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研修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05:38: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干教师研修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骨干教师研修培训总结

篇1

1.培训目的:强化科技教师的科学素养,开拓教师的发展视野,转变教师的科学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教师辅导学生开展探索性、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为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更加蓬勃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培训方式和内容:专家讲座、模拟学习、案例分析、问题探究等培训方法交叉使用,培训重在创设情境,促使教师在与他人充分互动的过程中,积极参与相关问题的界定、分析与解决。按以下七个学科:数学、物理与工程、化学、生物、计算机、地球与空间、环境科学来设立班,一个学科一个班,共计七个班,每班参训学员30人左右。

3.项目支持:《中国科协“科教合作”共建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项目,该项目由中国科协、华东师范大学和全国60所项目实验学校共同实施,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从精英转向大众的当代中国普通高中教育研究》的子项目。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承办的此次培训活动是该项目开展的“项目孵化”的相关工作。

4.参与此次培训的相关人员:

二、本人学习体会

首先,我最大的收获是跟黄教授系统地学习了如何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包括:设计选题、撰写开题报告、撰写研究报告、准备答辩等,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案例讨论和实战练习。通过学习,我发现了以前工作中的一些不规范之处,思路也更加清晰了。

其次,通过黄教授的讲授我知道了很多生物学的前沿知识,尤其是植物生理学和细胞工程方面的,这些资料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和科研都是很有用的。生物学科发展很快,我觉得,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地给自己充电,知识结构才不会陈旧。

此外,生物班只有我一个学员是来自安徽的,我认识了多位四川的同仁以及三位宁夏的同仁,从他们那,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篇2

一、切实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做好培训规划设计

各省(区、市)要对“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摸清需求,并根据本地教师队伍建设实际,进一步明确“国培计划”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设计。要根据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在职教师提高培训和新任教师岗前培训的不同要求,科学设计培训项目,确保按需施训。要重点关注未参训教师的需求,扩大培训覆盖范围。

二、进一步加大实践性培训比重,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要根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中心,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合理确定课程内容,开展主题式培训,实践性课程原则上不少于50%。要将师德、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和信息技术列入必修课程。要切实改变以讲授为主的培训方式,大力推进实践性培训,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切实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各地要加强专家库建设,重点遴选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进一步加大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在培训项目师资团队中的比重,应不少于50%。

三、积极推动培训模式创新,不断增强培训实效性

要积极变革远程培训模式,推进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紧密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培训常态化。要积极进行教师培训选学探索,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探索将国培学分纳入教师培训学分银行,推动教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教育学分互认,激发教师参训动力。要加强教师训后跟踪,通过网络研修、课题研究、定期回访等模式,对教师进行有效跟踪指导。

四、严格项目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提升培训专业化水平

各地要切实按照《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师厅〔2013〕1号)要求,认真做好参训学员选派管理、项目招投标、项目组织实施、经费使用管理、培训质量监管等各项工作。要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学员电子档案,实行参训学员统一管理,加强对培训机构和师资团队的培训过程监管。要严格培训质量监控,细化网络匿名评估,推动第三方评估,加强训后实效评估,及时公布检查结果。

要进一步优化资金配置,“中西部项目”置换脱产研修经费安排55%左右,短期集中培训安排20%左右,远程培训安排25%左右;“幼师国培项目”置换脱产研修安排40%左右、短期集中培训经费安排35%左右,转岗教师培训安排25%左右。严格培训经费使用管理,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经费须直接拨付至中标的培训任务承担机构,不得以任何名义挪用,食宿安排厉行勤俭节约,不得安排与培训无关的参观考察活动。各地要落实必要工作经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附件1

2013年“示范性培训项目”重点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特殊教育教师和体育学科教师培训,启动教师高端研修,推动远程培训模式变革,开展培训优质课程资源建设,设置以下子项目。

一、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对担任兼职教师培训者的6 000名中小学幼儿园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培训技能专项培训,重点提升其培训教学和组织实施能力。开展骨干教师高端研修,将集中研修与教师工作坊相结合,将“种子”教师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培训300名“种子”教师,辐射带动不少于3万名教师。

二、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对1 800名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校本研修指导能力。要对从事盲教育、聋教育、培智教育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为全国每所特殊教育学校至少培训1名骨干教师。

三、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52 0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其中,对2 0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重点提升其培训能力;对5万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远程培训,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高骨干教师的保教能力和园本研修能力,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四、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对5 000名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和双语教育等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其中,对100名农村兼职体育教师和培训者进行专项培训,探索兼职体育教师培训模式;对1 000名“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骨干培训者进行专项培训,引领各地开展教学点教师培训。

五、培训团队研修。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高等学校和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16 500名专职培训者进行针对性培训。其中,对1 500名高等学校、省级和市级教师培训机构骨干培训者进行10天集中培训,对15 000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进行50学时培训,提升其培训项目组织实施能力。

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采取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对5万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不少于80学时的专项培训。变革教师远程培训模式,建设网络研修社区,推动网上研修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式学习,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七、骨干班主任教师研修。对1 000名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包括150名骨干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研修,提高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八、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研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制定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指南,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课程资源(包括文本、网络课程和微课程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为各地实施“国培计划”和教师培训工作服务,提升教师培训的专业化水平。

附件2

“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采取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转岗教师培训相结合方式,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农村幼儿园教师和园长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一、置换脱产研修。各地要进一步创新完善置换脱产研修模式,细化项目实施流程,落实“双导师”责任制,增加教师返岗实践环节,实现院校集中研修和优质中小学“影子教师”实践有机结合,推动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改革。要积极利用网络研修平台,探索“种子”教师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的机制,切实发挥“种子”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严格参训学员遴选标准,落实参训学员公示制度,切实选拔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参训。

篇3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全体教师,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实施“名师工程”、“五优工程”、“骨干教师队伍工程”为载体,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农村教师培训为重点,以生本教育和校本研修为基础,努力提高教师队伍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二、继续教育对象

取得相应学科教师资格证的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全体在职、在岗、在编的专任教师。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精神,从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五个方面,结合实际,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学习的必学内容,凡学习必学师德,凡培训必讲师德。加强师德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严格师德考核,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失德行为。突出师德激励,促进形成重德养德良好风气。规范师德惩处,坚决遏制失德行为蔓延。二是广泛学习贯彻教育部即将出台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做到教师人人知晓,心中有红线、有底线,对失德行为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三是利用2015年暑假集中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学习月活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水平。

