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实施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4 23:0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软件实施工作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软件实施工作经验总结

篇1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8-0000-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但是国内计算机软件行业发展比较缓慢,特别是在软件项目管理方面落后更多,一方面是由于技术落后,但更多是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怎样运用计算机软件有效的进行项目管理,这是国内软件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正在积极的进行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的研究和软件管理人才的培养,这是今后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的本质

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比较快,这样就加大了计算机软件管理的难度,使项目管理工程变得复杂,在协调管理上不是那样简单了。为此,如果要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项目管理,就要将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应该集中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提高软件管理质量,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管理方法或管理手段,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企业进行成本,人员和风险的分析和管理。结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对于软件企业来讲相当重要,已经成为该行业的竞争点[1]。

(一)项目计划问题

项目计划的作用是将项目内所有计划进行协调,用以进行指导项目的执行。项目计划是管理人员实施项目管理的前提保证。对项目计划制定的过程实际上是对项目熟悉的一个过程,通过对项目计划的制定,管理人员可以清楚项目内容,明白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素和重点。一般来讲项目计划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项目计划制定的随意性太强,结构不严谨,操作实施性差,不能作为项目计划实施的指导文件;另外一个是项目计划的整体性较差,内部不连贯,不能有效的控制项目的进度,导致项目的失控。

(二)管理意识问题

在企业中,特别是软件开发的企业中,大多数都是只重视软件技术轻视软件管理,项目内部人员大多数都有深厚的技术知识,但是缺乏管理知识,缺乏管理技巧和管理经验。这样从项目整体上来看,管理就会出现不协调,大多数人只会埋头苦干,不懂得合理的分配任务,进行协调工作,导致项目进度落后,项目计划周期加长,最终影响项目的实施。

(三)项目干系人的问题

项目干系人通俗的来讲就是跟项目有关系的人,包括参与项目和受项目影响的人,具体来讲包括项目策划人、项目组成员、项目配合人员、顾客、消费者和供应商[2]。项目干系人的期望和需求在项目的制定过程中和项目目标实现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干系人的期望和需求也是不一样的,他会要求项目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尽量靠近自己的期望和需求,这些人的期望和需求有时候会相差很大,这样在制定和实施项目时要平衡这些人的期望和需求是相当困难的。如果项目所有干系人没有良好的沟通,则可能造成工期的延长,成本的增加,甚至导致项目失败。

(四)项目团队内分工协调的问题

项目从开始制定到最后项目目标的实现,这一过程包括了很多的阶段,各个阶段的不同角色和同一阶段的不同角色的任务是不一样的,项目经理分配任务时有时考虑的不全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分工任务不明确,会导致人员相互推卸责任;即使有时分工很明确,但是员工之间没有协作只顾个人的工作,不考虑项目整体。

(五)沟通意识的问题

项目的沟通管理主要是为了项目目标的实现所进行的信息交流,这里主要包括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员工内部的工作信息的交流,这些信息的交流是必须的,也是确保项目良好实施的关键,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由于人的性格千差万别,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是那么的容易。如果不能进行良好的信息沟通,就会造成信息的不畅,从而加大项目失败的风险[3]。

(六)项目风险管理意识问题

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实现项目既定的目标,所进行的对项目生命周期内的风险因素的估计以及所造成危害的估计。进行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更好更有效的实现项目的目标。就目前来看,风险管理意识问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个是风险分析不全面,项目管理人员在进行项目分析时,分析的不全面,导致风险的漏析,给项目造成损失;另外一个就是项目管理人员不重视项目风险管理,没有认识到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风险估计随便应付,随便写上一些风险防治对策[4]。

(七)项目收尾问题

项目收尾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项目经验总结,项目经验是项目完成后,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根据实际的经验教训所写的报告,这些报告包括项目实施中的好的建议、针对某个问题该怎样解决以及实施中容易出错的地方。现实中项目收尾的问题主要是不重视项目收尾工作,或者是不愿意花费人力物力来进行项目收尾工作,只是应付了事。

三、加强软件项目的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一)制定相符的项目计划

制定项目计划不是要求写出一份好看的资料或者是计划书,而是你要根据实际的项目情况制定一个符合项目的计划,这个计划要有针对性,尽可能的考虑全面。制定好的项目计划要有实用性,能够用来指导工作,制定项目计划时要考虑整体情况和内部的连贯性,项目计划要尽量的详细,控制力度尽量大,制定项目计划是一定要考虑到项目的整体成本,结合实际情况尽量降低项目成本,作出一份详尽合理与项目相符的计划。

(二)合理分配项目任务

项目经理将项目工作范围进行分解时应该使用WBS(工作分解结构),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治工作范围的漏分解,为了防治项目分解后的任务无法有效的分配,可以采用资源负荷直方图,采用资源负荷直方图可以保证工作任务达到合理的负载均衡。技术人员在担任管理人员之前,应该好好学习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人员管理和沟通管理,并在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积累项目管理经验,增强项目管理意识

