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部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20:06: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闻部工作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闻部工作经验总结

篇1

服务生产经营:由信息平台向经验平台转变

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是企业报的重要职责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海洋石油报》准确把握报纸定位,精心组织新闻报道,努力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在周三刊扩版后,报纸转变新闻报道理念,在传播生产经营信息的同时,加大经验总结类新闻的报道力度,由信息平台向经验平台转变,以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企业报在企业发展中承担着“内聚精神,外树形象”的职责。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是企业报的首要任务,打造信息平台是企业报服务生产经营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报需要注重生产经营动态信息的传播,及时报道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的动态信息,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增进各业务板块的相互了解,促进各专业的相互协调。但是,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企业报仅仅传播生产经营动态信息是远远不够的。企业报不仅需要加强动态信息的传播,而且需要促进管理经验的总结和交流,为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搭建经验交流平台,在促进生产经营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在周三刊扩版后,《中国海洋石油报》开始从信息平台向经验平台转变,在传播动态信息的同时,逐步加大经验总结性新闻的报道力度。在日常报道中,报纸注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提升权威性和思想性,增强实用性和必读性。

第一,持续加大对经验新闻的报道力度。周三刊扩版扩大了报纸的新闻容量,在确保动态新闻数量增加的同时,也为经验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尤其是报纸科技版、管理版等版面,集中对各单位、各部门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推动了经验平台的打造。科技版围绕老油田挖潜、深水技术创新、低渗油气藏开发、科研班组管理等主题,有力地促进了各单位科技创新经验和科研管理经验的交流。

第二,持续加大研究类新闻的报道力度。为了让报纸传播的经验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报纸在扩版后加大了研究类新闻的报道力度,有意识地展示不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报纸在围绕老油田稳产、科技创新、市场开拓、安全生产等主题组织报道时,针对基层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设置了一些话题,组织研究和探讨。通过不同的经验甚至相反的观点在版面上的碰撞和交锋,深化了对重点工作的认识,更好地总结了工作经验,报纸经验平台的作用也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

第三,持续加大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挖掘力度。以打造经验平台为指导思想,报纸在对一些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没有满足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要素的简单传播,而是集中精力对“为什么”、 “怎么样”等新闻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度挖掘。在写作过程中,记者运用对比、综合等多种手法,对新闻事件的价值和经验进行深入剖析。譬如,对渤海老油田挖潜这项重点工作,报纸没有仅仅简单地报道实施措施、增加产量和新增可采储量等信息,而是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从观念转变、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多个方面探究这项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写出了一批有价值的报道,为其他油田的工作提供了借鉴。

服务形象建设:由宣传窗口向新闻窗口转变

企业报是企业内部交流的平台,也是企业与外部交流的窗口,在企业形象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海洋石油报》作为社会公众了解中国海油的重要窗口,为中国海油的企业形象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周三刊扩版后,报纸开始由宣传窗口向新闻窗口转变,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形象建设。

加强形象建设,企业需要向社会公众讲清楚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讲清楚企业取得的成绩和做出的贡献,讲清楚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愿景。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报的窗口作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有些企业报将宣传说教作为加强企业形象建设的主要方法,采用灌输的方式对上述内容进行传播。这样的方式方法往往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会引起受众的逆反情绪,对企业形象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企业报服务企业形象建设,需要尽可能地改变说教和灌输为主的宣传方式,采用以客观新闻报道为主的方式,通过精心打造新闻窗口使社会公众更好地认识企业、理解企业,进而接受企业。

在周三刊扩版后,《中国海洋石油报》努力从宣传窗口向新闻窗口转变,通过提供更优质的新闻报道,促进企业形象建设。报纸坚持用更多、更好的新闻报道讲好中国海油的故事,讲透中国海油的战略,讲清中国海油的贡献。

第一,着力做好公司业绩新闻报道。业绩新闻报道是企业形象建设报道的主体。报纸周三刊扩版后,时效性进一步加强,对公司业绩的报道更加及时。报纸通过业绩新闻报道,对中国海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进行了深入解读。报纸加强油气生产方面的相关报道,讲清了中国海油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的主力军作用;加强对“海洋石油981”开钻、荔湾3-1中心平台安装等重大事件的报道,讲清了中国海油在推进自主创新、维护国家权益方面发挥的排头兵作用;加强公益慈善工作的报道,讲清了中国海油积极履行三大责任、促进社会发展的示范者作用。这些业绩新闻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国海油的价值和贡献,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中国海油的战略和前景,很好地塑造了公司形象。

