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6:2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教育技术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作为教育媒体应用于教学,它的核心和首要任务在正确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探索和建构新型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传统教育技术装备相对而言,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以前也称作‘电化教学’。也就是说它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体系。是实现现代教育媒体的物质基础。其设备构成主要是:计算机(是指广泛意义上的计算机包括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课件、电视、广播、投影、录音、幻灯、等。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在当前,应用于教育中的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等。
1、计算机技术既是其他应用技术的基础,也是我们探讨教育技术能力的前提。换句话说就是,没有计算机技术,教育技术能力就无从谈起。计算机技术分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两大类。硬件技术主要是指硬件的设计、制造和装配技术(包括硬件的基本原理、构成、组装、以及各部件的性能、作用等方面的知识)。软件技术主要是指软件的设计、制作和应用技术。教师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体现了他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教育技术能力。对硬件一般只需掌握基本原理、构造和各部件的性能、作用即可。对软件则要有更深入的了解,不仅对软件的设计原理、结构、功能及作用有所了解,还要熟悉软件的类型,掌握软件的制作方法和应用技巧等。也就是说,一名具有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师不仅会使用软件,而且还会制作软件,分析和评价软件。
2、媒体技术媒体技术的概念更宽泛些,计算机技术只是媒体技术的一种(当然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一种)。媒体技术也可分为“媒体硬件技术”和“媒体软件技术”两类,它和计算机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类似。所谓“媒体硬件技术”是指,对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录象机、电影机、电视机、计算机以及各种胶片、光盘、磁带、磁盘等光电、磁电存储转换设备的基本原理、性能、构造和使用特点的技术性了解。“媒体软件技术”是指那些能用来设计、制作、生成和演示教学信息的技术。如视音频编辑技术、摄影摄像技术、平面造型技术、多媒体软件制作和应用技术等。
3、网络技术主要是指网络应用技术,包括对网络的一般性了解,如:网络的基本构成、主要特点、常用功能及网络的使用技巧等。作为教师,起码应该知道怎样上网、使用浏览器、检索资料、上传下载信息、发E-mail等。对个别能力较强的教师而言,可以学习使用网络软件制作工具制作网络版的多媒体课件或建立自己的教学网页。当然,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在日常教学中更多的则是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现成软件或工具来达到教学目的。
4、信息技术即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它的主要特点是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网络化使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较少限制、人际合作容易实现;智能化使计算机能够做到自动识别和传递教学信息、促进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发展;多媒体化则使人能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来接收处理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对广大教师而言,重要的不是了解信息是如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而是信息的利用。不但要掌握检索、识别、选取信息的要领,还要学会分析、评价、重组信息的方法。
5、整合技术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整合并不是指技术之间固有的那种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相互交叉的自在关系,而是指技术之间、技术与学科或教学内容之间的优势互补的人为关系。整合技术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技术之间的整合。即,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因教学上的需要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其二,技术与学科或教学内容的整合。技术整合不是技术堆砌,而是根据具体教学需求有选择地使用不同的技术组合来发挥技术本身最大的优势。这种整合的意义更大,它可以创造出优异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理性认知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往往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教育媒体教育技术装备,都是代表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并且在教育领域发挥其历史作用。以辨证唯物论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物都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矛盾,在应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处理解决好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与其他有关方面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传统教育技术装备之间的关系: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特别是计算机是一种优秀的教学媒体,它在教学上的广泛使用,使学校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成为可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推动教育改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前教学中,计算机已经表现出可以替代或部分替代一些传统的教学媒体,但在使用中不要过分强调计算机媒体的作用,计算机可以代替传统的教学媒体,不等于传统的教学媒体的在教学中就不再有它的使用价值和存在的必要。计算机应用于教学领域也应该是目前教学媒体的一个补充和发展。
2、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理科实验教学仪器之间的关系:利用计算机极强的虚拟技术,可以变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在理科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实验,尤其是微观实验和理想化实验是无法实现的或较难实现的。不做实验就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利用计算机则可以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机械抽象为生动具体,使本来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东西变为具体、形象。从而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深刻理解抽象和复杂的内容。但并不等于所有的实验都要由计算机来完成,应该充分利用那些科学实用、现象直观、性能稳定可靠、能正确反映科学规律和自然现象、体现教学思想的实验仪器,决不可用计算机的虚拟技术替代实验仪器。形象生动、真实可信的实验更有利于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来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增加学习兴趣。
篇2
1注重树立典型,工作由点到面
进入“十二五”以来,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很多工作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工作主题也逐渐从“推进应用”走向“融合创新”,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一个好的办法就是“树立典型、由点到面”。例如“数字校园”建设方面,镇海区出现了骆驼中心学校、镇海区骆驼中学两个典型起到了引领区内小学、初中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作用,在镇海区中心学校、镇海区立人中学等一批学校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2适时搭建平台,组织交流研讨
做好基层教育技术装备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学校、教师搭建各种各样的交流展示平台,推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可持续发展。以镇海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俗称“电子书包”)实验项目为例,2010年10月—2012年8月,镇海区共组织了7项区域层面上的主题活动。这些区域性的活动既有学习培训,又有研讨活动;既有课程观摩,又有高峰论坛。通过专家的引领、教师的实践,区域性数字化教与学的实验活动不断走向深入。对于参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班的教师与学生来说,经常性地关注他们,能激发教师与学生参与实验项目的自豪感与使命感,从而更有利于区域数字化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4]。
3注重积累提炼,提升专业水平
篇3
一、建立机构,明确职责,完善管理制度
1.建立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务处全面负责.
