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访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1 22:4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家访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家访,不能只单纯的限制在亲自走访的方式上,也可以采取电话远程访问、网络访问(包括BLOG、E-mail、BBS、ICQ)、顺访、组织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访问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甚至还可以利用写信这种古老的方式,使家长通过阅读辅导员致家长的信件,体会到辅导员对自己孩子的关爱。这样既有利于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做出正确判断,又能使老师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家长形成一股合力,起到共同监督、共同促进的良性作用。
从高校辅导员家访问卷调查和家访现状访谈结果来看,高校辅导员家访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主要集中在学习成绩差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事实上,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和关注每一个学生,以便扩大家访的范围并保障辅导员和家长之间的沟通。
3、高校辅导员家访队伍可随机性。
大多数辅导员进行家访工作时,只是单独行动,认为家访只是学校布置给个人的工作任务,忽略了“团结就是力量”的巨大作用。事实上,高校辅导员家访活动可由一个辅导员家访到团队组合家访,组合方式可采取家访学生地区一致的原则、辅导员性格互补的原则、辅导员专业结合的原则等多种灵活的方式,这样更便于辅导员之间相互交流,有利于工作的进行。
4、高校辅导员家访活动可随时性。
按照惯例,各高校辅导员基本都是在每年寒假期间对学生家庭进行走访,由于辅导员的时间、精力、体力、安全和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辅导员不能够走访更多的学生家庭。所以,各辅导员可充分利用平时的节假日时间、出差工作的额外时间等,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
5、高校辅导员家访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1)备学生。
高校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众多,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如果在短时间内做到到每个学生家庭中走访,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这样就需要辅导员有重点的筛选即将要走访的学生,包括学生的家庭组合情况、学生的心理情况、奖惩情况、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家庭经济来源、学生的恋爱问题等等,选取这样的学生进行家访,便于找到问题的症结,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2)明确家访目的,端正家访态度。
在掌握了学生的第一手信息后,高校辅导员要进一步明确家访目的,对本次家访中想要解决的问题做到心里有数。因为学生的思想不是一时一刻形成的,而这些思想不但会表现在生活中的一个方面,甚至会表现在多个方面,这些不良的思想往往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自卑、交往受限等问题;另外,辅导员在家访前,也需要端正自己的家访态度,不可把家访看成是走过场、走形式,而是要真正的用心去做,让家长和学生同时感受到学校及老师的关爱。
(3)辅导员自身需充电。
高校的大多数辅导员,都是80后,年龄基本都在30岁左右,上班工作的时间短,社会阅历也不是很深,尤其是初次与学生家长接触,很多人情世故都不是很明白。所以,在家访前,辅导员自身也需要学习很多相应的知识。第一,辅导员的生存能力。个人的生存能力,对于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高校辅导员家访基本都是单独行动,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尤其是个人的安全问题,这就需要辅导员有较强的防范意识、遇事时临危不惧的心态、沉着冷静的处理问题等能力。第二,辅导员的沟通能力。在家访前,辅导员要做好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充分准备,把家长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解决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上,要了解学生上大学之前的教育情况,更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同时,也应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整体发展情况,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学校规章制度、了解学校发展方向。辅导员通过与学生、学生家长促膝谈心,能够拉近彼此心理间的距离,并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交换意见,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有利于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6、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扩大家访的效果。
各高校要以家访为媒介,主动赢得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到大学生扶贫助困的工作中来,把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也让学生体会到社会各界人士对其的关爱,从而更加发奋的学习。
7、高校要建立和健全辅导员家访考核和评估体系、建立家访档案。
各高校要把家访工作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工作中,并通过总结评估检验家访工作的实效性;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建立过特殊学生档案的被访学生,在建档时更应该仔细慎重。
8、对症下药,及时总结,解决家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篇2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家访;解决措施
为深入贯彻《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增强学生与家长、辅导员与学校的沟通联系,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相互配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家庭状况,实时了解学生存在问题,寻求应对之策,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帮助,高校辅导员家访则是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切实根据对高校贫困生家访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教育工作者在学生教育中提供一些帮助,更有利于开展以后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一、高校家访工作准备与形式
在实际走访过程中,61%的学生有些许自卑,而自卑的学生往往是因为家庭所在地区周围的家庭又相对比较富裕,只有他们个别几家家庭条件较差,容易自卑,而在相对都比较贫困的地区,自卑感就没有那么明显,反而励志的学生更多。
3.家长和辅导员等教师对学生的学校实际表现不一致。在家访中,大多数家长文化水平较低,他们基本上都不会过多的干预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事情,反而可能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给了学生更多的自我空间,反而学生的发展完全看学生的自制力。大学期间,学生在学校的主要精力在做什么?实地走访中,通过与家长和学生聊天得出三方——家长、学生、辅导员对学生大学期间的主要精力看法不一致,如图:
家长普遍认为学生在学校的最主要的精力是在学习专业知识,而辅导员看到的是学生更多的精力花费在了勤工助学上,学生却自我认为基本是在勤工助学和校园活动上。学生家长的想法和学生本人的差距很大,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学费的压力,所以就不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反而家长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供孩子好好上学,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将来能有所作为。通过辅导员的了解,不管是否是贫困生,学生在校学习的精力都比较低,矛盾在于学生想更多接触社会,却又不具备成熟的思想心态和扎实的专业技能。由于部分学生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只看眼下,不能长久地、发展地看待问题,造成了对学习没有很强的信心,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状况。
三、实证问题的解决方法
1.帮助学生自我管理,培养自我发展的才能
从高中的家长、老师的催促管理到大学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学生要有一个过程,学校与家庭及时保证沟通确保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能有依据。辅导员老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来了解这些学生,不仅要与学生本人通过短信、QQ等方式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日常的学习生活,更应该通过他们寝室同学和班级干部了解他们的平时表现,以便及时有效地对学生尤其是特困生加以帮助和指导。
目前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我们不但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更要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如何在学校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明确他们现阶段自我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努力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为以后找工作增添砝码。
2.重视心理指导,关注贫困生情感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通过聊天了解学生的最新心理动态,通晓学生心理变化。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对他们加以引导和激励,鼓励他们多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注重培养自信心、挫折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培养具有内在价值感的真正意义上的自尊心,引导帮助他们去营造和谐、健康、友好、互助的良好人际关系。尤其是配合着就业指导,合理的安排就业。
情感教育是大学生中很重要的教育方式,也是传递中华文化、传递教育理念的一个窗口,培养杰出人才的根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受到了很多的帮助,因此感恩教育是对特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让学生在工作中直接参与体会感恩的真谛,逐步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师长、感恩社会。
3.依据就业安排勤工助学岗位,早做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就业指导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对家庭困难,过多的参与勤工助学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从而影响了学业,甚至改变了人生价值观。而且勤工助学岗位很多不是学校提供的,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社会,从而歪曲现实。为他们提供合理的勤工助学岗位,在校内校外的单位和学院正规渠道的帮助下,为他们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打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同时加强勤工助学思想教育,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
督促指导学生制定大学期间的生涯规划,尤其是很多贫困学生在自己就业问题上有很大的困惑和恐慌,帮助学生确定大学阶段学习及职业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文化知识和从事社会实践的关系。在规划中,使学生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估和对外界环境评估,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同时辅助心理指导,帮助贫困生进行在校四年的学习以及职业规划,从而使学生对学校生活产生信赖感。
4.坚持家访,建立多种形式长期机制,完善学生工作
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家访工作是辅导员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家访是界定学生家庭贫困状况的最好途径。但是对每一位困难学生的家庭都进行亲自的走访,也存在着实际的困难,因此我们更应该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拓宽家访途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电话家访、网络视频家访等多种形式的家访,才能使家访工作进行到底。保持家访的连续性,让家访深入学生的日常中,建立长期家访机制,多种家访模式育人相结合。
通过家访,不管是电话家访、信函家访、网络家访,还是实地走访,对家访贫困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深入改善班级建设,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加强自身责任感使命感。让大学贫困生感受学校温暖的同时合理激励学生各项才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尹作发.对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66-67.
