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研修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23:25: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园本研修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园本研修个人总结

篇1

关键词:大学;幼儿园;教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1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等相关文件的出台,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学前教育大力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大学与幼儿园合作已取得一些成效,我们可尝试通过大学的外部力量更快、更好地推进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发展,园校合作克服教学障碍,丰富教学策略,使自己不断成熟,进而促使他们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典型引领,发挥大学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引导幼儿教师教学发展

幼儿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实践工作,常被称为“教学精英”“教学能手”,当面对课堂教学的困惑时,他们大多数情况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但是有时候却不能克服幼儿教育的难题。而大学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在专业理论的支撑下,可以为幼儿教师提出良好的解决策略。当大学教师走进幼儿园课堂时,一方面可以为幼儿教师带来优秀的教学模式,引领和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大学教师专业知识颇为丰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科学的幼儿教学方法,能推动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此,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发展。例如,大学教师走进幼儿园的课堂,采用听课及评课的方式与幼儿园教师交流。在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目标是否达成,活动材料的组织、处理是否恰当,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是否完美,幼儿教师的基本功是否到位,教学活动效果是否产生等,并且关注幼儿的课堂活动表现。若条件许可,大学教师可以为幼儿教师进行教学技能示范,这样的听课、评课,能帮助幼儿教师了解自己的优秀的地方,了解自己哪些环节是欠缺的,有助于幼儿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依托项目,在合作中开展教学研究,推动幼儿教师的教学发展

幼儿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要想成为专家型的教师,需要教师探究幼儿教学活动的性质及规律,研究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更好地将教育教学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来促进自身的教学发展。而我国大学教师长期从事研究工作,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对研究拥有独到的见解,这种研究精神是幼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缺少的。所以,大学教师与幼儿教师合作,依托合作项目中开展教学研究,如课题合作、园本研究、国培计划等,帮助幼儿教师重新审视早已习以为常的教学惯例,引导他们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探索解决教学实践的某些困难。

案例:

“河南省国培计划(2017)”——幼师国培项目送教下乡培训

“河南省国培计划(2017)”——幼师国培项目送教下乡培训工作,本项目旨在通过培训,解决乡村幼儿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升乡村幼儿园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以送教下乡培训带动园本研修,加工生成一批本土化培训课程资源。研修项目需要高等师范院校与幼儿园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资源共享,长期交流。

(1)送教培训模式:培训分4个阶段递进式进行,每个阶段为期2天,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按年度分阶段实施主题式培训,包括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四个主题,园本研修贯穿其中,将园本问题作为培训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加以解决。每次集中培训之后,由专家团队针对本阶段的活动进行总结,共同布置下阶段的培训主题,设置园本研修内容,讲解园本研修的方法及步骤。

(2)送教下乡的内容:针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需要,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主要内容包括:

①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内容选择、目标设定、活动过程、活动反思;

②课例研讨、改进教学设计;

③听课、评课方式方法;

④引导和支持幼儿教师组织游戏活动、介入与指导幼儿教师的角色游戏、帮助幼儿教师设计与实施规则游戏;

⑤了解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家长参与教育的形式、家长工作的组织形式。

(3)送教下乡的阶段。

①诊断示范阶段:采取大学教师现场教学、报告、研讨等方式,诊断乡村教师教学问题;针对问题,选择契合主题的课例,采取说课、上课、评课等多种方式提供示范教学,专题研讨,提出教师研修任务。大学教师拥有丰富、精深的理论知识,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幼儿教师发现问题,以教学产生的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促进参与研修的教师真正得到提高,解决他们亟须解决的问题。大学教师可邀请河南省优质幼儿园教师为农村幼儿教师上课,着重研析教学基础理论、幼儿园核心知识、实践活动,让农村幼儿园教师在集中研修中探究教学的性质及规律,研究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最终可以使自身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同时提高。

②研课磨课阶段:磨课环节突出课堂教学问题解决,以同课异构为主题研修,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进行打磨,不断改进教学设计;送培专家团队针对研课磨课的问题,通过示范教学、同课异构、专题研讨等方式进行现场指导,生成合格课、优质课、精品课。

③成果展示阶段:阶段性研修成果展示,采取说课、上课、评课等方式展示教学改进成效,通过微课例、微案例、微故事等展示研修成果,通过专题研讨再次提升。

④总结提升阶段:大学教师对送教下乡培训工作进行系统总结,树立经验、反思问题、明确改进方向,制订园本研修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生成代表性成果,并进行加工,形成本土化培训资源包,支持园本研修和乡村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四、健全和成立专门机构,搭建平台,帮助幼儿教师教学发展

篇2

园本研修是以教师在实施幼儿园课程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幼儿园为主要阵地,以教师为学习和研究的主体,以幼儿园、教师和幼儿的发展为目标的实践性和研究性的园本进修活动。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适宜而有效的解决,教育教学质量才会呈螺旋上升的良性发展趋势。因此,开展“问题驱动式园本研修”,对提高幼儿园的研修质量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问题驱动式教研是以一个阶段内教师比较关注、来自于教学实际中相对集中的问题,作为一个活动主题或研究专题,教师以此为动力,开展群体合作的教学研究。教育研修实践告诉我们,这些问题仅仅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全解决的,必须借助群体的力量与支持,搭建起自由交流学习的平台,形成一个“研究共同体”,方能有效解决。基于此,我选择了这一来自于教师教学过程中十分具体、也很关键的实践性问题作为幼儿园研修活动的主题,开展以集体教学为载体的问题驱动式园本研修活动:即运用“发现问题(前期准备、第一次听课)——诊断问题(集体评议)——解决问题(众人反思、连环跟进,第二次听课)——提升问题(合作成长、案例呈现)的活动过程,从而提高研修的有放性。

1.理清研修思路

1.2进一步细化要研究的问题。围绕“有效提问”这一关键词,教研组进一步将问题细化为三项具体任务:(1)提问与教学目标、环节结构之关系;(2)预设性提问的设计技巧;(3)对幼儿回应后教师追问的方法进行研究。

2.细抓问题驱动式园本研修操作过程

教师们还在研讨中进一步总结了顺问、反问、追问、小结等多种启发式的教学策略,并深入讨论了这些提问策略对幼儿形成经验的作用:顺问(例如,“还有什么”)是浅层次的提问,能激发幼儿思考的广度,但缺乏深入性;追问(例如,“怎样做”)可以启发幼儿深入思考;反问(例如,“为什么”)能启发幼儿主动整理自己的经验,为探究行为寻找理由或依据。

重视实录并关注实录与原预设提问的对比与分析,有助于教师清晰地看见临场时的调整,分析提问的优劣,帮助教师剔除互动中的无效提问,感受提问改变带来的效果变化。

教师案例片断1:

记得幼儿园刚开展研修活动时,我们教师心里都没底,好在这时学科带头人建议我们活动设计要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备课。当时班级正在进行“有趣的瓶瓶罐罐”这一主题,确定就“数瓶子”这一素材点设计一节集体活动,大家先就主题目标、年龄特点进行思考,然后共同制订了活动目标和活动环节,最后开始了提问设计。第一次集体备课时,我们围绕设计的提问开展了讨论。如:这些提问能否引发幼儿更多的生活经验;是否提升了幼儿新的经验;是否把握幼儿的经验冲撞与需要,并在活动后有持续的兴趣发展;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是否有意义,等等。经历了设计、讨论、调整、第一次试教——再讨论、再调整、第二次试教——再讨论、再调整等几个回合对问题的雕琢后,第三次的正式活动收效甚好,提问引发了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聚焦集体活动中有效提问这一具体问题的项目组活动让我在一次次雕琢提问的过程中更加清晰了对优质集体活动的价值判断,也养成了反思教案设计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了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的质量。

更加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

作为一名教师,经常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为教学中的提问而苦思冥想,有时在教学中提一些启发性的、开放性的问题,但还会发现这样那样的不如意。这是怎么回事呢?参加了项目组一次次实践课的讨论分析后,我渐渐清晰起来,原来,在实践中有时只是单纯地考虑到提问的多样性,却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不是挂在嘴边的,而是在任何教学的细节中都应时刻考虑到的因素。

1.“问题驱动式园本研修&rdqu o;融合了集体智慧

2.“问题驱动式园本研修”追求的是循环上升

参考文献:

篇3

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作为引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提出幼儿教师应“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其中的“反思与发展”领域提出了“主动收集、不断反思、探索和研究、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等基本要求。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构建。幼儿教师的文化自觉则在于幼儿教师能否自觉地把社会赋予的外部目标转变为内在成长的需要,自觉地研究儿童、参与教育,激发从事幼儿教育活动的创造力,使教育劳动成为幼儿教师的创造性活动。从这个角度讲,幼儿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应该是幼儿教师自觉主动地把教育活动看作实现自身价值、体现自我意义的过程。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幼儿教师文化自觉的理论构想

通过对幼儿教师文化自觉、园本研修相关文献的研究,并结合开放性访谈,本研究设计了发展意识、交流对话、反省思考、实践研究、自主学习等五个维度。发展意识指幼儿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有明确的促使个体专业成长的信念和意识。交流对话指的是,幼儿教师能够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不断固化其与幼儿教师有关的角色价值与行为规范。反省思考,是指幼儿教师能够认识到并反省日常生活和教学环节,并能从自身现状、教学情境、幼儿成长以及人际交流中发现问题。实践研究,指幼儿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引下,立足个体的情境性知识与经验,通过提炼、概括和总结,逐渐丰富个体的实践性知识,提升实践智慧,建构个性化教育文化。自主学习,指幼儿教师个体不断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逐渐延伸和拓展个体已有的知识,重构自我知识结构,提升理论水平。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自编的包括44题的园本研修中教师文化自觉问卷。问卷采用里克特(Likert)五点量表计分,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一般、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以5、4、3、2、1五种记分。本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3,分半信度为0.86。此外还结合了包括35题关于园本研修实施的问卷,以园本研修形式、态度、内容、效果等为问卷的主要内容,对教师所在的8所幼儿园进行了同步调查。