2.强化实验教学日常管理
(1)学校按要求制订实验室主管领导职责,实验员职责,科任教师职责,学生实验守则,职责分明,责任到人。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仪器设备借用,领用,损失赔偿制度。
(3)实验室在借用、领用、仪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时必须进行填写登记,手续要完备。
(4)建立完整的管理帐册,资料档案,定册清查帐,物,卡,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
(5)各种仪器、设备的存放要根据其性能和学科特点,科学分类摆放,并加强防护工作。
二、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基础建设。
1.加大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及实验基础建设,保障有可靠的安全设施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2.实验经费要专款专用,建立实验经费专帐,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
三、规范实验教学行为,开展实验教学研究。
1.实验教学要实行实验计划、实验申报单、实验备课、实验报告“四对口”。
(1)实验计划:每期次,各实验科目任课教师要制订详细的演示,分组实验计划。
(2)科任教师的每次演示,分组实验都要实行申报制度,认真填写实验报单,并与计划、备课一一对应。
(3)科任教师的每次演示,分组实验都要备课,备课的内容要有课型、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器材清单、装配示意图和实验步骤,课后有实验情况记载和实验效果分析。
(4)每次分组实验学生都要完成实验报告,每次实验报告都要批改,有时间记载。
2.实验教学过程要规范。
每一次演示,分组实验教学目的要明确,实验之前要与实验员一道预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双边活动,弄懂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数据,掌握实验操作要领,鼓励学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索。
3.大力开展实验教学研究。
(1)分管实验的领导每期听课不少于5节,并有听课记录,课后及时与教师和实验员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
(2)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演示,分组实验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
(3)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实验操作考查。
(4)每学期举行一次实验教学专题研究活动。
4.各类实验开出率要达标。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开出率要到100%,演示实验成功率达到95%以上,分组实验成功率达到100%。每次分组实验开出的组数要达到开组数的98%以上。
四、建立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奖惩机制。
1.在学生中开展一次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评选活动,对优秀者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并报送上级参评,对指导教师进行奖励。
篇4
论文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已逐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装备对提高职业中学的教育质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对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影响,主要存在问题,以及对建设现代职教实训场所进行了展望。
进入21世纪,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并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教学的各个领域,推动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与此同时,我市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什么有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好的岗位?有的岗位招不到好的学生?出现这个矛盾,就是因为学校办学与产业发展脱节,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脱节,学生的职业能力不够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以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能力从实践中来,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提供的实践教学,现代化的装备是教学改革的土壤,合理建设、科学利用现代技术装备是进一步推进职教改革的重要保证。
一、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推动作用
1.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为课程设置改革提供必备条件
(1)新课程的引进和落后课程的淘汰
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我们要围绕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就业者素质的新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的专业,与企业的要求相匹配。近几年,我校针对企业的需求,新开了印刷装潢、数控模具、汽车维修等专业,这些专业需要现代化的教育装备配套支持,我校加大投入购买了先进的专业印刷机、数控机床、汽修工具等设备,为开设这类专业提供实验条件。与此同时,淘汰部分落后的课程和实验室场,以腾出时间、空间和资源开设新的课程。
(2)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程结构,加大实践与创新研究的课程比例
课程结构调整应以精讲多练为导向,把理论与实践课程调整到合适的比例,重视实践课的开展,使学生通过强化训练后,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在这方面,我校的数控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安排数控专业一到三年级的学生,每周每月都有充分的连续的时间在车间实训,由任课老师指导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设置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生的能力发展与就业质量,教育技术装备要及时更新升级硬件和软件,为推进课程设置改革创造必备的条件。
2.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
(1)现代教育技术使生本教育的理念得以实施,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革
我校所有教室都建设成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的教室,配备有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无线话筒和音响设备等先进实用的教学设备,每位任课教师都配备一台教学用手提电脑。教师们利用先进的多媒体电教设备,实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作知识引导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灵活地调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动画、课件等,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结构也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对于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前分组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小组讨论,深入研究,在课堂上,学生有特定的时间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小组的作品成果。生动的教学方式,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团结合作、实践动手、口头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提高了综合素质。
(2)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实训基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要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现代化的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非常重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强素质教育倡导了很多年,但在传统的教学里,仍然是重理论教学和知识传授,轻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一直以来,我校把加强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几年来,投入巨资购置和企业相匹配的实训设备,为学生营造先进的实践环境。我校的数控中心设备总价值近两千多万,设备先进,与企业无缝对接,逐步建成了集学生实训、技能培养、课题研究、技能认证的高起点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我校的实训中心还建立了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电工技能实验室等实训场所,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实验环境。各专业科都安排了充足的动手实践课程,教师精讲多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实训中心还承担了部分技能考证和竞赛的任务,数控模具、电工、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等相关的技能证书的考核都选择了我校的实训中心作为考场。为了方便学生备考,实训中心在课堂上和课余时间都有组织地开放给学生实践练习,提高了考证通过率,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我校的师生积极参加省市各类的技能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3.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为师生创造自主学习、交流分享的平台
校园网络的建设改变了师生的学习方式,创造了交流与分享的平台,使师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目前我校光缆网络已经连通了校园,从办公室到教室、实验楼都可以使用校园网络,学校、专业科、办公室都建立了自己的网页。网站上可以共享教学资源,教师们可以方便地将课件、教学资料上传到网上,使资源不断更新。通过校园网络,教师们可以随时随地流览校内外各种资源,交流最新的专业动态和教学经验。学生们通过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自主学习,搜索整理学习资料,开拓视野,增长见闻。丰富的网络知识使学习变得高效、自主、不受限制。