(三)项目成员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项目经理将工作任务完全分解后,将工作责任合理的分配给工作人员和团体成员,同时应该强调员工之间进行相互的配合,完成不同分工和环节进工作的协调。项目生命周期阶段包含很多阶段,但是不同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要注意上下阶段之间的衔接,做好上下阶段之间信息的沟通。通过相互之间的协调,确保项目工作的完成。

(四)加强沟通意识

加强沟通意识就是加强感觉和态度的沟通。在沟通时应该注意下面几种情况:一是要清楚沟通的内容和对象;二是不能沉湎与沟通本身,要清楚沟通的目的;三是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沟通要注意时间和回合的限制,可能第一次沟通不顺利,但要给对方时间耐心听完对方的话,针对核心的问题,做出解决。项目中的关系人一定要加强沟通,保证内部人员之间的沟通,确保信息畅通,确保项目的完成。

(五)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项目经理要系统的学习项目管理知识,积累项目管理经验,掌握项目风险管理的必备知识,完全分解项目计划,找出里面的风险点,针对风险点做出风险管理计划,然后对风险计划进行审核,对风险对策进行评估。风险管理意识一定要加强,这样可以降低项目中的突发事件,以及风险的危害程度。

(六)重视项目管理经验总结

工作经验的总结对于项目的管理工作相当重要,项目工作经验的总结可以为下一个项目的实施提供良好的项目的指导,在项目的实施工程中少走弯路,项目经理应该切实可靠的进行项目总结,在制度上鼓励和加强项目经验总结工作,使得项目经验总结及时并且具有指导意义而不是敷衍了事,为以后的项目人员更好地工作提供一个极好的资源和依据。

四、结论

在软件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实施规范化管理,才能更有效地进行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成功的概率。目前,由于软件项目管理实施的时间不长、经验不足,我们只有不断从实践中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将软件项目管理更有效地应用到软件开发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王远,王健.计算机项目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8

[2]俞振华,俞豪军.计算机项目管理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2

篇2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迅速,路桥工程作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是影响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调查研究显示,部分交通事故都有路桥工程质量不达标因素参杂其中。以此为中心展开分析和论述,并就如何提升路桥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路桥工程;施工技术;施工质量

1路桥施工企业当前的发展环境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政府不断加大路桥工程斥资力度,而“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路桥施工企业的发展,这一举动为路桥施工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开放,市场竞争也将越加激烈,企业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的发展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稳固企业市场地位,为我国路桥建设与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2路桥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自21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持续上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居民越发的关心物流和出行条件,重视路桥工程建设质量,给路桥施工企业的技术和质量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施工企业必须积极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顺应时展的步伐,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群众出行的要求。不少施工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为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加快工程施工速度,忽视了质量和技术管理,有的施工企业甚至完全不考虑质量、安全等问题,这也是近年来路桥工程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下面就将路桥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作用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有利于提高路桥的使用寿命;第二,有利于路桥生产企业合理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第三,有利于保障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出行安全,切实维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和谐社会的稳定;第四,有利于推动我国交通事业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建设,保证其行业中心地位。

3对路桥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的总结

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和研究,笔者将路桥工程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应力管控、几何管控、结构稳定性管控以及安全管控。应力管控指的是路桥工程实际受力情况与施工要求是否相符,这是路桥施工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几何管控是对施工过程中桥梁受力变形或其他结构变形因素的综合考虑,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会不会造成桥梁施工结构和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利于桥梁合等都是需要考量的问题,几何管控对路桥工程的顺利进行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路桥结构稳定性管控指的是桥梁结构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管控;安全管控就是在保证整个路桥施工质量的同时对人员和工程安全的管理控制。

