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1 06:00: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设备管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国家针对于矿井的勘探制定了不少的政策法规,像其勘探人员从业资格证、技术人员数量、特殊工种等都做了确切的明文规定,并且各个矿井对于员工也要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然而现实却是,由于矿井机电岗位对于技术要求是极其严格的,我们矿井现有的技术人员与矿井机电所需专业人才的缺口出现了断层,供需矛盾及其尖锐。大多数的矿山单位的机电技术人才低于10人,等到矿山出现问题时并不能得到及时高效的处理,技术人才的匮乏也造成技术管理工作的难做,且对于矿井的生产不利,为了政绩带动技术的状况经常出现。
2改善整合矿井机电设备管理的策略
2.1提升矿井员工职业技能与专业综合素质矿井机电部门要逐步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与工人素质,并且把这个问题真正重视起来。相关的人力资源部门要寻找提升员工素质的办法,企业也要实行按劳分配的制度,多劳多得,并且要把矿井中的成功案例定期拿出来与员工分享,让其从中受益。矿井企业也要结合实际工作状态,在全体职工中积极开展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像知识竞猜、岗位实操、技术比赛等等,并且对活动中表现优异者还要给予奖励。定期举行培训活动,专家讲座等,积极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学习热情。此外,特殊工种的工作必须具备根据国家规定所要求的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坚决杜绝无证上岗的不专业行为的出现。
2.2矿井机电设备要与时俱进,积极运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在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上面一定要与时俱进,尤其是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技术落后容易导致矿井安全无法保证,采煤产量低,浪费现象出现等,我们一定要注意避开低档设备的运用,使得大量员工进行工作,生产效率极低的人海战术的出现。现代矿井事业要做的就是走出恶性循环圈,设立具备现代化意义的矿井综合监控系统,让我们对矿井的机电设备做到远程遥控,最终有力的提高矿井机电设备管理水平的档次。
2.3机电设备管理机制进行合理优化配置基于矿井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与该行业标准细化的现状,矿井的种种管理工作也要向专业化方向迈进。现如今已经存在一些矿井把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办公自动化、通信等职能从机电管理部分离出来,建成了综合信息中心,完成了管理工作的统一化、科学化。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仅减少了机电部门的工作压力,还有助于使矿井工作纳入到集团化管理模式中去。
2.4对机电设备的备件加强管理很多的矿山都处于比较偏远的地区,由于这种客观原因,机电设备及其配件的采购周期是比较长的,为此,机电部门就要做好相应的机电设备存储事宜。机电设备及其备件的仓储计划要把机电设备分门别类的整理好,这样有助于设备的储备;我们也要跟周围的矿井打好关系,以期可以使同种备件存储最小化。这不仅仅降低了设备存放费用,也不会耽搁矿井的检测维修。
3总结
篇2
1.1制药设备管理的意义
目前,GMP已成为众多国家制药和食品等行业的规范标准,且对药品质量和人们的规范用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在制药过程中,设备与药品质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是因为设备是生产工艺的重要支撑,设备会与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直接接触,一旦设备出现问题,极易导致生产错误或药品被污染。因此,药品质量由制药设备是否符合GMP的要求直接决定。然而,现阶段我国在实施GMP的过程中,制药设备是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常因设备的材质、结构不合理而导致药品质量低下。药品质量不但是企业的支柱,更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制药设备是药品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做好制药设备的管理意义重大。
1.2理论体系和主要任务
制药设备管理的理论体系如图1所示。在制药企业中,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全面、正确和精细化的维护工作,从而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周期的基础上,充分提高设备的综合性能。此外,主要任务还包括管理设备和操作人员,防止人为因素对药品质量造成影响。通过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中贯穿上述任务,并利用制药设备验证、评估药品质量,促进了企业制药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
2加强制药设备维护的有效方法
2.1培养全体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
在生产药品的过程中,企业中的工作人员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员工的素质对设备的使用质量和产品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企业可安排专业人员承担培训职务,培训企业的领导、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并加大制药设备管理和维护知识的培训力度,从而促进全体工作人员质量意识的提升。
2.2大力开展制药设备的预防式维修
随着制药设备管理模式的提出和应用,企业设备预防式的维修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预防式设备维修是指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和方法,实时检测制药设备的各个部位的运行状态,从而提前发现设备中存在的故障,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与被动、事后处理的传统维修模式不同,预防式维修是主动的,能提前发现并有效排除故障,从而将损失降至最低。在制药设备实际的维护过程中,应严密检测生产过程中的设备个生产线等的运行状态,从而有效实施预防维修工作。
2.3加大对制药设备状态的检测力度
制药设备状态维修是指企业通过检测设备状态和分析故障获得一定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对设备展开有针对性的维护。通常情况下,状态维修是在不拆卸设备的前提下进行的,同时,还可采用高科技仪器跟踪故障,进而确定维修时间。专业维修人员在开展状态维修时,应检测制药设备的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仔细分析故障的类别、程度、产生原因和发生部位等,并确定解决措施,从而充分确保制药设备的顺利运行。
3结束语
篇3
近年来,随着设备管理精益化工作的持续推进,烟草行业对于设备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烟草总公司先后下发了《中国烟草总公司设备管理办法》、《中国烟草总公司卷烟工业企业设备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中国烟草总公司关于推进卷烟工业企业设备管理精益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各卷烟工业企业加强学习,深化认识,认真总结设备管理经验,探索设备管理规律,创新设备管理理念,探索具有烟草行业特色的设备管理方法。同时,总公司针对行业设备管理部分领域和环节组织各卷烟工厂开展了设备管理专题研究活动。其中,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与青岛、杭州、北京、宝鸡等卷烟厂共同负责“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专题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设备健康管理理念
