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活动小组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16:1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外活动小组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外活动小组经验总结

篇1

科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与知识技能、科学方法密切相关,而且受到科学观和科学品德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根据素质教育的总要求、化学教学的特点,以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中学化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五种能力也就是中学化学学科能力结构的五个基本要素。

然而,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还是囿于中学化学教材,不仅学生按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进行“照方抓药”,而且教师是按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而高考试题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尤其是对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重点,全面考查学生观察实验,收集有关资料、数据的能力;分析、研究和处理实验现象、数据,形成概念,作出判断、推理的能力;构思、选用实验方法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那么,怎样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课程呢?

化学课外活动课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化学教学独特的形式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以及较强的学生自主性等特点。化学课外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配合并完善课堂教学,实行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经受实践锻炼和发展智能,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化学教师应该重视并且善于组织和指导化学课外活动课。

一、化学课外活动的形式多样化

1.课外阅读活动。

组织学生搜集并阅读化学科普读物、化学学习辅导读物、化学发展史和化学家故事、化学趣闻逸事等。

2.化学制作活动。

(1)组织学生制作化学标本。例如合金标本、铁的合金标本、石油分馏产品标本、石油化工产品标本、煤的标本、煤化工产品标本、合成高分子材料标本等。

(2)组织学生收集图片,制作模型、图表幻灯片,摄制录像片等。

(3)制作常用的简单实验仪器或代用仪器。例如用墨水瓶制作酒精灯、切割大玻璃瓶制作玻璃水槽和钟罩、用小塑料瓶改制滴管等。

(4)自制化学试剂。例如用废铜制取硫酸铜、氧化铜,用废铁屑制取硫酸亚铁、氧化铁,从废电池中提取二氧化锰等。

(5)化学工艺制作。例如,用阳极氧化和茜素染料着色法制作铝质“金”星、制作银镜、化学刻字、自制蓝黑墨水、冲印照片等。

3.化学实验活动。

(1)实验基本操作练习。在课内实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

(2)配合课堂教学的实验。例如水的合成、氯气在氢气中的燃烧等。

(3)关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实验。例如电镀笔的制作和涂镀、电解加工、电铸、塑料电镀、纸版电池制作等。

(4)结合资源利用的实验。例如从海带灰中提取碘、从废定影液中提取银、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脑、用米泔水制葡萄糖等。

(5)跟生活和卫生保健有关的实验。例如CO毒性原因的演示实验、吸烟有害的演示实验、化学去渍、自制豆腐花、照片调色等。

4.专题报告或讲座。

可以由学生做读书报告、交流心得,也可以请科技人员和教师做化学化工方面的专题报告,介绍化学化工的新成就和新发展,介绍化学知识的应用或者做化学知识科普讲座等。

5.参观活动。

参观跟化学有关的化工生产和科研单位,组织观看有关的科普电影、电视、幻灯、录像、展览会、博物馆等。

6.化学竞赛。

可以组织化学知识竞赛、化学用语竞赛、基本操作竞赛、化学智力竞赛等,吸引学生参加或参观。

7.在校内出版化学墙报、板报或者化学小报。

8.组织化学晚会、化学活动日(周)、化学夏(冬)令营等活动。

这类活动通常综合多种活动内容和方式。例如在化学晚会上可以安排化学相声、化学猜谜、化学魔术、趣味化学表演和化学讲座等。

二、化学课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要实现化学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就必须做好活动的组织工作。

化学课外活动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以分年级组织、少数人参加、固定性的课外活动小组作为化学课外活动的主体,进行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要扩大影响,并增强成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化学课外活动要制订一个细致的计划。对计划执行情况要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调整。对每次活动都应作详细的记录和小结,学期结束时要做好总结,做好收集、积累资料和经验总结的工作。

化学课外活动要事先落实好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落实活动的经费和设备材料,落实指导教师和具体准备工作。要发挥指导教师特长,就要实行跨年级指导。

化学课外活动要抓好预习环节和讨论环节,让学生多做多想、手脑并用,弄懂有关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原理,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化学课外活动要重视安全教育、环保意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以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高尚的人生理想和道德情操,注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

篇2

在构建课外实践活动时,我们应遵循五项原则:一是整体性,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二是基本性,即实践活动要符合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三是适应性,即实践活动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学生乐意参加,并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四是现实性,即实践活动要从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条件出发,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热点问题,使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容易操作和实验,易于接受;五是科学性,即实践活动要符合科学规律,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去想象,学会创造。在实践活动的方法上,我们采取观察、调查、个案研究、实验操作、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因此,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强调的是学生自主探索,倡导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信息,并选择判断,解释和综合运用所获信息,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二、结合内容理解需求,开展主题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仅靠课堂教学40分钟的时间和课堂空间,在一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与组织环节,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空间来实施整个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外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创设浓厚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内容后,为了深化教学成效,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学”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与父母、朋友、同学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寻找感恩的闪光点,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进行交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感知中提升思想教育成效。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成就,通过各种信息传递的手段,广泛地影响着、教育着每一个学生。而且,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信息传播方式也变得多样化,有报刊、电脑、电视、电影、课外书等,小学生可运用这些传播工具汲取知识,还开阔了视野,学生不仅要从课堂上接受信息,还要获得课外的最新信息,这样才让学生了解国家乃至世界的最新动态,才能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且还培养主动学习能力。

