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奖学金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2 07:1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奖学金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激励制度;中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008-02
一、引言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大学生激励制度是以制度化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为中心,以大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的激励机制。仔细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难发现教学方式单调、评价制度及考试制度单一、创新保障及激励制度不完善是制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之一。虽然高校已从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定量考核,并以此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但由于目前许多高校的评测手段都是基于人工的,效率十分低下而且无法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面对日益庞大的高校数据信息,探讨并设计一种更高效更专业的评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数据挖掘是利用原始数据推导重要的业务关系的过程,能够发现数据中新的、隐藏的后者未预期的模式的行为集合,根据功能或者应用的类别可以将数据挖掘方法分为四类:分类、关联、序列和聚类。其中,关联规则挖掘在医药、金融、商业和工业制造等领域的成功应用充分证明了关联规则的理论生命力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了近几年年我系在校学生的成绩、测评记录、社团活动等原始数据,构建数据挖掘模型,建立相关挖掘模型,利用模型分析比较学生性别、学习成绩、综合测评记录、社团活动记录、家庭经济情况与助学金、奖学金等各项激励措施之间的激励关系,试图对目前我系大学生激励机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定量分析,为现有大学生激励制度提出相应的优化指导原则和对策建议提供合理依据。
二、数据采集和预处理
为了充分收集学生的学习方面的情况,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数据采集,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兴趣、自律程度、学习态度、自我期望、身边的学习氛围、到课率、对专业感兴趣程度以及每周去图书馆次数、去图书馆借书的类型、每周自习次数等信息。为了了解学生的工作与生活等其他方面的情况,问卷的内容还包括了学生参加学校或系部活动次数、是否担任干部、与辅导员关系、与老师关系、与同学关系、是否恋爱、上网时间分配等信息。由于本课题的数据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科学系的学生,问卷的调查的对象为我系四个年级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的发放,对于部分已经不在校的大四学生,采用EXCEL表格方式填写问卷,其他均采用纸质问卷完成,调查共发放问卷1208份,回收1184份,通过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的SSIS工具导入系统的原始问卷数据,并完成了基本的数据清洗预处理工作。
三、结果分析及展示
Apriori算法和FP-Tree算法均为经典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在训练时,我们发现通过Apriori和FP-Tree两种算法所得到的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如图1“均成绩、综合测评、奖学金、助学金”关联结果分析所示,可以看出“38~40=>获奖学金”、“36~38=>获奖学金”、“80~85=>获奖学金”、“获奖学金=>获助学金”、“75~80=>获奖学金”、“38~40=>无助学金”等关联规则的置信度高达1.0。可以看出平均成绩在80~85的同学获得奖学金的概率也很大,而平均成绩在75~80的同学获得奖学金概率和平均成绩在80~85的一样,这说明成绩并不是决定奖学金的唯一因素。由“38~40=>获奖学金”这条关联规则可以看出综合测评高的同学获得奖学金的概率也很大,这正说明综合测评也影响奖学金。而由“获奖学金=>获助学金”这条关联规则可以看出获得奖学金的同学同时也很有可能获得助学金,这与奖助学金的评定规则也比较符合。由于有些关联规则的条件不同而结论是一致的,为了反映哪些条件对结论的影响比较大,特以折线图的形式展示,折点越高也就是置信度越大,也就说明了他们之间的关联越强。如图2所示,可以得知成绩比较好综合测评比较高的同学获得奖学金的概率很大,这也符合学校的奖学金的评定规则。图3展示了自律程度、上网时间分配、年龄、性别、政治面貌之间的关联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团员,学习自律程度一般”和“男,自律程度一般=>团员”的置信度均为0.85,这说明政治面貌为团员、上网时间分配休闲多于学习的同学的自律程度一般的概率很大。而团员中男生的自律程度一般的概率也很大,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团员中女生的自律程度比男生的强。
由图4可以看出“专业兴趣喜欢=>专业相关”这条关联规则的置信度最大,同时“专业兴趣喜欢=>偶尔缺勤”、“专业兴趣一般=>偶尔缺勤”的置信度也比较高。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表明去图书馆的借书类型与对专业的兴趣程度有很大关联。而由“专业兴趣喜欢=>偶尔缺勤”、“专业兴趣一般=>偶尔缺勤”这两条关联规则可以看出对专业感兴趣程度与到课率并无直接关联,这是因为系部对评奖都有严格的考勤制度规定,从而影响了该项指标的客观性。由于我系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为了反映计算机系男女生学习获奖情况,特进行了一些处理。
由图5可知我系男女比例达到3:1,而男女生的获奖情况却与男女生人数相反,无论是甲、乙、丙等奖学金还是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获奖情况,女生都多于男生,这表明我系的女生在学习等方面表现都是较优秀的,甚至比很多男生都优秀,因此在设置激励制度时,可以适当考虑如何增强男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篇2
Abstract: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National Scholarship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discusses about the assessment work of National Scholarships of college students to make progress on this work to be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and humanistic in future.
关键词: 大学生;国家奖助学金;问题;分析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national scholarships;problem;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275-01
0引言
国家奖助学金是为了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并且体现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的关怀,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的对特别优秀和家庭困难的学生的奖励和资助。国家奖助学金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关怀。然而,目前各高校在奖助学金评定中不同程度还存在一些问题。
1国家奖助学金评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1 评定的制度和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容易产生偏差如评定励志奖学金时,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家庭困难情况并未作严格要求,多用学习成绩排名的办法来确定奖学金获得对象;在评定助学金时,过度强调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而弱化了助学金评定条件中要求学生“勤奋学习、积极上进”的要求,使助学金成为了“救济金”。
1.2 难分辨真假贫困证明评定过程中受各种不正之风的影响,使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失去了应有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区分贫困生,国家和各省市都制定有自己的标准,但是这一标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学校管理部门无法准确掌握贫困生的实际生活费支出,更无法掌握学生家庭实际经济状况。
1.3 学生强烈的自尊心这种情况虽然不是很多,但也确确实实地存在,而且多发生在性格内向的学生身上,她们出于强烈的自尊,往往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家境贫寒,宁可节衣缩食,忍饥挨饿,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这部分学生往往独来独往,很少参加集体活动,自我封闭,同学们很少了解他们的情况。
因为上述问题的存在,我们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奖学金、助学金评定机制,解决教育环节中问题存在的关键,应该从对学生的教育入手,从学生的思想入手,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从而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培养,去完成。而且,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本身就是这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一次教育学生的良机!
