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行业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2 19:55: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租赁行业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融资租赁 售后回租 息差 资产分布
行业基本特征及现状
我国融资租赁的历史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经过早期发展、风险爆发、行业整顿等阶段后,在21世纪随着新监管政策的落地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2015年末我国租赁业合同余额为4.44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融资租赁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及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型融资渠道蓬勃发展,主要特征呈现如下。
(一)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市场空间较大,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据央行统计,2015上半年我国近80%的社会新增融资来自银行体系,具体表现为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等。融资租赁是社会融资结构中的新生力量,能够有效补充银行为主的融资体系,以中小企业为服务主体,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因此,在社会融资及结构转型期,融资租赁业有望迎来良好发展机遇。同时,我国租赁渗透率仅为3.10%,与发达国家有着显著的差距,未来市场发展空间较大。租赁行业合同余额自2007年的240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4.44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2.04%,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增长强劲。
(二)金融租赁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资产规模大,售后回租为主要形式
我国租赁企业分别归属商务部和银监会监管。商务部监管的融资租赁企业规模小,增长快,数量大,占全部租赁企业总数近99%,平均注册资本低于5亿元。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租赁对发起人要求高,审批通过比较难,规模相对比较大,平均注册资本28.89亿元。主要的大型租赁企业多由银监会监管。金融租赁公司发起人以银行为主,客户通常来源于银行自身客户,租赁标的以大型设备设施为主,有超过一半为飞机、船舶、设备和基础设施,因而资产规模在行业中比重达50%。我国融资租赁业务种类主要分为直接租赁和售后回租,售后回租是主要的租赁安排形式,占市场总量的70%以上。(三)行业集中度低,兼并重组频繁,融资租赁公司竞争激烈
2015年末,我国融资租赁公司4508家,注册资本总额1.52万亿元,呈现业内公司数量多、中小型企业比重大的特点,行业集中度偏低。从细分市场来看,金融租赁企业侧重于大型设备领域(如工银租赁以航空、航运和大型设备作为三条业务主线),对资本金要求较高,企业数量较少,内部竞争有限。而在商务部监管的外资租赁公司与内资试点租赁企业间,其覆盖的客户重叠,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自2011年以来,对国内融资租赁企业发起的兼并收购交易金额增长迅速,2015年交易金额达69亿元,行业兼并重组频繁。
(四)传统融资渠道议价能力弱,新型融资渠道蓬勃发展
我国融资租赁公司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银行都有内部的打分评判机制,以分定评级,由此确定融资成本,因此银行贷款利率定价定,租赁公司议价能力较弱。金融租赁公司依靠银行背景在融资成本方面拥有较大优势,而缺乏强实力股东支持的民营、外资租赁公司处于融资劣势。2014年11月,证监会《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将租赁债权纳入基础资产范围,取消事前行政审批,为租赁公司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目前融资租赁资产成为资产证券化业务中重要的标的资产。截至2015年12月31日,交易所ABS存续255只,其中77只产品的基础资产为租赁租金,发行总规模761亿元,占总体比例的27%,融资租赁ABS发展迅速。
(五)不同融资租赁公司产生息差分层,利差下行
目前不同类型融资租赁公司利差出现分层,其中金融租赁公司最低。结合上市公司披露数据,大致得到各类型融资租赁公司利差水平,商务部监管的中小型租赁公司在3%~4%,商务部监管的大型租赁公司在3%左右,金融租赁资本回报率(ROA)低于非金融租赁,净利差在1.5~2.5%。
息差分层主要由各租赁公司风险收益匹配原则导致,金融租赁企业对接大型项目,安全性强,息差较低;中小型租赁公司以中小企业为主,风险较大,息差较高。
从利差走势来看,2011年以来利差呈下降趋势,主要受到三方面原因影响:一是同质化竞争,对于高质量项目,还面临来自银行的竞争,压缩了租赁公司的利润空间;二是经济下行期,租赁公司为降低资产风险,倾向于选择安全性高的行业领域,收益率降低;三是近年来货币市场处于降息通道,而融资租赁公司负债端的成本刚性强于资产端,利息下降导致息差收窄,降息对行业利差水平有较大负面影响。
融资租赁行业主要信用风险特征
(一)行业成熟度较低,缺少全面完善的法律及监管体系,政策环境变化将对行业的整体信用水平产生深远影响
综上所析,我们认为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覆盖面及市场渗透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行业集中度偏低,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同时,我国租赁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善,缺乏政策引导和统一的行业管理。当前法律法规不能及时反映出该行业发展的特点,不足以解决融资租赁业务、租赁企业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央行通过“融资租赁登记公示系统”对融资租赁企业提供非强制性登记。目前租赁公司登记率较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违规操作时有发生。在2015年之前,官方信用数据访问仅向金融租赁企业开放,其他租赁企业无法接入该数据。这使得向中小企业或信贷历史较短企业提供租赁服务较为困难。融资租赁公司缺少全面完善的法律及运营框架,增加了业务成本和风险。此外,行业监管分散化也造成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分别适用不同的规定,在市场准入、业务开展、监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在法律法规、行业监管、税收等方面的政策环境均有待完善,未来政策环境的变化将对租赁公司的发展乃至整个行业的信用水平产生深远影响。
(二)租赁行业对经济周期以及行业景气度冲击的敏感度较高,融资租赁企业的租赁资产分布及客户集中度影响信用资质
融资租赁行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实体经济部门,目标客户涉及多个行业。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会使绝大多数行业内企业的经济行为、财务以及信用状况随之波动,进而导致融资租赁公司的资产质量、风险水平、经营业绩也呈现出周期性特征。目前国内信用风险暴露加快,钢铁、煤炭、机械等行业违约事件不断爆发,对融资租赁企业的经营也造成了冲击。
租赁企业的基础资产和客户集中度较高;相比银行而言,租赁行业对于经济周期以及行业景气度的冲击更加敏感。伴随我国实施经济结构及重心调整,未来上述波动性可能会进一步加大。此外,租赁期内不同资产类别或同一资产类别内不同承租人自身在战略、经营、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及财务政策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同一行业内各承租人信用风险不一,从而影响个别租赁资产的财务表现,这种情况令租赁公司业务也存在受单个违约事件冲击的风险。因此,考察融资租赁企业的租赁资产分布及客户集中度,是判断公司信用资质的重要方法。
(三)融资租赁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资本实力、融资能力是决定融资租赁公司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融资租赁是以融物而达到融资目的的信用活动。融资租赁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融资租赁公司如果没有相当规模的资本金投入就难以开展业务。融资租赁公司要扩大业务规模、形成可持续的盈利能力需要更大规模的资本金投入和通畅的融资渠道,因而资本实力和融资能力是影响融资租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这一点在判断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级别时尤为重要。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依托于母行,在资本实力、融资能力上拥有先天优势,且银监会要求母公司承诺在租赁公司遭受损失时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并进行注资,强化了母行的支持力度。因此,对于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在信用评级时会更多参考母行的信用水平给出金融租赁公司的信用等级。
(四)融资租赁行业是风险密集型行I,风险管理能力是支持租赁公司信用状况的核心驱动因素
融资租赁行业也是风险密集型行业,租赁公司的服务对象涉及多个行业,且关系到出资人、出租人、承租人和设备供应商等多方利益,风险管理能力对融资租赁公司业务的稳定性及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是支持租赁公司信用状况的核心驱动因素。融资租赁公司因监管政策、经营理念、承受风险能力的差别而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因而不同类型的融资租赁公司在风险管理策略上会有所差异。目前,在行业分散化监管的模式下,金融租赁公司作为金融机构,受到银监会的严格监管,银监会参照银行相关的监管要求对金融租赁公司在内部治理、资本充足性、融资集中度、资产质量、经营规范以及关联交易等方面进行监管,金融租赁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普遍较好。其他租赁公司相较于金融租赁公司而言,面临的监管环境较为宽松,存在部分资产质量较差、风险控制体系相对薄弱、管理不够规范化等问题。如某租赁公司就成为东北特钢最大长期应付款的债主,2015年9月东北特钢破产,导致其申请破产重整。
总体而言,当前经济及监管趋势将继续支持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强劲增长。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行业也面临成熟度不足、政策环境有待完善、易受经济周期及行业景气度冲击等挑战。在进行实际评级过程中,融资租赁企业的租赁资产分布及客户集中度、资本实力、融资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母公司支持是影响融资租赁公司信用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当前不同监管体制的存在,各租赁企业的信用状况存在进一步分化的基础,基于资本实力、金融租赁公司的信用级别中枢明显偏高。
参考文献
篇2
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融资租赁行业会计处理产生的影响
1.1营改增对承租人的会计处理的影响
