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6 21:3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人文教育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必须要能够理解并背诵教材中精选的古诗词,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均有较大帮助,也是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生在理解并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品位以及气质,并充分感受到生命的灵动,使小学生接受深层次的人性教育。
一、通过体味意境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精神
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多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意境表现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引领小学生去体验并感受诗人的情感。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情景交融的思想境界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形成健康积极的乐观情怀,净化自己的思想以及情感,对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很大帮助。
二、通过理解内涵培养小学生的人文情怀
诗人一般是通过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学生在
理解诗词内涵的过程中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受,并真切
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他们在理解不同内涵的诗词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以及感恩意识等,进而
使其不断端正自己的行为,培养自身良好的思想品质,对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生活意识以及思想认识有很大
帮助。
三、通过诗词朗诵来培养小学生的人文情感
小学教材中的古诗词大部分都有极强的节奏及韵律,小学生在朗读以及背诵的过程中可以逐渐感受并体验到诗词传达的情感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让小学生在节奏的平仄起伏以及乐感的体验中受到诗词美感以及情感的熏陶,不断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感,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
在新课程标准下,学校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思想认识的培养,尤其是小学生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成熟,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学习古诗词可以使学生在感受以及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身的人文情感以及人文精神,对其成长及发展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陈怡洁.论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吉林教育,2009(35).
篇2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想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语文味”,需要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具体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从语言和人本内涵两方面,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1.品读语文语言
语文是关于语言的学科,具有语言化的本质特点。例如,议论文的语言十分严谨,而诗歌的语言却特别优美动人。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大好时机,通过对语言的深入挖掘,可以有效增强课堂的“语文味”。所以,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带领学生一起细细品读教材中优美的语言,并从中体味到浓郁的“语文味”。例如,教师在讲授记叙文的时候,要注意告诉学生,作者所描述的事物、人物和情节都是实际生活的艺术再现,而各种抒情片段也都是源自于真实生活中人们的情感流露等,并积极地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感来回顾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教学内容,思考生活和语文的联系。
2.分析文本内涵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不仅要对文章的表层语言文字进行分析,还要对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语文味”的所在。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字的了解,思考作者想要通过文字表达的深层思想。只有透过文字了解文本内涵,才更能增加课堂的“语文味”。
二、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
为了打造出散发着浓浓语文味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要注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具体的教学方法,以保证具体课堂教学富有语文特色,高效科学。具体来看,我们可以从朗读和实际联系两方面予以实践。
1.通过朗读提高课堂的韵味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示范性阅读,并鼓励学生采取分组朗读和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体会文章的气韵和美感,从而不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讲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想象:独自在外漂泊的游子,在逢年过节时也不能与家人团聚,只能登上高山,遥望故乡,寄托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让学生饱含感情地诵读,将思念之情以及淡淡的伤感付之诗词中,才能更真切地体会作者的心境,引感上的共鸣。
2.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文章之后,自己动笔,写一写对文章的大概认识、初步感受等。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过文章之后,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按照文章的具体语言特色,进行仿写和续写等。
3.设置相关问题,导入课文意境
设置与课文相关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和表达的意境。在古诗词的鉴赏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会增强诗歌对学生的感染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诗词教学课堂中,精心加入与诗词意境协调的导语,会激发出学生对诗词赏析的兴趣。课前,教师应当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来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走进诗境中,并导入与古诗词相搭配的古典音乐。音乐是最能穿透人心的旋律,古诗词配乐吟唱更能体现出诗歌的独特韵味,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古诗词学习的极大兴趣,让学生顺利进入古诗词的审美心境。