第二,着力增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通常而言,新闻报道越客观,其说服力和影响力也就越强。在报道公司业绩、阐释公司的价值和贡献时,报纸坚持用事实说话,用数字说话,用科学说话,增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有力地促进了公司形象建设。

第三,着力推动企业理念的具象化。为增强形象建设报道的效果,报纸在讲好海油故事上下了很大工夫,用典型人物故事和鲜活事例使海油精神变得更加可触可感,使公司形象变得更加鲜明和具体。周三刊扩版后,报纸在四版开辟“海油人”专版,为人物报道提供了更大的版面空间,更多的体现海油精神的生动故事、更多的一线员工的先进事迹等通过报纸走向受众。这些见人见事见精神的故事,变大道理说教为小故事感染,让人读后眼睛一亮、鼻子一酸、心头一热,使得以“爱岗敬业、求实创新”为内涵的海油精神更加清晰可见,企业的良好形象也更加深入人心。

服务舆论引导:由记录中心向话语中心转变

在当今全媒体时代,社会公众的认知与国企的认知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国企经常身陷各种舆论的围追堵截之中。在加强舆论引导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企业报的重要职责之一。周三刊扩版后,《中国海洋石油报》不断优化新闻话语组织方式,加快由记录中心向话语中心转变,以更好地适应企业舆论引导工作的需要。

近年来,国企的舆论引导工作时常处于被动之中。讲成绩,不敢理直气壮。对一些重大事件和敏感问题,往往有理说不出,有话说不透。面对一些负面新闻炒作,也不能做到有理有据地回应。针对这种情况,企业报需要借助外部专家、学者、公众等第三方的力量,更多地传递第三方的声音,加强舆论引导。但在报道和传播外部观点的同时,企业报还需要更多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尤其是在信息传播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当前,企业报需要不断优化新闻话语组织方式,向话语中心转变。通过话语功能的加强,企业报要讲清楚国企为了谁、国企做了什么、国企怎样发展等等,引导社会公众加强对国企的认识和理解;要以更加开放的话语体系,及时增信释疑,为企业发展凝聚更大的力量;要通过针对热点话题的理性发言,对一些负面新闻炒作进行有理、有力、有节的回应。

周三刊扩版以来,《中国海洋石油报》持续从记录中心向话语中心转变。报纸坚持更多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及时回应公众的疑问,主动引导公众调整关注焦点,积极增进社会共识,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舆论引导工作。

第一,通过多种途径表达自身观点。在舆论引导过程中,遇见问题绕着走,或者简单地用情绪对抗情绪,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加强舆论引导,企业报需要提供更多的理性判断,以削弱或制止情绪的无序宣泄。周三刊扩版后,报纸通过专题报道、时事短评等多种途径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做出有理有据的回应,以引导社会公众进行理性判断。

第二,通过多种方法加强主流话语建设。周三刊扩版后,报纸在“每周一评”栏目的基础上,增加了专家访谈报道。这些访谈报道大多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展开,通过采访第三方专家,对一些敏感和重要问题进行理性阐释。同时,各版的评论栏目也围绕与中国海油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加强舆论引导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篇2

河北日报借此契机开展了一系列“善行河北”报道,先后推出了青县现象、滦南“爱心小院”志愿者群体、平乡县特教学校盲人校长穆孟杰、“油条哥”刘洪安、“道德90后”群体等多个重大典型,使燕赵大地善心涌动、善行如潮,受到了《新闻阅评》多次表扬,得到了河北省领导多次称赞鼓励,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从“小人物”入手,紧扣时代精神,引导舆论、扬善抑恶

当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一些领域出现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以致社会出现了“道德焦虑”。与此同时,全媒体时代纷繁芜杂的信息,让人目不暇接,无法对其中的内容与价值倾向进行细致判断和取舍。有些媒体甚至走向了低俗和媚俗,影响了公众的道德感受。

在此背景下,作为时代的记录者、社会的观察者和前行的望者,媒体要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引导主流价值观,传递向善的正能量。而党报更要勇于担当,有所作为。

