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体育研修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3 12:5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培体育研修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培体育研修总结

篇1

一、体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

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的附件中指出:遴选高水平师范院校与优质中小学联合,采取集中研修和“影子教师”相结合的方式,与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师范生实习支教相结合,组织支教教师、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顶岗实习,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到培训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3~6个月的脱产研修,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为中西部农村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辐射作用的带头人,推动教师教育改革。[1]

首先是遴选问题。包括参与的培训机构、优质中小学以及骨干教师的遴选。高水平的培训机构的遴选是通过各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高等院校、教师培训机构的标书进行评审,确定入围名单后再组织答辩,最终确定项目任务的承担机构,报教育部、财政部备案。这种竞争择优机制,以竞争择优盘活教师培训资源,以竞争择优促培训质量的提升,改变了以往直接由行政任命培训机构的模式,让具备优秀的培训机构参与培训,做到优中选优,这是保证培训取得较好效果的前提。培训组织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协调培训机构与优质中小学之间的关系,以往的培训当中,一部分优质中小学认为培训主体的是培训机构,自己只是协助参与,让优质中小学全面参与到培训中来,让培训机构和优质中小学形成强大的合力,这是培训组织者必须认真考虑的事情。

遴选体育骨干教师学员是“国培计划”体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中最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培训质量好坏的关键,并直接影响培训的全过程。能否选派到高水平、高素质、有潜力、可造就的优秀体育学科骨干教师,不仅关系到此次培训,而且决定整个“国培计划”既定目标的实现。从2010年一些省市的体育骨干教师学员反馈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专业不对口问题,部分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由其他专业或者一些退伍军人担任,没有专业正规的体育教师选派,只有抽调他们参与培训,造成了一些参训教师专业不对口。第二,学历,职称,教龄等与体育骨干教师学员的要求不符,部分学员学历、职称偏低,教龄较短。第三,被选学员城镇中小学体育教师比例较大,显然,这与“国培计划”实施目的初衷相违背。第四,一些学员学习动机不纯、学习态度不端正。一些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本身就少,学校不愿意把一线的骨干教师派去学习,对置换来的师范生能否胜任一线骨干教师的工作表示怀疑,让骨干教师去学习,学校体育工作就难以有效地开展,于是就派一些闲置人员参与培训,造成一些人被“国培”了。在这种状况下,有些学员培训学习时得过且过,放松了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这种不纯的学习动机和怠慢的思想行为偏离了“国培计划”的培训目的和要求,影响了“国培计划”项目的教学与培训质量。[2]

篇2

关键词:国培计划;职后培训;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培训需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国民素质的优劣,从而决定着国力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教育部“国培计划”和云南省“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标志着中小学继续教育已走向经常化、法制化的轨道。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必须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不断地进行职后培训,不断补充、更新、拓展、提高其知识和技能完善其知识结构,不断开发创造思维和创造力。尤其是在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全面展开的今天,当务之急是大力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尽快使中小学体育教师适应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

中学体育教师参加职后培训是终身教育的要求,是切实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是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彻底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保证。本文以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需求为调查内容,试图从多角度、多层面获悉云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学习的需求状况。为我们实施“中西部国培计划项目――农村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目标地位、课程内容选择、培训方式的设计以及培训的评价及管理提供依据。

1.调查对象及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云南省各地州市部分体育教研员、体育干事、一线优秀体育教师;参加2014年云南省国培计划置换脱产项目培训的100名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上检索、查阅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综合分析,合理借鉴己有的云南省中学教师职后培训需求研究的研究成果。

1.2.2专家座谈法

通过与云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的座谈,了解云南省各级各类体育教育教学竞赛、教研、科研等活动过程中农村中学教师反馈的总体情况。

1.2.3问卷调查法

对参加2014年西部国培计划项目的100名体育教师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访谈法,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98%。

1.2.5数理统计法

收集、处理和统计问卷调查中获得的相关资料和数据,问卷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云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需求分析

2.1培教师基本情况

根据对所调查的98名教师基本信息的调查,结果见下表:

从性别情况看,参加国培计划的云南省农村中学体育骨干教师的男、女比例失调,性别之间的差距较大,女性教师比例偏低的原因在于:一是时间受限,大部分农村中学女教师,除了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外,在家庭中有养育孩子的重任;二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由于工作量大,工作环境艰苦,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和学科不受重视场地、器材、自然环境都有影响,很多女性体育教师改教其他学科;三是专业偏见,在云南很多学校体育教师都是男性且篮球、足球专项居多,这与学校体育常见场地设施、群众经常参与的运动项目有关。

从学历结构看,本科学历的教师占64.2%,专科学历的教师占35.7%,对参培人员进行访谈得知,造成部分体育骨干教师学历低的原因:一是农村中小学校领导对体育学科及体育教师不重视,体育教师外出学习提高学历的机会很少;二是有的体育教师是兼职,兼职教师所承担科目、课时过多,一旦外出培训,学校找不到代课老师;三是最重要的一个现实问题,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少,属于竞聘上岗,若外出进修,不在学校工作,面临解聘下岗的危险,所以很多体育教师宁可学历低,也要保住工作。

从职称结构看,高级职称人数少,一级教师比例偏小,二级教师比例大,原因有2点:一是体育不被重视,评定职称时往往向其他学科倾斜;二是当地学校对体育考试要求低,教师无压力,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但从总体来看,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职称水平,对本研究所涉及的问题具有全面、深刻的认识,也使得本研究更具权威性。

由调查发现,学员的最大年龄为57岁,最小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35岁;最大教龄为37年,最小教龄1年,平均教龄12年。由此可见,培训对象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年富力强,处于教学工作的最佳时期,教龄较长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并承担着主要任务,是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培训后能真正起到骨干带头作用,这样的年龄结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同时又具备了很好的参照价值,使得本调查研究更具可信度。

图1 培训教师所属地州

从参加培训研修教师所属地州看(图1),涵盖了云南省昆明、大理等九个地州的体育骨干教师,基本能反映云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现状。

图2 培训教师所属民族

从参加培训研修教师所属民族看(图2),除了汉族以外,还有白族、纳西族、彝族、回族、苗族、普米族、藏族农村体育骨干教师,体现云南多民族的特点,也为培训中讨论课程资源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2.2 参加在职培训情况统计分析

表4 参加在职培训情况统计(n=98)

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平时很少或是几乎没有机会进行学习和参加培训,他们具有强烈的继续学习和自身发展提高的需求和愿望。有机会参加国家级培训,他们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激动,因此,他们格外珍惜这样的培训机会,同时希望教育部能多组织这样的培训活动,最好能加强后续实践过程的追踪与指导。

2.3 培训效果与学员培训需求和愿望的满足度分析

图3培训效果与学员培训需求和愿望满足度情况分布图

如图3所示,学员对培训效果与以往的需求和愿望相比较,认为非常满足的占31.2%,所占比例较少,满足的占56.2%,超过半数以上,认为一般的也占一定比例,为14.6%。总而言之,有87.5%的学员对目前培训效果感觉满意,认为满足了他们的培训需求和愿望,由此可见,目前培训对于学员来说具有相对较高的实效性。

2.4 对培训形式的需求调查

统计结果显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喜欢的培训形式中观摩研讨、主题强化和小组讨论位列需求的前三位,说明教师们不仅希望培训能让自己全方位提高,同时希望自己在某一主题上能有突破,不希望培训的内容宽泛但深度不够。因此,教师培训的承办方应尽早的了解掌握教师的需求并安排具创新、发展、个体的体育教师培训形式,以切实提高培训的价值和效率。同时,可以多采取观摩研讨与参与互动的形式,用最少的时间、最有效的形式获取最大的培训效益。

2.5对培训内容需求的调查

在目前培训内容和希望今后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教学观摩、设计、实践与讨论研修在选择人次排序上是完全一致的,排在第二位的是“专业运动技能”,第三位的是“专业理论”。这表明,国培计划组织的培训内容基本上符合体育教师的需求。但结果还显示,希望今后将专业运动技能和后期跟班教学观摩、设计、实践、讨论研修内容作为培训内容的选择人数差值呈现负数,这说明体育教师希望培训的内容更加符合体育教学的实际,希望更多的与优秀的一线体育教师以及同事讨论研修,以此促进其共同进步;除此之外,在体育专业运动技能的选择上差值比较大,这说明体育教师们希望培训内容中多加入实践运动技能,多建立感性的知识概念。

2.6 对授课教师的需求调查

图4 学员喜欢的授课教师类型分布图(多选,n=98)

如4图显示,学员最喜欢的授课教师是经验与理论型体育专家,另外,对于授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学员们也有一定的期望。多数学员认为,培训师资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经验,最好是专业权威的专家、有实践经验的特级教师和一线优秀教师,能在对名师解读和优秀教师身上寻找自身的差距。

2.7对管理和考评的满意度评价分析

图5 学员对目前培训的管理和考核满意度分布图

如图显示,有83.3%教师选择了非常满意,满意(12.5%)、一般(4.1%)、不满意(2.1%),这充分表明目前培训管理及考评方式能比较全面而且客观地反映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心智活动过程、行为表现及学习结果等情况,而且这一管理及考评方式比较宽松和粗放,不会给教师造成太大的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

3.结论与建议

3.1 参加此次“国培计划”置换脱产项目研修的农村体育骨干教师男教师占多数,学员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教师的学历逐渐提高。今后应加大在职培养力度,更多关注农村女教师的职后培训,帮助年轻教师建立职后培训终身学习意识,提升学历层次,提高师德修养,拓展和更新知识面,是农村体育骨干教师的发展趋势。

3.2 大多数参训学员认为参加此次“国培计划”培训在专业观念(包括专业知识和对新课改的解读方面)、体育教学技能、运动专项技能、教学与研究能力、学员增进感情等方面收获颇多。为我们今后实施国陪计划课程内容选择提供依据,同时也提示我们总结并运用好由这些内容所产生的生成性知识及其运用。

3.3云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群体因为学历、技术职称、从教年份,教育教学能力、职后的专业发展状况、参与学习的机会、各地各校的要求,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和要求等不同导致层次差别大,培训的需求多样化,主要集中在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及考核评价、增强培训师资力量几方面。我省在职教师今后培训应努力做好准确定位培训目标,优化培训内容,建立健全发展性评价模式,力求体现培训方式实效性等工作,提高培训效果。

3.4 调查对象从不同角度为农村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提供了合理建议,且更注重其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因此今后的培训中,不同的培训内容应针对学员的年龄、来源、学历以及需要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理论知识采用专家讲座,教法技能采用观摩课形式,专业技能采用实践课形式等。培训内容可以更多的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增加室外实践性、可操作性内容,减少纯教育理论的讲授,结合典型案例进行评析,为体育教师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陈运保,韩伟锋. “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需求调查[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 5) : 3 - 6.