(二)开展校长分类培训。一是选派10名小学校长参加提高培训班培训。二是选派12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任职专题培训。三是积极推荐1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国家、省组织的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着力提高学校校长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继续开展学校中层干部高级研修培训。在总结前几期初级中学中层干部高级研修培训的基础上,今年培训初中学校中层干部20人。

(四)组织开展班主任培训。改革班主任培训管理模式,开展初、高中阶段学校骨干班主任培训50人。

(五)组织开展骨干教师培训。一是充分利用特级教师、科技拔尖人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教学名师和省级骨干教师等优秀骨干教师队伍资源,探索组建市级名师工作坊1个,市级名师工作室10个,区级名师工作室15个,为有志献身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个性化学习培训平台,促进他们成长成才。二是进一步健全各级骨干教师的遴选、培养培训、使用、考核制度,开展市级骨干教师初任培训30人,市级骨干教师提高培训40人,区级骨干教师培训220人,从而规范有序地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六)拓展农村教师培训渠道。采取“送教到校”、“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培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年选派农村教师600人参加各类培训。

(七)扎实做好国培工作。积极配合国家、省教育厅、市教育局认真做好2014年、2015年国培计划短期培训项目人员的选派、信息采集与报送等组织管理工作,全学年度共选派3000人参加各类培训。

(八)启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选派1000名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千人培训计划”培训。

(九)认真组织实施普通高中课改教师培训。做好2014年高中课改教师跟进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开展学科教师课改专题培训150人。

(十)扎实开展幼儿园教师培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结合我区学前教育第二轮行动计划,认真组织开展幼儿园教师(含民办幼儿园)培训400人,切实纠正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小学化倾向。

(十一)开展全区第三轮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认真总结往届举办教学大比武得失,突出校长带头示范,突出全员参与,注重比武实效,着力提升教师业务能力。2014年组织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2015组织开展高中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以教学大比武活动为契机,结合区教师队伍自身实际,广泛开展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和幼儿园教师职业技能考核。

(十二)扎实开展新任教师培训。继续实行新任教师培训上岗证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结合实际培训新招聘教师45人。

(十三)着力提升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水平。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学位,通过努力,力争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85%,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0%,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80%,高中阶段学校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5%。

(十四)大力开展生本教育培训。结合教育定位,广泛选派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500人参加区内和省外的生本教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

四、组织管理

(一)加强对各类培训的组织领导。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将教师继续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师个人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校(园)长要亲自抓。

(二)强化各类培训的科学管理。一是各校园要按培训要求合理分配培训指标,按时足额选派参培人员,确保应训必训,协调解决好工学矛盾,保障基本的培训经费,加大对外出参培人员的考核力度,建立参培结束后上汇报课制度,健全校本研修与生本研修制度,务实、有效开展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二是教育局师培中心要加大对培训机构、教研、电教和优秀中小学教师在内的优质资源整合力度,加强横向联系,合力推进教师培训工作。三是教育局将学校教师培训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学校年度目标和校长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过程管理,逗硬考核,。

篇4

【关键词】全方位 师资培训 新课程标准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作为课程建设者的作用尤为重要。按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给了教师更大的发挥自主性、创造性的空间,同时对教师驾驭教材、学生和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通过加强培训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更新教师课程理念、提升专业技能素养,帮助教师掌握有关课程政策和课程实施与开发的知识,结合具体课程环境和学生的实际与需要,具备对已有课程进行改造、开发和发展的能力。

要确保课程具有最大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必须健全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持续创新教师的课程培训方式,努力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程实施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需要广大教师的努力,需要我们积极研究、认真扎实地开展教师培训,落实通识培训、学科培训、课标培训、教材培训。改进教师培训的方式、方法和内容,注重对教师基本功的培训,采用小片联动、评优竞赛、跟踪培训、校本教研、骨干送课、读书活动、项目管理等多种形式。

1.课堂教学观摩与竞赛

实施课堂研讨式培训,培训者先上示范课,再结合课例讲理论,直接呈现新课程理念。提倡各学科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先上试验课,同科教师观摩讨论,鼓励教师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发挥学校教师的集体智慧,共享成功经验和培训资源。教师推出观摩课或示范课,请专家点评,安排教师自由讨论的时间,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切磋。倡导课后反思,注意整理教学心得,写好课后笔记。要求教师既执教又“执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及其效应,认真分析教学实施中的得失,并拟订相应对策进一步改进教学。

抓好教研组的工作,规模较大的学校以学科教研组或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立足学校课堂,集体讨论备课。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组织课堂教学观摩评比,开展教学基本功全员培训及达标考核。达到相互学习、交流研讨教学问题及教学方法的目的,使教研组真正起到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启动校内教师多个层面的课堂教学大赛,以赛促教、促研,历练团队,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区域以组织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新课程教学基本功大赛为发展契机,搭建课程实施技能展示平台,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切实提高教师整体专业水平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能力。

2.建立交流机制,带动农村山区学校

积极探索、全面推行在区域教研基地内骨干教师跨校兼课、跨校带徒、跨校教研的方法和策略,促进优质师资、教学资源共享,推动优秀教师的合理流动和校际之间师资配置的相对均衡。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实施教师工作岗位交流制度,注重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教师交流在校际之间、教师之间形成一种通力合作、相互支持的氛围,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农村学校的教育发展相对薄弱,需要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和引领作用,组织“名师指导团”深入农村学校帮助他们切实改进教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等能力和水平。鼓励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选派城区骨干教师定期到那里支教,让农村校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均衡城乡学校的师资配置,有效地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加大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力度,坚持实行农村骨干教师带薪脱产培训研修制度,农村教师到城区挂职学习,有效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在骨干教师、管理创新奖、教学创新奖和特教创新奖等评选过程中,设立农村学校专项指标,逐步扩大推荐比例。改变农村教师的年龄结构、扩大骨干教师比例。逐年增加高水平教师比例,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