4加强路桥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管控的有效措施

首先,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施工人员是工程的主要建设者和基本操作者,因此,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是整个工程质量的核心保证,只有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才能够确保路桥工程的质量。作为路桥施工人员,家园的建设者,必须要了解自身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从本质上提高路桥工程质量,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社会稳定。路桥企业必须要在开展施工人员技能培训的同时不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做好路桥安全保证工作,尽最大努力做好路桥事故的预防工作。其次,把好施工原料质量关。路桥施工离不开混凝土,因此,混凝土质量是关系路桥施工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路桥施工企业必须要对进场的混凝土原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特别是具有较强变异性的砂石原料,砂石含泥量超标,会在表面形成包裹层,不利于水泥和集料的黏结,增加其中的进水量,进而影响施工质量。碎石粒径比例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的重要因素,混凝土水灰比是由骨料水含量决定的,是路桥工程能否顺利安全生产的关键,可见混凝土原料的重要性,它是路桥工程建设的基础。因此,在选择混凝土原料的时候,应当尽可能选择含泥量小、热膨胀系数低的骨料,了解骨料级配,满足工程施工要求和各项指标要求。路桥施工企业要对混凝土原料质量实施严格的检测,制定严格的原料监测制度,协同施工人员共同确保混凝土质量,从根本上把好路桥施工技术与质量关,实施严格的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要求。再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工程应急预案、质量计划。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事故应急预案是一项工程成功的基础。我们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还要做好质量计划工作,做好路桥施工指导工作,做好路桥施工技术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路桥工程建设还需要监理方和施工方的密切配合,工程开工前,需划分好各方工作任务,明确个人工作职责和内容。施工企业还应结合长期工作经验和教训,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和安全控制制度,为整个工程的顺利、安全施工保驾护航。贯彻落实相关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需做好以下几点工作:A.按照施工图纸开展工作;B.规范施工各项工艺流程及操作规范;C.完善工程质量验收体系;D.在满足业主要求和工程质量进度的前提下合理进行经济效益考量;E.做好工程自查自检工作,保证每一道工序质量,一道工序完成后,只有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员要做好工程交接工作,保证各工序工种的有序性和衔接性,保证工程的顺利交付。引进先进施工技术,把好工程技术和质量管理关。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工程施工企业不能故步自封,停滞不前,应当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与时俱进,尽快实现施工技术与质量的信息化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加强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提高路桥工程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由于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的技术难度高、信息量大、综合性强,这时质量管理软件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它能够快速、准确的生成各种质量报表,降低管理工作难度。最后,做好路桥施工工程质量的全面综合管理,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做好质量的事前控制,从根本上解决路桥施工质量问题。完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根据专业和管理职能划分个人质量责任和层次。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监督和检查、验收,做好路桥工程各个工序的质量管理工作。

5结语

综上所述,路桥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是每个路桥施工企业都必须要做好的入门课程,施工企业必须要做好人员安全意识的培训,制定科学、有效的工程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贯彻落实各项质量管理制度,结合现代化技术手段,做好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努力打造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

作者:王伟 付蔚 单位:黑龙江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黑龙江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城市电网;供电可靠性;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 U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成立可靠性管理机构

供电可靠性问题牵涉部门和单位多,工作点多面广,应成立专门的可靠性管理机构,总体负责提高供电可靠率的工作,明确牵头部门,明确各单位责任和分工。可靠性管理机构将根据涉及供电可靠性的各部门的行为模式对可靠性的影响分析,考虑修编相应的管理制度、评价规范和流程、实施细则等,将提高供电可靠率工作固化,形成有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长效机制。同时,规范生产管理流程,通过流程化管理,明确各部门工作人员在处理事故时的自身职责、监管单位、工作内容及工作顺序等概念,以便根据事故的轻重缓急确定何时何地应找何人何部门处理。

2 建设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平台

尽管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配网地理信息系统(简称配网GIS)、配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输变电设施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等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已经逐渐在地区供电公司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在不同层面提供了城市电网的台账、图形、结线、拓扑及有关地理信息等综合信息数据,但由于相互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交互平台,使得与供电可靠性相关的数据源分布于不同的信息系统中,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应用,且存在重复搜集的现象,造成极大的浪费。此外,供电部门使用的供电可靠性统计报表软件只限于对供电可靠性指标的简单计算,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供电可靠性统计分析、因素分解、评价考核等复杂需求。

3 加强可靠性数据的统计及分析

可靠性数据采集、存储、核实、汇总、上报、分析和反馈,必须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全面而客观地反映真实情况,做到准确、及时、完整,数据的更新需及时跟上电网建设。目前,大部分供电公司都使用“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可靠性统计工作,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3.1提高可靠性专责的业绩素质

一些基层可靠性专责人员只做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对数据不校核、不分析、不反馈,对工作提不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此要加强培训,提高可靠性专责的业务素质,从而确保可靠性统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另外要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和严密的工作程序,确保可靠性数据采集、校核和报送渠道的畅通。

3.2深入掌握应用原有软件

定期召开可靠性分析会多集中于总结本部门供电可靠性指标的完成情况。若能继续深入地掌握和应用原有软件,则可有助于了解停电原因、责任原因等更多的停电事故细节,以便分析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部门及设备因素,找出问题所在,为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3.3 定期分析可靠性数据

开展可靠性管理工作,数据统计只是手段,通过可靠性指标统计分析发现问题是关键,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并付诸实施才是目的。要在认真做好可靠性数据的统计上报的基础上,定期对可靠性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每月的安全生产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可靠性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3.4完善停电管理制度和运作流程

在对历年可靠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可知,计划停电所占的停电比例最大。因此,需从严格控制计划停电入手,科学、优化安排各类停电计划,做到精细化管理。在编制各类停电计划时,根据规程要求把设备、线路的停运与负荷的变化较好结合,按照设备检修、试验、以及施工工时定额合理确定,采用最新的优化、协调技术,科学合理安排各类停电计划。同时,严格控制非计划停电;利用科学可行的试验、检修方法,利用现有的检修技术、人员,最大限度的及时发现设备问题。