[2]余新. 影响教师培训有效性的五个基本环节[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 6) : 67 - 71.

[3]党亭军.继续教育背景下乡村教师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3) : 22 - 25.

[4]朱旭东. 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 教师教育研究,2010,22(6):3-8.

篇3

[关键词]国培 体育 学习

不知不觉中,近6个月的国培学习已经结束了,翻开笔记本,看着上面有些凌乱但记录着丰富知识、创新理念的文字,几个月来学习和成长的每一步跃然清晰。

这次国培为我们体育教师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特别是为我们农村体育教师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2010年,我有幸参加国培,参加此次培训学习,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同时,也感受到压力。学习期间,专家的精彩讲座,让我有机会和专家们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

回顾国培学习这段日子,上课、研修日志、论坛交流、教学反思,忙碌、辛苦但倍感充实。一路走来,从开始的激动、不知所措到现在教学中问题的豁然开朗;从初上网时的被迫学习到现在迫不及待地领略专家、各位老师授课、指导的风采……这一切让我们的收获变得灿烂无比。

在第一次走进国培前,相信许多同仁都面临过这样的问题:有人说体育老师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轻松、愉快,无教学压力;小三门,底层人物,福利、职称、优秀往后排;时常还要参加些校内的体力劳动,在学校里社会地位不高,学校领导看不起,等等。但是,这次学习让我们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曙光,学校体育改革的圣火已经燃到了我们的身边。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学校体育改革浪潮,全体同仁共同努力,甘于付出,把这次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作为改变我们体育教师形象的时机。让体育教师成为具有不可代替的,具有高超专业素养的、备受关注的人群,让学校体育也像其他学科那样受到社会和领导的关注。

学习的日子里,我们一起观看专家讲座的视频: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们更加贴近了课堂;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们知道了教学中该注意什么,哪些细节应该抛弃。观看视频后是做作业,那是我们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舞台。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根据专家的引领,利用课余时间,无论身心多么疲惫,我们全体学员都能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并能积极参与在线讨论、交流,阅读文章,发表评论。每天上午8点左右,迎着从窗帘缝隙里透出第一缕阳光,打开电脑,开始享受我们每日的精神大餐――课程简报,关注着上面是否发表了自己的文章。接着观看教授的讲座,领会其中的观点,通过课堂实录感受教学实践的过程……就这么忙碌着,眼睛花了,肩膀痛了,可是我们的心里是充实的,甜蜜的。因为我们分享着智慧,和大家互动着、交流着,得到了大家的鼓励,和大家一起共同创造着工作带给我们的幸福,享受成长的喜悦。这是激情燃烧的日子,是精彩无限的日子,这些日子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给我们的人生增添更多的色彩。

篇4

——区教师三八妇女节座谈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姐妹: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南通市观河中学的张烨。

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谈谈我的成长历程。

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草根教师,虽然我的成长有些曲折,但总体说来还是非常幸运的。

1996年从南师大毕业分配到观河中学。看到对角线才能画出50米跑道的泥地操场、严重匮乏体育器材室,我蒙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将如何实现自己的体育梦想呢?带着这样的困惑,我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那时,我们观音山归通州市管辖,上级组织的活动都由八一中学作为代表参加,赛课、运动会等等通通都跟我们搭不上边。学校又没有专职的、科班出生的体育教师,那时的我没有师傅的引领、指导,没有现成的经验借鉴,生活在观中——那一方小天地中,像一只"井中之蛙".直到2001年,观音山划归崇川区管辖,我才有了参加各类活动的机会,这让我看到了"井"外的天空是多么地美好!

2010年,区教体局推进名师培养工程,我有幸作为培养对象,踏上了由"被迫"到"自动"、痛并快乐着的专业成长快车道。

回顾这四年的经历,我深切体会到:

一、目标——专业成长的自我觉醒

在教体局的安排和倪胜勇导师的建议下,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我将"南通市骨干教师"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成为推动我前进的强大动力,激励着我不断前进。这正如"跳蚤效应"告诉我们:人必须要有吸引他们未来的目标,这样才能唤醒生命成长的自我觉醒。

二、学习——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古人云:"读书使人进步".为了使自己能跟上"名师培养共同体"成员的步伐,我放弃了喜爱的广场舞、手工编织等爱好,将业余时间都利用到学习上,正所谓"学无止境。我先天不足,唯有后天勤奋补上!"

1.阅读——促我自新

有人说:"体育教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一介武夫而已。"这话虽然说得有些偏激,但也折射出部分体育教师的个人修养、文化底蕴的不足,正是这种偏颇的看法成为制约我们体育教师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与导师——倪胜勇的第一次见面会上,他便教导我:"体育教师要想进一步发展,要想成为‘有为’之人,‘阅读’是最好的途径。"

我敷衍了一段时间,收效甚微,便没有了动力。王丽琴博士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新路"讲座,让我感触颇深,有一种想飞起来的冲动!是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我们去挤,总会有的,哪怕每天只有10分钟,日积月累,那将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呀!于是,我开始克服人性的弱点——懒。工作之余专注于阅读,由开始的茫然不知所措,不论什么书籍都读,到后来的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这为我积攒了教育教学理论,让我的体育课堂增添了生机和活力。现在,阅读已成为我生活中的常态,每天至少阅读一个小时,节假日适当延长。

2.研修——促我提升

区教体局安排各级各类专家的专题讲座,让我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更唤起我的提升意识,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只有恪守教师专业伦理,勇于探索,才能做一名与时俱进的体育教师。在"国培"学习、名师成长论坛和主题性研讨等研修学习中,我坚持做好笔记,反复琢磨专家的教育教学方法,及时整理自己的学习心得,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实现学习——反思——实践——总结——提升。

3.网研——促我起航

加入区名师培养共同体后,我虽然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但一直没能突破写作的瓶颈。偶然的机会,我加入到"学体"QQ群,这样有了和全国各地的同行交流的机会。在群中,得知了《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的存在,在群内老师的帮助下,我开通了自己的新浪博客。在参加学体"草根争鸣"论坛活动中,我找到写作的素材;通过撰写博文,我达到练笔的目的,从而也提高了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近四年,我在国家级刊物《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已发表12篇文章。

三、磨炼——专业成长的核心动力

篇5

关键词:教育政策;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7-139-03

进人21世纪以来,全球普遍加强了对教师教育的关注,各国纷纷提出了针对加强本国师资力量的各种措施。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澳大利亚政府教育、就业和劳资关系部于2000年提出的“优质教师计划”(Australian Government Qllality Teacher Program,以下简称AGQTP)、我国教育部于2010年5月正式颁布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两个措施都是针对教师资源的改革,对两国的教师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较分析两者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鲜明的区别,对于促进我国优秀教师的成长及加深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教育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澳大利亚政府优质教师计划与我国国培计划教育政策概述

澳大利亚优质教师计划,是澳大利亚政府教育、就业和劳资关系部提出的提高教师质量的培养项目。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在21世纪学校领导所需掌握的教学知识与技能。AGQTP于1999年出台并于2000年开始正式启动,一直实施至今,本文选取的政策是《澳大利亚优质教师计划(2011-2013)》。在2011-2013年,联邦政府将支付22.5百万澳币支持该项目。经费支出将主要用于学校以下九大关键学科领域的教师专业学习:文学(英语)、数字计算能力(数学)、科学(包括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历史、地理、信息和通信技术、语言、职业教育和音乐。主要的目标群体是有十年或十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离开教学岗位一段时间后又重返讲台的教师,临时的教师,土著学生的教师,农村、边远地区、城市贫穷地区的教师。鉴于澳大利亚分权制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各地区中小学教育事务主要由州政府负责。

我国的国培计划是教育部于2010年5月正式颁布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支持“国培计划”的实施。通过创新培训机制,采取骨干教师脱产研修、集中培训和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中小学教师培训属地方事权,应以地方为主实施。

二、澳大利亚政府优质教师计划与我国国培计划教育政策的相同之处

(一)提出背景和目标趋于一致

在国际教师专业化思潮的推动下,教师素质和质量成为当今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股因时代而产生的教改洪流中,肩负引导教育发展重任的教育政策不仅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而且更加凸显了其时代价值。澳大利亚政府通过优质教师计划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理解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新时代所赋予教师的使命与要求,以此来顺应澳大利亚教育的发展方向。

我国政府以新世纪的时代背景结合国内外环境等因素为出发点,认为21世纪给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而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教学质量不高等现实因素,都要求政府制定有关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其目的是,通过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提高优秀骨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能力,促进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中更好地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同时,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的开展,促进教师培训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突破。由此可知,两个措施都是旨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师资状况。

(二)基本措施一致

1.中、澳两国都由政府为教师培训提供专项资金。《澳大利亚政府优质教师计划》规定:“在2011-2013年,联邦政府将支付22.5百万澳币支持该项目。经费将用于各州和领地的活动开展,政府分配给每个州和地区的教育权威机构的经费主要基于2009年澳大利亚统计局所公布的该地区学生入学人数比例。资金的使用则根据年度拨款法案和1997年教育、就业和劳资关系部的财务管理和责任法案的监管要求。”我国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支持“国培计划”的实施,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

2.两个项目都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提高教师队伍和专业化素质的举措。我国与澳大利亚有着相似之处,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处于贫困地区或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学生,其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因此,通过“澳大利亚政府优质教师计划”与我国“国培计划”促进各地区师资水平的均衡提升及教师专业化发展。

3.二者都是由中央政府牵头,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澳大利亚政府优秀教师计划虽然由联邦政府出资筹建,但州政府以及地方的私立教育办学力量在具体活动的开展方面承担主要责任。州政府必须在联邦政府制定的主要架构的指导下开展活动,并给联邦政府提供年终总结报告。在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属地方事权,应以地方为主实施。中央实施“国培计划”旨在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培训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

