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管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8 04:3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管理工作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管理工作经验总结

篇1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

在我国新时期的小学教育中,班级授课是基本的教育形式,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灵魂”,承担了管理班级与组织教学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工作经验总结的重要性,以实现在科学、合理管理班级的同时,进一步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学生成绩的提高。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推广,作为新时期的小学班主任,笔者总结了以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

一、强化常规训练,带动课堂教学工作

在小学班主任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必须认识到较强常规训练的重要性,以保障课堂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根据学校及教研组制订的教学计划以及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制订的工作安排,班主任应将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常规训练融入课堂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对于自身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而言,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实际需求,制订相应的常规训练远、近期目标,使得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工作,保证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另外,在小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中,班主任必须注重对每一名学生的深入了解,这是强化常规训练的基础,也是合理制订与实施课堂教学计划的重要步骤。

二、注重班级文化的创建,形成向心力

在小学的班级文化创建中,班主任必须认识到充分发挥学生聪明才智的意义和作用,坚持体现自主与合作的基本理念,以达到“事事讲管理、人人为管理、处处有管理”的实际效果。例如,结合学校的实际要求,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适时开展评标兵、树榜样等活动,全面提升班级内部学生参与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并且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的氛围。另外,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不断进步,在小学班级管理及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可以尝试创建“阅读长廊”、“星光大道”、“心语信箱”等,这是新时期小学班级文化创建的重要途径,使得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在生活及学习中面临的难题,以便其及时地进行解答,并且调整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方法,促进教学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三、加强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深入挖掘闪光点

加强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使得每一名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新时期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小学生处于年幼好奇的阶段,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向往与憧憬,敢于大胆去追求与尝试,所以,根据小学生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应注重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有效地利用节假日、班队活动等机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使得学生在活动中敢于创造,并且乐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入挖掘学生潜能的关键环节。

四、完善管理机制,增强班级内部的凝聚力

1.通过学生民主选举的方式,成立工作分工明确及责任到人的班委会,引导学生乐于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不但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而且有效地增强了班级内部的凝聚力。另外,在班级管理机制的制订与实施中,必须树立“团结友爱、创新奋进”的集体精神,使得班级内部的全体成员均自觉做到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

2.加强小学班级的日常安全教育工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中,班主任应将一部分权力放到班委会,在实现安全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班委会成员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促使他们在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形成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这对于增强内部凝聚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机制的完善过程中,应注重竞争观念的树立,尤其是要关注后进生转化工作。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我们正处于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社会中,为了加强学生对于今后成长与发展的适应能力,班主任必须认真履行相关教学改革要求,协助学生树立忧患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在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积极帮助后进生共同进步,以形成具备较强凝聚力的班集体。

五、注重社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协调管理

在新时期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的自身能力与精力是有限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必须注重社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协调管理。例如: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每学期召开家长会的机会,联合相关社会组织,共同探讨新时期班级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寻求加强学生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策略,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这种做法符合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而且实现了管理工作的全方位与立体化。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必须认识到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及任务的艰巨性,不断加强工作经验的总结与积累,使学生逐渐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参考文献:

[1]韩惠.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J].青少年工作论坛,2006.

[2]王义学.浅谈小学班主任形象的树立[J].陇南日报,2009.

篇2

关键词 培训 管理 事务

每个行业或者每个稍具规模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培训中心,职责是对自己的干部职工进行管理模式、生产技术、工作平台、软件使用、操作规程和竞赛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本人从事培训管理工作多年,深刻体会到培训管理事务非常繁杂,基本过程包括联络、实施、管理、服务和总结归档等环节,而作好这些工作的前提是要有四“心”:细心、耐心、决心、恒心。

先说细心,培训工作从计划开始,培训计划直接与上一级主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部或计划处对接,所有的计划编制以及通知都要严格按照流程规定来走。出现差错,不仅要被上级部门考核,甚至省级公司也要被国家层面公司考核。为了准确无差错,培训通知走流程都由多人多部门共同把关。一个培训任务通知书需要经过三次提交三次审核方能行文下发。近几年来,上级公司或部门对行文格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经常有基层或中等层级的公司就因为在正式文件中没有使用全称,出现平时惯用的简称字样而被上级公司考核。严谨程度可见一斑。

培训计划确定后,接下来就是准备开班,开班前要及时与上级主办单位或部门协调具体的办班要求。如教室是否要求有多媒体,是否要求有行业内部网络,是否要有投影是否要有WIFI等教学设施。

开班前一天还要与与培训师联系,做好接待准备工作,如接送车辆的安排、休息室、住宿用房安排等。而且车辆的申请与派遣以及住房申请和落实都要牵涉其他部门要走相应程序,不能出半点差错,这些工作都需要非常细心。

可见细心是做培训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务。

次说耐心,培训计划编制好以后,拟通知走流程,下发通知任务书等周而复始的常规工作,要往返多次,没有定力和耐心,是没法做好这项工作的。再说计划也时常因为情况(如教育资源一下不够使用,聘请的培训教师临时工作有变动等)的变化而作变更,工作不仅要和本培训中心内部做好协调沟通,而且还要和上一级各主办部门做好协调沟通。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们曾经因为在一个办班问题上,与主办部门足足沟通了15天,每天都要打无数个电话。最后才如履薄冰地完成了那次培训任务。