2.1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发展阶段
设备的管理与维修是伴随着机械的使用而产生与发展的。按照其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事后维修阶段事后维修阶段主要应用在20世纪50年代前,是最早期的维修方式,就是等设备发生了故障或者事故停机后才进行维修,是一种非计划性维修方法,企业的生产保障性差。(2)预防维修阶段预防维修的理念最初由美国提出,随后前苏联也提出了计划预修制度。概括而言,预防维修的核心思想体现为“预防为主、防范于未然”。主要依据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的情况,结合维修周期,开展有计划的定期检修与维保。(3)生产维修阶段生产维修的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出,该体制是以生产为中心,紧贴企业实际,为生产服务,包含了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四个部分。生产维修理念的提出大大丰富了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内涵,设备管理从传统的单一型维修管理转为重视设计与制造系统的管理与优化,设备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4)综合系统化维修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设备管理与维修呈现出百花齐放、多种管理模式并行的态势。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后勤支援、预知性维修(PDM)、故障诊断和健康管理(PHM)、可靠性维修(RCM)、全员生产维修(TPM)及全面质量计划维修(TPQM)等。设备健康管理的理念正是在新阶段这样的背景下,以设备管理为核心,引入人体健康管理以及风险防控的思想与做法,形成的一种设备管理新方法。
2.2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
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的出发点在于全面提升企业设备管理水平,有效预防与控制设备故障与事故的频率,降低设备维修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增强卷烟产品质量保障水平,确保设备长期保持良好、稳定、高效的运行水平。从此目的出发,借鉴当前设备维修管理、健康管理、风险管理等思想,结合卷烟生产企业的特点与共性,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的概念就此提出。具体指的是: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是紧紧围绕卷烟生产工艺要求与产品质量,通过系统的分析、检测、评价以及有针对性的设备检维修活动,准确掌握设备状态及风险点的变化情况,从而对设备健康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管控,以追求设备全面健康的管理模式,是从设备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高效性等多方面进行评估与提升的有效方法。设备健康管理的内涵在于准确掌握设备状态变化情况,提升设备维修决策能力与故障隐患诊断水平,科学合理安排设备维保计划,保持设备健康预期,确保设备管理上水平。3设备健康管理在玉溪卷烟厂的开展2012年12月,中国烟草总公司发文要求以卷烟工厂为主体对行业设备管理部分领域和环节开展专题研究。其中,玉溪卷烟厂参与了“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专题研究活动。历经了1年多的深入调研,2014年7月,设备健康管理专题顺利结题,并在工厂中开始推广应用。玉溪卷烟厂设备健康管理综合运用目标管理、精益六西格玛、6S管理、80/20法则、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FMEA)、帕累托ABC分类法、PDCA闭环管理法等管理工具,通过对设备健康状况监测分析、设备健康信息评估与处理、设备健康问题解决、设备健康管理综合评价以及持续优化改进等主要步骤,形成闭环,持续跟踪改进。具体而言,玉溪卷烟厂依照《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设备ABC分类管理办法》,针对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设备的复杂程度、故障修理难度、原值大小、年计划维修费用、对原辅料消耗影响、对安全环保及能源消耗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将厂内设备分为A类、B类、C类。在此基础上,按照功能类别将设备进一步细分为子系统和功能单元,结合设备技术手册、工艺流程图等技术资料以及设备日常操作、巡点检、维护保养、精密检测等反馈出的信息,建立风险分类规则并对设备功能单元进行风险点识别与风险定级,建立设备功能单元风险台账,从而对不同类别、不同风险级的设备进行分级、分重点管控。以设备分类、风险因素分级为基础,玉溪卷烟厂在工厂原有设备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作业维修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补充、完善、梳理,建立起了工厂设备健康管理标准体系,包含设备健康管理相关标准模版库、设备健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库以及分设备分机型的设备健康风险管控标准、指导标准、巡点检标准、过程监视测量标准、维护保养标准、完好技术标准等详细、实用的标准体系。从而形成了从设备操作、维修到设备综合管理与绩效评价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确保设备状态能力与管控水平持续提升。
4设备健康管理的应用及效果
“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专题研究从2012年开始,2014年7月结题并开始推广应用。玉溪卷烟厂通过该专题研究,建立起了工厂设备健康管理标准体系,并编制了《玉溪卷烟厂设备健康管理实施指南》。本着知行合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优化理论的思路,玉溪卷烟厂在卷包、制丝、动力等主要生产车间广泛推行设备健康管理模式,有效更新设备管理理念,匠心打造设备健康管理体系,全力提升设备管理水平,设备主要指标水平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依照玉溪卷烟厂设备健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库,设备健康管理绩效评价主要从状态管理、运行管理、效能管理三个大的维度进行拓展细化,包含近80个指标。本文仅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指标,从设备效率、综合费用、产品质量、原辅料消耗这几个方面对近几年工厂运维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具体数据参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从2014年设备健康管理专题结题推广后,玉溪卷烟厂所选取的7个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均呈向好趋势发展。事实上,近年来玉溪卷烟厂在设备健康管理理念的指引和工厂60余年设备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设备在状态、运行、效能等多个维度上都得到了全面优化,有效地保证了工艺要求与产品质量。
