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5 15:45: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厂工作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机场驱鸟工作由场务班组兼任,班组目前共有4人,全日制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3人,因同时兼任场务、驱鸟和净空管理等多项工作,人员较为紧缺。在艰苦寂寞的工作环境下,班组以团结、协作、创新、奉献为工作理念,吃苦耐劳、创新拼搏、科学管理,为确保飞行区安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鸟害防治方面,班组有以下几点工作经验和大家分享。
一、加强管理、拼搏奉献确保安全平稳
一是整章建制、夯实基础。结合《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和工作实际,收集各类鸟样本,编制鸟害防治工作手册、实施细则、机场及周边草虫鸟类图册、岗位操作规程,建立基础台帐,详实记录每日的鸟情,并对巡视记录进行分析与利用,使鸟害防治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是多措并举,提升效能。不断改进鸟害防治工作方式方法和措施,严格落实日常驱鸟巡视制度,坚持从实际效果出发,采取大范围调研与重点防范相结合、定点驱赶与动态驱赶相结合、驱鸟与鸟情巡视相结合、人工驱赶与防治设备互补,做到当日航班不结束驱鸟人员不得离开飞行区。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常抓不懈,驱鸟值班人员坚持使用煤气炮、驱鸟网、声波等进行多措并举的综合驱鸟。每年更换鸟网800余张、鸟杆100多根,燃放驱鸟礼花弹6000多枚,网捕各种鸟类1500多只,累计割草面积近5000亩,全年驱鸟行驶路程36000公里,全力以赴灭虫驱鸟。
三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确保公平和效率。多年来场务队伍的组织纪律性和干事创业的精神面貌一直保持很好,每一名员工都能模范遵守规章制度,是同事群众交口称赞的队伍。
二、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升综合防治水平
场务班组成员需要多种知识和技能:驾驶各种车辆、熟悉机械知识、熟练操作各种仪器设备、了解生态学、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掌握相关计算机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充分利用时间,以老带新,传帮带队,每名队员都成了多面手,一专多能,能中有精。不但熟练掌握了各种技能,还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积极对各种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大大提高了鸟害防治能力。
由于机场小,人力物力有限,机场主要驱鸟设备有粘鸟网6000米,驱鸟车一辆、灭虫蚊灯和驱鸟假人若干,主要的驱鸟手段是燃放驱鸟礼花弹。
三、引进雷达鸟情观测新技术
2018年,****开展空防安保新技术试点工作,其中的雷达探测无人机技术同时也可用于鸟类活动轨迹的探测,11-12月份,该项目探测统计到以下鸟类活动规律。
1. 雷达探测机场一只大鸟向阵地飞行,高度10-50米,距离北观台600米。
(图略)
2. 雷达探测机场附近有两只鸟向北观台飞行。距离1.5KM左右2只
(图略)
3. 雷达探测:北观台附近有鸟,查看后拍照
(图略)
4.在晚上18点20分-19点30分,机场附近与东侧山顶飞过2大批鸟群,在西北1.5KM处集结。
(图略)
经过观察,每天鸟群出现的大致时间为早上9-11点左右,其余时间大多是单只或双只。下午16点到7点左右,会出现大量鸟群集中飞行,通常在飞机跑道西侧。
四、存在的困难和采取的措施
一是由于机场规模小,人力物力有限,场务班组只有4人,兼职巡场工作、净空管理、飞行区维护管理等,人少事多的压力较大,加上驱鸟技术手段不高,人防技防力度均较低。
二是**机场周边生态环境较好,鸟种类及数量较多,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2017年**市在机场北端2公里左右的地方修建水质净化工程,占地约1000亩,由若干大小不等的水潭构成,目前工程基本完成,生态逐步形成,吸引了不少的鸟类前来觅食,给机场鸟防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加之今年因机场北侧纳帕海湿地落水洞堵塞导致纳帕海水面上涨,水域面积大幅度扩大,现水面区距离机场围界约为3km。南侧小中甸水库形成较好的鸟类栖息环境。东侧城市建设扩张,丽香高速入口线高速灯光亮化工程竣工,西侧石卡雪山牧区围栏完工。冬季纳帕海湿地是黑颈鹤等候鸟主要的越冬栖息地在以上几种因素的影响下冬季鸟类主要在机场飞行区,机场南北两端,以及机场西侧的草原活动,鸟害防治压力持续增大。
三是工作时长,场务人员日均上班时间为16小时,因人员不足对航班期间整个飞行区鸟类观测以及驱赶存在盲区,鸟类对礼花弹以及煤气炮有一定适应性。场务队员目前无人员持有持枪证,日常需要对无法驱赶鸟类进行猎杀时需要请机场公安分局实施,但实际工作中存在公安分局处于种种原因。造成时间差,容易造成鸟击航空器事件。
针对目前的困难,**机场一是积极寻求解决场务班组人少事多,驱鸟人员不足、技术落后的途径,每年持续增加鸟网的长度和密度,购置较为先进的驱鸟车辆,学习其他机场的经验,逐步引进激光驱鸟、超声波驱鸟、夜间驱鸟等先进技术,提高技防水平。并在下一步积极探索劳务外包方式,增强驱鸟人力投入,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人防水平。
篇2
一、认真落实工作任务,加强领导
20__年度,市商务局下达我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项目4个。我县认真落实,将任务分解到承建单位,××市洪园颐竹管理公司(经营部)和我县七甸办事处、吴家营办事处,按商务部建设农家店标准进行建设。同时我县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加强了领导,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发改经贸局、工商局、财政局、七甸办事处、吴家营办事处为成员单位的呈贡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新区政府批准并下达了“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方案”,建设项目办公室设县发改经贸局,县政府安排了项目建设经费6.8万元。
二、建设及验收情况
20__年度我县“万村本文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项目,按照××区(县)政府安排,分别建在我县的七甸、吴家营两个街道办事处。截止11月28日,我县4家农家店已建成,并于20__年12月2日由我局牵头,组成有县政府新区综合办、县工商局、县财政局、七甸办事处、吴家营办事处、同时邀请了××市商务局市场处领导参加的县级初验组,对××市洪园颐竹管理公司(经营部)承建的4家农家店进行了初验,经过县级初验,我县4家农家店全部合格。20__年12月12日市商务局考核组到我县对4家农家店进行了市级验收,经考评全部合格。
三、我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20__年度,我县新增农家店4个,年销售额25万元,新增营业面积157平方米,新增就业人员16人,新增税收1.25万元。
篇3
关键词:压力容器;制造;成本
引言
我国是当前世界上的压力容器的制造、运用较多的国度之一。近几年比较明显是,我国在化工石油业、能源科研和生活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高速发展,对压力容器的需求不断增加。由于需求的驱使,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也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在这个过程中,产品的设计、制造、材料、工艺和成本等是重点考虑因素,因为这些产品既要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客观需求,也要和国内外大量相似产品的竞争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比例。本文以油井油水分离器为例,就成本控制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与建议。
1、压力容器发展趋势
压力容器,简单来说,需要承受一定压力的容器,它在轻工业、化工、能源、航天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随着各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变化,对压力容器的要求也愈来愈严苛和多样化。
1.1结构大型化。自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迅速,炼油、化工、核电、天然气等等行业日新月异,其设备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生产需求而呈现巨型化趋势。设备的巨型化,也要求其中零部件的巨型化,尤其是容器(运输、反应、受压)在其中的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容器的尺寸、质量、容积越来越大,难以运输,大型部件只能在现场加工装配[3]。容器大,所用材料、加工工艺要求就更高,那么所需要的成本也会增高。
1.2设计方法提升。早期一般这种压力容器的设计思路是按规则进行设计,满足内压符合要求,并以最大主应力理论为依据进行弹性设计和应力控制。这种思路较为局限,设计的结果往往伴随大质量、寿命短等问题。在CAE技术不断发展、运用的过程中,压力容器的设计思路也在不断更新。现阶段的设计方法是以最大切应力理论为指导,进行了结构优化、极限校核和疲劳校核设计。其含义是指,计算在经受一次载荷时的应力值不能超过屈服强度极限,并且承受一次和二次载荷时的应力之和低于材料二倍许用应力值,同时观察材料在极限情况下的应力值、应变分布状态。在模拟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合理修改容器结构、减小壁厚值,并且保证容器的设计要求。经过这样改进后的容器,其质量减少15%~30%,成本也跟着降下来[4]。