三、幼儿教师文化自觉的要素构成与分析

(一)幼儿教师文化自觉的整体状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73份,有效率为86.5%,测试中女教师168名,男教师5名。幼儿教师文化自觉动态生成的各个维度得分及其总分均在3.7分以上,处于中上等水平,即说明参与本次调查的幼儿教师的文化自觉基本处于积极的成长发展状态。其中,实践研究、交流对话、自主学习、反省思考各维度的均值由高到低分布,体现出从行动到思考逐步递减的趋势,这揭示了幼儿教师群体文化的特点,也说明了幼儿教师文化自觉发展的路径。而“自主学习”这一维度的标准差最大,说明在学习上的自觉性上差异较大。

(二)幼儿教师文化自觉各维度的基本情况

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各项目所属因素上的载荷均介于0.48到0.82之间,说明幼儿教师文化自觉在四个因子上的项目归属均比较明显,四个因素的累积贡献百分比为57.26%。根据理论构想以及Varimax因素旋转后,对提取的四个因子进行命名。因素一共15个项目,内容涉及幼儿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理解,命名为“交流对话”。例如,“我经常和其他老师一起像聊天一样谈起教育教学问题“”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加深了我对教育理论的理解”等。因素二共17个项目,内容涉及“我能够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我觉得自己的教育教学基本没什么问题了“”我觉得自己的能力素质基本够用了”等,涉及的是幼儿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批判,命名为“反省思考”。因素三共6个项目,内容涉及“我认为课堂上应该形成师幼共同探究的氛围”“我喜欢有个性,能独立思考的孩子“”我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突破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等,属于幼儿教师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来不断改善教学行为,命名为“实践研究”。

(三)幼儿教师文化自觉的基本特点

通过平均数差异分析和方差分析,我们发现幼儿教师的文化自觉在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园本研修有显著性差异。

1.学习经历差异

对不同最高学历的幼儿教师文化自觉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进行F检验,发现交流对话、反省思考、实践研究、自主学习等各维度及总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最高学历的幼儿教师文化自觉总分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发现中师(中专)、大专学历的幼儿教师显著高于本科及研究生学历教师,反映了低学历高于高学历的现象。

2.工作经历差异

教师工作经历的表现就是教龄。依据教龄,将幼儿教师划分为4个阶段:新手型教师(0~3年),发展型教师(4~10年),基本成熟型教师(11~20年),成熟型教师(21年及以上)。对有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的文化自觉情况进行F检验。我们发现,各维度上的均值(除自主学习)随教龄的增长逐步提高,在反省思考、实践研究两个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对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应进行多重比较。在四个维度及平均分上,新手型幼儿教师显著低于其他阶段教师,其他阶段的幼儿教师间无显著差异。其中教龄与文化自觉平均分、反思性批判、实践研究有显著性相关,可以说,随着幼儿教师的成长、成熟,其文化自觉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四、分析与结论

(一)幼儿教师的文化自觉处于积极的成长状态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幼儿教师文化自觉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发现幼儿教师文化自觉的结构由交流对话、反省思考、实践研究和自主学习构成。其中交流对话对幼儿教师文化自觉的方差贡献率达到了47.14%,说明交流对话是构成幼儿教师文化自觉的最重要因素。经过统计,我们又发现幼儿教师文化自觉各维度得分及其总分均在3.6分以上,即幼儿教师文化自觉均处于中上等水平,说明参加本次调研的幼儿教师文化自觉处于积极的成长状态。实践研究、交流对话、自主学习、反省思考的均值由高到低分布,反映出幼儿教师重视结果和技术,对“怎么做”的问题更为关注,也反映出幼儿教师更关心学习新的技术与方法。但对“为什么这样做”等原因性问题关注较少,且对有个性发展意义的、基于问题反思的个体实践性知识关注较少。同时幼儿教师文化自觉也受到性别、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等因素的影响。总体来看女教师优于男教师,有主动学习提升经历的幼儿教师优于无学习提升经历的教师,文化自觉水平也随着其工作经历的丰富而逐渐提高。

(二)园本研修在积极实施中,但组织形式、内容选择等方面仍存在问题

本研究中发现无论是农村幼儿园还是城市幼儿园都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园本研修活动,总体来看一线教师也给予本园园本研修积极的肯定。但我们也发现园本研修存在以下问题:

1.组织形式单一

目前园本研修采用的主要组织形式还是年级组。但是如果仅依赖年级组来开展园本研修活动容易导致教师缺乏新鲜感,也容易使教师产生依赖心理,缺乏个性化思考。单一的组织形式忽略了研修过程中教师个体的主动能动性,缺乏浓郁的研修氛围,因此应尽可能地丰富研修组织形式如同质教师联盟专题式研究、个人实践知识研究等。

2.研修方向偏差

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幼儿园的研修内容都是围绕集体教学来开展的,探讨幼儿教师应如何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能力,其基本出发点是“教师的教”。而研修的另一个主旨———“幼儿的全面发展”却被忽略了。

3.研修制度不够健全

篇4

一、引领促成教师学习共同体

成立合作小组,即同伴互助的合作方式。招聘教师根据专业分成不同的学习团队,由区、镇级骨干教师担任带头人。小组中的主持人轮流担当,每一次活动中大家的角色都在不断变换。

创设互为支持的交流环境,让教师们“融为一体”,共同对事物进行观察与解读、实践与思考,共同寻找和提升智慧,共同感受教研的快乐与成功。

从具体问题入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开展培训过程中,我们注重做好几个要点:创设收集问题的空间,把问题加以分类归纳;创设解决问题的平台,让教师参与研讨;把握问题来源的契机,捕捉问题的实质,及时找准问题的切入口,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从而引领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研究,在研究中解决问题获得发展。

捕捉“问题”,采取多种培训方式进行研究解决。针对来自实践、阻碍课程实施的问题,采用头脑风暴、导师引领、反思影像研讨、互动式答辩等多样化的培训形式,提高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在问题解决的同时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在浸润中化解教育难题

让教师真正“走进课堂”。聚焦教学中的困惑、难点,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一课多研就是针对同一教学活动,由一名或多名教师去设计、构思,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进行的教学实践与研讨。

有针对一名教师组织的活动开展一课多研,也有针对多名教师组织的同一活动开展一课多研。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园语言活动的指导作用为研修内容,两个教研组分别根据教学实际开展一课多研活动。

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教师在教研中每一次小小的变化,都是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学习方式、专业发展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课例研究是教研的主要方式,因为教师的教学实践主要在活动中进行,从活动中验证有关的教学理论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从发现自己遇到的问题开始,每个参与的教师注意根据所了解的信息,及时反思自己的思想、观念、言论和行为,及时自觉调整。教研活动要实事求是,无须刻意追求新异,求实求真才是根本,如果故作高深,脱离自身的教学实践,追求宏大理论的建构,那就会本末倒置,失去研究学习的立足点和生长点。

三、在执行中体悟教育方法论

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鼓励不加班工作,教师的创造性体现教师所从事的教学或科研工作,不是重复性的简单劳动,而是在变化的环境中依靠自己的知识禀赋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而进行的创造性的工作,因此,教师应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学会“四步法”:按照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步骤来完成工作。

计划中要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原因、抓住关键、找到方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做什么、谁在做、何时做、何地做、如何做;检查环节要找出差距的责任,是因为决策失误还是措施不到位,是因为外部环境起变化,还是内部因素起变化,抑或是因为个人失职。改进环节要学会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将遗留问题转入下线,并拟定新的计划。

四、扔下思想包袱让教研平等真实

教师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园长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教师的“发展不平衡”。有些教师会在园本研修刚开始时游离于集体,身心的投入度都不高,活动中只带着耳朵和眼睛,不发表任何意见。

针对这些,园长可采取先自由讨论,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才采取大会交流的方式。让教师有酝酿和调适的过程,让教师先在小范围内获得认同,带着这种愉悦的心理,有底气也敢于在集体面前发言。

渐渐地让教师感受到研讨是平等的、自然的,不是评定谁好谁不好,而是通过探讨,各抒已见,以便引发更多的思考,探寻还可以怎么做会更好等。这样,教师的包袱扔下了,兴趣提升了,教研的氛围也逐渐形成,资源共享、共同实践、共同发展的雏形也就自然显现出来了。

五、打造阅读形成书香乐园

开展阅读文化,打造书香乐园,是园本教研的一个重要主题。我们始终坚信阅读在使人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带来快乐。幼儿园制定了教师读书学习方案,引领教师利用假期和平时空余时间,积极开展读书活动,静下心来阅读教育经典著作,使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教师沙龙的门上写着:“在某个平静的下午,请来厚德轩坐坐”。教师沙龙里为教师准备着哲学、生活、娱乐、健康、百科等各类书籍。还有休闲沙发、吧台式阅读区等。这样的环境无疑成为教师减压的最好场所。幼儿园就在这里开设了阅读活动。

