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9 11:0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安全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XX年,我局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安全是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的思想,不断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我局年初与所属3个中心、1个执法大队签订了责任书,同时成立了由潘燕军局长为组长,局纪检组长曹俊、副局长水生荷为副组长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及消防“行业抓、抓行业”工程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所属各商贸流通企业要成立由专人负责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及消防“行业抓、抓行业”工程工作责任组,制定切合实际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重大火灾应急预案,一岗双责制度、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安全生产举报制度、事故隐患整改和公示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健全了“三级机构”“四级网络”,切实提高了我局安全生产工作的系统协调性。
二、强化措施,真抓实干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了区委、区政府、区安委会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及消防“行业抓、抓行业”工程工作方面的指示精神,并根据我局各部门工作特点在“安全生产年”、“重点行业三项行动”期间及时下发了《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方案》、《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等安全工作文件,并认真组织了2次《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甘肃省消防条例》的学习,把区安委会提出的”平安xx”的宗旨,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二是加强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宣传。根据区安委会要求,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利用会议、简报、网络信息、标语等形式进行了大量宣传。并在危险化学品领域内的“打非治违”工作中取得了实效,5月12日在xx友谊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及消防“行业抓、抓行业”工程宣传活动,11月的“清剿火患”战役等行动过程中,共发放宣传册、宣传单XX余份,出动宣传车辆五台次,大力提高了人们的安全生产意识。
三是建立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及消防“行业抓、抓行业”工程工作例会制度,保证在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召开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及消防“行业抓、抓行业”工程工作会议,把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及消防“行业抓、抓行业”工程工作及各种安全隐患的排查列入重要内容,并通过会议及时传达各项工作部署及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使我局对各商贸流通企业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及消防“行业抓、抓行业”工程工作能够及时把握,保证了各项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及消防“行业抓、抓行业”工程工作措施的及时到位。
篇2
2019年6月仙泉煤业开展了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及安全标准化培训,自开展培训以来各业务部室、运行工区积极准备,制定了相关的培训教案,并邀请各分管副矿长进行讲课,积极响应组织人员参加,培训内容紧靠实际,切实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了作业人员的操作水平,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6月份共组织培训6次,其中因端午节放假少培训1次,因安全活动月安全知识竞赛少培训1次,累计443人次参加培训。生产调度部共有51人次参加,机电部53人次参加,安全监察部76人次,水文地质部72人次参加,通风部67人次参加,综合39人次参加,运行工区85人次参加。综合办于7月2日组织了培训月考,共有64人,参加考试,其中生产调度部8人,机电部10人,安全监察部10人,通风部15人,水文地质部15人,运行工区6人。培训达到既定目标。
万事开头难,培训为从业人员授业解惑,提高了作业行为准则,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但是在培训过程中还存在不足:
1、有些职工认为培训流于形式、占用下班时间、部分培训内容与自身工作无关,所以在培训时不认真,培训记录不好;
2、目前各部室培训重点为安全标准化,基本业务素质培训相对滞后,平常也缺少操作培训,致使部分工人出现不会操作的现象,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3、培训条件相对较为简陋,培训形式单一,现场互动不足。
篇3
2020年,我局安全生产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控制重大事故、杜绝一般事故作为主线,以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为重点,实行目标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约束机制,不断改进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抓安全、保稳定,为水利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良好的工作环境。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一岗双责,明确责任
水务局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水务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根据领导岗位变动,及时对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组 长:
副组长:
安全员:
年初与各二级机构签定了《 县水务局2020年度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书》,“一岗双责”,明确了责任,制定了具体奖励和处罚措施,对各二级机构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同时加强对各单位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情况的监督力度,确保水利系统的安全生产。
二、加强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管理
水务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预防为主,同时加强对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的管理,严格按照新《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水利系统的水闸、泵站及在建水利工程等重点部门的安全工作、消防工作和道路安全工作进行综合监督管理,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水利系统的安全生产专项监督管理,确保水利系统水闸、泵站及在建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三、打非治违,开展多种专项整治活动
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治理。20 年我局实施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有: 。我局将今年全部工程项目纳入“打非治违”建设施工专项整治范围。目前, 工程已于 进行单位工程验收。 工程、 工程、 项目、 个工程项目正在有序实施。 项目尚在招标,未开工。在“打非治违”专项治理中,发现 工程施工 标 施工工地存在安全防护设施损坏的隐患,我局立即约谈该项目经理并下发整改通知,要求3日内进行整改完毕,并报县安委会备案。整改完成后我局向县安委会报告并消除隐患备案《关于 县 施工安全隐患整改的报告》。
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安全隐患大排查及“回头看”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我局确定了“三个方面”作为重点开展工作。一是建设程序排查。对工程项目的立项、报建、招投标、工程监理、竣工验收等程序以及参建单位的安全生产许可证、资质等进行排查。二是结构安全隐患排查。对使用中的涵闸、排灌泵站、农饮水厂等水利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仓库、城乡危旧管理房屋等的结构、材料、环境的安全风险进行排查。三是管护及应急机制排查。对管理、运行维护和安全监管进行排查。
