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22:39: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一语文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立志
指立定志向。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二、拼搏
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比喻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1、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容国团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4、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5、司马迁写《史记》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
三、勤奋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汗水是滋润灵魂的甘露,勤奋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徐特立
5、王羲之与“墨池”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他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砚池”、“洗笔池”。
6、达·芬奇画蛋(具体事件略)……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7、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如果把他20岁后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
8、天才来自于勤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为了发明电灯,阅读了大量资料,光笔记就有四万多页。他试验过几千种物质,做了几万次实验,才发明电灯。
9、“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的。”——鲁迅
反例:10、方仲永就是因为没有勤奋学习从天才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四、毅力
指坚强持久的意志。胜利的鲜花在血汗中绽放,荣誉的桂冠用荆棘编织,排除万难,坚定不移,成功属于意志坚定者。
1、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英·狄更斯
2、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法·居里夫人
3、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德·马克思
4、张海迪砺志成才张海迪自幼就患有严重的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身体可算弱小,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国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
5、成就与汗水
①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②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药,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
③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
④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时间,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
⑤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12年的实验,不怕挫折失败,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
6、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不怕嘲笑,力纠口吃;李白遇老妇,“铁杵磨成针”;司马迁的事例。
五、逆境
指困难,多指不顺利,甚至很恶劣很不幸的境遇。它使人忧愁、痛苦,但也能磨炼意志。杰出人才几乎都经历过艰难险阻,成为生活的强者。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同上)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举的事例。
4、吴王夫差立志为父报仇,打败强国——楚国;贪图享乐,败于自己曾打败过的小国——越国。
5、经受磨练,方能“称王”球王贝利成名后,有个记者采访他:“您的儿子以后是否也会同你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贝利回答:“不会。因为他与我的生活环境不同。我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但我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出我坚强的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练,他不可能成为球王。”
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六、成败
就是指成功或失败。成功指事业或工作获得预期的结果;失败指遇到挫折,或在斗争、竞赛中被对手打败。人人渴望成功,但在失败时千万不要气馁。
1、失败是成功之母。2、成败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转化的。
3、胜不骄,败不馁。
4、失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继之出现的就是成功的朝霞。——霍奇斯
5、爱迪生发明电灯,历经了几万次失败,但他始终不气馁,最终发明了电灯。
6、威灵顿失败而不气馁,重整旗鼓打垮拿破仑。(《失败是个未知数》)
七、时间
我们的生命由时间构成,哪怕是浪费一点点时间就是虚掷部分生命。
1、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2、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跟谋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鲁迅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白日莫闲过,光阴不再来。——陶渊明
5、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具体事件略,可参见“勤奋”中的几例,或自己整理。
八、积累
指事物逐渐聚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成就事业也需要积累,不懈地努力奋斗。
积累是一种毅力,是由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也可证明“毅力”)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水滴石穿,绳锯木断。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7、李贺虽只活到27岁,但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他的成功在于积累。他随身携带锦囊,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将纸片拿出来整理。这样就积累了许多创作素材,最终成为一位著名诗人。
8、马克思为写《资本论》,阅读了1500多种书,留下了100多本读书笔记。他几乎掌握欧洲一切国家的语言,他在头脑里积累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资料。
九、团结
指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团结是战胜困难的保证。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2、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不断。
篇2
1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老师和数学学科,就要创设最佳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加深对数学学科的感情。该研究者在教学中经常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讲述数学的发展史及美好前景。如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杨辉三角的应用比西方的帕斯卡三角形早四百多年等,以激发学生爱国爱数学的情感。如通过介绍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祖冲之的成就;华罗庚的故事等,激发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目的。再如在学习《四边形》时,首先可通过观察墙壁、窗户等,抽象出《四边形》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从而创设出一种积极求知、勇于探索的情感状态。
