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预防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9 04:52: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预防工作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预防工作经验总结

篇1

关键词:提高;油茶嫁接苗;造林成活率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也是世界上油料进口大国。国家制定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提出全国规划新造油茶林165.8万hm2。其中2009~2010年完成新造林任务7.5万hm2,2011~2015年完成新造林任务56万hm2,2016~2020年完成新造林任务103hm2。

广西有多年的油茶栽培历史,同时也是油茶的养生地,丘陵山地和气候条件适宜油茶种植。这几年来,田林县党委、政府响应国家的号召,把油茶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加大油茶产业的发展,引进山油茶加工厂在田林县城办厂加工油茶产品;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农户每种植667m2油茶给予300元的苗木补助经费;投入150万元建设油茶良种采穗圃14hm2,其中固定采穗圃4hm2,临时采穗圃10hm2。建立固定的油茶苗圃66700m2,年产优良嫁接苗200万株。2012年,该县油茶林面积1.68万hm2,实现油茶产值1.5亿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农民朋友种植油茶得到较好的收益,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很高,农民朋友们反映嫁接苗种植的成活率低,本人通过实地调查工作总结,总结了嫁接苗种植成活低的原因:没有做到适地适树;没有在造林的季节造林;造林前没有做苗木的处理;植苗的方法不当;没有做好抚育管护;干旱季节用轻机质苗造林。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实际工作经验总结的处理办法如下:

1 做到适地适树

油茶喜温暖湿润气候,也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喜阳光,惧烈风,怕酷暑。生长要求年平均气温14~21℃,最低月平均温度不低于0℃,最高月平均温度为31℃,相对湿度74%~85%,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mm以上,a日照1800~2200h。适宜油茶生长的立地条件为:在海拔600m以下,坡度25。以下的低下的低山丘陵地带,土层较厚,pH值4.5~5.5之间,母质为页岩,花岗岩发育而成的红壤、黄红壤条件下,油茶生长结实良好。在黏性土、碱性土不要种植油茶。凡长有铁芒萁、映山红、金樱子、野山楂、白栎和卫茅等植物的土壤都可以种植油茶。

2 适时造林

一般地区造林时间以“立春”至“惊蛰”期间为好,最好不过“春分”。此时正是生根初期,气温适宜,芽苗砧嫁接苗蒸腾较少,成活率高。但是田林县气候春季相对比较干旱,这一气候特点会直接故造林成活率低,所以油茶嫁接苗种植应选在秋、冬两季进行,选择满足土壤湿润达30cm,雨后的2~4d的条件进行造林,此时成活率较高。

3 造林前做好苗木的处理

选择苗木时选择良种壮苗,苗龄(嫁接苗)1a,苗木必须健壮,生命力强,无断顶,无病虫害,一级苗。苗木种植前一定要用水浇透或用水泡苗,并在临时贮苗场将断顶苗、病苗、弱小苗、伤根苗挑出,病苗集中烧毁,断顶苗,弱小苗继续培育。严禁采用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

4 种植技术

种植技术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很大,因此在种植时要注意技术。定植时左手稍掌握营养袋,小心全撕掉薄膜袋(轻机质杯苗不有撕袋)将苗木放入植苗穴内,四周回土稍压实,然后覆土至原根茎上2~3cm,低于嫁接口为宜。若遇干旱天气,植苗穴应尽量开在靠近坑壁一侧,确保造林成活率。造林3个月内及时进行不间断补植,保证成活率在98%以上。

5 及时做好抚育管护

一般要连续抚育3a,每年抚育2次,主要是除草、松土、培蔸、培土和扩穴。第1次在5~6月份,第2次在9~10月份,以耕代抚。

6 水分管理

油茶对水分的要求大,年降雨量一般在1000 mm以上。油茶苗的水分管理主要包括异地苗木调运、苗木造林和伏秋干旱等生产环节或时期的水分管理。在田林县冬、春季空气干旱的时间,造林用泥杯的保水性较轻机质杯强,所以干旱季节造林选用保水性较强的泥杯造林,可以提高成活率。

7有害生物

危害油茶苗木的病害有油茶软腐病、油茶炭疽病和油茶根腐病等。预防和除治这些病害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加强苗期集约管理,提高油茶苗群体健康程度,选择抗病虫的优良品种,清理病原残体和适时施药保护等。

以上都是本人的工作经验,希望上述的建议可以给种植油茶的朋友提供一定的帮助。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的有效途径,是解决我国13亿人口的粮油供给问题。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凿井稳车;电控系统;整改建议;预防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167

1 凿井稳车电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技术发展,国内凿井稳车电控系统的整体结构和控制技术有了较大幅度的优化,例如用变频调速器代替原来的电阻器调速,在控制回路中利用PLC程序控制来代替原来的机械控制等。但是在实际操作应用中也发现,虽然凿井稳车的电控系统具有控制迅速、反应灵敏等优势,但是由于需要频繁进行稳车操作,因此交流接触器的触点会以较高频率撞击辅助触点。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触电之间会发生黏连或者卡壳现象,导致触点长期处于通电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凿井稳车持续进行工作,不能接受人为控制指令,也就无法及时停车,轻则造成设备的损坏,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上述问题是由于电控系统内部元器件故障引起的,可以归结为凿井稳车电控系统的主观问题。除此之外,凿井稳车电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还会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发生控制问题。例如,在进行凿井稳车电控系统组建时,由于相关人员的工作疏忽,导致电动机保护器功率和电动机负载功率不匹配,或是保护器的型号不一致,都会影响电控系统控制功能的正常发挥。

2 预防措施及整改建议

2.1 对于接触器主触头粘连问题的整改建议

(1)对控制线路进行整改,利用PLC带记忆功能,在每次停车信号发出后(不论是集中还是单台稳车控制),经过一段限时(可以根据现场实际设置),对主回路进行电流检测,如在停车信号发出后,检测到异常电流,PLC则发出分断进线电源信号,分断主电源断路器,从而使稳车控制回路和主电源回路均失电,达到无电停车,做到稳车系统本质安全;

(2)每次在停车按钮给出停止信号后,经过一段时间,主控制器主动检测该稳车电源回路主接触器辅助触点的状态,如该辅助触点状态未变化,则分断主电源断路器,实现无电停车;

(3)加装电动机交流接触器防粘连保护器;

(4)选用大容量(至少留有1/3以上富裕量,建议为2倍)高质量接触器,降低主触头粘连的可能性;

(5)加强设备包机制度的落实情况,强化检修质量,将接触器触头检修列为定期检修项目,对主触头定期进行清理。

2.2 对于电机定值设定问题的预防措施

(1)根据实践总结,稳车电机的过载保护设定值与动作时间相配合,要求跳过启动电流,并可略低于电动机额定电流。不建议预留有1.15倍的备用系数余量,定值应由专人管理,不得随意放大、设置;

(2)电动机综合保护器应更新换代,推广采用智能型保护器,确保保护精度、可靠性,逐步淘汰JR/JD系列低精度保护器;

(3)稳车严禁甩掉制动装置,定期检查和调整闸间隙,确保制动系统性能可靠;

(4)电控系统安装安全闸松闸闭锁开关。闭锁开关能够发挥应急作用,但是在选择闭锁开关时,应当提前了解电控系统的断路电压,并以此作为参考标准选择闭锁开关,保证在电控系统故障后闭锁开关能够顺利启动,发挥安全保护作用。

2.3 对于误操作问题的预防措施

(1)电控系统中的闭锁功能相当于电路系统中的保险开关。当凿井稳车正常工作时,闭锁功能处于闭合状态,此时凿井稳车的吊盘和模板控制电源相互独立;而一旦电控系统出现故障,或是因误操作导致系统不能断电终止运行,则启动闭锁功能,此时控制电源直接为凿井稳车吊盘供电,此时电控系统可以顺利传达系统操作指令,从而实现了应急中断的效果;

