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3 05:24: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工作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4月份派单总结
1.本次公司集体派单为期7天,合计动员20人,先后对枞阳县城、下枞阳、官桥、会宫、麒麟、雨坛、汤沟、老洲、周谭、白云、白湖等合计13镇9乡进行了全面派单,合计派发单页约4.2份。
2.本次派单期间,来电32组,来访8组,再访9组。来电区域:6组县城,26组乡镇,来访区域:2组县城,6组乡镇。(其中短信来电11组,短信来访4组)。来电乡镇区域汤沟和官桥各2组,其余呈散发状态。分析认为官桥距离枞阳最近,辐射力强,汤沟为老县城居民购买力较强(有待后期观察)。
3.本次派单甲方给予了积极评价,对方专人下乡慰问我方派单人员,并给了很多好的建议和意见。
4.配合本次派单,推广上夹报做了7500份,短信群发3轮,含老客户、新客户合计约7000条,售楼处和官桥高炮更换。
1.全员参与战斗力经受住了考验。
本次工作基本公司所有员工均参与,在工作中极少听到员工叫苦叫累,都能做到服从安排,不少员工说到,既然出来了就干好干透。
2.不断总结出了一套派单技巧
在本次工作中,各小组每天分开3次会议,首先是小组长会议,然后是集体会议,然后是销售会议。大家总结出了:早上菜市、上午扫街,中午学校,下午扫街,旁晚学校,晚上商超的经验。菜市人多时集中派发行人,下街时派发摊位,扫街时自报家门简短问候,派发学校在放学前20分钟到主要发放守候的家长,放学后发送学生。
3.各小组对个别员工做好思想工作
在工作难免出现一些状况,对此小组会议决定一边工作一边做好员工思想工作,约谈基层员工,表扬优秀员工,及时掌握大家的思想动态。
4派单同时抓住机会宣传
在派单间隙,时间富余的情况下,跟当地百姓聊天,了解各地风土人情,已要到对方联系方式为目的,为后续宣传做好工作。
三、派单工作不足之处
1.本次派单工作单纯,应该更加丰富。
本次派单因为准备仓促,一些其它辅助工作没有做到位。首先是各小组下到乡镇时,应该记录好各乡镇街道情况,描绘一个大致乡镇地貌图,标注好重点目标单位,如学校、政府机关、商超,目的一是为了下次派单时候利用方便,其次也是一次深入的市场调研。
2.没有做好统一着装
统一的着装是形象,更是宣传,本次派单大家着便装,在统一形象方便没有安排,形象宣传上打了点折扣。
3.媒介组合拳没能同一时刻
本次派单突然行动,准备时间短。单一的单页宣传力度毕竟有限,其它广告的时间不能同期到位,因此组合交叉覆盖没能做到,宣传的效果不能最大化。
4.案场杀客能力不足
在如此淡季通过派单到案场的客户非常难能可贵,但是在这一周内没有一组来访客户能转成交,案场的销售杀客能力亟待提高。
5.宣传单页应该更贴近民意
在派单中我们发现,很多乡下民众对龙虎国际城并不了解,因此以后单页中,无论什么时候必须要留出版面对物华地产、龙湖国际城做详细的概况阐述。
四、5月份工作计划
1. 派单工作继续推进
派单作为经济有效的推广手段之一,5月份可以持续进行,目前案场剩余单页约8000份,买房送房单页约剩余12000份,因此派单工作还可以继续进行。不过派单的方式可以由全面撒网转变为节点性重点突击。主要针对菜市和学校,即早上菜市(2小时)、旁晚学校(1小时),两个时间点,抓住这两拨人群即抓住了主要留守人员。销售部每日安排一组(新应聘销售员),做好计划涵盖县城和重点乡镇。
2.中考高前期铺垫(实力和品牌强推)
针对乡镇民众对于县城各楼盘不了解情况,我认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宣传大于活动本身,因此下步乡镇的推广宣传应以物华地产(物华的实力介绍、荣誉介绍、开发楼盘一览,增强客户的可信赖度)和龙湖国际城项目为重点,意向客户以活动促成交。在5月中旬赶制一批单页,应对中高考前,以知名度和中高考考试辅导活动为主分发到初中、高中学校。
3.开展双盘联动活动
甲方上轮会议同意将物华地产瑞景花园统一纳入整体营销体系,4月25日我们已经对目前掌握的瑞景业主群发一轮老带新短信,5月份要求销售部以物华地产名义对瑞景业主逐一电话回访,告知老带新具体政策,同时邀约其参加龙湖国际城的客户答谢会(答谢会主题可以考虑上升为物华地产客户答谢会)。
4.老带新活动电话逐一回访
老带新的礼品展示方案已经给到甲方高峰报到万总,现在需要继续跟进落实物品到位时间。物品一到位,要求销售部立刻逐一邀约老带新客户县到案场选择礼品组合,同时邀约其他老客户回访。
5.CD类客户回访
安排新应聘销售员对前期登记在册的所有C/D类客户进行一轮回访,重新筛选一次,无论成交率,只要到访即给予奖励,成交也给予奖励。
篇2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点工作;心得体会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思路
我校总体工作思路要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要求,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和服务农业重大工程项目为导向,加快建立“三位一体 、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依托一主多元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保障。
2 我校16年工作进展情况
我校按照省、市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要求,于12月上旬完成了培训任务。整体培训分为三个阶段,集中培训10次,实训8次,观摩交流学习5次,共计50天。为扎实做好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自10月起,我校就着手收集阿克苏市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资料等工作,精心筛选,最后遴选了150名符合条件的培训学员,现已进入完善各类档案资料阶段。
3 我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点
3.1 成立领导组织,制定方案和培训计划。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工作领导为组长,涉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阿克苏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阿克苏市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3.2 深入调研农民培训规律,创新培育理念。我校在制定工作制度和方案的过程中,通过全方位培训,提升农民的素质和生产能力,使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工作目标,认真向外地先行者学习,总结历年农民培训经验,按照试点工作探索创新的要求,制定科学的、详实的培训计划及实施方案。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创新了“培训不只在课堂”、“培训不只讲技术”、“培训不只是讲授”、“快乐体验教育”、“全面提升素质”等农民培训理念,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大胆创新突破,产生了更好的培训效果。具体教学内容有:(1)政策法规、思想观念教育:内容包括政策法规解读、人生观教育,致富观念教育和经营思想教育。通过培训了解政策,改变思想观念,激发创业热情,改变陈旧的思维方式。(2)农业基础知识传授:通过培训为农民搭建起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3)具体的小麦、棉花种植、果树嫁接操作知识和技能。(4)经营管理知识:内容包括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5)素质能力的训练:训练积极心态,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提升精神状态。在培训形式上,采取教师讲授、实训、实践操作、素质拓展训练、课外活动交流、外出参观交流等教学形式相配合,内容和形式相统一,起到全面提升受训者素质的效果。
3.3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努力做好学员遴选工作。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学员的质量是关键。我校先是广泛收集全县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信息资料,而后又深入各乡镇,通过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搜集各乡镇种植、养殖大户资料,共收集种养业大户资料300余份;第二是对收集到的300余户种养业大户资料进行筛选,初选150户;再入户考察,我们针对筛选出的150户初选对象,由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对每户农民进行入户考察,与农户座谈,实地考察其产业情况和个人素质。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筛选,最终确定150名正式学员。
3.4 组建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师队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对象素质较高,对培训的要求也不同于一般的农民培训,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完成培训任务。我们广泛与本地和外地大专院校教师、农业专家联系,组建层次高、搭配合理的种植业、养殖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师队伍,主要是我市农业局、林业局高级农艺师、林业工程师、高职院校以及良种生产企业、农业示范园区等单位专家、教授。
