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研修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8 02:4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教师研修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远程研修为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学的一线教师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畅所欲言,解惑释疑。今年我有幸参加淄博市第二期远程培训,有幸聆听各位专家讲座让我感慨颇深,受益匪浅。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教师教学研修工作总结,请笑纳!
教师教学研修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研修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不断加强学习
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所以,我就多读书,多学习,多写读书笔记。
三、学习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
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四、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勤思考,多动笔
每周坚持写教学心得;可以是备课心得,也可以是教学体会,可以写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体会,也可以反思上节课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好的方法解决它。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以后的研修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鲜花。相信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教师教学研修工作总结2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各类需求的人才离不开教师。因此,从事教育的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校本培训”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为广大教师打开了方便之门,锻炼了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加强合作,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研修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研修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这学期的时间里,我认真进行着研修,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理论学习记录,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在校本研修培训中,我校组织了有关“各学科教学基本模式”、“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等教学理论的学习。
开展多层次教育科学研究,人人有课题,人人学理论,人人掌握科研方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潜力。。
2、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进行跨年级、跨学科、跨学段进行听课研讨,教研组在“研”字上下功夫,在自觉主动有效上下功夫,继续加强群众备课的力度,充分调动各年级组长的能动性。每次教研活动都有详细的记录。本学期我们继续加强对随堂课的调研力度,加强调讲的范围。面落实了教学工作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考核要“严”、质量要“高”。
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向相关学科的教师学习课堂教学的方法。
都会选一节本周最难把握的课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二、各教研组要用心组织老师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
强化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个性强调要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打破了以往教师备课各自为战的局面,每月个教研组进行一次群众备课的,每次群众备课,每一堂教研课都是教研组群众的结晶,透过实践来改善和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重难点前移”,推行课堂模式“重难点前移”,提高研修实效。、听课、研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此循环往复,使我们的教学方式逐渐的成熟起来,教师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实施新课程的潜力,已构成的教育观念顺利地转化了能动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师不断走向成熟,给我们的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三、关注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教师教学研修工作总结3不知不觉中,网络研修已接近尾声。回首这段学习的日子,累并收获着,苦并快乐着。因为有了这次网络远程研修学习,我的业余生活不再空虚,生活因此而变得分外精彩!网络就象一个强大的磁场,深深地吸引着我,影响着我。使我把它融入我教学工作之中。
下面就在学习活动中的一些收获做简单的总结。
一、转变观念。
网络研修学习,让我知道要做一个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师。而作一名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师,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既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做一名能给学生提供源源不断活水的老师。又要转变学习观念,作一名学习型的教师,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是网络远程研修学习给我提供了这一契机,让我从此不再迷茫。
二、努力方向。
网络学习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人生起点,迎来了新的教育方式,让我们能够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的知识,寻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在网络学习中我与同行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在互动中我学到了一些粗浅的网络知识,从不知怎样建立博客、怎样进入博客到怎样发表文章等。网络学习使我的学习进步,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动力和努力的方向。是网络学习让我体味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快乐与欣喜。
三、课堂有效。
学习的日子里,通过观看专家讲座的视频: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更加贴近了课堂;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知道了教学中该注意什么,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在这里我知道了新课程理念提倡的是一种更开放的学习。作为一名富有教学智慧和创新思想的老师,在教学中应一切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注重不同学生不同体验,把“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中。用我的教学智慧,使我的教学方法能适合能力不同的每一个孩子,让我真正把孩子放在老师心中第一位,使其在自身的基础上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
四、交流平台。
网络学习有利于教师共同探究问题,网上交流等活动,使业余生活趣味化,其核心是要发挥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网络的学习能够给予教师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参加网络学习,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绝不是为了一时的兴趣,更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或是赶时髦、装门面。而是要通过知识的积淀,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铺设一条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人生之路。
教师教学研修工作总结4终身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亿万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教师的工作性质和肩负的重要任务要求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率先建立教师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型的组织。人的价值高于一切。学校的意义、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关心人、培育人,满足人的发展需要。有效研修坚持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教师发展是目标,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发展的结果。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研修活动的重要目标,需要研修活动组织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始终把教师专业发展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满足的内在动机,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愿望。为了加强自己的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在学习中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1、在业务方面:要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
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她们的先进教学方法。
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
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4、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
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5、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6、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7、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
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8、善于将自己积累总结的一些做法写成论文,多向刊物杂志上投稿,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教师教学研修工作总结5今天下午听了周局长的精彩报告,感受很深。周局长的报告长达三个多小时,会场里却时不时传出老师们的笑声。不但一点也没让人觉得累,反而一直到报告结束,老师们还感到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再听。
在回家的车上,我们还在讨论周局长的报告。我们要像周局长说的那样,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做一名最有价值的教师。
如何做一名最有价值的教师?我认为光有积极的心态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不断的学习和修炼,学习新的知识和自己的专业技能,修炼自己的人品和师德。
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快乐,其实人生的快乐很简单, 当你不再沉迷于攀比之中,当你不再计较金钱和名利的得失, 当你摆脱了物质的枷琐,你就会得到最淳朴的快乐和完全属于你自己的人生! 当你的人生突遭变故时,不必颓然哀叹,只要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使是祸也能转福.毕竟你才是你自己人生的真正主宰者!
