活动,可以错时安排,但要固定时间、地点,以便于检查,管理小组要派专人检查考勤,收集各校本研修小组的活动资料,当然,还要给教师足够的个人自主学习研修的时间。其次,要保证教师获取信息的途径。网络设施在研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建立电子备课室,为教师开放;有条件的学校为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电脑,条件不允许的可以几个人公用一台电脑;为有电脑的教师免费安装网络设备,以便在讨论研修中获取资料。在研修经费方面,学校应列出专项研修经费,分配到研修小组,配发读书卡,奖励校本研修先进个人或研修小组,使校本研修有足够的经费保障。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地区的中小学教育、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培训经费法规和制度,切实落实培训经费,建立教师培训的制度和物质保障机制,有效保证培训的顺利开展[4]。
4.推广研修成果,形成辐射效应
校本研修小组成员定期撰写阶段性研修小结、心得体会,总结阶段性的研修成果;校本研修小组按照计划,一阶段一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修正下阶段的研修方案,推选本小组先进个人及优秀研修成果;校本研修管理小组根据各研修小组的资料、研修开展情况、考勤及研修成果,评选阶段性先进研修小组及先进个人,树立典型,展示优秀研修成果,供其他教师学习;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评选优秀管理人员、优秀研修小组、优秀研修个人及优秀研修成果。
学校对校本研修进行总结,形成具有本校特色、本校研修风格的研究成果,对于能够解决本校实际问题、适宜于本地区、具有针对性的、具有推广价值的研修成果,涌现出的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善于总结、积极钻研业务能力的优秀校本研修组织者和教师个人,应该大力宣传、推广,让他们起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扩大影响范围,增强研修成果推广意识,形成研修管理经验,达到研修个人和研修成果的辐射效应。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寻求指导
教育教学理论在实践中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教师的校本研修才能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统计结果表明,教师需求的研修内容排在前几位的是:学科前沿性教育教学理论、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学生学法研究、班级管理工作。这说明教师重视校本研修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研修的目标方向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师普遍希望接受专家、名师、一线优秀教师的指导引领,这是对专家学者、名师、优秀教师的认可,表明教师对研修质量要求逐步提高。
校本研修要有一定的制度作保障,要有理论作指导,要针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化需要,把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专家名师交流互动,与有共同实践经历的优秀教师合作学习,教师从优秀教师的成长中借鉴经验,通过校本研修加快自身成长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柯昌平.基于校本研修的校本培训实施策略曲.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5).
[2] 王冬凌.区域校本研修评估标准研究.教师发展论坛,2010(12).
篇3
一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校本研修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高教研水平、教学技能、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打造榆阳教育强区,根据省、市《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全区普(职)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和教育直属机构。
第三条 确立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相结合的研修模式。
(一)校本研修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修活动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修程序取得研修成果,并将研修成果直接应用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研修活动。
(二)“联片研修”是以“校本”为基本理念,以促进学校管理人员、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目的,以有效实施新课程为工作目标,以校际合作、区域联动、优势互补为行动策略,在校本研修基础上,延伸拓展到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开发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领域,为校本活动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它是让众多学校在这个平台上共同研究解决校本中存在的共性或较深层次问题的“大校本”研修工作机制。
第四条 校本研修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联片研修实行工作组长主持下的片区校长联席会议制,由组长学校校长按照职责主持联片研修工作。
二 教研网络与层级职责
第五条 健全研修网络,搭建工作平台。
(一)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校本教研(科)室和学科教研组。以校本理念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抓好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建立以课例、案例为载体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新型教学研训制度;注重方法创新,组织开展校本研训、合作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教学观摩、同课异构、教学咨询、教学管理、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收集和开发校本研修的各种文本、电子资源,健全校本研修档案,构建校本研修工作发展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估考核机制。
(二)成立联片研修工作组,建立联片研修工作机制。
依据学校区域分布、规模大小、学段特点等原则,将全区中小学划成片区,组建联片研修工作组,联片研修工作组下设学科研修指导组作为业务指导机构;同时健全学校教研(科)室和学科教研组及备课组,成为学校校本研修的执行机构。
榆阳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组划
组 别
片属学校
组长学校
教研员
负责人
备注
城区组
高中组
一中、二中、苏中、华栋、高专附中、九中
一中
贺艳萍
赵媛媛
吴志清
初中组
一中分校、二中、苏中、四中、五中、七中、十二中、华栋、高专附中、九中
一中分校
高岳成
陈文文
常艳珍
小学组
一小、二小、三小、五小、六小、七小、八小、九小、十小、星小、逸夫小学、原榆阳镇小学、特教、民办小学
一小
常秋梅
段 静
谢海雄
幼儿组
一幼、二幼、民办幼儿园
一幼
孙 娥
常艳芳
杜治礼
农村组
南片1组
镇川、上盐湾、鱼河、鱼河峁、清泉
鱼河峁
赵媛媛
张曼亭
谢海雄
南片2组
古塔、余兴庄、青云、刘千河、刘官寨
古塔
杜邦友
常秋梅
贾美丽
赵英炳
东片组
麻黄梁、安崖、大河塔、牛家梁、金鸡滩
麻黄梁
高岳成
张 艳
罗 慧
北片组
孟家湾、小壕兔、岔河则、马合
岔河则
段 静
陈文文
孙 娥
吴志清
西片组
补浪河、红石桥、巴拉素、小纪汗、芹河
小纪汗
贺艳萍常艳芳
杜治礼
联片研修工作组接受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接受区校本研修专业指导组的业务指导,同时组织指导联片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实行区、片、校三级拉动,行政、业务两线并举,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互补共生,形成“三级二线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第六条 明确层级职责,提高工作绩效。