3.5 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努力提高培训质量。为了提高培训质量,我们做了以下工作。第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工作。开班第一堂课由市农业局主要负责同志专题讲座,向学员讲解学习的重要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意义、新型职业农民在未来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丰富多彩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成功案例等。第二是严格考勤管理。要求每节课点名,严格请消假制度。将考勤结果计入学员档案,与优秀学员评选,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挂钩。确保教学秩序。第三是用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学员,让学员有锻炼、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我们把150名学员分成8个班,所有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提高了学员的凝聚力。由于加强了教学过程的管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到课率始终保持在100%。
4 心得体会
4.1 领导重视,多部门配合,是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同于以往的农民培训项目,要求高,涉及面广,是一个系统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不单是要求做好培训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做好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工作。这些工作一方面需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各涉及部门和社会机构的通力协作和配合。
4.2 加强管理,落实扶持政策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成功的关键。许多农民参加培训的目的,除了真正学到种植、养殖专业技能以外,就是想在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后,能够享受更多的政府扶持政策。培育对象也只有得到更多的扶持,才能成长壮大,成为真正的职业农民。因此,落实好扶持政策,是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深入贯彻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落实党的为民惠民政策,将政策性渔业保险工作列入现代渔业建设和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推进渔业保险工作的全面开展,发挥政策性保险在分散渔业风险、保障渔业安全生产和渔民利益方面的作用,提高海洋与渔业整体抗风险能力,促进渔区社会和谐安定和渔业经济稳步发展,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渔业作贡献。
二、渔业保险内容
(一)渔工责任保险
1、保险范围:凡经渔监部门登记的我区沿海所有的海洋机动渔船(包括海洋捕捞渔船、养殖渔船和辅助渔船)的渔工人员。渔工保险采取无记名以渔船船名号登记投保,每船最低投保人数按渔工所在渔船有效适航的渔业船舶检验证书上核定的载员人数投保。
2、保险责任:受雇于船东的渔工,在海上航行作业期间因发生意外事故致使伤残、死亡,依法应由船东承当的经济赔偿责任,保险公司按本保险的赔偿标准负责赔偿。发生保险事故时,投保的渔工人数少于船上实际人数时,保险公司按投保人数与实际人数的比例赔偿。
3、保险金额、保险费率
保险费率2.2‰,每人保险金额分10万元(每人年保费220元)和15万元(每人年保费330元)二档,由投保人选择,其中意外伤害医疗费限额15000元。
4、政府扶持政策
政府保费补贴30%,其中:省级承担20%,市级承担10%,船东承担70%的保险费,按选择保险金额额度渔工每人实际交纳的年保费相应为154元(保额10万元)或231元(保额15万元)。
5、赔偿标准
(1)死亡者:按保险金额全数赔付。
(2)双目永久失明,或两肢永久完全残废者,或一目完全失明和一肢永久完全残废者,按保险金额全数赔付。
(3)一目永久失明,或一肢永久完全残废者,按保险金额50%赔付。
(4)丧失一部分身体机能永久不能复原,影响工作能力者,经县区以上医院证明,视其丧失机能程度,按保险金额的一定比例赔付(以不超过保险金额50%为限)。
(5)失踪者自发生事故之日起,期满30天,按保险金额全数赔付,但若失踪者重新出现或者确知其并未死亡,则必须全额退还已赔付的保险金。
(6)渔船渔工人员受伤必须就医者,保险公司根据医院发票按当地社会医疗保险主管部门规定标准,扣除免赔额后赔偿医疗费用,但累计赔偿金额以不超过意外伤害医疗费限额为限。
(7)免赔额:每次事故每人医疗费用免赔额400元。
6、投保方式:一年一保,船东应持有效的渔业船舶登记证书、检验证书、捕捞许可证、航行签证簿、职务船员证书、船民证等,到人保财险公司在渔村聘任的协保员、镇、村驻点处以及在区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设立的服务窗口办理投保手续,自由选择保险金额额度,直接享受政府30%的保费补贴。
(二)渔船保险
1、保险标的:凡经渔业主管部门核准的60马力以上渔船。但渔船上的渔网、货物、燃料、用具、备用机件、渔获物、给养品及船上人员的私人财物不在保险范围之内。
2、保险期限:一年。
3、保险责任:本保险分为全损险和一切险,保险渔船在保险有效期内遭受的损失,按以下列明的责任负责赔偿。
(1)全损险:由于下列风险造成保险渔船的全损,本保险负责赔偿:①洪水、海啸、雷击、风暴潮、台风、暴风;②火灾、爆炸;③碰撞、触碰;④搁浅、触礁;⑤由于上述一至四款灾害或事故导致保险渔船的全损或推定全损(即损毁、沉没、无法收回,或者收回船舶的费用将超过其收回后的船舶价值,修理船损的费用超过修理后的船舶价值);⑥船舶在航行中失踪六个月以上。
(2)一切险(仅承保15年以下的钢质渔船):由于全损险列举的六项风险造成保险渔船的全损或部分损失以及引起的下列责任和施救费用,本保险负责赔偿:
①碰撞、触碰责任:保险渔船在航行或捕捞作业中直接碰撞其他船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由被保险渔船承担的对第三者船舶碰撞造成的船体、机械设备、通讯导航设备的损失及救助费用的赔偿责任。但保险人对每次碰撞、触碰责任仅负责被保险人应承担赔偿金额的四分之三,最高赔偿额以不超过渔船的保险金额为限。
②保险渔船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时,被保险人为防止或减少损失而采取施救措施以及请求外力救助所支付的有效的、合理的施救费用。
3、保险金额:按照每艘渔船的船质、船龄和功率估算其实际价值,在实际价值的50-70%范围内确定保险金额。
4、保险费率:
(1)全损险:钢(铁)质渔船,船龄5年以下0.7%,5-10年0.88%,10年以上1.05%;木质渔船,船龄5年以下1.05%,5-10年1.17%,10年以上1.29%。
(2)一切险:钢(铁)质渔船,船龄5年以下1.27%,5-10年1.37%,10-15年2.10%。
5、全损险赔偿标准:钢(铁)质渔船按保险金额的95%赔付,木质渔船按保险金额的90%赔付。
6、政府扶持政策:政府保费补贴30%,其中:省级承担20%,市级承担10%;船东承担70%。
三、工作机构与职责
(一)区渔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成立区渔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全区渔业保险工作的实施,开展协调、指导、督促和检查工作,解决保险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区海洋与渔业局。
(二)区海洋与渔业局主要职责:
(1)收集、整理、归纳本区各种类型的渔船数量并分门别类进行建档;
(2)协助做好渔工责任保险和渔船保险的宣传发动;指导各乡镇、渔村(公司)开展渔业保险工作;协助在燃油补贴发放和捕捞许可证年审、渔船年检、安全生产监督以及渔业执法检查工作中督促渔船船东进行投保;
(3)组织与人保财险支公司签订统保协议;协助人保财险公司做好理赔服务工作。
(三)区人保财险公司主要职责
(1)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保险服务网络,制定渔工责任保险和渔船保险的承保、理赔方案;
(2)印制渔工责任保险和渔船保险宣传材料,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做好渔业保险宣传、发动、承保等工作;
(3)制定报案、查勘、理赔服务流程,指定专人负责理赔服务工作;在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时,及时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及时调整了解事故情况,尽快做好查勘、理赔工作。
(四)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职责:
(1)组织本乡镇渔业保险工作的落实,协调、指导、督促和组织各渔村的渔船船东进行投保,并对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总结,及时解决保险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在渔村挑选有威望、工作责任心强的保险协保员,协助人保财险公司签发保险凭证和收取保险费等工作;
(3)按照下达的工作任务,做好渔工责任保险和渔船保险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工作;协助对人保财险公司聘请的协保员进行宣传培训和管理工作。
四、时间与步骤
(一)宣传组织阶段(月日-月30日)
针对渔业保险特点和渔民需求,加大政策性渔业保险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由区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我区政策性渔业保险工作。二是开展业务培训。各乡镇、相关部门要抽调精干力量,配合保险专业人员开展渔业保险业务培训,以保证保险业务顺利开展。三是广泛进行宣传。以召开座谈会、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宣传保险惠民政策,讲解渔工和渔船保险的保险范围、赔偿标准和投保手续等,普及安全知识、保险常识,将参加保险的好处广为宣传,使保险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以增强船东和渔民投保、参保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具体实施阶段(月日-11月30日)
