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记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2 01:42: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研活动记录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依照学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我园圆满完成了学期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与以往相比搞出了特色,获得了实效,现总结如下:
一、教研活动日趋规范
1、规范体现在计划的制定上。在计划的制定上我们采取了“逆向性”原则,即:计划的制定由下而上,从基层中搜集、挖掘问题。学期初保教室便组织各年级组教研组长广泛争取教师意见,然后通过讨论、研究制定出学期计划,该计划具有从群众中来、立足于实际、可操作性强、粗线条定目标的特点,而且能通过让教师参与计划的制定,达到人人支持教研、人人明确方向的目的。而在每次教研内容的确定上,保教室更是精益求精,结合学期目标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教学实际和教师、幼儿所需等灵活性地安排教研内容,所以每次教研教师们都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2 、规范体现在教研活动的组织体系上。本学期,在教研组织体系中更加明确了各层的职责,并充分发挥了各自的职能,做到了“分工不分家”。
3、规范体现在教研活动的准备与整理上。学期初,保教室在原先“教研活动记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教研备课记录”和“教研活动语录”,当确定出每次教研活动内容后,提前将通知发放给各班,以便每位教师做好思想及行动上的准备;而教研活动主持人就要认真做好本次活动的备课,对活动的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活动过程的组织都要做好估计与准备;教研过程中,由记录员详细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参与者的发言,以便过后分析同时也能积累下极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二、教研活动时间得到更充分的保证
自从本学期幼儿园将周六上午做为半日工作日以来,教研活动较以往在时间上得到了更为充足的保证,故而增强了教研活动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教研活动已深入人心,成了教师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量。
三、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首先,本学期我们在原先基础上,又进行了两种教研形式的大胆尝试。“一节课两次观摩三面评”,在提高教师教育技能,培养教师观察、评价、反思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案例式教研”由于都是来源于身边的人和事,所以教师们极容易找到共鸣点,又因为彼此间的切磋比较、交流反思,往往能得出较为科学的答案,而这一答案便是我们下一步实践的依据。
其次,在教研内容的设计上,既有提高教师教育技能的内容,又有解决教育困惑的内容,还有培养教师专业技能、交流彼此经验的内容等等,但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能更好地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教师的听、说、思、写的能力。
再次,教研的组织上有集体教研、分组教研还有随时随地的个别教研,教研的成员是流动性的,教研的主持者也是轮流担任的,如今我们的教研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了。
四、教研有突破,效果有新高
1、教师的教研热情空前高涨。教研活动的开展增进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彼此间的感情,整个幼儿园的气氛更加的和谐,教研积极性的激发同时也激起了教师们工作的热情。
2、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步伐跨越式前进,如: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观察的敏捷度与深度、分析评价的能力、提升撰写的能力等。更为可贵的是,通过围绕“主题活动”所组织的教研活动,使我们得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经验,如:如何做好主题活动前的准备;如何选择与设计主题中的活动;各种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等等。
五、教研活动的反思与不足
有总结和反思便能实现再提高,在本学期教研活动的开展中尚存众多的不足:
1、由于周六兴趣班开办的缘故使得部分教师未能全程参与,对这部分教师来说实为一种损失。
2、活动中虽总结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但缺少在实践中的反复论证。
3、教师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写作技能、储备了相当的实践经验,但仍缺乏对此的整理与对外交流。
六、下学期教研活动的初步打算
1、在目标的设定与上学期基本一致。
2、内容的重点侧重于课程的园本化、幼儿发展评价和教育行为的反思与评价上。
3、初步尝试教师轮流担当教研主持。
4、进一步调动教研热情,使教研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color=red]下面是我在论坛中发表的有关教研活动的帖子,敬请交流与指教!
