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实验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1 12:12: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实验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实验个人总结

篇1

1)课题申请

既然打算做社会实践,那么课题申请是很重要的,要不然学校是不给你资金的。学校的钱是难“骗”到的。

课题最好是挑你自己最熟悉的来做,不然做到以后是很累的。确定了课题以后就得开始找你的队友咯,我们学校的规矩是只能找相同院系的,所以我采取的方法是通过飞信群发,广发英雄帖,总有人会上门的。。。找齐人才了后呢,就开始着手准备写申请了。由于我是第一次接触这种东西,在百度上找了一些别人写的申请来参考,主要是看看人家的申请是怎么写的。

总得来说申请包括:第一,课题相关现状。第二,选着课题的价值和意义。第三,课题的研究视角、目的和重要观点。第四,本课题国内外相关成果。第五,调研的方法与途径。第六,小组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就是给学校吹牛,说你们小组很厉害~)。

你要写一个课题申请就得先了解这个课题的现状,那么相关资料的查阅就显的很重要。在资查阅方面,我个人感觉在普维,万方等专业期刊数据库查是比较方便的,因为只有在这些数据库中你才能找到专业的数据,而且这些数据都是很有说服力的。直接通过百度等搜索到的资料最好只作为一般性的参考。

最后是我个人的小经验,你还可以去对课题做一个前期的调研,问一下你的调查对象面临什么具体问题。这样不但对调研视角和思路的搭建很有帮助,还能向学校方面表达出你很积极去做这个调研的心态,这样能在调研申请批复的时候会给老师留下很好的印象。整个申请写下来就4000字左右,不要太多了。

2)调研

当你的课题得到学校批复了以后,你就得着手准备调研了。

调查问卷表是极其重要的东西,它决定着你整个调研活动的成败。如果你的调查问卷表没做好,那么在整个调研结束后你是没法去弥补的。调查问卷是用来收集数据的,那么你就得把很多问题都考虑清楚。我觉得你最好去寻求指导老师的帮助,指导老师都是有经验的,他肯定能给你很多很好的建议。

然后是出门调研,在这我觉得大家要注意安全,最好是两个人以上组队出门,万一出了什么事有个照应,毕竟社会上的坏人是大大的有滴~

第一步,说明你的来历,该低头哈腰就去做,着别人白眼和讥讽是很正常的事,重要的是要坚持,俗话说的好,人不要脸天下无敌。我做调研的时候有次坐了40分钟的车、走了一个小时的路、等负责人又花1个小时,得到别人的答复是:我们不接受你们的调研,你快出去。。。

第二步,和你的调研对象交流,在交流过程当中你自己心中要有底,把你自己想知道的资料套出来,并且让他填好你精心准备的调研问卷表。还有,在交流的时候你要给别人留余地,不要总是你自己问。你可以给别人抛出一个范围很大的问题,看看他的想法和思路。很有可能,他就有一个你完全没想到的东西。

第三步,是整理你采集到的数据,可以想象你采集到的数据肯定是很繁杂的,你的使用excel等的东西把数据统计出来,以背你做报告的时候引用或制图表。当然还有专业的统计软件和统计学上的知识,因为我才大一,什么也没学过,就跳过了。。。。虽然我觉得肯定是要使用的。

3)写报告

材料有了,最后就剩这个万恶的报告了。写报告最好是由一个人主笔,比如我自己的调研报告就是我写的,因

为每个人的笔风是不一样的,几个人来写的话就会感觉牛头不对马嘴。在这里我引用下别人写的格式要求,很好的。

篇2

摘要本文从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实训课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阐述了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主要途径是课堂听讲, 集中注意是听好课堂讲授的心理保证,预习有助注意的集中,可提高学习兴趣。实践实训,是真正学到知识和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课堂 大学生 知识 实践创新 学习方法

1 基础理论课特点及学习方法

大学期间,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特别强调基础课和实践课的重要性。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强调了理解,鼓励创新思维的构建,特别要注意深入理解概念。如果说大学是一个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建立之本就在于基础课。

1.1 概念是理论的核心

概念是理论的核心,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反映对该理论的深入程度,所以必须重点花工夫对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如高等数学中的极限、连续、可导之间的关系。大学理论学习和中学理论学习的最大不同之处,最难掌握的地方,就是概念需要重点进行探索研究。

1.2 勤于思考,多提问题

我们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看都‘懂’,用无门”的现象,咎其原因便是学习未深入。如果学过以后没有问题可提,说明我们还没有学懂。会学的学生,每次学过后都会提出问题,有一些问题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得到解决,有些问题则是经过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研究或请教老师解决的(鼓励自问自答和互相讨论)。要使学习深入,主要的方法是勤于思考,发掘问题,通过“认真思考——提出问题(怀疑)——解决问题(肯定)——提高认识”的途径,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才能逐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1.3 思路的学习和训练

思路的学习和训练是一个艰难和长期的过程,可以配合看些科学发展史、哲学史,经常请教老师,借鉴成功和失败的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一个客观认识的过程,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构建过程。

任何理论的建立,规律的发现,都有思路可以借鉴,并进行思路训练,经过举一反三,学会灵活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加强思路训练的直接法、筛选法、特殊值法、验证法、图象法、试探法等。学则变,变则通,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1.4 理论的系统理解——总结的重要性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 、“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也就是说,在读书过程中总结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总结:

(1)养成总结习惯。每次复习后都应归纳一下,每学一章都应有小结,学期最后总复习时要有总结;(2)总结应简明扼要,尽量采用列表等形象的方式表达,便于看清事物间的联系;(3)要有重点与难点,从而突出事物间的联系;(4)特别要总结理论的总体思路;(5)最好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6)把每次考试当作是一次课程总结和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极好机会。

1.5 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化认识,提高能力

求知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应从思想上认识实践在认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中的重要地位。故应将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际相结合,注重第一课堂(特别是专业课)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与实验结合,与科研结合。实践不能与理论割裂,注意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

配合课堂教学做适量的习题。注意做习题应有复习——做题——复习的过程,通过做题,锻炼能力,发现未懂之处,可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做题切不可取中学的题海战术,解题鼓励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以便活跃思维,发掘创新思路。

