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访谈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6 20:22: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家访谈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委“两创”总战略,象山县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实施远程教育“三大工程”,助推农村党员创业创新。
一是实施远程教育“先锋工程”,营造农村党员创业创新氛围。按照“推进两创服务基层”要求,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月活动,举行主题宣传教育月启动仪式,向农村站点推送十七大精神辅导课件20小时。开设“两创”讲坛,树立农民企业家周渭民、技术革新尖兵朱培龙、养猪能手方瑞娟等一批创业创新典型,使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实施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选调1100多名新村官,分7期进行新农村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等内容培训。设立农村党员干部网上学院,开设实用技术、致富项目等课程,更新思想观念,拓展创新视野。
二是实施远程教育“富民工程”,提高农村党员创业创新能力。开展“千名专家联千村帮万户”活动,搭建网上专家答疑平台,组织50多位市级新农村建设顾问团专家和县新农村建设促进会专家与20个村40多户水产养殖、畜牧、果蔬等方面种养殖大户联系结对,开展技术帮扶,加强实践指导。注重发挥农村大学生工作者知识优势,紧密结合象山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搜集柑橘、杨梅、西兰花、南美白对虾、梭子蟹、黄鱼等特色产业课件资源库,及时解决群众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组织100余名村干部参加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园艺、计算机两个专业大专学历班学习。总结推广“远程教育+专家辅导+基地实践”、“远程教育+合作社+基地”、“远程教育+公司+农户”等行之有效的学用模式,使远程教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点金石”。通过农民信箱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和行情,提供农时预告、病虫预防信息。如晓塘乡的金元蛋业、象山红柑橘、双联畜牧等合作社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开展禽蛋、土鸡、柑橘等网上推销活动,各类农产品供求信息3万余条次,销售蛋鸡15000余只,柑橘约48吨,有机肥12吨。
三是实施远程教育“民生工程”,激发党员创业创新活力。建立农村远程教育“民生服务网”,开辟远程教育论坛,定期收集党员群众在创业中的致富经验以及在生产中遇到的政策性、技术性难题。开通“网上会客室”,组织工商、质监、药监、贸粮等部门技术专家,面对面地为群众解疑释难。建立“民生直通车”,定期采集收编象山电视台《阳光热线》栏目中涉及民生问题专家访谈节目,放置在远程教育平台和远程教育网站上,方便党员随时随地收看。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视频会议系统作用,开展涉及民生方面知识培训5场次,累计培训人员2万余人次。
篇2
关键词:高师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117-02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为统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2010年5月4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2012年8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各地各高校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精心组织开展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长期以来,云南师范大学的创业教育在最初的KAB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师范院校特色,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与探索,对西部地区高校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了借鉴。
一、结合学生特点,明确教学目标
创业首先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是一种不满足于现状、敢于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精神,是一种在考虑资源约束的情况下把握机会创造价值的认识。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创业的氛围很浓厚,有创业意识的学生很多。据我们在云南师范大学校内调查发现,这些有创业意识的学生本身对创业的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有所不同,分为“想要了解、学习内容、转化技能”三个层次。
结合工作实际,在课程总体设计上,我们坚持“主体性、高标性、人本性、超越性”的理念,遵循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创业教育设计原则,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明确创业课程教学的总体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简而言之,就是在学生心目中埋下“创业的种子”,到了适宜的时间和环境,促其自然地萌发和生长。
二、理论联系实际,完善教学体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任务不是狭义的“课程”所能承载的,其本身就是一个课程教学、模拟创业、实践过程的循环体系。云南师范大学的创业课程起步较早,最初是由校团委利用第二课堂平台,成立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并以开展创业计划大赛为契机来模拟实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发现KAB这种类似训练营的集中、互动、紧凑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创业和就业能力很有帮助。但就课程本身而言,还存在课程开设内容较为单一、知识面不够,参与面和辐射面较小等不足。结合学校本身工作实际,云南师范大学从三个层次来不断完善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