../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200&id=248539
篇2
【关键词】 城乡教育 协作教研 农村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206-01
1 建立城乡协作教研制度,促进教师成长
1.1 加强校际间组织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
协作教研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把协作教研活动列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建立协作教研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以确保协作教研活动工作扎实、顺利、有效的开展,领导小组广泛收集有关文件,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充分领会文件精神,提高政策理论水平;领导小组还负责组建队伍、确立课题、论证方案、保障经费,听取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研究解决课题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检查评定研究效果。研究小组具体负责拟订研究方案,组织实施,收集资料,按照研究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
1.2 强化校际间教师教学研究制度
①理论学习制度。理论学习要有统一计划、有统一形式、有时间保证、有检查落实和效果。②教学反思制度。在学习教育理论及他人经验后,要写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上课之余,要写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得失;考试结束,要写考后记反思成功与不足等等,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分析、探索(反思的记录就是很好的科研札记)这样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③备课、上课等教学常规制度。对备、讲、批、辅等教学常规降低管理的刚性,增进新理念、新内容,使教师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研究的过程,专业提高的过程。
1.3 健全校际间课题研究制度
为了让校际间课题研究工作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障校际间参研人员的利益,明确校际间课题研究人员的职责,增强校际间课题研究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校际间应共同商讨、明确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明确校际间课题研究人员的职责、权利、义务。
1.4 明确校际间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形式
为使研究在实践中进行,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每学期,校际间一起商定协作教研活动计划,规划好本期将开展的协作教研活动的主题、内容和方式,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力求做到校际间教育资源最大程度的互动与互享,让课题在实践活动中进行。
1.5 建立校际间年级组教研协作机制
校际间各年级组要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互帮互促,努力提高校际间教师的专业素养,促使教师快速成长。
1.6 规范校际间教科研的评价与奖惩制度
①校际间教师教研评价制度。确立以校为本的教研观念,对校际间教师理论学习、教学反思、参与活动、合作交流、课题研究等教研的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价,适时总结反馈,规范教师教研行为,正确指导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②校际间教师评价制度。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实施校际间教师教学评价,淡化结果,强化过程,把教研纳入重要的评价内容。③校际间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坚持校际间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校际间评学制度。④校际间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制定制度,确立以崇尚研究,鼓励冒尖为目的的激励机制,肯定校际间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对在校际间教研中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2 丰富协作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成长
2.1 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加强与校际间的交流。
所谓“请进来”是指邀请外校名师来本校专题讲座或教学现场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引领教师,或力争配合市、县教育部门承办相应的教研活动。“走出去”就是指学校不定期派教师外出听课学习,让他们到外面去开拓眼界并将外面的新理念、新做法、新信息带回来与大家共享。
2.2 举办丰富的校际间教研活动
城乡协作教研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划范围内,基于学科领域校本教研基础上的一种城乡间合作式教研,是一种突破传统学校教研模式,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的新途径。农村学校和城里学校成为友好帮扶结队学校,利用城里学校的优质师资,在教导处和学校党政的支持和协调下,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城里学校展示了特质的语文教学、数学教学及英语教学等学科的先进理念。农村学校的老师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评课,吸取其精华,改进自己的教学,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理论水平上都有很大提升。
2.3 选派优秀教师顶岗交流
实施城乡协作教研活动,校际间可以选派优秀教师到对方学校进行顶岗交流。农村学校选派优质教师到城市学校交流学习,借鉴教学经验。同时城里学校也派了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课,他们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对农村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模范带领的作用。通过校际间教师的顶岗学习,能全面了解校际间教育教学的真实现状,为协作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最直接最可靠的信息。也让我们找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找到了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
篇3
一、制订计划——为教研活动画出理想轨迹
本学期初,我教研组按照学校的要求,结合小学语数学科教学实际,制订了一个可行性与科学性较强的学期教研组计划,详细而又实际地规定了一学期教研组活动目标、具体措施、实施细则、时间安排等内容,为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本学期教研的具体要求,并以此为目标。在计划中,我教研组根据学校要求规定语数教研活动时间(每周一下午),使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制度化,为以后的教研活动画出一条理想的行动轨迹。
二、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充足我们的“电”
开学之初,我们都参加了市教培中心组织的课改理念和本学期教材培训,经过培训,我们对本册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编写意图、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都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为我们今(本工作总结来源于kxren.com)后教学提供了参考。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组织老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语课程标准》和各种有关学习资料。正是这样大面积、多方位的理论学习,使我们的知识面大为开阔,理念和观念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单元备课——让我们一起成长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课上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程度,只有自己钻研出味儿来,才能教出味儿。”于老师的话朴实无华,但他给我们指出了正确理解教材,深入钻研教材是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的道路。本学期我们教研的重点之一是备课,我们在单元备课方面给予特别关注:一方面引起我们对本单元教学的思考,另一方面体现出各位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如《图形的面积 (二)》单元中,我们理一理教材与教学的思路,进行一次教学思想的交流与碰撞。语文则注重阅读和习作教学研讨。
同时,我们教研组在教学研讨工作中,力求为教师创造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并在课堂中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一一次教学欣赏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把大家的智慧集中的一起,把大家的成果共享,必能达到使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的目的。
四、整理资料——将结束点与新起点链接
篇4
【关键词】反刍教研;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我们认为构建一个在专业引领下的全方位跟进看问题、回顾对目标、反省理经验的“反刍”教研管理体系是提升教研有效性的重要保障。通过行政指导和业务指导两条线,使“反刍”园本教研工作稳步进行、有章可循。
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反刍”教研
这种课堂“反刍”教研活动,强调的理论和实践的螺旋式上升关系,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和研讨中,使大家产生思想的共鸣,和实践的验证,让教学思路越来越明晰,教学过程更精彩,教学效率更落实,课堂教学气氛更活跃。
1.基本流程
确定课堂教学主题明确教学研究目标、内容及形式第一轮课堂教学研讨第二轮课堂教学研讨第三轮实践展示、反思总结和验证。
2.案例操作
如2012年11月我们数学工作室开展以数运算为主题,进行了一次课例反刍式活动。
第一步:确定主题(2013年3月14日)
在研讨中梳理现有经验、清晰概念,反刍分析、建议教研活动中的问题,确定活动主题,分析活动目标,明确教研指向。
第二步:活动观察(2013年4月2日一天)
开展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探讨一下问题:
(1)回顾过去,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提出什么是数运算?