4.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推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发展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也不相同。有些学生完成了教学计划内的学习任务后,仍有相当的潜力可挖掘,他们渴望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为了培养这些学生,我们采用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进行分层教学,利用非教学时间,给他们提供实践机会。为此,我们在全校成立了“数控兴趣活动小组”、“财经会社”、“计算机协会”、“家电维修小组”、“学生电视台”等多个第二课堂活动小组。学校提供实训中心、电教中心等部门的场地和设备,安排专门的老师对这些学生进行辅导。在每年的科技节、校庆等节日中,开展全校性的第二课堂集体活动,让学生们展示活动成果,交流实践经验。每逢这样的节日,校园里热闹非凡,全校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近十年来,第二课堂活动小组已成为了培养优秀毕业生的摇篮。学生参加这些实践活动,能学到在第一课堂中无法学到的知识,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自理、自主、社交和创新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中职学校来说,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装备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提供了坚强后盾,为发展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二、对建设现代职教实训场所的展望
1.建设市级的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
为了加快发展我市的职业教育,市委市政府正在我市东部生态园选址2000亩建设东莞职教城,城内规划建设1所高职院校、1所中职学校、1所技工学校、1个市级公共实训中心,合称“四个一工程”。兴建中的“东莞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占地200亩,建成后该中心面向全市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及鉴定服务。公共实训中心的建成必能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壮大。
2.市政府将鼓励企业“车间进校园”,与职业学校共同建设校内实训中心
对积极参与学生实习的企业,政府给予纳税优惠或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并进行通报表彰。这些政策的落实,将会使企业与学校的实训中心真正地做到无缝隙对接,大大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笔者在职业中学从事教育技术一线工作十几年,经历了教育技术装备从“幻灯片-电视录象-计算机和VCD-网络时代”的全过程,见证着现代化的实训中心的建成并使用。教育技术装备是为教学一线服务的,我们要继续积极探索和实践,总结经验,大力发挥这些装备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
篇5
一、进一步加大投入与建设,提升全县教育现代化水平
贯彻落实《县“十三五”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规划》,实施2016年“国家全面改薄项目”教育装备类中央和地方资金的采购招标项目,严把采购和验收关,进一步提升全县教育装备标准化、现代化水平。
二、抓好装备管理与应用,充分发挥教育装备效益
落实好四个规范,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的标准化建设。落实制度管理规范,工作责任落实;落实安全管理规范,保障师生安全;落实仪器管理规范,设备存放科学合理;落实档案管理规范,工作有迹可查。
充分发挥设备效益。加强实验教学及管理,学校必须落实好实验公示制,并按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各类实验,演示实验开出率不低于98%,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不低于100%。要创新图书室管理和借阅工作模式,提高图书的借阅率,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终身读书习惯。要充分用好音、体、美器材开展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时间。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向学生开放各类功能室,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条件。
抓好功能室和装备安全管理工作。各学校要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并做好工作记录,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学校实验室要加强对危险药品、有毒物品安全管理,开展好功能室和设备的用前安全排查和日常维护保养,加强对涉危教学仪器设备设施(特别是户外体育器材)正确使用的培训指导。技装站要加强对全县学校功能用房和教学仪器设备使用安全工作检查,发现问题的要及时督促学校整改。
三、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得到深度的融合
(一)做好“三通两平台”工作。
加强网络校校通建设,全面建成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加强与电信公司合作,升级全县光纤网络带宽,实现全县所有学校不低于100M带宽的最低要求。学校要加快内部网络建设,确保校内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做好全县老旧班班通数字教室设备的升级改造,加快学校美术、音乐等功能室信息化改造,加大全县教师办公用电脑的配备力度。学校和县技装站要及时做好设备的补充、维护和升级更新工作。
加快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推进优质资源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和深度应用。加快县、校两级教学资源库建设力度,推进县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共享,县初中、实验初中、南城中学、学道街小学、实验小学、南城小学组成专门团队,其它学校积极参与,分学科分年级对网络资源进行搜集、筛选、整理,二次生成符合本县教学实际的优质教学资源,2016年基本完成全县教学资源库构架。进一步建设好“同步在线课堂”、“名师课堂”,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
用好“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用好“平台”中“班级集体空间”、“名师空间”、“大师工作室”、“网上教研室”等各类空间的功能,以网络跨越城乡“数字鸿沟”,以教育信息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全县教育更加均衡。2016年教师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率达到90%,城区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达到50%。
(二)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教研室和各学校要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潮流,积极探索网络及数字教室环境下的有效教学形式,以技术助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活动为载体,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使用。每年分学科开展网络与信息环境下的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组织开展教学课件制作大赛。
(三)促进“互联网+教育”的全面落实。
完善全县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管理要求,落实县教体局股室和学校的主体责任,强化考核落实,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与应用。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规范,防范不良信息对学生的损害。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资源,完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公众提供公共教育服务,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四、加强装备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业务培训
建设一支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相适应,具有业务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队伍。学校和技装站要开展好对管理员和相关教师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管理和使用教育装备的水平。
做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全员培训工作,重点提高教师使用现代信息化设备的能力和课件制作水平,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教育管理中的普遍使用。
五、加强教育装备管理与使用的过程指导与督查
学校在将教学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使用纳入对教师的工作考核内容。县教研室、县技装站要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过程指导与督查,将学校使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纳入对学校工作过程检查与指导内容,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通报表扬。技装站要继续落实“挂校包干”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增强工作针对性,督促全县学校将装备管理与使用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六、组织好“四项”考试
严密组织、严肃考风考纪,认真做好2016年初中理科实验操作考试、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高中理科实验操作考查、高中通用技术实践操作考查“四项”考试(考查)相关工作。
七、加强课题研究和赛事活动,提升教育装备应用水平
篇6
1 平定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发展状况