三、注重情感和思想的引导
语文是一门拥有充沛情感和丰富思想的学科,通过对语文课文中各种情感和思想的分析挖掘,可以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语文味”。因此,教师要注意在备课的时候准确找到文章的情感基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不同文章中所体现出的各不相同的情感,合理引导,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丰富情感的人。
除了拥有充沛的情感,还要注意让整个语文课堂闪烁出美丽的思想火花。在不同的文章中,作者总是会表达出不同的思想内涵。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这些思想内容,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理性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材中,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孟郊的《游子吟》等传达出了对家乡、亲人和友人的思念之情,这些诗歌有助于学生细腻情感的培养;于谦的《石灰吟》中“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抒发出的作者的高尚气节,郑燮《竹石》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表现出的坚韧精神等等,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体会,并以此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
为了更好地增加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教师更要积极行动起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以更好地引导学生。
1.提高自身语言水平
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会对整个课堂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更直接影响到课堂的“语文味”。因此,教师要积极地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尽可能合理地在课堂上使用各种生动、优美的语言,带给学生美的感受,并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语文味”。
2.丰富自身情感
为了增加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教师还要注意丰富自身的情感。只有拥有充沛的情感,才能使整个课堂充满情感,并积极地影响学生,更好地滋润学生的心灵。
3.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
教师只有拥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和足够渊博的知识,才能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不断提高课堂的“语文味”。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注意对自身文化知识的培养和积累,每时每刻都要积极地自我学习和充电,以更好地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导。
五、结语
篇3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教学;美育;卓越课堂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大量的诗词曲,如同中华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如同浩浩碧空中璀璨夺目的星辰,似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图画,如一首首荡气回肠的绝唱。诗中的音韵美、画面美、思想美、意境美,是其它文学作品不可比拟的,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古典诗词的优势渗透审美教育,是水到渠成的事。为达到目的,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抓好朗x,感受音韵美
诗歌的语言优美而精练,注重押韵、对仗,读来琅琅上口,具有音韵美。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应注意朗读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受到美的韵律。
音韵美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质。朱光潜先生一直把诗歌的音乐性或形式感称为诗歌之灵魂。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它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有色的情境。通过诵读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一个有效办法。学生在吟诵中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语流的疾徐曲折,把握诗的用韵、节奏、停顿,把握诗歌的音韵美,从而达到“美读”的境界。教师范读能引领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音韵美。教师范读能极大地感染学生。学生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使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
二、发挥想象,领悟画面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形象的艺术。它用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教育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调动学生去想象,去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之中。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自然界中的一切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可爱。春天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清新 ;夏天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丽;秋日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绚烂;冬日有“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渺远。哪一个情景不是一幅迷人的图画?还有那奔腾不息的大江,烟波浩渺的大海,那绚丽的湖光山色,潺潺的小溪。无一不向人们展示出一幕幕美景。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直观教具,创设出一个美妙的自然环境,尽可能的使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并且让这此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
我国很多古诗词可以说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动静相宜的图画。因此,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想象和联想,体会古典诗词的画面美,从而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陶冶。
三、细心感悟,体会意境美
诗歌与其它文学体裁不同,它从现实生活中截取几个最典型的镜头,用精练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进入到诗的优美意境中,是读古诗的根本。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我国古代许多优秀的诗词,都是意味深长的画幅,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无一不是诗画合一的佳句。
