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2 10:01: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信工作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男| 25岁(1986年1月2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1年4个月]
公 司:XX通信有限公司
行 业: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职 位:行政经理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工商管理
学 校:对外贸易经济大学
自我评价
具有多年跨国公司行政管理经验,多行业公司行政管理背景和相关的专业技能积累,精通日常行政事务,具有处理和协调紧急事务的能力。工作细致,具有执行力和领导力,善于自我教学和经验总结,具有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能在压力下完成工作,达成目标。自信是一个复合型管理人才,能为企业做出贡献。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行政经理
工作经验
2011/4—至今:XX通信有限公司 [ 1年4个月]
所属行业: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行政 行政经理
1、负责会议接待,保证会议按时进行;
2、负责公司日常行政物品的采购和管理;
3、负责组织员工活动,建立公司企业文化;
4、负责保证公司员工安全,定期派人检查相关设备,保证安全运行;
5、负责协助领导完成其他相关事宜。
---------------------------------------------------------------------
2010/3—2011/3:XX行政中心 [ 1年]
所属行业: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行政部 行政主管
1、负责办公楼内办公设施的日常管理;
2、负责协助各部门制定部门、岗位职责和各类规章的实施细则,配合公司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关系;
3、负责维护公共关系,参与公司大型公关活动的策划、安排、组织工作;
4、负责起草公司各类经营报告、请示、通知等公文;
5、做好员工考勤监督及统计。
---------------------------------------------------------------------
2008/7--2010 /2:XX印刷厂 [ 1年8个月]
所属行业:印刷/包装/造纸
行政部 行政助理
1、负责办公用品采购及物品领取管理;
2、负责公司车队、保安组、保洁组管理;
3、负责公司各种证件及相关政府手续的办理;
4、负责协助制订各部门的费用预算方案,监控其实施过程;
5、负责员工的日常考勤工作。
教育经历
2004/9 --2008 /7 对外贸易经济大学 工商管理 本科
证 书
2006/12 大学英语六级
2005/12 大学英语四级
篇2
我近期接触了一些应用E-Learning系统的企业,有些仅仅将其作为员工个人学习的辅助手段,让大家获取一些知识或信息,虽然有些企业应用学习地图和岗位胜任力等方法,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设计,指定了一些必修课和选修课,但对于学习者来说,仅仅是“知道了”并不够,还需要关注行为的改善、能力和绩效的提升。与此同时,这样应用远未发挥E-Learning系统应有的价值。
按照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马奎特的看法,技术是组织学习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子系统,而且已经渗透、影响到当今组织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在我看来,如果设计得当、使用到位,E-Learning系统可以成为构建组织学习体系、打造学习型组织的基础设施和支撑平台;而如果应用不好,它们也只是“摆设”或可有可无的配角。
按照我对组织学习的研究,打造组织学习系统需要提升三种机制的活跃水平:创新与适变、知识与信息以及社会互动与能力提升。E-Learning系统作为支撑组织学习的基础设施和平台,不只是局限于支持员工个人学习,也可以激发组织创新、推动知识管理、提升组织能力。
利用E-Learning激发组织创新创
创新离不开创意,但创新也不等于意。要想激发组织的创新,不能仅仅停留于培养个体创造力或创意的层面上。在我看来,要想让一个创意真正转变为创新,并最终产生效益,需要经历创意激发、创意管理、创新实现和创新扩散四个阶段。
在激发组织创新方面,E-Learning系统也有用武之地。根据国内外一些优秀企业的实践经验,这方面的做法包括:
开发或采购“创新思维”“创意管理”“创造性问题解决”等E-Learning课程,普及创新思维方法,开发员工创造力;
通过快速课件开发工具或线上讨论空间,将员工的创意进行分享;
通过在线学习、问答和协作空间等非正式学习方法,开展改善建议或创意征集,激发员工的创意;
通过协作空间,促进团队协同创新;
通过在线学习和非正式交流,推动组织变革;
通过将E-Learning系统应用扩展到顾客、经销商、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促进开放式创新。
利用E-Learning推动企业知识管理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员工都是知识工作者,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或最具生产力的要素是隐藏于员工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如工作心得、经验、诀窍等。如果能把这些隐性知识全部挖掘出来并得到充分共享,企业的效益就可以大幅增长。然而,日常工作中,这些宝贵的知识并未被有效管理和分享。因此,知识管理成为持续推动组织学习的必备要素。
事实上,现在大多数知识管理系统侧重于显性知识的获取、维护,虽然也提供了一些协同工作或群体交流的机制,但其功能和效果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预期。同时,很多E-Learning系统和学习资源也是孤立、刻板的,只能提供一些信息或知识,不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产生和分享。
尽管如此,在一些E-Learning系统中,我们可以找到或者创造性地应用下列与知识管理相关的功能:知识文档(如案例、工作经验总结、规章制度等)的上传、分类、分享;利用课程开发或快速课件制作等工具,促进工作经验的沉淀和分享;通过问答、企业内部微博、即时通信工具、在线研讨等手段,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通过虚拟班级、电子化学习、在线研讨,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问答、微博、开放创新网络等,实现知识和经验的梳理、传递。
当然,E-Learning如何与知识管理深度整合、充分发挥功效,还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
利用E-Learning提升组织能力
当下,对于个人而言,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生存方式,而E-Learning所具有的及时性、按需定制、多媒体与交互式等特性,使它成为适合成年人终身学习的有效方式。
篇3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模式
作为一个高速公路管理者而言,机电设备要怎么用好、怎样养护好,同时,要发挥其作用,推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是其面临的重要问题。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包含监控系统、收费系统、通信系统以及供配电设备。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对高速公路安全、高速、畅通、舒适有直接影响,也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重要手段。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主要的特点是:其专业性非常强,技术含量非常高,涉及到的面非常广,而且,线路通常比较长,在维修工作量方面比较大,同时,维护的难度也比较高。
1 通用维护模式
1.1 自行维护模式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如果采用自行维护模式,其一定要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的维护队伍,机电系统涉及的专业非常广,同时,是高技术设备,因此,其要求维护人员要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维修能力。在人员配备中,要将各种专业以及工种进行结合,通常情况下,人数维护队伍比较庞大。在机电系统建设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要熟悉工程情况,同时,保证系统结构以及维护工作可以全面展开。在机电系统管理方面,要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在考核过程中能够更加方便。但是,自行维护模式在开始准备阶段要配备足够的维护机具,同时,在初期的投资也非常大。
1.2 专业维护模式
专业维护模式中,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要和专业的维护企业签订维护合同,并且在维护合同中要对相关的范围和内容进行明确。专业的维护管理具有专业的技术优势,在机电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对出现的故障隐患进行有效预防,保证机电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专业维护模式在人员配备方面也比较少,主要配备系统管理员,在技术人员方面比较少,因此,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不需要配备更多的车辆和维护机具以及仪表,在初期投资方面比较少。但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在以后都要支付给维护公司维护费用,这两种模式各自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2 三级维护体系维护模式
2.1 一级维护:管理层
一级维护通常情况下是设置在公路管理单位的通信中心中,主要负责对全线的机电系统维护的管理工作。管理层通常情况下由几个管理员组成,要建立维护管理制度,这样能够保证维护工作及时进行,同时,要对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对内部技术人员的能力也要进行培养,可以通过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更好地营造良好的环境。
2.2 二级维护:维护层
在整个维护体系中,二级维护是核心部分,其主要承担着机电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通常情况下,二级维护层由机电工程师组成,主要对管辖范围内的路段机电设备进行维护以及维修工作,同时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做好设备维修工作的统计工作,能够对设备的故障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同时,对日常的管理工作也能进行必要的指导。在高速公路中,通常存在着多个收费站,每个收费站有很多的收费车道,这些车道在设备以及布线结构上基本相同,因此,一旦出现问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现在,很多的设备主板都是采用的集成电路技术,在进行维修时,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在平时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工作经验积累,机电工程师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胜任本段线路的维修工作。在机电设备中,像摄像机、矩阵、光端机以及交换机等设备,其质量通常比较好,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轻易出现故障。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可以直接与相关的厂商进行联系,在维修质量方面能够进行保证,同时,在费用方面也相对第三方维修公司低。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设备要面临很多的挑战,尤其在收费高峰期,例如每年的各种节日,通常情况下,高速公路的所有车道都是在24小时运作,这样发生故障的概率比较高,因此,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要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及时处理,保证问题得到解决。
2.3 三级维护:养护层
三级维护在组成方面主要由收费班长、监控人员和电工组成,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设备现场运行特点进行掌握,同时,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证其外观整洁,在出现故障时要及时进行汇报,保证整个收费过程在低耗能、高效率的环境下进行。
3 采用三级维护体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需要定期做好保养检测工作
机电系统维护通常包括正常保洁、事前保养检测以及事后修复等部分,各个部分的费用会出现依次增加的问题。在预防维修方面,可以按照设备种类进行分类,进行正常检测和定期保养,在比较容易出现重复性故障的部位,可以针对原因进行改善,防止同类故障再次发生。找出影响设备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采取措施将质量缺陷进行消除,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提高系统的维护成效,降低维修费用,同时,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3.2 突出重点、照顾一般
高速公路在运营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会对公路运行安全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采取预防维修措施,将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对不影响设备运行的故障可以进行事后的维修,这样能够节约运行经费,同时,也能满足高速公路正常运行的要求。
3.3 善于总结,加强与兄弟单位间的经验交流
对还处于运行期内的系统故障,要对其处理方法进行认真记录,加强技术经验总结,同时,和其他人进行信息交流,提高系统故障的可预见性,和各个路段的设备部门进行经验交流和合作,能够在技术和管理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
3.4 重视维护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机电设备在建设期以及验收期都要对技术队伍进行锻炼和培养,同时,设备在运行期也要进行业务培训和技能考核,聘请有关专家举办技术交流活动,在提高技术人员素质的同时,保证机电设备出现的故障能够得到解决。
4 结束语
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在维护体系方面可以建立三级维护体系,这样能够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提高单位的竞争能力,提高服务质量非常有利。同时,在维修成本方面也会出现运行成本低、维修快,在高速公路机电维护管理方面能够更加方便进行协调。
参考文献
[1]宁书勋.裴佳林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7(6).
