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安全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22:35: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石油安全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石油安全总结

篇1

一、思想品德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爱集体,服从分配,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在工作中努力求真、求实、求新。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完成园里安排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园内各项活动及年级组教研活动,做好各项工作,积极要求进步。爱岗敬业,做到耐心、爱心、公平、尊重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二、本学期取得的成绩

(一)教育工作

在教学中我深知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就是要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备好每一节课。自己动手制作教学用图和教学用具。了解幼儿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遇到的困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关注全体幼儿,注重个别教育,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幼儿的情感,使幼儿产生愉快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积极地参加公开课和各种竞赛活动。多看对业务有帮助的书籍,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的活力。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机会与条件,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特征,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使之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认知和掌握事物的特征与属性。在一日活动中,注意教给幼儿初浅的、简单的生活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认真备课,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工作。注意将理论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每月撰写教育随笔,以提高自身能力与写作能力。

3、在教学中要处理好幼儿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有兴趣地参与活动,并主动去学习,更好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认真领会了新《纲要》精神。

4、认真填写周、月计划及各种表格。

5、认真做好特殊儿童的个案记录,做到有分析、有目标、有记录、有反溃

6、根据制定的活动目标、内容与要求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环节,保证好幼儿每天的游戏活动及户外活动时间,提供幼儿活动材料,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能力。

(二)保育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自己与集体的关系,让幼儿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教育幼儿关心集体,关心同伴,礼貌待人。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使幼儿养成有道德、有智慧、有礼貌的好孩子,并同家长密切联系,听取家长意见,根据幼儿在家时的表现,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同家长一起纠正幼儿不良的习惯。

1、加强了幼儿一日常规的养成教育,加强幼儿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使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

2、做好了班级园舍的环境卫生工作,做到地上无灰尘、纸屑,窗明几净,被褥整洁舒适。

3、严格卫生保健制度,按制度要求给各种玩、用具认真地进行清洗消毒工作,保证了玩、用具的卫生、安全使用。积极配合幼儿园保健医生做好疾病防治和预防接种工作。

4、强化幼儿健康意识,保证了幼儿进餐时心情愉快。注重培养幼儿好的进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进餐时不打闹讲话,不掉饭粒。

5、勤为幼儿剪指甲,避免抓伤的安全事故发生。注意观察幼儿不同的破坏性行为,教师给予及时的制止,并进行随机教育。

6、加强了幼儿午睡的管理及巡视,保证午睡时室内的空气质量。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进入午睡室后,不吵闹,尽快入睡,会整理床铺,衣服折叠整齐放好。

7、经过班级教师的共同配合,幼儿的身体及健康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保障每一个幼儿的人身安全,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和职责,为了让家长放心,让幼儿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生活、成长,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教给了幼儿一些安全知识,强化了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不吞食异物,不玩火、水、电,不从高处往下跳,不乱爬高处,不吃生人的东西,不跟生人走,发生危险时,会大声呼救。

2、严格晨检制度,不让幼儿带不安全物品入园。管理好病儿药品,避免幼儿吃错药。

3、加强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管理,加强幼儿日常生活的管理,做到了人到心到,谨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4、做好交接班工作,认真填写交班内容。

(四)家长工作

1、主动亲切地与家长沟通。我充分利用了晨接和放学的时间跟家长交流,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的情况。

2、使用家园联系册、电话多种形式进行访问。这使我更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使我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的教学工作,而且还能促使我跟家长的相互理解,使关系更密切。

3、让家长参与到我的工作中。在主题教学活动中,我开展了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来园观察孩子,和孩子共同完成一项工作,这活动不仅能促进我与家长的关系,而且还能让家长更了解我的工作。与特殊儿童的家长密切联系,使记录得到较好的结果,真正的帮助到幼儿。

4、做好多数幼儿的家访工作,随时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并制定了适宜的教育措施,并记录家访情况。更好地做到家园同步教育。

篇2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

结合我区成品油零售经营企业购销、储存的实际,按照《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加油站检查指导手册》的有关规定,逐项落实。确保成品油购销调储工作安全平稳运行。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安全管理专项检查,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的企业主体责任,强化企业落实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职责,加大力度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隐患,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管行业管安全”的职责,协同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企业整改到位,保证油库和加油站安全运行,维护石油流通市场的安全和稳定。

三、检查内容

(一)经营手续。商务部门核发的《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或《成品油仓储经营批准证书》、《成品油批发经营批准证书》,安全监管部门核发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或港口管理部门核发的《港口经营许可证》,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以及其它消防、环保、防雷、质检等相关文件是否齐备,相关证照是否通过年检且在有效期内。

(二)管理制度。是否制订有《加油站账表册单管理制度》、《票证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商品采购、销售制度》、《库存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事故预案》等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建立成品油进、销、存台账和出入库管理台账。

(三)安全运营。是否设置符合要求的计量保管员、安全管理员、设备管理员和质量监督员岗位,并具备相应的安全资格证书。能否提供证明油品质量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化验单或检测报告。销售散装汽油的是否登记购买者姓名、联系方式、用途等相关信息。是否按规定配置消防器材和设施,建立健全安全消防组织和防火档案。消防栓及消防通道前有无杂物堆积。储油罐、加油机、企业内部油气管线等设备设施是否完好,输送油品的管线是否专管专用。企业内部油品运输车辆是否通过法定机构(或授权单位)资格认定合格。自助加油站是否制订防静电和防人为破坏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加油站、油库作业人员是否严格执行加卸油相关操作规程。是否定期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和演习。

四、存在问题

通过此次加油站安全管理专项检查,辖区内部份加油站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社会加油站由于市场份额少,对安全生产管理认识不足,消防设施设备投入少,老化的设施设备没有及时更新,员工的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学习等方面不够;二是少数社会加油站日常管理台账不健全,安全检查痕迹资料欠缺。

篇3

一、强领导,完善旅游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根据市旅游局、县食安委关于旅游食品安全工作的要求,我局把旅游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年度旅游安全工作计划,并作为旅游安全工作的重点内容予以部署、落实。

一是明确旅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职责。为进一步明确职责和任务,年初我局下发了《*县旅游行业20*年度旅游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县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春节及两会期间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五一”黄金周期间的旅游安全自查工作的通知》、《*县旅游局关于加强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县旅游局关于做好暑期旅游安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这些通知详细明确地规定了今年旅游行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职责,有效地改变了各单位抓旅游食品安全工作存在无的放矢的现象,增强了各单位开展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二是落实旅游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完善监管网络。进一步明确旅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层层落实责任制,是做好我县旅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年初,我局成立了旅游行业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负责我县旅游行业食品安全工作的职责科室,并不断调整充实,同时督促基层各旅游饭店也建立健全了旅游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食品安全专管员,从而健全了机关、企业两级旅游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管网络体系,有效地加强了我县旅游行业食品安全工作的力度。今年年初,我局共和7个旅游饭店签订了旅游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同时督促、指导这些企业依法生产经营、规范经营行为,掌握和了解我县旅游食品经营的动态,从而形成了面广、意识强的基层旅游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为全县的旅游食品安全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机制。