各乡镇、渔业主管部门要组织工作人员,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积极配合人保财险公司深入基层全面开展渔业保险工作,要充分发挥乡镇、村以及基层协保员的能动作用,把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到村、到船、到人,并加强监督考核,实现定员、定职、定责,切实将渔业保险与伏季休渔、渔业许可管理、安全生产监督和燃油补贴发放等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最大限度将应保对象纳入政策性渔业保险范围,实现所有的证件齐全的应保渔船、渔工参保率达到100%。
(三)巩固提高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
各乡镇和有关单位要组织对工作进度、参保比例及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及时补缺补漏,确保100%完成本辖区的任务,并按省分解的目标和任务开展自查,特别是做好经验总结和典型案例的分析,并提出对做好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渔业保险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渔业保险是依托国家政策支持、政府财政补贴,通过参保者互助共济,实现分散风险,增强渔民的灾害抵御能力的目的,对保障渔民生产生活稳定,促进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和相关单位要将政策性渔业保险工作列入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和充实基层渔业保险工作机构,明确具体承担这项工作的单位和承办人员。同时要根据各阶段开展工作进展情况,加大工作的督办力度,及时组织协调和处理好渔业保险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把民办实事项目抓实抓好。
篇4
一、服务项目村的基本情况
我们今年农业系统服务的对象分别为福顺镇袁家村和车力乡立业村,该项活动由两个单位承担,分别为**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福顺镇袁家村距离**市40公里处,距离福顺镇15公里,全村1130人,土地面积487公顷,全村以种植玉米、水稻、辣椒等大田作物为主,以养殖业为辅的农业经济结构,农民每公顷收入在3000-10000元,袁家村的农民种植水稻和辣椒的农民较多,但农民缺乏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限制了作物产量提高。目前制约着袁家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一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还不够高;二是种植业调整不合理,使农民收入不高;三是信息闭塞,不能及时掌握信息,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市车力乡立业村基本情况是:位于**市西南部40公里处,地下水位低,土地瘠薄,土壤沙性化较重,人口为1325人,土地面积578公顷,种植业以玉米、绿豆、花生为主,养殖业以养牛、养羊为主,牛有306头,羊410头。商品粮玉米公顷纯收入一般在2000元左右,目前制约着立业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车力乡立业村的土壤比较贫瘠,地下水位低,干旱少雨;二是种植方向不对,缺乏技术上的指导。影响着立业村种植业的发展。
二、采取的主要的措施
(一)成立了组织,制定了实施方案
为使农艺师志愿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扎扎实实的开展起来,我们农业局特成立了志愿者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张绍国担任,副组长由李振铎、石兴国担任,办公室设在农业局,同时我们又制定了志愿者服务活动实施方案,并以正式文件印发给各有关单位和乡(镇),明确了农艺师的任务、目标、服务形式、保障措施等。并选派出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农业科技队伍,组成服务队继续开展服务活动,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搞好科技培训
到目前为止,我们为搞这一项目,共举办各种培训班65次,发放科普资料2万份,组织专家答疑130次。通过技术服务,使作物产量比原来增加2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提高20%以上。
1、培训内容
在袁家村,主要培训了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干制辣椒优质栽培技术、油葵高产栽培技术、农田统一灭鼠技术、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农作物品种选择原则及农作物市场信息等。
在立业村主要培训了土壤配方施肥技术、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西瓜高产栽培技术、辣椒高产栽培技术、玉米制种技术、杂粮杂豆高产栽培技术等。
2、培训方式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一是电视讲座与现场播放幻灯片相结合的方式;二是放映光盘和技术员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三是课堂教学与炕头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四是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直接到人的方式。
(三)采取各种便民措施
1、成立“农技110”,设有两部固定电话622****和622****,随时与专家保持联系。
2、建立便民服务卡,卡上写明技术员职称,负责技术的内容,包农户名单,技术员手机号和农户联系号码。
3、编制与发放农业技术指导手册,农户有问题和建议可写在手册上,技术员入户指导内容写在手册上。
(四)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开展工作
在袁家村着重培养了100户技术骨干,这些技术骨干标准是:对科技种田有浓厚的兴趣,每家种地2公顷以上,在村里是大家公认的的种植能手。同时我们又通过他们把一些农业技术传授给其他农户。例如福顺镇袁家村的刘庆军就是通过典型户的带动在农业上获得较高的收入的。
(五)召开现场会
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在项目村共召开现场会十多次,每次最少人数100多人,最多达到500多人,现场帮助农民分析作物产量高低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这样的现场会得到了农民的赞扬,袁家村支部书记杜仁高兴地说:“科技现场会比科技培训印象深,让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的文化低,真需要这样的服务。”
(六)资金投入
干旱少雨的自然现象制约着立业村的农业生产,我们本着帮扶一个成一个的原则,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农艺师志愿服务团的成员及该项活动的承保单位都千方百计地帮农户解决实际困难。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在自身经费十分困难的前提下,挤出一千六百元,为车力乡立业村农户王海全家打了一眼旱田井,解决了他家靠天吃饭,一遇干旱就绝收的大问题,从要本上解决了王海全家脱贫致富,实现快速奔小康的目标。
(七)调整种植结构
根据车力乡立业村的自然特点,改原来种植商品玉米为制种玉米,从玉米的播种,出苗后田间管理,收获等整个生育期都有专人做好了技术跟踪服务。仅此一项每公顷纯收入就可比原来增加一倍。
三、取得的成效
1、通过这样的服务,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速度。
2、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意识,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科学种田的热情。
3、通过这样的活动,有效地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1、农民的文化素质低,接受新知识较慢。需服务团的农艺师们进一步改进和探索更为有效的传授方式和方法。
2、缺乏资金,主要表现在业务部门的活动经费不足,很多事力不从心,对农户在物质方面的扶持能力弱。
3、服务手段单一,多数停留在讲技术课,发放一些简单的技术资料,缺少一些服务设备。
五、下步打算
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继续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抓好宣传,提高农业科技人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对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志愿者和服务团队,搞好典型经验总结和宣传,引导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5
关键词:规划管理;基层电网;问题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基层电网,其更需要完善的规划对电网建设项目予以确定,基层电网规划必须遵照相关规定以及标准进行,同时要考虑到项目建设的深度以及广度,不但要考虑空间性问题,还需要考虑时间性问题。对基层电网进行规划主要是针对区域实际情况以及电网总体规划等,对基层电网的规划目标予以确定,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同时对电网调度、电网的通讯以及系统中的自动化管理等内容进行管理。