[2]陈曼娜.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维护与实施[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9(3).
[3]刘伟.关于高速公路机电维护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科技信息,2009(15).
篇4
【关键词】调频 调幅 干扰
目前民航系统所使用的甚高频电台是对空广播、航务管理、管制指挥等重要的通信工具。近年来,航空无线电频段(108MHz-137MHz)受干扰况时有发生,民航使用的甚高频电台受到各种干扰影响,问题日趋严重,存在安全隐患。无线电干扰会造成甚高频通信距离缩短,通信噪声造成通话质量下降,话音失真,甚至无法通话联系。干扰的出现无形中增大了管制员和飞行员的工作量,浪费信息传递时间,严重影响飞行安全。
1 调频广播对航空通信频率的干扰种类
按照我国有关电磁兼容(EMC)国家军用标准中GJB2081-94 (87~108MHz频段广播业务和108~137MHz频段航空业务之间的兼容)的定义,调频广播电台对航空通信的干扰可以分为四类:A1,A2,B1,B2。
A1是指单部广播发射机产生的杂散发射或由同台址多部广播发射机产生的互调产物进入航空接收机,造成干扰。
A2是指广播发射机工作频率靠近108MHz的边带辐射进入航空接收机造成干扰。
B1是指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广播信号进入接收机,由于非线性作用而落入接收机通频带内引起的干扰,也就是接收机互调。
B2是指一个或多个广播信号,导致航空接收机前端过量,过强的广播信号进入航空电台后,可能造成放大器,混频器电路进入非线性状态,最终导致接收机灵敏度下降,覆盖区域小。
这四类分类基本归纳了民航甚高频通信受调频广播干扰的情况。
调频广播电台工作在87MHz-108MHz频段,为覆盖更大接收面积,广播电台发射功率大(一般功率在1KW以上),台址架设位置较高,调频广播设备电台设备大多陈旧,且处于长期发射状态,对设备的精度指标要求低。而与之相临频段的民航甚高频通信设备要求通信范围广,接收机灵敏度高,通话质量要求高。甚高频电台功率一般不能超过50W,尤其是甚高频电台调幅解调的工作原理限制了其自身的抗干扰性。
2 调频广播电台对民航甚高频的干扰原理分析
2.1 调制分析
1947年开始,国际民航组织就是用国际电信联盟分配的VHF频段(118-137MHz)作为民航地空通信的主要频段,使用AM调制。在当前复杂的电磁环境下,民航甚高频电台AM调制解调方式的弱点逐渐凸显出来,抗干扰能力差,对电磁环境要求高。
而与之相反,调频广播采用FM调制方式(图1),理论上说FM调制信号是等幅波,但实际实现过程中由于器件的非理想性,调制过程中,幅度也受到调制信号或其他干扰信号的调制,形成调频信号的寄生振幅。对于调频设备本身来讲,可以通过寄生调幅器,或有限幅功能的鉴频器去掉干扰,所以调频系统对寄生的调幅干扰不敏感。而调幅解调系统解调的包络检波器是无法抑制寄生调幅干扰的。如果一个理想的调频信号输入调幅系统,解调不出任何信息;如果存在寄生调幅信号,所携带的信息和调频信号基带信息相近,民航甚高频接收机就会解调出信息,这就会出现民航甚高频电台通信收到调频广播的干扰原因。从电磁兼容角度讲,民航地空通信设备自然成了受干扰的敏感设备。
2.2 频谱分析
调频广播频率与民航地空通信频率采用的都是甚高频频段,互调干扰是最普遍存在的干扰现象之一,而调频广播对民航甚高频频段影响最严重的互调干扰主要来自三阶互调干扰。
三阶互调产生原理:频率F1的二次谐波是2F1,它与频率F2产生了寄生信号F=2F1-F2。由于一个信号是二次谐波(二阶信号),另一个信号是基波信号(一阶信号),它们俩合成为三阶信号,其中F被称为三阶互调信号,它是在调制过程中产生的。这里的F就是在无线发射过程中,互调产生了一个新的信号源,这个频率就是无用的发射衍生信号。
举例说明,2016年2月27日至3月4日,沈阳进近2号扇区主用频率119.825MHz在荒山子地区受到严重地面广播干扰。民航无线电电台解调的干扰信息内容为非法调频广播电台的卖药信息。干扰期间,对荒山子地区现场接收非法调频广播,搜到的广播电台频点分别为89.2MHz、91MHz、91.6MHz、97.8MHz、100.9MHz、105.3MHz。根据三阶互调公式F=2F1-F2计算,将上述6个可疑频点列入公式组合计算,最后得出一组数据非常符合干扰民航频点119.825MHz的条件,即:105.3MHz*2-91MHz=119.6MHz,非法调频广播91MHz与105.3MHz三阶互调后产生的信号非常临近沈阳进近2号扇区主用频率。由于非法广播的设备质量差,带宽范围较大,自然会影响对民航频点119.825MHz的正常使用。在沈阳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帮助下,打掉了91MHz的非法广播后,三阶互调条件不成立,沈阳进近2号扇区主用频率干扰消除。
根据实际的干扰排查工作经验总结分析,调频广播频段对民航频段形成二阶互调干扰可能性基本不成立;调频广播的五阶互调可能性存在,但是五阶互调的功率衰减很大,民航甚高频通信加装有腔体滤波器,对于较弱的信号杂波有过滤功能,因此也可以不考虑五阶互调的干扰因素;而三阶互调干扰将是调频广播影响民航甚高频电台的主要原因。另外,针对调频广播的频谱范围(87~108MHz),使用三阶互调公式计算F=2F1-F2可知,三阶互调干扰对民航118MHz―129MHz的影响最为典型。
2.3 功率分析
对于地空通信ICAO标准与推荐应用要求,空中信号场强为75UV/M,相当于在0dB增益的天线上获得-82dBM(功率绝对值)。在这样的信号强度下,要求带外干扰信号强度不能超过-4dBM,带内干扰信号最大不超过-104dBM。
参考上述标准,结合实际干扰排查案例分析,可辨识的调频广播干扰信号幅度-95dBM作为基准线,超出该幅度的信号都是隐患干扰源。民航地空通信设备的发射功率不过50W, 广播发射机的发射功率一般在成百上千瓦,它由多个放大器组成,由于放大器的放大特性不是理想的线性,起输出含有非线性成分。当放大器输入有不同的工作频率时,输出就含有互调产物。从功率角度分析,二者相差悬殊。
3 减少民航通信导航干扰合理化建议
3.1 合理使用通信导航站与机场设备
为了最大限度的消除干扰,需要对通信导航站以及机场的相关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对于同一工作频率的天线和设备需要拉开安全距离,保障天线的隔离度。对于大功率的接收设备以及发射设备需要分开进行放置,避免将通信设备设置在有电磁辐射的房间中,在对机房内线路、设备布局时,需要深刻的分析电磁辐射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由上级部门开展检测工作,对于部分杂散设备,需要采取科学的屏蔽措施,减少内部设备互相干扰产生。
3.2 合理分配民航甚高频通信频点
采取科学的措施减少系统内部干扰,这不仅需要加强外部电磁环境的治理工作,还要对内部进行整顿。民航通信在分配主用、备用频率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防止同频干扰、临频干扰、互调干扰等因素产生。在进行实地的电磁环境监测外,还要将主、备频点的间隔尽量加大,防止同时扰,影响管制指挥。
3.3 做好台站、机房内部电磁环境的控制
为了避免电磁环境等因素影响飞行器正常飞行,需要做好台站、机房内部电磁环境的控制工作,定期对民航台站、机房内部及环境进行电磁环境监测,记录电磁环境的改变,分析电磁环境的变化,了解设备的电磁环境改变,及时消除其中的安全隐患。另外,在新增台站时,也需要加强环境测试,防止新增台站架设之初的选址位置电磁环境差,避免新增设备影响飞行器的正常飞行。
3.4 建立干扰快速协调查处机制
民航东北空管局与辽宁省无委建立快速排查反应联动机制,主动与地方无委、当地监管局保持联系,互设专人联系干扰事宜,主动协调配合省无委排查工作。各单位能够按照《无线电干扰处置程序》进行通报,及时与地方无委沟通。主动到现场配合排查,建立干扰测试跟踪制度,对于干扰持续时间较长的,配合保障单位进行测试,掌握第一手信息,制作干扰进度表,查找规律,同时将干扰区域落在行政区地图上,精确到市县村,便于地方无委缩小排查区域,为排查提供必要数据,提高排查效率。完善跨地区干扰处置协调机制,建立跨地区干扰所在行政区属地化管理,建立联系方式。
篇5
关键词:上海动车段;经理部;四电工程
上海动车段的项目经理部成立于2008年,主要是中铁四局为上海动车段所设立的,主要职责为该段的四电工程施工。
现如今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这就使得企业之间以利润为代价进行竞争,可获利空间越来越小。但是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支撑。另外在企业的招标过程中,企业会不断的压低标底用以保证中标率,但是这就造成了施工资金的不足。因而企业开始不断的寻求其他的方式用以提高企业的利润。
1 工经工作概述
上海动车段在设计之初四电工程就存在一些缺陷,由于招标过程中没有工程图纸,因而招标过程中就有很多工程量没有被考虑进去;另外集团公司为了整体利益,因而在投标过程中对四电的投标价格进行了核减。经理部因此面对了较大的压力,调概索赔若是工作不到位,那么工程项目的效益就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工作重点便是工经工作,并将其贯穿于日常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将调概索赔以及设计的变更作为工作的突破点。
在铁路工程中上海动车段属于综合性的工程,在上海动车段的施工建设之初,四电专业的任务便是对三电进行迁改。相对比新型的铁路建设,直接进行四电施工,该段的三电迁改也是由于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决定的。该段动车铁路段工程建设位置在上海市区,并且设计院在迁改的数量以及指标上都相对偏低,因此就使得三电迁改工作的难度系数极高,并且在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征地拆迁工作并非一次到位,进程不断的出现反复现象,这就使得土建施工出现哪里拆迁哪里建的多点开花的建设现象,由于这种见缝插针的建设模式,使得三电迁改工作的开展更加困难,不但无法完全到位,有些地方甚至还面临了二次迁改的局面。所以作为经理部门,在工经工作中,实施的迁改方案应当由技术部门提供,并且保证其合理性,值得注意的是,应当保证能够及时有效的同设计和业主进行沟通协调,以此获得业主和设计的支持、理解,在适当的范围内,对设计进行变更,以此合理提高项目的工程量,以此调整合同价款,如此一来项目经理部利润的空间便获得了一定的扩展。
上海动车段的路外通信电力迁改并未放入招标范围,在经理部进场后业主要求我们一并实施。技术部门提供的迁改方案后,工经人员通过与相关产权单位预算人员的沟通,提前编制了迁改施工预算并与初步设计指标分析对比,发现存在巨大的差距。经过分析讨论,如若承揽路外拆迁,施工中会导致垫付几千万资金,一直到工程结束清理概算时才可能清理回来,工经部门将分析结果提报经理部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 工作经验总结