2善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探究某件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倾向,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数学教师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一是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包括鼓励质疑,尊重学生、全面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等。二是要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目标。数学是造福人数的伟大智力工程,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特点之一。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日月之繁,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力量之大、内涵之美,还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从而变成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三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主要场所。如语言信息的载体,生动有趣的数学语言、妙语联珠的讲解、简明扼要的口诀等,都会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数学学习动机。四是要善于设置悬念引发学生质疑。质疑极易引起定向反射,思维活动也就随之产生。设疑置悬要具有启发性,由易到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就会长期保持对数学的兴趣。
3燃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经常发现:对数学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踊跃发问,以至越来越喜欢数学与数学老师;而无兴趣的学生则精力分散、思考懈怠、勉强应付、作业抄袭,甚至与老师对抗。首先要树立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如通过介绍华罗庚、苏步青等数学家刻苦求学的事迹;往届毕业生的成功经验、数学家吴文俊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等事例,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是注重数学语言训练。如学生易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说成“三角形的平分线”,我都及时纠正,常此以往,学生的数学语言都会达到精准的程度。三是严防挫伤学生学习的热情。我们要知道学懂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我刚教一年级几何时,让学生在“直线AB上画一点C”,许多学生画走了形,我就严厉地批评他们,热烈的课堂气氛一下就冷了下来。我通过冷静地思考,才明白学生发生错误是不清楚在几何中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责任应该是我把简单问题忽略了,是我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四是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中教师绝对不能站在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角度,忽视学生学懂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一个复杂过程的现实,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如我在讲解“绝对价值”时,该概念就是难点。为了不让学生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不是马上让学生处理这一难题,而是当堂补充了一个例题:已知:︳a-2∣=5 b+1∣=4,求a+b的值。学生也就较容易学懂了这一概念,长此坚持也就燃起了学生习数学的热情。
4构建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学贵有疑”。提问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果的有效途径,提问教学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形式。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就提问教学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提问要新颖,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他们不明白的事情总爱“打破砂锅问到底”,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从提问入手,激发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但平淡无味、重复的提问只会让学生厌烦,所以教师要设计新颖、有趣的提问。
二、提问要抓住矛盾,激活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是非常有难度的。巧妙的提问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即抓住文章的突破口,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使他们在心理上形成对问题的探究欲望,从而带着疑问自主地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得到训练的过程,对课文的理解自然也进一步加深。要注意的是,“障碍”的设置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应付学生。
三、采取迂回式提问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叶圣陶先生说:“就算是再好看、再好听的戏,让你天天看、天天听也有腻烦之日,何况是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呢?”试想一下,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只是一味地讲解文章大意、中心思想、情节发展、写作方法等,久而久之,学生必会产生厌倦心理。此时,教师采取迂回式的提问方法,则可以收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这种曲线式的提问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如中感到生动有趣,从而激发自身的探究兴趣。
当然,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尝试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灵活地运用提问技巧,真正发挥出提问的艺术性,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王俊玲,王君朋.课堂提问的技巧[J].河北教育,2005(15).
[2]芳,夏玉兰.教师提问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2(19).
篇4
(一)教学模式改革
在医学英语专业基础教学过程中引入任务型教学法,扭转了传统医学英语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真正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核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围绕学生这一中心点安排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内容,在医学英语专业基础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引导者、辅助者及组织者角色。医学英语属于工具性基础教育课程,开展医学英语专业基础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对医学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调动学生对教学活动参与热情,端正学习态度,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加强交流,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不断锻炼和强化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及处理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在医学英语专业基础教学实践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以当前教学领域中较为盛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全面开展针对医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开始于以教师布置的任务的完成为目的的活动,教师在学生完成所布置的任务的情况下,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活动中所采用的语言上来,同时对学生在语言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行及时纠正和点评。与传统的“3P”教学模式中信息单向传递不同,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信息是双向传递或者多向互动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并且以学生对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最后评价的标准和依据,从而促进自身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及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方法改革