1.3材料多样。早期压力容器的制造大量使用传统钢。现在压力容器的材料选择因为各种新型材料的出现而变得多样。新材料可通过下面两个方式获得:钢材质量改进:细化晶粒、优化钢组织成分;多种热处理;采用中空铸锭法等。材料的替代:采用新的材料种类替换,保证与原材料具有比较接近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甚至更优。如采用复合材料替代,它在质量、工艺性、抗腐蚀性等方面都有更优异的表现。产品的成本都会收到材料的影响,不管采用钢材质量改进或是材料的替代,就本人工作经验总结来看,新材料在加工的工艺、质量、物化性能方面都有提升,对于减少产品成本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2、 如何进行成本控制
压力容器的生产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控制其成本对于公司、对于资源节约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凭借在金属预制厂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控制:人工、材料、工艺、余料。(1)人工成本。制造业的人工成本都在总成本中占据着较大比例。引入自动化生产,机械设备代替完成部分规律的、重复性质的工作,人工成本得以降低。自动化生产高效、高质量,是工业进步带来的便利。特别对于油井油水分离器制造,它内部焊接、管路接口、管板接口等都要求气密性和可靠性,这种工作由自动化设备来完成,是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有些特殊的零部件,机器设备不能完成很人性的工作,这还是由人工来完成。对于这种情况,那么管理者应该安排好工人的数量和工作计划。合理的安排是指人工和产品生产进度相匹配,保持工人工作量和产品生产进度协调。劳动力过剩或不足都会影响工期,间接增加产品成本。(2)材料成本。
目前压力容器的原料多是钢材,或配以防腐材料,在性能、质量、加工工艺性方面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新材料的使用可以有效避免此类问题而且降低成本,例如复合材料。复合材料重量轻、耐疲劳、抗腐蚀、结构效率高。这意味着,在制作同样的的压力容器时,选用符合材料将会更轻、用料更省、加工维护更简单[5]。当然,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制作压力容器。加之目前以复合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的工艺成熟、规模生产成本低,其运用范围大,广受青睐。这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成本的策略,简单而方便。(3)工艺规程。对于油井油水分离器类似的压力容器的产量不稳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时公司的订单量,且产品部分需要定制。产量是约束工艺规程制定的重要因素,量多、量少都需要一个合理的工艺规程。从工作经验来看,制定一个适应生产的加工工艺规程对压力容器的生产是十分有重要的。制定过程要考虑公司生产计划、设备、技术实力等,资源与生产相匹配。(4)余料处理。大零部件需要的原材料越多,废料、余料比例增加[6]。如图1.2所示,这个容器保温由多片薄金属板连接而成,每个金属板要切割成一定形状,为布置连接管路,还需要在一块大的坯料上加工出形状各异的零件,那么这些过程中产生的余料、废料不经意间增加了生产成本投入。合理处理这些材料是控制产品成本的又一重要途径。废料和余料概念不同。在处理的时候不能混同。废料是指加工过程中产生不可再次利用的材料,那么它的处理通常是集中回收,返回金属加工地再次加工。废料应集中堆放管理,有一定保护措施,露天的废料区里的金属很容易生锈。生锈降低废料金属的价值,也会带来场地清理维护的次生成本[7]。
余料是加工过程当中多余的有用材料,相当于尺寸更小的原材料。总结了金属预制加工厂的工作经验后,本文提出以下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此项成本。1、材料的使用应该是有规划进行,例如,要切割出油井油水分离器几块零件,可以安排大尺寸和小尺寸零件在一块板料上进行取料,尽可能减少余料产生[8]。2、余料和废料要分开堆放,单独处理。余料可以用来制作更小零件或者用于容器狭小部位的材料填补。通过这种方法减少余料和废料,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成本。
3、结语
本文通过在金属预制厂的工作总结和对国内本行业的研究学习,提出了一些控制成本的观点与建议。首先,本文介绍了目前压力容器呈现巨型化、材料多样化的趋势,拉高或者降低产品的成本。在这样的环境下,本文认为可以从人工、材料选择、工艺规程、材料利用等方面进行调整改进,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4
要忠诚,不要随波逐流
王大保打工的这家外资企业,2008年上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效益滑坡,生存受到威胁,连工资都发不出,不少员工纷纷跳槽。此时,王大保不为所动,坚信困难是暂时的,因此即使白干拿不到工资,仍积极为公司献计献策,千方百计帮助公司渡过难关;甚至将自己家里的存款集资给公司做流动资金,并动员大伙这样做……经过短暂的低迷后,公司又焕发出勃勃生机。鉴于王大保对公司如此忠心,老板报之以李,不但给王大保提职加薪,还郑重地承诺:王大保为公司终身制员工。
编辑点评:大凡能在企业站稳脚跟的人,都是以企为家、对企业忠心耿耿之人;即使企业遇到困难发不出工资,也能与企业同舟共济,荣辱与共。一旦企业起死回生,这样的员工一定会受到老板的重用、厚待。
要多能,不要孤注一掷
2011年,中文系毕业的黄晓江顺利地应聘到一家制造公司当办公室秘书。尽管他文章写得好,深得老板的赏识,但没有一门实实在在的理科技能,他干得很不踏实。他发现公司下属几个车间比较缺电焊工,而自己的舅舅是国营企业的高级技工,车工、电焊等样样精通,黄晓江便利用节假日休息到舅舅的工厂学电焊并拿到了电焊工上岗操作证。2012年底,黄晓江所在的公司受市场的冲击,要大量裁减二线人员,有一手过硬电焊技术的黄晓江不仅没有被裁,反而被重用,升任焊接车间副主任。
编辑点评:在一些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纷纷裁员的大背景下,仅凭一项技能就想在企业站稳脚跟,是不够稳妥的。俗话说:技多养身。只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多掌握一项技能,才能在经济结构调整、企业面临危机时站稳脚跟。
要预警,不要麻痹大意
大学刚毕业,张娟就在学友的帮助下来到一家企业做内刊的编辑工作。学友是总裁秘书,不但工作能力强,而且人缘很好,在她的引荐下,张娟认识了公司很多高层管理人士。从2010年开始,这家公司受金融危机余波的影响进入非常时期,张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十分注重人事信息的收集。在一次闲聊时,人力资源部经理无意中透露了一条消息:内刊编辑部要撤并,估计要裁员两人。得到这个信息以后,张娟工作更加卖力,并加强了与兼并部门主管的交往,将自己大学时在《人民日报》《演讲与口才》等报刊发表的文章呈送给兼并部门的主管,虚心向他请教如何更好地做好编辑工作。在后来的撤并过程中,新主管认定张娟就是内刊编辑的最佳人选,把她留了下来。
编辑点评:非常时期,裁员减人是摆在人们面前的客观现实,及早准备十分必要。如能尽早得知裁员的信息,就可以在裁员之前采取应对措施。
要善后,不要自暴自弃
篇5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机床电器与PLC;职业素质与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072-02
Project Pedagogy in Vocational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PLC Teaching Practice//Xu Deliang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of the univers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project is a teaching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which enables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 combination of classroom and actual production, learning content combined with the future job and training for his future professional work of considerable ability and overall quality of vocational talents. In this paper, the project pedagogy i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PLC course of practice, made a certain amount of explor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Key words project pedagogy;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PLC project; professionalism and competence
Author’s address Fushu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ushun, Liaoning, China 113006
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工作岗位适应性差,无法胜任本职岗位工作,究其原因其实也是老生常谈,就是高职毕业生的岗位技能即职业能力不合格。岗位技能合格就是毕业生能掌握完成岗位任务所要求的纯技术性指标。例如,学外语的能听、说、读、写;搞管理的会正确合理地安排日常工作;搞技术的能熟练地操作仪器、设备或设计图纸等。为了扭转这一不利的局面,一直以来,各学校增加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幻灯片、动画演示等;增加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法、实习法等。这些方法确实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但与生产实际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还远不能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
