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6 09:10: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工作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它从一个侧面担负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类建设人才的重要任务。来建设和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充实教学设备,抓好师生生活,为完成学校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使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而后勤工作的社会化、服务化的改革则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因此,学校的后勤工作必须围绕这个目的,做好各项工作,为教育改革服务。多年的后勤工作的实践,可以给我们以这样的启示:后勤工作有事务性、服务性的一面,同时又有其思想性、教育性的一面。应该说学校后勤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能否保持正常的教育秩序,能否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为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是学校后勤工作的基本原则。要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各方面、特别是学校内部的各项工作的支持与合作,后勤人员要以主人翁的精神,深入实际,主动服务,决不能等待配合,等待服务,要主动为教学一线的正常工作,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提供有效的必要的物质条件。要关心师生生活,做好为师生生活服务的工作,尽量减少师生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因此说,为师生生活服务,也就是为教学服务。下面我就结合我校的一些实际情况谈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是学校后勤管理人员的配备。
在我们这样规模的农村小学,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又加上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任务重,因此,我校的后勤管理人员是兼职的,困难多、任务重。如我们学校的食堂管理工作,虽然没有学生寄宿,午餐只有几位老师在校就餐。但是负责食堂的工作也是很繁重的,每天除了完成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要负责早上到市场买菜、回来后还要利用课余时间洗菜做饭,更要考虑到每天老师爱吃什么食谱。虽然这项工作比较麻烦,但是我们凭着一颗高度负责的心,认真负责,爱校如家,办事热心、细心、耐心。几年来学校,食堂都办得有声有色,老师们都觉得非常满意。又如在图书出借方面,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利益为第一的原则,我校指派专门的老师负责,各班主任配合,坚持每天按规定时间向学生开放,并且办理借阅手续。让学生每天都有书看,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又阅读课外书。这样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他掌握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而且对学生进行爱护图书的教育,保持书报的整洁、整齐。
第二,学校的经费管理。
篇2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
我很崇尚这样一句话:教育要营造一方生命情感氛围,让学生精神舒畅地品味生活,切实使学生的生命世界达到最大程度的放大,积极让生命情感引人振奋、达观、向上、充满朝气,把人引上与周围世界的活泼交流,成为人生动力与光明之源。从教十多年来我一直遵循着我崇尚的这个教育目标,竭尽全力地工作着。从事班主任工作,虽然感到艰辛,但我为学生奉献了一生中最为美好的一段时光,学生们也让我体会了为人师长的快乐。下面我就谈一谈做班主任感受最深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用爱心启动心灵
“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的爱胜过千万次的说教。”
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坚信:只有捧着一颗爱心,才会有爱的奉献,才能干好自己所爱的事业和工作。每个有学生到校的日子,我总是早早的来到教室,跟学生一起打扫卫生,引导他们做有意的事;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变化。当学生作业拖拉时,我会拍拍他的肩说“孩子,下一次及时完成。”当孩子淘气时,我会认为他们是天真。渐渐地,学生越来越喜欢围我的身边,叽叽喳喳讲个不停,身体不舒服了,和同学闹矛盾了,学生都乐意来告诉我。当他们的生活、学习遇到困难时,我总是竭尽全力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我班有一个叫薛磊的学生,他学习很不好,还经常在班里捣乱,经过多次批评教育,都不见效,经过了解得知,他的父亲很少回家,根本不管他的生活、学习,母亲又要上班又要照顾他,有一次这位母亲面对我流泪啦,真是苦不堪言,孩子整天在失去父爱的环境中生活着。面对他,一种强大的责任感让我下定决心:我得帮帮他,千万不能让他失去自信。从此每天下午放学后,我给他辅导,有时我让同学们帮助他。平日里,我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接触他,给他关怀。渐渐地,这位同学不再违反纪律,学习也有了较大进步。不知有多少学生在我的帮助下慢改变着自己,成绩一天比一天好,家长也为此感叹不已!我知道:是爱,感化着他,是爱,促使他不断进步。爱并不一定用语言来表达,但他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语言。这就是爱的教育,教育的确是一门综合艺术,但归根到底,他是一门爱心的艺术。
二、做好表率,坚持言行一致。
加里宁说过:“教师心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种严格的监督。”因此,班级制定的纪律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已心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已带头不做。教师的身教作用尤其重要。孔子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因此,我要求学生做到的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等,我自己先做到。我要求值日生每天提早到校,我就比他们更早到达学校,站在课室门口,等学生的到来,学生亲眼目睹,久而久之,学生他们也不好意思迟到,根本上也就不敢迟到了;无形中,学生会以老师为榜样,坚持早到校,做好每一样应做好的本职工作,正如滴滴甘露,润物无声。我平时还经常与各科任教师交换意见,及时了解、掌握班上的动态,杜绝不良之风,虽然自己是辛苦些,但一份辛劳,一份收获。班风正了,班级的学风浓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
有人说:“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班主任是教育者、领路人,只要我们的班主任心中拥有太阳,洞悉学生的心理,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做到和风细雨,定然润物无声,班主任工作就会做得更好。
三、用真情营造良好班集体
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管好班级不是易事,使学生成为团结向上的集体更不容易。特别这学期学生来源又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加大。针对这种情况:
首先,创设优良的管理环境,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为创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我采用班干部轮换制和多队队长负责制让多数同学得到锻炼,体会管别人与被别人管的滋味。各小队之间展开竞争,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责任心。
其次,从小事做起,严抓养成教育。我在班上认真组织了一次“良好行为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我们对学生提出啦实实在在的要求:从眼前的一言一行做起,包括不在楼道内喧哗、跑跳;从上课专心听讲做起;从认真完成作业做起。
再次,通过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积极配合学校,组织好各项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如我班的跳绳活动、队列队形练习;六一儿童节精心排练的相声小品《给妈妈洗脚》,迎难而上只为过程而不为结局执着编排的课本剧《新编小红帽》、《丑小鸭》,集师生智慧于一体的六一儿童版面;诗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无不浸透着老师的智慧和汗水,让我们在团结合作中感悟的光辉——那份执着与无私。同时我觉得这些活动都是发现学生、锻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表达能力、提高团结合作能力的良好契机,使我们班拥有了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正气。
第四、开展班级特色活动
为响应新课改的号召,进一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我班开展了“让心灵沐浴书香,让童心文采飞扬”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以读促写,以读优写,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并在班内成立小记者站,让学生记录身边的人和事,随事而记、随感而发,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这样学生在读书、写作、采访活动中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和品质使他们拥有了积极快乐的人生。