4.两国为中小学教师的职后培训提供了机会。澳大利亚政府优质教师计划与我国国培计划教育政策都是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举措,两项举措的实施使得澳、中绝大部分的中小学教师得到在职专业发展机会。AGQTP为澳大利亚各地的中小学教师提供了许多职后发展机会。在AGQTP的推动下,2010-2013年,新南威尔士州大约有30万教师参加了读写、计算、科学和职业教育等科目的培训活动。国培计划也为我国各地的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很多的在职培训机会。截至2013年11月,北京等18省(市)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已完成80%以上,计算机培训已完成90%以上。

三、澳大利亚政府优质教师计划与我国国培计划教育政策的不同之处

(一)政策提出的保障体系不同

澳大利亚政府优质教师计划出自《关于21世纪国家学校教育目标的阿德莱德宣言》,从政策的内容来看,该政策对政府与实施培训计划的单位或个人之间是一种合同关系,并有一系列的相关法案作为约束,如《刑法和犯罪法》(1914)、《种族歧视法》(1975)、《档案法》(1983)、《性别歧视法》(1984)、《人权和平等机会委员会法》(1986)、《残疾人歧视法》(1992)、《女性工作机会平等法》(1999)、《2004年龄歧视法》、《公平工作法》(2009),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如申请获得AGQTP资助项目或是退出都必须要遵循一定的法律步骤,促使项目明确化。我国的国培计划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的形式来实施的。这仅是从政策层面上出台的一个文件,缺乏法律的保护。从政策的内容来看,该政策对政府与实施培训计划的单位或个人之间是一种领导关系,实施培训者对接受培训者是否在种族、年龄、性别、残疾有对待不公和歧视等方面有相对细致的关怀与考虑。

(二)两项举措的内容存在差异

AGQTP项目通过对教师的培训来帮助学生的文字与算数水平,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整体水平的目的。该项目强调对澳大利亚国家课程、目标人群学习的需要、跨学科和学校给予优先发展。详情如下表:

除了上述活动,每年AGQTP活动计划还必须分配资金的25%用来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澳大利亚的国家课程、全国教师专业标准和学生福祉等领域。澳大利亚政府致力于为全国的孩子们改善教育成果,提高学生的福祉,并为他们今后进入成人的生活做准备。解决学生的福祉是了解学生生活、情绪和学习以及防止青少年抑郁、自杀、自残、行为(包括欺凌和暴力)和滥用药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

我国的“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前者面向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农村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教师培训者,进行分类、分层集中培训;后者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培训的内容涵盖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科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以及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其中的顶岗实习可谓中国特色一项创举。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与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师范生实习支教相结合,组织支教教师、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顶岗实习,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到培训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3-6个月的脱产研修。

(三)二者在选拔受训者的方式上存在不同

AGQTP项目参与培训的人员多以先申请,待通过了组织机构的审批后才得以参加;国培计划的参训人员多以各基层单位先选拔,然后再呈报上级主管部门的方式。

四、启示

(一)教师教育理念与时展的融合及开阔的国际视野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此次优秀教师计划别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提高了教师自身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将先进的教学方式运用到课堂中,还利用网络技术将先进的实践和研究成果推广到全国。反思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大多数是强调对教师知识的培训,如我国的师范教育,多年来课程设置都以学科知识、教学法和教育学概论等理论课程为主,理论知识陈旧,并缺少实践性,且知识的更新缓慢,缺乏先进的理论和政策指导。学校对新教师的培养多采用师徒模仿式,新教师为在学校中求生存而去模仿老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而缺乏创新环境与土壤。澳大利亚政府优秀教师计划在对教师的培训内容上立足本土内容的同时,还有像亚洲研究、国际最佳实践等相关国际视野的课程培训及研究;我国在对基础及中等教育教师的培训内容上缺乏涵盖全球化的国际课程内容。

(二)各种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澳大利亚政府优秀教师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结合了多种社会力量,包括联邦政府及州政府、非政府教育机构、宗教部门、社区等。在澳大利亚学校教育中,也特别重视家长的教育作用,各州都成立了家长联合会,与学校一起致力于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合作下,政府优秀教师计划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力,对活动的进一步实施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在提升教师质量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应加强民主性,使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促进教师发展的工作中来,从而能够更为细致地了解公众对教育及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以进一步促进有效政策的制定,并推动政策的顺利实施。

(三)注重教师成长的实践性

澳大利亚政府优秀教师计划为各种职业阶段的教师都提供了相应的专业发展活动,特别是对新教师以及十年前入职的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澳大利亚政府优秀教师计划致力于帮助教师认识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积极参与专业发展项目,促进自身教学技能和知识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鼓励教师将知识和技能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努力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加强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生成自身的实践智慧。我国当前的师范生教育过于理论化,缺乏相关教学实践,进入教师岗位后通常是采用模仿式的听课形式,缺少相关的入职培训,师范生的就业前实习也并不规范,而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往往容易在教学实践中出现故步自封的现象,缺乏不断改进教学实践的动力。

篇6

新闻播报

消息一:

3月7日,在铜梁县初中生物学科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中,巴川中学况丹老师技压群雄,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消息二:

3月9日上午,重庆市教育学会评价专委会工作研讨会在巴川中学召开。

消息三:

3月13日,由铜梁县教科所组织的铜梁县2014年初中英语教师优质课大赛在铜梁巴中落下帷幕,我校张黎老师以精巧的教学设计、灵活机智的课堂荣获一等奖的第一名。

消息四:

3月24日,铜梁县教委首批授牌的名师工作室“李永红名师工作室”邀请江苏名师徐杰作客巴川中学,开展“精细化阅读教学”的主题教研活动。

消息五:

3月27―28日,铜梁县地理优质课比赛落幕。巴川中学梁艳、周颖老师双双荣获大赛一等奖。梁艳以饱满的精神、阳光的笑容带领学生、评委和现场听课的老师开启了一次美妙的台湾之旅。她的整个课堂教学设计新颖,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出优秀的个人素养与教学智慧,从参赛的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喜获一等奖的第一名。

消息五:

3月,彭水县全部初中学校的117名行政干部赴巴川中学开始为期一周的影子研修;3月16日,第一期影子研修班举行开班典礼;3月23日,第二期影子研修班举行开班典礼;3月30日,第三期影子研修班举行开班典礼。

消息六:

3月31日,黑龙江北安教育局、重庆白市驿一中、万州中学、观音桥中学、铜梁永嘉中学、东城中学等单位到我校听课交流学习。

……

校园万千,为何巴川一花独艳?引众人竞相来参观;教研每个学校有诸多经验,巴川中学学科组建设究竟有何秘诀?我们不妨采访几个人问问原因。下面请看――

新闻采访

采访一:

采访对象:2014年县初中英语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张黎

采访记要:

问:请问张老师,今年是你到巴川的第几年?

答:这是第四的一年。

问:你在第四年就取得了这么优异的成绩,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是学校集体优秀,为我的学习和借鉴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其次是我们的学科组团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本次我能获奖,是我校教师在各级赛课斩获大奖的缩影,是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英语学科组践行“一师一课一团队”的最好体现。

采访二:

采访对象:铜梁县教委首批授牌 “李永红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李永红

采访记要:

问:请问李老师,你觉得在全县四个名师工作室中哪一个最能彰显名师引领作用?

答:我个人觉得应该是我这一个。

问: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是我们学校语文教师群体很大,三个年级加上小班有80来名老师;其次,这些老师大多很优秀,学科组研究气氛浓厚,在赛课、论文获奖、文章发表以及中考成绩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力;加之每年新加盟的年轻老师又多,学校开展的活动又多,我们彰显名师引领作用既有平台又有人气;只要我们一组织活动,应者云集。

采访三:

采访对象:彭水县高谷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何松涛(彭水县学校干部赴巴川中学影子研修班第三期学员)

采访记要:

问:请问何校长,一周下来,巴川中学哪一个方面让你最有收获?

答:有很多收获,他们的“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活动”有很大的学习借鉴作用,我回去后一定会在学校推行。

问:你认为“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最值得借鉴的价值何在?

答:首先,是学校各个学科的教研活动有了系列规划,学科教研开展不盲目;其次,每一个教师都有主题发言,态度和水平如何,大家有公论;第三,每次教研活动有专题,这样的学科组教研活动才能体现专业研讨性,避免了学科教研活动沦为事务布置,这样,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有保证。

……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学科组建设又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学科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枢纽,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卓越课堂的核心抓手,是学校校本研修的主阵地。

学科组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也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学科组的水平质量,构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巴川中学在学科组建设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做法?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学校在学科组建设方面的几个――

典型经验

练内功――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武学之道,内功是根本,蹲马步,丹田吐纳,一招一式看似平常,却是一切卓越武功的基础。我们学校一直倡导要培养老师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我们把培养老师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着力点就放在微型课题的研究上,我们把这个比喻为老师立足教坛武林的练内功。

为何把微型课题研究提到这么高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微型课题研究主要是针对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或问题进行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其成为一个课题,为此展开扎实的研究,并致力于寻找困难与问题的解决;它的研究指向是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或问题,研究的目的是直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另一方面,微型课题研究的起点较低,要求不很高,参与的面广,参与的教师多,可以让绝大多数的老师在研究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

学校在微型课题研究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学科组要有80%以上的老师要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一般以一个学年度为一个周期,其中课题结题率要达到50%。基本流程是:学科教师提出研究的课题――教科处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梳理调整,开出学年度每个学科的微型课题研究菜单――研究教师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并按要求写出基本的课题申报表――研究教师――研究教师收集资料,进行总结提炼,写出结题报告――教科处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结题评审――学校对优秀课题进行表彰奖励,并纳入“名师评价”。

我们在微型课题研究中倡导“一师一课题,一年一课题;课题磨砺人,课题造名师”。

定形式――“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

鲜花需要颜色衬托,佛像需要黄金装扮。从哲学意义上讲,形式是内容之体现,是事物内在属性的外部表现。在强调内容重要的前提下,绝不能忽略形式的巨大作用,所以我们学科组教研活动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

“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是指具有巴川特色的学科组教研活动,“三定”,指定时间、定地点、定活动主题和中心发言人;联招考试学科的教研会每周召开一次,时间不少于两节课,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个学科定在周一至周四的晚上,化学、政治、历史、体育放在周一至周四的上午一、二节课;非联招考试学科的教研会间周召开一次,时间不少于两节课,一般都放在周一至周四的上午一、二节课。

