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6 10:48: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外科工作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急诊外科;诊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342-01
急诊外科是外科工作的一部分,其诊疗和护理的工作方法将直接影响到病患能否在最短的时间能得到最有效的治疗。同时,急诊外科作为医院的前沿阵地,其工作方法会影响到医院的整体评价。因此,近年来,我国的绝大多数医院都十分重视急诊外科工作方法的使用,并加强了对其研究与分析。一般来说,普通外科往往会通过问病史、做体检、写病历等等一系列的程序进行患者病情的处理,但是由于急诊外科接待的患者常常时间紧迫、情况危急,所以其诊疗的过程不同于一般外科,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急诊外科更加注重的是在第一时间控制患者的病情并尽量减轻其病痛,从而更好地为下一步的治疗争取时间。[1]
1 急诊外科诊疗过程中的工作方法
急诊外科诊疗过程中的工作方法,既能够对病患病情进行有效处理,又能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急诊外科诊疗过程中工作方法的探讨。
1.1 加强急诊意识:对于急诊外科医生来说,加强急诊意识是最基本的工作素质。急诊外科的患者其病情的情况往往比较危急,时间就是一切,作为医生要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病情询问并进行迅速诊断,以此来降低患者的病痛。面对急诊病患,医生的主动和反应快速不仅是职业的需求也是职业道德的体现。同时,医生要理解患者及家属的焦急心理,要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急诊外科的医生来说,心理治疗与生理治疗同等重要。
1.2 强化时间观念:时间就是生命,急诊外科最能得到体现。作为急诊外科医生,加强时间观念,赢得时间进行生命的挽救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医生在进行诊疗时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程序。如,通过体格检查就能进行确诊的就不必进行辅助检查;能简单辅助检查确诊的就不必使用复杂辅助程序。只有这样才能够节省有效的时间进行患者病情的处理。因此,急诊外科医生在进行诊疗时,一定要牢记救人观念,以最简捷的手段进行病情的准确诊断,以此来最大程度的缩短就诊到有效治疗的时间。
1.3 提高自身急诊素质,不断进行经验总结:提高自身急诊素质,不断进行工作经验的总结,是做好急诊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作为急诊外科医生要能够对常见的非本专业的疾病具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够迅速做出诊断和处置。这就要求医生要加强对相关医疗知识的研究,扩大专业知识面,通过在日常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使自身的医疗素质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急诊病情进行科学的处理,做到临危不乱,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治疗时间。
1.4 加强医疗文件书写的认识:加强医疗文件书写的认识是做好急诊外科医疗诊断工作的重要保证。由于急诊外科往往接待的是病情危急、情况复杂的患者,加强医疗文件书写的认识,做好医疗文件书写工作,既能够了解病人的病情,明确治疗,又能够起到法律文书的作用,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出现。因此,作为急诊外科的医生来说,重视医疗文件的书写与规范尤为重要[2]。
2 急诊外科抢救护理中的工作方法
急诊外科的抢救护理工作能够对患者病情的控制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能够对医院服务质量以及应急能力等方面进行衡量。因此,注意急诊外科抢救护理中的工作方法,对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在实际工作中经验的总结与研究,对急诊外科抢救护理工作的方法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2.1 重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水平:作为外科急诊中的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过硬的急救技能以及良好的应急反应能力。因此,医院要重视急诊外科护理人员相关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以此来保证人员护理水平的增强。例如,医院可以定期派遣急诊外科的护理人员去上级医院进行培训与学习,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赛等方式对护理人员急救技能进行考察。这些手段都可以促进护理人员护理水平和应急护理能力。