主网方面,应做好综合停电计划,减少停电次数,避免重复停电,对停电时间严格控制,停电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停电时及时反馈工作进度,检修作业规范化,利用典型操作票库提前准备好送电操作票,最大限度缩短停电时间。

配网方面,可以大修和改造工程停电需要为主,用户工程停电需要为辅的原则制定每月停电计划。对停电时间严格控制,避免停电时间宽打窄用。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线路柱上开关及电缆分支箱开关的作用尽量缩小停电范围。做到“一线停电多处干活、一家申请多家工作”,有效地提高供电可靠性。

3.5优化检修流程,提高施工效率

认真做好施工组织工作,严格按照已审批的停电计划安排施工,尽量避免

计划外停电和超时施工。在实施检修停电前,各施工单位应预先熟悉现场,做好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检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想与演练。对能在送电情况下进行的各项检测、修理工作,可放在停电施工前进行。合理安排检修、施工力

量,在较大工程施工需要停电时,集中各部门力量进行紧凑的联合作业。籍此缩

短停电的无效时间,减少施工或检修对供电可靠性时间类指标的影响。

3.6以可靠性理论为指导,科学规划电网

大规模的城市配电网往往按区划分来进行规划和管理,由于各区负荷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长期的供区思想束缚造成了电源点分布的不合理,大量线路供电半径超长,接入用户数量得不到控制,因此,配网规划时应打破供区思想束缚,使得配电网规划能以全局发展为目标,以整体可靠性为依据,从电源布点、网络结构、设备选型等方面以有限的建设成本换取最大的可靠性。同时,要做好可靠性的事前预测。对于已经做好的电网规划,根据当地电网的历史运行纪录,选取合适的基础数据,进行可靠性的事前评估。并对无法达到现有可靠性水平的规划方案进行重新校核与修正。针对规划的负荷类型,进行经济性与可靠性综合优化,从供电公司及全社会两方面研究成本/效益分析算法,进行定量计算,以指导提高供电可靠率的措施的施行。

3.7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减少故障停电

做好线路设备的运行巡视和维护工作,严格执行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改进设备的监测手段,根据季节性特点做好设备易发事故的预防工作。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逐步开展带电作业技术充分发挥其作用,减少停电次数。逐步推广状态检修技术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技术的应用。

3.8合理调度,有效实施故障隔离,尽快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

合理调整环网供电线路的开环点及双电源客户的供电电源,密切监测主变及部分重载lOkV线路负荷情况,在确保电网安全及转供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环网及双电源供电网络转供电的作用,通过分段开关对已发生故障的线路段实施故障隔离,并在隔离后恢复非故障段的供电,缩小停电范围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用电需求。

3.9加强培训,提高各类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大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通过开展指标的目标

管理,调动各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供电可靠性的管理意识不断加强;建立

健全可靠性管理网络和规章制度,责任到人。通过对各类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加强可靠性管理,缩短停送电管理。

3.10加快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步伐

要提高城市电网供电可靠性,除了坚强的网架结构,稳定可靠的配电设备,还需要先进实用的自动化系统的支持。配电自动化是电网发展、管理和运行维护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手段。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自动采集开关、配变等配网设备运行的实时数据,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对开关实施远方控制操作,减少现场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实现事故报警并记录,通过将配网运行图与实际地理位置准确对应,快速、准确地寻找和提供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的配电装备的具置和各种运行数据,便于维护和事故抢修;并通过对配电线路的故障进行快速诊断、自动隔离,以减少故障停电范围,恢复非故障段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通过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使配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从根本上去除目前人工管理方式带来的盲目、无序、混乱现象,达到规范和统一,使设备运行状况一目了然,用户利益得以保证。

篇4

关键词:北盘江 航道联测 数字化测图

1.前言

作为“十一五”期间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贵州段)航运扩建工程中的重点整治河段,北盘江坝草滩至坝韦滩尾40.3km中整治重点滩险26处。工程实施建设前,设计部门通过搜集大比例尺地形图和相关资料,作为航道扩建设计的依据。在基础资料收集前期阶段,测量单位针对山区航道测量特点选取了实用、简单、先进的测量仪器和设备,根据航道测量特点精心组织测量队伍并大胆采用了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结合曾经野外测量作业的心得体会,描述测量新技术和传统测量技术在南方山区航道测量中的实践与应用,从而促进山区航道联测技术的传承和交流。

2.航道联测的内容

北盘江变动回水段航道联测的主要内容为:控制(平面、高程)测量,滩险(陆上、水下)地形测量,水文测量(水位、水面比降、流速流向及流态等),滩情调查(滩情描述、地质地貌、成滩水位、碍航原因分析、海损情况调查)和施工条件调查(村寨情况,交通条件,水、电、路,通讯,料场,弃方区,有、无地害情况)等五方面的内容。