融资租赁关系中涉及三方人物关系,承租人、卖方以及融资租赁公司,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过程中对承租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承租人大多数依照融资费用、税款相互分离的形式进行税务的报销,销项税与代扣税等等税种都是明确的会计处理内容,是承租人必须要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措施。承租人需要在设定应交税费,依据融资租赁的代扣进项税科目明确未能进口的增值税收,利用缴款书进行确认,并对多项税款进行深入的确认,将其转化为当期进项税,在租赁之后,承租者需要支付税金并将其计入到代扣进项税之中,有效提高税款缴纳的正确率。
1.2对融资租赁公司会计处理的影响
在融资租赁公司的会计处理中,主要利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准则核算日常的税务内容,在租赁开始的当天,出租人将租赁收款额和初始费用当做融资租赁的的入账值,依据原始的直接费用等相关内容确认未能达成的融资收益。在营改增全面实施以后,企业要适用增值税的规定,对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进行精准的确认,在会计核算的时候也要调整营业税计算的部分,避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常见的方法有:首先,对融资租赁企业内的资产购置中产生的增值税纳入到进项税额中,明确企业的租金确认增值税的销售税额,改变传统的融资租赁财务核算的影响。其次,企业在资产购置的时候要对增值税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在企业收取租金的过程中明确增值税的额度,采用进项税额抵扣制度。最后,在企业资产购置的过程中对增值税的进项税额进行实时缴纳,在租赁业务进行的时候转到销项税额中去。
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背景下融资租赁企业的会计核算处理变革
2.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背景下融资租赁企业的会计处理和账户设置
在新的税收制度背景下,融资租赁企业的承租人、出租人以及融资租赁公司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融资费用以及税费分离开来,对增值税进行分离的核心与重点就是对未能完成的待抵扣的税额进行处理,将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和处理,依据支付深入逐渐将其转化为进税项目。在会计处理的过程中,要针对具体的会计处理工作设置专门的会计账户,对未能核算的交叉稽查项目进行明确的确认,做好交叉稽核,将其转化为进项税账户里。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融资租赁的出租人可以设置应交税费的科目对融资租赁业务中的未完成的销项税记录在其中,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将出租、承租的方式分离出设置增值税项目一次纳入到完全不同的账户内,摒弃传统承租方使用的支付方式,将租金转化为未完成的销项税进行及时的收缴,设置在销项税目之中。
2.2融资租赁公司对价、税、融资费用分开处理
在实际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纳税人要根据自己所缴纳的增值税实际情况进行税款的抵扣,融资租赁的承租人在实际支付的租金中包含了两项增值税的内容,出租人购置资产的时候发生的增值税以及出租人在实际产业投资行为中产生的增值税税额,为了明确税款的具体内容,融资租赁三方关系中的会计人员可以根据“增值税=最低租赁付款金额/(1+17%)*17%”的公式确认增值税,采用“未确认融资费用=最低租赁付款额-增值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计算方式确认未确认的融资费用,根据上述两步的计算方式,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准确的确认,每一期的租金所涵盖的增值税内容进行扣税,精确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若机械设备的所有人在购置固定资产的时候部分资金是用自有的资金确认的,那么在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要注意:首先,当出租人利用杠杆进行租赁的时候,销售额中要将借款利息进行扣除,之后再开具增值税发票,所涉及到的借款利息开具普通发票。其次,当设备的所有人采取杠?U租赁的时候,要根据税收制度可以将其认可为增值税和承租人所需支付的增值税,将出租人需要承担的税费转给承租人。
例如:在2017年,融资租赁公司购入了一个固定资产机械设备,公允价值为1100万,所产生的增值税金额为185万元,届时,融资租赁公司将这一资产租赁给承租人,所签订的融资租赁的合同利率是9%,合同约定的租赁时间是5年,承租人每年要向融资租赁公司支付400万元的租金。通过上述内容的阐述,可以计算得出最低租赁付款金额为2000万元,融资租赁公司的进项税额大约290.6万元,根据公式计算出最低租赁付款现值,也就是融资租赁公式的公允价格加上增值税内容,融资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远远低于实际价值,会计人员在处理合同利率与融资费用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对融资租赁的实际利率的优化处理,在售后回租的时候可以与承租人协商不开具增值税发票,把租金分离,将未明确的融资租赁费用分离,确定税务处理的合理性,针对出租人的融资收益分离与承租人的会计处理保持一致,做好分离处理,让资金均匀出资,做好实际处理,最后能够落实企业的财务管理需求,制定融资租赁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案,提出优化应对时代变迁的方案,保证企业的利益和效益。
在进行融资租赁业务增值税业务处理的时候,融资租赁企业的进项税额无法完全抵扣,建议在实际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将“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改为“应交增值税减去待抵扣进项税额”,用来抵免未来增值税的缴纳不清和缴纳错误。
篇3
【关键词】传统汽车租赁企业 法律法规 互联网专车 发展对策
一、前言
汽车租赁是一个新兴的市场,过去几年中由于市场的扩大,传统汽车租赁企业有所发展,并取得了相对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我国汽车租赁业相关管理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该行业的发展。总体而言,目前我国汽车租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经营方式大多仍沿用传统的作坊式经营,行业总体规模偏小且零散,技术水平及装备相对落后。然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及公路网的不断完善,人们生活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如何满足多层次的交通需求,成为我们当前思考的重要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手机支付的普及,以长租为主的传统汽车租赁行业,尤其是本土的中小型企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本论文旨在分析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汽车租赁企业存在的问题,在互联网专车的冲击下为传统汽车租赁企业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传统汽车租赁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存在的问题
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手机支付普及的冲击下,传统汽车租赁企业突出体现了以下四个问题。
1、限牌限号的规定使传统汽车租赁企业发展进入瓶颈甚至衰退。在互联网+时代,由于手机打车软件的兴起,全国各地很多私家车都纷纷加入手机打车软件进行经营,使得传统汽车租赁企业的车辆规模远远跟不上市场规模。然而,全国各地区逐渐开始实行限牌限号的规定,这不利于传统汽车租赁企业规模的扩大,使传统汽车租赁企业发展进入瓶颈甚至衰退。
2、汽车租赁行业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监管损害合法经营的汽车租赁企业的权益。在我国,只要有注册资金,就能开家汽车租赁企业。受汽车租赁背后利润的驱使,目前我国汽车租赁市场大大小小的租赁企业不计其数,打车软件的覆盖率也越来越大,甚至有些黑车,也通过种种途径参与到汽车租赁市场来,如各种打车软件的私家车来历不明,新闻中也常有报道因打车而遭害的事件,汽车租赁市场可谓鱼龙混杂。然而,汽车租赁行业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监管,市场缺乏相应的管理,直接扰乱了市场秩序,使得合法经营的汽车租赁企业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
3、长租服务为主要盈利方式,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传统汽车租赁企业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以最传统的长租为主,这样的盈利方式在未来市场的变化(诸如公车改革、互联网专车市场等)面前显得不灵活,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适应这个激烈的市场环境。
4、互联网专车软件的兴起,与传统汽车租赁企业争夺市场。互联网专车软件,如Uber与滴滴出行,随着手机支付的普及深入人心。互联网专车软件大大提高了打车的成功率,受到各司机和乘客的偏爱。全国一二线城市普遍存在“打车难”问题,究其原因,出租车市场供求失衡是最主要原因,而乘客和出租车司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是加剧这一问题的助因。而互联网专车则可以减少司机与乘客的信息不对称,解决打车难的难题,并迅速占领市场,对传统汽车租赁企业带来了很大冲击。
三、对传统汽车租赁企业的建议
传统汽车租赁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须在稳住本地市场的同时开拓细分市场,紧跟互联网动态发展。
1、加大本地营销创新,稳住本地市场。传统租车企业均以本地市场为企业的主要目标市场,经营方式也一般以关系营销为主。自从中央压缩三公经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企业都会压缩租车预算,这就迫切需要传统的租车企业在营销、服务上都有所创新,吸引客户的眼光,以稳住本地市场,稳住赖以生存的长租业务。
2、打出特色,开拓细分市场,增加盈利模式。传统汽车租赁企业都以长租业务为主,短租、临租业务为辅。但是在长租业务上企业所能实现的服务都比较同质化,难以实现更有吸引力的创新。近年来中国自驾游等新型用车形式的兴起,使原本占领市场小份额的短租、临租业务发展十分迅速,慢慢撼动长租业务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汽车租赁企业应抓住机会,在短租、临租业务上有所创新,向包括在代驾服务、一体化服务、多元化服务、婚庆服务、会员服务、自驾游服务等领域不断拓展,争取不断的开拓细分市场,增加企业的利润来源。
3、客观看待互联网专车的兴起,紧跟互联网新动态。互联网专车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在中国掀起了不小的浪潮。虽然这类互联网专车软件为汽车租赁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吸引了不少汽车租赁公司和私家车司机,但是由于中国目前在汽车租赁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万一出了事故,事故的责任人不明确,所以在许多地方,诸如上海、天津、沈阳等,也都把专车软件叫到的车视为非法营运。
对于传统汽车租赁公司来说,通过专车软件平台获得业务的门槛比较低,服务趋向于同质化。再者,利用法律漏洞、招揽私家车进行营运也会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应当在不钻法律漏洞的前提下,打破传统守旧的思维,紧跟互联网的新动态,利用互联网吸引更多目标客户,开拓业务。
参考文献:
[1]张一兵.汽车租赁业务与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1-261.