2国家奖助学金评定方法探讨
2.1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精神新生一入校,向学生宣讲“诚信对一个人的作用,诚信在人生中的重要性”。每个学期,以诚信为主题召开诚信主题班会,让诚信“印”在每个学生的脑海里,防止贫困生的“精神贫困”。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建立科学的贫困生认定机制面对班级贫困学生多、资助资金相对缺乏的现状,目前最为重要的是用好有限的资金,确保助学金真正用到刀刃上。
笔者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认真思考、摸索、总结科学合理的奖助学金评定办法,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国家奖助学金评审系统。
(1)国家奖助学金的申请和评审程序。
流程如图1
程序:①具体申请、审评时间按上级下达文件要求为准。②对照上级及学校关于奖助学金的基本条件,由学生本人向所在系部提出书面申请,同时附村大队一级或以上贫困证明的书面材料。同一学年内,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学生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③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对照条件严格把关。先由辅导员在班级将评选金额及名额、评选条件和标准,以班会形式向全班公开。进而,在辅导员的严格监督之下,组织班委会成员、各宿舍长、普通学生代表(全班民主选举产生)三种力量,根据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讨论评定。评定结果在全班公示一周,如有异议,可在一周之内进一步讨论,直到大多数同学满意为止。各系部要对班级评议的名单进行初审,再上报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若没有疑问,则按当年学院评选通知要求将受助学生材料报送学院。④学院审核后,拟上报的享受国家奖助学金的学生名单在全院公示。
2.3 教育学生理解他人,宽以待人毫无疑问,彼此的宽容和理解是一个集体中所有成员和谐共处的基本前提。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需要摒弃那种狭隘的自我中心意识,需要一种更加客观理性的思维,还需要能站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理解他人。
2.4 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感恩之心是当前部分大学生非常缺乏的素养,这不仅体现在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中,也体现在其他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奖学金、助学金获得者而言,向老师和同学道一声“感谢”并心怀感恩是应该的――是国家、社会、学校及老师的培育和关爱成就了这一切。
2.5 对贫困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尤其是心理关注。因为贫困,他们的求学之路比常人艰辛,因为贫困,他们的内心常常比较脆弱,所以,在物质上帮助他们的时候,我们更应多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多一些理解,更多一些尊重。多年的班主任经验使笔者深深感到,对于贫困生而言,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心灵上的鼓励和尊重。
只有从学生的思想入手,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才是有效解决评定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关键,才能符合奖学金、助学金“育人”的根本目的和宗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高校家庭困难大学生 资助政策 利益相关者
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面临着失学的危机。国家建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制度包括高等教育资助、中职教育资助和义务教育资助等针对不同教育层次的资助政策,其中高等教育资助由于涉及助学贷款的偿付问题而显得更为复杂。本文分析政府、学生和高校、银行这四大主体在高校家庭困难大学生的资助政策中获得的利益,并指出在该政策下该主体仍可能面临的危机。
1.政府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政府作为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显然在制度体系中处于一种主导地位。教育政策的制定一方面体现着教育领域内的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体现着政府在教育领域内的资源投入及其分配。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中,政府的利益体现在以下方面。
1.1社会公平问题
从社会公平角度来说,政府通过教育领域内的资源调配,以多种形式减少或避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经济困难而失学或影响学业完成的情况出现。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是保障受教育权的获得,通过奖、助、免、贷等各类方法,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免除后顾之忧,鼓励他们完成学业。资助政策的最基本出发点从基本的经济层面保障教育的公平性。政府的保障体系就如同木桶最短的那一块,决定了整体可能达到的基础水平。
1.2投入的分配问题
从政府投入的角度来说,教育支出一方面是对基础建设、学校运行等诸多方面的支出,可归纳为建设性支出(如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的更新与添置等)和维持性支出(如教师工资和福利、学校日常运行的办公经费等),这些支出是保障教育资源的更新和增长的主要力量,在教育总支出有限的情况下,增加这方面的投资产生的效果是提高人均享受到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的待遇,等等。而另一方面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方面支出,则保证了社会弱势群体能够分享到不断增长的教育资源。两相比较,前者投入是提高百分比,锦上添花,而后者是从无到有的质变,雪中送炭。必须指出的是,教育的建设性支出和维持性支出的增加,事实上也引起了教育人均成本的提高,相对而言就造成了教育负担在家庭经济负担中的提高,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力度和广度应该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适应教育成本提高带来的影响。从以人为本的目标出发,政府不能仅仅着眼于教育总支出的增长与教育支出占国民总收入的百分比,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合理地把握各类投入的分配比例而形成良性循环。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资助政策的收益者,首先获得的是经济援助和奖励。但其中不同的资助政策针对的资助对象、覆盖面的不同,又使得情况有所不同。
2.1奖学金制度
奖学金制度是我国现行高校资助政策的开端。现行的奖学金主要包括以下形式:国家助学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定向奖学金、研究生奖学金。奖学金的主要要求是课业成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获得奖学金和助学金,首先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助学金着眼于帮助成绩优秀、学习努力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减轻经济负担。相对而言,奖学金更看重“成绩优异”这一特质,以考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为主,而助学金则以“家庭经济困难”为条件。必须看到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名额是极为有限的,因此两者只能在设置各自的选拔条件底线的基础上,采用排名的方式决定获奖者。尽管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覆盖面极为有限,但它们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现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它们以学习成绩为评判标准,能够促进家庭经济大学生在逆境中更专注于学习,可以说,获得奖助学金不仅仅是对这些优秀学生的经济支援,更是对他们精神的莫大鼓励。
2.2学生助学贷款体系
这是高等教育阶段资助家庭困难大学生的最主要的措施之一,它结合国家、学校、商业银行系统的力量,通过现代的信贷制度为面临经济困难的高校学生提供了低门槛的资助获得方式。学生通过贷款缴纳学费和支付生活费用,毕业后在规定年限内偿还贷款。然而在我国信贷系统并不发达和繁荣的社会背景下,由于对贷款过程和还贷制度的不清楚,相当部分的家庭困难大学生没有选择助学贷款,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日趋紧张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下,高校学生对自身未来的还贷能力产生了相当大的顾虑,在此情况下信贷系统也无法有效保证毕业生还贷的信誉度,信贷能力大受影响,长此以往也会削弱助学贷款体系的整体力量。这俨然成为国家资助政策中的一对难以化解的矛盾。但从长远来看,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助学贷款完成学业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这在客观上也能促使他们在大学期间形成良好的理财观念,并形成长远的个人发展计划。
2.3减免学费政策
减免学费制度主要针对普通高校中部分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尤其是其中的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与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但符合条件的学生较少,这些学生面对的经济压力也不仅仅是减免学费就能够解决的,往往在生活、学业、就业等方面都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学生本身减轻了经济负担,也仍需要争取获得奖学金、助学金,或是勤工俭学获得其他的经济来源。此外,各级政府和高校在经济困难学生遇到一些特殊性、突发性困难时给予的临时性、一次性的特殊困难补助也是帮助家庭困难大学生渡过难关的重要措施。
3.学校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学校作为教育的实施主体,主要通过来自国家的经费支持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在政策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中间者角色。
高校在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不仅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而且是提供资助的主体之一,或者准确地说是学校扮演了裁判的角色:将国家、学校、企业等设立的奖学金按照手中掌握的学生的资料,根据学生提出的申请进行排序来分发给学生;根据学校情况设定政策门槛,使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减免学费的待遇;联系银行为学生提供助学贷款等,学校在资助体系中是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国家将教育投入作了最初的分配之后,学校在之后的资助政策的具体实施到个人时成为了最关键的环节。公正、公平、公开的政策是学校参与到资助体系的运行中的最基本的原则,面对众多申请者时如何保持中立并实现政策覆盖面和实效的最优化,是高校在长期的工作中需要总结和摸索的。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在校表现情况的真实面,需要大量的日常工作积累;而如何在情况不同的学生之间作出比较,则需要有可操作的获得广泛认可的标准作为基础。
4.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承办国家助学贷款项目,首先要承担学生贷款后无法按期还款的资本风险。由于助学贷款没有担保人,因此银行在还款的执行上遇到了一些问题。自2002年开始的第一次还款高峰期到来后,据国家统计约有20%的学生无法归还贷款,因此多家商业银行出于风险的考虑停止了助学贷款的发放。
政府制定政策,根据政策将教育资源和投资进行第一次分配,在教育支出中划拨出专门的资金进行资助政策,学校在资助政策的指导下对这部分资金进行二次配额,它是政府部门在具体层面的延伸,通过其特殊的地位获取政策实行所必需的第一手资料――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在政策要求下进行评估和判断。学生一方面需要提供自身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另一方面通过自身在学业和工作中的多方面努力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受助机会,减轻经济压力。在三方利益相关者的博弈中,关键在于保持制度的公平性、长期性,并通过三方的主动性配合实现各类资源更合理地配置和利用。在追求社会和谐的今天,教育资源的分配牵动了社会未来资源分配这个实际的问题,找出恰当的教育资源分配模式,维持教育资源分配比例的不断优化,是达成教育和谐这个目标的必然追求。
参考文献:
[1]柴松球.从高校与学生间的法律关系看对学生的资助政策.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2]马陆亭.高等教育学费和学生资助政策.高等教育管理,2007,(2).
