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年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8 07:0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软件测试年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软件测试年中总结

篇1

软件测试的魅力

软件产品的质量是软件的生命,也是软件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软件从业人员缺口高达40万人,而在成熟的软件企业中,测试工程师的数量远远超过软件开发工程师的数量。在未来十年中,我国企业对软件质量保证和软件测试人员的需求数量将继续增大。

一名合格的软件测试工程师需要具备什么素质呢?

技术能力:作为一名测试工程师,不能仅从使用者的角度来测试软件产品,而且还要从技术的角度来设计测试用例。所需技术包括以下课程:软件技术基础、C 语言、面向对象设计、C++、软件工程、数据结构与算法等,当然,有关软件测试的其他各种知识和技术也必须掌握。

编程经验:测试工程师需要写测试脚本,所以必须会写简单代码、能读懂源码,如果有一定的编程经验,可以帮助你对软件开发过程有较深入的理解,从编程人员的角度来正确地评价。工资与经验是成正比的。

沟通能力:测试人员要与项目经理、开发工程师、客户、市场人员等进行沟通,面对不同对象,需要不同的态度和方式,与开发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尤为重要。

善于总结和学习:软件测试是一项繁琐甚至枯燥的工作,重复性事务比较多,这就需要善于做阶段性总结,善于学习,关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让自己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将学习成果应用到新的测试工作中。

NCRE四级软测工程师考试要点先知道

为了适应国内急需培养大量合格的软件测试人才的需要,教育部考试中心2007年推出了NCRE四级软件测试工程师考试科目。在设计实施这项考试的过程中,得到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测试专家的热情支持和大力帮助,对考试大纲、内容及考试的组织实施都进行了认真研究和精心设计。目前考试形式为笔试,时间为120分钟。

主要考核哪些内容呢?包括:软件质量、软件测试及软件质量保证的基础知识、代码检查、走查与评审、结构覆盖(白盒)测试、功能(黑盒)测试、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系统测试、软件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面向对象软件测试、Web应用软件测试,以及兼容性测试、构建测试、极限测试和文档测试等。

具体内容详见/viewthread.php?tid=122417&extra=page%3D1&frombbs=1

看起来很有挑战性吧?如何学习呢?认真把握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是最基础也有最有效的方法。教材涵盖了当前软件测试领域的各项实用技术,并加入了软件测试工程实践的内容。利用与教材配套出版的QESuit和QESat/C软件分析与测试工具光盘,大家可以亲自动手参与软件测试实践活动,进一步掌握软件测试的实际应用技能。

从收获二级C、C++、Java证书,到迈向四级软测工程师考试,已经打下了技术上的基础,走出了第一步,让我们继续为理想而努力吧!

小提示:

2009年3月真题练手,如果你能做对,就说明你很有潜质哟!

选择题第11题.以下关于软件性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软件性能与该软件的实现算法无关

B软件的吞吐量越大,其平均响应时间总是越短

C给软件的可用资源越少,其平均响应时间总是越短

D对于同一个网站,其支持的同时发送请求的用户越大,该网站的性能越好

正确答案 B

网络大补贴:

四级网络工程师笔试真题精编修订版/viewthread.php?tid=140558

篇2

中国IT外包市场真正开始于1998年。经过8年的发展,该市场已经成为最受中国IT服务业青睐的市场。尽管按照西方的标准来看,目前这个市场规模并不大,但其发展潜力却十分巨大。

对于IT企业来说,项目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功,是IT企业管理的重点。然而,软件外包项目管理又是其重中之重。国内有些软件企业虽然很早就开始实施外包项目管理,但其项目的按计划完成率也不过70%左右。许多企业的项目规模已经发展到几千万、上亿元,但在管理上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

企业外包项目可以弥补企业的不足,发挥企业的比较优势,加快企业的发展,转移企业项目开发风险等等,对IT企业做大做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内IT企业软件外包的现状

目前,国内IT企业均将软件战略作为发展的重点战略,同时软件外包,已悄然成为产业界的一种时尚。据Gartner研究公司预测,在2007年到2010年期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包市场。据去年的数据报告,各国发包量中美国发包量1100亿美元;日本发包量337亿美元;印度软件出口77亿美元;中国软件出口8亿美元。因此目前国内一些大的软件开发公司都在尝试做外包。

据分析家预测,到2006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三大信息产业市场,2015年则会跃居全球首位。由此可见,外包市场潜力巨大,不仅是规模大,而且稳定,利润空间也更加丰厚。就软件业来说,中国拥有巨大的软件市场,是世界公认的软件开发资源,这无疑是国内IT企业发展的契机。

但是现实的情景却并非如此美好。现阶段中国的软件外包还处在初始阶段,有很多薄弱的方面,比如软件外包运作不成熟,因为外语的约束太大而使沟通不畅,项目管理水平落后,缺乏软件测试的质量管理经验,不熟悉国外软件开发和测试的管理模式等等。这些方面均制约着中国IT外包企业的发展。