(一)以区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榆阳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是全区教科研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负责全区基础教育科研工作的规划与制度建设,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组织开展重大教科研活动和专题攻关,总结推广教科研成果,表彰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二)区教研室、区进校、区电教馆是全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全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方案,确定研究课题,健全研修网络,完善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管理办法,策划安排校本研修、联片研修活动,为校本与片区研修活动提供咨询、指导等专业支持。真正把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贴近校本、贴近课堂、贴近教师、贴近学生,与一线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和研究、解决问题。
(三)校本研修工作专业指导组是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工作最直接的指导者和引领者,负责督促检查所联片学校校本研修、联片研修组织机构和研修制度建设,按相关规定要求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和检查评比制度,形成联片研修运行模式和工作流程。积极协调和指导校际、乡镇际联片研修活动,负责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校本研修工作,促进乡与乡、校与校、组与组以及教师之间合作交流、有效互动、共同提高。
(四)中小学联片研修工作组由片区组长、成员学校校长和联片教研员组成,是片区研修的指挥中枢,负责联片研修活动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和检查评估,对片区所辖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开发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调研指导和建议督查职能。片区校长联席会议每学期举行一次,学科联片研修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
(五)学校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直接领导和指导学校校本研修工作,使校本研修做到有组织机构、有制度措施、有实施规划、有评价考核、有经费保障、有激励机制。
(六)教研(科)室和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研修日常管理。依照学校校本研修制度和方案制定学期校本研修计划与进程表,提交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承担对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的考核,评选教师的教研成果,指导校内各层次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在校本研修计划实施中加强过程管理,形成教研常规:对各学科教研组的课题、计划、活动、总结、成果等进行检查、记载、评价;学期末对全校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提出奖励与改进意见。
(七)学科教研组根据学科教研工作计划制定教研组学期研修计划,组织和督促学科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教法,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观摩、说课议课、集体备课、教研反思、专题研究、教改实验、撰写论文等校本教研活动,每项活动做到“四定三有”:即定主题、定内容、定时问、定人员(主持人、主讲人、中心发言人等),有记录、有小结、有考评,使预定目标落到实处。
(八)兼职教研员协助区校本研修专业指导组和学科教研员开展咨询、指导活动。带头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积极承担专题研究,主动承担校本培训任务。
三 研修内容与工作方式
第七条 实施“一功五化”,夯实校本研修。
为促进教师理念更新和专业发展,特提出“一功五化”校本研修内容及方式。
(一)锤炼教学底功:三个类型(通用基本功、学科基本功、研究型教师基本功)拾阶而上;三种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后备骨干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次第展开;三种方式(发现新苗、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整体推进。
研修方式采用“自我研修式”扬长补短、“师徒结对式”同伴互动、“竞技比武式”增强动力等。
(二)转化教学理念:教师确立四个意识(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强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三落实”,落实教学目标(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练习化、练习应用化);落实“教”为“学”服务(以学生经验为起点、为扩大学生经验而展开、为学生获得新经验和理性认识而结束);落实课后评价与反思(反思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策略,反思教学效果,)。
研修方式采用“专题讲座式”提高认识、“以学论教式”转变行为、“评价反思式”长善救失等。
(三)内化课标教材:明确课标要求(课程功能地位及基本理念对课程实施的诸项建议课标设计思路及总分目标);通晓教材体系(教材编写体例及内容体系教材宗旨任务及知识板块单元章节地位及前后联系课时教材内容及设计意图);掌握教材教法(新课程倡导的新教法学习引进的好教法继承传统中的好教法提炼自己的创新教法);组织教师进行课标、教材、教法考试。
研修方式采用“观摩研讨式”对比分析、“分类磨课式”提炼升华、“测查问卷式”考评把脉等。
(四)优化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抓三要素(备课、上课、反思);学生活动抓三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对学困生开展“教学会诊”;引导教师以“高质量、轻负担”为目标,构建新的教学机制,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优质高效。
研修方式采用“案例剖析式”指导实践、“同课异构式”鼓励创新、“调研诊断式”反馈提高等。
强化教学管理:一是管方向,更新理念,落实机制(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管理工作基本方向,重点在“三破”、“三建”:破除应试教育的“唯考分是问”,破除妨碍课程改革的陈规旧矩,破除压抑教学民主的权力滥用: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制度)。二是管过程,夯实常规,动态调控(狠抓落实,既有规范要求,又留创新余地,力求“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着力点在“两个控制”:一是教师的教学流程,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三是管教师,鼓励拔尖,整体提高(着眼点在“两业”,一是敬业精神,二是专业水平)。四是管学生,勤学巧学,导“星”入“轨”(注重学习品质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把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小结”这五个最基木环节分别细化出操作要点,反复要求,强化训练,使之习以为常,在每一个学习时段构成一个相对完整有效的学习周期)。
研修方式可采用“流程控制式”检查常规、“评教评学式”教学相长、“激励策进式”评优树模等。
深化校本教研:树立一种理念(校本教研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增强两种意识(发展意识、研究意识);把握三个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掌握四个步骤(问题、设计、行动、总结);运用五种方式(教学反思、教育叙事、课堂观察、教学案例、课题研究)。校本教研不等同于课题研究,既要积极承担上级下达的课题任务,更应大力倡导紧贴教学实际的小课题、微型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去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去实施这个办法,去反思这个办法的成效,依此形成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常态。
研修方式采用“课题驱动式”群体参与、“问题转化式”沙龙交流、“成果展示式”比学赶帮等。
第八条 加强校际合作,开展联片研修。
(一)当前我区联片研修工作的主要任务:
1.研究教师全员培训,解决观念转变、教学有效、教研有为等新课改带来的三大基本问题。
2.研究新课程的教与学,破解实施新课程的关键-转变教与学的行为。
3.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破解实施新课程的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的开设。
4.研究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解决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问题。
5.研究校园文化建设,解决和谐发展的校本文化构建问题。
(二)校际合作、联片研修的工作方式
1.区级层面加强示范式引领带动。确定“校本研修实验基地校”,构成全区校本研修工作的骨干体系,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联动辐射作用。
2.片区层面加强主题式联片研修。针对各片、校研修工作发展的局限性和不平衡性,以片区内强势学科为龙头,带动弱校或弱科共同提高。
3.学校层面加强点面式联动。以学科教研组为阵地,接受片区学科研修指导组的指导,强化学科研修,重点扶持弱科,实行点面结合式联动。联动方式采用“师徒结对”、“课题合作”、“自主联合”等。
4.学科层面加强跨校式研修。在农村中小学以联片方式开展跨校式研修,将专职教师数量少、难以建立专门教研组的相关学校教师组成一个研究群体,能者为师,兼任组长,主持开展研修活动,以消除学科研修工作的“盲区”与“死角”。
四 绩效考核与结果运用
第九条 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依照《榆阳区校本研修考核办法》,对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切实具体的目标要求,结合本规程一并实施考核。
第十条 各片区、学校要努力营造“人人参与教研、校校彰显成果”的研修氛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态势,在校本研修与联片教研方面,除区上统一进行绩效考核外,要切实加强自查自评,重点突出“四查四比”:教师自查,比个人反思的深度;联片工作组自查,比互动引领的广度;学校自查,比发展变化的幅度:联片互查,比互补提升的高度。
第十一条 区教育局将学校校本研修绩效考核成绩按5%计入督导室对校长年度考核之中,个人校本研修学分与评优树摸、晋级晋职挂钩。
五 工作制度与保障措施
第十二条 依据本规程和《榆阳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本管理、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相关制度。
(一)工作制度
包括联片研修制度;校本研修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课题申报制度;论文评审制度;常规检查制度;成果奖励制度等。
(二)档案制度
1.组长学校建立联片研修档案:包括联片研修制度,每学期活动计划,工作组与学科指导组人员名单及分工,每次联片主题活动记录及小结,教师参加联片研修的心得体会,每学年片区交流展示材料及成果等。
2.成员学校(含组长校)建立校本档案:①校本教研档案(校本教研长期规划、学期计划及活动安排;各级申报立项课题申请书、研究过程记录、阶段性成果或结题资料;校本微型课题选定、主题学习内容与研究过程记录、成果及运用;教研组活动的年规划、期计划、周安排及工作总结;汇编教学论文集、教学设计集、教育叙事集、教学案例集、教学反思集等)。②校本培训档案(学校教师阶梯发展培训规划,学年培训计划,学期培训安排及内容记录;教师参与校本培训写实及考评记录)。③校本管理档案(落实“三规一则”及规范化管理的相关制度或要求;教师备课质量检查及综合评价;作业设计与批改质量检查及综合评价;学科素质测评试题及成绩统计表、学情分析资料;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优秀课例光盘;优质课件;校本课程开发资料)。
3.建立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主要包括个人信息表;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个人在“一功五化”校本研修中的训练计划与纪实;个人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纪实;个人申报立项课题或校本课题研究的课题资料、过程记录及成果应用;个人听、评、说课记录及参加教研组、片区教研活动的感想、反思、随笔;个人教研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叙事、反思、总结等。
第十三条 加强领导,夯实措施,构建保障机制。
(一)加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专题研究、布署、检查、总结教育科研、校本与联片教研研修工作。区校本研修工作专业指导组和各联片研修工作组要牢固树立研修强校意识,求真务实抓研修,做到有工作布署、有过程指导、有质量督查、有总结评价。学校校长要切实担负起校本研修的组织领导责任,履行好校长在校本与联片研修中的工作职责。
(二)加强校本研修工作的经费投入。
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学校领导要树立教育科研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理念,安排必须的经费用于校本研修,为“培师德、练师能、铸师魂”提供有力保障,每年教师培训经费不低于本校当年经费总额的5%。联片研修经费在教科研经费中专项列支。
篇4
一、自创平台,构建机制,积极探索
学校发展需要有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成长和成名离不开先进的培养模式和管理策略。2008年开始,我校自主创建了“教师自主发展管理平台”,逐步构建信息时代下“教师自主发展”新模式,形成多元、开放、合作、互动的教师自主发展管理体系,打造我校教师在线学习研究共同体。
学校不断创设条件,加大投入,为实行教师网络研修提供必要的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并不断健全组织机制,规范管理。2010年10月,在平台改版后,我们制定了《福州三中金山校区“教师自主发展管理平台”的管理实施方案(试行)》;2011年1月,编写了《福州三中金山校区教师自主发展管理平台使用手册》;2012年,细化了“教师绩效考核量化管理办法”之“网络研修”的评分标准。
五年来,我们在以网络为平台的“教师自主发展”的实践道路上积极探索,完善使用与评价体系,寻找适合我校教师成长的网络研修道路,
二、课题引领,全员参与,互助成长
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研是先导。
我校的“教师自主发展管理平台”集教育教学管理、教师自主发展交流、教学资源库等多功能于一体,实现教、学、研合一。该平台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学实践创新,立足于教育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发表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原创作品,主要体现在记录自身日常教学研究、教研活动、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等。
依托省级课题《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研修”研究》,我们坚持“骨干先行,全员参与”。课题中心组成员作为网络研修的骨干教师,要求其主动自觉地参与到网络平台的分享与交流中。通过网络研修骨干教师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其他的老师也逐渐熟悉平台的使用,并积极参与到平台的讨论中来。平台新版运行两年多来(截止2013年7月31日),全校老师共发表1142篇原创博文、88篇读书笔记、298篇教学反思、408篇公开教学、4479篇集备记录、562篇教研记录、388篇考试分析和发表评论9171条等。
随着网络研修的深入,教师们在平台上不仅仅是分享、展示自己的工作、生活中的所思、所感、所悟,更能利用网络的优势,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跨越学科之间的差异,在平台上跟帖交流,实现了教研全天候,交流无距离。
通过网络校本研修的有效开展,近年来学校教研氛围浓厚,教师的专业成长迅速,一批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每年在省级、市级教学技能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三、注重管理,及时总结,不断完善
为了可持续开展网络校本研修,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切实加强督促和管理。一是对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并且成绩明显的教师给予一定的鼓励,如每学年评选十名网络研修积极分子,以激励更多的教师参与网络研修并从中受益;二是定期组织教科室人员监控教师参加网络研修的活动情况,统计汇总教师网上发文、跟帖的材料,并定期在教研组长会议上公布督促;三是依据“教师绩效考核量化管理办法”中对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的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并把量化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学校每个学期都要将网络研修活动开展情况在全校教工大会上进行全面细致的总结,以表示学校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针对网络研修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和操作性问题,学校也不断完善教师自主发展管理平台的建设。