2.2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加强与病患的沟通: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这是急诊外科每个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的基本职业素质。作为急诊外科的护理人员,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才能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及时对患者需要进行了解,让患者及家属体会到护理人员的重视与真诚,从而能够使患者更加信任医院的治疗水平,更好的配合治疗,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同时,加强与病患的沟通,就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急救抢救工作中使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检查准备以及治疗注意事项的说明,以此来帮助患者或家属对医疗意向进行了解。
2.3 促进护理行为的规范,增强心理素质:做好急诊外科抢救护理工作离不开对护理行为的规范以及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增强。在急诊外科中工作的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和法制观念,做到护理行为的规范,遇到突发事件要及时报告上级进行处理,要避免因个人承担过多工作量而导致操作简单化出现的护理质量下降或护理纠纷等问题。同时,作为急诊外科的护理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面对各种突况进行沉着冷静的应对与分析,做到临危不乱。急诊外科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应急能力也能够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从而保证患者情绪的稳定,进行治疗配合。[3]
总而言之,急诊外科的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外科工作,具有其特殊性。良好的心理素质、应急能力以及科学的工作方法是提高急诊外科工作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必要保证。因此,我们作为急诊外科医生,要不断提高自身医疗知识的积累,拓宽专业知识面,使自身能够在患者病情诊断中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最大程度为患者争取治疗的时间,以此来保证患者病情的控制,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皮亚川. 急诊外科诊疗的程序和方法[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2011
篇2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 职业暴露; 难点; 原因分析; 对策
本院是四川西北部地区的一所县级综合医院,拥有病床610张,手术间11个,日均手术量大约40~50台左右,手术室护士28个(其中含麻醉护士3个),每天夜班是24 h制,工作强度大,长期处于疲劳工作状态,工作任务重,工作节奏快,紧张忙碌,而且还是处于高风险和高危区。每天手术室护士工作时都是在接触缝针、手术刀、手术剪等锐利器械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以及化学制剂和易挥发性的麻醉剂等。使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于多种危险因素中,当执行护理技术操作时,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职业暴露,给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伤害和威胁。一年来科室出现多起职业暴露,给手术室和外科造成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对医生和护士造成了伤害,为了总结经验,减少职业暴露,院感科和手术室进行了原因分析,找出了职业暴露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对策,并实施了有效防护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手术室防职业暴露的难点
1.1 由于人力资源问题,本院手术室护士长期缺编,按卫生部《护士条例》最新法规要求,手术室最少配置应是33名护士(实际只有28名含3名麻醉护士),由于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本科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每天疲劳工作,夜班后不能得到正常休息,在手术台上精力不够集中,在穿针和传递刀片的过程中,容易误伤医护人员。
1.2 护士年轻化,由于目前护士工作的特殊性,流动性特别大,造成了目前的手术室护士工作年限短,工作经验不足,极易出现职业暴露。
1.3 岗前培训不彻底,由于科室护士严重缺编,护士岗前培训时间不够,经过简单的基础培训后,护士基本能上班就匆忙上岗,根本没有经过专门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在复杂的手术面前显得非常无助。
1.4 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工作随意性大,台上操作不规范,随意传递,传递手术器械不到位,外科医生在手术器械使用后的器械传递给器械护士的过程中也经常不到位,容易造成相互的职业暴露。
1.5 防护措施和设备不到位,在手术台上,有的手术明知道有传染病而医务人员不戴眼罩,患者的血液、羊水飞溅到眼睛里,血液浸湿了医护人员皮肤没有及时下手术台处理,造成职业暴露。