“三段式”,指一次教研活动分三个时段进行,第一时段为“读书分享”,由责任人找来与近段时间教学密切相关的经验文章读给大家分享,可以读原文,可以读要点,更要说自己选择的理由,从中得到的教学的启示。第二时段为“专题研究”,由责任人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对学科某个教学重点或者难点的深入研究的体会,实际教学中的操作策略等;“读书分享”和“专题研究”原则上在开学之初就做好规划,明确每次专题研究的责任人。第三时段为“日常事务”,具体的事务有:教材分析,集体备课,评课、议课,考试研究,试题评析,日杂事务布置。

“主题教研”,指在“专题研究”这一环节中,一次教研会一个主题,这样使得主题集中,中心明确。譬如语文学科“如何上好材料作文课?”,数学学科“中考24题的命题方向与解题策略”等。

“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任务明确,要求细致,研究氛围浓,可操作性强,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把学科教研会开成事务会。

抓命脉――扎实做好教师培训

命脉者,比喻生死相关的事物也。就学校而言,学校的昌盛与衰落,教师是关键,而教师培训就是命脉。清华“终身校长””梅贻琦提出的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于中学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教师培训,形式多样,有扎根高校的研究生学历提高培训,有借力主管部门的国培、市培,更看重的是立足校本的“教师职业规划”、“蓝结对师带徒”,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以课会友”、“同课异构”等形式扎实做好教师培训。

数学学科组对新教师的培训措施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因课指导

听课:新入职的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5节,原则上听一节上一节;

视导:指导教师每周至少听指导对象1节课,并及时进行点评;

同课异构:每周的教研课均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新、老教师上同一内容,上课前反复磨课,让执教者在磨课中成长。

试题研究

每一个数学老师在做完学生集体使用的同步课辅书外,还需另准备并同步做完《培优竞赛新方法》,再加每两周做一套中考题,并写出做题感悟。

针对数学学科特点,除对“赛课”之外,学科组举行 “赛题”比赛, 30岁以下和未教过毕业班的老师参加“做题大赛”,对大赛优秀者进行单独颁奖,其结果作为“名师评价”的校级物化成果。

专题培训

规划教师专题培训,从全校数学组中遴选优秀教师作专题讲座。

强化例(习)题教学研究

每周一各年级备课组选取试题、指定教师,并将试题制成电子文档和ppt,上交到教务处,然后由教务处统筹印制给数学老师。周二教研会时,负责讲题的老师就讲所选试题进行讲解,然后集中对讲题者进行点评;

破关键――着实抓好命题工作。

有人这样形容过:教学围绕考试转,考试围绕试题转,试题就是教学的指挥棒。基于此,我们在抓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抓好命题工作。

首先,成立两级命题小组

学校命题小组有两级,分校级和年级组级,学校教务处负责校级命题小组的工作,年级组负责年级组级命题小组的工作;成员的构成:先在学科组发动,由教师个人申报,然后学校、年级组根据报名情况择优组建。

其次,提出具体的命题要求

检测内容:除初三复习阶段外,其余考试命题一律以课标要求为准,在命题过程中坚持“教什么,考什么”的原则;

难度系数:按7:2:1的比例系数命题,控制好两端人数,即控制不及格人数和高分段人数,平均分控制在总分的80%左右;

命题过程:命题人和审题人一起开展研讨,依据命题双向细目表,梳理知识考点,确定题量题型,确定难度系数;命题人执笔独立命题;审题人独立做题,然后依据命题双向细目表进行审核修订;试题使用后在学科组内进行评议和评价。

试卷结构:七、八、九年级的周周清小检测试题均按A、B卷设置,阶段性考试试题一般按中考卷样命制。

第三,明确管理层级和程序

简单地用一个表格来陈诉:

篇7

关键词: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使命的,做为体育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为突出,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更加明显,如好运动、好表现自己等等。体育课的特点是在不断活动中进行,这就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时机,因此,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把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活动之中,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是每一位小学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了解体育教育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在上述三项基本任务中,一般体育教师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去完成。但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则不够理想,认为是“软任务”又不考核。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学到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做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愉快地体育教学与活动之中。怎样才能取得体育、德育“双丰收”呢?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我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地总结,规纳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根据教学的目标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明古国,几千年前祖先们在生产劳动中便创造发明了体育的雏形,继而将这种萌芽状态的体育不断发展与演变,逐步形成了如今的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劳动观念、爱护公物观念相对薄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梭护些爱护公物观念的教育每节课都有大量的场地器材准备工作,这是上好课的最基本的物质准备,也是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培养劳动观念、爱护公物教育的有利时机。通过让学生轻拿轻放、不拖不摔、不踢器材,培养学生爱护公物意识,通过号召学生自觉参加搬运器材,规划场地,洒水扫地,自己动手,亲身参与,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主动为大家服务的精神。措施上要建立体育课布置场地器材的轮流制度,方法上要经常开展评比、表扬,教给各种技能方法,使学生爱劳动、勤劳动、会劳动。这样既能有效地爱护了体育设施又能让学生明白如何爱护公物,又能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让课堂不枯燥。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道德情感是在人的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道德观念,在处理相互关系、评价某种行为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它比道德认识具有更大的稳定性,由它而产生的强烈爱憎、好恶情感可以推动人们对一定的行为做出追求或舍弃,赞成或反对的正确抉择。可见,道德情感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他对履行道德义务调节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作用。但并不是学生有了某种道德认识,就一定有相应的道德情感,它需要引导、少激发、培养和长期的磨练,而体育教学具有这种引导和培养的环境是结合教学向学生讲授体育教学的目的意义,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以故事、演讲形式,讲述革命家、伟人们的体育锻炼事迹;简要地介绍我国灿烂的体育文化,中国健儿为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动人故事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教育学生要珍惜美好时光,遵循自然规律,积极科学地锻炼与养护身体,使自己具备健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三、在体育课创造机会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小学体育教材内容多、范围广,教学中如能巧妙地结合教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将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也能在愉悦身心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勇气,毅力与拼搏精神。如在教单调乏味的体操、中长跑等一些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教材时,教师要根据情况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肯定与鼓励,成功时应给予表扬,提高其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但也应指出不足之处,以使学生不断进取;失败后也应肯定成绩,同时找出薄弱环节,并鼓励重新练习,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勇于挑战自我的拼搏精神。而在教球类、田径、游戏等一些集体项目时,教师应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具体实践中,多让学生参与游戏、竞赛的设计,让学生为胜利献计献策,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鼓动者。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较好地学会自尊自爱、诚实公正、宽厚待人等良好品质,培养主人翁意识、团队认同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以身作则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

在小学阶段,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心理影响较大,因此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应该以教师坚强意志作为前提条件。笔者认为,应做以下几点:首先言行举止大方、文明、衣着整齐,并对教学内容清楚示范、提示重点,其次对学生的要求自己必须要做到,充分起到表率作用,使得学生在模仿过程中接受良好的素质和思想品质,从而心理上接受,帮助其克服困难,战胜紧张心理、构建班级和谐的友爱氛围,以言传身教的形式促进学生真正提高思想品德境界。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让儿童更多地在活动中去尝试成功与失败,可使儿童的意志品质得以强化,会使他们更加努力,向更大的困难挑战。教师应充分运用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因素,通过身体锻炼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如身体锻炼中提高心肺功能的练习,当学生跑完规定的距离时,提出再加跑一定的距离,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接受挑战、吃苦耐劳的精神;支撑跳跃中,提高器械的高度,加长起跳的距离,肋木、平梯上的爬上、行走、跳下,爬杆时从顶部半握的滑落,都可培养学生勇敢、果断、自信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有时还可为他们创造一种能发挥才能的良好环境,不拘泥于动作规范,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充分自由行动,反复去尝试成功或失败的滋味。当学生成功时,教师应给予鼓励的话语,投去赞赏的目光,并提出更高、更难的目标,让他们面对新的挑战。这样学生就能在体育课堂中既能学到了技能又学会了坚强。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学要把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篇8

一、加大布局调整力度,科学配置教育资源

为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民勤县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早规划、早安排,科学适时地调整学校布局,着力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全县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学校布局调整,对高中、初中和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优化组合。在城区,先后建立了一所职业学校、一所独立初中和两所完全小学;在农村,撤并规模小、效益低的村级完全小学,创办寄宿制高级小学,基本形成了一乡镇办一所独立初中、一所高级小学或完全小学办学格局。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尽快改变薄弱学校的落后面貌,县上对保留下来的农村薄弱学校一贯坚持“三个优先”的原则,即优先安排师资、优先安排项目、优先安排教师培训,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项目、师资、设备和教师待遇等方面积极向薄弱学校倾斜,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加快信息化学校建设步伐,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广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电子白板等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为教师学习交流搭建了平台,促进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也为学生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

二、重视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民勤县一直把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作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抓手。一是不断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近两年,全县有100多名站校管理人员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和中小学校长在职提高远程培训活动。举办全县中小学校长、乡镇教学辅导站站长研修班,有效提升了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是全面开展转岗教师培训。面对农村小学教师超编、学前教育阶段师资匮乏的现状,我们采取培训后转岗的方式,让小学超编教师不断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2012年,对60名教师进行了转岗培训,举办了两期农村小学转岗教师暨学前教育教师培训班,进一步促进了学前教育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三是强化提升教师业务能力。邀请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举办了“科研项目申请与科研论文写作”专题讲座;组织50名中小学班主任参加了武威市教育局举办的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现场交流研讨会;选派207名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示范性远程培训和幼教置换、幼师转岗、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等活动;安排98名语数外教师,参加了由甘肃省教育学会组织的“山东杜朗口模式”教学法整体观摩会和小学名师经典课堂展示研讨会。有590人参加了市、县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60人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四是建立完善奖励激励机制。为偏远贫困地区的教师每人每月增加50元的交通补助,落实乡镇教师岗位补贴政策。2008年起,民勤县委、县政府设立了“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每年评选90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10名师德师风标兵给予重奖,极大地调动了全县广大教师勤奋努力、爱岗敬业的积极性。