篇5
网络研修;校本研修;互联网+培训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是教育部2013年推出的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的子项目,该项目以教育技术信息化为基础,以走向校本服务为目标,研修内容涵盖义务教育阶段各科目,研修时间跨度长达一年之久,是一种迥异于以往的国培项目,是教育部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的重要探索。作为一种新的培训模式,它将网络研修的优势与校本研修的优势进行整合,既强化双方优势,又避免两种研修模式独立运行所存在的劣势,使1+1产生远大于2的效果。
一、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培训目标大致经历了传授知识、提高教学技能、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继续教育等阶段。培训的内容主要包含专业能力知识和公共课程。如教材教法过关、聚焦课堂、师德师风、心理健康、公共安全等。在培训方式上主要有短期集中面授、校本培训以及新世纪以来的远程培训。从总体上看,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两者的培训质量和实效性要高于远程培训,但亦非令人十分满意。集中培训需耗费较多的经济投入与时间成本,培训经费是集中培训组织者面临的第一道问题,工学矛盾则会压抑培训参与者的积极性。校本培训立足学校,志于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问题,较为有效节约培训成本和解决工学矛盾问题,是一种参与式、同伴互助式的培训模式。校本培训的局限在于它是相对封闭的,是小团体之间智慧火花碰撞,该培训模式存在教育理念更新缓慢、专家引领不足、课程资源稀缺等不足。远程培训模式是互联网+培训的有益尝试,它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将专家讲座、视频等生成性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中,学员通过网络跨越时空与地域限制,可重复研习,在网络上完成作业和开展教研活动,受众量大和经济性是其最大优势,其劣势在于它是一种“空”对“空”的培训形式,对学习欲望不强的学员约束力不足,容易“出现学习资源打开着,人却不在电脑前”的现象。在培训工作推进困难境况下,既要考虑培训承受能力,扩大培训数量,又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网络培训与校本培训的对接成为培训模式创新的探索方向,其创新路径就是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该整合旨在推动网上研修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式学习,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这也是教师培训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
二、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情况
2013年,教育部启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建设网络社区,从各省选出50000名左右教师,通过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不少于80学时的专项培训。培训学科共22个学科。其中小学品德与生活等9个学科,初中思想品德等13个学科。本次研修采取分阶段的形式进行:第一阶段为培训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培训方案的细化和完善、培训平台功能优化、培训课程资源整理等。第二阶段主要是通过集中和线下的培训方式对该项目的培训者进行培训,旨在提高各地区培训者对整合培训模式的了解和运用,以指导本地区学员开展研修活动。第三阶段为全员远程培训。由学员组建群组在网络平台开展课程学习、在线研讨、在线问答等活动;围绕网络上的研修心得在线下进行基于教师个体经验的备课、团队互助的协同备课和课后反思性备课等三次备课,并围绕三次备课和上课,跟进开展计划研讨、备课研讨和分工观课评课等教研活动。第四阶段为项目总结反思阶段。各地区各学校做好培训总结,研究此类研修模式之弊益,深入探索培训模式创新之道。2014年,教育部完善和创新网络研修,依托网络社区,从相关省份选出50000万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不少于120学时的线上线下培训(80学时线上学习+40学时线下学习),重点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创新远程培训模式,形成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提高校本研修质量,促进教师学用结合,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2015年教育部将继续实施该项目,拟通过建设示范性网络社区和教师工作坊,对80000万名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和培养400名工作坊主持人,引领40000名各地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工作坊研修,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
三、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
首先,培训理念创新。培训理念在培训系统中起方向性指引性作用,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培训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培训效果。一方面,传统的培训大多采取单一的集中、远程或校本的培训模式,割裂了这三种培训模式的关联,在发挥这些单纯培训模式的优势时也难以避免的陷入自身局限性的困扰,无法克服培训模式本身携带的矛盾。网络与校本的结合,打破长期以来困扰网络培训的质量不高和校本培训的引领性不足的问题,它是一种新的理念,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实用性、持续性。另一方面,以往的培训更加注重“培训”,或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或以提升教育教学技能、课题科研技能等强调教育技术技能为主的培训,即“授之以鱼”或“授之以渔”。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模式更加注重“研修”而非“培训”,即以学员自我体悟为主的 “内生式的研修”,强调在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下,学员自我修炼、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发展,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培训方式的融合。在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的趋势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了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议题,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通过网络研修社区和教师工作坊的形式,将研修教师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构建起学习共同体。通过大力推动教师网上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现场实践结合,推进高等学校、培训机构与中小学结对帮扶,引进优质培训资源,直接将最新知识理念、学科前沿知识传给一线教师,又通过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打开校本培训封闭之门。