1.1 优先保证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2000年以来,全县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近4000万元,共装备计算机4204台,多媒体教室870个,74所学校实现了“班班通”,42所学校安装了校园安全电子监控系统,电子政务和视频会议系统覆盖了全县农村中心小学以上的所有学校和管理机构,所有中小学实现了阳泉市教育城域网全覆盖,达到了“政务电子化,会议视频化,安全网络化,资产系统化”的标准。
2008年4月,开通了平定教育信息网,并由县教育局开办了网络教研大讲堂和教师专业培训,至今已经举办了160期,受训教师达到了5万余人次,2000多名教师在网络教研平台上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为进一步开展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和教学研究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使教科研模式得到了全面创新。
1.2 不断完善各类教学器材的配备
2011年,平定县被列入全省20个薄弱学校改造县之一。此项改造工程总投资3807.78万元,其中专门用于仪器、图书和音、体、美、卫生器材及多媒体设备的资金达2100万元。配备仪器设备种类包含13个学科、800余种、6.7万余件。音、体、美、卫生器材290余种、40余万件。多媒体设备400余套、图书33万余册,基本上实现了校校达标。
1.3 进一步配备功能齐全的各类专用教室
从2011年5月份开始,县教育局投入1000万元,为全县中小学配备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音体美卫专用教室及器材室500余个,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同时为初中各学校配备了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台1632座,仪器、药品柜680个;为小学配备科学实验台2800座,仪器、标本柜350余个;为中小学配备音乐、美术、体育、卫生器材柜架860个。城乡中小学各类设施进一步完善,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 认真落实“十好”标准,全面提升全县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水平
“建设是基础,配备是保障,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若要进一步做好全县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真正把教学仪器、图书、音体美卫劳器材等设施设备管理好,使用好,只有提高认识,认真落实“十好”标准,才能全面提升全县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切实做好全县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2.1 建立好规章制度
“建好章”的标准就是建章立制。县仪器站根据《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指导意见(平教字〔2012〕12号)》《平定县中小学课外阅读指导方案(平教字〔2012〕35号)》《平定县推进中小学理科实验教学指导意见(平教字〔2012〕36号)》《平定县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规范(平教字〔2012〕6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实际,建立健全各学校实验室、音、体、美、卫、劳、电教、图书馆等专业室的规章和制度共66种,为教育教学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2.2 选好专业、专职人员
选拔那些责任心强、热爱本职工作、业务素质高,不怕吃苦、善于学习、参加过实验、图书、电教等方面业务培训,并领取到培训合格证,属于学校正式编制的人员来担任学校实验教师、图书、电教、音体美卫劳器材室的管理员;健全由学校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音体美卫劳、理化生、科学老师和实验、图书、电教管理人员组成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专兼职队伍。
2.3 记好账
“好账”的标准就是必须用碳素笔或钢笔书写且达到准确、清楚、项目齐全且没有涂改的账目。目前我县各中小学建有“实验室-图书室-电教室-音乐室-体育室-美术室-卫生室-劳技室室”,室建有总账和明细账两本账目。所有进入专业室的仪器、器材、图书、设施设备等都要求在验收合格登记造册后方可建账,建账必须有凭证,出入库凭证号要求按年以批次填写准确。各专业室总账要求按年份以批次登记,记好以下内容:“年月日-摘要-种数-件数-总价”,记账过程中还应该把一般设备和低值易耗品(玻璃仪器、化学药品、一次性实验材料等)区别开来,报废报损和不能用的设施设备要按要求履行相关手续即时注销,属于学校固定资产的要纳入学校后勤财产账统一管理。图书总账也要求按年份以批次登记,在登记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区分种数、种次数和册数三者的不同,图书剔除注销登记时,凡涉及到数字有变化的用红笔填写;图书明细账登记时,一本图书一个身份证(个别登陆号),按图书到馆的先后顺序采取流水账形式进行填写;室的总账都要求每年累计一结,下年结转,除图书明细账外,其他七大专业室的明细账必须是单张记账,一物一页,逐年累计,在填写时,要求项目齐全、不留空缺,库存要体现设施设备的增减变化。
2.4 贴好签
“好签”的标准就是“写得对、位置准、贴得正、粘得牢”。要求各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按块,八个专业室在设施设备入柜上架过程中,将仪器和设备标签、图书书标、柜卡、存放卡等按要求填写准确、清楚、项目齐、不钩划、不涂抹;张贴过程中,要做到:位置准确、贴得正、粘得牢。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中小学理科教学仪器编号按教育部规定的五位编码进行填写,其他的如音、体、美、卫、劳等设施设备的编号可参考山西教育装备网下政策法规—配备目录中的编号(http:///policy/index.asp)填写。图书标签要写对索引书号(分类号/种次号/卷次号),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卷书和套书的分类号和种次号是完全相同的,卷次号和套书中的不同书要用几分之几表示出来。关于存放卡,柜卡等也要求项目齐全,填写规范,做到账签卡三者相一致。存放卡不允许放在柜中,必须张贴出来,能与账物卡证相呼应,做到规范管理。
2.5 管好物
“管好物”就是要求把学校的图书、期刊、杂志、报纸、教学仪器、多媒体、音体美卫劳器材等设施设备要管清、管住、管安全。要求全县各学校的图书、实验、器材等管理人员,对各专业室存放的东西底子要清楚,借还、报废报损手续要齐全,每学期至少盘点一次。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账物卡证四到相统一。专业室都必须有防盗措施,管理做到“十防”(防尘、防潮、防光、防锈、防震、防霉、防冻、防火、防爆、防毒)。
2.6 抓好教研
要求各学校要尽快组建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教研组,每个学期至少抓好“四个专题研究-四个评选活动-四个竞赛”活动,真正把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纳入学校的综合考评当中。所谓“四个专题研究”是指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使用创新方法的研究、如何上好学校音、体、美、卫、劳、电教课、实验教学、阅读指导课方面的研究、针对各学校实际加强对本校教育技术装备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方面的研究、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档案管理研究;“四个评选活动”是指各学校每学期要组织开展优秀阅读指导课评选活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和实验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四个竞赛活动”是指学校每学期要组织开展师生读书演讲竞赛活动、中小学师生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活动、体育艺术“2+1”竞赛活动、劳动技能和学校卫生竞赛。
2.7 读好书
“读好书”就是要求各学校首先是选好书,向师生推荐优秀的精品好书,制定师生读书计划,搞好读书活动,落实师生读书要求,让师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全县各学校每个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校性的读书竞赛活动,学生读书数量的最低标准为小学生3本/学期、初中生5本/学期、高中生8本/学期;老师读书数量的最低标准为10~15本/学期。读书以后要求师生记读书笔记、写出读后感、心得体会等。另外学校阅读的期刊、杂志和报纸是学校的财产,必须要归学校阅览室统一管理,原则上学校阅览室资料不外借,如确实因为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的需要,要做到随借随还,及时归还。按照《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标准(试行)》要求中小学阅览室期刊、报纸数量的标准为:小学40种/年、20种/年;初中100种/年、50种/年。根据我县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期刊、报纸数量最低也得达到小学20种/年、10种/年;初中50种/年、25种/年。
2.8 上好课
所谓“上好课”就是要求各学校要按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全3~6年级科学课(2节/周)、8年级物理(2节/周)、9年级物理(3节/周)、9年级化学(2节/周)、7年级生物(2节/周)、8年级生物(1节/周)、1~6年级音乐课(2节/周)、7~9年级音乐课(1节/周)、1~2年级体育与健康课(4节/周)、3~9年级体育与健康课(3节/周)、1~6年级美术课(2节/周)、7~9年级美术课(1节/周)、3~9年级劳技课(2节/周)、3~9年级信息技术课(1节/周)以及上好阅读指导课(10节/学期)。任何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开课率要达到100%,设备完好率要达到95%以上。
2.9 登好簿
“登好簿”就是要求各学校按照专业室的特点做好“七种簿册”的登记工作。专业室的簿册,是专业室工作的原始记录载体。反映了专业室管理、教学及管理人员工作的全部情况,因此必须及时、准确、真实地加以记录。专业室的簿册,有教学仪器设施设备使用登记簿;教学仪器设施设备借还登记簿;教学仪器设施设备维修登记簿;教学仪器设施设备报废报损登记簿;自制教具登记簿;课外科技活动(研究)登记簿;危险药品使用登记簿等7种。
2.10 做好档案管理
篇7
重庆市技装中心自成立以来,结合工作职能职责要求及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事业发展需要,科学地设置了综合部、信息技术部、资源建设部、条件装备部、教研培训部、远程教育部、电教制作部、大学城信息中心。目前,技装中心已拥有业务熟练、素质过硬的工作人员82名,为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及装备建设工作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汗水。为此我刊专访了技装中心书记兼副主任余跃同志。
问:余书记,重庆作为中国西南部发展的龙头城市,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不可否认,重庆尚是一个年轻的城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积淀和文化氛围赋予重庆了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显著特点,您能结合重庆的发展,给我们介绍一下重庆普教系统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现状么?
