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家访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0 09:0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空中家访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应急队伍
为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科学管理,我中心建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制定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对乡镇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根据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展态势,组织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与此同时,我中心还组建了四个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业组和三支应急处置队伍。同时应急值守工作,安排24小时专人值班,应急处置队伍24小时待命,做到人员到位、联络通畅、反应迅速,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制定应急预案,落实防控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试行)》、《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指南(试行)》、《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南通市甲型h1n1流感疾病预防控制方案(试行)》。结合当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中心及时制定了海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对储备工作,加强疫情的监测、报告、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对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加强监测、预警,一旦出现疫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处置。
三、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处置能力
为提高甲型h1n1流感防控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实战技能,我中心多次对疾控人员进行了多层次的业务培训,4月29日,我市疾控中心组织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和防疫、消杀科全体人员共32人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5月9日,我们对疾控中心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组织各专业组及3个应急队伍成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技术培训,5月12日,又对疾控中心全体职工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治健康教育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了健康知识测试,合格率100%。5月15日,召开了海门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培训会议,全市各级医疗单位的负责人、防保科科长及乡镇卫生所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后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考试。
与此同时,组织开展了五次实战演练,有效提高了应急处置队伍的实战经验和处置能力。四、做好物资储备,配备应急装备
按上级要求,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物资储备,包括消杀药品、检验检测试剂、个人防护用品等,共投入资金20多万元。
高标准配备了应急处置装备室,制定了工作制度,流调、消杀、采样、健教各类物品存放整齐,一应齐全。
五、开展健康教育,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知识,让群众广泛了解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消除社会公众的恐慌心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
1、制订了海门市防治甲型h1n1流感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2、强化与新闻媒体的链接,4月28日以来,我们与××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日报等大众媒体广泛合作,采用专栏、专访、专题讲座、专题报道、咨询等多种形式,适时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及时的报道。
3、编印和发放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资料。《××健康教育报》第三期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刊,共印28万份;“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宣传单1万份;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小折页2种各2万份;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展板一套共8块。并及时下发了省和南通疾控中心编印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宣传3种5000份。
六、加强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确定专人负责每天定时进行疫情监测、信息收集、网络直报和分析工作。
加强发热呼吸道病例的监测,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及时组织流行病学调查以确认是否存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督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对下列病例的监测和发现:两周内来自甲型h1n1流感流行国家及地区的流感样病例或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医护人员中具有典型流感症状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现此类病例立即采样送检并对病人进行隔离。
1、流感样病例监测
人民医院是我市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按照统一规定和要求,哨点医院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登记,每周对典型流感样病例、中青年病例、重症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5-10例,送疾控中心保存后统一送市疾控中心检验。
2、不明原因肺炎监测
根据《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接到各医院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的报告后,按照方案要求提请卫生局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并按方案要求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及实验室采样检测工作。人民医院继续搞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及时发现重症甲型h1n1病例。
严格实行疫情24小时值班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七、落实防控措施,及时处理疫情
6月22日8:30,我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刚从澳大利亚回国发热症状病例,在接到疫情报告后10分钟内,我中心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样送南通市疾控中心检测。15∶30,南通市疾控中心对我市所送该病例咽拭子样本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6月23日3∶18,省疾控中心对该病例样本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经省、××市专家组会诊后一致认为:该患者系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篇2
【关键词】阅读兴趣;快乐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075-02
由于家长、教师等人的文化修养各不相同,幼儿通过直接交流学到的知识也参差不齐,而通过阅读各类图书,则让幼儿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且得到公平的学习机会,它提供了语言、知识学习上的无限可能。一本贴近幼儿、理解幼儿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图书会让幼儿爱不释手,目前,好多绘本书都具有教育、审美、娱乐等功能,深受幼儿及家长的喜爱。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让家长感受到亲子阅读的益处、快乐,还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摸索。
一、通过亲子阅读,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1.帮助家长掌握指导幼儿阅读的技能。家长们在指导幼儿阅读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困惑: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将看过的故事讲述一遍就可以了;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如要求孩子自己读懂故事的寓意及自己的收获,甚至过早要求孩子续编故事。对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家长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开展不同的亲子阅读形式,从而明确阅读目标。每个学期,学校都会邀请家长走进课堂,让家长观摩教师组织的图画书阅读活动,让家长身临其境地感受孩子们在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家长逐渐认识到亲子阅读在孩子语言、社会性等多方面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我们还通过班级网站、家长园地等,开辟“亲子阅读专栏”,向家长宣传有关早期阅读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如妈妈宝贝一起读、早期阅读从分享开始等。我们也通过这个专栏向家长介绍亲子阅读图画书的价值和方法,使家长对早期阅读的理念有所提升,以利于家长更好地指导孩子的阅读。
2.鼓励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家庭氛围。通过家访,我们和家长共同商讨给孩子布置一个安静的读书角。通过为孩子开辟阅读区,摆放好小桌子、小椅子或是铺上地毯、放上软垫等,让孩子可以在桌前看书,也可以坐在地毯上,背靠在软垫上看书。把孩子所有的图书整齐地摆放在便于取放的书架上,孩子想看书时随时可以拿书看,给他们多创造读书的机会和与书建立感情的氛围。孩子在如此舒适、有趣、丰富的阅读环境中,自然而然就会主动地阅读图书。
二、选择合适绘本,让孩子爱上阅读
绘本虽然为教师和孩子提供了无限广阔的教育内容和学习内容,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究竟选择什么样的绘本,选择什么样的阅读形式进行语言教育活动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对于语言学习,各领域间的相互渗透对孩子语言智能的发展十分有益,同时也可以为孩子其他智能的发展提供机会。一本图画书可以给孩子带来什么?不仅要理解图画,理解故事情节,学会语言、句式等,还要从优秀的图画书中学到蕴含的智慧。有的图画书画面独特,可以深深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的图画书语言精彩,其优美的语言让孩子陶醉;有的图画书故事让孩子入迷,其寓意深刻,可能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一生……图画书中的语言、美术、情感体验以及其他一些有价值的东西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孩子是亲子阅读的主体,他们只有学得积极、主动,才能体验到阅读活动的价值。教师应该在了解孩子已有水平的基础上,从关注孩子的学习经验和兴趣出发,选择适合的绘本书,同时考虑语言教育的目标和集体教学的可行性,关注语言活动对孩子发展的多元价值,从而有效地促进绘本阅读的开展和孩子的身心发展。据此,我们结合各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和阅读水平,向家长推荐一批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亲子图画书。
三、自制亲子绘本,多维培养孩子