(2)建立多个操作台之间的联合控制机制,最大程度上避免误操作问题。通常情况下,可以在集控台、吊盘控制室以及井口控制台上分别安装一个启动开关和应急开关。当需要启动凿井稳车电控系统时,需要三个控制台分别执行启动命令;当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只需要启动三个应急开关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实现应急停止效果;

(3)操作技术不熟练、责任意识淡薄是导致电控系统误操作的主要原因,为了从根本上杜绝电控系统误操作的存在,需要重点加强系统控制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企业可以定期开展员工工作经验总结、交流大会,一来可以表彰在工作中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形成榜样带头和示范效应;二来也可以帮助员工及时认清个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在今后的电控系统管理中加以改正,避免误操作问题的发生;

(4)严格执行监督和管理制度。近年来,因人为误操作引发的凿井稳车电控事故层出不穷,相关管理人员应当从中汲取验教训,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建立一套内容完善、切实可行的内部监督和管理制度。例如,在电控操作期间,除了需要安排一名经验丰富的工人进行设备操作,还要安排一名监督人员,两者相互监督,共担责任。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对于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要给予奖励,对于出现操作事故的人员要提出批评,切实提高电控系统的操作和管理意识;凿井稳车电控系统的使用,极大的提升了稳车控制效率和可靠性能,间接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压力。针对现阶段凿井稳车电控系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相关技术人员应当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不断采用新技术优化电控系统,进一步提升电控系统的自动化和技术化。例如将PLC集中控制系统引入凿井稳车电控系统中,利用程序指令实现精准控制,从而极大的避免了误操作等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传宇,范雨桐,倪立伟.隧道竖井凿井机分析与研究――井架的结构特性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3(15):128-130.

篇3

【关键词】泥石流;公路;养护

一、泥石流的特点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其一,流域内有丰富的、松散的固体物质;其二,流域内谷坡陡、沟床比降大;其三,沟谷的中、上游区有暴雨洪水或冰雪融水和湖泊、水库决溃等提供充分的水源。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对公路等的破坏是很严重的。

二、对我段管养路段加强公路养护的重要性

在笔者所工作的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位于甘肃南部,陇南市西北部,东接礼县,南连武都,西邻舟曲,北靠岷县,地处西秦岭、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交汇的复杂构造带,境内最高海拔4154米,最低海拔1138米,地质情况复杂,水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宕昌公路管理段养护的G212线k320~k384路段又处在亚洲第一大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地带,每年4月到10月是水毁泥石流高发期,我段在这一时间段既要做好公路养护工作,又要做好水毁、泥石流阻断交通抢险工作。2010年8月8日凌晨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时,宕昌公路管理段管养路段也遭受严重水毁,泥石流堆积达3万余方,交通多处中断,抢修工作的及时开展和事后公路的养护工作至关重要。

三、公路的日常养护

公路养护应该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预防性养护为主,使公路和沿线的附属设施的技术状况良好。应当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问题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对于泥石流易发地段,应该有更高标准的养护措施。

1、制定科学的养护方案

制定科学有效的养护方案,对于破坏的路段应该及时进行修复,维持路面的平整和畅通。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管也是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做到建养并重,保证公路养护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养护单位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设立专业的养护机构和部门,务必使得部门机构“设有所用,用有所得”,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并且赋予一定的管理权力。另外,公路段要时常进行经验总结,找出一套适合自己养护的合理、有效的施工理论和经验。特别是在泥石流多发地段的公路,更应该总结以前的工作经验,制定一套适合自身公路养护的方案。

2、强化队伍素质

公路的养护也需要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专业技能和管理知识的人才,对于泥石流等多发地区的路段,公路的养护工作更加需要专业人员,专业人员应该能了解公路管养段内的地质情况,对泥石流的特点、特征有所了解,熟悉遇到泥石流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急措施,现场次生灾害的分析等。管理人员应该能在泥石流和滑坡发生后,统一进行人员的调动、现场的指挥等工作,形成一支有文化,有专长的专业人员和管理队伍。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加强对所有员工的培训,让员工能掌握新的技术,新的救援方法,能采用新的设备,通过培训,让专业化的人才能站出来,能提高养护单位的综合能力。

3、提高机械化程度

公路的养护,也需要一批先进的设备,对于落后的设备应该淘汰出市场,积极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对于资金缺乏的单位,应该采取办法和措施,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购买新的机械设备。特别是在泥石流和滑坡易发生的地段,对于一些主要的关键通要道的公路养护,更应该配备先进的设备,提高机械化的程度,遇到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能更快的修复公路,争取救援的时间。泥石流过后的公路养护也需要有先进的机械设备,能加快公路早日恢复正常的运行。

四、泥石流发生后公路的抢修和养护工作

2010年8月8日凌晨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时,宕昌公路管理段管养路段也遭受严重水毁,泥石流堆积达3万余方,交通多处中断。国道212线是兰州通往舟曲的重要通道,接到信息后我段立即启动了水毁应急预案,调集8台大型机械和68名职工紧急赶往水毁路段进行抢修。经过连夜奋战,于当日上午10时全面抢通了道路。打通国道212线后,我们在第一时间打通了外界通往舟曲县城的道路,为救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保证了武警官兵和救灾物资的顺利通行。通过这次事件后,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在泥石流等灾害发生后,应该及时对灾情的发展做出预测,不能盲目的进行抢险工作,要立即指定切实可行的救援和公路抢修方案,避免次生灾害造成更大人员伤亡,多预备几套应急方案,现场遇到特殊情况立即改用其他的救援和抢修方案。

2、方案制定后,采用进行的抢修设备和机械赶往救援现场,工作人员应该有足够的食品保证,做好防护措施,保证自身生命的安全,统一服从领导的安排,在夜间救援的过程中,光源应该充足,确保救援工作能顺利的进行。

3、现场救援和抢修的时间很宝贵,因为泥石流冲毁公路后,直接影响到交通运输,救灾物资等到达指定的地方,在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中,国道212线关系着舟曲县与外界的联系,此段公路的打通,为救灾所赢的时间就是赢得了更多的生命。

4、泥石流过后,经分析次生灾害不会发生,及时做好公路的养护工作,采取合理的排导技术进行公路泥石流的防止措施。

五、小结

泥石流属于典型的公路水毁类型及水毁过程,灾害性主要体现在泥石流毁损公路路基、路面及相关建筑物,在泥石流易发公路段,更应该采取科学的公路养护手段,遇到泥石流后能迅速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抢修,进行公路的养护。同时应该加强对泥石流事故处理的工作总结,加强对公路特大型泥石流的研究和防治,建构相应的系统理论。

参考文献

[1]陈光林.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公路交通技术,2004,(03) .

[2]陈永才,陈廷方,易发成. 映(秀)-日(隆)旅游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及防治对策[J]. 岩土工程界,2008,(12) .

[3]陈洪凯,马康,马永泰,唐红梅.《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指南》梗概[J]. 公路,2005,(11) .