答:重庆是一个有着特殊地理环境、历史积淀和文化氛围的城市。近年来,随着西部开发的不断深入,重庆各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新农村的建设及“五个重庆”建设的开展,为我市的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的深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自2008年9月技装中心成立以来,部门及人员得到了优化,经过部门同事的共同努力,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09年,市教委赋予市技装中心“六大职能”与“六大任务”,明确了技装中心的教育信息系统化建设与管理,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教育信息技术教研、科研和培训,指导、推进全市教育系统信息技术及教育装备工作,大学城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的管理、运营、维护和后期建设发展等工作职能。突出了探索建立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加大教育信息化硬件、远程教育、教育资源三大平台建设,加强教育城域网、校园网、校园数字化建设,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加大全市中小学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把重庆建设成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和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试验区的目标等六大工作重点。结合重庆市相关工作的具体情况,市技装中心迅速确立了“中心一盘棋,服务为宗旨,工作求效益,创新求发展,构建和谐中心”的工作思路。并明确了“2255”目标,即“两区、两库、五大平台、五大体系”。通过资源库、教育数据库建设,借助网络、资源、数据、管理、服务五大平台,利用网络互通、资源共享、应用服务、运行保障、人才支撑五大体系,将重庆建成为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实验区。在具体工作中,以“管理一流、服务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教研一流、贡献一流”为要求,全面开展具体工作。
目前,在教育网络平台建设方面,通过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购置了硬软件设施设备,开通了100M互为备份的互联网出口,初步建成了具有教育中心和数据中心的市级机房。全市33个区县已建成教育城域网,占全市总数的61%。全市有2848所普通中小学建成校园网或校园局域网,覆盖率达到32%;全市生机比达到18:1,958所中小学,15444个班实现了“班班通”。覆盖率达到15%;建成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教室5630间,多媒体教室4830间。2009年通过市县两级财政补助为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2万台。
在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上,通过建设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网、重庆市教育资源网、重庆教师研修网、重庆职业教育网、大学城资源共享平台和重庆教育网络电视台,基本奠定了教育系统各类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在教育数据平台上,建设了全市远程教育基础数据库、中小学设施设备基础数据库、校园信息化数据库、重庆市中小学学生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为教育管理、决策、公共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持。
教育管理平台已构筑了OA办公平台、教育教学管理平台、远程教育应用监测与管理平台,基本实现了管理的网络化、及时化。
近年来,我市教育装备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2009年12月,我市累计建设实验室与音、体、美、卫等多功能室33312间;建设藏书室6235间,电子阅览室1069间,藏书5552万册,生均为小学7.5册、初中10.3册、高中12.5册;中小学各科教学仪器设备配齐率分别达到90%和94%。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市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意义非常重大。农远工程的建成,克服了重庆地区的地理条件限制,实现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教育的互动。截至2009年底,国家和地方共计投入建设资金3.04亿,建设了教学光盘播放点4822个,卫星教学收视点6137个,计算机教室1551间,直接使全市350余万师生受益。呈现出“一机三用”“资源互动”“光盘普及”“资源整合”“服务三农”等创新应用模式和研究机制。得到了教育部领导及中央电教馆领导的肯定。国家总督学顾问、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视察我市农远工程后,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问:随着“五个重庆”的深入建设,技装中心将怎样借助这一契机,推进普教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
答:围绕“五个重庆”建设,我市开展了“五个校园”建设工作。要将我市校园建设成“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及“人文校园”。技装中心围绕“数字校园”建设,开展了系列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和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组织制定的《重庆“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技装中心分别制定了针对小学、中学、大学的“数字校园”建设模式和技术实现方案,加强建设推进过程中的技术业务指导。2010年,我市提出基础教育“数字校园”建设目标是主城9区的市级重点中学和30%的中小学,其他区县10%的中小学建成“数字校园”。最近,市教委正式印发了《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基本配备标准》,从2010年开始,到2015年,用6年时间全面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化建设。
问:重庆部分地区地理环境恶劣,经济条件落后,譬如秀山、巫溪、城口等区县,针对这些偏远山区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技装中心有哪些具体的工作方案?
答:偏远山区经济落后是暂时现象。但是,教育落后会使山区永远落后!为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及加速农村教育发展,技装中心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出台了经费保障机制文件,推进区县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持续建设。重庆自直辖以来,经费严重制约着全市教育信息化与装备现代化建设。技装中心经过多方努力,2009年我市以市教委、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经费保障机制文件。文件中明确要求各区县、市教委直属中小学要根据学校设施设备和信息技术装备建设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特殊性,将教学设施设备和信息技术装备购置、更新、维护、运行和人员培训所需资金纳入义务教育保障经费预算。这样以来,教育经费来源明确,得到支持重大。目前,已经有20多个区县按照文件精神,从“义保经费”中按一定比例预留经费,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据预算,每年将统筹近2亿资金用于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建设,尤其是农村教育信息化与装备现代化建设中,保障了教育信息化与装备现代化建设的正常、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是开拓创新,加强应用、研究和培训。建设是基础,应用是核心。应用引领发展!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和“重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研究试验区(校)”等创建活动,创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5所、市级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88所、远程教育应用研究实验区15个、远程教育应用研究市级实验学校100所、区县级实验学校400所。加强了全市尤其是区县的教育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的应用。
为充分发挥好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的运用效益,技装中心加强了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先后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国家西部教师远程培训、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培训、网络工程师双认证培训、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培训、远程教育项目培训等500多次,培训教师50万余次,校长2万人次,支教20多个区县。保证区县、农村教师对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实现城市、区县、乡镇教育同水平、共发展。
三是“三借、三联”,服务教学。技装中心按照整合资源、联合开发、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思路。在整合农远工程卫星教学资源、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资源、市与区县地方教育资源、地方教材教学资源、名校名师资源到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基础上,通过借力、借智、借牌,联合高校、联合区县、联合有关公司,优化资源配置,加速服务教学。在过去几年里,我们通过与西南大学合作,开发了390G,143万张光盘,内容广泛涉及西南师范大学版新课标教材小学语文、数学远程教学光盘、主题资源和小学信息技术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至2009年底,各种整合资源已经达到5000G。以满足市、区县、农村的教师教学需要。
总体而言,在现代教学设施设备建设的基础上、在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提高情况下,在社会各界的协助下,重庆市农村教师的教育能力得到广泛提升,城乡教育差距再进一步缩小。
问:为促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深入开展,技装中心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您能简单介绍一下组织开展活动的情况吗?