[2]胡燕玲.基于SWOT分析的汽车租赁企业发展对策[J].科
技视界,2014(30).
[3]雨兮.优势凸显破解汽车租赁行业困局[J].运输经理世界
,2012(6).
[4]蔡恩泽.滴滴专车或颠覆出租车业垄断模式[J].上海企业
,2015(2).
[5]交通运输部.关于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交运
发[2011]147号). [EB/OL].2011-4-2.
篇4
【关键词】融资租赁;问题;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和资金运营观念的进一步增强,我国租赁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其发展过程中尚存在许多问题,需加以解决,以促进其向前稳定、健康发展,从而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作用。
一、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融资租赁业立法滞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是以健全、完善的各项法律法规为前提。我国有关融资租赁方面的法律虽然形式多样,但到目前为止未颁布融资租赁的专项法律。目前有关租赁业务的法律问题,只在《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财政部文件及专业银行自行制定的金融租赁暂行办法中做了粗浅宽泛的规定,远不能适应租赁业的现实需要。在实际运行中,导致租赁合同当事人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租赁合同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租赁公司对许多欠租企业无计可施。这严重阻碍了我国融资租赁业务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2)融资租赁业缺乏统一的管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行业协会尚未成立,行业管理极其分散。目前,国内租赁公司受外经贸、银监会与国家经贸委的三重管理。权力的分散、责任不清,容易产生部门摩擦,难以在政策上协调统一,使我国租赁业的宏观管理陷入有名无实的真空地带。(3)租赁公司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运行风险大。在我国融资租赁的直接租赁中承租人承担了全部的风险。这些风险表现为:融资租赁公司在开展租赁业务时,对当前以及未来的市场变化做出错误的分析;盲目扩大投资规模、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以至于在回收期内却无法收回投资而带来的经营风险。再者,公司经营不善导致的资金不足以及缺乏对租前的准确调查和租后的有效监督,承租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导致其无力偿还租金而造成的风险。除此之外,还包括承租人拖欠租金及违约造成的信用风险和经济环境、自然灾害等因素带来损失的风险等。(4)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融资租赁业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作为发展保障。发达国家融资租赁的融资渠道多样且成本低,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或发行债券和商业票据。而我国租赁公司属于非银行机构,其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来源于公司股东资本金和银行借款。由于无法纳入国家信贷计划,在融资方面受到限制。且由于金融市场还不发达,难以从市场上筹集到资金。公司为了筹措到资金而进行了高风险信贷与投资,形成租赁公司的高风险经营。这种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在期限上发生的严重不匹配现象,导致短资长用,使融资租赁公司的支付出现困难。同时,融资租赁公司所拥有的资金量远远达不到业务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量,从而造成的资金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融资租赁业的发展规模。(5)缺乏相关专业管理人员。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租赁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产业。租赁业的发展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具备有创新意识的高级管理人员。我国长期以来对租赁业人才资源不重视,导致从事租赁事业的大多数经营管理人员都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6)信用环境较差,承租企业欠租现象严重。国内对融资租赁的整体意识还比较淡薄,融资租赁领域仍尚未制定出明确的制度来对其进行约束,以至于融资租赁业的信用环境较差,承租人欠租现象严重。在租赁过程中,一些企业将融资租赁看作为一种借贷方式,有的企业甚至认为融资租赁是类似于政府拨款的一种融资方式。承租企业只在乎是否可取得租赁设备,而不关心自己的实际偿还能力。由于融资租赁物一般价值都比较高,承租人一旦不按期支付租金,将会给融资租赁企业的资金周转带来困难,无力承做新项目,从而失去了发展的活力,以至于业务难以开展而被迫破产。
二、促进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健全融资租赁的相关法律。从法律环境来看,我国应借鉴国外租赁业与国际惯例,尽快出台一部融资租赁业的专项立法及与融资租赁业发展相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对租赁业的投资主体、行业管理、市场准入、业务范围、行业监管及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另外,颁布融资租赁会计准则,统一税赋、规范出租人与承租人的经营活动。这样保证有关机关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当事人双方的合法利益才能得到合理、有效地保障。(2)统一管理部门,加强行业管理。金融租赁作为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如何对其进行积极、合理、有效的利用,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关键还是在于管理。多头管理的局面严重阻碍了我国租赁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快对租赁业实施统一管理是势在必行的。根据我国国情,应当由国务院确定一个综合管理部门作为主管部门对我国融资租赁业进行统一管理,并对我国租赁业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从而达到提高租赁企业积极性的目的。此外,还应尽快成立全国租赁行业协会,颁布统一的行业自律管理办法,对租赁业进行自律管理,交流信息与管理经验,加强风险防范。(3)建立融资租赁公司的控制风险体系。通过总结租赁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政府相关部门应对不同类型的租赁公司的投资主体和市场准入规则做出明确的规定,提高资本金的注册金额,对不同类型的租赁公司应制定出不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定一个从业人员标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融资租赁业利用金融系统的企业信用信息网,对中长期经营租赁业务与融资租赁业务建立合同登记制度,防止承租企业的信用欺诈;同时还应与保险机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等进行合作,推出不同类型的租赁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建立健全公司内部项目评估和风险防范的制度。租赁业应同各类中介机构进行合作,通过建立各种类型的资产管理公司、设备拍卖市场等方式完善租赁业的市场退出机制。(4)开辟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当前融资租赁公司资金来源单一,光依靠银行贷款这种方式,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期限结构上都无法满足融资租赁业营运的需要。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前提下,拓宽融资渠道,充实融资租赁企业的资金来源,适当放宽对融资租赁业吸收资金的某些限制。如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吸收各基金的暂时闲置资金,适当扩大融资租赁公司资金来源的业务范围;允许将某些实力雄厚、经营业绩好、信誉好的融资租赁公司改造成规范的股份公司,从而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从资本市场筹措到资金。这样既可以使融资租赁企业的经营成本有效降低,又可为融资租赁公司办出自己的特色创造了条件。(5)加强融资租赁人才的培养,提高融资租赁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现代租赁人才是我国租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租赁公司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加强对融资租赁实践与理论的研究。各类金融和经济研究单位还应当注重对融资租赁相关学科的建设,通过开办现代租赁业务课程和培训班等为我国的租赁业培养一批懂经济、金融、管理、技术的高素质的现代租赁人才,为我国租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6)完善信用体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发展融资租赁首先要完善信用体系。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对信用安全体系具有很高的要求,任何一方不守信,都会导致租赁的失效。租赁业属于一种完全的信用消费,必须借助于政府、银行的信用平台来运作,双方应建立一个相互牵制的信用指标,从而提高双方的信用程度。同时,还应建立企业信用状况登记制度,充分考虑融资租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积极的建立与完善融资租赁的信用保险制度与抵押担保制度,以达到降低各方当事人的风险损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闵缓艳.信托与租赁[J].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辛.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经济.2008(3)