为此,自2012年初开始,为配合河北省“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河北日报积极发挥主流媒体在引导舆论、扬善抑恶方面的作用,持续宣传报道好人典型,以真善美占领舆论的制高点。

通过发现“身边感动”,挖掘“身边好人”,紧扣时代精神,大书特写凡人善举,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近年来,众多新闻媒体的新闻传播理念发生了重大变革,告别了“高大全”式的道德标杆宣传,把更多的笔墨、镜头对准了日常生活中有闪光点的普通人。在河北日报“善行河北”报道中,更是把捕捉并“放大”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感动作为报道的首选。自2012年3月以来,河北日报先后打造“学习雷锋 善行河北”、“寻找身边的感动”、“志愿服务 善行河北”、“燕赵人物”等专栏,在一些版面的重要位置,推出了两百多位“平民雷锋”的事迹报道,基本做到了细水长流不断线,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生动事迹和高尚的情操感染读者,启迪人们的心灵。

对于重大典型,河北日报结合“走转改”活动,通过记者长期蹲点采访、与采访对象深度对话等方式,注重对人物精神世界与其典型意义的深度开掘,并进行突破常规、不惜版面的强化处理。自2012年5月16日起,河北日报派出记者前往邢台市平乡县特教学校进行蹲点采访,连续一周在头版或二版重要位置,对盲人校长穆孟杰自立自强、关爱盲人、奉献社会的感人事迹进行全方位报道。在2012年5月18日对“油条哥”刘洪安进行图片报道后,又连续以“新闻纵深”的专版、“纵横谈”栏目的评论、“热点开讲”栏目的深度分析以及动态消息等,进行了多形式、多角度报道,充分展现了人物的精神特质,旗帜鲜明地突出了“诚信经营不吃亏”的主题,不断放大这位诚信好人的积极影响。

河北日报对“善行河北”人物规模空前的报道,触动了人们的心灵,有效地抵消了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和媒体人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推动受众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情感往好的、正确的方向发展,赢得了许多读者的好评。

与此同时,报道还引发了一系列从个体示范到群体现象的社会效应。发生在滦南“爱心小院”的善行义举经河北日报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单位、集体和个人踊跃加入帮扶“爱心小院”的行列,为残疾孩子奉献爱心。在“油条哥”的示范带动下,全国各地纷纷涌现本地版“油条哥”、“油条姐”,其诚信效应不断向食品、餐饮、商贸等领域深度扩散。

契合受众心理,把握报道节奏,不断掀起报道

从传播理论和受众心理规律分析,任何新闻事件或活动,都有它的黄金传播周期。这个规律,是不以媒体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在对新闻事件或活动进行深入报道时,要以受众为核心,精心研究受众心理,准确把握报道或活动的周期、节奏与规模。河北日报“善行河北”报道自去年初开始,一直持续至今,如何契合受众心理,把握好报道节奏,显得尤为关键。

为此,河北日报紧紧抓住重要节点,结合不同阶段的报道重点,不断掀起报道,加强报道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助推活动深入开展。

2012年2月25日,河北日报为配合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出台,先发出长篇综述《善如芝兰芬芳燕赵――写在“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启动之际》。2月26日,刊发“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启动的消息,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弘扬雷锋精神让互助诚信孝敬之风吹遍燕赵大地》;同日,二版头条位置刊出省文明委《“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方案》的详细内容,“学习雷锋 善行河北”专栏第一次同读者见面。接着,迅速推出全省各地和省直一些团体、部门作出安排部署的综合消息,这是第一个。

第二次报道在3月5日学雷锋日前后。这其间,先后刊发消息、通讯10多篇,并于3月6日推出六、七版通版,用书写体大字标题《50年,雷锋就在身边》,回顾了河北省学雷锋的成果;同时,突出报道了全省各地深入开展“学习雷锋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的情况。

第三次报道是5月12日,河北日报在一版刊发综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地生根――写在“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蓬勃开展之际》,再次推出了通版报道,主要内容是《弘扬善行义举 凝聚强大力量》,把前段时间涌现的重大典型事迹扼要地展示给读者,把省直单位和各市推动这项活动的主要经验总结出来,并发表对省精神文明办负责人的专访。这组报道承前启后,是把活动引向更深一步的助推之举。