四、老师要加强对活动的指导

老师的指导很重要,但其原则是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方法。就拿我班的阅读方面来看,我认为要与课堂的阅读教学相结合。本来小学生的求知欲就很强,渴望通过课外阅读来学到更多知识,知道更多事。语文课本里讲的一些自然现象以及科学知识和童话、寓言的课文,占的比例较高。通过课堂教学,同学们对它们已有一定的了解,追求新知识兴趣已被激发,这时我们就可以向同学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指导阅读方法,引导其积极参与阅读活动中。比如,六年级有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时同学们已对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所感染,为此我则向同学们推荐一些童话故事书,让其在课外阅读中,不断提高对童话中幻想的认识,并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五、写的方面

1.组织写作小组。可将班上写好者组织起来,成立写作小组,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如举行写作知识讲座,进行写作指导、作文观赏、写作练习;组织小组成员走出校门,进行参观、游览、访问;到社会大课堂去获取生动实际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2.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记日记,写周记是学生练笔的重要形式。教师应教给学生记日记,写周记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坚持把每天每周有意义的事记录下来。这种练笔取材于生活,学生用自己的话,无拘无束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写的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3.办板报、墙报和“小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动手开辟“语文园地”,创办“语文小报”“园地”,采用板报、墙报专栏的形式,“小报”由学生手抄或刻印。学生自己组稿改稿,自己编排设计,自己书写美化。学校对各班“园地”“小报”定期组织评比。这种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工作、细心办事的好作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

六、开展小学课外活动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训练语文基本功的主要阵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基本功,要达到牢固掌握,得靠较长时间的实践。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有比较多的从事实践的机会,诸如尽量多读一些适合儿童少年阅读的书报,联系实际经常学习观察生活,适当搞一些练习说话和作文的活动,这无疑对巩固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加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有益的。

篇3

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大多数家长外出务工挣钱,孩子们都由祖辈监护,祖辈文化层次很低,一点L;5重视学习。他们认为:“学习好坏无所谓,读书只管尽义务”或是“学那么多干哈,只要会学会算就行!”除受此影响外,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都是书本知识,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是没有什么用处的。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通过家长会或家访,对家长宣传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教师更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必要性,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主要性,同时带他们去参加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解与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题或是有关农村中知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像自己和家长所想的那样毫无用处,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谨性,使得数学成为学生学习困难的课程之一,多数农村初中的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教师应做到:

2.1热爱学生。初中学生都是一群十三、四岁的青春少年,他们感情细腻而丰富,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加感情投入,首先应热爱自己的学生,用爱心去教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这份关爱,把师生问的距离拉近,让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的朋友、亲人,自然而然他们也就会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若是教师对他们不理无问,甚至批评责骂,那么他们就会害怕教师,疏远教师,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成绩也会大幅度下降。

2.2创造情境。数学知识大多是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会感觉无味,教师可千方百计创造课堂的轻松愉悦环境,将书本知识转变为有趣的、令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在快乐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3交给学生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受益终生。数学这门学科主要是要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对能力的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够钻进去,又要能够跳出来。最佳学习方法就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到:①课前预习;②认真上课;③课后整理④认真练习i⑤及时复结。

4改进教学方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居于统治地位,但现在这一传统模式已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间的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教师不是讲授者、领导者,而是组织者、指导者、合作伙伴。

我认为改进教学方法可以从下着手:

4.1重视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将生活原型通过归纳浓缩成经典的理论,最终又还原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的学科。因此,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就不能仅仅在课本的例课和应用中,必须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去体验和应用,去真正感受知识的价值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过程,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身边的数学,到社会中去观察实践,这样才能达到一种让他(她)们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效果,促进数学的教学。将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完善的结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和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2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从阅读开始。在初步养成看书习惯以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难易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一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4.3教学手段现代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展示出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利用教学情景的设计,通过多媒体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能运用好多媒体对数学知识进行演示,可以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

4.4在教学中建立起数学思维方法数学思维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归纳,提炼和概括,教学中应重点从思维方法的角度出发,提炼方法,形成观点,这个过程使数学教学简化。数学思维方法甚至比数学知识都重要,它是人类长期数学发展经验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只有知识教学与思维方法教学相互结合,知识与思维才能协同发展和完善,才能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学以致用。

4.5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当前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在教师,要让学生有创造精神,教师首先要施以创造性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可利用一题多解,多方面寻求问题的不同解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要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待于我们所有战斗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前沿的同仁们共同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4