(2)归纳学前儿童加减云端能力发展年龄特点,指南中的解读分析。
(3)结合实践如何把握数运算的两个要点,确定下一次课例教研的执教主题和教师。
这个教研中的收获,可以分为两方面:在理论学习中,我们收集到了2个至关重要的材料――幼儿数运算的概念和怎么设计数运算的活动,明确了课例的方向,确定“数运算”内容和执教的老师,分别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反刍教学。
第三步:研讨跟进(2013年4月11日一天)
通过两节不同的数运算教学活动的展示,了解数运算教学活动的组织,利用数学工作组进行现场的“疑难解答”,进一步掌握数运算的要点。
第四步:实践反刍(2013年4月12日上午)
教学主管层面对研讨活动再次梳理、提升,梳理关于数运算的核心经验,进而研讨不止步于课例现场,将这一案研讨活动整理后,形成文本资料,并将课例向全园推广。
3.活动反思
课堂教学课例的“反刍式”教研活动是通过课堂实践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实践,最终达到教研活动的目的。这种教研模式能充分发挥教师自我反思和实践的作用,让教师在反思中反复多次地改进教学,在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下学会由模仿到探究、由反思到重构,从而获得经验的积累,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幼儿发展个案的反刍教研
个案反刍式教研,以“幼儿行为矫正”为个案的立足点,以“幼儿的适宜性发展”为研究目标,结合我园市级课题《幼儿行为常规实践与研究》,进行个案记录,能提高老师观察、指导、反思等多方面的能力。在确定观察的对象,进行行为的追踪,回顾看最初的目标时,诠释一种个案反刍教研的理念。
1.基本流程
(1)确定观察的对象和观察的目标及采取的措施
(2)进行第一轮到第四轮的个案分享、交流,找出适宜方法。
(3)回顾观察和追踪时的方式方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反刍教研。
2.案例操作
在对幼儿的特殊行为进行矫正和帮助的时候,我园开展个案反刍的教研,学期初确定个案跟踪的对象,制订采取的方法和达到的目标,下面以小班老师2010年9月―2011年2月的一份表格记录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一步:个案观察
确定个案跟踪的对象,对案例进行描述、分析,制定预测达到的目标及指导策略。围绕大自然园区小一班×××抗拒上幼儿园开展观察和跟踪研究。
第二步:个案追踪
开展第一阶段的交流,针对个案对象的现状,教师阐述自身的观点,教研组反刍思辨,讨论就如何帮助×××建立对幼儿园和老师的好感以及逐步喜欢上幼儿园,提出适当的调整指导方法。
开展第二阶段的交流,与前次活动比较反刍分析,找出问题所在,集体深层次研讨改进对策,并对下阶段个案跟踪提出新要求。
第三步:回顾交流
开展第三阶段的交流,和第一、二阶段活动进行比较,找出幼儿行为调整后的适宜方法,探讨如何巩固前期成果并扩大交往范围圈的指导方法。
开展最后阶段的交流,回顾最初制定的目标,在专业引领下由摸索到探究、由反思到重构,从而获得经验的积累,提高教师个案跟踪的水平和能力。
3.实践反思
通过这样一个参与式、卷入式的教研活动,每位老师对于如何更有效的观察、更有价值的进行个案记录,生成出了一个新的诠释。在此过程中,大家共同解读,共同建构个案记录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研究问题的“反刍”教研
教学研究问题的“反刍”教研,以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作为教研的主题,作为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手段。问题反刍对问题的本身现场进行梳理、录像监测,接着反思问题产生的过程,进行问题的再教研。
1.基本流程
(1)教研组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集体筛选问题,确定教研主题;
(2)明确问题产生的背景,制定教研活动的方案;
(3)第一轮讨论后教研反刍制的第三方人员进行思辨冲撞
(4)在另一组开展调整后第二轮实践,和第一轮活动比较,找出问题所在,集体研讨后梳理提升;
(5)反思总结和验证。
2.案例操作
以下是我园的一次问题教研,关于教研的有效性,截取其中的片段。
教研“反刍式”教研摘录
反刍主题:“乐在研中”――对幼儿数学新编研讨的教研活动
第一次教研活动组织记录
(1)分发“乐在眼中”教研前调查问卷。
(2)请三个老师分别准备“形、集合、数学区域”三方面的知识搜集。教学主管组织开展,请老师们谈谈使用幼儿数学新编教材的情况。
(3)请三个老师讲述观点报告。教学主管总结。
反刍分析、建议:本次教研采用了事先情况的调查问卷,使每个老师明确本次教研的主题,同时三位老师的不同的观点报告,更明确了老师对三个知识点。但本次教研后,我们思考老师是否真正理解了其中的要点,老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是否激发了,本次教研活动是否真正突出了教研的主体――老师,教研的量是不是过多等等问题。
在每个教师对本次教研的共同商讨后,引发另一次其他园区的教研。
第二次教研活动组织记录
(1)分发“乐在眼中”教研前调查问卷(中班的集合)
(2)请三个老师分别准备关于中班集合(内容、方法、区域的渗透)三方面的知识搜集。
(3)教学主管以案例的形式展开,请教师谈谈对关于中班集合的理解。
(4)请三个老师从不同角度阐述对中班集合的理解
(5)教学主管汇总本次教研。
反刍分析、跟进建议:第二次教研活动在第一次的基础上,进行量和质的调整,每个教师积极参与到教研的研讨中,以案例的形式把中班的集合,通过案例的解读――教师的讨论――骨干教师的引领――知识梳理,使每个教师清晰中班集合的内容、方法和如何渗透到区域中,但二次教研后,似乎在纸上谈兵,真正落实到教学中,渗透到思想中还是存在欠缺。故我们对第三次教研进行了调整。
总之,园本教研的过程是一条艰辛之路,也是快乐的专业成长之路,在今后漫长的研讨过程中,我园将在这片沃土上继续以“反刍教研”为载体,努力创设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利环境,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使每位教师的园本教研水平不断提高,推动我园园本教研工作顺利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顾泠沅,王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学研修[J].上海教育科研,2004
[2]周耀威.教育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2,04
篇5
一、指导思想:
按照区、镇两级教研室工作要求,以研究有效性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为促使教师的专业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
1、重视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做到教研活动主题化。本学期围绕“如何有效开发文本教学资源”为主题,开展校内教学研讨活动。
2、把好教学质量关,重视基础知识的过关测试,做好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力争各科成绩排在镇属学校前列。
3、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一堂课为切入点,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4、继续一人一课、随堂听课等形式,关注教师的业务成长。确定好每科的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5、做好各级立项课题的检查准备工作。
