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师研修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6 22:2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体育教师研修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体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
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的附件中指出:遴选高水平师范院校与优质中小学联合,采取集中研修和“影子教师”相结合的方式,与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师范生实习支教相结合,组织支教教师、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顶岗实习,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到培训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3~6个月的脱产研修,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为中西部农村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辐射作用的带头人,推动教师教育改革。[1]
首先是遴选问题。包括参与的培训机构、优质中小学以及骨干教师的遴选。高水平的培训机构的遴选是通过各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高等院校、教师培训机构的标书进行评审,确定入围名单后再组织答辩,最终确定项目任务的承担机构,报教育部、财政部备案。这种竞争择优机制,以竞争择优盘活教师培训资源,以竞争择优促培训质量的提升,改变了以往直接由行政任命培训机构的模式,让具备优秀的培训机构参与培训,做到优中选优,这是保证培训取得较好效果的前提。培训组织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协调培训机构与优质中小学之间的关系,以往的培训当中,一部分优质中小学认为培训主体的是培训机构,自己只是协助参与,让优质中小学全面参与到培训中来,让培训机构和优质中小学形成强大的合力,这是培训组织者必须认真考虑的事情。
遴选体育骨干教师学员是“国培计划”体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中最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培训质量好坏的关键,并直接影响培训的全过程。能否选派到高水平、高素质、有潜力、可造就的优秀体育学科骨干教师,不仅关系到此次培训,而且决定整个“国培计划”既定目标的实现。从2010年一些省市的体育骨干教师学员反馈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专业不对口问题,部分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由其他专业或者一些退伍军人担任,没有专业正规的体育教师选派,只有抽调他们参与培训,造成了一些参训教师专业不对口。第二,学历,职称,教龄等与体育骨干教师学员的要求不符,部分学员学历、职称偏低,教龄较短。第三,被选学员城镇中小学体育教师比例较大,显然,这与“国培计划”实施目的初衷相违背。第四,一些学员学习动机不纯、学习态度不端正。一些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本身就少,学校不愿意把一线的骨干教师派去学习,对置换来的师范生能否胜任一线骨干教师的工作表示怀疑,让骨干教师去学习,学校体育工作就难以有效地开展,于是就派一些闲置人员参与培训,造成一些人被“国培”了。在这种状况下,有些学员培训学习时得过且过,放松了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这种不纯的学习动机和怠慢的思想行为偏离了“国培计划”的培训目的和要求,影响了“国培计划”项目的教学与培训质量。[2]
篇2
关键词:体育教育;现状;小学
中图分类号:[G40-013.9]
小学阶段对人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生长身体,学做人,学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以及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时期,同学也是一生中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小学阶段应当注重于身体之发育和、知识的增进、道德之养成。小学体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的地位。小学阶段体育教育能推动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小学教育各个科目相互融合,为我国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针对小学体育教育,笔者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小学体育教育主要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一)师资匮乏
小学中各个科目的教师都不足,有些学校一个教学教很多的科目,体育教师的数量更为不足,这严重影响了体育教育的正常进行.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是由学校随意指派教师来担任,这严重影响了体育教育的发展,体育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学生体育课无非就是自由活动,没有接触体育技能,学生只是放体育课为自由活动课。还有部分学校将体育课改为文化课,学生没有接触到体育课,以上种种都是由于体育教师匮乏引起的,由此可以看出必须保证师资力量才能保证体育教育顺利进行[1]。
(二)基础建设落后
学校的运动场地不的合格率非常低,体育器材严重不足,就算是有体育器材的学校,器材数量也明显不足,且坏的多能用的少。在小学学校中还有近1/4的学校只有一片凸凹不平的空旷操场,篮球、单双杠、跳绳等运动器材基本没有。
(三)政策得不到落实
在小学学校中,无论县市级或省级乃至国家级体育相关政策的落实不到位。大部分政策无法落实到学校,分配的体育器材也一部分被截留[2]。体育教学改革,就连最为基本的教改理念都很难下达到基层教师那里,体育教师几乎没有业务培训,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等政策就更难得到实施。
二、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完善制度,加强督导,保障城乡孩子接受体育教育的权益
体育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处于劣势地位,它的完成与否直接受各级领导、教育工作者对体育重视程度影响,特别是在农村,随意占用、取代体育课的现象经常出现,因此城乡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通过各种政策法规来规范体育教学行为,切实保障城乡小学接受体育教育的权益[3]。《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依据,但距现在已有近二十年,与现在学校体育的要求不适宜,如体育教学课时数、体育场地器材、体育师资配备等没有具体的规定,使学校体育工作无法可依,对违反《条例》的处罚力度不大等,修订《条例》迫在眉睫。同时,应加大有关体育教育政策的宣传和督导力度,使各级领导、教育工作者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来认识体育,重视体育,加强体育,杜绝占用体育课的情况出现。
(二)加大投资,扶持弱势,保证城乡小学体育硬件资源配置
体育硬件资源配置问题上城乡小学存在很大的差异,城市小学场地小,而农村小学器材不足,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政府应根据城乡实际情况加大对体育硬件资源的投入,制定新的标准,并实施到城乡小学体育教育中去。
农村学生在体育教育方面属于弱势群体,城市家庭学生经济能力好,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好的体育器材,而农村家庭往往不能为学生提供体育器材,如何针对农村小学的特点,在政策上、经费上予以支持,使他们与城市学生一样享有体育活动带来的欢乐。
(三)师资流动,促进城乡教育人力资源均衡分布
城乡小学在工资待遇、生活条件、职称评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使得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相对落后,体育教师大部分都想在城市工作[4]。缩小城乡小学师资力量的差距的对策主要有:制定出一套农村小学师资工资待遇、生活条件、职称评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一些优秀的师范生到农村小学来就业;建立一套城乡小学体育师资轮流交换上课的制度,如教师进行定期流动、城乡学校教师对流或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薄弱学校和优势学校手拉手或结对子、共享优质教师资源等;加大对农村体育教师的培训,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模式,如城区的一些小学设立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研修工作站,让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到这来进行研修等,从而全面提升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结语
要拉开城乡小学体育教学的差距,让小学体育教育得到一个同步的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从去解决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制定符合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的措施,才能让小学体育教育顺着健康的美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宏伟,不同体育思想影响下我国小学体育教育发展探讨[J].教育与社会,2010(2)
[2]吴义.海南省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研,2006(4):81
篇3
一、切实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做好培训规划设计
各省(区、市)要对“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摸清需求,并根据本地教师队伍建设实际,进一步明确“国培计划”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设计。要根据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在职教师提高培训和新任教师岗前培训的不同要求,科学设计培训项目,确保按需施训。要重点关注未参训教师的需求,扩大培训覆盖范围。
二、进一步加大实践性培训比重,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要根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中心,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合理确定课程内容,开展主题式培训,实践性课程原则上不少于50%。要将师德、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和信息技术列入必修课程。要切实改变以讲授为主的培训方式,大力推进实践性培训,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切实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各地要加强专家库建设,重点遴选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进一步加大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在培训项目师资团队中的比重,应不少于50%。
三、积极推动培训模式创新,不断增强培训实效性
要积极变革远程培训模式,推进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紧密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培训常态化。要积极进行教师培训选学探索,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探索将国培学分纳入教师培训学分银行,推动教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教育学分互认,激发教师参训动力。要加强教师训后跟踪,通过网络研修、课题研究、定期回访等模式,对教师进行有效跟踪指导。
四、严格项目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提升培训专业化水平
各地要切实按照《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师厅〔2013〕1号)要求,认真做好参训学员选派管理、项目招投标、项目组织实施、经费使用管理、培训质量监管等各项工作。要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学员电子档案,实行参训学员统一管理,加强对培训机构和师资团队的培训过程监管。要严格培训质量监控,细化网络匿名评估,推动第三方评估,加强训后实效评估,及时公布检查结果。
要进一步优化资金配置,“中西部项目”置换脱产研修经费安排55%左右,短期集中培训安排20%左右,远程培训安排25%左右;“幼师国培项目”置换脱产研修安排40%左右、短期集中培训经费安排35%左右,转岗教师培训安排25%左右。严格培训经费使用管理,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经费须直接拨付至中标的培训任务承担机构,不得以任何名义挪用,食宿安排厉行勤俭节约,不得安排与培训无关的参观考察活动。各地要落实必要工作经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附件1
2013年“示范性培训项目”重点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特殊教育教师和体育学科教师培训,启动教师高端研修,推动远程培训模式变革,开展培训优质课程资源建设,设置以下子项目。
一、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对担任兼职教师培训者的6 000名中小学幼儿园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培训技能专项培训,重点提升其培训教学和组织实施能力。开展骨干教师高端研修,将集中研修与教师工作坊相结合,将“种子”教师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培训300名“种子”教师,辐射带动不少于3万名教师。
二、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对1 800名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校本研修指导能力。要对从事盲教育、聋教育、培智教育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为全国每所特殊教育学校至少培训1名骨干教师。
三、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52 0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其中,对2 0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重点提升其培训能力;对5万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远程培训,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高骨干教师的保教能力和园本研修能力,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四、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对5 000名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和双语教育等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其中,对100名农村兼职体育教师和培训者进行专项培训,探索兼职体育教师培训模式;对1 000名“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骨干培训者进行专项培训,引领各地开展教学点教师培训。
五、培训团队研修。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高等学校和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16 500名专职培训者进行针对性培训。其中,对1 500名高等学校、省级和市级教师培训机构骨干培训者进行10天集中培训,对15 000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进行50学时培训,提升其培训项目组织实施能力。
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采取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对5万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不少于80学时的专项培训。变革教师远程培训模式,建设网络研修社区,推动网上研修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式学习,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七、骨干班主任教师研修。对1 000名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包括150名骨干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研修,提高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八、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研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制定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指南,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课程资源(包括文本、网络课程和微课程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为各地实施“国培计划”和教师培训工作服务,提升教师培训的专业化水平。
附件2
“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采取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转岗教师培训相结合方式,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农村幼儿园教师和园长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一、置换脱产研修。各地要进一步创新完善置换脱产研修模式,细化项目实施流程,落实“双导师”责任制,增加教师返岗实践环节,实现院校集中研修和优质中小学“影子教师”实践有机结合,推动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改革。要积极利用网络研修平台,探索“种子”教师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的机制,切实发挥“种子”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严格参训学员遴选标准,落实参训学员公示制度,切实选拔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参训。
篇4
一、基于教师――加强培训,注重引领。努力锻造师资队伍
1.学习全国先进经验。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分期分批组织教研员、校长、骨干教师赴全国各地参加教育教学专题会议和优质课观摩,邀请上海市建平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廖飞、浙江仙居教研室主任张志伟等20余名知名教育专家学者来合阳指导工作。五年来,全县共有五千余人次参加了各级各类学习培训活动。
2.组建专家引领团队。要做实做好校本研修工作,就必须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过硬、充满活力的研修团队作引领。近年来,我们组建了教师工作室、“古莘教育讲师团”、国培培训团队三支县级专家引领团队。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助推培训效益的最大化。
二、基于学校――突出特色。整体推进,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1.以做实课题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制定了《合阳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积极引导各学校做实做细课题研究工作。《办法》从课题的申报流程、立项原则、经费使用、课题管理、成果鉴定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各分管主任为副组长的课题管理领导小组;全县课题根据学段学科特点,确定教研员全程指导,确保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业务支持。各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组建了“学校―教导处―教研组―教师”四级教研网络,真正让课题研究工作组织化、制度化、常态化,努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成果扎实推广,教研员和学校积极搭建平台,摸索出了“举行成果推广研讨会――组织课例研修活动――畅谈实践心得――丰富研修成果”的课题推广模式。
2.以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近年来,全县高效课堂的打造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高中学段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四步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中学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形成了以城关中学“读讲议练”翻转课堂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小学学段在全县推行“预学一交流―拓展”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局各职能股室群策群力,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服务。教研室先后开展了能手“高效课堂”示范课、课题研讨课、“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引导教师立足课堂,扎实开展理论学习,全面提高执教水平,对高效课堂的实施进行了精心的业务指导。
三、基于学区――区域协作。资源共享。致力拓宽研修渠道
为了发挥优质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缩小校际差距,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效能和内涵发展水平,实现全县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我县先后尝试了联片研修、“校际联盟、协作研修”等方式。2014年10月,县教育局在总结经验、优化完善的基础上,在全县四个学段推行大学区研修工作,全县共成立十一个学区。各学区以城乡联盟、对口帮扶、协作研修为抓手,按照“优质带动、合作共享、提升内涵、共强共进、捆绑考核、集约发展”的实施要求,有效探索,主动作为,先后开展了教师风采“四个一”、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校园文化艺术节、汉字听写大赛、科技制作展、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幼儿园教师技能大赛、精品课观摩研修等活动,培训跟岗教师三百余人次。