学好基础课不但是学习后续课程所必需,也是今后考研之必要,更为成就主体形人才打好基础。

2 专业理论课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2.1 课堂教学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专业理论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必学的,专业课则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目标有所侧重和有所选择。大学课程和中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学习的要求和目的不同),有利于根据大学理论课特点学好本课程,故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首先大致了解一下全局有利于听课时对课文的理解,所以,课前最好能先预习5~10分钟,大致了解一下下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对学习内容预先有一个总体印象,做到心中有数。

(2)上课用心听讲,必须使自己的思路紧紧跟上老师的讲解思路,特别对有些着重理解的基础课,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等,绝不可有一点点走神,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将会造成今后复习的很大困难(特别对新生来说),所以课堂纪律十分重要(不可迟到,迟到会打断大家的思路)。

(3)上课必须学会记好笔记,这点特别重要。这是和中学有很大的不同处。笔记要记提纲、重点和讲课新颖的地方。

(4)课后必须认真复习,并结合着做题,两者相互促进,不可偏废。要着重于理解(特别是概念)和探索问题。

在中学里,习惯于题海战术,但对课的内容不求甚解,在大学里绝对要不得,要重点予以纠正。当然,光看书不做题也是学不好的,俗话说“光看不练假把式”。

(5)学完每章内容要有小结,学完整个课程要有总结。

由于大学的学习和中学的学习有本质的不同,需要在建立信心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摸索大学的学习规律,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小结每次的失败和成功,总结每学期的学习和生活,最终必然会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取得学习的成功。

2.2 掌握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捷径

(1)重视基础课的学习,掌握系统学习的方法;(2)抓紧时间多实践,极早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培养个人特长,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及较强的实践能力;(3)以创新精神对待自己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3 实践、实训课特点及学习方法

由于中国大学培养目标不同,中学注重学习知识,而大学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地方,需要我们有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以,实践方面的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学生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身就是偏重于技术,所以更应重视实践学习。

3.1 重视实验学习

实验学习是实践学习的基础,实验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的是《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等。《大学物理实验》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着重在实验技能、基本观念和科学素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强调对客观现象的观察和误差、结果的分析。它不但是一切实验课的基础,而且能使学生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能够得到最基本、最充分的训练。《电子技术实验》课是专业基础课。

3.1.1 对实验课学习的基本要求分为:

四个充分:充分认识实验课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地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克服动手时不动脑子的偏向;充分发扬探索精神,即使是验证性实验,也要多进行一些实验探索,提高自己的创新(包括设计)能力。

两要掌握: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学会基本仪器的规范操作,树立误差观念,努力减小在实验过程中的测量误差;掌握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树立定量观念,培养综合定量分析、科学推理,做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一种态度: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1.2 为做好实验,要做到:

(1)加强实验前的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了解实验原理,理清实验操作的整体思路,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以避免在实验中完全被动地按实验讲义中的操作步骤照搬照抄。(2)熟悉实验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仪器的调整必须思路清楚,操作规范、严格,对于一些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注意事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3)重视原始数据的记录,要有对自己的测量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极端负责的态度。(4)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维护实验室整洁,爱护实验仪器。(5)写实验报告字体要端正,文字要简练,数据要齐全,图表要规范,计算要正确,分析要充分、具体、定量。

3.2 实训学习和技术水平

为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以适应今后实际工作和拓宽毕业后就业面的一系列技术考证的要求,应特别重视大学阶段的技术培训的学习。尤其是受大多数学生的青睐,说明大学生已开始重视实用技术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因人而异,但也有一般规律和通常做法。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尽快更新学习习惯和观念,努力探索适应大学生活的学习特点及方法,着重创新意识和素质能力的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孙昌龄.大学生学习方法[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7.

[2]维克托.P.梅厄拉纳,理查德.C.约克.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M].文汇出版社,1987.12.

[3]熊文斌.大学生学习与谋职指南[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8.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学会学习--大学生学习引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7.

篇3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高校篮球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07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这是我国学者对反思的重要性的总结。教师的成长同样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出来:经验+反思=成长。这充分说明,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同时还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从河南师范大学2015级体育教育专业中选取两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一班30人,二班28人,并随机选取一班为实验班,二班为对照班。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

二、实验设计

1.教学实验设计

对于实验班,教学中进行教学前、中、后的反思。教学前反思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具体可操作的教学计划;教学中反思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进一步反思并及时做出调整;教学后反思中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再加以总结并改正,为下节课做准备。对于对照班,教学中采取常规教学方法。

2.前测

实验前,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和篮球基本技术(运球、传球、投篮)的测试,以排除不同的身体素质和篮球基本技术水平对实验的干扰。身体素质指标包括100米、原地摸高、垒球、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篮球基本技术指标包括运球、一分钟半场往返运球、传球、一分钟对墙传球、投篮、一分钟投篮。

3.后测

实验后,两个班篮球技术的测试内容包括一分钟半场往返运球上篮、一分钟单手肩上投篮。笔者通过教学实验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身体素质、篮球基本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哪一组的一分钟半场往返运球上篮和一分钟单手肩上投篮做得好。实验后测试指标中的一分钟半场往返运球上篮和一分钟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动作水平的测评由本院篮球教研室的专家(共计五人)分别打分;一分钟半场往返运球上篮和一分钟单手肩上投篮的达标水平由本人和一个篮球专业教师一起进行测试,一个人掐表,一个人记录。

三、结果与分析

1.前测结果分析

笔者经统计结果发现,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篮球基本技术最后统计的结果服从正态分布并且方差齐性,P>0.05,这说明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和篮球基本技术水平差异不显著,也就是说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和篮球基本技术水平相当。

2.后侧结果分析

实验后,两组学生在篮球基本技术动作水平上的得分和篮球基本技术动作达标的得分上,相关数据显示,也都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P

反思性教学理论在高校篮球教学中,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篮球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从而提高测试成绩,对于高校篮球技术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供其他地区或是其他学科教师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陈雁飞.体育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9).