三、工作具体措施:
(一)、规范教学行为,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根据学校统一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好教案;严格按照课程表、教学进度及内容上课;作业设计上能抓重难点并及时批改;认真辅导学生、及时总结教学心得。
1、每位教师期初定好各学科的教学计划。各学科组长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学科特点,制订教研活动计划。及时上交教导处。
2、抓好教师的备课。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要详细、具体,要体现教法和学法;练习作业要有针对性;及时写出课后教学评价。
3、每星期都要组织教师分科、段进行集体备课,定时、定点、采用专题讨论、了解每级科知识之间的联系等形式互相交流、共同探讨。集体备课每周时间安排如下:
语文科:星期一下午第一节
数学科:星期四下午第一节
英语科:星期三上午第三节
体艺科:星期五上午第二节
4、抓好学生作业质量,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老师作业布置精当适量,不能变相体罚学生,书写格式要求统一、规范,以及爱护好作业部,保持清洁和齐全。教师批改及时、认真。学生作业有错要及时更正。
5、落实教学检查制度。
(1)单元知识检测尽量按计划(不能超过一星期)同科同时进行,语文一周、数学三天内做好批改、分析、评讲、记分等工作,并交教导处检阅。
(2)同级科的教师平时互检备课本及学生作业本,以便互相评议,互相促进。本期各科组长每月检查1次,学校平时抽检及期末全面检查,检查情况及时向教师反映,并做好书面记录。
(二)抓好教研组建设,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
1、抓好教研组建设,健全并重视教研组资料积累。要求教师平时资料收集后交给科组长入档。
2、以“如何有效性课堂教学”为主题,开展校内研讨活动,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征集相关案例并开展评比活动。
3、加强教师间的课堂教学交流,开展教研组内听课、评课活动。一学期科组长听课不少于15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0节。要求记录齐全,有听后思考记录,期末上交听课记录本。
4、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一堂课为切入点,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本学期要求所有资料电子存档。
5、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通过理论学习、骨干教师示范、体验实践、教学反思、专题研讨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本
(三)、学科教学质量,坚持常抓不懈。
1、各任课教师认真抓好教学质量关,团结整个年级段的力量,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建立学困生、优秀生档案。
2、做好学科质量过关、考查、分析工作。
3、抓学生基本能力的形式
(1)组织力量做好一年级学生汉语拼音过关测试工作。二、三年级写话比赛。
(2)阅读能力。注重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利用好学校图书馆,扩大学生阅读量,要求做好记录。本学期准备在4-6年级进行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竞赛。
(3)数学解答能力。要求每班在上数学课前进行口算训练,学期间进行数学知识竞赛。
篇6
我们将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研组建设的首要目标。根据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等学科课程实施要求,从实际出发,树立新的课程价值观。以教育教学为先导,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圆满完成学校各项计划为工作指南,创造性地开展综合组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与时俱进,争创本教研组的特色。
二、工作重点及要求:
1、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和教学效益,做好作业设计工作的同时抓平时,认真做好“辅优补差”工作,教研组内形多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关注教育科研新动态,注意收集新信息,虚心向兄弟学校求教学习。我们的途径:一是争取一切外出学习机会。二是发动教师与兄弟学校建立联络网,虚心求教,互相交流信息。
3、公开课:讲课者交授课教案,教研组整理活动记录,听课教师要认真评课,对授课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授课者要客观地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授课内容做好记录。
4、抓好常规课堂管理,规范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以良好的状态随时欢迎检查。
5、体育组作好各项日常工作,积极训练。音乐组积极组织特长学生的培训及各班的教学工作,力争在本学期的艺术节比赛中取得佳绩。
6、美术组在搞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着重培养特长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力争艺术节取得好成绩。
7、科学要要注重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自然、认识自然;还要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发现科学规律。
8、信息技术学科搞好正常教学外,加强网络信息教育,体现学科特色,充分利用好教学软件,提高学生兴趣。并着重特长生的培养,积极参加各种比赛。
9、加强组内教研,做好听课评课工作,认真备课,认真执行学校的上课、听课制度,重视实验教学,精心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与总结。在课堂教学中,改进教学方式,面向每一位学生,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0、加强课堂教学的反思,认真撰写教学后记,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对策。教研活动时组织大家学习理论知识,收集交流教改信息。同时充分运用网络优势,提倡组内教师上网学习。
三、工作目标与任务:
1、各科任教老师认真研读本学科的课程标准,联系学生实际,探索教法,编好教案,上好每一节课。
2、课堂要体现开放性,鼓励创造性,强调实用性。
3、每门课程的教学要落实养成教育,把养成教育贯穿到每一节课。
4、定期组织组内理论学习。