上海动车段工程总造价22.92亿元,其中四电专业正式工程造价就达到3.39亿元。因此,做好四电正式工程的工经工作就成为贯穿整个工程的重头戏。上海动车段采用的是初步设计招标方式,因此四电专业在招标时仅仅估列了工程数量和造价,这就为调概索赔工作提供了闪躲腾挪的巨大空间。还在工程刚开工阶段,工经部门就提出“主动介入、以我为主,以调概索赔为主线、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理念展开工作。在经理部领导的直接领导下,首先通过由工程部积极与设计沟通联系,取得设计方案;工经部门立即根据设计原则编制预算,并与合同概算进行逐一分析对比;然后把分析结果在返回工程部,由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工经部门提供的分析结果调整设计方案。经过多个回合的分析、对比以及与各方的协调,最后取得理想的结果,同时为调整合同清单打下基础。随后,工经部的工作就是根据经理部的施工进度同步做好合同内的验工计价工作。接下来,由于前期和技术部门的紧密配合,正式工程的合同外增加数量的确认和计价也就顺理成章成为必然。在风险包干费使用这方面,已经超过了四电项目风险包干费的总额,这和大家的努力都是分不开的,过程中及时向设计、业主、监理汇报,并请监理到现场确认,编制预算,争取做的完美。
在上海段的动车铁路施工中,不但只涉及了新线路的建设,同时还涉及了已经存在的既有线路的改造,该工程的过渡是不可避免的。在工程项目的过渡过程中,工经工作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从思路上我们要继续将正式工程思路延续下去,不断的同业主以及设计单位和运营管理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在沟通中谋求发展,在协调中予以进步,通过我方在工作实践中所发现的能够促进工程施工的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在过渡工程中,我方可以通过正式图纸的设计、提出,用以增加工程整体的份额,以合理的方式扩展利润空间。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工程的主导权把握在我们手中,以我为中心,提高了对工程的控制度。以上海动车段的封滨站的改造工程为例,在该工程的过渡工程建设中,原合同仅仅签订的工程量较少,在该工程过渡段通过适当的设计和合理的工经工作,使得工程量有了显著增加,为企业创造出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取得了过多的利润。
此外,上海动车段有关四电工程的分包主要是由业主进行制定分包,所以工经工作还有另一项内容,并且该内容关系到工程的利益空间范围,即,分包计价管理工作,通过有效的计价管理,对成本支出予以减小。通过对分包方进行分包后的工程量进行仔细分析,并针对施工所需要的支出预算进行编制,该预算编制将成为经理部对分包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决策依据,只有预算编制可靠合理,才能保证控制的有序科学。
3 结束语
上海动车段的工程随着四电工程逐步收尾,其工程的工经工作开始逐步的向着末次计价以及工程清算上发展。上海段的动车铁路建设过程中,通过在经理部的工作,对日常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可以看出工经工作在整个工程中贯穿始终,甚至延续到工程结束之后。工经工作从工作性质上讲并不复杂,但想要将工作做的很完善却具有难度,工经工作并非只是一个部门的工作,它的完成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并且还需要监督工作严格到位,只有保证工作质量到位,监督到位,工作的效果才会逐步显现,才能真正发挥工经工作的作用,为部门和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系统;构成;趋势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视。电力自动化系统由此应运而生,其借助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时监视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能够综合监控整个电网的运行状况;实施遥控命令,使变电站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监控中心全面而详细地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准确、快速地判断故障位置和故障原因,简便地实现各种数据分析等等。可见,电力系统要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动化、即真正意义上实现变电站和电网的智能化,就必须运用电子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和网络通信技术,因为其在促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进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 电力自动化系统技术
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及用电等相关环节所组成的系统为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的一次设备是由发电机、变压器、开关及输电线路等相关设备组成。为了确保电力一次设备安全与稳定地运行及电力生产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对一次设备进行在线测控、保护、调度控制等。电力系统中将这些测控装置、保护装置、有关通信设备、各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系统、发电站(厂)、变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等统称为电力系统的二次设备,它涵盖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技术内容。根据电力系统运行中与电子信息技术手段结合的特点,可将电力系统自动化分为几个模块。
2电子信息设备的构成
2.1硬件构成
电网在运行中过程中主要采集遥测量和遥信量的实时数据,电网在运行中主要的调节和控制信息是遥控信息和遥调信息这两大类,即运用的调节命令,以改变设备运行参数,例如改变发电机出力的调节命令。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主要是采用微刑机为核心的远动装置(即微机远动系纫,以实现上述数据采集和调度控制功能,即遥测、遥信、遥控和遥调四大功能。
(1)微机远动系统结构分析。微机远动系统主要山二个部分构成,即厂站端的远方终端装置RTU (Remote Terminal U-nib)调度中心的远动通信接口装置MTU(Master Terminal Unit)和远动通道。
远方终端RTU是装在变电站内的远方数终端装置,RTUII的主要功能有:数据采集,如模拟量(YC)、开关量(YX)、数字量(YC)、脉冲量(YC)等;数据通信;执行命令,如完成遥控(YK)、遥调(YT)等操作。按规约完成远动数据采集、处理、发送、接收以及输出执行等功能。调度端远动通信接口装置 MTU,其主要功能是对接受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后,传入主机系统的实时数据库,供系统模拟盘、CRT 显示及其他应用程序调用。MTU 可根据调度控制要求,执行不同的操作命令,传送至厂站端的RTU。显然,处于主机和RTU之间的MTU装置执行着双重任务:
①要完成双向通信的作用;②为了减轻主机的工作负载,不同程度地完成数据整理、加工的预处理任务。如果自动化系统功能需要扩展,特别是当主机需要承担状态估计及安全分析等繁重的计算任务时,更多的数据预处理工作需由MTU来实现。这种情况一般是通过增设前置预处理机(即SCADA前置机),构成前置机系统。远动通道有多种方式,目前我国电力系统常用的通信信道有载波、微波、扩频、特高频、直通电缆、卫星、光纤等几种方式。根据传送信号类型的不同可将通道可分为模拟通道和数字通道。
(2)实时监控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力事业的发展,我国电力系统调度中心的实时监控计算机系统基本配置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其构成上主要有:大容量、高速度的主机系统和前置机、远动通信接口部分及人机联系系统。
2.2软件的构成
能量管理系统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除包括SCADA系统外,还包括AGC/EDC、状态估计SE、安全分析SA、最佳潮流OPF和自动电路恢复ACR等高层软件。根据各软件的主要功能和用途,可将EMS划分为五种类型:发电控制类、发电计划类、网络分析类、调度员培训模拟类、市场交易与管理
类。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SCADA(Supervisory 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系统主要功能是:数据采集;实时数据显示;异常或事故报警;事件顺序记录;遥控和遥调;运行报表记录;事故追忆。其中“事件顺序记录”是发生事故时对各断路器、继电保护等动作状况及时间,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录。“事故追忆”可保留事故发生前后一定时间内的部分实时数据,如枢纽点电压、主干线潮流和频率等,这些数据为分析事故提供了重要信息。
3 系统技术应用
3.1 发电厂自动化
分散控制系统(DCS)在目前发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运用最为普遍,其保护和测控装置就地安装在开关柜中,通过现场总线连接起来,经通信管理机连接至后台机。该系统一般采用多台计算机分散处理多个控制回路,而各控制站的现场信号和控制参数可以经由通信传到其它控制站和操作员站的CRT上。DCS的运用给发电厂带来巨大进步,特别是计算机的硬件技术、软件组态技术和通讯技术所形成的技术优势,使前期电站中相对独立的控制系统,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形成了控制功能分散、监控参数集中、各子系统信号联系紧密的整体。
3.2变电站自动化
变电站自动化是为了取代人工监控和电话人工操作,加强对变电站的监控功能,以实现变电站的安全高效地运行。信息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中的应用,源于在变电站中普遍使用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智能设备(IED),它不但能分析出很多现场难以直接测量的数据,实现数据数字化,而且能通过计算机数据通信接口,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完成统计记录。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特点是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如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组和优化,通过变电站系统内部各设备的信息交换、数据共享,实现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监视和控制的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取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能够简化变电站二次接线,它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生产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4 电力系统自动化未来应用趋势