5结束语
“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专题研究是中国烟草总公司按照精益管理要求,努力探索具有烟草行业特色的设备管理方法而设立的一个专题。通过包括玉溪卷烟厂在内的几家卷烟工厂近2年的共同努力,该专题顺利结题。为了确保“设备健康管理”成果的推广应用,在工厂实践中真正落地,玉溪卷烟厂以设备健康管理理念为指引,紧紧围绕工厂具体设备,分机型编写了大量的设备健康管理标准与流程,切实指导了工厂设备管理工作,有效提升了工厂设备管理水平。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一方面玉溪卷烟厂将不断巩固、完善当前取得的成果,确保设备健康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不断推进工厂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设备基础数据的采集与统计分析是设备状态评价、设备综合分析、设备绩效考核的基础,其中信息系统的支撑至关重要。当前玉溪卷烟厂主要依靠于企业ERP系统、MES系统、红塔数据中心系统以及烟草行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等,虽然可以基本满足当前要求,但在数据采集逻辑、统计口径、各系统的数据共享与集成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玉溪卷烟厂在后续工作中将不断优化改进,努力在设备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方面下工作,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助力设备管理再上新台阶。
作者:李宇鹏 单位: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装备技术部
参考文献:
[1]杨清水.设备健康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9).
篇4
1.提高设备使用者的专业素质。在学校印刷的日常工作中,有专门负责进行打印工作的专业人员,这些工作人员直接接触到印刷设备,因此,学校应该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知识与
技能的培养,进而提高其专业知识。对于印刷设备而言,使用者的使用方法是否合理能够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工作效率以及使用寿命,因此,学校应该专门培训印刷的工作人员。首先,督促工作人员阅读和记忆印刷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并且充分了解最基本的设备维护知识。这样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在使用印刷设备时,采用科学合理的使用方式。与此同时,工作人员了解印刷设备的维护工作后,就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更好的管理和维护印刷设备。
2.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完善设备档案。由于学校的印刷设备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中,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将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加入规章制度之中。在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时,应该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与维护,其中包括对印刷设备的零部件的清洗、定期换油、除锈等,在针对印刷设备进行清洗时可以使用碱溶液,碱溶液的化学成分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更好的除掉设备中的废油。而在除锈时,工作人员可以使用酸溶液。与此同时,学校应该建立和完善设备档案,即从设备进入印刷厂的第一天开始,将设备的日常运行以及每次的维修情况都纳入设备档案之中,进而在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够为维修人员提供一定的经验,从长远角度,十分有利于提高印刷设备的使用寿命。
3.科学分析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导致设备发生故障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高负荷运行、设备老化、工作人员的不合理操作等。因此,当印刷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应该综合分析可能导致故障的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在印刷设备使用过程中,往往由于设备使用时间过长,导致设备零件磨损,进而造成设备在运行中出现故障,因此,维修人员应该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在日常维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设备老化问题。
4.三级保养。针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一般工厂将其氛围三级保养,即通过三个层次来完善对设备的保护和维修。一级保养主要包括日常使用设备和保养设备等内容,在一级保养中,要求设备的使用人员严格按照设备的说明书进行操作和使用,在设备维护过程中,要求维护人员认真检查设备的各个部位,对印刷设备进行全面的清洁,并对某些部位进行,进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二级保养以检查为主,即在印刷的日常工作中,每天定期指派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充分的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当检查人员发现设备中存在问题时,应将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停修。三级保养以维修为主,即在印刷设备出现问题时,维修人员通过科学的检测,进而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拆卸,更换和维修其出现故障的零件。在维修之后,维修人员应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检查其运行状况。
5.不断积累经验,在总结中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学校的印刷设备管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需要学校的领导者以及印刷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在工作中日益完善相关制度。学校的领导者应该充分重视对印刷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提供充足的资金,以保证相关管理和维护工作的正常落实。而负责印刷的工作人员应该善于发现设备中的问题,在设备发生故障前,将问题解决,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印刷设备的使用效率,更能够提高其使用寿命。
二、结语
篇5
强化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学校对各学科发展的定位,结合学科发展的特色和需求,在充分整合现有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基础上,做好大型仪器设备的配置规划工作。对于通用性强、开放共享程度高的大型仪器设备,由学校管理部门组织实验室建设委员会统一规划和定位,搭建校级的专管共享平台。将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各类经费来源统一归到设备管理部门,统筹规划、分布实施,严格把好大型仪器设备的入口关。同时,积极探索多种共建共享模式和设备调研论证体系。