[3]李慧勤.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实证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5,(58).
[4]魏百君.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现状及对策.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5,(3).
篇4
关键词:大学生资助体系;贫困生;资助政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012-02
一、民办高校资助体系及资助工作实施现状
1.民办高校正式资助体系。宿迁学院的正式资助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资金的资助系统,包括:“奖、助、贷、勤、补、减”的资助体系。奖学金体系包括专业奖学金、精神文明奖、英语优胜奖、科技创新奖、文艺优胜奖、体育优胜奖、通讯报道奖、国家奖学金。奖励种类的多样性体现出不同的倾向,基本上涵盖了学习、文化、体育、科技等各个方面。助学金体系中包括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宿迁市人民政府成才基金、宿迁市福彩助学金、经济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等。学生贷款主要包括国家助学贷款。
2.民办高校非正式资助体系。非正式资助指来自社会团体、经济组织、科研机构、个人等非本校或非政府部门捐资,旨在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资助体系。宿迁学院彩塑奖学金是宿迁学院和宿迁彩塑集团合作设立的,旨在帮助品学兼优的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学院成立彩塑奖学金评定委员会,具体办事机构为学生处,各系成立奖学金评定小组,负责本系彩塑奖学金的初评工作。
二、目前民办高校资助体系的优势
近年来,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逐渐壮大,发展速度飞快。民办高校的资助体系和公办院校的资助体系大同小异,在以国家资助为主的基础上,资助手段更加灵活多样。就目前形式看,现有的民办高校资助体系具有以下优势。
1.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程序规范化。民办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程序日益规范。从程序上看一般包括填表申请、小组民主评议、工作组审查、认定、公示共五个步骤,各步骤都严格按照操作手册执行。其中填表由申请人个人完成,小组民主评议由申请人所在班级完成,工作组审查由系部完成,认定和公示工作由学校完成。整个程序从个人到学校层面逐层完成,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原则。
2.多措并举,实现资助渠道多元化。民办高校的资助体系主要以国家资助为主,在充分利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渠道,通过社会、个人和国家资助形成合力。首先是国家助学贷款。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努力使全校有贷款需求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都能得到国家助学贷款。其次是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再次是来自学校资助。民办高校一般都设有勤工助学管理中心,优先为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勤奋刻苦且愿意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勤工助学管理中心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挂靠学生处,各院系成立勤工助学工作指导小组。
3.校内、外结合,实现勤工助学岗位的多样化。学校的勤工助学管理中心,采取校内、外结合的方式,积极拓展勤工助学岗位,为经济困难学生拓宽经济来源提供机会。校内勤工助学岗立足于校内,包括图书管图书整理、教室管理、宿舍管理、党务助理、科研助理等。校外勤工助学岗拥有岗位设置、人员招聘、绩效考核、工作发放等较为固定的流程体系。目前校外较普遍的岗位包括社会调研、家教、企业临时工等。校内较为普遍的岗位包括图书馆助理、教室清洁辅助、科研助理、党务助理等。在岗位的设置上,民办高校能够做到校内、外结合,实现勤工助学岗位的多样化。
4.优秀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引导示范化。大学生容易受到身边榜样的感染。民办高校在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树立优秀贫困生的先进典型,以此激励更多的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除了在生活上有较大困难意外,很多学生在心理上也出现各种问题,需要心理上的资助和支持。各民办高校积极而又经常地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自强自立教育,努力培养特困生自强自立的品质,在心理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特别重视成功案例在解决贫困生心理障碍中的作用,通过成功案例的示范作用,积极引导问题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三、当前民办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1.需要理念上的更新。2007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民办高校的资助体系基本上是依据该意见形成。这种资助体系适应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全面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全面调整的需要,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公平,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问题。目前的高校贫困生,特别是民办高校贫困生除了在生活上有较大困难,在心理上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他们需要更多的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而现有的资助体系仅能部分解决学生生活困难,对于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爱莫能助。
2.缺乏社会资助资金来源。目前的资助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经费和学校经费。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紧靠这两个来源显得势单力薄。现有的资助体系中,社会资金来源所占比例相对较少。目前宿迁学院的资助体系中社会资助资金主要来源于彩塑奖学金。在引领社会力量参与资助贫困学生的举措上,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3.资助工作未能充分调动受助学生的积极性。目前的民办高校资助体系中,基本上以较为固定的认定程序来判别贫困生的级别。目前的贫困生一般出现两种心理状态。一种学生认为,“贫困生,理所应当得到学校资助”,这部分同学容易主观夸大贫困等级;一种学生由于羞于承认贫困身份,尽管贫困,也不主动申请。这就使得目前的资助体系不能充分解决问题,没能够充分调动贫困生积极性。
四、完善现有资助体系对策
1.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民办高校资助体系建设。民办高校贫困生问题,受到国家、政府的普遍关注。然而,仅仅依靠国家和学校力量来实现资助显得势单力薄。民办高校有必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资助体系中来。首先,地方高校可以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多渠道筹措,大力宣扬和倡导社会捐资助学的精神文明。宿迁学院在服务地方的十年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资源,特别是一批优秀的志愿者组织,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他们在宣传志愿服务理念的同时也传递着社会捐赠理念。其次,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充分调动地方企业在高校资助体系中的作用。宿迁学院正在积极努力的探索和地方企业的合作模式,目前已经开发了京东商城、联通公司、移动公司、秀强彩塑企业等一批有实力的地方企业参与到院资助体系中。
2.实现资助内容多样化、资助项目特色化。目前的民办高校资助体系仅停留在以政策促形式的层面,现有资助片面注重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而较少能够解决贫困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资助内容的多样化和资助项目的特色化有待提高。资助体系的完善应该从内容多样化和项目特色化两个方面着手。在内容加大除经济资助以外的其他内容,例如采用心理疏导、技能培训、平台搭建等措施丰富资助内容。通过丰富资助的内容全方位解决贫困生实际困难。在常规的资助项目以外,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地域性、文化性特征优势,提升资助项目的特色化。
3.注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贫困生面临的不仅是经济困难问题,更多的是心理发展问题。高校开展资助工作既要重视经济资助,同时也要重视心理疏导。高校开展心理疏导可以充分利用心理专业的优势开展,充分发挥辅导员、心理学教师在学生心理疏导中的重要作用。在疏导形式上可以通过谈话、体验式培训等方式进行。体验式培训通过体验、感悟、总结、升华四个环节,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黄燕,王林清.参与式资助: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发展的新阶段[J].思想教育研究,2011,(8).
