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09:58: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践育人工作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骨干支教 理念接力 行为带动 反思跟进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一些学校的薄弱学科发展,桥东区教育局实施了骨干教师支教工程。2009年6月,把省、市级骨干教师派往各校,尤其是偏远的、规模较小的学校支教一年,逐年轮换。连续两年派出支教教师19人,涉及中学物理、化学、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10个学科。这样的支教机制帮扶的是学校的薄弱学科,成长的是教师自身。骨干教师支教工程实现了用一个人带动一个学科,引领一支团队,影响一所学校的理想境界。
一、理念接力――注入新鲜活力
支教教师在支教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出自身价值。一是举办理论专题讲座;二是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三是上好示范引领课,构建教学模式;四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并在个人工作室记录支教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触发的感想,与全区共享。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支教工作中来,多次开展经验交流互动活动,将自己学习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好方法、成功的经验一一进行汇报展示。如支教教师的《支教一年苦与乐》和《多捕捉育人的蝴蝶》的经验介绍;所作的《幻灯片的制作与使用》讲座,提高了全校教师使用电脑的技能、技巧以及自制幻灯片的能力;引领学科教师的《如何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受援学校注入新的教学理念,为探索高效的备课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行为带动――做实专业引领
承担管理工作――这些骨干教师,在受援学校承担着一定的管理工作,他们注重细节的管理方式受到好评。有的教师承担起了教导处教学管理工作:指导学科教学、校本课程、辅助完成各级检查验收、组织师生家长读书活动:有的老师承担了受援学校实验仪器室管理工作,在省教育督导评估中规范实验室管理,顺利通过验收,辅导学生参加桥东区实验操作竞赛,获得优异成绩;有的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和备课组长;有的老师担任了起始年级的实验教学的改革任务,他们与组员一起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及反思,开展了一次次有效的教研活动,逐步完善了备课模式,尝试新的改革,为带出一支支优秀的、过硬的团队努力工作着。
开展课题研究――与支教学校老师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有的老师带着课题来到了受援学校,有的老师协助受援学校申请了“十二五”省级课题,在课题中他们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进而提高了支教学校教师的科研水平。
课堂教学实践――讲授不同类型的示范课,指导课堂教学,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有的老师通过数学学科的概念课、图形课、复习课的不同教学方法,向全校教师展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朱洁老师每天听课、评课进行问题诊断;有的老师做不同年级的示范课、视导课、组内研究课,指导五年级专题备课;有的教师组织教师开展主题研讨课、说课及评课、撰写课后反思。有的教师开展观课议课活动,认真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精心打造优质常态课,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实效。
结对协同共进――与受援学校的骨干教师结对,进行备课、讲课、评课、议课一系列活动,为对子做示范课、引路课。由于他们的引领作用,使所在的教研组的整体研究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反思跟进――经验总结提升
支教教师在扎实做好支教工作的同时,及时总结积累工作经验,通过积极撰稿、出简报、支教日志、支教心得等形式,与全区教师分享支教经验。
篇2
关键词:学习型辅导员队伍 特点 障碍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61
在学习型社会大环境下,作为日益壮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线工作者――高校辅导员这支队伍,为了保持持续的生命力和闪耀更多的职业光彩,我们需要通过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来实现学校和辅导员个人的双元发展。
“学习型辅导员”是指辅导员个人注重学习、思考和创新,在工作中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1]因此,笔者认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应是有共同的工作目标,通过学习与工作相融合,进行不间断地个人学习和团体学习,不断突破能力上限,探索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规律,实现辅导员和学校双赢发展的新型辅导员队伍。
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之所以被广泛研究,除了因为该理论的重要实践指导意义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具有其他组织所不具有的特点:
首先,从本质上讲,学习型组织的本质在于团队具有学习和进步的能力。[2]因此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中个体的学习只不过是基础,整个团队的学习才是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核心。这个队伍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促使人们不断发现自己为何会造成目前的境地,以及如何才能加以改变现状的思考,通过学习使个人价值得到体现,并具有高于单个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
其次,从个人层面上讲,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中的成员都有与学校相一致的共同愿景,并能够认识和理解自身从事工作对整个学校乃至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对自己的工作有高度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工作中不断超越自我,从而带动整个队伍的飞跃。
再次,从社会层面上讲,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是其成员的工作和社会地位、职业价值都能够得到社会认可的队伍。目前社会乃至学校对辅导员这一职业仍带有负面的情绪和看法。但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因为具有学习型组织的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创造出持续工作业绩的可持续发展组织的特点,因此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虽然已经被众多高校所重视,但存在于队伍建设过程中的障碍却是事实且不容忽视的。
第一,共同愿景的缺失导致思想不稳定,事务的繁杂导致没有成就感。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二条指出:“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即辅导员晋升可以走行政职务晋升和专业教师职务晋升两条路,然而走行政化受限于屈指可数的行政岗位,走专任教师路,则会招致不专业的质疑。两难的面前辅导员在寻找自己方向的过程中慢慢磨灭了自己曾经的愿景,最终导致对自身身份缺乏认同感。同时,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更多的是充当了“通信员”、“家政员”、“消防员”的角色,在事业上没有成就感。以上两个原因都会极大的阻碍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第二,工作评价缺乏科学性导致缺少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荣誉感。