经过不懈努力,各大学区工作亮点纷呈:高中学段狠抓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初中学段三大学区推行了骨干教师校际交流跟岗实践锻炼活动;小学学段四大学区组织优秀教师实施了“跨校滚动授课”模式;学前学段三大学区每月召开一次学区联席会暨观摩活动。
各校在认真学习、总结完善的基础上,也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德育模式,如城关中学的“读写养德”修身教育,第三中学的“习惯立德”养成教育,城关小学的“仪式育德”信念教育,城关三小的“课间寓德”游戏教育,城关二小的“技能强德”艺术教育等。
篇5
【关键词】农村体育教师 业务素质 发展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91-01
现状一:教师缺乏专业化发展的原动力
并不是所有的农村体育教师都是观念落后,教学质量低下,个人业务水平差,甚至有的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综合素质要比城区的更强一些。关键要看一个老师有没有专业化发展的原动力,如果老师自己想发展,那么任何困难都不怕。
现状二:农村教师缺少有效的专业发展指导
农村体育老师相对城区的老师来说,接触的优秀人才和专业的人员相对较少,学习培训的机会相应的也少,所处的学校没有良好的教师成长大环境,如果个人又没有主动发展的愿望,那么这些老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很难得到大的提升的。
现状三:缺少长期系统的发展规划,没有做研究性的教师
研究的途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小课题研究,在专家引领下成长;借助校本教研,让校本教研成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主渠道;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在专业阅读中成长。
农村体育教师的发展以省研修平台为载体,各学段校本研修要求与说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提升育人思想和教育理念为主要目标,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农村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途径一:开展小课题研究,在专家引领下成长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教学中实现的,目前,体育课也在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了继续深入挖掘体育课学生学习的潜能,推进新型体育课堂的研究,结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采用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如:小组合作学习在接力跑中的研究,怎样在体育课上有效预防损伤?怎样让我们的体育课更加高效?通过一些问题的研究积极引导体育教师申报体育研究小课题,借助课题引领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有了课题的引领,借助学校的大环境,积极聆听聘请教育专家到校指导课堂教学的报告,并结合自身课堂诊断的问题做好分析。在专家报告的引领下,教师的课堂逐渐由传统教学向合作学习转型的成功,另外专家还帮助分析目前教学中需突破的瓶颈,借助这些问题向教师传授如何在课改中成长并成功的经验。在专家指导的过程中,坚定了农村教师对教学的信心,为体育课的高效课堂指明了方向,体育教师逐渐会养成勤于研究、积极进取的良好的教研氛围,在体育组内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态势,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途径二:组织多种培训形式,跟上时代脉搏,为体育教师的发展注入强心剂
校本培训作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主阵地,必须坚持时效性与针对性。例如:新型的体育课堂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融入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针对各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开展《微课程》学校培训,将为教师提供微视频制作等一系列计算机知识。翻转课堂是一种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课堂完成,杜郎口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针对各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开展《翻转课堂》及教学信息化的专项培训,将为教师提供一系列的教学资源。例如:老师们自己制作的《肩肘倒立接前滚翻》、《立定跳远》、《单杠》等微视频,较好的辅助了我们的体育课堂。认真开展读书活动,体育教师读书的习惯不是很好,借助学校读书的大环境,组织大量的读书论坛活动,让体育老师在阅读中不断吸收新鲜的血液,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使老师们受益匪浅。打造体育的高效课堂,以达到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途径三:深化校本教研,让校本教研成为我校教师专业发展主渠道
1.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习:多阅读些名家的教育教学著作,广泛阅读《音体美报》、《新课程与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班主任之友》、《山东教育》、《高效课堂22条》等有关教育教学的报刊、杂志、网站等,努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网络培训和学习,经常到课堂去学习和交流;认真学习、收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案例,取长补短。
2. 多交流取长补短:多听课评课,认真研讨,多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学习、不断发展自己;积极参加各项专业培训。
3. 积极钻研和总结经验:积极认真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认真撰写教学心得,尽量多写学生个案,使得教育更得当得法得益;经常组织教师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及时研究自己的不足,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不断学习积累,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发现不足后,针对自身的特点与不足,逐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日益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最终目标是争当科研型教师。
途径四: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在专业阅读中成长
篇6
因此,我认识到,对待孩子不能只用自我的思维想问题,就应多换换角度,换换别的方法。孩子“玩”是他们的天性,我们不能磨灭它,只能适当约束,我已经开始让学生“从玩中学、玩中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状况游戏、教学等教学方法,将教学资料趣味化,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纪律方面,在发现纪律问题时,我已经开始注意并着重落实,课后师生能够是朋友,课堂就是老师。透过这次小学体育的培训,聆听老师的教诲,感受专家的指导,我深深地体会到:转变观念,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
参加了国培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体育老师要找准定位,悉心言传身教。
教师的职不仅仅仅局限于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转向引导、影响、了解、激励、鼓励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应服从于“培养人”这一教育的大目标。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以使他们将来能够精力旺盛地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加强科研意识,提高反思潜力。
反思是教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透过参与者的自我决策水平来促进潜力发展的途径。为了贴合新课程的要求,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的理论水平和反思潜力,在教学中勤于反思、质疑、批判、创新,善于观察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透过科学研究的途径解决问题,以提高自我的教育科研潜力。
三、转变观念,才能让教师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人们对体育课的概念模糊,个性是农村小学,因为体育器材缺乏,人们认为体育课就是跑跑步、做做操。透过这次培训,使我懂得了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首先,我在研修期间认真聆听了专家们的讲座,感受很深,收获很多。专家们的讲座以及优秀课例和视频,使我得以从理论的高度了解本次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得以从感性上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从而得以重新认真地反省与审视自我的教育教学观和教学策略和方法。
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做专业型教师。
培训既紧张而忙碌,因为在培训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这种严谨实效的氛围,让每听一课讲座我都认真聆听,精心揣摩,透过网络便捷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敢于迎接挑战,便也敢于创新。能够说,是培训激励了我的意志,启发了我的心智,让我更加执着地扑在体育的教育教学上。有句话说的好:“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我务必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源头水。”所以我们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做一潭死水,而是要做那源源不断的源头水,因此务必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体育教师也是如此。教师只有认识到了体育课的重要性,理解了体育课的教学目标,那么就要想法设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因此教师务必强化自我的体育综合素质,就就应加强学习各方面的知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多学习和掌握体育方面和与体育有关方面的知识,才能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国培计划”个人研修总结范文透过这次国培,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心中的困惑、教学中的疑难、成功的经验都是我们热心交流的话题。这是一个畅所欲言、平等交流的地方,使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断完善自我,多多吸取别人的经验,使自我在国培中成长。
回想学习中,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我感受着新思潮、新理念的激荡,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我分享到了收获的喜悦,理解了思想上的洗礼,受益匪浅。国培就像一朵盛开的奇葩,宛若傲雪红梅,分外娇艳,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能和更多的同行交流,探讨了疑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我的职责重大、知识贫乏。下面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1、在学习中反思。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当我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激起我心中的许多感想,让我树立了新的正确的教育观,感悟到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学到了自信,学到了方法,感悟至深。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种观念的构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坚信我会去探索、解决!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务必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保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深深地感到教法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因生而异,生源不一样,各有千秋,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构成自我的教法,构成自我的特色,构成自我的风格,教出自我的风采。教师务必要有开发课程和整合课程资料的潜力。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教材、活用教材。还就应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更新自我的知识,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这样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
2、在反思中进步、成长
透过学习,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专家与名师,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与名师,他们那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恰当把握教学生成”,是与他们辛勤的付出、不断地积累总结分不开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是他们的最好写照。作为一名参加教育教学潜力提升提升工程省级培训的教师,要想以高贵的姿态行走,就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潜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更新,需要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否对学生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只有透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教育将更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潜力的培养,进一步理解以人为本的理念;听了专家的报告,使我明白每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并且能够学好,成为优秀的学生和未来社会的成员。“老师的能耐是让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爱学习了”。因此,教师就应着力于将经验资料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和理解的资料与形式。专家的讲座,让我认识到教师应由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化,传统型的教师已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我,并逐步向专业化教师转化。
3。做好主角转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把价值引导和孩子的自由发展结合起来,体现了价值引导,同时又注重学生快乐的学习,不强迫学生去被动的理解,而是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不但主动快乐的学习了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用心的应答的环境,学生在交往中,在生活中交流和表达,不仅仅语言得到发展,其他各方面的潜力也得到发展。为此,教师务必转变自我的主角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简单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用心、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去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4。善待每一位学生
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因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教师要心胸宽广,能够听取各种不一样意见,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多一些理解之心、关怀之心、友爱之心,这样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冰心曾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一切。”
5。要关心爱护学生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首先要爱学生。因为,我们每一天应对的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活,一个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学生,我们要把他当作一个能动的人,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尊重平等地对待他们、关心他们,和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感到温暖,增强自信,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更会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要懂得言传身教
教师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务必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职责。此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能够向学生谈自我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能够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我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7。要不断提高自我
上课是一门艺术,除了有必须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教师上好一堂课,最主要就是有自我的特色,有自我的灵魂,不一样的方法能够学习、借鉴。国培活动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专家结合自身的成长给我们做的一场场精彩讲座,为每一位潜心求学者带给了丰盛的教学营养大餐,为我们教师的健康成长又一次指明了方向。愿我们的教师像大海那样敞开胸怀容纳百川,像太阳那样,不断地进行新的核聚变,积蓄新能量,做一支永远燃烧不尽的蜡烛,去照亮人类,照亮未来。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我,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我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我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教育的与时俱进,也许这就是脚踏实地走出的第一步。教育的改革任重道远,教师是主力军,课堂是主阵地,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中国教育,为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我发自内心的说一句:国培,你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国培计划”个人研修总结范文透过这次“国培计划”远程项目的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在国培计划中有幸倾听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精彩讲解,使我对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培训给我许多思考,深刻的体会到自我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数学老师呢?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我认为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还需要自我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去学习。
首先,教育学生,从爱出发。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这些都是老师爱的真谛。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忙。只要有了问题时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爱学生,还表此刻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们老师要采用不一样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师爱要全面、公平。
其次,如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数学老师的我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数学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用心的情感体验。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点化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验,开启孩子们的学习智慧。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位有心的“烹饪师”,让每一节数学课都成为孩子们“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大餐”!