4.1电子信息设备与电力自动化设备的兼容问题电子信息设备与电力自动化设备硬件、软件兼容问题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电力系统中微机型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比率越来越高等),已形成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类产品的主流方向。但由于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其电磁环境非常恶劣,而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微机型产品很容易受到这些电磁干扰而导致误动、拒动、数据丢失或死机等现象,给电力系统安全高效地运行带来了严重的事故隐患。
4.2 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
电子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20世纪90年代高性能工作站、服务器及软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及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水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产品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开放式、分布式、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模式。而最近几年各种嵌入式新产品(如嵌入式高性能微处理器、嵌入式计算机、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以太网)的出现,使电力系统中的装置类设备(如测量控制设备、继电保护装置及数据通信控制器)再次更新换代。装置的硬件电路和应用程序应用结构简化,产品性能不断提高,装置信息处理速度加快,功能扩展能力加强,使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不断向前发展。
篇7
关键词:继电保护技术、电力系统、信息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TM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电力系统的发展与电网规模也不断扩大,对电力系统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再加上继电保护系统的复杂与管理的多样化,需要对继电保护系统的管理进行改变,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为继电保护系统以及电力系统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继电保护技术中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解决继电保护系统中的诸多问题,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继电保护系统中的信息管理技术概述
继电保护系统是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与安全的保证,当电力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或是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的向工作人员或是控制设备发出信号,则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断路器发出的信号对出现的故障进行处理,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继电保护系统在电网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技术性很强而且责任重大,技术人员每天面对繁复的电网结构、设备设置以及运行方式等的各种信息,工作繁重,因此,对继电保护技术中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开发与管理是电网发展的要求。继电保护系统中的信息管理技术是对继电保护技术中涉及的表格、数据、文件以及图形等进行的查询、浏览以及删除等,还涉及一、二次设备参数等的事务管理,因此,大大提高了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继电保护系统中采用信息管理技术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可靠性高
易于维护和升级。由于采用数据仓库和方法库。整个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可靠性不再分散于各级用户之间,而集中于网络中心数据库和规则库,任一客户工作站的突然损坏,也不影响整个系统其他部分的工作性能,而且恢复非常简单。对于软件开发人员而言,升级换代只限于方法库的改变,快捷方便。
2、实用性强
针对生产运行中的实际问题,解决了二次部分各类数据源的共享和使用,尤其是对于继电保护技术工作人员,可以更有效地进行系统分析和数据统计工作,提高保护运行水平。
3、开放性和先进性
数据仓库技术使得数据源的来源更加广泛,使用更加方便,易于和 MIS 等系统接口。系统的构造结合了 Internet/Intranet 模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 Internet 的广泛应用,信息资源的利用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我们在建设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时,也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点,要向大的外部空间提供可用的信息数据,也要从外部世界汲取各种综合信息,故考虑采用Intranet 模式。
三、继电保护系统中的信息管理技术的需求分析
继电保护系统在电网以及电力系统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个规范、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几下几个方面:
1、图纸管理
继电保护系统至关重要,其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主要是信息化的图纸管理,对图纸的管理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静态的、档案意义上的图纸管理,更为重要的是信息化的过程中的动态的、生产过程中的图纸管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图纸的制作、浏览、审批以及查询等的功能。
2、文档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资料、文件以及记录的信息的管理,用户可以自己来控制目录,从而可以支持各种类型的资料的传递与浏览,并利用关键词实现对文件的查询与文档的签名,保证文档的技术性以及安全性。
3、定值管理
继电保护技术应该根据系统和类型的不用进行数据的统计和整理,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建立表单,实现各种类型的查询和关键词的控制,建立的表单都可以自动的生成,用户也可以根据不同进行适合自己的自定义的模版输出
四、在继电保护系统中运用信息管理技术的
1、继电保护技术中图纸的信息系统管理
继电保护系统中图纸管理是其核心与关键,但是,传统的继电保护图纸管理仍是人工管理或是进行手工绘图,而且由于人员的不同进行的作图方式也不尽相同,加上图纸储存方式的不同,为保证更好地管理,需要进行统一的图纸格式。继电保护技术中的信息系统管理的图形文件主要有两类:第一是位图文件,主要是以点阵的形式对图形进行描绘的软件,第二是矢量类文件,这一类图形文件主要是利用数学方法对几何元素进行描述,从而组成真实、细致的图像,利用此将图纸进行转化,从而成为矢量图文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进行矢量化的图纸绘制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2、继电保护系统中数据库的信息系统管理
继电保护的图纸是一种很专业的图纸,而且种类很多,因此,需要对图纸进行整理与分类,这就需要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中的每个元件都有两层表的结构设计,参数表与基本属性表,其中,参数表是对每个元件的参数类型,而基本属性表包括图纸名和元件坐标等,并且利用ID为基本属性表的参数的关键。对图纸进行分析、整理后,还需要对图元进行分类,从而实现数据库的建立。
3、继电保护系统中技术资料的信息系统管理
技术资料管理是指将电子文档、扫描的图片等的资料进行分类管理,从而创建一种有效的资源管理的模式。其中的技术主要包括:数字签名,对文档进行存档的过程中,实现对用户的电子身份认证;定值管理,利用保护定值代码进行各种模板的定制;班组信息管理,是对继电保护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图表的修改以及创建,从而更有利于资料的管理;网页的浏览,对继电保护技术中常用的表格进行扫描,并且利用客户端进行网页的浏览,实现技术资料的上传。
五、继电保护信息数据库的完善
作为变电站各项技术改进与技术更新的关键,变电站运行基础信息对变电站新技术应用以及经验总结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变电站继电保护信息管理技术应用中,应对继电保护信息数据库进行完善。在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将变电站继电保护运行、故障、零部件寿命等信息纳入到信息数据库中。通过运行信息的收集与数据库整理保存,为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改工作奠定基础。通过故障信息以及零部件寿命信息纳入数据库,使变电站检修工作积累经验,为预防性检修理论运用、检修工作经验总结等奠定基础。通过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为现代变电站继电保护工作发展提供基础信息、为积累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工作提供详实资料。