1.1学院间的共建共享模式
按照传统的观念,谁获得建设经费就由谁支配,各自为政地搭建教学实验平台、学科建设平台和科研实验平台,建立力量分散,资源有限。这样做,部分项目没有后续的经费保障,很难达成预期的建设目标。因此,建立学院间共建共享模式十分必要,购置大型仪器设备时,在学院间实现合理搭配,搭建公共平台,共建共享,避免重复购置。这样既能节约建设经费,又能避免使用机时不满而造成的闲置和浪费,同时,还能将有限的建设经费投入到刀刃上,有利于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有利于学科建设和发展。
1.2课题组间的共建共享模式
由于科研经费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导致利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几乎没有开放共享,但是,其利用率又普遍偏低,存在部分课题组因经费不足而无能力购置需要的大型仪器设备的情况。因此,学校应制订政策鼓励并大力推行具有相同或相近研究方向的课题组,采用课题组间共建共享的组合建设模式,共同出资、专管共享,避免重复购置。这样,既能解决经费不足和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又能节约大量的实验用房和人力投入,同时,通过有偿使用为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护保养和维修提供后续的经费保障,使设备能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进入良性循环。
1.3学校与课题组间的共建共享模式
积极探索出一种学校和课题组共同出资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学校指定专人管理的共建共享模式,鼓励课题组利用科研经费购置大型仪器设备,改善教学、科研条件。这类仪器要优先满足课题组科研实验的需要,同时,也无条件地对校内外实行开放共享。由于课题组在购置大型仪器设备时要出资,所以,这种模式既能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又能充分调动课题组科研人员在做设备建设规划和调研、论证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由此可见,这是一种学校和课题组双赢的共建共享模式。
1.4建立科学的调研论证制度
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前的调研、论证结果直接影响到了其后期的使用效益,调研论证不充分、选型不准确可能会使采购回来的设备不能满足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导致利用率低下,甚至出现闲置和浪费的情况。鉴于此,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调研、论证制度,设立调研、论证专项经费,确保调研、论证落到实处。将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必要性、技术的先进性、预期使用效益、开放共享的可行性、后续经费保障的来源和技术队伍保障等内容作为学校论证的重点,确保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一定是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所需要的设备,杜绝因前期调研、论证不充分导致使用效益差或闲置和浪费的情况发生。
2加强制度建设
通过强化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确保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是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实际所需的设备,是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投资效益的基础。与此同时,要真正做到开放共享,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另外,还需要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激发大型设备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
2.1加强技术队伍建设
我国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高校应配备数量足够、层次结构合理的技术队伍,确保高精尖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益。因此,应高度重视大型仪器设备的技术队伍建设,在该人群的岗位待遇、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和培训安排等方面制订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和措施,确保实验技术队伍具有良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通过实施“实验队伍培训计划”“实验室中青年骨干培养计划”“实验人员可以评聘正高职称”等一系列措施,培养一批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创新精神的实验技术队伍,确保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功能开发和升级改造,创造性地开展实验研究和对外服务。同时,鼓励攻读学位,加强校内外同行的交流,以此来提升技术队伍的业务素质。凡是有利于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的路径,都应积极探索。
2.2完善经费管理和分配制度
日常运行、维护和维修的经费保障是大型仪器设备保持良好运行状态的前提。设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和维修基金,制订科学、合理的大型仪器设备有偿使用收入分配制度是各高校公认的有效手段。设备管理部门应主动思考、积极争取,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实开放基金和维修基金。同时,要合理制订大型仪器设备有偿使用收入的分配制度。分配制度必须遵从有利于提高设备管理者的积极性和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的角度出发,将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维修所需经费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投入机制。
2.3建立和完善奖惩制度
以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评价为基础,建立和完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制订一系列的奖惩制度。比如,将效益评价结果纳入管理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与管理单位的绩效奖金挂钩。对于共享率和使用效益高、为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作出突出贡献的,制订专项奖励政策。同时,协调、配合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将效益评价结果作为管理者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对于效益评价差、拒绝共享的管理单位和管理者,视其情况给予批评和警告,甚至可以调整管理者的工作岗位,对设备管理单位征收设备闲置占用费。另外,建立大型仪器设备换管制度,对于连续两年使用效益差甚至闲置的大型仪器设备,将其纳入大型仪器设备换管平台,如果有其他教学科研单位需要,学校有权将其调拨给有需求的教学科研单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通过这一系列的奖惩措施,激发设备管理者和管理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共享意识和责任感,主动思考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使用效益等问题。