比如《过故人庄》描绘了一幅农村恬静优美的田园图。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初步感知诗歌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中,体会农庄环境的幽美,农人劳动的乐趣,农家生活的安逸。
四、深入品析,挖掘思想美
作品所蕴涵的思想美常常能使读者强烈地感受作家崇高的人格美,作品的思想美总是离不开情感的。以爱国、情谊、山水、社会、怀古为题材的作品,其“志”与“情”是相通的
“诗缘情”,“诗言志”,喜怒哀乐,诗之情也。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古典诗词的思想美。
教学《山行》、《望庐山瀑布》、《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篇,除了深入理解诗歌,让学生感悟风景美,更要挖掘其思想美。让如诗如画的祖国壮丽山川,在学生的胸中激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古典诗词的审美教育功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的心灵在对音韵美、画面美、思想美、意境美的领悟中,受到美的熏陶。为了实现课堂的“卓越”、达到提高学生的“素质”的目的,我们应十分注重古诗词的美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篇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篇4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教学;分析探究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日渐时代化,其在教育事业的运用中也越来越丰富。其中,尤其是对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起到了丰富课堂、活跃课堂、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创新的作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教学统筹,不但丰富了语文情境达到学习,同时还升华了学生智慧;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教学整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以网络庞大的信息系统为背景,不但能够给学生宽泛的知识面,还能全面培养学生对各种信息收集整理的能力;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教学相结合,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整合统筹是关键
1.塑造语文情境,激发学生热情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设备具备信息广泛、内容丰富、动态直观的特点,它向我们提供各种外部资源、视频、文字、动画,并且都能直观地展示。这个时期的小学生对任何事情都具备好奇心理,这种动态的课堂学习方式对他们的知识获取是极其有帮助的。在教学中,只有以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为依据,以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与课本知识为主要基础,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网络信息的广泛性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地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唯美的语文教学氛围中,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究、去领会、去学习,体会真实的语言情感,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的学习。
2.开启学生智慧思维,培养学习实践能力
一般来讲,在语文的教学方式中,语文老师只重视教,单向的传统教学方式,相对意义上来说,对学生的学习知识以及实践的能力培养通常是被忽视的。因此,也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喜欢语文这门学科,却不喜欢语文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引导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改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被动接受现状,还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互动。另外,可以给语文也附加一门计算机实验课,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运用语文共享创作软件,发挥自己的实践创造精神,享受对语文的创作热情,为语文知识的学习再现提供良好的便捷途径。
3.扩充学生知识面,培养实践能力
语文课堂对多媒体的运用,已经把信息技术充分地变成了一种学习工具。这就需要教师应该对多媒体技术有一定程度上的掌握,并且能够利用其多样化的功能,把信息的宽泛性、静态事物动态化的手段,真正地运用于语文的课堂学习中。让学生能够学会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来寻找、获取知识。并充分地运用自己的头脑以及已经具备的知识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有时候,语文的课堂知识是由一系列的作家介绍和各种纷繁复杂的创作背景构成的。传统的介绍方式总是以教师收集的作家资料为主,笼统地概括,学生做后期补充的教学格式来学习,而信息网络技术的操作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调出最全面的背景知识来供学生学习借鉴,为实现其知识的宽泛性,填充知识视野获取了更大的便捷。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课程整合与实践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运用就是说,通过现有的多媒体技术平台,以小学语文课本知识为主要出发点,让学科课程融合于信息技术,把学科丰富的教学课堂作为信息技术使用的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知识的引导教学手段,转变教与学的观念,实现教与学的结合,朝着增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方向努力靠拢。
1.首先是阅读教学方面的整合
阅读教学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能完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只有处在被信息技术环绕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充分利用时间,去自主地感受、去积极地收集、去无畏地尝试,主动地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积极思考,积极讨论,努力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情绪,更好的实现课堂学习优化,以及教学目标的同步。
阅读是一个扩充知识面的过程,因此,它不能只具备单一固定的教学体裁,而要从实际的课堂课本知识的需要出发,以其教学内容的格式而定。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去感受诗词的语境,其后再给予学生一定的交流空间,让他们能够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去独立探究、再互相合作讨论,之后再导入更深层次的学习研究,汇报学习成果,评估学习成果。
2.整合实践,培养实践