篇4

关键词:问题;对策;防雷检测

中图分类号: TU856 文献标识码: A

1、防雷检测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颗

1)防雷检测概念认识不明确

在通常情况下,防雷检测工作人员一般工作就是把避雷针、避雷带和防静电接地等设施的检测安装好,认为这就是防雷检测装置,但是从国家以及专业角度来进行定义的话,防雷检测不仅包括对现存的防雷装置施行检测,还指被检测单位的防雷设施的配套设备是否完整做出科学的评估和诊断。

2)防雷检测中参照依据模糊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雷电发生的频率不一,而防护措施和设计的面积也不尽相同,涉及到不同的企业和行业,防雷规范也各不相同,在不同的规范下,所具有的技术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也会出现冲突现象,这样常常导致防雷检测过程中依据参照面较为模糊,而技术人员在执行防雷检测过程中,完全依照以往的数据进行评估,这样得出的结果对于实际雷电的发生常常出现很多的差异,尤其是对于刚刚工作的检测新手来说,仅仅依照规范标准进行评判和检测,尽管依据鲜明,但是依然会出现一些问题。

3)防雷检测性质不明确

防雷检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情,由于其要求技术高,而且含有服务性质,所以作为工作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而且对于单位或者用户要一视同仁,恪尽职守。然而由于地域不一样,收费标准也不统一,有的地方有标准的工资收入,有的地方没有标准的工资收入,所以在检测起来,有些工作人员以收费为检测标准,根据收费多少来决定检测力度,有的甚至以收费低唯有推诿和滞后,导致一点发生雷电灾害,生命财产受到威胁。

4)防雷检测工作目的不明确

在防雷检测工作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常常发现少量信息就急于对检测用户做出检测报告,要求其进行整改。其实,对于防雷检测的工作性质尚未全部明确。为了确保在最小的范围内将雷电灾害所造成的灾难降到最低点,防雷工作要对单位或者个人用户的防雷电设备进行较为全面的检测,一定要保证其工作程序的完整和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做出相应的检测报告,进一步提出整改方案,督促其尽快整改。

5)防雷检测项目不明确

在防雷检测的实际操作过程当中,防雷检测人员常常习惯将现有的防雷装置进行防雷检测,其依据的主要标准是其装置的防雷性能,这种做法严重的误解了防雷检测的项目。真正的防雷检测项目包括有关单位或者个人防雷设施的抗雷能力的检测,对防雷检测所保护的对象进行分析,分析防雷设施的防雷能力与被保护对象需要防护能力,得到科学的数据分析,然后再对防雷设施的安全性能的高低进行专业的检测,从而体现出整个单位的防雷状况。

6)接闪器安装未按要求操作

在防雷过程中,接闪器的作用尤为重要,通过接闪器,我们可以有效的防止雷电的直击,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接闪器的安装应该建筑物的正脊、屋顶檐部以及斜脊等,因为这些部位容易受到雷电的袭击在台州市现行的一些律筑物中,由于建筑设计美观的需要,或者是其他原因,往往出现建筑物未安装接闪器或者榕接闪器安装不到位的情况出现。

2、如何提高防雷检测

防雷检测中存在问题,给我们提出了警钟只有加强防雷检测工作,使其检测准确度较高,才能起到实际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防雷检测呢?笔者根据多年防雷检测工作经验总结了几点,特与各位同人共享,希冀对防雷检测工作有所助益。

2)明确工作重点实现安全检测概念

根据中国气象局颁布的相关规定,对于投入的使用后的防雷设施要定期的进行安全检测制度,一般情况下是每年进行一次,主要依据相关规范中防雷范围内的三类建筑物进行安全检测,检测人员要提高业务水平,提高防雷原理的认识,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经验对防雷数据做出灵活运用,在检测过程中不仅要检测是否具备避雷装置,而且对于防雷设备的接地电阻方式等设施进行安个检测,真正的实现防雷安全检测概念,切合实际的做到预防雷电,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防雷检测工作

在防雷检测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安装各种引线、检测器材。首先保证检测器材的安装准确,才能有准确的检测结果;其次要引进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检测工作。传统的检测工作中存在着不少弊端,由干弊端的存在,使得我们的检测工作效率差,水准低,形同虚设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测工作,有利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经常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测

对防雷装置的常检测是保证防雷工作的重要一步,防雷装置正常使用,能够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对防雷装置检测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有问题的装置,要及时的进行清理更换,保证防雷工作的顺利进行。一般常规建筑物的防雷装置都要一年进行检测,而学校、医院、宾馆等人众多的场所,需要半年检修一次,重大建设项目,要确保防雷装置的设计合理,安全。对于防雷装置的检测,能够保证防雷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减少雷电造成的损失。

4)在防雷检测工作中,引进科学合理的方法

良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在防雷检测工作中,只要积极引进科学合理的方法,使得防雷检测工作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检测暗伏的引下线以及接地电阻时,就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引线的实际走势来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测,不能只是表面应付,草草了事。科学的检测方法对干防雷检测工作,意义重大。

5)提高人们防雷检测的意识,保护好防雷装置

时下,对于防雷检测装置的保护不到位,很多民众以为防雷装置只是一个摆设,起不到实际的作用,又妨碍美观,所以对于防雷装置,没有给予切实的保护。因此,防雷检测相关部门应该大力普及防雷检测的相关知识,让更多的民众对于防雷检测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积极的投入到防雷检测的工作中来,从而开创防雷检测工作的新局面。

篇5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呼吸科;护理管理

0引言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快,常危及其它脏器,临床治疗周期长,护理风险大,常规护理管理出现的护理缺陷较多,易引起护患纠纷,为此,需要提高护理质量,改变护理风管理模式[1]。本文将我科室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应用的重要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资料:2012年度,共收治患者420例,包括男性286例,女性134例;年龄19-83岁,平均(52.6±2.3)岁;病程2个月-14年,平均(4.2±0.5)年;疾病类型包括肺炎201例、慢阻肺114例、哮喘34例、支气管扩张伴咯血52例、肺部肿瘤19例。2013年度,共收治患者472例,包括男性307例,女性165例;年龄16-87岁,平均(56.3±2.7)岁;病程1个月-15年,平均(5.0±0.4)年;疾病类型包括肺炎223例、慢阻肺119例、哮喘41例、支气管扩张伴咯血62例、肺部肿瘤27例。两年度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护士资料:我科护士24名,年龄在21-43岁,平均(31.2±0.4)岁,中专学历2名、大专学历14名、本科以上学历8名,在我科工作时间6个月-20年,平均(7.6±0.7)年。

1.2方法

总结2012年12月以前,呼吸科患者护理中风险事件患者投诉事件的原因,根据护理工作实际,提出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法,2013年1月后拟定并落实各风险项目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护士的素质教育,强化服务理念、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护理操作,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根据患者需求调整护理方案,统计两年度护理投诉率、护理缺陷率、护理满意度。

1.3评定标准

护理满意度以发放的满意度调查表结果为标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2]。

1.4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17.0专业统计软件包对结果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描述,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用t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年度的护理投诉率和护理缺陷率比较

具体见表1:2012年度护理投诉率、护理缺陷率发生率比2013年度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2013年护理满意度评分平均(80.17±3.32)分,2013年护理满意度评分平均(95.12±1.41)分,t=0.8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从结果看,2012年度,护理投诉率和护理缺陷率较2013年度分别高7%和13%左右,护理满意度低15分左右,说明2013年度护理质量较高。两年度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等一般治疗无明显差异,主要区别是2013年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说明护理风险管理有效,现进行详细剖析。呼吸科疾病的护理操作中的护理风险是指护理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伤残等不安全因素的可能性。本科住院人数一般居各科室前列,护理风险包括患者本身因素、药物因素、护士因素、环境因素等[3],它贯穿在整个护理操作过程,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是持续性有效识别、评估风险。首先拟定护理风险项目,根据工作经验总结以往风险事件的原因,深入分析各类事件发生的风险因素,再根据各患者自身情况和疾病情况对风险类型进行分级和拟定护理措施。