答:活动不是目的,只是一个手段。借助活动,技装中心会较全面的了解教师对教育信息技术和现代装备的掌握程度及使用水平,也利于技装中心工作的科学开展。同时,通过一系列类活动的开展,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广大教师积极提升自我能力。今年我们除了组织师生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电脑制作竞赛活动、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自制幼儿优秀教玩具评选、校园电视节目评选等活动外,还将由市教委发文组织全市教育技术科研成果评选活动和教育技术征文活动。一系列活动进行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全市有近1000篇教研论文、教学案例在国家、省(市)级电教、信息技术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并获得全国一等奖348个,二等奖611个,三等奖790个,获省(市)级一等奖3037个、二等奖5607个、三等奖6179个。
问:请您介绍一下技装中心2010年的工作重点。
答:2010年,技装中心将继续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领导下,以“数字校园”建设为中心,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设备配备标准化建设为契机,着力建设重庆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技装中心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重点开展“数字校园”建设与教学设备配备标准化建设。创新“数字校园”建设模式、远程教育“班班通”建设模式与“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改革”模式,做好加强教育网络建设工作,搭建重庆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工作,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和远程教育应用实验区建设工作,大学城网络平台建设工作,重庆“校安工程”信息系统平台搭建工作,学籍管理系统工作,做好重庆职业教育信息平台搭建工作,重庆教育宣传工作,区县技装自身建设指导工作以及做好市技装中心自身建设工作。概括起来,也就是坚持一个“宗旨”,突出“两个重点”,创新“三个模式”,做好“十项工作”。
问:请您和读者分享一下您的工作经验与心得体会。
篇8
一、以队伍建设为基础,加强教育装备使用管理
教育装备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我们高度重视装备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装备工作的领导,建立了专门的装备管理和应用工作班子,由市装备中心主要负责人亲自抓,一名副主任具体负责。
(1)完善装备管理队伍人员组成。与县(区)教育局协调,完善了县(区)教育局和学校装备管理人员结构组成。各县(区)教育局配备装备部门管理人员,懂教学、懂技术的占一半以上;各学校由一名副校长分管教育装备工作,并设立专门的机构分管装备;各学校实验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均配备管理员。
(2)组建各学科中心组。以淮安市全市实验骨干教师为主体,组建了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研究中心组以及中小学图书馆应用研究中心组;聘请了一批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装备管理应用研究队伍,建立学科实验教师专家库。
(3)抓实队伍管理培训。近年来,组织了3 000多名实验教学人员和实验室、图书管理人员参加省、市级实验教学培训,近百人参加了江苏省装备中心组织的“做有文化、有智慧、有技术的装备人”系列培训活动,为教育装备工作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铺平了道路,也为教育装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二、以机制创建为支撑,规范教育装备使用过程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才能确保装备工作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才能将这项工作不断引向深层次,提高我们的装备管理能力,发挥装备应有的效益。
(1)全力推进装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2011年举办的江苏省装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培训会议,提高了淮安市装备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认识,掌握了平台管理技术。2012年年初,淮安市教育局成立了全市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化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工作的通知》(淮教财[2012]2号),制定了时间表,印发了工作简报。目前各地各学校正紧锣密鼓地按序时进度做好系统建设工作,这必将为今后规范实验教学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多措并举,促进教育装备高效使用。组织编写并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小学实验室实用指南》,为各中小学在教育装备建设配备、管理制度、实验技术、评估验收、自制教(学)具等方面提供规范性标准,为各学校提供统一的功能室制度、账册、使用记录等资料;印发了《淮安市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办法》《关于开展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评估暨装备管理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关于建立装备管理长效管理机制的通知》等文件,编制了《淮安市初中理化生、小学科学实验目录》,明确了各年级实验课的分组和演示实验内容、数量等基本要求,并将其纳入装备督导的范围。
以上措施使学校对实验教学工作的要求更加明确,管理起来也非常便捷,既促进了仪器设备的高效使用,也防止了学校财产的流失。现在,全市统一印制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各学校全部入框上墙,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专用账册齐全,记录规范。
三、以活动开展为抓手,激发教育装备使用热情
随着全省“四配套”“合格幼儿园建设”“龙芯电脑推广应用”等工程的推进和完成,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淮安市教育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改善。为管好用好这些设施设备,提升教育装备应用水平,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得到教师职称评定部门的认可,充分调动了一线教师的积极性。
(1)举办实验大赛活动。几年来,淮安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成功举办了全市理、化、生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和小学科学教师、初中学生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电视大赛,以赛促用,提高了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促进了中小学实验课的有效开设。
(2)开展网络读书活动。为引导中小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和学校图书馆(室)资源,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中小学生阅读与写作水平,由江苏省教育厅主
办、教育装备系统负责具体实施的中小学网络读书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4届。淮安市上传的参评作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每届均在全省名列前茅。
(3)组织系列评选活动。每年举行一次装备实验教学论文评选活动,总结交流装备管理和实验教学等方面的经验,推进装备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每年举行一次优秀实验教学课评选活动,为实验教师搭建平台,不断提高中小学实验教学质量;每年举行一次大规模自制教具评选活动,并择优推荐参加全省、全国评选,目前已有50多件师生自制教具在江苏省和国家级评选中获奖,多件教具获得国家专利,部分中小学还将自制教具纳入校本课程。
四、以实验研究为导向,提升教育装备使用水平
理论研究和综合素质是装备事业发展的基础。我们聘请了一批以学科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为主的实验教学特约研究员,协助抓好实验教学研究工作。
(1)重视实验课的开设。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制了《淮安市初中理化生、小学科学实验目录》,明确年级实验课的分组和演示实验数量等基本要求,并将其纳入装备督导的范围。
(2)重视课题管理研究。仅2009年,获批江苏省装备中心和江苏省教研室联合设立的实验教学研究课题就有21个(占全省课题总数的20.6%),课题数量位居江苏省各市之首。目前,课题正处于深入研究之中,几十篇实验教学论文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省级评选活动中获奖。我们安排专人督促和指导各课题学校和课题组开展课题后期研究和结题准备工作。
(3)重视实验教学讲评。组织名师、专家、学科带头人等开设实验公开课、观摩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定期进行教学研讨,发挥实验教学研究中心组的作用,为实验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课程改革与实验教学研究的热情。
五、结束语
今后,淮安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将继续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不断开拓工作领域,深化工作内涵,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开展装备管理和实验教学研究活动,为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再立新功。
收稿日期:2012-06-20
作者简介:窦玉满,本科,中教高级,副主任。
篇9
关键词 教育技术;教育装备;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9-0021-03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Equipment in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Chen Zichao, Chen Junhong, Ou Jianfong
Abstract In Foshan City as an example, on the basi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in the educational equipment, find out the problems and features of the educational equipmen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pointed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equipment is the main bottleneck which i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put forward proposal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Key word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al equipment; urbanization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快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从而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不断遇到新问题。在教育装备的投入方面存在不均衡的情况,在传统的实验室、实验仪器、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等方面也出现滞后现象。因此,佛山市教育局启动了全市性的教育技术装备专项检查工作,旨在积极推动区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均衡发展,增加对学校的实验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等教育技术装备薄弱环节的关注,同时为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教育装备建设标准做准备。