当前,各学校正在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引入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展开,以基于职业工作实际活动为导向,培养学生形成解决特定工作岗位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它全盘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分离的问题,或者说高分低能问题。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教学方法之一,笔者在教授08机电机床电器与PLC课程时使用这一方法,学生反映良好,取得不错的效果。
1 项目教学法
在职业教育教学中,项目是指生产中的一个具体零件,或者要完成的某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就是将这个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在小组中各自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学习探讨来完成任务。打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参与整个项目的过程中充分发掘创造潜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方法的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等社会能力。这个方法对于工科的教学确是行之有效的。
2 机床电器与PLC教学实践特点
机床电器与PLC是机电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是最符合工作实际的课程,是培养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最好的课程。运用项目教学法,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除了在项目任务选择、组织实施和总结评价等环节符合项目教学法的规范外,笔者重点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1)明确该课程的实践岗位任务,即主要从事各种设备的电气技术工作,包括电气设备的维护维修和电气设备(包括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等。而设备是由电器元件(设备)通过导线连接而成的,因此,电器元件的名称、用途、型号、规格、接线等是必须要掌握的,不可轻视。
2)重视实际应用,不要在理论上作过多纠缠。这一点在学习基本电器设备时很重要,例如到目前为止,不少教材还在讲空气式时间继电器,包括结构、工作原理,其实现在这种时间继电器用的很少了,都用电子的了;再者结构和原理也没必要讲,因为第一学生是使用者,不是制造者,第二在工厂电器元件的修理很少,只要坏了就换新的,只要判断出故障就可以了。
3)时刻重视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这是岗位能力的核心。基础内容包括继电接触器基本控制环节和PLC控制基本项目全部在实训室进行,边讲边练,边学边做。如学习交流接触器,在实训室直接让学生读铭牌参数,让学生知道哪些参数是主要的;用万能表测量线圈和触头,观察通电前后的通断情况,学生很快就学会,比放动画演示效果好。
4)强调机电知识综合运用,真正提高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要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要求,必须提高综合能力。实际上,一个设备或一条生产线,都是机械、电气、液压、气动、电子和传感器技术等的综合体,单一了解一方面是不行的,因此在学习这门课时,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如“运料小车的PLC控制”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师生共同制作一辆小车,学生运用不少机械知识,从设计图纸到购买零件再到安装调试,让小车真正在试验台上跑起来。学生非常高兴,有很大的成就感。对比在电脑上看程序运行和指示灯的变化,其差别太大了。
3 存在的问题
3.1 实训条件的限制
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必须要每个学生都动手实践,但目前各学校的实训设备的数量还无法满足要求,加之学生多,学时限制,因此很难调剂开。
3.2 教师的实践能力限制
目前,不少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在企业的工作经验,动手实践能力有限,这给项目教学法的运用与实施带来不少困难。
3.3 教师的综合能力的限制
项目中有不少是综合的,是学生真正提高职业能力之所在,而这是必不可少的。正如前述,一个项目往往涉及机械、电气、液压等多学科知识,这对教师确是很大挑战。如“运料小车的PLC控制”项目教学中,笔者就提出增加一位机械教师,共同指导完成这个项目。因此,面对现状,解决的方法应该是首先针对不同项目,配备多名教师,分工协作;其次有待每位教师不断学习,继续努力,尽快适应。
总之,项目教学法在机床电器与PLC课程教学中有着很好的优势,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发掘更加符合生产实际的项目,开展更加符合生产实际的实践活动,学生肯定能够培养起符合未来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植物配置;园林景观
1 在城市绿化中园林植物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不遵守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1.1.1 “断臂”、“斩首”现象。目前,城市植物绿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大量“断臂”“、斩首”的现象。①在行道树的运用上,这一现象尤为严重;②乡土植物进城,本来是好事,因没有驯化,只好进行外科手术,经常能看到一些新建道路两旁的行道树都被严重的“斩首”操作,使这些树木在持续相当时间养护后依然出现大量死亡或存活部分生长缓慢等现象,严重影响道路绿化的景观效果。
1.1.2 盲目移栽大树。目前城市的绿化建设速度日益加快,特别在领导意识下、政绩的驱动下,即建就有效果,追求速成效果。设计者在设计图纸效果之初,想达到的景观效果可能就是树木正常状态下几十年才能达到的效果。
1.2 光污染
在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其实不单是我们人类存在光污染问题,植物也同样遭受了严重的光污染,最明显的表现为城市管理者刻意设置的大功率聚光灯或彩灯,其实这种人为的加光既直接形成了强光对植物的胁迫作用,干扰了植物正常的昼夜生长发育规律,还直接妨碍了生活在花草树木上鸟类、昆虫的正常栖息和休眠。
1.3 城市绿化结构单一和生态问题
在城市绿地建设中,为获得整齐划一的人工美,从空间结构上缺乏群落的分层,往往是单纯的草本、灌木或乔木相互孤立的种植,而生态稳定性最强的乔灌草复层种植结构则较少见。特别像前几年一些城市兴起的草坪热等现象都是对这一问题不重视的结果。据研究,草坪的生态功能有限,只相当于森林的1/25。据测定,同样面积的乔、灌、草复层种植结构的森林,其植物绿量约为单一草坪的3倍,因而其生态效益也明显优于单一草坪。
2 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原则
2.1 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应遵循3个原则:①树种的生态习性必须与种植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即适地适树的原则;②树种形成的林分应长期稳定,即稳定性的原则;③经济有利、现实可行,即可行性的原则。一般来说,园林绿化的树种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支撑,外加已经驯化成熟的引入树种。
2.2 遵循植物多样性的原则
目前城市绿化在生物多样性上面临很多困难,主要是因为现在城市的园林景观多为人工建造,很多设计者在植物选择上都比较相同,往往会出现一个时期内所选择的植物有大同小异的现象。这样既损害了景观的可观赏性,又增添了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度。从植物选择方面来讲,多种树种的综合利用能使植物在色彩、功能方面都更富有多样性。在欧洲许多城市,每当季节转换时,植物叶色变换,呈现出各种绚丽多姿的色彩。
2.3 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和绿地性质进行选择
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有所不同。如杜鹃、茶花等喜酸性树种,适于pH值5.5~6.6、含铁铝成分较多的土壤,而黄杨、夹竹桃等喜碱性树种,适于 pH 值 7.5~8.5、含钙质较多的土壤。另外,根据绿地使用目的,在规划设计时选择适宜的树种。如烈士陵园,应选择常绿树种,如松柏类;幼儿园绿化,应尽量选择低矮、色彩丰富、无毒害无刺的植物;而在污染严重的工厂等地,则应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等。植物在不同场合的选择也有许多差别。合理地选择能发挥植物生态效应和体现景观效果,通过对比、变化及统一构景等,能体现植物群落的群体美。
3 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
3.1 季相变化
季节性的景观体现在植物上,即植物的季相变化。在城市景观中,不同的季节,园林呈现出不一样的风光。城市园林的季节景观变化,将使人们直观地感受到植物生命的变化,给人的精神生活带来深层次的乐趣。大多数植物是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营造植物季相景观可反映一个地方的季节特色。
3.2 布局合理