一、规划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一)不精准的电网负荷预测
在基层电网的负荷预测主要采用了电力弹性系数法,该方式首先需要计算出基层的用电增长率,并计算出全社会总产值的增长率,通过算出二者之间的比值,通过对该数值的分析,可以确定电力弹性系数,并预测出未来基层电网中的用电增长量。通过这种方式计算出的电网负荷值差距较大。该种方式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便是合理设定电力弹性,并且社会总产值变化会极大的影响到该方式计算的结果。因而电力弹性系数法在对电网规划管理中负荷的预测数值精确度不足。
(二)管理人员专业性差
作为该环节工作内容的引导者,基层电网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因而想要促进基层电网规划发展管理的发展,就需要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管理。专业的管理人员依照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工作中制约因素,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顺利推进管理工作发展。但是我国基层电网中,从事规划管理的人员技术经验严重缺乏,这便制约了基层电网的发展,同时也加大了电网规划管理工作在城乡之间的差距。此外由于高新技术的利用较为滞后,基层电网规划管理工作也收到了一定影响。
(三)重复建设配网
在基层配网建设中,尤其在农村,变电站规格一般为35kV且建设分布主要依照负荷中心进行,变电站大多建于田野中,这种交通部方便的分布特点,极大的影响了后起的维护工作,在目前电网改造工作中,尽可能的将变电站从田野改为交通较为便利的位置。但是由于电网改造同道路规划并没有相互匹配,缺乏同步性。道路的建设又会影响配电线路,致使线路的重建现象频繁,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同时也为电网规划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四)供电可靠性差
由于基层电网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很多地方没有配置相应的220kV变电站,使用最多的输变电方式采用了110kV或者35kV输变电,以串带的方式进行供电,因而在稳定性上需要进一步予以提高。
二、提高措施分析
针对当前基层电网建设规划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上文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针对这四点突出问题,文章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措施,用以提高我国基层电网规划管理工作质量。
(一)提高负荷预测精度
通过改善预测方式,从而提高计算负荷值的精度。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电网的电力负荷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例如环境结构以及电网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等都会导致电力负荷的变化。为了保证电网规划管理能够更加精准,必须对负荷预测数据的精确度进行提高,因而就需要改变原有的预测方法。通过灰色系统理论的方式能够准确预测电网负荷值,通过灰色理论微分方程对系统负荷未知量进行计算,因而适用性较强。目前我国针对基层电网建设相对较为重视,因而在实践中需要灵活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法,结合电网运行状况,了解电网的负荷发展,促进规划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规划管理人才的吸纳
领导阶层是保证电网规划管理能够有效进行的基础,规划管理工作发展的导向,通过专业、经验丰富的规划管理人才,能够有效提基层电网建设效率。专业人才的吸纳除了要积极的吸引外,还需要针对原有的管理阶层进行定期培训,将原有工作人员的潜力挖掘出来,针对城市电网规划建设的经验,结合基层电网建设的实际条件,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规划方案。
(三)基层配电网重复建设的改善
为了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进行基层电网规划管理,并满足新时期基层建设的需求,需要逐步改变这种配电网重复建设的现象,为此,可以将基层电网原有的35kV变电站升压为110kV的变电站供电,并且将新建的变电站和线路与大电网接轨。电压等级提高可以减少电压的损失,提高输电的能力,这样一条线路就可以带动两条或者是多条相邻县镇负荷,打破了之前以乡镇为单位的供电模式。这样既能够减少损耗,也减少了站内的设备维护工作量,便于对基层电网的规划管理工作。
(四)建立健全电网规划保障机制
基层电网的规划管理既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方法、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以及高超的管理手段,还需要有完善健全的保障机制,这样才能够从始至终确保电网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需要有相关基层法律法规的强制力保证,例如基层建设内容和标准中指出了,县级供电企业需要和该地区的规划部门相配合,在规划时需要为基层电网的规划建设留出建设用地,提供输配电线路通道。这一规定就为基层电网的规划管理铺平了道路;其次在基层电网规划管理的内部需要有健全的管理模式,制定完善且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一定要符合基层的实际情况,要注重细节,切记太大太空。
结语
通过实际的应用、发展,可以看出,基层电网建设需要统一的规划,并且针对项目建设,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保证基层电网稳定运行的基础条件。通过对规划建设进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同时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资源的作用。文章主要针对基层电网的规划过程中,管理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基层电网在进行规划中需要进行改建之处,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四点建议,以缩小城乡电网建设差距,从而提高我国电网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社区戒毒 基础性地位 困境突破
当前,我国禁毒斗争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依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当市场需求量减少,市场达到饱和状态,供应方就会相应减少商品的供应。因此减少需求对抑制供应从而推动禁毒有重大战略意义。戒断治疗是减少需求战略的要点之一,同时也是降低危害的重点之一。面对戒毒这一世界性难题,为了提高戒毒的效果,我国在总结禁毒戒毒工作经验,并借鉴国外戒毒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确立了以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为模式的戒毒工作新体系。其中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是2008年6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确定的新的戒毒和康复模式。2011年6月22日通过的《戒毒条例》对社区戒毒作了进一步详细的规定,进一步推进了我国的社区戒毒工作。
一、社区戒毒的立法定位
根据我国《禁毒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社区戒毒在整个戒毒体系中居于基础性的地位。社区戒毒是公安机关对吸毒成瘾者作出是否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时必须考虑的一般前提,只有当吸毒成瘾者出现拒绝接受社区戒毒、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经社区戒毒或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收注射等情形之后,公安机关才能对其采取强制隔离戒毒措施,而公安机关只有对吸食成瘾严重者才能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决定。
经过近几年的戒毒实践工作的开展,我国存在自愿戒毒医疗机构(以云南戴托普戒毒治疗社区为代表)、公办戒毒康复所包括公安系统开办的和司法劳教系统开办的戒毒康复场所(如昆明市的强制隔离戒毒所)及社区戒毒模式。几种模式各具优势,之所以立法上强调社区戒毒的基础性地位,是因为社区戒毒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远的实践意义。
二、社区戒毒困境分析
比较现存的几种戒毒模式,自愿戒毒方式适用范围不广,社区戒毒则是一般吸毒人员的适用模式;强制隔离戒毒虽已有了长远的发展,但是不利于吸毒人员回归社会,戒断效果不佳,而这正是社区戒毒的优势所在;社区康复虽有一部分也在社区进行,与社区戒毒有一定相似性,但属于强制隔离戒毒之后的补充措施,与之相比社区戒毒包括生理脱毒和心理戒毒,程序更专业复杂,对人员、措施、设施等要求更高。因此对社区戒毒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社区戒毒的困境刻不容缓。
通过对各地社区戒毒实践活动的分析,我认为我国社区戒毒发展的困境在队伍建设、管理、经费方面尤为突出。