[2]李国强,王旭红.家校合作: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J].教师,2009(2).
[3]宋虎珍.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 (1).
篇3
立德树人是指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榜样,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才,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在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过程中坚持以德育为先,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任务。这是时代赋予广大教育者的一项责任重大的使命,其重点与难点仍然是对道德的教育与树立,而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日常管理三部分,每部分都是高校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这也正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
二 辅导员实践立德树人的理论依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辅导员立德树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辅导员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提供了契机,既查找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更加端正了辅导员的工作作风。在工作思路上,辅导员立德树人要不断加强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在工作方法上,辅导员要不断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既要从大的方面关爱每位学生,也需从小处着手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从而成为当代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知心人和领路人。
三 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的实现途径
首先,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先强化自身品德,再以身作则,在方方面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良好的师德去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忠诚的职业选择的学生,使学生在大学阶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日后走向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其次,辅导员要定期深入学生宿舍和学生课堂,了解学生最新生活动态和课业学习完成情况。学生寝室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对学生开展日常行为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辅导员要转变工作思路和方法,定期进入学生寝室,近距离地接触学生,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加大服务和学生日常管理的力度。同时,辅导员还要经常深入学生课堂,掌握学生上课的出勤情况、课堂秩序、听课状态等一些基本情况,并及时做好登记,针对听课情况定期进行总结分析,发现查找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实实在在配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抓好学风建设。
再次,辅导员要定期找学生谈话,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谈心包括小范围、小群体的集体谈话和单独一名同学个别谈话。单独谈话一般比较深入,是与学生充分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重要途径。谈话前,辅导员要通过已有资料对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同学关系、交友情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进行全面了解分析,做到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心中有数,谈话方向明确。谈心时要灵活选择谈话时机和谈话方式,讲求谈话中的艺术,尊重学生隐私,不走形式,及时发现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尽早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等实际问题,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最后,辅导员要成为连接学校、学生、家庭的纽带,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家访,是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与家长进行沟通的一种有效工作方式。家访作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形式,把工作空间延伸到学生家庭,拓展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空间。通过家访,辅导员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以及在家的思想状况、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同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引导家长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教育措施、方法和手段,征求家长对学校及高等教育的意见和建议,成为连接校园和家庭的纽带,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四 结束语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辅导员践行立德树人的理论依据,将教育实践活动与立 德树人有机结合是提升辅导员工作质量的有利契机,辅导员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定期深入课堂、寝室,全面了解学生动态,对每一个学生做到充分了解和心中有数,使每一个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使高等教育的立德树人使命得以完成。
篇4
关键词 高校 公共体育 篮球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College Public Sports Basketball Teaching Reform
FAN Yuheng, HU Rong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136)
Abstract Basketball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college sports teaching, loved by the students, along with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basketball in college sports has shown a number of issues, such as teaching content boring, monotonous teaching methods,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is not reasonable, etc. in this paper, their work experience, the use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basketball teaching as research object, basketball teaching reform the current study, hoping to promote the college public Sports Basketball teaching reform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Key words college; public sports; basketball teaching; reform
1 研究对象
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公共体育篮球教学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浏览中国知网上关于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改革的论文,总结当前高校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篮球教学发展的策略进行分析。(2)专家访谈法。对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工程学院的篮球教师进行走访,就当前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进行探讨,共同研究篮球教学的改革道路。(3)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大一、大二篮球班学习的学生200名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98%。(4)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检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篮球学习兴趣调查分析
表1 学生篮球学习兴趣调查表(N=196)
为了解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表1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还是比较高的,其中有38.8%的学生非常喜欢篮球学习,有41.8%的学生喜欢篮球学习,仅有11.2%的学生不喜欢篮球学习,有8.2%的学生非常不喜欢篮球学习。由于篮球运动在我国较为普及,篮球运动方便开展,不受参与人数与场地的限制,篮球运动从初中到大学就是体育教学的主要项目之一,因此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较高。由于高校公共体育实行的是选课制度,学生有的是被动选择篮球教学,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自己的身体素质较差,在篮球课上没能完成教学任务,在考试中成绩不理想,或者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导致了学习兴趣较低。
3.2 学生篮球健身原理了解情况调查分析
表2 学生篮球健身原理了解情况调查表(N=196)
对学生进行了篮球健身原理了解情况的调查,从表2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篮球健身原理的了解并不全面,其中仅有17.3%的学生对篮球健身原理非常了解,有23%的学生对篮球健身原理了解,有34.2%的学生对健身原理不了解,有25.5%的学生对健身原理非常不了解。学生虽然对篮球学习的兴趣较高,但是对篮球理论知识了解较少,对篮球运动掌握得不够深入、全面,不利于学生篮球运动的学习。
3.3 篮球教学中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表3 篮球教学影响因素调查表(N=196)
为了解当前高校篮球教学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从表3的调查结果来看,有17.3%的学生认为篮球场地缺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20.9%的学生认为教师水平低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26.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23%的学生认为篮球学习兴趣低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分析这组数据,由于高校基础建设的加强,高校篮球场地越来越多,可以是北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而大部分高校篮球教学都是在室外进行的,室内篮球场地缺乏,影响了教学的开展。教师的教学水平低,教学方法落后,教学理念更新慢,教学中缺乏针对性,也是篮球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而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也被学生认为是篮球教学中的一个影响因素,如何应对这些影响因素,加强对篮球教学进行改革是高校篮球教学要解决的课题。