针对信息数据库的重要性,在变电站继电保护信息管理数据库建立与完善的同时,还应加强数据库的备份管理。以异地存储方式保护数据信息安全,避免数据库存放建筑漏水、火灾等危害信息安全。同时,针对数据信息异地存储数字传输过程,还应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通信安全。以软硬件防火墙、数据加密以及使用权限等方式保障变电站继电保护信息安全。
六、结语
继电保护具有很高的技术性要求,继电保护技术工作的繁杂需要建立一个实用性以及规范性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可以改变传统管理工作中的复杂现象,从而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化水平。在进行继电保护技术中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如充分考虑数据的采集兼容性问题,系统的可靠性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具体的分析,以建立一个高效、科学的信息管理模式,从而在电力系统中可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李文淑:《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03期
郭东明:《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装备制造》, 2009年04期
钱海:《信息技术在继电保护运行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电气自动化设备》, 2002年07期
篇8
关键词:卓越计划;CDIO;嵌入式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4-0028-03
一、引言
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市场对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已达到高等教育总规模1 /3以上,跃居世界第一[1]。然而,我国培养的工程人才在质量上与国外高校相比仍然相差甚远。据麦肯锡季刊载文[2]指出,我国仅仅只有10%的工科毕业生达到跨国公司的用人标准。
为了实现在202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2010 年国家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3]。东华理工大学机电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3年开始实施“卓越计划”试点班,通过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采用成熟CDIO工程教育理念实现培养目标,系统改革了人才选拔和培养管理模式。本文是在东华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试点班“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基础上,通过实施CDIO教学模式的经验总结。
二、课程反思
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必修主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教师如何上好这门课,学生如何学好这门课一直是一个难题。尽管本学院一直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教学内容由原来的ARM7体系结构更新到Cortex-M3体系结构,并自主开发了STM32 实验教学平台。笔者根据多年从事 “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经验,认为传统的理论加实验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 理论课时多,实验课时少。以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理论学时38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在如此有限的实验学时内,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锻炼。
2) 实验类型单一,每次实验往往只是对单个知识点训练,导致学生常常“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设计和开发完整嵌入式系统的能力弱。
3) 经典教材缺乏,因为各个学校采用的实验教学平台不同,很多时候选用的教材难以与现有平台配套。
4) 师资力量薄弱,大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双师型人才匮乏。
5) 评价方式单一,仅仅依靠实验报告及试卷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缺乏实践及应用能力的考量。
传统的教学体系和考核方式严重地束缚了工程人才质量的提高,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三、CDIO工程教育理念
CDIO全称为 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构思―设计―实施―运作),该教育模式是由 MIT 等世界名校在2000年提出并推广的工程教育理念,在中国最早由汕头大学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工程教育领域[4],经过近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在上百所高校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CDIO教育模式以真实世界的产品从构思到运行的全生命周期为载体,将理论、实践和创新融为一体,解决工程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5],以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合格工程人才为最终目标,CDIO 工程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卓越计划”人才培养需求不谋而合。在嵌入式系统设计教学中引入 CDIO 的工程教育理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系统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从而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四、构建基于“卓越计划”和CDIO 的课程教学体系
笔者依托东华理工大学教改课题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改革研究和实践,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卓越计划”系统框架的指导下,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倡导在培养优化师资队伍的同时,实施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3+1”新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o予学生更多参与实际工程的机会,让学生的综合能力更贴近市场和企业的需求。通过将嵌入式系统课程内容和CDIO的工程理念紧密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为目的,提出了如图1所示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1.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名师出高徒,优质的师资队伍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人力资源基础,其中CDIO 标准中第九条明确指出:必须采取行动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6],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7]。虽然担任本专业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师通过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积累了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但与“卓越计划”的需要仍然存在差距。为了保证CDIO模式在嵌入式系统教学中顺利有效实施,东华理工大学机电学院主要采取如下三大措施来建设具有工程项目研发能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1)深化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兼职导师。为了保证课程内与市场行业工程项目需求紧密结合,院里与电子36所、杭州三维通信有限公司、江苏盛泰信通科技有限公司、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等共同建设嵌入式系统实习基地,并从这些公司聘请了近二十位兼职导师,主要参与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结果评价和学生实习毕业论文指导。
(2)加大现有教师再培养,学院先后资助两位教师到深圳信盈达电子有限公司完成嵌入式课程培训,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教师嵌入式知识结构,引进了市场培训机构嵌入式项目培训经验。
(3)鼓励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际工程经验,通过多渠道来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2.教学内容体系设计
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核心思想是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围绕理论实践一体化CDIO教育理念,设计了以下三个模块:嵌入式项目案例库、课程内容设计和课程教学方法模块,如图2所示,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综合能力嵌入式领域专业人才。