开展汛前水利安全生产大排查,我局召开了汛前安全生产专项会议,加强在建工程的度汛安全管理,督促有关参建单位认真制定施工方案和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度汛方案安排施工。全面排查工地和宿营区安全隐患,特别对施工工地、职工宿舍、临建设施等建筑和重点部位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加强对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坍塌、物体打击、淹溺、密闭空间作业、滑坡等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加强办公区、宿舍区防火、用电、用气等安全管理。对存在洪水、滑坡、垮塌等威胁的,要提前采取防范应对措施。遇雷雨、大风等极端天气时,要及时撤人和停止相关作业。
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安全专项治理,重点治理水利工程建设中“项目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专项施工方案落实、安全技术交底、现场安全生产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施工安全风险识别和管控、应急管理”8个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和事故隐患。
开展电气隐患排查治理和水利行业涉及危险化学品综合治理。我局要求各二级机构及参建单位,对所属的水闸、泵站、水厂、在建水利工程、办公区、防汛物资仓库等进行全面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开展水利行业“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要求施工企业开展“五个一”宣教活动,即:发一封信、签一份承诺书、组织一次全员安全培训教育活动、一次故事警示和应急演练活动,一次对照检查活动。
开展“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走基层”活动。为了切实做好水利系统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水利行业安全生产,水利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安委会各项文件精神,制定了安全生产月活动计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开展了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悬挂了安全生产宣传横幅,向过往群众发放各类安全生产宣传资料,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并积极参加县安委会举办的其他各项安全生产月活动。
五、加强宣传教育
水利局十分重视对水利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配备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组织水闸管护人员及重点部位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学习教育和培训。结合当前河长制工作对乡镇水利站进行了安全生产的学习教育和培训,同时对施工单位的临时工、新招收人员及调换工种人员,要求必须进行安全培训。
开展青少年儿童防溺水宣传教育工作。在涵闸、泵站等水利工程管辖范围内悬挂防溺水宣传横幅(标语),设立防溺水警示标牌。深入重点水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及时劝导、制止未成年人在危险水域嬉戏玩耍。同时对重点水域安全隐患排查摸底,检查危险水域的警示标牌和安全设施是否完好。
篇4
为全区上下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扎扎实实地做好今年的安全 生产工作,为我区的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在本次会议上,我 代表区管委会和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发表以下两个方面的意见。一、2002年全区安全生产工作的回顾2002年是我区新一轮开发建设的关键一年。我们牢牢把握招商引资这一中心,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抢抓机遇,努力拼搏,开拓创新,许多指标超额完成了全年目 标任务: 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8亿元; 财政收入8.8亿元; 协议利用外资6.2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 进出口贸易总额7.3亿美元, 取得了两个文明建设双丰收,为全市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作出了显著的贡献。这些成绩的取 得,离不开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安全生产工 作的有力保障。由于我区各级领导和基层对安全生产工作思想重视,组织逐步健全,措施比 较得力,去年全区未有年初市府考核范围内的重大火灾事故和企业职工工亡事故的发生,安 全生产总体目标管理取得了预期效果,得到了市政府的肯定和奖励。回顾过去一年,我区主 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格目标管理,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去年2月底,区管委会、区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了区内80家有关企业和部门参加全区安全生 产年度专题工作会议,当时施金国同志受托在会议上总结了2001年工作、布置了2002年工作 ,与25家区各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签订了2002年度全区安全生产一级目标管理责任书,并要 求各部门和区内全体企业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正确对待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 招商的关系,在思想认识上摆正位置的基础上增强责任、舍得投入、严格管理、防患于未然 。会议还要求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在各自管辖范围内层层落实基层责任,不留死角。 到现在,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和工作检查,我们看到许多基层单位都做到了这些要求,更 有不少一级重点企业都与其基层部门签订了二级以上的目标管理考核责任书,并能结合生产 任务和设备保养任务的下达,同时将安全任务、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车间、流水线和最基层 的工作岗位。全区上下所做的这些工作,为全区年度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基础性 的作用。管委会和安委会已在本会几天前兑现了25家重点单位负责人完成2002年度目标管理 任务的奖励金4万多元,也提议各重点单位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基层单位负责人兑现完成2002 年度目标管理任务的奖励金,以资鼓励。 去年为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区安办作为委员会成员 单位的牵头单位,于去年3月份 起拟了《区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报区管委会,以落实全区各类重大事故预 防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去年以来还以安委会名义先后发了“甬保安(2002)1号、2号、3号、4号、5、7号”五个文 件,提醒区内各生产仓储、施工开发企业分别根据元旦春节、春季、“五一”节、夏季、“ 国庆节”、冬季年终等特点,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基层责任制、落实对重点薄弱环节的各项 措施。这些工作通过企业互动,取得一定实效,为完成全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创造了基础前 提。 (二)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做好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和普查工作。月上旬下旬、12月中旬由安办牵头组织安委 会成员单位区消防大队、区建设管理局、区工商局、区工会等部门,对区内生产加工、物流 仓储、建筑施工、物管开发等各类型企业进行了5次综合安全大检查。 另外,区经贸局会同市质监局两所也开展了2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专项执法检查,区消防大 队会同区警务室开展了 2次“三合一”及重点仓库等专项消防安全检查,建设管理局开展了3次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专 项执法检查。 这些检查共查访企业(包括建筑工地)117家次,对其中37家问题明显企业开具了事故隐患 书面整改单35张计102条整改意见,对问题较小企业也都作了口头整改说明。 为促进事故隐患的整改,区安委会于10月下发了6号文件,列表嚗光了12家企业长期整改不 力的事故隐患,并明确了整改行政责任单位和其他整改有关事项。对其中存在整改困难问题 的单位,曾召集开会听取企业和专家的意见,并由管委会分管领导结合慰问企业到现场观看 实情,并做出严肃的整改指示。通过这些检查(包括企业自查)和整改促进工作,一些较严 重事故隐患如“三合一”、危房住人、化学危险品储用不规、特种作业无证上岗、野蛮施工 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对保持今年全区安全生产总体平稳形势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形式多样地做好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1、按“严格把关、热情服务”总要求做好区内生产型企业和安装特种设备的设计、施工、 竣工各类“安全三同时”把关和服务工作。年初至今共有各类区内新建生产项目13个及新安 装的气体储罐气化站、锅炉、压力容器、电梯等特种设备60余台和一些危险物品仓库的设立 ,从法规标准咨询到专业安装介绍、特别情况下的验收,都得到经贸局(安办)的有关安全 指导和服务。