3.4 篮球教学改革的策略分析
3.4.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篮球兴趣
当前高校篮球教学内容复重,枯燥,大多数篮球教学都是进行简单的运球、传球、投篮等基本技能训练,课堂教学沉闷,未能针对现代篮球教学的特点安排教学内容。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在高校篮球教学中融入一些篮球小游戏,篮球趣味比赛等内容,同时还必须要安排一些相应的篮球理论知识教学,使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健身知识,才能更好地与实践运动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竞技水平提高。
3.4.2 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篮球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教师要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多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在篮球教学中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运动技术水平高低,多采用分层次教学和任务式教学。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不搞一个模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会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学习信心的培养,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4.3 发展校园篮球文化
随着大超联赛在高校间的进行,学校篮球运动有了明显的进步。高校要借助这一契机,加强篮球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学校篮球运动的开展打好基础,同时要加快校园篮球文化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篮球运动中来。学校可以组建篮球俱乐部、社团,定期举办学校内的篮球比赛,形成高校特有的篮球文化。
4 结论与建议
(1)当前高校篮球活动开展较好,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较高,但是仍旧有一小部分学生兴趣较低。(2)学生对篮球健身原理了解较少,对篮球理论知识学习不足。(3)影响篮球教学的因素比较复杂,主要有场地缺乏、教师水平低、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低等。(4)为了更好地发展高校篮球运动,改革篮球教学,必须要提高篮球教师的综合素质,完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为学生的篮球学习做好指导。(5)对篮球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使篮球教学内容向着健身性、娱乐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篮球运动中来。(6)加强校园篮球文化的建设,完善篮球基础设计建设,为校园篮球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何润侨.高校公共体育课篮球课教学浅谈[J].当代体育科技,2012(2).
[2] 武笑玲,高茂章.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反馈教学法”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2).
篇5
关键词:天津市;高等院校;科学研究;体育教师;绩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162-02
体育科学研究绩效既是评价体育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亦是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第一,许多体育教师平时不做科研,到了评职称时才临时抱佛脚,无法体现科学研究的系统性;第二,对体育学科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没有区别,均用同一标准衡量,缺少针对性和灵活性;第三,对大中小学体育教师科学研究绩效评价没有差别,缺乏区分度;第四,以评职称作为评价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指标,手段比较单一,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上述问题已成为制约体育教师科学研究能力提高的瓶颈。那么,如何评价体育教师科学研究?采用什么标准和方法评价?如何对不同层次体育教师科学研究进行评价?是本研究关注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①文献调查法:通过文献、光盘、INTERNET检索等方式,收集、鉴别整理有关我市体育科学研究的文献资料,以及评价指标筛选、体系构建和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相关文章和材料。②问卷调查法: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向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发放问卷,了解我市体育教师科学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③专家访谈法:通过对天津市普通高校部分学校的院长、教学科研主管部门的领导及相关专家访谈,了解体育教师科学研究的现状,并对指标权重选择征求意见,访谈结果对于指标的选用和权重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④数理统计法:利用SPSS13.0和Excel2000统计软件统计调查的原始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Mathematics),分析处理调查数据,并对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科学研究绩效进行评价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从被调查者的性别结构分析,在100名体育教师中,男教师69人,占69%;女教师31人,占31%。这表明体育教师的岗位,男性教师占据绝大部分,也表明各大院校对于体育教师的人选还是以男性为主。
2.对科研的关注度。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了当今高校体育教师对科研的关注度。其中37人对科研态度为很重要,占37%;42人为重要,占42%;15人为一般,占15%;6人为不重要,占6%,但在实际科研操作中,体育教师参与的数量明显不足,这与体育教师自身科研能力不足有直接关系,大部分参与科研的体育教师都以挂名为主,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排名较后,主持课题的体育教师则少之又少。
3.参加科研的目的。目前,我市科研管理绩效评价也存在很多难解之题,各个高校侧重学科不同,不同学科的科研水平发展无法实现均衡发展,各个高校都有自己学校所擅长和偏重的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领域。体育教师要处理好教学、科研和运动训练成果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以上述三点为主体,实现综合评定指标的层次构建。
4.工作成果的认知度。工作成果(一级指标)。①教学成果(二级指标)。教学成果包括教学工作量、实验工作量、教研组评估、精品课立项四个指标。②科研成果(二级指标)。科研能力对于每一名在职的高校体育教师来说都是其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同时科研能力是评价高校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参照指标,在天津市的各个高校中体育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承担着大量的教学讲演任务,不仅要在理论上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技术课上也要倾注大量的体力与精力。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总结相关的经验,在科学研究领域有所作为。③社会服务(二级指标)。校内外所获奖励或荣誉,通过调查表明对于在校内所获荣誉大部分教师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导致没有良性竞争,教师业务能力停滞不前,同时也反映了各大院校对于教师自身荣誉重视态度不足,导致体育教师对于获奖等个人能力评价认可度的降低。④人才培养(二级指标)。作为学校,培养人才是第一位的责任,作为体育教师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还要肩负提高学生体质的重任,但是调查发现,体育教师对于上课和运动队训练的概念是两种不同模式,其一认为,体育课只是增强学生体质,在增强体质同时,防止伤害事故为第一位;其二,运动队才是培养人才的运动训练模式,能专门训练培养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其三,有部分体育教师认为,培养人才的重任应由学科教师负责,而体育教师的任务只是单纯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
5.体育教师科研绩效方法构建原则及问题。制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评价体系需要长期的规划,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制定。这套绩效评价体系的确立首先要适应高校的发展要求,能帮助高校体育教师成长,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为这套评价体系的确立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进步。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①建立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科研、自身素质、指导工作、社会服务五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涵盖教师“德、能、勤、绩”诸方面,规范和强化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行为,使其客观地认识与评价自己,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有效提高工作业绩,从而更好地从经验化教学向科研化教学转变。②设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表,能有效地提高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考核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真正起到规范化管理体育教师的作用。③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体系,运用多种方式对体育教师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规定的职责履行程度进行公正合理的客观评价,其结果作为教师培养、奖惩、聘任、选用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以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科研等水平的不断提高。
2.建议。①科研成果不仅仅局限于职称评定,加强体育教师的自我素质提升,改变教学方式,向科研型体育教师发展。②结合人事制度改革,树立以人为本、尊重人、塑造人的管理理念,开展宣传和动员,使教师充分认识绩效考核的意义,提高广大教师参与评价的主体意识。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评价程序,及时反馈评价信息,重视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核与评价,发挥每位教师的工作潜力,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④高校制定教师科研绩效考核方法时,应充分考虑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体育教师应参与制定考核绩效方法,合理并有意识地提高体育课时,将运动训练、比赛、成绩等因素有效融合,制定适合体育教师的科研绩效考核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春英,李晓飞.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考核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1,(12).