二、明确要求,提升旅游食品安全监管意识

今年以来,我们把旅游食品安全作为我县旅游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以保障旅游消费者饮食安全为主线,紧紧围绕“履行职能、过细工作、加强监管、确保安全”的工作方针,通过强化监管责任,完善制度建设,组织开展专项整治,确保来盐旅游消费者用上放心的旅游食品,积极营造安全旅游的食品市场环境。根据年初工作安排,我局通过对县内各旅游饭店餐饮部门的专项检查,分析旅游食品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项安全状况,监督旅游饭店把旅游食品安全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我局主要领导定期多次主动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真正做到了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及时,整改措施到位,消除了旅游食品安全隐患,有力确保了我县旅游行业的旅游食品安全,切实增强了各旅游饭店食品安全专管员的防范意识,从而使我县旅游行业上下各级从业人员思想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三、广泛宣传、营造旅游食品安全工作氛围

今年,我局抓住“六月安全生产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等机会,精心组织、专门组织对旅游饭店进行了旅游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各旅游饭店也采用旅游食品安全专题讲座、悬挂横幅、黑板报等形式,在旅游饭店内宣传食品安全。同时我局通过对各旅游饭店的日常检查,把旅游食品安全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灌输到经营第一线,从而进一步营造了我县旅游行业食品安全工作的浓厚氛围。另外,我局还利用网络、报刊、电视、旅游信息等途径,对旅游食品安全工作进行长期宣传,引导社会广大旅游消费者共同监督旅游企业的食品安全工作。

四、狠抓措施,强化旅游食品安全责任落实

俗话说,旅游食品展示的是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对于一个地方来讲,它像一张"名片",代表的是一个地方的整体形象;对于游客来讲,其中寄予的则是旅游者对当地饮食文化的美好心意。因此,旅游食品安全工作的成效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地方的旅游形象,甚至是旅游消费者对我县的信誉度。因此,今年我局狠抓旅游食品安全工作措施,强检查,重落实。按照我局20*年的工作要求,今年,我们把旅游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作为今年安全工作重点,我们坚持做到平时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面上检查和突击抽查相结合,节前检查和节后检查相结合,明查暗访相结合。今年我局共组织参与检查活动12次,平均每月一次,其中组织检查7次,参与其他部门组织检查5次。主要对旅游饭店进行逐一检查,并当场与旅游饭店负责人提出整改方案、措施,使旅游饭店食品安全负责人的责任感更强,工作力度更大,措施落实更扎实。

在检查活动中,今年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督查,一是假日旅游“黄金周”食品安全专项监管工作,我局专门组织进行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等节前食品安全大检查,各黄金周前两周内,组织完成对旅游企业的食品安全检查。重点监督完善星级旅游饭店食品准入制度体系。二是强化对各项大型旅游活动、节庆活动及两会期间的食品卫生专项监管。我局重点是把握旅游饭店的管理职责,针对性对相关旅游饭店进行预案与制度的检查。如建立食品安全方案、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完善等内容,尤其是今年两会召开期间,我局对旅游饭店进行了专项督查,并实行对包括旅游食品安全在内的安全管理工作及安全事故情况要求两会期间每天上报制度,我局同时每天汇总上报上级相关部门,从而确保了两会期间我行业的稳定与安全。三是抓好暑期旅游食品安全监管。暑期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期。我局及时督促旅行社安排团队一定要到卫生、清洁、管理好的饭店餐馆用餐,食物要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同时强调旅游饭店的食品加工经营卫生制度,时刻提高警惕,落实责任,谨防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患事故在我行业的发生。尤其今年夏季的霍乱疫情期间,我局从切实保护旅游者及旅游经营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立场出发,及时采取措施,严抓谨防,深把准入关,密切关注疫情动态,有效杜绝了霍乱疫情在我行业的发生。

五、完善机制,推进食品安全不断创新

在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检查、宣传到位的基础上,今年我局力争在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

一是完善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故的发生。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嘉兴市旅游局及县安监局、县食安委的有关工作要求,今年,我局进一步完善了*县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了*县旅游行业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修订了《*县旅游行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预案》,预案上加强对旅游饭店的安全管理,保证了当我县发生重特大旅游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时,基本上能有效有序地组织救援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我局在指导各旅游饭店进一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之余,我局从操作规则上向旅游饭店推荐使用《餐饮业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推荐的餐饮具清洗消毒方法》及《餐饮业卫生管理自查建议项目》等,这些内容较好地指导了旅游饭店对食品卫生工作规程的管理。

二是网络健全强机制。今年,通过旅游食品安全专管员队伍的建立,重新健全了旅游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立了食品安全工作制度,为工作推进奠定了组织保证。

三是建立年度考核机制。对签订旅游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的旅游饭店,我局制订考核细则,对其实行年度考核机制。考核分两次,年中一次,年末一次。根据工作安排,我局于7月上旬对年初签订旅游食品安全责任书的旅游饭店进行了半年度的安全考核,通过考核,发现*县大部分的旅游饭店对食品安全相当重视,已经由原先的被动整改转为主动改造。如在往年个别旅游饭店开展食品安全五常法管理理念的引导与带动下,今年,我县大部分旅游饭店积极主动开展了六常法管理,并将六常法管理理念,从餐饮引伸到了客房等其他领域,从而起到了非常好的管理效果。

篇4

一、加强领导。大队成立了以大队长、教导员为组长,大队其他干部为成员的烟花爆竹消防平安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研究、安排、协调全市烟花爆竹消防平安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与开展。大队制订了全市烟花爆竹消防平安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对检查的时间、内容、方法和要求作了详细的安排安排。

二是加强协作。保管人员是否实行了岗位责任制;消防平安责任制、防火间距、消防平安疏散、消防设施器材的配备、消防平安制度的落实等方面的情况。

三、加强措施。并要求其正确的处置经济效益和消防安全的关系,严格落实各项平安管理制度,加强废品库的管理,尤其是出入库和运输期间要严格落实平安制度和操作规程,对进入库区的人和车辆要严禁烟火,车辆运输要严格包装,押运员要经过培训,严防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职责履行到位,平安保证到位。

大队依法下达法律文书,对在烟花爆竹消防平安专项整治行动中发现的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分,并督促违法单位尽快整改。

篇5

【关键词】加油站管理;存在的问题;安全与经济效益;对策

就加油站的经济效益来说,现代化的急速发展为石油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而且根据资料显示,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现今在二线以上的城市平均一家就拥有一辆汽车,这样的发展形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加油站的建设与经营,以及油价的不断攀升也为加油站的建设带来了无与伦比的高经济效益。加油站的建设有了稳固的平台,加油站的发展有了可持续的经济依靠,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加油站的安全管理工作并未完全走入正轨,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隐患点存在居多。因此,为更好的保证加油站的正常运行以及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结合企业时代性的发展原则,认清加油站技术层面与管理层面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由于改进与严肃纠正,不断完善加油站安全管理制度是必要的且必须的,提出合理应对加油站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也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油站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层面的安全问题