耐心还体现在培训管理的日常琐碎事务中,如报到前一天完成报名回执、培训须知或指南制作及学员学习资料准备工作。

开班前一日要在培训管理部门或后勤总务部门领取教室钥匙,按要求完成教室桌椅摆放、屏蔽仪摆放、音响、话筒、电脑调试到位,欢迎PPT(横幅)制作、桌牌布置等工作。以上所有这些归根到底就是追求工作时效及零差错。只有细心才能按制度流程办事,也只有耐心才能对工作有责任感,才能始终保持积极饱满的工作状态,做到工作少误差,甚至做到零差错,完成好培训计划任务,让各方理解和满意。

再说决心。培训班开办过程中,培训管理者也有很多事情非做不可,如办班期间做到全过程跟班管理(包括自我介绍、必要的茶水服务、照相等)。

办班期间必须严格学员的考勤管理。打印成绩表并及时向联络主管汇总考勤情况。

办班期间做好培训项目评估工作。培训评估是检验培训班开办得是否成功的主要指标。包括:培训内容的先进性(是否反映行业最新科技发展的成果或最近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总结)、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内容是否与学员的工作密切相关,培训过程是否为完成任务而走过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培训内容固然有体现现代科技成果的一面,但也要对学员的日常工作有指导意义,要有的放矢,不能太高,可望而不可及,也不能太低,多年前的成果,学员早己在工作中运用多年,再拿过来培训就毫无意义),培训评估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对培训师资的评估,包括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等,再一个就是要评估培训方式,包括培训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培训设施的配置是否全面和科学,教学资料的准备是否充分,培训教学管理是否严格,最后就是客房服务、餐饮质量和卫生等方面的后勤服务评估。

篇3

关键词:顶岗实习 网络教学平台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实践技能,仅仅凭显性知识的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掌握实践技能,而这个过程可以通过顶岗实习来实现。顶岗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岗位技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学期间与企业、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顶岗实习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顶岗实习这门课程又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顶岗实习的教学活动的实施场地不在学校,学校的教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学生处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上,使得这项教学工作的管理变得非常复杂,而且效率不高。如何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确保顶岗实习各项任务按质按量的完成,是目前高职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有不少高职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了有关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管理的研究,但研究成果主要还是局限在制度管理的大框架内。

一、顶岗实习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管理主要是制度管理模式。全国每所高职院校都制定了相当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形成了具有规范化、系统化的整体性顶岗实习规章制度,包括学生顶岗实习指导书、教师实践教学指导工作规范、安全管理制度等。这种管理模式在制度上是完善的,但是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根据调研,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工作难度大

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学生之间和教师之间信息传递困难,同时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在实习单位,管理主要由实习单位负责,学校基本上处于遥控管理状态,这样,往往会出现学校与实习单位脱节现象。例如顶岗实习工作单位变更申请,学生往往是先斩后奏,给管理带来很多麻烦。再如实习过程中,需要传递学生的信息和文档,由于受学生获取相关信息和文档渠道的限制,传递非常麻烦。尤其是部分学生责任心不强,教师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相关工作,同时学生容易养成懒惰、依赖的职业工作习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发了专门的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

(二)重视程度不够高

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还是倾向于将课堂传授知识作为首要甚至是唯一的教学任务,而认为顶岗实习就是学生找到了工作,不需要什么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企业、实习情况及实习效果不闻不问,很少到顶岗实习企业进行现场指导。

(三)考核标准不合理

许多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内容分为实习纪律、实习内容、实习报告等几个方面。程序是首先学生自我评价,然后学校指导教师参考企业指导人员的意见综合打分。这种考核方式看似合理,考虑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但实际上学校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人员沟通很少甚至不沟通,导致考核方式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

二、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尝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了专门的顶岗实习网络教学平台。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17个专业均建立了顶岗实习网络课程,具体功能如下:

(一)总体功能

学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网络课程平台查看消息、新闻,提交月结,提交更换实习单位申请等资料;可以给教师、同学发信息、在线交流等;指导教师可以查看信息、新闻,监控学生实习情况,批阅月结,发送或者回复学生信息、申请;网络课程管理者可以信息、新闻、管理本班学生的实习、就业资料,监控学生实习情况。

(二)模块功能

1、顶岗实习工作计划提交平台

要求学生在到达顶岗实习单位后,要在企业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按照本专业实习指导书要求,在一周内完成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并通过网络平台提交给学校指导教师。工作计划至少包括各阶段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实习结束后应该形成的工作效果。教师在一周内必须与学生沟通交流,完善工作计划,形成切实可行工作计划,作为学生实习结束后考核的依据。

2、月结提交平台

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与记录,要求学生每一个月上交一份月结,月结至少包括学生的实习地点、单位与岗位,实习内容,工作经验总结,是否达到实习计划预期目标,下一月的工作计划。

3、实习单位更换申请平台

学生调换实习单位的审批程序,学生在向实习单位提交辞职申请前,需先向学校指导教师提出申请,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向实习单位提出辞职申请。严禁“先斩后奏”,对于不履行手续的学生予以通报处理,通过网络课程使每一个学生明白制度的严肃性。

4、教师与学生交流平台

包括及时通知、公告、自由意见的论坛和方便学生与教师信息交流的平台。要求教师在一个工作日内必须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

5、顶岗实习考核平台

方便校外指导教师查看学生实结报告,保证报告的真实客观性,杜绝学生抄袭,真正参与到学生考核当中,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避免传统考核方式中校内外指导教师评价考核互相脱节的弊端。

三、顶岗实习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管理方便有效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与学生交流方便及时,能够随时掌握学生工作状况,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可以准确掌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单位,杜绝私自更换实习单位的情况。

(二)总结报告客观真实

学生将实习岗位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经验体会等整理成一份技术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必须与实习月结的内容相一致,使得学生必须认真总结实习期间的工作岗位、体会,从而避免传统顶岗实习考核中月结与总结报告同时上交,造假抄袭严重的现象。

(三)生产实践密切结合

学校教师通过批阅月结以及实习报告能了解企业生产一线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等,有利于教师更加了解行业企业发展动态,积累实践教学素材。

虽然我们开发了顶岗实习网络教学平台,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他也有自身的缺点。因此我们还要积极配合实习单位工作,加强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表现情况、工作完成情况等。同时,教师要到学生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巡回检查,与企业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不断完善网络教学平台中不足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刘峰,张岸杨.基于三层体系结构顶岗实习管理监控网络平台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9,(04).