[2]卢爱地.高校科研绩效考核办法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
[3]李锋,葛世伦,尹洁.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7):271-272.
[4]李元元,王光彦,邱学青.高等学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7,(7):59-65.
[5]徐倩,屈文垒,仇方春.基于AHP法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8-91.
[6]汪晓媛.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问题与改进建议-基于样本搞笑的实证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篇6
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已初步从“精英教育”阶段过渡为“大众教育”阶段,然而,国家在建设“创业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却越来越弱。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理念,创新创业教育开始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1]。本文根据专家访谈及问卷调查所搜集到的数据信息,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各项测定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全面了解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开展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状况,建立既符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规律,又能融入现有高等教育体制,同时又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供理论借鉴。
一、研究假设与问卷设计
(一) 研究假设
根据专家访谈及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本文假设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涉及到以下影响因素,包括:大学生创业意愿(BW)、创新创业影响因素(AF)、创新创业重视程度(AD)、创新创业资源配置(RD)、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式(IW)及相关的激励扶持政策(EP)[23]。我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以上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获得各因素的可测指标。见表1。
(二) 调查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的设计一共有三种类型: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调查问卷(在校生),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调查问卷(毕业生),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调查问卷(教师)。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我们根据侧重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提问形式。通过参考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研究文献以及国外相关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经验,分别对三种类型的调查问卷进行研究设计,咨询多位专家,汇总专家的建议,对问卷进行修改,使问卷更加符合调查实际,从而提高调查的效率和准确度。
针对在校生、毕业生和教师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调查问卷均包括创业意愿、影响因素、重视程度、资源配置、实施方式、激励扶持六个统计调查维度,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在具体问题设置上有所区别。针对在校生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调查问卷中,创业意愿的调查包括是否有过创业方面的意愿,是否会有意识地去了解创业方面的知识,如果有较好的工作机会时您是否会选择创业,创业的想法的主要来源;影响因素的调查包括创业目的,部门扶持,学校帮助,阻碍创业的因素,大学生创业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重视程度的调查包括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性评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定位,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的评价,高校是否有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和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态度;资源配置的调查包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评价,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提供的支持内容,高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内容,高校最欠缺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实施方式的调查包括高校应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方式,创业实践的最主要形式,希望获得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形式,希望高校开设怎样的创业课程,希望讲授创新创业课程的人员;激励扶持的调查包括高校创新教育激励机制的建议,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建议。
针对毕业生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问卷中,创业意愿的调查包括自主创业的时间,自主创业的原因,自主创业的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调查包括创业的技术获取模式,创业者最主要的创业技能获取来源,创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大学生创业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大学毕业生放弃创业的最主要原因,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评价,曾经就读的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评价,大学学习期间是否选修过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重视程度的调查包括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对象范围,高校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方式,高校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帮助的内容,高校最欠缺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资源配置的调查包括创新创业教育应包含的内容形式,最希望讲授创新创业课程的人员,高校最应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类型,最感兴趣的创业实践类课程类型;实施方式的调查包括高校采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高校促进创新教育发展的内容;激励扶持的调查包括高校采取的创新教育激励机制,学校扶持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的政策,最希望政府扶持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内容。
针对教师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调查问卷中,创业意愿的调查包括大学生最适合的创业开始阶段,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学校和社会舆论对大学生创业的态度;影响因素的调查包括大学生创业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大学生最主要的创业技能获取途径,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重要性的比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成功创业重要性的评价,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评价,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育对象;重视程度的调查包括高校是否有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所在高校的创新创业相关组织,所在高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所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所在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提供的支持内容,高校应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主要提供的帮助内容;资源配置的调查包括所在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创新创业教育应包含的内容形式;实施方式的调查包括学校聘请来讲授创新创业课程的人员,高校最应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的类型,创业实践的主要形式;激励扶持的调查包括高校应该采取的创新教育激励机制,高校应该采取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主要方面。
二、问卷统计与结果分析
(一) 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了8所研究型大学(主要包括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大学以及天津大学等)作为样本,主要的调查对象包括在校生、毕业生以及相关的教师,调查对象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包括管理学、医学、工学、理学、文学、法学以及农学等各学科专业,实施范围和调查层次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本次问卷调查过程中,忽略调查对象的年龄层次及创业的规模与性质。同时,为了避免调查样本的单一性,造成人为因素导致的抽样误差,针对被调查高校的学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为了提高调查对象的广度,我们在进行纸质问卷发放的同时,也采取了电子邮件调查方式,同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归类整理。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6份,经筛选后,有效问卷一共457份,占91.4%。其中,在校生问卷有221份,占有效问卷总数的比例为48.36%;毕业生问卷有107份,占23.41%;教师问卷有129份,占28.23%,调查在校生的专业类别的分布情况受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影响,如一般高校中农业类和医学类专业设置较少,因此这两个专业门类的调查对象就偏少。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且得出了样本的结构分布。见表2。
(二) 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1.问卷的信度分析。
信度可以理解为问题的真实方差与实际测得的方差的比例情况。本文采用的是常用的信度检验方法Cronbach alpha系数检验法,通过对量表检测得到的结果进行同质性检验来考察问卷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水平。一般认为,量表信度越高,则说明测量结果越稳定,而且,公认的可接受的信度量表值为0.7。检验结果,见表3。
根据所测的结果可看出,三份问卷的六个维度的信度均高于0.7,说明问卷的可靠性与一致性均较高,问卷设计较为理想。
2.问卷效度分析。效度是测量量表能否真实反映出所需要结果的一个依据,用来表征测量的有效性,主要包括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一般而言,只有当各项载荷系数均大于0.5,并且统计值KMO≥0.5,Bartlett≤0.01时,才能运用因子分析将问卷中各题的选项合并为一个因子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各项KMO系数均大于0.5,所有载荷均大于0.5,而且均通过Bartlett检验,这说明所有选项均有较好的区分度,同时,各项解释量均在60%以上,说明结构合理,基本符合要求。
三、 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一)模型的假设与验证
本模型运用LISREL8.3进行分析,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的方式必须要求样本数达到一定规模。本次问卷调查样本数为486>100,满足要求。在运用LISREL8.3进行分析之前,先通过SPSS计算出各变量的协方差矩阵。
(二)模型评价与修正
通常情况下,模型的整体拟合度包括三个方面,即绝对拟合度、增值拟合度以及简约拟合度。
经过结构方程分析软件LISREL的运算,得出验证结果,见表4。
四、 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关键测量指标的结论及对策
调查结果,从大学生、研究型大学和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找到了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来自大学自身的影响因素
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受教主体,很多大学生都有自主创业的想法,但是缺乏良好的创业信息交流平台和必要的创业心理辅导,导致了其仅仅只是想想而已,没有进行尝试和试验。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创业资金或场地,缺少家人、朋友和社会的支持,导致创业初期实际困难和心理负担过大,从而放弃自主创业。