篇4

关键词 果树栽培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340-01

塔里木大学正处在教学转型时期,而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学院。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果树栽培学实践教学。围绕果树栽培学课程特点,改变实践教学传统的惯性和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开展“课题教学法”的果树栽培学实验教学改革,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对提高学生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高等院校园艺专业毕业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果树栽培学的课程实验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程实验是远远不够的。塔里木大学园艺专业果树栽培学课程在大学三年级第2学期与大学四年级第1学期分2个学期开设,与果树的整个年生长发育季节相适应。根据植物科学学院园艺试验站果树种类和栽培形式,调整组合果树栽培学课程实验项目,使每一个实验教学内容形成相对独立的小型“实验课题”;按照科研训练形式增加实验研究内容和观测指标,使整个实验课题内容更加丰富完善。采取“课题教学法”的方式,按照科研训练的模式,明确“实验课题”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制定实验教学实施方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帮助者角色,将室内实验与田间实验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验基本技能相结合,课程实验与科研能力锻炼相结合,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这样不仅丰富了实验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增强了学生综合能力。

2 实验教学的设计

“课题教学法”就是通过学生完成1个小型“实验课题”,是在实验课题实施过程中实现实验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1]。这种实验教学方法是围绕某一实验内容(实验课题),从理论知识的准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结果调查总结、实验课题报告撰写等,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科研训练的形式完成的。学生通过“实验课题”的教学,实现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经历了基础科研训练。

“课题教学法”的关键是“实验课题”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实验课题”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适应果树生产实际、符合果树栽培学课程特点和实验教学计划要求。果树的年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自然规律,其季节性、实践性很强。在果树生产的不同季节,教学上有着不同实践性(实验)教学内容,每一个实践性教学实验内容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都可以成为独立的小型“实验课题”来完成。因此,将果树栽培学中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设置成多个“实验课题”,实施“课题教学法”。通过调整组合将整个果树栽培学实验课构成10个小型课题。例如:将主要落叶果树树种识别和主要果树品种识别,合并成“主要果树资源调查”;将主要果树开花结果习性观察与枝芽特性观察,组合成“主要果树枝芽生长与开花结果习性的调查研究”;将果树果实结构观察与果树果实品质测定结合,形成“仁果类(核果类)主要果树品种果实品质性状比较”等。

3 “实验课题”教学的具体实施

3.1 下达“实验课题”项目任务

项目任务就是每一个小型“实验课题”。下达任务就是明确实验课题目标、内容和要求。

3.2 查阅文献,拟定实验方案

拟定实验初步方案,是实施“实验课题”的基础。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献,充实相关理论知识和每个实验课题相关的研究进展,了解研究的方法,明确实验课题的目的及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讨论,根据学校试验站和生产果园的实验材料,确定实验方案及调查方法、指标和时间安排。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通过教师引导、点评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2]。

3.3 实验课题的实施

实施是“课题教学”的核心部分。在实施之前教师对实验材料进行选择,对实验指标调查的方法进行示范,统一实验方法和标准,减少实验的误差,然后让学生按已确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施[3]。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实验完成情况,对学生不规范、不正确的操作要予以纠正。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新的疑点、新的问题、新的现象,对这些问题可以适当的调整实验方案并进行探讨,必将会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

3.4 实验结果整理分析

实验结果整理分析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是“实验课题”实施效果好坏的衡量标准。要求学生按照科技论文形式对自己调查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制作成表格或绘图,然后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和文献资料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3.5 实验课题总结报告撰写

实验课题总结报告的撰写是实施“实验课题”重要环节。很多时候学生只注重实验过程,对实验报告的撰写缺乏足够的重视。然而,实验课题报告的撰写既是对实验课题完成过程的总结,使学生了解总结报告撰写的格式、要求,又可检查学生完成实验情况,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课题总结报告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进行撰写,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小结与讨论、参考文献等。这些锻炼了学生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6 总结

在“实验课题”教学中,教师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但教师自始至终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实验实施中,基本掌握整个“实验课题”实施过程的每个环节,因此结束实验课题后教师应对学生的总体表现行为、理论准备、动手能力、参与态度等进行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工作成绩,同时还应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激励学生今后做得更好[3]。同样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课题完成情况进行反思,重新审视实验计划、实验操作、工作进度等内容,讨论安排是否得当,实验方法是否正确可行,课题内容是否全面;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否能够通过理论准备得以解决。通过“实验课题”教学自己学到了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可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加深学生的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教师对学生个人成绩评定要注意对整个课题过程进行跟踪记录,观察学生参与情况、协作精神和个人实践能力。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考核时应该强调综合性。因此,应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技能水平、实验完成程度和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这种考核方法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成绩,让每位学生都清楚地知道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得到收获,从而使其树立学好专业的信心,增强求知愿望,有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以后毕业论文完成、科研能力培养、工作能力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5 实验课题教学效果

在果树栽培学实验教学中实施“课题教学法”,把学生学过的理论与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实验课题教学中得以应用和巩固,进而掌握了每个“实验课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效果显著。培养了本科生的基本科研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创新能力[4]。随着果树生产的日新月异,新的品种、栽培模式 、栽培技术不断出现,教师更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宽广的知识面,在教学中不断引进新的技术、新的理念,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出具备从事果树栽培生产管理和科研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6 参考文献

[1] 张媛,李明,张钢,等.果树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23(5):75-77.

[2] 胡子有,黄海生. 项目教学法在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教论坛,2009(6):45-46.

篇5

每一名医学生入学时都曾许下过希波克拉底誓言,承诺“竭尽全力,采取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也曾宣誓过“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我国疾病谱的变化,国家对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更高要求。如何提高医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各医学类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该文将通过参加大学生科研活动“大鼠脊髓损伤研究”的体会,探讨医学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重要性。

1 有助于科研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重中之重就是对于科研思维的培养与锻炼。只有树立了科研思维,才能明确科研目的,遇到困难时才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如何培养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1)通过阅读大量相关科研文献,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并能及时发现还存在哪些不足,从中找到我们感兴趣的切入点,提出问题,明确科研方向;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可以学习借鉴别人成熟的实验研究方法,对于刚开始接触科研的本科生来说,在后续的实验方法制定过程中无疑是一条捷径。(2)重视科研实践活动,善于主动思考并通过多元化方式解决问题。实验时要勤于探究为什么?怎么办?有没有更好地方式、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时要多渠道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如及时查阅文献、丁香园等网络论坛查看并请教问题、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3)善于运用统计学方法及时总结实验结果,定期PPT汇报研究进展和遇到的问题。