在开展亲子阅读的过程中,除了选择一些好的绘本外,还可以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绘本,这样既能发展孩子的创新思维,又能培养孩子的动手或绘画能力,还能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比如,针对幼儿很喜欢听科学知识类故事,就可以以“神奇的水滴”为题,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绘本。先是小水滴从杯子里飞到空中,飞啊飞,飞到空中变成云;然后云在空中飘啊飘,飘到山上变成雨,滴答滴答落地上;地上的水滴游啊游,游到了小河里;小河里水滴跑啊跑,跑进长江里;长江里的水滴翻滚着,一路流进大海里。孩子和家长一起用笔画杯子、画云彩、画雨滴、画小河、画长江、画大海,他们一边画一边学念儿歌,使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手指的动作也得到了发展;通过水滴的变化,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也了解到许多自然知识。在孩子和家长制作绘本的过程中培养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在相互交流绘本时也学到了别人的长处。这样,通过组织孩子和家长自制绘本,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特别浓厚,在学念儿歌的过程中,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亲子阅读还能有效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倾听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在阅读绘本的时候,教师会要求孩子跟着一页一页地看,一页一页地听,从刚开始的2~3分钟,慢慢地增加时间。这样日复一日,长期进行亲子阅读的孩子,他们的注意力和倾听能力就会比一般的孩子强很多,而倾听能力提高了,其语言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四、读后分析总结,使孩子实现全面发展
教师在组织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对每次活动都要进行分析,看看孩子对这个绘本是否喜欢,绘本的阅读是否还需要改进,阅读活动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发展等,都要进行总结。在每学期结束后,还应组织教师将自己本学期开展的一些亲子阅读活动的心得在集体中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使亲子阅读更精彩,孩子的语言教育活动更有效。
篇3
一、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获得发展
班级管理和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着显著的不同,因为良好的秩序和高效率并不是管理的终极目标的教育管理,管理恰是为了教育,而教育又是为了发展。因此,班主任的角色不能是纯粹的教育者,学生也不应该仅仅是受教育者,学生应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或者说,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管理应该是以学生的自我管理为主,在自我管理中进行自我教育,进而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创造的能力。班主任的职责应该是协调、引导,而不能是包办一切,也不能是幕后操纵,应该给学生最大的自。
要真正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班主任必须有民主思想,实行民主治班,每届新带的班级,在接班伊始,我就召开班会和同学们一起分析我们班的特点,长处与短处,我向他们介绍我带的上一届班级三年所走过的路,以及她最后取得的辉煌成绩,然后和同学们一起酝酿、讨论班集体,三年发展规划。我特别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参与到这件事中来,因为每个人都是班集体的主人,都有义务有责任决定集体的未来。德育的、体育的、智育的在同学们的积极讨论中都订出了明确的目标,不光有三年总目标,而且有阶段目标,也有保障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我认为,讨论制订目标的过程,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这种目标,对学生将起着长期的激励作用。而且这一活动,也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孙子兵法》中说:“上下同欲者胜。”这句话对班集体建设同样运用。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是班主任的助手。更是班集体的服务员。在班干部的作用上,我的作法是民主选举,动态组合,能者上,不能者下。班干部每周一都要对上周的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并布置本周的工作,每学期对班干部评议两次,对表现欠佳的提醒一次,如期未仍不能令全班大多数人满意,则被免职,这样,班干部有危机感,也增加了动力,他们甚至可以不在乎班主任的评价,但却不能不重视广大同学的评价,他们尽最大努力,为同学们服务好。把班干部的任免权奖惩权交还给学生,我戏称这叫:“还政于民”当然班主任不能当“甩手掌柜”只要班主任精心引导,就不会出乱子,民主的前提是信任。放手当然需要胆识,但不敢放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还学生主体地位”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学生就不能在锻炼中提高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为了实现全员参与班级管理,增强每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我从九零届开始实行轮值班长制度,每位同学都有任班长的机会,每一任轮职班长期一个月,在上任之前,需全面提出自己的施政纲领,工作设想,我们提出要每个人的工作设想要有新意,要有鲜明的个性,又要切合本班实际,便于实施,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设想,包括一些主题鲜明、有时代特色、形成新颖活泼的主题班、团会。如“来自家乡的报告──我眼中的改革开放二十年”、“爱祖国从爱母亲开始──母亲节的思考”、“我思故我在──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学生仍不囿于老师的训导积极思索,大胆设想,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自信,大胆的创新意识,活跃的思维,正是二十一世纪最宝贵的素质,我对同学们的明天充满了无限的希望,我相信他们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每任轮值的班长谢任之前,都要在班会上认真总结自己的工作情况,谈体会,并向下一位交接工作,也要接受同学的评议。这样,每个同学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通过这一形式,也使同学们增强了责任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有助于团结、和谐的班集体氛围的形成。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关爱每一颗心灵
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虽然学生最终要接受国家的挑选,但我们不能把目光仅停留在有望升学的学生身上。班主任应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由,健康的发展,有一次我翻看学籍卡片,发现在“特长”一栏绝大多数同学都填“无”,于是我又作了一次调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于“你有什么长处(优点)”这一问题的回答竞然有多一半的学生写没有,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这么没有自信,是谦虚谨慎的灌输过了头,还是唯学分论的人才评价观在作祟?深思之后,我决心从“评价”入手,扭转这一局面,我专门为此开了主题班会,题为什么样的中学生才是优秀的中学生,同学们发言踊跃,分别从学习能力,交往能力,身体素质,品德素质,意志品质、审美能力,劳动能力等方面总结出优秀中学生的特点。我们还决定,每学期,全班要对每个同学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此前每位学生先进行自评,围绕这一学期我学会了什么,我哪方面有所提高,我还有哪些不足,我下一阶段努力目标是什么这几个问题进行自我评价,班级成立考核小组,对每位同学进行评价,评价力求客观,侧重于鼓励性评价。当然,评价不是目的,评价是为了激励,要让每个同学发现自己的长处,树立信心,同时也明白自己的短处,这比班主任学期末“一纸定乾坤”要好得多,学生易于接受,且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
魏书生老师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意志品质方面较差的学生,我不歧视,相反却给他们以格外的关照,我与他们建立了定期联系制度,而且我认为,对于这些学生,激励永远比批评更奏效,让他们找回自尊与自信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班有一名男生,学习成绩一直较差,且较散漫,违纪现象较多,一些老师对他有看法,连家长也绝望地声称无可救药,我却发现他集体荣誉感强,讲义气、重感情,且字很有个性,我找到他,让他担任班上的板报组组长,他惊呀地说:“我能行?”我说:“你当然能行!”他说:“人家都看不起我。”我说:“尊严要靠自己去赢得。”然后,我帮他分析了他的长处和短处,并帮他制订计划和努力目标。他决心很大。果然,一学期下来,他不仅学习成绩提高了一大块,而且还受到了学校的表彰。
(……举例)。这一事例也让我感慨不已:“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材可琢之玉,不能放弃任何一块顽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爱每一个学生吧,关爱每一颗心灵吧,因为他们,可能就是明天的陈章良,明天的比尔·盖茨。
三、拓宽教育空间,稳固学校教育的另一个支点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但我们也绝不能忽视家庭、社会对学生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仅仅管好学生就显得不够了,班主任要积极利用社会、家庭方面的有利因素,消除不利因素,优化学生的校外教育环境,特别是家庭教育环境。每学期,我都把家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我给自己规定,每学期家访人数不少于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争取达到二分之一。我认为,家访的目的至少有四种:一、通报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二是了解学生在家中表现;三是倾听家长的心声;四是传播家教知识,协调家长与学校老师的关系研究共同教育的方案,(……举例)。
除此之外,我还定期召开家长联谊会,让家长相应交流家教体会,向家长介绍家教知识,受到了家长的热烈欢迎,他们都称赞此举令他们受益非浅,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的家长也说:“以前我们就怕开家长会,自己孩子学习差,我们脸上无光甚至还要受班主任的‘教训’,现在我们不必担心了,因为张老师是让我们长知识来了。”教育学生不仅仅是教师的事,也不仅仅是家长的事,而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事,争取家长的支持,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家访和家长联谊会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方法。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
传统的教育管理比较注重学生外在行为的指导,而现代教育更重视对学生心灵的关怀,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几年前,我感到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于是,我找来大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刊,如饥似渴地学习起来,研究学生心理发育的特点,常见心理障碍及其排除,并开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我给学生提供了演泄情感的渠道──班主任“心灵热线”。这个热线不是靠电波连结,而是靠文字,因为我考虑高中生不太愿意面对面诉说心灵深处的隐秘,笔谈可能更易为学生接受,学生可以把自己心里的困惑、苦恼用笔写下来,“班主任热线”有二条:一是班上专门准备了一个硬皮本,命名为《心声》,学生可以在上面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是学生还可以通过周记,或者写信等形式,将内心感受直接传达给班主任,而我则认真读学生的“心声”,并及时给予答复,或者笔谈,或约来面谈。并且我立下规矩,所有回复不得超过一天。班主任心灵热线,以其双向互动,反馈及时,隐秘性强特点,大受学生欢迎。三条“热线”反映学生的心理困惑是很多的,有时回答起来还真不轻松,有时我为了一个问题要多次查阅资料,或向别人请教,辛苦是辛苦,但这使我发现了许多学生心灵中隐性的障碍,及时加以疏导,避免了很多消极事件的发生,这是令我欣慰的。比如(……举例)。
我认为,这种补救式的心理疏导还不够,于是我利用班会时间,向同学介绍心理健康知识,我提供材料,让学生展开讨论,学会处理成长中的困惑、烦恼。如“如何渡过心理断乳期”、“逆反心理好不好”“如何消除与家长的代沟”、“对自己期望值太高好不好”、“如何与异往”、“受到别人误解与伤害应该怎么办”……目前我正带高三毕业班,我重点开展了考前心理状态调整的辅导,开讲座、座谈、个别辅导,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在刚举行完的几次模拟考试,我班各科成绩大多在年级位居第一。考前心理辅导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五、耕耘的收获
我参加工作至今,共做了××年的班主任工作,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努力钻研,力争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各级领导对我的工作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德育上所获得的成绩)。
篇4
如果有人问,为什么去那么远的地方做社会实践?我们会回答,为了那里的孩子。
如果有人问,去那里做什么呢?我们会回答,帮助孩子启迪梦想。
如果有人问,你们做到了吗?我们会回答,是的!