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主要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多选择合作或模仿创新模式,因此,创新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据调查,现在很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没有专业的指导机构和管理部门,缺少实践和见习基地,导致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缺乏,影响其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使得创业项目的市场存活率较低,导致创业失败。
大学生的个人社会关系也是影响其是否参与创新创业的主要因素,而大部分学生基本没有很好的社会关系,这给自主创业带来一定困难。由于高校的创业基金安排不足和政府的融资政策不合理,给自主创业大学生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启动资金的缺乏导致很多大学生放弃自主创业的梦想而选择就业[5]。
(二)来自研究型大学的影响因素
据调查,很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教学、实践基地和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部门,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接受实践锻炼,甚至缺乏对创新创业的基本了解,而激励机制方面的不足也使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动力。
大部分学生和教师都认为所在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够,无法满足需要,而且较少根据专业和学生需求,聘请相关的从事创新研究的学者和创业成功人士进行交流指导。
在课程设置方面,虽然很多学校开设有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但是其设置却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仍然由本校教师课堂教授,没有突出创新创业的特色。很多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合理,使得一些创新的产品和技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有实现市场化,这也给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带来一定的困惑[6]。
(三)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为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提供有利条件和环境保障。调查分析表明,大部分人认为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在创业园建设和创业扶持基金的投入上还有很大缺口,相关资助政策也没有到位;大部分企业则认为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无法给自己带来可观的利益,因而对创新创业资金提供或技术支持的积极性不高;而社会舆论,尤其是亲朋好友认为自主创新创业需很大资金投入,风险高,故对其支持热情也不是很高,这些都给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带来了很大困难,极大地影响了自主创新创业的推进。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为重点,社会广泛参与,家庭全力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通过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社会民间力量的广泛介入,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使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从而有力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毛 雨.大学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湖湘论坛,2006(1):2023.
[2] 曹昌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5(11):17.
[3] 雷家.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科技,2007(2):8791.
[4] 胡巨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刍议[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3):6770.
篇7
[关键词]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社会评价;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3)05-0177-05
一、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社会评价体系研究的意义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教体艺[2005]3号文件)明确指出:学校体育不仅是国家全民健身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基础,更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竞技体育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高校创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竞技体育走健康发展以及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从竞技体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文件(教体艺[2005]3号文件)充分体现了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大学竞技体育,为国家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大学生运动员已成为中国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实现奥运争光计划精神,以及实现这一精神的途径和模式。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高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各种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水平运动员作为高校培养的特殊人才,同样需要满足社会、国家的需求。因此,从这一层面来讲,高校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确立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出合理的培养方案。只有如此,才能根据社会需求建立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系,提高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与社会的匹配度,培养具有高水平运动特色的宽口径人才。[1]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社会评价和培养体系的构建不仅对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对中国竞技体育运动的开展和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调查发现:中国现行的大学生教育质量评价以及反馈系统,并不完全适合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其应有的评价与指导作用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探索一种适用于中国现阶段的高校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体教结合”,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体育运动技术高的合格人才势在必行。
笔者运用社会学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多轮的专家调查,并根据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自身的特点,以及社会、国家对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探讨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力求使此指标体系能够真正应用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的评价,并且使培养单位能够按照社会、国家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与反馈。因此,研制科学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社会评价及其培养体系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0月
第29卷第5期商勇,等: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社会评价与培养体系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笔者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1)文献资料法。笔者查阅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图书馆以及体育教学部的图书资料室中的文献资料,搜集了与本研究内容有关的体育评价以及教育评价的文献资料,使笔者对这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为研究提供了相关理论、方法与思路。(2)专家访谈法。针对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笔者针对培养目标、培养体系以及现存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访谈。通过访谈,笔者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做了大致的归类。本着有利于进行评价的原则,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教育社会评价的可行性以及可操作性向有关专家进行了咨询。(3)问卷调查法。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调查目的设计了调查问卷,并通过邮寄的方式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发放160份,回收143份,有效问卷138份,回收率89%,有效率96%。调查对象为教育部所属的31所首批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以及管理人员,他们均是工作在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和管理一线的教师,均有副高以上职称,因而,他们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和可信度。(4)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笔者通过发放、回收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内容调查表,通过调查,归纳、总结了专家的意见,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所含内容进行了排序,将次要因素排除后,又发放了第二轮调查表,请专家作出评价,并允许专家修改自己原先的意见,问卷回收作出统计后,又进行了第三轮问卷调查。在三轮调查统计结果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最终的评价体系以及各指标的权重。(5)在研究中引入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及PDCA管理方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基本框架构建的依据
(1)以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评价体系的确定
高校培养的高水平运动员,最终要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社会需求就是高校对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终极目标。因此,评价体系应涵盖高水平运动员的行为特征,而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归根结底是对大学生素质的需求,所以,评价体系的指标确定,应该以考察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为核心。
(2)一级评价指标的确定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首先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与普通大学生的区别就在于,高水平运动员除具备一定的先天素质外,还要有较好的生理素质和业务素质。所以,笔者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中,将道德、心理、文化、人文、能力5个方面作为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将这5个方面列为一级评价指标。
(3)二级评价指标的确定
笔者在确定二级指标时,以专家访谈的内容以及结果作为基础,设计了调查问卷。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整理,删减掉了评价积分小的指标,最终确定了19项二级指标。
2.各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按照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培养与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笔者利用Satty教授制订的1~9级标度表(见表1),构建了判断矩阵。
(2)求各指标相应的权重值
根据上述求特征根、特征向量的方法,分别求各指标相应的权重值(见图1),并求出合成权重。经检验,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从而进行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培养与社会评价指标的权重总排序(见图1)。
图1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社会评价指标结构与权重