1.6 操作不规范,许多职业暴露是在输完液和打完针后,抽完药回套针头时手被针心刺破(严禁双手回套针头),严重违反护理操作规程。
1.7 带教不规范,实习生在手术室经过2~周的短暂实习期,为了缓解人力资源的不足就派上手术台,配合一些简单的手术,根本还没有完全达到可以独立上手术台的能力,在操作过程中极易造成职业暴露。
1.8 医院重视不够,医院感控科人力资源不足,对全院培训不到位,对重点科室未进行防职业暴露的重点培训,全院医护人员认识不足,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易出现职业暴露。
1.9 心理因素 由于护士长期处于疲劳工作状态,精神高度紧张,身心受到了一定的伤害。
1.10 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麻醉剂:手术室使用大量的麻醉剂如异氟醚等,这些麻醉剂可呈气态弥散于空气中,长期接触可导致健康的损害。臭氧:手术室普遍采用三氧机进行空气消毒,长期接触影响身体健康。化学消毒剂:戊二醛、碘伏都是手术室常用的挥发性消毒剂,对皮肤、眼结膜、上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X线照射:在骨科手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经常受到X线照射,影响身体健康。
2 对策
手术室是现代医院高危区之一,作为一个开放性治疗的特殊场所,周围潜伏着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运动功能及心理社会性因素造成的职业危害[1]。所以加强职业暴露的防护是首要工作。
2.1 加强护士队伍的建设,与相关部门共同学习《护士条例》,合理配备护士,增加护士现有的比例,让护士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来,让护士得到正常休息,体力充沛才能在手术台上更好地发挥作用。经过今年全科上下的共同努力,护士已经达到33名。
2.2 做好岗前培训及职业安全教育 防职业暴露是手术室护士岗前培训重要内容之一,所有入科的医护人员都要进行专项培训。除院感科每年2次的专门培训外,科室还成立了院感小组,每月召开专门会议讨论本月存在的问题,严格按照pdca循环模式进行专项讨论,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把此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严格带教,做好培训工作,岗前培训实施职业安全教育,增强年轻护士防护意识,对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要有预先性和掌控性,掌握处理措施,做到忙而不乱、心中有数,避免意外损伤的发生,如果发生意外伤害知道正确处理的方法。
2.3 做好标准预防 凡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均应采取标准预防措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防护技术[2]。
2.4 增加防护设备,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器械护士在台上传递器械应动作轻柔、准确,避免刀、剪、针误伤自己或手术医师,一旦受伤,及时下手术台处理。挤出少量血液并用碘酒消毒。在进行静脉穿刺、留取标本、清洁术后用物等护理操作时,均应戴上手套。
为了避免职业损伤,科室增添了一部洗眼器,一旦患者的血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眼里,可以得到及时的处理。
减少消毒液的使用,除必须用高温高压的物品外,大多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柜灭菌,尽量减少消毒液的浸泡消毒,减少消毒液的挥发对呼吸道黏膜的损害。今年新增的手术间全是层流手术间,减少了手术间空气消毒对三氧机的依赖,使手术室的大环境大大得到改善。
根据医院院感科的要求,实施了以下重点管理措施:(1)术前医护人员做好自检,皮肤(手)破损暂不参加手术;手术患者感染情况应在手术单上注明;急诊手术患者视为特殊感染手术,对血液检测异常者,利器传递通过弯盘传递。接触感染的手术患者及配置消毒液和处理手术后的物品时,必须戴护目镜、手套。(2)医护人员在更换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消毒液时必须戴好口罩、帽子及手套,避免直接接触,以防灼伤皮肤。
2.5 减少身心损害 避免长时间站立,连台手术可更换护理人员,以减少压力,护士要努力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处变不惊的能力,创造宽松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和谐的工作环境[3-4]。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一年来手术室未发生一例职业暴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总之,防止手术室护理人员因职业暴露而致的疾病是手术室管理工作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苏海燕,洪建荣.护士职业危害分析与预防[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3):89-90.
[2] 易红.手术室护士艾滋病职业暴露因素及防护[C].2012年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2012.
[3] 康秀娥.手术室的职业暴露与防护[J].河北医学,2007,13(3):361-363.