从患者因素考虑风险等级,按有痰窒息、跌倒、难免压疮等风险项目区分,一般痰窒息为五星级,跌倒为四星级,难免压疮为三星级[4]。将风险等级用醒目的粘贴在床头卡上标注,或制成公示板粘贴在护士站,使其直观、醒目,便于操作时有的放矢。从护士因素分析,我科室护理人员有年轻化趋势,临床经验和呼吸专科知识掌握度差异较大,个别护士对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应变处理能力欠佳,使护理风险增加。另外也有年资深的护理人员还存在对规章制度执行不彻底,对护理风险意识掉以轻心,有经验主义和侥幸心理,使简单的操作产生疏漏,造成不可避免的错误。相应的处理措施是要不断提高护士服务意识,增强法律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业务水平,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减少护理纠纷。从药物因素分析,患者对药物不了解、使用不当、遵医行为差等都会影响疗效,处理措施是每次用药时护士都详细说明药物的名称、种类、功效、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禁忌事项,以及患者最关心的药品价格,是否属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不因常用药而疏忽,在护士站要设立用药咨询服务台,鼓励患者和家属对不明确的用药随时进行咨询服务。了解每位患者病情、手术情况或其它治疗情况,查看医嘱,将特殊药品的适应证、用药方法(包括服用方法或外用剂型的使用方法)、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包括首服剂量、维持量、每日每次量、用药间隔、预计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如何避免漏服、漏服后的补救方法、不良反应或替代药物等[5]。回答问题不拖延,不十分清楚或不能当场答复的,进一步查询资料后再给予正确答复。

从环境因素分析,主要是加强网络化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实施流程化管理。呼吸科患者的特殊之处是从患者入院开始,相关风险贯穿于整个诊疗过程,所以在疾病的发展过程要不断评估、识别病情变化和潜在风险,通过不断的改进和评价,形成完善的管理流程。如:痰多的患者,除评估外还要听诊痰鸣音,不能咳出者应立即吸痰;易跌倒人群,除患者服尺寸适宜无牵绊外,应加强个人防护,患者离床、翻身甚至洗漱、如厕等行为都要及时看护;需要强迫患者,除应用减压贴预防压疮外,还要定时翻身、热敷、按摩等;对危重患者,应及时跟踪评价,设定专人管理,建立活动记录表。

综上,在呼吸科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消除护理差错事件,减少护患纠纷,是更高效、安全的护理管理模式。

作者:马艳辉 单位: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呼吸内科

参考文献

[1]凌世英.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5):134-135.

[2]鲜于云艳,孙璇.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823-824.

[3]刘春艳,马冰,王晓丹.护理风险管理新策略在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252-253.

篇6

【中图分类号】 G 478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0-0969-02

【关键词】 组织和管理;在职培训;学生保健服务

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在加强和改进学校卫生工作中,始终坚持依法管理与学校自律相结合,突出责任制,严格要求,严格把关,严肃纪律,狠抓落实,促使学校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和安全第一的意识,真正做到在思想上警钟长鸣,在制度上严密有效,在监督上严格细致,群策群力推动学校卫生发展。通过短短的几年时间,使全区学校卫生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现将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 培训与自律相结合,卫生意识不断增强

1.1 强化对学校卫生工作管理人员的培训 每年定期举办1~2期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及卫生管理员参加的有关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及学校传染病防治与爆发疫情处理等培训,强化守法意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

1.2 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 对辖区食品从业人员较多的各大中专院校、重点中小学校,结合实际上门实施整体全员培训,不定期地派专人到学校对从业人员开展指导性培训工作,着力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卫生法制意识和卫生知识。

1.3 督促学校抓好自身的日常培训工作 从业者较好地掌握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坚持经常性、长期性的培训,是保证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基础。为此,卫生与教育主管部门协作,督促学校抓好自身的培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要求,在日常的监督检查中,将从业人员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督察、抽查内容。

2 监督与指导相结合, 推动学校卫生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作为学校卫生监管的职能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管、帮、促”相结合的原则,把搞好对学校的指导服务、督促规范管理当作主要职责,纠正过去对学校食堂“以罚代教”或“一罚了之”的简单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帮教结合,具体指导督促整改,从而达到规范、安全的目的。实践证明,指导和服务、辅以行政处罚的监管措施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重点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2.1 提前介入,开展预防性卫生审查 对学校新、改、扩建食堂的选址、设计进行预防性卫生学审查,采取主动上门、靠前服务的方法,派监督员现场指导、跟踪监督,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目前,北碚区各学校食堂的新、扩、改建工程的预防性卫生审查已成为一项必要环节,形成了未经卫生监督部门预防性卫生审查同意,不擅自施工;未经卫生监督部门验收合格,不擅自投入使用的良好格局。

2.2 动态管理,全面推进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 按照“集中人力、统一管理,集中时间、统一检查,集中整改、统一实施”的原则,2004年以来,卫生部门与教委一起,每年春秋开学前期,组织人员集中开展学校卫生专项整治,运用危险性评估原则,对学校食品卫生进行统一评定和科学管理。根据学校食堂卫生许可审查和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价的情况,以A,B,C,D 4个等级对食堂进行风险分级和信誉度分级,按等级进行分类管理:等级高的减少监督次数,等级低的加大监督力度。

2.3 科学防治,切实加强传染病疫情的监管 近年来,北碚区学校风疹、腮腺炎、水痘、急性结膜炎等爆发疫情不断发生。在疫情发生后,严格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要求,及时核实疫情、调查疫情、处理疫情,尽可能在最短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按照疫情处理职责,做好学校疫情处理的指导工作和信息通报,督促指导学校开展患者隔离、预防性消毒、健康教育宣传与预防接种等工作,确保稳定教学秩序。

从2006年起,各医疗机构在全区学校启动了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对未按免疫程序实施接种的学生进行查验,并要求及时补种,从根本上减少传染病对学生的威胁,为防止学校肠道传染病和学生食物中毒的发生奠定了良好基础。

2.4 主动预防,监测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坚持每年开展1次学生食堂的食品餐用具监测工作,覆盖率达100%,同时对学校餐具等公共用品消毒做好指导;二是对未饮用集中式供水的学校饮用水源实施免费卫生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提出消毒建议,以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

2.5 集中突击,周边食品卫生水平不断提高 对学校周边摊贩采取集中突击与重点时段监管相结合:一是对有固定门面的店,要求其从业人员穿戴工作衣帽,保持个人卫生,完善“三防”设施,增设消毒器具,加强食品索证,办理从业人员健康培训合格证及卫生许可证;二是根据流动摊贩流动性强、卫生条件差的特点,多次监管仍难达标,仍然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依法予以取缔。

3 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切实保障学校卫生安全

3.1 落实责任 北碚区内各学校基本建立了学校卫生主管校长负责制,设专人落实食品、饮水、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通过卫生、教委两部门多年的努力,目前该区绝大多数学校领导对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有了充分认识。

3.2 落实制度 为督促学校加强自律管理,首先从制度建设着手,指导学校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并着重强调落实。部分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在制度管理上创新特色,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整个卫生管理工作上了一个大台阶。这些举措为搞好学校的卫生安全工作从组织和制度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 落实硬件 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各学校按照市教委“先于、优于、重于”的要求,加大了对学校食堂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等级达标工作,各学校对食堂硬件设施的投入更加重视。个别农村学校在经费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多方努力,筹集资金,投入学校食堂的改造;还有很多农村学校已充分认识到“硬件太差,软件也无法补”的现状,纷纷投入必要的资金,按照要求,对学校食堂进行了改造。目前,已完成了对全区所有学校食堂的等级评审工作,均达到了合格食堂的条件。有力推动了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长效建设,确保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安全的“健康校园”。

4 参考文献

[1] 汪玲.从公共卫生职能看学校卫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中国学校卫生,2007,28(5):385-386.

[2] 黄敏.无锡市学校卫生监督管理新措施.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77-78.