(二)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及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专家的咨询以及调查结果的统计,笔者认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以下内容:(1)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的评价应从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5个方面进行;(2)用人单位以及社会评价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科学文化和能力非常重视,这两方面反映的是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专业基础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3)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等能反映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职业道德与修养、敬业精神、意志品质,这些因素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因此,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部门,应当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评价的尺度以及人才需求方向的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制定适合社会需求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专业技能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培养计划。应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社会实践能力、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同时,还应着重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心理和情感的教育,对其灌输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以便最终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和需要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专门人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管理部门要从社会对毕业生评价中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培养方案,建立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机制,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反思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目标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的合理性,并不断进行改革。
(三)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社会评价的模式
1.确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在构建评价模型过程中,笔者借鉴了ISO9000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综合素质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社会评价模式(见图2)。
图2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社会评价模式
1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已经在政府管理机构、学校服务行业等领域应用多年,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此可见,这一管理体系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因此,将其移植到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培养管理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建立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培养的1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就是对培养的实现过程和支持过程实施网络控制,通过识别与体系相关的过程,建立1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笔者认为,应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实际出发,运用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管理方法[2],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方法,根据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进行合理的变通,以构建适应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
笔者认为,上述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社会评价模式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和开发性特征:即在评价的功能上表现为由注重选拔转向注重发展,由关注结果转变为关注评价过程;在评价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源化;在评价的结果上,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不断改进;在评价内容的选择上,转变为注重建立促进高水平运动员全面发展的评价内容体系,通过这种评价模式发现和发展客体多方面的潜能。[3]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社会评价与培养体系的技术支持系统
当前,社会网络科技迅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管理与运作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条件和技术培养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社会评价与培养体系的技术支持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内容如下:
构建系统的思路是:技术支持系统在整个模式中起着支持作用,能够提供整个模式正常运行的坚固的保障,确保管理的效率。开发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及培养网络管理系统,需要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技术支持系统。[4]
构建系统的基础技术是:Internet技术和asp动态网络技术。
3.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社会评价与培养体系技术支持系统的基本构架
基于网络环境下建立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社会评价系统(见图3),是本着“尊重用人单位、方便用人单位”的原则,
图3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社会评价系统
突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为高校管理部门的培养决策提供可参考的数据,其基本构架建立分为以下4个基本内容:
一是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社会需要信息源获取(用人单位填写对高水平运动员需求问卷);二是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社会评价(运动员填写问卷,反馈运动员自身综合素质的评价等级);三是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评价方法与知识库建立(高校体育教学部对用人单位问卷信息汇总,了解运动员的社会需求趋向,以主体性、综合效果、超前和民主性为原则制定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及建立评价办法知识库);四是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评价决策支持知识库建立(高校体育教学部建立以评价等级为依据的决策支持知识库)。
(四)建立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社会评价机制的思考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部门应通过对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同时,还要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反馈,参照社会评价的方法建立一套适合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社会评价的评价机制。在构建这一机制时,首先,应有利于建立与用人单位的联系,通过经常的信息交流,形成一个“招生―培养―使用”的反馈网络,从而达到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够符合社会需求的目标。其次,要通过这套机制来了解社会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需求方向,为确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内容以及专业设置指明方向,从而确定具有前瞻性的培养目标。再次,可以探讨影响社会对毕业生评价的主要因素,并对高校如何管理运动员做出反应、提出对策,真正培养出既具有运动技术特长又符合社会需要的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5]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其一,由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社会评价问题具有综合素质影响的双重性、评估对象的散在性、评估内容的综合性、评估过程干扰因素的多元性、具体测量指标的匮乏性等特点。因此,一个科学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社会评价体系,就必须在评价过程中坚持对象的主体性、整体的效果性、研究的超前性和评价的民主性等原则。
其二,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社会评价的内容应包括: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人文素质、能力素质5个方面。科学文化素质包含专业基础知识与社会实践能力;能力素质包含工作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这两方面是影响社会评价效果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但是,反映职业道德与修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敬业精神、情感控制能力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等因素也逐渐受到了社会用人单位的重视。
其三,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是当前教育评价的主要发展趋势,构建可持续性、开放性的评价模式是实现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社会评价体系的基本保障。建立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的社会评价机制,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真正实现教育外部评价与运动员内部评价的有机结合,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社会评价的指标定性与量化内容,以及方法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应通过评价结果反映不同主体的心愿和思想,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一个立体的评价网络体系,从而推进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其四,评价体系应能够及时反映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社会评价的优势和缺点,而且也能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指明方向。同时,也要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信息,实现反馈、决策、执行、监控、评价的一体化。
(二)建议
为了达到对上述指标体系更好地使用,笔者建议应对评价指标进行实测,并且对指标体系的质量进行观察和考证。经过对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以确定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效度、信度以及区别度,才能够比较精确地达到评价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的目的。
要重视和解决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和谐发展问题,使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在技术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使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心理与能力同步提升发展,不断提高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人文等综合素质,使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真正成为社会的楷模和青年人的榜样,以便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正范.高等教育质量概念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9(4):5658.
[2] DavidHoyle.ISO9000质量体系实用指导(ISO9000 Pocket Guide)[M].徐有刚,石闻洲,译.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463.
[3] 赵子建,杨松.实施ISO9000标准构建体育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3):7982.
篇8
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为以后评价健美操教师的教学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设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教育学,为本课题奠定理论基础.