[2]罗金梅,罗恩华.高等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

[3]彭汉庆.高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教学化的若干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

篇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018

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问题,这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虽然中等职业学校在为学生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受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影响,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出现了教学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实践教学、教学评价模式落后等多方面的问题。为了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指质量,使其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我们应当认识到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措施,改善这些问题和不足,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机制不完善

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是学校顺利开展各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保障,但是纵观当前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大部分学校存在着教育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方式不科学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空间。首先,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方式单一粗暴,学校各级领导是发号施令者,教职工只能按照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和班级管理工作,久而久之,学校的教职工就不愿意提出建议或意见,这种“一言堂”的管理模式非常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其次,不少中等职业学校把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上,很少开展教学研究和教材开发活动,更缺乏对教职工科研工作的奖励机制,再加上长期采取命令式管理方式,因此,导致大多数教师缺乏进行科学研究和开发校本教材的热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缺乏实践教学活动

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职业学校的育人特色和办学宗旨。但是,当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缺乏实践教学,一方面是因为从专业院校引进的年轻教师有着丰厚的、完善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导致他们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另一方面是因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资金比较紧张,操作设备、实践平台的建设都要花费不少费用,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了实践场地的缺乏,进而使实践教学活动无法落实。此外,中等职业学校也缺乏与企业的结合,未能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种种原因导致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无法完全落实,既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也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仍然是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最主要的考核评价方式,而学校也主要通过学生的成绩来评判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成果,虽然也会有听课制度,但是往往=听完课就了事,没有针对听课结果展开研讨会,这种走形式的听课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和教研起不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和帮助,而且,学校仅凭听一两次课也无法判断出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没有压力便没有动力,学校缺乏系统的教师评价制度,教师缺乏全面的学生评价方法,不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能让教师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这给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

要解决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问题,首要的一步是打破中等职业学校单一的教学管理模式,采用民主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使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顺利开展。首先,不管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班级的管理者,都不应当采取命令式的管理方式,而应当引导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要鼓励他们建言献策,对学校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提出意见和建议。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听证会或者设置投票建议箱等方式,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学校教学管理体制构建的过程中,广集建议和意见,使更多教师的建议、学生的建议能够融入到教学管理体制中,推进教学管理的民主化水平。其次,学校也可以邀请一些相关专家、学者参与到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体制制定活动中,保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体制构建的科学性、有效性,真正凸显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价值。

(二)加强实践教学活动

当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而达到复合型人才的标准之一便是具备实践操作能力,这也是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比较关注的一方面。为了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作为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的中等职业学校自然要加强实践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毕业后都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实践教学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加大实践课程的课时量,充裕的时间是有效开展实践活动的基本保障。其次,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定期到校为学生进行技能知识指导,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内容、实践技能发展情况与实际工作活动相结合。再次,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可以借助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而企业可以借助学校的科研力量,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一定的帮助,这样能够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互动合作。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篇5

一、更新观念,措施得力:激励教师竞聘

三鑫学校根据激励理论,采取多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校从目标激励、制度激励等方面对班主任管理进行重新设计,激发教师当班主任的欲望,变“要”为“我要干”。⑴目标激励。通过确定合格班级、优秀班级、示范班级的不同奋斗目标,激励班主任不断进取,争当先进。⑵制度激励。建立、实施“班主任职级评定制”,根据班主任履行职责的情况,采取自主申报、民主评定的办法,分别授予他们“合格班主任”、“优秀班主任”、“示范班主任”、“星级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并享受相应的物质待遇。班主任在职称评聘、年度考核评定学科优秀教师等级的时候,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学校每月发给班主任津贴500元。为了表彰优秀班主任,学校还设立了班主任考核奖,按照评定的等级分别给予每月800元、700元、600元、500元等不同等级的奖励。

二、制定标准,明确职责:引导教师竞聘

为了有效地引导教师竞聘,在选择班主任方面,三鑫学校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对班主任的职业道德、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人格魅力、创新能力、人际关系作出具体的规定,并明确了班主任的职责。

三、规范程序,严格考评:组织教师竞聘

为了严肃认真地推行班主任竞聘上岗制度,三鑫学校专门成立了班主任竞聘上岗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政领导与外聘专家组成,工作小组下设竞岗演说与答辩组、民意测评组、组织考察组。领导小组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规范面试、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等程序,选拔教师代表参与工作小组的工作。