在读书交流会上,全园教师畅谈了他们的读书感悟、读书乐趣、读书收获。教师们把这些书籍中酣畅淋漓的名言警句,时时处处的睿智和深邃介绍给大家,将最触动自己灵感的所思、所悟与大家进行交流与分享。思想的交流,心灵的碰撞,引发了教师们极大的共鸣和深深的思索。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让教师们汲取了最新的教育理念,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为教师交流提高搭建平台,使他们在轻松、愉悦、休闲的氛围中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素质,对推动书香园所的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六、引导教师常怀游戏精神

我国教育家吕型伟曾说过:“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儿童心比心”。作为幼儿游戏的引领者,教师更应俱备游戏精神,也就是儿童精神。以幼儿游戏为主题,开展建构游戏、表演游戏、社会游戏、手指游戏等多种多样的游戏。

游戏来源于教师日常活动中观察幼儿的各种行为,罗列出来存在的共性问题,还原成幼儿的游戏场景,所有老师与孩子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当我们的教育建立在充分了解幼儿基础上的时候,老师爱孩子的一言一行,才会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呈现出来。

篇5

案例一:对实地会诊再认识

A幼儿园是我带领工作室成员第一个开展实地把脉的园所。这所园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是区内一所老字号的市一级园,位于老城镇中心的旧居民区内,与新建的幼儿园相比显得有些拥挤。A园园長是一名有多年管理经验的园長,为人很谦和,把我和工作室成员誉为本园一级园复验的先遣专家团队,恳请大家“挑问题、出主意”。工作室成员们深入到保教现场。全面观摩教师的半日活动组织实施、幼儿园的后勤保障、教研管理工作等,并记下当时的所思所想。直至中午,大家才从幼儿园的各个地方集中到会议室,开始了一一的反馈。很多学员都把自己看到、想到的说了一遍,反馈的时间大大超过了预期。

在反馈后,我提出“你觉得今天的研修活动怎么样”的问题,引导大家就本次研修本身进行反思。学员焦园長认为我们虽然有良好的愿望,希望能凭借大家的力量来为A园教育教学与管理出谋划策,可是仅凭半天时间,我们无法真正抓住A园的“病症”,更不要说开出什么“药方”。学员夏园長认为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我们需要首先确定会诊点,否则大家要么对幼儿园各项工作做蜻蜓点水式评论,要么随意就某一方面谈感想,这样的反馈事实上是一对一就事论事,很难形成一些共鸣或是值得碰撞的东西……我一边听学员们谈论,一边把大家的意见归纳成以下几点:

1.观摩活动时没有重点,没有聚焦。

2.实地诊断的目的性不强。

3.反馈时缺少梳理归纳。

4.交流没有引起实质性的碰撞。

当我把这些问题呈现出来时,大家顿时明白,我们遭遇首次会诊失败是源于我们对实地会诊和教育管理反思认识不足。找到问题的原点。我们随即探讨实地会诊,提升教育管理反思能力的要素。

1.会诊对象——从园所整个管理到一项一项具体的管理。

工作室不统一安排实地诊断的幼儿园,由幼儿园在自我诊断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要集体会诊。明确会诊的对象后,再将会诊的内容聚焦到园長教育管理的具体方面。例如:幼儿一日活动的整体安排(作息安排),园長课程质量监控行为等。

2.会诊方式——自我反思和集体协作反思结合。

会诊时,被会诊的幼儿园园長首先进行反思和自我诊断。然后。学员们围绕诊断内容、目标实地收集数据资料进行问题的查找,并分析原因。最后是集体会诊,被会诊的园長也参与到集体会诊中,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会诊过程——研究与实践行动相结合。

会诊不是仅仅为了形成案头上的建议方案。更为关键的是把这些建议方案付诸实施,在实施中进一步反思方案的可行性,并及时修正,真正达到解决幼儿园管理问题的目的。

达成这样的认识后,我们重新回过头来对A园进行集体会诊。A园园長首先进行自我诊断,提出对照市一级园建设标准,幼儿园在硬件建设方面稍有欠缺,特别是园所空间比较小,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扩展幼儿的活动空间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学员们分成两组。分别从“室外活动空间、室内活动空间”两个方面对A园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进行现场的考察。每个学员从“存在的问题、我的建议”两个角度对考察的现场进行个人反思诊断。在此基础上同组(室外组或室内组)学员聚焦共同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汇总,提出综合性建议。室外考察小组认为,幼儿园在户外运动的时间安排上有些过于集中,例如上午8点20分大班与中班同时外出运动,导致这一时间段幼儿运动空间少,而在上午10点之后户外运动场地却闲置。幼儿园可以在幼儿活动作息安排上作调整,分时分段安排幼儿户外运动时间,充分利用已有户外运动场地。另外,连接幼儿园两栋楼的半封闭長廊没有很好利用,可以根据幼儿园课程的需要开发成幼儿民间游戏的运动场地,如跳房子、踢毽子、玩铁环等,拓展幼儿活动空间。室内考察小组则认为A园把教室的一隅分隔成幼儿的午睡室,影响了教室的通风和采光,更为重要的是导致幼儿室内游戏的空间很小。幼儿园可以建设活动午睡室,购置能移动和叠放的小床,中午在教室设置午睡室,其他时间把整个教室还原成幼儿学习、游戏的空间。

由于有了共同聚焦的问题,诊断明显有效了。A园接受了学员的建议,在实践中逐一落实,并把实践中碰到的新问题,如“活动午睡室带来保育员工作量增加”带到工作室的研究活动中进行讨论。“基于问题一集体诊断一形成方案一落实方案一实践反思一解决新问题”,不断地循环实地会诊,提升了学员的教育管理反思能力。

案例二:实地会诊解难题

在夜深人静之时,我习惯性打开工作室的QQ群,一封来自D园园長的加急贴马上跳出:家長要求换教师,我到哪里找“有经验的教师”?!加急贴上已有两个学员的回帖:我们也有同样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把实地会诊的地点放在了D园,试图引导大家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设想可能的解决方案。如约来到D园。园長向我们反映具体情况:幼儿园是新开办园,一线教师基本上都是三年内的职初教师,而且非师范类教师占的比例较高。家長,特别是小年龄段幼儿的家長对年轻教师的保教能力表示怀疑,强烈要求园方调入有经验的成熟教师。我们以“如何应对家長对优质师资的诉求与新建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的矛盾”为题开展了研讨。建议集中在:一是迎合家長的需求,调入有经验的教师(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二是幼儿园在园本培训方面,重点就年轻教师的保育养护能力和家园沟通能力进行培训,以专业的快速成長来获得家長的接纳与认同。学员们对这样的建议进行了可行性辩论。提出第一项建议的园長对自己的提议首先加以否定:“现实情况就是如此,在幼儿园不断扩充与扩容时,必然导致教师结构比例的变化,幼儿园(特别是地处边远城郊的幼儿园)基本上没有有经验的教师可供调入。”第二条建议虽获得了一些肯定,但也有质疑:“教师的成長是有自身规律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要依赖实践来积累经验的。在教师职后成長中同伴间的相互学习(特别是师徒带教式的学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完全由新教师组成的班级,教师失去了这样的有效成長方式。…‘提出建议一否定建议”,在不断的质疑中问题似乎到了无解的境地,可是大家都没有放弃。“把两条建议统整起来。也许就有了解决问题的途径。”认真聆听大家讨论后我提出:“作为示范园、一级园,师资队伍较之新建幼儿园来说好得多,我们可以形成结对帮扶联盟,派出骨干教师在新幼儿园进行一定时期的支教,平衡该园内的教师结构,并对青年教师进行带教。”“对呀,同时新幼儿园也派出年轻教师到示范园、一级园跟岗学习。”“这是教师在区域间柔性流动,在解决新园当前困境的基础上也为新园的后续发展创造了条件。”整整一个上午的碰撞,终于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答案。

随后,工作室把这样的建议上报到教育局,获得了试点的批准。7名优质园的骨干教师与D园的青年教师进行了换岗。D园园長把“发挥支教骨干教师的作用,提升新建幼儿园整体师资水平”作为研究课题,以此来提升自身的教育管理反思能力。看到反映的情况获得了解决,D园家長对幼儿园充满了信任感。支教的骨干教师在D园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实现了D园保教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新的岗位和挑战也促进了她们自身突破性的发展。在试点成功后,区域内把这一经验进行推广,形成对口支援的制度,并建立了片区幼儿园之间的园际联动体,让幼儿园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共同发展。

在实地会诊把脉过程中,我始终主张合作研究、平等对话、自主建构、和谐发展的原则。活动前,说清本次研讨的重点,分析观摩要点,让学员带着问题去观摩,有目的地寻找问题所在。活动中,先让观摩对象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员讨论,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活动后,学员们齐坐一起进行整体反馈、评价、反思、调整……这样,工作室的每一位学员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对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如何提出整改方案。

在这样的研修实践中我们也认识到,实地会诊本身对园長自身的要求很高,集中表现在园長管理经验和理性思考能力上,否则未必能诊断出病因,更不要说是提出治病的药方。因此,除了实实在在开展实地诊断的研修活动,我们还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员的反思能力。

篇6

一、寻找难题,订方案

语言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适应人类社会的主要工具。学前期是儿童创造力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那么如何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成了我们教师在语言领域教学中的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因为教师队伍年轻化,在语言领域集体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对活动内容的文本解读不到位,活动设计过于传统、枯燥无趣,教师提问不明确、不精炼,活动未能以幼儿为主体,存在着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等等。

因此在教研组的共同商讨下,最终决定开展"如何提高语言领域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的研训项目,希望对症下药,通过自主研修、专家引领的方法学习理论知识,努力提高各位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利用集体备课、互听互评、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汲取新理念,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二、严谨扎实,抓制度