传统意义下的语文实践教学,只是单纯地对语文课本知识的探究,在实践需要极其高涨的当下,这种学习体制是完全不够的。而单一思维的课堂教学仅仅局限于个别书本知识,但是语文与家庭、社会的生活联系是极其频繁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导致与社会生活的脱节,对学生个人天赋的培养与延续也是极其不利的。只有把教材与信息技术充分的糅合,并利用其技术功能才能够恰当地把教材体系与社会生活保持在一个活跃的大课程中,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打造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已经很普遍,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世界,还能够随时调出需要的学习信息,为语文学习的空间提供了很大的便捷性,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了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丽丽.《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究》期刊论文—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篇5
我是工作在敬仲镇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普通教师,2006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淄博第二师范学校幼师专业,并被分配到敬仲中心小学任教。
在工作的五年时间里,我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虚心向各位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注意不断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的书籍,充实自我。在学校中,我担任的是语文教学的工作。从一开始的二年级语文教学,我便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由赵美花老师指导的“小语整改”实验。在实验中,我大量阅读了各种有关书籍,并认真向学校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和学习,多次观看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录象,参加学校组织和镇、区组织的听课活动。同时,赵美花老师也多次到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指导。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各位教育前辈的帮助,我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在镇统考中名列前茅,同时我也在我校开展的“教案改革”研讨会上执教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受到于会领导和老师的好评。就在这一学期和学年的结束,我被评为“镇教科研先进个人”。在以后的三年中,我继续担任这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继续实践着“小语整改”实验的优越性。在这三年中,我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一直在镇统考中名列前茅,我也连年被评为“镇教科研先进个人”“镇优秀教师”“镇教学新秀”和“镇教学能手”。
从2007年开始,我便担任了学校语文教研组长的职务,负责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特别是诗文素养实验的研究工作。从潍坊实验小学学习回来,我便投入到该实验的紧张工作中去。搜集古代诗词,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古诗,根据难易程度编排成册,与另外几位教师一起编印了学校的实验教材《小学生诗文佳作选》共五册,并在全校进行了这项实验的推广。去年,我担任了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同时继续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长职务,并负责学校诗文小组的训练工作。在这一年中,我牺牲了大部分的休息时间,研究教学,组织学校诗文小组训练。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我所教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在镇组织的竞赛和统考中分列第一和第二,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时,在我训练的诗文小组中,所有学生都能背诵古诗词300首以上,有六个人突破了500首。在今年七月份,区里组织的“基础教育现场会”上,区委书记和市教委副主任亲自检查学生背诵古诗情况,并做出了高度评价。在济南市教委组织对我校的参观中,省统战部领导对我校的视察中,我所组织的诗文小组展示均受到各位领导和教师的好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我的年终考核成绩被评为“优秀”,并被学校推荐评为“区优秀教师”。
在工作中,特别是在自己取得成绩的时候,我还善于总结自己的各种经验。在教学之余,我认真撰写各种教育论文,先后有许多篇文章在各种征文中获奖。其中,《论现代语文教学与诗文素养实验的结合》《古典诗词与现代教育的结合》等多篇论文获省创造教育研究会论文三等奖和一等奖。同时,我非常重视班内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我所教的许多学生在征文比赛中获奖。如:王新培同学在二年级时写的《动物运动会》,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看图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孟晨同学在五年级所写的《游马踏湖》获“关爱淄博”征文二等奖;去年,有五名同学在全国校园文学征文中获奖,我个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敬仲镇中心校 崔华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表达训练
中国分类号:G623.5
在1989年,Duguid、Collin与Brown《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这这篇论文中 “情境教学”这个理念被第一次提出来,在Duguid、Collin与Brown看来“只有在形成与应用的具体情境之中才可以充分体现知识真实含义。知识脱离其所在环境,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在情境中学习是最好的学习知识的策略。”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语言表达练习,是语言表达训练最好的教学策略。
但是,贾志敏在2013年第二期《教育时报》中发表的论文《作文本来是一件乐事》中指出:现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误区,就是阅读课与作文课二者是独立分开的,也就是阅读与语言表达训练相脱节了。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组《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此文通过为读者详细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美。某教师在上课时是这样处理这篇课文的:
步骤一:细细阅读文本,找出文中描写桂林山水精彩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手法、语言表达巧妙的地方。
步骤二:讨论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述漓江水的美?
步骤三:讨论作者是如何将桂林山水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来的?
在这节课中,教师尝试把课文出现的表达方法在一堂课之中全部讲解给学生听。然而,教师解读这些表达方法之时却没有指导学生联系课文中心去理解、品读,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单单学会了课文中出现的几种表达手法而已。阅读教学应当是通过形式去理解文本,进而掌握形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又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再鲜活生动的语言材料离开了文本,所谓的表达训练只能是无本之木,不利于孩子们迁移与应用语言表达的相关知识。
换句话来说,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就必须引导学生透过文本内容去感悟语言表达的策略,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学习中。在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融入语言表达训练,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在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对特殊的语言范式给予充分重视