以软件测试的外包为例,软件测试外包不同于软件本地化外包,软件测试是一类灵活的抽象的不太好衡量的服务,而且其质量控制、安全保密、双方沟通等要求更高,所以,就目前国内软件的项目管理水平,很少有企业能把这种包用固定价格合同的形式接过来做成功。因此,目前很多公司接到的像微软、IBM、HP、NEC、东芝等这些大型国际外企的包,都是以“包工制”的形式进行合作,即以实际工作日来付费。

外包项目管理的建议

我国企业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但是目前我们国内的IT企业,特别是软件企业,在外包项目这个特殊的“蛋糕”上,有些技能需要改善。主要体现在质量控制、时间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等方面。集中起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人才方面,包括人才的能力、技能、实践经验以及通讯、交流的能力,还包括有人力资源方面的培训、人才储备的能力;

二是项目管理方面,包括项目管理的技能、外包经验,团队的项目管理以及历史经验、质量、时效、成本等;

三是企业的基本情况的介绍,如文化、经济状况、信誉、品牌等。欧美国家非常重视信誉,中国企业在质量控制方面最主要解决的是交付期的问题,质量控制不规范就会使交付期延长。

一个外包的软件出口项目通常要配合国外的设计进行开发,但由于国内外软件企业在文化、管理上的差异较大,因此在管理方面,就不能完全采用一般项目管理的模式。现仅就笔者之见,给出建议如下:

软件外包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外包项目不仅仅是带来巨大的商机,更重要的是它还加剧了竞争和考验。对于中国IT企业,“只有当自己无可挑剔的时候,我们才有机会站在别人面前”,企业只有练好自己的内功,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国内企业在外包市场上的出路。

笔者认为,国内企业的不足属于一个阶段性的不足,首先,我们在成本上的一个劣势。我们的人员成本相对会比较低,但是管理成本相对却比较高,所以抵消了我们在产品成本上的优势。其次,要实现规模上的成长,但规模上的成长要求大量有经验的人才,必须有相应的体系建立起来并做其保障。最后,品牌上的不足。目前“中国”只是作为一个概念在外面被不断的重复,一些公司也会被关注,但不是象印度一些大公司那样有非常突出的成绩展示给外界,这是我们所欠缺的。

要赶上这个差距,企业就要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是要看机遇,目前中国有着最好的市场机遇。另外就是要有“拿来主义”精神,也要有创新精神,两者结合起来,别人好的我们就要去学,不能妄自尊大。印度公司在管理的规范上,在做事经验上,比我们先走的那二十年确实不是白走的,而且他们也做了深厚的积累。我们只有加速度的去学习,甚至于可以用合作的方式,现在就看是我们学的快还是人家做得快。

抓住软件外包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在项目准备阶段,项目调研工作要尽可能地确定责任,在项目启动前,尽可能多地了解、熟悉系统设计、系统构架,然后签订一个详细的书面的和约,确定双方在项目开发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要让国外发包方分析、设计人员将设计结果的各个子项目的定义、规则、意义进行详尽的阐述,务必让项目组人员对整个项目的概况及具体实现细节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然后再进入具体的项目实施阶段。

因此,对于外包项目的准备工作要比一般的项目做的更详细更全面更到位。

在查阅国内外参考文献后,笔者总结企业开展软件外包管理活动要点有很多。

举例来说,按照文档化的规范定义和规划子合同;按照文档化的规范,根据承包商完成工作的能力选择承包商;把与承包商签署的协议作为管理子合同的基础;评审和批准文档化的承包商软件开发计划;以软件开发计划为标准,跟踪软件开发过程;按照文档化的规范,对承包商的工作陈述、子合同条款、条件以及其他约定进行更改;双方的管理者一起执行定期的状态或协调评审。

其他需要注意的方面包括承包商参与定期技术评审和交流;按照文档化的规范在所选择的里程碑处进行正式评审,评价承包商的软件工程完成情况与结果;软件质量保证组按照文档化的规范监控承包商的软件质量保证活动。

IT企业软件外包应因地制宜

IT企业外包项目组织中存在很多差异,包括风格差异、工作方式差异、组织结构差异、文化差异等等。因此,我国IT企业要因地制宜,建立灵活地工作方式。

第一,建立自己的项目计划

纵然是外包项目,项目经理也需要亲自制定一个完整的项目计划,才能够知道整个项目的工作量、评估出跟外包商谈判项目的价格、确定好项目需要哪些技术人员、衡量外包商是否拥有充分的资源以及判断外包商所承诺的开发时间是否可行。

企业建立好项目计划,也应要求外包商在项目开始前提供一个完整开发计划。一些外包商为了避免繁琐的文书工作,往往会宣称合约签订前所提供的计划便是整个项目计划。外包商这样做只说明他们并没有一套完整的开发管理体系和项目管理的机制。任何一个称职的项目经理都应该了解这一点:合约谈判期间所制定的初步项目交付计划并不全面,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合约内容进一步进行修改,要补充上实际的工作量、资源的调派和需要的时间才能够成为一个可行的计划。

笔者认为项目经理在拿到外包商交来的项目计划后,要详细地跟本企业的计划进行比对和审核,从而了解外包商对整个项目的流程、内容、估计的工作量和资源的安排是否与项目本身的要求吻合。明显的差异需要及时澄清并建立共识。确认了外包商的项目计划后才能够正式地启动项目,开始对项目进行监控。