2 有助于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对于一项以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过程中,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完成实验的基础。因此,在正式进入科研阶段之初,主要学习了从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多聚甲醛固定液等液体的配置,到造模手术、大鼠护理技巧,再到冰冻切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等实验操作方法。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理,在科研实验过程中能把一个复杂的实验拆解成若干个小实验,化难为简。例如:大鼠的造模: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实验细分为称重、麻醉、剪毛消毒、无菌手术、创口缝合等多个步骤,针对这些做专项训练,这样不仅提高了操作能力,同时也使我们懂得了做科研应该提前制定计划,这样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这样的基础,在今后自己独立承担科研课题时心中就更有把握[1]。

科学研究是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探索性活动,是一个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2]。科研活动对于增强大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具有显著作用。实验最初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问题,不解决实验就无法继续、不解决手术造模后动物会面临全部死亡。从最开始在老师的要求下被动重新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到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发现记录问题、主动分析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分析大鼠术后出现了哪些异常等问题,多途径积极寻找相应的对策。

3 有助于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科研活动常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与技能,往往不是凭一人之力就能完成的。尤其是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比较薄弱的医学本科生来说,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完成科研实验。一个优秀的团队才能做出一个优质的成果。因此,在科研过程中要充分掉调动和发挥每个人的特长,队员之间相互信任,分享资料,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提高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让课题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通过参加大学生科研,课题组的同学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彼此关爱,共同进步,使每个人都能学到更多,课题进展的越来越顺利。

4 有助于提高逆商(Adversity Quotient,AQ)

科学研究最大的魅力在于其有很大的不可预知性,同时,科研也是一个枯燥而漫长的过程,时刻考验着我们的专心与耐心,不容半点马虎、轻率和急躁。如果大学生参加科研只是为了做出一个完美的实验结果,完成论文,而在实验过程中心浮气躁,那么当实验进展不顺利时,就会出现强烈的心理失衡,以致情绪低落不能正常的完成实验[3]。从加入到这个科研团队开始,就遇到了不少的难题,比如:一开始毫无头绪的查文献、写标书,完全没有底气的做汇报;之后熬夜造模,精心照顾的大鼠却意外死亡;同时兼顾着繁重课业压力和科研任务,以至于身体吃不消等,但是很庆幸,不管遇到多么棘手的问题,再累再难,课题组的老师和同学都在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尽快地调节好情绪,平衡心态,继续坚持下去,完成实验。因此,在做任何事时都不要预先给自己设限,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然后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不断地突破自己。

5 学会总结

在科研中,总结包括通过撰写论文向别人展示科研过程及科研成果和反思自己在科研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不足。在总结课题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在学会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加深对课题的认识和理解,在老师的引导下,团结协作,共同完成论文。另外,在平时的实验过程中,要处处留心,时常总结在本科阶段涉及不到的科研知识和自身的不足,养成良好的总结知识和问题的习惯。例如:在做免疫组化染色时,做完实验后,及时总结实验记录,这将是自己在研究生乃至以后科研过程中的宝贵经验积累。

6 科研促进本科学习

科研与本科学习是相辅相成的,科研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同时,科研思维的形成又依赖于学习,本科学习是完成大学生科研的基础,因此,应该在科研与本科学习中找到平衡。另外,在科研过程中提高的动手操作能力、“逆商AQ”和团队合作意识,在本科学习阶段亦是相通的,将其运用到本科阶段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也会让我们受益良多。从科研活动中延续而来的师生情和友情也成为本科阶段努力学习生活的动力和资源。

7 思考

大学生科研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现在我们常讲“万众创新”,创新即是在两个事物之间建立一个新的连接,但是创新也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含量和逻辑思维能力上,在科研中,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学习了更多知识,开拓了眼界,这也为提高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一个科研项目的完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科研人员漫长的研究和探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和创新优化。对于医学本科生来说,这样的过程,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科研操作的基本方法,更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甚至潜移默化中,让我们的心态变得更加平和,也让我们变得更有耐心。

篇6

1.1学生对该课认识方面存在误区

误区一,学生在中学阶段是化学知识的普及阶段[4],很多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略低于理论教学,因此学生升入大学后大脑中仍然保留着原来的思维模式,学生更重视理论教材。误区二,学生没有深入研究分析化学实验,有一种错误想法,认为“分析化学每次实验是一样的,都是滴定”,实际学生只看到了该课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没有真正体会到该课内在的科学性、知识性。

1.2学生没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分析

化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每个实验背后都联系着实际应用,但学生看到的只是原理、步骤,没有深入挖掘及理解每一次的实验,再加上认识方面存在误区,因此对该课没有足够高的学习情感。

1.3学生对实验没有强烈的探索

欲望强烈的探索欲望是学生学习知识、探求真理的基本动力,没有了这种欲望也就没有了良好的实验行为[5],学习每一位化学家背后的故事,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对实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因此他们做实验勤恳而认真。以上列举了一些学生常犯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如果对学生的这些实验方式不给予正确的引导,不利于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让学生学好该课的一些方法,树立正确的实验态度。

2教学方法

近年来有关态度的研究中,有学者(Stahlberg与Frey)指出可以改变人们态度的方法有很多,如果方法运用的好,很可能达到修正人们行为的结果[3],因此依据态度的三个维度,按着每次实验的先后顺序,提出并实践了一些培养学生良好实验态度的方法。

2.1预习报告充分、全面,学生对实验的认知程度得到深化

(1)我们选用的教材是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合编的第三版《分析化学实验》,这本书与许多教材最大的区别是没有列出实验目的,这同时也给了学生思考的机会,学生通过预习实验内容,自己总结实验目的,并带着想法实验,麦基说过:“一名知道他应该做什么,并乐意做的学生,比起一名不知道应该做什么的学生会表现的更好一些”。(2)写明原理及步骤,在实验步骤中鼓励学生画出一些器具,例如锥形瓶、烧杯等,代替繁琐的文字叙述,学生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对实验做到了心中有数。(3)根据实验目的,查找文献及书籍,写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对于该实验产生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对以上这些要求每次上课前采用预习报告的形式检查,同时也会以随机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预习是否充分,是否有抄袭现象,再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其他学生简评他的预习情况。实验前的这些工作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来龙去脉,拓宽学生的视野,认识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特殊现象,为上好实验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2.2讲授时教师多提、多问,学生对实验的认知程度得到加强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句话也实用于教师,教师讲课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比直接给出答案更重要,我们对实验操作前的讲授过程,并不全是按部就班的正面讲授,而是将整个实验设计成许多问题,采用问题的方式,把实验剖析给学生,这种方法就是常说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ning)教育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1969提出,PBL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6],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积极思考实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课上实验教师严格、认真、方法到位,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行为习惯