四、宽容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宽容是一种胸怀。以我对自己的评价,我感觉我是个对学生比较宽容的老师。因为学生犯错误时我不会凶巴巴抓住学生的小错误不放,而是谆谆教导他,用真情、用爱心感化他,宽容他。我相信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给他人一种无形的力量。那是一个周一的下午,恰逢我站在楼道值班,预备铃响后,我班的刘子豪不知什么时候站到我面前,他笑着对我说:“老师,你拿个东西呗!”我想:“会是什么呢?”我好奇的伸出了手,没曾想,竟然是一只活生生的蓝颜色的小鸡出现在我的面前,我没有来的及问他什么,他就回教室了。就这样,我临时成了小鸡的主人。接下来麻烦的事情出现啦,也许是它没有伙伴的缘故,也许是它害冷,小鸡在办公室里老是不停地叫。这还了得,不仅影响了我们办公,而且用我同事的话说“把我们的心都叫‘碎’了”。可是我们又不能不管它。后来我们发现,只要用手捂住,小鸡就不叫了,看来它不停地叫主要是害冷的缘故。于是我们几个老师轮流看护这只孤独的小鸡,谁没课谁就一只手捂小鸡,一只手看作业。就这样,终于挨到放学啦!可是,等我们送走学生后,大家惊奇地发现:小鸡竟然不易而飞啦!我想:“我们辛辛苦苦看护了整个下午,是谁没说一声把它拿走了呢?”我马上想到:“可能是刘子豪。”我又想:“如果是他拿走了,他喜爱小动物是没错的,可是他没和老师说一声这就太没礼貌了。”第二天到校后,我问起这件事,他说是他拿了。我说:“你怎么会把小鸡拿到学校里来呢!”他说是别人塞给他的。我说:“你喜欢,想拿走,要告诉老师一声呀!你不吱声就拿走太没礼貌了吧!这是做人的问题。况且我们还惦记着这可怜的小鸡到哪里去了呢!”按理说,刘子豪昨天的行为确实不太好,把小动物拿到学校,又让老师给看了一下午小鸡,没和老师打个招呼就把它拿走了,对老师太不尊重啦!我真是越想越生气,但我当时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我说:“你是个孩子,我知道你喜欢小动物,老师可以理解、原谅你,因为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犯错误中长大的,但以后可不能到学校玩小动物啦!” 他满脸愧色地点头表示赞同我的看法。
接下来的日子,我发现:平时活泼好动的刘子豪像变了个人似的,作业及时了,书写认真了,上课专心听讲了。再也不是我眼中那个调皮学生了。我想:也许那件事之后,他把我当成他的知心朋友了吧!没想到这点小小的宽容竟然给了他如此的力量。
由此我想,我们做老师的一言一行是多么重要啊!一件小事处理的好坏,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现在站在讲台上的我们,也许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我们的孩子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该这样。但学生总是喜欢逃离我们的视线,爱和我们玩捉迷藏。让我们也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多点体谅学生,将心比心替他们想想,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某些错误是正常的,可以理解、原谅的,因为这是成长的错误。当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后,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那我们老师工作起来也就快乐多了。
做个宽容的老师,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像一首小诗所说的: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这也许就是---宽容的力量!
五、密切配合,家校达成共识。
篇3
2019年,我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突出“应用与管理”这个主题,坚持以创新为核心:教学互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教研互动,帮助新老教师共同成长;管理互动,促进教育资源应用规范化标准化;安全互动,促进师生安全成长;家校互动,搭建家长师生沟通桥梁。努力实现我校教学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作全面、协调、均衡、持续发展,开创了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新局面。
一、区级“搭台” 学校“唱戏” 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1.搭建校本教学资源库。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加快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推手,也是教师践行信息化教学模式、学生实现数字化学习方式的重要平台。我校现有教学班13个,学生507人,教师46人,其中高级教师29名,本科学历教师31名,专科学历教师15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2019年,在区教体局的支持下,学乐云APP在学校实现全覆盖,学校以聚焦课堂、教学研讨、校级展示、公开赛课四个板块为抓手,完善使用管理制度;通过教师教研、微课创制、信息化大赛、常规赛课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教师的优质资源通过平台共建共享,积累更多有价值、鲜活的校本资源。
2.重视管理保障教育实效。抓住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大机遇,打造“信息化校园”。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覆盖所有学科的规模化工作推进小组,制定工作发展规划,并根据发展规划制定每学期的工作重点。依托教育信息化平台,推进新课程标准实施,始终将落脚点放在课堂学科教学上。在听课、评课、教学比赛活动中,明确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制定“学乐云”平台使用办法及考核制度,要求教师每学期共享优质课件资源2个,每个学科小组共享优质课件资源1个,并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定期开展检查考核,及时督促。
3.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为了让信息化校园理念深入到每位教师的心里,全校教师接受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达100%,在校本教师培训中,采用想学什么,就指导什么。先后开展了电子备课、电子白板使用、课件制作、文件检索等信息化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全校中青年教师均实现电子备课,课堂教学中的课件使用率达90%以上。同时,通过学校、局机关和数字平台,开展各式各样的网络培训活动,课堂教学转变了教学方式,教学形式更丰富,课堂气氛更活跃,课堂效率极大提升,80%的学生利用网络在线学习,有力提升了全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强化应用 务求创新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探索中受益,我校正沿着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方向迈进。在建设应用过程中,针对观念、体验、效益等方面的问题,我校不断思考谋划和调整实践,初步探索出四种有效驱动机制。
一是二方合力推进机制。在区教育局领导下,学校安排专人专场专项集中办公,推进日常应用工作,跟踪师生应用情况,收集、处理、迅速反馈师生需求、问题及功能修改建议,形成工作计划及报告,定期月动态简报。
二是活动载体激励机制。为提高师生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开展了微课大赛、教师网络教研沙龙及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共有12名青年教师参加了赛课,提高了教学技能。
三是本土资源采用机制。网络及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尽管有海量的教学资源,但真正适用、好用、受欢迎的还是本土教师制作的资源。除了通过组织大赛和活动汇聚资源以外,为调动广大教师制作资源的积极性,大力探索教师原创资源的引导、奖励机制。
四是“信息化校园”驱动机制。为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高位发展,加大装备投入和应用指导,统筹开展信息化校园全覆盖试点工作,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个性化的试点方案。聘请第三方专家培训指导,并依据学校方案提出学校建设与应用的特色创新建议。在“以用促建”的原则指导下,利用天宇、科达讯飞平台资源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三、以管促用 初显成效 打造学校教育信息化特色品牌
1.微课切入,深化融合。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大规模应用,开始着手提高融合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经过研讨,决定利用微课这种易操作、生动直观的媒体,集中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2019年,组建了微课研发团队,团队共有35岁以下年轻教师12名,按照“研究课标、教学设计、合作录制、评选审核”四个流程,在老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不同课型、不同学科对信息技术手段、学科资源的需求,开展微课研发活动,搜集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全学科的优质微课,为义务教育阶段储备大量优质教学资源,截止目前,共制作优质微课20余份。
篇4
一、领导高度重视
为贯彻上级有关建设工作精神,我校给予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在接到上级文件指示精神以后,我校领导班子,及时召开班子成员会议,就我校开展此项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部署。经研究,我校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在此基础上,我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建设活动,一是要把好学习关,通过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达到领会精神、抓住实质、全面筹划的目的;二是把好方案关,在学习上级文件要求下,我校组织有全体教师参加的座谈会,深入分析影响我校建设的不利因素,为制定实施方案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把好活动关。创建学校特色活动、树立学校先进典型关键在于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在活动中提高教师的素质,为再创会山学校辉煌业绩做出全体教师应有的贡献。四是把好借鉴关。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校建设工作,还要积极向友好单位学习,学习他们好的做法,体现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真正意义。
二、扎扎实实开展好第一阶段的各项工作
1、组织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学习教育局《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确定我校工作思路,谋划我校工作方案。
2、我校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布置我校召开全体教师座谈会的相关事宜,为剖析我校存在的影响建设的不利因素,为制定方案打下基础。
3、我校将征集上来的影响建设的点子进行汇总,再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酝酿我校工作方案。
4、我校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建设活动实施意见,学习文件上的有关理论和相关知识。大会讨论通过了我校的工作方案。
三、制定了相关的制度
为保证建设工作有效推进,我校制定了《全体教师学习制度》、《会山学校建设活动实施方案》、《会山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及分工》