首先,学校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就业处牵头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指导教研组,开设《大学生创业指导》基础课程。课程分为两个板块,一是必修课,以网络课程的形式在全校本科学生中开设,纳入人才培养计划。网络课程系统由学校自主研发,采用自主选学的模式,设有必选模块和自选模块,学生必须按完成必选模块的学习,适当修满自选模块课程,完成课后练习,提交学习报告,才能获得学分。大学四年内,学生必须完成就业指导、创业指导和生涯规划三门网络课程学习的2个学分,才能获取毕业证。二是选修课,以校级公选课的形式在大学二、三年级的本科生中进行小班授课,课程多采取体验式、参与式教学方法,设有游戏环节模拟经营,最终考核要求学生以团队或个人形式提交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并通过创业教研团队组织的创业模拟答辩。这种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形式,扩大了学生接受创业基础知识学习的普及面。除此之外,学生还可参加昆明市劳动就业保障局与学校就业处联合举办的SIYB创业培训以及学校团委KAB培训,“青帆夜校创业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进一步强化创业技能。
其次,依托学校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等创业实训基地及各类创业比赛给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一方面学校有依托就业处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园,团委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动感地带-MM创业就业基地”等创业园区,校就业处还从学校争取到校园内的铺面15间,提供给创业学生作为创业经营场地。另一方面学校由校团委牵头,以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为契机,组织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面向社会参与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或协助教师共同进行课题研究,指导学生按程序体验创业过程的演练。通过创业计划大赛这个课堂,有效地缩短了学生从理论知识到企业现实之间知识迁移的距离,强化了创业教育课堂知识讲授的效果,有助于把一些创业活动的优秀成果直接推向市场,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热情。与此同时,学校还通过成功企业家、校友企业家论坛、校董会企业设立创业基金等,大力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和平台。
最后,学校教务处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项目的形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创新性实验改革,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在多次的创业大赛组织和参赛实践中,我们发现科技创业是大学生创业的主体,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通过项目申报、实施、完成、验收,促使学生巩固了专业知识,学会了团队协作,增加了实践能力,激发了创新思维。该计划在2009年至2011年的第一阶段实施中取得了明显成效,10个项目累计24篇,获得外观设计专利2项。
在“创新、创业、创造”三创教育的活动理念指导下,学校学生科技创业活动得到了大力推进。目前,云南师范大学已经形成了“课程教育、实践训练、科研创新”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三、研究开发教材,加强师资培训
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还要在全国课程材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结合自己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编写适应本校学生的学习材料。云南师范大学创业指导课程选用的教材分别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示范教材《创业基础》,以及学校在就业创业指导必修课、公选课分块实践教学总结的基础上,据教育部新的要求整合提升而自主编写的通用教材《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除去大纲要求的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创业资源、创业计划、新企业的开办等知识点外,还安排了两次的模拟经营游戏环节,学习基本企业周期、供给和需求。两本教材结合使用,提高了教材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创业课程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和实践性必须有一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敏锐洞察力的教师团队来进行引导和实践。云南师范大学创业课程教育教师团队主要由两部分教师组成,一部分是专业专职教师(具有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等专业背景的教师)和接受过创业讲师培训的教师组成的基础教师团队。另一部分是相关企业家,学校采取邀请企业家进课堂、企业家访谈的方式传授学生实战经验,增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同时,学校不断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储备,一方面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创业指导师、创业讲师培训,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创业指导师培训、教育部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等,获取资格证书。目前学校共有50人获得教育部创业指导师资格证书。2014年7月,云南师范大学成为教育部首个在西部地区设立、全国第三个设立的“全国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基地”。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大赛,并选派优秀选手参加全省、全国的比赛,以赛促练,锤炼教学本领。2013年12月,云南师范大学选派的教师以云南赛区选拔赛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代表云南省参加了全国首届创业指导课程大赛并取得全国第30名。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云南师范大学的实践,为我们西部地区高校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了借鉴。但我们也发现目前还存在着师资匮乏、投入不足、精品课程建设不够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和完善。创业教育教学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应当积极拓宽思路,借鉴国外经验和模式,提高创业教育教学效果,打造精品课程,开拓海外创业实践基地,努力构建一个覆盖创业全过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服务联动系统,为大学生就业创业营造良好氛围,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蒋焱.高职创业教育课程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0,(8):28-30.