第二,关注进度评估

外包合约中必须明确规定外包商需要定期提供进度报告。很多项目的进度报告大部分都明确地说明已经完成哪些部分的工作、哪些工作还在进行中等等。而这些信息,基本上只能让管理层了解项目的概况,并不能让项目经理全面地把握项目的进度。

项目经理要了解项目有哪些工作还没有完成、需要多久才能完成、哪些工作还没有开始、是否能如期开始以及计划的资源有没有变动。要是这些答案跟原计划有差异,应该马上进行反思,深入了解还没有完成的工作以及没能按计划开始的主要原因,从而跟外包商进行探讨如何才能够把项目纳入正轨。

没有完成或者还没有开始的工作,是项目的致命伤,需要特别加以监控。

对外包商所提供的进度报告需要加以确认,才能够肯定所说的工作实际上是否如期完成,最理想的办法是在每一个程序模块完成后,要求外包商把有关程序的源代码列出,并把有关测试的结果打印出来,让技术人员和用户代表核对结果,确认外包商所说的工作已经完成。这确认的手续跟是否信任外包商完全是两回事。这么做只是要确认项目的进度已经按计划顺利完成,保证企业负责人能按时向企业老总等人汇报项目的准确进度

第三,验收要“如影随形”

外包项目最大的风险并不是在开发过程中,而是在开发完成后。很多外包项目往往在进行验收的过程中,才发现程序逻辑或者输入数据栏目的编辑范围出现问题,导致测试结果与实际所需不符,需要外包商进行大量修改而使项目延误。有时,外包商会抱怨,认为错不在他们。避免这类风险,最佳的办法是在开发的过程中,验收也同时进行,而不应等待开发完成后才进行验收。

第四,合理调配时间

管理一个外包开发项目,比内部开发更为复杂,需要建立更多的“里程碑”及时来监控项目的进度;需要更多的沟通与协调;更需要企业员工不断地配合外包商进度,提供所需的数据以供测试。这些都需要额外的时间来处理。

篇3

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在即,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矗,大专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现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

从刚跨入大专时的失落和迷茫,到现在即将毕业时的从容、坦然。面对未来,我知道,这又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挑战。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大专三年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

我自认为无愧于大专三年,刚入学时,我曾为没有直接成为大专生而懊丧过。但很快,我选择了坦然面对。因为我深信,是金子在任何地方都会发光。所以我确信,函授生的前途也会有光明、辉煌的一天。

因此我不断提炼自己。在社会实践方面,我不怕辛苦,不怕困难,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但关键是能否正视并利用它们。三年来,我不断的自我反省,改善自身不足之处,为祖国的优教事业贡献自己的热血与青春!

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由于待人热情诚恳,所以从小学到现在一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了,考虑问题应周到全面,不能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和方便,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一个人的一生,每一步都要自己去走,人生需要自己去探索,不是靠父母;人生必须做出无数次选择,每次决定都会给我带来一份收获、一种尊严,使我懂得去爱惜这段过程,爱惜自己的人生。

通过这三年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从刚进学校时如张白纸的我,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坎坷。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我们就能很精彩。当然,三年中的我,曾也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委屈过,这缘由于我的不足和缺陷。但我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就是胆量不够。我不断尽力完善自我,不断总结经验。为日后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三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我的成长。三年的锻炼,给我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面对未来,迈向社会的我们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来到这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

范文二

忙碌的大学生活就在悄然中过去了,但她已成为我人生美好记忆的一大部分。这些日子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彷徨。但却把我培养成了一个现代大学生,使我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高,为以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而一条属于我自己的道路。

在专业技能上,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在学习方面,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基础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自己。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知识很有帮助,所以在每次考试后,我都会总结一下学习经验。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每每看到自己优异的成绩,我就会对自己更有信心,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对于我们现代大学生来说,光光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在社会实践上,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阅览各类的书籍,并参加了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培训,成绩优秀。学习固然是学生的职业,这份职业同样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不会落伍,才可能战胜自己。

篇4

关键词:软件工程;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025-03

Research About Re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Experiment Curriculum

Zhang Meina,Chi Chengying

School of Software,LiaoN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shan Liaoning 11404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important role of the“Software Engineering”experiment curriculum,detailed analysi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problems i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Software Engineering”experiment teaching described from design of the experimental content,the level of teacher practi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open laboratory.Through the reformation of experiment teaching,the abilities of student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but also enhance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objectives.