5、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四、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1、各任课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本学科课程标准,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2、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不仅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拓宽视野。
3、经常总结、反思自身的弱点努力学习改进。
4、各任课教师之间加强联系与学习,经常听课、评课,共同进步。
5、研读本学科系列教科书,了解本学科各年级知识点的纵向发展联系及向其他科目横向渗透情况。
五、实施办法:
1、学期初制定好教学计划,切实按计划开展自修和教学活动。
2、严抓学科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定期举办评优课、汇报课、研究课、展示活动课。
3、落实周查制度,重查教学反思以及课堂教学质量。
4、通过教研活动,可发现组内的典型课例,本学期我们将会注意典型课例的积累,把好课特色课及时录制下来。
九月份:
1、研读教育局和教研室有关文件,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和校本研修计划。
2、综合组制定教研活动计划。
3、启动教研组活动,召开综合学科教师会。
4、制定教学计划,备好课,认真进行各科教学工作。
十月份:
1、召开综合学科在研究课题组会议,讨论课题实验的有关事宜。
2、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活动。
3、每个教师开好一节公开课。
4、主体性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1、新青年教师讲示范课。
2、各学科主题研讨课。
3、迎接学校期中教学常规工作检查。
4、训练各团队和节目,强化精品意识,为提高总体质量做出努力。
十二月份:
1、积极搞好体育教学工作与运动队训练。
2、各科开展研修活动(派出去听课)。
3、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活动。
4、新青年教师展示课。
一月份:
1、考查学生各科成绩。
2、做好各学科期末收尾工作。
3、认真做好工作总结,进行经验交流,为新学期的开始做好铺垫。
4、各学科组织复习、考试。
5、综合教研组工作总结。
6、资料归档。
篇7
一、坚持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我们深深认识到,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本学期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立足校本,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校本培训,措施得力,目标明确,形式多样。
1、要求教师深入学习《国家课程标准》,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教学中的热点和冷点教学问题,从而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认识教学新策略,并组织教师利用新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教师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科研型转变。
2、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教研组利用每个星期三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学习本年级的教材特点,了解教研课改信息,一个学期下来“研教合一”,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同时,我们还组织教师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们在学期初教研活动计划中提到,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开展“听、评、说课紧紧跟踪一节课”的教学工作。且把这项工作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组每位老师都能在期初向教研组长报送开课课题和时间,认真按照“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分头做课、共同评议——反思总结、内化吸收”的步骤进行,听课后认真评课,及时反馈,通过一学期下来,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师从理论学习到实践研讨,从集体备课到听课、评课,使教师教学理论得以提升.。
本学期以“关注学生、追求本真”为研修主题,以“提升教师素养,改进教学行为,巩固课堂实效”为抓手,以教研组建设的动态评估为契机。立足教研,聚集课堂,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修机制,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先关得记录和反思。年轻教师的提升工程也完满成功:其中林学峰老师执教的《植树问题》获学校一等奖、许海燕、胡婷婷、袁勇等老师上的公开课都得到全校教师得好评,吴雪琴老师执教的综合实践课获市一等奖。
三、健全教研制度,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本学期,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做到“开齐、开足、教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教研工作做细、做实。
2、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管理,特别是学生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数学组老师都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作业的批改及时、认真、细致、规范,一部分老师并能及时分析反思,适时地采取补救措施,使本学期的教学质量能有突破性地提高。
四、抓好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发展。
突出课改实验。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论,深入课堂实验,及时地总结教学经验,撰写课改论文。
一个学期匆匆过去,四年级教研组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以下就针对本学期本教研组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坚持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我们深深认识到,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本学期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立足校本,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校本培训,措施得力,目标明确,形式多样。