现今的语文教材有很多语段或儿童诗都包含着许多特殊语言范式与语言规律。在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孩子们结合这些语段或儿童诗开展模仿语言表达练习。例如人教版新课程三年级上册第四组《花钟》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有多个描述多种花朵盛放的独具特色且形象生动的语句。教师可以指导孩子们对这些语句进行仔细品读之后,设置下面的语言表达练习:孩子们,作者在这一自然段中写了几种花开放呀?虽说这些语句都是描述花的盛放姿态,但是作者却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那么同学们可不可以也像作者那样试试写一种自己喜爱的花呢?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范式:____(哪种花),_____(开放的姿态是怎样的)。通过这个练习可以让孩子们品读课文语言范式的基础上开展语言表达训练,让孩子们有“法”可依,有“章”可询,不仅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内化了课文语言,并且还通过训练学会了自由表达,事半功倍。
二、在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找准隐藏的语言空白
在有意或无意间,作者会在文本中隐藏有某些语言空白的地方,就像是“曲虽终而音犹存”一般。在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字里行间的语言空白之处引导学生表达出韵外之旨,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三、在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把握关键词句举象
“举象”指的是把文字语言还原成一定的意象、印象、形象。文字语言是抽象程度较高的符号,而对于一个有着丰富生活体验的人而言,抽象的文字语言不单单是一个个的符号,而更多的是一个个具体的“象”。在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握课文中语句指导孩子们举象。例如人教版新课程六年级上册第五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中“饱经风霜”这个词语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较难以理解,新华字典中关于这个词语的解释也比较抽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同学生将自己的记忆闸门打开,回想实际生活中是不是曾经见过“饱经风霜”的人呢?然后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试着描述车夫的脸。由于有了之前回忆生活经验的铺垫,孩子们的描述也就比较生动形象。例如一位同学这样写道:“车夫脸黝黑黝黑的,两边颧骨高高突起,眼睛却深深陷下去,两篇厚嘴唇上面有着一道又一道的口子,头发上面挂满了灰尘,一眼看去似乎已经是上六十的人了。……”利用“举象”的方式,车夫饱经风霜的沧桑形象活脱脱站在我们面前一般。这样把抽象的文字语言变为形象的具体描述,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有效提高了孩子们语言的应用能力。在古诗词实践教学过程中“举象”的方式更是被经常用到。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新课程五年级上册第二组《古诗词三首》中《长相思》的教学之时,我们可以首先让孩子们将这首词通读一遍,将整篇词的大意与词意都过一遍,然后教师结合背景音乐进行示范朗读,让孩子们一边听朗读一边闭目想象:在听的过程中什么景象在你头脑中浮现?什么声音在你耳中回荡?你又仿佛置身于什么样的世界之中?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想象:在词作者心中,其家乡处于何种状况?之后让孩子们将自己所想象的动词通过语言有条理地描述出来。而两次的“举象”活动,不但在课堂上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效果,而且还有效地将教学张力充分发挥了出来。利用对比的手段,让学生体验到战争的残酷、征途的艰辛,进而感受到亲人的温暖、家乡的美好,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其形象思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材是一个例子,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紧紧联系语言,深挖教材中的“表达”因素,为孩子们搭建更高的语言表达训练的平台,指导孩子们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内化、应用语言,进而全方位提升他们的语言素养。
参考文献
[1] 朱柳青.语文课文教学与阅读能力的关系[J].九江师专学报.2010(3)
篇7
关键词:语文课堂;隐性课程;开发利用
语文学科是中国人的母语学科,同社会文化相连甚密,是学生们学好全部学科的基础。隐性课程是指在传统的教学课程之外,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从心理上对学生们进行语文学科的教育和熏陶,向学生们传递学习语文知识的情境,包含了审美性、实践性、开放性、人文性,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潜隐性。通过对小学语文隐性课堂的开发与利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益和质量。
1语文隐性课程的产生与发展
隐性课程概念的提出是二十世纪初,当时的学者认为学生的学习不应该仅仅是显性正规课堂,还应该呈现出一些隐性的不同的东西。伴随着具体的内容展开学习,让学生们在过程当中产生情感和态度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知识的吸收。这种观念在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开始蓬勃发展,“隐性课程”的概念是由美国的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提出的,他分析了团体生活和权威结构的特征,认为隐性的学习特征能够形成一种独特的校园氛围,让学生们在学习读写算的同事获得动机、态度和价值,能够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自此,小学语文课程的领域当中先后产生了“无形课程”、“隐含课程”等概念,掀起了隐性课程的研究新风。各大学者争相提出意见,认为隐性课堂是一种对学生们进行的无意识教育,这种课内外的间接内隐性非特定心理会在教育当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待隐性课程,从课程设计的角度隐性课程可以划分为可计划和不可计划的,从实施的主体来看,隐性课程可以分为教师传授和学生无意识获取的,从学习的结果来看,隐性课程又能够分成学术性的和非学术性的,从产生环境来看,隐性课程又能够分成是校内发生的还是在课堂中发生的。这些方向都是需要在隐性课堂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究的。
2 小学语文隐性课程的构成与功能
显性课程会包括了教材、教学大纲、参考资料和教学计划,都是一些规定性的课程内容,组织比较严格而且联系的也比较紧密。小学语文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不同,它具有动态性、开放性和松散性,涉及了语文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几乎包含了物质、行为和精神等教育环境主要构成要素。在隐性课程中的某些动态因素不仅能够对自身产生教育效益,还能够影响到其他的学科,所以,对于语文隐性课堂的构成与功能必须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就像孔子的《诗》中曾经指出,“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主张对学生们进行多方面的综合性语文教育。
3 小学语文隐性课程开发中的问题