篇7
关键词:体育课堂;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教学策略
1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1.1自主学习的概念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觉地计划、监控、评价、调整、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
1.2自主学习对学生提高体育学习能力的影响
在体育课堂中开展自主学习,体育课堂教学自然成为自主学习的主渠道。用自主学习的教育、教学思想主导学校体育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同时,教师随时掌握课堂中各种情况并考虑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支持。因此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生学习体育的能力,让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还要留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开阔学生的思维思考方式。
1.3自主学习对学生个性化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学方式的限制,对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产生阻碍的作用。而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了学生的个人爱好。正所谓个性化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自身的个性特征为基础,以内在的需求为核心,在老师、家长、同学等指导和影响下,根据自我个性才能发展的特点,相对自主地确定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以达到个性的健康发展。现代学校要以自身的文化引领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积极、创新、健康的生命个体。[2]
1.4自主学习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中小学体育课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把学生当作体育教学的对象,上课缺乏学习的气氛,学生也是在课堂上学习到体育知识和得到体育锻炼,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对体育锻炼也缺乏兴趣。所以要改变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通过体育课中自主学习的教学安排获得参与和体验体育锻炼及其体育创新的浓厚兴趣。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加,慢慢地形成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1.5自主学习对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形成的影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积极参与的动机。而自主学习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并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与满足,使学生爱上体育锻炼,自觉进行体育锻炼,持之以恒参与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自我锻炼的价值,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3]
2制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分析
2.1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师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
现在的体育教学方式多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传统的教学方式低效简单,教师主动地教,学生被动地学。但缺乏必要的师生交流,也缺乏吸引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导致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不高。部分教师还是习惯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无异议接受,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运动实践技能低下,让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学校也是习惯应试教育的模式,过分地强调学生的成绩,对新的教学方式重视不够。实践证明,凡是学校领导重视的工作都能取得较大的成效,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
2.2许多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更新
由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导致无论中国的父母还是中国的学校都是围绕着高成绩的原则来构建他们各自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遵循的是注重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与教导;它的弊端是,压制了学生作为独立主体的开阔性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不会放大自己的学习思维,不会享受汲取广泛知识的机会和乐趣,缺乏接受新鲜事物的欲望,学习依赖性强。所以现在的部分教师还是侧重于向学生灌输知识,较少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些教师对花时间、精力去接近、了解学生不以为然,师生间缺少必要的情感交流,教师也没有体会学生的内心想法。还有一些教师觉得教学时间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耗费很多的时间,不如传统的教学方法。[4]
2.3学生缺少自主学习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现在的教学还是多以过去的教学手段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较少地进行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和训练。由于许多教师的教学活动还是以传统的教学为主,而不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所以教师更多考虑的是学生的成绩,很少考虑到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积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的训练,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指导与训练。
2.4学生缺乏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兴趣
强烈的学习动机可以促进知识的学习,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缺少学习的动机和学习兴趣时,学习的能力就会低下,就会不愿上课,无求知上进的愿望,对老师、同学的帮助视而不见,对学习置之不理。所以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带来的创造力和快乐,这样才会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创造一种美好的情景,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新的课程中,并在体育课程中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
2.5学生的学习方法欠佳,没能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现在的学生由于体育知识的局限性,学习的方法欠佳,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自己没有适合的方法,渐渐失去了体育学习的热情。有的学生没有掌握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运动技能时死记硬背,慢慢地把学习技术动作当成了负担,有时学过技术动作后一段时间就会忘记,也没课后复习,这样一来,就难以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6学生的学习思维没有形成自我设计、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思维过程
有的学生习惯了教师安排练习,而忽略了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学习过程。有的体育教师也忽略掉了指导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过程,导致学生没有对自己的体育学习能力进行深入的评价,这对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改进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所不利。
3体育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基本思路
3.1教师课前布置游戏,以学生的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游戏
上课的准备部分中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也会提高,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来进行技能的传授,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产生我要学习的心理,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
3.2课中适当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加强学生自我效能感
在课堂的学习部分,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问题,给学生思考和解答,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调节上课气氛。教师还要不断地表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引导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形成自主学习的评价,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3.3课后布置复习,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体育技能的学习后,课后就很少进行体育锻炼了,所以教师在课后布置轻松,简单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也可以锻炼自己,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运用体育技能的能力。慢慢培养学生养成体育自主学习的能力,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为以后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3.4提供探究机会,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
心理学认为,学生活动中成功的情感体验会产生再次积极学习获得成功并体验成功的需要。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中获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成功带来的喜悦感又是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最大动力,从而保证学习热情长盛不衰,形成爱学习的习惯。因此,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探究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轻松愉快的良好学习心理氛围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学会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5]
4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策略
4.1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师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师的重视,学校和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者,应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和培养,制定教学计划,组成小群体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和训练。
4.2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培养合格和创新人才的关键,所以教师的素质很重要,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就得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加强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学素养,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体育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群策群力,不断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
4.3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现代的教学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相信学生智慧是无穷的,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因而体育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强调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让学生来做主,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教与学的方案,然后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体验、发现、修正、总结,收获自主学习的快乐。
4.4提倡自主学习兴趣小组合作交流,感受自主学习的快乐
体育教师应让学生自己组合学习小组,在体育教学中既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又让学生学会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合作交流,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在教学中提倡合作交流,是学生之间的情感、能力、身心不断相互调整,相互体验的过程。学生在体育合作中,通过相互的学习,启发、激励、帮助、成功等。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团队协作的意识的同时也逐渐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5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有利于形成学习的氛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因而体育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练习,不懂就问,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锻炼方法,使他们在课后养成积极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6培养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习惯
体育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反思,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分析存在问题,善于总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走向成熟。体育教师还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教会他们如何如实中肯地评价自己,让他们在肯定自己成功和优点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习惯。让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成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激励机制。
作者:苏建波 单位:河池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苏飞.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J].研修博客,2010(5):20.
[2]彭泽猛.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J].科学咨询教学科研,2008(6):11.
[3]姚玉良,李玉美.新课标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EB/OL].(2006-10-27).cn/riqklsjtx/tyyjk/yj2005-26-272196-197/201101/t20110106-1007422.htm.