(1)地下油罐通气管管口阻火装置安装的问题

在《加油站设计与施工规范》中明确指出:地下油罐应单独设置呼吸管,且管径不应小于五十毫米,且必须安装阻火器,管口与地面距离不应小于四米;沿建筑物的墙(柱)向上敷设的呼吸管,其管口应高于建筑物一米,与门窗的净距离不应小于三米。加油站的埋地油罐与地上油罐不同,埋地油罐内的气体空间昼夜之间的温度无明显变化,不会产生小呼吸,而大呼吸时呼吸阀对减少油品耗损是不起作用的,所以只需要安装阻火器,而不需要再次安装呼吸阀,主要是为了防止外面的火源引入油管内造成事故;但地上油罐因与地下油罐安全隐患、设计原理不同,应该安装呼吸阀。地下油罐如若安装了呼吸阀,反而会增加卸油时的阻力,延长卸油时间,对加油站的整体工作效率产生不良影响[1]。

(2)电气设备安装与电气线路敷设的问题

加油站的电气设备安装与电气线路敷设的技术要求具有很严格的消防安全原则,但目前大部分的加油站建设施工中,很容易忽视对电气、电路的精确建造与维护。例如,加油站的的大多数工作室内的照明电路不仅不适用防爆灯具、防爆开关等等,也并未按照消防安全守则要求的走线趋向敷设电路,更不会经常性的对电路设施、电气设备、电线等等进行定期检查与维修,这给加油站的日常的经营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2]。1999年8月10日,某加油站因加油机内防爆继电器安装不规范,继电器内的一根相线的绝缘皮破损,发生了严重的漏电现象,进而引燃了加油机内、地沟内的爆炸性混合气体,最终引发了爆炸。事故造成7人死亡,10人重伤,且加油站及毗邻的建筑物严重坍塌。这起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加油站内部电气设备安装不规范,也因员工缺乏定期检查与维护,使得电线绝缘损坏严重,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3)卸油空间内汽车自身静电接地装置的问题

加油站的建设中,设置防雷、防静电装置是必须的,《加油站设计与施工规范》也明确规定:卸油场地必须设置静电接地装置,且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欧姆。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油罐车在行驶过程种将产生大量静电,如若没有在卸油空间内规范化的设置汽车自身静电接地装置,使得车体自身静电无法顺利导除,那么在卸油过程中就会增加静电火花引发爆炸的可能性。例如,2000年7月31日19时左右的一起因汽车静电引发的加油站爆炸事故。一辆无证运油的三轮车在某个体加油站卸油时,因此加油站未按规定在卸油场地设置静电接地装置,车身自带的静电火花引燃了油气,导致了爆炸起火事故。大火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烧伤2人,并将二层楼房炸塌烧毁。第二,除了汽车自身存在的静电以外,油罐车在卸油时因油管未能插到罐底,而使油罐车内汽油胡乱喷溅也会产生静电火花。为避免因油管插入不到位的问题造成的事故,《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中要求:油管插入必须向下伸至罐内且距罐底20cm处方可。

(4)油罐车卸油方式不当的问题

《加油站设计与施工规范》规定:加油站的汽车油罐车在卸油时必须采用密闭卸油方式,且卸油管与油罐进油管的连接应采用快速接头。但是就目前大多数加油站油罐车的卸油方式来看,为追求快速及方便,加油站多采用敞开式与喷溅式的卸油方法。但是,这种卸油方式很容易使汽油飞溅,不仅加大了加油站油品资源的消耗,也容易因油品飞溅产生大量静电火花,加大了火灾隐患,更严重的是油气的挥发还会增加火灾的扩散程度。

(5)加油站工作人员的诸多违规行为的问题

加油站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也为加油站安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笔者在这里通过查看诸多资料,总结几点比较常见的违规现象。首先,加油站工作人员在进行油品分置、输送等工作时,习惯性的在桶装或瓶装的塑料制品内灌入汽油。然而,这种看似平常的行为却隐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汽油在 塑料桶内流动摩擦会产生静电,塑料桶为电绝缘物不能及时将静电导除,因而会造成静电堆积。当静电压和桶内的油蒸汽达到一定值时,将会引发爆炸[3]。其次,因加油站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严重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例如,加油站的车俩加油规范中要求,欲加油的汽车必须在加油站外有序排队等候,进站加油的车俩一次仅允许一辆。但是,加油站工作人员为图方便,不遵守加油站车俩加油的规定,无论加油站内等候的欲加油车俩多少,一律开设绿灯放行,造成加油站内车辆过多,无形中为加油站的安全性能增加了巨大的压力。再者,就是类似于工作人员在加油站内吸烟、用火或者消费者在其内部吸烟时,加油站工作人员没有立即组织等等危险现象的出现。

(二)管理层面的安全问题

笔者认为,如果说加油站在技术层面的安全问题是造成加油站事故的基础性因素,那么加油站在管理层面的安全问题就是这些基础性因素形成的主要原因。

(1)安全管理模式的问题

普通加油站的安全管理责任是以安全总监――安全监督――安全员这种链条完成的。但现在的加油站是其上属石油公司的配置之一,石油公司在加油站安全管理中也逐渐参入进来,例如某加油站的安全管理是由其销售总经理、安全总监、上属石油公司领导与安全监督、以及区域加油站管理部门共同承担的。这样无一致化的安全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加油站的安全责任机制混乱,换句话说也就是当加油站出现了安全事故,诸多负责人不仅无法起到权权制约的作用,反而到底由哪一方管理者对事故进行妥善处理、到底哪一方责任机制对事故进行负责却成为了难题,使得加油站安全管理负责制度十分不明确,甚至可能会出现权责逃脱等现象。

(2)安全管理责任制混乱的问题

加油站普遍施行的三级安全管理责任制,即上文中提到过的安全总监――安全监督――安全员链条机制。就其本质来说,这本是一种为明确安全责任安排的有效管理责任制度:安全总监掌控加油站所有的安全隐患与工作过程中的危险行为等,并针对这些安全点设置有序的安全监督分点流程管理,随后对加油站内部员工进行合理分配,将他们配置在不同的安全点内,以区域性扩散形式对加油站的整体安全维护进行高效保障。笔者认为,这是一种结合了加油站安全特点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责任制,但是,目前的加油站安全管理责任制却因管理模式的不清晰、加油站自身管理者的权利受限严重,使得加油站的安全管理责任制繁杂混乱,不利于其日常安全管理安排的施行。

(3)内部安全意识与素质弱化的问题

加油站想要保有合理、明确、有序的安全管理制度,首先要突破加油站内部管理者与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与素质弱化的问题。目前的情况就是,加油站内部人员对加油站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重大事故原因等不够了解、对加油站诸多设备的安全性能也不够明确,同时还缺乏强有力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警惕性,也没有遇到安全问题冷静面对、正确处理的专业能力,使得加油站的许多隐患性事故没有得到及时补救,进而导致了安全事故接二连三发生的恶果。

二、改善加油站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改善技术层面安全问题的措施

第一,严格要求在油站建设工程在前期设计、中期施工、后期完善中所有设备、线路、放缓安全配置等等必须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并且,在建设过程中为降低未来经营的安全隐患,必须配有具备专业技能的消防工作人员对加油站的施工进行审核与检测,为加油站的安全经营设置双重保险。