通过这些制度的制定,使我校建设活动更加规范、更加健全。
四、以扎实开展各项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建设活动
为把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我校具体开展以下几项活动: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0年5月)
1、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会山学校建设活动实施方案》
2、召开学校建设活动动员大会。
3、成立学校建设活动领导小组。
4、充分利用网络、班报电子屏幕、会议等传播手段引导舆论,营造建设活动的良好氛围。
提高效率促作风
1、充分利用政治学习对全校教师,就时事政治、业务理论、团队建设等专题进行教育。
2、利用中心组学习使学校领导就反腐倡廉、党风党纪等专题进行学习。促使领导向服务型、创新型、学习型、节约型、廉洁型转化。
3、在上学期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效率意识,开展向单位时间要效率,向教学方法要效率,向精选精备要效率活动。
专业发展促教风
1、加大德育队伍建设,加强德育方法的研究,提高育人水平。
(1实行德育工作层层负责制,形成全员育人的德育局面。
(2开展德育论文或工作经验总结评比活动。
2、强化教师治学精神,鼓励并督促教师多读书,读好书,积极主动优化教学行为,以专家型、学者型教师为发展方向,打造名师团队;
教育活动促学风
1、通过三好学生评比,用身边的榜样教育学生。
2、通过红诗辽宁活动,唱红歌、忆先烈,用老一辈先进事迹激励学生。
3、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
篇5
关键词:后进生;教育;转化
一、后进生的特点
本文中的“后进生”是指思想品德有比较严重的缺点,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后进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自卑感较强。二、逆反心理较强。
二、后进生教育中的几个问题
1.年龄特点。十五六岁到十七八岁,由于生长发育迅速,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的不平衡,控制自己情绪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不够强,在心理上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如果教育不当,很容易形成品德方面的缺陷。在社会、学校、家庭三大教育因素中,人们一般认为学校教育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但是,我发现某一局部地区的某一学校的学生,社会环境和学校条件基本是相同的,而只有少部分家庭环境不良、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的学生成为后进生。这说明社会、学校、家庭三大因素中,家庭因素起着主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学校教师,特别是对于担负着品德教育主要任务的班主任来说,如果能用教育科学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努力改善家庭教育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后进生进行教育,那么后进生的转化和进步是完全有可能的。德育工作者可以结合自己丰富的经验去开展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从而使转化后进生“对症下药”,取得成效。
2.后进生的形成固然与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因素有关,但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态度和方法更有直接的关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事实上,后进生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
三、教师与后进生心理沟通浅析
对后进生,教师往往花费大量的心血,收到的效果却往往不显著。我认为后进生工作事倍功半,主要是因为教师与后进生之间的沟通存在着一些心理方面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心理沟通交流障碍
后进生存在着许多不良行为习惯,他们的言谈话语、行为举止让人看不惯。教师对他们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们仍没有多大改变,甚至会变本加厉。这样一来,教师对他们的感情必然会淡漠,甚至反感,久而久之,形成教师与后进生的心理沟通障碍。
(二)认识、理解的障碍
后进生在认识、理解、判断是非问题上,认识水平比较低。班主任教师给后进生讲道理,后进生不仅不理解,反而认为教师是在找碴整人,偏向好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教育,有的当面顶撞,有的沉默对抗,有的表面点头,心里却不服气。由此形成师生之间的认识、理解的障碍。
(三)教师学生观偏差造成的障碍
在一些教师心目中,后进生是天生的坯子造就的胎,不会变好的。在这种学生观的指导下,对待后进生肯定没有好言语,当然与学生更谈不上沟通了。
(四)兴趣、性格方面的障碍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总是喜欢与自己兴趣、性格接近的人亲近;与自己性格、兴趣合不来的人疏远。后进生兴趣狭窄、性格各异,教师与他们交往时往往出现兴趣、性格方面的沟通障碍。
(五)情感障碍
有些错误发生在后进生身上,教师会火冒三丈,一些刺伤学生感情的话脱口而出。这些不公正的做法势必引起后进生的反感,产生对立情绪,结果造成教师与后进生情感沟通的障碍。
四、教师转变后进生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动之以情,消除戒备心理
消除戒备心理的唯一途径是教师对后进生要爱得真,爱得深,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尊重信任,唤起自尊心
1.对后进生要求要适度。要求过高,他们会认为高不可攀,望而却步;要求过低,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的学习毅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2.让后进生获得成功,树立起他们进步的信心和愿望。
3.让后进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与长处。在挑选班干部时应加以考虑,让他们也担任一定职务,在集体中发挥作用。
(三)晓之以理,增强后进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教师应晓之以理,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的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对他们说理要透彻,一定要结合榜样教育和具体事例,利用集体舆论,辅之以分明的奖罚。
(四)创设情境,锻炼后进生的意志
(五)持之以恒,反复教育,巩固后进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五、尊重学生人格,强化后进生转化
尊重人格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受到应有的尊重是人类个体基本的精神需求。教师如此,学生同样如此。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共同讨论,教学才能相长。
尊重人格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学生既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作为教师,应处处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事事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研究他们,了解他们,并引导他们实现自我,这才是真正的良师。
尊重学生人格,归根结底在于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要尊重学生,教师还得从提升自身的素质着手。“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教师应严于律己,善于解剖自我,走出心理误区,力争自我超越。嫌弃和斥责,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褊狭和无能。教师应该把尊重学生作为检验师德的试金石,为完善自我,提高教育质量做出不懈努力。
篇6
一、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学生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与工作能力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学生的整体水平。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素质是很高的,他们在学习上积极进取,乐于分享;工作上任劳任怨,兢兢业业;课余时间他们积极组织各种社团活动,表现出应有的示范和带头作用,为师生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学校建设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可否认,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问题表现有以下几点:
1、对干部队伍认识不足,盲目加入
在高校的新生队伍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学生集中报名参加某几个部门或者其中的个别职位。但事实上,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具备这方面的工作能力,也谈不上是热衷于这一职位或部门的工作,更有甚者,他们对自己所填报的志愿工作一无所知。经调查得知这些同学多半属于经人推荐或是“跟风”行为。这种情况极易因录用名额比例过小导致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产生挫败感,而那些个人综合素质较高而竞选成功的,也未必真的适合其自身发展。
2、责任感不强,服务意识淡薄
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服务同学和以集体为重的奉献精神。然而,部分同学却经过一番努力达到自己的初步目标后,就开始计划过一劳永逸的生活,在其政而不谋其事。比如不能及时传达学校和学院的相关信息;因个人原因拖延甚至取消部分有意义的集体活动;遇到问题不能在第一时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工作出现失误忙于推卸责任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行为均可视为对集体和工作的不负责。另外,由于现在社会就业竞争日趋强烈,部分学生干部将这个职位作为达到他们获取学分,争得入党资格和多与老师接触等目的的“捷径”。从而,因缺乏对自己本职工作的专注和强烈的服务意识,最终失去了在集体中的威信。
3、执法不公,不以身作则