在语文隐性课程最原始的开发阶段,大部分的专家学者都是从语文教材资源外的外显和内隐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经过了长时间的调查研究表明,隐性课堂的开发基本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就是校园环境的建设,第二就是课程氛围的构建,第三是教育思想的创新,第四是外显活动的开展。从客观的角度来讲,这些因素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是学生们生活和学习的主要环境,环境优美、气氛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灵感,让学生们在“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之下完成语文素养的充实,校园环境一般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景观环境,学校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主要的因素,其次,在校园内部会设置装饰摆设、艺术雕塑、绘画作品等,这些因素都会在感官上对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情绪造成影响。课堂氛围的构件则是教师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他们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主体,更应该是引导学生们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工程师,要通过事前的设计让学生们能够保持积极和热情,可以适当地在课堂之外举办一些参观活动、学习性旅行、文艺汇演、电影欣赏等等,让学生们对课堂中有限的学习范畴进行深入的研究。
4 小学语文隐性课程开发主要途径
4.1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是一种理论概念,认为在文学阅读的前期和中期,读者作为一个主体会基于一些复杂的因素在心理上会形成既定的观念结构和思维指向,依据这种心理产生的阅读经验就称作期待视野。以期待视野角度对学生们进行语文隐性课程的教学可以从三个层次出发,一层是文体期待,一层是形象期待,还有一层是意蕴期待,比如说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同学们进行作者同期的时代背景研究,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进行作者情感的揣摩,之后依据这种情感的分析,进行文章大致思想的概述,从而真正地体会文章的主旨,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也丰富了学生们的历史知识。
4.2课后活动
人就是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者是节日庆祝的方式来组织学生们展开一些课后的活动,可以是角色扮演、读书交流、话剧编排等等,让小学生能够学会在游戏的过程中了解和研究语文知识,寓教于乐是与隐性课程十分契合的一种教学理念。这种方法既能够开发学生的潜能,又能够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们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能力。
4.3设备应用
现代化的教育必须要适当应用现代化的设备,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教师内的多媒体设备,通过播放视频、演示画面、模拟场景的形式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吸收书本知识,并且拓展了教学的范围,让学生们通过直观的方式获取更多的知识。很多语文知识通过语言的介绍都是片面的,必须要结合一些演示才能够更完整地实现。
5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历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传输,教师应该在教辅资料的基础之上积极地探究更多的教学资源,真正实现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探索出一条符合师生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苏文森.小学语言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D].湖北大学,2010.
[2]刘D琳.隐性课程课堂开发策略探析――以中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3,(6):89.
[3]邱细浪.语文教育中的隐性课程--以小学语文为例[D].华南师范大学,2008.
篇8
2.A君与南蛮姜亦炜
3.忘带钥匙崔亚博
4.踏雪谢凌志
5.我爱我"家"俞虹莺
6.挂吊针记杨世宏
7.让青春的翅膀随梦飞翔——学生工作侧记徐忠奎
8.才女好色魏晓婷
9.经典的生命力散文选刊(理论版) 崔海亮
10.元代文人生命之歌——散曲龚永标
11.余秋雨"从历史怀疑主义到历史参与主义"之评析沈韬
12.试论魏晋诗歌中彰显的侠义精神之嬗变蔺梅芳
13.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吴琳瑛
14.从跨文化视角看翻译语境及其移植赵敏
15.浅谈孔子之"仁"禹慧平
16.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左光华
17.爱国宣言曹希柱
18.新农村文化建设视角下的网吧市场现状与管理张宝珍
19.谈音乐表演艺术的情感体验张昌通
20.美术教学改革初探潘秀妹
21.浅谈中学班级管理艺术姬书明
22.浅析中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化廖德珍
23.浅议张叔良与近代苏州报业庞红舟
24.救救孩子——对开展生命教育的几点认识曹木
25.畅想大学生思想素质工作体系的提高刘孟荣,王亚
26.春风拂面杨柳青细雨润心桃李开——浅谈班主任的情感教育艺术姚长猛
2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学生一个世界——新课程改革下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聂红
28.我国服装品牌发展与运作模式初探张朝阳
29.刍议交际用语牵手高考试题陈秀红
30.解读写作背景感悟文章主题陆斌
31.对等腰三角形分割问题的教学研究与反思高兴平
32.行动为导向教学模式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初探窦俊霞
33.情感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丁红
34.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李小萍
35.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中学政治新课改赵爱红
36.新课改理念下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丁红
37.巧用留白艺术,昭显语文个性林建国
38.探究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学张冬梅
39.数学教学离不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刘献龙
40.巧析古诗词刘华
41.赏析创新示范课《乡愁》谭正坤
42.寻异路探古文胜景——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王瑞红
43.散文选刊(理论版) 英语教学与文化意识培养王秀琴
44.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白静
45.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马庆明
46.浅谈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张荧
47.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初探秦浩
48.探究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能力赵会霞
49.试论体育的智育功能陈长义
50.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崔文华
51.中考作文复习的现状及应对策略浅探朱咏菊
52.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作用赵鑫源
53.整一块菜地,播下数学的种子于士春
54.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韩静