第二,在加油站作业操作方面:工作人员应掌握本岗位的操作技能和防火安全规定,防止油品的渗漏、溅洒;定期检查并测试加油站安全阀、呼吸阀、接地线等设备,保证其安全好用;卸油时,首先,油罐车应停止发动机转动,并且在其排气管应安装防火罩,如若碰到雷雨天气,应立即停止卸油。其次,卸油与加油不能同时进行,测量油量要在卸完油半小时后进行,以防测油尺和油液面、油罐间静电放电现象造成的火灾事故;对车辆进行加油时,严格控制油液流速,在油品没有淹没进油管口前,油的流速应控制在0.7米每秒至1米每秒内;欲加油车过多时,应合理有序的以单个车辆作业式进行加油,最好保障车内无人;加油站内应配备灭火器、灭火消防水管等安全器械,且加油站内工作人员应对其熟练操作;加油站内严禁吸烟、玩火等危险行为[4]。

(二)改善管理层面安全问题的措施

第一,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提倡石油公司建设HSE的管理模式,即Health、Safety、Environment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主要是以HSE危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管理核心为目的,从而为油库和加油站创建高强度的安全运营空间,同时也为工作人员的的人身安全及健康状况建造一个良好的环境[5]。

第二,明确安全管理模式与监督机制。要求加油站的上属建设公司对加油站的安全管理制度与人员安排有明确指示,最好的情况是上属公司对加油站的安全管理以监督机制的身份配合,主要管理内容与人员配置由具备专业技术的加油站内部管理者施行,也就是施行安全总监――安全监督――安全员链条机制。

第三,落实责任制。加油站的安全管理者是安全管理责任的主要负责人,并在其有效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认真完成其要求的消防安全、设备安全等摒除加油站内部安全隐患的任务。同时,笔者认为也可以配以局域性的责任制,即将加油站内部各个机能区域合理分化,配设一定的工作人员进行区域安全管理与监督。并且实行奖惩制度,在定期检测与维护中,哪一区域出现问题,视其问题程度施以惩戒,而对于完成质量高的区域则进行奖励,有效将责任落到实处。

第四,增加加油站内部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与职业道德培训。加油站应定期为员工开设具有安全意识的技术培训与日常工作职业操守的教育。同时,也可以让专业技术过硬或者工作经验较强的内部员工以自身经历对其他员工进行培育,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员工的各方面素养。

结语:现代的社会是机器高度运转的时代,运输业的飞速发展为我国市场经济交流与贸易流通提供了顺畅而有力的平台,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加油站必须改善自身技术层面的安全问题与管理层面的安全问题,有助于妥善保障加油站整体安全机制的健全。加强加油站的安全管理,正视加油站内部的技术及管理问题,有利于加油站在建设施工初期,以高度安全为施工宗旨,使所有电气设备的配置、电线的敷设、防爆防静电装置的安装等等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有序施工;有利于加油站将管理模式与管理责任制高度明确,使权有其明、责有其担,不断健全并规范加油站的内部管理制度,为安全管理做好坚实铺垫;有利于增强加油站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有效改善加油站的“人为性”的安全障碍,为加油站的整体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周康.浅析加油站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02)

[2]刘朔,宋中国.加油站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01)

[3]冷朝晖.加油站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7)

篇6

一、国际能源安全总体形势谨慎乐观

在世界能源供求格局中,能源蕴藏丰富国家的地位和影响日益突出。能源安全问题涉及政治利益、安全利益与发展利益,不仅是经济和发展问题,也作为政治和安全问题深刻影响着世界形势和大国战略。

1.能源是支撑世界发展的决定性资源,世界能源总量相对充足但地缘分布严重失衡,客观上成为影响国际能源安全的隐忧。石油和天然气是多数国家的主要能源支撑,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长期直接依赖廉价畅通的石油供应。据估计,世界石油储采比至少可维持50年以上(中东地区为90多年),而且随着勘探和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石油储采比还将继续提高。但世界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在地缘分布上严重失衡,80%的探明储量分布在中东、北非、欧亚和北美地区,而世界石油消费的近80%则集中在北美、亚太和欧洲。国际能源署预测,2013年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石油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而多数发达经济体石油需求将保持稳定或微降,其中日本降幅较大,预计将达3.6%。世界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及其地缘分布的严重失衡,使能源因素成为各国制定对外政策和处理外交关系的重要参考要素之一。

2.国际油价高低互换的规律多得到体现,油价供求相对平衡。上世纪70年代,阿拉伯国家发起的“石油战争”导致国际石油价格高涨。然而,尽管随后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很快,增量以倍数计,对石油的需求劲头强劲,但到90年代甚至直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前,国际石油价格却长期徘徊在10-20多美元每桶之间,石油价格不仅没有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成正比例上升,反而出现大幅度下滑并长期低迷,所以说经济增长不一定必然导致油价攀升。非经济因素在本轮国际油价疯涨中起了主要作用,经济增长拉动能源需求带来的影响有限,据测算仅投机商炒作一个因素就导致油价上涨30%。考虑到国际原油储量充足,伴随美国对外政策调整、国际形势逐步稳定,国际石油价格终将回归合理价位。

3.能源问题是经济和发展问题,也日益成为重大政治和安全问题,诸多内外因素搅动,国际能源安全形势依然存在比较严峻的一面。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对能源安全的理解有所不同,产油国希望油价保持在适当高水平以利于本国经济发展,而消费国则希望以可以接受的价格获取稳定的石油供应。鉴于世界石油总量相对充足,生产和消费双方的需求在常态交易状况下应可望满足。但世界经济发展强劲、地区形势动荡、大国激烈争夺、产油国政局不稳、国际投机商炒作等诸多因素及其互动,严重威胁国际能源安全。

二、世界大国能源战略的借鉴意义

世界大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制定能源战略、维护能源安全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普遍注重内外兼顾、多元并举、综合协调,其能源战略既有许多共性,也有各自特点。

1.大力开展能源外交,力求能源供应国和供应渠道多元化,重视能源供应通道和军事力量建设。第一,各国高度重视海外能源多元化战略。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国,国内石油产量为3.3亿吨,而年消费量接近10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为65%。1990年以前,美国石油进口中31%来自中东,16%来自中南美,11%来自加拿大。“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对能源战略做了较大调整。2006年美国从非洲和中东进口石油的比例均占22%,但从非洲实际进口量要多于中东,非洲成为美国石油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美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从十几年前的70%-80%,下降到50%以下,尤其是对中东石油的依存度,已经从2003年的28%,下降到2010年的约15%。美国总统奥巴马甚至宣布,未来10年将把石油进口量再减少1/3。日本年消费石油2.4亿吨,其中2亿吨要从中东进口。日本还大力投资中亚、俄罗斯和非洲。日本重新提出要提高在石油丰富地区的原油自主开采率,由15%提高到40%。欧盟对石油的稳定需求量为年6亿吨,对外依赖度也非常高。欧盟国家的天然气供应的44%来自俄罗斯,27%来自阿尔及利亚,挪威提供24%,而原油供应18%来自俄罗斯,28%来自中东。第二,大国的能源外交体现出各自特性。美国注重现实主义和实力基础,甚至不惜把自己的游戏规则强加给盟友欧洲和日本;美国高度重视能源维护的军事力量建设,还不断加强对重要海峡和运河的控制。日本政府以经济援助为先导以改善国家形象,企业随后跟进前往这些国家进行勘探开发;日本强调外交的中立性,积极参与国际性组织和区域对话。俄罗斯能源外交也带有平衡色彩,在继续稳定欧洲市场的同时,大力开辟欧洲以外的市场。