17名队员,走访调研xx武威、xx两市分布于3县4乡的10余个村子,7所当地小学,超过300名当地贫困儿童,开展7场团队辅导课,为学校和孩子们带去价值超万元的文体用品。
数字可以丈量我们的成果,但却无法反映我们所付出和经历的点点滴滴……
奔波调研路
绵延起伏的山脉,黄土地上筑起房屋;尘土飞扬的羊肠小道,在雨后变成泥潭。因缺水而导致的干燥,让生活变得艰难。靠天吃饭的生活,背负着辛酸与无奈。在烈日下在绵绵细雨里,我们日行几十里,带着爱心书包翻山越岭,只为去孩子们的家里家访,得到孩子们的第一手资料,了解他们最真实的境况,以期用微小的力量来帮助他们。
我们的调研路,其实也是孩子们的上学路。我们走的有多久、有多累、有多难,孩子们每天上学就有多艰难。很多孩子去上学不是走多远的问题,而是翻几座山的问题。明明学校就在眼前,却不得不翻山越岭。那缠绕在山上的小路,不知留下了多少孩子摔跤的痕迹。大孩子牵着小孩子的手走在山间,这样的景象发生在每条通往学校的山路上。而当雨水降临,山路变得泥泞不堪,每一步都有可能滑倒,路,几乎无法行走。也因此有孩子不得不放弃去学校,落下功课在所难免。
调研所得,是孩子们对学习的热爱和家长对孩子的支持与期盼。可是这苍凉的黄土地上,破旧的房屋,简陋的设施,简朴的家用,艰辛的生计,无一不阻碍着孩子们成长的梦想。那些单亲的孩子,那些亲人患病的家庭,那些只剩老人和孩子的家庭,更是让我们坚定为他们寻求帮助的决心。
日出而行,日落而回,十几天的调研,我们走遍xx、xx、xx、xx、xx、xx等13个村子。看到满眼风景的同时,却不得不暗暗叹息。缺水的土地上,漫山遍野的小麦、玉米、土豆、胡麻等作物世代守护着这一片土地、养育着这一方人,只是,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梦想团辅课
梦想的纸飞机飞翔在空中,“i have a dream”的呐喊响彻山谷。我们的团辅课,不教文本知识,而是通过互动来传递精神力量。
“朴素的他和她有着一个朴素的我,我们用我的业绩奔向大城市。”一个孩子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句梦想,在场的我们心里默默一颤。满黑板的梦想,将孩子们渴望走出大山的愿望展现的淋漓尽致。也许,没有我们的到来,他们不会知道山外面的世界是这么的漂亮,父母在外打拼是如此的辛苦,梦想原来也可以这样美。
我们与孩子,短暂的相遇是缘分,孩子们未来的路我们不能时常相伴,也不能提供时刻的保护,将来靠的是孩子们自己。我们的团辅,正是为此而启迪孩子们的梦想,激发孩子们对亲情的珍惜,重视自身的安全,以此希望孩子们在良好的精神环境下快乐的成长,并减少物质环境的恶劣对成长产生的影响。
“外面的世界”、“安全教育”、“儿童防范”、“感恩亲情”、“启迪梦想”等主题教育,每一块内容经过反复修改、讨论,才最终达到了我们的期望值。在歌声里,在画笔中,在文字间,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对生活、对父母、对未来的信心、关心和向往。
最和谐的团队
17个人,有辅导员,有会宁当地的高中生,有计算机学院的学生,也有外语、人文、艺术等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性格迥异、能力不同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最和谐的团队。
半个月的时间里,团队在摩擦中相互融合,在争执中相互体谅,在错误中相互鼓励。日行几十里,感冒失声,脚起水泡,例假来访,体力不支,口干舌燥,生活缺水,食物不足,睡眠不足……一切的困难都在大家的关心、支持、帮助下轻而易举地化解。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明白该如何配合,一个人应对不了就有其他人主动顶上去。
篇5
关键词 教育电视节目 现场拍摄镜头细节
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电视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教育电视节目必须从封闭的“电视课堂”走出来。适应现代电视短篇幅、大信息、杂志化的主潮流。将电视教育带入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使教育电视节目运用的电视语言更加丰富,艺术手段更加灵活,艺术形式更加多样,表现手法不断创新。这对作为教育电视节目主要创作人员的摄像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电视节目的表现对象大多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它们都以其自身的规律发展变化着,各自生存在特定的环境中,摄像人员往往处于被动表现的地位。为了全面深入地展示事物的本质,使观众立体客观地认识事物,摄像师必须吃透编导的创作意图。考虑到最终的画面效果:必须把超前的剪辑观念变成自觉的意识:必须采用比其它片种要求更高、更精细的拍摄方法,采用更先进的摄像装备,以及技术更复杂、表现更丰富的摄像手段。
一、拍摄前的准备工作
因为教育电视节目表现的大多是客观事物或现象,拍摄现场往往不可能预先安排好,想让“演员”完全按预定的镜头表演是很困难的,这就决定了现场拍摄有很大的不可预测和不确定性,有些需要拍摄的内容不一定能拍到,另一方面,在拍摄现场往往会发现一些新情况,拍摄到一些新鲜生动的细节。因此教育电视节目现场拍摄前,一般不需要细致的分镜头稿本,而是在选材、确定主题和结构后,写一个详细的、可用于实地操作的电视文学稿本或拍摄提纲,以便于现场调度。在节目合成后,再写包括分镜头、解说、音响的完成台本。
二、现场拍摄的技术要点
摄像师进入拍摄现场,最重要的不是拍摄和记录,而是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创作”。摄像师在拍摄时能动地掌握一些基本技术要点,有助于轻车熟路地进入创作境界。
1 手持或肩扛拍摄时,摄像机应当有一定的配重,以便使画面稳定。
2 光线复杂的自然环境和光差较大的室内环境,必须使用手动光圈拍摄。这是摄像师的一项硬工夫。
3 为了抢拍镜头,摄像师要少关机。并在打开摄像机电源开关后,迅速把景别拉成广角,焦点定在无限远或最近。
4 为了防止焦点不实,可以适当把寻像器图像反差加大,在跟踪快速移动的主体时,尽可能使用小光圈和大景深,另外,要掌握手动跟焦点的基本功。
5 牢记地平线概念。在地平线被遮挡的情况下,利用垂直物体与画面边框相比较,确保画面的水平状态。在教育电视节目中,很少用到倾斜或晃动的镜头。
6 肩扛摄像机移动拍摄时,为克服移动产生的身体自然起伏和震动,保证镜头的平稳,应使膝关节、肩关节放松,弓腿、拱肩,以使身体处于随时收放的弹性状态,起到减震作用。左眼要睁开,以选择可行走的路线,并掌握录音师的准确位置,以免走动时相撞或录音话筒进入画面:左眼还用于观察现场活动,以便不失时机地改换拍摄方向、位置和拍摄对象。这是摄像师的另一项硬工夫。
7 肩扛拍摄时,呼吸容易造成镜头的抖动。要注意控制呼吸。科学的呼吸方法是:先使头部放松,然后深吸气,再慢慢呼出多半。继而开始屏息。换气应选在镜头运动或镜头内主体运动的过程中。这样可以使运动遮掩换气导致的轻微抖动。
三、现场拍摄技巧
1 固定镜头的运用
教育电视节目应结构紧凑,而推拉摇移的镜头一般较长,镜头与内容的“对位”困难较大,另外,固定画面视点稳定,不同于摇移所带来的“浏览”感受,也不同于推拉所表现的视点前进或后退的感觉,它符合观众在学习知识时停留观看、注视详察的视觉体验和视觉要求,使之更容易获取知识信息,获取量也更大。
(1)多角度、多景别、多侧面拍摄成组镜头,把握镜头的内在连贯性,以便立体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如对重点表现对象,拍摄时就需要不断变换机位,选择多个能够有利地表现事物的角度,各部分的重要特征都要表现到位。为了后期镜头组接顺畅。还要不时变换景别。不需要充分渲染的内容也要注意机位的调度,以选择最有表现力的角度。