2.2.2逻辑推理法
在健美操教学能力评价模型构建的准备阶段,我们主要参考了教育学等专著.并围绕着健美操教学的教学准备,教学开展,教学评价,教学综合四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并通过专家访谈打分法,经过检验筛选,逻辑思辨概括了这四个方面的指标,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
2.3.3特尔菲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指标的筛选,因为经过逻辑推理出来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要用这个方法来筛选指标,本文选择的专家为学校体育学专家教授3名,副教授3名,普通高校的体育部主任3名作为调查的对象.在问卷中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赋值,并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
3理论框架指导下的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选取
3.1健美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在体育教师教学的开展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健美操的教学设计是在遵循体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健美操教学的特点,把整个的课堂教学资源利用起来.将音乐,器械有效结合的过程.健美操的教学设计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把握教材的能力;2全面掌握学生情况的能力;3动作创编能力;4绘图能力;5音乐创编能力;6制定教学文案的能力.
3.2健美操教师教学实施能力
健美操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学实施是教学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是健美操教学实施的主要体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影响到教师的情绪体验和自身的发展.健美操的教学实施能力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1语言能力;2示范能力;3组织能力;4教学管理能力;5教学应变能力.
3.3健美操教师教学评价能力
健美操教师教学评价能力是判断体育教学活动的价值及优缺点的一种能力,也是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在现代体育活动中,评价已成为体育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健美操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两个中心环节.其包括:1教学效果评价;2对学生成绩评定.
3.4健美操教师教学综合能力
健美操教师教学综合能力主要有:1训练能力;2教学科研能力;3教学创新能力.确立指标的步骤为:1经验选择,大概确定一级、二级指标.2第一轮专家问卷法.在问卷设计之前先对问卷进行效度的检验,检验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然后对经验选择的指标进行赋值,分别用1,2,3,4,5来代表不重要、一般、重要、较重要,很重要.要求专家对其进行选择,之后计算其离散程度:集中程度的检验公式为:E軍i=1p5j=1ΣEjnij,离散程度的检验公式为:Si=1p-15j=1Σnij(Ej-E軍i)2姨离散程度小于0.63的指标进入下一轮专家问卷.3第二轮专家问卷.根据第一轮问卷专家的修改意见,对指标进行修改进入下一轮问卷.然后对第二轮问卷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第二轮专家意见已经高度一致.所有该评价指标就可以确定.
4利用AHP法确定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权重
4.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即建立评价系统的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本研究中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系统的目标层按照四个维度分解出子系统目标层.
4.2逐层构造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师教学能力评价
指标的两两判断矩阵对于从属于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
4.3判断矩阵求解
求解判断矩阵有多种方法:和积法,最小平方法,特征向量法等,其中,特征向量法被大量实践证明科学性最好,因此AHP方法中一般用此方法来计算矩阵的排序向量.对求出的特征向量作归一化处理.
4.4一致性检验
根据逻辑思辨,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要求其符合基本的逻辑关系.用这样的方法,来进行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权重的计算.最终得出:
5结论
篇9
[关键词] 网球;重庆市;现状;发展
1.前言
在国家政策和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全民健身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网球作为一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的体育运动引导着人们去强健身体、感受快乐。网球运动在群众中普及并大力推广,对重庆市全民健身素质的意识提高和促进我市精神文明建设起到重要意义。近年来重庆市业余网球运动也在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体育场馆在各区健身中心和高校的大力兴建,不同形式网球俱乐部的增多,参与网球运动的爱好者增多,不同形式业余网球比赛规模及数量增多等。查阅相关资料,本市业余网球较全面的现状研究也为零。为了弥补这一空白和更好促进重庆市网球事业的发展,本文对重庆市业余网球运动现状的进行了调查,系统地分析重庆市业余网球开展的影响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是重庆市网球协会的相关领导、网球组织管理者及网球参与者。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的检索和阅读各种网球书籍和杂志约十余本,为本文的完成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和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重庆市业余网球健身人口的状况进行初步统计,寻找制约因素和提出合理化建议。在重庆各区较为集中的网球健身场馆、社区网球场、网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各个学校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15份,有效问卷210份,总有效率达87.5%。
2.2.3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重庆市网球协会领导、重庆市部分场馆管理员、网球教练员等进行访谈,了解当前重庆市业余网球运动发展情况,得到了他们的一些建议。
2.2.4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类比、归纳、综合分析法,对重庆市业余网球发展现况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对所收集资料进行逻辑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业余网球参与对象
通过对重庆市业余网球参与者问卷方式的随机调查,发放两百多份问卷,调查人群中男性16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7.6%,女性为4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2.4%;领导干部36人、事业单位人员或公务员55人、外企或大型上市企业人员53人、学生52人、其它14人,领导干部占调查人数的17.1%,事业单位人员或公务员占26.2%,外企或大型上市企业人员占25.2%,学生占24.8%(见图3.1)。
图3.1 重庆市部分网球参与者职业特征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从性别来看,男性参与网球的人数明显高于女性;从职业特征来看,网球的参与者以领导干部、事业单位人员、外企及大型国企工作人员、学生是主要人群。领导干部和事业单位、外企和大型国企人员主要是由其工作性质和经济条件决定、学生主要由于学校体育的因素决定。从参与者的类别来看网球运动还局限于某些具备参与条件的人群,是正在发展阶段,要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还需要很多条件的完善。
3.2 业余网球运动的经费来源
通过走访调查得知:当前重庆市业余网球活动经费主要渠道有政府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赞助、场馆俱乐部的市场化经营、个人出资等多种形式。经费来源中以出让冠名权的方式让企事业单位赞助占较大的比例,也是本市业余网球开展的主要来源,如连续举办了十五届的重庆市“加州花园杯”业余网球公开赛、连续举办了十一届的重庆市“农行杯”高校教职工网球比赛等;各级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对网球运动项目的经费投入力度还存在严重不足。网球场馆的市场化经营、网球俱乐部、协会成员的会费及个人经费投资,其占有相对一定比例,灵活多样的方式不但有利于缓解经费来源问题同时也有满足了网球爱好者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业余网球运动在社会群众中的开展,对网球普及推广起到了协助推动作用。
3.3 网球的场地建设