对已查出的“三合一”隐患企业,消防大队和区警务室警官们也做到多次上门 商讨整改对策,尽量“善始善终”。 2、通过鼓动企业老总、帮助牵线联络、代借道具、演习预案等服务形式,大力推动企 业的模拟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工作以促进提高企业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故能力,区安办、消 防及公安派出所警务室共同促成区内4家企业进行模拟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特一、大红鹰印 刷、晟铭电子、科桥公司),其中1家(特一公司)还是大型演习(组织各重点单位有关人 员都到现场进行了观摩),是今年工作的新突破点。 3、严肃查处事故。去年初区安办完成了前年底一起区内企业特种作业死亡事故的通报、处 罚、整改等处理结案工作。并完成了5月份区内企业一起小火灾的调查促改工作。 4、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注重树立正面典型。下半年区安办第一次组织区安委会成员单 位中的安全管理工作积极份子专题外出集体活动(金华),并参观了大型危险品仓库的设置 和安全管理工作,既增强了各成员单位安全管理队伍的凝聚力,又为下一步保税南区有关化 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和服务工作作了点准备。通过年度的多次活动和检查,鼓励管理较好企业 争取评选全区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至今已评选出晟铭电子公司、立立(海纳) 电子公司、新世纪物流公司、大红鹰彩印公司四家制度齐全、措施得力的4家安全管理先进 单位,戴唯湘、李金敏、江钱军、邹亚伦、曹颖雪(高新)、梁光明(太平)、朱云晓(庆 达西)、丁逸君(鸿海仓)8名安全管理先进个人,在这次会议上我们一并给予表彰和nbsp; (一)对安全生产工作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领导。 当前,安全生产问题是社会各方高度关注的热点之一。安全生产工作人命关天,对我区这样 特殊的经济开发和窗口区域而言,又是密切关系区域投资环境和形象的大事,全区上下应继 续把该项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抓,各级领导包括企业领导的重视是抓好该项工作的前 提条件。 区管委会近年来也一直在提各级思想要重视的要求,在前几年历次工作会议中区管委会(党 工委)各位领导都曾多次要求大家从讲*、保稳定、树形象、促发展、促招商的高度,切 实加强领导,正确对待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招商引资的关系。今年还是要再强 调这个观点,因为我区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而且以前也好,将来也好,安全 事故发生的根源都是思想上不够重视的问题。只有各级领导、企业负责人思想上摆正了位置 ,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抓这项工作,才会增强责任、舍得投入、严格管理,才能做到防患于未 来。 (二)严格目标管理,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实践证明,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是搞好安全生产、防范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 措施,也是多年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所得。各级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层层 落实是抓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实施“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 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需要。今年管委会将在兑现去年奖惩的基础上继续推行该 项制度,并根据一年来情况的变化,调整、增加与管委会直接签订责任书的单位,调整后与 管委会直接签订责任书的重点单位有 25 家,包括2家管委会专业监察部门、 8家有一定主管范围的管委会主管部门和15 家重点企业(具体单位、管辖范围、考核指标、奖惩标准见附表)。这里需特别说明的是: 在会议议程中管委会与25 家重点单位签订的责任书上,两项目标管理中的第一项因工死亡指标范围比市定的“企业职 工”概念要广,是指所管作业范围内所有人员的因工死亡指标,包括进入企业或建筑工地作 业范围的非企业职工,以引起各单位对区内前两年类似人员死亡事故的关注和重视。继续把 所管单位车辆在外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作为该项考核的特别否决指标,以引起各单位对所属车 辆在区内外交通安全的关注和重视。 通过 25 家单位一级目标管理考核,我区安全责任制基本上可做到面上的全覆盖。但在各重点单位签 订责任书解决“横向到边”问题后,还要解决全区安全责任制的“纵向到底”问题。25 家重点单位尤其是 家重点企业,不但要牢记自身的责任义务,而且要尽可能地把责任制层层落实到下属范围的 各基层,以至到每个工作岗位,并可结合生产经营任务相应落实考核和奖惩办法,使目标管 理责任涵盖整个保税区的所有企业和员工,以促成安全生产工作变成每个单位、每个成员的 自觉行动。我们要求25家重点单位在今年3月底以前将所管范围的基层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情况报区安办(fax86820169)。我们将在“五.一”节前的上半年安全生产大检查中抽查一 些单位的基层责任制落实情况。 (三)继续抓好宣传教育和培训等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能力和全区上下的安 全生产意识。 &nb
sp; 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能力和全区上下的安全生产意识,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的根本保障。要在整个保税区提倡人人讲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就要深入宣传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必要性,并搞好安全生产政策法律法规、常识及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为扩大影响、强化效果,我们要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为广大职工所喜闻乐见的相关活动。 今年管委会将继续鼓励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开展前几年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但具体活动的载体形式应比以前有所侧重,有所变化。如今年全国将统一开展的6月“安全生产月”宣传教育活动、“11.9消防日”系列宣传活动期间,除传统性地大发标语、宣传画、宣传书外,还可计划加强树立正面典型和组织现场观摩交流活动,通过总结推广区内外管理上档次、有特色企业的经验,让企业相关的关键管理人员接受一些看得见、容易学的好做法;时机成熟的话,还可以在发动基层企业职工广泛参与、层层选拔,举办一次全区性的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大比赛活动。平时要进一步充分利用已设立在生活小区的区“员工之家”等处的阵地,积极开展大批住宿外来员工的安全生产基础知识的教育培训,内容可比去年专业深化一些。今年区经发局还要继续对危险性较大的劳动设备进行普查整顿的补漏查缺工作和特种作业工种的集中初训、年审考换证工作,公安消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高楼、较大仓库、较大工厂义务消防员的突击演习培训指导工作。区安办还应积极推进全区企业的注册安全主任培训考证工作,今年内争取全区有一定危险性的企业普及有专兼职注册安全主任管理安全工作。 为减少、杜绝企业内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现象的发生,各企业管理者不但要积极配合以上所说的各项活动,还要在企业内部认真搞好新进员工的基本安全常识教育和工种相关的专业安全知识培训。尤其是去年新进区的台商投资和其他外资生产型企业,管委会没有机会对此专门提醒过,企业也基本没有参与过管委会以前组织的历次相关活动,为了企业的长治久安,今年请务必要在这方面化些精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群众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区各级工会组织也要在这方面发挥主力军的作用,积极动员广大员工群策群力、踊跃参与。区宣传报道部门也要给予关心、支持和配合。 (四)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治理和控制事故隐患。 隐患不除,永无宁日。各单位要继续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事故隐患的自查活动。查事故隐患切不可匆匆过场。自查内容要全,一般企业均应包括内部责任制度落实情况、消防设施安全情况、电器和机械设备防护情况、员工操作规范情况、员工作业环境情况、交通工具安全情况等,并应根据不同季节特点突出有关重点。管委会各部门今年要继续联合组织几次全区性的安全生产事故排查活动,对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要象已发生事故的处理一样,做到不放松、不化了,必要时,可以报请管委会后采取通报批评或行政处罚的措施。各部门还应积极参与区内新建、改扩建项目的安全生产“三同时”把关,尽量从源头上杜绝事故隐患的产生。 (五)进一步推进本区特色安全管理工作。 1:继续发扬和完善我区各有关主管部门、安全监察部门在前几年摸索出来的“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以服务为主”的做法。今年对安全管理服务的进一步要求是:管委会各部门在对企业的指