自然界植物并不都是群植,也有孤植,疏朗有致,单群结合。在设计中也应尽量遵循和参考自然界植物的本来生长面貌,形成多变的自然园林景观。由此,园林植物配置就有了孤植、片植、群植、混植等多种方式。这样不仅能欣赏孤植树的风姿,也可欣赏到群植树的华美。
3.3 互惠共生
考虑植物特性,遵从“互惠共生”原理。植物之间经过长期演化,形成共生、寄生、拮抗等不同的关系。在植物配置中,应掌握植物的这些特性。如地衣就是真菌从藻类身上获得养料的共生体;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因此,在配置植物种类时,也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篇7
邹顺明,男,51岁,广汉市三水镇友谊村人。
曾先后获四川省劳动模范、德阳市劳动模范、德阳市优秀村委会主任等荣誉称号。
“自己不致富,不配当支书”,这话深深印刻在邹顺明的心里。他说,如果一个不懂经济、不会管理、不善经营的村支书,是很难让村民信服的,只有自己先致富了,才有本领和底气带领村民共同过上好日子。
邹顺明说话语速快,办事不拖沓。“我们村里的干部都不用每天坐班,上午开会后就留一人值班。要是都在办公室坐着,能有什么出路?干部也要把自己的产业搞好,才有说服力,不然怎么带动老百姓。”
每天一早醒来,邹顺明都会将当天的安排、村里的事务、公司的工作在脑海中过一遍。“只有脑勤,做起事来才能有序。”他将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为“三有三带三勤”。做事要有原则、当家要有人和“财”、工作要有业绩,是邹顺明的准则。带头求学、带头做人、带头致富是邹顺明多年来业绩的体现。脑勤、脚勤、嘴勤是邹顺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习惯。
养鸭赚来“第一桶金”
从1998年担任村主任起,邹顺明就在思考要发展什么才能让老百姓致富,而且还得是老百姓“摸得着、看得见、投资得起的”。
友谊村距广汉市城区约11公里,离城区近,发展工业受限,只有农业一条出路。经过一番考察,邹顺明决定开办养鸭场,先摸出门路再带领村民干。
先前搞运输的邹顺明在养鸭方面是个门外汉,但他通过自学和四处“取经”,将养鸭场办得有声有色,第一年就赚了10多万元。“养鸭真的赚得到钱!”村民们放心了。接着,邹顺明自费组织有养鸭意愿的群众到成都周边地区参观学习,并免费传授自己的养鸭技术和经验。
村民邓杨泽在外地打工,一个月仅赚1000多元,邹顺明劝他回来养鸭。“我那时没钱修鸭圈,邹顺明帮我联系信用社贷款,加上借的钱一共投资了10万元。”2003年,邓杨泽办起了养鸭场,不料由于当年“非典”肆虐,前两批鸭子都亏了本。在邹顺明的鼓励下,邓杨泽坚持了下来,养鸭场逐步走上正轨。如今,邓杨泽早已搬进了280平方米的新房子,还在市里买了铺面做生意。
2003年6月,广汉市三水鸭业专业合作社在友谊村成立,这是全省第一家养鸭专业合作社,通过市场运作,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全面带动了全村肉鸭养殖,还辐射了邻村上百户群众。从1998年到2006年,邹顺明养了8年鸭,纯利上百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友谊村人尝到了养鸭带来的甜头,走上了致富路。目前,友谊村有养鸭户300余户,年产销商品鸭20万只,创经济效益400万元。
让土地生钱,赚取最大效益
“你的葡萄这么好吃,咋不多种点?”2010年的一天,邹顺明到四组去处理问题,刚巧碰到谢大爷在采摘自家种植的葡萄。邹顺明在聊天中得知,谢大爷的儿子谢丰瞻原本开办机械加工厂,因工伤落下残疾,2009年承包了90亩地种葡萄,但由于资金有限、人手不足,没法扩大种植规模。
回到村办公室,邹顺明算了算成本:种植葡萄每亩成本仅三四千元,收入非常可观。效益这么好,为何不扩大规模、推广给更多的村民呢?他立刻召开会议,跟村干部们商量发展葡萄种植。
“那时,很多村民还按照传统观念种粮食,一年赚不到1000块钱,为啥不种植更有经济价值的葡萄呢?”邹顺明分析了种植葡萄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村干部们都纷纷表示赞同。会后,邹顺明又带领村干部、村民代表到成都龙泉驿等地学习取经。
不久之后,村里成立了广汉市友谊田园葡萄专业合作社,谢丰瞻的葡萄种植面积扩大到200亩。“现在政府出面,葡萄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重视,以前出现雨季葡萄地被水淹的情况会逐渐改善。专合社还申请了中央财政补贴项目,现在已进入验收阶段,我们的葡萄种植向现代农业发展了。”谢丰瞻说。
“葡萄基地由村里两三个村民承包,风险都由业主承担。每亩土地的流转价格是1300元,有的村民以前种一年的田也赚不到那么多,现在还可以在基地打工,每天都可以挣几十元。”邹顺明说,“还有很多村民看到业主种葡萄效益好就跟着种,面积虽然小点,普通村民也承受得起,我协助他们申请贷款,或者借一些钱给他们。”如今,友谊村葡萄种植规模已达到500余亩,每亩至少能带来1-2万元的收入。
“一村四品”的发展格局
易家河坝从前只是个“烂河坝”,在2000年时每亩60元的价格都没人租。现在,邹顺明带领村民将1350亩的河坝打造为远近闻名的水产养殖休闲观光区,目标是创建3A级风景旅游区。
“我们发动全村群众,并邀请省市水产专家为打造水产养殖观光区出谋划策,组织养殖大户去福建、眉山等地参观学习,将传统养殖转变为高密度养殖,从前一亩收获200多公斤鱼,现在可达到3000公斤。”邹顺明说,“鱼增产了但还是没有增收,饲料、人工成本都没有改变,我就想怎么才能让村民提高鱼的单价。”
在易家河坝观光区,村民养鱼办农家乐,周末时游客来垂钓、观光、休闲娱乐。“举个例子,村民养的鱼拿去卖是6元一斤,游客自己钓的鱼可以卖12元一斤,农家乐烹饪的鱼要卖24元一斤。这样一来,村民的收入上去了,我们的旅游品牌也打出来了。”邹顺明说。2013年,友谊村水产品产量达4000余吨,渔业产值7000万元,建成10多家特色农家乐。
村里的第一家农家乐是邹顺明开的。邹顺明说:“刚开始没人敢投资农家乐,我就带头先开,让他们看到效益。”2011年,邹顺明将投资200多万元开办的农家乐交给亲戚打理,现在一年的利润能达到30多万元。
舒军与人合伙经营四星级农家乐“水都鱼庄”,去年的营业额达到300万元。农家乐23名员工都是本村村民,月工资都在1500元以上。“观光区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现在也没想过要赚好多,目标是3年不亏本。主要是带动村民就业、致富,每年工资都要发几十万元。”舒军笑着说,“相当于是给员工赚钱。”易家河坝观光区解决了全村60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带动村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
篇8
关键词:机电设备电气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7.6文献标识码:A
机电设备的电器线路维护是机电设备正常运营的必要保障,技术员工对机电设备的技术掌握程度的多少决定着排查电气线路与维修故障的速度与质量,技术人员在分析电器设备的电气线路故障时需要掌握更多的有关于机电设备运用的实际操作技巧与经验,掌握更多的关于机电设备的一些必要信息。机电设备的电气线路出现故障的原因有很多,所以要在熟练掌握基本检修方法与技巧,了解相关步骤,并根据实际状况进行具体分析,确定出科学、有效地维修方法,这样才能够及时的排除故障,使机电设备正常运行,降低损失。
1、机电设备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对机电设备的相关技术资料进行编辑,比如:设备操作规范、设备维护规程、设备日常检查卡等。
1.1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对操作人员培训的主要包括:技术教育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技术教育培训可以使操作人员在进行设备操作时更加熟练,对设备的结构、使用、日常维护等,这样可以保证机电工作的正常运行,减少因操作而导致的设备故障。安全教育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工厂安全等一些基本知识和安全管理制度。
1.2配电工具检查
配电工具主要指检修、维护或是操作所使用的各种工具仪器。在每天操作、维护前对这些仪器工具进行检查其是否齐全。
1.3设备检查
在开机操作前对设备的各项性能进行检测,确保其安全无误后方可进行开机操作。
2、机电设备电气常规故障检修步骤
对于电气系统中的机电设备,为了保障供电的安全和及时性,需要主管部门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修,以便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做好检修工作,需要严格执行检修中的相关程序,保证每一步工作都要到位。常规检测中的步骤主要包括:
2.1检修人员首先要熟悉电气安装的整体系统,掌握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元件的功能与作用,同时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熟悉常见的故障检测部位和方法。
2.2一经检测,对于出现的故障问题,检修人员要详细考察故障出现的原因,并且及时的了解目前设备的工作状况,以便查缺补漏,全面的做好检修工作。
2.3对于设备出现的故障问题,检修人员应该认真分析可能的原因,并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故障对整个电气系统的影响。
2.4针对故障的位置,检修具体的元件工作性能。为了确保检修的全面性,检修人员可以采取先外后内的方法,先检修设备的外观以及主要的功能区,然后检修设备的内部元件以及细节部位。
2.5同时作为正在工作的系统,检修中对于不确定的故障,可以采取实时测验的方法,通过观察电气系统的工作状况,查找故障部位和原因;但是这种方法在电气系统出现短路故障时不能使用。同时在利用实验方法查找故障部位时,要特别注意人身安全问题,同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试验方法可以快速的查找故障原因,对于提高系统的效率有良好的作用。
2.6检修中注意借助电工仪表,比如万用表、兆欧表、钳形电流表、电笔等,这样能够快速的查找问题的原因。
对于电气系统的检修工作,故障排除后要注意及时的做好经验总结,对于常见的问题进行整理,并且在实践中注意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
3、机电设备电气的一般检修流程
当电气的控制线路出现安全隐患之后,通常可采取以下流程:
3.1完全掌握和了解电气系统的多种维修图纸。通常情况下机电设备的电气系统维修图包括机电设备电气原理图、电气安装接线图、电气箱内各电器元件位置图以及设备电器位置图四种;