3.研训一体化,建立培训网络

教师培训贯穿于课程改革实验的全过程,要密切关注和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态和走向,加强对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科学研究,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教师不一定要求掌握某一学科的高深知识,但要求成为通晓人文、自然等多种学科知识以及在音乐、体育、美术方面有一定特长的综合性、全能型的人才,成为少年儿童教育的专家。加强综合课程、英语、信息技术等师资的培养,逐步实现“实验、培训、管理、研究”一体化。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实现教科研一体化,科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以校本研训为专题的专家讲座、专题论坛活动,突出问题性、专题性、系列性。跳出单一学科专业的框架,以多元化的业务培训促进教师的持续发展、终身发展,打造一体化培训体系;打破原有教育教学条块分割的局面,实现多学科联动,拓展专业知识与提升综合素养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德育管理的一体化;根据教师的专长与兴趣确定学科专业主攻方向,重点进行专业学习和教学打磨,为将来在特定教学研究领域有所建树并成为骨干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探索建立与新课程实施同步的教师培训、专业发展等促进教师成长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终身学习、自主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质量。建立师范院校、各级教科研机构和学校多级培训网络,形成校本培训、基础培训、区级培训、高端培训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体系。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以网络备课为主要形式,广泛开展教师网络研修活动,丰富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不断丰富教师研修网络资源,使教师具备复合的知识结构,搭建集体成长的平台,推动和深化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教师队伍从理论到实践、从继承到创新、从主动到自主,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4.建立校际协作组,发挥集团优势

将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几所学校联成“学区教学协作片组”或者叫校本教研协作体、校际联盟,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开展集体备课、跨校教学援助活动,推行紧缺学科教师“无校籍”管理。加强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资源共享、集众智慧、博采众长,攻破教学难关,互助共赢。积极贯彻落实“开放式办学”思想,充分发挥教育集团、校际合作共同体、校际联盟、协作片区等交流平台的功能,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整合。

增强教研实效性,以“学区”为基础构建区(县)级教研、协作片组教研和校本教研三级教研模式。区(县)教研活动引领区域的教育教学方向,教学协作片组开展片级培训研讨竞赛活动。校本教研具有随时发生、随时研讨、随时解决的特点,是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师群体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采取“课题引领—课例研究—行动跟进—实践反思”的模式,把教研组的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整合起来,实施校本研修课题化、课题研究校本化、主题研修系列化。高效、有序、多层次的教师培训,有利于教师开拓思路、取长补短,全方位地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5.举办专修班,实施名师培养工程

坚持以提高专业能力为重点,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积极与师范院校紧密合作,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引进培训项目,举办各种层次的学历进修班、骨干教师研修班、班主任培训班,鼓励、支持教师进修学历,鼓励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攻读师范院校教育硕士,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以培养优质师资为目标,提升骨干教师发展层次,提升班主任的德育管理水平、理论水平和科学育人策略等整体素质。坚持全员参与、分层提高的原则,分批次对所有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坚持导师带教、联片教研组活动等有效做法,整体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本着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相结合、专题讲座与交流讨论相结合、专业引领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主题引导、专家引领、问题梳理、课堂互动、实践展示、总结反思等形式开展分层培训。

重视对领军型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专家团、特级教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导师团、名师大课堂、研修工作站等机构开展导师带教活动。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含班主任)带头人,形成骨干教师带动全员教师的逐级培养模式。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引领作用,采取骨干带徒的形式,一对一结对帮扶培养青年教师,给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和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师队伍水平螺旋式上升。深入开展教育研究活动,进一步加快优秀教师成长的步伐。定期聘请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一线教师做示范观摩课,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区域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注重骨干教师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每一位教师自主、可持续地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新”体现在育人目标、课程观、教师观、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管理机制等多个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研究制订适合本地实际需要的教师培训计划,协调整合有关职能部门的力量,统筹各种教育资源,确保教师培训工作与新课程实验同步推进并适当超前。

学校应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整合教育资源,在推进课程改革和促成教师职业发展两个层面,以教育科研为基本途径,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训体系建设、学科教研组建设、学习型学校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等职能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岗位培训与管理,形成教师研修一体机制。鼓励教师立足学校实际,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广泛开展校本研究,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教师群体围绕区域学校教育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态势。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真正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全面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篇5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学习和研究,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紧跟时代步伐,提升办校质量。使我校的教育真正成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土壤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

二、工作目标:

1、强化科研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的教育工作队伍。

今年县规划办将对科研骨干教师进行后续培训;对广大教师进行通识性科研培训。我们会以此为契机,始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同时,也要做好校级的校本培训,力争使教师人人懂科研,人人能科研,科研有课题,科研见成效。

2、优化科研管理,促进科研工作的常规划、科学化、规范化。

以教研组为单位,认真进行课题研究指导工作,促进各教研组工作日常化、工作程序规范化、研究方法科学化。做好科研档案的管理,做到有记录,有记实,有过程性材料。

3、深化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加强课题实验课及教育科研成果的交流推广。

对已经结题的研究成果和教师的个人经验,进行交流推广应用,以学校工作博客和校本研修论坛为载体,拓宽交流渠道,提升推广层次,加大应用力度。

三、工作措施

1、教师业务学习每双周一次,具体时间、内容根据工作情况安排。

2、做好“十一五”第三期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培训推荐工作,做好到期科研骨干教师继任的组织协调工作。

3、积极准备,迎接规划办领导深入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的教育科研通识性培训,做好时间,场地等具体安排工作。

4、积极组织教师研讨论证,争取立项一项市规划课题。

5、推广科研实验课交流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个教研组选派出一名教师做课题实验课公开课。并在其中产生去县赛课选手,认真做好选课,备课,导课,上课的指导工作。

6、征集所有参加课题研究人员的教育科研实验反思。

7、加强国家、省、市、县科研成果的征集工作,并择优在学校校本研修论坛上发表。

8、组建新一轮课题申请立项领导工作组,选拨新一轮课题组成员。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参加规划办工作例会

2、制定工作计划

3、配合规划办对“十一五”科研骨干的考核、认定

4、组织科研实验课初选,选定选手,准备实验课

四月份:

1、校内实验课赛课初选

2、征集中国教育学会论文

五月份:

1、参加全县实验课大赛

2、论文征集

3、“十一五”第三期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及继任科研骨干培训筹备工作

4、成立新一轮课题申请立项领导工作小组,选拔新一轮课题组成员

六月份:

1、第三期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及继任科研骨干教师培训

2、课题申请立项

七月份:

总结工作

九月份:

1、参加规划办工作例会

2、配合规划办做好第三期科研骨干教师考核认定,继任科研骨干教师认定

3、征集各级各类成果

4、征集教育科研反思

十月份:

1、准备参加科研经验及成果交流会

2、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准备课题开题报告

十一月份:

1、校内科研先进个人先进教研组评选

篇6

关键词:中学 历史教师 研修工作坊 学习共同体

中学历史教师在职教育工作一直是历史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新课改后教师培训的普遍模式被认为是校本培训,但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中学历史教师的培训模式应更突出实践性和主体性。以研修为根本理念的新型教师培训模式应该更加受到重视。以学术工作坊为形式,构建教师各级各地区学习共同体应该成为历史教师培训的新模式。

近年来国内外的学术研讨会上频繁出现“workshop”或“工作坊”等字样,这种“工作坊”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使用。“工作坊”一词属于外来词,即英文“workshop”的中文翻译。“工作坊是由几个人进行密集讨论的集会,通常需当场做联系,如:国际礼仪、站姿等等。工作坊最早起源于欧美国家,是一种公众参与的模式,工作坊在提供思想碰撞、建立共识、构建公开透明的行动平台、促进社会公共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工作坊这种形式在各行各业逐渐传播开来。”工作坊具有人数少、形式和组织灵活、话题更具有针对性等特点。可见工作坊是一种集体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于一体的学习模式,它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参与者可以获得丰富的成长体验。

历史学科有它独特的学科特性,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历史学科的真实性,使人们能够严谨、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历史学科的科学性,使人们在学了里时候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历史学科的熏陶性,使人们能够从中感受悲壮与崇高,体会自豪与自尊,品味屈辱与责任;历史学科的借鉴性更是能让人类认识自己的文明发源,并预测自己的未来走向。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性,使得在历史教师培训过程中可以运用工作坊这一模式进行。

因此,工作坊作为历史教师培训模式时,具有了以下特点:

参与性。工作坊是由组织培训的人员与历史骨干教师共同参与完成的。历史性。工作坊都是围绕历史及历史教学的主题贯穿始终的。

普遍性。工作坊的作用对象是所有参与其中的历史骨干教师,不论其本身的历史修养和教学能力的高低。

“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后来演变成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其理论依据主要来自于建构主义和杜威关于人类学习具有社会性特征的观点。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运作方式包括很多种,如课题组活动、同行交流、结伴合作、专家引领、问题研讨等。专业学习共同体实际操作的主要形式包括:教育闲谈,即教师之间针对碰到的教学问题进行随意的探讨,这样的探讨并没有明确的正误之分,这种探讨的时间和地点都比较灵活,随意性较强。热点探讨,即围绕一个目前教育界热点的问题进行讨论,不同学科之间教师可以畅所欲言,有利于提升历史教师通识性知识。难题会诊,即历史学科的教师,针对一道具有异议的历史题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得出最优答案,这是促进历史骨干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研修工作坊下创立历史骨干教师的学习共同体,有利于群策群力,掀起头脑风暴,加深参训者对所研讨问题的理解,这种学术工作坊的实际操作流程,可以由下图显示:

【历史教师研修工作坊操作流程图】

如图所示,首先需要提出一个相关的历史问题,并在校内历史骨干教师之间划分成若干个研修小组,这些小组共同构成了校级学习共同体。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修活动,最终形成一定的经验总结。在此基础之上展开与其他学校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最终形成一个大的地区间的学习共同体。根据流程图显示,这种学术工作坊培是结合了参与式与问题解决式为一体的培训模式。它的重点在于最终的展示成果和分享经验,通过交流促进全体历史骨干教师的专业化的发展。它具有以下几点价值:

在培训中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在工作坊模式中,培训者与历史骨干教师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培训的内容、进度、方法上根据历史骨干教师的客观情况进行实际操作。使被动培训变为主动培训,使教师成为培训的主人,确立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工作坊中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历史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这些问题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协作,把史学概论与教育理论等作为基础,寻找到问题解决的方式与方法,最终作用于历史学科的教学中,使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提高培训的成效。培训的“成本――收益”意识,是任何培训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在培训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培训的收益越高,说明培训的成效越显著。工作坊的培训模式有利于推动培训利益多元化,为培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毅刚,袁粤.《工作坊――实现公众参与规划设计的一种有效易行模式》.新建筑,2006年第6期

[2]郑碧波.《工作坊式协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6

[3]朱可.《中学历史学科功能论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8

[4]Johnson,Christopher M.A survey of current resaearch on online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J],Inter and Higher Education ,2001

篇7

加强指导,规范运作,务求实效,良性发展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研修工作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做事”,以提升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深化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全市教师“千人赛课”为抓手,以抓教研组建设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手段,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根本,落实创建优秀学科组,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教师教育,立足教育教学需要,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现代远程教育,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开创我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新局面。二、工作基本思路和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研修工作“三大原则”,即坚持整体性发展原则,我校教师人数较多,教育教学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学科不配套,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学校发展不够协调,本期和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将由教科室牵头,积极开展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的研修活动,最终实现学科均衡发展,教师整体协同提高,学科教学独具特色;坚持研修一体化原则,以教研组研修、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以“四课”引领课、示范课、汇报课、研究课活动、课型建设为主要载体,以案例分析为手段,以小课题研究、问题反思和总结为主要内容,以转变教学观念和行为、提高质量为主要目的,实现校本研修的高效务实目的;坚持以教育科研为指导的原则,把握教师教育发展方向,引导教师改革教育工作模式,整合校内外教育科研资源,实现校内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研修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科研工作中,严格做到“三细”细心、细致、细节、“三严”严谨、严肃、严格、“三实”踏实、务实、落实的教学管理策略。

本期研修工作立足于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师资队伍建设工作;②课标研读工作;③师德、师能提高工作;④强化网络研修;⑤州市级课题实验工作;⑥教师个体小

课题研究;⑦探索五种课堂教学模式早、晚自习课教学模式、新授课教学模式、复习课教学模式、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⑧研修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自主、自觉研修氛围;⑨教研组建设。

通过开展以上九项工作,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发展的助推器,成为学校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三、具体工作

1、师资队伍建设

①认真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自培自修,组织教师参加新一轮继教培训,力争人人达标。

②组织开展好“四课”活动。“四课”活动在我校长期坚持,形成惯例,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期将进一步加强听评课管理,杜绝评课流于形式,只说优点,不说缺点的做法;听课节次严格落实,记录详备,严禁集中在一个时段完成听课学习任务,由教科室负责登记,并纳入继续教育灵活学时审登,凡听课节次不足或集中听课者将予以经济处理并在期终研修考核中予以扣分。新调入教师的汇报课在9月底完成。