篇8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体育微课;课程设计;信息化时代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7)02-0102-07
Micro physical education lesson design procedur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XIAO Wei,XIAO Bo-we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Fuyang Normal College,Fuyang 236072,China)
Abstract: The study of micro physical education lesson design and fabrication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era provides a new research idea for analyzing and solving “learning” initiatively and “learning” autonomously. In the authors’ opinion, theme highlighted, compact, micro but grand, and scenario real, ar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physical education lessons. Innovating on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teaching research manner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atisfying students’ need for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and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arket development etc. Micro physical education lessons include such types as theory teaching type, technology teaching type, tactic demonstration type, experiment teaching type, sports event appreciation type, sport promotion type, teaching link type, etc. In terms of design, such links as theme selection, analysis, layout, script writing, recording, post processing, and correction etc, are embodied. In terms of fabrication method, courseware fabrication and material selectio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shooting, and screen capturing, are indispensible, post editing and processing are the assurance of micro physical education lesson quality.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micro physical education lesson;curriculum design;information era
当代社会“微”无处不在,从“微信”“微博”“微商”“微购”到“微电影”“微小说”“微媒体”到处都有“微”的身影。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教育面临一个颠覆,移动化、碎片化凸显学习的优势。微课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随着时代的发展就自然而然诞生了,并且受到学生们的青睐,吸引了大批教育工作者投身到微课的应用实践和研究中。微课教学、翻转课堂、项目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等方式使得学生从被动受教育变成主动学习。令人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广大一线教师开始将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学微课、制微课、研究微课蔚然成风。
对于体育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独特性就在于体育的实践性大于理论性,示范性大于说教性,微课在体育中的应用既有其一贯的优势,又具有独特魅力。通过研究综述发现,关于微课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理念的阐述上,对体育微课的类型、设计、制作、应用等深入研究不足。近年,作者在多次参加微课培训之后,针对体育专业特点,实际制作大量课件和体育微课,并在省部级比赛中获奖的基础上,对体育微课的类型、设计和制作有一定的实践基础。本研究在对微课的起源和概念M行梳理的基础上,阐述了微课的设计、制作和应用的原则,旨在帮助广大体育工作者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体育微课和应用微课提供参考。
1 体育微课的特征及重要性
1.1 微课及体育微课
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在1960年提出“微型课程”概念,即围绕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Mcgrew[1]提出“60秒课程”,以期在一些非正式场合为大众普及科学常识。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2]提出“一部分课堂”概念,主要是让学生针对某一专题进行时长1 min的演讲,这就大大提升了学生对核心主题的理解。这些就是“微课”的发端。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湖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著名的“一分钟教授”David Penrose提出“微课”概念,他认为微课只需要1 min就够了,同年,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诞生。真正触发微课的是2007年可汗[3]成立的“可汗学院”网站,用视频讲解不同科目的内容并解答问题,超过50%的美国小学采用可汗学院的微课程进行自主学习。2009年彭罗斯将微课应用到课程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Morris[5]将微课与网络课程相结合,为现实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一种新思路。Sweet Dawn[6]在分析微课在教师教学和学生课堂交流讨论优势的基础上,将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并为微课的制作与应用提供一系列资源[7]。2010年8月,比尔・盖茨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上预言:“未来5年,网络将成为最好的学校”。不到3年,慕课、微课、微课程接踵而来[8]。
我国微课研究从2011年才开始的,2012、2013年微课程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9]。各种关于微课的定义也相继出现:例如,“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教学方式。“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是以知识传播为诉求、围绕单一主题、经过设计导演创作、以试听语言形式呈现的简短而有效的视频等。短短的几年里微课在我国蓬勃发展,中小学方面推进的翻转课堂,大学慕课的疯长,微视频作为它们的载体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一发而不可收[10]。
微课这一新事物的出现,也给体育注入了新活力。微课在体育领域特别是在体育的“教”与“学”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体育学习与其他文化课学习的不同之处在于“脑力”与“体力”的不同,而体育学习更依赖于“脑”“体”的结合,体育微课这种多媒体视频形式的诞生能对体育学习产生到很大帮助:首先,帮助学生有效预习。运动技能掌握的开始阶段就是要有良好的认知,有了准确、规范的完整认知对技能的快速学习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课这种学习资源恰恰迎合了学生们的这种需要,引导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运动技能形成规律,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学习信心,加快了学习的效率。其次,体育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复习。善于“琢磨”的学生进步非常快,因为他们的学习常常少走弯路,这种“琢磨”其实就是接收、温习、巩固、消化知识的过程,体育微课的视频资料可以反复播放、重复利用,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第三,体育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重点突破难点。微课虽“微”但课堂结构不微,是围绕重点难点进行教学过程的。体育微课可以帮助学习者获得详细的讲解和深入的分析,尽快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突破点并尝试找到解决的办法。第四,体育微课可以帮助教师弥补示范的不足。体育教学要的是真功夫,假把式对学生来说是不吃香的。学生完成动作技能靠的是观察教师的示范,通过模仿、对照进行训练获得的,而教师们由于受年龄、身体、素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运动技能的示范有时力不从心,达不到学生所期望的效果,体育微课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弥补这方面的缺憾。更难能可贵的是体育微课可以借助演示法、表演法实现体育的拓展、延伸,使老师想达到而不能达到的教学环节得以实现。
我国现阶段中小学在轰轰烈烈推行翻转课堂,大学在推行慕课建设,体育教学推行信息化课堂教学,其核心离不开微课。微课程是网络时代新型教育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给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发展契机,微课程具有十分广阔的体育教育应用前景。
1.2 体育微课的特征
从内涵上看,体育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体育知识点或技术技能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从形式上看,它是以解释某一运动技术难点为目标,短小精悍的音视频为表现形式的在线教学视频。体育微课根据学科的特殊性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1)主题突出。
体育微课的选题是围绕体育活动中某个特定的知识点通过视频方式展现给观众,知识点的选择和表达是体育微课的核心要素。一个体育微课只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该知识点牵扯到另一个知识点应另设一个微课。体育微课知识点的切入应围绕在学生必须学也想要学的“痛点”上,比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疑点、易错点、考点、实用点、热点、兴趣点等等并对这些知识点突出体现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罗列书本上的知识,否则体育微课起不到解惑作用。
2)短小精悍。
短:指的是频时间和教学组织活动短。视频时间短(5~10 min为宜),化繁为简,只学核心。
小:指的是视频容量小、资源容量小、教学主题小,微型化资源能便于学习者利用短暂的空隙时间学习,更利于体育碎片化知识的共享、重置和构建。
精: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活动精彩,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环节)。体育微课要自成体系,教学过程要完整、逻辑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呈现的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缩影”“精华”“典范”。
悍:交互性强、应用面广、功能强大。本质是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目的是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形式是流媒体信息化教学[11]。
3)虽微大气。
体育微课虽短,不应失去体育运动中的精气神。在体现短、小、精、悍的同时,体育微课又能体现出它独特的特色:即微言大义、微视大剧、微音大景、微画大笔、微小而精彩。 体育微课内容的呈现不再局限于课堂实录,还可通过录屏软件、PPT、Flash等技术制作的视频让其呈现形式变得丰富多彩,言语上要体现句句珠玑、字字戳心,声音要能描绘大场景,视频设计体现大剧情(序幕、发展、、结局、尾声等),画面构图新颖独特、精致精美、表现力强。
4)情景真实。
体育微课的构成要素是完整课堂教学视频。微课中有老师缜密的教学设计,也有老师的多媒体课件,讲解、示范、保护与帮助等都是教师本人操作。运动场地,教学器材,教学方法、手段、反思,学生练习、测试等都是课堂的真实体现。应该说学生们看到的是一个亲历亲为且融直观性、活动性、户外性、可操作性强为一体的“浓缩”课堂,为学习者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动手能力以及跨学科研究都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
1.3 微课在体育课中的地位与作用
众所周知,简单的体育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组成,而微课在这个系统中帮助教师教学、引导学生习得、创新教学方法、延伸教材功能、搭建完善的知识框架体系,微课作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处处可以体现并占有重要地位。
1)微课可以解决体育课堂教学问题。
微课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根据自己的课程观念向学生传授知识,分章分节、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由部分(环节)到整体的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而微课的出现就打破了这种传统教师主导的教学形式,转而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体质、技术、技能,选择性地补充学习、自主学习。
微课使体育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课后教研、课程规划等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网络教研的体育老师高超的运动技术和技能交流展示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此外,可以解决体育老师业余学习和培训成本高、受众有限、不能复制分享的痛点。微课的制作一旦掌握,制作成本很低,放在一个平台上,只要链接过去,相互就可以分享,使整个课程数字化。
微课对体育教师改变教学观念的意义还在于能促进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多媒体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课件制作、软件应用、课程设计、审美意识等催生了体育微课的产生,使体育教学细致化、生动化,体育教学更生动更具影响力。同时也要求体育教师的能力进一步提升。首先是专业知识要深厚,这种开放性的微课要吸引学生靠的不单单是花哨的设计,更重要的是内容和深度,否则,学生不会选择你的微课观看。其次是课程设计技巧的提升。微课的短、小、精、炼,要求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巧妙安排,既能体现知识的点面结合,又能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这对教师的制作技能和授课经验具有很大挑战性,教师既要有运筹帷幄的思路,又要有打破思维定势的约束,拿出自己压箱底的私货,更精细化的设计教学全程。再次,微课的制作可以促进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全面发展。制作微课需要耐心和毅力,是音视频、图片、动画、文学、审美、自然科学的综合体现,制作微课的过程就是体育教师蜕变的过程,更是全面提升的过程。
2)通过微课可以解决阻碍学生学习的关键问题。
微课对学生的学习在选择、强化、维持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和意义。微课更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是比较大的,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源于学情,从学生需要出发,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真正使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查缺补遗,巩固强化,填补了学生自主学习无人指导的空缺。体育教学中一直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教师讲解听不清、示范看不到,学起来感觉莫名其妙,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微课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一不良学习现象。