(1)嵌入式项目案例库建设,从合作企业、教师科研项目和平时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中筛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项目样板加入嵌入式项目案例库,这样做有两个优点,一方面可以为教学提供素材,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一些可模仿对象,在设计嵌入式产品的时候可以借鉴这些样板。到目前为止我们积累了无线点菜机、MP3播放器、数据相框、远程视频监控等数十个案例。
(2)嵌入式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涉及到数/模电、微机原理、程序设计和操作系统等多学科知识,采用CDIO项目化教学可以将零散知识以项目实现为主线连贯起来。如选用点菜机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可将该系统分为若干子模块:最小系统模块、输入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输出显示模块等,将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项目管理等相关教学知识点融入到各模块实现的过程中。
(3)本课程采用课前自主式、课中巩固式和课后提升式教学策略。教师根据所选教学项目案例分解教学知识点,为单个知识点录制微课视频和准备实验样例及参考资料,并布置学习任务,由学生课前自主式完成课前任务并给出反馈信息;课中教师主要对重点及难点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的问题组织讨论,对知识点进行巩固;课后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点实现并扩展课程项目相关模块功能。
3.教学项目实施过程设计
基于CDIO进行教学改革的最大特点是教学内容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蓝本,以市场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在整个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以团队内协作、团队间协作加竞争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由学生完成一次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全过程[8],教师在每个阶段给予反馈和评价来促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持续改进。要求学生以文档形式来对各阶段工作进行总结,以提高学生文档撰写和知识归纳总结能力。
4.多元化评价体系
针对传统单一评价模式的弊端,我们采用“过程”和“结果”两方面相结合的多元化学习评价机制。在教学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采用持续性评价体系来对学生进行考核,在项目实施的每个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对团队及项目的贡献、课前子任务的完成情况、文档撰写质量、项目创新性、面对面答辩和课堂表现等做出综合评价得分。教师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效等多方面的因素,激励和引导学习者提高学习兴趣[9]。学生在本课程结束后将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和学生问卷调查来完成对本门课程效果评价,最后根据评价情况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良性的闭环系统。
五、结语
在“卓越计划”的框架指导下,借鉴成熟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通过引入校企深度联合培养机制,采用多元化考核机制,构建一种基于“卓越计划”和CDIO 的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弥补了原课程体系中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项目构思、设计、实施、运作全过程,大大激发学生对嵌入式系统工程设计的兴趣,加强了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系统构建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本课程经过近2年的实施也产生了一些优秀的成果,其中包括在全国电子设计赛及江西省电子类相关竞赛中获奖20余次,提交专利申请两项,学生发表期刊论文两篇,这些成果有力的证实了我专业基于CDIO 的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是卓有成效的。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教学系统构建,教学视频及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项目案例的选取及教学内容优化,按照行业需求和企业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与其他专业课有机联系和相互渗透的嵌入式教学体系,通过改革和探索,以期进一步提高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的教学水平,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合格工程类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志义. 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实践思与行[J]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2):44-47.
[2] 查建中. 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1) .
[3]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 教高[2011]1号文.
[4] 顾佩华, 沈民奋, 李升平, et al. 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
[5] 郭玲. “翻转课堂+CDIO”教学应用模式研究[J]. 广州职业教育论坛, 2016, 15(2):26-31.
[6]吕惠芳. CDIO 工程模式的实施要素分析[J]. 价值工程, 2014(31):285-287.
[7]林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7-20.
篇9
【目标】
相信和不少朋友一样,有了几年工作经验成为Senior后就开始了面试别人的经历。我在最初这个阶段只是按照自己的想象把”找到基础好的程序员“,”找到算法能力优秀的程序员“,”找到有Android开发经验的程序员“等作为面试的目标。但是,实际的经历告诉我,尤其是按“基础好”,“算法好”这些目标招到的人最终效果并不好。比如,有的面试者基础知识和算法掌握情况不错,进程、线程、内存等概念清晰,基本的Hash,二叉树,快速排序等数据结构和算法也比较熟悉,但是进公司后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得很糟糕。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是我的面试目标出了问题,我原先的面试方法更像是大学的算法或操作系统期末考试,按照这种方法让许多并不合适的人通过了面试,同时也可能错过了许多合适的人。
后来,我的反思是,从公司的角度讲,面试的根本目的是找到"能够干好工作"的人,而“高学历”,“算法好”,“基础好”,“有经验”这些都是表象而不是根本,它们并不能直接和“工作好”划等号。
【方法】
目标明确了,但接下来的问题是假设面试者是一个黑盒系统,“工作好”不是直接可观测变量,你所能直接观测的变量是基础、算法、经验、学历、性格、谈吐、年龄等等。所以,实际上,你只能从“基础好”,“算法好”等可以直接观测的量去推测“工作好”的概率,这就是一个在“X好“条件下"工作好“的条件概率问题:P(工作好 | X好)。
根据这个模型,面试所应该考察哪些方面就很明显了,那就是选择那种最具有区分性的方面来考察。比如,考察面试者的体型特征没有太大意义,因为P(工作好|高),P(工作好|矮),P(工作好|胖),P(工作好|瘦)的概率都差不多;所以,体型特征不具有区分性,这不是面试所应该关注的内容。
面试官应当结合职位的要求明确哪些因素具有比较好的区分性。比如,如果要招一名技术门槛比较高的3D游戏引擎开发工程师,面试者A具有3D游戏引擎开发的经验,但是在基础知识和算法面试方面表现一般;面试者B相反,基础知识和算法面试表现很好,但没有游戏开发经验,而你只能选择其一。你选谁呢?其实,这就是两个条件概率问题P(工作好|经验好,基础一般,算法一般)和P(工作好|没经验,基础好,算法好)。这个问题就留给面试官来判断了,就我个人而言,对于技术门槛较高需要技术积累的职位,经验更加说明问题,因此,我更倾向于面试者A。
下面,我再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对面试中常见方面的看法。
【算法】
算法是Google和MS等大公司面试所重点考察的内容。我个人很喜欢算法,曾经参加ACM/ICPC拿过北京赛区的13名。但是,就个人经验来看,我所接触过的绝大多数开发职位而言,算法都不适合作为考察面试者优劣的主要因素。对于普通的非算法性开发职位,考察面试者的算法就相当于考察他打乒乓球好不好一样,与目标“工作好”的相关性太低。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差不多P(工作好|算法好)=50%,也就是算法面试没有太大的区分性。
甚至,还有一种很不好的情况特别多地出现在算法好的面试者身上,我称之为“只磨刀,不砍柴”。什么意思呢?有类人只对什么A*算法,异步编程,JVM类加载机制这种纯技术问题感兴趣,对实现用户需求毫无兴趣。这类人看起来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但是对公司来讲贡献十分有限,甚至不如技术一般但认真负责的人。所以,一旦遇到面试者算法好,我就特别留意考察会不会是这种“只磨刀,不砍柴”的人。
另外,虽然我个人不了解Google和MS,但我对于其特别重视考察算法能力的面试策略是持怀疑态度的。即使在这样的世界级大公司,算法虽然重要,但可以想象在项目实施过程所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中,算法问题绝大多数时候不会是主要瓶颈,没有到那种需要每个人都是算法高手的情况。实际上,绝大多数项目真正难点并不是一两个算法瓶颈,甚至也不是单点的技术瓶颈,而是系统性的组织、协调、设计、开发问题,有大量的看起来不是那么有技术含量的脏活累活,也有许多问题是由于信息不足,并不是技术能力强就能克服这些困难。一个团队最好优势互补,有人算法强,有人业务分析能力强,有人擅长后端服务,有人擅长前端界面,有人聪明,有人踏实,这是最好的。如果按照“算法好”的单一标准选材,必定会把许