众所周知,学生干部在带头模范遵守校规校纪责任的同时,还需履行监督普通学生是否遵规守纪的义务。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部分学生干部用送礼、请客等不正手段拉拢人心,为自己在入党、竞选和考核等过程中谋取利益;考试期间有些干部因平时忙于各种活动而疏于学习,不仅不能做到带头诚信考试,反而自己也走入作弊的歧途;更有甚者利用自己的职权在班级、校园里拉帮结派,利用老师的信任对集体疏于管理,使得旷课、缺寝、逃早操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虽然仅发生在个别学生干部身上,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小问题如不及时纠正和制止,并进行严肃的教育管理,最终会在学生中产生极度不良的影响,严重阻碍校园的学风建设。
4、工作循规蹈矩,缺乏创新意识
高校学生干部工作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他们在工作中往往沿用之前学生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而不能因时因地的加以改进和创新;另一方面,对老师布置的工作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想法去做,不能融入自己的想法或在老师想法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完善。
5、部门及成员之间沟通较少,合作意识较低
缺乏沟通与合作意识是当今高校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我们习惯上把学生干部群体称为“学生干部队伍”,既然被称为队伍,就是一个大集体、大家庭,在学习工作上就少不了沟通与合作。但往往班级内部干部交流多,班与班干部交流少;学生会各部门内部交流多,部门间交流少;各系学生会内部交流多,系与系之间交流少等现象普通存在。只有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及时交流与沟通、互帮互助,才能在工作中各取所需,从本质上提高部门及个人的工作能力,从而提高集体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6、成绩偏低,不能妥善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在我们的学生干部队伍中,不乏品学兼优的优秀学子,他们以身作则,在学习与工作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即能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又能认真细致完成工作,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用优异的成绩和突出工作表现走在评奖、评优队伍的前列。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干部没有辩证地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他们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组织和参加各类文体活动,甚至由于查课、查卫生等例行工作延误了上课时间。由于学习和工作时间分配不合理而导致学习成绩下滑或者考试不及格的现象在学生干部队伍中也时有出现。
二、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培养的方法与措施
针对当前学生干部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寻找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势在必行,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干部个人的成长成才,保证高校学生干部的质量,而且对高校整体校园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强化意识教育,做好学生的排头兵
学生干部在学生群体中充当着排头兵的作用,因此学生干部的品行与态度是否端正对周围广大学生有很大的影响。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干部意识、服务意识和合作意识;其次,要避免学生因盲从或怀着功利思想加入到学生干部队伍中,要通过及时召开学生干部纳新宣讲会,让所有学生了解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具体岗位性质和要求及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并让学生依据自身的条件、兴趣、爱好填报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位和部门。
2、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制度
科学合理的选拔制度对学生干部具有较高的综合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一环节需要严格把关。合理的选拔制度应具备以下几个原则:“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个性化与全面发展的原则;[2]自荐报名和投票表决的原则等。在选拔过程中还要加强监督,避免打招呼、拉关系的等影响公平选拔的现象出现。
3、因材施教,制定有效的培养计划
为使新任学生干部具备较强的工作意识,过硬的工作能力,并尽快投入到工作中,进行新任学生干部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培训可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主要以老师为大家讲述理论经验为主,培训目的为让新干部及时掌握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因此培训内容应同时具备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部分则主要以集体活动或素质拓展等形式来开展。
4、提供机会,大胆用人,用心指导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因此,作为学生干部的领导者和培养者,我们应该多给学生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亲身投入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学着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培养其独立承受压力、解决困难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对学生干部在思想、行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进行细心耐心的点评与指导。
5、阶段性考核,奖励制与淘汰制并行
阶段性考核是评价学生干部阶段性的行为表现与工作效果的有效手段。对于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学生干部应给予奖励,对于有能力却与工作岗位不匹配的干部及时进行职位调换;对待那些投机取巧,在其位不谋其事,求安逸不上进的干部要及时进行谈话,对于不思悔改者应及时淘汰。阶段性考核会对学生干部施以无形的压力,促进学生干部认真努力的开展工作,对提高学生干部整体的素质和战斗力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篇7
关键词: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发展出路;顶岗实习;专业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139-02
经管类专业因其就业面广、开办成本相对较低而受到国内众多院校青睐。一些原来只开办理工科专业的职业学院,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增加也都开办了经管类专业。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的开办存在盲目上马、遍地开花现象,存在专业设置过急、新专业发展缓慢以及专业定位不准等问题。在工科类职业学院里,经管类专业因不是主体专业往往不受重视,学校投入较少;与经管类院校相比,其师资与实训条件相差甚远。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工科类职业院校经管类专业要在校内站稳脚跟,在国内众多经管类专业竞争中突围,就得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专业建设之路。笔者总结多年工作经验认为,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总的专业建设思路应是先外延再内涵,以就业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校外顶岗实习为着力点,以专业技能竞赛为突破口,以专业内涵建设为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本。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
以高就业率为立身之本 纵观历史,事业成功者皆为顺应历史潮流者。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要发展,首先要分析国家形势和自身情况,明确任务。从国家形势看,十七大提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就业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就业问题始终应作为职业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从经管类专业在工科职院面临的形势看:校内大多数教职工是理工科出身,甚至大部分学校本身是行业学校,对经管类专业不太了解,觉得工科专业技能性强,招生就业不愁,似乎没有必要开办经管类专业。从生源状况看,由于工科职院的校名带有鲜明的工科特色,报考者多冲着学校特色专业而来,传统的重理轻文的思想更加剧了经管类专业的压力。工科职院的经管类专业必须力抓就业问题,以高就业率来获得校内教职工认可和吸引优质生源,这也是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开办之初的首要任务。
将营销观念应用于就业工作 有些工科职院,全省一个行业只有一两所同类院校,与行业联系紧密的特色专业就业竞争相对较小。而经管类专业几乎所有职院都已开办,而且就业面广,批量用人的单位很少,联系就业单位难度较大。要提高就业率,需“走出去,引进来”,系部领导和教职工要转变观念,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将自己定位为推销员、业务员角色,实行“全员营销”。只是推销员通常推销的是公司产品,而教职工推销的是“毕业生”。应将4P营销理论(4P,即Product,Price,Promotion和Place)应用于就业工作,先作就业“市场调查”,进行对口就业单位和就业区域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带上名片和专业介绍资料,上门到各企业进行推介,暂时没有用人需求的也留下联系方式,以期日后有合作机会。同时应号召教职工联系同学、亲友,引进就业单位,介绍学生就业。在初期全面出击后,根据毕业生就业反馈情况,再开始筛选就业单位,提高就业质量,逐步建立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进入“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等更深入的校企合作阶段。
以校外顶岗实习为着力点