(2)拍摄固定画面还要从视觉形象的塑造、光色影调的表现、主体陪体的提炼等多方面增强画面表现力。美的画面观众总是爱看的,而教学片的画面美,不单指画面精致讲究,更重要的是简洁、主体突出。尽量避开妨碍主体的多余形象,处理好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及大小比例。也要注意利用明暗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远近对比、动静对比等手段突出主体,达到构图精美、主体突出、信息凝练集中。
(3)重视画面内的场面调度,增强画面内部活力。拍摄固定画面时要善于捕捉或组织画面内的活跃因素,做到静中有动,动静相宜,不要只让观众“看照片”,而且框架因素会突出和强化这种内部动态。如平静的湖面上一群鸭子在嬉戏,瞬间“一潭死水”活了起来……所有这些运动都可以通过固定画面把被摄体自身的美感充分表现出来。人物的运动和活动也是活跃静态画面的有效手段,特别是人物主体与前景、背景的人物、事物同时处于运动状态时,画面更加生气勃勃。这时要注意运用新颖独特的拍摄角度带给观众的强烈的视觉冲击。
2 适当运用运动镜头,尤其是超越人的正常视点的运动镜头
运动镜头具有视点不断变化的特点,它连续并动态表现了被摄主体,展示给观众一个真实、完整的时空,有助于观众认识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为了从常人难以达到的视角观察事物,电视教学片运用越来越丰富的非常规拍摄手段立体、运动地表现客观事物。自动吊杆可以通过遥控,将摄像机悬到空中随意运动:利用降落伞助推器在空中同步拍摄飞鸟的活动:利用直升飞机、小蜜蜂、热气球等飞行器,甚至利用无人驾驶的飞机模型去高空俯瞰世界:利用内窥镜将视线深入到人体内部……众多的拍摄手段丰富了电视教学片的镜头表现力。带给观众新的视觉天地。这些镜头在国外的教学片中普遍使用,运用水平也越来越高。有一些以动物为表现对象的电视教学片,经常从动物本身的视角来拍摄运动镜头,从它们的角度“思考”、“观察”世界,为观众创造了一个新的认识世界的角度。
3 细节的拍摄
(1)特写镜头的运用。特写是表现细节的有力武器,它抓住事物最有价值的细部,准确地表现被摄体的质感、形体、颜色、神态、动作等,让观众仔细观看,强化对事物的认识。教学片是特写的天堂,在相当数量的优秀教学片中,特写镜头占70%以上。在拍摄特写。特 别是大特写镜头时应当加强光照,使光圈收到F4以上,加大景深,尽量提高成像质量。
(2)抓拍细节,抓住稍纵即逝的瞬间。这就要求摄像师在领会导演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挥。在拍摄前要对全片内容、结构心中有数,拍摄时才能得心应手,有意寻找所需要的内容和画面。特别是在进入拍摄现场后,应当对周围的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在遇到有信息含量的突发性事件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判断,这些突发性事件可能是最生动、最感人、最能说明问题的,一旦错过就无法弥补。曾用三个字概括新闻纪录片的拍摄方法:挑、等、抢,这几个字对教学片的抓拍同样适用。挑,要善于选择、捕捉细节:等,要善于观察,善于抓住最有代表性、最有光彩的神情、动作或事物的特色:抢,要准确无误迅速地抢拍。
(3)在拍摄动物时。常常使用隐蔽拍摄方法。无干扰地记录自然状态下的动物生活。隐蔽拍摄常常与长焦点跟踪拍摄结合进行。先选择一个视野开阔的机位,并保证摄像机供电,然后耐心等待。如果有一架具有无线遥控功能的摄像机就更方便了。如目前经常使用的3CCD摄像机松下AJ-EZl,就具有无线遥控功能,在0-1米近距离内,拍摄性能远远超过大型摄像机,可以将它固定在拍摄点附近,等待摄取生动自然的细节。
(4)拍摄现场一般很复杂,没有时间仔细考虑镜头的细致组合,因此在完成预定的拍摄任务后,还要尽可能多拍一些与内容有关的细节镜头,以便在后期编辑时灵活运用,这些镜头还可以用于段落之间转场。
(5)人物在演示技术操作细节时要慢一些,让观众看清楚。演示的动作熟练但不要太快,演示速度比正常速度慢1/3―2/3。
(6)拍摄时尽量使用三脚架。不虚不抖。是教学片镜头尤其是细节特写的基本要求。
(7)使用多种特殊摄像手段拍摄细节。电视教学片中微观和抽象的内容较多,要想把表现对象更生动更直观地展现给观众,必须动用内窥镜、显微镜、水箱等现代设备和定格、高速等摄像手段。以提高被摄体的可视性。这些特殊摄像手段的拍摄能使人清晰地看到转瞬即逝的科学现象或平时无法看见的事物,为观众开拓了新的视觉领域,所摄镜头非常珍贵。
特殊摄像手段将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而更加丰富和完善,为现代教育节目提供越来越生动精彩的细节画面。如何开发和运用这些手段,应当是教育电视摄像师常想常新的命题。
4 净化现场与再造现场
教育电视节目的拍摄要求真实,但不能一味追求自然而忽略画面的美感,为了让被摄体更典型、本质特点更突出,有必要对现场或拍摄对象进行整理。比如拍摄动物内脏,血淋淋的镜头往往对感官造成强烈刺激。而《心动周期》一片在介绍心血管构成时,心脏和血管的外观、内壁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切多余的东西都被舍去,只留下两枝血管树――动脉、静脉。打上柔和的光线进行拍摄,玲珑剔透,一目了然。
制作模型是再造现场中的典型方法。由于许多现场的主体过于庞大(如塑料大棚)或过于混杂(如地形地貌),需要将拍摄的现场或对象做成比例适当的模型,用摄像机多角度拍摄表现它的重要特征,还可以加上专业人员的现场分析、解说,既省却了外景拍摄的诸多困难,也比做动画简单经济。模型去粗存精、去繁就简,形象鲜明,可以更清楚地表现科学事物,如很多教育电视节目在说明基因重组的道理时使用一个DNA模型。
篇6
关键词:跳远;起跳技术;训练方法;训练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2-0066-03
一、中小学跳远起跳技术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
(一)速度慢、爆发力不足
跳远运动属于抛射运动,我们根据该运动的远度公式S=v2sin2a/g可知,抛射远度与起跳速度有很大的关系,起跳速度与助跑速度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专项速度素质的练习在跳远中起到一定的重要作用。起跳角度、起跳速度与助跑速度有很大的关联,教学中学生在助跑阶段较容易出现重心上下起伏高、步频快慢不等、步幅大小不稳定等现象。踏板瞬间起跳速度慢,速度分散,这严重影响起跳技术定型。在中小学生速度素质方面运用适合青少年年龄特点的练习手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效果较好。
(二)力量不足
田径项目中力量素质是基础,良好的力量素质更能表现出较好的技术水平。跳远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助跑阶段身体左右摇晃较严重,身体重心高低起伏,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力量的大小主要受肌肉生理横断面积、肌纤维类型、肌肉初长度、关节运动角度等影响。其中,肌纤维类型在后天的训练中不易改变或改变较小,因此本文不作考虑,仅从增加肌肉横断面积、关节运动角度给出具体的运动训练方法。青少年各生理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在强度发面应考虑其特点。
(三)平衡和协调性差
跳远腾空阶段中小学生较易出现身体左右摇晃,在空中不能够形成稳定的动作定型,针对此问题进行分析,跳远过程中任何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作为有机整体的各组成部分的积极参与、协调配合。踏跳时双臂及摆动腿的摆动和起跳腿的积极下压就是一个协调配合的过程。协调和平衡能力主要受前庭器官、本体感受器、视觉器官制约。因此,通过锻炼增强前庭器官、本体感受器以及视觉器官的能力,可以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