1、要求教师深入学习《国家课程标准》,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教学中的热点和冷点教学问题,从而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认识教学新策略,并组织教师利用新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教师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科研型转变。
2、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教研组利用每个星期三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学习本年级的教材特点,了解教研课改信息,一个学期下来“研教合一”,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同时,我们还组织教师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们在学期初教研活动计划中提到,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开展“听、评、说课紧紧跟踪一节课”的教学工作。且把这项工作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组每位老师都能在期初向教研组长报送开课课题和时间,认真按照“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分头做课、共同评议——反思总结、内化吸收”的步骤进行,听课后认真评课,及时反馈,通过一学期下来,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师从理论学习到实践研讨,从集体备课到听课、评课,使教师教学理论得以提升.。
本学期以“关注学生、追求本真”为研修主题,以“提升教师素养,改进教学行为,巩固课堂实效”为抓手,以教研组建设的动态评估为契机。立足教研,聚集课堂,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修机制,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先关得记录和反思。年轻教师的提升工程也完满成功:其中林学峰老师执教的《植树问题》获学校一等奖、许海燕、胡婷婷、袁勇等老师上的公开课都得到全校教师得好评,吴雪琴老师执教的综合实践课获市一等奖。
三、健全教研制度,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本学期,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做到“开齐、开足、教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教研工作做细、做实。
2、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管理,特别是学生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数学组老师都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作业的批改及时、认真、细致、规范,一部分老师并能及时分析反思,适时地采取补救措施,使本学期的教学质量能有突破性地提高。
篇8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生命,为更好地在教育教学和教育教研中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中工作的作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我校的校本教研也是井然有序、有章可循的。
一、改变教学理念
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促进人人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把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教研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
二、以组为单位
组织学科型教研组。明确组长、组长职责、组员组成及其职责任务,做到分工明
确、各尽其职、各负其责。
三、明确教研活动任务
以本校的情况为基点,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校本课程建设和管理能力。
四、具体教研活动时间
星期五下午4:00~5:30
单周:年级历史教研组学习研究
双周:校级历史教研大组学习研究
在学习研究过程中,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做好笔录,积累材料,以便查漏补缺,积累经验。
五、研究学习形式
我校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以新课程背景下的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教学案例、案例分析、解决问题、调查研究、实践探究、多方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研究学习要求
1.教研组组长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按计划组织好教研活动;
2.做好活动记录,写好活动总结;
3.按照教研活动时间把历史校本教研活动落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
4.教研活动情况及时汇总反馈;
5.营造科学、民主、宽松、务实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6.积极主动地争取专业人员的支持和指导,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7.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特色。
篇9
1. 制度不健全,缺乏规范。本园教研制度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虽然在幼儿园建立之后有一些关于教研制度的文字说明,但是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只是一些表面摆设。制度只是应付上级的检查而设立,对教研活动正常有效开展发挥不了作用;而且教研制度单一,像教师教科研工作常规、教科研奖励、新教师培养、年级组长竞聘、骨干教师培养、教师外出学习等等都没有相应的细化制度。这样的教研制度对幼儿园教研活动发挥不了保障作用。
3. 内容较空洞,缺乏实际。像许多时下幼儿园一样,虽然有教研活动,但都为了教研而教研,对实际的保教工作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只是认为幼儿园上等级应该开展教研活动或者认为大家都在搞教研,我们不能落后也应该搞教研,所以就拿一些比较显眼的、时下比较流行的题目来做研究,开展园本教研活动。而对身边的小事、实际真正需要解决的事情却没有作为教研的素材。试列举老师们研究的一些命题:“幼儿园和家长的合作研究”、“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有效性”、“如何提高幼儿合作能力”……试想,部分教师上课弹琴、唱歌都把握不好,还有相当部分教师上课的基本框架都实施不下来,怎么去搞这么高层次的研讨活动。其实,这种教研看上去开展得很热闹,透过现象看本质,往往是活动目的不明确,活动过后收效不大,甚至一无所获,对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幼儿园的发展起不到多大作用。