以校外实习弥补校内实训条件不足 工科职院在教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一般主要建设特色专业实训室,而缩减经管类专业实习实训投资,很多经管类专业开办之初是空手办学,实践课流于形式。在校内实习实训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只有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搭建校外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岗位实习、顶岗实习平台。校外顶岗实习既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显著提高,又可以让教师下企锻炼,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和岗位技能标准。校外实习表现好的学生可能会被企业留下直接就业,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有很大促进作用。
做好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 经管类专业顶岗实习点往往比较分散,管理难度大。应认真研究顶岗实习中的问题,作好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推行校外顶岗实习程序化管理:程序一是系部选择确定实习点。实习点的选择对整个顶岗实习任务能否圆满完成至关重要。管理混乱、员工素质差的实习单位会使学生很难适应,导致学生在实习中途“开小差”或与实习单位员工起冲突。如果学生都在一个实习点实习,看起来容易管理,其实同班学生容易因岗位安排问题起矛盾。所以,系部至少应确定两到三个管理较规范的实习单位供一个专业的学生挑选。程序二是学生顶岗实习意向调查。强制学生顶岗实习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实习前应对学生进行调查,征求学生意愿,在专业大部分学生愿意顶岗情况下,统计学生愿意去的地区和想从事的岗位。程序三是引进实习单位宣讲招聘。虽然是顶岗实习,也应让单位和学生双向选择。程序四是签订实习协议,包括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协议书、学生顶岗实习申请书、承诺书和家长知情书。程序五是顶岗实习前的教育与动员。应将顶岗实习教育真正作为一门课程写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顶岗实习教育教材和实习指导书。程序六是顶岗实习的追踪与监控。应制定和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做好顶岗实习安排,制定出顶岗实习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明确顶岗实习中系部、专业教研室、专业指导教师、企业兼职教师、辅导员和实习点学生负责人各自职责,师生定期联系,做好工作记录。程序七是顶岗实习考核与总结表彰,学生在顶岗实习工作中要填写实习日志,撰写实习报告,由本校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进行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顶岗实习结束后,及时做好实习经验总结与交流,表彰优秀实习生和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从而,以严密的程序化管理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
以专业技能竞赛为突破口
以专业技能竞赛为突破口,加强对外交流 在提高就业率来确立校内地位,以顶岗实习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还应加强对外交流,以期在对手如云的经管类院校中占据一席之地。策略就是以专业技能竞赛为突破口,让其他经管类院校或专业认识、了解自己。应选取师资队伍最强的项目参加教育部高职高专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专业技能比赛,通过在比赛中崭露头角赢得关注。同时,应力争主办省级赛事、参加本省专业技能竞赛和技能状元比赛,首先在省内取得一定影响。
以专业技能竞赛为突破口,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在参加高层次技能竞赛、熟悉技能竞赛评比标准后,应在校内指导学生成立专业协会,开展一系列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如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竞赛、会计科目扑克大赛、营销案例大赛、商务谈判竞赛等。通过比赛,增强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做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对接。
以专业内涵建设为根
专业内涵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之根 开展校外顶岗实习、专业技能竞赛可以算是专业的外延建设。高职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最终取决于专业内涵建设。做好专业内涵建设,才能大幅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才有可能扎实深入地进行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专业技能竞赛才能有更好的成绩。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就是专业的“产品”,“产品”契合社会要求,质量提高了,同其他“产品”相比才更有竞争力,才更容易“推销”。所以,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建设的关键是加强内涵建设,建设成为省级、国家级重点专业。
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内涵建设要以特色取胜 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加强专业建设也势在必行,但各院校、各专业的改革,应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和外部环境条件来组织实施。经管类专业绝不能看别的学校有什么就办什么,最忌战略定位不清晰、不准确。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招生规模相对而言不会很大,在专业就业面广的情况下教学难以面面俱到,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实习就业基地建设情况,以及院校依托的行业特点,进行专业定位,确定专业方向和特色。要把经管类专业的设置和本校的特色结合起来,不能照搬经管类职院的专业设置模式,也不要致力于发展专业齐全的经管学科体系,而应坚持重点发展和特色发展的方针,对经管类专业设置进行合理布局,在坚持整体性的同时走特色发展道路。如建筑类职院会计系开设工程会计方向、工程造价方向等,可依托行业优势寻求实习就业渠道。要充分认识外界环境的作用,既要认清学校的层次,找准发展的方向,并充分体现出自身特色,又要认真研究市场周边环境,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政府、社会和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多方面争取各种发展资源。同时,要加强校际间合作的力度,增长见识,拓展思路,从而缩小和优势院校的差距。要善于总结提炼,丰富工学结合的内涵,使专业内涵建设以特色取胜。
以点带面做好专业内涵建设 专业内涵建设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和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这四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创办历史不长的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而言,可选取重点,以点带面促进专业内涵建设。首先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人才培养模式影响着课程体系的构建,因此,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加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改革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应首先解决的问题。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核心都是工学结合,但对于经管类专业而言,工作过程不太好明确划分,应探索各有特色的工学结合模式,如选取典型企业进行工作过程分析。其次是课程建设。经管类专业的课程建设应抛开本科重理论的模式,实实在在地到企业和同类院校进行专业调研,做好毕业生信息反馈,明确专业对应的岗位,提炼典型工作过程,提炼职业素质,来合理构建课程体系、确立核心课程,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三是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在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作好校内实训室规划,让实训室能各专业共用,不重复建设。要遵循“生产性”的原则,尽可能和生产实际相一致,如建设仿真、模拟、生产工艺型实训室。其四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考虑团队的职称、学历、年龄等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本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内涵建设的关键要素 教育要以人为本,而专业内涵建设的“本”在教师。要加快专业内涵建设,首先要解决理念问题,没有先进的理念,就不会有好的思路。专业建设和改革同其他改革一样,会有阻力和困难,这需要从领导到教师都转变观念,并加强学习和实践。特别是广大教师,专业的各项建设,如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师资队伍既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者。经管类专业的中青年教师多来自普通本科院校,没有或很少接触生产实际,实践能力较弱,很难在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和开发行动导向的课程,难以开展“做学教”一体化教学。因此,加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将校外顶岗实习、校内实训室建设与教师技能培训相结合,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并广泛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承担教学工作,是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
鼓励、引导教师教研、科研一体化 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内涵建设要以特色取胜,须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这就必须发挥教师的开拓创新精神。应鼓励、引导教师自觉学习职业教育理念,多参加对外交流,了解职业教育先进教学方法,吸收其他职院专业建设经验。在专业建设中善于思考,不断发现和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将专业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下企业锻炼中遇到的企业技术难题申报成科研项目,从教学研究中发现科研热点,以科研推动教研,使教研和科研一体化发展,形成专业内涵建设的特色。