篇2
一、三座智慧“桥梁”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融和,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整合、融通、拓展、求变。研训+互联网的实效,根本性的突破是人力资源与技术的高度融合。如何研发人力资源?这是教师专业发展要努力解决的问题,区域教育研修机构要有作为,努力拓展服务空间,建设三座智慧“桥梁”。
第一座是鹊桥。来自中国民间传说的鹊桥寄寓了渴望沟通交流、实现结缘团圆的美好愿望。研究型服务体系是为各校之间、各校与教育研修机构之间、区域与高校及科研单位之间、区域与国际之间、教学业务与行政之间搭桥牵线,尤其是需面向资源相对不足的学校、幼儿园,搭建个性化的智慧鹊桥,为需要支持的学校提供值得信赖的后盾支撑,形成优质资源辐射网,实现多元联动。
第二座是风雨桥。风雨桥是我国云贵等地供行人过往躲风避雨的桥。构建“研究型服务”体系就是要与学校风雨共济,有面向区域的整体设计和落地的具体举措,抓好四大项目: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培养规划、区域课程改革推进策略、研训文化建设、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建设,这是教育研修机构在助力行政和学校,整体推动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育评价等领域改革的信心、责任和担当。
第三座是跨虹桥。跨虹桥面向的是需要提升品牌的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集中力量积极总结、提炼、升华及推介学校在课改改革、文化与办学成就的力度。如加强优秀教师资源、优质课程资源、品牌特色资源的高端平台搭建、宣传推广,让学校、教师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格局。
二、三股改革“激流”
教育研修机构应将研训机制、教研方式、科研模式三合一,三股“激流”交互,形成源头活水,浚通区域教育生态系统。
1.以教师专业发展贯穿始终
教师专业发展始终是教育研修机构的关注点。未来五年,新教师将成为区域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发展决定了教育未来发展的高度和品质,精准物色,整体设计教师一体化的培养体系成为重点。
如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在贯彻和落实浙江省分层、分类教师研修工作指导思路下,结合江干区教师队伍建设实际,设计并架构了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江干“T”型研修服务体系。该服务体系以全员研修、新教师培养、骨干教师培养、班主任培养、干部培养、民办教师研修、研修者研修等七大研修模块为横轴,开展分类研修;以不同层次教师群体深度研修为纵轴,开展分层培训。如“骨干教师”的培训,建立了“三层次骨干教师―新锐教师―二层次骨干教师―精锐教师―名师培养”这一纵轴,实施分层进阶式培养。经过实践探索,既惠及全区教师,又兼顾个体“全面发展+个性需求”的江干区教师专业发展“T”型培养模式为江干区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队伍。“十二五”期间,江干区新培养国家、省级优秀教师166名,拥有特级教师22名,实现各所学校、各类教育名优教师全覆盖,成功创建“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实验区”,同时,采用“一网通”,整合江干教师研训网资源,建立五年全程性、过程性电子档案系统,实现各种培训、资讯、作业、评价等“一网通”,其中部分资源对外开放,让教师的过程性发展处于公众的视野中,锻造一支可以传承精神的“激情、奉献、智慧”的江干教师队伍。
根据新教师逐年猛增实情,杭州市江干区启动“3+2”新教师培养计划,推动新教师培训方式变革。一是新教师暑期入职培训综合化(理论提升、素质拓展、职业规划、教育梦想演讲、拓展课程建设大赛,微课制作展示,培训展示汇报汇演)。二是实践培训常态机制化。分别与多所中小学联动,开设多场师生沟通技巧、即兴演讲训练、小班化培训、五项基本功大赛等培训;开展新教师特殊教育志愿服务工作和户外团队拓展活动;举行“钱塘新潮”新教师第二年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达20场。三是新教师培训评价形成性、发展性和综合化。暑期入职培训填写综合评价表,实践培训关注参与情况,课堂教学及时汇报情况。四是新教师培训分层实施。整体规划新教师培养五年规划,分层设计新教师五年培养方案,扎实完成新教师第一学期培训、新教师第一年180学时培训、新教师第二年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16学时培训,新教师第三年教科研能力提升12学时培训。在三年培养的基础上挑选部分优秀新教师实施新锐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构建“三年基础,两年提高”的“3+2”新教师课程体系,夯实新教师队伍发展基础,着力推出素养全面、有发展潜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青年教师。
2.以课程研究引领深度
“课程研究”是教育的撑杆。教育研修机构应立足解决问题,针对需求设计,强化这四类调研方式:基于实证的综合调研、基于主题的专项调研、基于问题的跟进调研、基于常态的集体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区域学科教学报告、区域教师发展报告、区域学科质量报告、中小幼综合调研报告、试点学校跟进调研报告等3+2调研报告,做好研究提高基础性课程的教学效能,让教研真正成为区域和学校的营养良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学校改善师资良莠不齐状况。
比如,杭州市江干区提出了“以生为本、以标为纲、以学为主、以导为方”的“四为”课堂理念,通过拟定中小学各学科的“四为”课堂评价指标、梳理“四为”课堂理念的有效策略与路径、征评“四为”课堂教学优秀案例,从而推出了区域“四为”课堂新样态群,使得教师专业发展有方向、有标准、有抓手。
3.以复合资源形成合力
积极利用国家、省市的教师培养政策,以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需求为导向,努力探索大学和中小学合作的方式,拓充研修资源,共同承担对区域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师教育的任务。杭州市江干区从2013年始,先后引入浙大课程所、杭师大、浙师大等高校资源,组建各具特色的研修共同体,形成了以本土优质资源为核心、以不同实施载体为路径的“1+N”研修共同w运作机制。同时,根据学校教师面临相似发展境遇的现状,构建“校际联盟”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机制探索,整合联盟内各学校的发展优势,整体设计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与载体,为教师提供校际间相互学习、交流、借鉴的平台。
三、三道靓丽“景观”
教育研修机构应着力“课程、评价、智库”为主的三道“景观”,提升教育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基于“学生立场”的智慧课堂。“个性发展”的课程建设要做好三个研究:课程整合实施实践研究;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拓展性课程;设计和逐步构建具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国际理解课程。
二是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教育研修机构要建立基于标准的区域绿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完善区域学校的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不仅应该完善书面测试,而且要针对音、体、美、品德、科学实验、动手实践能力等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分时段推出基于“绿色质量”各学科评价方案,改进教育教学。
篇3
一、现状点击:厘清问题所在,明晰培训着力点
新教师培养是农村学校校本研训的内容之一,但有形式无实效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我们。如何改变这一状态?首先应遵循“基于学校”这一基本原则,对接学校发展和新教师专业成长两大需求,剖析问题,拟定新教师培训计划。
1.改“被造”塑“自造”――发展愿景的确立与明晰
如果新教师仅把教师职业当作一份工作,就会缺乏前行的动力和目标。因此,我校从确立发展愿景入手,注重对新教师的价值引领,在明晰自我社会定位的同时明确提出个体发展目标,帮助新教师做好职业规划,引导新教师客观认识自我,构建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并重的成长计划,并细化了计划的实施步骤与途径。
2.变“常态”为“动态”――培训项目的规划与调整
细致规划校本研训的常规项目和研修方式,使之更具针对性。职初新教师不熟悉学校的运作规律,备课、上课常规、作业批改等均需从头学起。部分新教师在担任班主任时,对班级的组织机构设立,选拔和培养小干部,同学纠纷处理,科任教师协调等都需要进行及时规划和跟进指导。在研训过程中针对新出现的问题,动态地调整和补充培训项目,使新教师能找到快速成长的路径。