(一)社区戒毒专业人员缺乏
从大量的相关调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尚未建立起完整、专业的社区戒毒工作队伍。很多社区负责戒毒管理的人员都是由街道工作人员兼任,还有的是从街道群防队借调的,最好的也就是各公安局派来的专业禁毒志愿者,有的社区甚至只是简单将社区戒毒增添在以往负责综合治理的工作项目中,并未进行任何实质性的人员或公共品配备等相关工作安排或准备。虽然,在遇到实质性的社区戒毒工作前,大部分社区都进行了对社区工作人员集中的短期培训的工作,但这种短期培训要达到精通业务,完全胜任确实勉为其难,要提供专业援助就更显得有心无力了。
(二)戒毒管理不规范,戒毒人员权益得不到保障
戒毒法律体系中缺乏对社区戒毒人员的权利保障内容,比较《禁毒条例》第44条和第45条发现,法律对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权利保障比较到位,但是社区戒毒人员以《社区戒毒协议书》为主管依据。由于我国多年来禁毒的高压态势和社会上对吸毒人员的排斥,对吸毒人员的权利保护往往会忽视,因而《社区戒毒协议书》往往过分强调社区戒毒人员的义务责任,关于社区戒毒人员的权利内容很少提及。
(三)社区戒毒经费难以保障
根据原来的《强制戒毒办法》,强制戒毒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现在《禁毒法》规定,社区戒毒的经费由政府提供,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但是社区戒毒是一项刚起步的新生事物,项目的前期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日后的正常运转也需要有长期的资金作为保障,因此,经费问题是此项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我国现阶段国情分析:一方面,地方财政经费难以保证。另一方面,我国的捐赠机制还不是很完善。
三、突破我国社区戒毒困境的建议
(一)社区戒毒的队伍建设
根据我国国情,我国社区戒毒工作队伍可由专职人员、社会志愿者、公民三部分组成。
1、社区戒毒专职人员
社区戒毒专职人员是有一定的专业从事社区戒毒工作,有一定的岗位编制,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一定的耐心,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医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律等知识背景的人。
首先,现在有大批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人才掌握了基本的社会工作方法,再加以戒毒医学、心理学和戒毒社会工作实务岗位培训,就可以胜任戒毒社会工作。就相关专业人才进行岗位培训上岗复合当前形势,也将是一项长期的培训手段;第二,香港已经具有几十年的戒毒社会工作务实经验,既可以请他们来进行培训,还可以请他们进行实物督导和内地督导的培训;第三,成功戒毒人员可以成为社区戒毒的工作人员。就是利用同伴辅导员的力量来有效改变群体中其他成员的社会工作方法,同伴辅导员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具有相同背景、经历,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戒毒社会工作中,同伴辅导员就是曾经是吸毒成瘾者,但是已经成功戒断的人。我国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社从2003年开始成立了“戒毒沙龙”、“涅重生同伴教育辅导小组”“静安同伴自主小组”等同伴教育小组,也取得较好的成效。这种模式也可以相应解决一部分成功戒毒的人员的就业问题,更有利于戒毒人员回归社会。
2、社区志愿者
长期以来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建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基层乡镇、街道办、居委会有大量多年从事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热心禁毒人士,还有老支书、老主任、老党员、老干部、老委员等五老人员,动员他们发挥余热,把他们请入社区戒毒工作小组,经过短期的培训作为专业戒毒社会工作者的帮手,也是一只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就现阶段而言,我觉得还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学生资源,既为学生们提供了实践机会,进行生动的禁毒宣传,也有效解决了工作人员缺乏的现象。
3、公民
可以通过网站、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大众宣扬实施社区戒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社会大众认识到社区戒毒是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这样提高公民的思想认识,积极参与到社区戒毒的实践中,做到不排斥戒毒人员,主动帮助戒毒人员,积极配合相关人员的工作,为社区戒毒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二)完善社区戒毒人员的管理措施
社区流动性大,人员流动频繁,居住环境复杂,对社区戒毒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是确保社区戒毒成效的关键环节。
首先是对吸毒人员进行摸底排查,由派出所负责对社区内的吸毒人员成瘾程度进行分类,然后将适宜进行社区戒毒的人员名单转交给社区。由社区工作人员对吸毒人员的身份情况、健康情况、固定住所、家庭情况、技能情况、经济情况和现实表现进行严格调查、核实,为每名社区戒毒人员建立档案。对于社区戒毒人员的毒瘾情况、现实表现等情况进行全程的评估,为社区戒毒工作提供完整的数据支持,有利于在不同阶段对社区戒毒人员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教。
然后规范社区戒毒协议的格式和要求。根据戒毒人员本人和家庭情况,与戒毒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协议,落实有针对性的社区戒毒措施。规定双方的义务和责任,如对于社区戒毒人员要求必须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下接受美沙酮治疗,并配合相关检查,否则将自行承担治疗费用;对于社区戒毒小组及其成员不履行职责的,根据有关规定予以纪律或者行政处分。同时要特别注意在协议中明确社区戒毒人员应有的权利保障。如可借鉴《禁毒条例》第四十五条内容,明确禁止侮辱、虐待、体罚戒毒人员,禁止向戒毒人员索要、收受财物等内容。
最后建立定期见面及情况汇报制度,这也是建立社区戒毒人员个人戒毒档案的前提,可以有效了解社区戒毒人员的现实情况和思想动态。
(三)社区戒毒的经费
各地政府要将社区戒毒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设立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建立健全的戒毒经费保障和监督机制,完善社区戒毒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一些特别贫困的地区,国家财政应当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
在政府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多方面筹措和节约经费。
首先可以建立社区戒毒基金会,吸收慈善家和社会民间组织、企业、公司等机构的捐款。当然基于我国民众参加慈善捐款的热情也不容乐观。2008年是我国重大事件和巨大灾害引发慈善捐赠“井喷”的一年,全国接受各类捐赠款物共1070.49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246%,占GDP总量的0.356%。而美国2004年仅各类慈善机构获得的慈善捐款总额相当于GDP的2.17%,英国为0.88%,加拿大为0.77%。因此我国社区戒毒机构要努力建设多渠道筹款的构架,和社区居民形成共存共荣、共同成长的良好关系。而且可以建立社区戒毒评价机制并进行公布,一方面让公众认识到社区戒毒的成效,提高对社区戒毒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是通过竞争机制对社区戒毒成效明显的社区给予更多的经费补助。
其次把社区戒毒事业当作产业来管理和经营,通过市场化运作,不仅动员了全社会的相关力量投入,而且提高了投入与产出的效益比例。具体来说比如可以针对现今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机构性失业问题,社区戒毒进行适应社会培训时可以针对具体的戒毒对象实行一些特殊技能的上岗培训,而这部分经费可以由接受劳动力的企业等组织来负担一部分,同时也可以让成功就业的戒毒对象在保证基本生活需要的情况下负担一部分。
最后可以通过与民间自愿戒毒医疗机构合作来节省经费。我国现有比较典型的自愿戒毒医疗机构是云南的戴托普。该机构运行模式是由社区服务站、居住社区、重返社区、善后照顾、项目办公室和康复基地组成,在对社区成员进行2~3周的生理脱瘾后,再进行最长可达15年的行为矫正,心理治疗等康复治疗。从戴托普系统发展、衍生出来帮助吸毒者的机构很多,如彩虹社区、70公社等。这些非盈利性医疗机构虽经验和技术得到认可,但缺乏来自政府的长期稳定支持和保障。我认为可以将自愿戒毒和社区戒毒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共享资源,这也避免了场地的重复建设,节省了双方的费用。
社区戒毒是一项新生事物,如何开展,如何实现在社区戒毒效果最大化,是当前禁毒工作面临的新课题。现阶段对社区戒毒方面理论研究不系统,对社区戒毒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文献资料也不多,所以有必要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戒毒工作理论,构建我国社区戒毒工作理论体系。
注释:
金伟峰,崔浩.禁毒法律制度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75.