篇3
癌症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全世界每年新发现恶性肿瘤患者635万例,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疾病。对于是否将病情告诉肿瘤患者一直是医学界有争论的话题。部分专家认为,不告诉患者,可提高患者生存期的生活质量;而反对者认为,不告知实情,就是欺骗患者,使其不能在生命的最后期间安排后事,不能完成自己的某些心愿,这是极不人道的。民意调查也显示了多数公众愿意了解自己的病情。我国于2002年出台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对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手术、实验性临床医疗等,应由患者本人签署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能力的,应由其法定人签字。这就要求对于肿瘤患者必须告诉其真实病情,我认为,对肿瘤患者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告诉患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2002年6月~2012年4月就所做的275例肿瘤介入患者的手术知情权问题根据工作经验总结出合理的告知方法、时间、内容,既维护了患者的知情权,又尽到了护士的义务。现介绍如下。
将肿瘤患者分成3类,分别对待
通过介入治疗可治愈或有望治愈的患者。例如:肝血管瘤、子宫肌瘤的患者。对于此类患者护士要将其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方法、原理、预后详细告知患者。此类患者均能短期内接受病情,积极配合治疗。
经过介入治疗后存活期在5年以上的患者。例如:早期胰腺癌切除术后的患者,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有研究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可达到9.9%。癌症患者的心理过程主要经过震惊、否认、忧郁、对抗治疗、适应5个阶段。此类患者当得知自己的病情时这五期表现较明显。护士应先与患者家属交谈,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及患者的个性及承受力。然后在患者情绪平和时将其与家属请到谈话室,以他能接受的方式讲明病情,用存活期较长的病例鼓励患者,帮助他树立起生活的信心。部分患者需1~2周才能接受,而更多的患者否认期及对抗治疗期较明显。对后者护士和家属要更多与其交谈,多关心患者,并将同种病例存活期较长的患者请到病房,用亲身体会说服对方,增加患者的生存勇气。对于这类患者,护士要特别叮嘱家属注意患者的安全,因为有些患者心理承受力差,当得知病情时感到绝望,常常作出过激的行为,发生意外。护士要从术前访视、术中关怀、术后回访、出院指导几方面以热情、理性的态度服务于患者,使其安全度过负性心理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
只能通过介入治疗改善生存质量,生存期在1年之内的患者。介入治疗对此类患者只能短期延缓病情的发展,改善生活质量,满足家属的治疗愿望。如果这类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治疗,增加了身心的痛苦、不适,剥夺了患者最后生命的尊严与生存质量,对他是不公平的。所以护士应为患者提供咨询及安慰服务,与患者及家属讨论死亡的意义、本质、权利及如何面对死亡等问题,以消除患者及家属对死亡的恐惧及焦虑,维持癌症患者最后阶段的尊严,由其自主决定选择治疗还是选择最后的平静生活。
护理实践
例1:患者,女,46岁。诊断:胰腺癌。职业:干部。性格:开朗、坚强。患者于1997年查出患有“胰腺癌”,2002年出现腹痛,B超检查出肝部有转移灶,患者情绪低落,护士经过了解,得知患者认为癌症已转移,生命将很快结束,感到绝望。医护小组将其请到办公室,说明介入治疗除了向原发病灶用药外并在肝部病灶集中用药且阻断其血液供应。同时给患者看手术后复查患者的图片,在一番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后患者情绪好转,表示愿意手术治疗。此后,患者经过多次介入治疗,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篇4
其实,袁清清只是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获得国家专利的学生之一。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学院已经有114名学生获得国家专利,20名学生获得软件著作权,并有150余名学生在国际竞赛、国家级竞赛中获奖。
近年,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力推进创新实践教育,努力培育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12月6日,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还曾莅临学院考察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学院连续六年被评为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先进集体”。
提高认识,培育创新人才,工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培育社会需求的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所在,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坚持将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学院工作的重心,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通过创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具体工作中,学院紧密结合教育政策、社会人才需求、专业实际以及学生的自身特点,形成了创新人才培育工作思路: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一个龙头”,把握“三个结合”,突出“四个作用”,构建“八种载体”,积极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特色校园文化,推进创新实践教育,培育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围绕“一个目标”,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抓住“一个龙头”,即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龙头,带动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把握“三个结合”,即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习实践相结合;突出“四个作用”,即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辅导员的组织作用、院领导的引领作用;构建“八种载体”,即科技竞赛载体、科研项目载体、科研论文载体、科技专利载体、科技下乡载体、对外交流载体、创新论坛载体、创新基地载体。
综合筹划,构建创新环境,工作方法新颖,形式多样
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辅导员的组织作用、院领导的引领作用,有效地推进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顺利开展。通过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关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定》等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举办科技创新报告会、编印科技创新指南、开辟网上创新专栏、制作创新成果展板、布置学术名人文化墙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学术创新氛围,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得到了广泛认同,逐步形成了“全员参与、重点突出”的新格局。据统计,学院在省级及以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的学生达867人次,参与指导的教师达387人次。