第四次报道是11月2日在头版重磅推出的万字通讯《铸魂》。为喜迎党的十胜利召开,该通讯以“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为重点,对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河北省公民道德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回顾与总结,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善行河北”的现实意义。稿件刊发后,既受到读者的好评,也受到了省领导的赞扬。

在集中报道道德建设“青县现象”这个典型的同时,河北日报还在头版、要闻版、纵深版介绍了秦皇岛市评选“平民偶像”、沧州市举市建设“好人之城”、石家庄市倡导从小事做起学雷锋的经验。同时还发表一些城乡基层单位抓道德建设的事迹,做到了层层有经验可学、条条有榜样仿效。

统筹全局,加强协作,形成强大的主流舆论

如何让重大系列报道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力、推动力?

河北日报多年来形成了部门间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的成功经验。在开展“善行河北”报道的过程中,河北日报不仅将此经验一以贯之,而且锐意创新,充分发挥报业集团多媒体、全覆盖优势,加强与省直有关单位的合作,努力形成“善行河北”报道的“大合唱”。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这次开展“善行河北”报道,河北日报编辑部各部、室积极参与,各施所长,锐意创新,共同唱好“一台戏”。理论评论部在活动初始,就在《知与行》版发表了两篇理论工作者的重要文章,阐述了开展这一活动的时代意义和可资借鉴的经验;专题部充分利用“新闻纵深”专版优势,不断深入挖掘“身边好人”的心灵感悟,深层解读基层典型经验做法。新闻摄影中心在这次实践活动的宣传中,不仅为消息、通讯配发图片,还不时地在《瞬间》版整版发表“善行河北”典型的摄影报道。

加强与其他媒体的互动合作。在全媒体时代,党报要取得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就需要拓展传播渠道,通过影响各方舆论,达到引导社会舆论的目的。为此,河北日报充分发挥报业集团多媒体、全覆盖的优势,在报业集团层面成立了“善行河北”宣传报道联席会议制度,凡涉及“善行河北”的报道,特别是重大典型报道,均由河北日报编委会牵头,统一指挥调度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网)、河北新闻网等相关部室参加,确定重大报道节点及宣传主题,协调重大典型、重要策划同步刊发,确保形成报道规模和声势。其间,还充分运用好“善行河北”官方微博、微博河北、河北手机报、燕赵都市报手机报等新媒体,实现全媒体联动,通过网络交流互动、编发手机短信等,发动网民积极参与,积极引导群众由关注、热议向实际行动转化。

加强与省直有关单位的合作。为了形成具有河北特色的学习雷锋、善行河北长效机制,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联合省文明办共同发起了“月评河北雷锋”全民网络互动评选活动,引起全省网民的关注。结合对“油条哥”的报道,同省文明办、省食品安全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共同启动“寻找身边的良心餐饮店”活动,动员广大网友和市民寻找自己身边的良心饭店、良心美食、良心蔬果、良心肉蛋奶等,对更多的良心“油条哥”进行宣传,让更多的良心食品、良心老板被广大群众所熟知。随着“道德90后”报道的不断深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团省委、省学联、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中国青年报河北记者站联合召开“善行河北道德90后”座谈会,总结讨论90后青年的善行义举以及其中蕴含的青春力量,研究探讨如何引导更多的青少年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篇3

本次会议的目的是研究部署下半年的具体工作任务,并为下一步体制机制调整做好充分的业务准备。

一、进一步明确环保、市政和园林绿化工作的目标任务

现在已经是5月中旬,局属各单位都已按照年初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稳步有序地推进了环保、市政和园林绿化方面各项工作目标的完成。结合今年的目标任务,要进一步明确三个问题。

一是进一步明确工作的核心。吴小平局长在2011年2月16日全局干部大会上所作的《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全面推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报告,是今年环保、市政和园林绿化工作的核心和立足点,即:环保整治工作要坚持重点突破,以抓大型案件为主,微型案件为辅;以抓企业为主,百姓个体为辅,以抓重点投诉案件为主、个案为辅,破解环保执法难点。园林绿化工作要及时查处举报投诉的破坏园林绿化行为,结合公建项目管理,主动打违损绿行为。市政工作要重点打击破坏、损毁市政公用设施和影响燃气安全的违法行为,确保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今年工作的方向和指针,工作的核心和立足点。局属各单位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核心,创造性的开展环保、市政和园林绿化工作。