1 调查工作开展情况
调查工作结合佛山市中小学“新装备”工程专项督查工作同时进行,调查的重点是实验室、仪器配备、装备的管理以及使用情况等。调查使用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学仪器配备标准(2006版)[1-3]、广东省教育厅制定的教学仪器配备标准(2008版、高中2004版),针对小学和中学的不同要求设计制定的。实验室和信息化装备建设的一级评价指标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组织管理、装备情况和教学应用。其中组织管理重点考察管理体制、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装备情况重点考察实验室(功能室)建设、教学仪器配备和信息化装备;教学应用重点考察科学实验、实验教学研究、应用成果和信息技术应用。
本次专项调查工作在市直和各区范围内抽取了62间学校进行全面检查、其中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和完中,另外还对全市各区部分学校的校长、学科教师和实验教师进行了访问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结果
1)实验室。
①实验用房及配套设施。
实验室:学校的实验室数量达标,面积基本达标,基本能满足目前的实验教学需求;个别小学实验室仪器配备比较残旧;个别中学化学实验室没有安装洗眼器以及没有做到抽风口到台,有的实验室没有信息化教学设备等,在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细节上需要进一步加强。
仪器室与准备室:在数量上和面积上多数学校达标;化学实验准备室和化学药品仪器室都安装了通风设备;易燃、易爆、有毒药品和强腐蚀性等危险化学品基本做到单独存放,但有个别农村学校的化学药品仪器室与准备室合用,化学药品存放较为拥挤。
数字化探究室:约一半学校仍未建设数字化探究室,已经建设了探究室的学校大多数未能真正开展探究实验。
专用教室:音乐、美术、体育等专用教室建设情况基本达标。
②仪器配备。以4个平行班Ⅰ类配备1套计算,学校的教学仪器配备达标,只有个别旧校的教学仪器配备不足。个别偏远地区的新建小学尽管仪器配备达标,但由于缺乏科学教师或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科学教师,导致部分仪器设备闲置。不少中学历年残余的化学药品较多,不知如何处理。
③实验人员。小学基本上没有专职实验管理员,大多数由科学教师兼任。大多数中学有少量实验管理系列职称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少部分学校基本上没有实验管理系列职称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多数由学科教师兼任。由于实验人员不受重视,职称晋升难,与学科教师相比收入普遍偏低,影响了工作积极性。这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从政策上解决实验管理人员的编制和职称晋升问题。
④实验教学与研究。从资料上看,学校每学期按教材要求各年级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室内有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实验记录,学生实验的开出率也很高。许多学校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制度,但绝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开放工作还未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发展需求。
近几年,佛山市的自制教具在省内和全国的评选活动中获得较好的成绩,实验方面的研究课题和论文也较多,但这只局限于部分学校。全市的自制教具整体水平相对较高,但也有个别学校对于此项工作不够重视,实验方面的研究课题和论文较少。
⑤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环境整洁,各项制度健全并且能上墙,不少学校做到实验室环境的美化(如张贴科学家画像、科学标语等)。实验仪器账册规范,多数学校能按照规定,每学年对仪器设备进行核查清点,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仪器陈列基本做到规范、科学。教学仪器的分室、分柜、定位存放基本符合规范,标签张贴基本符合规范,但个别学校标签残旧。各学校实验室基本上都有安全防火设施和防护急救用品,但个别放置位置不当。仪器设备定期检查、保养意识不强,缺少记录。不少学校仪器说明书等资料不全。
⑥实验室工作特色与创新。除传统理科、文科、艺术等专用教室外,根据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建设和配备有特色和创新型实验室或园地,一些小学的特色比较明显,如三水区乐平中心小学的民乐队,南海区樵北中学的田径特色,禅城区第九小学的课外科技活动等。
2)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工作一直以来是佛山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一个工作重点。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
①目前,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普遍较高,计算机总台数突破145 000台,平均每5位学生就拥有一台计算机,教师则每人1.03台;多媒体约14 800套,约92%的课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90%的学校建立了校园网。
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较强,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情况相当普遍。同时市教育局每年举行一次全市多媒体教学比赛,今年则改为“微课”比赛,这些活动对全市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③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的日常更新、维护仍存在较大的问题,部分学校的计算机比较残旧,尤其是小学的问题较为突出,这就需要督促有关镇街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尽快进行更新换代。
2.2 分析与讨论
1)城乡总体差距在缩小。城市学校和乡镇学校之间的差距在缩小,乡镇绝大多数新建学校的软硬件情况已经赶上或超过城市学校。这首先是因为城市化速度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程度高,在经费投入和吸引人才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次是因为新建学校起点高,具备后发优势。
2)新旧学校差别大。对于城市学校而言,相当部分旧市区内的旧学校硬件设备较差,特别是小学,甚至比不上乡镇的中等学校,具体表现为经费不足、硬件设备残旧、实验教师缺乏,实验开出率偏低,反映出旧市区街道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学校的经费投入不足。
对于乡镇学校而言,镇办的中心小学的软硬件普遍较好,具体表现为实验室教学场地充足,设备也相对齐全,学校领导重视,师资力量较好。但乡镇的旧学校情况仍不乐观,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均比较缺乏,甚至个别偏远山区的新建学校师资力量仍然欠缺。这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经费投入少和对人才欠缺吸引力有关。
3)区域差距在缩小。调查发现,佛山市下核各区的学校之间差距在缩小,相对落后的区域与相对发达的区域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这也反映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各区的经济和教育发展差距在缩小,城市化程度趋于平衡。但值得注意的是,极个别较为偏远落后的山区学校与装备标准仍有较大的距离,这可能要依赖当地经济的加速发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4)实验人员素质低、待遇差。这次调查中各学校反映最多的问题是缺乏实验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问题的关键是无编制和待遇低,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实验人员素质差,待遇低,晋升难,培训少,不受领导重视,其中小学大多数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科学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个别学校甚至出现有仪器但教师不会使用的情况。
5)数字化探究室形同摆设。调查发现,仍有约一半的学校未建设数字化探究室,已经建设了数字化探究室的学校大多数未能真正开展实验探究,形同摆设。这一方面反映了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反映了教师欠缺技能培训和积极性。
6)外来工子女入学难问题依然严峻。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无论城市或乡镇的外来流动人口都不断增多,外来工子女入学难问题依然严峻。这一方面与政策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受到教育场地和设备条件的限制。
3 建议
3.1 深入开展教育装备建设,努力实现教育装备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
根据佛山市中小学教育装备建设的现状,及时启动《佛山市中小学教育装备建设标准》的编制工作,制定一套城乡一体化的教育装备建设标准,促进中小学教育装备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3.2 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努力提升乡镇学校的教育装备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根据新制定的《佛山市中小学教育装备建设标准》,在经费和政策上向乡镇旧学校倾斜,重点解决乡镇旧学校的硬件建设;加强乡镇旧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引进人才;根据城市化过程中地方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特点,加大经费投入,撤销或合并旧学校,按新《标准》的相关规定高起点、高标准建立乡镇新学校;及时调整政策,切实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难问题。
3.3 加强市区旧学校的经费投入,努力提升市区旧学校的教育装备水平
在教育发展策略上不能只顾重点学校,要认真依据教育公平的原则投放教育经费;在经费和政策上要向旧市区内的旧学校倾斜,重点解决旧学校的软硬件建设;结合城市旧区改造工程,适时撤销或合并市区旧学校,按新《标准》的相关规定高起点、高标准建立市区新学校。
3.4 大力推进智能教育建设,数字化校园助推佛山教育现代化
从数字教育到智能教育,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发展是一致的。佛山的教育信息化目前已经朝着教育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已经有部分学校正在进行探索实践与推广应用,有望走在全省前列。但要加强与国内先进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总结和提高。同时,数字教育或智能教育不仅要做好硬件设备的建设工作,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也要跟上,这样才能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教育教学绩效。
教育管理信息化要实现区域性的突破,逐步形成佛山基础教育数据中心。积极发挥地区教育云计算平台的作用,服务各级各类学校。发挥各学科优势,开放协作,共建共享,建设和完善具有佛山特色的学科教育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丰富资源。同时,积极探索网络道德文化教育,让师生学会聪明地对待各类信息。
3.5 加强实验技能考核,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将学生的实验技能考核结果纳入升学成绩并常态化,可引起学校和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有利于促进教育装备建设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建议首先在初中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中进行试点并逐步推广,最终将考核结果纳入中考成绩。
4 结束语
佛山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在教育装备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教育装备建设已成为制约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加速教育装备现代化建设,教育现代化水平必将跃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JY/T 0388-2006 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S].2006.