2 . 1控制(平面、高程)测量

2 . 1 . 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与选定

根据国家[2001]GB/T18314-2001《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要求布置平面控制网。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是否合适,直接影响测量的精度、测量效益、工程施工、竣工测量以及验收等。因此,在控制网布设之前,先作现场踏勘、搜集资料,根据河流或测区的地质、地貌、植被等具体情况,合理地布设两级GPS控制网。

2 . 1 . 2 GP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①卫星高度截止角≥15°;

②有效卫星观测颗数≥4颗;卫星分布象限不少于2个;

③观测时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不大于8;

④使用单频接收机时,基线长度不大于20km。

2 . 1 . 3 GPS控制网测量方法

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接受机为广州南方公司产NGS-9600型GPS静态接收机,平面测量精度为5mm+2ppm,完全满足精度要求。GPS控制网的测量模式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模式,测量时用四台以上接受机呈多边形同步观测,并以三角网向下传递,可增强网的强度,提高成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2 . 1 . 4 GPS网的成果处理

①原始观测数据采用随机的“南方静态数据传输VRR3.0”软件进行传输,将数据下载入计算机调入“南方测绘GPS数据处理”软件,选取双差固定解,对原始数据进行基线处理,计算图强度系数PDOP值以及各个闭合环闭合差,复测基线之较差。

②利用随机“南方测绘GPS数据处理”软件包的网平差处理功能,调入基线处理成果,进行北京-54(地心坐标)三维无束平差,生成北京-54坐标成果。

③选取测区平均高程面为投影平面,匹配已知点的“54年北京坐标”,进行二维无约束平差。

④对全网进行高程拟合计算,输出最终坐标成果。

⑤图形闭合差:≤10ppm。

2 . 2 滩险(陆上、水下)地形测量

2 . 2 . 1陆上地形测量

陆上地形测量采用双频RTK-GPS为主,局部难以测量部位辅以全站仪进行。根据测图比例大小和《水运工程测量规范》技术标准确定地物碎部点密度、视距长度、特征地形加密测点密度。以水边线附近的地貌、地质和地物为测量重点,如溪沟流向、溪锥形状、边滩、江心洲、危岩明礁、崩岩石、导治建筑物等。

2 . 2 . 2水下地形测量

水下地形测量主要采用测深仪,地物定位以DGPS卫星定位系统定位法为主,具体无法施测区域以前方交会法作为补测手段。

①DGPS定位法。动态DGPS进行水深测量测点定位,采用南方公司NGD-60海洋测量软件,测深仪为无锡产新SDH-130型。施测水深时,动态GPS根据船舶行走迹线,获得断面线上任意一点的三维坐标数据(一般3~5m采集一点),在电脑上用海洋测量软件进行处理,形成测区水深图或水下高程点地形图。

山区河流水下地形条件复杂,对河床中的副槽、潜洲、暗礁、水下石梁、石盘等机动船无法进入、不能使用动态GPS进行测量的区域,采用测深杆摸测全站仪(经纬仪)交会法定位,俗称“摸浅”,以确保测点密度的精度要求。

②前方交会法。水深测量测点定位采用二台或三台经纬仪(全站仪)前方交会,个别通视较差的测点采用二台经纬仪(全站仪)前方交会或一台全站仪视距极坐标法定位。

③航行轨迹规划。测深断面一般为横断面,根据滩段比降、流态、流速等并结合工程设计需要进行布设,测深断面尽量与岸线垂直。在施测断面水深时,两岸各站一人控制断面间距指挥船舶行走迹线,使之尽量走在断面线上。施测水深时同步观测相应区间的水尺水位,根据该区间的纵、横比降落差,计算每断面(每测点)所在位置的同步水面高程,用以换算各测深断面的工作水位和相应测点的水下地形高程或设计水位下的水深。

④测量数据汇总。由于测量任务的作业点长且比较分散,因此每完成一个作业点或者作业段,将DGPS、RTK-GPS和、测深仪、全站仪采集的测量数据进行汇总,发现有漏测的空白区域立刻进行补测,以减少施测区域转移后的不必要返测。所有的测量数据均是自动采集并以电子文件形式记录在计算机或仪器内存里,为防止数据丢失,在数据汇总的同时均进行数据备份工作,或及时拷贝提供内业后处理和编辑成图使用。

2 . 3水文测量(水位、水面比降、流速流向及流态)

龙滩水电站在死水位运行期间北盘江坝草滩~坝韦滩尾40.3km航道属天然河流状态,水位涨落有一定规律,各滩段水尺观测水位与上游这洞水文站线性关系密切,采用线性相关的方法来推求各滩设计水位。为此,分别在测量河段的上、中、下游三处设了三把固定水尺,并在施测河段其他滩险的上、中、下部岸壁坚固、水流平顺、风浪小的地方设置固定水尺,重要滩险或重点整治河段加密设置水尺桩,派人定期收集相关水位资料。

水面比降点(即水位桩)的设置与测量选择在水位变幅小的时间段进行,施测水位应尽量接近设计水位。水面比降点选择在水面宽度发生变化的位置,能充分反映卡口、陡比降段的比降变化情况。