3.2明确电气出现安全隐患的原因,查清出现的具体现象。发现出现后的第一时间,首要任务是向现场工作人员询问安全隐患出现之前该机械的运作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了反常的现象;
3.3研究安全隐患的情况, 尽可能的缩小隐患出现的范围;
3.4对隐患故障开展一系列的检查工作;
3.5应用试验方法了解机械的运行顺序以及它是否可以正常工作;
3.6利用电子仪器, 例如仪表等技术仪器来明确出现故障的地方;
3.7在多次的经验中自己寻找故障出现的规律, 以便在今后的工作里可以及时进行解决。
4、电气设备短路故障检测技术方法
电路故障出现的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回路不通,最终导致电路内的所有小型设备都无法正常运行。通常情况下,对电气出现短路故障后可采取三种检测方式, 即①短接法;②电阻法;③电压法。笔者将一段典型的控制电路作为研究讲解对象,来介绍上述三种方法的操作过程。
4.1 电压的测量技术
电压测量法主要是利用电压档,利用它可以对电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的电业进行检,并的且通过反复的测量得出测量的数据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把故障发生的大致位置找出来。另外需要十分注意的是,必须在用这种技术之前,检查被测电路是否处于闭合的状态。电压测量法主要分为分阶电压测量法对地电压测量法,分段电压测量法三种。
4.1.1 分阶电压测量技术
一般情况下,分阶测量技术都是把电压表的一只表笔固定于负载的一段,另一只接到提前定好的监测点上,并且按照由上而下的方向接通。一般情况下,电源的电2压数可以直接从电压表上读出。比如,当遇到被检测的数位0的情况时,表笔就应该向上移。“一旦在表笔移动到某一个监测点时,如果表的读数不正常,那么,就可以判断出,在前一点同这一点的范围内,有断路故障发生,通过以上的检测和判断,在进一步地检测两点间的连线机元件,很快就能把故障点找到”。
4.1.2 分段测量技术
分段测量技术和分阶测量相类似,在移动时,分阶段测量法是逐级移动,而分段测量则是一段一段进行移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测量的次数,而且可以节约检测的时间。
4.2电阻测量技术
4.2.1分段技术
这是在进行继电设备电气线路故障时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主要是以线路中的自然断开点分段,将线路分为二段或三段。先分别测量每段的阻值,若阻值无穷大,则该段有断路故障,继续在该段逐级检查,直至检查出故障点。
4.2.2分阶测量技术
与电压测量法的分阶测量法相似,区别就是测量的是电阻值。电阻法的注意事项:断开电路电源,否则会烧坏万用表;将被测电路与其他电路断开,防止其他电路特别是与被测电路并联的电路的影响,易产生误导;测量值应与理论值相近甚至相等,才说明线路接线完好,若测量值超过理论值太多,则线路中有接触不良的故障,若测量线圈等负载,电阻值为零,则线圈短路;注意万用表的量程。
4.3短接技术
短接技术主要分为局部短接法和分段短接法。用这种方法检查机电设备中电气设备短路故障时,在最有可能出现断路的位置进行短接,必须采用一根绝缘性较好的导线,短接到一处时,假如电路是出于接通状态的,那么就说明故障就出现在导线连接的两点之间的范围内。
4.3.1局部短接技术
主要是保证电气设备和电压的正常工作,然后再逐段地短接相邻的两个标号,如果断接到两点时电路处于接通状态,那么就说明这两点之间有断路的故障。
4.3.2分段短接技术
固定电气线路中的一段短接线,把另一段进行定段地移动,这样可以提高检测的效率。在使用短接技术进行检测时,必须要注意到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它只适用于触头接触不良、检测导线断路,对主回路上的故障最好不要用这种检测方法。
篇9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双因素理论;激励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2-141 -03
从19世纪,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到二战之前,经历了从古典管理思想到的中期管理学思想的进步,早期管理学家的管理思想脱胎于对于工厂劳作的观察和经验总结,对劳动者的管理停留在简单的提高工作效率上,无论是法约尔还是梅奥,其管理学思想的核心都是将人看成绝对理性的劳动工具,自从单纯的改进工作方法出发,试图通过这种手段将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调动到极致。这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固然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说,这样的劳动无异于对人的“异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劳动者权益的确认和重视,以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为目标,将劳动力看作是人力资源加以善用和开发,逐渐成为西方管理学体系内一种强劲的声音,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这种声音最终成为在现代管理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行为科学学派”。赫兹伯格就是该学派中代表人物,上世纪50年代,他通过对匹兹堡地区超过200名专业人士的访谈,提出了著名的“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通过研究需要、动机、行为之间的关系,赫兹伯格启迪了后来的管理学家们进一步思考。
一、“双因素”理论的内涵和外延
赫兹伯格的访谈主要围绕“工作中的哪些事项是令人满意的”和“工作中哪些事项是令人不满意”两个主题展开① ,赫茨伯格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材料,试图找出这些专业人士在工作中感到满意或不满意的各项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影响其心态和行为程度和持续时间。尽管赫兹伯格的研究样本数量并不令人满意,但是此项研究的结果厘清了一个一直以来被误解的概念,即:满意的反面不是不满意,而是没有感到满意;不满意的反面也不是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从中不难看出,在实际工作中,员工对“满意或不满意”的判断并不是黑白分明的,反而存在相当大的灰色区间。在这个区间中,能够使员工情绪从“没有满意”向“满意”方向推进的因素,被命名为“激励因素”;将之从“不满意”向“没有不满意”方向推进的因素,称之为“保健因素”。这两种因素在不同的因果框架内分别作用,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分别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样,赫兹伯格也指出,“激励因素”常常作用于工作事务本身,也就是说,使员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例如工作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和自我满足能够使得员工产生满意的情绪,但是却不可能避免他们因为工作环境恶劣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反之,“保健因素”作用于与员工工作环境、身体健康相关的部分,如果员工感到不满意,往往是由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原因,因此改善工作环境等外在条件能够避免职工的不满意,进入“没有不满意”的中间状态。
因为有着“没有满意”和“没有不满意”的中间状态存在,赫茨伯格认为传统的激励假设,例如提高工资、改善员工待遇、改造工作环境等对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刺激是有限的,这些“保健因素”只能够消除员工不满意,预防破坏生产的问题产生,但是不可能从正向对员工加以激励。按照赫茨伯格的意见,管理当局应该认识到保健因素是必需的,不过它一旦使不满意中和以后,就不能产生更积极的效果。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使人们有更好的工作成绩,这种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等。同时,赫兹伯格也注意到“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分明的,例如工资,从生存需要的角度来讲,工资无疑属于“保健因素”,但丰厚的收入无疑是激励员工的最好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工资又成为“激励因素”,能使职工获得满意的结果。
事实上,“双因素”理论不仅展示了管理学的原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 ② 称为高级需要。人类满足需要的过程是从低层次满足逐步提升到高层次满足的过程,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以后,激励作用就会降低,更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行为的主要推动力。从简单的生存需求开始,到谋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的需要为止,上升的需求曲线最终构成了人行为的动力,热情源自对高层次的需要的追求,在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人能够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这与马克思一直强调的“人的解放”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二、知识型员工的定义与特质
上世纪50年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知识型员工的概念,特指“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 。上世纪这个群体多指企业中的经理。至今,知识型员工的内涵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丰富,从事原创性的或革新性的劳动并以此为职业的员工都可以称作“知识型员工”,从德鲁克的定义来看,这些员工“掌握和运用知识”,利用这些知识或信息为单位(或组织)创造经济或知识效益。