微课能更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的需求,既可查缺补遗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体育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可以预见,随着手持移动数码摄录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微课将会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另外,微课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由。微课在线学习课程与传统体育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基于高质量的内容研发和行为分析的在线交互式学习。近年来,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诉求以及对课程的个性化需求催生了在线教育产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网易公开课、多贝网等幕课在线教育平台日益兴起,让学生能够公平得到教育资源,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得到提高。
3)微课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体育教材是体育教学内容和逻辑的延续,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形象地、整体地分析学习者的个体条件、教学条件、动作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微课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可以使教学内容重新设计,从而适应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适应性学习。教材是死的而微课加大了教材的弹性和灵活性,真正利用教材而教学,力求一课一点,课课有突破。
4)微课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创新。
通过微课制作,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能深入研究,打破传统教学形式,提出新教法。我们深知,体育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就是讲解、示范 、纠错,在传统体育课上也只能做到这些,而在微课中就可以使用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启迪法、角色扮演法、翻转课堂法、任务驱动法、网络资源法、评价交流法等。
另外,微n还在教育公平、终身学习等宏观层面提供有效支持。追求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平等、提高教育效率、实现终身学习是发展教育的主旨所在,是教育事业的价值追求和永恒理念。要实现教育公平,课堂教学公平是基石,课堂教学公平要依托教师资源公平、课堂资源公平、教学设计公平、教学评价公平等,而微课在实现这些公平教育的链条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微课的出现可以克服这些不公,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优质的教育。
2 体育微课的类型与应用
2.1 体育微课的类型
按照存在的形式可以把体育微课分为理论教学类、技术教学类、实验教学类、战术演示类、运动项目欣赏(宣传)类、教学环节类[12]。
1)理论教学类:以体育理论知识传授、信息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基本理论知识的传道、授业、解惑,常见表现形式是讲授、问答、提问、作业、启发、讨论、合作、探讨等。
2)技术教学类:以传授体育运动基本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主的教学方法。用于体育实践教学与训练课堂中学习运动技术过程。常见表现形式是示范、演示、对比、练习、动画、纠错等。
3)实验教学类:用实验来验证不同项目的技术关键以及运动的科学规律。微课的表现形式是实验室实验、自然(现场)实验、对比实验、控制实验、对照组实验、单一实验等。
4)战术演示类:以提高学生在比赛中有效运用战术的能力,从而取得比赛胜利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体育实践教学与训练课堂及竞赛中学习运动战术过程。表现形式是讲解、图解、录像演示、示范、练习、变换、讨论、图示标识、沙盘演示等。
5)运动欣赏类:以观赏体育运动,规范运动技术,产生机体上的舒适惬意,带来情绪上的欢快愉悦,给人以美的享受为目的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各项目的技术和战术发展、规则演变、比赛特点、个人修养、心理调节等。常用教师展示、优秀运动员比赛片断、标准动作示范、优秀教法分析等来表达。
6)体育宣传类:以传播一定的体育观念来影响人们的体育思想和行为的社会行为。用于体育运动的宣传、推介。常用表F形式有激励、鼓舞、劝服、引导、批评、教育、宣扬等。
7)教学环节类:体育教学和训练课堂环节、结构。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体育公开课、体育展示课活动等。可以用课前预习、新课导入、准备活动、练习方法手段、知识拓展、结束放松等形式表达[13]。
2.2 体育微课的应用
1)巧妙安排体育课堂教学。
微课是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来制作的视频展现形式,多个微课串联起来就形成了课堂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微课,把知识、技术、技能充分展开、拓展,以微课为统领,完成整个课堂教学内容,围绕微课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总结汇报,最后教师总结、纠正学生们讨论中的错误,弥补学生们认识的不足,将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可呈现可视化、体系化,为体育教学知识传承插上一双翅膀,做到因材施教、双向交流。
2)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直观性。
体育教学突出技术动作的学习,形成运动技能。体育技术动作往往在一瞬间完成,难度较高的运动技术更难以给学生直观体现,比如,体操项目中的空翻类动作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此时,微课中的动画、慢动作、重放、定格等呈现形式,可以清楚地展现动作的细节,反复观看就可以快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以及用力顺序,有利于学生有的放矢的学习。
3)微课可快捷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为了减少和避免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动作,体育教师往往要做出大量的正确示范和错误示范,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原因,对体育教师的身体和心理都产生很大的压力,采用微课技术可以让学生边看边想,自我比较,既能快速掌握运动技术,又能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体育微课制作完成后要做的工作。
第一,微课是一种教学资源,保存在U盘中,课程教学随时可用。第二,制作好的微课可以上传到中国微课网、中国慕课网等专业在线课程学习平台,供学生选择学习。第三,微课本身就是视频,可以把微课视频上传至国内较大的视频网站,比如,优酷、土豆等,上传成功后,视频有分享功能,可以通过此功能把微课视频给学生分享,这样,凡是有网络、有电脑、有移动设备的地方,只要有浏览器就可以学习了。第四,还可以把制作好的微课视频上传到以自己账户开设的云盘。比如百度云盘、360云盘等,同时把链接给学生分享,学生们打开链接就可以看到微课视频了。第五,信息时代,通讯科技相当发达,QQ群、微信群、电子邮件、博客等各种公众信息平台相继而生,已经成为人们离不开的生活方式,通过这些平台分享微课视频很受学生的欢迎。微课还可以在体育营销与品牌上作文章,微课可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定制,跟体育市场分类定制,营销点对点,品牌可植入,在客户端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3 体育微课设计与制作
3.1 体育微课设计
体育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是也需要进行缜密的设计,良好的体育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结构完整的,杂乱无章而随意的体育微课是与微课理念背道而驰的。体育微课的设计的整体思路要做到“3分钟一个兴奋点,5分钟一个大转折”。体育微课详细的设计过程见图1。
体育微课拍摄脚本撰写示例:
微课系列名称:威人说课
本微课名称:前滚翻
视频整体风格:体操运动类
微课类型:技术教学类
微课运用形式:讲解式、示范式、练习式、纠错式
微课时间:12 min
教学过程:讲解、示范、分析、练习、纠错、拓展
教学课件:PPT、flash
视频亮点:学会滚翻
镜号1:片头(20 s)。画面呈现:学校标志、单位名称、作者
镜号2:开始导入(60 s)。画面呈现:教师特写,画面淡入淡出。解说词: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前滚翻,这个动作对我们人类来说是一个简单而非常实用的动作,日常生活中不小心跌倒时,就要靠这个动作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镜号3:讲解动作要领(60 s)。画面:添加画面转场效果,教师出镜,背景+文字,第×至×张PPT。解说词:三靠一低头,滚动似篮球……
镜号4:动作示范(30 s)。画面:教师完整示范1次,慢动作示范1次,实地拍摄,画面淡入淡出。解说词:每次示范前要强调本次示范的目的。
镜号5:动作关键点分析(120 s)。画面呈现:教师边分析边示范,教师出镜,背景+文字,第×至×张PPT。配像解说:完成这个动作的重点……难点……需要两个条件……
镜号6:常见错误纠正(30 s)。画面呈现:课件动画用红叉标识,第×至×张PPT。配图解说:常见错误有这些1……2……
镜号7:学生练习阶段(180 s)。画面配轻音乐。教师用鼓励的语言提示学生。
镜号8:拓展(120 s)。画面:教师分别示范前滚翻分腿起、前滚翻直腿起、鱼跃前滚翻。示范完后讲解分析:老师展示的这些动作是前滚翻的拓展类动作,目的是提高学习兴趣,了解动作的变化形式……
镜号9:结束评价(60 s)。教师出镜并作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完成情况……今后改进措施……课后作业……
镜号10:片尾(40 s)。工作人员名单字幕。感谢您认真看完这个微课,我们下一个微课将讲解后滚翻,期待您的参与。
3.2 体育微课制作
1)体育微课制作具备的条件。
(1)声音的音质适合在网络传播。教师要敢于面对镜头自然、流畅地讲话,从受众的角度听起来比较舒服、穿透力要强,讲课者风趣、热情澎拜、具有个人魅力,让学习者感到成就感。解说要做到精、准、抑、扬、顿、挫。文字叙述镜头化、书面语言儿语化、讲授语言亲切化、专业术语通俗化、数据图形化、要点标题化、教学互动化、教导启发化,多余的语言、口头语及其他语言病不要出现。
(2)需要一定量的教学经验积累和高超的运动技能。微课的教学与实际的教学基本一致,教学过程要严格遵守体育教学规律,运动技术的讲解和示范都要亲自完成,讲解人对课程的开发能力、教学心理的把握、教学步骤等是融会贯通的,具备一定的积累才能具有制作微课的能力。
(3)需要具备一定的课堂结构构建和呈现演绎。微课需要讲解者具有构建能力和结构化设计,有头有尾、有转场、有重点等,这样会把整个内容设计得非常紧凑,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观者感觉不累。微课的呈现也就是怎样演绎、怎样包装、怎样去传递信息的问题,这方面有时候更加重要,成熟的微课课堂设计和课堂呈现同等重要。
(4)娴熟的微课制作技术。体育微课制作技术的门槛比较低,对体育老师来说感觉很难其实并不难,就是一种应用,一旦掌握一样可以制作出“高大上”的体育微课来。首先,要有极强体育课件(PPT、flash)制作技术基础;其次,熟练掌握录制设备的安装、调试、摆放、使用以及微课录制软件的操作。
2)体育微课的制作方法。
(1)制作流程。体育微课的制作根据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和软件,其中,课件制作要有视觉美感,画质清晰,外部环境安静无噪音,简单、易懂、大方,简约并不简单。素材采集要考虑背景(不能太杂乱、不能喧宾夺主)、视线(摄像机与被拍摄者关系)、支撑(稳固)、音效(决定微课的质量)、景别(正确运用特写、近景、中景、远景)、曝光(光线分散均匀)、构图(人物所处位置)等。屏幕录制要清晰稳定,屏幕上的所有变化都要录入。体育微课的教学实施过程录制是片段的、多次重复的,包括棚拍(选择合适的背景,蓝色最适宜,便于抠像)和实拍(教学现场)。后期制作的主要任务是制作、提升和处理[14]。
(2)体育微课制作所需软件。课件制作所需软件:Powerpoint、Prezi、AxeSlide、Focusky。音频、视频、素材收集、转换所需软件:Photoshop、GoldWave(音频编辑)、Sony vegas(影像编辑)、曦力音视频转换专家。视频录制所需软件:Camtasia Studio(喀秋莎)、HyperCam(屏幕像)、Corel VideoStudio Pro(会声会影)。这几款软件都是当前体育微课制作所必需的软件,录制体育微课除了要准备好课件之外,熟练掌握其中一款软件进行编辑制作微课是必须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上几款都是体育微课制作利器。
后期制作所需软件:威力导演、Adobe Premiere Pro、After Effects。后期制作目的是按要求、按脚本突出教学内容的主题而进行剪辑、删减、增加片段、增加logo、添加字幕、配音、三维片头、蒙太奇等制作,为视频素材全方位添加特效和包装,最后成品输出。
(3)体育微课制作所需硬件。最低硬件要求:台式电脑一台,麦克风一只,手机或录像机一台。升级版配置:录音(像)棚10~20 m2、安静无回声、配备录影灯,用于棚拍。笔记本电脑一台,适用于微课的屏幕录制。手写板或数位板,用于手写微课录制。无线耳麦,获得讲授声音。高清摄像机一部,教学视频获得。长焦镜头照相机一部,拍摄运动画面。高清网络摄像头,获取高清视频。高级配置:录播室(60~80 m2,舞台灯光配置齐全,可容纳50~70名学生,可以放置体育器材)。编辑室(录播中控系统、编辑操控)。专业监视器(现场监视)。高清摄像机3台,用于多机位拍摄。导演板(记录场景)。摄影灯、挑杆话筒等。
4 建议
本研究以国外微课发展经验为背景,提出体育微课的定义、特征与特定价值。将体育微课进行详细分类。厘清了体育微课的设计过程及拍摄脚本的撰写步骤,详尽说明了体育微课的制作条件和流程,提出了体育微课制作所需的软件。微课学习是未来学习的一种趋势和方向,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必将带来更大的影响。目前,国内微课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15]。为使体育微课吸引更多学习者驻足,特提出几点建议:
1)内容为先,创意为后。
内容是微课程核心和主体。微课内容必须是学生必需学也想学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疑点、易错点、考点、实用点、热点、兴趣点等。对现有的知识以及课本上对该知识的表述应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罗列书上的知识,否则微课起不到“解惑”的作用。创意是老师的创造,不是技术人员加工出来的,千万不要去追求那种漂亮的或者说是有创意的形式,而忽略了内容,这是体育微课制作的前提。
2)体育微课不是单一的,而应是系列的。
现在很多体育老师刚开始学习制作微课程的时候,只是一个零散、单独,或者说只是为参加评比做的。倘若要深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微课程”就应该是系统化、配套,向着与教材配套方面发展,到最后形成自主完整系列的微课程,一个系列微课程应不少于10集。
3)增强互动性,增加微课程的知识管理体系。
体育微课学习并不仅是让学生看视频那么简单。在体育微课程中加入学生自学参数,让学生可以按照设计,去调控微课程的发展,在其中增加一些必要的交互式练习。比如,学生可以在上面旁批、做笔记、共享。老师可以通过学习分析系统,了解学生状况等。
4)体育微课的制作要体现自身特点。
体育微课目前存在的困难是制作成本高、费工、费时、后期制作难、效率低。建议体育微课既可以是专门的制作公司来制作,又可以是教师自己做,两者各有利弊。倘若交给专门公司去制作,那么,公司可以系统化与教材配套完成该课程,在制作的质量上也是高质量的。但是,这样做也存在着局限性:它没有办法去适应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班级,不能做到“特殊性”,更大的问题是所产生的费用较高。倘若由教师独自完成,可能会比较有针对性地对应着自己的学生,存在特殊性,由于教师自身的阅历、时间的限制,其所制作的“微课程”也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大规模地完成,在视频质量上也难以保证。但是,它最大的好处是具有可持续性、费用低,教师自身得到了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MCGREW L A. 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itry[J]. Journal of Chemistry Education,1993,70(7):543-544.