[2]段铸,程颖慧.大学生资助制度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河北学刊,2011,(1).
[3]刘士林,王晓静.对我国高教资助体系创新与升级方式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2,(5).
[4]胡剑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
[5]王红,陈纯槿,童宏保.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J].中国高教研究,2011,(9).
[6]杨树兵,朱永新.关于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资助政策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7,(5).
篇5
1.1设置中的主要问题
从局部上说,国家奖学金的资助功能不够,而专业奖学金的激励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国家奖学金金额较大,但受奖面有限,很难起到激励广大贫困生努力学习的作用。相对而言,专业奖学金与其他奖学金相比金额“不够多”。另外,大多学生对从自1987年就沿袭下来的覆盖所有师范生的三等专业奖学金的激励功能持否定态度,不认为其能起到激励作用。
1.2评定中的主要问题
为了保证奖学金评定工作的公正与高效,目前各院校普遍采用“校系两级”的奖学金评定方法,即学校根据奖学金提供者的要求下发总的评定标准,各院系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订一些可操作的评定规则,再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进行评选。而院系一级的评选制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院系的评选程序过于简单,有的甚至没有成文的评定规则,有的院系没有制定成文的评选规则,沿用过去的简单粗糙的“规矩”,仅侧重某方面的指标。要么“惟成绩主义”,走进“成绩好,一好百好”的怪圈;要么过于倚重民主评议的结果,使得本来严肃的民主评议成了同学走后门、拉关系的舞台,助长了不良的学风和校风。缺少成文规定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当粗糙的评选结果出现问题时,主管老师就不得不站出来进行协调和平衡,并确定最终的结果。造成奖学金评定过程充满了主观色彩,缺乏科学性,达不到激励的目的。在评选执行过程中,民主表决的公正性遭到质疑。民主评议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奖学金评选的重要方式,但由于民主表决过程过于简单,同学在事前对各种奖学金的评选标准并不了解。由此带来同学们对所进行的民主表决态度并不认真。因此,一些院系在制定了相关的评定标准后,都取消了民主表决过程。在访谈中这些院系的同学也对这种做法表示理解,因为他们认为“民主表决起不到评优的目的,很不科学”。
1.3发放中的主要问题
奖学金的发放制度是奖学金制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完善与否也直接影响到奖学金激励功能的实现。但在实际操作中,各师范院校往往忽视对这一部分制度的规范和实施。各院校对奖学金获得者的宣传不够有效,从而导致了未获奖者对获奖者的冷眼旁观,难以激发其上进心。同时,学生对获奖同学的态度也不容乐观,这表明奖学金并没有很好的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
2如何利用激励与约束机制来完善奖学金制度
2.1适当调整奖学金的金额和受奖面
1964年,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在他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所谓效价是指人们对某一目标(奖酬)的重视程度与评价高低,即人们在主观上认为奖酬的价值大小。1998年全国高校普遍扩大招生规模,高等师范院校的在校生人数急速的增长,但奖学金的数额却并没有同比的增长。从而导致了如今奖学金在大学生教育经费来源中处于尴尬的地位。许多学生宁可做兼职,也不愿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也就是说奖学金的数额对于当今大学生来说价值不高,不能引起他们对目标的重视,从而影响了奖学金激励功能的发挥。因此,我们说力度不够是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奖学金制度中的关键问题。
2.2重新审视各项奖学金的价值导向,对不同种类的奖学金进行准确的定位
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在1956年提出了著名的公平理论,他认为激励的程度不仅受到自己所得效价绝对额的影响,而且受到效价相对比较的影响。也就是说,效价的高低虽然是影响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但分配是否公平合理有时起着更大的作用。在群体中,任何一个群体成员都会经常将自己的“付出”和“所得”与群体中其他成员进行比较,以衡量自己是否得到了公正的待遇。一旦他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其心理上就可能产生不安和不平衡,从而使其积极性受到挫伤。奖学金的设置应该拉开差距、分开档次,使真正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使学生的“付出”与“回报”相一致,而不应该搞大锅饭“旱涝保收”,使懒惰型大学生继续得过且过,而优秀大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奖励。目前高等师范院校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奖学金,种类上的多样化必然导致了其评定标准及其背后所反映的价值导向的多样化。在对某些评选制度已经比较成熟的奖项中,可以考虑缩小受奖面,加大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力度,更好的发挥奖学金的激励功能。将奖学金和助学金严格的区分开来,对师范生三等专业奖学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师范院校不断走向开放的趋势。
2.3制定统一规范的综合测评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要做到公平合理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工作绩效评估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还有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与策评方法(如学生间相互监督与互评),从而使每个人的成绩都能得到客观、合理、较为准确的评估。这样就可以基本上做到分配上的公平合理。院系两级的评选制度虽然有其更贴近被评者,效率高的优点,但目前许多奖学金制度的问题也正产生于此。目前高等师范院校中大都采用综合测评的方法对学生的优异程度进行鉴定。而各院系自行制定的、不受学校制约的规则很难保证其评定结果的科学性。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奖学金制度进行改革时,既要把握奖学金制度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大方向,又要把握不同种类的奖学金所奖励“先进分子”的独特属性,使在某些方面有特长或突出表现的学生能得到相应的奖励。
从宏观上说,我国师范院校正不断从定向走向非定向、从封闭走向开放,由此必然带来的是我国师范院校对所培养人才要求的变化。奖学金制度中所倡导的价值取向是学校办学理念的最好阐述,这种阐述毫无疑问的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微观上讲,学校每年招生的来源、数量和构成都会有所不同,各种评选的细则也应该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补充和修改。正因为这样,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存的奖学金制度问题,不断审定和完善它的各项评选规则。
2.4将发放工作与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人们往往会主动寻找自己的崇拜偶像或榜样,来进行自我激励。一个良好的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但并非树立了榜样就一定能达到较好的激励效果。这是因为学生只有对“榜样”心服口服,且认为自己应学、可学时,榜样的激励作用才能较好地得到发挥。以往奖学金发放工作的问题主要在于很多奖学金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者还没有认识到,奖学金的发放是奖学金发挥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奖学金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我们应该将奖学金的发放与宣传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把奖学金的发放当作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更好的发挥奖学金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我们还应该将奖学金发放工作的宣传制度化,选定一个固定发放奖学金的时间,并且科学的对获奖者进行实事求是地宣传。这样不仅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还方便了同学们的监督,评定中存在的问题也更容易被及时发现。
参考文献
1唐丽珍.奖学金评定工作中的激励理论效应浅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4)
2霍世平,郑捧柱.激励保障与学生管理[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8)
3吕尧锦,薛声.改进高校奖贷金制度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1994(6)
篇6
关键词:新资助体系;高校贫困生;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7
2007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在新的资助体系下,国家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大大增强。一是资助额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二是新设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的资助比例也大幅提升。这对缓解高校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贫困生认定及资助发放过程中也产生了新的问题。