[2]林琳.基于广义课程概念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1,(4):76-79.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问题 ;解决途径
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成长都非常重要,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但大学生作为创业大军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创业成果并不十分乐观。因此,探索如何解决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问题以及提高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大学生创业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如下:
第一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观念不成熟,想法过于简单,盲目创业;大部分创业学生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的专业无关,其专业知识不扎实,科技含量低;创业资金紧缺,大多数好的创业项目都被埋没;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对相关优惠政策及法律条文不清楚。
第二是高校的教育模式和指导有待加强:现行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教育引导不够,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相对缺乏,其理论研究还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由于创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和相应教材,对学生创业方面的指导也不够。
第三是政府方面的扶持力度不够:政府虽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或政策,但并没有真正解决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有些政策操作性不强不能落实到实处,导致高校毕业生缺乏先期创业所必需的资金以及财税、服务、场地、舆论支持和新闻宣传等各方面的支持,不能很好的为大学生创业服务。
第四是社会提供给大学生创业的环境和条件不是很理想:传统的家庭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创业的发展;大众媒体没有发挥其在社会中的舆论导向作用;当地街道、社区没有因地制宜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机会;社会人士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还微乎其微。
面对以上的诸多问题的产生,大体可以从以下四个大方面进行解决:
一、从大学生视角出发
(一)要学好专业知识,加强创业知识学习的能力
在大学期间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大学生在以后的创业道路上的基石。所以,大学生应该珍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侧重地对所学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在课余时间也应该积极扩展一些课外知识,例如了解国家的最新经济产业动态,政府出台的一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等。大学生要提前不断地积累,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接受商业知识培训,强化管理能力。
(二)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各种方式补充创业缺乏的经验
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实践经验和提升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是相关的创业活动及创业培训,使创业教育的理念以及创业成功者的经验深入内心,同时多调研、多搜集相关行业的信息加以总结,整合必要的创业资源,以补充缺乏的商业经验。大学生也可利用课余时间到社会上进行实习,增加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也可以为自己以后的创业提供一些实际经验的参考。
二、从高校的视角出发
(一)高校应创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模式
高校要敢于打破传统育人理念,确立人才培养新思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为核心,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的综合人才。要转变其教育观念,大力进行教学改革,突出创业实践。高校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使专业与市场比较好的融合,要加强创业指导相关课程建设,并融合到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去,结合大学生实际、丰富教学资源、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并不断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二)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培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大学生只有拥有创业意识,他才会了解创业、关注创业,并试图自己实现创业。因此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 拓展大学生的就业之路,这不仅对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而且有利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创业和做学问是一样的, 都是非常严谨的事情, 只有先树立一个实事求是的创业心态,才有减少失败的可能性。高校要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切合实际的创业心态,培养他们坚忍不拔,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以积极向上、沉着冷静的心态面对创业。
(三)优化创业指导和服务,积极为大学生创业搭建平台
目前,有些学校已经创建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投入使用,为大学生提供免费创业场所,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高校要不断完善孵化基地的建设,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更完善的创业平台,帮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因此,高校要积极为大学生搭建平台,主要通过扶持大学生的各种创业团体、举办各种创业活动和比赛、组织创业模拟培训、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等,给他们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