3.以“质性”替“量性”――自主发展的刚性与弹性
新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研修的形式和内容既要考虑新教师的接受能力,又要有弹性的空间。在研训中必须摒弃重形式轻实质的倾向,不以各类计划、笔记、总结等量性材料作为研训的最终成果。要提升新教师发展的自由度,让他们在完成规定内容之后,有自我完善的空间和时间,能平衡教学投入与专业研修的精力分配,在“自造”中实现自主而有个性的质性提升。
二、研训模式:提前一步、立足两点、连环跟进
反思学校新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合理修正校本研训的组织系统、运用机制后,我校提出“提前一步、立足两点、连环跟进”的新教师研训模式,助力新教师成长。
1.提前一步、预约精彩
对新教师而言,教学生涯中良好的开端能够给予他们自信的力量,以昂扬的姿态投入全新的工作中。
(1)全面了解、因需而设
学校教师招聘由教育局统一组织,双向选择,因此,学校对新教师的性格特点、爱好特长等一无所知,无法根据新教师的特点安排工作岗位。为此,新教师签约后,学校特意举行新教师见面会,让新教师作全面的自我介绍,在简要介绍自身学历状况、性格、特长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自己对工作岗位的认识和自我发展的愿景。学校在综合新教师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安排工作岗位,用其所长。
(2)精彩亮相、崭露风采
新教师在开学初要面对教师、学生和家长三大群体,这是他们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次挑战,心情紧张可想而知。如何让新教师提前准备、预约精彩?教师大会上富有个性的自我介绍,家长会淡定地接触家长,开学第一课的精彩呈现,是新教师入职培训的必修课,材料撰写、会前预练、形象设计等都是研训的必修内容。事实证明,新教师在教师大会上的精彩亮相,开学第一课和家长会上活力而知性的形象展示,不仅得到了家长的认同,也让许多孩子喜欢上了这些年轻的身影。
2.立足两点、舞动双翼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新教师尚未站稳讲台前,立足两点,在教学预设时确保每课有重点,在追思反省中提倡一课有一得,以此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两翼,才能让新教师游刃有余地应对课堂教学。
(1)课前预设,关注一课一重点
新教师初涉讲台,对教学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自身学生时期的经历。翻阅新教师的备课笔记,有目标、有重点、有过程,内容翔实,但实际教学中,因重点不明而各环节平均用力,因理念缺失而满堂灌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我校要求每位新教师采用“30+10”的课堂时间分配模式,每节课围绕一个重点展开教学,同时确保每节课有10分钟左右的书面作业时间。
(2)课后反思,倡导一课一感悟
反思是学习、实践、总结的催化剂。鼓励新教师进行课后反思,一课一感悟,在感悟中优化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教科室在引领新教师反思的同时,还在校园网上开辟了新教师“每课一省”主页,引导新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此促进新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连环跟进、凸显“四化”
新教师专业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连环跟进中不断拓展提升,将新教师专业发展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彰显研训的实效。
(1)师徒结对全景化
针对新教师的现状,构建“全景化”的师徒结对模式,配备各级名优教师为新教师的师傅,让徒弟全程跟随师父,师傅和徒弟共同参加听课、备课、说课、评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撰写教学反思、班队活动、教育科研等活动。这样的结对活动,既注重对骨干教师精神价值的引领,又让新教师得到了全方位的学习,在“模仿”或“仿效”中促使其教学能力得以迅速提升。
(2)随堂听课常态化
学校成立了随堂听课督导小组,对新教师实行“推门”听课制度,课后及时与新教师进行交流,在肯定新教师优点的同时,提出有待改进的地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对部分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相对欠缺的新教师,实行“跟踪式”随堂听课,及时了解新教师课堂教学的最新情况,对存在问题的地方给予指导。
(3)作业检查常规化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教师课上得很精彩,但学生学习成绩却上不去。教师通常会为一堂课的设计煞费苦心,但对如何设计、批改学生的作业却思考甚少。因此,在连环式跟进培训中,我们将新教师作业检查纳入培训体系,把备课时作业的设计、课堂书面作业的时间、家庭作业时间的把握、作业反馈的途径等作为作业检查的必检项目,以此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和管理能力。
(4)培训活动主题化
确立新教师校本培训“读书、教学、科研”三大主题,注重持续而有深度的引领指导,不断丰富研训内涵,提升培训效果。
首先,重读书:从“汲取”到“喷吐”的转变。读书是教书育人的根本,教学的不竭动力来自于不断的学习,相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只是一个自觉先行的学生。尽管新入职教师的学历普遍较高,但普遍存在不爱读书、不善读书的倦怠现象。对此,我校采用“三步走”渐进模式:一是推荐必读书籍,撰写读书感悟。教科室列出阅读书目,新教师在规定时间内读完推荐读物;二是阅读专业刊物,汲取课堂养料。参阅学科教育杂志,在参阅的基础上大胆扬弃;三是慧眼自主择书,论坛吐露心声。给新教师一双择书的慧眼,在披沙拣金中择取好书,在专题论坛中推荐给大家,让新教师的思想在彼此的碰撞中闪现智慧的火花。
其次,重教学:从“常规”向“生成”转轨。坚持“随堂听课、组内研讨课、学期展示课”三课汇报制度,教学常规培训与即时生成主题相结合,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生成培训主题。如期初随堂听课发现新教师普遍存在“常规教学缺少方法、课堂评价缺少创新”这两个共性问题,依此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一是聆听校内声音,把握课堂常规。组织新教师观摩本校骨干教师的常规课,对照自己的课堂提炼常规训练的方法为己所用;二是观摩名师课堂,关注精彩评价。组织新教师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录像,重点关注并摘录名师的精彩评价语,并以评价语为切入点,分享收获与思考。
最后,重科研:从“流浪者”向“观光者”转身。鲍曼把“观光者”“流浪者”隐喻为后现代性的两种人格类型,以这个隐喻审视教学,会发现教师其实是背着行囊在教学旅途中行走的人。新教师尚未形成固有的教学习惯,完全可以引领他们行走在风姿绰约的研究之路上,吸引他们不断探索,在学习和反思中勇于探索和创新。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环节,能使新教师在研究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内涵,不断学习专业技能,调整专业态度,实现教学能力质的提升。培养新教师的反思意识,引领新教师洞察教学中的问题。“观光者”角色能让新教师在专家和同伴的引领下撩开研究的神秘面纱,感受课题研究带来的惊喜。
职初适应期的新教师培养是一个值得一线学校不断探索的课题,要引导他们及时转换角色,确立自我发展的愿景,在清晰的职业规划指引下帮助他们提升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汲取专业能量,厚实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将成为基层学校管理者的不懈追求。
篇4
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坚持“面向全员、合理分层”的培训思路,努力应对培训需求,精心设计活动。加强对校本培训的指导、管理和研究,有效整合区域有效力量,调动各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主要工作:
一、面向全体,扎实开展新课程培训
1.提升教师学历。细致了解全区未达大专学历教师进修状况,调整要求和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努力完成为期3年的大专学历普及班的组班开班,完成区“十一五”相关目标。
2.“菜单式新课程培训”。继续通过区新课程讲师团和菜单式选择培训内容的形式,开展全员新课程培训。进一步提炼研修主题,除了骨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还要借助教育城域网、苏州市教师培训网提供培训内容,不断丰富培训资源。
3.“**教育报告厅”。本学期除安排一次“域外采风”专题报告。同时结合班主任培训,安排由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赵凯教授讲授“班主任工作中心灵关怀的意识与艺术”,并争取尽快将前两年积累的报告厅视频资料导入师训网站,开设“网上**教育报告厅”,以便全区学校和教师学习。