导服务工作中要做到默契协作配合,二是要想方设法为企业安全问题提供更优质的、超常规的服务。 2、安全管理和服务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要根据我区最近落户项目的特点和全区招商引资中出现的新动向,加强对半导体光电基础制造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现代物流仓储产业等非传统落户产业的安全管理和服务探索工作,重点加大对该类产业涉及较多的危险化学品安全、危险性较大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服务工作,全力为有关重大项目的顺利投产保驾护航。为此可以争取有关对外考察、交流和加强专题自我充电学习活动。 3、根据我出口加工区即将密集开发建设的新形势,及时建立新的安全管理网络队伍和安全管理责任制,健全符合实际的安全管理制度,要把住新区域大量基础设施施工、大量厂房土建施工的安全生产环节,严防重大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并要重视新区域的有关落户项目投产前各类设备安装安全及未验收道路交通安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关。 4、作为区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办事和协调机构,区安全办(经发局)也要加强自身建设和为其他各有关管理部门的服务工作,要做到机构小而管理面不小、人员少而规范建设要求不减。要在加强《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及其陆续出台的配套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的基础上,认真建立两项有直接行政责任的锅压管特设备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动态长效工作机制;还要根据新法和市安全生产监督局的职能职责理顺,同步加强对我区消防管理部门和建设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协调和监督工作,争取做到分工明确、协作有力、协调监督效果明显,共同做好我区消防、建筑施工这两项重点安全管理工作。 同志们,搞好保税区安全生产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扎实工 作,为开创我区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而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5
一、及时安排部署,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宣传“五进”领导小组,下设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环境与资源综合利用科,负责协调和处理安全宣传“五进”日常工作,切实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并及时将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入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转发至各县(市),要求各县(市)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组织制定符合本地条件、体现本地特色、切实可行的安全宣传“五进”工作目标和推进实施计划,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
二、深入现场,开展安全专项检查活动
结合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安全执法专项行动等,我局安全宣传“五进”领导小组不定期深入各地工业行业(领域)开展专项督查和指导,共计派出15个督查组,共计59人次,分别前往各县(市)工业行业(领域)实地宣传指导安全生产制度建设、企业组织员工传达学习省、州安委办关于安全生产文件与安全生产事故教育学习情况、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情况、地质灾害、防汛、防疫、防火等应急预案制定和应急物资储备情况、日常开展应急演练情况等进行了专项检查和指导,对存在隐患问题的要求各地严格按照“五落实”要求进行整改,确保各项隐患问题闭环管理。
三、加强宣传,有效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我局积极配合相关单位开展了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宣传文化等活动,向市民发放相关宣传资料300余册,并要求各县(市)要以“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119消防宣传日”等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平台,预警预报和公益宣传信息,普及安全知识、防灾避灾自救技能,打造网上宣传阵地。督促企业设置安全宣传栏、岗位安全标识、张贴安全宣传标语、风险警示公告、安全操作提示、应急处置措施等,开展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教活动。要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安全宣传的积极性,打造特色鲜明、成效明显,富有创新性、带动效应强的安全宣传“五进”示范点,推进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渠道载体的创新运用和实践推广,切实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篇6
20xx年10月我园开办了寄午,建立了食堂。在工作中,我们始终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儿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根据《食品卫生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规定,因地制宜,创设食堂,添置了必设设备,加强管理,不断完善。几年来我们园未发生过任何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疫患事故,保障孩子们身体健康发展,具体情况如下:
一、食堂安全卫生管理与监督
1.每年按时到县防疫站办理卫生许可证。
2.建立了以主管校长负责制,由总务、园长、保健人员具体管理摸式,成立了领导小组,保证了各项工作能按要求有条不紊的开展。
3.建立健全了食堂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要求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招待食堂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每个学期我们都与她们签定了安全责任状和承诺书两份材料,管理人员经常深入食堂检查指导、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并认真组织他们前往外校参观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二、食堂场所面局情况
1.食堂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内外环境整洁,室内地板,墙壁等装修符合标准。
2.因地制宜设置合理的流程布局
①粗加地区域,分设内水产品和蔬菜洗涤区域;设有操作台,加工肉类(包括水产品)用具和容器与蔬菜分开使用,以上都 有明显的标志。②享调区域:使用油气炉,安有排气罩,排烟排气良好。没有配料操作台和食用具存放柜。③餐具洗消区域:没有专用洗刷水池,并有充足,有效的餐具标准,消毒措施。④孩子用餐在各个教室。
3.所需设备较齐全,厨房里有饮水设备,电饭车、铰面机、铰肉机、豆浆机、冰柜,以及“三防”设备,各班配有消毒柜。
三、食品采购,存及加工的卫生要求
1.严格把好食品的采购员,要求采购员必须到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例:粮油、肉、海产品类、糕等均到固定场所采购,以保证其质量。
篇7
【摘要】随着手供一体化的开展,供应室承担着可重复使用器械的处理,包括侵入性、精密贵重、专科医疗器械都需要手工清洗,手工清洗时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就显得优为重要。
【关键词】手工清洗;危害因素;防护措施
通过学习,提高了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建立了一套应急预案制度,将措施落实到位,减少了对工作人员伤害。现将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讨论如下。
1 危害因素
1.1 人员因素:工作人员的自身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工作人员对操作常规、工作态度观念不强;根据自己的习惯随意改变工作程序,不能有效地利用防护用具来很好的保护自己,没有形成很好的防护意识与行为习惯,都有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
1.2 生物因素:供应室工作人员在清洗过程中,接触许多被血液、体液和其他污染的物品,使用单位往往未作预处理,有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危险[1]。
1.3 化学因素:3M高效低泡多酶消毒剂对皮肤、粘膜的损伤,可引起皮肤过敏、过敏性鼻炎、咽喉炎等疾病。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防护知识的学习 :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加强自身防护,避免血液传播性疾病,给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同时也避免了经工作人员造成院内感染。收集有关安全防护信息,每月组织供应室人员学习,并做安全总结,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2.2 手工清洗时的防护:正确戴帽子、口罩、面罩、护目镜、双层手套,穿防水衣、防水鞋。器械上干固的污迹应先用酶清洁剂浸泡,再刷洗。刷洗时在水下操作,防止产生气溶胶。复杂器械必须手工清洗,清洗时轻拿轻放,防止消毒液溅到脸上、眼睛.清洗用具、清洗池等应每天清洁与消毒。脱手套后正确洗手,坚持正确的洗手方法是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措施,但也是平时最容易忽视的环节。