1.任务型教学法基本内容在医学英语专业基础教学活动中引入任务型教学法,进一步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任务型教学法主要涉及以下四部分内容:
(1)任务目标,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活动开展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布置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通过指导学生完成该项任务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强化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及自信心为任务目标,也可以锻炼学生某一语言技巧为目标。
(2)任务输入材料,所输入的材料必须真实有效,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自然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及共鸣;
(3)以输入材料为基础的相关活动。一般按照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顺序设计任务;
(4)任务中隐含的教师及学生作用。教师指引学生利用其现有知识储备以及所掌握的技巧及技能完成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开展交流、沟通、信息收集及整理等活动,以进一步强化对英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2.任务型教学法实施步骤在医学英语专业基础教学活动中全面践行任务型教学法,具体应按照以下步骤开展。第一步,设计。在医学英语专业基础教学过程中践行任务型教学法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设计任务,这也给医学英语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需要在课前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任务类型及形式的确定,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最具针对性的任务;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英语基础及学习能力方面的个体化差异,所设计的任务应涵盖不同难度,从注重理解的任务向有控制的产出活动逐步过渡,在此基础之上开展更具意义的交际活动,以确保最终形成一个有效贯通的任务链,换句话说,就是前一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是后一项任务开始的前提和基础,后一项任务的开始有赖于前一项任务的实现。第二步,导入。医学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组织、引导及辅助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培养学生对医学英语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加强交流与沟通,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更加充分的思想准备,奠定更加坚实的知识基础。第三步,任务前期阶段。在医学英语专业基础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在任务前期阶段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师向学生展示要想顺利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所需要具备的知识以及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并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将所布置的任务具体要求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对任务完成的基本环节及步骤有充分的认识。第四步,任务的具体实施。在任务实施阶段,主要活动是由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设计并安排具有针对性的一系列小任务,这些小任务相互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共同构成一个任务链,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个人形式来完成相关任务。第五步,任务汇报及点评。在该环节的主要工作是各个小组将本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向全班同学及老师进行汇报,教师对各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任务型教学法中的教师点评环节不再沿用传统的教师一人拍板的做法,而是教师组织多渠道、多层次的点评,并且在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完成情况点评更加提倡学生开展自我点评、小组点评。在上述五大步骤完成之后,教师还要带领学生针对学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语言语法等知识点进行深入解读和练习,确保学生对这些重点知识真正掌握,并可以灵活加以运用。
3.课下辅导在医学英语专业基础教学改革过程中引入任务型教学法,除了应关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应对课下辅导引起足够重视,应采取有效的课下辅助教学手段及措施,以促进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引导学生掌握医学英语学习的技巧及策略。从一定意义上讲,医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确保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观念,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就是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策略。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创新的英语学习策略,在医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并以此为中心开展工作,有助于对学生认知因素及情感因素的开发,充分激发学生对医学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将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篇5
语文是初中教学中的主要学科之一,它在初中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导性位置,而记叙文和议论文一直以来均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也是难点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围绕现代记叙文以及议论文,粗略研究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现代记叙文 议论文 教学方法
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清晰指出,阅读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应着重做好相关的教学工作。因记叙文和议论文存在多种文体,所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记叙文的教学方法
(一)阅读教学