2.4建立自主上机测试制度
建立和完善自主上机测试制度,以危险系数小、设备稳定性高、不易发生故障的大型仪器设备为入口,鼓励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者对责任心强的学生进行培训,当接受培训的学生达到了培训的目的,具备自主上机测试的能力时,就发放独立操作技能证书,允许其预约后自主上机测试,也可聘请具备独立操作技能的研究生参与到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对外测试工作中,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服务时间,提高大型设备的使用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者将从烦琐的重复测试任务中解脱出来,重点开展大型仪器设备的功能利用、功能开发、新实验和新方法等研究工作。
3“虚”“实”结合
搭建开放共享服务体系是整合散布于学科平台、科研课题组中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推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重要手段。但是,盲目地建设校级实体分析测试中心将受到管理意识、设备自身条件、技术人员配备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构建完善的共享服务体系,集中整合具备条件、通用性较强、具有一定先进性的大型仪器设备,建立院级、校级的实体化分析测试中心。对于暂不具备条件纳入实体化分析测试中心的大型仪器设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虚拟共享服务平台,实行专管共用,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为扩大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宣传开拓新的空间,有效地解决了这部分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等问题。
4结束语
篇6
电厂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属于电厂运营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往,电厂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主要通过定岗检修或定岗管理等方式对设备进行管理,虽然该方式可以从设备监控、设备操作和设备维修等方面提升工作人员对设备的关注程度和管理程度,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比如,因没有第三方对管理工作进行监控,常出现电厂设备事故或安全隐患等,这是因为传统模式下的账目管理方式存在一些缺陷,导致设备零件供应方面的管理力度较弱,影响了电厂机械设备的管理质量。因此,必须不断完善电厂机械设备管理,改革措施和方针,通过计算机条码技术等当前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研发数据库中的数据,以提升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保证电厂设备运营管理的日常维护效率和供电能力。
2电厂机械设备管理方式
2.1完善电厂机械设备管理体系
电厂机械设备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会对设备管理工作功能的发挥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从完善管理体系的角度出发,提升设备的综合管理能力,保证设备功能可有效发挥。我国的各大电厂管理体系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企业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入手,对管理体系进行评测,深层次掌握电厂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水平,掌握设备的管理结构和管理方式,了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测评结果作为主要依据,根据现代机械设备的管理理论,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和体系适应性等多方面原则,对电厂原有的设备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促使电厂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可更加适应电厂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上述过程当中,需要明确管理人员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职责,从职责的角度制订相应的惩罚措施,通过上述方式提升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电厂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不流于形式,从而提升设备管理能力和设备运行效率。
2.2引进管理技术
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必须通过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结构的方式引进设备管理方面的先进技术。计算机条码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是当前比较先进的管理技术,可以切实有效地提升设备的管理效率。计算机条码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经过近年来的实际使用,在电厂设备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已被许多电厂使用。该管理技术的工作流程为:将电厂机械设备编码和所有类型的信息收集在数据库中,并对信息进行逐步检查,全方位控制漏检,不会埋下安全隐患。对于计算机条码技术的使用,需要使用使用条码对机械设备进行标识,将设备的信息收集完整,通过整理、录入等方式输送到电脑中,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针对短时间内变化较大的信息数据,需要保证其实效性。
2.3监控设备的运行参数
计算机技术和各种智能系统发展的速度较快,且在电厂机械设备线监控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化的电厂设备管理工作需要有先进设备的支持,通过在线监控系统,可对系统运行过程中所有设备状态和设备参数进行监控。该设备需要先对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收集,依据收集结果判定设备的运行情况。如果设备运行中出现任何问题,则可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分析,并制订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也可以发出警报的方式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对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经实际使用证明,该方式可有效减少故障的产生,排查隐患,减少意外事故的出现概率,即使因各种情况出现了意外事故,也可以对事故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减少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
2.4完善备件的管理工作