二、合理分层,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1.学科带头人领衔的骨干教师研修。探索骨干教师作用发挥和激励机制,体现层次性、过程性、引领性和可操作性,探索项目管理、实行评价成果量化,并进行认定。按照《**区骨干教师学习型团队建设行动方案》,在组建研修团队,调整“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人员基本完成后,以自修为主,以网上交流、研讨和专题研究为辅,督促完成研修和行动研究任务。市区学科带头人通过参加“**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团队比赛、区新课程培训讲师团、学校或联合体研修团队以及博客论坛等多种形式提升反思能力。
2.教导培训。探索教导主任的角色定位、素质要求和工作时效。通过交流、互助等形式,树立良好的人格品质和严谨治学的工作风范,提高教导主任的时代意识和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讲究工作的时效性,理清头绪,抓住重点,把握时机,优质高效的开展工作,更好地理解和履行其职责。优化教务主任队伍,提高教务主任的执行力。
3.班主任培训。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苏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有关精神,健全班主任培训制度,积极探索班主任培养机制,组织好班主任培训班学习。培训采用自我研读—集中辅导—研讨交流—分析反思—课题攻关—创新实验等培训模式,开展师德修养、班级建设专业知识技能、班务工作基本功等方面的培训,以期促进班主任的自我修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4.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组织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安排好符合要求的的骨干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专业培训,挖掘区内资源与借助外援相结合,组织为期约一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培训班,并争取取得较高的合格率。
5.新教师见习期培训。通过培训,使新教师初步熟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管好课堂,完成学校分配的德育管理工作。试用期满,学校对新分配教师的师德、教学、管理等项作出综合评价和鉴定,各方面的工作和表现达到学校规定的一年目标要求(本人有书面的工作总结和思想汇报,教研组有评语鉴定),并记入个人教学档案。予以按时转正。
措施及方法:新分配教师由学校或教研组安排指导教师。对新教师要在工作上帮助,业务上指导,生活上关心,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要经常、主动、热情关心帮助指导他们,使他们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爱岗敬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上进心。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钻研教育理论,认真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6.第五批教师综合素质考核。根据新情况,针对新要求,进一步调整完善教师综合素质考核方案,**7年9月起组织**4、**5届青年教师参加第五批教师综合素质考核工作。协调区考核组、联合体和学校,认真细致地实施完成考核。
三、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机制
1.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对校本培训过程进行监督与指导,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及时推广。
篇5
重庆市沙坪坝区康居西城小学是一所新建的公租房配套小学,学生2400多名,110名教师中72%以上为职初教师或在校大学生顶岗老师。如何促进职初教师实现专业自主发展?学校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自我导向:构建职初教师自主发展的目标愿景与行动策略
笔者对学校80多位职初教师进行了“影响自主发展主要因素”的问卷调查与分析,发现把“志向”排在第一位的人数最多,其次是“教学技能”“工资福利”。对于职初教师来说,需要热情,更需要自我的定位与反思。就像有的老师所说:成长,其实是一种状态,你有什么样的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生活源于精神。因此,端正专业发展的态度,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树立教师的专业发展价值观至关重要。基于以上认识,学校采取“目标导向、知识学习、反思总结”策略,让教师坚定自身的职业理想,加强自身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利用内驱力促进自主发展。
(一)目标导向
对职初教师来说,是否设定专业发展目标以及设定什么样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师的专业发展质量。学校在观察新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细节的基础上,适时地帮助和指导他们确立一些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并形成个人成长规划(短期目标是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技巧,而长期目标是要使教师成为“有反思能力的教育实践者”)。实践证明,当教师通过努力实现适当的目标后,“成功体验”增强了教育教学的信心,自我的评价更为积极。
(二)知识学习
真正的知识,必定开始于某一情境下的人和世界的关系,只有这样的知识才会引导出对现实的行动。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知识不应该被视为是中立客观的,它有其主观性。每个人都得以根据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来建构属于个人的知识或理论,并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
我们要求教师不仅从书本中学习,而且要从课堂的事实和工作的具体经验中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知识传播活动,不是对学科教材知识的简单复制,而是教师对学科教材知识的一种再开发、再创造。
学校对职初教师的培训强调常与“四书五经”相伴。“四书”:教育论著、教材资源、文学历史、哲学典故;“五经”:经常审视、经常反思、经常写作、经常尝试、经常交流。引导职初教师做一名静静的读书者,不只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还要读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书,在读书中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净化灵魂。
(三)反思总结
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梳理,进行思考分析,研究自己是如何教的,如何学的,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名师。”学校采取“一思一讲一建”的策略,提升教师反思总结能力。思:每课一思、每事一思,每日一反思,并积极形成教师微日志、微课例、微视频,最终以微论坛的形式展现出来。讲:我讲我的成长故事,我讲我的研究故事。建:建立教师自我成长档案袋。帮助教师经常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力争做研究型教师,不断从经验中学习,构建个人教学知识,提升实践智慧,进而促进教师自主性发展。
二、环境支持:营造职初教师自主发展的组织氛围
学校营造“以教师为本”的组织氛围,全面关心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尽可能地为广大教师提供便利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满足教师不断学习、进步的需要;尽量满足教师对工作环境的需要,增加教育投入,为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尽可能地满足教师对岗位的合理需求,结合教师的个人意愿,有针对性地合理分配工作任务,使教师的特长能得以发挥。学校从建校初就确立了“大爱”的教育思想,简单诠释为“倾听、感恩、尊重、宽容”。这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也是每位教师的行为准则。每年一次的“家的味道”、每逢节日的“爱的祝福”、每遇困难时的“爱的帮助”……让年轻教师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学校,正所谓“用心,让专业发展更有动力”!