目前对辅导员的考核方式有两种,一是量化把握,二是模糊把握。“量化考核强调的是可证性,是‘人的到场’,易于造成格式化的机械强制;而模糊评议强调的是工作到位,倾向综合评价,但缺乏可证性且过于主观化。”[3] 因为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无论是哪种考核方式亦或是两者相结合的方式都没有办法完全公平科学地评价辅导员的工作,因此年终评价往往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此的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挫败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导致学习愿望不强烈。
第三,地位低下导致习惯性防卫。
习惯性防卫是一种用来保护自己或他人免于受到学习或工作中的痛苦和威胁的习性。因为辅导员在整个高校系统里从行政职务上看是属于最底层的,另外经济待遇上也相对低下,这种经济和政治上地位都不如人的情绪及教师之间文人相轻的心理都将极易造成辅导员之间的习惯性防卫,从而严重阻碍了队伍的发展。
正因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可以不断提升处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的创新意识、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从而实现学校和辅导员个人的双元发展。因此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是形势的必然要求,而建设的途径成为这一组织发展的关键。经过调研,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了如下的建设途径。
第一,建立学校和辅导员个人的共同愿景。
辅导员是高校组织的基本细胞,如何看待辅导员及如何“激活组织细胞”是建立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关键因素,而一个组织的旗帜和灵魂就是共同愿景,因此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最主要的就是寻找和建立学校与个人的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创造出人们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及与组织各方面的活动中,从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会起来。[4]而一旦组织目标模糊僵化,就会导致辅导员个人归属感缺失。因此高校管理者应该让辅导员参与到共同愿景的制定中,使辅导员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充分融合在一起,时常向辅导员说明学校发展目标及学校对辅导员的培养目标,从而使得辅导员为实现共同愿景而努力学习。
第二,旨在促进规范学习的制度建设。
辅导员学习制度是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为了有效且有序地促进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学校可制定相关的学习制度,把间隔性学习变成经常性学习,把被动型学习变成主动性学习,以此规范辅导员的学习。一是学习方式制度,例如定期的读书报告制度、每周每月的交流会、外出考察、岗位互换、案例学习、辅导员论坛等。二是学习保障制度,由于辅导员经常会被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因此如何把个人工作经验总结上升至规律、形成全校性乃至辅导员这一职业的工作制度规律将是建立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必须要解决的课题,只有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才能更有效地在时间上保证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是可行的。
第三,树立强烈的生存危机意识及终身学习思想。
竞争是一个组织得以存续和发展的源泉,个人危机意识将是引发自主学习的最根本力量。因此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必须在观念上让全体辅导员有强烈的生存危机意识,如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将会导致工作思路僵化、工作方法教条和前途虚幻化。只有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新学习理念,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业务素质。
第四,合理承担课程教学并开拓课题研究新路径。
学校应鼓励和要求具备相关条件的辅导员承担课程教学任务。辅导员通过教学能够在第一线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思想动态,把课堂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另外由于辅导员事务性工作较多,加上年轻资历浅,因此往往对作为高校生命力的科研项目不愿也不敢问津,导致他们跟学校的科研脱节,这样不利于学校和辅导员的双元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应当鼓励青年辅导员结合工作实践,申报和申请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自己学科背景相关的课题,同时学校可以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和帮助。青年辅导员也应该在工作中善于总结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发表、出版相关研究成果,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并进而促进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第五,形成合理的激励制度。
健全学习的激励和保障制度是强化个人需要动机的手段。在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应重视激励的作用,并配有切实的人性化的制度保障。[5]主要包括:(1)建立适当的薪酬制度。辅导员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学习,应当获得适当的薪酬以此激励他们更加投入。(2)建立继续深造制度。包括在职培训、脱产深造、跨校任职等。(3)建立合理晋升和评价制度。应实行促进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使辛勤付出的辅导员能够得到组织的正确评价,加强其归属感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在吸纳高素质人才的同时能确保稳定现有辅导员队伍,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创建提供契合的环境。
辅导员素质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也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关键是学校重视的同时提供相关条件,使得辅导员把学习变为自身内在的需求,形成强烈的终身学习意识,那么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路将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刘宝明.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J].文教资料,2010,(8):212.
[2]史晓斌.解读学习型组织两大关键词[J].冶金企业文化,2007,(5):16.
[3]朱孔军,林伟庭.从两难选择到整合协调[J].思想教育研究,2008,(7):52-54.
[4]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237.
- 上一篇:人才培养工作经验总结
- 下一篇:电子取证工作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