知识型员工首要的特质是具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和较强的工作自主性。知识作为其个人劳动力价值的基础,随着工作经验的累积不断的丰富,也不断为个人带来知识资本的增值。相比于从事重复性劳动的员工而言,知识型员工的培养成本更高,这就导致他们对个人发展的考量相对充分,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相对较强的人员流动性。其次,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往往具有原创性和创新性,对智力的要求高于对体力的要求,对效率的要求高于对时间的要求。依靠智力和知识完成的工作往往没有程式化的标准,因此对知识型员工的评价方式应该以结果为导向,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智力劳动的过程难以监督,在对结果的评价上通常会采取化繁为简的量化考察,尽管如此相关的劳动成果仍是难以衡量的。再次,知识型员工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着一定的追求,对精英级别的知识型员工而言,单纯的物质奖励已经不能够满足其被激励的需求,他们更热衷于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工资待遇对知识型员工而言更多的扮演了“保健因素”而非“激励因素”。最后在当前的工作环境下,大部分事务需要通过协作完成,知识型员工的团队精神和自治精神都是使其成为组织内中坚力量的必要素质。
三、“双因素”理论在知识型员工激励中的应用
由于知识型员工自身具有的特点,对他们的管理显然已经不同与科学管理理论中假设的方法,流水线上工作的员工不断重复同一个动作,通过对特定动作的熟练提高工作效率,而知识型员工更加注重于日常工作的创新性、更加强调工作自主和自我引导。对知识型员工的引导和激励也必须充分考虑到其特质。
(一)“保健因素”的作用与“不满意情绪”的消除
“保健因素”是员工能够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础,缺少工作报酬、工作环境恶劣等情况必然会导致员工的不满,直接降低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因此“激励手段”发挥作用的基础首先是保健因素的重复发挥作用。对知识型的员工而言,他们对“保健因素”的要求标准也相对较高。首先反映在对薪资的预期上,知识型员工的培养成本较高、对生活条件的预期也相对较高,因此较为丰厚的经济回报是降低“不满意”的重要保健因素。
同时也应意识到,作为组织中的社会人,“不满意”更多的产生于比较的过程中,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曾提出“相对剥夺理论”,它是指当人们将自己的处境与某种标准或某种参照物相比较而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时所产生的受剥夺感,这种感觉会产生消极情绪,可以表现为愤怒、怨恨或不满。在一定程度上,负面情绪的根源来自于相互比较的不满。消除这种不满是保健因素发展作用的前提,因此在组织管理的过程中,物资激励应当以公平为基础,同工同酬、按劳取酬是物质激励应该遵守的两项准则。同工同酬,首先要从法律和事实层面上保障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应当具有享有相同酬劳的权利,这是避免员工产生“被剥夺感的关键”。管理者对员工要做到一视同仁,同时也不能够用平均主义的思维解决问题,必须承认由于个人能力和工作经验等不同在同样岗位上做出的贡献也不尽相同,如果无视客观的差距太过强调公平性,就会严重伤害员工的积极性。在实践中,需要通过绩效考核方式实现和保障“按劳取酬”,实施差别奖励的办法。通过这种办法,才能够发挥出薪资作为“激励因素”的一面。
另外,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以脑力劳动为主,对工作环境的要求相对更高,要降低其“不满意”的程度,就要注重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团队氛围的建设。
(二)“激励因素”的作用与“满意情绪”的培养
美国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于1989年提出了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 排序,经过大样本的问卷调研和定量研究,他将最能够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因素做了如下排序:1.“个体成长”,即个人能够有发挥潜能不断进步的机会,这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作用是得到最多认同的。这一结论证实了知识型员工对知识更新和个体成长的追求;2.“工作自主”,即以目标为指向,最大限度地给予知识型员工掌握工作节奏的自由,在组织既定的政策和考评体系之下,发挥员工的能动性,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工作任务。这符合知识型员工自我认同的内在特点和以智力劳动为主强调原创和创新的工作要求;3.“业务成就”,是指员工认为工作完成的质量达到自己感到完善和满意的水准,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符合知识型员工注重自我实现的特征;4.金钱财富,获得一份与自己贡献相称的报酬一方面作为保健因素存在,另一方面如果能够使雇员分享到自己所创造的财富,那么员工无疑会更有努力工作的动力。
以此理论为基础,运用“激励因素”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管理者应充分尊重知识型员工自我发展的需求,为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提升提供条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对劳动者的要求也随之提升,许多组织的领导者们也逐渐意识到员工成长对组织发展的长远意义并且更加重视对员工的技能培训甚至通过各种手段支持员工继续深造。事实上,对知识型员工而言,参与与从事专业相关的培训是提升自我的最便捷方式,也是他们提高工作能力的可靠途径。同时也应当看到,如果培训内容仅仅局限于与员工当前工作相关的部分,也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倦怠情绪,不但影响培训效果甚至会使其产生逆反情绪,反而违背了使其“感到满意”的初衷。相对而言,以从事专业为主,辅之以满足员工兴趣的其他内容的培训更加能够实现激励作用的发挥。其次,满足知识型员工对工作自主性和自由度的要求是激励他们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不少组织(特别是企业)通常会采取弹性工作制,在遵守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员工可以自行安排各项工作的顺序,掌握工作进度,甚至可以自由决定工作地点。这种将劳动的自由裁量权交还给劳动者的方式,已经从事实上证明了在得当使用的条件下能够提高劳动者的自主性从而提升工作效率。让知识型员工享有充分的处理工作的自不仅是激励他们的有效方式,更是尊重劳动权利的表现。再次,在符合实际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工作的挑战性是激励知识型员工追求业务成就的有效方式。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人长期从事重复性的、自己熟稔的工作,难免会产生厌烦情绪,甚至有消极怠工的表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用有挑战性的工作激起知识型员工的热情,值得注意的是,有挑战性并非不可实现,作为组织或团队的领导,只有在充分结合实际的情况下经过科学评估,由此设定合理的目标,才能够真正激励知识型员工贡献才智为组织的成长和发展尽力。最后,充分的物质奖励也是有效的激励因素之一,前文已经分析过薪资作为“保健因素”的一面。(有必要指出的是,在“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而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知识型员工由于对自身的期望较高等原因,经常会出现“跳槽”的情况,这固然是个人发展的正常逻辑,但是就组织的稳定性而言仍然是应当着力避免。目前,不少企业采取员工持股的方法使员工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公司发展的福利,这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物质奖励方式。给予对公司有重大贡献的员工股权奖励,不但解决了知识型员工的流动性问题,也同时照应了物质奖励应该遵循的公平原则。
通过对双因素理论“不满意-没有不满意”“满意-没有满意”两条管理路径的分析,能够看出在日常管理的实践中,有必要分别对待两种因素对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影响,改变单纯的严格制度或物质奖励的管理方式,针对知识型员工的特点,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成效。
参考文献:
[1]孙建国.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型员工的激励[J].前沿,2001,(03).
[2]刘洪伟,和金生.“双因素”理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管理问题[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3]纪晓丽,凌玲,曾艳.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员工工作压力源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09).
[4]郭砚君,祁大伟.中国社会情境下知识型员工的管理路径探析―基于人力资本优化配置理论的观念与逻辑重构[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13).
[5]裴宇晶,赵曙明.知识型员工职业召唤、职业承诺与工作态度关系研究[J].2015,(02).