三、团队助力:打造职初教师自主发展的“合作式”学习共同体
鉴于学校本土名师较少,一方面,学校依托常规教研组、学科组开展系列常规教研活动,如“1+4”常规教研活动,每周固定一次,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四个板块活动:好文推荐、反思交流、备课议课、问题探讨;不定期开展课例式实践研修,课例研究专题化,课例类型多元化;开展课题式深度研究,研究手段科学化,研究过程规范化,研究成果显性化;开展网络式互动研修,时空不受限,更有话语权。
另一方面,学校依托项目工作室,建立若干发展小组,采取“1+N”的捆绑发展模式,一个市区骨干教师带N个职初教师,定期开展主题式系统研修,把教研活动主题化、专题化;开展论坛式、沙龙式互动研修,经验呈现,问题探讨,全面参与,现场互动;最后,学校还定期邀请教研员到校指导,派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观摩学习,开展助力提升式研修,及时向教师传递最新教育教学信息,拓展教师视野。教研员深入教研小组,指导职初教师备课,深入班级听课、评课等。
四、评价激励:建立职初教师自主发展的评价体系
篇6
我自XX年9月调入曹东庄小学任教导主任,转眼五个年头过去,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我用我的知识、智慧、情感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在态度上积极主动,率先务实,勤政敬业,敢于创新。能正确定位,校长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工作即多又杂,许多工作需要主任直接去抓,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校长的助手是主任应尽的职责。团结产生力量,凝聚诞生希望。一个团结的班子,一个和谐的团队,是提高学校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主任是连接校长与老师的纽带,作为教导主任,我深深的感到桥梁作用非常重要,所以我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我分管我校的教学工作,主抓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现在我以校本研修工作为例谈一谈我校的教学工作:
一、教学方面的常规工作
我主抓学校的教学工作,每次开学初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校本研修计划,计划切实可行,计划落实到周,并监督实施。开学初校长和我组织领导听推门课,并及时给予指导交换意见,特别是我校的新教师较多,新教师的课需要把关培养,如我们第一次听了贾爽老师的课《认识物体的形状》、李辉老师的课《水与生命》,听后认为他们的课在教学方法上还需要改进,于是对他们进行了跟踪听课、跟踪指导。每节课后及时给予指导交换意见,现在使我校的新教师的授课水平提高很快,能够胜任教学工作。本学期教师之间互听课活动开展的很好,我校教师现在均完成了20节左右。我校坚持月考制度、期中学区统考制度,每次月考我精心设计月考试题,并坚持教学质量分析制度,在这方面得到了督导评估领导的肯定。如:本次期中考试,我校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教师对这次考试每位教师逐一对所教学科进行全面教学质量分析,并及时总结、研讨,写出自己的改进措施。我对全校的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并对共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二、在教研方面,依靠教师,落实以研促教、以学促教的思想
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不能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传统的教研流于形式实效性差。改变这种现状,从XX年开始我校的教研工作已经步入正轨,积极主动地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学初制定好我学区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计划,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学习课改理论、践行实践活动,每学期校长及领导班子成员都能给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如本学期薛建江校长讲《如何说课》、我讲的《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等专题讲座,促使教师在观念、角色、教法上有一个大的转变。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中心环节,因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是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如何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我学区充分利用我校和小黄山小学距离近、均有同轨班的优势,经常开展一课多上、同上一节课、跟进上课等活动。教研活动双周学区集中研讨,单周学校教研,不少教师骨干在课例研讨中成长起来,可以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每周教研活动,我都会配合教研组长精心组织,特别在课例研讨中每一次老师都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由于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业务优势,通过真挚的交流,更让大家获益匪浅。一个苹果换另一个苹果,还是一个苹果;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的交流则会收获两种思想,有时还会产生新的思考。我已经感受到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有望提到一个新高度。使教师在课堂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合作探究能力。我校的李丹讲的优质课课《可爱的草塘》和《天气与生活》获市级奖励,王荷美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课获县级奖励,李丹老师的阅读指导课《皮皮鲁与鲁西西》获市级奖励,这都是教研活动中结出的硕果。我校与小黄山小学经常搞跟进上课和同上一节课活动,如:李立新老师在教研活动中上了一节五年级的数学课《分数的初步认识》,先是在小黄山小学五年级上的这节课,通过课例研讨,我们认为他有必要重上这节课,于是他用我校五年级学生重上了这节课,结果教学效果很好很成功,但生成了新的问题,巩固练习时有一道数学题“一个物体长度的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米比较哪个长?”这道题一直到下课学生也没有搞清答案(因为答案分三种情况讨论),研讨后我给大家留了思考问题,“谁能有解决这道题的好办法”,课后我和茹彩臣老师继续探究这个问题,我和茹彩臣老师根据这道题的题意做了演示教具“米的1/3和1/3米的比较演示器”,李英云老师首先在课堂上试用效果很好,有推广价值,此教具还在县自制教具评选中获县级二等奖,我校的许多教具的制作不是为制教具而制教具,教具都在课堂教学中产生,又服务于教学。教研活动真正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困惑,我校的教研活动真正收到了实效。活动走在了其他校的前列,被评为校本研修先进校。
本期在校本教研活动方面,开学初根据教师的疑难困惑确定了研修主题,使校本研修向从深发展,注重实效,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新课程理念和目标有效的落实,推进课改实验全面、健康、深入地开展。如我校低、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题研究,高年级的研修主题“高年级讲读课文模式的探究”、“低年级阅读课文模式的探究”。
高年级语文教学课例《百合花开》,通过集体备课,单云萍老师主讲了这节课,通过反复研讨,县教研室袁亚玲主任听课后给予很高评价,认为这节课指导后可以推广。低年级教研组也同样进行了主题课例,由刘英华老师主讲的课例《特殊的葬礼》,在深入钻研文本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匠心独具的巧妙设计赢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骊城教育网《基层信息》栏目对我校语文校本教研进行了报道。总之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得到了督导评估小组的肯定,我将继续努力抓好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
篇7
一、指导思想
依照依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2018年教师培训工作计划,依照我校实际,确立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引领,继续加强教师学习型团队建设,建立骨干教师为龙头的强有力教师队伍,以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为基本形式,营造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来达成教师团队之间的交流分享,从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实力的提升。开展“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主题系列下的多样化培训活动,引领教师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和习惯培养,催生学生思考力的培养。搭建平台,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努力办让教师满意的培训,继而全面推进三兴教育教学工作进程,完成继续教育工作指标。
二、工作目标
1、构建“研训—体化”继教机制,建立开放、灵活的教师培训形式和终身学习体系,深化课改,创造性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
2、依照师训部的工作精神,在教师中开展“以赛代训”系列活动。在3月中上旬,自下而上开展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的读书汇报演讲比赛。营造读书氛围,让广大教师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演讲内容为“读书与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书与我的成长”、“读书与我的研究”等。
此活动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小学组下分为新教师小学组、中青年教师小学组(45周岁以下);中学组下分为新教师中学组、中青年教师中学组(45周岁以下),通过镇级初赛,中小幼各自择优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县级初赛选拔,优胜者再晋级市级决赛。决赛阶段(4月15日——20日)举行全市中小学教师读书汇报演讲比赛。
三、主要工作
㈠开展“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主题下的校本研修同课异设系列活动。
1、围绕以生为本,部分学科开展“相同主题,不同建构”的同课异设活动,即:同学科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课。
2、运用比较法,寻找同中之异。每一个研修团队要集团队智慧合力设计一节课。两位执教者展示课后,分别进行教学设计由来及课后反思。
3、观课议课侧重关注点:通过何种教学策略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学生在什么情境下展开自主、互助学习的;学生在自主互助学习中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学习活动中态度、兴趣、情绪怎样;自主互助学习时间、人数;学生在什么场合下遇到困惑或者瓶颈?如何解决?