2.世界大国为获取稳定可靠而经济的能源,不惜动用各种手段展开竞争,甚至发动战争。在中亚,美国策划并建成从里海经过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到达地中海的“西线石油管道”,同时考虑从土库曼斯坦经过阿富汗、巴基斯坦进入阿拉伯海的“南线石油管道”,以绕开俄罗斯控制。俄罗斯也不甘示弱,总统普京2002年就提出建设欧亚能源联盟,力图从资源、管道、市场等方面全面控制中亚能源。除了伊朗等少数国家外,美国基本主导着中东石油供应。俄罗斯与欧洲、与独联体国家之间也围绕油气问题而经常发生不愉快。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世界能源进口大国之间也不断围绕石油定价权而斗争,美国长期以来一直谋求操纵国际石油价格。日本与中国、印度也存在能源竞争。日本在修建俄罗斯远东石油管线、东海油气问题上与中国展开争夺。日本企业在政府的优惠政策扶持下,纷纷在埃及、安哥拉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展开勘探和开采石油。

3.大国也注意寻求能源合作与协调,争取某种形式的共赢。1974年建立的国际能源署(IEA)曾经很好地促进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之间的能源合作,该组织在建立紧急石油储备、国际合作机制方面提供指导,协调了各国行为,增强了抵御能源风险的能力。欧盟的能源合作相比之下非常成功。欧盟指定了确保能源供应安全、提高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目标,一方面从基础设施和监管规则入手,建设统一竞争开放的能源市场,同时指定了共同的能源政策,动用集体资源为共同利益服务,大大提高了欧盟在能源领域的国际谈判地位。欧盟尤其注意同国际能源署的合作,在国际能源论坛同“欧佩克”保持着密切对话,与美国的能源合作和协调也比较紧密,欧洲和俄罗斯之间也有正常的能源合作机制。在亚太地区,多种能源合作思路正在展开。

三、中国能源之路的得与失

中国维护海外能源安全方面经验和教训兼有,中国在发展与能源丰富国家的关系、在国际能源外交格局中开创新局面、维护中国海外能源安全方面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1.伴随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2003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5年中国石油产量为1.82亿吨,为世界第9位,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25亿吨,为世界第12位。但中国能源消费主体仍是煤炭,占67%。但今后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加速,能源短缺特别是石油短缺问题将进一步突出。1995年到2005年,中国石油年消费量年均增长5.25%,同期国内石油产量增速缓慢,对外石油需求增长迅速。2005年石油消费量超过3.27亿吨,进口原油1.47亿吨,对外石油依存度接近50%大关。2011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达4.7亿吨,增速虽低于近10年7.1%的平均增速,同比增长仍然达到4.5%。原油表观消费量估计在4.54亿吨,同比增长3.4%。石油和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双破55%。中国的海外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进口份额分别为51%和24%。伊朗原油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1%左右。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海外油气产量将可以达到2.5亿吨。根据《201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预计,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7%,2030年还可能升至70%。该报告指出,过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不利于能源安全而且容易受制于人。从保证能源安全角度看,应把国际依存度保持在25%以内为宜。但中国石油国际需求相比美国仍有很大距离,据预测2030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才相当于美国2000年的进口水平。

2.在维护石油安全方面要总结历史经验。第一,在一定时期内曾忽视了立足国内、居安思危的指导原则,造成关键时刻被动。上世纪60年代,中国实现石油自给,1978年中国石油产量突破1亿吨,并使中国石油自给水平保持到1993年,之后重新成为石油进口国。上世纪90年代直到2003年,国际油价长期徘徊在8-22美元每桶之间,油价低廉给中国即时购买提供了诸多便利,也导致对及早和趁机建设战略石油储备的重要性估计不足;同时忽视了立足自力更生、支撑发展的宝贵经验,对国际石油即时依赖非常严重。而一旦遭遇油价急速上升,石油进口局面即刻面临被动局面。战略卖家和投机商以及西方大国趁机抬高价格并大肆渲染“中国石油”。第二,战略石油储备和运输通道建设方面仍有需要改进之处。1994年,国内就有学者提出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国际石油低廉的有利形势,建设战略石油储备。之后更多研究人员呼吁,中国才真正开始战略石油储备库建设。以往的能源项目外交多注重短平快效果,较少考虑到本地区的长远发展和地区关系,缺乏全局性规划分析,并曾错失机遇。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俄国曾经急于向中国出口石油赚取资金,而中国许多公司当时并不感兴趣。而油价高位时,中国急于从俄获取石油,俄罗斯却存在戒心。

3.要认真调研以及影响油气资源的各种因素。第一,中国与能源蕴藏丰富国家的能源贸易合作顺利发展,但与有关国家的能源合作存在众多变数和牵制。美国对中国的戒心严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竞购美国优尼科公司失利就反映了这一点,战时美国还可以通过控制中东石油和石油通道来对中国进行制裁和封锁。中国的石油国际依存度非常高但却缺乏定价权,往往成为炒作目标。第二,中国从欧亚进口石油仍面临着风险和变数。中俄能源合作经历了10多年,但近年来在争取更多和更加长期安全稳定的石油供应问题上,进展比较缓慢。尤其是在日本和西方国家插手后,俄罗斯经常表现出变幻不定、决而不行、待价而沽的姿态。

篇7

关键字:天然气 安全管理 措施

一、前言

天然气作为清洁、高效、安全、环保的优质能源,已逐步成为城乡居民燃气的主导气源。天然气利用工程的建设,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优化了能源利用结构,且减少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然而天然气是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其爆炸极限是5.3~15%,属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最小点火能仅为2.0MJ,燃烧速度快、放热量大。如果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一旦发生天然气泄漏、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将会严重危及公共安全。因此在天然气的应用中,安全问题始终放在首要位置。

二、发生天然气安全事故的原因

(一)经营单位管理的局限性

1、用户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管理技术人员数量不足,培训不到位;

2、管网及相关设备的维护、保养、更新和新技术改造缺少资金;

3、难以对用户的安全违法行为实施惩处。

(二)用户自我安全防范的局限性

有数据显示天然气家庭用户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用户没有正确选择燃具;

(2)燃具产品和服务质量良莠不齐;

(3)燃气设备安装不执行《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4)用户天然气安全知识水平不高、安全意识不强、事故处置能力不高;

(5)用户天然气设施封闭在家庭装修内,广泛使用嵌入式灶具和橡皮软管,使隐患加剧。

三、天然气安全管理措施

(一)教育对策:领导重视,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领导重视是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营造"共担安全责任、共保安全发展、共享安全成果"氛围,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则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从一项工程的投标到工程开工,项目各方都应做出相应的安全承诺并建立相应的安全责任,项目业主方要始终把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 天然气经营单位应根据《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建立健全用户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供气管道及附件的日常检查、维护和保养工作,对出现的故障和存在的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做到设施设备不带病工作。在全体员工中形成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概念,使职工意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确保施工安全。天然气经营单位、主管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燃气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严格执行安全专项资金提取和使用规定,确保职工安全培训和安全投入,针对用户的特点改进安全用气的宣传方式,提升全员安全认知水平,从而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

