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4 03:3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安全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1.质量手册中制定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高温室管理制度、试剂室管理制度、气瓶管理制度、废弃物管理制度等有关安全方面的制度
2.根据卫生局相关文件,制定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安全隐患日报表。
二、实验室安全方面知识
星期一集中学习实验室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
三、日常检查
安排专人每天下班时检查实验室的水、电、气、窗户等有无异常,易挥发液体是否泄露。
2019实验室安全计划如下:
1. 完善有关安全方面的制度,针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条款进行修改。
篇2
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管理人,使具体行为人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操作,对存有不安全隐患的地方要求专人控管,做好预防工作。做到严格管理,加强监督,坚决杜绝危害生命和财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验室实行专人负责。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了安全工作管理体系。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分级管理做到了责任到人,分工负责。明确了职责分工,强化监督、管理力度,明确责任。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台帐记录,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二、加强安全教育
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和自救自护常识的培训,为让实验室人员掌握一定的安全自救自护知识,如请专业人员对实验室人员进行灭火器操作培训、一些仪器的安全操作使用培训等。每次实验室安全检查时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经常给他们敲警钟。安全工作以人为本,人的安全放在首位,对人的安全教育是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今后要在这方面要特别加强。
三、规范实验室基础建设
从源头抓起,把安全建设标准纳入实验室基础设建设及维护中,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投入力度,在实验室新建、扩建、维修过程中,以保证安全为前提,按专业实验室的特点,充分考虑实验室的设计、建设、仪器设备的购置和安放及实验室水、电、气等管线设施的规范、完善问题。
四、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实验室的部分电路老化,需要重新安装。
2、大型灭菌锅需要定期检查压力表,送到正规单位进行校正,不能拖延时间。
3、定期检查安全通道的通畅性。
4、合理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篇3
一、基本情况
(一)加强领导
根据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川环办发[XX]123号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我局立即成立了由樊晓鹏局长为组长的沿江沿河企业环境安全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对该项工作进行详细部署,并制定下发了《绵竹市沿江沿河企业环境安全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竹环发[XX]126号),提出工作目标,明确排查范围及重点,落实工作责任,迅速对辖区内辖区内沿江沿河企业认真开展检查,确保全市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迅速排摸
按照沿江沿河企业环境安全检查工作要求和部署,我局迅速抽调各科室、站、大队人员组织两个专项检查组,对我市辖区内绵远河、石亭江流域的排污企业进行集中摸排检查。检查组重点查看了企业执行相关环保政策、制度情况、应急预案及演练、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等相关材料,并对企业废水、废气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污情况、危险废物处置情况、应急池容量、应急储备物资、应急设施、应急措施的落实状况进行现场检查。
从检查情况来看,大部分生产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手续完备,废水、废气处理设施运行正常、污染物达标排放,危险废物能规范处置,环境应急预案都已制定,建立了应急池、应急阀门,配备了一定的应急物资,并落实了分管领导与部门负责人专门负责,企业的环境安全意识明显提高。
(三)成效显着
本次沿江沿河企业环境安全检查,我局出动执法检查人员70余人次,检查辖区内沿江沿河企业16家,发现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2家,危险废物未规范处置的企业1家,在线监控存在问题的企业2家,个别企业环境应急预案演练记录不全或未建立环境应急预案等问题。现场检查过程中检查组对存在问题的企业明确提出了整改要求,并对7家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截止目前,检查中存在问题的11家企业已基本按照整改要求完成整改。通过全面细致的开展沿江沿河企业环境安全检查,有效消除了环境隐患,保障了我市区域环境安全。
二、存在问题
(一)环境应急预案演练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企业环境应急预案演练工作未得到有效落实,应急演练过于简单,实战性、针对性不强。
(二)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不够充分。现场检查中发现,个别企业应急物质匮乏,并且有些应急物资和设备过期失效。
(三)危险废物标识标牌设置不全。部分企业未按危险废物规范化要求设置危险废物标识,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未有效落实。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环境安全检查工作。结合此次沿江沿河企业环境安全检查成果,在日常监督检查中进一步加大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督促企业切实做好环境安全隐患整改落实,消除环境隐患。