学院还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建立了党政学团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通过制定《关于辅导员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规定》,发挥了辅导员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组织作用;通过制定《关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定》,激发了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和活力;通过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社团、协会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学生科技创新社团、协会的规范管理,使它们成为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良好平台。
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习实践相结合,是学院长期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经验总结。学院通过调整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师科研项目引入第二课堂等方式,把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如把参与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教师业绩考评、职称晋升和工作量计算的重要指标,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加强第二课堂的课程化建设,如开设《大学生数学建模》选修课,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学分等,增强了第二课堂的专业性,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对接;引导学生通过实习、实践、调研、启迪创新思维,将创新思维通过创新活动转化为生产生活实践成果,使科技创新与实习、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学院在推行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中,实施精品化战略,注重实践应用,通过精品项目、品牌活动的示范影响作用带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2006年至2012年,学院连续七年组建科技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队员们骑单车、携带电脑深入新乡市周边农村开展宣传调研、电脑维修、技术培训等活动。这些活动既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又服务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2006年,学生郝晨旭、于冬菊等通过实践调研,撰写了《中原环保稻草板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在第四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金奖;2008年,学生石俊飞、张晓节等通过实践调研,撰写了《垄上行三农信息服务公司》创业计划书,在第六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特等奖;2010年,学生宋艳佩、王静等通过实践调研,撰写了《大后方教育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在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铜奖。
此外,学院还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创造更广阔、更优越的实习实践平台。学院与甲骨文中国、文思海辉、浙大网新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课外科技创新基地协议,协同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校园文化,保证了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和可持续化。2008年,受新乡市环境保护局委托,学院组织120余名社会实践队员对新乡市市区的污染源进行了全面普查,圆满完成任务,并提交《新乡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报告》。为此,学院还被评为“河南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
求实创新,彰显学院特色,工作成效显著,认同度高
近年,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教师主动带领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高涨。据了解,学院每年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有1500余人次,占学生总数的80%以上;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教师达100余人次,相当于每位教师每年至少指导1个科研团队。
自2005年以来,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类奖励308项,其中国际奖23项、国家级奖29项。2013年,学院学生获得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06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学院学生4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10年,学院学生获得全国计算机仿真大奖赛一等奖(全国共10个),同时学院还荣获优秀组织奖(全国共10个)。此外,学院学生还获批大学生创新项目26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2项,获得国家专利24项,获得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
经过科技创新活动的锻炼,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学院先后有70名学生因科技创新成绩突出,被保送为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考研率稳定保持在30%以上,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学院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创新实践能力等给予了高度评价。
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凝练工作经验,持续创新
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品牌的创建过程中,总结出了三条宝贵的经验,即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机制是创新活动的保障、实践是创新活动的源泉。
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的理念,创新工作内容、工作方法,通过政策引导、表彰鼓励、奖金激励等措施,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能动性,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顺利开展。
机制是创新活动的保障。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应适时建立、完善各项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活力,有效保障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推进。
实践是创新活动的源泉。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应深入实践开展调研,将科技创新智慧转化为生产生活实践成果,用知识回报社会,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创新永无止境。在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强化机遇意识,更加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努力开创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