具体的程序是:⑴公示岗位。⑵自主报名。⑶竞聘上岗领导小组会议审查参加竞聘的教师的资格,确定候选人。⑷候选人竞岗5分钟演说与答辩。⑸评委会评分以及民意测评。由学校领导、教育专家、学科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评委会根据“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当场评分、亮分;所有参与旁听的教职工都参与民意测评。⑹组织考察(每个岗位按1∶2的比例考察)。主要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了解候选人的职业道德、管理能力以及人际沟通智慧等基本情况。⑺竞聘上岗领导小组综合考虑评委会评分、民意测评以及组织考察的情况,研究决定拟任命名单,并公示。⑻任命前谈话。由校长亲自谈话,明确班主任的任期目标及职责。⑼宣布班主任任命名单。其中,第四、五个环节要求所有教职工参加,候选人演说与答辩的内容至少包含竞聘岗位及工作目标、竞聘缘由(含个人工作经历和业绩)、工作设想等内容。

四、权力下放,自主组阁:形成班级管理团队

班级管理是一个系统,尽管班主任是构成这个系统的关键要素,但要发挥1+1>2的效应,班主任还必须与学科教师、生活教师团结协作。

班主任竞聘上岗的核心内涵在于赋予班主任自主组阁的权力,让他们能够自主挑选合作伙伴,形成班级管理团队。因此,三鑫学校在初步确定了班主任人选后,即开展学科教师与班主任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工作。基本程序与班主任竞聘相同,其中,学科教师竞聘演说时应明确表明愿意和哪个班主任合作,班主任参与测评、自主组阁,然后参加学校领导小组、考评小组的协调会议,对竞聘上岗过程出现的问题与领导小组、考评小组进行磋商,作出微调。对于双向选择落聘的教师,学校实行转岗制,让他们到教辅岗位工作或者待业、自主择业。

五、全程培训,全面评价:提高班主任管理素质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做好班主任工作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因此,构建一个有效的班主任培训机制,是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需要。

在培训方面,三鑫学校的主要做法有:⑴上岗培训、在职培训与自我培训相结合。三鑫学校建立班主任定期学习制度,有目的、有计划地聘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组织班主任学习教育政策法规,学习教育学和现代管理学,研究当代学生发展变化的规律。⑵采取“科研培师”的方法,逐步推行班主任课题研究制度。班级管理团队集体研究班级存在的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探索规律,撰写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或科研文章,使班主任逐渐由“经验型”班主任转变为“科研型”班主任。

此外,学校积极为班主任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学校德育处与班主任共同协商,拟订班主任个人发展规划,逐步增强班主任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学校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班主任论文大赛”、“班主任成果展示会”,通过推荐班主任的科研成果(包括调查报告、论文、案例分析、活动课设计等)等多种方式,鼓励班主任“让才华创造业绩,让业绩激发才华”。

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考务管理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教育部主管的一项全国性的教学考试,从1987年正式实施以来,以其命题的科学性、权威性,分数的可比性,对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地测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高校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在管理上,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是一项组织得较好、严格按照标准化考试质量要求进行的大规模考试。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报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人数逐年递增,加之近几年社会考试作弊等不良考风在高校的蔓延,给考试考务组织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何加强高校四六级考试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成为每一个考点考务人员所关注的话题及努力方向。

一、考务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

现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多年的考务管理工作实践,试就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组织管理工作予以总结,供同行交流探讨。

1.考试环境的优化。过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六级听力考试采用小功率调频放音系统,噪音干扰大,有些教室角落听不清楚,影响了学生的四、六级考试成绩。新题型听力比重加大后,学校适时的在两座承担主要考试的教学楼建成音频放音系统,2009年还将南、北校区的两台旧调频系统更新成大功率放音系统,覆盖范围超过5公里,使四、六级考试的收音效果得到了极大改善。为了遏制学生使用通讯工具作弊,要求考生不得将手机等通讯工具带入考场,如有携带以考试作弊论处。学校还根据预计考场数足额配备了金属探测仪、手机信号屏蔽器和无线频率侦测器在考试前和考试中进行探测侦查。考试环境的优化提高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生的考试成绩,2008、2009届连续两届毕业生四级通过率(425分及以上)都在80%以上。

2.报名管理规范高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采用校院二级报名管理方式,为有效杜绝社会考生报考的问题,教务处直接从在校生学籍库中导出学生基本信息做好电子版报名盘下发到各学院教学办公室,再由学院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报名,并签订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各学院在规定时间内审查学生报名资格、核对报名人数,然后将核准的电子版报名盘、签好的考生承诺书、各年级报名人数和报名费汇总表交回教务处,由教务处统一转入四六级考试报名系统里。学生报名照片采用处理好的校园“一卡通”照片,教务处将照片信息和报名数据进行关联,将匹配不到照片的报名考生再逐一进行学籍资格审查,最后打印带照片的学生报名信息校对单下发给学生本人复核。直接共享“一卡通”电子照片数据,极大地省去了拍摄照片的时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还审核了报名资格,有效地遏制了考前的做假行为。

3.考前指导例会制。每次考试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都分别组织召开四、六级考试协调会、监考人员和考务人员培训会。考试协调会要求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教学院长,后勤管理、保卫处等与考试相关的部门负责人参加。由主管教学副校长主持召开,教务处处长对考试工作进行详细安排。会议要求各学院、学生处、团委在考前做好考生的考试诚信教育和考试纪律的宣传工作,各有关部门全力配合教务处做好考试考务工作,确保考试的顺利进行。监考人员和考务人员培训会由教务处处长主持召开,教务处主管四六级考试的科长强调考务人员和监考教师职责。介绍以往工作经验并结合新的考试文件精神提出对考务和监考工作的新要求。