篇7

一、目标任务

深入开展2020年岁末年初安全生产“排险除患”专项执法行动,推动各部门各企业进一步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立落实风险“常态研判、动态管控”制度,实现风险全感知、隐患全排查、责任全落实,切实把风险化解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除在成灾之前,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控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为岁末年初安全生产“排险除患”专项执法行动开好局、起好步,为推动全县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工作重点

全县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工贸行业等重点行业领域要全面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县级相关部门要制定岁末年初安全生产“排险除患”专项执法行动方案,明确执法检查的重点和方向,扎实开展岁末年初的安全生产专项执法行动。

(一)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执法检点

重点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作业场所、储存设施和安全设施、设备等进行合法性检查,重点检查存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公安局、县应急管理局)

(二)工贸行业检点

重点对工贸行业有限空间作业4项检查;并对工贸行业危化品使用和存储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

(三)道路交通行业检,

要盯紧看牢“两客一危”(从事旅游的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校车、渣土运输车、重型卡车等重点车辆,严厉查处“三超一疲劳”(超速、超员、超载和疲劳驾驶)、酒后驾驶、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交警大队)

(四)建筑施工行业检点

要深入开展全州房屋建筑和人员聚集场所安全风险大排查,严查违规建设、违规家装、违规改造等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在建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重点整治高支模、脚手架、深基坑、起重吊装、拆除等环节安全隐患。(责任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五)市场监管部门检点

要突出抓好公共区域电梯、游乐设施、客运索道以及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管道等安全风险隐患讲行集中执法检查整治。(责任单位:市场监督管理局)

(六)非煤矿山执法检点

重点检查地下矿山生产建设现场与安全设施设计、现状图等是否相符,尾矿库安坝体及安全管理监测监控系统等。(责任人:县自然资源局)

其他行业主管部门,也要根据行业特点,针对事故易发多发的现状,组织开展岁末年初的安全生产专项执法行动。

三、时间和步骤

行动时间从2020年12月21日起至2021年3月31日止,分三个阶段。县应急管理局在每个阶段至少对5家企业开展执法检查,每个行业不少干1家(本地区若上述五个行业企业检查任务数不够,可将本地区风险较大的行业纳入检查范围)。其余各行业主管部门各阶段内必须完成不少于4家的专项执法检查。

第一阶段:即日起至12月31日。

各部门要认真分析研判,将行业领域安全基础薄弱、风险较大、易发生事故的企业和近三年各行业领域多次发生事故、多次被行政处罚的企业纳入执法检查范围。针对企业受疫情影响,在年底普遍存在抢工期、赶进度,非法违规组织生产的情况,及时组织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协同联动开展岁末年初专项执法行动,从严依法查处。

第二阶段:2020年1月初至2月11日。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对存在重大风险的重点企业,针对春节前大规模停产停业、道路交通流量明显增多、领导值班值守缺位、应急管理不到位等突出现象,进行专项执法检查。

第三阶段:2020年2月24日至3月底各行业主管部门要重点对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进行执法检查,要紧盯前期被责令停产停业、关闭取缔的高危行业企业,重点对重大隐患整改闭环情况进行再核查,凡是隐患重复存在、反复出现的,一律依法从严从重进行处罚,杜绝任何形式、任何理由“带病”生产经营。要定期对隐患突出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重点检查

指导,通过严格的定向执法帮扶,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提升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部门要深刻汲取全国全省以及我州相关事故教训,统筹力量,强化职能部门协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落实。要结合行业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行动方案,迅速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县安办将专项执法行动开展情况纳入2021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注重执法实效。各部门要结合相关重点行业的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和相关事故教训,采用“三带三查”“四不两直”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检查要强化执法闭环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盯住不放、按期复查;对涉及多部门共同监管的要采取联合执法的方式,对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或涉及违法犯罪的要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对拒不执行监察指令、违法行为屡禁不止重复发生的,要依法实施停止供电、停止作业、停产停业整顿等强制措施;对严重违法行为和预期整改不合格的要依法严罚重处。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部门要运用县融媒体中心等媒体平台,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扩大专项行动的宣传影响力。童同时强化正面引导和警示教育,加大典型违法违规行为的曝光力度,各部门在专项行动期间每个阶必须在媒体曝光至少1家典型违法企业,扩大执法影响,树立执法威信,做到“查处一起、震慑一批、教育一片”努力营造安全生产领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篇8

【关键词】稳控装置;配置原理;运行维护

1引言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简称“稳控系统”):指由分散安装于若干厂站并有信息交换的稳控装置和其间的通信网络构成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紧急自动控制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简称“稳控装置”):指在电力系统发生大扰动时防止功角暂态稳定破坏或频率、电压、设备负载严重越限的具有通信功能的紧急自动控制装置。安稳控装置在主从结构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中的地位及作用可分为控制主站、控制子站和执行站。

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把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分为:正常状态,警戒状态,紧急状态,恢复状态。

对应相应的状态,我们设置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快速可靠的继电保护、有效的预防性控制措施,确保电网在发生常见的单一故障时保持电网稳定运行和电网的正常供电;

第二道防线:采用稳定控制装置及切机、切负荷等紧急控制措施,确保电网在发生概率较低的严重故障时能继续保持稳定运行;

第三道防线:设置失步解列、频率及电压紧急控制装置,当电网遇到概率很低的多重严重事故而稳定破坏时,依靠这些装置防止事故扩大、防止大面积停电。

2500kV深圳站稳控装置介绍

2.1500kV深圳控制子站稳控装置简介

500kV深圳站为广东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控制子站,上接鹏城站作为控制主站,下设简龙站、水贝站、李朗站、东湖站共四个切负荷终端执行站,稳控装置按双套系统设置,设稳控主机A柜、从机A柜、主机B柜、从机B柜以及通信接口柜。与主机B柜相比,主机A柜多装设了用于通过以太网/2M接口与省中调管理系统通信的HUB、光电转换接口装置。除此以外,两系统完全相同,均由一台RCS-992A主机、一台RCS-990A从机组成。A、B双套系统,互为备用。主机(RCS-992A)用于实现各种逻辑,接收和发送各种数据,接收本站从机采集的数据和判别结果;从机负责数据采集、计算,判别线路是否运行、及判别线路是否调整及故障形式等,并执行主机下发的跳闸命令(深圳控制子站无跳闸出口)。深圳控制子站稳控装置接入的所有电气量有主变变中电流、电压、功率;主变变高电压、220kV线路电压及500kV线路电压及电流;接入的开关量有。所有500kV元件均需设置运行压板,500kV主变按4台主变配置。

2.2装置压板功能

2.2.11FLP1-总功能压板

总功能压板退出时,闭锁出口,深圳控制子站不下发执行站切负荷的命令,执行站装置不能出口切负荷;正常通信功能不受影响,告警、异常判断等逻辑也不受影响。装置正常运行时需要投入该压板,投信号状态时可退出该压板。

2.2.21FLP2-试验压板

当本站装置需要试验,采用试验定值时,投入该压板。当该压板投入后,装置可以读取试验定值。正常运行时,所有试验定值必须整定为0,且退出试验压板。

2.2.31FLP3-监控信息闭锁压板

设置监控信息闭锁压板,以阻止装置本地动作、异常报文和录波数据上送至本地监控系统或管理主站监控系统。在装置调试、检修期间投入该压板,从而消除对本地和远方监控系统的影响。

2.2.41FLP4-AB数据交换允许

该压板投入后,若深圳控制站A系统或B系统与其中一个执行站通信异常时,装置可以从另一套系统获取该执行站的负荷数据,以保证双套系统负荷数据的一致性。A、B两套系统与执行站通信均正常时,装置不取另套数据。该压板退出后,A,B两套系统独立运行,互不影响。正常运行时需要投入该压板,其中一套系统退出检修时,需要退出该压板。