再次,培训实效的突破。培训实效是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生命。教师能够通过参加培训使自身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使教学技能更加丰富,使自身更加专业化成长,这样的培训才是有实效的,才能够持续发展。没有实效的培训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投入的财政经费和参训教师的时间精力常沉没在这些无效的培训之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具有较强的培训实效,是因为它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培训模式。问题是事物的矛盾所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将这些教学问题提出来,向共同研修伙伴或者专家请教,也可以通过网络研究优秀专家的视频课例,认真学习,认真反思,不断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是一种聚散灵活现学现用的研修模式,易于达到理论学习探讨与教学实践互动相结合,教师需求差异与个性化专题研究相匹配,培训学习与教学应用无缝对接的效果;更加注重理论渗透、注重实践过程、注重针对性、注重应用、注重后续跟踪指导。参加研修的教师表示,以往校本教研,大都属于“粗放式”“草根式”的教研,缺少规范和打磨,收效甚微。而参与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教师必须经历结构化、规范化的研修打磨过程,强化校本、师本、生本问题的筛选,聚焦问题针对性地开展研讨,提高了研修教师发现问题的意识和捕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研修教师得到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研修效果。
最后,培训团队的壮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作为新的培训模式,其试行和推广必然仰赖于强有力的组织力量。该模式主要由管理模块、学科模块和技术支持模块等三个并行并进的模块组成。最重要是学科模块,该模块是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落脚点。学科模块中包含指导专家组、学科指导组和研修组。这些组通过工作坊的形式将专家、指导教师和学员融汇在一起,开展网上交流、讨论、质疑、分享经验、同伴互助、表达困难、获取指导和网下实践、反思、自主学习、行为跟进等活动。随着研修活动的开展,研修团队也随着参与研修人员的增加而不断壮大,从而引领和带动更多的新手参与研修。
当然,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还处在探索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还存在一些问题。1.区域发展不平衡。发达地区因经费充足,项目实施较为顺畅,欠发达地区则进展缓慢。城市设备充足,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基础也较好,开展有声有色,农村教师受限于设备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动力等因素,进展缓慢。2.工学矛盾依然突出。参加研修的教师大都是各个学科骨干,都承担较重的教学任务和行政任务,在教学与研修的冲突中常因无法分身而顾此失彼,导致学员积极性不高。3.研修平台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常出现问题,如浏览器版本过低或过高导致平台无法打开、视频不能观看、作业评论不能提交、上课录像无法上传等,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研修平台管理功能也需优化,研修平台因功能不完善,无法督促学员学习,学情统计困难,需大力改进平台的相关技术。
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模式的发展策略
(一)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的经费投入,积极创造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人们可以通过教育改善生存状态,提升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教育公平不只是针对学生,对教师同样不可或缺,教师需要通过培训等形式的继续教育来促进专业发展。对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师而言,接受培训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机会。贫困地区教师的调训率和参训率明显低于城市发达地区,许多城市教师一年内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多达数次,而边远贫困地区教师从业多年依然未参加过培训,造成城市地区教师培训“倦怠感”和边远贫困地区教师培训“饥饿感”的困境。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的培训经费投入,改善当地培训硬件条件,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模式在边远地区落地生根,充分发挥其“普惠性”,让培训事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边远贫困地区教师。这正是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模式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二)推动培训机制创新,激发研修团队活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是内驱力与外驱力相结合的培训。校本研修推动整个研修团队不断自我审视、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提升,通过研修团队内部唤醒推动个体研修活力。网络研修则为研修团队提供丰富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和便利的学习方式,为校本研修提供更高的平台,更宽广的视野,从外部引导和推动教师研修向更高水平发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能否有机整合关系到该培训模式的成败。这就需要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过程中完善制度安排和以包容的心态鼓励基层首创精神,将基层首创之经验加以提炼升华,并使之制度化以进一步促进研修方式整合。管理模块、学科模块和技术支持模块的各部分是互相关联协调,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一模块的缺失都会影响培训效果。专家指导组、学科指导组、研修组和学员之间必须构建有一套相互协调、灵活高效和良性向上的运行机制,确保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学科指导的传帮带作用。研修团队中各个角色的定位要进一步清晰,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保证研修进展顺利。此外,在培训中需要建立管理员、指导老师、学员的评优评先体系,通过激励措施,激活研修个体的正能量,让个体研修活力竞相迸发,让培训的正能量充分涌流。
(三)完善教师考核评定标准,缓解工学矛盾。教师工作量是衡量教师工作情况的重要尺度。教师工作量除了应该包括常规的教学、备课、作业批改、自习辅导、行政事务等方面的外,可将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等教研活动纳入工作量统计,教研活动是对日常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的探讨、研究、反思和提升。有效的教研活动能够诱发教师研究兴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对学校改进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大有裨益。反之,教师只能依靠个体力量支撑其成长,整个学科乃至学校都会因为缺少研究团队和教学实践研究而难以得到质的提高。通过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纳入工作量统计,赋予教师有更多的空档时间用于研修,才能有效减少工学矛盾,提高教师研修积极性,提高研修质量。
(四)是升级平台技术,提升研修质量。网络平台是开展网络研修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的聚集场所。网络平台的用户使用体验直接关系到教师参加网络研修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必须加快平台改进升级,破解平台兼容性、便捷性、实用性、交互性不足的问题,提升网络平台使用的满意度。要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改变教师的研修理念,提升教师的应用操作能力,减少操作失误,增加平台使用兴趣感和愉悦感。通过平台技术的完善与学员自身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促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有机整合,提升教师研修质量。