篇10
“这样的天气,”陆新元指着雾霾蒙蒙的窗外说,“不开窗子不好;开了吧,更不好。”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监察分会是陆新元一手筹建起来的,从他的办公室所在的西直门金茂大厦11层望出去,四下里一片灰色,什么也看不见。“金秋十月,北京最好的季节,你能看到什么呢?”他摇头感叹。
30年前,也是金秋十月,我在青海湖边第一次见到陆新元。那时的青海湖水更清,天更蓝;那时的陆新元意气风发,清澈的眼神里满是对前途的乐观、憧憬。从我那时跟他的合影来看,我的眼神似乎很迷茫,那次在西宁召开的全国第二次环境监测会议,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环保方面的会议,从全国同行那里我才知道:环保不被重视,原来也是个全国性的问题。我原本是兴致勃勃而来,见到这形势未免有些沮丧。
环保现状如何,当时身在国家环保局的陆新元肯定比我清楚得多。从他脸上我看不到任何灰心丧气的表情。
30年后再见陆新元,他的眼神依旧清澈,显得还是那么乐观。
中国环保这30年,发展得很是坎坷,就连环保队伍本身,对事业不太看好的也大有人在。而陆新元一直在坚守,他说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事物总往好的方面看,好多时候事情看似不可为而他偏要为之,最终在他的坚持下,目的竟是达到了。
当然,很多事情并没有达到陆新元最初的理想,比如眼下这漫天的雾霾,就是他最大的遗憾:“如果当初按照我们的标准去治理,形势还不至于像今天这样严重,如此被人诟病。”
工地上的“小钢炮”
理想若没有坚实的生活打底,只能沦为空想。生活靠经年累月的积淀,陆新元记忆中的艰难岁月起始于他的知青生活。
1968年12月9日,18岁的陆新元去山西插队,开始了他人生的一个新纪元。
真实地接触农村,给他的一个印象是:地主没有他之前想象得那么坏。阶级斗争的对象是地、富、反、坏、右,地主排第一,但他眼里的地主大多面目和蔼可亲,干起活来也是把好手。当然,阶级分析的教育也非全然无用,从他们对昔日发家过程的津津乐道,年轻的陆新元可以从中看出其剥削性质来。
另一个印象是:大队书记太厉害。
当时每个知青下乡,上面是有钱粮补助的,这些补助都发到大队统一管理,大队从中克扣了一大半,真到知青手里的并不多。为了多拉北京知青,书记跑到火车上去游说:我们这里生活好,我们有灯光球场!知青这帮青瓜蛋子懂什么,一听说有灯光球场就跟书记跑了。结果到那里一看,屁也没有!没有灯光,也没有球场。每人的定量都吃不饱,饿肚子。于是知青想家,想回北京探亲。大队书记就是不给他们假,连春节都不让他们回北京。走,走不了,就连跟家里诉个苦都不能。全大队就一部电话,打电话得跑大队部,书记就守着电话,想说点什么就不方便了。很多父母想孩子了,于是发电报过来:母病危,速速回京!书记攥着电报说:病危?病危个屁啊!还当我是个傻瓜蛋啊!有4个北京知青实在忍不住,嚷嚷着说要回北京去找有关单位告状,说完就打点行李偷偷地上了路。书记知道了,带了一队民兵背着枪挂着手榴弹,一溜小跑一直追到了火车站,愣是在发车铃声都响了后,把那4个人拉下了火车,押送回村里。那天的事情陆新元记得清清楚楚:天阴沉沉地下着小雪,书记把那4个人拉到前面示众――抗拒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是没有好果子吃的!一些一同下乡的北京知青还在一边帮腔,用新编出来的歌词唱道,“人有脸,树有皮,要是肯干就跟着,要不想干就滚他妈的蛋!”
然而普通村民还是很淳朴的,他不看你什么阶级觉悟,就看你能不能干活。光说不练不行,练得不好也不行。陆新元干活不惜力,数九严寒挖窑洞,别看他是个小个子,光个膀子推起车来一溜小跑,很是抢眼。工地上及时抓先进典型,高音喇叭里把他形容成一门小钢炮:“社员同志们,知青战友们,陆新元虽然个头小,推起车子满地飞跑,就像一门小钢炮……”扛粮食,100斤一包的扛在肩头得走上很高的跳板,时间一长腰就受不了,几十年后腰疼的老毛病还经常犯。这样玩儿命,使他成了学毛选积极分子,知青里唯一的党员。三年后招工,他被招到县银行。去县里报到途中,无意中听人说银行里派性斗争很厉害,他就多了个心眼儿,行李没卸就回到了队里,把这个招工名额让给了一起下乡的一个女同学,公社又把他当风格高尚的典型宣传了一通。第二年,清华大学到他们那里招生,大家一致推举了陆新元。
环保所开启了环保生涯
1976年是个多事之年,那年陆新元从清华化学系高分子专业毕业,就遇上了逝世,遂跑到天安门广场拍了一堆照片。之后同学们慷慨激昂表决心,要奔赴和新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也一腔热血地跑回家对父母说想去,母亲一听就伤心垂泪,孝顺的陆新元只好跑回系里问主管分配的总支书记,书记说:“就你分得最好,分到了北京环保研究所,其他人不是下工厂就是到基层,你就收拾收拾去报到吧。”他问书记:环保是干吗的呀?书记说他也不是很清楚,大概是研究废气废水的,总之是个科研单位,错不了的。
一到所里,大部分科研人员都是“”前的老大学生,他跟他们打得火热,学到不少东西,彼此是无话不聊。老知识分子都喜爱,听陆新元说他到天安门去拍了几卷的纪念场景,都颇为嘉许,说这几卷东西很珍贵,值得好好保存。后来查“四五事件”的参加者,老知识分子们劝他赶紧把胶卷曝光了,同时敷衍上头来的专案组人员――没听说陆新元去过天安门,这可是个老实的小伙子。
北京环保所是国内最早研究污染治理的单位,那时的条件相当简陋,也没什么好的仪器设备。治理邮票厂废水,知道其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3,4苯并芘,进入人体后毒性发作要到20多年后,接触这东西时应该穿两件柞蚕丝的防护服,可所里没那么多,只好一人一件。陆新元的“小钢炮”劲头又上来了,天天跟那些有害物质打交道,一点也不犯怵。
在污染治理一线一干就是四年,1980年,刚到而立之年的陆新元被调到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环办)大气处任秘书。起始的工作看似没多少技术含量,也就是接接电话打打水,整理整理文件。陆新元把这看作是种历练。处里老同志多,处长、副处长都是高工,业务过硬,他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整理文件时,每份涉及环保科技和处里业务的文件他都仔细认真学习,一段时间积累下来,工作程序很快就熟悉了,业务也进入状态。
1981年,陆新元开始从事排污收费工作。
“排污收费之父”
1982年,国务院准备试行排污收费条例,显然,这个条例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是在基于大量的调查研究之上,并经过严密的测算得出的。
这个工作落到了陆新元头上。
这个时期,国家进行机构改革,国环办并入建设部,成了部里下属的一个局,国家环境保护局。人动频繁,原先从事排污收费工作研究的两人先后调到别的岗位,只剩下陆新元一人做这个事情了。
一接手条例的起草工作,他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现存档案里没有一个字涉及该项工作的,只有一个讲话,是关于工作重要意义的。这就好比让你去编一个筐,不告诉你这个筐应该怎么编,只跟你说编这个筐的重要意义。你应该怎么编?
一般事业心不太强的人可以这样说:没有技术资料,没有一点基础,没有任何工作条件,你让我怎么干?马儿没有草吃怎么能跑起来呢?
