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01:4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二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二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有关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现代文阅读在语文课的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包含了理解、分析、概括和表达等过程。整个过程中,对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精细程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综合能力的提高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就成了一株让老师和学生又爱又怕的扎手的玫瑰。

怎样做才能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分解式阅读训练是一种很值得重视的方法。

(一)题型分解化难为易

要想把综合能力提高,就一定要先把基础工作做好。而要抓好基础,就要从题型入手,找寻阅读中的基本规律。现代文阅读题型很丰富,可以说是色彩纷呈。但万变不离其宗,所考的知识点比较固定,这等于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教师,我想应该把围绕每一个知识点的题型整理出来,使之系统化。在综合训练之前,先分项训练,目的是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语文教学论文,这符合人们认识由浅入深的规律。

我这里所说的题型分解就是要打破文体的束缚,把现代文阅读的所有出题点细化到最小,然后再从这些点出发进行有目的的训练。这样能使训练更集中,能够直击要害,学生也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比如过渡句题型,考查语段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句子。出题角度多为辨识过渡句、结合语段指出句子的作用以及拟写过渡句等。围绕这几个角度所设置的题干有很多,带领学生做这个题型训练时要把相关阅读中涉及到此方面的问题汇聚到一起,让学生反复地练习,以起到理解强化的作用。这样的工作需要备课的时间会很多,而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在阅读面前更能建立自信。因此我们的付出是很值得的。若把阅读比喻成一座山,那么我就先认识山脚下的一棵树、一根草和一块石头,目标设置得让学生容易做到,也就不至于在阅读这座大山前迷惘而不知所措了。

(二)年级分解建立阅读序列

学生的认识水平会有差异,按年级分解题型,就是抓住学生的差异,制定符合他们思维水平的阅读训练,建立起相应的序列,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且使阅读训练能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连续的、递增式的发展轨迹论文的格式。年级分解要遵循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学生所应达到能力的规定,然后根据设题的难易度,归类到不同的年级。简单的问题放在低年级解决,复杂的问题放在高年级突破。既保证了学习的连续性,又能保证学习深入性。如论点的寻找这个题型,按论点的提出位置寻找比较容易,文中也会有比较明显的信息可供提取。这类题,初中二年级的同学能轻松完成的。但对高年级同学,这样的题显然简单了些。他们需要面对的语段是没有明确的语句可供提取,需要独立归纳概括甚至要根据论据推断的题。

有了一套具体的阅读目标,才能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也能让阅读教学更有章可循。很多学生对阅读感觉很惧怕,主要是不知从何入手语文教学论文,实际上并不是孩子的能力差,真正差在了我们的阅读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或者目标太模糊。有时候给学生设置的题太难,超过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就好比一个人穿了一件很华丽的衣服,不合身材,很难达到美丽的效果。盲目的认定能力有问题,会导致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和信心。如果能在教学中按分解的目标评价学生,无疑是更客观,更理性的评价方式。

(三)小阶段综合检验效果

篇2

【关键词】识字;激趣;探索;效率

Talking about how to improve student literacy in the primary language teaching efficiency

Wang Miao-rui

【Abstract】Chinese characters are the treas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ntains a wealth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learn the characters is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culture, learning the aesthetic process.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s to strengthen cross teaching important role in language teaching, clearly states: "Literacy is the found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one to two grade teaching focus only value requiring teachers to focus on literacy skills cognitive target, also expressed concern about the development goals to focus on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culture of research and learning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this means that literacy teaching should first teaching should permeate the humanities, concerned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Key words】Literacy; Stimulated interest; Exploration; Efficiency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和提高识字效率。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我在使用人教版实验教材的识字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成因分析

我们语文教师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语文课越来越不受学生喜欢,甚至连语文老师也让学生讨厌。好多中学生已把精力和兴趣转移到其他科目上,学习语文的热情大不如从前。因为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费尽心思教,学生埋头刻苦学,可到头来语文成绩在中考或高考时提高幅度仍然不大,这其中的效率问题令师生烦恼。慢慢地学生对语文及语文教师没了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语文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已成为目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难题。

古人曰:亲其师,信其道。实践也证明,一个孩子哪门课学得好,是与学生喜欢这个老师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应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还要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扎实的语文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底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自己的教学左右逢源。

其次要从语言上吸引学生,注重课堂语言的幽默性。语言生动有趣,吸引力就强,才能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还在于课堂语言的清晰、明朗和规范化。清晰的课堂语言能反映教师讲课的功底和语言修养,同时也反映了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天赋素质。它要求语言感情丰富,基调恰当,快慢适中,抑扬顿挫,节奏感强,口齿清晰,声音优美,给听者以听觉上的美感。

2. 创设识字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但容易分散,况且单纯的识字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识字内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表演、绘画、音乐、挂图等),帮助并促进学生识字。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识字,不断创新探索识字方法。如教“踢”、“拍”等字时,可让学生做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字的部首与意思的关系,从而记住这些字的字形。还可以结合儿歌激发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如第三册《语文园地四》中“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泡、饱、跑、抱、袍、炮”用儿歌来认识这六个字,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趣味性,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低年级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拨,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和好奇感,我在教象形字时,先画成图画,然后引导学生把图片与字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认字。如教“口、耳、目”等字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看看口、耳、目的形状,然后出示汉字,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再将教材对应的图和字用线连接起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很快记住了字形 。

3. 贴近实际,让识字生活化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小学生识字,并不是从小学开始的,调查研究表明,六岁以前的儿童,就已经知道一千多个与汉字相应的事物。如果教师能善于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经验,使识字教学与其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唤起学生大脑皮层中沉睡的信息,产生亲切感,提高识字效率。

再现生活情境识字。比如学习“染”字,教师的讲台上摆放着一个水彩盒,一小瓶水和一些棉球。老师调好各色颜料,用镊子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红色的水彩中,棉球被染成了红色。老师又夹起一个棉球放到绿色的水彩中,棉球被染成了绿色。老师又让学生试着将几个棉球染成黄色、紫色、蓝色。之后,告诉学生:棉球浸到红、绿等水中,由白变成了红、绿等颜色,这就叫“染”。大家看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木”表示一种植物,它能榨出使物体着色的颜料;“シ”表示制成染料还需要加上适量的水(师指“染”字的左上角)。把要染的东西放进这有颜色的液体中,经过多次的浸、晒,东西就着色了,这个“九”就表示多次的意思。这样,在愉快的实验中,学生理解了“染”字左上方的“シ”,右上方的“九”的来历,悟出了下方“木”的理据。于是,“染”字随着这个有趣的实验,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既准确地记住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

4. 主动探索,创造性识字

多年来,识字教学大都采用往一的齐步走的方法进行教学,很少考虑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就经常引导学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你还有更好的记忆方法吗”,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潜在的创造能量。实践证明,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学生会有多种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等,诸如此类的方法,教师就经常引导,让学生行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5.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乐意识字,拓宽识字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