二是进一步明确工作的任务。今年,环保、市政和园林绿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围绕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任务要求,努力推进“六城联创”工作。与市城管执法局的工作密切相关的,重点是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这两项工作。市政府创园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科学规划、依法治绿,要求建立和完善城市绿化执法队伍,从严查处侵占绿地、非法砍伐、破坏绿化等行为。创环保模范城市要求加强建筑工地扬尘管理,加强噪音污染防治和餐饮业排污防治,这些都是对我局工作的明确任务和具体要求。

三是进一步明确工作的契机。第一个契机是根据丽执法党[2011]2号文件要求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重点解决好环保、市政和园林绿化工作中存在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方式、工作效能、党风廉政等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第二个契机是根据丽执法〔2011〕16号文件要求开展的“两提高,两降低”主题活动。该项活动要求创新服务方式,畅通诉求渠道,改进机关作风、强化民主决策,保证政令畅通,切实提高市政园林绿化和环保方面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第三个契机是借助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和监察部联合开展彻查房产项目容积率调整这一东风,重点推进公建项目中借改变容积率而非法压缩绿化指标的违法行为查处工作。

二、推进环保、市政和园林绿化工作的具体措施

2011年的目标任务相当繁重,压力非常大。要想如期圆满完成这些目标任务,不仅需要局属各单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百倍的投入工作,还需要重点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一是执法职能拓展的问题。目前,环保、市政和园林绿化工作还停留在旧职能“接接投诉、出出警”的被动阶段,新职能基本没有去碰、去尝试、去拓展。局属各单位要认真贯彻吴局长在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主动出击的要求,敢于执法、敢于碰硬,深入公建项目、机关单位、居民小区拓展市政园林绿化和环保方面的新职能。

二是执法方式方法的问题。重点提升文明执法和主动执法的意识,解决执法队伍中个别存在的野蛮执法、粗暴执法、执法不公等问题,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改进工作方法。

三是执法规范性的问题。重点解决执法队员业务不精、办案质量不高,执法行为不规范等问题,推进环保、市政和园林绿化执法工作向标准化、格式化、规范化迈进。

针对上述需要解决和改进的问题,下一步要重点要落实好以下几项措施。

1、创新机制,提水平。要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扭转执法工作基本上围绕举报投诉展开,整天疲于应付、穷于对付、工作主动权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被动局面。

一是寻载体,搞活动。今年,重点要依托三个裁体开展执法活动,切实解决好职能拓展问题;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创新执法方式,调动积极性的问题。

第一项是依托“绿色护考”这个载体开展环保执法活动,这项工作的实施方案已下发各单位,现在已进入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局属各单位要及时中、高考期间的禁噪公告,组织各类新闻媒体对“绿色护考”行动进行宣传,并对典型案件进行曝光和跟踪报道,努力营造良好的全社会护考氛围。进一步梳理好前阶段排查资料、联合环保等相关部门集中力量开展对娱乐场所、建筑工地、商场及音响制品店、小型金属加工点等的专项整治行动,为考生营造安静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完成护考任务才是工作的第一步,重点是要通过护考行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超标排放噪音违法行为,从快从严查处一批热点问题、整改一批难点问题、处罚一批重点问题;同时探索出一条介入娱乐业场所规范化管理噪音的新路子。

第二项是依托“六城联创”这一载体,深入推进创建国林城市活动。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2012年要完成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活动,2013年实现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这是把“科学规划,依法治绿”的方针落实到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契机,局属各单位要按规划划定绿化用地范围,严格实行“绿线”管制,加大对城市新区、居住区、单位附属绿地等管理和执法力度,依法从严查处侵占绿地、非法砍伐、破坏绿化等违法行为。

第三项是依托“小液化气站点整规”这一载体,深入开展燃气安全执法。根据我市“十小”行业整治规范工作部署,5至12月开展全市小液化气站点整治规范工作。市城管执法局的工作重点是积极争取提前介入规划布点工作,完善许可审批备案工作,查处违规经营和无证经营工作,确保规范、安全经营和使用燃气液化气。