(二)进一步控制源头,严把新建项目审批关。严格控制沿江沿河区域和环境敏感区域的新建项目,对于未来新建的化工项目,要严格审查环境安全保障措施,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批准。
篇4
【关键词】 电热水器 技术整合 综合智能系统 自动测试 数据采集 实时监控
1 引言
根据国家发改委、质验总局和认监委2008年第64号公告要求,从2009年3月1日起,所有市场上销售的储水式电热水器必须加贴能效标识。为适应形势发展,更好更快地为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必须要尽快建立电热水器节能及安全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
国际上的能效测试技术不尽相同,一般采用24小时固有能耗损失来考核电热水器的能效。但其缺点是测量复杂,耗时长,测试费用高,不适合于国内的测试环境。国内由于标准刚刚实施,生产的仪器存在检测功能单一分散、自动化程度低、占用空间大、价格高昂、操作繁琐等缺点。因此,设计研发一种集能效检测和安全性能检测于一体、设备小型化、节能低噪型、性价比较高的智能综合测试系统是十分必要且紧迫的,同时也符合当前技术趋势的发展。
2 实验原理
本测试系统依据下列标准的要求而设计:
GB/T 20289-2006 储水式电热水器;
GB 4076.12-2006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储水式热水器的特殊要求;
GB/T 12113-2003 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
GB 21519-2008 储水式电热水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本系统分别由以恒温水槽(#1罐)为核心的能耗测试装置和以压力罐(#2罐)为核心的压力测试装置组成。电气系统以西门子S7-200CN型PLC可编程控制器为主机,以嵌入式一体化工控机TPC1063E触摸屏作为人机界面。触摸屏通过RS-485接口采集多功能电量仪表测得的电压、电流、频率、功率、电能等参数并传给PLC。根据测试要求设计一个10KW专用稳压电源为热水器供电,其输出接电能表,电流经互感器送入电能表。漩涡泵由固态继电器控制,而固态继电器输入信号变压器、整流桥和电容提供。防电墙测试由专门设计的漏电检测单元实现。测试过程的温度数据通过串行通讯接口送给笔记本电脑。电脑里测试软件基于VISUAL BASIC设计,将收到的数据自动存入EXCEL表格。
3 实验装置和自动测试模块设计
本装置是将能效限定值、节能评价值、能效等级、安全等多项检测功能集成一体的电热水器节能及安全综合智能测试系统的试验设备。能耗测试模块界面如图1所示。特点如下:
(1)采用技术整合的手段,把能效、耐水压、电参数、防电墙检测整合到一体。利用人机分离计算机进行控制、操作试验,数据采集系统实时记录产品的多点温度、水温、水压、流量、电参数等数据进行记录并可存储。通过高精度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控制测试系统,实现了测试过程的智能化,大大提高了试验的效率,而且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如图1)。
(2)本装置采用在线仪器控制系统,实现供水系统的二合一。增加的“防电墙”功能的测试模块,实现了直接读取试验用水电阻率、温度、泄漏电流等功能。原先的防电墙性能试验是采用泄漏电流测试台单一进行试验试验方式单一,试验样品需多次进行重复灌水。现在采用集成试验方式,在热水能耗性能测试试验期间,当水温升至25℃左右时,直接切换到防电墙性能试验模式,试验方便准确,缩小试验周期。
(3)动态图像显示分析系统。使该系统具有自动高速测试并适时显示热水器整机工作曲线及数据的功能。根据曲线自动对被测热水器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标准化分析,得出最终的热工性能指标参数,适时显示并自动进行合格与否判定。目前的类似设备都要对得到的大量数据通过人工计算才能得出结论。
(4)采用水冷系统设计,节能环保。较国内热水器能效检测设备采用的风冷机组,水冷不但冷却效果更好,而且噪音更低且做到冷却用水循环利用,有效做到了测试环节的节能环保。
(5)选取合适的温度传感器、信号放大器和数据采集卡搭建数据采集模块,确保能耗数据采集精度。
(6)利用虚拟仪器开发软件开发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控制测试系统。
(7)采用超声波水位传感器,多层次水位控制,缩短水温达标时间,提高检测效率,节约用水量,在0~200L范围内随意设定试验用水的容量,来实现多层次水位控制的目的,缩短水温达标时间,提高检测效率,节约用水量,环保节能。
(8)内胆压力测试系统。原先脉冲压力寿命试验都采用直接增压泵脉冲方式为储水式电热水器增泻压,试验增泄压的频率达不到高频率要求。本测试系统采用压力罐气压稳压方式保持试验用水的试验压力,水泵仅提供压力罐的试验用水,而不是直接作用于电热水器,经过电磁阀自动充泄转换压力管路,缩短单次脉冲压力试验周期和水压的误差,减少增压水泵的启动次数,提高试验的效率。脉冲压力寿命测试模块界面如图2所示。
此系统整合优化了能效检测和安全性能试验台;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控制实现全过程智能化;增加“防电墙”功能的测试模块;动态图像显示分析系统;采用水冷系统设计和内胆压力测试系统;采用进气出水和多层次水位控制方法,缩短水温达标时间,保持水压、水流、温度的稳定;耐水压测试与能耗检测一体两路。通过各项指标的在线检测,实现人机对话。
4 结语
该试验设备用于测试电热水器电参数性能测试、储水容积测试、能效性能测试、防电墙性能测试、高压承压能力试验、脉冲压力寿命试验,该测试系统采用技术整合的手段,把能效、耐水压、电参数、防电墙检测整合到一体,互不干扰,改变了行业目前内只能单独检测某一项目的现状。为企业进行电热水器产品质量控制提供有力手段,又为企业节约了购置多套设备的成本,具有推广意义。利用PLC技术,自主研制了检测控制和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实现了在线检测过程的实时监控。系统具有操作方便、检测效率高等特点,创新性好,其能效检测自动化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参考文献:
[1]阮德生.自动测试技术与计算机仪器系统设计.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8-11,235-236.
[2]彭其圣,彭建盛.基于GPIB总线技术的I/O接1:3控制系统设计.计量与测试技术,2005.第4期:29-30.
[3](美)William Buchanan.PC接口通信与Windows编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276.