多优秀的人才拒之门外。
补充:在更多地了解了Google和Facebook等一流公司的面试细节之后,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改变,实际上这些公司在面试过程中并不完全强调技巧性很强的算法,而是更加注重编码(Coding)能力,只是在进行编码测试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一些简单算法题来进行的。我对于这种面试方法越来越欣赏,并且也作为了我们公司面试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因为编码能力的测试是十分必要的,它有着知识性问题无法取代的作用,如果一个面试者连“判断一个字符串是否是另一个字符串的子串”这样的题目都无法正确并快速地实现,那么基本上可以直接排除了。我这里所强调的是不必考察高难度的算法问题,并非不重视编码能力测试,请读者不要误解。
【基础】
基础面试是指考察诸如指针使用、进程线程概念等基础知识的面试,十分类似于大学期末考试题。我曾经以为基础面试十分重要,但是现在不这么看了。在工作中基础的确是重要的,但是在面试过程中,它必须具有区分性才有意义,也就是说P(工作好|基础好)的概率要高,那么考察指针使用,进程线程区别这样的基础题目才有它的意义。我的实际经验是,基础面试并不具有很好的区分性,和算法一样, 差不多P(工作好|基础好) = 50%。同时,基础面试是最容易准备的,中国人有长期的应试教育经验,要准备几个把玩指针题目太容易了。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面试者,他的C语言基础和编译、链接等原理掌握得非常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给的面试结论是:知识面不宽,只会C语言,但基础很扎实,建议录用。后来的事情证明了那个结论的前半部分是对的,但是”建议录用“错了。他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得一塌糊涂,不理解需求,不理解整体架构;同时,上班时间不是花在项目上,而是花在阅读诸如《程序员的自我修养》之类的书籍上。最后,这位同事由于长期“不出活”离开了公司。
基础不是不重要,而是“基础好”不足以说明面试者能干好工作,因为基础是属于局部性知识,而实际工作需要综合性能力,二者有天壤之别。C语言、操作系统能考高分,但是不会写程序的人在大学我们还见得少吗? 软件开发就像盖房子,综合能力是设计和搭骨架,基础知识是码砖。张小龙原先Foxmail是Delphi开发的,他它不懂C#,你如果要招聘一个开发.NET Email客户端的人,你考察他对CLR掌握得好不好有意义吗? 让张小龙来开发一个C#版的Foxmail真的会有困难吗? 你招一个精通C#但没有Email客户端开发经验的人来真的比张小龙靠谱吗?
我说基础知识不重要,和古人说的“不积洼步无以至千里”是不是矛盾呢?不矛盾!“洼步”与“千里”是一种可累加关系,但再多的“基础知识”都累加不成“综合能力”。学习软件开发要像持续集成一样,一开始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虽然规模不大,问题很多,但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小系统到大系统,从简单系统到复杂系统逐步演化。
所以,基础好本身不足以说明太多的问题,必须进一步考察综合能力。对于基础面试表现不好的面试者,如果时间允许也要进一步考察,有的面试者其实是有能力的,只是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基础和综合能力俱佳,若不能兼顾,应当综合能力优先。
【经验】
这里所说的经验不是通过工作了多少年来衡量的,而主要是指面试者的经历,比如,是否完整地实现过一个软件,或作为主要开发者完成过一个项目。经验的重要性在于它能说明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从项目的性质、规模和难度,面试官就可以大致判断出面试者的综合能力。如果一个面试者一直在大公司负责一个小模块的开发维护,那么基本可以判断他不具备独立或作为主要开发者承担一个项目的能力,只适合在另一家大公司做类似的事情。对于门槛较高需要长期技术积累的职位,相关经验更显得尤为重要,比如,Linux内核开发,JVM开发,游戏引擎开发,数据库实现,高级UX等。对于这类职位,没有经验的面试者即使综合素质不错也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才能胜任。所以,基本上如果确定了你的职位属于此类,那么相关经验毫无疑问应该成为首选因素,换句话说,P(工作好 | 相关经验好)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通过项目经验判断面试者的优劣比通过基础和算法测试更加靠谱,所以,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应该花比较多的时间听面试者介绍项目经验,并进行深入地探讨交流,了解面试者的知识面、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同时,可以结合项目提一些基础知识和算法的问题,比如,如果面试者做过C++相关的项目,那就可以问他如何进行内存管理?是否熟悉智能指针?如果面试者的回答不能令人满意,那么就基本上可以判断他的项目做得不是很好。
要注意的是,经验也是一个多维度的事物。比如,C++股票交易中间件系统,这就涉及(C++,中间件,股票) 3个维度。假如面试者A做过C++股票交易客户端,面试者B做过C的股票交易中间件。从语言角度看,A最匹配,从项目性质看,B最匹配,你如何选择?这就是在多个维度中,哪个维度更重要的问题,就这个例子而言,我个人更倾向于B,因为我认为中间件开发经验是主要矛盾,而从C切换到C++并不是问题。所以,面试官需要判断哪一种经验是主要的,而哪一种经验是次要的。比如,我们招聘Android应用开发,这个职位的Android技术门槛并不高,它的真正难点在于做出好的用户体验(UX)。所以,如果一个面试者没有Android的经验我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我希望他在UX方面有经验,至少做过其他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
【性格】
现在,我来谈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性格。这可能是许多初为面试官的朋友所难以想象的,怎么会是性格最重要呢?说实话,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自己也很惊讶!说白了,还是 P(工作好|性格好)的概率最高啊。我的实际经验是,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好,他能把工作做好的可能性是最高的,性格好远比基础好、算法好要靠谱。
一个人如果技术上有缺陷,经验上有不足,但性格好,在团队中是很容易由其他人来补位的,他自己也很容易逐渐补起来;相反,如果一个人的性格不好,所有的技术优势经验优势都发挥不出来,甚至还会起到负作用,而且性格缺点很难改变。我一直谈到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是综合性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发挥中性格是至关重要的。项目中不止会遇到技术问题,要涉及沟通、协调,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门既有合作又有磨擦,如何处理这些事情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性格。可以说,在开发团队里让你与众不同的不是你从哪个学校毕业,也不是你过去的经验,而是你的性格。
当然,性格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包含了很多的方面,并非所有方面都是程序员面试所需要关注的。我的经验是可以重点考察这些方面:
1) 态度积极还是消极。有的面试者在谈吐中就会自然给你一种积极上进的感觉,或者你可以在他的经历中发现他积极的因素,这些都不是太难看出来的。相反,有的面试者你能明显感觉到他的消极情绪。积极性在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积极的人能给团队带来朝气,也更易于合作。基本上,如果确定面试者属于态度积极的,他通过我这一关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相反,如果确定属于态度消极的,即使技术
能力不错我也会十分谨慎。
2) IQ。我的经验是,总体来看,聪明的人在工作中的表现更为优秀。在面试中要考察一个人是否聪明并不一定要像Google和MS那样找些专门测试IQ的智力题,其实,你只需要看他讨论问题是不是很有逻辑性,思考和说话是不是反应敏捷就可以做出大致的判断。另外,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一个人聪明与否,眼睛是会说话的。不过,聪明也不完全是优点,比如,当公司或项目遇到困难时,往往是聪明人先跑掉了,坚守的往往是IQ一般的人。
3) 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是程序员十分重要的一项素质,它关系到项目中的沟通是否顺畅。面试官可以看看面试者能否用简明的语言介绍清楚曾经做过的项目,能否抓住要点,能否考虑到听者的相关背景。一般来讲,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综合能力都不会太差。(文秘站 )
4) 是否具有用户意识。有人说程序员是做研发的,哪来什么用户?只有销售、市场人员才会和用户打交道。其实,这是完完全全的错误认识。你写一个模块,甚至一个API,只要有别人用,他就是你的用户。有的程序员设计一个模块或是一个软件总是习惯于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尽量地方便使用者,这就是一种良好的用户意识。具有良好的用户意识的人更能考虑别人的感受和整体的需要,而不是单纯地从自己和局部来思考问题。当面试者谈及过去的项目经验时,面试官可以常常站在用户的角度对其进行提问,从这个过程中观察其是否具有良好的用户意识。
5) 如何应对质疑和压力。面试官应该对面试者的回答以及以往项目进行合理的质疑,看看他如何应对。曾经有一位面试者谈到做游戏登录服务器的经历,我就问:“如果登录服务器挂了,怎么办呢”?他说原先虽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可以怎么怎么改进。其实,大家都理解项目中有各种不完美,这里面原因很多,只要面对质疑和压力能从容应对努力往好的方向思考解决就可以了,不需要掩饰缺陷,更不应该有情绪。我遇到过有的面试者,一旦你对其项目提出质疑,他马上产生反抗情绪,或不高兴,或不承认有问题,这很容易一下子看出来他在工作中容不得质疑和批评,这种人要想合作就很困难。