(1)逐个检查法,我们学校分析化学实验采用的是小班授课的方式,每班学生人数都在15位左右,在人数相对较少的情况下,非常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例如,教师可以逐个检查每位学生的玻璃仪器清洗情况,如果合格方可配制药品以及滴定操作等步骤。(2)对比法,对比法就是通过直观的视觉方式,让操作规范的学生与走马观花的学生对比,当后者结果中的各类误差较大时,为他们寻找原因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线索。例如,可以采用手机录像或拍照等随机的方式记录学生的实验情况。(3)劝导式讨论法,在态度与行为的研究中,有一种理论认为劝导性的沟通行为对态度及行为会有影响[3]。例如,教师可以邀请一位操作有误的学生讲述他的具体操作步骤,然后让大家讨论,通过讨论大家会指出错误的操作,并说出原因,学生对实验的认知发生改变后,会从行为上主动调整不良操作方法与思考方法,这种方法比教师直接给出解释要好的多,教师最后可以给出一个简短的点评。

2.4写好实验报告、做好总结,学生对实验的认知程度得到提高

(1)对实验报告肤浅的认识为某次实验的总结和提高,从高层次上讲,写好实验报告是将来写好各类级别论文、设计书的预演和实习。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因此应该让学生明确写实验报告的高层次目的,为学生的专业化奠定基础。(2)讨论部分一定有以下两项:第一项,可根据某次实验的实际情况,写出本次实验与前一次或前几次实验之间的不同点。第二项,增加联系理论知识的相关考核,根据实验从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理论知识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让理论与实验充分接轨。两项中需要总结出的条数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

2.5加强实验室开放及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实验情感

篇7

预习报告:

1.试验目的。(这个大学物理试验书上抄,哪个试验就抄哪个)。

2。实验仪器。照着书上抄。

3.重要物理量和公式:把书上的公式抄了:一般情况下是抄结论性的公式。再对这个公式上的物理量进行分析,说明这些物理量都是什么东东。这是没有充分预习的做法,如果你充分地看懂了要做的试验,你就把整个试验里涉及的物理量写上,再分析。

4.试验内容和步骤。抄书上。差不多抄半面多就可以了。

5.试验数据。做完试验后的记录。这些数据最好用三线图画。注意标上表号和表名。EG:表1.紫铜环内外径和高的试验数据。

6.试验现象.随便写点。

试验报告:

1.试验目的。方法同上。

2.试验原理。把书上的归纳一下,抄!差不多半面纸。在原理的后面把试验仪器写上。

3。试验数据及其处理。书上有模板。照着做。一般情况是求平均值,标准偏差那些。书上有。注意:小数点的位数一定要正确。

4.试验结果:把上面处理好的数据处理的结果写出来。

5.讨论。如果那个试验的后面有思考题就把思考提回答了。如果没有就自己想,写点总结性的话。或者书上抄一两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句子。

实验报告大部分是抄的。建议你找你们学长学姐借他们当年的实验报告。还有,如果试验数据不好,就自己捏造。尤其是看到坏值,什么都别想,直接当没有那个数据过,仿着其他的数据写一个。

不知道。建议还是借学长学姐的比较好,网络上的不一定可以得高分。每个老师对报告的要求不一样,要照老师的习惯写报告。我现在还记得我第一次做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时我虽然用心听讲,但是再我做时候却极为不顺利,因为我调节仪器时怎么也调不出干涉条纹,转动微调手轮也不怎么会用,最后调出干涉条纹了却掌握不了干涉条纹“涌出”或“陷入个数、速度与调节微调手轮的关系。测量钠光双线波长差时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实验仪器用的非常不熟悉,这一切都给我做实验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当我回去做实验报告的时候又发现实验的误差偏大,可庆幸的是计算还顺利。总而言之,第一个实验我做的是不成功,但是我从中总结了实验的不足之处,吸取了很大的教训。因此我从做第二个实验起,就在实验前做了大量的实验准备,比如说,上网做提前预习、认真写好预习报告弄懂实验原理等。因此我从做第二个实验起就在各个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实验仪器的使用也熟悉多了,实验仪器的读数也更加精确了,仪器的调节也更加的符合实验的要求。就拿夫-赫实验/双光栅微振实验来说,我能够熟练调节ZKY-FH-2智能夫兰克—赫兹实验仪达到实验的目的和测得所需的实验数据,并且在实验后顺利地处理了数据和精确地画出了实验所要求的实验曲线。在实验后也做了很好的总结和个人体会,与此同时我也学会了列表法、图解法、函数表示法等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大大提高了我的实验能力和独立设计实验以及创造性地改进实验的能力等等。

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在做实验时的一些技巧与方法。首先,做实验要用科学认

篇8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高中化学;教学体会

一、从化学教学现状透析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化学这一课程起步晚,学生接触时间相较于其他学科较少,化学本身是一门涉及物质内部反应的学科,学习起来不易理解,且不能在短时间内知晓其根本奥妙,大自然物质组成纷繁复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出个所以然的,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都是经过前人的大量实验研究总结得出来,对于很多知识学生只能记忆,这就使得化学的学习变得繁琐,众多化学反应式,物质特性都需要学生一一记忆,知识学习过于死板,出现了学生对化学课吃不透,不想学这种屡见不鲜的现象。教师因为习惯了传统课堂,仍然靠着套路讲解的方式传道授业,对着书本知识按部就,没有清楚系统的教学方案,没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的意识,忽视化学实验的作用,明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在哪里,与学生之间搭不起一架通行的“桥梁”,这就导致化学课堂经常是老师说什么,学生记什么,最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都是零散的琐碎的,没有完整规范的知识体系,对化学这门课还是“两眼发黑”。从现状来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其实践能力非常必要,针对此,我们要引入体验式教学,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响应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号召。