流速流向及流态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浮标法观测。定位点间距不超过图上0.03m,浮标标体露出水面高度不宜大于0.1m,滩险至少保证3条测线,其中应有一条测线通过主流区,分汊河段应有一条测线进入汊道。表面流速流向测量应于开始和结束时观读水尺水位。

2 . 4滩情调查

通过文字对滩情进行主要描述,涉及地质地貌、成滩水位、碍航原因分析、海损情况调查,并搜集视频和照片资料。

2 . 5施工条件调查

通过文字描述滩险周边村寨情况,涉及交通条件、水、电、路,通讯,料场,弃方区,有无地害情况,并搜集视频和照片资料。

3.成果资料汇总

通过野外实地测量收集的资料在后期进行处理后主要提供如下成果资料:

①控制点草图及控制点点之记成果表;

②四等水准观测记录手簿和平差计算成果表;

③GPS控制网观测记录手簿和平差计算成果表;

④DGPS水深测量观测记录手簿;

⑤流速、流向观测记录手簿;

⑥水位观测原始记录和瞬时水位观测记录手簿;

⑦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篇5

企业经营信息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资源,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需要妥善管理自身企业的信息。近年来,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都逐渐开始通过计算机,网络开展,因此,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对于企业越来越重要。许多企业开始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以及制度改革,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稳定经营。在介绍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以及风险控制前必须厘清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概念与企业风险控制定义,因此,本节将着重介绍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概念以及企业风险控制的定义。

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简单来说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来保护企业硬件和软件,保护网络存储中的各种数据不受偶然因素的破坏或者恶意的原因被攻击。对于信息安全的认定通过包括4个指标,即保证信息数据的完整,保证信息数据不被泄露,保证信息数据能够正常使用,保证信息数据能够控制管理。要想做好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关于信息的传输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信息传递的方式越来越多,常见的信息传递方式主要有互联网传播,局域网传播,硬件传播等等。要想实现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在于保护信源、信号以及信息。信息安全管理是一项需要综合学科知识基础的工作,从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通过需要具有网络安全技术、计算机技术、密码技术、通信技术。从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来讲,最为关键的一项工作时保护企业内部经营信息数据的完整。经过近十年来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经验总结,企业信息安全不仅仅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更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控制体系来帮助企业实现更好地保护企业信息安全的目标。

所以,怎样把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融合起来就是摆在企业经营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必须通过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安全风险体系实现。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控制是指企业在企业信息安全遭遇威胁之前,提前对企业的信息进行风险预估,并采取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活动降低企业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从而尽可能减少因为企业本身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漏洞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常见的企业信息安全风险体系建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建立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责任分配机制,明确企业各个部门对各自信息安全所应承担的责任,并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第二,设置规范的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指标,对企业存在的可能威胁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漏洞予以风险定级,方便企业管理者对不同的信息安全管理漏洞采取有区别的对策。第三,企业要加强对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让企业内部从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让企业内部从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了解到规范自身行为,正确履行职责的重要性。第四,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有效融合,重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通过风险控制对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的管理方式进行正确评估,找出现行的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手段中存在容易忽视的地方。

二、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存在的不足

1.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而隐秘的工作,因此,必须增强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但是根据调查统计,目前很多企业对信息安全工作的管理仅仅停留在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上,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职业素养,风险意识并没有严格要求。此外,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意识开展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道德素质的教育培训,并没有通过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以及问责机制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实行监督,这无疑给别有用心或者立场不坚定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留下了危害企业信息安全的可乘之机。

2.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不过关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多许多技术,包括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密码技术,网络应用技术等等,应当说成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做好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但是,现实是许多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并不过关,一方面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硬件并不过关,在物理层面对企业信息缺乏保护,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没有及时更新,一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实践经验,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知识也并没有及时更新,从而导致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理论严重滞后,这种技术的落后很容易让企业成为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近年来网络病毒的传播越来越猖狂,很多服务器、系统提示安全补丁的下载更新以及客户端的时常更新成为一个恼人的问题。作为一个行业中的大中型企业,企业内部设备数量比较多,尤其是客户端数量占了较大比重,仅仅靠少数几个管理员进行管理是难以承担如此大量的工作量。另外,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不成熟也是一个重大的隐患。

3.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仅仅需要理论制度的完善,更加需要一系列配套监督机制保障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效执行。通过调查分析,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但是通常情况下,这些制度只能流于形式,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缺少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缺乏执行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缺乏执行力常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员工对于信息安全管理的认识严重不足,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企业内部计算机系统安全的计算机防病毒软件并没有及时更新,使用,甚至企业内部计算机的防病毒软件还被企业员工卸载了。部分企业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与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不相关,认为做好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仅仅是企业信息安全部门的事。第二,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没有形成联动机制,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仅仅由企业信息安全部门“一人包干”,企业信息安全反映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反馈,一些企业领导对企业信息安全现状所了解的少之又少。