初中是增强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然而,当前初中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并不理想,阅读涉及面狭窄。语文教师纷纷将精力转移到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并加大了在此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力度。其中,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主要采用下述方法:
1.目标递进法
首先,实现搜集信息、归纳整理、形成初步认识。明确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掌控记叙线索,确定记叙顺序。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依托英子的毕业典礼,借助插叙追忆过往,讨论眼前的事,主要讲述六件事,相互交织;其次,达到方法应用、大胆想象、协作探究。通过精读、略读等不同种方法来阅读文章内容,仔细揣摩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感受。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例,依托反复朗读,然后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开展精读训练,共同探讨父亲的严厉教育;最后,感悟情感,达到共鸣。从课文中确立作者的态度,找到观点,明确思想感情,感受中华文化,提升品德素质。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可透过父亲的严厉教育,感受沉甸甸的父爱。
2.彰显人性法
人类拥有复杂的感情,所写文章中也蕴藏着浓厚的感情。记叙文通常围绕人和事物进行描述,其所蕴藏的情感更加丰富。语文教师可从人文性特点着手,以此来增强情感意识[1]。例如,《我的母亲》一文赞扬伟大、无私的母爱,《斑羚飞渡》一文呼吁善待生命,《紫藤萝瀑布》彰显顽强不屈、无所畏惧的人生态度。
(二)写作教学
1.实践法
为增加情感体验,刺激创作激情,塑造更多经典、真实、具体的形象,则一定离不开实践经验。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走进课外,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与实践机会,冲破书本的枷锁,融入现实生活,回归生活,仔细观察。
2.仿写改编法
在记叙文教学中,可通过模仿开展练习活动。旨在通过仿写学会更多的表达方式,进而灵活应用在记叙文中。例如,完成《春》的教学任务后,可让学生参照《春》来叙述其余的季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二、议论文的教学方法
(一)阅读教学
1.注重衔接法
初中生主要处于13岁左右,其逻辑思维尚不成熟,处在过渡时期,其作品中仍然保留了儿童特点,外加初中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通常不喜欢议论文,认为议论文晦涩难懂,且与议论文的接触较少。针对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应从初一便着手议论文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有效衔接,进而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2.直白教学法
议论文教学一定要直白、简单,在阅读教学中应过滤掉无法直接、简明论证中心论点,刨除润色和修饰的文字,让学生明确议论文的组成结构,通常由论点、论据与结论这三部分组成。
(二)写作教学
1.创设氛围法
首先,强化日常观察,重视积累。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周边生活,认识到大多数议论都源自日常对话,做一个有心人;其次,聆听和阅读优秀文章。为学生创设特定的写作氛围,引导学生虚心聆听优美、精炼语言,认真阅读优秀作品,以此来引导学生形成标准的语言习惯。
2.逐步推进法
议论文的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推进,待具备一定基础后,提取论点,丰富素材,清晰表达,进而增强写作能力。
三、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整合策略
(一)阅读的整合
1.深化记叙基础
对于初中生而言,记叙文不仅是接触最多,也是接触时间最早的一种文体,教师可借助当前积累的记叙文基础,通过引导,不断提升学生的议论平台,进而从记叙文顺利过渡到议论文。
2.比较教学
教师不应在学生接触议论文后,便反复强调冗杂和反复的名词术语,则应借助比较法,让学生慢慢习惯和掌握议论文。因记叙文中存在议论,同样在议论文中也包含记叙,教师可借助比较让学生正确辨别这两种认识,加深理性认识,巩固深化[2]。
(二)写作的整合
1.叙述事物,正确判断
初中生比较擅长和喜欢写记叙文,则语文教师应借助记叙文让学生喜欢和适应议论文创作。在讲授记叙文写作时,应突显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多多思考、正确判断。所选命题应贴近现实生活,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创作热情。同时,针对这两种文体开展写作训练时,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具象慢慢过渡到抽象。
2.科学区分,增加认识
因初中生自身倾向于记叙文,所以,记叙文会制约议论文的创作,无法充分发挥,使得问题中包含着大量的记叙成分,比例不合理,混淆这两种文体。因此,讲授记叙文时,语文教师可依托记叙文材料,设计论述性问题,以此来锻炼概括总结能力与论述能力;也可参照记叙性材料,自主设定题目进行写作。而讲授议论文时,应穿插过度训练,引导学生清晰认识议论文,合理辨别这两种文体。
【结 语】
综上可知,记叙文教学包含多种方法,例如,巩固基本知识法、突显课外实践法等。同时,在阅读记叙文时,还应有效结合人文精神,切实增强学生的基本能力,不断提升写作水平。而议论文则注重基础的巩固和逻辑思维的增强。当前,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仍需进一步探究记叙文和议论文,有机整合,灵活应用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而增强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篇6
终生学习能力是指在医护人员具有终生学习意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寻找学习材料,克服困难,通过努力刻苦的钻研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而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兴趣基础上进行的。因此,终生学习能力的养成不仅提高了学习意识,同时也使学生自身的兴趣获得深入的发展。学生对于自身兴趣的爱好能够促使其不断地探索,并持之以恒。另外,这种终生学习意识还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使之树立“救死扶伤,提高当前医疗水平”的崇高目标。这样,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工作以后能够有比较成熟的思路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二以终生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基础医学教育改革途径
1.树立终生学习的基础医学教育理念
树立终生学习的基础医学教育理念是提高医护专业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第一步。首先,作为医护人员培养教育机构的老师,要“学为人表,行为世范”,以终生学习理念教学的同时,不断钻研医学难题,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能够在自己的教学、科研中落实终生学习。然后,在学生的期末考核中,不仅要有书面考试,还要加入面试的部分,通过老师对于学生全方位的考核以检查学生的真实水平以及终生学习意识。另外,作为医学类学校需要创造良好的终生学习的氛围。如完善图书馆的建设,鼓励老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关学生组织也可以通过举行相关的科技竞赛活动,来促进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形成。
2.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基础医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老师需要活跃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不懂就要问”,建立PBL(problem-basedlearning)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同时,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例如,某学生在学医期间对于耳鼻喉科的学习特别感兴趣,教师通过深入了解其学习能力、潜质,逐渐引导其进行耳鼻喉相关方向的学习,再为其设计相关的实验、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方向等也可以与耳鼻喉科相关。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学生可以在自身感兴趣的方向上获得深入的发展,就能够自觉进行学习。
3.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
篇7
[关键词]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博弈论