㈡开展小主题校本研修成果展示活动
3月中小幼开展相关活动,提炼确立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关键问题校本研修的专题,制定研修专题规划设计,并开展阶段性的围绕大专题的小主题的系列化行动研究。11月初,梳理校本研修成果展示中的经验和问题。
㈢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及管理
1、完善教师参加省、市、县、镇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动态管理方案。
2、建立骨干教师档案。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跟踪考核指导。骨干教师考核评价档案袋式评价方法。听评课、学习进修、考试、评定。总之,对其备、教、导、考、研全面考评。以记录骨干教师成长、使用,发展历程。实行动态管理。
㈣积极响应城乡教师结对活动。
按照师训部的《计划》精神,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城乡教师结对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把城乡联谊工作顺利开展起来。选派优秀的教师进入名校,与“送教下乡”的教师多交流,多学习,取得经验,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㈤强化教师自我培训
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课改基本技能展评活动。搞好以中心校人员带头的自我学习、提高工作。并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工作。组织好新上岗教师的培训工作。
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大练基本功,定期进行三笔字竞赛和展示活动。粉笔字天天练,钢笔字经常练,毛笔字挤时间练。学校在时间、空间以及设施上提供必要条件。搞好集体备课,实施同课异构课堂展评学习活动。互相听课,采长补短。
四、保证措施
1、建立领导组织,加强监管、指导力度。
2、充分发挥骨干、学科带头人和典校带动作用。
3、深入学习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贯彻新理念,改变教法,学法,提高培训水平。把理论学习与随课指导结合好。
4、以语文教师培训为基础经验,抓好数学教师继教培训。
5、抓好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化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工作。
篇8
关键词: 农村薄弱学校 校本研修 洋思经验
校本研修是指以校为本综合教师培训和教研而开展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活动。农村薄弱学校要做好校本研修在更多的困难上突破,这些困难有:教育设施和资源的匮乏,校领导不重视且能力不足,现存老师的教学、教研技能的不足(技能好的骨干教师流失),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难以契合教师的需求,形式主义严重等。作为原是江苏省泰兴市一所村办初级中学的农村薄弱学校洋思中学,1980年学校创办时,只有2排平房、5个教学班、13名教职工,其中1名公办教师,4名民办老师,8名代课老师。经过校领导带领下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到2001年,洋思教师队伍中中学特级1名,中学高级2名,中学一级12名,中学二级45名,成效斐然。洋思中学校本研修的成功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薄弱学校有一些启示。
一、校长作为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
校本研修的有效实施需要校长意识到校本研修对于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态度上重视起来,进而积极主动地研究、组织各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随着学校组织从一个机械层级组织演变为学习型组织,学校管理从外控式转行为校本管理,这样相应的校长权利也应由行政权利向专业权利转移”。[1]没有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的校长的支持和组织,校本研修就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即使是以自我反思的方式,校本研修也需要校方的有效鼓励和组织,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等的方式更是这样。
针对农村薄弱学校校本研修低效的研究显示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校长对于校本研修不够重视,很多校长往往只看重教学结果,而不重视教师的素质提高。但是仅仅靠给老师压力一味只知道要求成绩结果对于教学效果的增强和成绩的提高是不会有质的改善的,作为能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第一线的农村薄弱学校的老师们学历水平低、年龄结构老龄化、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和教研能力差(村里好点的去镇里,镇里好点的去县城,县城好点的去城里),校长需要意识到校本研修在农村薄弱学校有更迫切的意义。
目前,农村薄弱学校的研修活动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的任务和要求,研修内容更多的也是反映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安排。而洋思中学原校长蔡林森从“接受上级培训”转变到“主动组织校本研修”,每年开展暑期30多天的教师培训,并组织以老带新的“师徒结对”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校领导和教师一起学习讨论教育思想,一起开展教育教学的研究,集体备每一节课。原蔡林森校长几乎是天天听课,他总是深入在教学的第一线,一旦发现教师的教学问题,就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每周有一个晚上举行公开课,校领导全体参加听课、评课。正是因为有了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的重视和引领,洋思中学的校本研修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关心教师的发展
作为学校的主体,教师有在工作中得到物质、精神全面满足的需要。“幸福是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得到统一满足时的和谐感,是在求的外在享受中求的内在完善”。[2]校方应积极创造条件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的专业自信心得到提高,在工作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一位农村薄弱学校校长在访谈中谈到之所以对于校本研修不积极是因为有能力的教师根本在学校“呆不住”,培训好了也多半是要流失的,以至于有些校长甚至在申报骨干教师等的时候都有意地放弃一些名额,生怕好老师流失。这无疑限制了教师的发展,同样会造成年轻、有能力的教师因为得不到发展而离开该学校。只有重视教师的发展,为教师发展积极地搭建平台,帮助教师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积极寻求个人价值在工作中的实现才能留住老师,从而实现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洋思中学积极地开展校本研修,在促进教师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个外校的普通英语老师进入洋思一年后,赴外地上公开课10多次,成为很多民办外语学校抢着要挖却挖不走的优秀老师;大专毕业工作不足一年的教师新手在洋思成为一名教学骨干,并担任学校团总支书记,组织和辅导的学生文艺节目多次在全市汇演中获奖。许多前往学校参观学习的来宾都惊讶于能上高效率的课的老师竟然是一些工作了一年或几个月的新手。曾有记者采访原洋思中学校长蔡校长,他说:“多数老师还是喜欢这里的,我也尽量给老师实惠,让他们逐步富起来。我对自己要求高,但老师毕竟年轻,家里有小孩,我尽量考虑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都有满足感。”“老师到了洋思就像到了井冈山,心里永远有希望,因为他们到这里,教育思想不断发展,教学能力增强了,成为了骨干教师,这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有好处。”
同时,校方也应创造和谐、关怀、信任的学校氛围,使教师对学校有归属感和亲密感。教师对于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是有效防止农村薄弱学校骨干教师流失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在努力提高农村薄弱教师待遇的同时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让教师在学校中感受到温暖和关心,对学校有更多的归属感。老师自然更愿意为学校、为学生付出更多的心力,更有助于学校的团结和和谐。洋思领导把教师的恋爱、婚姻、家庭等视为分内事主动为他们解决问题。曾经,一个刚进校的大专毕业生的父亲遇难、母亲肝腹水住院。校长几次赶几十里路,上门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他坚持到校上课。后来,这位老师任课的学科成绩显著,均居全镇上游。
三、建立研修机制,开展有实效的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的有效进行,依赖于学校完善的校本研修机制和相应的评价机制与激励措施。既要在制度层面上建立,又要调动教师参与的热情。洋思中学每年开展暑期培训和新进大学生教师的师徒结对,这些措施有效持续地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在活动中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也迫使教师不得不认真面对。同时,洋思大胆地提拔年轻教学优秀教师为领导的晋升机制,引导教师参与研修、积极提高自身素质的热情。
1.研修与赛课结合
洋思中学在暑假会组织30多天的培训。首先,学校组织老师参观校史陈列室,听讲座,并展开讨论等活动,在活动中老师们进一步理解洋思中学的办学思想以及独特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然后,组织赛课、评课活动。学校的老教师逐一上课、评课,相互指出存在的不足,并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最后评选出优秀课获奖者。同时,新教师也要赛课,讲课好的给予合格课的奖励,而其中不合要求的则引导他们反复上,直到过关才能够上讲台。
2.严格考核的“师徒结对”
篇9
关键词:在职培训;网络环境;有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446-02
1.前言