55.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思索黄学勤
56.新课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两种类型郑民生
57.浅谈语文课堂的素质训练尹娜娜
58.浅谈如何解决学生习作中的汉式英语郭凤娟
59.如何培养职专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刘玉红
60.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刘爱霞
61.浅谈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杜丽丽
62.语文活动课的探索任广丰
63.巧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王会超
64.浅谈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设计孙造
65.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愉快教育张志强
66.浅谈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刘复建
1.怎一个"情"字了得——说刘云散文仵从巨
2.走进三毛的真情博爱世界刘丽丽hHTTp://
3.自我沉沦的代价——论毕飞宇近作中女性的悲剧命运郭廷梅
4.爱的味道——比较阅读《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急流》李雪
5.生命的赞歌——谈金波童话陈曦
6.不能承受生命之重——诗歌《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读后任敬伟
7.论文学创作中的作家创作陈曦
8.再读《风波》:叙事运动节奏中叙事意味的彰显王凤玲
9.悠长的忧,悠长的美——论《故乡》的美学风格张开翔,李亚欣
10.挪威的森林谢凌志,曾海
11.落后的世情韩松
12.我家宝贝初长成张荧
13.浅谈利用图书馆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李荣莉
14.评估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钟惠荣,韦武
15.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张帅,钟会菊,刘凌云
16.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互动合作张燕
17.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师评价方法初探周恩莲
18.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和改善途径曹宇,贾绍宁,史建伟
19.论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张慧
20.浅谈古文阅读教学王爱梅
21.作文教学中的"激情"散文选刊(理论版) 朱捧霞
22.引路,开门——语文教师要努力上好作文教学课赵桂芬
23.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低效行为及改进策略刘小湖
24.浅谈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曹木
25.初中科学多媒体教学与思考贾爱云
26.谈作文教学中赏识方法的运用寇小敏
27.教会学生查字典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李桂娥
28.朗读——阅读中的佼佼者罗瑾花
29.新时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王海朋
30.如何提高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尹功良
31.用数字资源辅助语文教学司园园
32.作文教学,我有话要说刘丽
33.如何提高政治教师自身信息素质李玲
34.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备考指南王建青
35.如何创设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潘俊彦
36.浅议中学英语"情境体验教学"刘向荣
37.怎样上好一堂英语阅读课刘骁
38.浅议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郑金涛
39.浅谈历史教学的求异思维刘振文
40.思想政治教学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何伟杰
41.化学学习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裴红云
42.初中历史新课程活动应重视突破学生思维定势黄美君
43.浅谈初中英语口语训练宁银海
44.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探索吴伟静
45.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吴永雁
46.健美操的特点及教学模式罗洪涛
47.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体验齐娜
48.数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张安霞
49.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及其策略张素斌
50.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张晓英
51.高中阅读教学之我见王荣慧
52.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姬爱芝
5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几点体会石兰兰
54.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杨春华
55.职校班主任探索德育新思路董剑波
56.科学管理班级的几项建议陈建仁,孙淑怀
57.散文选刊(理论版)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漫谈刘浩永
58.初中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教学应君飞
59.挑剔的"O"——拼音教学的一点启示刘新
60.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应从兴趣开始任建荣,才智
61.谈谈中学班级管教张秀芳
篇9
一、反复吟诵,感受儿童诗的音韵美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代诗词形式整齐、句式固定、节奏感强。学生容易把握句子间停顿,读出节奏。同样,儿童诗语言优美,词语锤炼准确恰当,通过韵脚的变化,句式的错落有致,形成全诗的回环整齐的音乐美。在教学中要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赛读、配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用饱满的感情读出诗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的意境。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曾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字意义反在其次。文字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学生只有在读准字章后反复诵读,读得有韵味、有节奏、有情境才叫吟诵、吟诗,才能真正地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感受诗歌字字机杼和丰富的内涵。
二、品析语言,感悟儿童诗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它用凝练、形象、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和鲜明的形象。儿童诗富有童真、童趣,取材于儿童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内容浅显易懂,韵律感强,学生都喜欢,是儿童学习驾驭语言的良好载体。儿童在这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既丰富了词汇,提高鉴赏语言的能力,又得到美的享受。对于诗中的精妙之处,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品词析句,抓住诗中诗眼,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判断、比较这些关键词句的用法与妙处,从而深刻地感知诗的意境美。如:四年级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作者抓住自然界人们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通过对比写出战争给自然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教学中就应该品词析句,充分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对比分类,感知儿童诗的表现形式