Keywords:Software Engineering;Experiment curriculum;Teaching Reformation

一、引言

软件工程自1968年提出以来,在过去50多年中,已发展成为用于指导软件生产工程化,覆盖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工具与环境、软件工程管理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软件工程》课程更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实践性很强,涉及的学科较多,综合性较强。通过《软件工程》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软件开发过程和熟悉过程管理相关技术,为学生在毕业设计和今后从事类似软件开发和应用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软件工程》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工程”的概念,围绕软件工程三要素,以软件生存周期的若干阶段为主线,掌握软件开发工程的若干模型,使用的开发方法和相应的工具,但仅仅掌握计算机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将管理和工程的思想融合进去。因此,《软件工程》课程是以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理论课程学习软件开发技术,全面了解软件系统的实际开发过程。但理论教学枯燥、乏味、知识点抽象,学生们没有经历过软件开发过程,所以只是理论讲解没有一定的说服力,学生也不知道这些理论知识应该如何和在软件开发中得以应用,学生通过理论的学习远远不能真正了解软件的开发周期,深刻理解每个开发阶段的真正意义,所以《软件工程》课程的实验教学就非常重要。实验教学是对理论的实际应用的过程,理论是基础,实验是应用。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学到的知识点能够得到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对理论学习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在一定的实验教学安排下,学生根据教师所给出的实验项目自由选择,将所学的软件开发过程、方法和工具,以及浅显的管理学知识应用到整个项目开发中,从而更好地理解了软件工程的理念,熟悉和掌握了软件工程相关技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验课程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三、《软件工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针对学院相关专业,根据《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和培养计划的制定等条件,课程安排理论学时较多,约占总学时的78%,实验学时很少,约占12%,并且实验课的内容是为学生提供现成的系统,要求学生利用CASE工具,按照老师提供的系统进行建模,编写软件开发各阶段的文档。由于学生没有参与过系统的开发,要熟悉别人开发的系统有一定的困难,导致学生对此不感兴趣。教师不可能每个开发阶段安排相应的实验,因此在实验课程有限的时间内,要编写相对完整的软件开发各阶段相关文档也是不可能完成的,这样学生不能够真正地理解教学内容,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没有真正地得到锻炼。随着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软件技术和内容不断扩充,不断更新,《软件工程》教学面临着计算机学科发展规范所提出的更高的质量要求,同时也面临着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所带来的客观问题,如何开展软件工程的实验教学,如何保证软件工程实验环节的良好效果一直是个问题。因此《软件工程》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的创新与设计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此门课的授课效果和学习效果。

四、《软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软件工程》课程应用型的特点和传统《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我们必须积极探索《软件工程》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改革和创新使《软件工程》实验教学真正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确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开发能力,使学生尽早地投入到开发角色中去。因为实验课程是由学生、教师和实验室共同参与完成的,学生主要完成相应的实验内容目,实验内容设定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是学生完成实验的直接指导者,教师实践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室提供实验教学的环境支持,合理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的资源也是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一种帮助。所以我们主要从实验内容设计、教师实践水平和开放性实验室这三个方面对《软件工程》实验教学做了改革与创新的尝试。

1.实验内容设计。我们抛弃了传统的实验内容,不给学生提供已经完成的系统,而是使用了新的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面向结构的软件开发方法和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相结合完成对系统的开发。系统题目采取教师命题的方式,教师提供3个系统题目供学生自由选择,如图书管理系统等。题目来源均结合本学校实际情况,就地取材,有利于学生的调查研究,因此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和进一步扩充完善的能力,而且难易度适中,功能约占毕业设计题目要求的50%,具有可操作性、可验证性和可实现性。学生选好题目后,教师统计每个系统对应的学生人数,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组,每组5~6人,仿照软件公司进行职责分配,每个项目组有一名学生担任项目经理,负责本组学生的工作分配和项目的检查工作:可将组员设定为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程序员和测试人员。随着课程进展,按照软件生存周期的各个阶段(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软件测试)布置任务,每组学生分工合作,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和管理每个组员,每个组员负责项目中的一个任务,每个组员均独立完成任务,组员之间合作共同完成该组所负责项目。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管理所有项目组,同时进行答疑和检查,答疑在每次实验时或课后进行,检查在每次实验结束时或课后进行。这样的实验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教师实践水平。《软件工程》这样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更需要教师有很强的实践水平。但往往教师的理论知识很丰富,却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如果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那么在实践教学中会使理论和实际脱节,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为了能够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首先从教师的专业素质抓起。学院会定期组织相关教师到北京或大连的软件公司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参与开发公司的实际项目。通过在软件公司的经历,教师积累了实践经验,也使其掌握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在实践教学中能够更加专业地指导学生,并将在软件公司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学到的宝贵经验与学生分享,增加了学生的实际经验,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软件工程》课程实验学时很少,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教学内容是不可能的,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的实验内容。但由于学生课后的时间比较自由,不利于组织和管理,为了保证实验内容的连续性,应集中安排学生上机实验。根据学院实验室具备的条件,我们特向学院要求为《软件工程》课程安排固定的时间开放实验室,以便于学生集中进行实验,方便学生对项目的开发和讨论,对资料的查阅等。同时要求实验室教师尽可能地参与其中,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困难。

五、《软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效果

《软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已在学院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两个专业的学生中进行了实施,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善。一方面,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提高,其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加强,因此,加强了学生“工程”化的思想,提高了其就业等方面的竞争力,使其更加适合在现代软件企业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软件工程》实验课的锻炼,学生为大四学期的毕业设计环节奠定了基础,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客观地说,作为经验较少的大三学生,要在一学期的时间里开发出各方面都达到真正实用要求的系统是比较困难的。实验教学的意义不是让学生花大量时间做出多完整、多完美的软件,更重要的意义是让学生经历软件开发的完整的过程,体验各阶段方法和工具的应用,同时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六、结语

从《软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得到了学院老师和学生的肯定和好评。《软件工程》实验作为综合性的实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建立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将《软件工程》实验或部分实验安排在企业中,让学生真正地深入企业,了解软件产品的生产过程,并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沈文轩.软件工程基础与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第5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史济民,等.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马燕,张根耀,王文发.软件工程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

[5]丛飚,陈卓然.《软件工程》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学园地,2011.