电厂机械设备的部件较多,且设备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容易因内力影响或外部因素导致出现各种类型的故障,进而对设备部件造成损坏。一些关键位置的部件一旦损坏,则会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更换整套设备或更换零部件的方式解决问题。更换整套设备的价格较高,因此,大部分电厂机械设备出现关键位置的损坏时,都会采用更换零部件的方式,且零部件的更换也已经成为工作人员日常维修工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必须强化备件管理工作,保证在出现各种意外情况时,可在第一时间对设备进行更换,缩短停工时间,提高企业效益。要检查机械设备的数量,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对损坏部件进行深度检查,收集零件的损坏情况和容易出现的各种磨损情况,掌握磨损周期,全方位明确部件备件的数量和购入量;通过提高人员工作的能力保证备件的正常使用。电厂机械设备的更新速度较快,且设备职能在不断发展,因此,必须完善日常管理和日常保养等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设备管理技术为主,融入管理理论和运行基础等,从而强化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满足日新月异的设备使用要求。
3结束语
篇7
1.1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
完善的管理机构是保证高炉机械设备管理有效性的基础和保障,只有明确的管理机构能为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有效的落实责任制度,对于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管理范围进行明确。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由于炼铁工业对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而且工作人员的岗位流动性大,所以在高炉机械设备的管理机构方面无法进行明确的制定,导致管理机构存在缺陷。有的企业认为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应该由管理部门来完成,所以没并没有专门设置高炉机械设备的管理机构,但是高炉机械设备属于施工现场管理的范畴,所以其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常常会受到其他部门的影响和牵制,因此而使得高炉机械设备的管理效率低下,对于正常的生产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1.2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高炉机械设备管理的工作中,完善的管理制度至关重要,既是安全生产的保证,也是引导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规范。在某些企业中,对于高炉机械设备的管理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资料管理记录,而且在管理措施方面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使得高炉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处于混乱,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有的企业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管理制度的监督作用无法得到有效体现。
1.3设备选型不合理
高炉生产规模较大,涉及到的机械设备数量很多,如果不能保证设备之间的有效配合,就可能会引发设备事故。有的企业在高炉应用的过程中没有对使用的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另外,在进行设备的采购时,忽略了设备质量的严格把关,也容易导致某些购进的设备无法与现有的机械设备合理的配型,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容易为设备的运行埋下安全隐患。
1.4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虽然大部分企业都针对高炉机械设备构建了管理部门,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对于炼铁机械设备的整体的运转情况不熟悉,所以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同时,很多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所以对于高炉机械设备的操作或者维修都不够专业,这不仅会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甚至会引发事故的发生。另外,有的企业缺乏长远的目光,虽然在设备的更新换代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却不愿在管理方面进行投资,很少为管理人员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所以在管理效率方面,始终无法获得有效提升。
2加强高炉机械设备管理的有效措施
2.1构建完善的管理组织机构
为了促进高炉机械设备管理的有效性,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管理体系,并且对各个部门和机构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由专人负责管理,保证管理机构的工作获得有效的开展。同时,将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进行有效的结合,实施经济责任制,并且通过相应的奖惩机制的实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2建立健全高炉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只有构建起完善的高炉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才能使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因此,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高炉机械设备管理的要求,制定详细的设备管理制度,并且明确不同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由于部门和人员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必须要由当事人承担,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在促进管理制度完善的同时,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检查,保证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才能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约束作用,提高高炉机械设备管理效率。
2.3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高炉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也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相关的人员必须要按时做好必要的维护工作。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性,一般在机械设备运转之前、运转中以及停机之后都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保养,并且由管理人员做好详细的记录。如果在检查中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保证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行。除了日常检查与维护,还需要定期对高炉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做好预防性的维护工作,如定时定量加注油、固定螺栓以及检查油品的污染程度等等,对于磨损严重的零部件要及时的更换,通过预防性维护可以提前发现机械设备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及时消除。