任何一种教育研究都应该具有三个层面:一是理论研究,即用一定的哲学原理来阐述和规定某一种教育的本质、规律和目的等;二是教育原则研究,即运用理论研究成果来确定此一处教育的内容,基本要求,指导性原则,检测标准等;三是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用以规范实施上述要求、原则的具体操作方法、操作程序等。这三个层面的研究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反观作文教学研究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作文教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层面,理论研究的队伍小,研究成果也缺乏深厚的理论内涵,有的论文仅是某一时期迎合某一热点话题的即兴之作,因而很难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这必然影响教育原则研究的理论层面。公正地说,这十几年来,作文教育原则的研究是有成绩的,如语文教学大纲、教材的不断修订和完善,作文检测标准的改进等都表明作文教学研究的成绩。但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作文教学改革的成绩仍不尽如人意,例如,比较符合汉语语言特点的统编作文教材至今没有问世;试图通过对内容、语言、结构三种独立成分的“分项累计”或“分项综合”而试行的作文质量检测标准,效果仍不理想;有一些经过试点并逐步推广,长期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至今仍属于“民间行为”,教育主管部门显得过分谨慎,因而推广不力,难以大面积丰收。最活跃的当推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方法研究。广大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落后局面有切身感受,于是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前进,大胆改革。有的提倡学生多写多练,有的指导学生办手抄报,有的坚持课前五分钟讲话,有的鼓励学生对教师批改写“读后小记”,有的规定学生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等等,内容十分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但这些仅仅是少数教师的个体行为,难以形成作文教学改革的“大气候”。

作文教学研究中存在的整体结构上的涣散,成果推广上的不力,经验总结上的不深,是导致作文教学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着一定的教学实践,理论研究中的某种先天不足,势必导致实践中的某种失衡或

失误,作文教学中实际存在的“四重四轻”就是这种失衡或失误的表现。

一、重形式,轻内容

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要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两个问题,即内容与形式问题。作文教学现状是,大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指导学生“怎样写”上。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过渡照应、开头结尾等都要详细讲,反复讲;学生则认真练,反复练。但效果往往不佳,因为它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了。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一书中指出:“前人在作文训练中很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这种经验,显然是值得重视的。”这里的质料(思想认识)、原料(思想情感)、写作兴趣、思考能力等,我们不是没有注意,而是缺乏足够重视,或者说重视的程度不到位。作文是人写的,但我们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往往比较注意作文本身,而忽视写作文的学生,把作文教学引向传授知识、技巧的死胡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误。

二、重批改,轻指导

批改也是指导。新大纲规定,作文评改可以采用详细评改、浏览检查等多种方式,使教师得以从“精批细改”的重压下喘息片刻。但问题并没有因此解决。教师之所以“业至辛勤”地批改作文,除了责任心之外,更多的是为了应付来自四面八方的挑剔性的检查。教师积极改进批改方法,本意是想提高作文指导的效率,正因为这样,学生作文本上“朱笔留痕”可能少了,某些病句、错别字可能漏过了,忽略了。这能得到领导和家长的理解和首肯吗?显然,这里的“重批改”对于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涵义,纠正的关键在于上下左右要达成共识。作文指导,并不等同于所谓“作文教学的三道程序”(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

三、重灌输,轻反馈

“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叶圣陶《论写作教学》),在现行的作文指导中,教师是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拥有评价的特权。但由于时间、精力乃至情绪、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很难对学生作文中所反映的思想、情感、语言、结构技巧等方面作出全面公正的评价。因此有人提出“真正的反馈,一定要避免评价,避免灌输”。教师应该把“自己应该完成的反馈和评价的任务大量地交给学生去做”。这就需要变重灌输为重反馈,变单项反馈为多向反馈,努力扩大读者源,满足学生的发表欲望。这方面工作,其实同行们多有尝试,效果也非常好。如让学生写一两篇作文挂在黑板上集中讨论修改;或张贴优秀习作供学生揣摩、借鉴;或让学生办“手抄报”展览评比;或编印《作文选》让作品“发表”,等等。问题是其中一部分尚处于自发阶段,未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差生”作文中反馈出来的点滴进步,对其“进步”应及时予以鼓励诱导,爱护其积极性,而不应求全责备。

四、重课内,轻课外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现状是“说起来清楚,做起来糊涂”。比如人人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实际上教师又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导学生找“米”、积“米”上。他们不管学生有没有东西,只管大讲如何选料、配料、掌握火候、讲究色香味,等等。这有什么作用呢?与其这样,不如先设法使其“库存”充实起来。培养一个“巧妇”谈何容易,何况作文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文学家。“胜义精言,世间本没有许多”。即使我们这些为人师者,也常有眼高手低之感,又何必苛求于学生呢?