二、中小学起跳技术练习手段和方法
(一)速度练习手段和方法
1. 牵拉高抬腿
动作要领:两人配合练习(图1),将弹力带束在训练者腰部,另一端由一人牵拉,训练者做快速高抬腿练习,练习时身体保持正直,略前倾,重心高起。练习目的:抗阻练习,使身体在一定外力阻力下快速度高抬腿,克服身体后仰,在跳远中使垂直速度增加,身体向前上方高起。
2. 腾空步
动作要领:沿直线向前助跑三步接腾空步起跳动作,腾起后尽量保持空中腾空步姿势(图2),当身体开始下落时,主动向下放摆动腿,双腿并拢积极前摆,收腹落地。练习目的:练习起跳蹬地瞬间的积极加速,感受摆动腿上摆,同时锻炼身体协调性。
3. 触高练习
动作要领:练习者沿直线跑动,最后一步重心下移,摆动腿高摆,起跳腿用力蹬地,重心高起,手触横杆(图3),缓冲落地。练习目的:练习运动员的垂直速度。
4. 单腿蹲起
动作要领:双手扶垒木或其他支撑物,摆动腿屈膝,起跳腿屈腿下蹲到大腿与小腿夹角为148°~170°(图4),然后起跳腿蹬地,摆动腿快速上摆,摆动腿高摆,起跳腿用力蹬地,身体重心上移,脚跟离地,身体稍前倾(图5)。练习目的:优秀运动员鲍威尔着地时的膝角为170°,最大弯曲时为148°,膝关节角度弯曲变化为23°,在跳远中最后一步起跳时,使训练者在合适角度下摆动腿快速上摆,在开始学习阶段就让学生形成稳定的动力定型。
5. 重物跑
动作要领:将练习者双腿的小腿前侧绑上沙袋(或其他可代替沙袋的物体),沿跑道做加速跑练习,每次30米左右,减速至停止,重复4~5次。练习目的:练习起跳腿下压大腿和后扒小腿动作有关的肌肉力量和发力速度,使踏跳有力。
6. 后退跑接加速跑
动作要领:训练者先倒退跑,然后教练员拍手或直接下口令“加速跑”训练者由后退跑转为加速跑。练习目的:主要是发展臀部、大腿前部肌肉群速度和下肢爆发力。
7. 沙滩(或水中跑)练习
动作要领:让练习者在松软的沙滩中或浅水中做小腿跑练习。练习目的:在沙滩跑中运动员下肢伸展力量下降,必须通过缩短步长和加快屈髋摆腿速度加快步频,以此提高跑步所需的专门性力量,同时膝、踝、髋关节肌群调整身体稳定,维持平衡。
8. 助力跑练习
动作要领:顺风跑,练习者顺风做50米全力跑,间歇充足,重复4~5次。下坡跑,练习者全力加速下坡跑,间歇充足,重复4~5次。牵引跑,两人合作,50米牵引加速跑,然后两人交换位置,50米牵引跑回,重复练习。练习目的:通过减小阻力练习,让练习者体会超过平时的快速度,有利于速度素质的练习。
(二)起跳素质练习手段和方法
1. 平板撑和侧撑
动作要领:平板撑练习(图6):双臂与肩宽曲臂在胸前,双脚放在小瑜伽球上,呈平板支撑,注意身体不要左右摇晃。侧平板撑练习(图7):右臂曲臂,右脚放在小瑜伽球上,呈右侧支撑,练习右腰部力量。左边同上练习左腰部力量。练习目的:练习腰部核心区力量,助跑过程中身体不要左右摇晃,增加身体稳定性。
2. 腿部力量练习
动作要领:后背贴住墙面或柱子,脚离开墙底一定的距离,双手可放于身侧,身体缓慢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大腿与小腿夹角成90°,注意膝盖不能超过脚尖,脚后跟抬起,感受踝部用力(图8),也可以使运动员腿上放上杠铃加大难度。练习目的:增强腿部力量,使起跳脚蹬地更加有力,摆动腿有力上摆。另外增强踝关节力量,减少损伤。
3. 健身球辅助练习
动作要领:训练者平躺在垫子上,双腿夹住健身球(或者小哑铃,小哑铃重量可由轻到重)做举腿练习,可将腿举至与地面夹角90°,然后缓慢下放,下落时脚尽量不要着地,可在与地面夹角30°左右位置静止约20秒(静止时间根据个人能力而定),感受腹部和腿部肌肉的用力(图9)。注意练习中腹部不可以弓起,一定要用腹部和腿部力量将哑铃举起。练习目的:在跳远中,在助跑、起跳阶段腿部力量作用较大,腿部力量增强可以使助跑速度更快,起跳更迅速。
4. 腹肌轮练习
动作要领:双手平行与肩同宽,支撑于瑜伽垫上,双脚踩在腹肌轮上,双腿牵拉向前,膝盖收缩尽量至胸前(图10),然后缓缓伸直,重复几次。练习目的:双腿牵拉放松,腹部肌肉持续收缩,发展腿部肌肉群及腰腹部核心区力量,青少年时期核心稳定非常重要。
5. 下犬式练习
动作要领:双手撑在垫子上,双脚踩实心球,呈平板支撑状,然后由臀大肌用力向前拉实心球,尽量使腿向手臂靠拢,呈下犬式(图11),保持20秒左右(保持时间因人而异),双脚再将球缓慢推回开始位置,反复练习。练习目的:此练习主要是锻炼臀大肌力量。
(三)协调和平衡能力练习
1. 快推跳
动作要领:选择重量适宜的哑铃,两脚前后开立,两手持哑铃于胸前,双脚用力蹬地向上跳起,跳起时双手向前推哑铃(图12),落地时双脚互换,连续跳起练习,注意手脚配合,速度快。练习目的:主要练习身体协调性,同时又练习下肢力量和爆发力。
2. “踏板”练习
动作要领:起跳板放置在跑道上,练习者助跑踩踏板起跳,呈腾空步,反复练习。练习目的:通过反复起跳练习,寻找发力时最佳的关节角度。踏板的准确性对起跳技术以及学生的心理影响非常大,踏板准确性可以增强学习者信心,有利于动作技术的完成。
3. 绳梯练习
动作要领:将绳梯平铺在地面上,练习者通过快速抬腿小步通过,且不能踩到绳梯。练习目的:通过快速的绳梯练习,能够锻炼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
4. “蒙眼腿部平衡”练习
动作要领:练习者用眼罩蒙住眼睛(紧闭双眼),练习单腿支撑(图13),左右腿各3分钟,身体保持中正。练习目的:蒙眼练习单腿支撑,能够掩盖视觉的注意力,集中到位觉和动觉,能更好地练习后者。
5. “跳小栏架”练习
动作要领:在一跑道内放5个或更多的小栏架,做左右替跨过小栏架,向小栏架的外侧跨,重心下降,静止两秒保持身体平衡(图14)。练习目的:练习行进中身体的平衡性。
6. 反平板练习
动作要领:练习者仰卧于瑜伽垫上,双脚放于瑞士球上,靠后背力量将身体其余部分支撑起,成反平板支撑状(图15)。练习目的:通过该练习,增加身体的平衡能力及综合协调能力。
三、跳远技术练习手段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跳远中的一些力量性练习和技术性练习对中小学跳远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决定跳远成绩的核心是速度,而速度之外身体素质也是很关键的部分,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练习技术动作。跳远技术训练手段与方法可以更好地有目的的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另外一些连接性动作练习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例如,三步起跳呈腾空步练习,可练习踏板感觉、大腿带动小腿上摆外,也可练习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一些速度性练习在跳远助跑练习中应用较多。
教学时根据学生情况而定,对学生因材施教,速度差的练速度,稳定性差的练稳定性,使运动员的跳远素质均衡发展。但青少年又是特殊群体,由于其骨骼发育未完全形成,易弯曲,在训练中应重点把握适宜负荷、系统训练等训练原则。选择合理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可以形成学生初级技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易掌握和理解。
参考文献:
[1]李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2]王清.力量训练研究综述[J].中国体育科技,1959(7):1-17.
[3]吕季东.跳远起跳力量训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13):66-71.
[4]李嘉慧.跳远运动员速度训练的内容及方法[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3):99-102.
[5]张良平,吕晓亚.我国跳远起跳技术的研究现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6):112-116.