总之,提高就业率可以提高专业地位,吸引生源;校外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竞赛获奖证书能使学生有更好的就业机会,三者都可以带动专业内涵建设。同时,专业内涵建设是根,专业内涵建设好,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从而更好地推动实习、技能竞赛和就业。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应始终以就业工作为中心,以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确立校内地位,以校外顶岗实习和专业技能竞赛加强校企合作和对外交流,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最终回归“根”“本”,做好专业内涵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力争将弱势专业建设成重点专业。
参考文献:
[1]李永刚.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OL].(2011-06-27).省略/jy/zt/zyjn/rdjj/200806/t20080627_
504996722.html.
[2]解瑞红.对理工类高校发展人文专业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探索,2010,(11).
[3]梅爱冰,严军.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教育[M].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4]梅爱冰.高职就业工作中的“营销策略”[J].职业技术,2009,(3).
[5]祁东方,侯怀银.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五个位”[J].中国高等教育,2010,(24).
篇8
【关键词】双语教学;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
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国际通行的一般意义的双语教学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目前在国内高校倡导和实施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课堂上除汉语外,用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针对除英语公共课之外的专业课进行教学。
工商管理专业作为我学院唯一的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一直以来承担着针对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任务。培养面向国际市场、具有国际视野及扎实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有选择性的针对某些专业核心课程开展中英文双语教学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我们认识到,探索建立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双语教学模式是这项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保证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精心挑选全英文教材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商管理教育存在的历史已经超过一个多世纪。而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工商管理在欧美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体系,其理论基础跨越经济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不同领域,研究对象涵盖了社会经济现象、企业经营运作中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运行的特征和要求。可以说,来源于欧美的英文原版教材浓缩了时代工商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的精华。选用英文原版教材,无疑等同于可以与当代最先进、最具代表性的工商管理理论实践进行最直接的对话和最前沿性的研究。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最为流行的工商管理方面的教科书主要来源于美国,因此我们选择的专业核心课程的英文原版教材都是世界著名的培生教育出版集团、美国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汤姆森学习集团、约翰威立出版公司等权威机构畅销全球的工商管理教材,被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著名大学商学院和管理学院所普遍选用,是国际工商管理界最具影响力的教科书。这些教材的作者皆为美国管理学界享有盛誉的著名教授,这些教材经过了美国和世界各地数千所大学和管理学院教学实践的检验,被证明是论述精辟、视野开阔、资料丰富、通俗易懂,又具有生动性、启发性和可操作性的经典之作。考虑到学生对原版教材的价格承受能力,我们主要使用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国内商引进的原版教材影印版。虽然这些教材不是原汁原味的最新版本,但除了印刷效果略差以外基本保留了原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如(美)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所著的《管理学》(第8版)、 (美)弗雷德·R.戴维(Fred R.David)所著的《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第12版)、(美)N·格里高利·曼昆(N. Gregory Mankiw)所著的《经济学原理》(第4版)、(美)加里·德斯勒(Gary.Dessler)所著的《人力资源管理》(第10版)、(美)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所著的《营销管理》(第12版)等。这些英文原版教材的使用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授课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也为我们进一步推广国际化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意识到,教师作为双语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师资队伍水平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质量。从目前我们学院的师资队伍来看,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不足:很多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不具备系统的管理专业知识,而具备系统的管理专业知识的教师中英语水平特别是口语水平不佳的较多。同时具备以上条件的教师中又有一些毫无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所以我们一方面严格遴选授课教师,另一方面切实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建设。
1.在现有的师资队伍中,我们一般会挑选既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有较高的英语技能水平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又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精通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专职授课教师。从授课效果来看,大部分从海外留学归来的教师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纯熟的英语口语和国际领先的教学理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还从校外聘请了一批富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绝大部分有过海外留学背景并且有在外企工作的经验。此外我们还聘请了一批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工商管理专业外籍教师来校不定期进行交流和讲学。
2.对于愿意从事双语教学,但目前还不具备相应教学水平的教师我们也为他们提供了很多培训的方式。例如每年我们会有计划的选派专业教师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进修学习。参加由国内知名高校举办的由外籍工商管理专业的英文教师或高水平的国内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师授课的培训班。参加各高校不定期开展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研讨会。此外,对于缺乏企业工作经验的某些教师我们也会选派他们去外企进行挂职锻炼。在加强现有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双语教学水平的众多措施中,定期组织教师观摩由耶鲁、哈佛、麻省理工等美国知名高校为代表的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已成为我们组织教研活动的必修课。这些国外名校的网络公开课正在对我国大学的教学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网络公开课展示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思维方式和质疑精神,为我们推广双语教学提供了可资对比、借鉴的生动案例。
三、实行分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积极主动性的发挥是学好任何课程的前提。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甚至有部分学生对英语有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所以我们刚开始在推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阻碍。工商管理专业中对双语教学抵触比较大的同学认为学校开设的英语公共基础课程已经够多了,继续开设专业核心双语教学课程无疑会加大同学们的学习负担。上双语课程,由于外语的原因变得艰深晦涩,同学们往往会将课本当成外文阅读材料,学习的重心不知不觉偏向了外语而不是专业知识本身,这样就造成了本末倒置。此外,有些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连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都难以通过,让他们也来上双语教学的课程的确有些勉为其难。一般说来,教师和学生的英语均达到较高水平时,双语教学的效果才会很明显。