[2] KEE T P. The one minute lecture[J]. Education in Chenistry,1995(32):100-101.
[3] 萨尔曼・可汗.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4] DAVID S. 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 Minute-long talks find success at a community college [M].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
[5] MORRIS L V. Little Lectures?[J]. 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2009,34(2):67-68.
[6] SWEET D. Microlectures in a flipped classroom: application,creation and resources[J]. Mid-Western Educational Researcher,2014,26(1):52-59.
[7] 杨永亮. 基于微课资源的教师网络研修模式构建[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10.
[8] 菅春叶. 国内外微课程的比较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15.
[9] 窦,何高大. 微课研究综述[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55-60.
[10] 胡铁生,黄燕明,李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11] 汪晓东. 微课的外在特点与核心特征[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35-37.
[12] Online education-Introducing the microlecture format[EB/OL]. [2015-05-18]. http:// Openeduca tion. net/2009/03/08/online-education-introducing- the-micro lecture-format/.
[13] 梁厚圣,雷小朋. 高校“微n”分类探讨[J]. 科技视界,2014(20):147.
篇9
分步推进,统筹配置师资
2005年,我县实施城乡教师双向流动试点,安排30名北京城区教师到农村任教;同时,抽调50名山区学校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到县城学校学习提高。交流期限为一年。
2006年,正式启动教师岗位交流制度,将交流时间由一年延长至三年。从2006年至今,共有1050名中小学任课教师参与了交流,山区进城交流552人,城内交流到山区468人,城内校际交流30人,交流教师人数占到了全县中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近30%,涉及到52所学校,涵盖了所有的中小学学科,成为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为加快密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实行教师岗位交流的基础上,2007年初,我们积极探索实行校级干部岗位交流制度,促进城乡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共同提高。33名学校正职干部进行了首批轮岗;2010年11月,31名正职干部进行第二轮交流。干部交流期限为6年。
有序开展,统一管理要求
为确保教师岗位交流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县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部署。
1.严格条件,明确待遇
交流的主体是教师,交流工作成功的关键也是教师,所以,首先要把好选人关。县教委明确规定:上年度被评为中级、高级职称且无山区工作经历的县城教师必须到山区学校交流。县城学校一定要把政治素质好、教学能力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校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优先选派到山区;山区学校要选派45岁以下的青年任课教师到县城或平原地区学校交流,优先选派校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或有进取心、学习意识强、具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内交流。
为解除交流教师的后顾之忧,对交流教师的待遇做出明确规定:一是交流期间原聘用合同不变、工资关系不变、福利待遇不变;二是年度考核、评优等级、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等,参加交流的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三是交流到山区的教师每人每月享受40-70元的交通补助,享受农村教师每月600元绩效工资,如果是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享受山区标准的每年一次性奖励。
2.政策配套,细化管理
交流之初,县教工委、教委就制定了《密云县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岗位交流工作的意见》、《密云县教育委员会中小学教师岗位交流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使这项工作从一开始就做到了规范、科学。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对交流教师政策逐步进行完善和细化。对岗位交流教师的岗位设置、绩效工资发放、课时津贴核定、绩效考核等问题,进行了具体规定,保证了交流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校对交流教师本着“一样管理、一样使用、一样对待、一样培养”的原则,共同管理交流教师这支队伍。如大城子中学、季庄小学、石城小学、北庄小学,交流教师占专任教师一半以上,古北口中学、北庄中学等5所学校,交流教师占专任教师约40%,可以说,交流教师担起了学校工作的半壁江山。而有些学校的某个学科完全由交流教师担任,如北庄小学、新城子中学的体育教师、密云四中的物理教师都是交流教师。各校在坚持“发挥优势、用人所长”原则的同时,妥善合理安排交流教师工作,提供研修、外出学习、做课、评课的机会,为交流教师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3.提高认识,加强宣传
教师对交流工作的认识程度直接决定其是否真心愿意参加,是否全身心投入到此工作中。城乡教师岗位交流,打破了校际壁垒,改变了原有的管理秩序,增加了一定的工作困难。为提高全体教师对交流工作的认识,推动城乡教师交流工作深入发展,我们高度重视宣传,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无论是教委、学校,还是交流教师,都要看清形势,顺应潮流,提高认识,以勇于改革的心态面对教师交流带来的新问题,以积极探索的精神完善交流教师管理的各项措施,以跨出校门找差距、新的环境求提高的激情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委定期组织交流学校校长研讨会,研究分析交流工作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增强交流效果。每年暑假前召开一次总结表彰大会,总结交流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表彰交流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总结教师岗位交流工作成果、分享交流教师成功经验,我们出版了《为有源头活水来——密云县交流教师文集》一套,同时利用县电视台、广播、网络等多种途径,宣传交流工作中所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
双向交流,同发展共受益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密云县初步实现了教师的合理流动,有效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总结起来,实施教师岗位交流制度以后,带来三大显著变化。
第一大变化:城镇教师下乡“播洒爱心”,重塑师德,引领山区教育共提高。
交流到山区的教师切身感受到了山区教师的艰辛,在师德修养方面得到了熏陶和重塑。比如:交流到太师屯小学的郑凤华老师,每天晚上11点之前几乎没有休息过,认真探索适合山区学生特点的教案,由于双眼疲劳过度,医生开出假条准予休养,但她还是念念不忘学生们,坚持上班。艰辛的付出换来了成绩的丰收,她所教授的班级,在抽测中获得了山区第一的好成绩,她辅导的学生在口算、数智等活动中多人获得一、二等奖,她连续三年被评为师德先进个人。
交流到山区的骨干教师通过示范引领,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传递”到山区教师手中,培养出一大批新的山区教学骨干。项连弟、宋立亚、崔连辉等市、县级骨干或学科带头人,交流到山区学校后,主动承担起培养教师、传播课改理念、带动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任务,通过带组、带人、指导活动,为山区发展培根固本,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几年来,交流到山区的教师,有11人被评为市级骨干,67人被评为县级骨干。
第二大变化:农村教师进城潜心“学艺”,抓住机遇,奋勇拼搏敢争先。
从山区到县城的教师,充分利用城内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和良好的生源条件,珍惜学习锻炼的机会,勤修“内功”,迅速成长起来。比如:密云三中接收的43名交流教师中,有7人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其中1人晋升中学高级,6人晋升中学一级;密云四小接收的16名交流教师,其中3名晋升为小学高级,现在已有10人为小学高级。几年来,交流到城内的教师,有20人被评为市级骨干,49人被评为县级骨干。
第三大变化: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双赢,全县百姓得实惠。
岗位交流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搭建了锻炼、交流和发展的平台,经过几年的历练,双方学校都培养了一批新的骨干力量。2006年至今,在岗位交流中,有124名工作成绩突出的交流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其中,23人评上高级职称,101人评上中级职称。
篇10
XX县实验小学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已有百余年历史。曾数易其名,1986年命名为实验小学。学校于2004年9月迁入新校址。新校址占地87.6亩,建筑面积22000余平方米,总投资4089余万元。学校拥有48只普通教室,30只辅助教室,实验楼、行政楼、体艺馆、图书馆、报告厅、运动场、餐厅等一应俱全;学校还配有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音响系统、通讯系统和多功能教室、语言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普教仪器等均按I类标准配备,简易多媒体进教室。目前学校的环境、校舍、设施堪称省内一流。
学校设计规模48班,现有学生1664人,31个教学班。教职工84人(其中3人内退),平均年龄37岁,学历全部合格,高学历占86%,中级以上职称49人,其中市名师名校长2人,县名师2人,市骨干教师1名,县骨干教师5名,省教坛新秀1名,市坛新秀3名,县教坛新秀17名。
几年来,学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奉行“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坚持严格规范的科学管理,长期致力于加强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文化、业务素质,认真落实“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的各项措施,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形成学校特色,各项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先进学校”、“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象山县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亦曾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体育传统学校”、“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省平安校园”、“市校本培训先进集体”等。
二、学校工作回顾
(一)科学管理,营造拼搏氛围
管理是学校教育的支柱。学校始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坚持“德育为首、教育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本着“教学为核心,学生参与为中心,教师提高为重心,学校发展为准星”的工作思路,实行“常规工作制度化,特项工作课题化”的管理模式,施行“分工协作、层级负责、任务到人”的垂直管理责任制,力求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方法民主,努力提高管理效率。在德育上,建立了以“合格、良好、优秀”三级班集体达标为载体的德育一体化研究,开展“五自争章”和“一日常规监督制”活动,构建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班级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目标明确、内容有序、教育为先、养成为主、讲究实效”的德育体系。在学科教学上,提出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策略,构建了“小学实践型教学”的研究,确立了研究与实践操作框架和运行方式,课内在“提前、渗透、拓宽、自学、分层、创新”课堂教学改革思路的指导下,建立了“自学、问疑、探究、交流、运用”的课堂教学基本程式;课外大力开展学科课外延伸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在师资培训上,围绕“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这一主题,坚持走校本培训之路,坚持观念与行为、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的思路,创建了以校总课题为载体,融学习、上课、科研为一体的校本培训机制,采用“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小结”的循环方法,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平时严格按“三级、一评、一考核”制度来保障师训工作的展开,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在人事管理上,坚持“民主竞争、德才兼备、人尽其才”原则,采用工会主席直选、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教学岗位聘任,教师职务评聘分离等多种措施,把学校的民主管理推向前进。