篇5
美国核武器的仿真模拟是隶属国家核安全总署(NNSA)的核储备管理计划中的一部分,这一计划的建立是用来评估美国的核武器储备在不进行真实核武器实验的情况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美国洛斯阿莫斯、劳伦斯里弗摩尔和桑蒂亚三大国家安全实验室的主任们每年都要通过能源部长、国防部长还有核武器委员会来向美国总统汇报他们经过试验仿真得出的评估结果。结果表明,目前美国核武器剩余的库存仍旧是安全有效,绝对可靠的。
为这么重要的评估报告提供素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说,研究武器的科学家们所使用的计算机都得是当代计算机中最先进的。洛斯阿莫斯实验室的“走鹃”(Roadrunner)因为打破了当时超级计算机最快运行速度的记录而扬名立万。但是洛斯阿莫斯实验室仍在追求更新、更高级的计算机来满足“核储备管理计划”日益增长的需求。他们已经开始着眼于下一台超级计算机了。虽然,这台计算机现在还只是一个构想,但是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已经早早为它起好了名字,叫做“三位一体”(Trinity)。“三位一体”将会由“新墨西哥州极限计算联盟”一手设计制造,这个联盟的背后是洛斯阿莫斯实验室与桑蒂亚实验室的强强联合。
对于计算速度无止境的需求
“走鹃”是美国墨西哥州的州鸟,从它的名字可以看出,这台计算机是非常高速的。2008年的6月,“走鹃”在“世界500大超级计算机”的榜单上拔得头筹。它是世界上首台千万亿次级别的超级计算机,也就是世界上首台可以持续保持每秒进行1000万亿次运算的超级计算机。
“走鹃”不光在速度上是第一,在其它方面也有非凡表现,作为超级计算机,它造型结构独特。为了可以开发更高级的计算机来服务于“核储备管理计划”,美国核安全总署启动了一个名为“先进模拟与计算(ASC)”的项目。洛斯阿莫斯实验室的副主任谢丽尔·万普勒在实验室中专门负责ASC项目,她说“走鹃”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超级计算机先锋,但同时又是引起争议的超级计算机。
对于“走鹃”的争议来自于它的结构,即采用了一个“混合式架构”。它采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处理器。“走鹃”拥有6563颗AMD“皓龙”双核通用处理器,每个核心又分别连接1个专门的图像处理器—PowerX Cell 8i,这个处理核心原本是专门为索尼的PS3游戏机设计的,它经过特殊定制后,更加适合“走鹃”所进行的科学计算,被命名为Cell。
尽管“混合式架构”的计算机在“走鹃”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从来没有人如此大规模地使用这种架构,很多人都怀疑其能否真正的胜任这项工作。所以对于“走鹃”的设计者—洛斯阿莫斯国家实验室和IBM公司来说,“走鹃”的诞生是信仰的飞跃,不过这种飞跃是有意为之。
高速计算当然是设计“走鹃”的一个主要目的。在实验室高性能计算部门工作的吉姆·卢汉说:“我们想要在计算机领域中迈出飞跃的一步。计算机每年都变得越来越快,但是要解决NNSA项目的物理学问题,我们所需的是呈指数增长的速度。”
关系到核武器模拟仿真的物理学问题是非常困难、非常复杂的,尤其是这种模拟是对整个武器系统的模拟,而非仅仅是某个单一部件的模拟。只有运算速度非常快的计算机才能在一个合理的时间段内完成这些计算。
吉姆·卢汉说:“我们正在探索武器从引爆到爆炸结束整个过程中的原理,而用一台运行速度慢、功能不够强大的计算机,我们只能进行部分研究—第一步、第二步或者是点火部分的研究,而现在我们可以进行整个过程的研究。我们可以用10年前的计算系统来做这个研究,但是那会需要很多很多年,而且不能把问题变得简单。”
虽然仿真模拟只能预测武器的性能,而核试验可以实际展示武器性能,但是仿真的优势是胜在细节—主要是关于武器试验现象背后的内在反应过程。研发武器代码的科学家们通过使用方程式和数据来代表武器的各个方面:零部件的尺寸、形状、化学成分、组成材料的行为倾向(无论是塑料还是钚),还有在武器引爆过程中内在的所有反应现象。当年核武器试验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各种用于核武器材料实验所得出的新数据以及各种武器部件的非核试验得出的数据都给代码开发科学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如果有一台计算机速度够快,就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解决所有武器代码方程式,那么它所得出的模拟仿真结果有助于帮助科学家加深对于武器现象的理解。计算机越快,解决的方程式就越多,能提供更小部件的模拟结果也就越多。
核武器中小部件对于整个系统的命运至关重要。就像是1986年1月1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由于一个直径仅7.11毫米的O型密封圈的损坏,导致了整个航天飞机被摧毁,机上所有人全部遇难。所以,科学家们通过仿真模拟来了解在爆炸时武器内是如何反应的,而且用所得到的结果来预测核武器库存能否持久使用。这些信息来自于对武器的模拟仿真、持续的实验以及非核试爆。把这些数据提供给那些运行速度足够快的计算机,运行结果会变得更加详细,更加接近预测的结果。
匹配计算机的代码
“走鹃”的速度源于它独特的结构,两个处理器各司其职,Cell实现大部分的计算功能,进行高效计算,基本上就是计算加速器的角色。但是任务分工不是自动实现的,而是通过程序实现的,需要程序开发者们修改以前的代码,而这一工作早在开发“走鹃”之前好几年就已经开始了。
为“走鹃”重新编写代码需要程序开发者们推测出处理器之间的最佳计算分配方式,而且仔细地考虑如何分配数据,才能使“走鹃”发挥最大作用。这种再思考的过程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是代码修订成功将会带来丰厚回报。在“核储备管理计划”中,“走鹃”遇到了一个长期以来一直让人很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理解核弹在引爆过程中能量的走向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中,“走鹃”功不可没。
“走鹃”投入使用的前六个月是“测试期”,处于转入保密状态前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通用科学领域的研究者们也花费了很多时间。科学家们使用ML代码让“走鹃”进行艾滋病病毒的基因序列研究,而且建立了一个艾滋病病毒的族谱,用来帮助研究病毒的特效疫苗。其它软件代码则在材料科学、天文学和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等科学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布莱恩·奥尔布赖特是专门研究计算原理部门中的一员。他是使用CELL颗粒矢量(VPIC)代码来进行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研究的人员。他发现为“走鹃”调试代码的深远意义。他说:“我们设立了很多个小组来为‘走鹃’进行VPIC代码的调试,这些调试使得VIPC适用范围更广泛,而不是只能在一种计算机结构上使用。”
随着VIPC代码的论证成功,用来调试“走鹃”的代码工作将会逐渐适应新型的超级计算机,这一事实凸显出了“走鹃”背后的另一个目的,即验证这一判断—武器代码必须摆脱对于那些即将成为古董的老式计算机结构的依赖。当代码开发者们设法攻克新机器和新机器陌生的构架的时候,他们感觉到了警告,他们必须注意到即将到来的高性能计算中的改变—核储备管理计划中的每一个人都要迎接的改变。
如万普勒所说:“‘走鹃’是一台具有新型结构的超级计算机,是ASC计划的项目。新型结构的机器一定会把计算机的发展推向未来。”正如人们所想的,“走鹃”和其它前沿科技一样,用万普勒的话说,有那么“一点点古怪”,但它的古怪也是来源于它自身那些革命性的特点。它并非必须可以适用于所有的软件代码,或者是所有的代码都可以很好地运行。然而,在武器代码方面,“走鹃”的确不负众望:武器代码可以在新型的结构上运行,或者说,武器代码必须可以在新结构上运行。“走鹃”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整个超级计算机的未来都是挑战性的。
“天空”(Cielo)—一个时代的终结