前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生交流乃素质教学之艺术,是师生增强互信之源头。当教师与学生之间各种交流频繁之时,代表师生互动的教学交流就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最佳载体。但长期以来,由于师道尊严的历史纠结,在教学实践中,师生间交流更多的事倾向于单方向的,总是教师问,学生答,这一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比如,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们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提问,但却鲜有学生举手,师生间的交流不平衡性可见一斑。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博弈的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那么在师生之间,如何确立教学文化自觉的整合理念以促进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就需要我们及时赋予它新的内涵和艺术化的手段,使师生间的交流互相包容、融合。多文化共生的年代,我们要提倡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之间博弈必然带来思想冲突,进而不同思想之间互相融合,互相吸收。博弈也就是利益实现之过程,如果我们善加利用,必将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小小桥梁。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博弈的手段
应当承认,师生间的交流的多元化和相互冲突,是推动教学关系前行的内在动力。在提倡素质教育背景下,师生间的交流担负着重要角色,现代教学关系实际上就是师生团结协作的结果,这种交流与思想博弈,是实现师生间交流的有效途径,也使的交流更加富于生气。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教学母语的特点,师生博弈的基础相较于其他学科是相当,差距不大的,也许在英语教学中,源自学生对英语的生疏,师生间的交流往往缺乏有效途径;而数学教学中,部分学生因智能水平制约,与教师的博弈同样存在困难;而初中语文教学则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但随着师生间的教学交流与合作的全面展开,师生博弈交流呈现出多渠道、多形式的新局面,而现有交流合作模式仍过于滞后,缺乏相应的操作手段。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教学手段仍然过于单一,课堂教师说,学生听;素质教育背景下,更是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师生深层次的教学实践交流,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多方位需求。素质教育的年代,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已成为教育的全新追求,已成为师生共同关注的焦点。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师生也应基于日渐加深的教学实践交流,因地制宜,利用好语言、动作、肢体等手段,进行教学手段的重新调整,为素质教学大潮中的发展壮大探索总结出一条全新之路。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师生进行换位思想,让学生讲,老师听,看看学生内心的真实世界,进而指导教学实践。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博弈的思考
素质教学“暖春”时代的到来是对师生博弈价值观一致的宣扬,其价值在于通过对教师与学生复杂多元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使之达到一种相对的均衡状态。因而可以说,素质教学实际上就是师生间博弈的协调和平衡,反过来也就是,将价值观的机制引入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软实力的比较,让师生参与教学博弈,这也是实现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具体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如何推出自己的教学产品,教师就必须基于学生需求,不仅设计出让学生满意的、容易接受的教学产品,更要让学生了解并接受教学背后的文化价值。作为师生间的交流载体,素质教学的实施,有责任更有义务,创造师生博弈平台,为包括初中语文在内的各学科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消除隔阂,增强互信从源头上提供保障。师生之间应借助素质教育这一契机,增强相互交流,通过思想碰撞,让教学朝着大家期望的方向去努力,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举办主题文化活动加强师生交流,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广大,以教学交流缔造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友谊之花,以为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提供全新范例。
结语:纵观师生间交流的发展历程,到现阶段,其博弈的专业化特征非常明确,但其专业化的成熟程度还较欠缺。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师生间的交流博弈框架应基于整个教学文化融合,应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包括教学专业水平、心理辅导专业能力),使自身专业化水平不断发展。可以说素质教育下的师生间的博弈已辐射至多层面。就个体来言,意味着教师必须自身逐渐从软硬件两个方面不断提高,以素质教育为契机,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自身发展,为创新师生间的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辉.博弈论的发展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
[2]小米.无处不在的博弈论[J].中文自修2008年10期
[3]尚云飞.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6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主体地位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不要用的观点来看待我们自己的过去,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果。不要妄自菲薄,我们的曾经,我们的拥有,也许正是现在人们的追求。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是对前人的教改成果的继承和运用,它用自己的教学过程,向人们展示和诠释了教学改革的成果。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高度统一。教师应该从原有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把学生当成是与教师具有同样价值的人,走下神圣的讲台,抛开教师“师道尊严”的架子,带个民主的耳朵走进课堂,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倾听学生的智慧,倾听他们的独特的理解,倾听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新课程下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一、面向“全体”是其教学的基础。
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既是“保底”教学,即保证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达到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又是“提优”教学,即保证优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给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时,既要给优生“发展性匹配”,即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穿插、拓展、增加补充新知识和新方法,让学生感知最新信息,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又要给中差生“适应性匹配”,使中差生不断获得成功,逐步增强信心,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切实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备课包括教材内容的加工,课外信息的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启发性问题和讲解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都要统筹考虑。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备课给各层次学生确定的教学目标,上课时还要机动灵活地落实。