2.2.52FLP1-2FLP5XX站通道压板

各执行站通道压板投入时,稳控装置对应的通信通道正常对外发送信息,并处理该通信通道收到的信息;某通道压板退出时,稳控装置对应的通信通道既不对外发送信息,也不处理该通信通道收到的信息,同时消除通道异常告警。当通道两侧稳控装置压板投退状态不对应时,未退出通道压板侧的稳控装置因未收到数据而告警,运行人员需注意。

2.2.63FLP1-3FLP4XX线路运行压板;4FLP1-4FLP3XX主变运行压板

在500kV线路(主变)退出运行时,为防止由于试验或其它原因导致稳控装置对相应元件运行状态的误判断,甚至造成装置误动作,所有500kV线路(主变)均设置元件运行压板。当运行压板退出时,对应线路(主变)判为停运状态,且其过流切负荷、跳闸切负荷功能退出,但采样和显示不受影响。

2.3运行人员注意事项

(1)运行人员必须定期检查稳控装置是否正常运行,压板投退是否正确,PT空气开关有否跳开,当工作班组进行与稳控装置电流电压回路有关工作时,提醒和检查工作班组有否做好安全措施;

(2)当电力系统发生事故,稳控系统装置动作时,运行人员应迅速、准确、全面记录、打印装置动作信号及有关信息,到相关录波器打印录波图,立即向当值调度员汇报;

(3)当稳控装置出现异常告警信号时,运行人员应马上打印自检报告,初步分析告警原因,向中调当值调度员汇报情况,通知专业班组进行处理;

(4)当工作人员在稳控装置上进行试验工作需投入“XX站通道压板”并有可能发出跳闸命令时,运行人员必须联系调度,退出深圳站下属各执行站的跳闸出口压板;

(5)当稳控装置告警灯亮,并显示某接口告警,运行人员应马上查出告警接口所对应的通道,联系通讯公司,了解通道情况,如通道无问题,则联系继保班组进行处理;

(6)稳控装置上工作需要把稳控装置退出运行时,必须把装置的“XX站通道压板”退出,把两套系统的允许数据交换压板退出;

(7)稳控装置的通道设备的维护和调试均由通信人员负责。当通信人员在通信设备或复用通道上工作而影响稳控装置的正常工作时,应由通信人员通知变电站运行值班人员,由运行值班人员向上级调度申请退出有关稳控装置,经上级调度批准后,由上级调度下令,将有关稳控装置退出,由运行值班人员通知通信人员进行工作;

(8)运行压板操作应遵循“先退后投”的原则:一次设备停电操作前,先退出相应元件的运行压板;一次设备复电后,再投入运行压板。注意:2/3接线的500kV线路,如只有一个开关退运而线路不退运时不应退出该压板。主变任一侧开关退运主变不退运不应退出该压板。

3结语

本文主要从运行人员的角度全面深入分析和探讨稳控装置的功能、运行及操作注意事项,是作者的一些工作经验总结,希望本文对从电运行的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500kV深圳站运行规程》,2012.09.

篇9

关键词:《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曲阜宣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TU-09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9-0050-03

1

前言

在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前行中,由于观念、制度等方面的因素对文物古迹及其周围环境所造成的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破坏,文物古迹的保护及其价值取向都面临新的课题与挑战,触发了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近些年来所出现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与《关于中国特色的文物古建筑保护维修理论与实践的共识——曲阜宣言》是两部颇具代表性的文件,本文旨在通过对两者比较阅读与分析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浅见与思考。

2 概述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是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制订,于2000年10月在承德通过,经中国国家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准则》是在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和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参照以1964年《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威尼斯》)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文件为主要原则依据,并以《巴拉》作为参照范本而最终制定的。《准则》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准则》正文含有38条,共包括5章,分为总则、保护程序、保护原则、保护工程、附则。第二部分是《关于若干重要问题的阐述》,对《准则》中涉及的16项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的解释与论述。第三部分是《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实例》,选择文物保护的成功实例,未进一步说明应该怎样理解和执行《准则》的条款规定。《准则》的制定标志着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向标准化、科学化的方向更迈进了一步,一定程度上确立了我国文物保护的行业规范。

《关于中国特色的文物古建筑保护维修理论与实践的共识——曲阜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于2005年10月,恰逢在曲阜举办的当代古建学人第八届兰亭叙谈会和《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第五届二次会议期间,与会的有罗哲文、马炳坚等当代古建学人、艺匠工师,就我国以木构建筑为主体的文物古建筑的保护维修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达成共识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宣言》。《宣言》共计十二条组成,内容不求大而全,却体现着术业专攻的从业态度,凝聚着文物保护工作者丰富的经验总结与深切的亲身感悟。

3

《准则》与《宣言》之同

3.1关于制定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和相关法规明确了我国文物古迹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但针对文物古迹保护的具体论述相对较为简单,导致在实践工作中对基本原则的不同理解产生了多种解释,因此保护的结果也不尽相同。鉴于此,《准则》与《宣言》的出现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做了一定的专业阐释。

事实上,《准则》并不是一部法规性文件,而是“在中国文物保护法规体系的框架下,对文物古迹保护工作进行指导的行业规则和评价工作成果的主要标准,也是对保护法规相关条款的专业性阐释,同时可以作为处理有关文物古迹事务时的专业依据”,这是在《准则》的序言中对自身明确的定位。同样的,《宣言》在第一条中便着重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的‘不改变原状’的原则去制定文物古迹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方法的。”两者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相关法规作为制定的基础,充分体现了对于文物保护法的尊重、继承与延续,同时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了有效的行业规范。

3.2关于文物古迹的价值

《准则》与《宣言》中对于文物古迹的三大价值均予以了肯定。《准则》第一章总则第3条中指出了:“文物古迹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在《宣言》的第二条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以木结构为主体的文物古建筑是……具有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这样的字眼。

当然,《准则》在第二部分《阐述》2-3中又补充道:“对文物价值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科学文化水平面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深化的。”此句似乎在暗示,除了三大价值,对文物古迹的自身价值的理解存在着可拓展性,联系第二部分《阐述》中着重列出的“关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条,《准则》审慎的表明既要展示文物古迹的全部价值,发挥其社会效益,又要正确引导其所创造的经济效益,避免对文物古迹任何形式的损害。因此,《准则》在肯定了文物古迹的三大价值的同时,实则还涉及到文物古迹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3.3关于日常保养

无论是《准则》还是《宣言》,对于日常保养都给予了重视与强调。在《准则》第四章第29条中便提出:“日常保养是及时化解外力侵害可能造成损伤的预防性措施,适用于任何保护对象。必须制订相应的保养制度,主要工作是对有隐患的部分实行连续监测,记录存档,并按照有关的规范实施保养工程。”而在《宣言》第四条中强调“对柱根、屋面经常观测进行保养性维修是十分必要的”。其保养的重点是灾害和损伤的多发、易发部位,将保养和监测相结合起来。对于以木结构建筑为主的中国古建筑而言日常保养尤为重要,易损毁、易虫蛀、易腐蚀是木结构古建筑面临的普遍问题,而“中国古建筑快速残损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自然因素,而是缺少维修。”可见,日常保养工作被视为必要的环节,其目的是及时排除隐患,避免以后更多干预。

3.4关于落架大修

对于“落架大修”这一修复方法,《准则》与《宣言》都秉持了极为慎重的态度。《准则》第四章第32条有明确的示意:“要慎重使用全部解体修复的方法,经过解体后修复的结构,应当全面减除隐患,保证较长时间不再修缮。”此处所说的“全部解体修复”即意指落架大修。《宣言》中的第六条,虽指出落架大修是使得古建筑祛病延年的彻底有效的传统修缮方法,但又强调落架大修要慎重,能用其它方法解决问题的,应尽量采用其它方法。