三、从政府的视角出发
(一)呼吁政府出台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法律
政府应推出相关政策鼓励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为大学生创业排除一切政策障碍。例如一些资金、工商、税收、许可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之前出台的一些优惠政策可操作性不强, 有些还在执行过程中走了样,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 尤其是经营领域、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等问题。所以要不断深化政策配套支持,并确保贯彻落实,且加强各项扶持政策执行的监管力度,确保各项政策能够落到实处。国家教育部门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改变当前的大学生培育模式,督促各高校实施专业学习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让大学生在学习中操作实践,在操作实践中学习。
(二)完善融资渠道和进一步解决场地问题,为其搭建创业平台
政府应完善新企业信贷政策和大学生创业基金政策。加强资金审批和资金去向的监管,确保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尽快完善、成熟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构建起一个涵盖政府金融支持、大学创业的种子基金扶持、民间风险资本积极参与的大学生创业金融支持体系。 政府还应该通过相应的资金补贴和其他帮助,鼓励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创业园。放宽其经营场所限制,允许大学生租用、使用高校范围内的相应场地作为经营场所进行注册登记;在创业园区内可以考虑3年免费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办公场地等。
(三)政府应大力倡导大学生创业,为其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政府需改善整个社会的创业环境,解放思想,在全社会倡导创业精神,大力加强对创业人物及其创业事迹的宣传,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营造创业氛围,倡导创业精神,激励大学生在创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创业。为大学生健全创业服务机制,提供相关的创业信息和创业指导。同时,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技能的培训。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起牵头带动作用,使社会各行各业都参与进来,来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四、从社会的视角出发
相对于欧美国家比较成熟的市场环境, 中国社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创业所需要的各种服务还不完善,创业者肩上的负担很重。我国社会的大环境让大学生创业感到困难重重,为此,希望全社会都能够关心和帮助大学生创业,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及有利于的创业氛围。可以具体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改善:
(一)家庭要更新文化观念,鼓励创业行为。
事实上,基于国情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和父母的价值观会对大学生的创业选择产生影响:如果父母鼓励孩子不要担心失败、大胆尝试、勇于探索,那么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时就会持更积极、乐观的态度;如果父母担心孩子吃苦受累,希望他们找一个安稳的工作,一步一步发展,那么,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时就会表现的更为谨慎。所以,要形成大学生创业氛围,创业首先要取得家庭的支持。因此家庭要发挥动力支持的巨大作用,鼓励大学生独立自强,投身社会创业实践,实现自我价值。
(二)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社会中的舆论导向作用。
新闻媒体机构要充分报道国家有关自主创业的方针、政策,以及地方政府的一些新规定、成功案例分析、资深专家讲座、企业家访谈和社区讨论等内容,也可以制作一些专题节目,可以利用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等媒体的各自优势,进行传播大学生创业的各类信息,覆盖各类社会群体,引起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认同和支持,营造全社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氛围。
(三)要积极鼓励社会人士扶持创业者的公益活动。
已经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可以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一定的支持。由于成功的企业具有较雄厚的资金、融资渠道,较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产品的质量或技术含量较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能为大学生创业打下一定基础。如果他们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大学生毕业提供就业岗位,为大学生创业者传授经营管理经验,甚至提供一些创业项目,提供小额资金信用担保,甚至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天使援助基金,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创业的相关困难。
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大学生的创业之路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各方面的矛盾还比较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改变,相信在高校、政府、社会的支持和关注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会走向创业之路,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条光明的创业大道。
参考文献:
[1]张睿.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教育探索,2008(7).