扎实有效的研训活动,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构和机制。本次研训项目成立了以园长为第一责任人、保教主任为具体负责人,各教研组为实施者,每位教师为实际参与者的研训网络,定期开展研训活动。此次研训项目管理制度严谨,有专人负责考勤、资料收集、台账整理、后勤等工作,个教师分工合作以提高研训效率。

三、辛勤耕耘,倍成长

根据教师现存的问题,我们为教师设计了分层分块的研训模式,让教师通过学习、借鉴、交流、自主研修的多形式下学习成长,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指导时间,用时间证明理论。

1.专家引领

本次研训活动我们共邀请了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的单琼赟老师与温州市骨干教师、永嘉县教坛新秀的任淑蕾两位老师,有单老师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对语言领域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指导,打破教师对语言活动传统、封闭的认识,让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设计开展语言游戏教学。另外在开展小组系列语言活动大战前有府前幼儿园任淑蕾为大家解读语言总目标。让教师在语言目标的正确理解下开展语言活动。

2.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的研修形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同伴互助活动能把每一位组员都聚集在一起,让他们成为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成为参与者、受益者,能够使参与到活动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品尝到合作的快乐,在心理上找到归属感。在第一次的研训活动中我们就将参训的所有教师分成了8组,各组有各所幼儿园的园长组织带领。让每一位教师在团队合作与竞争中学习,形成了良好的小组氛围。

3.自主研修

从终身教育的视角来看,培养自主成长型教师的过程,本质就是教师终身学习的过程。"校本研训"也是提供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学习环境,能够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教师持续"成长".通过《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语言)读书沙龙活动,教师能学习到有关语言活动中的各方各面,这比我们听一个讲座,上一节课几首的更多更广。

四、美中不足,再努力

通过"如何提高语言领域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的研训项目,教师们对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的认知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教学方法上有了更多的新理念新元素。但也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调整和改进:

1.教师迟到现象的存在。因为有大部分老师来自于片区的各所幼儿园,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无法按时参加培训。

2.会场教师子女干扰较大。由于教师有带子女进入培训现场,活动室内孩子的嘈杂声和进出的关门声常常影响到培训的秩序和老师们的注意力。

3.部分教师参与不够积极,不愿发言、交流。参训的教师来自不同的幼儿园,并将各所幼儿园的教师打散分布在各个小组内。所以教师之间不够熟悉,教师们过于羞涩不愿主动积极互动,影响整个培训氛围。

研训工作是幼儿园教师成长的主要路径,我们希望能一直以积极向上的心赢取更多的成长和发展,让我们科研之路越来越扎实。

中学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一、工作回顾

2015年度校本培训坚持以推进市县"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实验项目为重点,紧扣永嘉中学教育集团提倡3456课堂,践行"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改革思想,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在校本培训中树立精品意识,培育优秀教科研成果,打造精品课程,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做好质量监测、分析、评价工作,研制课程规划和方案,为学校的课程改革、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反导和服务。

1. 校本培训之"课题管理"

(1)开展教科研调研工作,研究当前我校教科研工作存在主要问题困难,倾听教师和学科组对教科研工作的建议。

(2)做好2016年度课题结题工作,2015年度各类课题结题管理和优秀成果送审工作。把好课题质量效益关。

(3)做好县级研究性成果评比,本学期推荐课题、论文、案例等32项参加县市比赛。

(4)做好2015年度县级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工作和优秀成果完善指导工作。

2.校本培训之"课程改革"

(1)继续深化研究3456课堂模式,开展课改班活动,总结当前我校课改的现状、亮点、问题,梳理和总结课堂变革实验阶段研究成果。

(2)修订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和课程方案,出版课程校本教材30本,重构课堂体系结构。

(3)发动老师积极参与2016年永嘉县精品课程评比,完成精品学思案的评比工作。

3.校本培训之"评价工作"

(1)研制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开出课堂教学研究课,召开评价标准研讨会,促进评价标准的,完善和更新,推广与应用。

(2)重构学校教师专业荣誉和质量荣誉晋级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研制教师成长评价方案、办学理念评价方案。

(3)积极参与市级优秀学校评比,及时完成评估材料的整理和编辑。

4.校本培训之"教研管理"

(1)积极打造"五课"活动。五课指:备课和试课,开课和听课、说课和议课,思课和磨课,展课和评课。高质量地开出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调研课和交流课。

(2)积极打造"五题"活动。五题指:命题、说题、磨题、解题、教题,深入研究学思案、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单元检测和重大考试命题研究。

(3)发动教师积极参与市县命题评比活动。共有10份命题作品参与县评选,其中5份优秀作品参与市级评选,并获得4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5.校本培训之"教师培养"

(1)积极举行师徒结对活动。本学期开展了师徒结对工作。

(2)积极开展校学科骨干评比活动,选拔优秀参与县级评比

6、校本培训"研究性学习"

(1)重启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和社团课课程。

(2)举办一次研究学习活动指导培训会。

(3)成功举行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演示会。

(4)研究性成果评比,并推荐到县里参评。

7.校本培训"课程建设"

(1)继续引导教师开发学校特色课程。

(2)由永嘉中学牵引,出版结集学校校本课程,完善课程体系。

二、主要成果

1、县命题评比

县1组一二等奖

2、公开课、讲座

全校共开出市公开课2节,县公开课13节

3、

多篇论文市县获奖,或发表省市级刊物。

4、县级课题立项

2项教科研规划课题。

三、2016年度工作思路

1、校本培训之"科研工作":加强科研专题培训,提高教师成果的提炼与总结能力;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将课题研究课纳入统一管理范围;改进科研评比项目,在案例、课例评比的基础上,评比项目,增加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成果总结报告,特色设计方案,质量分析报告,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学校课程规划,学科课程规划,课堂变革方案等成果类别评选;突出科研导向作用,突出质量中心,开展"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师教学技能" "自主学习与管理"专项课题研究,做好质量提升方面的专业引领工作。

2、校本培训之"课改工作":开展课改疑难问题调研;举办课改研究课,课改成果项目评比,举办课改成果展示与交流会;举行深化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讨会,继续完善学为中心的评价标准;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策略。

3、校本培训之"课程建设":继续挖掘楠溪文化课程资源的潜力,做好楠文化课程的开发,完成我校特色课程体系。继续做好永嘉阀门课程群的开发,并把永嘉阀打造成市级精品课程。

4、校本培训之"新高考研究":加强新高考方案的解读和理解,结合我校实际,做好相应的课程开发、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学生的生涯教育、选课走班、学考选考的研究。

篇7

我们在做工作计划的时候,要明确这个一段时间所要完成什么任务,然后把任务进一步细化成周、日,就是这周要完成哪些事情,今天要完成什么事情,明天要完成什么事情。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新学期幼师个人工作计划”,欢迎阅读与借鉴!

幼师个人工作计划1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跟上幼教前进的步伐,我要不断地学习和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特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自我研修

1、积极参加骨干教师培训,不断反思总结,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2、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并做好示范引领作用。

3、阅读一些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并撰写读书笔记。

4、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纲要》。

5、大练基本功,利用空余时间练习弹唱、绘画、舞蹈等专业技能。

二、示范引领,传帮带

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本学期我与本班张老师结对,为尽快的共同成长,特制定如下计划:

1、在师德师风、业务素养方面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注重日常工作的引导,及时指出张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导其及时改进。

3、听张老师的课,认真记录,按照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认真评课,及时指出张老师上课中的优缺点,对如何改进提出合理化建议。

4、指导张老师如何撰写教案、如何进行二次备课、如何撰写教学反思、观察记录和活动实录等。

5、指导张老师主动与家长沟通,并积极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6、建议张老师多阅读一些幼教方面的书籍,在书籍中领略教育的真谛。

三、园本专题培训

1、对“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和“幼儿园体验式家长会”进行全员培训。

2、对“园本主题活动课程”进行专题研讨,其中包括主题的选择,主题内容的生成,主题活动设计等。

幼师个人工作计划2在这种充满多样性、变动性的课程环境下,不断发展自身的专业素养是时代赋予每个英语教师的历史使命,是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保证,也是新时代对每个英语教师的一次考验。“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有效策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制度框架,营造了一个学习型的文化氛围,为教师构建了一个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平台。为此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特制定个人校本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校本研修,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的不断精进,促进自身及我校整体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研修目标

1、规范英语课堂教学,优化备课活动,使自己由学习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进而使自己成为新课程实施及推广的引领者,配合全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借助同伴和集体的力量,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完善自己,创建自己的教学风格,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积极开展高效使用新课程教材的研究工作,树立新课程教材观,活用教材,挖掘教材的丰富内涵,使教材焕发新的活力。

通过研究,迅速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3、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树立符合新课程精神要求的课堂观和学生观,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研修要求

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使教育从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本)的转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使自己及同伴们转变成素质优良、能适应社会需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时代精神的合格的研究型教师。

四、研修途径

1、立足学校,解决自身及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学习并树立新课程教学观、教育科研观,创新研究,逐步发展教育科研能力。

2、审视并总结自己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完善自我。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就是说,如果一个教师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只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坚持学习英语业务知识,造就研究型教师。

五、具体措施

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落实与提升。

从备课开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三维目标,教学的重难点,注重学生活动的组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抓好学生课后的辅导和作业的批阅,从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从而总结自己的教学,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认真书写教后记,对教学进行及时反思,以批判的眼光对待自己的教学,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在不断反思中进步。