(二)德育为先,培育一代新人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我们根据德育自身的特点及新时期学生心理特征,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提倡“德育创新”,使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劳动、文明礼貌、社会公德、艰苦奋斗等教育时时闪烁着时代的脉搏,不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是拓宽行为规范教育的新路子,把德育工作的重点放在“行为养成、行为规范”教育上。学校制订了《象山县实验小学学生常规手册》一部,作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同时,把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作为落实规范的有力措施,使“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在认知方面,要求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学会全面认识自己;在情感方面,启发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激励,达到自我反省,自我调整的目的;在行动方面,要求学生逐步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训练,自我调节的习惯。为此,学校在班集体建设上开展了小学生自主发展班集体三级达标活动——即“合格班集体”、“良好班集体”、“优秀班集体”三级评定活动。其基本操作程序为“定标——达标——验标——认定”。这样,大大促进行为规范的养成,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我校的行为规范达标班为100%,优良班集体为80%。
其次是以活动为载体,实践公民道德教育。我校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力求把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内容,进一步深化为学生的行为规范内容。使公民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做到五结合:即与学雷锋活动相结合,开展争做“社区小主人”活动;与科技活动教育相结合,评比“科技新星”;与学校劳动实践相结合,开展“跟父母学一手”活动;与开展学习型家庭评比相结合,让每个同学成为文明小使者;与少先队争章活动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每逢寒暑假,政教处、少先队均安排以“实践公民道德”为主题的相关活动,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此项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2002年6月,我校顾晓岚同学获省十佳少先队员称号,同年12月顾晓岚事迹被评为浙江省中小学生实践公民道德10个最感人故事奖。同年,王谱绚、邵贤俊、顾晓岚同学获市青少年英才奖。
第三是构建网络,形成教育合力。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单靠学校一个点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构建全方位的德育网络。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德育教育主线。并建立了校、班家长委员会,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德育网络。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为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为了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还与派出所、当地驻军等单位签订协议书,建立了警民共建文明校园关系。同时还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了各类的社会实践基地,让它们成为学生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教育场所。并聘请部分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为校外辅导员,让他们带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天天向上。使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协调一致,相互促进。
由于德育工作卓有成效,学校少先队组织自1981年开始连续被评为省“红花少年”先进集体,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先进集体、省少先队活动先进集体、省“创造杯”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红旗大队、省雏鹰红旗大队。
(三)育人为本,造就学高之师
教师队伍的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实施教育改革的关键。学校始终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来抓。
师德是“灵魂”。我们以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为依据,制订“师德公约”,在教师中开展自尊、自爱、自强竞赛活动,把对学生的爱作为教育的基础和从教的动力。1997年,学校还编制了《学校行政规章举要》,详载各级岗位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并选载现行国家的政策和教育法规,倡导“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校训,“严谨、勤奋、团结、文明”的校风,“敬业、精深、求是、创新”的教风,把“师德”的含义从爱生扩展到树立主人翁态度,为培养创造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学校始终把教师的发展同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看得同等重要。十分强调教师的业务培训和理论学习,鼓励教师学习科学的教育管理理论,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学习现代的信息教育技术等,逐步实施《实验小学教师学科训练方案》。在校本培训中,坚持从学校和教师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从解决实际问题、改进教育行为,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坚持以教师的自学、探究、合作研讨辅之以他人指导帮助为主要形式;坚持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结合教育实践进行。通过“教学基础达标活动”和“教师特长专项训练”,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说课——写教案——上课——交流——写论文”等一系列教研活动,组织中青年教师开展公开课评比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写字、简笔画、普通话、英语、计算机等专项培训,促使教师深入钻研业务,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
实施“名师兴校”工程和“名师带徒”策略。学校出台了《实小星级教师评选方案》和《教师量化考核方案》,以培植名师为契机,抓点促面,加强了骨干教师的梯队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实现了师资整体素质的再优化。“名师兴校”工程的另一重点,是实施“名师带徒”策略。学校积极实行“骨干带徒”制度,把师徒的业绩和荣辱紧捆在一起,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几年来,教师的论文在县级以上发表、交流或编入文集的共计120余篇(其中全国一等奖3篇)。本学年县、市级课题共结题6项,其中林彩球、励赛斐、舒静、欧绪成四人合作的《小学阅读开放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课题获宁波市首届基础教研系统成果三等奖;吴伶俐的《教学生学会学习——小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获县一等奖,市三等奖;舒静的《开放性习作评价初探》、许照春的《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水平》两篇论文分别获市一等奖和三等奖;励赛斐的《下水文——新课标理念下教师的特殊作业》一文获宁波市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并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第9期上。鉴于学校师训工作成绩显着,于2000年和2002年学校两次被市教育局评为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四)科研兴校,追求优质教育
“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是学校工作的主题。为此,在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努力增加教育、教学中的科研含量,做到教研内容课题化、教研手段科研化、教学管理科学化,把教育、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都纳入教育科研体系。学校制订了《科研工作条例》、《课题研究奖励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课题规划领导小组,建立了校教科室,具体管理各级立项课题及指导全校教师教育科研实验和理论研究。
在“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的具体要求下,我们按教师的能力与特长,合理地把教师按课题组合。目前全校共有立项课题31项,参与教师66人,占专任教师的84%。其中校级23项,县级5项,市级2项,省级1项,形成了省、市、县、校四级课题网络。并在长期探索中,形成了一个“学习——实践——交流——小结”的研究程式,使教科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
对各级课题的申报、立项严格控制,每年召开选题会议,确保科研的正确方向;定期检查《教育科研实施记录》,举行各级课题阶段性汇报会,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坚持“科研围绕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科研为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充分发展服务”是我们开展科研工作的理念。为了推进科技工作,我们开展了《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课题的研究(省立项课题);为了激励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我们开展了《激发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市立项课题;为了潜心改革课堂教学,我们开展了《小学“实践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市立项课题);为了激发学生自我评价的积极性,我们开展了《小学实施成功评价的研究》的研究(市立项课题)。让科研成为深化教研工作的指路明灯,使教研成为科研工作的广阔天地。至今我们已初步形成“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独立尝试探究——合作讨论探究——发现知识——检测——评议——延伸”的“实践型”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于1986年定为省级电教重点学校,1996年市电教馆定国“宁波市电教实验学校”,1997年后,学校先后被定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各类学校科技活动及其师资培训实验学校”、“九五”教育科学《东南沿海地区小学道德启蒙教育及小学生品德心理研究》课题成员学校。几年来,学校《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课题研究成果荣获省普教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激发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研究与实践》、《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践与探索》、《城镇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探索》等11项科研成果均获市级以上奖励。学校因此多次被评为市、县教育科研先进集体,1993—1994年和1995—1996年连续两次被评为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五)发展个性,形成学校特色
学校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在于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得到与其成长相适应的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质,使每个学生在学校中能够充分地学习和发展,促进个性社会化,从而全面提高素质。我们深深懂得,要使学校跻身于先进行列,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在办学特色上下功夫。
科技教育结硕果。科技教育是学校的一大特色,源远流长。1978年,为了响应全国科技大会提出的从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号召,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广泛开展科技活动,坚持一年一次“爱科学活动月”,在爱科学活动月内,要求每个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读一本科技书籍,讲一个科学道理,制作一件科技作品。坚持一年一度的学生科技创造发明成果及科技小制作作品展览,至今已举办“三小”(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作品展览27届,获得各级各类小发明奖的作品计有209件,其中县级83件,市级96件,省级25件,国家级5件。1987年学校被评为省、全国科技活动先进单位,2002年6月,学校成为首批“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为了继承和推广这一优秀的办学成果,学校适时地提出了科技教育的新目标:夯实“三小”基础,拓展科技教育内容,创造科技教育新特色。学校以《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为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成立了创造发明、环境科学、科幻画、三模等多个兴趣小组,既抓普及又抓精品,广泛开展科技活动,使本年度的科技教育在小发明、创新方案、科学论文等方面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年来,举行了“人类未来科学技术活动周”,科技之夏、科技之冬评比。在第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的《赤潮对象山港海域影响及预防》获三等奖,同时又获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希望奖”,学校也因此获海尔洗衣机一台;在省1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两件作品分别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在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有3件作品被作为精品选送市参赛,占全县中小学作品总数的六分之一;在县首届中小学“三模”竞赛中,我校获团体第五名,有7名同学获单项一、二、三等奖;全校共有3篇科普论文、生活妙点子、小发明设想发表,3篇环保论文在县里获奖;科技论文《关于南大河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查报告》获宁波市小学生“珍惜、爱护水资源”二等奖,并推荐参加全国比赛。