二是设试点、取经验。为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积累工作经验,从现在开始到6月底结束要开展一系列的试点工作。在试点工作中要把握好重点和方向,总体要求是通过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执法重心下移,发挥基层社区、物业日常管理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具体要求是:公建项目绿化执法试点重在深化职能和从严执法;噪音执法试点重在严管重罚抓成效,为市民创造清静舒适的创业和生活环境;园区企业绿化执法试点重在处理好严格执法与优质服务的关系,依法为企业发展做好服务。具体试点任务是:城南分局重点是搞好娱乐场所噪音管理和餐饮业油烟污染管理两项试点任务。城北分局重点是搞好公建项目绿化管理和燃气行业安全管理两项试点任务。开发区分局重点是开展园区企业绿化管理和市政设施管理两项试点任务。各分局要详细制订试点方案,深入组织实施,认真进行经验总结。各分局要在5月15日上报试点实施方案,市局将在7月上旬组织试点经验交流以及执法队员现场模拟办案经验交流两项活动。通过全面系统的试点经验总结及交流,进一步规范办案,提升水平,为下半年市局机构改革后环保、市政和园林绿化工作的深入推进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2、规范措施,促成效。根据市局开展“两提高,两降低”活动的要求,局属各单位必须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有效解决执法队伍中存在的作风不实,业务不精,办事不公,效率不高以及“中梗阻”等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推进规范性案件整理工作。通过认真办理,仔细分析,梳理出一批典型的、规范的环保、市政和园林绿化方面的执法案卷,制作成标准化、格式化、规范化的执法案件模版,提供给执法队员学习参照,促进大家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提高。这项工作要求各单位在6月底前完成,具体数量是:城南、城北分局环保、市政和园林绿化三个类别各1件,每个分局总共3件;开发区分局1件,类别可以自由确定。法制处要做好该项工作的全程业务指导工作。

二是建立人人办案制度。为进一步提高全体执法队员的执法水平,提高案件查处办理的速度和质量,必须建立人人办案制度。每一个从事环保、市政和园林绿化方面工作的队员,不但应该会办案、还要能办案、而且必须要办好案。监督处要做好督促落实工作。人人办案制度的具体要求是:市局分管领导和分局长每年亲自办理2个案件;分局分管副局长每年要办4个案件,平均每季度办1件;中队长每年要办12件,平均每个月办1件;副中队长和队员每人每年要办24件,平均半个月办理1件。这些数量要求是最低底线,上限根据具体工作量再确定。领导干部和执法队员要通过亲自参与办理案件,进一步学习法规知识,熟练掌握业务,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并以此探索执法工作的新方法。

三是建立争议案件讨论制度。在执法过程中会碰到一些存在不同见解、不同看法,分岐较大的案件,往往会伴随着推诿扯皮、相互埋怨和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必须完善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有效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不能搞一言堂。争议案件讨论要打破中队、分局处室这些区域界线,邀请相关人员一起参加,让大家共同参与、共同讨论案件,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民主决策的效果。法制处要负责进一步明确操作方法,各分局要认真执行。城南分局金山新村6幢和8幢之间毁绿案件的讨论,法制处要尽快组织讨论,并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讨论后形成明确处罚意见并及时作出处罚决定;二是进一步明确《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第18条、20条的适用范围,划清界限不在模棱两可,29条和32条处罚规定要具体化、标准化,以后该类案件参照执行。

四是完善数据统计和案件归档制度。准确及时的数据统计资料,不但可以全面反映各分局中队各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情况,还可以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所以各分局要高度重视数据统计和上报工作,指挥中心要切实做好业务指导和数据收集整理及分析工作。各分局中队的摸底资料,日常工作台帐,执法案件卷宗等文书档案资料,要按照相关制度和规定,及时整理归档,以免造成遗失。各分局长要抓好落实,对于遗失案件材料的责任队员,必须根据规定严格追究责任。

3、齐心协力,保落实。今年,环保、市政和园林绿化工作任务很重,压力很大,各分局要明确目标,狠抓落实,各处室、中心要齐心协力做好服务与指导工作。

法制处:负责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上的业务指导和把关,负责人人办案制度和争议案件讨论制度的完善和组织业务培训工作。