篇5
关键词:融资租赁;风险防范体系;预警体系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30日
根据《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在册融资租赁企业数量达到4,508家,其中金融租赁企业47家,内资租赁企业190家,外资租赁企业4,271家。相比于2014年,这一数据实现了翻番,外资融资租赁企业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也推动了我国整体融资租赁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的急剧扩张所带来的副作用是风险问题的增加,它要求融资租赁企业必须提高自身风险防范及管理能力,充分考虑到融资租赁本身所具有的杠杆特性,明确资本资产比例1∶10的10倍规模扩大机理,也明确在放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所以为融资租赁企业建立风险防范体系是必然趋势。
一、融资租赁及其业务模式
(一)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就是金融租赁、财务租赁,它指代出租人依据承租人对供货人和租赁标的物的有效选择。主要由出租人向供货人购买所租赁标的物,并租给承租人使用。待租赁满期后,承租人按照融资租赁合同约定交纳租金再将租赁标的物所有权转让回承租人名下。从这一定义来看可以总结4点关键信息:第一,融资租赁业务涉及三方人员,包括出租人、承租人以及出卖人,这其中出租人也是买受人;第二,融资租赁业务在开启之前必须签订两种合同:出租人与承租人的融资租赁合同以及出租人作为买受人身份与出卖人所签订的买卖合同;第三,在权利方面,承租人享有选择租赁物及出卖人权利;第四,在义务方面,出租人必须按照承租人对租赁标的物与出卖人的选择来购买租赁物,同时提供给承租人租赁使用的相应义务,如图1所示。(图1)
(二)融资租赁企业主要业务模式。在融资租赁企业中主要业务模式包含多种,比如直接融资租赁模式、回租赁模式、转租赁模式、委托租赁模式、杠杆租赁模式以及风险租赁模式等等。
以回租赁模式为例,它就是指承租人将自有物品出卖给出租人,与出租人签订相关租赁合同,并将物品从出租人处租回的特别租赁模式。这种融资租赁业务模式针对企业的所有优质固定资产,如果企业急需现金周转,可以选择采用这种融资租赁业务模式。
而风险租赁模式则建立在较为成熟的租赁市场上,一般出租人会以租赁债券或投资形式将设备出租给特定的承租人,作为投资回报,出租人会获得租金及股东权益。这种租赁方式的本质就是出租人以承租人的部分股东权益作为租金,所以它被称之为风险融资租赁模式。这是因为出租人与承租人在此模式中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它也能帮助租赁行业解决担保瓶颈问题,可以说该模式的利弊明显,应该慎重使用。
二、融资租赁企业风险定性研究
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类型有许多,需要分别对它们进行定性,一般来说像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在市场业务中都是比较常见的,本文主要介绍其中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一)市场风险。融资租赁的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未来市场中融资租赁物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它会对企业经营发展既定目标产生一定影响。由市场风险所分支衍生的其他风险就包括利率、汇率、商品价格以及股价风险等等。
以利率风险为例,它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出租人自身将短期资金投入到长期项目中,或将短期资金的浮动利率应用于固定利率项目中。在采取该做法时,一旦市场利率出现波动,所投资项目收益就会同时出现波动,波动较大时可能会导致项目严重亏损,伤害公司经济利益。目前,我国利率发展逐渐市场化,它的走向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增加,这对金融融资租赁企业在处理利率风险时带来了巨大负担。基于此,本文希望就例证解析利率波动可能对项目价值所带来的实际影响。
假设以MV作为概算成本,S作为等额年金后所支付租金,这里设置i为每期租金利率,m表示租期,那么就有:
S=MV■
以此算式来考察融资租赁所涉及设备的资本化价值就应该表示为:
MV=S■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项目的成本为1,000万元,它的租赁利率为10%,如果采用固定利率方式偿还租金,设置租赁期限为3年,带入以上算式计算,它的每期租金偿还金额就应该为971,150.83元。一般来说,融资租赁项目其资本化价值针κ谐±率的变化是相当敏感的,一旦国家进入降息周期,其融资租赁项目的资本化价值就会快速增加。此时也最容易出现利率倒挂现象,导致承租人不得不降低租金甚至拖欠租金。换言之,市场利率的下降会给融资租赁公司带来潜在的市场信用风险和定价风险。如果恰巧遇到国家加息周期,还可能为公司融资租赁项目带来资本化价值减少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融资租赁企业的流动性必须要基于合理成本条件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司持有资产的变现能力。如果公司在融资租赁项目所产生的应收租金收入方面较为稳定无障碍,公司的流动性就会体现出较强优势;反之,如果应收租金严重逾期无法收回,资金来源渠道严重受阻,筹集资金无法满足企业业务发展扩张需求,公司就不得不选择变卖资产来调节现金流,这就会导致企业产生由融资租赁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所以总结来说,业务扩张速度、变现流动资产数量、流动性头寸、应收租金项目、资金来源渠道等等都是融资租赁企业所必须面对的流动性风险。当然,公司财务部门在资金周转运筹方面的业务能力也会影响到其融资租赁项目的资金流动性。也就是说财务部门资金运筹能力足够也可以实现对公司资产的有效盘活,一定限度缓解流动性风险所带来的企业利益伤害。
三、融资租赁企业风险预警体系模型构建及分析
为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防范体系构建打好基础,本文希望首先为其打造风险预警体系模型,从科学角度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理论分析。该模型属于预测模型,应该作为融资租赁企业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出现,它一般会事先选取预警指标并联系在一起,同时引入多变量分析方法,构建综合指标加权模型,通过综合指数大小来评价融资租赁风险。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计量单位都是不同的,这里存在正指标与逆指标两种,可以考虑采用功效系数法来解决指标异同问题,以便于统一计算。
功效系数法的计算基本思想就是通过一个指标求出功效系数,首先消除指标中所存在的性质差异与量纲差异,再基于统一功效系数数值来实现对系统中指标值的全面汇总。具体来说,功效系数的算式如下:
Y■=(X■-b■)/(h■-b■)
其中,X■就代表指标的实际观测值,Y■代表对应于X■的相应功效系数,h■代表第i个指标的满意值,b■代表第i个指标的不容许值。这两个主要数值的确定主要根据融资租赁企业的实际经济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确定。
在实现对上述功效指标系数的计算以后,根据加权平均方法来求得综合预警系数,并将该系数数值与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危机指标数值实施对比,分析企业风险爆发的可能性。也可以用不同时间点的综合预警系数进行对比,它们可以确切反映出融资租赁企业所承担风险的实时变化状况。
四、融资租赁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
基于上文风险问题陈述,本文围绕市场风险与流动性风险为融资租赁企业构建风险防范体系,希望解决这两种风险为融资租赁企业所带来的发展困境。
(一)基于市场风险消除的防范体系构建。融资租赁市场风险最为常见,这里提出两点应对对策来为融资租赁企业建立防范体系。
1、持续期缺口监测体系构建。融资租赁企业应该自行建立持续期缺口模型,目的就是为了防范市场风险。要时刻监测缺口变化,维持企业资产与负债在持续期的合理匹配,确保持续期始终为零缺口。如此操作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有效避免利率波动所带来的租赁资产减值风险危害,同时也能有效准确预测市场利率的上升下调趋势。对于融资租赁企业而言,始终保持持续期负缺口是极有必要的,它的具体操作方法就是降低长期资产配置,以达到调节总资产平均修正持续期的目的,有效增加长期负债来提高负债的平均修正持续期期限,这样就能保证资产增加幅度始终大于负债价值增加幅度,最终使企业净资产持续增加。考虑到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发展程度较低,所以这种偏于主动型的利率风险管理办法还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在未来,融资租赁企业在利率走向预测能力方面可能会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市场利率化程度在逐年升高,到那时应该考虑更多采用被动型利率风险管理办法,继续维持持续期零缺口。
2、风险转移。风险转移也主要针对利率风险,因为融资租赁企业的租金回收期限都在2~3年范围,所以在租赁期间是存在一定利率风险的。如果能将未来租赁收益提前确定,就能降低利率风险,因此本文推荐采用融资租赁信托策略,该策略可以为融资租赁企业建立以信托计划为基础模式的募集信托资金体系,辅助企业合理使用融资租赁业务,也帮助企业定期收取租金来实现信托收益。这种方法可以为投资人提供更为安全可靠和长期稳定的理财服务,确保投资人拥有长期回报。另外,它也可以盘活融资租赁企业在应收租赁账款方面的相关统计规划,强化企业资产的周转速率及效率。
(二)基于流动性风险消除的防范体系构建。一般来说,流动性风险都是伴随融资租赁企业的业务规模扩张而越来越凸显的,所以本文针对流动性风险为企业构建防范体系。首先,融资租赁企业应该提高财务部门对自身资金的周转控制能力,确保企业资金预算体系规划,认真筹划供应商、承租人在未淼拇款支付,同时提高财务部从业人员的财务处理能力,实现企业较强的对外融资能力,并合理把握各个融资渠道及其融资成本;其次,要为融资租赁企业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即有效降低对单一融资渠道的过度依赖。因为融资租赁企业的资金高密度运筹特点,所以必须为其提供充足且稳定的资金来源,以便于企业不断扩展业务领域及产业规模。本文认为,应该走银行保理及融资租赁信托路线,确保租赁资产证券化,同时积极为企业引入具有一定实力的股东,为企业融资租赁构建可操作、多元化渠道,构建以针对流动性风险的多元化融资租赁防范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东强,田书芹.融资租赁风险分析和防范体系重构[J].财务与金融,2008.3.