2.3 化学因素的防护:3M高效低泡多酶消毒剂倒后及时把盖子盖上,避免挥发到空气中,引起呼吸道不适。如果在清洗时被锐利器械刺伤时要马上进行伤口处理,轻轻挤出伤口血液,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再用3%碘伏消毒,必要时接种免疫球蛋白。消毒液溅到脸上、眼睛时,用洗眼器冲洗10分钟,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供应室全体人员都应接种乙肝疫苗,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3 讨论
严格执行供应室器械手工清洗操作流程,在清洗时应戴防水加厚手套,操作结束后应立即脱手套,脱手套后按六部洗手法洗手。戴医用防护口罩,将鼻至下巴全部遮盖,手工清洗时有气溶胶喷溅时必须戴防护眼罩或面罩,工作结束后,将防护用品进行清洗消毒,避免二次污染。建立紧急预案和健康档案,定时体检,措施落实到位,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性,避免危险因素对医务人员的伤害。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空坠物、消防安全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简介
1、工程概况
河南省周口市广播电视多功能发射塔总高度达286.57米,发射塔体结构采用钢结构,是一座以发射广播电视信号为主,同时具有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休闲等综合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钢结构电视塔。合同投资额2亿元。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钢结构的加工制作、安装,给排水及消防、暖通空调、电气仪表、智能建筑、电梯等设备安装以及建筑及装饰工程。
2、结构概况
发射塔整体结构采用钢结构,由塔座、塔身、塔楼和塔桅四部分组成,设计理念新颖独特,整体结构设计科学、和谐得体,营造出别具特色的建筑造型。塔座为四棱台形,塔楼为圆形。体现了我国天圆地方的传统建筑思想;天线桅杆为正四边形桁架结构;塔身横截面为变异正四边形,由井道、外塔架及二者之间的斜撑组成,整体为双曲抛物面,外形优美典雅。
3、工程特点、难点
(1)高
建筑高度高:广播电视发射塔总高度达到286.57米,建成后将
成为“周口市”第一高度,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高度。
(2)特
结构特殊:广播电视发射塔主体结构由四组直角等腰三角形桁架外塔架和圆筒形井道桁架结构组成,为全钢结构设计。在塔身主体170米~187.5米高度的塔楼分别设置不同的功能层。
(3)难
1)结构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
2)钢柱加工制作难,构件节点复杂,焊接难。
3)现场安装定位难度大。结构变形影响因素多、控制要求高,温度变化的影响及风荷载的作用使钢结构安装定位有难度。
4)安装定位测量工作难。在施工过程中,风荷载的作用引起的塔体的侧向变位;塔体构件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结构的变位在不同的时间点及不同部位均不相同;两者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施工过程中外塔构件空间安装变形不断发生变化,给特定时段内安装定位增加了相应的难度。
5)超高空作业安全防护难度大。
二、安全管理体系
根据中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手册》要求,项目部组建“五部一室”管理组织机构,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安全总监为副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保证体系。
三、安全策划
自开工以来,项目部严格按照中建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手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手册》要求开展安全防护标准化工作。工程开工前,项目部对安全防护进行了认真策划,编制了《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安全生产策划书》、《临时用电施工方案》、《塔吊安拆方案》、《应急救援预案》、《钢结构安装及吊装》、《施工电梯安装拆除方案》、《石材幕墙安装方案》、《塔楼悬挑式施工平台方案》等专项方案,其中《钢结构安装及吊装方案》、《施工塔吊安拆方案》和《塔楼悬挑式施工平台方案》经过了专家论证,并按程序进行了审批,项目部对方案都进行了交底并组织实施。
四、钢结构安装安全保障措施
1、进行外塔柱、井道柱、塔楼安装时,技术员首先要对钢结构安装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有针对性并在安全部门保留存档。施工班组事先了解气象变化情况,当雨、雪天气或风速大于10.8m/s时,不得进行吊装作业,安全员进行监督检查。
2、为了减少高空操作,保证安全施工,尽可能的实行地面分段组合成整体再吊装的指导思想,在地面组装平台上按照分段组合成整体后吊装,以便于保证施工质量及减少高空作业,减小安全隐患。在整体吊装过程中,在构件吊装时,要分别在构件的下部两端各绑一根尾绳,用于在吊装过程中控制吊装起吊方向,防止构件大幅摆动,当重物离地面 500mm时应停止提升,操作人员检查物件的捆札牢固情况和构件的平直情况确认无误后继续吊升。
3、钢结构外塔架由4组直角等腰三角行桁架钢管柱组成,桁架钢管柱横截面沿整个建筑高度方向是连续变化的。外塔柱与井道的联接支撑层共有5道,分别在30-37.5米、67.5-75米、105-112.5米、135-140米和160-165米处。每层横杆桁架系统分别包括:井道柱与外塔架的桁架连接体,外塔架之间的桁架连接体,他们共同形成空间桁架结构。外塔架结构及井道与外塔架连接形式见下图:
在施工过程中,当安装完每个连接层时,在连接层底层张挂一层水平安全网与一层密目网进行防护。其中密目网在上、安全网在下,以后每安装完一层连接层后,在连接层内部张挂一层水平安全网,以防施工过程中螺栓、工具或其他东西直接坠落至一层。另外在井道柱与外塔柱之间拉一根直径12的钢丝绳,方便工人在以后施工时可以系挂安全带。
5、为保证施工顺利开展,在进行交叉作业时,避免高空坠物伤害地面施工人员,同时不影响施工进度,项目工程部安全部统一协调指挥,要求双方在交叉作业过程中,分别在相对方向施工,例如高空作业的工人在北面施工时,下面的工人在南面作业,根据不同施工进度再做调整,同时加强地面作业人员安全教育,按要求佩戴安全帽。
五、临边防护
1、该项目属于钢结构工程,主体在未装饰前不是封闭结构,临边、不规则洞口较多,另外由于电视塔结构特点导致高空坠物存在反弹现象,伤人风险极高,给安全防护工作带来了不少挑战。为保证现场施工人员作业安全,现场要求安全防护必须紧跟施工进度步伐。在参照安全防护图册的前提下,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现场出现的洞口、临边及时进行防护。当井道楼梯及钢板安装过后,用圆钢进行防护,并涂刷红白漆。井道一共有25个检修平台,当平台钢板铺设完毕后,用边长30mm方钢迅速进行围挡,并按要求设置踢脚板。
2、塔座楼承板铺设完毕后,预留洞口及时进行封闭,以防施工过程中人员或材料掉落。根据中建防护图册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决定采用边长30mm的角钢作为边框紧扣在洞口四周的楼承板上,在边框内按相等间距焊上钢筋制成篦子结构,最后在上面铺设一块平板并用铁丝绑扎牢固,所使用材料均为现场施工过程留下的废料,达到了废物利用的目的,同时节省开支。
3、塔楼属于超高层,临边及洞口防护对工人安全施工及地面人员的生命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塔楼采用柔性临边防护。首先进行临边防护支撑体系悬挑工字钢的安装,然后进行临边防护横向、纵向钢丝绳安装,最后进行安全网、密目网制作安装。
六、高空坠物防范措施
1、由于本工程属于高层建筑,高空坠物风险较大,通过对现场的安全检查总结,高空坠物主要根源在于工具、材料堆放不整齐造成的,平台东西堆的七零八落,工人一不小心便造成废料从高空坠落,为此项目部要求各施工队伍认真贯彻文明施工管理规定,每天做到工完场清。安全员每天对塔楼、井道检修平台、临边、洞口进行例行检查,对于建筑垃圾包括焊条头,钢筋头、废角钢等其他废弃材料,要求施工队打扫完毕后,用麻袋统一运至施工现场外的垃圾堆放处,平台上的材料要求堆放整齐、确保平稳。此外项目部专门雇佣一名临时工打扫现场施工队遗留的垃圾,具有一定成效。
2、为了防止坠物伤害头部,安全规程明确规定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戴好符合安全标准、具有检验合格的安全全帽,并系牢帽带,否则,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对于安全帽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要求其负责人立即更换。
3、在管道井施工时,要求工人在下一层用木板将井口逐层封闭,防止焊渣或其他构件坠落。
七、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1、电视塔属于高层建筑,给消防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消防也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现场每个配电箱旁按要求配备一对灭火器。塔身每层按要求配备足量的灭火器和水桶,并安排专人定期检查,确保水桶中的水专用消防,其他任何施工队禁止使用。
2、及时消除工地上的易燃物。凡是包装箱或者其他易燃包装没有及时清走的,安全员每天进行检查并督促其整理,要求施工队安排专人及时清理,立正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
八、加强工人安全教育
1、凡是进入现场施工的人员必须接受入场安全须知的教育,尤其是对那些安全意识薄弱、文化水平较低的施工人员,更要耐心地、细致地进行教育,确保其听得懂、做得到,而不是流于形式,一讲了之。项目部以各种形式组织他们学习,提问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有针对性的抓好安全文明生产工作。