三、加大扶贫助困力度,全力实现教育公平

民勤县把加大扶贫助困力度,全力实现教育公平作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助推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构建教育公平机制,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发展、和谐发展,让学生共享优质教育成果。严格执行国家“两免一补”、普通高中及中职生国家助学金、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教育惠民政策。积极拓宽贫困家庭学生救助渠道,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中小学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各项减免政策,并动员部门、社会组织、企业、个人慷慨解囊、捐资助学,每年有3万多名学生接受社会救助,为贫困家庭学生上学搭建了“绿色通道”。2006年起,县上设立“县长教育基金”,先后募集资金872万元,资助贫困师生8700名,发放救助资金745万元;2007年起,全县共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3610万元,惠及学生6972人,建立了覆盖大中小学学生的帮贫助困体系,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的目标。

四、加强教育管理,不断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民勤县把学校规范化建设作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突破口,加强教育管理,不断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一是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规范化管理考核细则》,出台了《民勤县中小学幼儿园规范化管理考核办法》,严格落实考核办法,考核结果达不到优秀的站校,集体和个人不得评为先进,考核等级为“不合格”的学校,对校(园)长进行诫勉谈话,取消学校和站校负责人当年评先树优的资格,有效促进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是强化教育督导。坚持开展学校常规督导检查,促使学校认真执行课程计划,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全面落实学籍管理制度。三是抓好行风建设。召开教育系统行风建设专题工作会议,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采取明查暗访、集中整治相结合的方法,加大对违规补课办班、乱征订教辅资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育乱收费等行为的查处力度,树立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各界最有力的支持,为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五、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攀升

民勤县始终把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强大动力,不断提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教学质量持续攀升。

一是高度重视行为养成教育。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校园活动,组织了“弘扬雷锋精神、做全面发展一代新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关爱环境、美化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在全国“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读书征文活动中,全县有293件作品获得省级奖励,其等奖1名,一等奖45名。

二是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以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为主,加大学校心理辅导室和咨询室建设,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召开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暨感恩教育研讨会议,举办“感恩教育校园行”主题征文活动,培养了未成年人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三是努力丰富师生体艺生活。组织了第五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长跑活动。每年举办全县中小学师生艺术作品现场比赛和中小学生运动会,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艺术等级评定,力争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是大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以研促教,以研提质。召开全县教研工作会议,营造科研氛围,全面总结工作经验,表彰奖励教研工作先进集体和教研工作先进个人,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工作。扎实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形成了《义务教育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基本标准》和《义务教育数学学科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文本稿。广泛开展片区教研活动,专题分析中考质量,召开高考研讨会,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12年,在第三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中,全县共有15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在全国初中数、理、化和高中化学竞赛中,有365人次获得省级奖励,其中一等奖107人。2012年高考中,全县共录取5895人,比去年多515人,其中,一本院校录取404人,比去年多30人;二本以上院校录取1504人,比去年多118人,综合录取率达95.19%。录取总数、一本录取人数、二本以上录取人数均多于往年,综合录取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0%以上,今年再次创出新高,比去年高出4.25个百分点。教育教学质量是核心,做大民勤教育品牌,做强民勤教育名片,为民勤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注入了更大的信心和更强的活力。

篇9

2015年,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教育均衡发展的硬件基础

1、做好基础教育专项规划的梳理调整工作。根据市政府中心城区控规修编和市教育局调整《市基础教育专项规划》的要求,对我区就学问题突出、教育设施配套严重不足的居住区进行重点研究,按照新的片区控规情况,做好学校布局规划调整,3月份形成区《基础教育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规划基建科)

2、实施农村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认真落实《关于实施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的通知》精神,计划投资7667万元,新建农村校舍14处,加固校舍6处,新建学生食堂餐厅16处,改造旱厕2处,进一步提升农村校舍水平。(规划基建科、计财科)

3、妥善做好华山片区学校拆迁安置工作。根据华山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的要求和部署,做好二职专、华山中心中学、大桥路中学、华山中心小学、华山实验小学5处学校和10处注册幼儿园的拆迁安置工作。(规划基建科、职成教科、教育科)

4、做好新居住区教育设施配建和移交工作。计划投资7600万元,在唐冶片区新建鲁商地块30班初中1处和银丰地块24班小学1处,新建校舍2.17万平方米;积极推动5处居住区幼儿园建设。妥善做好重汽翡翠外滩18班小学、保利海德公馆36班初中、恒大名都36班小学、恒大城45班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学校的移交、招生和内部配套建设。(规划基建科、计财科、教育科、人事科)

5、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继续推进全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实行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多媒体设备使用、功能室管理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深化市优质课程资源和全区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工程工作。建立学校干部、教师等信息数据库,提高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技术装备科、人事科)

6、加强幼儿园建设。上半年,督促完成2013年尚未完工的6所幼儿园建设并交付使用。计划投资3240万元,新建9处、改扩建8处幼儿园,新建园舍17688平方米,新增92个班。(体卫艺与学前教育科、规划基建科、计财科)

二、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全面提升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一)加强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7、提升各个学段教学质量。以教学研究为引领,以教学管理为基础,坚持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两手抓、两手硬”。一是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为依托,以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为抓手,整体规划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的“生本化”,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二是进一步完善集体电子备课、主题式网上研修、课堂观察研究等校本教研形式和制度。推动校本教研“主题化、系列化”,提高校本教研的计划性;三是加强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应用,开展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学、用、评、赛、展等活动,积极发挥名师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省高考考试说明》和《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的学习,深入开展命题研究,追求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1)小学执行并完善《区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进一步严格课程管理;制定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评价办法,引领小学教学过程的改造;推进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及环节的设计与研究,着力落实“学为先导、因学定教、学贵主动、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要求;创新校园活动及作业设计,规范学生成长记录;以学生素质评价改革成果展示、学校特色课程展示、学生社团展评以及“读好书、写好字”等活动为载体,深化小学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奠基健康人格、夯实学业基础”为中心任务的教育教学改革;组织完善小学校长讲堂、学科教师素质大赛、学科品牌教研活动展示、“十佳教师社团”评选等活动,提升小学教研品质,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2)初中阶段围绕课堂教学深化改造教学过程。坚持“让成绩成为教学过程改造的自然结果”的理念不动摇,稳定全科合格率在全市前列的位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完善初中学校教学管理机制。开好教学分析会和年度教学工作会,提高“两会”质量;发挥教师评价委员会的学术性、权威性;以《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方案(修订稿)》为基础,各个学校进一步修改学校对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细则;提高评价的区分度,将评价结果作为评优奖先的依据。二是落实《区初中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完成课堂教学改革和基本目标。修改、研制各学科备课和课堂教学指导方案;重点突破教学目标不准确、不具体、不可操作、不可评价,教学方法泛化、教学评价空洞化、教学过程设计知识化、课堂教学达标率低等五大问题;根据备课和上课指导方案,更新初中教学电子备课系统。三是整体提高活动建构教学论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水平。建立“案例—实证”教研的基本范型;促进全体教师掌握活动建构教学论的五大主张、四个基本程序、四种类型基本结构及主要教学策略;各学科的教师能在教学中掌握1—2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推介一批实践活动建构学论的骨干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教师评选。四是重点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业合格率。提高学科教研组的整体力量,关注薄弱学科的建设;提高学生薄弱学科的辅导能力,推介和奖励提高全科合格率的学校。

(3)高中以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创新高中学校教学管理,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意见》为抓手,进一步提升高中学校区域竞争力。一是落实《区高中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实施细则》,坚持“看基础,比发展”,促进学校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实现突破;二是推动学校组建学习研究性学生社团,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推进学校育人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使更多学生以其过硬的特长进入高校自主招生选拔范围;三是加大优秀学生的培养力度。一中、二中要制定科学的优秀生培养计划,从高一年级起加大培养力度;四是制定《关于改革高中招生办法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适时高中招生在实施推荐生基础上,实施指标生制度。

(4)职业教育以贯彻落实《省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为主线,以争创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区为总目标,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充分发挥我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成果效应,以职专“全省十大品牌(数控)专业创建”为引领,优化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着重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等四方面工作,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二是统筹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构建完善的全区社区教育体系,与劳动、农业、科技等部门以及企业行业开展深度合作,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实际,不断拓展培训空间,丰富培训资源,力争做到多形式、多层次、全覆盖。(教研室、职成教科)

8、探索教育科研改革路径。以“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总课题为统领,做好“十二五”重点课题的跟踪、总结、提升和推广工作,发挥教科研对区域教育的引领和推动作用。重点围绕学校特色发展,开展学校主导性课题研究,积极开发与课题、学校特色相吻合的校本课程,通过课题研究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明确学校特色创建的理论依据、操作路径和实施步骤。积极开展微课题研究。坚持教科研一体化,按照重实用的原则,做好课题的立项、研究、评价、推广和应用。建立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团队,发挥骨干引领作用。推动一中、二中、职专、三中、六中、济钢鲍山学校、双语实验学校、实验小学、洪楼小学等学校与高校或教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教育教学合作。(教科室)

(二)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9、深化立德树人工程。把立德树人作为全区教育的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德育教育。坚持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立德树人工程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推进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载体建设,建立行为习惯示范校动态监管机制,推进第三批行为习惯示范校评比活动,下半年召开工作现场会并予以挂牌表彰。启动第四批行为习惯示范校评比和示范班级创建活动。开展“德育品牌”学校评选活动。开展“我的中国梦”、“与美同行”、“日行一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最美少年”、“五彩大队”、“我爱经典--读书演讲”等系列德育活动。推动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建立,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年底评选表彰十佳“家委会”。(教育科、团委)

10、加强艺术、体育和科技创新教育。强化音体美及综合实践等课程,着力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审美品位和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突破制约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相关问题。开展合唱节等系列艺术活动,创建第三批星级艺术示范校;以《国家学生体制健康标准》测试为抓手,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创建为主线,大力加强阳光体育运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以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主体,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少年宫、体卫艺与学前教育科、教育科)

11、实施三级社团创建工程。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与社团创建有机结合,开展区、镇、校三级社团建设,通过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创新活动、定期评比等措施,形成“区级社团品牌化、镇域社团特色化、学校社团普及化”的三级社团发展模式,力争全区80%以上的学生都能参与至少一个社团。年底开展三级社团评比。(教育科、教研室、少年宫)