每节课要通过对学生的质疑、答疑、讨论或练习等判断学情,了解每个学生新的“惑”和新的“需”,使教学有的放矢。依据层次目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或训练题,要遵循以下三个前提:1、掌握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使设计的问题和训练题与之“衔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2、能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各层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3、使学生有认识上的困难,值得思考与研究,但“跳一跳”,要能摘到“桃子”。保证使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全面充分地发展,使全体学生真正做到一天下来有所收获并使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学习正在天天进步,让他们有成就感。使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争取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二、引导“创新”是其教学的追求目标。
鼓励“创新”。“引读感知”让学生自主地感触课文的真知,形成自己的初步印象和感受;“启读生疑”排除阅读障碍,叩问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次对话,产生疑问,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研读演练”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生生也互动,把疑难的问题提出来,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让有争议的问题“争”起来;“运用迁移”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在迁移中拓展,在拓展中创新。
三、重视“过程”是其教学着力点。
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异步推进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立足于过程的“到位”与“优化”。一是引导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分层启动,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之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立和构成的需要,循序渐进的展开。五是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还有结果,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四、强调“合作”是其教学的关键。
篇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两的,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的传统和信念。”
1.文化意识的培养为学生深入认知和正确运用英语奠定基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人类演进的过程中,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也是人类形成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语言符号记载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文化通过语言得以保存、继承和传递,同时,又对语言结构、语言交际形式、篇章修辞原则等在很大程度上产生深刻的影响,制约着语言的正确使用。因此,通过对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强化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英语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理解英语所蕴藏、承载的思想内涵,对学生深入理解和准确运用英语具有重要意义。 2.文化意识的培养为学生开发性世界观的形成填筑基石。
2.文化意识的培养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指路引航。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多向度的概念,它涵盖了知识向度、思维向度、行为向度乃至情感和个性向度。着名的交际学者Gudykunst指出,有效的交际能力包括认知能力(cognitive component)、情感能力(affective component)和行为能力(behavioral component)。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有助于师生跳出英语学习只注重词形变化、遣词造句、语法结构等纯语言知识的局限,推动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学习同步进行,使学习内容和形式由原来的枯燥、单调转向生动、丰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积极的情感态度又会促进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去探索,加深学生对原文化和目标文化之间关系的认知、意识与理解。
二、影响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考试制度的不完善制约教师的教学
在此模式下,教师的个人才华和创新才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由于进度、竞争的原因,以及考试内容、难度和形式的影响,教师不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可能完全按照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缺乏英语学习氛围
中西方各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它需要我们必须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来面对这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本族语是汉语,学生在只有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习英语,而且没有语境可以去练习。因为语言它本身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但是对于中国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交流的对象。因而他们只是停留在学上面,没有去更好的运用,把它做为人们交流沟通的工具。
(三)教师对学生跨文化交加能力的影响
教师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态度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形成都有影响。虽然大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文化与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培训,又没有多少人有体验外国文化的机会,在加上教材,教学目的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没能很好的导入文化,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1.教师应转变观念,改变教学形式
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教育者必须先教育,转变观念是树立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前提条件。如果英语教育不具备跨文化教育意识,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建立跨文化意识,完全是一句空话。当然就我们的现状看,一夜之间,要求所有的中学英语教师都具备跨文化意识好似不可实现的。但是,至少要要求教师首先具备使自己迅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的强烈愿望。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要调整教学思路,重视文化渗透,完善自身的文化修养,以文化教育促进语言学习,帮助学生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2.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给学生讲解语言意义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内容以及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在介绍背景文化时可将中英文化作一番比较。这可以加深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理解,激发他们去了解产生差异的社会历史原因。从而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度。例如:圣诞节、情人节 感恩节等等。这些节日都是文化的一种表现。