三、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常见的技术手段

1.OSI安全体系结构

OSI概念化的安全体系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它的设计初衷是面向客户的,提供给客户各种安全应用,安全应用必须依靠安全服务来实现,而安全服务又是由各种安全机制来保障的。所以,安全服务标志着一个安全系统的抗风险的能力,安全服务数量越多,系统就越安全。

2.P2DR模型

P2DR模型包含四个部分:响应、安全策略、检测、防护。安全策略是信息安全的重点,为安全管理提供管理途径和保障手段。因此,要想实施动态网络安全循环过程,必须制定一个企业的安全模式。在安全策略的指导下实施所有的检测、防护、响应,防护通常是通过采用一些传统的静态安全技术或者方法来突破的,比如有防火墙、访问控制、加密、认证等方法,检测是动态响应的判断依据,同时也是有力落实安全策略的实施工具,通过监视来自网络的入侵行为,可以检测出骚扰行为或错误程序导致的网络不安全因素;经过不断地监测网络和系统来发现新的隐患和弱点。在安全系统中,应急响应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解决危险潜在性的最有效的办法。

3.HTP模型

HTP最为强调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在整个系统中的价值。企业信息安全工作人员企业信息安全最为关键的参与者,企业信息安全工作人员直接主导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企业信息安全工作人员不仅仅是企业信息安全的保障者,也是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威胁者。因此,HTP模型最为强调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与监督。另外,HTP模式同样是建立在企业信心安全体系,信息安全技术防范的基础上,HTP模式采取了丰富的安全技术手段确保企业的信息安全。最后,HTP强调动态管理,动态监督,对于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始终保持高强度的监督与管理,在实际工作中,通过HTP模型的应用,找出HTP模型中的漏洞并不断完善。

四、完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降低风险的建议

1.建设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1)充分调查和分析企业的安全系统,建立一个全面合理的系统模型,安全系统被划分成各个子系统,明确实施步骤和功能摸块,将企业常规管理工作和安全管理联动协议相融合,实现信息安全监控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2)成立一个中央数据库,整合分布式数据库里的数据,把企业的所有数据上传到中央数据库,实现企业数据信息的集中管理与有效运用。

(3)设计优良的人机界面,通过对企业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运用,为企业管理阶层人员、各级领导及时提供各种信息,为企业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根本上提高信息数据的管理水平。

(4)简化企业内部的信息传输通道,对应用程序和数据库进行程序化设计,加强对提高企业内部信息处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设计企业信息安全管理风险体系

(1)确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目标

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风险体系的设计过程中,首要工作是设计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目标,只有明确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目标,明确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要求和工作能容,才能建立相关围绕信息安全风险控制为目标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制度,才能顺利通过对风险控制的结果的定量考核,检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风险,定性定量地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找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工作办法。

(2)确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范围

不同企业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是有区别的,因此,对于不同的企业的特殊性应该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办法,其中,不同企业对于能够承受的信息安全风范围有所不同,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承受范围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能力来制定。不仅如此,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范围也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办法。

篇6

企业经营信息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资源,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需要妥善管理自身企业的信息。近年来,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都逐渐开始通过计算机,网络开展,因此,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对于企业越来越重要。许多企业开始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以及制度改革,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稳定经营。在介绍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以及风险控制前必须厘清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概念与企业风险控制定义,因此,本节将着重介绍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概念以及企业风险控制的定义。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简单来说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来保护企业硬件和软件,保护网络存储中的各种数据不受偶然因素的破坏或者恶意的原因被攻击。对于信息安全的认定通过包括4个指标,即保证信息数据的完整,保证信息数据不被泄露,保证信息数据能够正常使用,保证信息数据能够控制管理。要想做好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关于信息的传输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信息传递的方式越来越多,常见的信息传递方式主要有互联网传播,局域网传播,硬件传播等等。要想实现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在于保护信源、信号以及信息。信息安全管理是一项需要综合学科知识基础的工作,从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通过需要具有网络安全技术、计算机技术、密码技术、通信技术。从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来讲,最为关键的一项工作时保护企业内部经营信息数据的完整。经过近十年来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经验总结,企业信息安全不仅仅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更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控制体系来帮助企业实现更好地保护企业信息安全的目标。所以,怎样把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融合起来就是摆在企业经营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必须通过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安全风险体系实现。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控制是指企业在企业信息安全遭遇威胁之前,提前对企业的信息进行风险预估,并采取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活动降低企业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从而尽可能减少因为企业本身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漏洞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常见的企业信息安全风险体系建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建立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责任分配机制,明确企业各个部门对各自信息安全所应承担的责任,并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第二,设置规范的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指标,对企业存在的可能威胁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漏洞予以风险定级,方便企业管理者对不同的信息安全管理漏洞采取有区别的对策。第三,企业要加强对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让企业内部从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让企业内部从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了解到规范自身行为,正确履行职责的重要性。第四,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有效融合,重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通过风险控制对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的管理方式进行正确评估,找出现行的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手段中存在容易忽视的地方。