2、进入施工现场的特殊工种施工人员(电工、塔吊司机、电焊工、架子工等)都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正规培训,持有上岗证件、熟悉各项安全操作规程,能够经常对机器具进行保养,保证机械运转良好,不带病作业。安全生产的关键点是必须做好事前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在每个分部、分项施工技术要求交底的同时,必须做到、做好安全技术交底的工作,施工操作注意事项,防护设施等是否符合安全操作要求,施工时要做到不伤害自己,更不伤害别人。
九、文明施工
创文明工地就是创安全工地,施工的文明将带来施工的安全。创文明工地的目的是树立文明形象、确保生产安全。安全与文明密不可分,它们共处于一体之中,组成了安全文明的共体。
1 、作业区域的条理化。每个施工队伍有满足要求的操作场地或作业面,清除影响作业的障碍物,妥善处置有危险性的突出物,材料整齐堆放,有良好的安全通道。
篇9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农业部配套的部门规章及强制性技术规范的制定,以及一些地方性法规或规章的相应颁布实施,都为我国农产品质量监管提供了标准依据。2008年农业部组建了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职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各省及所属地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门机构相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步入依法监管的新阶段。
以农产品农兽药残留标准制修订为重点,“十一五”期间共制定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800多项,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总数已累计达到4500多项,农业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启动实施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活动,已创建500多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819个园艺作物标准园和一大批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水产健康养殖场。
2010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简称“三品一标”)1.2万多个,全国“三品一标”总数达到8万个,认定产地占食用农产品产地总面积30%以上,认证农产品占食用农产品商品量30%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
组织实施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06~2010年)》,已投资建设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和专业性检验检测中心36个、部级区域性检测中心13个、省级综合性质检中心30个和县级质检站936个。“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贯通部省地县的工作机构基本建立,体系队伍不断壮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依法正式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支撑体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安全是人们对食品最基本的要求,滥用食品添加剂、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饲料中添加违禁物质、假冒伪劣食品禁而不绝、食品包装材料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儿童食品和保健品质量不合格、配方不科学,餐饮企业经营不规范、操作不安全等陆续暴露的问题,给农产品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
企业安全责任的不落实,一些食品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自律意识不强,不讲诚信,甚至明知故犯、违法违规、逃避监管,导致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政府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安全发展理念不强,重效益、轻安全问题比较突出,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监管衔接不够,全程监管、综合监管、协同执法能力较弱。食品安全制度仍有漏洞,企业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不够完善。这些因素都为农产品安全埋下了隐患。
“十二五”期间,农业部将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加强监管,不断提升水平,着力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消费安全。
风险管理模式对于农产品安全管理来说,是公认的最有效的管理模式。风险评估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确立的一项最基本的法律制度,也是国际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管理的通行做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风险评估,既是政府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及时发现和预防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的客观需要,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管理和构建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现实需要。
2011年农业部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加快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办法规范,积极构建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为龙头、区域性风险评估实验室为主体、主产区风险评估定位监测站点为基础的风险评估体系,制定和实施风险评估监测计划,大力推进应急处置科学化。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将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科学研究,围绕污染物毒理学评价技术、剂量反应评估技术、暴露评估技术、统计分析技术、公共模型软件设计等风险评估共性技术开展研发,针对农产品中潜在的各种生物、化学和其他外来的危害因素,加强其危害途径、机理等基础理论研究,为科学、合理和有效地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奠定基础;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交流合作,跟踪国际风险评估技术前沿,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方法,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科普宣传,主动答疑解惑,营造一个政府、企业、消费者、科研教学人员等所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利益相关者都了解、认识、接受和支持风险评估工作的氛围。
农业部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坚持“源头入手,标本兼治”,强化保障能力建设,着力构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认证、风险应急和执法监管五大体系,全面提升执法监督、风险预警、监测评估、应急处置和服务指导五大能力,推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新进展。
篇10
关键词:气候变化经济学;气候变化的经济影响;温室气体减排成本
中图分类号:F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656(2009)08―0068―08
一、引言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2007a),近百年来,全球表面的气温升高了0.74℃。如果在2000年到2030年间依然保持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将增加25―90%,预计未来20年间,气温将每10年增加0.2℃。科学证据表明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的累积以及人类活动排放的其他温室气体如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气温升高可能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如热浪)发生的频率加大、风暴的密集度增加、大气降水模式的改变以及海平面上升等。这些自然系统的变化反过来又会对生态系统的功能产生根本的影响,从而威胁生物的生存能力和人类财富的安全。
经济学家Williams Nordhaus1982发表了题为“How Fast Shall We Graze The Global Commons”的文章,开始应用经济学研究气候变化,从此气候变化经济学就将焦点落在分析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提供积极的针对面临的气候问题的政策分析。虽然和环境经济学的其他领域有重叠,但气候变化经济学更多的是利用气候变化的鲜明特点,即温室气体影响的长期性、气候问题产生和影响范围的全球化、政策的效益和成本的不平衡的分布等,来理解气候变化问题的多个侧面。通过模拟经济发展和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趋势,检验和分析技术选择对气候变化进程和减排成本的影响,选择控制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如碳税和碳交易等)。