在尼古拉斯·C·梅特罗波利斯的建模与仿真实验室中(或者叫做战略计算中心),“走鹃”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这台庞大的机器很快就会被拆掉,它因在计算机历史新时代开始时带来了巨大变化而备受瞩目,但现在已经成为历史。
仍然待在战略计算中心的另一台同样强大的超级计算机叫做“天空”(Cielo),它和“走鹃”在2011年1月有一段重合。“天空”更像是之前的核储备管理计划中辛勤工作的驮马,它可以运行到“走鹃”这一级别:每秒1430万亿次浮点运算。而且因为和之前的系统都兼容,所以不需要进行代码适应性调整。
未来说到就到,“天空”将在2015年退出历史舞台,而当它退出的时候,就是这种结构真正终结的时候,“天空”将是这种计算机的终曲。
万普勒说:“继‘天空’之后,我们不可能再说,‘再给我一台一样的计算机。’因为高性能的超级计算机正在朝着新的方向发展,我们必须紧随其步伐。”
紧跟发展很重要,因为国家实验室通常不会从零开始制造超级计算机的硬件,而是利用现有的商业计算机技术为起点制造,这种方法更加的经济。此外,通常是在私营部门中计算机技术发展最快。如果国家实验室想要其计算机技术处于最前沿、而且维护方便,同时将死机次数降到最少,那么实验室就必须要紧跟商业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脚步。
市场趋势是改变的动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尝试新的结构,开发新的技术,尝试不同种类的处理器、记忆单元和互联设备,所有的这些新事物就会带来一个全新的软件环境。
核储备管理计划的需求同样给计算机带来了改变。程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需要越来越强大的计算能力才能模拟核试验。事实上,库存的武器和当年进行核试验时已经不一样了。武器的组件、材料还有系统都已经老化,这些变化很可能影响这些武器的表现。有些部件只能重新制造。现代核武器已经很复杂了,老化的核武器更加复杂,时间催生出更多的问题,等待人们来解决。
关于如何延长武器的寿命的问题,美国目前正面临许多抉择。要做出决定取决于科学家对于武器工作的原理了解多少,对于武器失效的原因了解多少。因此,国家安全实验室需要更高分辨率的计算来进行更大、更具体的三维仿真,来捕捉更精细的特征,而且,这种仿真需要涉及到武器方方面面的物理特性。
换句话说,实验室需要那种比如今超级计算机能提供的仿真更具体,更有预见性的仿真模拟,所以,必须全力以赴来研究未来的超级计算机。
前往“三位一体”(Trinity)的道路
最终,或许到了2020年的时候,计算机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水平,达到每秒100万亿亿次浮点运算,这要比“走鹃”快上1000倍。这样的速度对于国家安全实验室来说是一个好的预兆。但是随着超级计算机速度的提升,未来的超级计算机需要变得更加节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被一个节能意识越来越强的世界所接受。
“走鹃”在节能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尽管比“天空”要古老、笨重,但“走鹃”可以用更少的耗能来达到相同的速度。未来的计算机也需要努力赶上它的成功,在速度和所需能源都在增长的情况下,在这方面做出改进。未来的超级计算机也需要新的内存方案来解决在仿真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大量数据存储问题。与存储相关联的是数据弹性,而数据弹性是超级计算机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超级计算机由上万个处理器组成,这些处理器各自运算但又相互依赖,共同维持整个运算过程的进行。这意味着一旦有某个处理器停工,整个计算过程就会停止。而且随着系统中的处理器越来越多,失败的几率也逐渐增加了。计算机为了尽量减少这种失败带来的损失,使用了“检查点”的方法,它会定期将当前的运算状态存储到硬盘,这样一旦发生问题,可以从最近的一次检查点恢复计算过程。这样停工的时间就能少一点,“检查点”的存储和读取的速度越快,停机的时间就越短—这就是存储的弹性,未来计算机的设计者需要在计算的弹性上多下一点功夫。
高效、高弹性同时达到100万亿亿次运算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代一展下来的,而进程到下一代将是洛斯阿莫斯实验室的“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会采用“先进技术系统”—这是ASC项目继“先进架构”之后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三位一体”预计将在2015~2016年之间投入使用,将会比“走鹃”和“天空”快40~50倍。虽然人们希望它会像“走鹃”一样成为创造历史的产物,但是它的出现必须像“天空”一样适用核储备管理计划的所有代码进行大量的运算。同样,“三位一体”有望成为首个足够大、足够快的工作平台,来进行全方位的3D模拟以及端对端的武器运算。
目前人们还在讨论究竟“三位一体”应该是什么样子,“三位一体”的设计者还在考虑如何很好地使用硅的问题,因为硅是制作计算机处理器中晶体管的最主要的原料。
“走鹃”的专门处理器Cell承担了很多原本是“皓龙”处理器的功能,所以它接管了一些复杂而且“昂贵”的运算,所谓昂贵的运算就是那些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功率和非常快的浮点运算速度的操作。
“走鹃”使用Cell处理器处理复杂又昂贵运算的方式就是一个很好地使用硅的例子。如果所有计算机的所有功能都由通用处理器(例如“皓龙”处理器)来完成,有时候就会出现只有处理器的某些部分被使用,而闲置的部分也需要通电的情况—这就造成了不必要能源的浪费,就是硅不合理使用的方式。
所以“走鹃”的任务分配方式不仅保证了更快的运行速度,而且更加节能。就是这种方法使得“走鹃”除了位列世界最快的电子计算机500强之外,同时在世界绿色计算机500强的榜单上也榜上有名。
格莱德说:“在‘走鹃’之前人们就想到过使用专门处理器了,但是‘走鹃’是第一台实现这一想法的计算机。所以,我们制造的可以进行千万亿次运算的计算机只需要300万瓦的功率。同一时期,橡树峰国家实验室的‘美洲虎’超级计算机,每进行千万亿次浮点计算却需要800万瓦的功率,因为它使用的是传统的方式—只使用通用处理器。”
另一个传统的使用硅的方法就是处理器中数据的运转。格莱德说,现在的处理器多数是通过把数据输入进处理器中,算出结果,把结果记录在储存介质中。然后再把运算结果提取出来进行新的计算……我们不能再如此进行计算了,因为数据的运转需要太多的能量,这种方法效率实在太低。此外,用来运转数据的时间都被浪费了,我们没有把这些时间花在计算上。还有一种可行的办法。为什么不能直接在储存系统中进行计算呢?或者,为什么不能把数据储存在处理器附近呢?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在同时考虑这两种可能性。因为“走鹃”的大量运算使得整体效率和运转数据的低效之间的矛盾浮上了水面。
超级智能计算机的未来
“走鹃”让所有人都在考虑一种制造超级计算机的新方法。专业的处理器当然已经被考虑在内了,应用这种技术的产品包括:劳伦斯里弗摩尔实验室中2012年6月时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红杉”,还有现如今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隶属于橡树峰国家实验室的“泰坦”,这些计算机应用的都是这种处理器。
篇6
关键词:性能化设计;风险评估;处方式设计;消防工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正在朝智能化、结构化、功能多样化和形态美学化方向发展。然而,传统的建筑工程防火设计是按照“处方式”规范来进行的,这种“处方式”规范规定了详细的设计参数和指标,因而具有设计的局限性,使设计出来的建筑工程单调而呆板。因此,传统的“处方式”防火设计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建筑的飞速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就提出了“以性能为基础的防火设计”新概念,并开始对传统的“处方式”建筑防火安全设计法规体系进行改革,提出了制定“以性能为基础的防火规范”的新思路。性能化设计规范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也使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由于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方法与传统的“处方式”设计方法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所以很快成为建筑防火的一种新理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性能化设计的概念和设计要求