二、如何进行化学体验式教学

1.通过具体实例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可选取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素材进入课堂,用身边最常见的东西解释说明客观的理论知识,在解释说明前可让学生自发思考:“我们几乎都用过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一旦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由于是身边存在的事物学生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这时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大胆猜测发挥想象,探索其中奥妙。例如,教师可以带进课堂一张发黄的纸,提问学生为什么纸会发黄,纸发黄是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的现象,却不太有人真正了解其所以然,学生面对再熟悉不过的场景却不知道什么道理,自然被吊足了胃口,这时老师引入化学知识,这是因为纸张漂白一般都用二氧化硫(即雄黄),二氧化硫漂白的原理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而不像臭氧,漂白粉(次氯酸钙和次氯酸钠)那样氧化漂白,由于纸张边缘与空气接触充分,因此时间久了会发黄,这与所看到过的实验,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红布条褪色,而加热溶液时红色复现是一个道理。像这样用专业的理论解释常见的现象,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使之在学习过程中留下深刻印象,久而久之,学生会越来越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尝试解释客观规律,这对于提高学生自信心与求学心有很好的作用。

2.带领学生做实验

化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实验的课程,奇特的化学反应通过文字描述出来难以产生直观的体验,学生无法想象出反应到底是什么样子,面对生硬的文字当然难以激发兴趣。一些简单的实验我们完全可以当堂进行演示,选取个别同学亲自体验,有条件的话可以人人进入实验室动手操作,亲自观察总结其中反应,而不是硬背书本给出的结果。例如“液中星火”的实验,具体过程如下:取一个大试管,向试管里注入5毫升酒精,再沿着试管壁慢慢地加入5毫升浓硫酸,不要振荡试管。把试管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这时,试管里的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酒精,下层为浓硫酸。用药匙取一些高锰酸钾晶体,慢慢撒入试管,晶体渐渐落到两液交界处。不久,在交界处就会发出闪闪的火花。如果在黑暗的地方进行,火花就会显得格外明亮。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其一点一滴的变化,过后解释其原理,在实验快进入尾声的时候可以关闭教室的灯,使实验结果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化学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用生动的实验反应加深学生印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实验教学

化学课不可能每堂课都做实验,那么在有限的实验次数里,如何发挥其最大作用呢?教师可以为学生划分组别,将实验任务布置下去并规定时间,进行小组竞赛,看哪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手法最标准,步骤井然有序,化学反应最成功,收尾最为达标,这样学生在实验前自然会做足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揣摩实验内容,对理论知识有完整清晰的脉络,知晓化学实验到底是怎么回事,也能意识到不动手做实验只是看书本图片是行不通的,做完实验的收尾即清理试验台可以培养学生善始善终的文明意识,使实验达到最佳效果。在试验完成后,让学生说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对顺利完成的学生进行奖励,对失败的学生进行鼓励,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归纳,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我们身边就有许许多多的化学反应,老师通过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利用简单易得的事物自己进行基本实验,然后记录总结过程,在动手动脑中找到乐趣,认识到化学的趣味性。

三、高中化学实施体验式教学的价值

如果说传统教学是围着老师转的话,那么体验式教学就是围着学生转,以学生为主体为其量身定做教学方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着眼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之上,做到真正服务学生,服务于教育事业,这不仅是为了响应国家的课改需求,更是顺应时展潮流的必然举动。当今社会是注重个人能力的,缺乏实践能力的人容易被社会淘汰,理论若不能运用到实践,则与空话无异。在各个领域,我们都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化学方面也是一样,学生会背元素周期表,能写出各式各样的化学方程式,却解释不了最普通常见的化学现象,操作不了最基本的实验,这样的化学学习是丧失现实意义的。体验式教学就是基于这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在强化了实践性的同时,丰富了理论知识,边学边做,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逐渐成为具备优秀素质的新时期人才,这也是我们国家最需要的人才。只有不断在实践中开拓创新才能有所作为,为社会发展作贡献,实现自我价值,为此需要应用体验式教学这种新式教学方法推动人才培养。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化学体验式教学进入我们的视线,无疑这种教育方式是大势所趋,是未来我国教育主要的改革方向。高中化学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相信在体验式教学的带领下,化学教育会越加成熟。

作者:赵国富 单位:莆田市秀屿区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倪江红.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4.

篇9

关键词:科技创新;大学生;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周海波(1973-),男,黑龙江肇东人,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牛国玲(1975-),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工科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YLA2012-00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工科类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佳木斯大学2012年教育科研课题“农业电气化多环节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KC2012-0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25-02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专业人才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技术水平日新月异,各行各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专业人才的能力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总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总结经验。下面就结合佳木斯大学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加以论述。

一、工科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必要性

工科院校主要是培养聪明的学生,并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成为本专业的人才。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同时又接触到很多新鲜事物,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作为教育部门只有通过有效的方法、合理的课程安排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实践能力。高校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因素,其主要任务是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因此科学的、合理的科技创新项目驱动型教育才更符合我国对创新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科学技术创新项目开展思路和具体过程

从国内外的本科专业教育现状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模式。美国大学在制订学生培养方案时就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项要求:如把本科生科研纳入课程计划,参加科研项目的学生可以获得学术学分,学生在入校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找到专业导师,并投入到相关的科研活动中;国外有的大学为低年级开设独立学习和研究的课程,强调举一反三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使学生接受特定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我国在许多院校里设有学生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参与科研课题使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此外,结合地方建设所需的创新科技项目,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创新科技向生产实际应用的转化。佳木斯大学近年来也通过不同方式开展了形式各异的学生创新实践教学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面结合佳木斯大学开展科技创新项目过程中的几个阶段进行总结。

1.申报创新项目之初:兴趣为导向,基础最重要

工科一年级学生刚从高中升入大学,还对专业没有概念。在这期间有必要通过向新生介绍本专业一些已经取得的科技成果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听专家的学术报告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前沿技术有所了解;由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听专业介绍更能使学生树立成为专业人才的信心。通过上述途径让学生对本专业产生浓厚兴趣,并且能够有信心成为专业人才。通过专业老师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点,将本专业用于社会实践的基础知识学好。近几年来,学院为了使学生创新项目能够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每年都组织各专业的骨干教师对刚升入学院的新生进行专业介绍。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能够产生对本专业的浓厚兴趣,也能使学生在今后三年的学习中更好地学习基础课程。