许肖辉.社区戒毒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1(2).
篇7
1.深入开展世博主题教育活动。紧紧抓住*世博会举办的契机,充分挖掘世博会的德育资源与内涵,广泛开展世博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围绕世博,重点实施“一个计划”、“五大系列”活动。“一个计划”指世博志愿者保障奖励计划,支持各高校开展世博志愿者工作、评选奖励世博志愿服务典型;“五大系列”活动指世博志愿精神打造、世博文化展示、世博文明践行、世博创意行动、世博风采宣传等活动。
2.增强德育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召开*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制定《*学校德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推进德育研究,组织实施市哲学社会德育系列课题(市德育理论研究课题、市德育决策咨询课题、市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的申报评审工作。举办*高校思想政治研究年会,承办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论坛。
3.深化中小学德育工作。完善“两纲”课内体系,实施《*市中小学21门学科分层实施学科德育的指导意见》,注重学科德育的有效性。完善“两纲”课外体系,召开中小学社会实践工作会议和校外教育工作表彰会,推进校外教育课程化建设。完善创新人才素质培养体系,制定《关于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指导意见》。召开*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推进“温馨教室”建设。完善师德建设与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加强班主任、德育骨干队伍培训培养,建好“班主任带头人工作室”,设立劳技课、信息技术课、自然课、科学课等德育实训基地。
4.加强中职校德育工作。贯彻落实*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实施《关于加强和改进*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并实施中职德育工作专项督查指标。进一步规范中职德育课教学管理,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制定《*市中职学生成长手册》。举办首届*市中职校园文化节。建立*市中职校网络服务平台,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积极构建中职校校园网络文化。制定《*市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职责》,进一步规范班主任工作。建设*市中职德育师资培训基地,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
5.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积极推进《六个“为什么”》进课堂试点工作。制定*高校思政课建设标准,开展教学督导,组织名师巡讲,举办教学论坛、教学比赛,推进教学科研,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出台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加大培训力度,组织结对带教,建设名师工作室,实施“阳光计划”,着力培养思政教育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推进辅导员培养工作向纵深发展,加大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力度,建立辅导员境外研修基地,设立优秀辅导员工作室,推广辅导员博客,拓展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方向,继续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务聘任工作,举办年度辅导员论坛。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推出一批先进典型。加强大学生人生指导。推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示范中心建设标准》,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达标中心和示范中心遴选、验收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师培训和认证工作。制定开展创业教育,做好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以慈善爱心屋为抓手,推进高校帮困育人工作。召开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出台《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强分类指导,抓好民族学生、留学生、民办高校学生等不同群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编制实施规划纲要,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6.完成《*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并正式实施。修改完善《*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本,适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做好报请上级部门审议批准工作,完成《*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并正式颁布实施。研究制定舆论宣传方案,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准确解读,加强引导,切实推进规划纲要实施。
7.编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围绕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加强社会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等重点,根据本市教育实际,结合中长期规划纲要的阶段性目标,完成《*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8.全面完成《*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任务。依据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实施和谐均衡、创新提升、人才强教和开放合作等四大战略,确保落实各项指标,全面完成《*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
9.启动部市合作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配合做好*市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协议签订等相关工作,制定实施细则,试验区工作有实质性启动。
三、坚持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10.加大幼儿园园所建设力度,深化学前教育内涵建设。应对入园高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学前教育资源,加大学前教育新五年发展规划的推进力度,2010年全市新增50所幼儿园,并做好教师需求的预测与配备工作。重视农民工同住子女接受学前教育需求,指导区县做好民办三级幼儿园的建设与审批工作,制定学前农民工同住子女看护工作管理要求和标准,规范农民工同住子女学前教育工作。召开幼儿园教学工作会议,加强教学规范,切实提升保教质量。研究制订幼儿园质量保障标准体系,开展新一轮市示范园建设认定工作,进一步加强保教队伍专业化建设。深入开展“0―3岁教养活动”质量研究,提高早教指导工作水平。建立城郊幼儿园结对发展的长效机制,提升郊区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制定学前教育信息化标准。
11.加快郊区学校建设步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力度。认真落实本市郊区学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指导各区县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人口增长、分布及流动趋势,合理调整学校布局设点,并大力推进郊区学校建设工作。组织中心城区品牌学校赴市大型居住基地学校对口办学,落实当年交付使用的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开办工作,努力提升这些学校的办学起点。推进新一轮区县教育对口合作交流,提高对口合作交流工作的水平。做好44所委托管理学校的过程管理和中期评估工作,推进郊区相对薄弱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办学水平的提高。
12.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发展。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抓手,引导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向轻负担、有特色、高质量方向发展。总结交流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发展经验,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发展。围绕校长课程领导力、教师教学有效性,分别举办初中、小学教学展示活动,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推进农村4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信息化与课程整合水平,逐步改变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生活状态和文化环境。
13.加强高中教育发展的分类指导。完成12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发展性评估,引导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找准内涵发展的定位,形成办学风格,培育办学特色。探索特色高中建设,开展对完中教育情况的调研,加强对完中的引领和指导,初步形成一批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完中。进一步探索高中阶段创新素养培养的不同模式和途径,构建创新素养培养的网络。启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组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
14.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修订《*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提高学科内容标准对教学基本要求的描述精度,切实提高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评价等的指导作用。实施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从课程规划、实施、管理、评价等环节加强专业指导和支持,推动中小学开展校本化实施新课程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加强教学规范,规范教学各环节的管理,指导教师正确把握教学基本要求,有效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扎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健全体制机制,激发基层活力,鼓励各区县因地制宜,创造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经验,形成一批各年段的特色学校和典型经验。以建设创新实验室行动为基础,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工作,构建一批科技、艺术、语言、人文类的实验室和学校课程,丰富学校课程文化内涵。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类课程资源,拓展教育时空,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课程学习和体验经历。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研究和实践,规范区县学业测试的内容与次数。推进网上教研活动,构建网上教研新模式。形成一批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教育改革项目。在部分学校探索利用“电子书”开展教学。研究制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学籍管理的信息化标准。
15.认真做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继续扩大公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比例,基本完成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工作,基本实现全市农民工同住子女全部进入公办学校或政府委托民办小学免费就读任务。制订并颁布《进一步加强以招收农民工同住子女为主民办小学规范管理的若干意见》,引导以招收农民工同住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育质量。继续改善此类民办小学办学条件,为每一所此类民办小学建设一个符合规范的图书室,并按基本标准配备体育运动器材。规范此类学校的招生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工同住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益。
16.大力实施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召开*市特殊教育工作会议,扎实推进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实现特殊教育领域医教结合工作的稳妥推进。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学前特殊教育机构和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的建设,健全随班就读的支持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作用,加大研究和咨询服务力度。