性能化设计是国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的应用目的就是建立“以性能为基础”的防火规范和标准。性能化防火设计是根据建筑物及其消防设施必须达到的预期的性能目标,根据建筑物的形状、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运用工程分析的方法,提出科学合理的最优化设计方案。性能化防火设计利用当今世界的工程技术及数学模型评估决定每一个设计元素。采用性能化消防设计是实现建筑工程既满足消防安全需要,又满足建筑使用功能需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对防火设计“处方式”规范的变革和完善。性能化规范,不明确规定某项要求的解决方案,只确定建筑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或功能目标,规定一系列性能目标和可以量化的性能准则及设计准则,且一般附带一个指导性的技术文件。以性能为基础的消防安全设计是消防设计的一种工程方法,其基础是:
(1)具有(或制定)明确的消防安全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消防安全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不是随意制定的,总体目标一般是要建筑物满足保护生命、财产,保护使用功能,保护环境不受火灾的有害影响。功能目标一般为如何达到总体目标提供更多的具体要求。如要防止起火房间发生轰燃,为满足这一指标,设计师根据该房间可燃物的燃烧性能和火灾荷载等情况,建立一个设计目标,将房间起火后上层烟气温度限制在500℃,该温度以下不大可能发生轰燃。
(2)火灾场景的确定和概率性评估,提出设计方案。火灾场景的建立包括概率因素和确定性因素,即某种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真的发生,火灾如何发展和蔓延。建立了火灾场景后,就是建立设计火灾曲线,提出设计方案。
(3)根据消防安全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对设计方案进行定量评估。设计方案应该有多个,按规范的要求进行评估,以确定最佳方案。评估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许多消防安全措施都要依据设计火灾曲线和功能目标来进行评估。性能化防火设计过程具有严格的基本步骤要遵循:即确定设计范围、确定设计目标、制定设计方针、研究性能评估标准、确定火灾假想、制定初步设计方案、评估初步设计方案、选择最佳方案、提交设计文件等九个方面的步骤开展性能化设计,确保性能化设计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性能化设计必须对设计中的关键要素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如火灾按照火灾发展和时间的关系可以分成3 种情况:①稳定发展的火灾。②与时间函数成平方发展的火灾。③快速发展的火灾。对可能发生的火灾分不同情况进行假想计算,并对典型火灾场景下火灾和烟气的发展蔓延过程进行模拟计算。性能化防火设计要求设计师需要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并要有不同建筑物的火灾数据以及大量建筑材料的燃烧特性数据、专门的设计和评估工具等作为支撑。为了作出科学合理的性能化设计,往往需要借助计算机火灾模拟软件进行分析和计算,必要时还要做火灾模拟实验,得到更真实和可靠的数据为设计服务。传统的“处方式”建筑防火规范是对某一时间以前的相关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建筑防火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运用“处方式”设计规范就是要满足条款式标准规定的要求。由于建筑物具体情况千差万别,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型复杂建筑越来越多,按照“处方式”规范作出的设计方案可能并不合理,采用性能化设计后可以对设计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得到一个合理的设计方案。性能化设计的方法和技术,是消防工程行业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高科技,它自身的特征决定了性能化设计是今后消防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发展趋势。性能化设计所需的工作量较大、费用较高,对设计和审核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相应较高,对于常见的普通建筑和场所,使用“处方式”规范进行设计可能会更加简单、安全、经济。性能化防火设计和“处方式”防火设计两者互有优点,相互补充,并将。
2.性能化设计的关键技术
性能化设计的关键技术是消防安全评估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对于这一方法及相关概念体系的逐步完善做出重要贡献的各类方法和模型主要包括:美国的建筑防火评估方法(BFSEM:The Building Fire SafetyEvaluation Method)、火灾致损评估方法(FIVE:fire-induced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澳大利亚的风险评估模型(RAM:Risk Assessment Modeling)、日本的建筑综合防火安全设计方法、加拿大的FIRECAM方法等。澳大利亚消防规范改革中心(FCRC)子项目正在进一步开发一个风险评价模型,以量化各类用途建筑消防安全系统性能,该模型叫做CESARE-RISK,CESARE-RISK 是一个量化建筑消防安全系统性能的风险评价模型,它利用事故树设定多种火灾场景,其考虑了火灾及对火灾的反应的概率特性,采用确定性模型预测建筑内火灾环境随时间的变化。其某些组成部分如下:事件树与预测值模型(expected value model)、火灾发展与烟气蔓延模型、人员行为模型、消防队模型和工作人员模型、分隔失效模型、经济模型。FIRECAMTM(Fire Risk Evaluation and CostAssessment Model)是加拿大国家研究院(NRC)开发的火灾风险及损失的计算评估模型,它利用分析所有可能发生的火灾场景来评估火灾对建筑物内居民造成的预期风险。同时,该模型还评估消防费用(基建及维修)和预期火灾损失。通过与性能规范中的性能要求进行比较或者与“处方式”的规范规定的设计中隐含的性能要求进行比较,评价一个设计方案是否满足性能要求或者是否在生命风险要求方面等同于参照方案。
FIRECAMTM依靠两个主要参数来评估火灾安全设计的火灾安全性能,即火灾对生命造成的预期风险(ERL)和预期火灾损失(FCE)。ERL 和FCE 这两个数值是由火灾增长、火灾蔓延、烟气流动、居民反应和消防部门的反应的动态变化(以时间为函数计算得来的)。而火灾场景发生的几率是由FIRECAMTM运用统计数据来预测的,FIRECAMTM 还运用数学模型来预测火灾随时间的变化。一种火灾场景对生命造成的危险可根据其发展的速度和居民撤离的速度计算。这种场景给生命造成的风险可由该火灾场景对生命造成的危险乘以该火灾场景发生的几率得出。火灾对生命造成的预期风险总值却为建筑物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火灾场景对生命造成的预期风险的总和。同样,预期火灾损失就是消防费用(基建和维修)的总和与可能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的总和相加而得。FIRECAMTM模型主要由火灾增长模型、烟气流动和居民逃生模型组成。FIRECAMTM 对火灾蔓延的可能性及火灾后修复建筑物的费用采用的是保守的评估模型,所以对财产损失的评估结果要比实际偏高。