一、现行体系下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贫困生认定标准,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如何界定贫困生,是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重要前提,目前高校对于贫困生认定多采用综合认定法。这种认定方法较为全面,但对各因素在贫困生认定中的比重缺乏考虑,较易出现“一个因素定结果”的情况,同时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1.贫困生证明是贫困生认定的基础,是评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重要依据。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某些地方政府缺乏责任感,对贫困生的家庭状况审查不严格,甚至有家庭富裕的学生家长通过找关系来制造假的贫困证明,这就造成了一些本不在贫困生范围之内的学生,却拿着贫困生证明到学校申请助学金、国
家助学贷款等贫困生资助项目,无形之中增加贫困生认定的难度。
2.在贫困生的认定过程中,目前高校多采用由学生组成的评议小组对申请的同学进行评议,然后辅导员做审核。此方法往往会受到评议小组成员的个人主观意见、学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同时缺乏对贫困生个人隐私的保护。
(二)重资助轻教育引导,助学金资助取向不明确
在现行资助体系下,助学金的资助面增加了3倍以上,同时资助额度增加了近40%,这就使得助学金的发放难度随之增大。根据之前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高校学生中,大部分一般贫困的学生,其家庭经济条件差别较小,很难区分出谁更适合获得助学金资助。为了保证助学金发放的公平公正,辅导员把有限的精力更多的花费在贫困生认定上面,缺乏对受助学生的教育引导,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目前,助学金对于不同困难等级的贫困生缺乏资助的区分度,助学金的很大一部分将发放给那些家庭经济收入一般,但有能力解决生活问题的一般贫困生,这会在学生群体中产生新的不公平。同时对于特困生而言,资助相对缺乏,助学金的资助取向不明确。
(三)重集体轻个人,缺乏对学生突发事件的资助
在目前的资助体系下,高校贫困生群体的学费、日常生活费用等,都可以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和勤工助学补助等途径得到有效的解决。对于大范围的重大事件、自然灾害等,各高校也都有完善的资助体系。但当学生个体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时,例如家庭重要劳动力生病、死亡等情况,缺乏对其有效的
资助。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体系
(一)综合评价时考虑权重因素
家庭经济困难是高校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最主要的原因,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有多种因素。在对贫困生认定时,应对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分配合理的权重,综合考虑家庭经济来源、家庭成员、职业现状、家庭人数等各因素,避免因一种因素确定最终的评定结果。
(二)评定过程中引入学生监督机制
在贫困生认定之前,首先应成立包括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贫困生和家庭经济富裕学生等多类别学生的贫困生认定小组,根据参评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结合其日常消费行为及诚信品质进行初步评定。在评定过程中,班级内部同时成立贫困生评议监督小组,对评定结果进行审核,确保评定结果的公平和公正。
三、有效开展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心理教育与引导,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在现行的资助体系下,一些受助的贫困生出现诸多问题。例如诚信缺失,助学贷款还贷及还息情况不佳;感恩意识缺乏,认为获得各类资助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缺乏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等。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做好贫困大学生物质资助的同时,应广泛开展自强自立教育,使其正确面对贫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诚信和感恩教育,使其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将所获资助转化为进步的动力,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我以回报社会。
(二)使资助向有偿化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资助体系
首先,应弱化助学金在资助体系中的作用,逐步减小助学金的比例。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将助学金设置不同的等次,避免针对性不强的局面,加大对特困学生的资助力度。
其次,应加大国家助学贷款,特别是生源地信用贷款的力度;建立高校完善的勤工助学体系;将奖优和助困相结合,扩大各类奖学金的覆盖面。从而培育通过自身劳动付出获得资助的观念,避免等、靠、要的懒汉思想。
最后,高校也应该建立起一种应急资助体系,对家庭经济情况出现意外变化的学生提供一定的资助。当学生家庭遭遇意外变故时,高校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为该同学提供一定的帮助。高校应急资助体系对于完善高校资助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三)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扩大资助的来源
高校在开展贫困生资助的过程中应广开渠道,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贫困生的局面。如可以设立以一个团体、单位命名的助学金,加大资助来源;也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在校期间企业资助高校贫困生,毕业后受资助大学生到对应的企业就业。这样既可以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问题,又可以为用人单位培养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实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篇7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工程系道桥xxx班的xxx,今晚很荣幸可以站在这个讲台上与大家共享我这两年来的大学生活。在此,我首先要向一直以来默默支持和鼓励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最亲切的问候。
泰戈尔曾说过:“天空中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而现在,我想说:“天空中没有鸟的痕迹,但我正在飞翔。
当我拿到xxx职业技术学院录取通知书时,既兴奋又无奈,是去打工还是上学?打工,意味着从此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我心不甘,情不愿。上学,想到年迈而无法从事体力劳动的父母,使本来就窘迫的家境将更加不堪重负,弟弟也将要面临辍学,我心不忍,更无奈。经过反复思索最后痛下决心,作出既上学又打工的举动,自己养活自己!虽然家境贫寒,但我相信:虽然无法选择来到这个世界的方式,但可以选择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虽然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但是可以选择自尊自强地生活,我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改变这贫穷的家庭。
既上学又打工,自己养活自己,谈何容易呀!记得去年暑假在南平打工,我选择最辛苦但挣钱最多的岗位———空调安装工助理,最多时一天可以挣100元,记得一次在一栋住宅楼15楼安装空调时的经历,让我终身难忘:炎炎夏日,火焰一般的太阳直射得我睁不开眼,热烘烘的墙体烤得我汗如雨下,看到路上蚂蚁般的行人,突然头晕目眩,人就往下掉,把在场的人吓坏了,幸运的是掉到13楼就没下去了————因为身上绑了安全带。一年多来,我就是这样边上学边打工走过来的,一路走来虽然不是鲜花满地,但也充满披荆斩棘后的快乐与喜悦。从xxxx年9月迈出家门到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报到那一刻起,就没有向家里伸手要过一分钱,并承担起弟弟的部分生活费。
篇8
关键词 高校 奖学金 激励作用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how to Better Achieve the Motivation Effect of College Scholarships
Abstract Scholarship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centive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plays a essential guidance and promotion the role through mobilization of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students in th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o better achieve the incentive effect of scholarship to promote studen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y the establishment, evaluation and afterward publicity aspects of scholarships.