3、认真参加学校教研活动,与同伴一起探讨教学过程遇到的难题,借助同伴的力量提高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并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能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4、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树立新课程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创设平等、民主的师生氛围,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像中国教师研修网这样的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6、对课堂教学进行实况录制,不断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课堂教学,寻找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7、积极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不断向他人学习,借鉴他人之长,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促进自己成长。

同时积极参与教研组的评课活动,在集体评课中不断学习,不断纠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借助集体的力量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8、积极承担教学公开课活动,通过教学公开课活动促进自己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不断完善。

9、积极参加大学区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充分利用大学区优质资源共享的有利时机,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学习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

10、积极参加各类短训班,网络远程教育,外出听课,参加各种研讨会,进行各种类型的在职进修,多媒体远程教育等,使自己的教学理念能紧跟时代的潮流,符合时代的要求。

幼师个人工作计划3新的学期刚刚开始,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素质,提高幼儿学习和游戏的积极性,做到一切以幼儿为主,具体计划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班级指导思想

自觉遵守园的规章制度,服从上级领导安排,做好本职工作,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质,树立良好的形象和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保教工作

1、继续深入学习《纲要》,并根据〈纲要〉中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对幼儿进行全面培养。

2、在教学中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结合主题加强环境与教育的互动与结合。

3、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幼儿想说、敢说,发展幼儿的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按时完成本园的教学任务,及其他工作安排,努力尝试英语教学,让幼儿在愉快游戏中学习,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5、抓好幼儿日常生活常规工作,在各项环节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自立能力,让幼儿身心得到。

三、保健方面

1、充分利用自然因素,开展体育游戏、户外体能活动,锻炼幼儿身体,增强幼儿体质。

2、合理安排幼儿在园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时惯。

3、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四、家园教育方面

1、充分利用入园和离园的短暂时间,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的情况,在家长的配合下实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利用宣传栏、家园联系手册、电话以及家庭短信箱等途径,与家长沟通联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

3、家访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耐心听取家长合理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互相配合共同教育幼儿,使幼儿的健康成长!

五、自身素质的提高

1、不断挑战自我。

一位理想的教师,应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树立自信。自信使人自强。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发挥至极致,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教师要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甚至要撞击。

2、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

我作为幼儿园的一分子,会努力地、真诚地与老师们融洽相处,做一个受欢迎的的老师。另外,我会承担中(2)班的教育教学工作。

3、充满爱心,受孩子尊敬。

“用爱心将孩子的心留下”。我爱孩子们,我将用我对孩子们的爱,将中(2)班的孩子的心留下。让他们爱老师、爱中(2)班、爱幼儿园,但不是溺爱。

4、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

教师应当是教育家,而不是教师匠。他们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教师要创造与众不同的品牌,打出自己的旗帜,形成自己的风格。“风格即人”,只有形成风格,才能成为“大家”。

5、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布莱克)勤于学习,充实自我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教师跟其它专家不一样,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幼儿人格上的感召。孩子年龄越小,他们对教师的期望越高,他们越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而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们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是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6、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

教师不光是给孩子们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因此,作为一位理想教师,应该非常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命运,非常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须知,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影响着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幼儿园的民主气氛、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于未来理想的追求。所以,我们的教师要努力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要认真关注窗外的沸腾生活与精彩世界。

7、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

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坚忍不拔,刚强不屈的意志是非常重要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语)行百里半九十的人,不可能取得成功;而真正的成功者是坚持走完最后的十里路的人,这就要靠毅力。我们的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只有不失败、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才会取得最后的成功。

幼师个人工作计划4新的学期新的希望,新的学期新的挑战。在经过中班一年的共同学习和生活后本学期,我班幼儿升入学前班,继续新的学习和生活,为了使孩子们能安全、愉快的成长,我班三位教师将以爱事业、爱孩子当作自己的天职,工作中尽量做到一切以幼儿利益为出发点,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幼儿渡过快乐的一学期,作为班级的老师,我们深深的意识到,只有结合自身特点,不断的学习、反思、总结经验,才能更有效的开展工作。本学期,我们将认真领会,在深入学习贯彻《新纲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便孩子能更好的学习知识和养成日常行为中的习惯,具体计划如下: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班共有幼儿25名,大都是原大班直接升入大班的,新增幼儿一名。孩子们升入了学前班,成为了哥哥、姐姐,自豪感、责任感、荣誉感均较强,各方面的进步也特别快,三位老师观察到,我们班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性格开朗、活泼、自主,富有个性。从整体看人际交往能力较好,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好,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自我服务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帮助老师、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需加强:

1、倾听的习惯需要加强,孩子们之间相互学习、自主性、决策能力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培养。

2、个别幼儿饮食习惯差,挑食现象严重,进餐速度缓慢有待加强。

3、语言组织能力培养。

4、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

5、幼儿礼仪仍需进一步规范。

根据以上的具体情况,和我班进入学前班的年龄特点将针对幼儿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教育。

二、班务、教育教学工作重:

(一)本学期工作目标

1、认真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开放教育为指导思想,学习最新的幼教理论。

2、积极为幼儿创设与教育内容相符合的教育环境,为幼儿营造游戏氛围,合理地布置与安排活动区,为幼儿提供自选、自主活力的条件与机会,让幼儿井然有序地愉快学习

3、给幼儿提供真实体验的机会,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获取更多的信息,体验学习的快乐。

4、加强各方面的安全防范意识。

5、强调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6、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开展阅读,计算,识字的活动,不断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有计划地引导幼儿阅读,激发幼儿看书识字的愿望和兴趣,注意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继续将读、写、算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7、注重日常的音乐活动,精选优秀的音乐作品,注重音乐活动在一日生活中的运用,让音乐活动成为日常活动的一部分。

注重培养幼儿打击乐和大合唱的练习,加强军乐队的练习。

(二)工作内容与措施

1、生活方面

(1)开学初,提供机会让幼儿自领保洁任务,如:擦学具柜、操作架等,学习做保洁区的清洁工作,体会为班级做好事的乐趣。

(2)在生活区,手工区为幼儿准备剪刀、线等工具,学习剪刀、打结的方法;学习自制游戏用具,如:剪纸、打蝴蝶结等。

(3)天气转冷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添衣服,会耐心、独立地将衣裤穿戴整齐,保持服装洁;会将衣帽、手套、围巾等放在固定的地方并放整齐。

2、学习方面

(1)开展“读好书”活动,从各种途径收集好书,定期组织读好书的心得交流活动。

(2)以“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活动”、“整合”为主要课程建构形式,开展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主题活动。

(3)加大幼儿做数学练习的力度,开始学习20以内的进退位的练习,为上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卫生保健工作:

卫生工作是我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三位教师将全力配合保育员,分工不分家,认真完成卫生工作,根据卫生工作常规,认真做好每日的卫生消毒及清扫,并坚持做到每周一大扫每天一小扫,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生活习惯上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用眼习惯、午睡习惯、个人卫生习惯等。并根据学前班的特点,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学会收拾、整理、保管自己的物品;学会在户外活动归来,自己增减衣服;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外,同时配合保健医生做好体检及预防各种传染病工作。

三、家长工作方面:

1、通过“家长园地”、“《家长作业》”等多种途径,促使家园教育协调一致。

2、组织好每月家长开放活动,增进家长对幼儿园和本班工作的了解,取得家长对我班工作的支持。

3、继续组建“学前班家长委员会”,由家长相互推荐,委员会成员参与我班咨询或为班级决策提供依据等等。

新的班级新的合作。相信通过幼儿园、教师、家长和社区的有益互动,能够达到的沟通效果,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我们一定会和孩子们一起愉快、顺利地度过学前班的第一个学期。

四、班级人员的配合:

本学期,我们将增强三位老师之间的配合,做到以班为家、爱园、爱班、分工不分家,严格遵守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尽职尽责完成好自己的工作,随时沟通,随时交流,团结协作,以的工作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顺利完成学前班的各项工作。

幼师个人工作计划5一、班级基本情况

新的一学期又要开始了,经过上学期的小三班生活,班中每个孩子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大部分孩子都已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上学期做一个总结:孩子都喜欢游戏。但有很多孩子在游戏中,往往自我为中心,不会顾及别人,经常会为玩具争吵,我们小三班这种情况尤为突出,所以这学期我们在这方面要多多培养,让他们学会"协商、合作、交往、分享"。在学习活动中,大部分孩子能安静地学习,但有个别幼儿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也会影响到别的孩子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等。我们班的孩子大部分都较好动,所以走、跑、跳等动作发展都较好,但孩子随意性较大,比较自由,有点"放得开,收不拢"的感觉。另外,还有部分幼儿接受能力较好但不自信,在集体回答问题和单独回答时都做得较好,但不能起到带头作用。在这学期我们着重各方面的培养,特制定以下计划:

二、保育方面

由于小班都是刚入园的孩子,离开父母的怀抱,来到老师身边,从熟悉的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所以首先要稳定幼儿的情绪,改变他们的依赖思想。而且小班孩子年龄较小,在吃饭、小便等方面都是我们的重心。其次要用我的爱心、细心、耐心使幼儿能在短时间内融入新生活。最后注重孩子身心健康,对每个孩子都要关注,使幼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严格执行班级卫生消毒工作,为孩子营造一个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

三、教育教学方面

在做好保育的同时,我将一丝不苟的开展正常教学工作,组织生动有趣的活动,精心制作好教玩具,对幼儿好的行为和表现给予肯定,赞赏或鼓励,使幼儿能够更信心更积极的参与各项活动。对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我们老师做到时时关注,适时帮助,以提高幼儿的自立能力,同时多向其她老师学习,碰到问题及时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备课时有重点、难点,不清的要仔细定位,教学内容做到对教材内容了解,吃透,上好每一堂课。