4.考试工作责任制。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学生人数多、考场分布在南、北两校区、考务组织难度大等特点,在四、六级考试中设主考1人,由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负责整个考试。主考助理2人,分校区协助主考全面组织考试。副主考1人,由教务处处长担任,协助主考完成考试。校区副主考2人,分别负责各校区的考试工作。根据考场情况,分片设立考场办公室若干,每个考场办公室设负责人1人,考务工作人员若干。每个考场明确责任监考1人,监考1人。考场办公室负责人对本考区全面负责,包括试题的领取交回、突发事件的处理、考试中对违纪学生的处理、本考场办公室考务人员工作分工、考试情况的报告等,其他考务人员配合考场办公室负责人做好考务工作。责任监考对考场全面负责,包括试题和考试用品的领取交回、试卷的保护、考场记录单的填写等,监考配合责任监考共同完成监考工作。通过明确每个参与考试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使得整个考试能够井然有序地进行。

二、考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虽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以往的工作中取得了成绩,但同其他高校一样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认识上的不到位、监考者不适应规范化要求、高科技舞弊形式多样等。为确保考试工作顺利进行,从以下四方面来加强考务管理。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校动员,通力合作。领导重视,统一认识是做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工作的前提,监考教师高度负责是做好监考工作的关键,考务管理人员有效调度是考试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此外,在试卷保密管理、考场和办公用房调度、监考和考务人员调用、听力播放和设备支持、考点安全保卫、电力供应和医疗服务等诸多方面,需要校内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协作,才能确保考试工作顺利进行。

2.健全考试管理制度,建立考试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要根据考试需要健全考试管理制度,体现激励和约束机制,明确考试组织者、相关部门、考务工作人员、监考教师等每个参与考试工作的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要求和责任后果,建立考试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解决好各部门支持和配合考试工作的问题,解决教师不愿承担监考任务的问题。“监考工作应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挂钩,以此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本位感”,“在遴选监考员时,一定要选党性坚强、认真负责的监考教师,实行建档管理,持证挂牌上岗,而且要建立奖惩机制”。

3.严肃考风考纪,强化依法治考。考风考纪是衡量组织考试工作成败和考试质量好坏的根本标尺。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契机,加强政策宣传,强化纪律教育,并以此带动其他考试的考风考纪。从规范组织考试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防范通过手机、互联网、隐形耳机和其他方式作弊的行为,加强对考试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只要发生违纪作弊行为,不论是谁,都要一查到底,从严查处。

4.严格规范考试过程管理。规范考试过程管理和严把收卷关是成功组织四、六级考试的关键。目标管理的实现是建立在规范的过程管理之上的,根据省考试中心的具体考试规程,制定适合本校的、详细的、操作性强的监考及考务人员工作要点和操作规程,作为在监考和考务培训会上对监考和考务人员的重点培训内容。再根据考点实际情况,严格规范从试卷领取、传递、下发,启封、考场发放、整理、装订、密封和交回的每一个细节,保证试卷的安全。通过深入、细致的过程管理,确保考试顺利完成。

总之,随着国家教育部门不断完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强对四、六级考试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降低四、六级考试的社会权重,以及各高校更大力度地加强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领导与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一支高效精干的考试管理队伍和一支训练有素的监考队伍,必将有效克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明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现状与改革设想[J].教学研究.2009.32(6):44-46.

篇7

关键词: 高校 考试管理 信息化

教学管理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考试管理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新专业、新课程与新教师不断增加,考试科目与考试人数也相应增多,考试管理工作加重,在管理人员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考试管理模式势在必行,通过规范、高效、有序的考试管理保障学校教学的正常运行,树立良好的考风考纪,保证考试的客观性、公平性和公正性,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考试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考试也在不断地改革,但仍然是当前教育评价的主要方式。目前,高等学校承担着各类国家级考试和校级考试,为了顺利地开展考试管理工作,各高校设立了专门的考试机构,但是各高校考试管理机构对人员配备不重视,大多数高校等级考试的管理部门只有2―3个专职人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类考试由最初的每次几百人增加到目前的上万人。人数虽然骤增,但从事考试管理的人员依旧,从而使工作中超额工作量与人员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1]。他们除承担校内期中、期末考试等管理工作外,还承担着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考试,专业英语四、八级等全国性的统一考试等管理工作。如此繁重的考试管理工作对传统的考试管理模式提出严峻挑战。因此,提高工作效率势在必行,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主要途径。

考试管理工作是显性工作,要求极高。首先,要求管理人员认真负责,不得有一点马虎,任何事情都要做到万无一失,方能保证考试顺利进行。其次,需要建立现代管理信息平台,将考试管理工作逐步规范,把考试报名、课程安排、考场安排、监考安排等交给计算机处理,同时利用校园网及时公布有关考试信息,方便广大师生查阅。

考试信息化还能将长期在繁杂的事务工作中的管理人员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考试理论研究、制度建设、工作经验总结等方面,从而更好地促进考试管理改革和完善。

2.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

2.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校园网的建设和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是考试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建立校园网加入互联网,是考试信息化的必要条件。目前,随着Internet技术的日益发展,Web应用的逐渐普及,多数高校都建成了规模或大或小的校园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部分应用,广大师生可以通过Web浏览器访问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进行教务管理等,为高校考试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2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完善

考试管理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处于整个管理流程的尾端。因此,考试管理信息化必须以教学教务信息化为基础。目前,各高校通过购买专业软件公司开发的教学教务管理系统、自主开发等方式基本实现了教学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基本实现了考试时间设定、课程考试安排、监考安排等考试安排信息化。但是,考试安排只是考试管理业务的主要内容之一,试卷管理往往被许多高校忽视,成为信息化的死角。要实现试卷管理信息化,建立完善的试题库管理系统非常重要的,试题库管理系统的建立可进一步推动高校考教分离的实施。由于建立切实可行的试题库系统难度较大,国内极少数的高校在这方面有所探索研究。西南林业大学于2008年开始立项,组织了专业的开发团队在试题库系统建设方面进行研究开发,现已建立高等数学、化学类等通识课程的试题库,通过计算机随机组题,部分课程实现了的考教分离,在试卷管理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