篇5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学习兴趣;激发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过精心设计导言课来激发学习兴趣;第二阶段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不断巩固学习兴趣;第三阶段是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来发展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而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因为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例如初三《社会》课,可以从《社会》这个书名入手。上课一开始,教师不要急于讲课本内容,而可以先让学生讲讲在假期里的所见所闻,讲讲我们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有哪些重大新闻、重大事件发生。如上学期的第一堂课,同学们讲的最多就是我国长江、嫩江特大洪灾及世界金融危机的情况,大家你一言我一句,气氛相当活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造成98年特大洪灾的原因有哪些?这对我国今后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还能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说明了什么?当今世界国际政治形势如何?等等。通过提问,学生就会产生急于翻阅课本、学习知识的心理,第一堂课就体会到小小的课堂讲的都是大千世界的事情,社会课不单纯是圈圈重难点,背背知识点,而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课程,从而使学生对《社会》课产生学习兴趣。

二、巩固学习兴趣

在第一堂课激发了学习兴趣,这只是第一步。要想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保持长久的兴趣,还需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课的类型既有讲授课,也有讨论课、练习课、自学课,教学手段可采用录音、投影、挂图等多种辅助手段,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方法的设计思路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在每堂课里应形成不同的教法和手段的交替;二是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也来了,睡觉、做其他作业的现象也消失了。因此,经常变换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使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今日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为所动,反觉得自己单纯是贮存教材内容的“容器”。这样就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内心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自然地失去了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因而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力争每节课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在课始五分钟,我由学生进行时事政治讲演。课中我要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讨论中可以是师生进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要么可以由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要么将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这样,课堂不仅成了施展才华的竞技场,也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三、发展学习兴趣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教学技巧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深化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是每位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一、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

端正学生的学习数学动机,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受社会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呈多元化。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的理想和信心,尽力消除各种影响学生学习的消极因素。许多学生家长认为“学习好坏无所谓,读书只是尽义务”或是“学那么多干啥,会算账就行了”。

受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不少学生认为数学知识都是书本知识,对自己的未来和前途用处不大。作为数学教师要大力宣传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教师应广泛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数学知识的主要性,同时带他们去参加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解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数学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真实存在,了解和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数学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有时会使数学成为学生眼中一门“单调乏味”的学科。多数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特难学,没有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要从热爱学生做起。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发育时期,他们感情细腻而丰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增加感情投入,学会关爱学生,用爱心感化他们,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老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若是教师对他们漠不关心,甚至批评、责骂、体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害怕教师,疏远教师,就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课堂情境。数学的抽象枯燥,多数学生感觉单调无味,这就要求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将抽象枯燥的知识转变为有趣的、活泼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从兴趣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教会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学生的“学”同样不可小视。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方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掌握,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能使学生从学习中享受快乐。数学可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习数学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动脑,多做多练。最佳学习方法就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到:课前预习;课堂质疑、探究、练习、展示;课后归纳整理、巩固训练;及时进行阶段复结和反思。

四、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导演下充分的展示自己,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要树立新的教学观,使课堂教学活动走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讲授者、领导者,而是组织者、指导者、合作伙伴。

改进教学方法:其一,要重视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把生活实践中的原型通过归纳浓缩成经典的理论,最终又还原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对此,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中,必须到实际生活中去体验和应用,去真正感受知识的价值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过程,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身边数学的美,到社会中去观察实践,这样才能达到一种让他们主动去探究问题的效果,达到促进数学教学的目的。将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完美的结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和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二,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从阅读预习开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难易的接受程度提出预习目标,在重点、难点和易混点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预习数学课本,并结合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阅读预习水平和层次的提高,形成阅读预习、展示交流、反馈提高的良性循环。

其三,是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展示出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利用教学情景的设计,通过多媒体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能运用好多媒体对数学知识进行演示,可以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

其四,是要在教学中培养正确数学思维方法。数学思维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归纳,提炼和概括,教学中应重点从思维方法的角度出发,提炼方法,形成观点,这个过程使数学教学简化。数学思维方法甚至比数学知识都重要,它是人类长期数学发展经验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只有知识教学与思维方法教学相互结合,知识与思维才能协同发展和完善,才能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学以致用。

篇7

【关键词】瑞正态度 ;激发兴趣 ; 注重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在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全国上下一片“减负”声中,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既要做到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知识水平,适应社会发展。而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差,是大家所公认的,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呢?采取何种有效办法促进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当当前教学的热点问题。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得出几点看法。

一、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在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农村大多数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加之经济条件较差,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孩子们都是由祖辈监护,文化层次很低,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孩子失去了父母们的呵护和教育,学生任其自由发展,祖辈认为:“学习好坏无所谓,读书只管尽义务”或是“学那么多干哈,只要会算帐不吃亏就行,学那么多有什么用,考上学校花钱不说还不包分配一样回家种田”除受此影响外,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 ,见识少,所学知识都是书本知识,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是没有什么用处的。针对这些情况,教师们可通过家长会或家访,具体在班主任开学报名时要求每一位学生有家长的联系电话减轻教师家访的难度,特殊情况可要求家长到学校进行面谈,宣传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教师更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必要性,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主要性,同时带他们去参加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解与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题或是有关农村中知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像自己和家长所想的那样毫无用处,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上册实际问题与一次方程中引入的“某商店买出两件衣服,一件盈利25%一个件亏损25%,问是这家商店是盈利、亏损还是不盈也不亏。在教师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实际自我猜想,或是分小组讨论分别得出三种不同的结论,抓住'这家商店不盈也不亏'这种错误结论下文章,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到学习主体地位上来,在这种激情之下激发学生三种不同的结论关键是看进价与售价的关系,从而导出了本节课的主题――市场盈销中的利润、进价、售价、利润率及折数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设未知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再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突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的数学思想”。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谨性,使得数学成为学生学习困难的课程之一,多数农村初中的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教师应做到:

2.1 热爱学生。初中学生都是一群十三、四岁的青春少年,他们感情细腻而丰富,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加感情投入,为什么由数学教师当班主任的班级,该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浓一些,其中就突出了关爱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思想因素,所以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应热爱自己的学生,用爱心去教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这份关爱,把师生问的距离拉近,让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的朋友、亲人,自然而然他们也就会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若是教师对他们不理无问,甚至批评责骂,那么他们就会害怕教师,疏远教师,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成绩也会大幅度下降。

2.2 创造情境。数学知识大多是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会感觉无味,教师可千方百计创造课堂的轻松愉悦环境,将书本知识转变为有趣的、令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初三年级的二次函数的导入中,学生对二次函数比较难,年所以在课前导入中我们可以通过篮球明星姚明投篮中篮球经过的路径――抛物线、我们在投铅球时铅球经过的路径――抛物线等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它们所经过的路径与我们所学的二次函数有着密切联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在快乐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三、改进教学方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居于统治地位,但现在这一传统模式已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点。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间的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教师不是讲授者、领导者,而是组织者、指导者、合作伙伴。 在教学中我们须做到:

3.1 重视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 ,又将生活原型通过归纳浓缩成经典的理论,最终又还原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的学科。农村学生对课本中所举例子如电梯、跳楼价、股市的上涨与下跌等等不清楚,因此,农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就不能仅仅在课本的例课和应用中,必须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去体验和应用,去真正感受知识的价值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过程,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身边的数学,到社会中去观察实践,这样才能达到一种让他们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效果,促进数学的教学。将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完善的结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和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2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从阅读开始。在初步养成看书习惯以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难易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 ,寻找一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3.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以逐步推广,突破沿袭百年来的“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内容由静态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演示,给农村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我们农村初中学生主动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思维与创新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45分钟的时间里,通过课件的充分准备减少老师的版书,可以为学生提高课堂中的有效时间。通过课件教学情景的设计,展示出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件教学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能运用好多媒体对数学知识进行演示,可以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

3.4 在教学中建立起数学思维方法,数学思维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归纳,提炼和概括,教学中应重点从思维方法的角度出发,提炼方法,形成观点,这个过程使数学教学简化。数学思维方法甚至比数学知识都重要,它是人类长期数学发展经验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只有知识教学与思维方法教学相互结合,知识与思维才能协同发展和完善,才能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学以致用。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圆的这一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们正确处好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只要我们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中认识d与r的关系,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学习方法,就能运学习的方法去探究学习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8

在教学工作中,我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深入钻研教材,关注全国英语科教改的动态,大胆进行教改实验,因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自己“善于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胆进行教改,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注重教学实效”的教学风格,所教班级的成绩年年在年级名列前茅,受到了学校领导以及同事的赞赏。

在教学教研方面:

一、让创新成为教学、教研的活力与动力1995年至1996年正是中学英语科由旧教材向新教材转轨、英语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重大改革时期,它一方面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正好给我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我开展了“兴趣英语教学”。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充分发挥教师感染力,上课精神抖擞,热情洋溢,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心理兼容,并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教法灵活多变,边讲边议,议练结合,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后来,我开展了每天安排学生上讲台进行“课前三分钟英语口语”的活动,活动的形式有一人演讲、两人对话、小品、短剧和幽默笑话等。活动的开展,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热情高涨,课堂常常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用英语的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是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在学校教学教研活动上进行经验总结,这一活动得到了各教师的认同与充分肯定。96年在中山小榄中学上的HowtoPlantCabbages公开课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运用语言能力等优点受到了市教研员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98年调入南海一中后,我以更高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明确对自己提出“老师英语素质的提高是学生英语素质提高的前提”,把新教材内容及要求与高考大纲相结合,提出了“英语教学既要扣住课本,又要跳出课本;既要抓紧课堂,又要跳出课堂”的教学模式,为此,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基本功训练,每学期承担一次校级或科组公开课,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二、向备课、教研要质量,多年来我形成了一种备课前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方法的研究意识,努力做到在备课中知识结构由浅入深、选材内容贴近社会生活、预期目标学以致用。三、积极参加科组和全市英语科组织的教研活动,定期听本科组老师的公开课以及市英语教研室组织的公开课,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注意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科组同事共同编写了《英语早读文选》和《高中英语词汇选编》等书籍;同备课组成员协同合作查找和筛选网上资源,共同备课,做到了资源共享,智慧共享。四、成立英语活动小组,进行与英语学科相关的课外活动:开办口语班、英语角、朗读和演讲比赛、写成语和猜谜、唱英语歌、演话剧、背单词、英语征文、参加学校一年一届的英语节,开展这些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我校英语科的平均成绩一直遥遥领先于其它科。用学校领导的话来说:这与英语科老师平时积极和扎实开展各种英语活动是分不开的。五、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了适应高考要求,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积极倡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藏书、“阅读课”、“上网阅读课”等时间,自己搜索或利用老师提供的网站进行浏览阅读,丰富自己的英语知识。特别在高考报考英语专业的同学中,倡导开展“每月读两本英语课外书”的活动。六、研究高考,每次带高三我都要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把握高考动态,进一步明确考试的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参与备课组集体研究《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及其变化,调整复习思路,把握变化实质,充分发挥《考试说明》的信息作用。注重在英语高考复习中专题复习后必要的综合能力测试,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突出一个“精”字,尽可能精编一些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可持续发展等相联系的写作题目。努力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整合途径,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言传身教获得中级职称以来,不管是在中山小榄中学还是在南海市第一中学,都承担了辅导青年教师的工作,组成一帮一的模式,给他们上示范课,听他们上课,看他们的教案,共同备课,研究分析教材、钻研教法,选择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互相交流经验,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使他们都晋升了一级英语教师。