在常规的培养上,让孩子慢慢形成一种较自觉的行为,对少部分幼儿出现的不良行为,采取及时分析原理,并给予适度的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孩子的文明礼貌是教育,使孩子从小接受文明的熏陶。

四、发展目标

(一)健康领域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学习正确洗手、洗脸的方法,学会独立入厕,养成喝水的习惯。

3、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并学习一些基本运动技能。

4、学习避开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危险因素。

(二)语言领域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理解日常用语。

3、用普通话交流,能用简单的短句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

4、愿意用语言、动作、声音等表现所理解的事物和自己喜欢的角色。

(三)社会领域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同伴交往。

3、能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教师提出的基本规则,知道必须遵守共同生活中的基本常规,体验与老师、同伴共处的快乐。

4、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入厕、脱衣服等)。

5、培养幼儿爱父母、老师、同伴的情感。

6、对与自己生活密切有关的人产生亲切感,接受成人的建议和指示。

(四)艺术领域

1、能初步感受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

3、喜欢做音乐游戏,初步感受音乐节奏、旋律的明显变化,并会随节奏变化变换动作。

4、尝试用多种颜色、材料和工具,运用画、折、搭、剪、贴等方法自由表现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

(五)科学领域

1、在计算活动中,要求幼儿多观察并尝试总结。

2、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幼儿活动,每星期按计划,定期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实验、玩沙玩水,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3、个人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相结合,个别辅导和随机教育相结合,本学期重点加强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指导。

4、三四月的时候还准备进行"找春天的活动",引导幼儿利用各种感官进行探索活动。

五、家长工作

1、新入园的家长工作,熟悉班级教师,了解幼儿的性格,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

2、家长会,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介绍班级情况的工作。

3、家长园地,让家长掌握一些教育信息,了解幼儿所学的知识及班级活动,做好配合工作,共同携手做好教育工作。

六、班级协调

篇8

2007年以来,曙光国际人才培训基地陆续被确定为国务院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被辽宁省扶贫办和辽宁省劳动厅授予就业再就业转型基地、阜新基地教学单位、阜新市普惠制就业培训基地等。

带着疑惑和好奇,记者近日来到曙光国际人才培训基地,探访王强博士的创业轨迹。

常怀感恩之心旅日不忘家乡

阜新地处辽宁省与内蒙古交界处,辽代故里。王强博士出生在一位蒙古王爷世家。他的父亲世袭了一古王爷的封号,成为了一位蒙古小王爷。20世纪30年代,王强博士的父亲赴日本留学,从而使王强博士从小就受到了家庭政治和文化的熏陶。崇尚文化、劳心者治人深深印在王强博士幼小的心灵中。上世纪70年代初,由于家庭成份不好,王强博士下乡到阜新最穷的地方——彰武县福兴地乡。乡亲们看他为人老实又有文化,因此在农活中处处照顾他。中国恢复高考之后,王强博士表现出强烈的报考大学的愿望,乡亲们知道后积极支持王强考大学。为了让他安心复习,淳朴的老乡们专门给他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让他专心复习,并按时派人给他送饭。王强第一年考上了一所师范院校,但他放弃了。经过复读,第二年他考入了黑龙江大学日语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黑龙江省直机关工作。1988年,由于父辈与日本的渊源,王强博士辞去公职前往日本北海道大学学习,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日本从事与日元贷款相关的工作。工作之中,王强借发放日元贷款的机会,重回彰武。看到家乡的落后面貌和与日本的巨大反差,王强博士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看着乡亲们,回想当年乡亲们对他的关照,王强博士下定决心一定要报答家乡父老乡亲的厚爱,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家乡父老做点事。

在日本,王强博士的工作正好与日本的农协关系紧密,农协的作用就是把日本的农户组织起来,为其提供资料、指导生产,并组织销售。现在日木社会是高龄少子化社会,农业人口流失比较大,急需劳动力。而阜新是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煤矿相继破产,失业人员激增:同时,由于阜新地处干旱地区,农作物产量低,农村大量人口返贫,近一半劳动力剩余。看到这一情况,王强博士终于悟出一条思路,向日本劳务输出无疑是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经过详细调研,说干就干,从2001年开始,在阜新市领导及市政府各主管部门领导的支持下,王强博士成立了阜新会丰农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开始向日本输送研修生,从而开创了阜新市直接向日本派遣研修生的历史。

向日本派遣研修生在当时是一个新的领域,在中国无经验可寻,无模式可借。王强博士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充分研究了成功和失败的各种案例,创造出一整套向日本派遣研修生的规范化运作模式,我们在这里亦可称为“中国劳务输出王强管理模式”。

王强管理模式——一选拔面试

向日本派遣研修生是新生事物,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派遣首先面临着如何选拔的问题。

针对日本的实际情况,为了选拔出合格的研修生王强博士着实下了~番功夫。他总结出了一整套独创的招工面试量化评分模式。

1 血型评分。王强管理模式认为,A型血的人有耐心,与他人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亲和力,不容易跳槽和滞留,血型分为满分:B型血的人有个人主义倾向,为人坦率,喜欢以自己的方式做事,但有时固执,血型分为满分减:O型血的人比较活泼开朗,社交能力强,有嫉妒心以及过于要强,容易影响团结,血型分为满分减;AB型血的人冷静和克制力很强,有时显得冷淡和优柔寡断,血型分为中等分。

2 婚姻评分。王强管理模式把婚姻评分列为三档:一档是稳定型婚姻。结婚5—8年,有孩子,家庭生活平稳。婚姻评分为满分。二档是基本稳定型婚姻。如新婚夫妻和结婚10年以上的夫妻。新婚夫妻相思系数高,在日本工作两三个月就思家心切。因此,不容易产生滞留。婚姻评分为满分减。三档是不稳定型婚姻。离婚家庭、夫妻经常闹矛盾家庭、婆媳不和家庭。婚姻评分为低分。

3 家庭结构评分。婚姻稳定、父母双全为满分。若研修生父母不在世、有继父或继母、是孤儿等,这些人身无牵挂,到日本后容易滞留或跳槽。家庭评分为低分。

4 工作阅历评分。没有工作阅历或工作阅历极少者评分标准为高分:工作阅历多代表此人不稳定,容易跳槽,评分标准为低分。

王强管理模式把上述问题进行模块化分解、数字化评分。80分以上是优秀型,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王强管理模式二一一培训

培训是王强管理模式的第二个重要环节。中国改革开放后,逐步开始了出国劳务全民化政策,出国劳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逐渐被人们所忽视。许多赴日研修生出国前只是被召集到一起,简单地说一下出国注意事项或教几句常用生活对话就算培训了。这种做法非常不利于赴日研修生存日本的工作和生活。王强管理模式非常重视培训环节,建立有专业性的培训基地,专门编写了赴日研修生培训教材,专门设置了几大系统培训课程,即理想道德培训、法律培训、生活生理自救培训、日本劳动技能培训等系统课程。培训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体能培训期、技能培训期、集体生活培训期。在技能培训期针对赴日研修工种进行相关基础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指导。研修生们通过培训提高了综合素质及相关技能,在培训中心就已经适应了日本的工作和生活需要。

曙光国际人才培训基地就是王强管理模式的培训中心。为了培养合格的赴日研修人员,王强博士投资2000多万元,于2006年建成开业。培训中心占地面积13800平方米,教学和服务设施齐全,师资力量优厚,长期聘请日语外教在学校任教,年培训学员可达2000人。2007年以来,曙光国际人才培训基地陆续被确定为国务院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被辽宁省扶贫办和辽宁省劳动厅授予就业再就业转型基地、阜新基地教学单位、阜新市普惠制就业培训基地等。走进基地的教学楼,教室、宿舍、食堂、浴室、卫生所、会议室一应俱全。学员的宿舍更是整洁如军营,床上的被子都像刀切的豆腐块一样叠得整整齐齐。

记者遇到一小批在培的学员,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正在操场上做操。我们随意找了一个学员与之攀谈起来。她来自彰武,听同村的人说来曙光能到日本打工就报了名,在这里经过3个月的培训后就能到日本去研修,研修期最短的7个月,最长3年。主要从事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农产品加工、蘑菇养殖、水产、建筑、果园、养牛等工种,8小时工作制,月平均工资在8000元以上。一个学员辛苦1年赚的钱相当于一家三口好年景下4年收入的总和。她打算在日本干3年,多挣点钱再回家。

王强管理模式三——集中严格管理

赴日的研修生现在主要分布在三大地区。第一个是以北海道首府扎幌为中心,覆盖扎幌北部的小樽和南部占小牧的种植和养殖地区。第二个是以东京为中心,包括附近的长野县等制造业地区,和以仙台为中心的缝纫业地区。第三个是以名古屋为中心的丰田汽车修配业地区。

管理几乎覆盖整个日本列岛的大量研修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强管理模式之三主要是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具体管理内容如下:

1 例会制度,即开生活会。他把散在农户的研修生每十天或半月召集起来,定期开会。会议内容主要是谈自己的工作感受、家庭变化、生日庆贺、日语学习、个人成长及与农户沟通、研修生之间的交流,把一段时间内发生的问题全部在生活会上消化掉,使广大研修生心情舒畅、畅所欲言、和谐团结、精力充沛。