气候变化经济学已经建立了其研究领域和基础要素,并在经济学界达成了共识。1997年,美国2500名经济学家,包括9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共同发表了一项声明,指出最有效的减缓气候变化的方法是通过基于市场的政策。他们认为如果没有控制措施,温室气体继续排放将导致世界随着气候系统的变化经历根本性的变革。他们相信经济学家和决策者能够利用大量的证据和量化的风险评估提供的信息来帮助形成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二、气候变化的损失和减缓的效益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后果,如平均气温升高、极端天气现象频率发生、降水模式的变化、海平面上升和生态系统的改变等,这些生物物理系统要素的变化将对人类的福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学家通常将气候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分为两类:市场和非市场的损失。
市场的损失(market damages)来源于气候变化导致的市场产品的价格波动和数量的变化给福利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因为生产量的变化受气候变化要素的约束。研究者通常应用气候依赖型的生产函数来模拟气候变化的福利影响。例如,小麦的产量是气候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函数,因此可以直接估算由于气候要素变化导致的小麦产量的变化。生产函数法还被用在森林、能源服务、水资源利用以及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洪水等产生的经济损失。有学者认为生产函数法忽视了产品之间替代的可能性。于是享乐价格法(hedonic approach)则成为估算气候变化损失的另一选择。例如Mendelsohn et al.(1994)将享乐价格法应用到农业,基于选择最大化地租的假设,利用跨部门的数据检验自然、物理和气候变量对土地价格的影响。
非市场的损失(no―market damages)包括由于不利的气候变化导致的直接效用的损失、损失的生态系统的服务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的福利的减少。这些损失的价值不能够在市场上直接观察到。例如,生物多样性的损失没有和价格的变化有任何明显的直接联系,也观测不到需求的变化。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是最有争议也是最为广泛被采用的评估非市场损失的方法。Berk and Fovell(1998)利用支付意愿法研究了美国加州不同地域的公众为阻止当地的气候变化每月愿意支付的价格。结果表明冬季人们为阻止当地气候变得暖湿/暖干的支付意愿分别是每月9.74和16.70美元,而为阻止气候变得冷湿/冷干的支付愿意分别是每月11.10和18.18美元。
评估气候变化的经济影响,更多的研究利用包括市场和非市场部门的经济模型,估算全球或是区域气候变化的经济损失。总体上,基于模型的实证性研究报告了三种不同的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的评估和结果。第一种是计算在特定的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情况下,气候变化的影响占GDP的百分比。Mendelsohn et al.(2003)估算了气候变化对农业、林业、水、能源和海岸地带五个市场部门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非常的小。如果气温比工业化前升高4℃或是以上,在此情况下气候变化对上述五个部门的影响都是正的。Tol(2002)的估算包括市场(农业、林业、水、能源、海岸地带)和非市场的部门(生态系统以及疾病造成的健康影响),结果发现如果气温比工业化前升高0.5℃时,气候变化带来的效益占全球GDP的2.5%。如果全球气温升高2-2.5℃,气候变化的损失占全球GDP的0.5-2%。Dordhaus(2000)除了考虑更多的市场部门、与气候相关的疾病、污染造成的死亡以及生态系统外,其模型还包括了气候变化导致的灾害的经济损失。
第二种研究气候变化的经济影响则是按照特定的排放情景,在特定的经济发展、技术变化和适应能力的假设前提下,经济影响被按照时间的发展综合,然后被贴现到现在的值。一些估算是在全球的尺度上进行的,有些估算是综合一系列地区或是当地的影响以得到全球的总和。Stern(2006)应用综合评估模型,设计了基准和高气候变化的不同情景。模型估算的结果表明,在“照常营业”(business―as―usual)的情景下,即如果我们现在不采取措施或是行动的话,气候变化对市场部门的影响加上灾害的风险损失,每年至少占全球GDP的5%;如果将市场部门、灾害的风险和非市场的损失都计算在内的话,气候变化影响的损失估计每年占全球GDP的20%或是更多,而且损失将一直持续。Jorgenson et al.(2004)应用一般均衡模型(cGE)估算气候变化对美国投资、资本的存量、劳动力和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气温升高3℃,在最佳的适应状态和潜在的危害较低的情况下,气候变化的净收益为GDP的1%;如果很少采用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损失为GDP的3%。不管是哪种情景,70-80%的气候变化影响是由农业产品的价格变化引起的,少部分是由能源价格和死亡率的变化导致的。
第三种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是估算社会碳成本(Social Cost of Carbon,SCC)。在任何时间段或是任何时间内,SCC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碳排放(CO2)造成的以经济价值来估算的额外(边际)影响或是损害,也可以理解为每减少一个单位的碳排放的边际效益。SCC的计算尽可能将每一吨额外保存在大气中的CO2的边际影响加起来,此过程需要一个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模型和将经济价值贴现到排放年限的方法。2005年社会碳成本的平均估算值为每吨碳(tC)43美元(即每吨二氧化碳12美元),但该平均值的变化范围很大,如在100个估算中,每吨碳从10美元(每吨二氧化碳3美元)到高达每吨碳350美元(每吨二氧化碳95美元)(IPCC,2007c)。社会碳成本大幅度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估算的假设上存在的差异造成的,如气候敏感性、响应时间滞后、风险和公平的处理方式、经济的和非经济的影响、是否包含潜在灾难损失和贴现率选择等。
三、温室气体减排成本的估算
美国国家环保局的研究(US EPA,2006)分析了全球和不同地区以及不同部门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减排成本,指出如果减排成本是$10/tCO2eq,2020年全总的非二氧化碳的减排潜力大于2000MtCO2eq(二氧化碳当量);如果减排成本为$20/tCO2eq,则减排潜力为2,185MtCO2eq。由于二氧化碳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来源,而且其在大气中的累积对气候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国内外主要的研究大都集中讨论二氧化碳的减排成本。
1、减排成本估算的方法和模型
二氧化碳的减排成本取决于多种边际替代的可能性,例如不同燃料的替代以及替代能源密集型产品的能力等。替代的潜力越大,则满足特定的减排目标的成本也就越低。研究者主要应用的模型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评估可替代性的选择和减排成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模型。
“自下而上”的能源技术模型,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有关具体的能源过程或是产品的技术信息。模型趋于集中在一个部门或是一组部门,对于一般能源替代的能力提供较少的信息,也不能反映能源密集型产品价格的变化对这些产品的中期和最终需求的影响。自下而上的研究一般是针对行业的研究,所以将宏观经济视为不变。比较常用的模型有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开发的LEAP,日本环境研究所的AIM/Enduse以及在国际能源署框架的MARKAL模型等。许多研究机构都根据研究需要和解决的问题开发不同的模型。
“自上而下”的研究是从整体经济的角度评估减排成本的经济模型,包括“可计算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模型。这些模型的优势在于能够追踪燃料的价格、生产方式以及消费者选择之间的关系。然而,这类模型包涵了较少的具体的能源过程或是产品的信息,能源之间的替代通过平稳的生产函数来体现,而不是详细的可选择的不连续过程。自上而下的研究是从整体经济的角度评估减排成本,使用全球一致的框架和有关减排的综合信息,并抓住宏观经济反馈和市场反馈。自上而下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模型建造的假设。Repetto & Duncan(1997)的综合分析发现,广泛应用的估算气候变化减排成本的模型,都包括了以下主要假设:低碳或是无碳技术的可得性以及成本,经济对于价格变化反应的有效性,能源和能源产品可替代性程度,达到具体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需要的年限。是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就可以避免一些气候变化的经济成本,是否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就可以避免其他的空气污染的损害,碳税税收如何在一个经济体内循环等。如果假设条件不同,得出的减排成本的差异是比较大的。