三、在学习中求发展多年来,本人能认真钻研业务,了解英语教学最新的发展趋势,不断的更新知识,订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参加了广东省、中山市、佛山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学习,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并撰写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在市、县、校等专题研讨会上交流。论文《谈课堂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获得南海市2000年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通过了电脑初、中级考试,并在南海一中校园网上制作了

自己的网页。

在德育方面:不但教书,更重视育人是我的工作原则。近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上,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开展教育改革,以育人为本,以振兴南海一中为自己最大的责任,认真实践“竭尽全力,倾尽所爱,真心奉献,无怨无悔”的一中精神。

以民主的作风,真诚的胸襟,高尚的师德,团结广大同学,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成效显著。在当班主任的第一天起,我就时时地提醒自己,要经常把自己放在普通同学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去开展工作。我经常向同学表明:我和同学们的关系,首先是朋友,其次是师生,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真诚地关心学生,真心地与同学们交朋友。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坚持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原则开展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同龄人中的起点和位置,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励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每人都有奋斗目标,每人都有座右铭,建设严谨的班容班貌和提高班级墙报的质量以及多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等,建设高品位的班级文化,使学生在这些氛围的熏陶下培养强烈的责任感和产生强烈的成才愿望。与此同时,从狠抓学生的仪表、出勤、文明言行和上课的规矩入手,使学生懂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一“伟大源自平凡”的道理,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培养严谨的作风。二是加强与各科任老师的合作与沟通,在工作中牢牢记住“既要教书,更要育人”的原则,做到全员参与育人。每位老师都有“共同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潜力”的责任,并切实开展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前进道路上激励学生的工作。及时利用校长室、书记室、德育处、团委及多个科组编印的《一中文摘》、《一中德育》、《新绿》、《一中家长通讯》、《奔流》、《春秋》等刊物和小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班风。三是重视班会课这一重要的德育教育阵地,狠抓班会课的质量,改进班会课和家长会的方式,较多地运用交流、对话、恳谈会等方式,重视学生在班级管理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对班集体的归属感。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德育工作,常从网上下载具有正面教育意义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从而走出了一条新思维、深层次、多渠道、有特色地开展思想教育的路子。四是对后进学生的教育一直坚持着一个原则,就是“首先要‘动之以情’——且永远要摆在第一位,然后才是‘晓之以理’,如果仍不见效,最后才是坚决地‘绳之以法’——即‘教育’‘批评’‘挽救’‘处理’”。本人历来主张“挽救一个差生比培养一个优生更有意义”,所以,对待这类学生,我都要求自己要以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去感化、教育他们。

篇9

80年代以来,中学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一样,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作了不少探索,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以“控制论”为指导,研究作文教学定向、定质、定量、定序等内容;2.以“系统论”为指导,探讨作文教学中教师、学生、知识(能力)等结构的功能在系统整体中的最佳组合,探讨作文教学的序列;3.以“信息论”为指导,探求信息输入、检索、传递、输出、反馈等环节的最佳状态;4.寻求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最佳结合方法,或读写结合,或以读促写,或以写带读;5.强调学生的思维、语言训练;6.注意学生的生活实践,指导观察、分析、积累;7.改进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环节,以培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分类只是为了论述方便,实际上它们是相互交叉渗透,难以截然分开的。这些探索研究的深度、广度尽管不尽相同,但却各具特色,无疑都是有益的尝试。

但是,与阅读教学一样,作文教学并没有因此扭转效率低的被动局面。如果把阅读与写作比作语文教学的两条腿,尽管阅读这条腿还远非人们期望的那样健壮,而作文这条腿较之“阅读”明显短了一截!其原因值得认真研究。