2 活动制度,即开展各种比赛活动。在放假或农闲的时候,王强博士把研修生集中在一起,搞短期的旅游、体育比赛、口语比赛、日记大赛等,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 事前管理制度。研修生到日本后,国内学校的老师就会把每一个研修生的档案重新进行整理,结合他们在学校的表现,再逐个分析,觉得某个人容易出问题,老师就立即到研修生的家里走访,与其家人进行直接沟通,汇报研修生在日本的情况,及时消灭问题隐患。

4 管理互动制度。将在日本的管理及机构和中国的培训机构有机地连成整体,进行互动管理。让国内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延伸,及时了解研修生的工作与研修生的家庭状况,构成个有机的管理整体,形成四角立柱,完美互动。这种管理四柱法使任何问题都能在萌芽中得到彻底解决。

5 心理治疗制度。研修生远离家乡,分散在日本农户家干活,语言不通,心理压抑,容易产生心理疾病,所以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

好的制度需要有执行力的人来贯彻。为了切实实施这种制度,王强博士主动加大管理成本,在日本招收和培训了近二十人的研修生管理团队。这些合格的管理老师从赴日研修生的接机开始一直负责到把研修生送上回国的飞机,他们管理上不空位,始终与研修生在起,负责研修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上的具体事宜。研修生白天工作的时候分散在各处,晚上都回到集体宿舍里休息,2—3人一个房间,日常生活采取半军事化管理,每片研修生工作地区设立若干个片区,每个片区都选出连长、班长、宿舍长。形成了管理老师一连长——班长一宿舍长条完整的管理链。

在工作中,管理老师如收到农协或农户的意见反馈,会及时到现场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会先行调查,然后组织研修生开会,大家互相帮助,形成合力,共同面对困难。

尽管去年日本大地震,研修生生源素质比往年略有下降,但是管理到位后,不但没有出乱子,效果反而比往年都要强,没有一名研修生提前回国,这充分体现了王强管理模式的魅力。

王强管理模式的理念就是把不合格人才培养为合格人才,为本人负责,为其家人负责,为农户负责,注重对人才的造就,以人为本。王强博士的管理模式通过实践运用总结出,20%的研修生是特别优秀的人,他们出国目的明确,能吃苦肯于付出,甚至还能带动其他人努力工作。60%的研修生能稳稳当当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剩下20%的研修生必须管理到位,这20%中有5%左右的人属不合格研修生。他们有的真的不会干活,有的性格有缺陷或存在某种疾病难以胜任工作。在日本的管理老师的工作重点是让60%的人安心工作,向优秀人才去靠拢。让他们顺顺利利完成研修工作,剩下的20%就要多关注他们,确保这部分人不出岔头。

王强管理模式的效应

辛勤的工作和严格的管理,使王强管理模式输送的研修生得到了日本当地农协和政府的广泛认可和欢迎。日本有个地方叫平取町,当地生产的小柿子在日本首屈一指,拥有日本本土小柿子的定价权。就是因为有了王强博士的研修生,平取町每年的销售额和利润都在增长,去年产值达200亿日元,这是前所未有的。平取町的农协到中国阜新培训基地回访表示感谢,他们说,如果没有中国的研修生,当地的农业生产可能都进行不下去。阜新的研修生对日本的农业贡献非常大。

王强博士的管理模式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06年6月辽宁省政协副主席胡晓华率省农业经济贸易代表团赴日本北海道友好访问期间,看望了阜新在日本北海道进行果树研修的研修生。2007年3月11日,胡晓华副主席来阜新视察雪后灾情,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到基地看望正在这里培训的贫困农民学员,并与学员进行了亲切的交谈,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增强本领,走出国门,去创造美好的明天。2007年7月8日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刘福合、辽宁省扶贫办主任柴久凤等国家、辽宁省、市扶贫办领导到基地调研,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并表示将给予培训基地更大的支持。2009年6月13日,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率国家七部委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来到阜新市,在王强博士的国际人才培训基地调研时,原计划只停留10分钟,后来他被研修生的课程所吸引,与研修生和辅导老师就培训方法和培训形式等课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结果停留了~个多小时。最后他对基地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为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造福阜新农民家庭的民心工程。”

研修生为王强管理模式接力

今年28岁的张静在阜蒙县农村长大,懂事的她很早就放弃学业帮母亲挑起生活的重担。2006年6月,张静在曙光通过短暂的培训后踏上了赴日本打工的飞机。到日本后,张静在日本北海道札幌一户无土栽培大棚里工作。业余时间,张静刻苦学习日语和无土栽培技术,农场主也给了她很大的帮助。2008年7月,农场主因病住院,一住就是四个月。期间,张静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多,把农场里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自己还考下了日语口语国际二级证书。农场主非常感动,归国前,多付给她20万元人民币。张静在日本打工三年,挣回50万元人民币。

张静由于日语水平较高,回国后曙光国际培训基地已经聘用她成了一名日语教师。

何止一个张静,阜新曙光通过劳务输出,改变了一个又一个农村青年的命运。

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巴镇街里,有一家“何家粮油综合商行”。这家商行是一个两层商业网点,共110米,楼下卖货,楼上住人,商行的小两口何大军、岳丽娟先后通过曙光去日本当过研修生。2008年时,何大军去日本7个月,从事大田蔬菜种植,赚了五万多元,后来岳丽娟在日本种小西红柿也赚了不少钱。回国后,夫妻眼界开阔了,思想也开放了,何大军嘴里的新名词“农超结合”让我们这些城里人也自愧不如。现在,他又有了新构想,打算与朋友合伙到宁夏包50个大棚搞绿色种植,把他在日本学到的大田种植技术用在中国。他满脸喜悦地看着媳妇再次隆起的肚子,心中充满了希望。

在阜蒙县大巴镇的商业街里,年龄在40岁以里的适龄青年几乎都去日本打过工,他们从国外回来,不仅带回了钱,还带回了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不仅淘到了“第一桶金”,还为日后自己就业和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业街上诸多美容美发店、歌厅、饭店、超市、网吧、服饰店、装饰材料都是洋打工回家后自主创业的。整条街上大兴土木,车水马龙,一片兴盛景象。

扶贫助残彰显爱心

在中国阜新,王强博士扶贫助残之举口碑相传。自2001年以来,王强博士已经帮助百多名残疾人家庭选派赴日研修生,并解决了3000多名残疾人家属脱贫的问题。

家住大巴镇道不歹的田晓云就是一名残疾人家属。她的儿子患有先天性软骨病,为了给孩子看病,家里已经向亲戚朋友借了8万元。听说到曙光能出国打工赚钱,田晓云马上找到了王博士。王强博士很同情她的境遇,虽然她的年龄较大,已经超出了曙光招生的年龄限制,但还是破例接收了她,并把她排在了赴日名次的第一位,还安慰她,一定给她分一个干一年能挣两年钱的地方。到了日本之后,田晓云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成绩优秀,受到了日本人欢迎。

参加出国培训、办理国外务工手续需要一笔不小数目的钱,尽管在培训基地出国务工的费用仅相当于同类机构费用的一半,但是大多数贫困农户还是拿不出来。考虑到他们务工以后收入有保障,曙光培训基地用辽宁省及阜新市的培训补助金,向无力支付费用的学员提供无息贷款,拆除了阻碍贫困农户出国务工的最后—道门槛。

王强管理模式——研修生——中日友好交流的使者

据了解,日本农户与研修生并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他们相处得非常融洽。中国研修生在日本称年长的农户为

“老爸爸”和“老妈妈”,日本农户也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对待研修生。研修生回国后,他们也时常保持联系,进行后续交流。每年农闲的时候,日本农户都会成群结队来中国阜新,探访研修生及研修生的家庭,这种亲情非常真挚,逐年加深,正在不断扩散,同时也成为促进中日两国人民友谊最踏实、最稳健、最有成效的一种民间交流方式。

篇9

这些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根本、是关键。一个区域,通过引进人才可以调整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和学历结构,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持续、主动、有进阶地研修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研修必须转型,通过专业地服务教师学科育人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有实际获得。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理念就是“成就教师、发展学生”。

一、教师研修:关注教师学科育人能力提升

学科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每门学科的课程对于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科育人是以学科核心知识为重要载体,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基于真实的情境任务,在学生团队或个人开展实践性学习、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落实学科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达到学业质量标准的育人行为。课堂教学是学科育人的一部分。

学科育人要坚持价值观与能力并重,要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学生需要通过学科课程的学习,获得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全球化能力等。这些需求对教育的目标、内容、组织、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教师的学科育人能力是一种学术能力。它是教学的学术、育人的学术,是高度专业化的表现,其实践性极强,具有学科性、现场性、个性化等特点。学科育人能力不是一项简单的技能,是有教无类的、动态发展的学术能力,要求教师具备学生知识、课程知识、教材知识、教学知识、评价知识以及学习设计、实施和自我发展能力等。以学科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现场并不只是单向的输出,无论是授课、组织活动以及师生之间互动,都对教师有很高的学科教育专业要求,教师的学科教学,在不同学段、不同学校、不同班级都不一样,个性化极强。

只有坚持学科育人,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教师研修要超前思考、跨界思考,要关注教师学科育人能力的提升,要帮助教师获得“带得走”的理念和能力,内化成教师的自主行动。只有这样,教师回到教学现场,才有可能创造性实施,解决现场问题。

二、研修转型:专业提供高品质教师发展服务

教师研修,要满足需求,更要引领需求。唯有专业,才更能体现教师中心,才能立足现在、面向未来。

1.尊重客观规律

这一点非常重要,是专业精神的表现。教师研修机构具有研究、指导和服务的职能,首先要研究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学科发展、学生学习和成人学习的规律。当然,也可以直接掌握并应用已有的关于规律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过程当中生成的成果,一定要在区域层面把研究成果进行实践应用,最终转化成教师研修的资源,服务教师发展。