17.切实提高民族班学生综合素质。贯彻落实教育部等扩大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内地高中班招生规模的文件精神,认真做好内地中学民族班扩招工作。大力加强民族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观念。加强民族班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组织汇编民族班(校)教育教学工作案例集,加强经验交流。
四、坚持大力发展,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18.推进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深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推进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与贯通,整体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继续推动有条件的区县组建区域职业教育集团,推动机电数控、化工、建筑和现代农业等行业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建立保障职业教育集团持续发展机制,建立职业教育集团运作监管机制。进一步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项目。努力拓展职业教育集团服务功能。
19.持续保持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稳定发展。坚持普职比大体相当,保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稳定。改革中职校自主招生办法,试行航空、艺术类专业和自荐生网上录取工作,吸引本市优秀初中毕业生报考中职校。继续完善本市招收农民工同住子女就读中职校的招生办法,扩大农民工同住子女招生计划,探索建立在沪农民工同住子女中职教育后升学制度。积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多模式、多形式和多元化职业教育与培训。
20.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全面落实《*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行动计划(2009-2013年)》,全面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结构调整优化工作,研究制定大类专业设施设备装备配置指导标准。进一步加快中职校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机制和评价指标,用三到五年时间在本市中职校开展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2010年上半年先行试点,下半年对20%的学校进行评估。完善新设专业网上登录备案工作,建设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信息服务平台。在实施已颁布的42个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再选择5个左右的专业,启动专业课程改革,制定相关的专业教学标准。研究制定“*市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操作指引”和“*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包开发指引”。开展*市中职校第二届校本教材展示交流评比工作。推进教研网络信息平台更新工作,研究制定网上教学指导实施方案与意见。
21.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全面推进*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布局结构优化与调整工作,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技术要求或服务规范为要素推进重点专业建设,2010年重点扶持建设50余个强势型专业、特色型专业或急需型专业。继续开展高职高专院校师资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在数控、电子电工等招生数较大的专业领域培养一批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具备大众化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高职双师型教师,采用国内项目学习和国外进修的方式重点对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实践能力进行培训。全面启动新一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完成*市高职高专院校网上教学质量监控平台建设,通过教学质量的有效评估和监控,引导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
22.加强职业教育发展基础能力建设。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根据本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导向,启动国家级示范性中职校创建工作,争取三分之一的国家级重点中职校达到国家示范性中职校的基本标准。完成江南造船(集团)技校异地新建工程,加快临港科技学校新建校舍进度,支持新闻出版技校、电力学校等与产业发展和促进就业紧密结合、实效明显、具有品牌优势的国家级重点中职校进行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市中等职业学校开放实训中心运行绩效评估工作。全面建成*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情况信息资源库。继续进行高职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第六期建设。继续推进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完成第一、第二批示范高职验收。
五、坚持内涵发展,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23.继续开展高校发展定位规划工作。继续开展市属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发展定位规划认定工作,启动开展部属高校发展定位规划和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工作。主动创新管理制度,调整宏观管理模式,进一步尊重和维护高校依法自主办学,促进高校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24.加强共建高校重点建设。结合*高校内涵建设“085”工程的实施,推进“985工程”三期建设;加强“211工程”三期建设,重点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5.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开展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完善和优化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布局结构。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搭建研究生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和暑期学校。设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专项资金;开展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省级初选及*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评选工作。深入开展专业学位建设工作。
26.落实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继续实施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2010年度(第六期)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评选第8批市级高校精品课程,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建设好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动实验教学改革。做好教育高地建设工作,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开展优秀教学团队和高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进一步完善本科新专业设置管理工作,做好年度专业设置审批工作。
27.深化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坚持“一流学科带动一流大学发展”理念,深化重点学科建设和绩效评价,制定具体落实举措,着力推进国际一流学科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建立并完善国家、省市、学校三级重点学科体系。按照“扶需、扶特、扶强”的原则,强化分类指导,强化学科优势,突显学校特色,形成“校校有特色、校校有发展”发展格局。继续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加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启动实施精品计划和专题数据库等建设。
28.推动高校产学研合作。继续贯彻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目标和任务,布局并重点建设一批与“四个率先”和“四个中心”建设目标相衔接的高校知识服务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研发基地。鼓励和支持学校与企业设立联合研发基地,以兴办大学科技园、共建产学研联合基地等多种形式,推进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升高校知识服务的能力,研究部署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高校技术市场建设,深化技术市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9.继续推进本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和基本建设工作。继续推进本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建设,重点抓好*金融学院浦东校区、*电力学院平凉路校区扩建及*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浦东新校区建设等项目。认真执行和完成2010年投资计划安排,继续做好高校建设项目协调推进工作。
六、坚持形成合力,积极建设学习型社会
30.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体系基础平台建设。进一步探索社区学院功能,探索社区教育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制度试点建设。继续指导与组织开展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工作,组织开展*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镇(乡)和*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评估工作。拓展和加强“*市市民终身学习网”建设,进一步办好“*老年人学习网”,督促加强收视点的规范管理,年内争取老年人网上收视点布局达到居(村)委数的80%。继续开展街道社区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制定《*市街道社区学校建设标准》和《乡镇成人学校建设标准》,年内对20所街道社区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开展达标评估。继续开展创建示范性老年大学(学校)评估工作。完善以“学分银行”为基础的继续教育立交桥,从办学模式、学习模式、学校招生等方面探索建设“*开放大学”以及开放教育的体系。
31.深入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会同相关部门深入开展学习型组织3711创建工作,即组织推选300个机关,70个街镇,100家企事业单位,1000户家庭开展创建活动,培训学习型组织创建单位的骨干,组织相关专家和专职工作人员对创建单位进行评估。召开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介绍典型经验,交流优秀创建成果,表彰先进集体,引导创建工作深入持久开展。
32.积极开展群众性学习活动。举办第六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第四届学生与市民网上读书评书活动、第四届市民诗歌创作比赛和家庭讲故事比赛、第三届市民好书换好书活动。完善市民优秀学习品牌项目的联动机制,合作推进机制,不断提高品牌学习活动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探索建立优秀学习项目的评估机制,更好地指导基层开展群众性学习活动。
七、加强教师教育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3.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双名”工程,从首批名师名校长后备人选中遴选优秀人选,授予“东方名(教)师”称号。拓展国内教师培养基地,创立海外校长教师培养基地。加大优秀青年校长和教师培训力度,形成市区联动机制。深入推进区级骨干校长教师培养工程。加大农村教师的培养力度,针对各年龄段农村教师,分别实施不同类型培训项目。构建教师教育资源联盟,整合机构、课程、师资和信息等资源,确立区县教师进修院校作为培训机构主体,建立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库,形成可共享的优秀教师资源库,整合远程教育集团教师教育网、各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培训网和双名工程基地网,形成互联、互通、互用格局。构建开放、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学分互通互认机制。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与岗位聘用相结合的用人制度。
34.加强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工作。逐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特聘兼职教师资助工作范围,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化职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旅游服务与管理、现代物流、模具设计与制造、国际商务、烹饪及德育等6个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满足相关专业骨干教师业务提升和素质提高的要求。完成200年度骨干教师市级培训,启动培训400名专业骨干教师。筹建*市师资培训中心职业教育分部,组织和协调指导本市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工作,提高本市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能力和水平。