二、提高园本教研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2. 建立教研群体,领头雁示范。有效的教研群体是实现有效教研的主要载体,而一个有效教研群体的建立,首先需要有教研组长、年段组长等这些“领头雁”的创新能力和领导执行力,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选好每个年级组的教研组长。本园原来担任教研组长的是非公教师,学历和自身的能力比较薄弱,教研意识不强,不能较好地胜任其职责。开学初,我园从竞聘条件、竞聘程序、竞聘办法等各个环节都做了周密细致的策划。首先,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推选出三位能力业务较强的教师来担任小、中、大三个段的教研组长。其次,通过园长办公会议,帮助她们规划好一学期的教研活动,明确教研目标、内容和方法,并和他们一起深入了解组内每位教师的情况:各年段教师存在哪些方面的欠缺,是知识结构不合理,还是实践经验不丰富;是教材把握不准,还是课堂管理的问题;是专业技能不过关还是工作态度不到位等等。最后,指导每一位教师制定个人专业成长计划,委派部分教师和教研组长赴杭州、上海等地参加业务培训,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能更好地引领教师们主动参加教科研活动,开展教学研讨。
3. 做好“征求疑惑”,以“释疑解惑”。园本教研是以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或困惑问题是基于问题情境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因此,先“征求疑惑”后“释疑解惑”,使园本教研立足于教学教育,它既是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目的,也是强有力的抓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调查后发现,教师特别是本园的代课教师和年轻教师不懂得提出疑问,或者说不懂得寻找真正有意义的“教学疑难问题”。其原因在于不知道如何将教学中碰到的实际疑惑概括提升为有研讨价值并有推广价值的主题。为此,笔者通过跟踪观察,发放“教学问题策略记录表”,通过开展座谈、讨论等形式,征集到许多来源于教学一线的疑难和棘手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以分门别类:“哪些问题是立即可以解决的”、&l dquo;哪些问题是教师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哪些问题是目前迫切需要决而又棘手的问题”,把园本研究的范围具体化、细致化。比如,针对每学期开学初大家都对教室环境创设感到棘手、缺乏新意的困惑,我们就进行了“环境创设”评比活动。我们希望教师通过环境布置,提高环境的创设能力和把握能力。教师在布置环境过程中,我们园务班子和年级组长不断地进班观察、指导,切实解决教师碰到的实际问题。一段时间过后,年级组长把教师碰到的问题都集中汇总,然后在教师会议上做全园性的培训,并开设《让孩子在与环境互动中快乐成长——幼儿园环境创设浅谈》的讲座,把教师的一些问题直接展开,针对问题提供策略支持。教师反响这样的园本教研基于实际,能使她们学到不少教学实践本领。有了研讨和策略支持这一园本教研环节,我们趁热打铁,开展了教室环境评比和年级组公共环境评比,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评比当中,目的是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及时反思。当然,成绩已经不重要了,教研的效果已经达到了。很多老师感叹说:“我们的环境真的大变样了!原来我也可以这么能干!”显然,教师对自己有信心了。教师成长了,教学研究的欲望和信心就增强了。
常规性教研就是我们各段常规性的教研活动,放在每单周的二、三、四,这样既保证了教师们集体参加教研活动,又克服了人手不够的困难。常规性教研的内容系列学习《幼儿园保教指南》,要求年级段针对自己段的年龄特点按照《保教指南》上的意见系统地学习,边学习边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内化,明白一日保教工作正确的做法,并通过平时的教养笔记、学习笔记、观察记录等总结、反思、再生成。
通过落实常规教研,深入主题教研,我们切身地感受到,每个教师接受新的园本教研需要一段时间,毕竟改变一种习惯改变是一种痛苦,我们设立简单可行的操作程序去加以具体地引领,让教师尝到园本教研的甜头,不断总结,不断修正,从而使每位参与教师都得以提高和发展,体现教学、教研与科研结合。
篇10
关键词:观课议课;有效;教研活动;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111
继“听课评课”之后,“观课议课”成为了学校教研活动的新宠儿。较之以前带上耳朵,带上笔,记录过程,发表评价不同,它要求教师不是作为一名旁观者的角色进入,而是以一名参与者和研究者的角色与执教者融为一体,在课堂观察后,通过评价进行互动交流,不断地通过体验、反思,以修正教学行为、领悟教学的技艺、体味教学的乐趣和生成。这就要求开展“观课议课”活动的时候,参与的积极性要高,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在观课的过程中,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议课的过程中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最后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但是,这种教研形式在农村薄弱学校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师资配备薄弱,“观课议课”流于形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道路畅通,许多有条件的家长都把孩子送到镇上的学校就读,再加上各类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也分走了很大一部分生源,农村薄弱学校学生数越来越少,有些山区中学全校只有三个班,配备的教师数也就随之减少,甚至有些科目特别是英语学科只有一位专职教师。开展“观课议课”活动时,议课的时候一群“门外汉”坐在那里讨论。正所谓隔行如隔山,不同科目的教师进行议课,很难谈到点子上,尤其文理科之间一些专业的问题很难通解。慢慢的议课越来越流于形式,导致开课的教师越来越少,很多学校教师变成为了开课而开课,应付了事,完全没有达到“观课议课”共同提高的目标。
二、教研意识不强,“观课议课”缺少参与
农村薄弱学校大多地处偏远山区,地理位置不佳,虽然近几年教学硬件设施有所提高,但是其他条件相对较差,很难让教师既来之则安之。许多教师把精力花在调动上,很难静下心来钻研教学问题,师资不稳定导致师资难以合理匹配。慢慢的农村教师们的知识储备、学识水平、创新教学的能力与先进学校的教师相比差距越来越大。这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教研活动很难正常有序的开展,即使开展,许多教师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准备不足。议课的时候,许多观课教师只是把这个活动当成绩效考核里的一个任务,为听课而去听课,没有认真准备议课内容,大谈理论,讲一些门面话、客套话,最后教研活动只能草草收场。这正应了那句俗语:萝卜炒萝卜,炒出来的还是萝卜。师资薄弱,教研意识不强,缺少主动参与导致薄弱学校教研活动难上台阶,难出成效。
三、领导管理欠规范,“观课议课”难有动力