篇7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8-0134-01
我是一名从基层教师中走出来的教研员,之前在一所初中担任了13年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后来调到孝昌县教研室任小学、中学语文专职教研员。13年的从教经历,为我从事教研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自从进入教研室以来,就感受到了自己理论水平的贫乏。6年来,我潜心钻研,注重了自己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感觉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有大幅提升。但新的问题接踵而来:脱离教学一线后,自己的理论研究缺乏实践检验,有时就像空中楼阁般没有根基,许多理论就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般虚无缥缈。
一、主动申请,由“专职”变“兼职”
去年10月底,恰逢孝昌县第一初级中学刘老师到新加坡学习,我便向组织积极申请,到该校担任七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工作,一月下来,虽“披星而去,戴月而归”,但日子充实而有滋味,收获也是满满的。清晨,寒露袭人,操场上的露珠晶莹而剔透,我便带着孩子们晨跑;中午,燥热尚存,我又静静地守着他们午睡、自习或找学生谈心;放学后,我也不顾一天的疲惫,埋头批改学生的作业或备课,常常有十几个小脑袋围着我叽叽喳喳,走出学校时常常华灯闪烁。周六、周日到学生家里家访,和学生及家长谈教育和学习,或者约几个学生来我家“做客”。“弹指一挥间”,一个月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这一个月的日子,我摸索的许多教学理论得到了亲身实践的检验,许多困扰我的谜团也迎刃而解,一些新的理念在我的头脑中也渐成轮廓。我的教学成绩也有目共睹,期中考试我代课的班级语文成绩优秀率人数超过了全校四分之一,(全校15个班)合格率达到了90%,是大部分班级的2倍。
二、深入一线,感受教研与教学的角色转换
古代《礼记》中就有“教学相长”的精辟教育名言。现代教育理论也告诉我们:教学与教研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教而不研,只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研而不教,从理论到理论,必然产生“纸上谈兵”的空头设想,一到运用阶段必然会漏洞百出,章法全乱。此次深入一线的教学实践活动,让我对这一理论有了更深刻的实践体验。教学与教研是一对孪生兄弟,既相互联系又千差万别。
1.教研是基于教学过程中一般性规律及特殊性规律的探索及研究,而教学则是解决教书育人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在教学行为上,教师的教育行为必须有计划实施。教师的教育教学遵循了教育规律吗?教师如何处理教学设计与教学生成的关系?教师的教学如何确保高效性与实效性?教师如何处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等,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研究来逐步完成。教学研究是对教学深层次地探索,是对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它来源于教学又高于教学。但它总结的规律及经验又必须到教学过程中去论证、去丰富和完善,这项工作既繁琐又具体,也会因为实施对象个体的差异而产生千差万别的结果,所以教师教学过程的实践作用绝不可小觑。
2.教学是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强制性任务,是教师的法律义务和责任,而教研是教师自觉自愿的行为,教育主管部门充分利用各种激励措施引导教师积极探索与研究。因此,教学更多的时候是运用行政手段来规范,《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予以规范和制约。而教师的教研工作往往成为许多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软肋”,如何提升上述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学效果,教研作用的发挥任务任重而道远。可喜的是: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把教师的评先晋级、职务提升、绩效工资发放与教师的教研成果挂钩。此举也大大提高了相关教师教研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三、满载收获,体验教研与教学的珠联璧合
朱熹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月的教学实践为我的教研工作引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也为我今后的成长指明了方向。教研教改之潮一浪高过一浪,人民群众都对教育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学生成长的环境、学生的心理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许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被淘汰,甚至成为抑制学生发展的桎梏。“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教学中不注重教学研究的教师必将被时代淘汰,进行纯粹的教学研究而不注重亲身实践的教研员也不会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只有既注重脚踏实地的教学实践,又注重对教育规律不断探究的教师才会由“教书匠”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迈进。让教学与教研完美结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让研究成为一种习惯,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以研促学。一名善于研究的教师既会埋头思索,更会抬头看路。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特长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地引导。”教研员也好,一线教师也好,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教育教学规律,用实践去检验和丰富已有的教育理论,教育教学理念才会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也是哲学在教育教学理论上的具体化。名师就是在不断总结自己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中成长起来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把这一切成果转化成了自己的东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魏书生、于漪都是这些人中的典范。一所名校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强大的教研团队,他们在教学教研不断磨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科学的、适合校情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2.教学与教研的结合要体现个体差异。教育充满思想,思想凝聚智慧,智慧折射人生。“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上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这就注定了教学与教研要完美结合。教无定法,但必须有理论作支撑;一样的理论,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身上运用会出现千差万别的效果。“断足适履”的故事虽然可笑,但其许多现实版的悲剧却在不断上演。
篇8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理论和研究发现:问题行为的成因极其复杂,它既受社会环境境和学校教育条件所制约,也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水平有关,因此它是行为主体生理、心理等内在因素和环境与教育等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对我校实际情况的调查发现,问题学生的产生主要有以下4个因素:
1.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老师。从表2中可以看出,家庭环境与少年儿童问题行为高度相关,父母文化程度高低、经济条件优劣、生活习惯好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最直接。在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都存在着一个问题家长。问题家长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溺爱型。由于当今的孩子很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千依百顺,只爱不管,一旦出现问题,不但不想着解决问题,反而在学习上、生活上处处护短,包庇问题。当学校老师提出这点时,家长通常以自家小孩“服软不服硬”或者说“老师,我管不了了”来进行推脱,导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从而养成小孩骄横不讲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性格。
(2)放任型。溺爱必然导致放任,二者犹如一对孪生姐妹。但放任不仅仅源自溺爱。有的家长大多把精力放在工作上,误以为供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放任了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有的家长由于夫妻关系紧张或者是离异、长期外出等特殊原因无暇顾及孩子,无心去给予孩子应有的关爱。这类问题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通常很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所影响,与具有相似背景的孩子组成小团体,甚至走上歧途。
(3)粗暴型。部分家长受自身的性格或素质限制,在管教小孩时,缺乏必要的说服教育,一味地非打即骂。不难理解,小孩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下,难免不用拳头来解决问题,并将之应用到平时与同学老师的相处中,恃强凌弱。
2.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场所。自“十一五”教育改革方案实施以来,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基础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盲目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很多学校不是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标准,而是以分数和成绩为指挥棒,“重教书、轻育人”,过于关注学生成绩,忽视了学生品德的培养。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大量增加作业量,使一些低效、无效的教学有了生存的土壤,增加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前段时间,甚至出现了小学生为了不写作业宁愿跳楼的事件,这不得不说是教育的悲剧。
(2)缺乏对问题学生管理的有效方法。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明白老师是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但是这一保护学生的措施,却被某些人曲解,无限地扩大“体罚”的范围,将正常管教也理解为体罚。曾经有位教师为了管教屡次捣乱课堂纪律、不交作业的学生A而让他站在教室后面听课,第二天该生就带着家长来学校投诉教师体罚学生,要求老师赔礼道歉。面对这种状况,很多教师都面临想管但不敢管的尴尬局面,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放弃这部分学生,对他们的问题视而不见。
(3)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的激情,教学方法不当。通常十年是一个教师的职业倦怠期,处在这一时期的教师53.6%对现状感到不满意,但却无力改变。一方面,这一时期的教师已经离开学校十年,失去了刚参加工作的新鲜感,也没有继续系统学习的条件;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教师绝大多数已经拿到了一级教师的职称,高级教师的职称却又显得那么遥不可及。这时的他们似乎已经失去了努力的目标,不愿意再去研究学生。遇到问题学生时,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以管理代替教育。当压制管理不奏效时,便产生放弃部分问题学生的想法。
(4)师生关系日渐淡薄,学校与家庭教育脱节。根据对34名问题学生的调查发现,有事主动找老师帮助的学生仅有1名,主动找老师沟通的家长则一个都没有。师生关系疏远、教师和家长沟通不足,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违背,这些都导致问题学生转化工作无法进行。如学生B的语文单元测试成绩终于及格了,老师在班上大力表扬,学生充满信心。可回到家里,家长一句话就让孩子心情低落:“高兴什么,不还是倒数第一。”他们的盲目攀比,往往会让教师的努力付诸东流。
3.社会因素人是社会的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特别是网络等强势媒体的介入,学生的视野空前扩大,但形形的不良价值观、不正之风也随之进来,影响和侵蚀着学生。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弱,缺乏正确的审美情趣,导致了一些学生“上网成瘾”,无心向学,甚至开始模仿某些暴力游戏中的情节,横行霸道,欺负同学,偏离了正常的学生生活。