通过借鉴国内同行进行中英文双语教学的经验,我们发现目前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纯英语教学。这种双语教学模式直接采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授课教师直接用纯英语进行授课。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英语基础非常好的学生。第二种方式是中英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双语教学模式虽然直接采用的也是英文原版教材,教师在授课时主要还是用英语进行授课,但当学生无法理解某些内容或者教师觉得有必要的时候穿插汉语来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第三种方式是直接采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但授课教师主要用汉语进行教学。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英语基础一般或比较差的学生。根据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现状,我们认为推行双语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而不能一蹴而就。我们的做法是将专业核心双语课程暂时设置为选修课,对于选修了本课程的同学在开课之前进行英语测试,然后按照英语基础的不同根据测试的成绩实行分班教学。
四、重视案例教学,充分挖掘本土化案例
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其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的方法已历经百年,不仅遍及美国,也被美国以外的许多国家所接受。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了“主动”思考和探索未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锻炼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双语教学绝不仅仅是指用英语上课,也不仅仅是指老师讲英语,学生听英语,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用英语进行课堂学习的交流和互动。双语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意义,同时也创造了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此外,同学们为了更好的参与案例分析,必须在课下提前阅读大量相关的英文资料,课下准备更拓宽了学生英语阅读的范围,变课堂教学的被动读为主动读,也创造了课外英语使用环境。
在进行双语课案例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完全选用英文原版教材中的案例用于案例教学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学生由于自身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的原因往往觉得这些国外的案例离自己很“遥远”,而且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给学生读懂这些国外的案例造成极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进行双语案例教学的时候有30%选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中的国外案例,70%是经过授课教师自编的“本土化”案例的英文版。所谓“本土化”案例是指在学生生活与学习所在地的那部分企业案例。由于便利的地缘和人缘关系,学生、教师均比较熟悉本地企业,也容易获得本地企业最新和最具体的案例资料,甚至能够得到本地企业的支持(包括参观、实习和派相关人员到课堂讲解)。这就极大地增强了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激发了学生对案例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参与程度,从而提高了案例教学的效果。根据我们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我们主要为适应湖北中部崛起战略和武汉“1+8”城市圈的发展需要,按“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人才培养要求,打造适应地域经济发展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充分体现了“本土化”特色。
五、结论
我院经济与管理学部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推行中英文双语教学不仅因为英语是当今世界交往中的重要语言工具,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更是新型应用型管理人才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帮助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坚实基础。推动实行双语教学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的学生——未来的企业家能够具备同国际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的交流沟通和对抗能力。基于这一指导思想,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双语教学的步伐,不断探索和完善科学的双语教学模式,使得英语不仅是一门需要学习的核心课程,更应该渗透到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当中。
参考文献:
[1]刘林.工商管理类专业双语教学探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10).
[2]任荣.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探析[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30).
[3]黄磊.工商管理专业全英教材建设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5(6).
篇9
㈠、创造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21世纪将是竞争激烈的世纪,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而决定人才质量高低的核心因素是创造力。未来社会需要教育培养出大批创造型人才。而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则是摆在每个教育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创造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能力的教育和未来的教育。
㈡、创造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小学教育要为未来社会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因此,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要目标。创造教育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校始建于1945年,曾是区重点小学,在社会上享有“治教严、质量高”的美誉。但从客观上看,因校舍小而分散,给各项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设备简而落后,现代化教学手段均受到一定制约;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学方法及课堂氛围已不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三条究竟如何发展?如何在小小的院落里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要想开创工作新局面,创出一流的成绩,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必须走创造教育之路”这是全校教职工的共识。于是从1995年7月开始,我校参加了区“开发全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课题研究。经过探索研究,增强了我们进行教科研的信心,我校还确立了以创造教育为突破口,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方法步骤
㈠方法:即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㈡实验步骤:第一步——组织落实
第二步——学习培训
第三步——探索研究
第四步——实验总结
三、实验过程(“四个寓”)
㈠寓创造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探索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我们遵循主体主导、民主和谐、成功激励、延缓判断等原则,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乐于学习、敢于发问、勤于发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及创造性地学。具体作法是:
⒈探索学科教学中创造教育的方法(归纳“六法”)
⑴激励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采用以下方法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①情景激励法。根据学科内容采用录音、录像、挂图、布置环境、语言表达、课本剧、小品等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
②质疑激励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师生),激励学生去思考、探索、达到理解掌握新知。其中包括探究质疑、发散质疑、求异质疑、逆向质疑、比较质疑。
③猜想激励法。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动脑思考、操作实验,解决问题。
⑵操作法。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如马昕老师数学课《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为了更好地贴近日常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老师请同学们在课前搜集有关百分数的资料,进行发芽实验。课上,老师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讲授新课,既浅显又实际,易于理解新知,学生学习兴趣较高。
⑶绘画法。即把课文中的“话”变成“画儿”,把“画儿”
变成“话”。通过绘画,一方面借助于形象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⑷游戏法。即玩中学、学中玩,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
识,锻炼能力。这种方法更适合于低年级学生。(请林春老师介绍“立定跳远、造型接力”一课的教学设计)
⑸观察想象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情景,让学生去观