相当部分农村薄弱学校的领导面对为数不多的学生,面对考试的高压线,一味地追求分数,不够重视“观课议课”等教研活动。大部分学校有制度,制度上墙后,也能够做到抓落实常态化,但没有落到细处。有的把教研活动看成是教师个人发展的事情,面对学校师资薄弱的现状,没有积极的寻求解决的方法,只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展缺少实效的开课活动,完善学校的台账。在日常管理上,只要教师能认真地上课,把教学质量提高上去就可以了。在绩效考评中,倾向考评成绩,很少去评价教师的参与教研活动绩效,即便将其列入考核,针对“观课议课”这一部分的分数也微乎其微,很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虽然也有部分学校把参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研和所教学生的考试成绩成正比,但薄弱学校的学生成绩需要教师花费很多的精力,不仅额外占用学生时间,更占用了教师许多私人时间,鲜有精力再用于教研活动上。再说学校教研活动需要营造氛围,观课议课需要优秀教师引领、帮扶,需要他们付出更多的时间给学校,如果不注重绩效考评的合理分配,教师们就都会坚守“自留地”,无心大局,无心学校的教研活动。
那么,农村薄弱学校在教研活动上是不是就没有春天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主要是要先转变思想,然后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一直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针对如上的问题,许多学校和教研员一直在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案,在摸索中也探讨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笔者经过搜集结合自己平时参与的一些教研活动,总结出了解决方法如下:
1. 提高重视,有效参与
在农村薄弱学校首先要提高重视,面对师资力量整体偏低,应加强师资的全员培训,有效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在实施上,可以结合各个学校的校本培训,根据实际开展。形式上,因为薄弱学校各个科目教师少,很难参与脱产培训,可以采用业余集中培训与个体分散培训相结合,专题讲座、观看录像等教育科研方式灵活运用。最终做到拓宽教师的视野,让教师能够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思想与理念,激发了工作热情,提高开课的质量,从根本上解决观课议课流于形式的遗憾。
其次是请进来,走出去。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科研水相对偏低,因此要借助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因为资金有限,经常让教师出去培训是不实际的,可以通过订阅专业杂志,每学期请本县的优秀教师来校上示范课,并对教师的课进行指导,开展高质量的观课议课活动。利用县里教研活动的机会,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出去观课,强化专业引领,教育科研水平才可能有突破。实在没有条件的薄弱学校,可以通过结对子活动,争取条件好的学校的帮扶。如果县里能够对结对帮扶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考查制度,并对结果予以通报,并设立一定的奖罚措施,相信更加有利于结对交流活动的有序开展、落到实处。
除此以外,争取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扶持。如果能把县里各个学科的名师集中起来,打造一支能进行专业引领的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头雁”作用,并且下到各个薄弱学校进行开课,帮助学校正常有序的开展观课议课活动,这种 “传、帮、带”,就能使大部分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新任教师在观课议课活动中,通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获得全新的体验和教研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观课议课的热情。
2. 多元分工,有效观课
传统的听课中“听”主要侧重师生教学活动(上接第111页)中的声音,记录执教者的过程,好像有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感觉。而且在薄弱学校,相同专业的教师不多,听课者很容易把听课变成记录笔记的过程,缺少思考,整个过程变得索然无味。而“观课”就不一样了,不但要“听”――听执教者的授课,还要“看”――看课堂的具体表现,更要“思考”――思考课堂的有效与生成。其实,一节课可以观的角度很多,可以在听课前统筹安排,给各个教师分配任务,这样每个人在观课的过程中就可以走出单纯的听,而是有自己的目的。在分工上,可以让同科目的教师负责观课堂设计等专业的问题;不是同科目的教师负责环节的计时间,关注教师提问等记录性的问题。这些都要求观课者有一定“观”的水平,那就要钻研好今天所要听的课,你才能观出道道来。最后,在上课之前,执教者给每一位教师提供教案,这样可以解放听课者的双手,在教案的基础上进行旁批就可以了,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观察课堂。即使是不同科目的教师,因为之前有了很好的分工,各自带有任务,上课也可以找到自己的观察点,听课自然就充满了趣味,真正做到共同提高。
3. 确定主题,有效议课
再说“议课”。我们熟悉的“评课”流程一般是执教者说课,然后由听课者逐个评论这节课,执教者很少参与其中,这一过程的话语权掌握在听课者身上。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听课者感觉在对着空气说话,执教者又百口莫辩,一身无奈。而“议”得《现代汉语词典》中作有“议论”“商议”两个意项,笔者认为“议课”之“议”应作“商议”解,是一个平等交流、互动、对话、直面问题的过程。那不同科目的教师怎么才能够做到很好的议课,并且议得深入呢?这就要求在“观课议课”前,就要定好自己走进教室观察什么,这也就是议课的时候的主题,这样观课才有相对集中的注意指向和思考指向。同科目的教师可以定文本解读,以学定教等专业的角度;不是同一科目的教师可以从课内外结合,教师教态等非专业的角度。同一科目的教师在一起会过多地谈论有关文本解读方面的问题,往往容易忽略一些细节,这样多科目教师,多角度观课议课,可以让课的内容更加完善、更加丰富。
有一次,笔者有幸参与了某农村小学关于PEP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4 Read and write教学内容的观课议课活动。首先,执教者把详案分发给要观课的教师,然后由执教者先进行课堂教学说明,之后教务处进行统筹分工:作为英语教师,笔者负责的是教师的评价语言、学生接受知识的大体程度,教师上课有没有出现知识性错误三部分;体育教师负责计算每个环节的时间;音乐教师负责课堂表演背景音乐的观测;美术教师PPT辅助画面选取方面是否符合中学生接受特点方面的观察;两位科学教师负责教师语言的逻辑性以及课堂难点用时记录。因为有了主题,大家在观课的时候就有了目标和针对性,在之后的观课活动上,大家都非常认真,讲出的观课点非常全面,整个过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后每位教师都写了教学反思,参与的教师都觉得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