3.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角色扮演是种模拟语言情景的英语教学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扮演不同人物角色,在此背景下发生的事情用语言和动作表示出来。它大大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发展,如听力、观察力、灵活性、想象力和即兴表达力等,而且角色扮演肯定会对学生的认识兴趣产生积极影响,促进他们学习,促使他们自觉的掌握英语。如当今学生掌握了Panda、lion、tiger 等动物单词后,教师可设置一个 环节“At the zoo”(在动物园),利用一些西方特有的打招呼方式或者指示语等,让学生扮演,使学生更牢固掌握了已学过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4.创设文化背景,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
篇10
【关键词】英语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引言:进代著名教育学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万,起点在一问。”问题意识,究其实质,乃是一种怀疑精神,一种探索意识。它是研究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这样的学习, 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才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激发智慧的火花,引起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只有强化问题意识,重视问题教学,才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达到自主求知、主动发展的目的。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哪些策略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营造民主氛围,激发问题意识
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现个性。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学生就会从“怕问”到“敢问”向“乐问”发展,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
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不够强,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教师在教学中民主意识的缺乏,课堂教学气氛的不融洽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因此,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做的工作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营造民主的气氛。如在学生的质疑过程中,难免会提出一些幼稚的问题,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可以通过下来方式创造学生喜爱的环境:通过多种形式肯定学生的提问,比如,面部表情、手势动作以及充满赞赏的话语;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赏识学生的独创。只要学生有一点新思想、新发现,就应该表扬和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教师对学生提问质量的肯定以及回答问题的认真和耐心都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而一旦学生产生了提问的兴趣,他们思考的范围、思考的层次都将得到提升。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初中时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高峰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某门课程的枯燥,自身的不感兴趣,教师教学语言的单调及手段的单一等等因素而不愿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从而致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不到培养和发展。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维的问题情境。
初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因此,英语课堂中,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运用一些独特的方式,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学习兴趣,唤起他们追求和探索知识的热情。
如:在教学“The memory robot ”时 ,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My Mott 和他的记忆机器人,之后又设置下面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其中,感同身受:假设你就是My Mott,对于你所拥有的记忆机器人,你感到对你的帮助大吗?会带来一些不方便吗?假如你是My Mott,你发明了记忆机器人,你对它的表现感到满意吗?你还打算发明什么呢?假如My Mott和他的记忆机器人来到了我们当中,请你采访他们,等等。对于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是非常的感兴趣的,他们进行了积极地思考,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增强了他们的主动性,活跃了他们的思维,有些回答还非常有创意。
三、转变教学模式,提问角色换位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总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则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备课中往往只重视如何向学生提出问题,并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自己事先设想的范围内,以便让自己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设计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不以学生为中心,这样就在无意中抑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所以教师要转变这种教学模式,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一切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变教师提出问题为教师提供素材,让学生根据素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适时的点拨、引导和鼓励。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为学生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方法。实施启发式教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要善于提出问题、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使提问真正能启发学生思维,应不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
例如:“Avisit to th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的课文中,有一段讲到了“No one knows why dinosaurs disappeared suddenly . Scientists try to explain their disappearance ,but they have got more questions than answers .”我们可以这样点拨:What do some scientists think about the disappearance dinosaurs?(一些科学家认为恐龙消失的原因是什么?)在英语教学中这样的点拨所起的作用,这并不是是代表学生发现问题,而是鞭策学生认真读书,促其在今后的reading中自己生出疑问来,自己去质疑一些东西。然后在不断的学习中,由听老师的问题到自己可以提出或想出更多的问题。从而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四、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激励学生重视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