2.4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对于高炉机械设备管理人员队伍,要开展相应的培训之后才可以上岗。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高炉机械设备的组成、运行方式,以及其各项操作和性能等等,以此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另外,可以通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激发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定期进行总结和会闹,对于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可以引起管理人员对高炉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视。
2.5建立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企业都开始引进先进技术,在生产活动中建立了机械设备在线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了解,及时发现问题,并发出警报,同时能对故障进行分析诊断,并予以自动处理,为合理地制订设备的维护计划提供技术依据。
3结束语
篇8
1.SAP。
SAP是一家德国公司的缩写,翻译成英文是“Systems,Applications,andProductsinDataProcessing”(数据处理中的系统、应用和产品);R/3是SAP公司的ERP产品。SAPR/3是一个基于客户/服务器结构(BS)和开放系统的、集成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其功能覆盖企业的财会、后勤(销售分销、物料管理、生产计划、设备管理等)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
2.PM。
PM(PlantMaintenance,工厂维护或称设备管理)就是专门用于生产设备、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及管理的功能模块,它和SAP其他模块集成协作,共同完成设备的维修成本控制、备件的采购与翻修、设备的使用与运行纪录、维修技工的能力计划及工时确认、大中小修的计划与实施等业务。
3.NW。
NW(Netweaver),是SAP公司的另外一个开发平台,通过SAPNW平台既可以集成SAP与非SAP应用系统;也可以将各个系统通用的功能放入此平台中。其具有很强的图形处理能力。
4.EP。
EP(EnterprisePortal)企业门户,将企业不同系统的(B/S)结构的系统通过EP(网页)的方式展示处理,可以实现单点登陆,减少了访问多个系统的麻烦。
5.EM。
EM(EquipmentManagement),建立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基础的设备全生命周期和专业管理的信息系统(EM),EM系统由ERP系统中的扩充应用功能和在NetWeaver(NW)平台上开发的适用于各级操作层面的设备管理应用组成,业务流程与ERP系统无缝集成,主数据完全与ERP系统一致,通过企业门户(EP)将设备管理涉及的各个应用进行界面整合,实现单点登录和按角色分配的内容管理展示平台,方便用户的操作。
二、EM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1.EM系统主要功能。
EM系统主要包括6大功能:(1)设备基础数据管理,主要有各类主数据管理、设备文档管理、设备台帐/档案;(2)设备运行管理,主要有密封管理、管理、设备运行记录;(3)维修管理,主要由原SAPPM模块承担(通知单管理、工单管理、采购订单管理)、维修费预算管理、合同台账、承包商考核;(4)设备专业管理,主要有设备检验管理、电气管理、仪表管理、腐蚀管理、零购更新计划管理;(5)设备综合管理,主要有设备检查考核、组织机构管理、设备人员管理;(6)系统配置。针对设备管理的实际需要开发了设备技术状况表、设备信息统计表、设备故障统计表、最差十台设备评比表、修理费多角度统计分析表等报表。不同的管理层用户通过多角度的分析报表和数据查询的功能,根据权限的控制可以确保数据不被伪造和篡改,使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始终处在严密控制下,从而达到确保生产的安全进行,以及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的目的。
2.EM系统在设备管理上的应用。
2.1设备基础管理功能的应用,全面展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台帐信息、运行信息、维修信息、故障信息、备件更换信息,实现设备一台一档的电子化管理;同时也可根据需要查询到设备全生命周期内的所有相关文档,设备文档是设备的知识库,在EM系统中通过文档的创建、修改及综合查询,完善了文档的精细化管理。
2.2运行管理通过对计量点的扩展功能以及通知单增强功能的应用,实现了对设备运行时间、密封泄漏的线上记录;实现各种报表的分析功能;实现故障体系分析功能、密封点泄漏/消漏登记及统计查询功能;以及实现了能够应用报表查询功能可以实时查询设备的完好率、密封的泄漏率等相关信息,实时掌控设备的日常运行信息。
2.3维修管理中维修费预算管理实现了修理费由事后管理到事前管理,EM系统使用前工单建立时没有进行费用控制,只有在物装发货或实际业务发生结算时才进行费用控制,费用控制滞后,现在维修费预算管理功能可以在工单建立时就进行费用控制,加强了费用管理。维修管理中通知单的管理便于设备故障的统计、分析,工单管理简化了检修项目的统计,同时便于修理费的统计,利于费用的控制。承包商管理通过系统,统一标准,对各施工单位进行定期考核。
2.4专业管理中设备检验管理实现了设备检验管理基本数据维护及检验计划执行全过程,包括检验计划的维护,检验历史查看,超检台帐查看。并通过对检验计划过程的监控和设备检验结果的分析,对检验计划进行效果评价,及时调整维护周期,使设备检验维护计划工作更合理更有益于现场的管理和实施。通过不同颜色区分设备检验时间,以便提前安排检验。电气管理模块主要加强继电保护定值管理及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投退审核管理。仪表管理模块包括仪表自动化技术状况维护功能和变更管理,实现线上提报、审批、查询等功能,结构化信息管理,准确反映仪表管理的现状。由于腐蚀管理的腐蚀监测点、采样点数量多,监测频率、采样频率高,原始的手工作业面临工作繁,任务重,数据处理量大等困难,容易造成漏检、过检等工作失误,一方面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另一方面又重复工作,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另外,对于及时捕捉腐蚀异常点缺乏有效手段和工具,从而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因腐蚀造成的设备故障,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通过腐蚀监测管理应用,有效对腐蚀监测点、采样点、设备空视图、监测数据进行管理,有效减轻腐蚀管理人员的工作,将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日常性事务中解放出来,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专业研究工作。同时提供管理人员腐蚀技术分析工具,便于有效分析腐蚀监测数据。
2.5综合管理中的设备大检查项目实现了对各级设备检查通知下达、检查细则维护、自查自改问题汇总及总结、设备检查问题汇总和总结及考核结果的全过程,将各类设备检查资料存放在统一的平台中,实现资源共享,资料保存齐全,解决了各专业对检查出的问题不能实时跟踪其整改情况的问题。同时可以随时查询问题的整改进展和查看检查相关信息。