2.申报创新项目之前:目标为动力,理论需扎实

学生只有通过严格的专业实践环节的培养才能够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工科二年级开设的课程有一部分是专业基础课程。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专业基础课程的讲解注重理论,实践内容很少。仅有的实践课程也局限于与理论课程内容一致的实验课。以佳木斯大学农电专业大二的学生为例,大二开设的电路课程配有相关的电路实验课,采用的是一些集成的实验箱来上实验课,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但很有局限性。当在大三开设电子元件实习时,学生此时并不能够很好地运用电子元件,甚至有的学生已经淡忘了所学过的电路知识。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电路课程时就能够很好地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就需在开设的实验课上引入目的教学法。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所学的知识更扎实。对于工科二年级的学生,尤其到了下学期,指导教师就要把创新项目开展的意义和申报过程、结题过程介绍给学生。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3.申报创新项目之时:思路要清晰,学识要广泛

经过基础知识的积累,到了大学三年级正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最好时期,专业课程的开设提高了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来源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是很难创新的。因此,要更新和拓展大学生基础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1]指导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加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指导教师的引导选出自己所要申报课题的方向。方向一旦确定就要增加知识储备。此时要有清晰的选择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不断学习了解更有效的解决方法,选出适合于自己申报课题的解决方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逐步完成课题的各项任务,突破难点,最终取得最佳成果。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农电专业部分学生在大三时就开始投入所选科技创新课题的工作之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项目,学生对企业里的实际项目的兴趣非常大,关注的程度和积极性也较高;然后导师把实际项目稍作改型后引入到教学内容上来,导入将要讲的新的内容,介绍新内容的同时,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边讲边做;学生边学边做;新的知识做完、讲完以后,学生分组进行对应新的知识点和内容的综合项目的设计。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对自己感兴趣的或需要加强学习的内容更注意,这样就能够用最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4.创新项目实施过程:导师严督促,学生要努力

经过大三一年的积累,学生在进行创新项目的研制过程中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经过这几年带学生创新项目,笔者发现学生的思想很活跃,在项目刚开始时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但在研制过程中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时会有惰性,面对困难不积极克服困难,而是选择逃避、退缩。对于这种情况,作为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学生在此时最重要的是克服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指导一定要尽心指导,让学生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引导学生解决困难。

5.创新项目结题之时:内容要完整,形式可多样

结题之前,专业指导老师要严格把关,内容一定要完整,要成体系。项目完成后,项目组应提交项目总结报告、学生实验报告、学生反馈意见及实验研究成果等材料。项目专业评估由结题专家组通过对该项目提交的资料、成果以及最终的结题答辩情况进行评定。这个评价反过来可以促使项目组在今后的项目执行过程中进行持续的改进。[2]

三、创新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工程类院校进行的大学生科技项目是由在读学生申请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团队合作实施完成,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在项目执行中完善自己的各种能力。[3]以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农业电气化专业近年来开展科技创新项目为例,在开展过程中总结出以下经验:

1.精心组织是关键

大学生从事科技创新项目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学生毕竟是以学习为主,所以组织学生来从事科技创新项目时一定要以保证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本科学习任务为前提,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参加这样的活动,只能在那些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并对创新项目感兴趣的学生中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开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求组织过程中精心安排,合理选题。选题方式主要以自愿为主,学校开展过程是指导教师通过研究探讨后将确立的题目公布出来,学生通过浏览各项目简介,根据项目要求和自身兴趣自主选择。同时兼顾学生自主立题的情况,专业指导教师会分析学生所立项目的难易程度,只有在学生能力范围内才可申请。通过学生自主选题或是自主立题后提交申请书,请专家对学生所申请的项目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才准许学生开展具体工作。为了保证本科学生能够完成创新项目,指导教师人员配备和学生团队人员确立很重要。教师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保证,要尽早引入导师制工作,从入学就抓起。教师作为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的引导者、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直接执行者和科技创新项目顺利实施的保证者,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4]指导教师一般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要求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指导教师是项目主要负责人,应对项目建设全面负责,认真组织学生申报,明确组内分工,细化实验方案。而学生团队人员确定时需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自愿组队。二是教师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别进行分配任务。三是严格把握学生团队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项目中的学生负责人能够有好的组织能力,并且有很好的学习能力;要求项目分工明确,具体分工合理,队员要团结。同时为了能使学生的创新项目开展顺利,大学各学院的学生管理部门应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实验教学项目的实施工作,落实完善实验教学条件。

2.过程管理是根本

在学生创新项目启动之时,有些具体问题需要解决,包括开展项目所用资金、实验地点、活动教室等。项目负责人应督促各项目按计划高效实施,全程指导学生开展实验研究活动,加强过程管理,保证项目建设按计划、高质量进行。学生由于在创新项目开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有些学生会产生倦怠心理,指导教师要耐心督促,指导学生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农电专业创新项目从开设课题到结题,指导教师全程指导,既要确保项目的完成,也要兼顾学生的安全和承受能力。通过几年来的指导,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学生参与的农业种子烘干控制系统、精密播种机控制系统、滚动式微波烘干机、农业大棚悬挂式液肥喷灌技术等创新项目都使学生在参与课题的同时巩固了专业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曾参于创新项目的学生的就业情况非常好。

3.总结经验要及时

本科学生在校时间一般是四年,所以能够参与创新项目的时间很有限。为了使学生创新项目的开展更合理化,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创新项目的教师要积极开展项目研究,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完善。创新成果实现的关键是指导教师,而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是建立符合高校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5]每个创新项目完成后,项目组应提交项目总结报告、学生实验报告、学生反馈意见及实验研究成果等材料,在此期间,学生的反馈意见很重要,指导教师要结合学生所提出的意见及时更改创新项目实施方案。这种反馈会促进创新项目优化高效的开展。通过项目开展过程及时总结,及时地与学生沟通所得到的经验是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的,是最适合于学生的,所以也是决定学生开展创新项目能否高质量完成的关键。

四、结论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能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信,为将来从事本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能够通过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达到提高本科生实践能力的效果,就要求加强管理方式的创新、加强运行过程的创新,同时也要加强保障机制的创新。这期间不仅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意识,而且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努力提升学术科研能力,促进了优良学风和学术氛围,也促进了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敬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4):202-203.

[2]李军,刘海涛,毕睿华.基于CDIO模式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7-60.

[3]李臣学,李丹,刘和勇.关注成效——大学生创新的CDIO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6):90-92.