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的儿童诗,绝大多数是安排在第一学段,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步减少,如在四年级上册只在第三单元的日积月累中出现《雨中的树林》一首,四年级下册只有《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首。这样安排旨在通过这些儿童情趣盎然,想象大胆丰富,语言天真精粹,构思巧妙新颖的儿童诗将学生从幼稚的学龄初期逐步向学龄中后期过渡。如果从表现手段的运用方面进行分类,这些儿童诗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如果从押韵、分行的角度,可分为韵律体诗和散文体诗。如果从儿童文学其他样式和内容上分,可分为童话诗、寓言诗、科学诗、故事诗等等。教学不同题材的诗,教学方法不尽相同。如:柯岩的《帽子的秘密》抒情诗,这种诗往往不凭依人物行动或故事情抒发胸臆,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描写。教学时必须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抓住情感浓厚的语言进行诵读,体会主人公直抒胸臆的思想感情,体会诗的意境。又如一年级上册的《雪地里的小画家》童话诗,是童话和诗的结合,是以诗的形式叙说富于幻想夸张色彩的童话故事。
四、激发兴趣,大胆创作儿童诗
篇10
关键词:农村初中;阅读教学;观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208-01
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总目标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教学最终是为了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质量,为学生的写作表达打下基础。
农村是块有别于城市的特殊的土壤,特殊的土壤上衍生的是特殊的芽苗,结出的是特殊的果实。农村阅读教学,经教师精心的培植,也会长成亮丽的奇葩。下面就浅谈一下我的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初中阅读教学观点。
一、现状分析
农村初中学生的阅读教学主要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学生没有好的阅读学习环境;学生没有好的阅读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物少,因而阅读量很少;学生对言情影视作品兴趣浓烈而对阅读文本缺乏兴趣;对老师的课堂阅读教学毫无兴趣;缺乏课外阅读物,达不到新课标的阅读背诵要求;沉迷于网络世界猎奇;缺乏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由于应试教育的阴影笼罩,阅读教学成了语文演练教学、语文知识灌输教学。
二、发展前景
义务教育的免费就读,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新课程改革的自主学习,都十分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潜能发挥。教育资金的大量投入,使不少学校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变化。不少学校设置了读报栏、阅览室、图书室,并建立了相关阅读阅览保障制度和图书借还管理制度。很多学校设有多媒体教学室和电脑教学室,为学生的阅读教学锦上添花。
家长的意识变了,也舍得为学生花钱了。为孩子多买课外阅读物,甘愿花钱请家教为孩子阅读补习。
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还征订了大量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读物和生命安全方面的读物,还定期不定期请心理医生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健康问卷检测,请专家举办安全讲座。请专家辅导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和生命安全方面的阅读。
三、我的阅读教学观
七至九年级学生是从小学阶段发展而来,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特感受和体验。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教师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新阅读能力。教师成了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阅读中的对话者了。
初中这一学段的阅读教学,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注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阅读中,重在让学生自己感受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有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议论,教师要肯定学生有创造性的新异的观点。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配合引导启发,共同探究。与此同时,教师要倡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把自己阅读过程中的心得、见解、疑问、观点写下来,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探讨,这样阅读和写作就适时地结合起来了。
2、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让学生多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写作作品的背景。让学生融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努力去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这样才能产生情感共鸣,才能触动灵魂的弦,产生精神上的震撼。这样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才能联系文化背景有自己的独立评价。
3、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表达方式,区分常见的文学样式。多读文章,读得越多,就越能区分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表达的内容上不同,在语言的生动形象、简明准确、质朴精炼等方面,也大不相同。多读文章,多动脑筋去比较,不同的文章,在外在样式上,也就是文学样式上的不同,自然就区分开了。还有,要掌握常用的表达方式,关键还是要进行常用表达方式的写作训练。这一学段,要加强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训练,尤其是议论的训练。要引导学生写一般的“摆观点,再用论据证明观点的正确性”的议论文,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4、议论文的阅读教学,在这一学段已涉及,引导学生学习时,要让学生找出文中观点与材料(论据),明确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例如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时......
5、科技作品及科幻作品的阅读教学,要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通过阅读,认真体味,作品的科学精神,思想方法就会慢慢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