4.学生因素在这次参与研究的34名问题学生中,有31名是学困生,这其中一名是因为先天性的智力因素,被“问题”。而其他30名是因为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缺乏明确的是非观念,不能正确理解有关社会公德与道德标准,对违纪持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有把违纪认为一种“能力”的表现,从而导致学习进度跟不上,自暴自弃,同伴关系恶劣,滋生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转化问题学生的策略
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难度大,仅仅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是有限的,比如说对于心理问题生,班主任就必须要依靠心理辅导老师,对于综合问题生,更要依靠多方面的教育力量。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应用,不但提高了教育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也使教育行业的教育教学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让高水平、全方位的协同教育成为可能。
1.网络学习,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只有拥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实现问题学生的转化。传统的教师培训通常存在名师难请、时间难调、课程选择少的问题。网络的出现,让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向各地专家请教,并按照自己的实际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例如电子邮件、新浪UC和各种博客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便能构建起网络环境下互动交流的体系。
(1)拓宽视野。注册校讯通同步课堂等教育网站,收集相关课程资料,并依据具体情况加以整理和应用;申请UC号,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参加新浪UC的空中课堂和专家讲坛,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就能与专家进行零距离接触。
(2)互动交流。通过教育0A、电子邮件传递教学、教研时所需的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资料的交流、文稿的互传;利用网络实时通信技术建立教师QQ群,实现一问多答、一题多解的实时交流模式,不断增大教师们的对话互动面,真正实现多向互动。
(3)资源共享。利用学校网站,鼓励教师上传各种资料,建立资料共享的平台,包括教学设计、课件、练习设计、历届测试卷等;鼓励教师利用各大门户网站上提供的博客空间建立自己的教学博客,将教学实践中的思考、讨论中的己见付诸文字,让朦胧的想法清晰,同时关注各地名师的博客,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参考。
2.转化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
每个问题学生的出现都与家长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转化问题生的重要环节是转化家长,只有帮助家长解决自身存在的子女教育问题,取得家长的支持,整合家庭和学校的力量,才能转化问题学生。
(1)加强与家长的交流。问题学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果。先了解“为什么”,才能“怎么办”。仔细排查摸底问题生形成的家庭原因是转化问题学生的第一步。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运用开家长会、家访、电访或是请家长来学校的方法,而这些方法不是周期长、信息迟,就是耗时长、效率低、成本高。导致家校信息不畅,家庭教育有心无力。教师工作缺乏家长配合,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德育不能保障。利用先进的移动及互联网信息技术如家校通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为教师和家长之间提供更及时、更经济、更便捷的沟通方式,有效地保证家校沟通的顺畅。
(2)达成与家长的共识。很多问题学生的家长本身就存在问题,但老师没有立场去指责家长。老师与家长之间不存在施教与受教的关系,可两者由于学生和子女这一纽带又结成了一种比较特殊的关系,所以只能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将正确的教育理念传达给家长,与家长就学生的教育达成共识,例如班级博客。通过博客教师心得、班级信息、学生动态和班级荣誉,吸引家长参与班级的管理;并在博客上设置成功家长的成功案例以及专家的教育经验,为家长教育孩子提供参考,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
3.协同管理,形成教育合力根据问题学生教育和转化的需要,组合任课教师、心理辅导老师、校领导、家长、社区的管理人员、优秀学生甚至与问题学生接触较多的可以利用的其他人员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利用学校网站的论坛定时开展针对问题学生的研讨,全方位地对问题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在问题学生的周围形成一个教育、引导、督促其行动的教育转化网络,使他们感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和期望,从而重新认识与评价自我,转变思想认识,最终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
(1)采用科学的评价体系,网上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学生档案的建立是教师进行问题学生问题记录、分析、总结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出相应对策的重要依据。档案建立后,采用密码进入的方案,针对相关教育工作者开放,对问题学生反复抓,抓反复,实行持之以恒的跟踪辅导。
(2)利用QQ横向、纵向全面了解问题学生情况学生性格最真实的表现,往往在非正式场合,在游戏中看得更清楚,而后一种观察角度一般是教师所缺乏的。利用QQ和问题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并关注学生QQ空间,时刻注意发现问题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让这些学生感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有助于与师生之间形成信任关系,学生有问题愿意与老师沟通和交流,老师也可以由此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症下药。
篇9
【关键词】 人格;激情;博学;幸福
【中图分类号】 B8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282-01
新课程改革强化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如今的校园,一方面,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空前的体现,“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追求;另一方面,教师却处在十分的境地,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的双重冲击,使许多教师丧失了职业乐趣,职业的蔓延现象令人担忧。
教师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主体,学生的发展与幸福说到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与幸福。没有教师,就没有教育;没有优秀的教师,就没有成熟的教育;没有优秀的教师群体,就没有支撑一个民族走向成功的教育。理念也好,举措也好,最终要靠教师去实施。遇到一个好教师是学生的幸福,能够聚焦一批好教师则是学校的成功,是教育的成功。因而,所谓的优质教育资源,不仅是漂亮的校舍、完备的设施、先进的理念、丰富的课程和多彩的活动,更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培育教师的幸福感,无易是当前学校教师队伍的重中之重。
1 教育引导,培育职业的荣誉感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众多,但都与教师本身缺乏对职业的认同感密不可分。欲使更多的教师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关键需要提高教师本身的觉悟,但学校也并非毫无作为。
要发挥学校自身优势,把握教师的积极心理,如利用教师会议,坚持正面的理想使命教育,持之以恒,春风化雨;开展教师、科任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广泛参与的教师评优活动,利用榜样引导,造成其自觉不自觉的仿效;邀请成绩卓著的毕业学生返校报告,既能带给曾经的教师们潜心事业矢志不渝的自豪,又能给新入伍的教师带来奋斗的目标;及时通报当前火暴应聘教师岗位的动态信息,能使教师们产生珍惜现有职业,抵御职业懈怠的外在动力;大力开展教师节庆祝、优秀教师表彰等活动,能使教师亲身体验温暖与关怀,丢弃被冷落、遗忘的沮丧与牢骚。
一旦教师不再排斥和抵触自己的职业,厌倦的情绪便会烟消云散,职业的荣誉感必将催生出由衷的幸福感。
2 搭建平台,培育事业的成就感
对于教师而言,没有什么比事业上的成就更能触发其幸福感了。为教师的成功搭建平台,使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能真切体味到事业成功所带来的欢乐,这是学校和校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教育的真谛在于“爱”。教师何尝不渴求学校的关爱?引领教师根据个人实际,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这是学校对教师的真爱;尽力满足教师自我成长、自主发展的需求,为他们的进修培训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时间保证,这是学校对教师的厚爱;精心创设载体,通过师徒结对、基本功比武、课堂教学展示等多种形式,锻造教师过硬的教育教学技能,这是学校对教师的挚爱;借助多种媒体推介其成功的经验,促使其成名立业,这是学校对教师的仁爱;不横加指责,对其存在的缺陷给予宽容,帮助其寻找克服不足的途径和方法,这是学校对于教师的慈爱。
教师事业上的成就除了带给其本身的幸福外,还能激励团队的其他成员,其辐射效应实在不容小视。
3 多管齐下,培育集体的归属感
校园是老师们工作的主要场所,是优秀的教师团队发展壮大的土壤,值得精心打造,尽心呵护。首先,要用共同的价值观凝聚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弘扬求真、求善、求美的校园风气,充分挖掘学校传统文化中各种积极的因素,使学校逐步成为老师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其次要用集体的温暖吸引教师。注重人文关怀,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生日问候、伤病探视、婚丧慰问、急难救助、上门家访等,久而久之,学校便成为了老师们集体生活的乐园。再次,要用团队的共同目标提升教师。学校可以通过让老师参与学校规划的制定、落实学校各项工作的相关责任人等手段,使老师们主动投身于集体活动,致力于提升自身素养,使校园真正成为老师们大显身手的用武之地。
试想一下,假如教师都能以校为家、爱校如家,那么归属、依赖集体的情感该是多么的真挚而强烈,心中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将不会枯竭。
4 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塑造美丽的教师人格
教师的社会责任重大,工作琐碎繁杂,加上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多样性,精神压力与心理负担往往过重。作为学校,要努力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尽力排除诸如个别学生和家长用个人的好恶评判教师等各种来自外部的干扰,使教师能够静心工作、潜心钻研;要尊重教育规律,不随意加重教师的负担,尽可能减少对教师正常的家庭生活的影响;在不损害师德形象的前提下,尊重教师的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支持工会、妇女、共青团、教研组等组织适度地开展休闲、温馨的娱乐活动,增添生活的情趣。
成功的教师都是有着自己鲜明个性的,都是带有个人思想的教学。魏书生正是基于自己多年的思考,总结出了一整套学习语文的方法,而在学生那里获得充分的实证,即便是在自己不教授课文的时候,学生依然可以获得自学的帮助,把语文学好。韩军先生喜欢朗读,就把自己的朗读教学变成了乐趣,也给学生带来享受,朗朗的读书声让他的语文教学充满活力,正在实践着语文的原本的学习方式。于漪先生正是倾注自己的真情和热爱,让他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如今都走上了名师的道路。学习名师才能成为名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看得更远。
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教育的对象更不可能真空。学生已经迷恋网络,教师也要行动起来。这个社会告诉人们:接受能接受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教师不了解网络,与学生怎么沟通,教师不上网,怎么去判别网络的真伪优劣,怎样指导学生正确对待。教师不知时尚为何,也无法引领时尚。
社会讲与时俱进,教育也必须这样。性格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但性格也是可以改变的。为了职业而改变,这是对工作的执着,为了人格魅力而改变,这是任务。而作为教师就是要适度地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层次,才能适应社会的一日千里的变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几本书,远远适应不了今天的教育。冷冰冰的说教面孔、硬生生的死板语言、喋喋不休的传教士表达、课后夹着书本走的教师似乎都欠缺了什么。