(二)技术对策

1、管道施工方面

在管道施工管理过程中,燃气供应商应该进行明确而详细的地检查:

(1)在建筑物的内部或地基下面不可设置最高使用压力的高压管道;

(2)最高使用压力即使是中压管,应在燃气泄露警报器的检知区域内或有自动切断装置;

(3)地埋管道的接合方法必须具有防震性。

(4)必须采取防地基下沉措施。

另外,进行管道施工和工程验收时,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

(1)所有焊接燃气管道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焊工考试合格证书、所有设备和材料均应有出厂的合格证书、管道与设备的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的技术规范;

(2)焊缝坡口角度为65-75度,型式为对接V型坡口,坡口必须清洁,无油污和浮锈等;

(3)焊接材料采用亚弧焊打底,507焊条单面焊接;焊口应自然缓冷,严禁浇水冷却;

(4)管道强度试验按设计要求进行,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5倍,试验介质为空气,但内管的最低强度试验压力为O.3Mpa:进行强度试验对,缓慢升压,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一小时,无泄漏并目测无变形为合格;

(5)两个环形焊缝间距至少为管道直径,且不少于100毫米;焊缝上的渣溶和两侧飞溅物必须清除掉,且焊缝高度应为2-3毫米;

(6)管道严密性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二倍,但不应小于3000Pa,并以30分钟内压力不下降为合格。

2、安全保护方面

(1)加臭处理技术和楼栋调压器设备

按照标准条件下的数值来控制天然气中臭味剂的加入量,并根据不同的温度、压力情况增减臭味剂用量,多推荐选用四氢噻酚等新型臭味剂,加臭点选择在降压后的燃气低压输配管道上;设置楼栋调压器不能随意减配,要根据确定所覆盖的楼栋数及用户数的长期实测值来确定。

(2)管网断裂保护

我国未强制安装管网逐级断裂自动保护设备,但单位可结合实际,使用燃气管道止回阀、用户设施管道的防断裂泄漏安全阀等安全保护装置,以提高安全等级。

(3)选择安全规范的灶具和连接具

在选择灶具上,可以选择带熄火保护装置的嵌入式灶具,并且也要考虑燃气的燃烧速度,这样的灶具可防止燃气从灶具大量泄漏,火焰才易稳定,使用才安全。另外,连接燃气具的橡胶软管易老化漏气,建议采用铝塑复合管和波纹金属软管,质地硬。用户在设施施工中若采用暗埋、暗封等方式时必须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提出的最低技术要求,规范室内连接方式。

(4)使用安全报警与自动控制系统

日前市场有IC卡燃气表自关断产品、家用燃气管道自动断气电磁阀、燃气报警器和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安全报警与自动控制功能的相关产品,当发生自然灾害或燃气供应系统故障时,能部分或全部地切断气源;必要时,对局部或全部气源进行控制或切断,并对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燃气供应系统运行工况正常,安全可靠。

四、总结

城乡燃气供应关系到千家万户,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实施经济可靠的安全管理与技术一体化解决方案,运用"预防为主、善后为辅"的积极、主动的方法,把事故扼杀在摇篮中,对于燃气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雯 蔡攀 丁凌云 纪红兵.广州市家用天然气安全管理的研究.2008年第二届全国石油和化工生产安全与控制技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

[2]郑力铭.关于天然气安全管理工作的探讨[J].南北桥,2013年1-2月

篇8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的维权内容主要有:维护职工的政治权利、维护职工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维护职工社会保障权利、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权利、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利等。

二、国企工会维权现状及原因

第一,企业工会组织存在的客观因素使维权难到位。由于传统的工会组织体制所决定,国有企业的工会经费为行政所拨交,工会干部的工资、奖金为企业所发放,中石化该油田企业的44个二级单位中的工会主席几乎都是单位的党委书记或副处职的领导干部兼任,没有一个单位有专职的工会主席,工会其他专兼职干部的使用管理纳入企业党政干部的使用管理,因此,国企工会在企业中依附性、从属性不可避免。当职工与企业利益出现矛盾,工会干部在进行维权时,存在着各种束缚。

第二,现行维权方面的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使维权难到位。《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重要法律法规已经先后出台了一段时间,但企业宣传意识还不能跟上国家要求,单位学习氛围不弄,尚未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体系。职工们成天忙于日常事务,也没有过多的研究和谐涉及本人权益的法律法规。

第三,劳动关系矛盾的隐蔽性使维权难到位。由于劳动力形成买方市场,国有企业员工雇佣观念增强,对于侵权行为和自身利益是否遭受损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使劳动关系的矛盾具有隐蔽性,给工会维权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也使维权工作难到位。

二、国企工会在做好维护职工权益方面的思考

王兆国同志在中华全总第十四届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第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强调:企业工会要围绕促进企业发展、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确定工作目标和重点,坚持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不断创新活动载体,进一步增强企业工会活力。王兆国同志的这番话科学总结、明确指出了新形势下工会组织履行维权职责的方向和途径,也有力地回答了如何解决好国企工会组织存在的维权难到位的问题。因此,国企工会应当认真理解并全面把握“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的深刻内涵并进行全面实践。

第一,配合行政抓好企业发展。企业兴,为员工所盼,企业衰,则员工遭难。“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只能通过发展,在发展中解决。维护职工权益是需要投入和成本的,是需要拿出物真价实的“银子”。所以,第一要务工会要配合行政抓好企业的发展,只有企业发展了,才有能力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问题,职工的权益才有物质基础和保证。

第二,在工作定位上强调主动维权。主动务实的工作作风;主动争取党委领导和行政支持;主动参与企业源头决策;主动拓宽职工理性表达的渠道。

第三,在工作开展上注重依法维权。工会组织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不能单靠感情、也不能凭义气,关键是要会用、善用、能用法律法规和制度解决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把维权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以法为据,建立健全企业的维权机制。

依法行事,注重维权机制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立规参与,加大源头维权力度。

第四,在工作实施中把握科学维权。

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营造良性的维权氛围。一是处理好维权与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二是处理好维权与支持行政领导依法行使职权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工会维权与企业整体维权的关系。社会主义工会有别于资本主义工会,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中,企业经营者的利益和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而企业工会并不是站在企业经营者的对立面上进行维护,而应是协助式的,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共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

善于拾遗补缺,科学探索维权新方式。针对现行有关维权的法律法规有不完善或相对滞后的现象,国有企业工会应当结合企业实际,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加大力度维权。目前中石化在成都的该油田2011年刚刚进行完善薪酬制度改革,企业职工的工资由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在实施中,薪酬出现了新老倒挂的现象,工会应该向人事工资部门反映该问题,并确保问题解决。

创新工作手段,依靠职工自身价值维权。企业工会对职工最根本的维权在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职工应对竞争的能力。一方面针对职工的不同层次、需求积极配合行政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使员工的素质能不断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为企业自身发展增强后劲;另一方面要参与并协助企业建立科学的用人制度,实行公开公平竞争择岗,更有效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更有凝聚力的职工队伍。