篇6
三部委发文在全国开展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政策试点
9月10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税总局联合《关于在全国开展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政策试点的通知》指出,将现行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试点的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政策扩大到全国统一实施,对融资租赁出口货物和融资租赁海洋工程结构物试行退税政策。
通知提出,融资租赁出口货物的范围,包括飞机、飞机发动机、铁道机车、铁道客车车厢、船舶及其他货物,具体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第二十一条“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对融资租赁出口货物试行退税政策。对融资租赁企业、金融租赁公司及其设立的项目子公司,以融资租赁方式租赁给境外承租人且租赁期限在5年(含)以上,并向海关报关后实际离境的货物,试行增值税、消费税出口退税政策。
51家船企入围首批白名单
工信部日前公示了首批入围《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的企业,51家入围企业中过半为央企和地方国企,而民营企业则更多集中在江浙地区。《规范条件》的目的在于引导社会资源向符合条件的优势企业集中,尤其在银行信贷和政府扶持方面。从市场角度来看,“白名单”给予了企业公平的竞争机会。一些小船厂确实在技术等条件上有所缺陷,被淘汰实属正常。上述政策的出台以及“白名单”的公布,是政府在加速落后产能的淘汰,借此让市场更快地恢复。
全球首艘LEG动力船亮相
德国Hartmann Reederei公司日前推出一款新设计的环保LEG船,与传统气体运输船完全不同的是该船增加了乙烷运输能力,并使用乙烷为燃料。这艘环保LEG船被称为“ECO STAR 36K”,该设计是与HB Hunte Engineering公司合作开发,拥有业内众多第一,包括新型的储罐设计、上建以及乙烷为燃料的双燃料发动机。
该船将配备最新一代MAN B&W ME-GI双燃料发动机,符合国际海事组织TierⅡ排放要求。该发动机能够燃烧HFO、MDO、瓦斯油、天然气、乙烷以及蒸汽动力等。这将是世界首艘用乙烷作为燃料的远洋船舶。相比传统的气体运输船,新设计能够增加30%的货运能力。
宁波推出国内首款海运费保险产品
篇7
关键词:互联网平台;房地产业;融资租赁;SWOT分析
基金项目:长江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6cqn19)研究成果之一;通讯作者:丁佳俊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5月5日
一、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租赁发展现状
(一)融资渠道有限,融资结构不健全。从进入我国房地产开发行业的资金总量来看,2016年(144,214.05亿元)比2012年(96,536.81亿元)增加了47,677.24亿元,大量资金从各种渠道进入,增长量及增速显著,但仍然以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为主,渠道较为狭窄,融资力度有限。就融资结构来看,从2012年到2016年的5年里,贷款的两极分化比较严重。2016年上半年,我国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进一步紧缩,房地产企业所获得的来自银行贷款的资金同比增长3.2%,企业自筹资金同比负增长0.1%,其中企业自有资金增幅4.6%,非银行贷款萎缩-2.5%,结构有所优化但仍然不健全。(图1)
(二)缺乏稳定,抗风险能力差。传统的房地产企业融资租赁方式中,银行掌握着充足的资金,资金的供给也相对稳定,故而对于资金需求量大、周转期长的房地产业,银行是其首选的资金来源。但也正因如此,房地产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发展缺乏稳定、融资方式单一,一旦信贷行业政策有所调整,房地产企业将面临巨大冲击。
二、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房地产企业融资租赁SWOT分析
(一)优势
1、融资模式多元化,降低融资成本。互联网平台下的融资租赁资金来源渠道相较于传统模式来说,更加信息化和多元化,融资租赁开始更多地转向社会大众寻求社会闲散资金,实现资金和市场融资渠道的无缝对接,最小化融资成本。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通过融资租赁筹到所需资金,满足自身日益发展壮大的资金需求,也将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性。
2、减小信贷行业的冲击,维护房地产业稳定。在互联网的发展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融资租赁中,以“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的债权转让模式最具有代表性,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将互联网金融与企业的融资需求进行匹配,实现更优质的匹配效果。这种模式可以为房地产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优化融资结构,维护房地产企业的发展。
(二)劣势
1、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监管缺位。互联网平台下的融资租赁模式发展迅速,随之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相应的监管制度的缺乏。一方面在许多方面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另一方面由此可能会导致一些风险及纠纷,如风险防控和对于纠纷处理的问题。
2、融资金额及融资期限有限。对比融资金额,社会大众可接受的投资金额较融资租赁的投资金额较低;对比融资期限,社会大众可接受的投资年限一般在2~5年,但是融资租赁的合同期限普遍超过5年,两者期限长短不同。并且互联网平台下的融资租赁的资金来源以社会公众投资者居多,所利用的大部分是社会上的小额闲散资金,因而在资金供给数量和期限上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三)机遇
1、时展迅速,金融市场活跃。2016年我国国民总收入达到740,598.7亿元,同比增长6.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935.0元,“互联网+”模式多样化,互联网理财产品也得到了空前发展。“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的发展目前以三种模式为主,即债权转让模式、P2L模式以及收益权转让模式。互联网金融作为连接着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载体,加上融资租赁在融资与融物方面的双重特性,同房地产企业相结合,对房地产企业的生存发展、融资和产业升级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政策给予“互联网+”行动的支持。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所提倡的“互联网+”普惠金融方面,鼓励互联网与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基金的融合创新,以期为大众提供丰富、安全和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实体经济的投融资需求。也必然推动大量资金进入互联网融资租赁平台,适应不同规模层次的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需求。
(四)挑战
1、企业易自我膨胀,忽略未来高风险。我国房地产业积病已久,房地产泡沫巨大,房价居高不下,国家立足大局实施了一系列的紧缩政策,但中国的特殊国情又导致房地产内需极大,当大量的互联网融资租赁资金进入房地产业,企业一派欣欣向荣,易出现过于乐观的观点,而忽略众多存在的风险。
2、资金池难以维系,流动性大。在互联网融资租赁模式下,以P2P网络平台为例,并不是直接将资金划入借款人的账户,而是会先将筹集到的资金放入资金池中,即第三方支付公司,再将资金池中的资金分流到各个项目。但是作为新兴领域,互联网网络平台也会由于专业性不强、环节之间紧密度差漏洞多,风险意识弱以及违规经营等诸多原因,出现侵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况,比如资金被挪用的情况,一旦资金被挪用,那么资金池就会面临枯竭的危害,这导致融资者所需资金无以为继,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三、互联网平台下房地产企业融资租赁发展战略
(一)增长型战略
1、积极寻求与互联网融资租赁公司的合作。在现有的活跃市场氛围下,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数量较大,而投资渠道少,随着“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模式的发展,互联网融资租赁公司快速发展,大量互联网融资租赁企业汇集了众多社会闲散资金,房地产企业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促成与互联网融资租赁公司的合作,获取融资。
2、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促进产业升级。房地产作为集多种经济活动为一体的产业,充分利用政策对互联网平台的支持,有利于带动产业内其他环节的发展,完善自身产业链,提高建设质量,加强管理水平,提升服务水准,共同促进房地产整体的产业升级。
(二)多种经营战略
1、注重人才培养,完善内部决策体系。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为中国21世纪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但在我国现有的房地产泡沫巨大和房价过高的背景下,大量的融资进入房地产企业,导致风险过高,因此提高管理人才水平,完善企业内部决策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唯有正确把握发展形势,合理稳健决策,才能降低风险,趋利避害。
2、督促政府加强对创新融资渠道的管控。政府需要明确监管主体、监管对象和监管内容,对互联网平台下的融资租赁企业进行系统梳理,核定对应的监管机构,明确互联网融资企业的业务和业务范围,掌控资金流向,实时监控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并且建立良好的数据监管模式,避免出现缺乏监管的乱象,也避免因人为操作出现资金池枯竭的问题。
(三)扭转型战略
1、寻求多种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合作。在时代快速发展的机遇下,科学技术不断升级,互联网理财产品市场也空前活跃,房地产企业可寻求与多种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合作,避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改善企业债务融资结构,建立多层次的房地产金融体系。
2、督促政府加强互联网融资租赁法律立法工作。互联网融资租赁的业务发展和创新发展迅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要快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不利于互联网平台下融资租赁的健康稳定发展。政府应尽快确定互联网网贷平台有关行业的法律建设和定位,加强立法工作,在原有的传统业务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尽早颁发针对互联网融资租赁问题的法律文件,确保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防御型战略
1、加强诚信建设。在互联网平台的债权转让模式中,平台事先对融资租赁公司和承租企业的资质以及租赁标的资产进行调查评估,以期为投资者筛选诚信有实力的公司和真实合规的资产进行投资。房地产企业需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加强房地产行业的自律,按时披露真实可信的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提高企业在互联网平台的信誉,确保资金池资金顺利流入企业,延长租赁期限。
2、提升管理能力,增加资金利用率。房地产企业普遍负债率偏高,而融资租赁渠道有限、成本较高,企业提高管理能力,增加资金利用率,充分利用已获得的融资融物,有利于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
四、结论
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作为一种新的模式,为众多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但机遇始终与挑战同在,本文对房地产企业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融资租赁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在时代的发展潮流里,力求能针对所能把握的机遇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和分析,顺应时展潮流,把握机会,迎接挑战。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晓芳,邓银花.“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A2P模式的SWOT分析[J].财会月刊,2017(2).