(五)加快研修成果研究,推动培训模式应用。互联网+培训是培训的发展趋势,它既改变培训者的教学模式,也推动学习者学习模式的转变,因此要加强对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模式的研究,总结研修模式利弊,推动培训模式应用。一是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评聘、考核、晋升和奖励相挂钩,从政策上为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模式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二是通过整合研修示范课评选、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成果比赛和优秀课程征集等活动,大力宣传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模式的优势。三是加快本地研修资源库建设,搭建优质资源库服务共享平台,鼓励研修教师上传自制课例持续充实校本研修资源,为研修教师提供贴近实际的研修案例。探索建立若干个研修整合创新实验区、网络研修社区和实验校,不断推进研修整合模式深入发展。
篇6
关键词:校本研修;校本性;实效性
教育要发展,教师为根本。建立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一项关系到学校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而校本研修则是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助推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校本研修中,农村学校如何有效融合教育科研、教师成长、学校发展呢?笔者以为,必须洗尽铅华,摒弃跟风,在“贴近”二字上下工夫,让校本研修“接地气”。
一、潜心“反思化”,凸显“校本性”
1.贴近教师,张扬个性是核心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没有教师专业的成长,就没有优质的教育。学校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就必须以校本研修为支持。但是,校本研修绝不是“大一统”“一刀切”“千人一面”,而应立足教师的不同起点、不同个性、不同特长,分层递进、因人制宜开展。特别是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教师,校本研修更需“校本”特色,才能引领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过渡。例如,对新任教师开展“适应性”研修,通过青蓝工程、外派学习等方式,帮其快速适应课堂,缩短过渡期;合格教师开展“发展性”研修,通过课例研究、教学反思等途径,促其形成教学风格、提升教学水平;骨干教师“主题性”研修,通过课题的开发、立项、研究、总结,提升其研修内涵,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贴近教师,建设团队是关键
顾明远教授说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构建研修团体,建设“特色”教研组,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是开展校本研修的必由之路。目前,在农村,不少学校由于规模小,师资力量薄弱,居住分散等问题,研修举步维艰,效果不佳,甚至出现“萝卜炒萝卜”的低效研修。为此,学校应认真选拔、精心指导,建立一支业务精湛、理念超前、适应新课改的教研组长队伍,在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等研修方面,积极发挥他们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合作者的作用,使他们成为开展、推动校本研修的中间力量。同时要推倒围墙,挪走屏障,外引内联,树立大教研意识,建设“校际”研修组,加强专业引领,确保“校校”有骨干、“级级”有指导、“科科”有引领。
3.贴近学校,打造品牌是灵魂
校本研修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它“根”在校,“本”在师,为与不为应源于学校实际需要。有的学校师资强,平行班多,可发挥资源优势,侧重开展集体备课、“请进走出”“同课异构”、课题研究等研修活动。有的学校师资弱,包班多,那就需要在研修的内容、深度、方式等方面另作考量。研修时,无论采取何种方式,绝不可舍本逐末,生搬硬套,一根标尺量到底,而要寻找适合“本校”风格、特色、品牌的研修形式。所以,学校如何开展校本研修?是通过课题研究,还是研修培训呢?是应该仔细琢磨的。
二、锐意“多元化”,体现“丰富性”
落实校本研修,必须坚持活动引领,评价助推,必须搭建展示、交流等研修平台,必须走多元化、全方位发展之路,才能不断提高研修质量。在研修时,开展业务技能竞赛活动,组织课堂观摩,引领不同层次教师认识自己、了解同伴。开展结对促教活动,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带动教师整体提高。组织阅读教育理论书籍,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教学案例分析报告或教育叙事,让更多的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研修能力。
三、立足“体系化”,增强“实效性”
校本研修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自发的、无序的、个人的随意行为,而是体系完善、评价科学的长效机制。在研修中,必须狠抓保障,努力做好制度保障,形成良好的制约机制;做好活动保障,提供各种研修的平台;做好评价保障,促进研修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强化指导落实,通过自我反思,让教师养成学习习惯,提升反思能力和研究意识;通过同伴互助,树立合作意识,建立协作关系,形成团队学习氛围;通过专业引领,带动教师发展,形成学科梯队,培养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重视考核评价,把过程性考核与教师评优树模结合,把成果性考核与教师绩效挂钩,科学衡量研修的度和量,有效评价研修的效果。
总之,学校是培育学生的地方,也是培养教师的地方。校本研修只有更新观念,以“师本”为出发点,走“草根化”之路,以“校本”为落脚点,贴近“地气”,不断“注射”专业的“兴奋剂”,才能点燃教师内在的学习之火,研究之火,创新之火,才能推动学校办学效益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一、搭建支持体系
所谓网络环境下互动式校本研修就是提供网络支持,通过专家的引导和学校一系列设计的互动式交流活动,让教师亲身参与,从而让教师内在和外在都得到成长的一种校本研修方式。要使网络环境下为互动式校本研修的开展提供前提条件,除了组织保障外,几个支持体系不可少:一是理念支持,这是行动的先导;二是制度支持,这是行动的保障;三是硬件支持,这是行动的条件。
理念引导。2009年4月初,学校作总动员,并通过各种会议、网络、校内刊物等,认真宣传学习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实践研究的意义及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重要性,动员全体老师积极参与进来。同时,学校邀请多位相关专家作了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实践研究重要性及如何实践专题报告,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教科研意义与方法的培训,进行即席交流。通过各种学习宣传活动,使老师们更清楚地了解了校本研修的内涵及其意义,增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学到了不少科研知识,为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奠定了基础。
制度保障。学校先后制定了《白云中学教师发展规划》、《白云中学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校本研修制度》、《广州市白云中学教育科研管理要求》、《广州市白云中学教育科研考核、奖励暂行办法》等。同时对校本研修进行规范化管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 校本研修制度化,网上研修与面对面研修相结合,形式分两种。固定的:定时(每周星期四、五的下午)、定地点,分别开展文、理科老师的校本研修,并进行考勤。半固定的:在一定时间内要求完成的学校及科组的网上研修活动。2. 校本培训学分化。根据课程计划,将培训目标,教师完成研修任务的质与量,出勤率等量化为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学分,而校本培训又与科研课题结合起来,并将这一制度纳入到教师工作绩效考核中去,学期结束时由教导处进行考核,并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评分。
硬件支持。一是物质条件,包括设备、场地、器材等,为老师们配备电脑、安排研修场地等。二是培训师资:由本校教科研骨干和外请专家组成。三是网络档案管理与技术咨询,由教学处、电教科负责。
二、理清思路,确定方案