③加强学校教学骨干队伍培养力度。为确保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将继续采取“分类培养、典型示范、骨干先行、整体带动”的思路,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对不同层次的骨干教师确立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措施,实行分层研修,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期终将评出优秀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的管理将初步出台管理办法,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也将纳入相应管理。

④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创新班主任工作机制。协调、配合政教处做好全校班主任培训工作。强化班主任教育理念更新,抓好案例分析,做好班级德育小课题研究,探索优秀班集体建设模式。

⑤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2008.9-2011.8启动,对教师的成长规划进行分类,切实落实各层教师的学期成长计划。

2、继续加强课改实验工作

按照课改的总体精神和思路,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建立既具有学校自身特点,又与国家课程相适应的校本课程体系,取得最大化的课堂效益。进一步深化课改,更新观念,在观念上要进一步强化新的教学质量观、师生观、评价观,在行动上要实现“三变五让”三变: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转变,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五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总结。

①继续加强课改工作。各年级组、教研组要紧紧围绕新课改这一核心,结合学科研修活动,开展好新课程研修工作,强化教师新教育理念的建立,强化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在教

学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总结,在创新中发展,在反思中成长,并把教学反思形成制度,纳入教学常规检查,成为课改实验工作的基本方针。

②利用“四课”活动,深化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以课堂研讨形式为主,把课改理论转化为课改实践,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带着问题去学习、探讨,同时为教师提供一些示范性强,操作性强的教学案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教学圆桌圆圈会议的形式把评课引向深入。

③研读新课标。各学科教师,尤其是初三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准确把握课标,在教学中贯彻落实课标,力争做到“不走样,常创新”。重视课堂教学设计:要弄清学生基础,明白教学要点,提升优质课堂教学比例。落实未认真准备的课不上、未细致思考的问题不提、未认真研究的题不做,尽一切可能减少课堂废语言、废环节。未备课却上课的视为教学事故,并与个人年度、学期考核挂钩。

④引导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记录好教师自己在课改过程中的成长经历。纳入学期个人研修考核。

⑤盘活骨干教师、中、高级教师资源,用管理制度切实引导他们发挥教学示范作用。骨干教师要心系教育,胸怀学生,带出一个学科,带好一批教师,并初步实施各级骨干教师工作学期考核制。

⑥课型研究工作要由教研组长落实,分步实施,集中力量研讨出五种课型的基本程式,并在教师的实践中加以完善。可能的话在期终评出先进个人和优秀教研组。

3、配合教务处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要确保我校的毕业班质量明年再上新台阶,完成学校制定的升学目标和质量目标。重点是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备课做到课前有思考、有思路,利用集体智慧,做到“胸中有课标,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心中有数学生学习现状、差异有数,手中有法”。上课要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课堂要体现学生主体,实现能力目标,达到思维训练。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实行“走课”,推门听课、学科考点教学指导。

4、强化教育科研工作

①我校教科研工作的任务:抓好州市级课题的实施和管理,及时总结,形成课题成果,确保课题工作化,工作课题化;集体备课有针对性,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为课堂教学提质服务;小课题研究讲求实效;非课题化工作要积极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大力开展行动研究,把工作课题化落到实处。

②认真开展好立项课题研究,由教科室牵头,认真审阅教师上报的小课题,并筛选出有代表性、有价值的课题立项。以教研组为阵地,学科教师为主研人员,以行动研究和叙事性研究为手段,把研究成果尽快梳理出来,力争今年有课题结题。③全校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教育叙事研究积极参加校本研究网科研平台和读书活动,参加读书活动的征文交流活动。

④加强特长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在教师竞教竞技千人赛课决赛活动中予以有力指导,力争在今年取得好成绩。

5、强化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工作

在春季培训的基础上,本期将把培训工作范围扩大,做到培训的指向性更明确。严格落实参加远程教育的教师的网上培训,实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学时与学分。不仅仅人人要会利用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上课,而且要会制作课件,会熟练运用电子备课系统。要求每位教师要高质量的完成一份电子教学设计课件、单元检测、模拟训练等。凡未在e21教育网省校本研究网注册的年轻教师要以实名注册,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网络研修,每期完成10学时的网络研修形式的学习。全员达到市仪供站对此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并把培训过程和结果纳入教师个人学期考核奖惩。

6、凡参加08年秋季涉外研修活动的教师必须服从学校统一组织和安排,每次活动必须保证时间、保证质量,继教中心安排的所有研修活动都将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规范学时登记。

7、不断创新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组织开展网上教研和教育观念网上辩论赛等活动。抓好“四优”评比活动,积极组织参加上级教科研部门组织的评优活动,力争上档次,出成果、展风采。

8、本期校本研修工作的几点要求:

①完善校本研修管理体制,尤其是评价激励机制的构建。

②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要以负责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完成个人规划表的填写。④集体备课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明确集体备课到底备什么:备教学理念、教学重难点、学习方式、作业设计;二是规范集体备课的运作程序:中心设计人提供教学设计讨论稿——集体研究,提出修改意见——中心设计人根据交流讨论的结果,修改设计书——将修改后的设计书分发给组员作为教学执行书——填写课后小结。三是加强集体备课的考评。备课组要组织成员在开学初集中学习课标,规划好本期本年级学科集体备课的重点,依据年级学生学科学情,找到学科质量提升的切入点。

⑤小课题研究的申报与管理将实行教科室与教研组共同负责制,结果纳入教研组考核。

总之,08年秋教科室工作将以务实、高效为工作指针,全力以赴做好以上各项工作,为小渡船民中品牌铸造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科研工作行事历