篇9

关键词:铁路;运输业;发展

根据《2006年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一、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已有127年的历史。与计算机、通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相比,它是个传统行业。进入21世纪,世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正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铁路在较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的升级,使铁路这个传统行业展现出了全新的面貌。而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整体基础相适应,也与铁路当时自身经营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当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没有面临生存竞争方面的任何挑战。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运能短缺一方面是铁路物质基础相当薄弱的基本情况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对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致使国家损失巨大。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全面紧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铁路总体规模发展不足且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铁路运输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纵深和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铁路总体规模发展不足致使运能短缺。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客货运需求一起压向铁路,致使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突出,因铁路运输能力不足造成的后果更加一览无余。同时,我国铁路现状各地区间发展且不平衡。东部地区铁路较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铁路比较落后,甚至一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这种现实状况将不利于各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也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其次,铁路运输业的属性未明,阻碍了铁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在我国目前铁路政企不分的经营管理体制下,铁路运输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究竟是纯粹公益性行业还是市场主体是不明确的,其属性处于模糊状态。这种属性未明直接结果是人们不把铁路运输业当成企业看,认为铁路运输业要承担的是更多的社会责任,铁路运输业即使经营入不敷出,政府也是应该财政补贴的。正是这种长期的属性未明,造成铁路运输业缺乏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失去降低成本、创造利润的激情和动力。目前,尽管随着不断的国企改革,铁道部给铁路运输企业下放了许多经营权和其他相关权利,但这只是名义上的下放。铁路运输企业还远未成为市场主体。

再次,高垄断致使铁路系统内部缺乏竞争机制和服务质量不高。虽然我国铁路运输业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制,但由于改革缺乏正确的引导,在重复中耗费了巨大的改革成本后而收效甚微。企业国有资本的独占性未从根本上改变,相对独立经营的体系也尚未建立,仍属于垄断式国有企业。垄断致使铁路系统内部缺乏竞争机制,扼杀了其竞争活力,使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视而不见、反应迟钝,是造成铁路运输业效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后,铁路沿线小站安全管理上存在着管理滞后、缺乏持续性等弊端。铁路沿线小站的安全在铁路运输安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影响着铁路运输业本身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对社会政治和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目前基层站段对沿线小站的安全管理,存在着管理被动和“以罚代管”等现象。站段安全专职人员一般在事故发生后,在进行安全总结分析后,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而未进行各种安全业务指导和教育。这种单独“以罚代管”形式的效果,只能是暂时缓解沿线小站面临的严峻铁路运输安全,带来的后果却是铁路员工心理上产生的反抗情绪。这种滞后的安全管理模式是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将会大大削弱了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础。

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

首先是实现铁路交通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根据2005年底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职工152.68万人,可见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势必会严重制约着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也应被剔除出去。这些部门虽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

其次是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最后是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首先,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建设基金。在我国,制约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资金问题。美国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铺轨2万多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虽不发达,但却具备了许多吸收投资的有利条件。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本融资这一方式外,可以选择的方式还有直接债务融资、利用国际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

其次,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积极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已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为顺利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战略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干部和职工必须转变工作是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思想,树立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服务性特别强、同时竞争性也特别强的观念,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知识和技能。

篇10

总理对制定规划的要求

第一,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方针,这是我们制定规划的基础;

第二,要确定主攻方向和目标。规划最终要落实到重点项目、重点课题上,这是我们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作规划的最终结果;

第三,要实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划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制定规划应成为一个发扬民主的过程,集思广益的过程。

(一)战略研究的目标:力争实现“三个突破”

第一,要在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上要有突破。要提出未来15-20年我国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方针和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

第二,在重大科技发展任务上要有所突破。要根据国家长远发展和近期需求,提出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优先领域和关键技术等,要能凝练出类似过去“两弹一星”那样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科技发展任务和项目。

第三,要在科技环境、科技政策上有所突破。根据科技发展需要,提出科技投入的增长和保障机制,配套基础条件,政策措施等,确保规划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问题研究。重点研究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公共健康、资源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与科技发展之间的互相影响,研究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建设对于科技的需求和新的阶段性特点,客观评价我国的科技实力、存在问题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同时研究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薄弱环节及组织特点,包括军民创新体系的融合等。设置两个专题:

专题1:科技发展总体战略研究。

专题2: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研究。

第二部分:科技发展的重大任务研究。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筛选出需要科技支撑的战略性问题和重大瓶颈问题,分析各有关领域的科技发展趋势,提出本领域的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与重大科技任务;依据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从世界众多科技发展前沿中,准确把握和提出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问题和战略高技术问题,研究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设置13个专题:分别是

专题3:制造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4:农业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5:能源、资源与海洋发展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6:交通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7: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8:人口与健康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9:公共安全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10: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11:城市发展与城镇化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12:国防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13:战略高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

专题14: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专题15:科技条件平台与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

第三部分:科技发展的投入与政策环境研究。重点研究与科技发展相配套的基础条件、政策措施等,如科技投入的增长和保障机制、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科技普及,科技知识产权的管理,促进科技发展的法制环境建设,研究区域科技发展问题等,为科技发展和规划任务的顺利实施提供条件保障和政策环境。设置5个专题:

专题16: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专题17:科技投入及其管理模式研究

专题18:科技发展法制和政策研究

专题19: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研究

专题20:区域科技发展研究

(三)当代科技发展趋势与我国的战略选择

1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2促进科技创新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基本战略

3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尚未成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的科学技术大国

4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是我国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

(四)科技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导力量

1科学技术发展不断突破人类传统认识极限,引发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

2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缩短,造就新的追赶和超越机会

3科学理论超前发展,引领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向

4科技全球化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五)促进科技创新成为基本战略

1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

2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

3超前部署和发展战略技术及产业

后发国家既可以借助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跃升,也可能拉大与先进国家的发展差距,最终被边缘化。

(六)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1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尚未成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的科学技术大国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8位

2关键技术自给率低

3发明专利数量少;科学研究质量不高

4尖子人才匿乏;科技投入不足

(七)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是我国战略选择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需要

2解决人口众多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的需要

3保障国防安全、经济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需要

4我国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定基础和能力

(八)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方针

以人为本,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基本思想

2加强自主创新?战略基点

3实现重点跨越?有效途径

4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根本任务。

(九)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发展思路

1发展路径?跟踪模仿为主向加强自主创新转变

2创新方式?注重单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向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转变

3创新体制?以科研院所改革为突破口向整体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转变

4发展部署?以研究开发为主向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并重转变

5国际合作?一般性科技交流向全方位、主动利于全球科技资源转变

(十)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发展目标

到2020年科技创新能力从目前的世界第28位提高到前15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并为我国在本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十一)重点领域和重大技术

1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下决心解决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

2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为中心,抢占信息技术战略制高点,大幅度提高我国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大幅度增加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为保障食物安全、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4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集成创新为核心,大幅度提高重大装备和产品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

5加快发展空天技术和海洋技术,拓展未来发展空间,保障国防安全,维护国家战略利益

6加强多种技术的综合集成,发展城市和城镇化技术;现代综合交通技术;公共安全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保证公共安全。