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必须首先转变教师和组织者的角色定位,让教师成为研修内容的决定者,让学校成为研修活动的建议者、组织者和条件保障者。使教师的自我设计、自我实施、自我督促、自我总结和学校、学科的计划、实施、指导、调控、评价同步交错运作,让教师顺潮流而动的同时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教师的研修积极性,同时发挥学校的调控、指导作用,实现校本研修优质化。其次,网络研修必须与现实研修相结合,才能相互补充,拓展交流的空间,进行更广泛的互动交流,真正体现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的特点。因此,我们根据学校校本研修的“规划和原则”,确定了校本研修的运行机制:实行“双轨式”运行机制,即学校教学处和各学科教研组在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中,教学处负责互动式的校本研修活动,包括专业引领(教育理论、科研方法讲座)、教学研讨、实践反思、同伴互助、观课评课等;各学科教研组既以科组或年级为单位进行专题研修或同伴互助等方式的实践研究,又指导教师个体通过个人职业发展的自主规划、成长记录以及反思交流以,来引领和促进教师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校本研修实现个人专业成长。
三、“双轨运行”,相得益彰
(1)教学处方面
专业引领。为教师们搭建一个方便、快捷的学习、交流平台。依靠本校科研力量,创办白云中学《教与研》科研小报,利用科研小报,介绍教育发展的潮流、趋势,校本研修的时代意义、基本内涵、核心要素及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等;并利用小报宣传研究成果。开设教科研理论、方法专题讲座。每月确定1—2个学习专题,利用每周四、五的下午,分别对文、理科老师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科研理论与方法的培训,设计有问答的过程,实现专家与教师的互动,帮助教师解除校本研修中的困惑和畏难情绪,提升校本研修的科研含量。
个体规划与专业成长记录。广州市校本培训网专门为每位教师建立了“电子档案袋”。通过对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来对教师发展状况作出评价。我们积极引导教师利用“电子档案袋”进行专业发展规划,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积累教学素材、与同行一起分享自己的“作品”等,让老师们在自主发展的同时,通过阅览他人的成长记录袋,汲取他人的智慧和长处,看到自己的专业优势与不足,进而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实现教师自身内驱力与外力的互动。
同伴互助——师徒结对、观课议课。“师徒结对”既是一种专业引领方式(老教师对新教师的引领帮助),又是一种同伴互助的方式(新老师在新知识、新技术方面给老教师以启示),是促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学校规定教龄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拜师学艺。要求师傅拟订指导计划,随时向徒弟开课,听徒弟上课,言传身教,助其成长;要求徒弟拟订学习计划,主动向师傅请教在教学中遇到的学科疑难问题或教法问题,随时接受指导老师的检查,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撰写教研论文等。每学期师徒有书面总结与反思,每年进行一次总结和经验交流,并举行表彰活动。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取得很大进步,效果明显。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与传统的听课、评课相比,“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观”课前教研组有明确的“聚焦”方向,观课时有重点。“议”是围绕共同的话题,就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进行平等交流,着重思考“教”与“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教学成效,使教师成为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专业成长。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必须上一次公开课,我们还组织了“学生民主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题实验课,组织老师观课、议课,让老师们在观课、议课中,分享成功的经验,提升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同伴互助实现新老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2)教研组方面
主要开展“问题——解决”式的专题研修活动。开展此项活动,意在把日常教研与校本研修结合起来,抓住“问题”这一关键,以学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和思辨提炼后形成研讨专题,然后围绕专题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例如学校生物科组围绕“学案教学”开展专题研讨活动,通过互动式课例的展示、反思、研究和讨论,研讨包括图表的有效性教学、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一生物教学的合理进度和安排、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培养等内容。生物科组通过开展“学案教学”校本研修,提高了教师在“学案教学”方面的理论素养,编制了一套较为符合学情的学案,形成了初步的“学案教学”操作模式,教师的学案编写技巧、“学案教学”的掌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生物科的教学成绩也明显提高。
篇8
一、检查程序
1.检查对象:所有在教学岗位的教师。
2.检查次数:每学期期中和期末各一次,学期期末综合评定。
3.检查内容:《校本研训活动记录册》规定内容,即“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命题育人”、“研修记录”。
4.评比等级:期中和期末分别评出A、B、C三个等级。
5.结果运用:结合期中和期末两次检查,综合评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等次,对优秀等次将予以奖励。
二、检查方案
(一)期中校本培训检查评定标准
1、以听课评课和研修记录为重点。
2、评定标准
A等级:
(1)听课评课:5节以上(包含5节),表头信息填写完整清晰,有过程记录、过程评价、板书设计总结评价,缺项降级;
(2)研修记录:满2500字(4页),包括研修活动记录和教学笔记,缺项降级。
B等级:
(1)听课评课: 3—4节课,表头信息填写完整清晰,有过程记录、过程评价、板书设计总结评价,缺项降级;
(2)研修记录:1500字以上(2—3页),包括研修活动记录和教学笔记,缺项降级。
C等级
(1)听课评课: 2节课以下,包括听课记录和评价意见,必须有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
(2)研修记录:1500字以下,包括研修活动记录和教学笔记。
(二)期末校本培训检查评定标准
1、检查项目:全面检查《校本研训活动记录册》规定内容,即“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命题育人”、“研修记录”。
2、评定标准:
A等级:过程研训中含四个项目(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命题育人、研修记录)完整规范。
①备课上课:包括开课通知、教学设计、评价意见和自我诊断,要求每项必须完整、不能缺项,缺项降级;
②听课评课:在10节以上(包含10节),表头信息填写完整清晰,有过程记录、过程评价、板书设计总结评价,缺项降级;
③命题育人:“命题”,要求有试卷材料和试卷分析;“育人”,要有个案研究和心理辅导,缺项降级;
④研修记录:要求满5000字(8页),包括研修活动记录和教学笔记,要求读书笔记、活动记录、反思笔记、学习心得齐全等,缺项降级。
B等级:
①过程研训项目完整,听课达到10节;
②过程研训中四个项目基本齐备但不够完善。
C等级
①听课达到10节;
②四个项目缺一项以上;
③记录明显不符合研训内容、记录过简、或者空白的。
(三)期末综合评定标准
1、优秀等级:期中和期末两次均被评为A等次以上,认定学时并予以奖励;
篇9
例如,最常见的教师校本研修方式是:选择一个主题、安排一个时间和地点、指派几位教师上课、发文通知、相关教师一起赶来听课、上课教师说课、教师代表点评,这样一个研修流程,教师再熟悉不过了。其实,教师校本研修从本质上讲是教师作为成人的一种学习活动,其核心不是灌输给教师什么或替教师设计好路径,而是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土壤和环境,学校应从培育舒展教师生命的环境文化、践行融入教师生活的行为文化、重塑提升教师发展的精神文化三方面,营造教师校本研修文化的生态场。
一、 培育研修环境文化,舒展教师生命成长的空间
教师的学习不仅仅发生在课堂,教师所处的环境――校园就是一个无形的学习场。学校应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积极培育教师校本研修的内外环境,使校园成为教师舒展生命的乐园。培育教师校本研修的环境文化,首先要构建优美的自然环境。学校对自身的办学理念、历史积淀、行为规范、学科特色、校园标识等要精心提炼、统筹设计,形成特色鲜明、清晰统一的学校理念形象,并把这些理念标识、师生作品固化为专栏,合理进行学校空间布局,使学校每一幢楼和每一条路都散发出优秀文化的气息。其次是丰厚优秀的人文环境。教师校本研修强调教师精神生活的自由伸展,学校应让教师具有自由研修的时间与空间,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如在运用教师校本研修的话语方式时,尽可能选用“信心改变自我、智慧成就学生”、“学生学好、教师首先要好学”等激励性话语,减少简单命令式语言,形成教师乐学善学的研修风尚。再次是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积极创设宽容舒适的人际关系,教师彼此能以开放的心态,沟通合作、相互支持的方式一起面对和解决工作中的各种研修问题,不断创新,形成平等和谐的研修心理文化。