九月:01.校本研修工作会教研组长。

02.课标学习研读。

03.审批并确定立项小课题研究日程。

04.落实开展本期集体备课工作。

05.制定“四课”计划。

06.继续开展读书活动。

07.安排落实研修活动。

08.年青教师推评后备骨干教师的遴选启动工作。

09.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

10.新调入教师见面课汇报课。

11.千人赛课组队准备参加市决赛。12.推普周系列活动。

13.市教育工作会议。

十月:01.开展课改交流课和研究课活动。

02.立项课题实施研究。

03.举办“我与课堂”主题读书征文活动。

04.集体备课月检查考评。

05.安排落实参加市千人赛课活动。

06.读书活动检查。

07.10月上旬参加全市初中化学实验汇赛活动。

十一月:01.教研组建设经验交流。

02.安排落实市研修活动。

03.课题研究交流。

04.初三复习课型、讲评课型研讨活动。

05.集体备课月考评。

06.学期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实施阶段性检查。

十二月:01.课堂研讨交流活动。

02.初

一、初二课型模研讨交流活动。

03.立项课题的结题筹备工作。

04.教师优秀教学设计、叙事论文验收。

05.集体备课月考评。

一月:01.“四课”活动总结评奖。

02.立项课题结题、评奖工作。

03.校本研修、自主研修考核。

04.总结学期研修工作。

篇8

关键词:网络;研修;教师;发展

几年来,我们依托国家教育行政院的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开展干部、教师各层次网络研修活动,建设网络双向视频系统,开展网络视频集体备课,建立名师工作室和QQ群等,开展网络研讨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干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一、以干部“职级管理”为手段,依托网络研修,促进干部队伍专业化发展

为了探索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从2008年开始,我们开展了中小学领导干部“职级管理”工作。2011年8月,又启动了第二轮干部“职级管理”工作。所谓“职级管理”就是以学校领导干部现有职务应承担的工作职责为基础,以领导干部培训、学校督导评估和班子考核情况为主要依据,对学校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能力作风、工作绩效等进行等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实施职务任免等管理机制。我们以干部“职级管理”为手段,依托远程培训,开展网络研修,不断促进干部队伍专业化发展。

1.引进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开展远程培训,促进学校领导干部专业发展

从2009年起,我们与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联合办学,一是利用其优质、高端的网络培训资源,结合本市实际,精选培训内容,以网上视频必修课、选修课为主体,进行在线专题研讨、作业考核、成果提交为研修内容,开展学校领导干部全员网上自主研修。二是根据教育教学需要,针对具体问题,采取专题辅导、校长论坛、经验交流、现场会等延伸和拓展网络研修形式,强化岗位实践,为领导干部搭建展示的平台,使其在对比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促使网络研修成果的转化,不断提高学校领导干部专业水平。三是在网络研修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组织优秀的学校领导走出去到国内名校进行实践考察、挂职锻炼,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等。

2.分层管理,优化培训模式,促进领导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网络研修过程中,一是为加强远程培训和网络研修的针对性和内容的实用性,我们把全体领导干部划分为责任校长班、教学校长班、后勤校长班、村小校长班等,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托管为主,地方培训中心自主管理为辅,建立“主题培训―实践历练―深化反思―总结提升―行为跟进”的模式,开展专题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强化领导干部的校本研修,建立“发现问题―提炼问题―专题研究―总结反思―解决问题―成果幅射”的模式,督促和引领每位领导干部树立主动研修意识,自主确定具体的研修内容,及时总结研修成果,突出校本研修的实效性。三是结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及课题研究,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领导力。

3.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网络研修考核机制,努力培养学习型、专家型校长

为了便于评价领导干部的研修效果,我们以网络学习、专题培训、校本研修和成果考查为评价指标,制定了《舒兰市学校领导干部培训工作考核评价细则》,加强培训的过程性管理和学习效果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职级管理”督导评估指标之中。在研修过程中定期登记个人成绩,每月发一期简报,通报干部学习情况,平时抽查各校领导的校本研修手册,学年末统一收缴,进行量化赋分。通过网上学习、市级培训和校本研修,促进领导干部的专业发展,培养学习型、专家型校长。

二、以教师“两修三课”活动为载体,加强网络研修,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2008年开始,我们开展了舒兰市中小学教师“两修三课”活动,目前已经进行了一个半周期。“两修”是指教师为了增强教育教学能力,更好地履行职责,努力适应新课改需要而进行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研修活动。研修内容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个方面,“两修”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研修等级,以此来引导教师不断地提高专业素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各级名师。“三课”是指达标课、优质课和示范课三个课型,是建立在“两修”三个等级之上的,也是判断教师实际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三个梯度。“两修”和“三课”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有着内在联系,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有机整体。“修”是前提、是基础,“课”是效果、是目的,“两修”是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核心内容,“三课”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说,修专业知识、修专业技能都是为了更好地设计、组织、实施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不断增强课堂教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师自主研修,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一是按照“两修三课”活动要求,教师制订学期研修计划,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利用统一下载的“资源包”及学校指定的研修内容,通过“自学―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成长模式认真学习,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反思、解决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二是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边工作边训练,坚持不懈,练“绝活儿”。我们以“三字一画”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为重点开展教师练功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全员性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成果展示活动,并召开一次“问题研究”成果汇报会、经验交流会等。教学“问题研究”基本功要同“共实践、深探究、展成果”活动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三是加强了教师自主研修的组织与管理,各学校建立了教师自主研修的考核机制,建立教师研修手册,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的业绩评价中。

2.利用网络平台,参与各级各类远程培训,强化教师网络研修

几年来,我们利用“两修三课”活动载体开展教师自主研修和校本研修,同时,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远程培训,进行网络研修等。一是组织班主任教师参加“国培计划(2011)小学班主任”培训;二是组织中小学专任教师分期、分批参加“国培计划(2012)”――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培训;三是参加国培计划(2011)――县级培训机构培训者远程培训;四是组织教师参加新课标(2011版)远程培训研修。通过网络培训、研修,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发挥网络研培优势,拓展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近几年,我们加强了网络平台建设,先后建设了省网络视频系统、吉林市城域网和舒兰市视频双向系统,为开展多渠道网络研修提供了设施保障。

1.充分利用双向视频系统,开展网络集体备课和研讨活动,提高教研员、教师素质

一是开展远程备课活动,我们利用双向视频系统,面向全体学科教师进行分学科远程备课、集体备课等。每学期根据不同学科的需要,安排视频集体备课,全市中小学学科教师全员参加远程视频备课,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发挥了网络的优势。二是开展网络区域教研组研讨活动。我市在基地校“共同体”活动中,把发挥“共同体”名优教师作用,打造区域教研团队作为一项工作内容,各“共同体”将学科骨干教师调动起来,成立“区域教研组”,由共同体建立网络视频会议或QQ群,联合开展了网络学科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活动,同时,各共同体利用网络视频会议进行了交流经验成果。由于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各校间合作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