篇4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创业模式;校企合作;开放性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5-0072-02
鼓励大学生创业不是就业形势严峻的被动选择,而是切实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还因此承担了一些社会就业问题,但最为重要的是它是国家创新发展的必然战略,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关乎着一个国家可持续的发展与国家持久的创新能力。因而在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及其创业的理念必须作为一项重要的培养模式而深入地研究与推广。
一、经管类专业学生创新教育及创业理念培养的意义
(一)创新教育及创业理念对每一个体是必要的
组织的创造性源于每个个体的创造性的潜质。不是每个学生毕业后都要创业,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创业,但是培养学生创新的理念、创业的意识、素质、抗挫折的能力以及适度的冒险意识与承受风险的压力是必要的,对于一个民族的创新、个体的创新乃至个人富有生机活力而幸福的人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尤其要具有开放的思维、富有创意的想象,无论是盖茨还是乔布斯不只是技术的创新,而且是以核心技术与创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高附加值的服务,其所产生的影响、因此带动管理与营销方面的创新都给世界带来了全新的变化。
(二)创新教育及创业理念的培养是国家创新的逻辑起点
组织内个体的创造性潜质的显性化有赖于领导、组织管理者培育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组织文化与氛围,当代的创业还是始于教育启迪与理念的实践。而经管类教育是为培养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管理与领导素质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之源,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为创新型国家应该和能够做出的贡献与责任。我们不仅需要技术的创新,我们更需要管理的创新。创新与创业是需要勇气与智慧的,创新是一种难得的理念,创业是创新理念的行动化,创新创业首先是需要教育的启蒙与激发,这种教育会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描绘出改革的思路和路线图,在课堂上,局限于书本是不行的,这就需要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校企之间的深层合作变得必然和有意义。对经管类专业学生传统的教学与实践进行反思,从而建立新型的教育培养体系,改变经管类专业学生眼高手低的窘境,因为管理创新会带动包括技术的创新,形成整体组织的创新,从而激发部分学生创业的激情,这种创业的激情需要有效地释放,也就是寻找到合适的创业模式。
二、经管类专业学生创新及创业理念的培养方式
(一)充分发挥企业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
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对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培训、励志培训。国际学院在哈尔滨市创建的实习基地包括江海证券有限公司、黑龙江报业集团印务中心等11家,其中江海证券的实习取得了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2010年毕业并留在江海证券的学生代金玉,刚参加工作就取得突出的业绩,得到破格的提拔。她在学校期间就有营销的经历,在实习期间表现优秀,在江海证券有了理论的提升与实践的机会。人力资源部门像对待新员工培训一样对学生,系统地制订培训计划与开展励志教育,然后由正式员工带学生到银行开发新客户。集中一周的时间,像正式员工上班一样,从早例会到晚例会全程参与,使学生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包括责任感强化。全体实习学生与带队教师都觉得实习非常成功,用一句话总结原因就是:“责任胜于能力”。这不是学生课堂上所能得到的。
(二)吸引校外优秀人力资源建立企业导师制
无论是企业家或杰出的校友都对学校的教育感兴趣,他们愿意将自己的成长阅历及打拼中所体会到、感悟到的与学生分享。我们就要搭建一个平台,使之与学生结对,5-8人一个研究团队,由社会的企业导师指导,围绕营销的所有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研究,并注重平时的网络沟通。
1.建设“开放式课堂”教学。现在,一些课堂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主体、以书本为全部的模式,这是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形成的固有模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在远离社会、缺少职业教育思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社会的主流意识就是“当官”,虽然有时不会直接说出来,但这是客观事实)的情况下就会极其欠缺,所以大学课堂教学及教育实践中必须补上这一课。我们要把社会与运营实践的专家请进来,以亲身的案例来教育指导学生;同时,要把学生领出去,与社会、与丰富的商业与社会运行机制和机构结合起来。课堂中还要充分发挥学生这一主体的能动性。注重教师建立双师型的知识结构,教师首先要富于创新,有创业经历效果就更好。