篇5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电子商务;实践能力伴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促进,中国的电子商务产业近几年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据统计,截止2014年,中国网购人群规模已达3.61亿,而同期英、法、德、意4个欧洲主要国家的总人口仅为2.7亿。而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突破18万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6.5%,增幅上升5.1个百分点[1]。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大中城市集聚区域,不同类型的电商占据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购房,小至买菜,“网购”已经成为发达城市居民不可脱离的关键字。然而在我国大量的三四线城市以及广大的农村区域,电商交易占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仍很低,大量的潜在用户等待挖掘。随着我国电商行业市场目标的不断下沉,农村电商的大力发展,预期“十三五”期间整个电商行业仍将保持快速的发展趋势,这也意味着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需求将持续扩张。

1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行业的发展带动了人才需求的激增,仅以苏州地区为例,通过关键字“电子商务”进行搜索,截止2016年9月前程无忧提供了15893个全职职位,智联招聘则列出了19003个全职职位。而需要电子商务类人才的企业也不仅限于淘宝网、同程旅游、食行生鲜等互联网公司,传统行业如传媒、旅游、金融、甚至制造业等也对电子商务人才提出了大量需求。对市场上电子商务行业的岗位性质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发现对于该行业的人才需求主要可以划分为如下两类。(1)技术人才。一是指完整掌握计算机领域各项技术技能如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程序开发、软件测试等,具备设计开发电子商务企业各个环节信息系统的专业人才。二是指具备视觉营销思维,掌握较好的图形处理、网页设计技巧的美工人员。(2)运营人才。信息系统的价值在于应用,电商行业尤其如此,消费者关注越多,浏览越多,才有可能形成最后的购买行为。因此,企业必须建立起一支富有战斗力的运营团队,通过卓有成效的活动策划、商品编辑、数据分析等手段,打造企业独有的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运营风格。

2五年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仅从电商行业对于人才需求的规模而言,五年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应该是不愁没有工作的。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很多院校培养的五年制高职电商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对口工作,部分学生甚至陷入了“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从某种意义而言这意味着高职院校对于五年制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是有缺陷的,或者说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有偏差的。五年制高职专业的学生是由初中直接进入职业教育阶段的学习的,相比于经历过高考的传统三年制大专学生而言,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于专业理论的理解总结能力稍显欠缺。然而对于需要大量训练才能掌握的技能类项目而言,五年制高职学生存在着天生的优势,一方面较早接触专业知识能让学生早早选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前进。另一方面长达五年的专业培养时间足以将一个学生培养成某一方面的技术能手。从上文电商业岗位的分类可以看出,企业所需的要么是技术人才,要么是运营人才,而杂而不精,两者都会但都不擅长的毕业生是很难适应企业的实际要求。因此,学校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时,不能提倡一刀切、满盘灌,而应该在基础课程学习完成的前提下,尽早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点或擅长点选择发展方向,瞄准某一方向不断练习、不断精进。同时,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发展方向应与普通三年制大专、本科学生有所错位,重点放在美工、网页制作、宣传推广、客服等侧重技能锻炼的领域,最终让学生能够在毕业时成为在电商行业技术或者运营领域某一方面具备专业素养的能手。

3现有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不足

电子商务专业重在实践,只有通过不断实践练习,学生才能掌握电商企业实际运营所需要的各项技能,比如:视觉设计、网页制作、网络营销等。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也不可谓不重视实践教学,通过实训教学、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等多种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总体而言收效不佳,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环境较差。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是放在实训室中开展,通过模拟软件的使用让学生体会整个电子商务过程的各个环节。但是这些模拟软件,无论设计的如何完善,相比于实际生活中的电商平台始终存在着功能模块较少、扩展性弱、支付及物流手段缺失等问题,学生无法通过模拟软件掌握实际生活中,电子商务交易过程可能出现问题的处理方式和方法。(2)学生动力不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能够在电子商务专业涉及的网络营销、电子交易、电子商务安全防范、网页制作、视觉设计等内容的一个或多个领域建立起足够兴趣,就能够主动积极融入到电商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去。可以看到,五年制高职电商专业的学生,通常主动学习能力和自控力较差,对于电子商务的学习目标也不明确,只是追求考试成绩合格。即便其中有部分学生是因为自身兴趣而选择的这个专业,也十分容易被其他同学同化,学习动力不足。(3)教材内容陈旧。电子商务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领域,本身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从最初的B2B、B2C、C2C,到最近的SNS、LBS、O2O,各种模式各种名词像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虽然电子商务专业教材一直在改进,但其修订的速度显然比不上电商行业的发展速度,当编者想把一些较新的内容引入教材,走完编写出版流程时,往往就发现其中部分内容已经过时。