高校除承担校内考试外,还承担各类等级考试。在等级考试管理方面,大部分等级考试由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专门的考务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考试报名、数据上报、考试数据编排、各类打印统计功能,多数都为单机版。但如今,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等级考试报考人数从几百猛增到上万,单机版的等级考试管理系统已经不适应考生的报名的需求。因此,部分高校不同程度地对等级考试管理系统进行个性修改完善,采用网络报名的方式,将集中报名的考生分散报名,减少了考生排队现象和工作人员的压力,对等级考试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完善。

3.考试管理信息化实施

3.1建立与考试管理信息化相适应的制度

考试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作保障,要建立健全考试管理规章制度,制度建设要体现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和对考试管理信息化人员的约束。

3.2不断提高考试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考试管理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再好的设想也要得力的人去落实。信息化、标准化是各类考试发展的大趋势[2]。高校要加强考试管理信息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配备适当层次的、适当数量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至少具备一名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一些懂计算机、会操作和应用计算机的工作人员。要想办法把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留在考试岗位上,避免人员的频繁更换。

3.3考试管理信息化实施反馈

对考试管理信息化工作,反馈机制的建立十分必要,通过反馈机制,对考试管理信息化制度、平台进行不断的完善,方能保持长久的活力。

当今社会,信息化是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的共同选择,它正从整体上引导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把加快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环节,其信息化建设受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制约,受管理人员对信息化认识水平、人员素质、硬件设施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摸索与实践[2]。

参考文献:

[1]陈献.高校等级考试的管理[J].教育评论,2008,(1):36-37.

篇8

(一)提高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经济管理教学中运用校企合作模式,对经济管理课程内容的创新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校企合作,高校能够了解到,企业需要的经济管理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理论知识、哪些实际操作能力,能够掌握企业发展的趋势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趋势,从而对经济管理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使其更加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另外,高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深刻的把握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学生通过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获得丰富的经验,企业通过学生获得经济管理专业前沿知识,通过校企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为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提供有利的条件在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运用校企合作模式能够让高校了解到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进而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将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人才为目标,对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进行改革,改变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通过对企业运营的分析,将与企业有关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审计、企业战略管理等相关的知识和实践加入到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基于企业需求角度创新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培养具有综合性能力素质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二、校企合作模式在经济管理教学中的路径选择分析

(一)建立企业和高校合作交流的平台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的主体共同参与,因此要在企业和高校之间建立一个平等、便利的信息交流沟通平台,为相关合作工作的开展和细节的商定提供支持。一般情况下,校企合作委员会是最常见的平台,通过这个委员会将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桥梁。学校开业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获得经济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和改革的资料,对相关经济管理教学项目的优化,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掌握经济管理学科专业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企业要为高校提供真实的经济管理教学案例,选拔优秀的企业人才对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提供雄厚的实践经验传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育。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委员会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发展前景,为企业的宣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制定校企合作模式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需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制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将企业引入到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制定过程中,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作为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切入点。高校要根据企业经济管理岗位职责、岗位能力要求等作为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校企双方通过沟通交流制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课程、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并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而且要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夯实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经济管理教学应当对高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积极的整合,结合企业工作实际情况,建设校内经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基地教学背景、企业仿真环境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要体现出经济管理教学的实践操作、工作体验等功能。同时,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企业需要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实训环境,要派专人负责学校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的紧密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联合培训,促使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四)建立综合性专业教师队伍首先,高校需要对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行提高,要建设一支理论知识能力强、实践操作能力高的经济管理教学队伍,高校教师可以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通过挂职、短期学习获得直接经验,从而对经济管理专业内容进行改进,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并能够在校内实训基地内充分的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供科学的指导。其次,企业可以选拔一批优秀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参与到校企合作教学过程中,将自身的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总结作为教学案例提供给学生。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建设一支综合性的教学队伍,为学生提供更好地更专业的指导。

三、结语

篇9

1.踏踏实实地做好常规性的教学管理。

教务工作是一个整体,包括由开学前的准备到放假后的收尾工作的各个阶段。要想有条不紊地做好各个阶段的工作,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工作计划。

1.1做好开学初的教研工作计划。

每学期开学初,我们学校都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在一起研究本学期各部门的重点工作,然后我围绕教务处的重点工作,进行周密的思考,制定本学期切实可行的教研工作计划。接着召开一次全体教师会议。在会议上既要肯定教师在上学期的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又要提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要求。具体体现在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课题研究,参加培训等方面内容。这些要求为教师在常规教学方面提供依据,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这些要求的提出都是有针对性的,针对教师在上学期工作中的表现及各类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要求每位教师,结合教务处的教研工作计划,制定出自己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工作计划,并把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情况,纳入到教师的量化考核之中。

1.2做好新一年的招生及编班工作

每年新生入学之前都要对他们进行一次小测试,初步了解学生的智力、知识和行为习惯。根据测试的情况,既要考虑到男女生的均衡分配,还要注意到好、中、差的均衡情况,同时还要考虑到家庭住址的不同搭配,进行合理、公正的编班。为了不影响正常开学,几年来,我一直都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开学前把这项工作做好凭着我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工作圆满地完成了这项任务,此时心里的舒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家长看到孩子们一个个都找到了自己的老师,也非常满意,赞叹学校的工作稳中有序。