2.充分发挥学长的近距离示范与启迪作用。经典的创业人物如马云、李彦宏、柳传志、牛跟生等,他们的事迹诚然鼓舞人心,更有说服力,他们是对所有的人都适用的励志人物,对我们的学生来说,似乎离他们比较远,都是些传奇的故事。2013年6月,毕业仅两年的学生,从大连回母校来看望老师,他们在大连创办培训学校的过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们在读时,都有做家教的经历,毕业两年,参加了两次全国的研究生考试,他们本身的数学与英语都是高分,在复习考研期间,他们就到培训学校任职,一名学生还在新东方工作。家长渴望孩子成绩提高而不惜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社会现实,让他们看到了培训业巨大的市场空间,学生与家长对他们喜欢更激励了他们自己办学的理想,于是选地址、租房子、宣传、招生等诸多事宜就开始进行了,其中的艰辛与当下的发展与可观的收入,也在激励着他们不断地前行,现在逐渐在培育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当他们走进我的课堂,面对学弟、学妹们,他们有很多话要讲、可讲,听者与说者都意犹未尽,因为他们距离更近,因此效果更好。
三、经管类专业学生创业模式的选择与思考
走上社会的创业实践或在营利性组织中的发展,是源于学生在校时有过经营的实践。在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1年毕业的几个校友的聚会时,我们发现当年利用课外时间卖电影票(学生租片、租黑龙江省军区俱乐部放映适合学生的一些经典大片)的人,20年后都走上了证券、金融与期货方面的高层管理者与领导的岗位,这与他们当年倒卖电影票这一“有价证券”有关;而在读期间,早早起来在宿舍门口卖馅饼的学生都搞起了实体经济,自己创业居多,这又与馅饼这一“实物”产品有关,是有过经营的相似经历促使了他们在这一领域走得越来越远。
(一)创业模式属于平民式的创业策略
大学生求学的过程,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支出,毕业后找一份稳定的相对较好的工作,或者能考公务员,或者是事业编都成为家长的首选。而在中国,孩子就业上家长起到的作用更大,找“固定工作”的概念深入人心,因而再让家长出资支持学生创业的可能性极小,对于某些富二代的子承父业事件,不在我们的研究之列。所以在学校的小小的经营经历就可能说服父母及亲友,从而获得他们的支持,这一点在我们国家很重要,否则寸步难行。
基于上面的社会现实,大学生的创业模式一定是投入小、风险小的“平民”项目,对预期结果的判断会是比较确定的,而不是大手笔的投资,那是不现实的。如送餐业、培训业、快递业、彩票站、品牌、连锁加盟、网店与实体店的结合,有了这样的经营过程后,便以较低的起点稳步开始走上经营发展之路,这为未来大的发展积累实践、胆识与阅历、市场人脉等内外积极的因素。
(二)基于创新创业实践机会的思考
1.融创新创业教育于专业实习方案。借鉴国内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的经验,对学院专业实习方案进行微调,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实习培训计划,在这方面,学院实习基地江海证券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他们年轻、富有创造力,能承担可预见的适度风险,在充满变化的证券业从业经历的积累使得他们成了我们创业创新教育最好的帮手。多年的实习实训,让我们借助于企业的外部力量,有力地提高了学生创新的意识和经营实践能力。
2.与企业专业人员协同制定可行创业模式的实践
方案。我们利用每年暑期大三学生在哈尔滨为期两周的专业实习,与江海证券的卓越经理们探讨,为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模式选择提供理论上的创意启迪与实践上的培训。以专家访谈与小组研讨的方式进行头脑风暴,进行充分的论证,使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3.鼓励学生在校园内开展创业实践。每年的新生入学,新生报到的沿途及宿舍门口附近都是经营学生宿舍用品的“老生”,他们批发一些如床垫子、暖水瓶、脸盆、牙膏、牙刷、卫生纸等生活用品卖给新生,经营效果不错。在校园成立“双休日家政服务中心”、网络营销的创业实践,使学生在资金投入极小、风险小的项目下进入创业的门槛,经受这样的锻炼,这一点很重要,让小组成员体会同样的创业感觉与积累经验,为学生走上富有创造的人生打下基础。
真正走上创业之路的大学生并不是很多,但比例在增加,尤其是工作一段时间才做出创业的选择,这更是稳妥的。但是在学生高校就读期间实践性的教学、创新理念与创业教育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是必要的,会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的发展夯实基础。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其经营与管理的能力脱离经营与管理的实践或模拟实践是无法实现的,单纯的课堂与书本教育,将会使他们越来越远离创业的激情与能力的提升。
(课题组成员还有荆亚男,张俭锋,王文超,陈超奇)
参考文献:
[1]张永智,刘幼昕,骆东奇.构建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
[2]李敏娜.基于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教育研究,2103,(8).
收稿日期:2013-07-14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偿债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