4实践能力培养改革建议

(1)确立职业发展目标。职业目标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是否制定了一个合适的职业发展目标关系到人们职业生涯的成败。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别主要在于前者更加侧重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技能与社会需求的无缝接轨。就五年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而言,课程设置中已经涵盖了大量的实训教学,而这些实训课程既涉及技术类的工作能力,又包括营销类的工作策略,最终学生能力的培养结果是杂而不精。当今社会的分工呈现出日趋细化明确的态势,电商企业需要的人才是某一方面的专家而不是杂家,这就要求学生要在入学后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尽早确立日后的职业发展目标,一般要求在一年级结束前确定。在职业发展目标确立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针对性地加大与自身目标关联密切课程的实训练习。(2)建立社团组织。学生社团是高校一种特殊的群众组织,作为学校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2]。五年制高职电商专业实践教学,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社团这一载体,依据不同的兴趣群体,组织建立起学生为主导的各类电商实践社团,比如:PhotoShop社、Flash工作室等,通过各类社团活动的开展,不断延展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实战能力。(3)引入实战平台。一方面可由学校或系部牵头,整合校内现有超市、小卖部等资源,引入社会上成熟的电商软件,搭建起校内自循环的电商实战平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实施包括进货、物流、营销、售后等一系列的电子商务业务流程,在实战中磨练自身的技能,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将实战平台的业务延伸至校外。另一方面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淘宝、京东、亚马逊等主流电商平台开设个人网店,教师可以在货源的选择、风险的规避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一定指导,学生锻炼技能的同时也建立起对于电商专业的学习兴趣。(4)开展校企合作。企业是实践能力的试金石,学生各项技能掌握的好不好,符不符合社会的需求,最终只有在企业中才能得到验证。因此,五年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要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校企合作机制,评估筛选当地比较优秀的电子商务企业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企业讲师进校园、企业订单班培养、顶岗实习等层次多样、内容丰富的合作形式,让学生在实战中学到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实现课程学习与岗位需求零距离,人才规格和企业需求零距离。

5结语

目前,国内许多五年制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仍然不完善,只有立足企业实际需求,围绕学生客观情况,不断改革实践教学的思路方式,才能确保实践能力的建设同市场的需求相符合,才能确保五年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和讯网.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EB/OL].

篇6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6-0185-04

Abstract: As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 of IT in China’s every walk of life continues, the demand for computer talent grows gradually.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79%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have set up computer major in order to train computer talent for the socie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ocial demand, there are two basic qualities for computer talent―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That is to say, what we need is both innovative and applicable talent. The problems,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relevant measures dealing with the model innovation of computer talent training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are mainl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computer major;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innovation

1 概述

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一个主要表现是高等教育结构的大规模调整,从一元的精英教育走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多元化教育。高等教育需更贴近社会需求,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训练。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主要矛盾就从人才供给总量不足转向了所供给人才的质量和素质能否满足各行各业的现实需要出发,正是这一点,使高等教育从同质精英培育走向了更贴近经济社会建设的多元需求人才培育[1]。这一转向也意味着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必需从以知识发展为导向的学科中心走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生中心模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建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许多高校深切地认识到要适应时代需要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定位,不过从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情况看,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定位认识及其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还是一个需要积极探索和努力的课题[2]。

2 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本专业是我院首批获批的本科专业之一,自2008年开始招生以来,已培养了2届毕业生。其第一个人才培养方案是参照重点高校该专业的教学计划制定的,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与重点院校计算机专业相似。存在课程体系相对滞后,理论授课内容偏多、实践偏少,课堂讲授多、课外活动少等现象。

从2009年起,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作了多次调整,并根据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要求,从多个方面开展了教学改革:

1)对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进行修订,更加明确了“应用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补充规定。

2)开展了应用型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在《教科文汇》2011第1期上发表了教改论文“应用型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并据此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划进行了修改,使之比较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要求。增加了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JAVA语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和软件工程等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设置了5门课的课程设计。

3)对于省级本科精品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项目,我们按照项目建设任务书要求,积极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在原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基础上,于2010年底之前基本完成了该课程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基于实训项目组织教学的思想,进行课程内容改革,编写了具有创新的教材“微型计算机系统及其组装维护教程”,于2010年12月在清华大学出版社作为“21世纪规划教材”出版;进行了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将大量教学资源放到校园网上,方便学生自学。

4)在2011年申报获批“省级示范软件实习实训中心”项目,从2012年起,按照该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实施该中心的建设。并在校外实训基地或校内实训基地,对计算机专业2008级、2009级学生进行了毕业实习实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为了在计算机专业2010级第4学年更好更广泛地开展毕业实习实训,我们先后与合肥科大讯飞教育公司、上海第九城市信息科技公司、合肥达内软件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协议。