(三)以城带乡,扩大区域优质教育资源。

12、探索优质学校集团化发展。遴选部分质量好、声望高的优质学校推动优质资源集团化发展,探索“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农校”等多种集团化共同发展路径。集团内部在干部、师资、管理、教学等方面资源共享,提高优质资源的拉动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基建科、人事科、教育科)

13、推动薄弱学校发展。按照推动22所农村薄弱小学发展的工作规划,继续对未达标的17所学校重点推进。通过自我设计发展、帮扶团队扶助、达标验收,使薄弱学校在整体办学特别是在课程实施、特色建设方面有明显提高,有效提升小学教育发展水平。(教研室、督导室、进修学校、少年宫、宣传科)

(四)深化特色建设,提升区域教育品牌。

14、打造特色显性文化。以农村学校为主体,每个街镇选择1所学校重点推动。将学校精神文化“外显”并“物化”,整体设计高品位的校园外显文化,力求校园环境洁净、优雅、富有学校特色。每一季度召开一次显性文化调度会,对有创意、有特色、有成效的学校进行一定资金支持。(规划基建科)

15、打造特色品牌学校。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梯次创建思路,推进学校由项目特色走向学校特色,由特色学校走向品牌学校。在已有的特色项目学校中初步确立5-10所,打造具有教育性、艺术性和文化性,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学校,为学生特色发展、个性发展搭建平台。下半年,召开特色学校创建经验交流会。对创建工作富有成效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教育科、教科室)

三、加强机制建设,构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体系

(一)加强队伍建设,构建人才保障机制。

16、加强评先选优考核管理。推动学校完善内部评先选优考核管理办法,强化工作过程考核和业绩考核。学校的评先选优结果均需公示,强化民主监督。开展区“学生心中的好老师”评比活动,教师节予以表彰。对“学生心中的好老师”进行专题报道并召开专题报告会。加强新教师考核,制定以师德、教材、课标、课堂教学水平为主要内容的新教师试用期满转正考核办法。(人事科)

17、强化干部教师培训。深化“三名”工程建设,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实施“三名”工程人选专项培训、外挂培训和专项考核。完善“名家名师进”活动模式,强化外聘机构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发挥我区优秀干部在干训中的带动作用。以新一轮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为抓手,通过分类培训、定期调度、外出学习、高端教育论坛等举措,提升校长对学校教育和区域教育的整体把握水平,提升校长办学境界。着力提高校长文宣水平、语言能力、策划能力。加大后备人才培养,对进入教育管理干部后备人才库的人员开展专项培训和考核。开展骨干教师研修提高、班主任培训和高中英语教师素质培训等专项培训,抓好“国培”、“省培”工作。(人事科、进修学校、教研室)

18、做好干部理顺和教师交流工作。理顺学校领导干部岗位设置,严格按岗位设置标准来规范干部岗位及职数的配置。积极探索城乡之间、街镇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交流新机制,促进教师合理流动,以制度为引领,开展实质性、有成效的教师交流。(人事科)

(二)加强学校管理,完善教育管理机制。

19、提升学校管理标准。贯彻落实《关于制定实施学校章程的通知》文件要求,制定完善学校章程,科学规范学校内部管理,增强学校办学自。上半年,区直学校完成章程制定,下半年,镇办学校完成。重点开展“农村学校管理年”活动,着力解决农村学校管理中存在的松散粗放、墨守陈规、标准低、自我感觉良好等问题,提升农村学校的管理标准、管理境界和水平,缩小城乡学校管理差距。下半年,开展学校管理专项督导并纳入全方位目标考核,随时进行结果通报。申报争创3所省级规范化学校,4所市级规范化学校。(教育科、督导室)

20、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招生,科学调整学区,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学区无缝隙覆盖并向社会公示;重点抓好招生计划、班额控制、招生年龄控制和学籍规范管理工作。规范课程,按照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开齐、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杜绝随意增减课时现象;开展“减负校校行”活动,建立课业负担监控和问责制度,面向社会公开选聘规范办学行为义务监督员,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范从教行为,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有偿家教。规范幼儿园管理,认真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和《市幼儿园科学施教指导意见》,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和家长科学育儿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规范中小学考试行为,杜绝任何形式的联考、统考、排名等违规行为。规范财务管理,开展“教育财务管理年”活动,提高中小学校长财务管理能力、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推动中小学财务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开展专项资金审计,确保专款专用。(教育科、体卫艺与学前教育科、计财科、监察室、工会)

21、完善督导评估机制。围绕争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复评工作,做好教育督导工作。一是做好教育均衡评估、验收工作,协调、设计好市、省、教育部评估工作的方案及阶段性工作任务。二是进一步规范督学责任区建设,完成督学责任区的挂牌,公开各督学责任区的督学报告,探索督学责任区的量化评价方式。三是完成7个街镇的示范乡镇复评工作。四是完善年度综合考核的评价机制。(督导室、人事科、计财科、技术装备科、教育科、体卫艺与学前教育科、少年宫)

22、强化安全管理。以“平安校园”建设为抓手,扎实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演练等系列活动,全面推进校园安全关口前移。继续推行安全工作“片区化”管理,发挥片区的安全管理职责,实施片区自查、城乡互查和互学。强化校园安全薄弱环节督查,实施无缝隙安全管理,着重开展校园消防、用电、锅炉三项安全专项检查。加强特殊时段、特殊天气、特殊事件的预案设置,提升应急处理能力。组织开展“身边的安全”主题征文比赛。完善《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标准》,积极开展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和“青春助力,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爱在校园---教育志愿者在行动”等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美好的情感,有效控制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安全科、教育科、团委)

(三)强化执行力,完善作风保障机制。

23、建立学校工作情况通报制度。教育局对安排部署的相关工作进行公开的阶段性和终结性结果通报,形成有头有尾、说了就算、定了就干的工作机制,强化执行力建设。着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庸、懒、散、浮、政令不畅、有令不行和不落实问题,着重建立重点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制度,教学情况阶段性评价通报制度,教学设备使用管理通报制度,违规办学行为通报制度,督导评估通报制度,干部培训过程和结果公开通报制度等。(办公室、教研室、技术装备科、督导室、人事科)

24、加强教育宣传。继续深化“宣传是无形生产力”的理念,以“走基层,树典型”活动为主线,深入挖掘教育系统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典型特色,做“有深度、有温度、有速度”的教育宣传,进一步提升教育形象。召开以新闻写作、技术运用、宣传策划、新媒体运用、突发事件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工作专题培训会。加强对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宣传引导,努力营造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宣传科)

篇10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也是应用写作的一个重头戏。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机构,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都要制定工作计划,用到“工作计划”这种公文。以下是收录的一些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教导处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注重教师的师德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加强教学教研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有效、全面地推动我校“创名校、树名师、育名生”工程实施,促进“成功教育”深入开展。

二、工作任务与措施

(一)落实常规制度,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1.每学科按要求有具体的备课。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备课至少应超前三课时。教案一律书写,不能打印。

2.各类型的课都要备,如:语文有作文指导、讲评,实践活动等;数学有巩固练习、整理复习等;综合学科应有作业布置。

统考科目期中期末有检测、有试卷分析,试卷分析写在<学习工作手册>上(但不计算教学反思篇数),另外还要交一份到学校;非统考学科(术课),各年级按照学科安排教师备课,并有期末测试卷和考查学生成绩记载。

3。按要求用心撰写教学反思,养成课后反思的良好习惯。要求每单元有具体的教学反思,写在<学习工作手册>上。

4.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听课时要认真作好听课笔记,把听课意见或推荐写在听课本上,听课、评课记录少于100字为无效;用心参加说课、评课等各项教研活动。

(二)强化教学管理,监控教学过程

1.做好教学常规检查和反馈工作。除平时抽查外,还将进行期中、期末两次教学常规全面大检查。全学期评出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为教学教研方面优秀教师,评出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为作业布置与批改方面优秀教师,其他则为“合格”或“不合格”。

2.进一步加强随堂、跟踪听课及推门听课。随堂、跟踪、推门听课与教学常规抽查结合起来,听各学科、各年级的课,了解老师上课、备课、作业批改等状况,并及时和上课老师交换意见。

3.继续实行巡岗制度,加强课堂教学巡查,主要检查课程计划执行状况、教学秩序状况,了解教学常规落实状况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作出评价,提出要求,不断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养成良好习惯

1.用心引导教师将新的教学观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成绩。

2.布置作业要精选习题,难易适当,做到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班主任要协调好各科作业量;作业布置和批改要及时规范,使用激励性的批改符号和批语;提倡分层次布置作业。

3。结合“四项活动”要求学生写好规范字,书写整洁、规范,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各班对作业规范书写进步快的学生(学期初与学期末进行比较)给予表扬和奖励。

4.任课教师要做好学生课外辅导纪录;三年级以上学生个人建立作业错题集;写好期中、期末考后反思或平时学习体会,逐渐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

(四)加强综合学科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加强对体育、美育、科技、劳动等学科的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地方、校本课程的教学和管理。结合巡课,有效监督,保证各门学科课程完成教学任务;地方、校本课程都要进行期末考查。

3.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

4。透过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全面发展的学生,争取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5.认真贯彻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切实抓好课间操质量,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促进阳光健身,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6。加强毕业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展“我爱母校,难忘恩师”主题活动;加强毕业班教学质量分析和监控,力争在毕业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教导处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促进公平、提高内涵、发展特色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对学校常规教学工作实施全员管理。以评价为导向,以发展为动力,真正把握住教学这个生命线。作为学校的职能部门,教务处将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强化制度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认真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工作思路:

牢固树立向管理要质量、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的指导思想。初中教务处工作计划。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凸显教研组功能、提升学科教学的整体水平,加强教学环节的督查与指导,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重视常规教学检查。做好日常教学督查、六认真检查、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试等。

2、加强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念的渗透,继续推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突出理念、学情与教学质量提高的结合。

三、工作中心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全体教师要树立质量意识,认真牢记“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学流程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观,切实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抓紧抓好。为此,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的作用,教研组长是该学科的带头人,要对本学科的教学质量负责,组织和带领本组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展好教研组工作,研究教材,分析考纲,制定计划,统一要求,安排活动,做好教研组活动记录,便于学校定期检查。