3.国外开展“性能化”研究的情况
英国在1985年了第一部性能化的规范,之后,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以及北欧等发达国家政府先后投入大量研究经费,积极开展了消防安全工程学和性能化安全设计方法理论及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瑞典等国也先后对其传统的“处方式”规范进行了修订,颁布了性能化的新规范。美国、加拿大等国目前正在加紧研究制订各自的性能化规范。南非、埃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都纷纷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澳大利亚于1996 年颁布了国家性能化规范《澳大利亚建筑规范―1996》,自1997 年陆续被各州政府采用,至今已在全国应用。新西兰1992 年了性能化的《新西兰建筑规范》,新规范中保留了处方式的要求,并作为可接受的设计方法。美国已完成性能目标和基本完成性能级别分级的确定,并于2001 年了《国际建筑性能规范》和《国际防火性能规范》。日本和瑞典对其传统的处方式规范进行了性能化修订。目前还有多个国家(法国、荷兰、挪威、波兰等)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建筑研究与文献委员会(CIB)和欧盟采用或积极发展性能化防火所要求的工程工具和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推进性能化设计和性能化规范的国际化专门设立了TC/92/SC4――“火灾安全工程”分技术委员会,目前已制订出8个相关的标准草案,可望在不久的将来颁布正式的国际标准。西方国家将制订和推行统一的国际标准作为消除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世界贸易组织(WTO)关于消除贸易上的技术壁垒的协定第二条“技术规则与标准”也作了明确规定。在2000年5月于德国柏林召开的TC/92“火灾安全”技术委员会会议上,该会主席就指出:设立TC/92/SC4“火灾安全工程”分技术委员会,就是要制定出这方面的国际标准,用于最终取代各国自己的防火设计规范和标准,为消除这一领域里的技术壁垒铺平道路。应该说,建立以建筑消防安全为目的的性能化规范和法规已经成为全球的发展趋势。
4.性能化设计研究的必要性及进展
4. 1 “处方式”规范和设计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1)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大型复杂建筑越来越多,按照“处方式”规范的设计方案可能不合理或者迫使设计人员在建筑的美观、适用、造价上作出让步。
(2)“处方式”规范修订时间过长,不能适应建筑发展的需要,如壳体结构建筑,规范中根本没有提到。
(3)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差别较大,用一本“处方式”规范很难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4)规范的制订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和影响较大,在这种环境下制订的“处方式”规范不可能合理。如一个歌舞厅,即使有报警、喷淋系统,配备了灭火器、应急照明等设施,其它方面也符合2001 年5月以前规范的要求, 但若有一个厅、面积超过了200, 在2001 年5 月以后就不符合规范要求了。这种以面积为惟一标准来划分火灾危险性大小,超出200就要全盘否定的思想和规定是不合理的。
4. 2 发展性能化设计的必要性
(1)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将在今后大兴土木。回顾2000 年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就是抓住了机遇,大力开展性能化研究,并在场馆建设中采用了性能化设计而达到了相当高的防火设计水平。如果能抓住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机遇,必将促进我国性能化设计的发展。
(2)我国加入WTO,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国外建筑事务所将大量涌入,它们在性能设计方面的技术优势,将使国内设计单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只有尽快开展性能化的研究和应用,积累一定的经验,才能应对今后的国际挑战。
4. 3 开展性能化设计研究和应用前景
目前性能化设计在我国得到了多方重视,并已经开始了研究和试点工作。早在1996 年有关单位和人员就认识到开展大型公共建筑、大空间建筑、高层民用建筑、高火灾危险工业建筑和储罐区、建筑内的烟气控制、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化设计和评估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公安部消防局已在国家科技部立项,将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研究列入“十五”攻关课题,组织部分科研机构和院校开展性能化消防设计及其计算机评估模型应用技术的研究工作,在全面掌握和分析比较国外性能化规范和评估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工程建设的实际,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性能化消防设计方法以及相配套的设计指南、计算机评估模型。公安部消防局正在推动上海、北京等城市开展性能化消防设计和评估的试点工作,通过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我国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我国性能化消防设计与评估及其规范的研究积累实践经验。天津消防科研所、四川消防科研所和中国科技大学国家重点火灾实验室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并已有了评估成功的范例。今后我国性能化消防设计的研究与运用,必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
5.结束语
随着建筑的不断复杂化,以及消防技术的不断多样化,采用性能化设计越来越迫切。为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以性能化为基础的建筑防火设计技术标准体系,需要社会各方面长期共同努力,我国消防界同仁必须共同推进这项事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
田建军,男,汉族,1972年11月17日出生,河南省禹州市人,2009年7月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消防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现任职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公安消防支队政治处主任。
参考文献:
[1]杨玲,张靖岩,肖泽南编著.建筑消防安全与性能化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
篇7
关键词:预拌混凝土行业;质量管理;发展;创新;诚信体系