[2]陈杰,陈卓.房地产开发融资新格局、潜在风险与政策应对[J].基建管理优化,2016,28(4).
篇8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才租赁风险控制
一、引言
人才租赁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出现,其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近年来在我国获得了蓬勃发展。但在全球金融危机加剧就业困难以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社会保险尚不完善的宏观环境下,随着人才租赁业的快速发展,与人才租赁相关的劳动争议也逐步增多,为我国建立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实践提出了一个现实课题。
国内有关人才租赁的研究起步较晚且比较零散。林泽炎(2003)给出了人才租赁的定义,并按租赁时间长短总结了六种人才租赁形式。潘丰(2005)指出了企业利用人才租赁的意义及好处,并进一步总结了人才租赁形式。李敏(2005)分析了人才租赁条件下雇佣关系由传统的两方模式向三方模式的转变,并从交易成本的角度说明雇佣关系三方模式下短期雇佣的合理性。张鑫等(2008)基于雇佣关系三方模式阐述了人才租赁的理论基础,并指出了实施人才租赁需要解决的问题。孙俊清等(2005,2008)对人才租赁问题中人才租赁中介中心的内部雇员规模问题进行了研究。曹细玉等(2007)研究了单、双层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人才质量的最优控制问题。上述文献主要研究了人才租赁用工形式、人才租赁优劣势分析、人才租赁三方关系以及人才租赁雇员规模优化与质量控制问题,而没有考虑人才租赁风险及其控制问题。喻科(2004)基于用工单位的角度,阐述了租赁人才风险的定义,并探讨了此类风险的表现特征、产生原因以及防范与化解等问题。本文在喻科(2004)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人才租赁风险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雇佣关系三方模式下的风险,并给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二、我国人才租赁风险的现状及其本质
根据中人网的调查,以上海为例,2004年大约有20万左右的人才租赁人数,年相关营业额超过50亿元,租赁员工与正式员工的比例大约为1∶50,但在美国这一比例已达1∶1,欧洲一些国家甚至还要高于这个比例;根据广州南方人才资源租赁中心的随机调查显示:50%的人不愿意通过人才租赁方式就业,40%的人表示可以考虑,只有10%选择愿意。为什么在发达国家证明是“三方共赢”的新型用工模式,却在我国的具体运作过程中面临如此的难题呢?中人网进一步调查显示,阻碍人才租赁业务的主要问题为:首先,对求职者来说,其主要关注如何保障其与用工单位编制内人员同工同酬、“空租”(两次租赁之间的空挡)期间的社会保障、缺乏专门性政策法规来明确规定用工单位与出租人才之间的权利义务等问题。其次,对人才服务机构来说,主要面临“耗时太长,利润不高”的问题。最后,对用工单位来说,由于人才租赁多属于短期行为,其主要关注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根据上述描述的现状可以发现:人才租赁风险本质上就是在不完善的国家社会、经济、法律等宏观环境下,人才租赁三方人力资本(知识、技能、信息以及创新能力等)与结构性资本(市场资本、知识产权资本等)的运作失调问题,其外在表现为人力资本的时效性、人事的不稳定性、价格机制以及知识产权等所带来的风险损失。
三、人才租赁三方的风险分析
人才租赁不再是传统的雇员在雇主的场所工作,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用工单位和租赁人员作为理性的经济主体形成了三方博弈关系。在人才租赁三方雇佣关系下,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用工单位和租赁人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随之造成的交易不平等性为人才租赁带来了风险。总体而言,人才租赁涉及三方的利益,对于三方中的任意一方都存在着风险。
对于用工单位来说,其所面临的风险是指租赁人员实际效用偏离使用者的预期,为此使用者需对此承担相当程度损失的可能。首先是岗位不匹配的风险,即用工单位与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合作过程中,如果信息传递上或理解上有误差或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未尽责选用了不合适的人员,而用工单位因为与租赁人员没有契约关系,若要遣散租赁人员必须经过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来运作,如果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不愿遣散,则用工单位就要蒙受损失。其次是租赁人员的道德风险,即用工单位与租赁人员之间没有法定的劳动关系和人身依附关系,如果用工单位在合约中没有规定相关的惩戒措施,则在租赁人员的消极怠工行为上就没有控制力。第三是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的道德风险,即如果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采取蒙骗手段骗取租金后不履行合同就卷款逃跑,而又没有特定的约束条件来制约用工单位与租赁人员之间的关系,则用工单位的声誉就要受到很大影响。第四是知识产权的风险,即租赁人员与用工单位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议,使得容易出现租赁人员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关系责任不清、权责不明,其中租赁人员在用工单位工作时所获得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以及知识产权或商业机密的保护问题是目前比较突出的两个问题。
对于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来说,其面临的风险是作为盈利组织的经营风险和合同履行风险。经营风险是指经营环境变动导致的环境风险和与经营人员能力相关的决策风险;合同履行风险是指因为租赁合同订立上的不完备导致用工单位拒绝履行支付租金义务的风险。
对于租赁人员来说,其面临的风险包括:首先是合同履行风险,即如果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与用工单位在履行租赁合同时出现问题,则会影响到租赁人员的工资发放。其次是稳定偏好风险,由于租赁多为临时性用工行为,如果租赁人员偏好长期稳定的工作就会产生此种风险。第三是“空租”的风险,即目前租赁人员在“空租”期间还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第四是福利损失的风险,即租赁人员在当其福利待遇(如同工同酬、加班费、培训机会等)受到不公正对待时的风险。
四、人才租赁风险的控制策略
虽然人才租赁对于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用工单位和租赁人员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风险,但是除了道德风险和正常的经营风险是无法完全控制之外,其他风险都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来进行规避和分散的。
1.进一步完善人才租赁的法制环境建设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的市场地位不明确,经营资质缺乏审批程序,多数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与劳务承包或劳务中介混为一体,无序竞争和侵犯被租赁人员权益的情况较为普遍。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以及9月18日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首次从法律角度对人才租赁做了专门规定,明确了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租赁人员、用工单位三方主体的地位及权利义务,并建立了人才租赁监管和赔偿制度以维护被租赁人员的合法权益。
虽然新《劳动合同法》结束了我国人才租赁无法可依的历史,但是在许多操作细节上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比较典型的有:(1)为了维持就业率而取消了人才租赁限制性条款,造成目前国内有以人才租赁取代常规用工形式的趋势,这似乎在挑战法律对劳动者合法利益的保护,同时也是用工单位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2)按现行规定,租赁人员的四金、工伤、医疗等一旦出现问题,其责任方是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但是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不是创造财富的经济实体,也不会有财政拨款,其利润根本无法赔付租赁人员的损失,因此即使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想要承担责任也办不到,恐怕最终“倒霉”的只是租赁人员。此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税收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配套措施或实施细则如何制定以及何时出台都会影响到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效果。
2.加强政府对人才租赁业的扶持,建立人才租赁后台服务系统