二、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存在的不足

1.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而隐秘的工作,因此,必须增强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但是根据调查统计,目前很多企业对信息安全工作的管理仅仅停留在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上,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职业素养,风险意识并没有严格要求。此外,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意识开展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道德素质的教育培训,并没有通过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以及问责机制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实行监督,这无疑给别有用心或者立场不坚定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留下了危害企业信息安全的可乘之机。

2.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不过关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多许多技术,包括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密码技术,网络应用技术等等,应当说成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做好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但是,现实是许多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并不过关,一方面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硬件并不过关,在物理层面对企业信息缺乏保护,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没有及时更新,一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实践经验,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知识也并没有及时更新,从而导致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理论严重滞后,这种技术的落后很容易让企业成为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近年来网络病毒的传播越来越猖狂,很多服务器、系统提示安全补丁的下载更新以及客户端的时常更新成为一个恼人的问题。作为一个行业中的大中型企业,企业内部设备数量比较多,尤其是客户端数量占了较大比重,仅仅靠少数几个管理员进行管理是难以承担如此大量的工作量。另外,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不成熟也是一个重大的隐患。

3.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仅仅需要理论制度的完善,更加需要一系列配套监督机制保障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效执行。通过调查分析,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但是通常情况下,这些制度只能流于形式,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缺少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缺乏执行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缺乏执行力常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员工对于信息安全管理的认识严重不足,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企业内部计算机系统安全的计算机防病毒软件并没有及时更新,使用,甚至企业内部计算机的防病毒软件还被企业员工卸载了。部分企业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与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不相关,认为做好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仅仅是企业信息安全部门的事。第二,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没有形成联动机制,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仅仅由企业信息安全部门“一人包干”,企业信息安全反映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反馈,一些企业领导对企业信息安全现状所了解的少之又少。

三、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常见的技术手段

1.OSI安全体系结构

OSI概念化的安全体系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它的设计初衷是面向客户的,提供给客户各种安全应用,安全应用必须依靠安全服务来实现,而安全服务又是由各种安全机制来保障的。所以,安全服务标志着一个安全系统的抗风险的能力,安全服务数量越多,系统就越安全。

2.P2DR模型

P2DR模型包含四个部分:响应、安全策略、检测、防护。安全策略是信息安全的重点,为安全管理提供管理途径和保障手段。因此,要想实施动态网络安全循环过程,必须制定一个企业的安全模式。在安全策略的指导下实施所有的检测、防护、响应,防护通常是通过采用一些传统的静态安全技术或者方法来突破的,比如有防火墙、访问控制、加密、认证等方法,检测是动态响应的判断依据,同时也是有力落实安全策略的实施工具,通过监视来自网络的入侵行为,可以检测出骚扰行为或错误程序导致的网络不安全因素;经过不断地监测网络和系统来发现新的隐患和弱点。在安全系统中,应急响应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解决危险潜在性的最有效的办法。

3.HTP模型

HTP最为强调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在整个系统中的价值。企业信息安全工作人员企业信息安全最为关键的参与者,企业信息安全工作人员直接主导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企业信息安全工作人员不仅仅是企业信息安全的保障者,也是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威胁者。因此,HTP模型最为强调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与监督。另外,HTP模式同样是建立在企业信心安全体系,信息安全技术防范的基础上,HTP模式采取了丰富的安全技术手段确保企业的信息安全。最后,HTP强调动态管理,动态监督,对于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始终保持高强度的监督与管理,在实际工作中,通过HTP模型的应用,找出HTP模型中的漏洞并不断完善。

四、完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降低风险的建议

1.建设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1)充分调查和分析企业的安全系统,建立一个全面合理的系统模型,安全系统被划分成各个子系统,明确实施步骤和功能摸块,将企业常规管理工作和安全管理联动协议相融合,实现信息安全监控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2)成立一个中央数据库,整合分布式数据库里的数据,把企业的所有数据上传到中央数据库,实现企业数据信息的集中管理与有效运用。

(3)设计优良的人机界面,通过对企业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运用,为企业管理阶层人员、各级领导及时提供各种信息,为企业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根本上提高信息数据的管理水平。

(4)简化企业内部的信息传输通道,对应用程序和数据库进行程序化设计,加强对提高企业内部信息处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设计企业信息安全管理风险体系

(1)确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目标

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风险体系的设计过程中,首要工作是设计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目标,只有明确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目标,明确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要求和工作能容,才能建立相关围绕信息安全风险控制为目标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制度,才能顺利通过对风险控制的结果的定量考核,检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风险,定性定量地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找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工作办法。

(2)确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范围

不同企业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是有区别的,因此,对于不同的企业的特殊性应该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办法,其中,不同企业对于能够承受的信息安全风范围有所不同,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承受范围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能力来制定。不仅如此,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范围也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办法。

(3)组建适当的评估管理与实施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