二、 践行研修行为文化,融入教师日常的生活世界
教师校本研修文化应从“论道”走向“践行”,学校在创造教师成长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教师研修的文化行为。借助教师校本研修文化之力来推动教育改革和学校进步,有助于教师在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等方面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首先,学校的教师校本研修制度要内化为教师的价值认同。不能把研修制度简单理解为一种对教师学习的管理控制,学校应善于引导教师以研修学习来代替刚性的制度约束。如对教师工作或观念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可以采用给教师推荐阅读、观看录像视频等方式来对教师的学习进行文化引领。此外,学校还要关注教师研修的需求变化,加强与教师沟通,倾听教师的研修意见,为教师研修提供物质资源和积极参与的平台,通过开展“教学之星”、“学习型教师”等评选活动,激发教师的研修潜能,使教师在研修中体会成长的乐趣。其次,要努力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学校可以利用“周主题论坛”、“学科沙龙”、“读书俱乐部”、“月研究会”等载体,为教师之间的对话反思、合作学习提供方便,形成多种形式的教师校本研修共同体,使研修融入教师的日常生活世界。与此同时,学校要随时吸收先进教育思想、前沿信息和校外经验,邀请相关专家与成功人士为教师答疑解惑,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校本研修的品质。
三、 重塑研修精神文化,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篇10
【关键词】校本研修;培训;话语;学习需求;研修反思
目前,在教师继续教育话语体系中,“校本研修”二字也成为主流话语,而传统的“培训”、“教研”也成为非主流话语。“研修”实际上结合了“培训”和“教研”两个方面之目的,“研修”有机地将教师的培训和教研结合在一起。
我们知道“培训”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再提高;“教研”则强调面向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有争对性、有目的的去探讨、研究,着重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及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校本研修”则强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突出教育教学问题解决和专业发展目的有机统一,强调教育教学以实际问题为主。这一特点特别适合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去探讨。实际问题对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可理解为学生的学习需求及社会需求。“研修”进一步强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教师专业的发展就是中等职业学校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及社会需求去合理设置学校专业和学校的定位。下面我就样本研修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是校本研修活动的主体
传统教师的“培训”及“教研”主体倒置。就“培训”而言,培训者是培训的主体,参与者是被动接受,为何?因培训者决定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具有绝对的发言权,是话语霸主。而参与者处于“失语”状态。“校本研修”明确要改变这种“失语”状态,強调参与者是研修活动的主体,也是“话语”的主体。参与者要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主动者。这就明确了教师是校本研修活动的主体。
二、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教学专业最基本的知识可归纳为两类:“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学科知识”为教师预进行有效的教学提供了自己拥有的“内容(相关专业知识、相关技能等)”。“教育知识”是教师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教学专业知识。校本研修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教师专业工作的责任就是传递人类文化,难以想象一个不学无术之人能够胜任教书育人、传递人类文化的专业工作。人们常说“学高为师”,充分強调了教师的“学科知识”的重要性。有了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可使教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校本研修是以教师的活动为主体,以教师提高其“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为最终目的。
三、校本研修中教师的角色
1.话语内容。校本研修強调教师对问题的关注,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教师是校本研修的主体,教师的话语必然是实践中的话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经验、体会、认识、反思将成为话语的重要内容和探讨对象。
2.话语方式。校本研修強调对话、交流。围绕共同主题,彼此敞开讨论,讨论以对话的方式。在解决问题的对话和交流中,获得对自己专业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实现对“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再理解,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四、校本研修内容的选择
校本研修内容的选择是自下而上,是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需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为校本研修内容。这样教师具有了校本研修的选择权、主动权,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思考的问题置于校本研修的中心地位,充分体现对教师主体的尊重,使每一次校本研修都具有针对性,更利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问题的解决和教师专业的发展。
五、校本研修应解决的问题
1.学生学习需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目的和学生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即培养具有一定文化和具有一定技能的学生,这就是中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必须围绕此目的进行教学。但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具体学习需求又不同,教师应根据专业特点去设计教育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学习中的困难、技能掌握难度、现实中问题,也可能是学生未来将遇到的问题,教师都必须有计划、有针对的去组织好教学,让毕业后的学生在社会上有立足之本。
2.教师的研究。对一线教师而言,研究的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改进的基础在于重新认识和重新理解。教师的个别研究具有个体性特征,研究是单一进行,不利于提高教师本人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这种研究还必须借鉴他人成果、体会、心得。古人云:“三人行,必有吾师”、“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校本研修倡导的是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成果共享,问题共同探讨。为了提高校本研修的水平,还需要得到有关专家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这样才能使校本研修解决和研究的问题更上一层楼,成功的经验才能被教师广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