政府应当协助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建立后台服务系统,倡导建立规范统一的人才库,促进各地区和更大范围的人才租赁行业协会的建立。鼓励各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共享各自拥有的资源,同时及时更新人才资源信息库,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的可利用度,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人力资本,减少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和用工单位花费在搜寻租赁人员上的时间和精力,减少成本损失,以使整个租赁活动顺利进行。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的后台服务系统要求有功能强大的信息网络来收集用工信息,特别是集团用户有庞大的人才库,以便及时找到合适的人才有很好的招聘、测评、人事、培训和法律服务的能力。特别是在目前法律环境欠佳的情况下,这样一个完善的后台服务系统对于降低各方面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主管部门还可以提供具有合法资质的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查询服务,方便有租赁需求的用工单位和有意成为租赁人员的求职者选择合适的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用工单位或求职者误入非法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的骗局。
篇9
一、橘园承包和租赁中存在的问题
1.承包户过多,经营过于分散。这种分散承包是上世纪80~90年代柑橘园场承包制度的主要形式。由于惯性作用,这种方法在承包的柑橘园场中仍占较大比重。比如一个2~3.3公顷(30~50亩)的橘园承包户就有10~20户,每户承包面积只有0.13~0.33公顷(2~5亩)。在当前柑橘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分散承包已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宜性。过于分散经营不利于统一标准、统一销售。如果出去推销,由于各户柑橘数量不多,销售成本大,谁也不愿意去。如在当地销售,由于市场有限,彼此相互竞价,但最后仍然没有解决积压问题;外地商贩前来要货,就一个生产户而言可能数量不够,就全园(场)而言质量又参差不齐,这种情况令购销双方都尴尬。因为分散承包,各户管理水平不一致,有些管理差的橘树被天牛等病虫危害,累及邻近承包户的橘树乃至全园(场)的柑橘,最终使整个园场都被“拖”垮。这种情况在生产中并不鲜见;过于分散承包对发包方(多数为集体)不利,通常是其中1户或2户承包费不兑现,而影响其他户兑现合同。
2.承包(租赁)期过短。笔者调查了湖南新邵县37个橘园(场),承包(租赁)期在4年以下的11个,占29.7%;在5~6年的19个,占51.4%;在7年以上的7个,仅占18.9%。主要原因是村组(发包方)负责人考虑自己的任期,而承包(租赁)户又担心市场变化。承包(租赁)期过短最大的弊端是引起短期行为,不考虑橘园(场)长远利益。为了追求短期利益,重产出、轻投入,甚至只取不予;重化肥、轻有机肥;重产中管理,轻产后管理。其结果是承包(租赁)期未到,橘园(场)已经衰落;不注重拓展市场,更谈不上品牌建设。这样的橘园(场)和产品在市场上几乎没有竞争力,更没有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少橘园(场),经过1~2轮短期承包(租赁)和短期行为折腾,便沦为低产园(场),以至于荒芜和夭折。
3.联户租赁扯皮不清。近年橘园(场)采取租赁的方式呈现出增加和上升的势头。但部分橘园(场)在操作上不够完善。联户一般来源于地缘、亲缘、血缘关系,起初凭着这些关系维系,彼此还相安无事。但2年或3年后,矛盾开始出现,如相互猜疑,不是怀疑在联系有关部门时中饱私囊,就是怀疑采购肥料等投入品时收了回扣;分配利润时,斤斤计较,别人多得了,而自己又少得了;决策失误后,相互指责和埋怨;遇到困难时,不是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而是人心涣散,各人都像泄了气的皮球。
4.部分租赁橘园经营效益差。近年来许多地方出现了社会资本转移到柑橘生产上的现象。有些基建老板、经商业主等发了财,拥有比较雄厚的资金,想拓展经营领域,其中有些业主毅然斥资进入了柑橘生产领域。但他们多数对柑橘生产、销售不熟悉,经营上没有新套路,生产上仍沿袭传统方式,生产的产品身价平平,如小年市价不过每公斤1.2~1.4元,遇到大年每公斤价仅为0.8~1.0元,产品质量和价格上都没有优势;另外,连农家肥都完全需要购进,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农事操作都得雇长工和短工,且存在严重的窝工现象,生产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到头来自然只有亏损了。
5.少数橘园弃管现象严重。由于承包或租赁期间管理不善,树冠严重郁闲,病虫害严重,生产能力低下,长期处于弃管荒芜状态。
二、关于改进橘园承包租赁制度的建议
1.改联户或小户承包租赁为大户承包租赁。鉴于联户承包租赁难以齐心协力,小户承包则生产规模过小且细碎化经营又不利于柑橘标准化生产,采用大户承包租赁可较好地克服联户或小户承包带来的弊端,有利于生产标准化、经营专业化。而且目前生产条件成熟,橘农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足以开展大户经营。例如,湖南新邵县雀塘镇园艺场有柑橘面积9.7公顷(146亩),2003年前采用联户承包,参加联合承包的有8个大户,联营2年后,彼此都不满意,“联合”难以维持下去。2004年镇政府根据承包户的意见,让种植能手梅华明一户承包经营,解决联户承包时决策难、心难齐的问题,业主决策、生产经营得心应手,该园已列入新邵县柑橘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2.加快柑橘园经营权的流转。与稻田等耕地(是多数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不同,橘园向种植能手集中不会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因而在农民种植柑橘积极性高的地方,可以加快橘园经营权的流动速度。不仅承包(租赁)到期的橘园和适宜种植柑橘的空闲地可以向种植能手集中,而且未到期的细碎化经营橘园和经营不善的橘园在征得承包户同意的情况下提早向种植能手集中。在这方面新邵县已有成功的经验。湖南新邵县坪上镇龙廖村有5处集体温州蜜柑园,面积2.46公顷(37亩),原分散于5个农户承包,效益不好。后橘园全部流转到当地一技术员经营,该技术员采取高接换种的方式改为优质柑,加上技术管理到位,效益明显提高,667平方米(1亩)产值由过去的300~400元提高到1000~1200元。
3.延长承包租赁期。具体根据树龄、树势和承包承租户意愿等情况而定。适宜种植柑橘的荒山荒坡和幼林橘园,其租赁期可以延长到30~50年,成年橘园以10~15年以上为好,尽可能延长承包租赁期,以便于承包(租)业主作长远打算。延长橘园效益期,对于集体和个人都有利。
篇10
关键词:金融租赁;农村金融;发展中国家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03-0064-04中图分类号:F832.49文献标识码:A
一、国内外金融租赁的现状
可以通过融资租赁规模和市场渗透率两个指标来考察当今世界融资租赁状况。据《世界租赁年报2006》统计,全球融资租赁总额已达5791.3亿美元,欧洲和美国占世界租赁市场量的82.7%,而我国租赁规模仅占0.4%(见表1)。市场渗透率是指租赁占固定资产设备投资中的比例,直接反映了租赁和其他替代性融资方式的竞争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的市场渗透率和发达国家相比是很低的,而且和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是较低的。
另一种由伦敦金融集团1999年引入的衡量渗透率的标准――LFG/GDP比率(租赁交易量占各国GDP的百分比),是一种相对更可靠的衡量租赁业重要性的方法,更能表明一国政府对租赁进行战略性的推动情况,我国的该项指标在世界排名仅居48位,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南非、斯里兰卡等在这方面表现突出。
我国目前融资租赁的规模仅200亿元人民币,占同期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总额的0. 22,只相当于国有商业银行一家支行级的贷款规模,完全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失去了其应有的投融资作用。
二、发展中国家金融租赁对农金促进的经验
2002年农村市场的金融租赁在东欧、南亚、中亚、非洲和拉丁美洲开始兴起。乌干达DFCU 租赁公司、乌兹别克斯坦Uzbek租赁公司、巴基斯坦Orix 租赁公司、尼日利亚MSME租赁公司等在国际金融公司IFC的资助下,在2002年到2004年期间向农村地区提供了1.25亿美元的金融租赁,而其中的75%以上是农业设备租赁。在2002年,墨西哥John Deere租赁公司提供了2500万美元的农业设备租赁,乌干达DFCU租赁公司提供了400万美元的农业设备租赁,在2003年,哈萨克斯坦ANED租赁公司提供了100万美元的农业设备租赁(见表2),租赁设备包括拖拉机、水泵、脱粒机、磨粉机、计算机、运输车辆等。与此同时,马达加斯加的CECAM租赁公司、巴基斯坦的NLCL租赁公司、玻利维亚的ANED租赁公司、乌兹别克斯坦的UzbekL租赁公司等相继开展了农村租赁业务,而孟加拉国的Gramee 银行全部的租赁业务均面向农村。
Deelen and Osie Bonsu(2002)①认为农村金融租赁存在高监管成本、高维护费用及高收回成本(由于地理位置原因造成的),因此租赁公司很难在农村开展业务。然而,发展中国家从2002年以来开始发展农村金融租赁业务,经过几年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组织形式多样化
在这些国家,出租人组织形式有私人租赁公司、国有租赁公司、银行分支机构、设备供货商等。不同的组织形式满足了各个国家在不同时期的需求。Ajai Nair(2006)分析了不同组织形式的优劣。
(二)较低的承租首付费用
这些发展中国家在农业租赁上的租赁首付费用低于发达国家,这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考虑了发展中国家农村承租人的承租能力;二是鼓励承租人持续承租。租赁首付费率即首付费用占租赁资产的比率从8-40%不等,大多数公司为15-25%。租赁首付费用根据承租物而调整,如CECAM公司,租赁农业设备的首付费率为20%,而租赁农业牲畜的首付费率为25%,因为该资产相应的风险更高。墨西哥的John Deere公司,租赁农业设备的首付费率为30%,而租赁农业仓库的首付费率为15%。巴基斯坦的NLCL租赁公司租赁首付费率较低,为8-17%。