(十二)重点任务

1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优化配置全社会科技资源,创造科技产业化良好环境,为全面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2深化改革,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国家创新体系

3强化国家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为全社会科技创新与产业化活动提供有效支持

4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速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

(十三)重大措施与政策建议

1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构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3建立科学技术研究与高等教育紧密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4增加国家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投入效率

5造就良好环境,培养和凝聚高层次优秀人才

6改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实现科技资源共享

7加强科技宏观管理,整合国家创新资源

8积极扩大国际合作,广泛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9发挥区域优势,构建富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10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培育创新文化和全社会创新精神

二公共安全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公共安全领域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强化公共安全科技创新有力保障国民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战略研究:我国公共安全现状

(1)涉及生产安全、食品安全、防灾减灾、核安全、火灾爆炸、社会安全、突发事件与反恐防恐、出入境检验检疫及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场所安全保障等重大问题。

(2)每年由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300万人。

(3)每年由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损失超过GDP总量的5%。

(二)总体考虑

未来国家公共安全的保障体系:

1基础设施方面的保障(如,公共安全信息化技术与装备等)

2管理(体制、机制与法制)方面的保障

3管理与科技专用人才培养体系与全民公共安全教育方面的保障

4强大的公共安全科技支撑方面的保障

公共安全科技支撑:

(1)以科技创新为中心,按重大和重点项目促进公共安全技术的自主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2)建立强大的公共安全研究开发与测试基地;

(3)研究促进公共安全自身发展的创新机制,实现以政府为主导的,政府、企业和科研单位协调互动、良性循环的持续发展??举例:保险与公共安全结合的机制

(4)自我发展态势。??举例:美国国土安全部与企业结合的机制

(三)公共安全总体框架

1安全类型

生产安全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社会安全与反恐防恐核安全火灾与爆炸国境检验检疫

2体系

理论体系技术创新与标准研究与测试基地学科与人才培训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和产业链

(四)共安全科技创新体系

实现公共安全有效防控、科学预测与高效应急,是新时期我国公共安全科技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

基于对公共安全问题复杂机理和规律的科学预测,发展以现代高技术集成创新为主的信息化与智能化预防监控、快速反应和应急决策技术,是公共安全科技创新的重点。

(五)总体目标

实现公共安全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的战略转变,全面提升国家抗御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六)未来15年公共安全科技发展总体目标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重大需求,瞄准世界公共安全科技前沿,实现公共安全科学理论、方法学及预测、预防、预警与应急管理等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的持续创新;

研究建立实时和精确识别、定位的国家公共安全立体监测监控系统;

建立公共安全技术平台、研究及测试基地、数据库和技术标准体系、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公共安全关键特种装备与专用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

提高全社会的公共安全意识和整体水平,使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占GDP比例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

(七)未来5年的阶段目标

初步建成国家公共安全保障、预警和应急技术平台,实施阶段性示范工程;

初步构建公共安全科学基础理论体系,建立公共安全检测、风险辨识评价、监测、预测、预防、预警、应急反应与决策等关键技术体系;

建立一批公共安全综合性和专业化的研究基地和实验室,初步形成公共安全关键特种装备与专用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

建立公共安全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

基本扭转公共安全的被动局面,犯罪率明显上升趋势得以遏止,特大事故次数明显下降,自然灾害影响大幅度降低,食品污染比例降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控制外来生物入侵、有毒有害物质及化学危险品入侵上升势头;全社会公共安全素养和整体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八)国家公共安全科技研究体系

1重点针对公共安全领域的生产安全、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社会安全与反恐防恐、核安全、火灾爆炸安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实现公共安全科学理论、方法学及预测、预防、预警与应急等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的持续创新;

2形成公共安全特种装备与专用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

3实现公共安全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公共安全科技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的战略转变。

4在公共安全领域需要政府引导和重点安排的重大任务,重点反映公共安全急需解决的突破性和紧迫性课题,明确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和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

5在公共安全领域重点任务中,目标明确、对国民经济带动性强、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的战略产品和系统工程。要明确表述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技术路径等。

(九)攻关项目形成依据

公共安全各领域共性的科学和技术问题

科技攻关项目的重要根据

1优先主题中涉及的重点任务

2支撑重大专项实施的重点关键技术

3各部门根据实际提出的紧迫性重大课题(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

4按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提出的公共安全领域前瞻性的重大课题

(十)研究重点

1针对矿山、重点石油与化学工程、重点基础设施等,重点研究生产安全监测监控、预警与应急救援技术、标准及装备,为扭转生产事故高发的态势提供技术支撑。

2针对食物中毒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重点研究食源性疾病与食品污染、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危险性分析与溯源、标准、监测等贮备性技术和装备,保障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

3针对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犯罪与恐怖事件和火灾等,重点研究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刑侦技术、恐怖有效打击技术和火灾高效防控技术及相关标准与装备,提高社会安全的综合防御能力。

4针对地震、台风、洪水、森林火灾和滑坡、泥石流等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重点研究灾害立体监测、危险性评估、预警和应急救助技术及标准,提高灾害预测水平和综合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十一)优先任务

1生产安全监控、预警与应急救援

2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关键技术

3社会安全保障关键技术

4重大自然灾害防御关键技术

5城市重大灾害事故耦合派生防御技术

三构建国家公共安全应急技术平台

(一)总体原则

1以构建国家应急体系技术平台为主线;

2以充分利用现有部门和地方公共安全资源为基础;

3以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和科学预测为支撑;

4以应急技术标准化为前提条件;

5以立足自主创新和强化科学管理为原则;

6以某些行业、系统和城市为重点。

(二)总体目标

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备、先进可靠、实用高效的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体系技术平台。

(三)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应对

1洪水、台风、地震、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交通事故、放射源、SARS、禽流感、食物中毒、刑事案件、恐怖袭击……

面对纷芜繁杂的突发公共事件,如何有效获取和分析所关心的信息?

2事故地点、风速、风向、降雨量、泄漏物质、存储压力、存储总量、物质毒性、周边环境、居民数量、建筑结构、避难场所……

面对不同条件下的突发公共事件,如何科学预测其趋势、后果、危险性并快速预警?

3现场情况、疏散人群、组织救援、调集资源、调集设备、提供补给、最短路径、最佳方案、防化灭火、水电气供应……面对跨部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如何科学决策和高效处置?

(四)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关键功能

1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获取与分析;

2灾害事故的发展预测和影响分析;

(五)预警分级与;

1人群疏散与避难的评估;

2应急方案的优化确定与启动;

3现场与应急的信息实时获取;

4动态的应急决策指挥和资源配置;

5应急总体功效评估;

6应急行动的结束、记录与总结。

(六)公共安全重大任务:国家公共安全应急技术保障工程

三大核心技术功能

1.全方位无障碍危险源探测监测与精确定位技术

全面监控自动处置

2.多尺度动态准确预测与快速预警技术

科学预测快速预警

3.基于危险性分析的优化决策与救援处置技术

优化决策高效救援

将核心技术集成创新并结合一体化应急技术标准体系和决策指挥平台安全保障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共同作用于公共安全决策指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