察、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姚健老师语文课《火烧云》的教学。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理解作者能把火烧云写得那么美妙神奇,是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教师以课文为例,出示图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展开想象并表达出来,学生积极性非常高。
⑹合作学习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思考问题,组织学生或
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互相交流,思维火花互相碰撞,产生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
⒉探索创造思维训练课的教学模式。
开设思维训练课,因没有教材,造成教学中的困难。我们采取试点方法,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安排教学内容。老师们根据创造思维训练课计划,确定每节课的发散点,设计出能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提问和创造思维含量高的练习题。
目前,创造思维训练课课型大体分为:⑴故事课;⑵议论课;⑶技法课;⑷操作课。同时,初步形成了创造思维训练课的六个基本环节:
⑴、提出问题,激发探讨欲望。
⑵、集体讨论,大胆想象,激起思维火花的互相碰撞。
⑶、独立思考,合理构思。
⑷、动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⑸、汇报展出,引入竞争,标新立异。
⑹、老师讲评,总结归纳,表扬激励。
(请王晶老师介绍“打破常规”一课教学的设计)
㈡寓创造教育于多彩活动之中,培养创造才能
我校把创造教育渗透于各项教育活动中,力求让学生在多彩的班队活动、课外活动中受到启迪,体现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自信心、独创性以及敢于质疑、富于挑战的创造性和非智力因素。
动手动脑的科技活动。我们抓住科技月活动这一契机,通过让学生拼摆七巧板、组装赛车、写小论文、搞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形式,展示学生创造和实践能力,树立科技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兴趣活动,让他们把
所学到的书法知识、绘画知识、英语知识等运用到实践之中。学校则为他们开辟园地,展示其创作画、自创英语小报、红领巾小报、篆刻作品、手工艺品……每年坚持举办合唱节、艺术节、劳动竞赛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使他们乐于创造,学有所长,全面发展。少先队的“五自”实践活动。我校少先队大队为突出学校创造教育的特色,以“五自”实践活动为载体,努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在活动中充分体现队员是少先队的主人,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伙伴自己帮。队员们自己认领小课题,成立课题小组;队员们走向社会、步入家庭、走访老师、进行社会调查;队员们自制道具、自编自演小品、召开主题队会;队员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行设计21世纪新型的汽车和独特的车标;自行设计红领巾电视台台标、迎宾旗以及21世纪的上三条小学。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实践证明:创造来源于生活,动手实践则是创新人才具备的必要条件。
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我们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街巷长跑;在院内做体育游戏、组织小型体活比赛;请全国跳绳大王、踢毽冠军、武术教练来校表演,以此推动全校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体质。
快乐课间的创造活动。为保证良好的秩序,全校班班开展文明、有趣的课间活动。如跳绳、踢毽花样翻新、集体舞等。班班有高招,月月有新意。学期末,校内评比自创活动特色班。
㈢寓创造教育于环境建设之中,发挥渗透功能
我们全校教职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创造性地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力求每年都变一点、新一点、发展一点,力求“小巷陋室开新花,创造教育结硕果”,真正使学生喜欢自己的校园,达到环境育人之目的。
巧设专用教室。我们把平日上课教室与兴趣班活动室合二为一,利用墙报、园地显示兴趣班的特色。如书法室、美术室、篆刻室、象棋室……。无荣誉室,则在校园门道设立了荣誉窗;无少先队大队部,则建立了红领巾走廊;无多媒体教室,则在教导处隔墙建立了电视台控制室。师生们在这简陋狭小的天地中,倍感创造的无穷乐趣。
力求墙壁说话。玻璃窗前挂名人画像、挂地图。院墙根下画儿童壁画、设书法园地。利用山墙设置标语、警句牌。利用校门口仅有的一面墙办橱窗,面向社会展示教育成果、教育特色,展示学生各方面学习收获,让家长和学生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既可以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信息交流,也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鞭策。
文化建设统一。即校园环境与班级环境相结合,体现“四有”:有主题、有系列、有特色、有展评。让校园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㈣寓创造教育于家庭社区之中,产生合力作用
以学校为主导,把创造教育引入家庭、社区教育,使其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形成合力,则成效更大。
为了取得家长的认同,我们先后组织家长观看天津市右脑智力录像
灌输开发全脑的思想,进行会后座谈。我们请全校家长一起举行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观看中央教育电视台对我校创造教育纪实报道的录像。我们组织过家长与学生的同场电影、同台演出。请家长来校听课、参加班会、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还通过每学期的家长会及个别访谈,向他们汇报学校教育工作,听取家长的意见。家长对学校工作也给予大力支持。如为配合课堂教学,主动绘画课文插图,为班级设计壁报,为班队活动录像;带领学生开展假日小队的实践活动;为配合体育达标,带领孩子在校外、家中进行左右肢体训练……。
另外,社区是个大舞台。学生们可以实践在社区,服务在社区,教育在社区。同时社区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依托。他们为我校开办家长讲座,市民学校,提高家教的认知水平,净化街道、家庭的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和谐幸福的氛围。我校学生在社区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动脑动手设计各种宣传卡,为居委会出板报等,得到了居委会的称赞。今年7月,我校的社区工作经验总结在全区进行了交流。
四、初步的成果
㈠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五年来创造教育的实验,推动了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科研意识普遍增强。大家一致认为:要想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就必须首先成为创造型的教师。要通过不同渠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因而对实施创造教育充满了信心。
五年来,干部教师共撰写论文765篇,在全国、市、区获奖296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43篇。其中撰写创造教育论文453篇,获奖135篇,公开发表36篇。干部教师共做区级以上创造教育研究课22节。实验班数学老师连续3年在全市上研究课并在电视台录像。有2节创造教育为主题的班会纪实分别在《星星火炬报》和中央教育台进行报道。目前,我校有特级教师1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骨干教师4人,区级导师4人,区研习生4人,区徒弟6人,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99年,我们请教育分院童长江老师对我校实验班学生进行了创造思维水平的测试,结果是:发散思维、思维的变通性及创造性思维与对比班相比,均达到了P<0.05的显著性水平。其中独创性达到了P<0.01的非常显著水平。这表明,经过四年的培养和训练,实验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另外经过测试,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也初步形成。学生在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这三项主要品质的总分上均达到了P<0.05的差异显著性水平。实验班的学生善于联想,敢于发言,词汇丰富,逻辑性强,善于分析说理,语言表达能力强。从学生学习的结果看,仍表明他们创造性地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㈢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创造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中国少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央教育电视台先后对我校创造教育进行了纪实报道。98、99年曾两次召开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受到区领导、兄弟学
校的好评。我校创造教育实验荣获区“九·五”教育科研中期研究成果二等奖,创造教育课题组荣获区教育学会先进集体。今年9月,在全国创造教育研讨会上,我校被评为全国创造教育科研实验先进单位。创造教育的研究,带动了我校各项工作。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全面育人,保持了连续10年无一名留级生,《中国教育报》曾予以报道。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率达80以上。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均榜上有名。98年我校被全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书法实验校。98年在区政府的教育督导中,给予学校很高的评价。我校还被评为区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优美校园等。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受到了对口中学的好评,也取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誉。
四、讨论与结论
㈠实验证明:创造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办学模式之一。开展创造教育可覆盖学校整体工作。实施创造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㈡实验表明:创造教育不仅出优秀成果,而且能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将是21世纪教育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