(三)监管的创新
在农村地区,承租人相对于出租人具有地理位置远且分散的特点,造成出租人监管成本高。一些国家采用了相对集中、时实监管的创新方法。如马达加斯加的CECAM租赁公司采用的方法是:由相互了解和信赖的承租人组成一个联合承租小组,这样联合承租小组成员的承租费用要低于单个承租人,小组成员共同对贷款的按期偿还进行社会担保,从而促使成员相互之间时实进行监管,以保证租赁资产的合理使用。如果联合承租小组内有人违约,则小组其他成员有责任负责偿还。该公司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有效提高监管效率,减少监管成本(Fraslin 2003)。
(四)设备维护的激励措施
农村地区的地理特点使得出租人到承租设备所在地的交通成本很高,有两种方法较为可行:一是出租人对承租人在承租前进行技术培训,如ANED租赁公司的租赁协议中就明确规定了设备供货商对新承租人进行技术培训的内容;二是奖励承租人自己维修设备。
(五)二手设备租赁
由于二手设备租赁相对于新设备租赁费用低,因此更受到农村客户的欢迎。二手设备租赁的一般特点是租期期限短,同时可以降低出租人信用风险。DFCU租赁公司二手设备租赁业务占总设备租赁量的60% (Kisaame 2003)。
(六)租赁与保险相结合
巴基斯坦NLC公司要求客户在租赁时需购买包括承租人人身、承租财产火灾及盗窃等方面的综合保险,这样租赁公司就不必在承租人身故时收回租赁资产,可以大大降低经营风险。这些保险费用包括在租赁费用中,由承租人购买(Mark Havers 1999)。
乌干达的DFCU租赁公司在租赁同时,针对农村客户开办“租赁保险费融资”业务(Leasing’s Insurance Premium Financing )。农村客户以分期付款的形式向租赁公司缴纳租赁保险费,而DFCU租赁公司代其一次性地将保险费在期初付给保险商(Kisaame 2003)。
三、金融租赁对农村金融支持的优势分析
金融租赁是一种融资和融物相结合的融资方式,具有融资期限长、不变更租赁资产的所有权、租赁合同比较稳定等特点,较之于银行信贷等其他融资方式,更适合农业的项目融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简单的信用担保安排。租赁公司的决策取决于承租人未来的现金流入, 并不依赖于承租人过去历史的资产负债状况, 由于租赁设备的所有权在租赁期间始终属于租赁公司, 实际上是以租赁设备为租赁信用的担保, 因此, 与银行贷款相比, 农村承租人在资金短缺情况下更易获得金融租赁以引进农业设备。
第二, 融资速度快。租赁几乎不需要农民承租人的外部信用担保, 环节较少, 程序简单, 因此承租人通过租赁融资比传统的银行贷款融资更加迅速简便。一般金融租赁在1-2个星期内即可办妥, 相对于银行贷款的4-8个星期, 可以大大缩短承租人获得农业物资的时间, 更有利于满足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
第三, 灵活的租金支付方式。这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承租人的资金流动性压力, 以满足承租人的资金流动需求。中长期贷款的还本付息方式比较固定, 大部分本金必须在贷款到期前偿还, 最后一笔为数额较大的贷款偿还额, 给承租人的资金预算编制带来很大困难。而在租赁业务中,每期租金的支付额可以根据承租方的特殊情况来“量身定做”, 以适应农村承租人的资金流动情况。如可在租赁期内采取租金递增或递减的支付方式, 或可根据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采取季节性租金支付方式, 也可根据承租人在租赁期间的经营情况变化而调整租金支付的每期时间和数量等等。
第四, 提高农村承租人自有资金的利用效率。通过租赁方式, 农村承租人仅需很少的资金就可以获得所需的农业设备, 一般只需支付相当于租赁资产价值10%-20%的定金, 甚至不需要定金, 就可以通过租赁实现百分之百的资金融通。租赁方式较少的现金需求可以帮助外源融资困难的农村承租人充分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其他用途, 提高农村承租人自有资金的利用效率。
第五, 享受税收优惠。国家的租赁减税政策规定,租金可在税前扣除。农村承租人租赁融资后即可享受税收优惠,如果使用银行贷款, 则只有利息支出部分能够冲销收入。所以通过租赁可以大大降低融资成本。
四、发展中国家通过金融租赁发展农村金融对我国的启示
发展中国家从2002年就开始采用金融租赁对农村地区进行融资活动,他们的成功经验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们以启示及借鉴:
第一,金融租赁业务必须有外部法律环境作保证。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阿根廷、巴西、韩国、印度尼西亚、加纳等国均颁布了专门的金融租赁法。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正在IFC的帮助支持下,积极制定租赁法。 目前我国已经公布了《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而《合同法》中有关金融租赁合同的相关规定还只是对金融租赁业的一种初步的规范,我国还应制定统一的金融租赁法律如《金融租赁法》以界定金融租赁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风险和收益等关系,以利于行业统筹规划和监管,形成稳定的机制,使金融租赁走向规范发展道路。
第二,金融租赁公司对农村的融资必须有政府的积极扶持。从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来看,租赁公司对农村的金融租赁,利润较低,这些公司的赢利大部分来自城市租赁业务,而对农村的金融租赁业务,均得到政府支持或基金的捐助(Fraslin 2003)。如墨西哥的John Deere租赁公司得益于其政府的农业专项基金支持;巴基斯坦的NLCL租赁公司也得到了来自政府和基金的支持与捐助。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农村经济单位,由于受资金条件的限制,他们更愿意采取金融租赁方式而不是直接购买农业物资。如果政府能对租赁业务实施从税收、信贷、保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降低租赁公司的融资成本,这样金融租赁业的供求双方都得以增加,从而可以推动该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
第三,融资租赁公司应加强面向农村市场的业务创新活动。由于农村承租人具有地理位置远且收入低的特点,金融租赁公司应针对农村承租人的特点设计新的创新租赁产品。可以借鉴一些发展中国家农村租赁的经验,如通过差别租赁费率来降低农村承租人的承租费用;积极寻找二手设备货源,大力发展二手设备租赁市场;对二次以上租赁的农户,可以通过降低承租费用来鼓励续租。
农村金融租赁业务可以考虑开展以下业务:1.农用机械租赁业务。据调查,农民在春耕和秋收时期,对大型农机具的需求缺口达80%,①农民对各类农业机械的需要在不断增加,如脱粒机、播种机等, 但因资金不足难以购买, 加之, 上述农机使用有临时性、季节性特点, 若个人投资购买,势必造成不必要的资金占用, 影响对农业的其他投入。2.建筑器材租赁业务。建房是农民的一个重要消费热点, 除购买建筑材料外, 还需要脚手架、脚架板、钢模板、油布等器材, 而农村的泥瓦匠、木匠,一般不自带这些大型工具。3.辅农业生产资料租赁业务。如夏收时节, 一些农民面对突然降临的风雨, 常常束手无策, 晒场上的粮食遭受损失; 还有的农民粮食丰收之后, 却苦于无安全可靠之处存放。据此, 金融租赁企业可开展防雨布租赁和将闲置房屋作为仓库出租或代为保管等方面的业务。4.运输工具租赁业务。目前, 农民一家一户去购买农用运输车投入太大, 因而不少农民希望能在乡镇租到运载工具,方便农副产品运输。5.书报杂志租赁业务。农村有的乡镇虽建有图书室, 但远离集镇的农民租借书报仍不方便, 农民希望在人口居住较多的村庄或居民点设立租赁服务部, 让农民随时能够租借书报杂志, 满足他们对农业科技知识和文化娱乐方面的追求。
第四,重视利用国际机构资助,获得金融租赁支持。发展中国家在开展农村金融租赁业务时,往往受资金投入不足的限制。因此积极利用和吸收国际援助常常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金融租赁业务的国际金融机构主要有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IFC),其中IFC向发展中国家金融租赁业务援助更多一些。
从1977年到2002年,IFC向56个国家的179个项目提供了10.4亿美元的金融租赁,间接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一半以上的发展中国家, 都有IFC对租赁公司的投资, 这些国家都建立了租赁业, 而IFC投资的租赁公司往往是所在国的第一家。IFC投资的国际租赁项目有:俄罗斯租赁发展集团项目、中亚租赁项目等。IFC投资的发展中国家租赁公司有:乌干达DFCU 租赁公司、乌兹别克斯坦Uzbek租赁公司、巴基斯坦Orix 租赁公司、尼日利亚MSME租赁公司等。这些国家在2002年到2004年期间向农村地区提供了1.25亿美元的金融租赁(IFC2003)。世界银行投资的国际租赁项目有“罗马尼亚乡村金融项目”、“巴基斯坦小企业发展项目”、“尼日利亚中小企业发展项目”,其中“罗马尼亚乡村金融项目”是完全针对农村的金融租赁(World Bank 2003)。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通过国际金融机构或其他外国基金的资助来发展农村金融租赁业务是我国发展农村金融可以借鉴的一条途径,特别是吸收IFC的资助。过去,世行是我国接受贷款最多的国际金融组织,②但世行的贷款对象只能是会员国政府,或由政府担保的公私机构;而IFC的宗旨是专门对会员国,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会员国的私人企业融通资金。因此,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对我国的租赁公司向IFC申请贷款进行技术指导,争取获得发展农村金融租赁的国际资金。
参考文献:
[1] Ajai Nair, Buffalo, Bakeries, and Tractors: Cases in Rural Leasing From Pakistan, Uganda, and Mexico,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Discussion Paper 28, 2006.
- 上一篇:中医执业技能工作总结
- 下一篇:建筑公司年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