篇10
2016年底,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专门致函湖北省教育厅,对装备处的工作表示肯定和感谢,湖北省教育厅刘传铁厅长专门批示:要表扬要鼓励。这是近几年来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首次对我省装备工作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褒奖。一年来,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处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稳中求进,扎实工作,开拓进取,成绩显著,应当予以充分的肯定。
(1)加强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组织起草了《我省进一步做好基础教育装备工作的实施意见》,目前正在等待厅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同时,在处内建立和规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2)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育人功能
以活动为载体,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育人功能。先后组织开展了中小学实验教学论文评选、自制教具评选、实验教学说课比赛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实验教学、课程研究和装备应用的水平。其中自制教具评选、实验教学说课比赛等活动均获得教育部装备中心颁发的优秀组织奖。
(3)注重质量监督管理
2016年的“毒跑道”事件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很坏。为此,湖北省教育厅联合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湖北省工商局开展了湖北省基础教育装备产品质量专项检查行动。派出6个联合检查组对17个市州、40个县市区、108所中小学进行现场检查,发放问卷调查4 800份,重点检查了塑胶跑道、校服和文具等产品,提出了整改的意见和要求。
(4)重视和加强了队伍建设
成功举办了湖北省教育装备标准与检测验收培训班,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同时,积极协助、参与和做好厅本级政府采购工作,主动服务机关中心任务和中心工作。特别要强调的是:教育装备工作为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公平促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持、支撑、保障和服务作用。成绩的取得,是全省教育装备战线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代表湖北省教育厅对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和困难。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1)配备不够均衡
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学科之间装备配备存在差距,有的地方、有的学校差距还很大,尤其是农村学校装备配备严重不足。
(2)管理不够规范、不够科学
管不好就用不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3)应用不够充分
装备配备了不能应用,或应用不充分,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4)队伍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还不适应
总体上,我省的装备工作还不能有效满足师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质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支撑保障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从一定程度上,也是工具与装备的发展史,社会越发展,人们对装备与工具的需求和依赖也会越强。反过来说,装备与工具的水平与程度,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社会发展进步的程度。教育发展到今天,教育装备的意义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座的同志更应该感到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新的一年,装备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为做好今年的工作,讲以下3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1 准确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这是今年中央确定的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和基本原则。“稳”是发展局面、改革措施和人们的思想要稳。“求”是在稳的前提下主动求进,进中求好。“进”是在稳的前提下,确保我们的重点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和重点任务有所突破。稳中求进,稳是基础,是前提,更是目标要求。今年是政治年,维护稳定,确保的顺利召开,是头等大事,是政治任务。“两会”维稳,湖北省人民政府王晓东省长开会时,就批评相关部门开会不参加,就是不讲政治,讲政治,不能看表态,关键看行动,最终看成效。装备工作要在维稳上发挥作用,决不能因为装备工作中的问题而影响稳定工作的大事,真正现稳中求进的工作目标。
2 始终坚持“两个服务”的总要求
2.1 主动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要围绕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来展开。今年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任务很重,要适应新高考需求,积极推进高中课改,全面开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研究制定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大力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启动实施质量提升工程,等等。这些改革发展举措都迫切需要教育装备提供支撑、保障和服务。
2.2 要自觉服务相关中心工作
现在机关做工作的人员较少,人手紧张,迫切需要直属各单位的支持和帮助,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相关重点工作。
3 推进实现“三化”的总目标
3.1 配备标准化
配备标准化就是严格执行装备标准,落实国家和湖北省颁布的实验室、图书室、功能室、塑胶跑道等建设标准和学生课桌椅功能标准。当前,农村学校、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装备是薄弱环节,应重点加强建设和标配。按照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文件要求,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要实行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统一、生均公用经费统一、装备配备标准统一。这里面,装备部门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同时,要加强质量监管,推进装备产品验收专业化、社会化,建立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学校准入制度。
3.2 管理规范化
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具体规定并严格实施实验室、图书室等的基本操作流程、保管要素和操作规范;要落实实验教学要求,将实验课、实践活动列入班级课程表;鼓励建设智慧校园。
3.3 应用常态化
要大力推动实验室、图书室全天候对师生开放,节假日也应该安排部分时间面向师生和学生家长开放,以服务于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要创新图书室、体育场馆、校外综合社会实践基地等各类资源的使用和共享方式,倡导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整合与共享。要探索学科教师管理使用实验室、专用教室的绩效考核机制,由专任教师直接管理实验室,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方便学生个性化学习。最近,在荆门市召开了湖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会,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信息化在我省许多地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荆门市一中把互联网技术与学校的品正文化相融合,很有特色,富有成效。学校要求教师在微信朋友圈正能量的作品,共4万多名家长、学生共享,这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落小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信息化建设是装备建设中的一个方面,装备配备的根本目的在应用、在常态化。
3.4 严守廉洁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