艺术教育展个性。学校始终把艺术教育作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提高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从1986年起,学校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推进和强化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开设了文艺班,成立了“红领巾艺术团”和器乐、书画、手工等十多个艺术兴趣小组。于1992年,学校还结合音乐教学改革,要求每个学生学会一种乐器,全校一千余名学生迅速掀起了学习乐器的热潮。为了诱发学生的兴趣,学校还邀请了号称“世界笛王”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江南丝竹学会会长陆春龄教授为学生作了精彩的表演,举行了笛子大奖赛,组织“革命歌曲学唱月”活动。1993年在省“班班有歌声”录音比赛中获二等奖。我们还根据教师的特长,开设琴、棋、书、画、舞训练班,形成班级艺术教育特色,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校内外都能受到美的熏陶。为了创设一个能使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学校还坚持每学期举行一次艺术节活动。艺术节期间,举行书法、美术、摄影、集邮、编织、剪纸等作品展览,举行“小学课本剧”会演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童年的幸福,在活动中拓宽知识视野。学校书法小组每年均有多幅作品参加县、市、省、全国展出,共有67人次获奖,其中全国级28人次。1993年茅毅博、屠威均获全国小百花杯少年儿童书法一等奖,王东升于2001年获全国小学书法大赛金奖。学校美术小组创作的作品有40幅曾分别在县、市、省、全国得到展出。《石浦无核桔大丰收》、《反腐蚀》等五幅作品被编入《宁波地区少儿画册》,有的还在《浙江日报》上刊出,《黄鱼大丰收》荣获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还被选留在全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长期陈列。学校的艺术教育不仅陶冶了本校学生的情操,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发展,培育了一批艺术新苗,也推动了我县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
体育活动显特长。我校是省、市田径传统学校。在2000年宁波市第十四届运动会中,我校学生分别在田径、举重、射击等项目上共获得6.5枚金牌,为象山代表队出了一份力。2003年在嘉兴市实验小学举行的省传统学校田径比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六名,并被大会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2003、2004年参加市传统学校田径比赛,分别获得第六名、第八名。体育运动的成绩,是教练员用汗水换来的,他们业余训练时做到“三心”即恒心、爱心和奉献的心,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发现苗子,及时做好学生与家长的工作向上一级体校输送,并做到送一个成功一个。目前我校计有14名队员在八一少年乒乓球队、上海体院少年乒乓球队、省体育运动学校、市少体校受训,既为上级输送人才,又为学校获取各项运动成绩奠定了基础。
我们在积极做好正常性体育工作的同时,还利用重大的体育活动期间,广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家长、社会有更多的人来关心、支持学校的体育工作。比如在2001年7月13日,距奥运会选定年主办城市还有100天时,全校1800余名师生在80米的长卷上举行绘画、签名活动,由县邮政局免费寄往北京奥申会,期盼北京申奥成功。又如在2002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在步行街最热闹的地方举行“巨鹰杯”乒乓球擂台赛,让社会上乒乓球爱好者跟学校乒乓球小选手进行球艺上的切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们选手的球艺,同时还能激发起乒乓球选手锻炼的积极性,让社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学生的乒乓球运动水平。
由于体育工作成绩显着,学校曾多次被评为市、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度获宁波市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学校田径队被评为先进团队。2003—2004年度被评为宁波市传统项目先进学校。最近还被推荐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三、指标达标情况
(一)学校管理
1、学校始终以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同步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教师、育人民满意的孩子”为办学目标,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模范执行教育法规和政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此项达标。
2、学校实行“常规工作制度化、特项工作课题化”的管理模式,试行“分工协作、层级负责、任务到人”的垂直管理责任制,班子成员大都为县内顶尖骨干教师,他们各怀所长,都有独立组织指导工作的能力,平时工作开展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条理清楚、管理规范。此项达标。
3、校长是宁波市首批名校长、教学管理专业大专毕业、研究生课程班结业、中学高级教师,分别参加过省、市中小学高级研修班学习,长期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平时能任教一门课,联系一个教研组,承担一项课题,且有多项课题成果在省、市、县获一、二、三等奖。此项达标。
4、校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校园文化丰富多彩,以科技教育和传统教育为载体的师生人文素养尤为突出。此项达标。
5、“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是学校的办学目标之一,也是学校师德教育的核心课题。全校教师树立了教育就是服务的意识,明确爱生是师德的灵魂。近年来没有发生侮辱、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恶性事件,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此项达标。
6、学校建立了符合教师素质发展的评价机制,每年对教师进行“德、勤、能、绩”的量化考核,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校内星级教师的评选。学科教学质量只是考核和评选的一个方面。此项达标。
7、学校建立对学生全面素质考评制度和特长生考核办法,注重过程的测评,采用平时、期中、期末相结合和不同形式的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绝不采用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做法。此项达标。
8、学校把安全教育作为行为习惯的训练的重要内容来抓,建立安全领导小组,健全安全防范、检查制度。近三年来无重大安全事故,学校也无安全隐患。此项达标。
9、学校收费规范,严格按宁波市“一费制”规定收费,无乱收费现象。
(二)教师队伍
10、全校教师学历符合国家规定,81位教师中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69人,占教师总数的85.2%,小学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有41人,占教师总数的50.6%。教师年龄结构、层次结构和学科结构较合理(男女结构欠合理)。此项达标。
11、学校按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学校配有音乐教师4人、体育教师4人、美术教师4人、外语教师4人、计算机教师1人,满足平时教学的需要。此项达标。
12、学校教师奉行“敬业、精深、求是、创新”的教风,坚持“先教人成人,后教人成才”的教育观和“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学生观。绝大部分教师一般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此项达标。
13、全体教师能胜任本职工作,大多数教师能上县级以上公开课,各年级各学科都有在本地影响较大的骨干教师,其中市名校长1人、市名师1人、县名师2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坛新秀21人。此项达标。
14、学校教师科研意识强烈,大部分教师掌握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目前学校有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县级课题8项,校级课题20项,有66人参与课题研究,占专任教师的84%。此项达标。
15、学校把建设一支集学习、实践、探究为一体的教师团队作为校本培训的目标,建立了以校总课题为载体,融“学习、课堂教学、教科研”为一体的校本培训机制,制订了近斯和中长期师训计划,开展了“二级一体”的校本培训。此项达标。
16、县财政按时足额发放教师的基本工资及县级以上的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性补贴、津贴和奖金等。此项达标。
(三)办学条件
17、学校设计规模48个教学班,在校生2160人(现有31班,在校生1643人)。学校占地面积50954平方米,生均23.59平方米;建筑面积21380平方米,生均9.89平方米;绿化约24000平方米,生均11.11平方米。学校的办学规模、用地面积、校舍面积、建设标准、环境配套及体育活动设施等已通过省标准化学校一级标准验收。此项达标。
18、教学仪器设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备,音、体、美教学器材设施、卫生器械设备达到省规定一类标准;劳动和劳技课教学器材没有到位,劳动基地和劳动实习场所尚未建立,图书生均还不到15册;学校食堂、饮用水源及厕所等符合卫生部、教育部有关卫生标准或要求。此项基本达标。
19、学校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达到县规定标准,日常公用经费的来源除收取杂费外,其余由财政预算安排。此项达标。
(四)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及教育质量
20、学校把德育放在首位,相继开展了“三级班集体达标”的研究和“以班集体三级达标为载体、德育一体化”的研究,力求以学生个体行为达标为基础,全员参与为保证,把德育落实于各科教学和学校各项工作之中。此项达标。
21、学校是县新课改的试点学校,其间学校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在主体性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学校致力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内容上提出:“提前、渗透、拓展”的改革思路,方法上提出“分层、自学、创新”的改革举措,建立了“自学、问疑、探究、交流、运用”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基本程式和“课前、课中、课后”课外延伸的一系列方法,且效果显着。学校按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此项达标。
22、学校教研活动按“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小结”的方法循环往复、正常有序地进行;校教科室定期汇编《教海探航》校刊,刊出教师的教学、科研文章。此项达标。
23、学校有中、长期的教学科研实施方案,也有每学期的实施计划,且有较完善的科研档案;学校订有报刊61种,工具参考书135种之多,并配有教师电子阅览室,教育教学和科研信息资料较齐备。此项达标。
24、学校本着“整体综合优化与单项专题研究并进”的精神,坚持校本研究,多项课题在省、市、县获奖。科技教育是我校的传统特色项目,曾被宁波市誉为市基础教育的“五朵金花”之一,从78年至今学校共举办了27届科技作品展,展出作品25000余件,其中70余件作品在全国、省、市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等竞赛中获奖,《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课题成果荣获省普教科题优秀成果一等奖,推动了我县科技教育的蓬勃开展。此项达标。
25、根据省、市、县有关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文件精神,学校制订了《实验小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意见》,保证了学生每天6小时的在校时间和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生课业负担合理、适当,教育质量高,学生品行好,真正收到了减负增效的效果。此项达标。
26、学校随机编班,没有重点班、快慢班和实验班之分。此项达标。
27、十几年来,学校无流生。此项达标。
28、学校重视推行使用普通话,并将普通话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语言,专任教师普通话该达标的全部达标。学校是宁波市“写字教学实验学校”,有良好的写字规范教学基础和氛围。此项达标。
29、学校积极利用校外德育基地,建立了家委会,创办了家长学校、法制学校和警民共建组织,并以“县烈士馆”为德育基地,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效果显着,多项社会调查报告在省市获奖。此项达标。
30、学校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聘任校外辅导员、邀请专家讲座、施行师生结对帮扶等办法对少数心理和行为有偏差的学生进行转化工作。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率高,无违法犯罪现象。此项达标。
31、学校高度重视家庭困难学生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等弱势群体的教育,采用党员结对、学杂费减免、慈善捐助、个别辅导等办法和措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此项达标。
32、科技教育和艺术教育是学校的传统特色,学校每年举办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建立特长生评选制度,平时充分利用学校的设施和场地,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假日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信誉得到社会、家长和领导的认可和肯定。此项达标。
(五)示范作用的发挥
- 上一篇:信息技术应用研修总结
- 下一篇:远程小学语文研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