篇10
【关键词】工学结合;创意引导;课程构建;实施
动漫设计是一个特别需要“创意”的专业,据了解,目前在技校层次的动漫专业课程设置中,很少有学校开设关于创意思维训练的课程,相关的书籍不多见,文化基础科与专业课的教学也是分离的。因此,基于动漫专业的需求及技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语文老师和动漫专业老师共同探讨与研究,从动漫设计专业的工作中提取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开创了“创意引导”课程。该课程是本校“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中开发的一个学习领域,其内容体现出文化基础与专业课的有机结合,为动漫设计专业课的教学服务。
一、“创意引导”课程构建的背景和意义
(一) 课程构建的背景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创新成了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主任胡月明说:“国内现在的作品缺乏幽默和综合造型创意。国外的动漫明星的造型有很深的文化因素,而国内动漫造型过于简单,没有幽默的想法在里面,没有创意,综合造型能力严重缺乏。”
在这个大环境中,动漫专业本身的特质以及中国动漫在世界动漫领域内所处的位置与存在的问题证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中国动漫未来发展的最根本条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构建的意义
创意思维是动漫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而且要求高于其他专业,动漫作为一种创意产业,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对于影片故事的构架、情节的编排、人物造型的设计、影片的背景刻画等艺术创造都非常重要,可以说这一专业对创意的要求是无处不在。
在课程构建与实施中,我们充分体现以工作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及校企结合的工学一体的课程理念,通过感知、理解、策略、行动等四个环节开发工作页,通过教学准备、计划实施,考核评价等基本路径,将必备的知识学习与教学情境有机结合,通过情景、参与、互动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同时我们大胆创新,打破了传统的技工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学科性,较好的体现了文化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与专业课结合的理念。
二、“创意引导”课程的构建
(一)课程构建的思路与方法
在课程构建过程中,小组成员非常重视加强课题理论学习和指导培训,如聘请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学者围绕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对课题组成员作专题讲座,举办研讨交流会;同时积极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多样式的教学展示活动和课程观摩活动,并建立课件研发中心,发挥集体智慧,收集、推介、开发和设计优秀的课件系列,研究课题组成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教学案例;重视与专业系的相结合,把“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落到实处。
具体采取行动研究法为主,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相结合的形式,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于一体,体现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研究过程,遵照“计划―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的研究步骤和要求,提高研究的实效。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更是荡气回肠。历史人物传记、历史小故事、鬼神传说、奇珍异兽等,更是凸显了中国元素的丰富。日本《火影忍者》、日本动漫《圣斗士》、日本动漫《最游记》就是中国《西游记》的恶搞颠覆版、日本动画《七龙珠》也透着中国文学名著《西游记》的气息、漫画《中华小当家》日本动画《十二国记》还有美国的《花木兰》都有太多的中国元素。
经常在日本、美国这两个动漫大国里出现的动漫作品中的中国元素有:中国的武术文化、武侠精神、人物传奇故事、上古传说、文学著作、中国地名、风景名胜、中国封建制度、音乐文化、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中国古代神兽名、宗教文化、服装、艺术……如此之多的中国元素为那些动漫的成功打下了基础,不禁感叹。
面对这些动漫的成功,从正面既说明了中国历史文化在世界的地位,也表现了中国元素的魅力。从负面及说明了中国动漫的萎靡与病态,也促使我们开始反思中国动漫的不足之处与其发展缓慢的原因。
(二)课程构建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学生素质分析、企业需求调研、实践专家访谈等工作环节,文化基础课老师与动漫专业老师开展了深入的研讨交流,构建了“创意引导”课程结构。
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创意思维训练,丰富想象力,拓展形象思维,提高观察力培养创新能力,挖掘个性潜能。同时丰富精神世界,丰厚文学素养,为编写动漫剧本及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主要包括文学导读、具象写作、改编、创意写作四部分内容。
“文学导读”:主要是通过学习“中外神话导读与比较”“童话寓言赏析”“中国小说戏剧欣赏”等模块使学生能把握各典型案例故事情节,能对人物形象、人物语言进行赏析,培养主动精神;丰厚他们的文学素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审美情趣。
“具象写作”:通过完成“场景描写、肖像服饰描写、动作神态描写及表演、思维创新游戏”的学习来提高学生观察力,丰富想象力,提高创新能力。
“改编”:通过“将古诗、歌词、漫画等改写成故事”,让学生了解有很多种文学艺术样式可以改写成故事,为将来写动漫剧本打下基础,认识到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文表达了能力对动漫设计人才的重要性。
“创意写作”:在完成“编写动画电影续集、改写故事情节、编写动漫故事”的学习任务后,学生能依据材料展开合理想象,突破惯性思维模式。
三、“创意引导”课程的实施
(一)编写了“创意引导”工作页
根据整个课程体系开发了“教学工作页”,在这个学材中,将课程分成了若干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组合起来就是一个系统、完整的创意思维训练过程。
例如,任务之一:编写动漫故事。其具体任务如下:
1.回顾前期所学的知识:改编体裁(如神话、寓言、传说等等)
2.结合现有的经验:续写、改写――动物、植物、身边事以及幻想等
3.发挥想象和创意,创作一个完整的故事
在每份工作页中,有【任务描述】、【学习目标】、【实施准备】、【实施要求】
【实施过程】、【评价反馈】、【学习拓展】、【小提示】等环节,这些环节环环紧扣,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工作页明确任务和要求并展开训练,同时老师的引导可以系统有效的进行训练。
(二)教学方式有所创新
创新意识是可以通过培养、训练得到不断提高的。作为教师,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用创新的课堂设计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导入。创新课程的导入的创设需要我们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着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知识的铺垫、台阶或过渡,达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动漫专业学生喜欢画画,针对这一特点,在清明过后,我要求学生以《清明》这首诗画出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和意境要和这首诗贴合。刚开始有几个学生唉声叹气说不知道该怎么办,但看到周围的同学“挥毫泼墨”也随之投入进去,课堂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左顾右盼、手机铃声的此起彼伏、甚至整天抱着漫画书的也拿起笔神情专注,作品中有表现亲情的,有讲述缠绵悱恻的爱情的,也有恐怖惊悚的,甚至还有精彩的武侠故事。
2.采用生动有趣的载体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动漫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更需要潜能的激发。为此在一个炎热的下午,大家昏昏欲睡的时候,老师宣布今天要给大家发糖吃,大家看到有糖吃都来了精神,很开心,每人得到了一个糖果,大都是不同口味的,有棉花糖、甜芥辣糖、有榴莲糖、橘子糖、汽水糖甚至遇热会在口腔里跳的跳跳糖……于是规定:从现在开始的几分钟是大家吃糖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你们要仔细体会舌头上的感觉,然后用剩下的时间把这种感觉用画面表现出来。在他们七嘴八舌的提问讨论之后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大家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将自己抽象的味觉用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其中有两个学生给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画出了一个人被刺穿,停在半空中的样子――芥辣糖;另外一个画的是山水田园,炊烟袅袅,并有简单的文字――棉花糖,梦里故乡的味道!他们创新思维的潜力让老师惊奇和欣喜。
3.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形象思维的培养
要想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学中教师就要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多观察、多体验、多读书。
A.联想法
例如:将学生分成每四人一组,给每组学生一个字,让他们组成一个词,再写成一句话,在变成一段话,最后变成一个故事
B.移植法
例如:接着上个例子,每位学生完成自己的故事后,再继续完成故事接龙,将其他三位同学的故事嫁接进自己的故事中,最终完成一个长篇故事。
C.深加工
例如:给学生用多媒体展示著名中国水墨动画《山水情》(是无声的)先创作出一个完整的故事,然后由学生自己找搭档给人物配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对所给有限的材料进行加工,新创作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当众表演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但学生完成得很好,表演也大方得体,有的还很幽默,有的很无厘头,次尝试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才华以及他们身上的潜力。
(2)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例如:在一训练课上,我出了“深山藏古寺”这一题目。让学生用画面这一题目的意思描绘出来,要求在其描绘中必须体现出“藏”字的意境 。
创意思维有一个特定发生、展的过程。所以在创意思维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地做链接,有广度的连接,也有深度的链接,更有维度的连接。生活给与我们很多的启发,很多事物从表面上看似相同,实际上内核已经发生了变化,而我们就是要将这种变化转化应用到我们的教学当中的人。
四、“创意引导”课程实施的效果与建议
(一)学生的收获与评价
1.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沟通,学生上课时不再是时刻手执画笔埋头苦画“默默无语”的状态,开始积极活跃起来,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表演节目都积极参与。
2.学生创意思维得到拓展,作品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从最初的毫无思路,东拉西扯,到后来开展各项创意设计练习时都能按时完成,而且大多数作品基本都是比较系统完善的精品。不少学生的作品让老师吃惊、赞叹、甚至不由得佩服起来,
为了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也为了让课程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因此筹划出一本学生自己的作品集,这将是学校、老师更是学生自己的宝贵财富。
(二)课程实施的建议
在动漫创意的引导方面虽然我们有了一点收获,但是越是进行下去才发现,要想做好很难。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长期性的任务。要将他彻底推行和实施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师生的知识素养有待提高、考核方式的改进等。
可以说,我国教育体制中现有的考核方式不足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我们不能将他的能力评价为75或者90分,因此需要探讨一种更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何中伟. 电脑组装・测试・维护・故障排除[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