[4]宋东杰,任源浩.结合专业教学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J].中国科技信息,2010,(24):247-248.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120-02

目前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培养创新精神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摆在国家面前的重大课题。我国立足当前实际,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政策和创新性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就是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培养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创新意识唤醒、创新观念转变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他们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进一步深造,或步入工作岗位做好铺垫[1]。

一、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意义

1.创新思维培养。大学生要适应时代变化,必须树立全方位的学习观,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方式,否则创新活动将没有可持续性。本科生虽然具备了基本的专业知识,但利用所学开展创新实验的能力还不够。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提供了良好的训练机会。通过创新训练计划,学生能够认识到创新的意义和作用,掌握一定的创新思考方法。创新意识要在项目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形成牢固的近乎习惯性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习惯,达到这样的境界才可以称得上是创新型人才。

开展创新试验首先需要新奇的想法,进而制订实验方案,完善试验步骤,解决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在进行实验时会遇到具体的操作上的困难,这时就要发挥创造性,寻找合适的实验操作方法。好的实验方法能让实验顺利进行,得到正确的结果,反之则会扰乱试验,降低试验效率,甚至得到错误结果。创新训练计划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能够尝试和学习到创新的实验方法,培养创新试验能力。

2.实践能力锻炼。从小学到高中学习阶段,学生囿于应试教育的藩篱,往往只钻研课本知识,忽视实践能力,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入大学阶段,学生便有机会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在参与创新训练计划过程中,学生要自主完成从项目立项申请到实施实验的全过程,这不仅需要良好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将纸上的想法付诸实践,而不是纸上谈兵。通过创新项目的训练,学生会认识到,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完成其实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事业心、责任感、坚韧性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2]。学生中将来从事纯理论研究工作的毕竟占少数,多数同学会从事实践性工作,因此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3.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当今社会无论是搞科研还是工作,由于个人研究能力有限,更多要依靠团队合作,所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非常重要。在校学生的学习往往依赖个人努力,需要团队协作的情况不多,所以团队协作意识并不强,这不利于将来工作和进一步深造。首先是培养协作意识。要认识到个人的力量和时间有限,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多是系统性的,需要团队协作完成。团队内部及团队与外部的沟通很重要。其次是提高协作能力。扮演好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尽职尽责,还要能清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创新训练项目中,同学们自发组队,从立项到实施,大家分工合作,及时沟通,协作意识不断加强。当这种协作意识逐渐内化为一种习惯时,同学们就能容易融入一个团队,这种素质对将来工作大有益处。

4.求实探索精神。科学探索精神是科研工作者取得科研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应加强科学精神意识培养,用探索的精神从事科研活动,真正地接触科研,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的规定。大学生利用创新训练计划,独立进行思考,以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而不再是背诵答案应付考试。大学生要有求是精神和探索意识,勇于钻研,实事求是,绝不弄虚作假,敷衍了事。做完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后,同学们会切身体会到科学探索精神的重要。

不仅如此,还包括其他综合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并不是由单个活动组成,而是会涉及一系列的工作,从最初提交申请,到撰写立项材料,再到购买材料开展试验,最后撰写结题总结报告,同时还要撰写研究论文。这期间还涉及到文字表达能力、文献查阅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工作汇报能力、数值软件应用能力、统筹安排时间能力等。总之,一个项目从无到有,会不断遇到各种问题,要学会解决遇到的实践困难,将单纯的想法付诸实践,变成实际成果。项目训练期间对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我们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实践情况

1.基本情况。以笔者进行的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为例。由于目前对于机制砂混凝土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对机制砂混凝土中石粉的作用及其适宜含量还存在不少争议,故本项目组成员确定以机制砂混凝土为研究对象,正确认识并合理利用机制砂中的石粉,发挥机制砂的长处。该研究项目注重联系工程实际,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指导教师商讨后,确立了本项目的基本思路、技术路线和拟定解决的问题,撰写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申请书。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实地调研,完成了项目申请书,并对该项目进行了细致明确的分工。

2.实践过程。本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依托建材实验室,重点研究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由于青岛地区大多使用河沙作为建筑材料,因此实验中所需的机制砂并不常见。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我们联系了本地区的机制砂生产厂商,在与厂家磋商后获得了足量的机制砂和石粉。虽然大家都学习过相关的建筑材料课程,也先后完成过建筑材料基本物理性质试验、水泥试验、混凝土用骨料试验、普通混凝土试验等相关试验项目,但是在本次试验过程中还是遇见了许多问题。如由于厂商初期提供的一部分机制砂内石粉含量超标,不符合实验所需要的石粉含量的标准。石粉是机制砂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要完全除去机制砂中的石粉基本不可能,再加上本项目的实验时间有限,经过小组成员讨论后,最终确定了用筛分析仪将石粉含量控制在实验所需的最低含量。还要注意严格遵循试验要求,在搅拌过程前,先用湿抹布擦拭搅拌锅和搅拌片,否则试验时部分水将会被实验仪器的四周所吸收而导致试验失败。

3.研究收获与体会。研究过程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使大家对书本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从开始只是一个想法,到最终的试验成果,每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新的体会,增强了研究的自信,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和解决一个实际难题。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不断改变石粉的含量,按照同一水灰比进行试验,通过观察试块7天和28天强度,根据大量试验数据,得出在一定范围内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强度影响的规律,撰写了项目研究报告,并发表了核心期刊学术论文。研究项目的顺利完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和机会,目前小组成员中有出国意向的有2人,打算继续读研深造的有3人。

三、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发展的几点建议

通过梳理和总结本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研究过程,我们认为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建议如下。

1.不断加大宣传和投入力度。要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学生创新,鼓励每个创新的点子,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在资金与设备上予以支持,安排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导师进行全过程指导,为学生的创新实验创造有利条件,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真正地从中受益。

2.科学选拔队伍。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学习基础及兴趣爱好,由学生自愿报名,导师面试筛选。通过双向选择的思路,保障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3.完善考评机制。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考评时不应只关注分数这一项,而要综合考量,应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和在对问题的阐述过程中采用的视角和价值观[3]。应改变分数至上,唯成绩论的单一考评方式。要根据完成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效果,在保研、学分发展、奖学金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计划推出后受到各高校的广泛好评,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已形成一套比较成熟完善的操作方法,其中指导老师、参与学生、管理者都投入了大量精力,对培养大学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今后应继续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计划的管理和投资,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营造创新氛围,搭建项目交流平台,促进师生之间交流;不断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变为实践助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国早日成为创新型大国提供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娟,郝国成,余志华.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研究与实践[J].实验与技术管理,2014,31(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