恰巧陆新元是个事业心很强的人,更有意思的是他做事情有个自己的盘算:要干就干没有人干过的,这里头畅想空间大,能使个人能力得到最大发挥。
他决定先去调研一番。
原先在国环办,顶着国务院这个头衔走动,下面不敢马虎,到哪儿都有个处长陪着;现在成了建设部的一个局,人家就有些怠慢了,什么事情得你自己亲力亲为了。就连找个地方住宿、吃饭,你都得自己来,没人理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马不多,就陆新元一个人;粮草呢?他要准备的“粮草”就是把北京市粮票换成全国粮票。那年头票证还没有完全取消,换粮票是出差前必须做的头等大事。
他选定了山东、安徽和上海作为调研的3个点。
那时候排污收费都没经验,陆新元就多听,少说,集众人的智慧,补自己的不足。渐渐地,一些想法开始成熟了。
回来后,他整理了调研的第一手资料,又参照国外成熟的经验,写出了排污收费条例有关大气部分的初稿。
他的工作,得到了时任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的大力支持。
曲格平是中国环保界的元老,中国环保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对陆新元很是欣赏,之后把陆新元调来做党委秘书,兼国家环保局办公室副主任。不久又为他专门设立了一个部门,从事征收排污费的管理工作。
多年后两人见面,曲格平笑称陆新元是“排污收费之父”。
雾霾为什么那么重
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一段距离。
排污费是最早用市场手段来治理污染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落实国家“谁污染,谁治理”环保政策的重要保证。排污费的收取,对排污企业是一种惩治和监督,同时给环保事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渠道,以此有效减缓和遏制环境污染势头,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较好的空间和环境。
这种常识性的东西不一定会形成共识。
陆新元拿着条例草案去国家计委和财政部征求意见,却发现简单的道理在有些人面前很难说明白。
这两家主管官员说:你把二氧化硫排放的收费标准定得那么高,企业能受得了吗?
陆新元回答说:受得了。他把脱硫的成本和相关企业的盈利数据等计算给他们看。
这些官员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这个标准必须得减掉一多半。否则,给保证实现GDP指标带来麻烦,这个责任谁也负不起。
不得不遗憾地说,这个最后作了很大妥协的排污收费条例,对大气污染的监管力度远远不够,造成了现在华北乃至全国大面积的雾霾现状。
事情过去了30年,说起此事陆新元依然耿耿于怀:“二氧化硫到现在还是件头痛的事情,”他说,“一个不到位的条例,一些不到位的法规,酿成了现在的恶果,我们正在自食其果。”
法律法规的力度太小,使得环境监管疲于奔命,难度很大,很多时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这场百年一遇的体育盛事成了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这道死命令的下达,使得任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的陆新元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离8月8日还有两天了,主管副部长对他说:“老陆啊,空气还是不行啊!”陆新元坐镇中央,全北京出动了6000多名环境监察人员来回巡查,所有冒烟的生意一律熄火,难闻的气体一概不许往外放。这时有情况报来:首钢空气排放不达标,有些已经关了七八年的老电厂又冒起烟来;区环保局的人根本进不去,市环保局的人去了也不顶用。陆新元急了,进了首钢,逼停了那些锅炉。一直到奥运会闭幕,他这才松了口气,回家睡了个囫囵觉。
环境责任重于泰山
那年,陆新元在国外出差。一天他在好望角,正当他在欣赏异国旖旎风光之际,国内来了个电话告知:出大事了!
他赶紧浏览起新闻,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吉林某储油罐发生泄漏,污染了松花江,大量油污漂向下游的俄罗斯,酿成重大国际环境灾难。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个安全生产监管不力的重大责任事故,跟环境保护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然而最初的处理结果出乎人的预料:环保部挨的板子最重,部长解振华因此而辞职。
身兼环境监察局局长、环境应急中心主任,陆新元深知问题的严重性,他赶紧去机场。部里通知他说济南有个全国环境监察的会,于是陆新元先回了济南,到了后就让下属给他准备一部车子,连夜赶回北京。
第二天,国务院召开事故处理会,陆新元出席,并被任命为事故处理领导小组环境方面的副组长。新任命的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任小组组长,他当时的一些话让陆新元记忆深刻:对环境问题来说,没事当有事,小事当大事。
时过境迁,回忆当初的松花江事件,陆新元还是如鲠在喉。“松花江事件的实质,是利益相关方的博弈,有些人对环保不上心,搞起政治来绝对是把好手。这样的事情要是早10年前经历,我的仕途恐怕会更顺畅些。”但他承认,他的兴趣在业务上,搞政治不是他的强项;有些事情,他是做不出来的。“现在的专家很多都精通政治,九寨沟铁路项目论证会,来的都是院士,每人都提了一堆问题,好像还很深刻、很尖锐;到最后表决了,一个个都举手通过。”
理想主义者的处事风格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都知道环保不好做,为什么一坚持就是30年呢?陆新元坚信:环境污染已经到了危及我们子孙后代生存的地步了,上至中央,下至普通群众,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的,关键在于体制方面的一些弊端。中央重视环保,到了地方,政策就开始走样,一切拿GDP说话。后来实行的环保一票否决制,就是在纠正这种偏差。环保人要做的,就是将法制和规范落到实处。
环境监察队伍的从无到有,乃至发展成现在的7万多人的队伍,就很好地印证了陆新元的这个说法。环境监察局成立后,各地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陆新元坚持各级监察机构在人力配备、车辆和技术设施配备上要实行标准配置。一开始有关部门很不以为然,资金支持很难到位,地方上也没太当回事。陆新元毫不气馁,力推部里定下的标准,一个地方监察机构配置达标了,他都亲自下去验收。在他的坚持下,各地也渐渐重视了起来。后来,国家决定总量控制二氧化硫和化学耗氧量,给了环保20个亿。这么多钱怎么花?财政部一看,哦,环境监察有标准配置,就按这个标准来,于是就批了6个亿。再一看,污染源监测24小时不间断,10年研究坚持下来,成熟的监控软件在全国推广。好,于是又批了5个亿建监控中心。20个亿环监局一下拿走了一半多,这让其他司局羡慕得不得了。陆新元说:若没有长期的坚持,人家凭什么给你那么多钱?
干环保没有下马的时候
60岁以后,陆新元慢慢淡出管理层。但他有个心愿:要为后续的环保事业做更多贡献。
还在位的时候,陆新元就很重视环境教育工作。在繁重的业务工作之余,他主编了《排污收费概论》《环境监察》等教材。90年代初,他主编了《环境保护排污费财务与会计(实用教材)》,他充满感情地为该书作序――
“本书是孟繁田会计师的遗作……
“孟繁田同志系山东省环保局的干部,并被国家环保局聘为特约环境经济调研员。……为了贯彻会计制度和理顺全国排污费财务会计工作,他先后在广东、福建、安徽、河北、天津等地讲课,培训了主管会计五百余人,并在国家环保局海阳培训中心培训了重点市、县会计十五期1200余人。
“他十几年如一日克服年老体衰困难,奔赴全国二十几个省市……
“孟繁田同志的一生,是为财务会计工作奋斗的一生。1993年3月在海阳培训中心,讨论修改《排污费财务与会计(实用教材)》的会议上逝世。这部教材的发行……同时表达我们以及全国环境监理工作的财务会计工作者的深深怀念之情。”
念旧之情跃然纸上。
全国的环境监察工作局面是陆新元一手开创的,在环境监管的一线摸爬滚打十几年,各地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跟他一样,老的老,退的退,纵然壮怀激烈,也只好回家抱孙子。陆新元不这么看。他认为这些人健康状况良好,又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如何激发起他们的热情,多做些基础性的工作,将经验总结好,为后来的人所用,这是他所要考虑的。
经过一番运作,陆新元注册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监察分会。与此同时,各地的环境监察学会纷纷成立。以往的老战友、老部下又重新聚拢起来,陆新元带着他们不计个人得失,雾里霾里跑前跑后。
2012年成立的环境监察分会主要从事环境监察人员培训、国际间交流和监察网络的筹建工作。陆新元的电话白天晚上一直响个不停,有国内的,有国外的,有个别老部下个人问题都会跟他叨叨几句。他总是耐心地听着,不时还调侃几句,爽朗的笑声穿透了雾霾。
但在这个理想主义者的内心,是对环境现状的深刻警醒。
很早以前,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荣高棠说过一番话,让他记忆犹新。
那次,国外的一艘油轮原油大量泄漏,污染了一大片海域,环保组织将污染景象拍成照片,广为散发。在国务院环保会议上,荣高棠指着一幅照片,图中显示的是在油污中挣扎的一只海鸟,说:
我们就像这只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