6)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我系教师举行了多次研讨会,在计算机组装维护、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进行了基于实训项目、基于实例等教学方法的改革,收到了较好效果。特别是计算机组装维护课程开展了讨论式、探究式教学,试行了老师指导下的课程实训的教学方法,即老师指导下的自学为主的学习方法,“边学边用、以用带学、以学促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虽然,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探索工作,也取得较好的成效,但是与应用型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相比,还有距离。为了在应用型教学模式改革更深层次取得成效,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和措施。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思路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根据我院办学思想和服务宗旨,以及应用型专业的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发展方向,按照“思想先进、目标明确、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精良、教学优秀”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实力和综合素质,引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关系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加强实验条件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创新与创业意识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1)明确专业定位,服务人才培养。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明确应用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2)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安徽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经济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一览表所列出的软件高级人才与软件测试人才,到2015年将新增8000,到2020年将新增23000。我省现有软件企业200多家,其中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公司、安徽南瑞继远软件公司和安徽三联交通应用技术公司等20家企业已确定为2012年度省重点软件企业。这些企业每年都需要招聘大量的本科层次的计算机类专业(含软件专业)的人才。据了解,仅科大讯飞一家每年就需要引进近千名软件人才来满足企业发展和补充人才流失的需求。

3)深入调研人才实际需求,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

近30年来,我国几乎所有高校,无论是全国重点学校与省级重点学校,还是一般本科院校,其计算机专业实行的都是一个教学模式和差不多的课程体系,大家都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而对实践教学有所忽视或不够重视。虽然近几年来,教育部对一般院校十分强调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很多高校特别是地方性高校都在开展相关改革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某些地域性局部性经验,但尚未见到比较系统的改革经验和改革项目案例的推广性介绍。对于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来说,教育部的要求和大家总体看法,是必须增加实践教学时数,同时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合理减少理论教学的分量。

因此,必须通过深入对IT行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来培养企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4)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适当提高实践教学在总学时中所占比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编程技巧,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4 改革的主要内容

4.1 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要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对照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实际要求,深入分析本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高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其计算机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相同,定位不明确,特色不明显,竞争力不强。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院2008年首批设置的本科专业之一,虽然我们实施了某些改革措施,对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修订,但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培养目标和定位还不十分明确。人才培养方案的侧重点不突出,因此与应用型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有差距,专业特色还不明显,多数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

2)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实验内容和方法在引导和培养学生编程兴趣、软件开发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还不够,而实习实训阶段由于多种原因还不能全面有效发挥作用。

3)课程体系改革相对滞后。在现在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大体沿用重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因此课程设置不甚合理,理论授课内容偏多,导致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偏少,给学生留的发展和创造的时间较少。因此,毕业生能力强的人偏少,不能很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4)师资建设滞后。我系在升本以前引进的教师基本上都是普通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升本后的几年中,引进了十多名硕士研究生,但引进的副高职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很少,师资来源渠道极为单一。故现有教师队伍中缺少高学历和实践能力强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应用型院校需要“双师型”教师,但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缺乏,难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而且专职教师人数不够,结构不合理,教学任务繁重,无暇从事应用项目的开发和研究,多数人缺少实践应用经验的情况难以改变,无法在计算机应用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

4.2 改革的主要措施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以专业定位为依据,在人才需求形势作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为基本要求,对现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多方思考和研究,提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形成具有明显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理论知识方面,学生要有一定知识深度,既要以“够用”和“应用”为限,又要有“基础扎实、增强后劲的”实力;在能力方面,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决策、管理、方案设计等实践操作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在素质方面,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一定的非专业素养。

要求对理论课程进行整合,加强理论教学的应用性,构建一个目标明确、逻辑性强的平台与模块化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和素质拓展三大模块);还要求从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出发,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训与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模块)。同时,还要构建一个综合素质拓展体系,包括素质拓展选修课、教师指导下的课外科技活动、科技竞赛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三大体系的总学分为180±5,专业理论教学学分占55-50%,实践教学占40-45%,综合素质拓展占5%。

2)构建本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要求,调整课程设置,适当减少基础理论课课堂教学时数,去掉个别基础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形成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逐步形成2-3个专业方向。

3)整合更新教学内容

强调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要求专业课程增加一章最新技术介绍等内容。加强主要课程之间内容的统筹、协调与衔接,减少内容重复。在此原则基础上,重新修订各门课程教学大纲,并按修订后的课程教学大纲选择或编写新型教材。

4)加强综合性知识传授与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联系已学课程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融会贯通;要求提高实验课与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的综合化程度,要求综合性实验融合本课程两章及以上的知识点,或两门及以上课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课程设计融合两门及以上课程的相关知识。

5)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与本专业课程体系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多种科技竞赛活动、毕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要将它们进行整合和系统化,构建成完整的体系,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同时,还树立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模式。

6)实施“预就业”实训模式

为了把毕业实习实训进一步搞好,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人才需求对接,学习江苏省盐城工学院优集学院开展“预就业”实践教学的经验,实施“预就业”实训模式,其基本做法是:

在每年3-4月份,请多家企业来校选择三年级学生,到大四时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实训;对这部分学生,实行校企双导师制(企业安排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导师,指导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学校安排专业课老师参加实习实训管理,并负责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指导);由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采用系统开发案例来训练学生,使学生学到规范的系统开发流程,熟练掌握先进的开发平台和工具,获得软件研发的能力和经验,从而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在实习实训期间,优秀的预就业学生将被“预就业”企业录用就业,对于未被录用的学生则由“预就业”企业推荐到其同行业的用户单位就业。

对于预就业的那部分学生,其教学计划中第七学期的部分课程(均为选修课)要求自学并通过考查获得成绩和学分。也可试行自主学分制,让预就业的那部分学生用毕业实习实训学分来置换第七学期的课程学分。

7)抓好“省级示范软件实习实训中心”建设

按照“省级软件示范实习实训中心”项目任务书的要求,积极努力完成该中心的建设任务,提升校企合作层次与实训基地层次,提高实训效果,努力提高“中心”在计算机与信息行业、软件企业与软件外包企业的认可度,以促进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实习实训中心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与软件产业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正确处理2种关系:一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使其紧密衔接、相互补充;二是不同实训项目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个实训项目对人才培养的功能与作用。

对于这种教学模式,将由校企双方共同负责制定实训教学目标和实训方案,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实训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在学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建立“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实训教学体系。

8)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结构合理、高水平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根本和关键。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与水平为中心,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和培养现有教师队伍,并引进高层次人才3-5名,以建设一支热爱本科教学、结构合理、科研教改能力强的优秀教学团队。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双师型师资队伍由校内专任教师和来自合作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是能力互补、相互协作的教学团队,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师资保障。通过选派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或参加科技攻关与技术改造,为校内年轻专业教师提供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积累工程实践经验的机会,使他们获得工程实践背景,逐步成为双能型教师。

为尽快在师资培养方面取得突破,采用“学科带头人+教学团队”的教师队伍组织模式,确定老中青教师间的传帮带关系,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重点培养那些有希望取得高级技术职务的青年教师,争取近3年内有3-4名专任教师晋升高级职称。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协作模式,聘请校外科技人员为本专业学生开实训课,安排校内教师到企业参加项目研究或技术攻关,以提升专业技能。经过几年努力,逐步形成一支结构较合理、水平较高、能力较强、充满活力,兼有专业知识理论和项目开发经验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9)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健全教学管理评估体系,完成由“强化过程管理”向“强化目标管理”转变,促进整体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创新管理手段,加强二级教学管理,开发二级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提供平台。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和指导教师的考评,完善学生实践教学成绩考核评定办法。实施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全程监控,发挥教学质量管理手段对师生的督导功能。

5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经过深入广泛的调研,综合上述的多方面改革思路与措施,较快制定出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来后,关键在于贯彻实施并不断取得成效。这需要动员全专业的教师积极参与,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艰苦努力。

1)抓紧进行课程建设:在确定本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以后,需要对其中的主要课程逐门讨论确定课程内容,按照科学性与先进性要求,对原有内容进行增、删、改,写出课程教学大纲,并按照综合性与创新性培养要求,写出其实验大纲与实验指导书,特别关注其中的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

2)抓好专业应用型特色教材建设:应用型特色教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抓好专业特色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必须组织教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教师,分别主持主要课程的教材建设。先要研讨修订各门课程的章节目录,接着编写某些补充教学资料,然后有选择有计划地编写出版某些课程的应用型教材。

3)抓好实训教材建设:在总结校内外实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校企合作整合实训教学资料与项目案例,编写实训指导书,进一步编写出版实训教材。

4)实施“预就业”实训模式:在总结已有的毕业实习实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与科大讯飞公司、上海第九城市公司、合肥达内公司以及更多的企业单位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共建校内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施“预就业”实训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三赢。

5)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实践性和综合性是本专业教学的一大特色,其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本专业在教学改革中表现出的一个亮点。要更加重视并抓好实践教学环节,包括:

① 在各主要课程的实验中,着力抓好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② 抓好课程设计,要求选择应用两门及以上课程知识的项目,要求学生认真复习相关知识,自主完成项目设计,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写出设计报告,并对设计报告进行验收与答辩,以提升培训实效。

③ 进一步抓好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对其中的教师指导下的自学为主、以学带干、以干促学、边干边学的教学方式和讨论式教学与基于案例的教学等教学方法,认真总结、完善和推广。

④ 认真总结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经验,特别要很好总结和推广结合毕业实训搞好毕业设计的经验;强化管理制度,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加强考核措施;提高广大学生抓好毕业设计工作的自觉性,使每个学生在这个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中巩固所学知识,学到新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较好成绩。

6 结束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专业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大、机遇多,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要求人才培养要以企业的需求相结合,不断完善学科专业建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业务水平,采用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以保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它行业自身的许多特殊性。也会给专业发展提出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认真地研究新问题,较好的提出解决方案,使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更加完善,培养出更多的符合计算机行业需求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肖晓丽,邓江沙,陈川.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2):100-104.

[2] 王世辉,乔显亮.高职院校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7(1).

[3] 郑春瑛.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6).

[4] 李发伸. 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中外校长论坛文集. 教育部中外校长论坛领导小组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研究组.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