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s,IAM)模拟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的过程,从温室气体的排放到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综合的分析。这类模型将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集中程度、气温、降水等要素联系起来,同时还考虑这些要素的变化如何反馈到生产和效用系统。综合模型也多为优化模型,以解决随着时间的变化如何将减排的利益最大化。综合模型利用气候变化经济分析的方法,比较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成本和消除或是减弱气候变化的效益。这类模型如麻省理工学院的IGMS模型和Stern报告中应用的PAGE2002等。
2、减排成本的实证研究
IPCC(2007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实现中期减排(2030年),全球将温室气体稳定在445和710ppm CO2-eq之间的宏观经济成本处于全球GDP降低3%和GDP增长0.6%这一范围内。实现长期减排目标(2050年),大气中温室气体稳定在710和445ppm CO2-eq之间,全球平均的宏观经济成本是GDP增加1%到GDP损失5.5%。大多数研究的结论是随着温室气体稳定目标的严格,减排成本加大。模拟也表明,假设排放交易体系下的碳税收入或拍卖许可证的收入用于促进低碳技术或现有税制的改革,将会大幅度降低减排成本。全球减排二氧化碳的宏观经济成本的估算主要是利用自上而下的模型,模型的总体假设是在全球排放交易的前提下,寻找全球最低的减排成本。
区域减排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假设的温室气体的稳定水平和基准情景。对于相同地区减排成本的估算,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模型和假设,最后得出的结果也有很大的差异。虽然计算结果在具体的数据上有所不同,但是模型所解释的总体特征还是具有一致性。Chen(2004)利用中国的MARKAL―MACRO模型,预测中国2050年的一次能源的消费为4818Mtee,碳的排放量为2395MTC,从2000到2050年之间,中国单位GDP的碳强度将平均每年降低3%。在此情景下,如果CO2的减排幅度为基准水平的5-45%,估算的碳的边际减排成本在12美元/吨碳到216美元/吨碳,减排的经济成本相当于在基准基础上损失0.1%到2.54%的GDP。王灿等(2005)采用综合描述中国经济、能源、环境系统的动态CGE模型,分析了2010年实施碳税政策的减排情景。结果发现,在基准排放水平下CO2减排率为0-40%时,GDP损失率在0-3.9%之间,减排边际社会成本是边际技术成本的2倍左右。当在基准排放水平下CO2削减10%时,碳排放的边际成本约99元/吨,GDP仅下降0.1%左右,如果减排率上升到30%时,碳排放的边际成本约475元/吨,GDP将下降1%左右。
英国公共政策研究所(Lockwood et al.,2007)报告了一项基于不同模型对于英国减排成本的估算。其中,Anderson的自下而上的模型结果表明,在2050年,如果减排目标是在1990水平上减排80%,在基准没有控制飞行的排放的情境下,减排的成本为GDP的2.49%;如果控制飞行的排放,减排成本是GDP的1.06%;在能效提高的情景下,减排成本为GDP的0.76%;而如果有新核能的投入,则减排成本为GDP的0.94%。MARKAL―MACRO模型的结果显示,在2050年,基准的情景下减排成本为GDP的
2.81%;加速技术革新的减排成本为GDP的2.58%;高燃料价格的情景下,减排成本为GDP的2.64%;而能源效率加速提高的减排成本为GDP的2.04%。不管哪类模型,结果均显示提高能源效率是降低减排成本的关键因素。这两个模型的结果也被用在英国能源白皮书中,强调提高能源效率是英国的能源政策的优先考虑。
研究还发现估算CO2的减排成本,基于不同的理论和方法的变量是关键的要素,例如贴现率的选择、市场有效性的假设、外部性的处理、价值评估的问题和技术、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的影响、交易成本等,这些经济要素的不同都会导致估算成本的差异。
3、技术变化与减排成本
气候是由存储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决定的。有些温室气体在大气中能够存在上百年,使得气候变化成为一个长期性的问题,因此技术条件的假设对于减排成本的估算就非常的重要。温室气体的减排成本和技术变化的速率、技术替代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是直接相关的。和没有考虑技术进步的模型比较,将技术变化包括在模型中估算出来的温室气体减排成本明显的减低(IPCC,2007c)。这些成本下降的幅度关键取决于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研发支出的回报率、行业和地区之间的溢出效应、其它研发的推广以及边干边学的模式和学习的速度等。
目前应用的技术进步模型已经有了极为显著的改进,超越了早期的传统模型中将技术看作是外部变化因子的模式。最近的几个模型允许技术进步的速率或是方向对内在的政策干预做出反应。一些模型(如Popp,2004;Nordhaus,2002)则集中在研究和开发基础上的技术变化,结合政策干预、激励研发的政策以及知识的进步。其他的模型则强调基于学和做的技术变化,考虑累积的产出是和学习相关的,随着产出的不断累积而降低生产成本。相对于那些将技术认为是外部因素的模型,政策介入所产生的技术变化的模型能以比较低的减排成本达到规定的减排目标。
四、气候变化经济学与不确定性
气候变化最大的特点是不确定性,在科学上和经济学上均具有不确定性。科学上的不确定性表现在我们还缺乏对一些科学问题的认识,例如排放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积累的量,温室气体集中程度的改变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内分布以及出现的速度,区域气候变化对海平面、农业、林业、渔业、水资源、疾病和自然系统的影响等。经济上的不确定性表现为我们不确定世界人口和经济的增长速度,人类活动的能源强度和土地强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或是鼓励技术发展政策对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累积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成本等。
1、不确定性与气候政策的选择
不确定性分析的目的一是辨别出一系列可管理的变量,二是估计每一个重要的参数可能的分布,三是估计参数的不确定性对所解决的重要问题的影响。一些成熟的数学模型已经被学者用来分析和成本效益相关的不确定性,如一些学者采用Monte Carlo模拟分析减排模型输出的不确定性,决定那些缺乏知识的随机的参数或是误差如何影响被模拟的系统的敏感性和可信度。此方法提供了给定政策的一系列结果或是一系列的优化政策。王灿等(2006)利用Monte Carlo模型对CGE的二氧化碳减排模型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他们对CGE模型的50个自由参数进行随机采样,考察模型输出的不确定性。敏感性分析也被用来确定减排成本评估中对估算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还有一些研究者利用其他的模型来处理不确定性。例如Nordhaus(2007)利用综合的气候-经济模型DICE同时分析不确定性。
2、不确定性与贴现率的选择
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存在要持续一个世纪或是更长的时间,因此减缓气候变化的效益必须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被度量,这样就提出了贴现率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通常讨论两种贴现的方法,但这两种方法均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一种是应用社会时间偏好率,即纯粹的时间偏好率和福利的增长率之和。另外的方法考虑市场的投资回报率,使项目的投资能够得到这种回报。也有专家指出,应该选择比预期价值低的贴现率,以反映贴现的要素以及贴现率和贴现的时间间隔之间的关系。针对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一个国家必须将其决策建立在让贴现率能够反映资本的机会成本的基础上。发达国家一般采用4-6%的贴现率是合理的(这个贴现水平被欧盟国家用来评价公共部门的项目),而发展中国家的贴现率可能会高达10-12%(IPCC,2001)。在Stern的报告中,基于对气候变化公平性的强调,选择了近似于零的0.1%的贴现率,致使其气候变化影响的估算受到了经济学界的批评。Nordhaus(2007)用相似的方法和3%的贴现率重新模拟Stern的估算,发现气候变化的经济影响远远低于Stern的结果。
3、不确定性与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
除了对减缓气候变化的成本估算有影响,不确定性同时也提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否应该现在就采取行动减缓气候变化?现在行动应该投入多少?还是等待至少是一些不确定性得到解决?经济学原理建议,在缺乏固定的成本和不可逆转性的情况下,社会现在就应该采取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温室气体的减排量应该是在预期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相等的那个点。然而,无论是在成本侧的低碳技术的投资还是在效益侧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累计,气候变化和固定成本和不可逆的决策存在着固有的联系。这些特征导致或是采取更为积极的行动来减缓气候变化或是没有行动,分别取决于各自沉没成本的大小。实证性的分析和数学模型建议现在就应该开始采取措施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以获得显著的环境效益。Stern的研究报告(2006)显示,如果现在采取行动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气候变化的损失会控制在每年损失全球1%的GDP。所以他呼吁世界应该立即行动,大幅度的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以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损失。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