4

《准则》与《宣言》之异

4.1关于适用范围

《准则》在第一章总则第1条中首先开宗明义,指出其“适用的对象通称为文物古迹。”文物古迹的涵盖面非常广泛,“它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或人类活动遗留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地面与地下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近现代史迹及纪念建筑、由国家公布应予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以及其中原有的附属文物。”也就是说,《准则》的保护对象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其基本原则和保护程序适用的范围较广。

与之对比,《宣言》的适用对象则限定在以木结构为主体的文物古建筑,专业针对性极强。如果说《准则》努力打造成内容丰富、涵盖广泛、提纲挈领的百科全书的话,而《宣言》所涉及的对象仅仅是《准则》当中的一部分,其旨在成为专业领域的实用手册。

4.2关于理论与实践

倘若说《准则》属于纲领性文件的范畴,那么《宣言》则更侧重于从工程实践的角度进行总结,这与两者的编纂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准则》的编制集中了建筑、考古、规划、文物保护科技、法律、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资深专家,汇聚了最有代表性的共识与经验,是对建国后几十年来的保护工作长期实践积累的总结,是对以往的工作经验、理论脉络的系统梳理;在法规体系的指导下将国际的内容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体现了现阶段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对国际原则的理解,协调了宏观法规与文物古迹保护具体操作之间的关系,一系列保护界长期存在的有争议的问题在《准则》中得以规范;同时,这也是我国保护界一次国际合作的大胆尝试,通过这个国际合作项目,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者得以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同行进行深入的交流,获得了不少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与方法。虽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作为一份官方推荐的文件,《准则》具有指导性和权威性。可以说,《准则》在体现了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原则的同时,也成为反映我国文化特征的标准性文件。

《宣言》的制订,其发起源于实践界的老前辈,针对的是实践界在文物保护工作中面临的困境和遇到的问题,所探讨的内容往往涉及十分细节、具体的现象和做法,比如《宣言》第四条中列举由木构架腐朽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再比如油饰彩画的修复方法在《宣言》当中以第七条独立成一条的形式加以强调。《宣言》的提出具有以下的贡献:强调了木构建筑有着自己特殊的损毁规律;充分反映了北京地区从清末至今的修缮经验,成为非常有益的经验总结;强调“四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强调国情,强调我国特有的修缮方法,如更换构件、可以重建。

经验总结固然弥足珍贵,而将实践中得来的经验经过提炼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能更好地为今后的实践活动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宣言》所解决的问题似乎更多停留在实践的层面,一旦触及到问题更深的理论层面则难免有这样或那样尚待推敲之处,关键在于不是用损毁规律一词便能涵盖方方面面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宣言》的作用和价值正是延续了中国古代建筑维修观,而《准则》的制订则是反思和批评这种建筑维修观的思考。

4.3关于原状

不改变文物原状是保护文物古迹的法律规定,《准则》延续并扩展了这一理解。《准则》在《阐述》部分3—1中对于原状的描述为以下四种状态:“实施保护工程以前的状态;历史上经过修缮、改建、重建后留存的有价值的状态,以及能够体现重要历史因素的残毁状态;局部坍塌、掩埋、变形、错置、支撑,但仍保留原构件和原有结构形制,经过修整后恢复的状态;文物古迹价值中所包涵的原有环境状态。”此处所言原状包含了多重信息,或是初建之面目,或是历史上某次有意义的大修后状况,亦或就是现状。同时《准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于《阐述》3-3进一步详细规定:“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可以包括保存现状和恢复原状两方面内容。”其中,对于必须保存现状的对象和可以恢复原状的对象又各有明确的界定,必须保存现状的对象包含有经过重大自然灾害后遗留下有研究价值的残损状态,在重大历史事件中被损坏后有纪念价值的残损状态等。

《宣言》中对于原状的理解也是基于文物法中明确规定的“不改变原状”这一古建筑修缮的根本原则展开的,“‘原状’应是文物建筑健康的状况,而不是被破坏、被歪曲和破旧衰败的状况。衰败破旧不是原状,是现状。现状不等于原状。”《宣言》将现状排斥在原状之外,自始至终将文物健康的状况等同于原状。

可见,两者对于“原状”的解读显然有明显差异。诚然,对于文物古迹而言,健康、安全和长久是至关重要的,将其完好地保存下来,它才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可言。但现状即便是残破不堪的,依然携带有丰富的历史信息,不同时代的历史信息都是有价值的,或是重大自然灾害后遗留下来的有研究价值的状态,或是作为某一历史事件的见证,或是其残损的本身已经构成了特有的历史价值,仍具有保护的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判世界遗产的重要依据之一正是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强调岁月在建筑遗产中留下的痕迹。比如,在2008年5月12日的强震中被摧毁的北川县城,其残损破败的状态即是对那次触目惊心的灾难的最好记录,值得人们小心翼翼地去保护、去纪念,而不是将其原址重建,抹去其历史的印记。又比如,1924年倒掉的杭州雷峰塔在历史上以其完整的宋塔形象持续了近600年。“自明代以后,雷峰塔外部木檐被毁,仅存残损的砖砌塔身,然而雷峰塔这样一种残缺美在以后的400年间被人们广为欣赏和称道,却没有被重修重建”,雷峰塔自身随着时代而呈现出不断变化和改动的面貌。“因此残缺是雷峰塔的原真性,而不是完整性构成了它的主要历史价值。雷峰塔遗址残损的真实遗存本身已经完成了表现形式与历史价值的内在统一,体现了它的原真性。”

同时,《宣言》中仅是将现状脱离于“原状”之外,而究竟原状是初建时之状态,还是历史上某次有意义的大修后状况,文中未置可否。《宣言》中反复提到保护维修古建筑的四保存原则:一是保存原来形制(包括造型、平面布局等),二是保存原结构,三是保存原材料,四是保存原工艺技术。那么,这“四原”中的“原”到底是指代的哪个时期的状态?如果进行科学的修复,又该将其恢复到哪个阶段的原真状态?假如原状意为初建时之状态,那么我们在故宫世纪大修之时完全没有理由将其从整体上恢复到“康乾盛世”年间金碧辉煌的全盛模样,而应将其恢复至1407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皇帝始建之初的风貌。

再者,《宣言》针对的主要是北京地区的木构古建筑,作为皇家建筑其自身安全系数高,保存状况较好,且相关可考数据充足,完全可以遵照《宣言》中所言“四原”的原则进行修缮,而若应用到南方,则《宣言》所述未必奏效。以无锡阿炳故居的修缮为例,风雨飘摇、残破不堪的阿炳故居已不得不改变其原形制,无法做到《宣言》中所谓的“四原”。又如,苏州师俭堂的修缮,其内部门窗除楼厅采用了大量的进口玻璃窗外,其他是明瓦镶嵌的长、槛窗。但是在江浙地区,明瓦加工的传统工艺已经失传,只能对现有的几扇明瓦窗进行整修,其余门窗采用玻璃进行替代。因此,师俭堂的修缮也无法实现“四原”中“原工艺技术”的要求。

另外,《宣言》中并未对文物古迹所谓的“健康”做进一步的阐述说明,导致“健康”一词所指含糊不清,也是值得商榷的。如若以现代的安全标准规范去校验文物古迹,则多数皆不符合当今的防火、抗震等规范要求,可以称之为“危房”,我们又是否要将这些文物古迹均推倒重来,复原成如今所谓的“健康”的状况。