1.1在职教育形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十七章中指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同时,《纲要》还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网络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2教师在职培训现状。由于多种原因,教师任职学校的作用一直在我国的教师在职培训工作中没得到应有重视,严重影响了学校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同时,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在课堂,其培训需要也是在实际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教育教学能力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获得的;然而,现行培训体系容量有限,不能使广大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即使实施了培训,其过程也缺乏双向交流,培训内容重视知识和理论,忽略了教师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忽视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形成一个学习型组织,使学校组织和成员形成良性互动,发挥整体的作用。
当今高中教育大量扩大,高级中学英语师资相对缺乏,高等师范院校应届毕业生成为学校亟待培养的骨干力量,怎样利用校本培训来加速新任英语教师的培养步伐是中学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每个教师的经历不同,需要层次也不同,所以教师的校本培训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环境,形成网络培训模式。然而,现今阶段还不完全具备完全网络培训模式的条件,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过渡阶段,那就是在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环境的同时,依托师徒一帮一校本培训,形成以"有效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网络与信息教育环境下的"新教师"培养模式。
2.以"有效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网络与信息教育环境下的"新教师"培养模式的建构
2.1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由认识主体积极地建构,认识的功能是适应外部世界而不是发现客观事实。在教师的培养上,它强调新教师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重视新教师的己有知识对学习的影响,提倡新教师之间、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学科教学中尽量让新教师有时间和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争辩形成统一的认识。在吸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充分考虑网络资源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以"新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网络与信息教育环境下的'新教师'培养模式"。在以这种模式为指导的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创设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题的多种情境,以便供新教师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一种情境去学习。然后围绕该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学习: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从而突出新教师的主体性,让新教师在对知识的建构中完成综合能力的提升。
2.2培养流程。以新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网络与信息教育环境下的新教师培养模式的培养流程可表述为"创设情景-给定课题-网上课题的检索-围绕课题精心备课-课题小结-组织上课-课后反思"7个环节。其教学流程如下所示。
2.3模式特点。从新教师和指导教师各自作用的角度分析,以新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网络与信息教育环境下的新教师培养模式有如下特点:
2.3.1充分体现了新教师学习的主体地位。(1)有利于使培训面向全体新教师。吸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在教学活动进程中,通过实验研究,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而进行的"人-网络"交互或"人-人"交互,让新教师自主探索、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不同的新教师根据自己的原有水平不同程度地"创造"出知识和能力,使培训能真正做到尊重新教师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每个新教师通过努力,都有能在自己天赋所及的范围内得到最优化的发展;(2)有利于新教师协作能力的培养。在围绕课题精心备课过程中,新教师对在自主学习中发现或"创造"的知识进行重新整合。这样,优秀老师与新教师、新教师与新教师就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和及时反馈,有利于新教师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的培养;(3)有利于新教师总结、表达能力的培养。在课题小结中,不再是传统单一的总结,而是新教师总结、优秀老师适当补充,再与网络小结进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通过此环节,新教师的总结能力、表达能力无疑会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4)有利于新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思考和创新。在这种模式指导下的培养模式过程中,优秀教师通过网络持续地为新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使新教师能够有效地运用观察、收集数据、提出假说等科学的方法,而且交互性的电脑系统能够为新教师提供必要的反馈,帮助和鼓励新教师对有关科学概念、方法进行选择和决策,使新教师在材料的处理、知识构建中完成创新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3.2有利于优秀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优秀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导新教师主动探索,并及时进行信息的反馈与交流,包括新教师学习情况的反馈、学习效果的检测等;在教师培训中始终关注着新教师的探索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通过在讨论式学习中信息,在程序式和发现式学习中引导讨论的中心,协助新教师发现新想法,对新教师的想法进行及时的评价,还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协助个别新教师进行具体学习。优秀教师是整个群体学习过程中的设计者、协作者。
以新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网络与信息教育环境下的新教师培养模式既发挥了优秀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充分体现新教师的认知主体作用。它能突破学习信息表现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整个模式还充分调动新教师的积极参与性,激发新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了促进新教师主动参与学习的作用,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以新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网络与信息教育环境下的'新教师'培养模式"操作解析
新教师的成长过程会经历不同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需要,这些需要将影响他们的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其历时的长短和成效大小主要取决于学校的环境、个人的努力和自己的有效教学。
3.1关注生存阶段。一般为新教师任课第一学期,该阶段新教师时刻所关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怎么看我?领导是否觉得得不错等等,因而他们有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的需要,此时学校应适时确定"师徒一帮一结对",优秀教师可根据该需要教会新教师的课堂教学的一般技巧和处理教材的方法。相应的,新教师上每堂课之前也必须先听指导教师的课,并在听课后根据学生和教材的不同,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主题的检索,吸取优秀教师和网上教育资源库中的优秀部分进行自己的教学设计。
3.2关注情境阶段。一般为新教师任课第二、三学期。新教师在第一个学期后,对教材把握有一定的深度,也基本能胜任学科,进行课堂教学。优秀教师可根据新教师在该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例如: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等,来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现代教学设计引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议新教学系统将以下文献学习:加涅著:《教学设计原理》,皮连生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皮连生主编:《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12章;吴红耘、皮连生著:《任务分析与教师的教学技能发展》,心理科学,2004年第1期;盛群力编著:《现代教学设计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皮连生主编:《知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同时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针对某个具体的教育实践问题进行主题检索,也可以对某个问题进行文献研究。通过学习,新教师会对现代教学设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自觉与不自觉的将现代教学设计运用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堂教学中去。
3.3关注学生阶段。一般为新教师任课第四、五、六、学期,这段时间是决定新教师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该阶段,教师会开始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的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材料适不适合学生等等,并能独立的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应用到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自己的教学创新,大胆的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该阶段是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无形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阶段,所以此时指导教师可以引导新教师申报校、市、省级教育教学课题,将新教师的教学成果给以量化。