2.利用网络平台,建设名师工作室,开展网络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我们以“舒兰市中小学教师教育网”为平台,以我市“两修三课”活动评选的11名舒兰名师为主持人,建设了11个舒兰名师工作室,吸纳各学科省、市骨干教师为成员在工作室中进行网络研修活动,上传教学资源等,从而为跨时空的交流搭建一个更加坚实的平台,使我市名优骨干教师素质、水平进一步提升,进而发挥名优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带动和促进其他教师专业化发展。

篇9

一、探求专业化的教师研修

“研修”与“培训”的不同之处在于:培训通常是以教、授为主,要求受训对象在单位时间内掌握需要培训的任务目标,开展的形式多以自上而下“听讲”为主,交流基本是单向的。而研修则是在单位时间里对所确立的主题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深入研究、交换不同意见及想法,交流是双向互动,既有自上而下,又有自下而上,还有上下互动,它的形式是“流动”和多样的。科学和专业的研修应由以下“四性”构成:

1.研修的专业性

研修必须有一定的专业做支撑,这个专业的支撑不是单方面的所谓的专业课程,而是由专业的团队、专业的课程、专业的教学设计、专业的管理、专业的标准等构成。在此基础上,从研修方案、研修课程的设计,到研修过程的组织、实施都是在专业化的过程中进行的,既有科学的依据,又有专业的标准,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紧密结合。在研修方案设计阶段,整体考虑研修方案的专业性构成是十分必要的。在确立了研修主题后,围绕研修主题组建专家团队,设计研修课程。研修课程的设计是整个研修过程中的主要“发光点”,但要形成整体课程,教学设计必须跟上,也就是说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是相辅相成,课程就像棋子散在棋盘上,教学设计就像棋盘上的线将棋子有序化,有了精彩的课程做引子,教学设计将点穿成面,形成美妙的棋谱,研修开展才能不散、渐进、有序、有效。加上专业的管理和评价,使整个研修在专业的框架下进行和展开。

2.研修的需求性

研修的开展必须要有针对性,针对性的产生源自于对研修对象的了解,了解学员参加研修的需求、现状、分析他们的所想、所求,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参加国培的学员都是从全国各地选的优秀教师,每个人都有很强的专业优势,甚至在学科领域有一定的影响,针对如此高端的研修,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的针对性十分重要,学员心理对研修的接受程度及参与研修的态度,是研修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方面。首先,我们从设计研修前的学情调研问卷这一环节入手。通过调研了解需求和学员现状,以便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课程、内容和研修活动。通过对全体学员的问卷调查,将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分析、聚焦。归类———将不同问题分到各个教学主题里;分析———发给各个教学专家解读问题实质,为备课提供原始依据,在专家教学时有针对性地解答与讲解;聚焦———将学员的共性问题提炼出来,作为本次研修的主要研讨问题,并设计到教学活动中解决。专家在备课和教学活动设计中直面学员的问题,使研修和教学更贴近学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其次,要求学员上交一份日常的教学设计或者常态教学课堂录像。专家通过分析学员日常的教学设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员的实际教学情况,分析学员存在的教学问题,将学员提前“卷入”到研修中,待研修正式开始时,学员已经非常熟悉研修任务,很快就能进入研修状态。

3.研修的设计性

一项有效的研修活动的开展是要有预设的,在分析需求的基础上,设计研修主题、研修形式、研修活动、研修过程的组织与管理、研修的评价与考核等,因为,没有周密的设计,研修就像一盘散沙,或者“拼盘”,而且每个教学活动中细节的设计,都是贯穿整体研修方案的关键环节。在研修活动开展过程中,原有的预设可能有偏离,在研修过程中及时调整和完善也是非常必要的。

(1)研修主题设计,是研修全过程的“灵魂”所在,围绕一个什么主题开展研修是必须明确和清晰的。主题设计可以是单一主题,也可以是多个主题,可视研修需求情况而定。但是在较短时间内的研修活动不易主题过多。“国培计划”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北大研修班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去设计课程,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拘泥于某些具体的教法展示,围绕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力求面对教师碰到的那些最实际最困难的问题,包括课改后的新问题,进行研讨交流转变观念,沟通思想,引领教学解决困惑,斧正认识,通过认识的提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

(2)研修形式设计,是贯彻研修主题的载体,有活力的研修形式可使研修收效事半功倍。北大国培研修的形式定位在打破以往满堂灌式的“专家讲授”培训模式,设计为“专家引领性讲授和实践性课堂相结合”的研修模式,研修的过程:实践课堂———认识提升———再实践课堂———再认识。实践课堂:对学员在报到时带来的教学设计或课堂实录,由专家首先进行初次评价和教学指导;到北京的中学(北大附中、人大附中、101中学、八一中学)课堂听课,观摩教学,对比教学,与实地考察学校的教师座谈交流,由跟队教学专家和学员共同评课。认识提升:专家就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教学问题进行引领教学;专家就收集上来的学员对新课程改革以来学员困惑的问题进行解答。再实践课堂:经专家引领和观摩教学后,学员自身实践教学。以“工作坊”形式进行。学员分出不同角色:教师、学生、评课专家,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小组之间互评;专家点评小组的教学,并进行引领教学与教学指导。再认识:每位学员做三次研修反思日志;学员分小组反思再实践课堂的教学设计,重新修改并完善;小组派代表陈述修改的教学设计,提出你们的思考与质疑;专家点评小组教学设计方案,并与学员互动、交流。

(3)研修活动设计,是整体研修细节和关键所在。在研修主题和研修形式确定后,如何在每一项教学活动中体现和落实?为此,研修活动的细节设计关系到研修设计的效果与成败。我们在研修活动设计时,重点强调学员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并且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对每一个活动设计形成“活页”,将活动设计的意图、目标、要求、建议清楚和简捷地列在活页上,发给每一位学员。这次北大研修班在实践课堂中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工作坊”教学活动,这项教学活动深受学员欢迎,因为,在“工作坊”中重要的是使每一位学员参与其中,展现每个人的所长。学员间的相互切磋、讨论、补充、完善、相互启发等获得的收获,数倍于研修课程内容。

(4)研修评价与考核,是研修的目标和方向,也是对研修设计者的检验。通过对研修评价的科学设计可以客观地看出研修的成效。设计对学员的评价与考核,使参研的学员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跟着研修设计走,“虚已以游进”最后自然形成研修的结果。本期研修评价是要求学员在每个教学模块结束时进行一次命题研修反思,共三次。在研修结束时,每小组将研修过程中形成的教学设计做修改,并说明小组修改的意见和依据,也可以保留原有设计,但陈述理由,更可以质疑。