监督处:负责创园工作的组织联络协调工作;负责对日常执法活动、绿色护考、试点工作进展情况以及人人办案制度的落实情况等的监督检查工作。

指挥(受理)中心:负责相关的举报投诉受理工作,负责绿色护考,小液化气站点整治,以及各项试点等的组织协调和人员调度工作,负责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

篇4

本篇文章针对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供电企业安全事故现状与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管理措施,其中包括安全制度管理精细化、安全教育培训精细化以及安全监督检查精细化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供电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带来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

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

1前言

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所指的即为在生产环节中所涉及到的环境秩序、物质条件,避免出现人身安全事故、电力设施损坏以及电网事故等各类不良灾害,确保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电力设备以及电网的使用安全。由于供电企业的工作与生产环境中隐藏着很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因此需要拿出更多的精力来投放到对安全生产领域的精细化管理中,为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供电企业安全事故现状及其原因

2.1安全事故现状

供电企业作为与用电用户接触最为密切的基层作业单位来说,同样也是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单位。我们经常会通过网络、报纸以及电视新闻中看到有关于供电企业的安全事故,其中比较多见的为作业触电、高空坠落、交通事故以及打击砸伤等等。经过对以往供电企业的安全事故进行深入分析后可知,导致安全生产环节中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为安全意识不强、安全制度过于松散、安全管理的工作的执行力不够、安全管理的组织分工不够细致、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较低等等。

2.2原因分析

首先,我国绝大多数的供电企业都没有严格按照《电力安全规程》中的相关内容来落实安全管理工作,一些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只是凭借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完全按照主观想法进行操作,甚至还会为了节约成本而忽略了应有的安全保护措施[1]。其次,供电企业中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水平较低,并不具备应有的自我保护意识与防范意识,只是去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作业,埋下了较多的安全隐患。再次,供电企业仍然采用的是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总是将工程施工放到第一位,导致了供电企业的管理状态混乱。最后,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习惯性违章时有发生,上到管理人员下到基层执行人员都不具备应有的安全意识。

3供电企业安全精细化管理的设计思路与原则

3.1设计思路

安全精细化管理需要将工程理论、目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职业健康理论等内容作为工作基础,并且还要考虑到企业当前的经营和管理现状,要协调好供电设备、工作人员以及自动化管理系统之间的复杂特点,要针对每一个管理环节做到全程监控与精心设计,争取将供电作业的整体方案调整到最优状态,确保每位作业人员都能够认识到自己所应肩负的安全生产责任。除此之外,供电企业管理者还要将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转移到最前方,让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可以主动的参与到安全生产过程的整个策划与设计环节中[2]。

3.2设计原则

(1)数据化原则。要用真实的数据信息来让供电企业的内部员工了解到怎样操作才是正确的;用真实的数据来为员工树立起明确的执行标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运用真实的数据来制定出供电企业的经营目标、供电管理计划以及工作环境;运用数据信息来辅助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2)操作性原则。将供电企业已有的管理模式与规章制度顺利的转换成为操作性措施,确保内部员工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3)细化原则。要将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细化为标准计分,并且根据企业当前的经营现状来决定好纵向或横向计划,并且要凸显出主要控制环节中的控制要点。

4供电企业安全精细化的管理措施

(1)安全制度管理精细化。对于新行业形势中的供电企业来说,规章制度才是确保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保证,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根据自身的生产实际来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让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可以按照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进行作业。供电企业规章制度的完善是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的重中之重,完善且科学化的规章制度一方面能够确保供电企业朝向正确的经营目标所高效运作,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供电企业根据当前的行业环境来及时的调整自身的安全管理模式。首先,供电企业的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出规章制度的应用价值,要运用制度来规范企业内部的各个安全管理环节,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可以详细的了解自身的安全管理职责;其次,企业管理者要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提高安全管理标准的明确性与精准性,要让内部员工做到有章可循,深入的认识到自己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最后,供电企业的管理者还要尽快形成一个奖惩分明的管理格局,要为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此来提升供电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3]。