任何一种教育研究都应该具有三个层面:一是理论研究,即用一定的哲学原理来阐述和规定某一种教育的本质、规律和目的等;二是教育原则研究,即运用理论研究成果来确定此一处教育的内容,基本要求,指导性原则,检测标准等;三是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用以规范实施上述要求、原则的具体操作方法、操作程序等。这三个层面的研究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反观作文教学研究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作文教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层面,理论研究的队伍小,研究成果也缺乏深厚的理论内涵,有的论文仅是某一时期迎合某一热点话题的即兴之作。因而很难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这必然影响教育原则研究的理论层面。公正地说,这十几年来,作文教育原则的研究是有成绩的,如语文教学大纲、教材的不断修订和完善;作文检测标准的改进等都表明作文教学研究的成绩。但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作文教学改革的成绩仍不尽人意,例如,比较符合汉语语言特点的统编作文教材至今没有问世;试图通过对内容、语言、结构三种独立成分的“分项累计”或“分项综合”而试行的作文质量检测标准,效果仍不理想;有一些经过试点并逐步推广,长期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至今仍属于“民间行为”,教育主管部门显得过分谨慎,因而推广不力,难以大面积丰收。最活跃的当推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方法研究。广大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落后局面有切身感受,于是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前进,大胆改革。有的提倡学生多写多练,有的指导学生办手抄报,有的坚持课前五分钟讲话,有的鼓励学生对教师批改写“读后小记”,有的规定学生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内容十分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但这些仅仅是少数教师的个体行为,难以形成作文教学改革的“大气候”。

作文教学研究中存在的整体结构上的涣散,成果推广上的不力,经验总结上的不深,是导致作文教学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着一定的教学实践,理论研究中的某种先天不足,势必导致实践中的某种失衡或失误,作文教学中实际存在的“四重四轻”就是这种失衡或失误的表现。

一、重形式、轻内容。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要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两个问题,即内容与形式问题。作文教学现状是,大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指导学生“怎样写”上。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过渡照应、开头结尾等等都要详细讲,反复讲;学生则认真练,反复练。但效果往往不佳,因为它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了。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指出:“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等等问题。”他还在《语文教育书简》中指出:“通过写作关,大概须在思想认识方面多下功夫,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料。”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一书中指出:“前人在作文训练中很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这种经验,显然是值得重视的。”这里的质料(思想认识),原料(思想情感),写作兴趣,思考能力等等,我们不是没有注意,而是缺乏足够重视,或者说重视的程度不到位。作文是人写的,但我们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往往比较注意作文本身,而忽视写作文的学生,把作文教学引向传授知识、技巧的死胡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误。

二、重批改,轻指导。批改也是指导。新大纲规定,作文评改可以采用详细评改、浏览检查等多种方式,使教师得以从“精批细改”的重压下喘息片刻。但问题并没有因此解决。教师之所以“业至辛勤”地批改作文,除了责任心之外,更多的是为了应付来自四面八方的挑剔性的检查。教师积极改进批改方法,本意是想提高作文指导的效率,正因为这样,学生作文本上“朱笔留痕”可能少了,某些病句、错别字可能漏过了,忽略了。这能得到领导和家长的理解和首肯吗?显然,这里的“重批改”对于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涵义,纠正的关键在于上下左右要达成共识。

我说的作文指导,并不等同于所谓“作文教学的三道程序”(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因为作文教学的内容远非这三道程序所能涵盖的。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种“三道程序”说使“诗外”的东西如观察、积累、情感、兴趣等等统统不见了。那么说成“作文课”的三道程序行不行?还是不行,因为无论是命题、批改、批评都是在指导。虽然不同阶段的指导各有其侧重和特点,但谁也否认不了批改、讲评都是指导这个事实。朱绍禹先生在《作文教学过程试探》中把它称作“作文前指导、作文中指导、作文后指导”这样说比较准确、科学。这不是在搞文字游戏而是为了科学地界定作文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重灌输、轻反馈。“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叶圣陶《论写作教学》),在现行的作文指导中,教师是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拥有评价的特权。但由于时间、精力乃至情绪、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很难对学生作文中所反映的思想、情感、语言、结构技巧等方面作出全面公正的评价。因此有人提出“真正的反馈,一定要避免评价,避免灌输”。教师应该把“自己应该完成的反馈和评价的任务大量地交给学生去做”(美·约翰·梅尔《对学生作文尽量少作评价》)。这就需要变重灌输为重反馈,变单项反馈为多向反馈,努力扩大读者源,满足学生的发表欲望。这方面工作,其实同行们多有尝试,效果也非常好。如让学生分组讨论修改;或誊写一两篇作文挂在黑板上集中讨论修改;或张贴优秀习作供学生揣摩、借鉴;或让学生办“手抄报”展览评比;或编印《作文选》让作品“发表”等等。问题是其中一部分尚处于自发阶段,未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差生”作文中反馈出来的点滴进步,对其“进步”应及时予以鼓励诱导,爱护其积极性,而不应求全责备。叶圣陶在《语文教育书简》中曾明确指出:“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对“差生”更应如此。

四、重课内,轻课外。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现状是“说起来清楚,做起来糊涂”。比如人人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实际上教师又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导学生找米、积米上。他们不管学生有没有东西,只管大讲如何选料、配料、掌握火候,讲究色香味等等。这有什么作用呢?与其这样,不如先设法使其“库存”充实起来。培养一个“巧妇”谈何容易,何况作文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文学家。“胜义精言,世间本没有许多”(叶圣陶《论作文教学》)。即如我们这些为人师者,也常有眼高手低之感,又何必苛求于学生呢?