Key words college; scholarship; motivation effect
奖学金是高校激励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引导和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和个性健康发展。本文将从奖学金设立、评定、宣传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如何充分发挥奖学金的激励作用,促使学生成长成才,达到育人的目的。
1 奖学金种类设置多样化
一般高校都设置了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奖学金,并形成了健全的奖学金评定体系,奖学金的种类一般有综合奖学金与单项奖学金。其中综合奖学金奖励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表现突出,均衡发展的同学。单项奖学金则奖励在某方面有特长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同学。综合奖学金的设立旨在鼓励同学全面发展,在各个方面堪为表率。单项奖学金则鼓励同学个性化发展,这对于在学习方面并不擅长,但在其他方面具有优势的同学有很大促进作用,如学习进步奖学金奖励在学业方面取得进步的同学,体育优胜奖学金奖励在体育方面有特长的同学。
高校奖学金种类设置的多样性,是在鼓励同学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在引导和促进同学们个性化的发展,发挥自身优势。只要有所长并为之努力,就有可能拿到奖学金。这样既丰富了校园文化,也激励了同学的发展。高校设立不同类型的奖学金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奖励,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优势明确奋斗目标,对大对数同学起到了激励作用。在奖金额度的设置方面,大多院校一般综合奖学金额度较高,而单项奖学金额度较低,我们认为在奖学金评选中,可以适当增加单项奖学金的额度,使之在分量上接近于综合奖学金。这将进一步肯定和鼓励同学们个性化发展,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专项上取得成就和突破。高校的奖学金往往被少数学生垄断,从激励效果上看,奖学金往往只对少数学生有吸引力,因此奖学金设置的多样化,可以更有效地激励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以学习进步奖为例,对学习进步幅度较大的学生给予奖励,这样对于作为学生主体的在学业上相对困难的同学有很大激励作用,达到了鼓励先进带动中间鞭策落后的作用。
以鼓励个性发展的单项奖学金和以鼓励全面发展的综合奖学金相结合的模式较好地体现了高校多元评价的理念,不仅有利于激励同学全面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力。
2 奖学金评定的公平公正以及评定结果的公开透明
奖学金评定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及评定结果的公开透明是发挥奖学金激励作用的关键环节。只有保证评定过程的公平公正以及结果的公开透明,学校的奖学金评定体系才能得到同学的信任与认可,从而在同学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人们除关心所获得报酬的绝对值外,更关注与他人相比、自己的投入所获得报酬的相对值,并对公平与否进行判断,进而产生“公平感”或“被剥夺感”。这对个体的后继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学生而言,表现为“继续努力”或“放弃努力”,甚至是“拒绝努力”。期望理论的后期研究认为,“程序公平更能影响员工的组织承诺,增强组织承诺和对上司的信任”。①因此奖学金的评定过程要充分体现公平理论的内涵,具体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奖学金评定前信息的公开。奖学金设置比较公平,各种奖学金的条件和奖金、荣誉要相当。在奖学金评定工作开展前,学校要将奖学金计划向各院系公开。各院系也要将本院系全部奖学金信息包括每项奖学金的名额、奖金、参评的具体要求、获奖后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等等信息向本院系全体同学公布。学生在对奖学金整体情况有所了解后,在符合奖学金申请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是否申请奖学金,申请哪种类型的奖学金。
(2)奖学金评定过程的公开公正。奖学金的评定程序要规范,并且要保证学生了解奖学金申请及评定的过程。院系要有专门的评定小组对学生的书面申请进行统一评审、审核。在教育学中有一种效应叫做“马太效应”,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马太效应是指:“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在学校教育中,马太效应的消极作用是显著的。学生或是集体一旦受到奖励,那么很多的荣誉就会接踵而来;而一旦被列为“差”的行列被认可和奖励的机会就会被剥夺。“马太效应”会导致评定过程中不公正现象的产生,因此在评定中要避免“马太效应”,保证奖学金评定过程中的公平公正。
(3)奖学金评定结果的公开透明。奖学金的评定结果要公开透明,整体上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期望。在奖学金评定结束后,要将评定结果进行公示,接受所有老师同学的监督。对同学提出的异议慎重对待,学校和院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并且要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应同学。这样不但加强了同学们对于奖学金评定结果的认可,而且也增强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另外,由于奖学金的评定依托于院系,学校应有较好的监督机制,以保证院系奖学金评定的公正性。
奖学金的评比机制对高校整个组织的健康运行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奖学金的评比工作做得好对于高校推动优良的学风校风建设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相反,如果在评比奖学金的过程中没有坚持评比的程序和标准,出现了符合评比条件,应该评上而没有评上的情况,那么在学生群体中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果严重的话,有时候出现个别的问题也可能导致学生对整个评比机制、整个评比结果公平性的质疑。因此,在奖学金评比的过程要坚持程序标准,保证评比过程的公平公正,同时应该坚持公示制度,自觉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也就是要保证程序合理性,以及评定结果的公开透明。
3 奖学金项目以及获奖同学事迹的宣传
在奖学金的宣传上要注意两个方面的结合,一是奖学金评定前对于奖学金项目的宣传,二是奖学金评定后对获奖学生的宣传。对奖学金项目的宣传可以加强学生对奖项的认识,了解每一项奖学金背后的故事,有助于增大奖学金的影响力,从而评选结果也更能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而对于获奖学生,要广泛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突出表现,介绍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特别是他们刻苦钻研的拼搏精神,为广大学生树立榜样。这对获得奖学金的学生而言是种肯定和鼓励,而对尚未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来说则是种鞭策和触动,他们可以通过自己与“榜样”对比找差距,并不断促进自身的提高。②任何学生都要有足够的动机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外来动因,而通过奖学金项目以及获奖同学事迹的宣传,可以激发大部分同学的学习动机,进而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加强宣传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贯彻奖学金评定的全过程。首先在奖学金评定前,可以通过印制奖学金介绍手册或在相关网站上宣传设奖单位以及奖学金项目,让同学们提前了解奖学金的详细信息;其次是在奖学金评定过程中,要将答辩机制引入到奖学金评定的过程中来,这样不仅可以更加合理公正地对优秀大学生进行评价审核,而且也会促使其他同学在参加奖学金答辩的过程之中,通过学习优秀学子的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内心受到鼓舞和教育;第三是在奖学金评定后,召开各项奖学金的颁奖会,并通过校园网、校刊、广播电台等进行宣传报道,令奖学金的激励作用透过颁奖会得到进一步的弘扬;第四加强对获奖学生先进事迹的宣传,将他们先进事迹进行充分报道,并在学校主要宣传媒体例如校级报刊、学生网站进行广泛的宣传。学校还可以组织这些获奖同学进行一场生动活泼的报告会,展示个人风采,抒发远大抱负;最后,做好获奖者的跟踪调查工作,尤其是毕业生进入社会之后各方面的表现情况。通过跟踪调查得到的反馈信息,为今后奖学金评定提供参照系数,有效地为评奖过程提供检验和进一步的改革依据。
4 物质奖励的同时强调发挥奖学金的精神激励作用