2022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入之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在年初印发了“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全国预拌混凝土质量在“十四五”期间要实现总体可控、稳中有升[1]。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水平事关宁夏建筑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也对宁夏建筑工程质量、资源综合利用、生态文明建设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宁夏混凝土行业质量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对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1宁夏预拌混凝土行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行业发展较快,但质量管理水平不高
宁夏预拌混凝土行业是在2000年左右起步的,至2009年,全区已有18家预拌混凝土企业,30余条生产线,预拌混凝土年综合产能达1300万方,产能利用率为31.5%[2]。到2022年,宁夏全区预拌混凝土企业已超过160家,生产线超过330条,预拌混凝土的年综合产能超过8000万方,但全区混凝土年需求量1600万方左右,产能利用率仅为20%,产能严重过剩。随着宁夏预拌混凝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经营也愈加困难。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宁夏预拌混凝土企业普遍不重视技术进步和产品研发,混凝土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品质量不稳定,导致宁夏预拌混凝土行业整体质量水平不高。
1.2各地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发展不均衡
宁夏预拌混凝土企业分布为(包括停产的企业),银川地区46家,石嘴山地区16家,吴忠地区42家,固原地区26家,中卫地区29家,宁东地区8家,企业的分布数量基本和各地区工程建设发展情况相吻合。宁夏住建厅从2020年开始,每两年对全区预拌混凝土企业开展一次信用评价工作,通过考核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原材料管理、试验管理等22项内容,最终量化得出企业的信用等级(分为A级、AA级、AAA级),能够全面反映企业质量管理水平,2020年宁夏全区信用等级评价为AAA级的预拌混凝土企业共14家,银川地区8家,宁东地区2家,其余四个地区各1家,可以看出宁夏各地区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1.3预拌混凝土行业质量管理突出问题难以根治
除了宁夏各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属地的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进行日常监管外,宁夏住建厅每年也会组织专项检查、混凝土实验室能力比对等,其中在2021年的全区专项检查中,宁夏住建厅共抽查预拌混凝土企业30家,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17份、停工整改通知书8份、行政处罚执法建议书6份,曝光典型案例7个。虽然宁夏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创新监管措施和加强执法力度等方式,强化对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的监管,但部分企业仍暴露出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管理失控,出具虚假试验报告,质量行为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也暴露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执法难和执法效果不佳的问题,宁夏预拌混凝土行业质量管理突出问题始终难以根治。
1.4试验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不高且流动性大
从宁夏预拌混凝土企业实验室试验员配备来看,全区预拌混凝土试验人员共962人,无职称人员461人,占47.9%;助理工程师94人,占9.8%;工程师287人,占29.8%;高级工程师120人,占12.5%;无正高级工程师;工程师以下人员占到了57.7%,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占比不高,因此全区预拌混凝土试验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不高。同时宁夏住建厅近年通过各类检查和调研工作发现,宁夏各地有不少预拌混凝土企业出现试验室人员流失,行业内跳槽挖人频发的现象;人才离职率居高不下,混凝土质量管理人员上升通道单一等问题,行业内未能建立健全健康发展的质量管理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导致部分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不稳定。
2宁夏预拌混凝土行业质量管理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2.1企业注重短期效益,忽视发展质量
2014年,住建部制定印发了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随着国家“放管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宁夏预拌混凝土行业进一步放开,取得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资质的难度也逐渐降低[3],宁夏预拌混凝土企业也实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其中参与到预拌混凝土行业中的大部分企业认为预拌混凝土行业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同时企业生产投资也比较小,容易产生效益,往往忽视了企业的质量管理,而随着宁夏预拌混凝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不重视混凝土生产质量的情况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很多企业纯粹是为了达到设计强度,认为试配后强度达到要求就算合格了,很少从材料调配、混凝土工作性能等方面综合考虑,不重视高性能混凝土和特殊混凝土的创新研究,无法抓住混凝土生产技术高质量发展的内核。
2.2管理政策不完善,监管力量薄弱
目前,预拌混凝土政策法规建设滞后,政府职能部门缺少相应的法规制度和管理政策,与预拌混凝土行业快速发展不相符。宁夏仅有的预拌混凝土管理政策是2011年宁夏发改委、经信委、住建厅联合制定印发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预拌商品混凝土管理办法》,里面的多数条款已经不符合当前实际,而在缺少上位法支撑的情况下,对该管理政策进行修订异常困难,这些问题造成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处置预拌混凝土企业违法违规行为时,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执法依据,导致行政处罚困难;同时也降低了预拌混凝土企业的违法成本,进一步加剧了宁夏预拌混凝土企业违法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宁夏住建系统在各地对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监督的力量较为薄弱,各地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均存在专业监督人员缺乏,造成预拌混凝土质量生产专业监督能力不足以及监管手段单一,进一步加剧了宁夏各地区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且企业质量管理的突出问题难以得到根治。
2.3忽视试验人员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