1.3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

教务处的档案是学校档案工作的一大块,要存档的材料细而全。特别是各项活动的开展,不但要有记录,还要有纪实性的材料,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做实,不欠债、不拖拉,各项活动的开展不但要有方案,有计划,总结,还要把纪实性的材料整理好,及时存档。就不至于在检查时忙乱,无从下手。对档案的整理工作付出了太多太多。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把工作拿到家里完成,不知有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可是当我们每次的检查迎来赞许和掌声的时候,我们感到无比的高兴,又忘记了疲劳。

1.4做好教学的常规检查工作

按常规每月检查教师教案一次,作业一次,每次检查的目的,侧重不同。开学的第一次检查,侧重于整体备课,单元备课及教学进度的填写和备课量上。针对第一次检查存在的问题和值得肯定的地方及时记录下来,并与教师交流或以批语的形式暗示或召开教师会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第二、三次检查时可以侧重放在课时备课上,看各种栏目填写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进度等,备课是否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同时应对照上次检查记录,看有些教师存在的问题改没改,改的程度如何,针对存在的问题,组织校本教研活动或进行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而对于优秀教案、典型的教学反思,经验总结要提出表扬,树立典型,并号召全体教师学习,最后一次教案检查,就应查一查备课的总节数,与开学初制定的进度表中节数是否吻合,从而对全学期教案检查作一个全面的总结,分析。做到每次检查都不流于形式,要有检查、有指导、有记录、有反馈、有落实、有跟踪记实。

作业检查也是每月检查一次,重点看作业次数是否足,作业量是否适中,作业面是否干净,作业内容设计是否有层次,作业批改是否及时规范,作业格式是否整齐、美观等。每次作业检查完都要做认真总结,对存在问题的班级的作业与老师,当面交流。或以小字条形式委婉告之,这要讲究艺术,语言不要过硬,让人容易接受。

除此之外,每月还能检查业务学习笔记一次,看自学的内容是不是与教学紧密相关,每次检查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书写是否认真,并将学习笔记最终检查的结果与教师的月考核、期末考核相挂勾,进行打分,这样的考核有据可查,让人信服。为了使教师之间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我们在期末组织教案、作业、学习笔记展览,从中选出优秀的给予奖励,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广大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

1.5完善学科竞赛制度,组织好各科竞赛和月考工作。

对于教学成绩的考核继续实行阶段性验收、测评。实行月考制,月考后,认真进行试卷分析,然后制定帮扶对象,每位教师都要像体育教练指导培训运动员那样,来帮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样真真正正的提高了差生的成绩。每次竞赛、月考我都要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亲自出题,常常出题到深夜。有时都影响了家人的休息,可是自己从来没有因工作累而抱怨,多年来一直这样淡泊名利,默默地工作着,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2.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校本教研活动

2.1听评课

教务处的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繁杂,琐碎,但是集中一点就是教学工作。因此,在工作中,我一心一意抓教学,无论每天的工作怎么忙,我都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只有深入课堂,才能真真切切地发现问题,了解教师的备课情况,讲课特点及业务水平,了解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的情况,才能更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每学期坚持听课20余节,有侧重,有目地的听课。

(1)听了解检查课,即随堂课,目的是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

(2)听指导帮助课,对青年教师采取跟踪听课的办法,一起研究教材,帮助试讲,直到他们上路为止。几年来,我校年轻教师进步很快;

(3)听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的示范课,引路课。听课后,现场评课,打分,并与讲课教师交流,肯定优点,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2.2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一种很好的教研方式。我校从去年就实行了组备课,还确立和完善了由备课组长负责的集体备课制度,我们双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以教研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组织,业务领导参加做总结。

集体备课立足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在集体备课时,提出改正意见,进行讨论交流,进一步完善教案,然后由主备教师上课,全年组听课,再坐下来进行教后反思。通过集体备课——上课——听课——反思。一系列沙龙的研讨,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研讨活动中来,增强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加强学习,力求上进,不断充实自己。

“学无止境”,昨天的知识水平、工作经验,已经完成不了新时期的教育教学目标,我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则。无论工作多苦,多累,也要挤出时间学习,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修养,提高管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指导教师开展好各项工作。

由于自己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领导的信任,教师的支持。

以上是我几年来工作中一些实实在在的作法,都是微不足到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他们为榜样,虚心向他们学习,做到。

(1)大事讲原则,小事讲感情。

(2)以工作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

(3)找准自己的位置到位不越位,尽职不越权,补台不拆台。

(4)讲究工作方法,增强协作精神,多作反思和自我批评。

(5)强化服务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相信教师,尊重教师,服务教师。

篇10

[关键词]毕业设计 问题 对策

一、当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本科生通过一次高质量的毕业设计的完成,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但是近年来,浙江省教育厅反馈的检查结果显示,我校本科毕业设计总体水平很低,无论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还是其他专业,从往届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过程和情况来看,都存在着大致相同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毕业设计时间过短,难以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

很多高校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四学年,虽然从第七学期就开始了选题和准备工作,但是真正开题及写作是在第八学期进行。由于学生在最后一学期既要实习又有专业课需要学习,所以毕业设计的时间明显不足,指导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毕业设计紧张,从而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同时,现在就业的压力使得学生从大四开始就四处求职,有些找到工作的学生甚至提前到单位实习,绝大部分学生无法安心完成从查阅资料到论文设计再到撰写论文等任务,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2.毕业设计选题不当