奖学金设立的目的是引导和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和个性健康发展。因此在奖学金的评定过程中,在合理分配奖学金金额、给予物质奖励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誉观,不支持学生只重视物质的奖励。现在很多同学将金钱作为争取奖学金的主要动机,将奖学金与物资奖励划上等号,忽略了奖学金体现的荣誉价值。在这种思想的冲击下,学校在对同学的思想教育上,应注意引导同学们树立荣誉意识,更加全面合理地去认识奖学金。奖学金首先是一项荣誉,是对同学过去一段时间成绩的肯定,其次奖学金是基于荣誉的一笔物资奖励。在同学们正确认识奖学金的基础上,学校鼓励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同学、院系、学校的认可,从而获得相应的荣誉,并匹配一定的奖金作为鼓励。
强调奖学金的精神激励作用。从获奖者的角度来说,奖学金已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奖励,更重要是一种荣誉,是对前一阶段表现的肯定,会因此产生奋斗的动力。③对于广大同学而言,在他们心目中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明确了努力前进的方向。奖学金评定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总结、评价的过程,因此,要让学生全面了解奖学金的标准和评比方法,使学生自觉主动用奖学金的评定标准内化自己的行动。同时,在奖学金评定结束后,召开表彰大会对获奖者进行宣传,并对获奖者进行引导和教育,促使获奖者合理使用奖学金,在学生中树立标杆形象,鼓励更多的同学发挥特长,实现自身发展。这样充分地发挥了奖学金的的激励作用,在整个校园形成了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同学们树立正确对待奖学金的观念,更为重视奖学金在精神方面的激励作用,从而真正实现奖励育人的目标。
注释
① 蒋国华.对高校奖学金激励制度的激励效应分析[J].石油教育,2007(2).
篇9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现状 贫困原因 解决对策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基本现状,对我校学生进行分层抽样,对选取的这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在我校学生工作部有关教育职能部门老师中选取典型样本进行个案访谈。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贫困大学生的家庭情况,心理情况,贫困生就业心理现状,以及贫困大学生得到资助情况及消费结构等。分析这个群体的学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贫困生的现状
(一)家庭情况。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绝大部分贫困生来自农村及偏远山区,部分来自城市或城镇下岗职工家庭。从他们的家庭结构可以看出大部分贫困生家庭成员偏多,也有小部分贫困生来自单亲家庭,而家庭成员中有收入的成员又偏少,所需供养的人过多,负担过重导致家庭贫困。
(二)消费情况。
从贫困生的月均消费情况来看,月均消费在200~300元的贫困生占总体比率的15.09%;月均消费在300~400元的贫困生占总体比率的29.25%;月均消费在400~500元的占总体比率的27.36%;仅有小部分贫困生月均消费在500元以上。每月的开支去向上,78.58.%的贫困生大部分用于吃饭;有21.70%的贫困生一半用于吃饭一半用于购物;仅仅有1.89%的贫困生扣留伙食费后大部分用于购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用品。从消费来源看(如图一),调查显示79.25%的贫困生是家庭资助;靠亲朋好友资助的占5.66%;靠社会公益认识和政府资助的仅占总比率的0.94%;通过借贷的贫困生占1.89%;有10.58%的贫困生的消费主要依靠勤工助学和兼职。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贫困生的消费是由家庭资助,社会公益基金和政府资助等资助覆盖面小。由于社会公益基金和政府资助是由国家、学校、企业或个人设立的,用来奖励那些少数品学兼优的大学生。社会公益基金和政府资助作为激励手段,具有竞争性,但贫困生的数量比较多,因而要得到全额资助的比例很小。
(三)心理情况。
在对贫困生心态的调查中发现(如图二),有30.19%的同学认为贫困生的心态是自卑封闭的;有58.49%的同学认为贫困生的心态是正常心态;仅仅只有11.32%的人同学认为贫困生的心态是积极乐观的。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和经济不发达的或者城市贫困家庭。由于入学前受教育的环境比较差,他们知识面窄,信息量少,实践动手能力差,他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习惯都与非贫困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尽管大部分贫困生心态比较正常,但仍有一部分贫困生心态是自卑封闭的。针对学校贫困生的心理特征,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三:你认为在贫困学子的成长过程中什么更为重要
调查显示如(图三),面对是否敢在同学面前承认自己是贫困生这一敏感的问题上,有51.89%的贫困生有勇气在同学面前承认自己卑微贫寒的出身,有48.11%的贫困生不敢承认或者私下承认或者拒绝回答这一敏感的话题。当问到物质贫困是否容易导致精神贫困的问题上时,25.47%的贫困生认为比较容易导致;44.34%的贫困同学觉得影响一般;30.19%的同学认为没有影响。大部分贫困生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自己是贫困生还比较敏感,以至于精神状态不佳。这可能将影响其学习和工作,甚至影响未来的发展。
在心理压力上,调查显示39.62%的同学认为在经济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上压力比较大;24.53%的同学觉得在恋爱问题上压力比较大;21.70%的同学觉得在家庭问题上压力比较大;39.62%的同学觉得在学业问题上的压力比较大;63.21%的同学认为在个人前途及就业压力比较大;15.09%的同学在国家发展前途上压力比较大。当问到“如果你有精神上的困惑,你是否会去咨询心理医生”时,55.66%的同学表示不会咨询心理医生。
(四)贫困生就业心理现状。
对于将来就业问题上,7.55%的贫困生认为将来就业相当困难,由于来自贫困家庭,没有关系,即使有能力也无法施展;37.74%的贫困生认为比较困难,现在就业竞争激励,且自己出身贫寒,没有可依靠的关系;16.98%的贫困生不想就业,想继续深造,进一步提升自己;29.25%的贫困生认为将来就业比较容易,出身贫寒没有关系,只要有能力就能找到好的工作;8.49%的贫困生觉得只要自己有能力找到工作将很容易。部分贫困生由于家境的贫寒及自身条件的不足,加上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不能正确理解而产生心理偏差,并形成了一种灰色的人生观和处世观,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缺乏信心。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贫困生想通过读大学改变命运,而关系资源、信息资源的匮乏,使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所以部分贫困生产生了消极的就业观。
二、贫困的原因
贫困大学生贫困有其社会、经济及自身的原因,也是产生心理等方面问题的源头,包括:
(一)社会因素:社会各方面发展不充分。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低,教育基础相对较薄弱,教育总体水平欠发达;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分配体制也出现了分配不公、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现象。人口众多,尽管教育投入总量很大,但人均教育支出却很低;社会高校贫困生救助团体尚少且不成熟,关注度不高等也是造成和加剧贫困生贫困的重要原因。
(二)经济因素: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东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和现有水平之间的差距较大。城乡二元体制造成的城乡经济差距,是造成来自农村的高校贫困生远远多于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贫困生多数来自农村,特别是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边远贫困地区。由于高校贫困生的家庭以农业生产为主,而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手段落后,农产品价格偏低,这就使得他们家庭收入低,经济困难。
(三)自身因素:心理素质低。
调查显示,部分贫困生不能正视自己贫困的事实,产生自卑、内向心理,进入大学后不认真学习,成绩较差甚至挂科等,以致不能顺利拿到毕业证,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一些贫困生自立程度较低,技能较差,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部分学费或生活费。尽管一些贫困生学习成绩很好,但因社会实践能力较差,缺乏自强自立的精神,没有摆脱对家庭和社会的依赖。
三、解决贫困生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学校与社会团体之间的联系,积极创建资助平台和扩展帮扶途径。