第二,各教研组要以务实教研为宗旨,带领教师加强业务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信息交流,积极实施新课标。教研活动以教材、考纲、教法和学法为重点,积极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各教研组推出特色课,安排一项特色教研活动。初中教务处工作计划。教研组要有活动记录,期末要有教研总结。

第三,学校的骨干教师担当着学科教学质量提高的艰巨重任,是学校发展必须紧密依靠的中坚力量,骨干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青年教师应该虚心向骨干教师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务实进取、提高青年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快教师专业化培养进程。

四、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制定各类计划。包括教研组工作计划,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毕业班工作具体日程安排等。

1、加强教学检查

第一、领导带头深入课堂,以便随时掌握教学动向。第二、加大教学工作管理力度,经常深入教研组、定期检查工作(检查教案、作业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第三、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征求意见,以便改进管理方法认真贯彻落实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考试等教学环节的常规管理。

具体要求:上课要有教案,教案要能体现一定的教学理念;作业要同步,且作业内容设置科学合理;教研组活动的以县教研室的教研要求为指南,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总结。

2、开展教学调研活动。本学期教务处将安排召开学生座谈会。组织安排好各年级教师的教学分析会,学情分析会,了解教与学的情况,做好教学工作的反馈、调控与总结。

3、组织好各级各类考试。组织安排好毕业班的模拟考及非毕业班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及时做好有关考试质量的分析与反馈,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

(二)加强对学生学情与教学质量提高的督查

1、学校重视教学管理,教务处将继续强化对日常教育教研活动中的先进事迹以黑板报的形式在校园宣传栏登出。

2、组织好各类考试,及时做好考试质量的分析与反馈,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

3、组织教师和学生座谈,随时了解教学情况,及时了解他们的教育和学习情况,继续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三)增强毕业班质量管理意识,确保中考突破120人。

毕业班工作历来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学期面临中考,时间紧,任务重。毕业年级备考工作中,毕业班教师要在抓好每轮复习的同时,注重信息分析与整合,注重团结合作,协同作战,相互配合,同时认真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培养学生稳定的应试心理和应试能力,使班级间的差距缩小的同时一同提高。教务处在本学期着重做好服务,做好信息搜集与整理,安排好九年级的各类模拟考与分析,安排好学生会或家长会,做好九年级学生的的中考报考、职中报考工作。

(五)做好“三心”服务工作,全力以赴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

教务处将各项工作做到定人定岗,责任到人,集中管理,明确职责,加强对实验室物品的使用与登记。加强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管理,尽量为处在第一线的教师提供必要的服务。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严格制度,按章办事,不断提高教辅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工作,积极完成各项任务。

教导处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导处将根据区教育局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具体特点,以“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为指导思想,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建设,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不断提升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突出体现教学管理在学生身上下功夫,在细节处下功夫,在过程管理中下功夫,做到常规工作更扎实,工作重点更突出,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攀升,力争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总体思路

1、围绕“有效教学”与“中考备考”两个主题,确保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2、加强“教学七认真”与“教学研讨”两项管理,力争缩小与城区其它学校的差距。

3、突出“师资建设”与“校本培训”两个重点,提高师能,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三、工作重点

(一)规范课程开设,发挥课程实效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规定课程,上足规定课时,不私自调课,不占用常识课;切实提高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的教学质量;逐步开发校本课程,与我校特色建设、文化建设和课题研究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彰显我校特色。

2、推进素质教育,继续开始展读书月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阅读的阶梯性、计划性,增加、提高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加强理科实验教学,提高实验开设率,强化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体验,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常规管理,促进有效教学

1、进一步明确教学“七认真”的要求,狠抓教学质量

①备课。要集中精力备课,做到一课一研、一练一研、一题一研,做到不研究好的课不上,不研究好的讲义不发,不研究好的题目不练。精心优化教学案,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进度统一,重点统一,习题统一,检测统一;个人教案要加强二次备课,备课环节须齐全,内容须简明,格式须规范,教后须及时记录好反思。

②上课。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走进学生,走进心灵,优化教学手段。用好一体机,用好大数据,杜绝满堂灌,要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加强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要保质保量地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③作业。以“减负增效”为原则,要切实减少无效、低效作业,逐步探索“教学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基础知识扎实练,重点内容反复练,关键问题突出练,易混习题对比练,拔高题目综合练。课后练习要适量,且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检查督促措施。初三要注意认真编好“自编讲义”,做到精批精讲,并及时送与相关领导检查。作业批改要规范,要有等第(优良中差、ABCD;作文用百分制)、时间、激励性评语等。反馈要及时,订正的内容要有二次批改的痕迹。

④检测。继续进行每月一次的知识练习。监考要严肃,考后及时分析,让教师真实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对策,落实措施,改进提高。

⑤提优补差。要把辅导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辅导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相关记录。在提优方面,要在班主任的统一协调下,任课教师共同选定对象,发挥集体培育优势,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扩大优生群体;在补差方面,根据原有成绩确定学习困难的学生,设定不同知识和能力的阶段性目标,在平时教学与辅导中,逐个盯紧,不放松,不放弃,全面提高各科均分。

2、教学“七认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本学期教导处将按照《区二中教学常规检查量化考核方案(试行稿)》对备课、作业批改进行重点督查,并将检查结果适时公布、存档。

3、继续进行“教学案一体化”模式的探索,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逐步形成二中“自主、合作、体悟;自主、探究、体悟;自主、思辨、体悟”的教学模式,精心打造出具有学校特色的品牌课堂。

4、精心组织各类考试。本学期,考试规格高、要求严、次数多,需要学校各部门的精心配合。教导处将严谨认真地组织好初三体育、英语人机对话、初二地生会考等工作,确保各类考试正常进行。

三、落实年级管理,提高教学成绩。

1、初一年级要继续抓基础,做到:面向全体,抓好帮促;立足课本,落实规范;注重积累,拓展视野。要根据初一实际情况,注意查漏补缺,关爱每一位学生,盯紧每一位学生,调整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课;要研究初一学生的心理,关注差异,教育学生要规范学习,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下工夫,为初二、初三的学习奠定基础。

2、初二年级要继续防分化,做到: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夯实基础,强化规范;学导结合,发展思维。要花大力气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在强化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的变化,防止两极分化的加大。尤其是要做好提优补差工作,以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和成绩的整体提高。

3、初三年级要抓突破,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计划到天,高效复习;强化基础,提升能力。初三年级要强化年级组的协调功能,做到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任课教师会议,有问题及时解决;全体毕业班教师要站在学校全局的高度,通力配合、全力以赴,不断寻找增长点,要借鉴17届毕业班教学的成功经验,立足18届毕业班的教学实际,加强对中考的研究,不断收集信息,把握命题方向,提高备考效率,为18届再创佳绩打下扎实基础,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我校教育的满意度。

四、注重自身发展,提高业务水平

切实加强教务处内部建设,要以内涵立处,苦练内功,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以质量立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师资队伍质量和素质教育质量;以形象立处,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团结协作;要早思考、多创新、求实效,广开思路,提升理念,更深刻地了解教、学、研、考的内容与技巧,从而更好地引导学校教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要勤学习、勤听课、勤积累、勤总结,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在学习、研究、指导和服务上实现新的突破,更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

教导处工作计划(四)

指导思想:

根据区教育局的总体要求、学校的中心工作。以落实课程实施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的管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关注学生快乐成长,关注教师内涵发展。

具体措施:

一、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和课时计划。严格执行“三表”,不私自调课,不擅离教学岗位,因公因私需外出时,执行请假制度并到教导处安排好课务。按时参加教研活动,用心主动参与讨论交流。

2、加强学籍管理,健全学籍档案。为一年级新生及新插班生建好学籍,严格把好转学、休学、复学、借读等手续的办理,学生信息及时录入全国学籍系统。

3。加强教学“六认真”。

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学生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考核、认真组织课外活动。严把“备课、上课、作业和批改、辅导学生”四个关。

完善备课形式。深入学习课标,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教学目标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统一,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合作学习和探究方式,教学反思要提高质量。各教研组要认真开展群众备课。练习册、补充习题册、单元测试卷等老师要事先做,作文课前老师要先写写下水文,准备一些优美的词句、片段,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作铺垫。新教师及35周岁以下教师的教案要突出规范性和有效性,有经验的教师的教案要突出研究性和创新性,要背详案,格式规范,教学过程描述详细有具体的问题设计,练习设计,尤其是教学重点资料的展开需详尽。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要发挥学科带头作用,负责指导青年教师备课、撰写教案,45周岁以上老师可适当备简案,格式规范,教学过程描述相对简略有主要环节标注及教学资料的安排,或在教科书进行标注。注重二度备课和教学后记的撰写。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努力构建快乐课堂、智慧课堂,落实有效教学。提倡“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教互动”,探索“问题情境——观察探究——交流探讨——归纳提炼——变式训练”的“以自主学习为主体,以问题探究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追求开放民主、活泼灵动、扎实高效、彰显智慧的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师要善于创设学习的环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引导学生体验、感悟,主动、快乐和谐地学习。各科教师要进一步强化课堂常规管理,具体做到:提前两分钟候课,做好上课一切准备;上课关注学生的听课常规,倾听的习惯、发言的习惯,学生听课要专注。教导处将继续加强随堂课听课力度。

加强作业管理。认真落实“减负增效”精神,精心设计作业。严格按照《新安小学小学作业批改规范》的要求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尤其是学生作文,要做到及时批,及时评讲。学生家庭作业要严格遵照《减负十项规定》中的要求执行,一、二年级一般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六年级的学生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一小时。每一位老师都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不能我行我素。教导处组织期初、期中、期末常规工作检查,重点查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作业格式,教师的批改。

加强质量调研。每位教师要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对于后进生,我们尤其要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关心,做到“不放下、不抛弃”。教导处、教研组长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继续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状况进行调研。语文:调研学生的拼音和字词的掌握状况、写话、阅读和写作;数学:调研学生口算及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的潜力;英语:调研单词、短语及句型的掌握状况;其他小学科根据教材的资料进行阶段性调研。各学科还能够有计划地开展经典诵读等单项比赛。六年级要加强学科综合素养调研。

二、落实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素养

2。落实教研组听课活动。教研组长筛选出针对性强、具有研究价值的小专题,各教研组围绕小专题开展活动。透过合作交流,探讨反思,使各科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锤炼。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务必为本教研组上好一节示范课,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要在本教研组上一次公开课。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听课20节。45周岁以下教师,本学期人人上一堂校级公开课。中层领导要做好教师的表率。教导处将上课老师的上课时间和资料安排在每周工作安排上,欢迎其他教师听课。