35.实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开展“东方学者”工作评估,完善“东方学者”岗位与地方和国家级人才计划对接办法,编印《“东方学者”岗位目录指南》。设立“*高校教师出国留学进修资金计划”,选派学术带头人、领军人才及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出国深造。设立“*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选派*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重点建设高校进行访问研修。设立“*高校教师产学研践习计划”,提高高校教师尤具有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政府等实际部门工作经历的比例。继续实施“*高校优青科研专项基金”项目,开展五年工作总结与评估。
八、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36.全面推进学生体育卫生艺术科普工作。完成学校体育基础设施达标和布局建设规划,启动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和中小学示范课程建设,实施体育教学创新团队和体育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切实提高体育课的质量,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开展本市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实施学生体质健康公告及健康干预制度,开展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实现学生阳光体育联赛品牌化、市场化运作。继续推进游泳项目的普及。启动学校卫生保健室建设计划,启动中小学校专业医生进校园计划,实现“一校一医”,加强学校卫生保健人员培养,提高卫生保健队伍专业素养。开展近视眼防控工作。完成学校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控的网络化管理建设工作。加强艺术、科普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学生原创艺术作品的创编,规范重点艺术团队的管理。完成全国第三届艺术展演活动承办工作及迎世博系列活动。全面完成中小学教室灯光亮化改造工程。
37.加强学校安全后勤保卫工作。进一步加强高校及周边安全管理,提高综合防控能力,确保世博会期间高校安全稳定。制定《*高校反恐防范指导性意见》以及各类应急预案汇编。适时组织高校开展反恐防范专项检查和安全演练。进一步加强高校保卫队伍建设,健全常规培训制度,开展高校保卫干部专项培训。完善高校技防系统建设,提高技防系统的实战能力。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继续开展本市教育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完善学校后勤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建设,研究制订实施细则。推进学校后勤安全设施和技术防范建设。做好学校节能减排工作,研究制订《*市实施〈教育部节约型校园评估标准〉细则》,进一步推进本市高校节约型校园创建工作。
38.做好青少年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安全管理制度和学校伤害事故预防处置机制,推进师生防灾自护技能演练活动。重点加强纳入民办教育管理的农民工子女学校风险勘查和安全监管。继续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完善网吧和娱乐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信息抄告制度。继续推进预防犯罪格局建设工作,举办第七届工读教育论坛,推进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行为不良未成年学生教育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重点抓好中职校预防犯罪工作,举办第五届*市网上禁毒知识竞赛,继续开展系列预防教育活动。做好本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的修订工作。
39.稳步推进*高校招生考试改革。重点做好高考报名梳理规范工作。加强对本市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工作指导,引导院校在自主招生中凸显院校特色与定位。做好部属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研究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配套的高招政策。积极推进成人高考改革工作。
40.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就业机制,巩固就业工作局面,开辟就业渠道,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继续实施并努力扩大*各专项计划规模,进一步拓宽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渠道。全面推进创业教育,积极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建设,加强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加大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加大推进大学生职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做好特殊学生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逐步建立完善高校、用人单位供求信息联动机制。
41.进一步健全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落实各项助学政策,建立长效资助机制。建立快速应对突发事件资助工作制度。积极筹建*市学生资助工作研究会,推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问题调研、经验总结交流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中职校农村、海岛家庭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费教育政策。
九、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教育管理规范化水平
42.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实质性启动落实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工作,对民办高校进行分类梳理和指导,总结经验并稳步推广实施。修订《*市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发挥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引导和扶持作用。重点推进民办中小学年金制度相关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民办高校成本核算的规范和机制,健全民办高校办学成本核算和审批制度。组建*市民办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承担民办教育各项指导和服务职能,为各民办学校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日常指导。继续做好向民办高校派驻督导专员、党建督查员工作。做好民办教育各项行政许可和审批、检查工作。
43.完善非学历教育规范管理工作。认真实施《*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设置审批和管理办法(试行)》和《*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设置标准(试行)》,促进依法办学,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指导各区县进一步加强对社会非学历教育培训院校(机构)的准入审批和日常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分批依法组织对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办学状况依法进行评估。完善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信息公开查询系统和网上管理服务平台。指导本市普通高校制定相应措施,健全管理体制,规范办学,促进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44.深入开展教育政策研究和教育立法相关工作。继续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研究,积极推进*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深入开展非*户籍人员子女教育政策研究,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深化“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项目研究,筹备召开“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研讨会”。继续开展*市终身教育立法工作,起草并修改完成《*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草案),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对草案的审议工作。深入开展《*市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草案)的立法调研工作,形成《*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草案)的立法调研报告。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创建工作。开展中小学校长教育法制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继续推进教育法制普法宣传工作。
45.实施教育督政督学工作。继续做好对区县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责任的公示公报工作。深入开展以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新一轮综合督政工作。积极开展对“以招收农民工同住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办学情况的专项督导,提升依法办学、规范管理水平。推动引领学校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性督导评估工作。开展以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为核心的新一轮课程与教学督导调研工作。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近入学专项督导工作。深入推进督学资格制度的试点工作。
46.加强教育监察,改进政风行风建设。做好行风评议整改工作,认真分析梳理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逐项整改。落实招生“阳光工程”,继续抓好招生“六公开”。进一步加强招生计划管理,加大对招生章程和各级各类招生考试报名资格审核的力度。不断强化对自主招生、体育特长生、艺术特长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招生考试安全保密工作的监管,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加强对各级各类招生工作的监督检查,实施招生监察全覆盖。加强规范教育收费专项检查,进一步完善规范教育收费长效机制。开展基建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基建采购、财务等工作监管,深入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
47.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与审计工作。依法做好教育经费筹措、管理和使用工作。进一步做好部门预算执行工作,推进预算制度的不断完善,增强部门预算的规范性、严肃性和实效性,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推进科学合理的公共财政拨款制度改革,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绩效监管。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提高审计质量。筹备召开*市教育审计工作会议。
48.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结合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力度,重点推进教育公共政策、教育公共财政和群众关注的热点信息的公开。继续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信息公开工作,优化政府教育行政门户网站建设。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提高行政效率,继续规范教育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完善突发应急处置的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的能力。改进和加强对教育公共管理薄弱环节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对教育事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和行政监管职能。
十、坚持统筹协调,推进其他各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
49.实施本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一步理顺市、区县校安工程工作机制,各区县在排查鉴定的基础上,落实三年规划、年度计划的制定工作。组织有关技术专家根据*市中小学校舍现状和特点,制定加固技术方案、指导文件,加强校安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各区县校安工程视频采编专业技术队伍,强化校安工程各阶段视频资料采集工作。按照市、区县签订的责任书,落实责任机制,开展专项检查和日常督查,确保校安工程工作进度、施工安全、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