加强企业与学校的联系,通过媒体宣传,鼓励企业对贫困生进行资助。建立企业定向培养机制,解决部分贫困生的学费、生活费问题,以及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加强助学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加强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如“就业创业导航站”等,构建勤工助学信息平台,为贫困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兼职信息。
(二)完善贫困生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体系。
学校应建立科学严格的贫困生界定体系,严格贫困生认定程序,建立和完善贫困生档案,全面了解和把握贫困生情况;建立完善的奖学金、助学金评定体系,严格实施科学的评定方法,使奖学金助学金真正发挥作用;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勤工助学体系,科学细致设置勤工助学岗,增加勤工助学的补贴,并由专门的老师和同学对勤工助学同学进行管理、监督。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重点开展贫困生的工作。
班主任和辅导员要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困难同学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且定期和贫困同学谈话,做贫困学生的知心人和好朋友;细致具体地开展奖学金、助学金评定工作,勤工助学人员的选拔工作;帮助贫困生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鼓励贫困生与人相处,建立人际和谐关系;注意发挥班、团组织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并注意发挥他们的优势,增强自信心。加强心理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贫困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四)贫困生应树立良好心态,刻苦努力,自强不息。
贫困大学生应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正视贫困,正视自己,正视现实,以一个积极向上的姿态对待学习生活和工作;懂得合理地排除心理困惑,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自我意识;消除自卑心理,提高情绪控制调节能力,努力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广交益友;注重兴趣爱好的培养,并抓住展示自己和锻炼个人能力的机会,增强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祝秀香,刘国华.对高校贫困生精神扶持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制度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普通高校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我国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了各项资助制度,建立了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上得起大学、接受教育,顺利完成学业,同时起到良好的激励与导向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体 制改革不断深化,学生资助制度有些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备受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成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一项问题。本文试就当前普遍存在的助学金管理运行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一、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运行中的若干问题
(一)激励不足。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与奖学金管理有着不同性质的功能,奖学金重于“奖”,凡学生在学业、文体、能力等各方面表面特别优秀的,可以获得相应奖励。助学金在设立的功能上,只偏重于“助”,只要家庭经济情况属困难的,都有机会申请,而只要名额充足,便可以获得助学金的资助,而高职院校在学业、思想品德等各方面的限制条件并不十分明显。对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少,只重家庭情况考核,申请助学金的过程中,难免不少学生为了获得可观的资助,不惜捏造假材料及假事迹,违背了助学金的本来意图,助学金的管理中也表现得只有资助而无激励。
(二)助学金发放的认定标准存在困难
1.贫困生怎么评,谁有资格来评?目前,用投票的方式评选贫困生,在高校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并不少见。在助学金评选的权力下放到高校以后,高校又把它下放给学院,最终落到辅导员身上。这种做法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贫困是评出来的吗?采取公开投票的方式评选谁是否是贫困生或者谁更贫困,这显然是不符合国家助学金制度的初衷。其次,应该怎么评?参加评选的人能保持价值中立吗?贫困生的确定条件、依据可信吗?这些问题都是难以解决但又无法回避的。
2.班级之间的情况差别较大,助学金评选比例如何分配?不同的班级成员之间,家庭困难情况并不一致。然而,在评选比例固定的情况下,辅导员也只能给各班均分配相同的比例。因为他没有理论也没有权利去调整分配比例。但是,这种做法没有考虑班级差异,有失公平、公正。
3.贫困生名额不够或者有剩余,怎么办?在这种背景下,惯有的发放模式遇到了新问题,已建立的贫困生档案的效用也大大降低,容易额不足或者名额剩余的情况。
(三)助学金发放后期监督管理中的问题
有少数贫困生不珍惜机会,将所获得的助学金并没用到缴交学费与购置学习用具上来,而是用来大吃大喝,大的大脚花钱,进行生活上的攀比,在同学们中的影响非常不好。甚至有些学生依赖助学金,出现了“等、靠、要”的现象。对国家的资助与学校的扶持毫无感激之情,全然当做是应得的。这些行为都极大地违背了助学金制度的初衷。
二、相关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综合成绩和贫困程度相结合的评定办法。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是高校常见的一种对学生全面考核的手段。综合素质测评包含德、智、体等多方面,由各方面的得分乘以权重综合而成,作为评选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对于学生的贫困程度,则按实际情况不同,划分等级,可分为已被资助过、亟待资助、一般待资助,作为国家助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此方法有效结合了学生的综合成绩和贫困程度,把奖优和助困有机地结合起来,其缺点是较烦琐,在工作中增加管理量,但若能完善,也可达到增加激励学生的目的。
(二)建立与完善贫困生数据库。为了全面掌握和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每个学生应建立贫困生数据库。数据库应在核实学生相关证明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生信息,包括学生的家庭成员情况、家庭年收入遭受自然灾害情况、家庭欠债情况、突出的表现、曾受过的资助等信息,此外,还应将学生平时的缴费情况、日常消费情况进行实行更新。每学年根据学生的受助情况和家庭经济状况变化,不断更新数据,做到对学生资助信息的动态管理。
(三)完善追踪反馈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坚持公示制度,对国家奖助学金评选中弄虚作假,的行为进行严惩,并给予相应处分。对学生在资助期间发生重大违纪违法行为、学习不达标情况的,一经查实便取消其受助资格。
(四)注重宣传,资助与教育并重。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要给予经济上的帮助,而且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励志成才教育、勤俭奉献教育,使他们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应在校内及班级内部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动,除了常规的主题班会、民主生活会、诚信征文的形式开展德育教育外,还应开展一些专题活动,如感恩活动,让受助者给学校及相关资助人士写信,汇报个人学习生活情况;参加义工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表达感恩的感情,让受助者内心也受到良好的感恩教育。
参考文献:
[1]崔丽.新资助政策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⑹
[2]刘凤.国家奖助学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⑴
[3]姜旭萍,丁桂兰,方杏村.国家奖助学金评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2009⑸
- 上一篇:大学生简历个人总结
- 下一篇:大学生三下乡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