2018年12月,宁夏建筑执业资格注册管理中心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对预拌混凝土试验员停止培训和考试发证,转变为预拌混凝土企业自行对岗位人员培训上岗。但在企业落实自主培训的过程中,一部分预拌混凝土企业自行培训的水平和能力不足,培训效果打了折扣,个别不重视培训工作的预拌混凝土企业甚至走过场,或不培训,造成预拌混凝土企业试验人员的能力严重不足,难以胜任相应的质量管理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宁夏大部分预拌混凝土企业没有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人才培养制度,没有给质量管理人才提供具有发展前景的上升通道以及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导致宁夏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的高水平青年人才稀缺,人才流失问题严重。以上两方面的问题共同制约着宁夏预拌混凝土行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加了企业的质量管理风险。
2.4行业诚信体系不健全,企业诚信意识淡薄
宁夏住建厅虽然从2020年开始开展预拌混凝土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同时向社会公布全区预拌混凝土企业的信用等级,鼓励各类工程项目在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应根据企业信用等级选择混凝土供应商,虽然遏制了一些低价劣质的行业乱象,但是预拌混凝土市场多数选择还是以低价为主,不能完全扭转宁夏预拌混凝土市场“恶性竞争”的情况,并且宁夏的混凝土行业并未建立像施工企业、监理企业一样的诚信分招投标的应用体系,所以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预拌混凝土企业的信用等级和诚信经营行为并不能决定性地影响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因此宁夏预拌混凝土行业诚信体系仍然是不健全的,还需要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等多个层面补充和完善诚信管理政策。
3宁夏预拌混凝土行业质量管理发展对策
3.1加强政策研究和行业监管
在当前国家建筑业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按照“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一方面,宁夏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厅共同研究完善预拌混凝土管理制度,组织专业团队,编制宁夏预拌混凝土地方系列标准,统一宁夏预拌混凝土产品质量要求,定期组织开展全区预拌混凝土企业试验能力比对、质量管理观摩等工作,健全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和使用环节质量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加大预拌混凝土专业监管人员培训力度,组织开展预拌混凝土质量专项抽查,严厉查处预拌混凝土质量不合格、违规使用或检测数据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4]。
3.2加强培训教育和人才培养
在试验人员培训方面,宁夏预拌混凝土协会可以对全区试验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定期组织试验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只有通过相应考核测评,完成学时教育内容,取得相应的上岗证书后,方可从事混凝土试验工作。在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方面,鼓励预拌混凝土企业组建科研团队,建立科研目标,开展混凝土技术研究,为企业提供技术储备;具备条件的企业,也可以联合宁夏区内高校科研团队,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向国家或自治区科技主管部门申请立项开展科研项目,进一步为质量管理人才创造舞台,打通职业上升通道,促进质量管理人才在宁夏预拌混凝土行业内快速成长。
3.3加强行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宁夏的预拌混凝土企业应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在技术创新方面,进一步挖掘企业工艺、配合比、产品的创新潜力,保证生产的绿色、低碳化,精心研究高性能和高耐久性混凝土、透水混凝土、保温混凝土、装饰混凝土等多种创新产品;在管理创新方面,企业应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实现质量管控、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物流调配工作的高度融合,成为能满足用户各类需求的现代化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并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
3.4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和行业自律
宁夏预拌混凝土行业应从两个方面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一方面,由宁夏住建厅联合相关部门共同组织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应诚信政策。其中,对企业诚信结果的使用应与企业办理资质延期、承揽项目、表彰奖励等方面挂钩,诚信体系的运行应具有激励守信、失信受戒的社会效果。另一方面,进一步发挥宁夏预拌混凝土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6],组织制定行业内的诚信管理制度,并协助宁夏住建厅等行业主管部门开展预拌混凝土企业诚信评价工作,建立诚信档案,在行业内打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促进全区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宁夏预拌混凝土行业质量管理水平整体不高,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要在高质量发展和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不掉队,应充分认识到提升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性。针对行业质量管理水平存在的问题,政府主管部门应继续研究与完善行业管理政策,加强行业监管,开展专项治理,完善诚信体系建设;行业协会应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帮助企业加强试验人员教育培训和质量管理人才的培养,强化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建市〔2022〕11号[Z].2022.
[2]马旭东.宁夏预拌混凝土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散装水泥,2009(6):29-32.
[3]孙建军.预拌混凝土质量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J].居舍,2020(27):39-40.
[4]黄海涛.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存在问题及监管对策[J].工程质量,2020,38(S1):135-137.
[5]师海霞,马志华.高质量发展时代要持续推动预拌混凝土质控体系建设的创新[J].混凝土世界,2021(6):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