选题的一般做法是老师确定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方向选择,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指导学生作选择,但这样的方法导致的结果是有些题目很受学生欢迎,一个题目有很多学生选择,而有些理论性太强的题目却没有学生愿意做,于是只好硬性摊派,这势必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同时,在毕业设计题目拟定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比如,有的选题过大,超出了一个本科生的能力和所学专业的知识范围;有的题目过窄,使学生难以发挥其能力;有的指导教师只是让学生查阅资料,完成文献综述类的论文;有的教师只是让学生写出数据分析报告式论文,这些或许对提高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有帮助,但是无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毕业设计需经费不足,实验条件不具备

近几年来,毕业设计经费不足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毕业设计工作的一大难题。我校现在维持人均200元左右的毕业设计经费,这远远不能满足毕业设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甚至连外出调研、收集信息的交通费、住宿费都不够。不同专业对费用的要求不同,但经费短缺却是共同的问题,尤其是理、工类的学生,自己很难找到合适的实习地点,又解决不了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经费,实习过程无法保障,毕业论文质量也就难以提高。这种优质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矛盾,直接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4.对毕业设计完成的过程重视不够

目前教学中,普遍比较重视课堂教学,而对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由于没有具体的计划安排和必要的检查制度,使毕业设计很难掌握和监督,有一部分学生因种种原因,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的成果属于东拼西凑,但指导教师顾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也放松了要求,这不能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5.成绩评定的方法不够科学

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缺乏科学性,没有建立统一的评定标准,教师往往只凭自己的主观印象给定成绩。即使规定了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也不是很具体,而且评分的主观性都很强。由于缺乏科学的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导致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很盲目,不明白重点注意事项,也不利于提高论文质量。

二、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基本对策

如何克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本课题组研究结果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选题原则,提高选题质量

毕业设计题目选择的合适与否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过去毕业设计有的题目不合适,内容太简单或者太难,工作量太多或者太少,甚至有的中途改题目,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在这方面我们认为,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通过科研项目或者实习内容来选题,这样毕业设计的任务明确,要求具体,实用性强,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题目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该有利于综合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理论分析、撰写论文等方面的能力。

3.毕业设计题目要尽量做到研究的技术、方法都比较新颖,能够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当今社会中的实际问题。

4.毕业设计题目不宜太难或者太简单,题目的难易程度应以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为基础,这样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5.在指导教师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后,教研室应该先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对不合适的题目应及时调整更换,还可以在开题报告答辩时审核选题内容是否有意义。

(二)保证毕业设计的时间充足

许多高校虽然从第七学期就开始毕业设计选题,但是大部分任务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时间只有3~4个月。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增大,毕业生多数时间忙着找工作,指导教师为学生求职着想也放宽了对学生的要求。鉴于此,我们认为目前较为可行的做法是适当将毕业设计时间提前,可从第三学年起进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带着选择的课题,检索文献、查阅资料,做好论文的前期工作。第七学期的课程多是专业课,可以将专业课的学习与毕业设计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最后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只需完成论文的撰写和一些必要修改就可参加毕业设计答辩。这样较好地解决了毕业生找工作与完成毕业设计的冲突,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制定毕业设计计划,严格组织实施

毕业设计过程也是一个科研过程,包括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任务和要求。第一阶段下达任务,要让学生熟悉课题内容,指导他们复习有关预备知识,查阅有关资料,然后以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的形式上交。第二阶段是开题阶段,要学生写出毕业设计方案,并进行答辩。然后根据开题报告提到的方案和要求开展毕业设计工作,指导教师应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比较,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阶段是完成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开题报告方案写出合格规范的毕业论文。第四阶段组织答辩,评定成绩。其中前两个阶段是最关键的,需要指导老师和学生经常沟通,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要科学化

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主要反映在选题的合理性、专业理论知识的扎实程度、研究能力以及行文写作的规范性等方面。

根据目前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管理状况,结合其他院校毕业设计评定的方法,我们建立了如表1所示的毕业设计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该指标体系,不同专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专家打分法或者经验总结等方法给予权重和相应的评价结果,再采取量化的方法,对毕业设计质量作出评价。

(五)加大毕业设计的经费投入,加强毕业设计工作条件建设

经费短缺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问题。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大毕业设计资金投入,要保证有足够的实验条件、图书资料,使毕业设计在物质上得到保障。现在较可行的一个方法是,可以在教学与科研之间建立联系,毕业设计选题以科研课题为基础,这样既可以为科研服务,同时又依托科研经费,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经费资源,解决毕业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又可以让毕业生在科研工作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科研和教学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以此来推动毕业设计的改革。

(六)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影响毕业设计的因素很多,众多因素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的整体,因此,要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主要条件在于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教师要以身作责,勇于创新,对于刚参加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指导中缺乏经验,可由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并鼓励参加相应的培训。

毕业设计教学方法对于质量的影响很重要。毕业设计教学能让学生掌握运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为此教研室或者系部需要定期召开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

(七)努力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工作的认识

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对毕业设计完成过程和结果认识是否明晰,关系到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所以,教研室必须做好毕业设计的动员工作,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工作对其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的意义,同时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成绩与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任务,这样他们才会有更多的投入,认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参考文献:

[1]倪化境,梁治国,孙亮等.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4,(3).

[2]白忠喜,朱小芳,温军.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的举措[J].中国大学教学,2005,(8).

[3]于英华.毕业设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

[4]王强,张治民.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探讨和实践[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