课堂教学,系统的课本知识学习,是学生打基础、长知识、增才干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我们还更应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方法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去接触社会,体验人生;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上学期我校组织两位青年教师(均为宁夏作协会员)分别搞了“小说创作”和“诗歌创作”讲座,学生很感兴趣,把一个可容纳200多人的大会议室挤得水泄不通,连走廊都挤满了人。学校领导、语文教师去迟了也只能站在窗外。学生的这种热情,不是很值得我们深思吗?

篇10

一、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需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收效很大本学期我校的教研活动打破以前教研的常规模式,以“三法”为专题作为研究的课题。所谓“三法”是指“优化教法”、“指导学法”和“创新考法”。

(一)随着初一、二年级新课程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传统的程序性教法必须改变,但多种多样的教改方法要及时优化,不能因教改而降低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所以优化教法势在必行。为此本期学校专门就教师的教法进行了经验总结,从中优化出很多大家一致赞同的好教法:如“分层次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辩论法”、“情境表演法”、“演讲法”、“演示操作法”等等。这不仅对年轻教师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年龄较大的教师(传统教法的教师)教法改进,也有很大的帮助。因而本学期的教学效果良好。其中,2006年10月我校有5名教师的课改实验教案被市教育局分别评为一、二、三等奖。同时我校先后还有三名教师在参加全市优质课教学大赛中获奖。尤其是物理青年教师刘丽不仅在全市物理优质课教学中荣获特等奖,而且被推荐参加全国第六届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并夺得全国二等奖(是本届安徽省唯一获奖者)。

(二)教法的改进必然要求学法的相应改变。因此,如何指导学生的学法,又是本学期的又一个课题。教师一般都很重视对学生的教法。但对学生的学法有些教师易忽视,所以本学期我校把“指导学生学法”作为专题来研究探讨,并总结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互动提问法”、“快速阅读法”、“科学识记法”、“程序自学法”、“激发兴趣法”、“激励竞争法”等等。2006年1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程教材编辑和省教育厅教育专家一行来我校调研新课程教学情况时,对我校的课改实验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全国都是中上等的水平”。

(三)“创新考法”是本学期我校研究探索并需逐步完善的课题,这对促进新课程教学的全面实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方法很多,而检测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下的学生成绩也没有固定的标准,更不能完全适用原来的检测方法。因此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创新考法”。然而这考法的“创新”不仅是考试方式的改变,而且包括题型的变化和题目的开放。于是在研究中形成的共识有:a、出难易程度不同的考试卷,让学生自主选择,调动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b、要求学生自己出试卷考同学,再由另外的同学出卷考自己,交叉进行,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c、创新题型,只要能反映出学生掌握的知识的问卷题型均可。d、开放题目,淡化学科间的界线,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中,严格督查师德师风《责任状》的落实,提高了教师依法执教的法纪意识,规范了教师的教育行为(一)通过教师例会(每周一会)结合新闻报刊的有关事例,教育教师遵纪守法,警示教师要规范行为,宣传崇尚良好师德的典范,从而极大地端正了学校的教风和校风。(二)请市司法局李甫律师来我校给全体师生作法制报告会,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从而更加严格遵守《未成年保护法》和《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三)通过定期召开各班学生代表会和鼓励学生及其家长的举报(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的办法,及时了解教师的师德行为状况,严惩重罚各种违规的不良师德行为者。如,本学期就处罚了一名违规教师(行政处分和降低一级工资)。同时,学校对师德高尚的教师行为进行大力表彰。目前全校争当师德标兵蔚然成风。

[NextPage] 三、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有益的课外活动,辅导和培养学生参加各项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一)组织并辅导学生参加由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和市广播电视局联合举办的“**市首届普通话大奖赛”,我校共有19名同学获奖,荣获了少年组唯一的“优秀团队奖”。(二)辅导和培养学生积极参加全省英语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表彰文件暂未下发)。(三)组织和培训学生参加的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全民健身运动长跑竞赛”,荣获“优胜团队奖”。

四、利用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强化督查安全措施,防患于未然

(一)利用校园宣传栏宣传安全方面的知识以及有关安全教育图片等,营造安全教育氛围,使安全警钟长鸣。

(二)学校通过班主任及时向学生通报市内外和省内外有关学校或学生安全事故的文件或新闻报道,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并要求班主任老师经常教育学生远离危险场所,遵守交通规则,不到水边游玩,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等。

(三)由于我校操场小,不得不到校外租赁的操场上体育课。因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特殊情况,学校不仅要求体育教师加强管理,同时还布置各班成立学生“体育课协管小组”(各班不少于4人),主要负责协助体育教师督促全班同学注意横跨马路和上体育课时的安全事项,以确保上体育课的学生安全。

(四)强化住校生寝室管理,实行“每周一查,重点日查”的制度,并坚持24小时门卫值班制度和专职管理员夜间看管制度,以加强安全的防范措施,防范各种伤害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大力开展德育工作,教育学生严格遵守班规校纪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