2.6能够动态展现设备报表,通过及时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信息线上录入,由系统报表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实时掌握设备在日常管理中问题,以便及时制定方案,从而快速解决相应的问题。
三、结语
篇9
医院固定资产设备档案所涉及的主要管理内容分析
在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中,包含了设备购置前期管理及设备购置阶段管理与设备安装阶段管理和设备使用过程管理四点基本内容,此四点内容构成了档案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建立设备预购前期的资料整合管理
由设备使用科室提出设备购置的申请并拟建设备购买申请表,由医院邀请相关专家组成设备性能评议小组,进行设备性能论证,完成设备论证的文件报告,以此来恒定设备的性能及适宜的购买价格,做出设备购置的文件批复,其次还可以通过对设备性价比进行考察调研的形式,来进行设备的调查报告拟定,方便医院作出合理的设备购置决策。
(二)设备的安装阶段相关文件材料的整合管理
安装阶段的具体资料包括了运输方面材料及开箱的单据及验收的单据与调试安装报告与国家法检及商检部门的设备安装证书等文件,同时在安装中要做好说明书的整档,对相关厂商所提供的电子型技术说明文件资料,要进行电脑录入或光盘刻录归档,方便于后期建立设备电子化档案
(三)设备使用中过程中的相关文件材料整合包括了设备在使用中的保养维修记录,设备操作使用记录与零部件的购配记录和设备的报损报告等相关文件。
加强医院固定资产设备管理的主要方法分析
(一)加强思想培训转变工作观念
在医院固定资产设备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医院作为管理的主体,必须要就档案的管理全面做好培训及宣传工作,来提高各部门科室人员,对医院固定资产设备档案的建立意义做到清楚的认识及了解,以此来加深管理重视。另外在动态档案的收集方面,要明确进行意识上管理加强,做到对设备的论证环节和验收环节与运行环节及维修环节等具体的情况,真实有效的收录于设备的档案之中,在医院的工作开展中,加深医院固定资产设备档案建设是医院本职工作的思想意识,可以有效促使工作人员具备医疗设备服务应用临床的理念,使医院固定资产设备档案工作取得更深层次的推进。
(二)完善制度建设加强考核
通过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进一步的完善修订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制度,明确各科室岗位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目标和职责,将医疗档案的管理固化为各部门综合管理责任体系考核的一部分。与医院科室人员的职称考评,晋级评优等直接关联,以此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认知,明确设备管理相关人员,在日常设备使用维护同时做好设备的工作性能记录。另外还应组织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方面的工作做到定期检查,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
篇10
1.1煤矿机电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目前,煤矿企业的发展形式有所好转,煤矿企业的职工收入有所提高,但是,煤矿企业的生产管理中仍然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尤其是当前的煤矿环境,煤矿井下的危险系数较高,安全环境条件较差,所以,煤矿企业的机电装置工作人员和技术工人没有威信度,使得煤矿企业中机电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严重低下,致使煤矿机电设备的技术人员严重缺乏。
1.2煤矿机电管理体系不完善煤矿企业要建立机电装置专业化领导小组,要有专门的电气检查、电缆检查、防爆检查等,要积极发挥领导小组的重要作用。目前,煤矿企业中大都成立了有效的培训机构,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具体表现是:①培训机构的教育方式比较单一,煤矿企业职工不感兴趣。②培训机构的培训方式比较落后,不重视实践。③培训机构的教育模式不严格,培训方式仅仅是敷衍了事,部分煤矿机电管理系统的监督管理人员没有责任心,监督管理做得不够,有的还出现执法不严的情况,使企业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1.3煤矿机电装置的使用不规范我国大型煤矿的重要设备还处于服役期限状态,频繁出现违章事故,主要是法律思想淡薄。目前煤矿企业的重心都放在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方面,管理者一直重视企业的生产。过于超负荷工作,生产量是提高了,但是,大部分的机器处于超负荷的状态[4]。
2对我国煤矿企业的机电管理进行创新
煤矿企业要想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一定要进行企业机电管理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煤矿矿井的集约化生产。同时,也提高了煤矿矿井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有:积极对煤矿进行机电设备管理,逐渐完善机电设备、机电配件管理,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
2.1逐渐完善机电设备和机电配件管理要进行质量管理的把关,最大限度地实现煤矿机电安全生产。煤矿企业要求相关安装单位严格制定出具体作业流程,要求把企业在安装质量方面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时杜绝。尤其是在进行安装综采工作期间,一定要在工作之前及时制定出安装制作图,在制作完毕之后,经由机电部门、安全部门等审批合格之后才能进行具体的安装工作。为了能保证安装工作的质量,要求设备管理人员要严格把关,严格把控好每一道工序的质量验收工作,最大程度地保证整个企业的安装质量有序进行。
2.2对设备以及配件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1)在进行煤矿生产期间,工作人员在选用设备和配件的过程中,要优先选用比较大的厂家,在选用的同时还要货比三家,检查生产厂家的安全许可证书、产品性能合格证书等。另一方面,制定相应的设备以及配件安全管理责任体系。2)积极完善机电设备质量检修工作。积极把控煤矿企业内部的检修工作以及设备质量检修工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率。严格把控机电设备的停产检修工作,在每一次进行的停产检修工作之前,都要制定关于每个项目的安全检修的措施以及作业流程。对于比较重点的项目,煤矿的领导以及机电的经理进行现场勘察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检修工作顺利进行。
2.3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煤矿企业要不断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为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准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煤矿不断更新技术设施,需要培养很多优秀的企业技术人员。在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时,要打破原有的、单一的学习模式,坚持现场操作、技术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那些表现较为突出的机电操作人员要予以奖励,有效地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在企业培训的熏陶下,培训出一批非常有技术含量的高端人才。避免整个煤矿企业出现安全事故。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