由此可见,有关“原状”之意的理解,《准则》的表述更为全面、科学与准确,实际操作的灵活性更强。

篇10

关键词:医院后勤;动力设备运维;后勤管理

1概述

医院后勤动力运维,是指负责医院锅炉、中央空调、高低压配电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维护保养,保障医院水电气暖通的正常供应。医院后勤动力设备运维的管理质量决定了动力设备运维的服务质量以及成本控制质量。我院动力设备运维主要由动力科负责,动力科下辖热力中心、空调中心、高压配电中心、供氧吸引中心以及能耗监管中心等几个班组。热力中心主要负责医院锅炉运行和维护,为全院输送蒸汽,保障热水、暖气、食堂以及临床消毒所用蒸汽需求;空调中心主要负责医院空调机组运行维护,保障全院冷暖气使用需求;高压配电中心主要负责全院高低压配电柜设备的运行维护,保障全院用电需求;供氧吸引中心主要负责全院医用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压缩空气、负压吸引的供应及相关设备的运行维护;能耗监管中心负责对全院水电气等各项能耗指标进行分析,同时也为动力设备运维能耗给出指导意见。在动力科各班组的通力协作下,我院动力设备运维系统常年运行在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并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量和临床需求。

2存在问题

(1)动力设备运维员工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和精细化绩效考核。动力设备运维员工是设备的掌舵者,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设备运维管理的好坏,是设备运维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在过去,由于医院发展历史原因,医院后勤面临着人力成本缩减,多年不进新人。在动力设备运维人员上,30~45岁之间,基本处于年龄断层,且多存在学历低、专业化程度低等普遍情况。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习惯,“老师傅”们早已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定式,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和收入,让老职工久而久之养成了自由散漫的工作作风。每天机械化操作设备和安全巡视,对新技术新要求新理论不求甚解。粗犷式的绩效考核模式无法精细化衡量人员工作效果,绩效考核工具没有真正发挥作用。(2)动力设备管理缺乏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预防性维护保养。动力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设备从设计、生产、采购、安装、使用、维修保养、直到回收再用的全生命周期中的信息与过程,它借鉴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Life-CycleManagement,PLM)的思想,对设备从采购到报废的整个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动力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是指根据设备中国设备工程2021.10(下)的运行时长,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定期为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降低故障的发生率。过去,医院层面对后勤动力设备缺乏足够的重视,忽视了动力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预防性维护保养的重要性,以至于医院后勤动力设备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模式,即问题出现之后再解决。因为缺乏全生命周期管理,故障发生之后,往往需要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弄清故障来源,再制定维修方案,无形中耗费了维修时间,增加维修成本。(3)动力设备运维内部控制体系执行力不够,工程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在动力设备运维过程中,从前期的安装到中期的维修保养,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会衍生很多改造工程。内部控制体系和工程质量体系的高质量实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能够有效的保障动力设备安装、维修等各项工程质量。在过去,由于缺乏这两种体系,管理人员时常用经验管理代替科学管理,对内部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巡视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导致误操作时有发生,甚至造成一定的安全事故。在工程质量控制上,施工前缺乏充分论证;施工拖延,只要不紧急随施工单位任意安排工期;班组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管理缺乏力度,未能做到全程监管,任由维修单位做主;施工后不做全面评估效果。导致施工返工率高,施工质量难以满足高强度运行需求,返工也增加了时间、资金、人力物力的成本。

3加强后勤动力设备运维管理的有效策略

(1)聚焦动力设备运维人员管理,精细化制定并实施绩效考核方案。我院后勤于2011年配套制定了《同济医院后勤人人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管理规定》,实行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模式。该规定把员工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团队精神、工作能力、业务学习和培训全部纳入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与员工的月度奖金分配直接挂钩。在《同济医院后勤人人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管理规定》框架下,2020年动力科出台了《动力科绩效考核方案精细化细则》,该细则围绕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业务学习和培训等内容,制定了更加详细的考核细则。比如在工作态度方面,原有的考核管理规定比较粗犷,根据动力设备运维班组特点细化之后,增加是否按规定时间和要求保障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动力供应,当班期间是否能及时准确发现故障和安全隐患并处置,值班日志信息记录是否完整,交接班信息是否交接清楚规范等等具体条目,来规定哪些是扣分项,哪些是加分项,奖罚分明有据。在员工学习与培训方面,通过增加对管理人员是否开展系统性培训,员工是否按要求参加培训,培训结果评估是否达标等细则,能够有效的提高员工培训学习效率。同时,科室邀请维保厂家专业人员到设备机房进行现场理论和实操培训,组织青年职工到同行业优秀设备机房参观学习,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双管齐下,不断加强开展对新老职工的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服务能力。精细化的绩效考核细则在实施以后,每月一公开,将分数与员工当月绩效挂钩,有效的解决了设备运维人员长期以来存在的劳动纪律问题以及工作态度散漫问题,新老员工一视同仁,能够有效带动年轻员工的积极性。(2)借力信息化管理手段制定完备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和预防性维保计划。2018年以来,我院后勤信息化平台建设日趋完善,依托后勤信息化品台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建立了动力设备合同管理、档案管理、巡检管理、保养管理和维修管理等模块,系统覆盖了设备从购买、使用、保养、维修、报废等全生命周期内的各个管理节点,在确保设备安全、经济、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实现了设备成本最优化。在上述系统的框架下,动力科各班组分别制定锅炉、中央空调机组、热交换器、配电柜、空气压缩机、各类水泵、各类表具等大小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一是在大型设备选型方面,选派经验丰富的动力设备管理班组主管与设计部门进行全面勘察现场实际情况,准确测算服务面积的使用量,精准把控设备安装细节,保障选择最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设备。二是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利用信息化平台和PDA手持终端设备,设置标准化的设备巡检指标,制定详细的巡检计划,及时上传设备运行数据,后台进行数据分析。三是根据设备数据异常出现次数,精准制定设备预防性维保计划,提前与维保单位沟通维保时间以及准备材料,按要求实施保养计划,最大限度将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降到最低。(3)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和工程质量控制体系。一个部门是否具备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是衡量这个部门管理水平的基本指标。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将动力设备运维由经验管理转变为科学管理,有利于将运维人员管理由随性化管理转变为制度化管理。2018年以来,动力科组织有经验的班组主管和年轻高学历职工,根据动力科各设备运维班组多年来运行实践,编写了内部资料《同济医院动力科班组工作指南》,比如《空调中心操作指南》涵盖了空调中心设备基础知识篇,细化到设备基本参数及系统档案;设备操作流程,图文并茂描述了设备按钮、阀门在什么情况下如何操作等标准化操作流程;设备运行及维保管理,对设备进行维保分级管理、保养流程及办法;根据历史经验总结设备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梳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如交接班规范制度、巡视检查制度、各项设备突发应急故障处理流程等等。《指南》的编写,基本上完善了动力设备运维班组内部控制体系,也作为新职工入职之后的必修教材,对员工的培训也依此展开,有效的提升了设备运维的标准化操作,降低误操作概率。在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上,动力科与维修单位和维保厂家相互讨论,制定了《动力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详细明确项目事前论证、施工过程品质监管、施工竣工验收办法及标准、项目效果评价、合同履行过程评价监督。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各个环节,层层把关,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要求、符合标准。

4结语

医院后勤动力设备运维管理集中于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升这三项管理能力,就能有效提高动力设备运维管理水平。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深入推行中,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临床技术的发展,已经拓展至后勤服务质量和患者就医体验上。作为医院后勤的最基层管理者,应该要有全局意识和开拓精神,打造更加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的设备管理和运维模式,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双喜,范玉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研究综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10(1):1-9.

[2]李爱苓.医院后勤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1,(04):32-33.

[3]杨雅琴,邹佩琳,王道雄,涂宣成,肖万超,吕家高.卓越绩效模式在医院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2019,2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