另外,在各个阶段,针对新教师存在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等差异,为使全体新教师都能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模式将在网络培训平台上提供多层次的教学资源、问题设置等,方便教师采用适合自己的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不能自主地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策略的新教师,在进行自主探索时按照优秀教师预先设定的步骤和内容进行学习;自主探究能力较强的新教师,可就学习中的相关问题(可以是老师指定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提出问题)进入网络课程的讨论区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指导老师或任意一位新教师交流,并就自己感兴趣的观点和教师协作,共同论证。在课题小结时,还可以根据自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进行讨论。为使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模式中创设交流平台,学生可适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上的交流与反馈栏目进行或直接的语言交流。
4.模式中的问题和思考
4.1教师教育观念的开放性。此教学模式下,指导教师的角色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是新教师学习的促进者。所以指导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课件制作,同时教师对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要有一定的预见性,也必须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精心设计、策划。这对指导教师也是巨大的挑战。因此,指导教师必须要有"开放的教育观念",否则无法适应以"新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网络与信息教育环境下的'新教师'培养模式"的教学结构模式。
4.2教学时间的开放性。网上提供的资源异常丰富,新教师容易忽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从而使网络课堂教学客观上存在一定的松散性和不确定性。同时现行课堂教学只有45分钟,虽然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对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时间有一定的预见性,但是由于新教师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有不确定性因素,要使新教师在一堂课内完成整个模式流程,是非常紧迫的,网络教学的开放性和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必然会产生矛盾。
4.3网络资源库的建设。现行网络教学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网络资源库,即一套完整的软件系统。软件的核心是校园网上的网络资源库,资源库内有:虚拟实验室、背景资源库、网络课件库、习题试题库、拓展库等,为了使内容更为丰富,与时俱进,库中资源必须要不断补充、更新。从当前的软件市场上看,专门适用于课堂教学的现成网络软件很少,而且缺乏教学的针对性。因而需要在一线课堂让教师参与网络资源库的建设,但这些工作对教学一线教师来说不论在时间或技术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4.4加强指导教师、新教间情师感交流。"以新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网络与信息教育环境下的'新教师'培养模式"的教学"强调了新教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但由于指导教师、新教师间的交流是通过电脑系统的讨论平台来实现的,缺乏声音、肢体语言上的交流,客观上减少了师生、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阻碍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重要作用的体现。但教师之间的观摩克服了这个缺点。
5.结束语
电脑的使用和资源的网络化等技术环境不但保证新教师能够对科学概念和技术进行探索和创新活动,也孕育和发展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方式,网络培训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然而在现今学校硬件软件条件参差不齐的现实条件之下,"以新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网络与信息教育环境下的'新教师'培养模式"不失为一个最佳的过渡培训模式,在该模式中,指导教师由传统的管理者和解释者的地位转变为技术助理、合作者和帮助者,新教师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积极的合作者。该培训模式把教师主要教学工作与理论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运用现代教学设计原理指导教师深入评价他人的课堂教学,从而能引导教师学习他人经验中的本质,避免表面模仿,加速新教师的成长步伐,最终达到成功培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玉娟,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4)
[2]张廷凯,英国加强中小学师资培训的新动向[J].世界教育信息,1999,(1).
[3]于建川,从教育范式转换的视角看新型教师素质的要求[J],师资培训研究,2002,(3).
[4]高德胜,英国学校本位的师资培训模式改革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10).
[5]程方平,国外教师问题研究[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6]姚继业,陈帮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与机制研究[M].沈阳出版社2000.
[7]皮连生主编: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12章。
[9]吴红耘、皮连生著任务分析与教师的教学技能发展[J],心理科学,2004年第1期。
篇10
1.师资走向失衡:教师队伍不稳定,青年教师想方设法流向城市,教师编制不足。
2.学历学力失衡:学历高、学力低,名师少。
3.学科结构失衡:学无所教、学非所教的现象普遍存在。
4.年龄结构失衡: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同德村小已出现皆老无少的状况。
教师缺编,师资水平乏力,课改的出路在哪?双桂小学的思考是:加强校本研训,建设新型师资,角逐课改新潮。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以“训、合、带、练、研、找、展、奖”为抓手的多途径培训教师素质的校本研训体系日渐完臻!
1.训:岗前培训,快适应。每年9月1日到10日是“新教师岗前培训”时间,新聘教师上午同学科老师甚至是跨学科老师随堂听课,并写好听课体会。下午由各职能部门主任为新教师就部门职责和考核实施细则作详细的解析,努力使新教师短期内领会学校的办学理念,熟悉工作流程并适应工作、生活节奏。
2.带:“师徒结对”,对点帮。新教师培训结束后,学校把教学经验丰富、成绩突出的老教师的基本情况介绍发给新教师,新教师根据自己的“口味”选定一位老教师为自己的“师傅”进行“师徒结对”。在结对期,师徒间实行“三个一一”制,师傅对徒弟要一天一关注:关注徒弟的课堂;一周一跟踪:跟踪徒弟的备课和作业批改;一月一谈话:谈自己的教学经验。而徒弟对师傅也实行“一天一听课,一周一汇报,一月一总结”的“三个一一”制。“师徒结对”充分利用了学校老教师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资源,有效带动了新教师的成长。
3.合:合作备课,聚智慧。学校实行分年级组以学科为单位实行一人主备、其余任课教师会审、教导处终审、全年级统一印制并使用“导学案”的合作备课制度。合作备课既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优势,又聚集大家的智慧于每一堂课,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4.练:课堂练兵,长技能。学校每期从第二周开始,将不间断开展新教师入门课,转正教师汇报课,2~5年教师研究课,骨干教师优质课等课堂教研活动。这种为年轻教师量身订制的课堂教学练兵活动,让他们的教学技能不断强大。
5.研:课堂教研,明方向。任何一次公开课教学是一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应对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等各种能力的展示,也是一位教师教学理念、基本素养的体现,因此任何一次公开课对教师自身快速成长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学校十分重视每一次公开课,认真组织对应学科教师听课、评课活动。评课时,要客观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促使上课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既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又能实事求是地表明自己的看法,怎样做更好、更合理一些,不要让评课活动成为表扬会或批评会,让评课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在评课活动结束之后,要求授课教师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把这堂课重新安排、设计,写出更好的教案,并附上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评课活动,让教师学有方向,思有思路。
6.找:比照名师,找差距。学校利用已实现数字化校园的优势,选择了部分网络课堂教学视频资源推荐给新教师,结合所教学科所教内容观看对应的教学录像,从中对比、反思……学校还聘请校外专家和骨干教师到校上示范课……教师在自觉的观摩、研修中,找出自身的差距,也从中汲取到比较前沿的教学技艺,从而不知不觉地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7.展:专题展示,显本领。学校从每学期第五周开始,将择机举办备课展示、公开课展示、送课下乡展示、论文展示、经验展示……丰富多彩的专题展示,让每位教师有了更多的机会体会进步的喜
悦……
8.奖:以奖代罚,争先进。学校设有优秀教师奖、教学质量奖、年青教师进步奖、百姓身边的好老师奖、“师徒结对”奖……多项奖的设立,让更多干事的教师收获了荣誉,让后进的教师受到了鞭策!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