2.依据标准研修

素养导向、标准导向、问题导向的教师研修,有利于教师的学科育人能力提升。专业性的重要表现是依据标准开展研修。标准引导方向、明确目标、规定内容。教师发展标准体现了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和进阶发展要求。教师在不同的专业发展阶段,从新任教师、发展期教师、成熟教师到名师,素养特征和发展需求是不同的,育人能力是呈现进阶发展的态势的。

目前,国家正在研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各地分类、分科、分层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引导各地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进行科学诊断,设置针对性培训课程,确保按需施训。促进各地按照教师专业成长规律,系统设计课程内容,创新研修模式,持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也为探索教师研修学分管理奠定基础。

3.建设专业队伍

专业的研修需要专业的队伍和专业的机构。每个区域都应有一支高度专业化的培训者团队。培训者队伍的能力建设至关重要。目前,这支队伍的名称在各地不同,包括教研员、研修员、培训者等,一些地区的培训者队伍还存在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化程度较低、学术性不够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亟须改善。在各地,教师研修机构的名称更是多样,包括教研中心、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局教研室、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师进修学院、教师研修学院、教育学院等,其主体职能大体相同,部分职能略有不同。当前的主要问题是,要服务教育改革的需求,机构的职能需要丰富,内设机构需要匹配,以此来提升专业性。

4.不断超越自我

这也是专业精神的一种体现。自我突破、自我超越,需要有前瞻性、宽视野,更需要教师培训者有使命感、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教师的培训者应基于教育改革的需要,基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需要,基于教师的实际需求,超前研究与实践,给一线教师提供专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指导学校和教师发展。这样的组织具有专业型、学习型、实践型、研究型、创新型、合作型、生态型、服务型的特征。

5.加学科建设

重视学科建设是专业研修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要从课程、教学、评价、资源、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职前职后衔接等方面,重点开展研究与实践,促进学科建设,这非常重要。要科学地把握学科建设的方向,建设一流的学科队伍,才能专业地服务教师的学科育人能力的提升,着力推进研究成果的转化。

唯有研修转型,才能更好更专业地支持教师发展。具体包括:研修工作重心从“学科教学”转向“课程育人”;教学目标从“知识获得”转向“素养提升”;研修内容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学改进从“基于经验”转向“基于实证”;教师研修从“专家传授”转向“教师众筹”、从“统一培训”转向“个性发展”。

在研修转型实践中,我们聚焦课程改革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以课题或者项目为载体,教研员牵头整合高校专家和一线骨干教师资源,建立多个团队,研究、解决真问题。例如:“促进学科能力发展的教学改进”“义务教育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研究”“基于学习者分析的教学改进”“基于学法指导的教学改进”“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等30余个项目。在项目实施中,建立研究、实践、改进和追踪机制,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的过程,问题解决了,教师的能力也就提升了。教师自己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非常重要。其中,微团队培训的做法非常好,有利于团队成员互相支持、共同解决问题、持续改进。

三、合作研究,提升中国特色教师教育的品质

当前,教育改革节奏快、力度大,我们要顺势而为、趁势而上,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确保教师培训机构、教师培训者队伍的专业性,研修机构和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要共同创新发展,共同开展研究。

1.服务区域教育

教师研修机构是区域的专业智库,服务学校、教师发展,服务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面对多元需求,要通过高水平的研修转型面对挑战、解决问题,主动求新求变,转变理念、丰富内容、创新方式、建立机制是转型的重点,体现了中国特色教师教育系统的核心能力。

2.共同创新发展

教师教育研究的宽度和深度在不断发生变化,研修制度具有中国特色,不可替代。我们要共同实践,共同创新,发挥团队力量。研修机构之间要开展合作,同时,研修机构也要与高校开展合作,做好教师职前职后衔接。对于教师职前培养,无论是本科、硕士或者博士学位,都应在职前加强教育教学学习与实践,区县级教师研修机构可以作为教师职前培养实践基地,经过教学现场的学习、研究、实践、改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胜任教学工作。例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开展合作项目,共同开发本科生或者教育硕士的教学实践类课程,教研员可以去授课,做兼职教授。

3.共同开展研究

21世纪以来,国际上高水平的教师教育研究呈增长态势,美国占据中心位置。但中国大陆处于弱势,研究成果较少,缺乏国际化的教师教育研究机构和团队,缺乏相对聚焦的研究主题,缺乏持续稳定的追踪研究。

未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研修机构的研究力量可以结合在一起,聚焦关键的问题,共同_展持续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不断地应用。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共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过开展STEAM教育的教师研修,提高教师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水平。我们还要总结、提炼中国教师教育的实践经验与智慧,在国际上分享与交流,扩大国际影响力。

篇10

我有幸作为中国农学会派出的7名研修生之一,到日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农业研修。我的研修地点位于日本海侧的鸟取县东伯郡北荣町一个叫大谷的地方,主要从事西瓜、蔬菜等园艺作物的生产、加工与包装,流通环节全靠自己去了解、认识、分析。由于研修内容和专业的关系,我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日本的农村度过的。因此,也更能直观地感触到日本的农业、农村和农民。

农业

日本同中国一样,也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而并非欧美等国的大农场经济。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很高,设施农业发达。就我所在的鸟取县来说,该县是日本著名的20世纪梨和西瓜之乡。为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保护地生产设施,大量使用各种先进适用技术,如喷灌技术、防虫网蚊蝇防护技术、大棚西瓜生产技术等。日本的大棚设计科学、管理方便,从建造之初便注重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棚内没有任何障碍物,大型拖拉机等农机具可以直接开进棚中进行耕作,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我所在的农家,包括我在内只有4个人,却要管理50×6米的大棚25个、100×2.4米的简易拱棚26个,还不包括其它作物,比起国内一个农户1-3个大棚来说,日本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可见一斑。

日本农产品价格昂贵。上面提到的鸟取西瓜,一个中等大小的,市场价250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160元,特大型的可以卖到12000日元一个,相当于人民币780元;一把100克包装的小葱,一般售价158日元,相当于人民币10元。最贵的时候,比如日本遇到20年不遇的大雪时,每百克小葱价格一度涨到30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20元。由于农产品价格昂贵,因此,在日本最能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日本国内对农产品的标准化要求很高,农产品都要经过分级、包装后才可以进入市场。比如小葱收获后,先要通过高压气流和水流进行清洗,再根据长短分成2L、L、M三个级次,然后按照每100克1袋、每30束1箱,运到指定地点交货。

日本国内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市场上销售的几乎所有的农产品都要经过认证和检测才能上市,并且要在农产品或内包装的明显位置都必须注明产品的名称、产地、生产者、地址、电话号码等。生产者必须对自己生产的农产品负责,一个大蒜、一根大葱都能很容易找到它的生产源头。在超市里经常可见一些普通装束的抽检员拿着仪器随时对商品进行抽查。因此,老百姓一般对农产品的质量还是放心的。

日本农业是以小规模的家庭经营为主,农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实现对接是靠各种类型的“组合”完成的。在日本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组合”,其中“日本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在日本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农业网络体系,它组织农民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向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将大部分农家都组织起来。农民与农协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信用合作机制,农民日常生产需要的大部分物资,包括部分生活资料都可以直接或间接从农协得到。在农协下面的各种实体中,农民可以享受到略低于市场价格的服务(比如到农协加油站加油、在农协网点购买肥料等)。拿西瓜收购来说,农民只要按照农协的要求,将生产出来的西瓜运到大型自动化西瓜选果场,经过糖度检测、品质抽查后,送上交售口的传送带就不用管了。西瓜经过大型自动化选果设备被分级、包装后,直接被运往周边的大阪、京都等地,进行统一销售。由于经农协上市的农产品具有统一的规格和质量要求,销售稳定,价格公道,短时间内就可结算付款;而农协所得的手续费也是以固定比例按销售额计算的,农民与农协的利益一致,因此,农家一般都乐意与农协合作。

农村

由于实行土地私有制,日本农村的街道弯弯曲曲,几乎没有一条是笔直的。但农村道路密度大、质量好,排水设施健全,从街头小巷到田间地头,几乎全部是柏油路面,农民出行便利。农民的房子一般都是木制结构,但从外面几乎看不出来。房子大都根据地形地势,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外观高低错落、新颖别致、各不相同,内部装修豪华、防寒保暖、非常漂亮,基本上一家就是一座小别墅。日本农户家庭已经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垃圾全部用专用塑料袋包装,实现了定点定时收集。总的来说,日本农村各项设施齐备、交通四通八达、文体设施健全、生态环境优美,真正实现了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发展。

日本农村社会治安非常好,民风淳朴,农民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令人难以想像。日本农家都喜欢植花种草,院墙都很低,有的就是篱笆墙,好多农户干脆就不建院墙,更谈不上有院门。日本早已进入汽车社会,农户家里一般都有几部汽车,晚上汽车就放在院子里或临街的车库里,有的时候忘记拔钥匙,一般也不会发生丢车的情况。我在日本一年,没有锁过房门;去商场买东西,自行车有时也不上锁,车篮中买的东西也从没丢过。

日本城市化水平很高,相对于人口集中的城市来说,农村却显得地广人稀,人口老龄化严重,但日本农村已经建立起以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民都参加国民健康保险,农民生病支出的相当一部分由国家报销。在各市町村都建有公民馆等各种福利设施和机构,老年人和幼儿园的小孩子每个月还可以享受到国家提供的社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