3。邀请名师,协作发展。继续邀请名校教师下乡送教、交流。多方争取机会,让老师们外出参加学习培训,理解专家引领,与名师同台竞技。在与名校、名师互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促进,提升教师的教研潜力。

4。校本教研,课题牵动。青年教师要用心进行校级小课题申报。并将课题日常活动融入到校本教研中,以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推动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本学期还要完成快乐课题的结题工作。

5。实施“青蓝工程”。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凡是教龄未满三年的新教师均拜师学艺,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把素质好、潜力大、肯钻研的青年骨干教师确定为本校名师培养对象,确定教师培养梯队。每学年重点培养1—2名骨干教师。

6、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放松。

开学初教导处联合德育办对新教师进行一日培训。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35周岁青年教师每周写一张钢笔字交给张校长。每一天练写粉笔字。本学期继续举行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三、组织学生活动,提高学生素质。

1。加强“书香校园”建设。

加强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学校图书馆向师生全面开放,做好每一天教师的阅览和学生的图书借阅工作,继续抓好学生的午读和晨读,以学校图书馆为主阵地,开展“书香班级”和”阅读之星”的评比活动。开展读书节,引导教师选好书、读好书,上好每一节阅读课,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提高阅读水平,让朗朗读书声充满校园。

2。用心有序开展兴趣活动及阳光体育活动。

按照《国家学生健康标准》,推进学生卫生行为习惯养成和身心健康发展促进行动,广泛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和体艺“2+1”活动,杜绝挤占、挪用现象,保证学生每一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抓好秋季禽流感等传染疾病防控工作。多层次、分学段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提升学生身心素质。

3。开展学科学生知识潜力竞赛。

用心组织好上级部署的各项学科竞赛活动,加强指导,精心组织,力争取得好成绩。透过各种活动竞赛促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如语文方面开展低年级学生讲故事、中年级学生经典诵读、高年级学生写作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数学方面高年级数学知识潜力竞赛、低年级数学口算竞赛;英语方面高年级英语故事会,以及英语沙龙等活动来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教导处工作计划(五)

一、指导思想

以“成人教育”思想理念为基础,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坚持以课改为重点,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抓手,更新观念,深化改革,追求规范,崇尚创新,进一步探索有效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努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攀登。

二、主要工作

第一:教学工作

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突破口,努力摆脱教学质量垫底的现象。

措施: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上足、上好各类课程,不得任意增删课时。加大课程管理巡查力度,对各教师执行课程计划、按课表上课等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要严肃处理。

2、严格备课管理。坚持在每学期初备课程标准,备学期教学计划。坚持提前备课,重视教材和学情分析,体现班上优、中、后进生应该达到的目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精心备课为有效教学奠基。坚持每周一则有效的教学反思。

3、抓好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行为。重温教学常规,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的教情和学情,增强教师的质量责任制意识。杜绝教师满堂讲的现象,要给学生留够充分的练习时间,做到“变讲堂为学堂”。

4、精心设计及批改作业。学生作业做到“因材施教、四精为辅”,四精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按“六认真作业书写要求”规范作业书写。充分运用文字、符号、图案等激励方式。

5、加强质量监控。组织好阶段性检测,重视单元检测及分析。深入开展学科教学调研。各教研组掌握每个学段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精心组织学生素质成果展示活动。

6、抓好学困生辅导。采取面批或个别辅导的办法。帮助他们弥补缺陷,克服困难。教师要有爱心、热心、耐心,始终对学生充满信心,了解学生学习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7、抓好教学常规检查。加大对备课、作业布置及批改、月教学反思、阶段性检测及分析等常规工作的检查,及时反馈与交流。行政成员加强随堂听课,每周不少于2节。

第二:教研工作

目标:顺利实施课程改革,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现代化进程

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确立新课程、新观念、新方法、新实践的理念

1、抓学习。认真学习《纲要》和《课程标准》、转变观念和方法,赢得实施工作的主动权,确立现代课程观,通过讨论、交流、听讲座等多种形式,激发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体验成功,精讲多练、联系生活,激励创新四个策略用于各科教学之中。

2、重实践。学习研究新教材,把握其内容结构体系,以新课程的理论为指导,在科学合理的处理运用教材上下功夫。切实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整合应用,建立适应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提高课程实施实效。

3、贵提升。各学科合理安排业务学习内容,努力探讨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困惑,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为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二、苦练内功,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加强集体备课,从源头备课抓起,定时、定人、定内容,领导随时检查指导。

2、在全校开展教案评比交流活动,使广大教师中的一些“新、特、优”的做法得到及时推广。

3、提倡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吸收有益的养料,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4、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要求每位教师每月听课不少于4节,坦然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各备课组要在同年级同课时上多研讨,相互切磋交流。

第三:教师教育

目标:建立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制订相关工作规划和方案;强化三级培训主体责任,明确三类培训工作目标任务,全面深化教师全员培训;提升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全员培训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措施:

1、制订新一轮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培训方式,整合优质资源,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2、规范继教工作管理,坚持一次活动,一次及时总结,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以促进各类培训活动扎实有效地进行。

3、建立网上交流平台,以达到经验共享和互促提高的目的。

4、建立三类培训体系。第一是基础培训,以学校为主体,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抓好全员培训,重点抓好教师师德建设培训和教育教学实际能力的提高;第二是专项培训,以曾都继教中心为基地,举办各类专项培训班,一方面完成国家、省下达的培训任务,第三是提高培训,以“国培计划”为依托,大力加强骨干教师研修提高,培训一批高素质教师,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5、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会教师使用电教设备,提高教师查找、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的能力和水平,学校安排易高波老师负责抓好全员培训。

6、加强教师继教档案建设。

第四:学月活动

目标: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学科活动为载体,切实提高学生素质,丰富学生学校生活。

措施:

1、期初制定各科学月活动计划

2、按计划分学月进行活动

3、美术、音乐、体育、每学月进行一次活动,语文、数学、科学、信息技术每期与学生处合作进行不少于1次的活动。美术(刘体蓉、王越)音乐(谭芳、唐文彦)体育(朱珠、何凯、陈咏龙)语文(魏利牵头,全体语文教师参加)数学(谭兴龙牵头,全体数学参加)科学(张波、卢建勇)信息技术(范福伟、安静、邓俊)

4、活动时,注意照相,每次活动之后,必须撰写对应的新闻稿件,然后发送稿件和照片到教务处存档。

5、期末撰写学月活动总结。

组织好学生系列比赛,如趣味运动会、古诗词背诵、讲故事比赛、队列队形比赛、键盘输入比赛、解方程比赛等。活动的开展不仅展示学生的风采,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第五:课外活动

目标:课外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措施:

1、本期课外活动分组不变,学生不变,教师不变,时间不变,地点不变;

2、从正式行课那天开始进行课外活动

3、教师必须严格执行上课要求,杜绝放羊式。

第六:功能室管理

目标:发挥作用,规范管理,及时记载,月月抽查

措施:

1、各功能室负责人期初自行检查各记录本是否够用,及时添补

2、对各功能室清洁进行打扫

3、各功能室物品摆放务必整齐

4、期初上交各室工作计划,包括电子文档

5、加强对各专用室的管理,提高各室和教学学具的使用率。规范使用微机室、实验室、体育器材室、音美室、阅览室、图书馆等专用教室,对现有的教学媒体要充分使用,进行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必查本项工作,使其限度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三、体、艺、卫工作

目标

1、加强运动队管理,力争在各项体育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2、积极开展趣味体育擂台赛,全面提升广播操质量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切实抓好学校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

4、以学生活动为抓手,开展多样化的艺术展示活动,切实提高学生艺术情趣与实践能力。

5、完成学期体育、艺术2+1项目考核

措施:

(一)体育工作

1、落实课程,加强体育课堂常规管理。

根据课程计划,每周安排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体育课教学以良好的课堂习惯为重点抓手,制定并完善体育课堂常规,使学生掌握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锻炼的习惯。

2、科学训练,提升课余训练水平。

科学确定运动队辅导员队伍,尽可能做到项目对口。加强宣传,做好运动员选才工作,制定体育奖励制度,稳定运动员队伍。充分合理利用大课间时间、明确规定训练地点、重视训练器材的保管与保养、指导教师落实活动点名制度,确保活动质量,行政加强课余训练的过程监控。组织外出培训学习,提高课余训练水平。

3、立足常态,开展多样化体育竞赛。

学校体育组要围绕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和体育艺术2+1活动,有计划组织开展普及性群众体育竞赛活动,合理利用大课间、课外活动时间,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体育竞赛活动,以擂台的形式开展体育特长之星的评比活动,磨练学生意志,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4、提高体质,认真做好体质健康监测。

坚持贯彻《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做好学生达标测试工作,达标合格率要达到97%以上,优秀率达15%。

(二)、卫生工作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把学习活动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进行,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根据上级要求重点做好慢性病防控创建工作。

2、加强健康教育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健康教育课程,将预防慢性病教育深入课堂。每月能充分利用橱窗、板报、班队会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3、做好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积极向学生和家长宣传预防接种知识,对无证或有缺漏种的学生进行登记并及时通知家长补证补种,做好补证补种结果登记及统计上报工作。

4、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检查。做好学生特殊体质情况调查工作,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学生体检工作。针对小学生体质发展特征,结合本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认真组织开展眼保健操比赛,小胖墩俱乐部活动,有效控制近视发病率和肥胖超重现象。

5、强化档案资料建设。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定期对校内公共场所进行消毒,认真做好常见病、传染病登记、监察工作,及时填写《学校卫生管理档案》。

(三)、艺术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课程设置方案工作,保证开齐开足艺术课程,认真抓好教学六认真工作,专人负责艺术装备管理,人人认真完成信息化管理输入工作。通过同课异构等扎实有效的教学研究方式,致力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艺术表现力,有效提高音乐堂课质量,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

2、抓好艺术兴趣小组活动。加强绘画组、鼓号队等兴趣组的培训工作。

3、认真设计民俗节活动方案,做好学生体育艺术2+1年度考级工作。

四、其它工作

1、做好学籍管理工作

2、做好各种迎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