4.研修的生成性

差异即是资源,重视研修过程中学员贡献的各种生成性的资源,尤其国培学员都是国家选自各个省的优秀学员,他们的专业水平及教学经验都是非常可贵和鲜活的教学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如何将学员在研修过程中生成的新的资源加以利用和传播,这是非常值得重视和研究的!北京大学在开展的这期研修结束后,将学员经过研修几经修改的教学设计形成专集,并由专家进行点评后正式出版,作为今后教学研修和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提高的宝贵资料。另外,为方便学员可持续地开展长期的教学交流,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个可以长期发展的平台,我们将在新学年开通“北京大学语文教学网”,把研修延伸到更广泛、更深入的专业层面。

二、营造良好的研修文化

如果说科学和专业是研修的首要条件,营造良好的研修文化氛围则是做好研修的必要保障,没有文化内涵的研修,使研修流于形式而止于其表,不会留下深刻印象和影响力。研修文化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1.培育特色的研修主题文化

高端的教师研修,通常是要在一定的主题背景下进行的,研修的主题更体现了组织者的设计思路与理念,有了主题的研修,如同有了研修的“灵魂”。北京大学承担的“国培计划”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研修项目,重点考虑了北大自身的特色,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将北大的办学理念和传统的文化渗透在研修中。首先,在专家团队的构成上,即展现学术的权威性,邀请北大著名的语文教育及相关学科专家,展现北大的“特质”教学,又有其它院校特别是师范大学的语文教育专家,还有参与研修的学员中有经验有水平的老师,多方资源结合,优势互补,精心的组织、精心的设计、精心的策划,形成一盘研修“盛宴”。其次,在教学设计上始终不离北大的办学理念:“自由、民主、求真、务实”,继承先生“兼容并蓄”地办学思想,广纳众家之长,我们将本期国培研修定位既是学习的课堂,也是交流的平台,课堂教学大师引领,把握学术和专业的基准,课堂氛围营造开放的、畅所欲言的研修环境。再则,注重创新,体现北大人的探索求实的学风。语文教学内容宽泛,人文性强,比较难于定性评价,这也是语文学科长期以来经验性的东西多,争议多的原因。从现代教学的角度看,语文学科的评价需要增加一些定性的分析,引进一些科学性思维和方法。我们这期研修班有意采纳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基于常态课的真实性评估与课堂教学能力的发展”,从认知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念、建构主义理论等不同的角度,对先行组织者的策略与方法、教师隐性教学行为改变、课堂讲授法等方面进行了引领与指导,并和学员进行了充分的对话。

2.创设民主平等的研修文化氛围

每一位参加国培研修的学员,尤其分到北大研修班的学员都带着很高的希望和憧憬,也带着许多问题和困惑。如何引导他们走向认识的正确轨道?如何把现实的问题给予合理的解决?这是研修的难点,也是重点。首席专家温儒敏教授提出:面对问题,不回避问题,摆出问题、正视问题就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态度,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研修文化,而不是发牢骚,要多提些建设性意见,少些指责与对立。专家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讨论问题。从而使学员能够本着正确的、积极的研修态度参加研修。在研修过程讨论问题时学员更多的是积极发言,献计献策,平等交流,集思广益,提建设性意见,大家普遍感到研修的收获扎实而丰富。“工作坊”教学活动设计,充分体现北大开放课堂的学术氛围,为学员们提供了充分参与互动,自主交流的平台。鼓励研究性学习、小组间协作,广泛交流、探讨不同意见,允许保留各自认识和提出质疑,大大提高了整个研修活动的收效。对此,学员说:“‘工作坊’的合作学习,这其实是新课改教学法的一个亲历亲为的体验。思维的碰撞、经验的整合,让我们真实体验了‘合作探究’的具体效果,最后形成了小组乃至全班集体智慧的呈现,再有专家的经验及技术的点评,我个人认为是获得了比预期还要好的收获,这种学习和呈现方式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的。”还有的说“,‘工作坊’的活动形式很好,由小组内学员研讨碰撞,再汇聚集体智慧呈现,既有小组互评,还有专家指导,在多道工序打磨修正的过程中,我们获益多多。学员间的相互切磋砥砺,不同意见争执、学会质疑都是科学研究的态度,为我们今后专业发展树立了正确的观念,给我以多方滋养。”

3.挖掘资源,体现“道法自然”的研修文化

北大是一个开放的大课堂,“北大通选课堂”是北大几十年来的特色课程,均为各个院系推选出来的优秀课程和特色课程。我们在发给学员教学资料的同时,将“通选课”的安排表也提供给学员。多数学员吃过晚饭后,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到不同的教室去听“通选课”,直到研修班结束,学员们的兴致未减,不舍离去是因还有许多想听的课没有听到。这样的一种校园文化融入到研修班中,“营造”了一种很好的辅助研修环境,使研修文化更加多彩、丰富。北京大学“国培计划”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在学习环境设计上选择北大东门外,学员住在西门里,每天穿行在北大校园里,途经学校图书馆、未名湖、伯雅塔,北大的“一塔湖图”对学员产生了很深的印象,从中体味研修文化的内涵。

篇10

一、指导思想

通过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促进我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对基础教育课程教研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省级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研修目标

1、提升我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准,形成健康的教师心理,培养团队合作、沟通、交流、与分享的意识与能力,提升自己的教师职业幸福感。

2、规范数学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教研活动,使自己由学习型向研究型转变,进而使自己成为新课程实施及推广的引领者,配合全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逐步提高我校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及水平。

3、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4、积极开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迅速提高新任教师和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5、迅速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和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推进我校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研修要求:

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使教育从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习为本)的转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使自己及老师们转变成素质优良、能适应社会需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教师。

四、研修形式:

第一阶段理论培训。集中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进行理论学习,理论更新和专业技能训练。

第二阶段跟岗学习。进入小学数学“教师工作室”跟岗学习,采用师带徒模式由工作室主持人进行传、帮、带。与主持人一同备课、上课、评课,一同开展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岗位实践和行动研究。回任职单位进行岗位实践,进行教学改革,提炼个人教学风格,结合个人教学风格完成教学课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