随着近几年网球运动的逐步开展,网球爱好者的增多、承接各种比赛的要求和高校网球课程的开设等因素,网球场管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增长,以各区运动健身中心和高校球场增长最为明显,高档住宅小区也都有了网球场地的配套。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市有网球场地约350片,主要集中在主城区,网球开展相对较好的区县的球场主要集中在学校,数量较少。其中从场地类型来看,室内场馆场约60片,室外塑胶场280片左右,另外还有少量的室外人工草皮场地、沥青场地、土场地;场地更加集中满足更多爱好者活动的场地主要分布在奥体网球中心、江南体育中心等各区健身密集的地方,还有就是满足教学需要的高等院校。由于网球运动对场地的要求较高的特点,运动场馆的建设还要继续才能保证网球运动更大程度的普及,这也是网球发展未来工作的一个重点。
3.4业余网球俱乐部的发展
篇10
关键词:高校;三小球;评价体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高校体育改革也进入深水区,作为新时期的发展要求,高校体育考核体系的完善与合理是评价教改的重要参考,作为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考核体系是否合理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水平、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否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等,这些都是高校教改的最终目标,在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球类项目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体育项目,第一国球乒乓球、第二国球羽毛球以及贵族项目网球合称为“三小球”,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校每年的选课来看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如何解决该校现行“三小球”课考核方法存在的弊端,实现向素质教育的快速转轨,是目前该校体育教师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该文以高校体育课“三小球”课程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体育课中“三小球”所有教学班级学生及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多种数据库、数字图书馆、网站的检索与收集,分析国内外关于“三小球”考核体系研究现状,并采用专家访谈法对“三小球”任职教师与其他体育专家进行咨询访谈,口头访谈学生,了解当前高校体育课“三小球”课程学生考核评价现状,并分析对策,为高校体育“三小球”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1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三小球”现行考核方法现状
体育考核作为评定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以及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对该校体育课的教与学起着导向作用。目前该校“三小球”考核方法大都以客观指标评定和主观经验评定为主,客观指标评定为主的考核形式主要是指技术考核的量化,对学生进行技术终结性的评定,主观经验评定为主的考核形式主要是指技术考核的规范性,通过前期的访谈以及调查,该校“三小球”考核方式基本上就是两项技、战术+考勤(如表1),考核内容单一,不能全面地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技术考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达到一定及格数量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技评的主观性评定,比赛考核的时间也过短,可操作性较差,考勤就是上课点名,记录迟到、旷课、请假情况,最终一次期末考试对学生一个学期进行结果性评价。
2构建高校体育课“三小球”课程考核体系
学生体育课程的评价应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该校现有的评价体系只注重结果评价及技战术的表象考核,学生对专项的理论认知、与同学间的交往以及进步幅度考查较少,不利于全面考核学习效果。因此,通过调研与访谈该校实际现状与参照专家的建议,新的评价体系也要具有可操作性,考核方式要全面评价但是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同时具有简单、可操作性,具体考核体系如表2所示。
2.1技术考核改革
根据该校以前技术考核方式及实际情况,前期该校技术考核只有期末一次总结性考核,有的学生基础好,课堂随便应付下,最后也能达标甚至高分,基础差的学生再努力也很难赶超,这样期末一次的技术考核就体现了不公平,而两项技术考核比重又占到80%,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教学条件,降低比重和加入进步幅度考核就能有效地改变这一局面,技术考核分2次(期中、期末),在第6次课时可期中对学生进行一次考核,评价考核总体情况,提出建议及要求,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期末再进行一次考核,在2次考核都达标下,进步幅度较大者技术考核分数相应较高,技术考核占比由原来80%减至60%。
2.2理论考核改革
理论考核评价有利于考察学生对课堂上讲解的乒乓球理论常识、裁判知识、历史发展等方面的掌握,不能只有技术的学习与考核,理论知识的认知也是教学考核的目标,通过访谈专家与学生,根据教学实践情况,可以采用口头理论考核,方式是在课堂上抢答。体育教学采用试卷课堂考核,学生反映没有必要,学生其他学业较重,所以,采用课堂讲授的乒乓球理论知识在期末考试中采用口头理论考核。
2.3课堂参与度改革
教学质量的好坏重点落实到课堂,考核评价中加入学生课堂参与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教学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讲授,老师讲再投入,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不利于知识的理解,课堂表现在评价中具体包括学生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与同学之间的合作练球、练球的时间长短等,老师在学生分散练习时可以主动观察每位同学的课堂表现,在点名册上标注,这样在期末考试中可以对每一位同学进行课堂参与度评分。
3高校“三小球”考核方法改革的建议
3.1认真研读教学文件,明确考核目标
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而且是教学活动的调节者,它对教学活动起着指向、激励、标准作用。体育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学文件,体会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术、技能,使学生习得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因此,“三小球”考核的目的不能简单地检查学生对教学技术的掌握情况,而是应将“三基”的掌握、运动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升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技术去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达到终身受益。
3.2考核内容要全面,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效果
考核内容的选择是否全面,是评价整个考核体系的关键,根据教学目标,全方位地考核教学过程及学生学习情况,不能只有技术和战术的考核,在实际操作中不能打折扣,内容的选择要在学生完成“三基”的基础上,还应包括独立锻炼形成、兴趣的培养、同学之间的情感合作等等,但是也应该结合该校实际教学条件,认真评估增设的考核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过于复杂的考核内容不仅累垮教师,也会让学生感觉压力较大,根据该校“三小球”多年来的教学条件与教学模式,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口头理论抢答考试,既不会过多的增加考核负担,在课堂平时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完成,具有简单的可操作性,教学文件的修改也简单。
3.3重视过程评价,考虑学生个体差异
从该校现有的考核体系来看,技术考试占比达到80%,考勤占20%,这是极为不合理的,这种现象在全国高校较普遍,操作性强、教师轻松、学生被动接受,技术考核只有期末一次,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考核标准,体现不出个体差异,虽然技战术考试在体育教学考核体系占比较大,这种方式的考核也给教学过程带了诸多便利,但是占比较重的考核方式如果不合理,那在做到考核内容较全面的情况下也不能合理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一考定成绩”过于武断,“三小球”考核应加入期中考试一项,这操作也简单可行,教师只要在课程一开始尽早教授考核技术,在学生练习6周左右,进行一次期中技术考核,反馈学生、指导学生改进措施,学生在后面课程继续加强练习,期末再进行技术考核,两次考核进行对比,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进步幅度,纵向对比,就能合理促进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谦,余超,周光海.高校体育课“三小球”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J].教学研究:全文版,2016(5):159.
[2]虞荣娟.大学生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5):195-196.
[3]刘忆湘.高校体育成绩评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