6) 个性特点。许多面试者喜欢在简历上写“精通C++/Linux“,这些字眼看得人麻木,如果有人写”喜欢C++/Linux“,我就会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精通”是没有感彩的叙述,而“喜欢”包含了面试者的个性,我更愿意看到面试者的个性。我相信对某样东西真正的热情远比你当前对它的掌握程度更为重要。其实,N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同一个班的同学,同一个项目组的同事,虽然每天所学的知识,所接触的工作都是相同的,但其实每个人的成绩和表现差异是十分明显的。那么,到底本质的差异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每个人的个性。是个性使得有的人业余时间去打球,有的人业余时间去看书,有的人喜欢Linux,有的人喜欢Mac。一个人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也和他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面试官应该引导面试者展现自己的个性,并判断其是否有益于团队。
篇10
[关键词]土地测绘;影响;质量;因素;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P2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193-01
从当前的实际运用情况看,土地测绘主要是保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能够充分运用土地测绘得到的数据信息。测绘工作也是较为复杂的过程,其主要包括了:地籍图测绘、日常土地测绘、建设用地测绘内容。测绘工作的效果高低,关系着百姓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也会直接影响政府为民办事的外在形象。因而,在测绘过程中保证质量、提高效率、定期完成等都是很重要的,这也是各个从事日常土地测绘工作单位的首要任务。这些都表明,测绘成果不仅影响了测绘信誉,也会给社会群众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现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总结影响土地测绘的相关因素。
1. 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相关因素
1.1环境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土地的测绘过程中,测绘技术、测绘生产管理、测绘作业等环境因素在环境方面会对测绘有影响。测绘工作会因为这些外界的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导致其在测绘进程遇到很大的阻碍,因为这些因素对测绘工作造成的难度系数比较大,进而会影响整体土地测绘的质量工期。综上所述,在进行土地测绘工作时,应该尽最大可能的让其环境管理的工作得到完善,让测绘的工作条件也能够得到优化。我们要用先进的土地测绘技术和有效的措施来展开工作,避免在环境方面给土地测绘过程中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1.2测绘方法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进行土地测绘的时候,其方法有很多种。恰当的测绘方法不但能减少测绘工作的工作量,而且测绘出来的质量也很好。我们知道,在测绘的时候操作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按照相应的标准要求进行操作、其操作步骤是否符合操作程序,这一系列的诸多因素都会使最终的测绘质量产生很大的偏差。引进和运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和工艺,在积极提高工艺技术的水平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另外,我们要知道,一个完整的测绘项目一般都是由地形测量、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等不同的工序组成的。但是,在工作的时候,最终的测绘质量都会受到每一个环节的影响。我们知道,每个测绘方法都拥有着自己在测绘结果中的优缺点,我们要根据不同测绘项目的特点来制定出相应科学合理的测绘方案,使得应用的测绘方法在具体的使用中是最优化的策略。这样才能保证测绘产品能够最大可能的减少误差、达到用户的需要。
1.3人为因素方面的影响
测绘工程项目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虽然技术设备在现阶段已经很健全了,但是很多的测绘操作都是需要人员来进行的。如实地测量、实地测量的数据处理、测绘方案的制定、编写报告等都是由工作人员完成的。与此同时,土地测绘的最终质量会受到参与测绘人员的技术水平、道德、素质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但是有些测绘单位为了降低人员工资方面的成本,会雇佣大量的非专业型的测绘人员进行土地测绘。这些工作人员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淡薄,最终导致了测绘的成果质量需要再斟酌。此时,就要另外请技能鉴定的专业部门对测绘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进行鉴定,以便能够保证测绘工作可以按时按量的完成。
1.4仪器设备方面的影响
测绘设备是进行测绘工作的主要工具,其自身质量的高低会对测绘的精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测绘仪器设备的精度类型是否能够满足工程测量的需要,其在土地测绘时操作方式是否简单便于使用。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操作流程,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是保证土地测绘仪器设备在其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发挥出作用的重要手段。
2.加强土地测绘质量控制的建议
2.1提高对土地测绘质量的认识
土地测绘质量涉及国家、民族尊严以及个人利益,关系到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影响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对测绘质量监督管理是法律、法规赋予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行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切入点。提高测绘质量,是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保证,更是测绘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再先进的仪器、再完善的质量标准与操作规程,作业者若不重视质量,有法不依,其产品质量肯定得不到保证。我们要从组织准备、设备维护以及作业过程等全过程实施流水线质量监控,把土地测绘的质量问题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
2.2优化设备
测绘设备是测绘工作的基本工具,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测绘结果的精度。无论测绘人员的技术有多高,态度有多认真,测绘仪器不准都是无用功。所以在测绘工作中,一定要选择质量优异的测绘仪器,在仪器闲置时要加强对仪器的日常养护,定期的进行护理工作。在使用仪器的过程中,要小心放置,严禁强烈的震动和冲击,从而导致仪器的精度失效。仪器的存放要有专业的库房,对于环境要有严格的标准,在温湿度和防尘防震方面都要有严格的要求,并且有专业人员进行保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测绘工作中,要勇于使用先进的仪器,不断的创新。
2.3合理利用人才
测绘人员是测绘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其个人的专业素养如何直接影响到测绘工作的质量。所以测绘部门要加强对测绘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升测绘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灌输认真工作的态度,在测绘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职责分明,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位,加强监督管理。
2.4构建信息共事平台
测绘单位要构建有效的测绘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这对提高土地测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测绘单位建立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机制,将现代化办公与计算机通信技术、测绘业务流程与工作流技术测绘行业管理与 MIS 系统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统一的信息交流、知识共享与协作办公的平台,为测绘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日常工作提供实时的信息资源。
2.5完善测绘方法
依据测绘环境,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与工艺,并不断改进土地测绘的方案,增强测绘质量。在不同测绘工程中,其特点是不同的,需要依据每个测绘项目的实际状况,确定可行方案,并采用有效方法,以确保测绘产品与客户需求相符,所以,测绘单位需要构建完善作业流程与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测绘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测绘工作是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于土地进行规划管理的重要工作,在土地测绘工作中,测绘结果的准确度对于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系到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在土地测绘过程中,为了保证土地测绘的质量,要从人员、设备和技术各个方面加强管理,提高工作质量,保证测绘结果的准确性,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杨波.浅谈日常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控制[J].魅力中国,2009(25).
[2]薛梦烨.浅谈日常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