(2)安全教育培训精细化。首先,供电企业的管理者要进一步落实理论教育,为内部员工多提供一些参与现场操作与实践训练的机会,要将安全规程中的内容落实到供电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中。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供电企业应当尽可能多的引入一些优秀的管理模式,让处于生产第一线的基层职工牢记安全生产知识,人人都要做到熟练应用安全技术,在第一时间就可以准确的判断和甄别在作业现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掌握正确的自我防护能力;其次,供电企业的管理者还要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完善安全培训的教育内容,根据工作者的喜好和想法来创新培训方法,充分运用好平时的早会、午休时间来开展一些简单的案例与考评活动,让职工定期参加《安全生产规程》的日常考评,并且将考试成绩与员工的薪资水平紧密的关联到一起,全面增强内部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

(3)安全监督检查精细化。供电企业中的安全监测机构要深入到员工的日常生活当中,争取在第一时间发现内部员工所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要贴心的去为基层职工解决生活与工作当中的困难。除此之外,供电企业的管理者还要积极的同其他生产单位之间做好沟通与交流工作,要将各个部门的安全管理现状及时的上报给上级领导,并且要虚心接受和听取事故单位的意见与想法,要对安全事故的产生原因与发展情况展开科学化的评估与判断,避免因处理不当而对安全管理制度带来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孙念怀.为创建一流的股份制供电企业而努力奋斗[J].新华出版社,2016(02):105.

[2]张泽,王有辉.“入世”对发供电企业的影响[J].山西电力技术,2014(05):77.

篇5

1、重点突出司法所建设。目前我区除杏滨司法所和后溪司法所已达350平,其他司法所场地面积均与全市司法所所均面积258.86平方米和《省司法所规范化标准》有很大差距。2014年,我区将进一步与各镇街主要领导沟通、征求意见,依据《省司法所规范化标准》文件要求和《区人民政府关于司法所用房建设协调工作会议纪要》专题会议精神,抓住各镇街调整办公场所的机会,争取其余四个司法所办公面积均达到350平。

2、主推“一所一品牌”建设。近年来,我区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和鼓励下,认真总结各司法所的独特优势及其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渐摸索出一条“一所一品牌”发展之路。如杏林司法所在规范化司法所建设方面卓有成效,2012年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司法所”;灌口司法所在人民调解工作方面成效显著,其“警民联调”工作经验在全市警民联调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被宣传推广;杏滨司法所在社区矫正方面成绩突出。2014年,我区将在全区推广这“三大”品牌,鼓励每个司法所都能突出自身特色,创造自身品牌。

3、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完善街(镇)、村(居)、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调解网络建设,重点完善村级调委会建设,积极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着重加强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探索建立面向社会服务的专业化、职业化调解机构;拓宽摸底排查渠道,在做好婚姻、家庭、邻里等常见多发民间纠纷排查化解的基础上,把调解触角延伸到社区、厂区、校区,延伸到商业中心、集贸市场、大型商场等,广泛参与涉及民生问题纠纷的调解,努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型矛盾纠纷;围绕重大活动、重大任务、敏感时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密切关注辖区内社情民意和舆情动态,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预防工作走在化解前。

4、创新管理机制,强化矛盾纠纷分流机制。一是深入开展“三调对接”工作,着力构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格局,积极探索完善一站式服务机制,针对矛盾纠纷类型,采取调解、引导行政处理或诉讼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解决问题,实现咨询调解相结合、调解相结合、行政处理和调解相结合,实现矛盾纠纷合理有序分流;同时,不断推进与公、检、法的对接机制,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优势,化解法庭之外的各类纠纷,形成调解诉讼衔接机制。二是加快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进一步规范化运作已建好的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将其纳入区局调解补贴和区年度培训计划,确保提高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强化调解员的业务素质。进一步协调各方力量,积极推进筹建中的后溪工业集中区调委会、灌口物流园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杏林台商投资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拟建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的建设。同时督促各司法所要在发展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上下功夫,新建2-3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争取在全区实现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的全面覆盖化,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调解网络模式。

二、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确保实现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率、脱管漏管率控制在0.5%以内;刑释解教重点人员100%衔接到位、一般人员70%衔接到位,安置率达90%以上、帮教率达95%以上的工作目标。

一是继续推进规范场所建设。根据部署和安排,继续推进建设集监管矫正、信息处理、应急指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矫正中心,加快选址并开展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指导和推动各区新建一批依托企业的教育培训和安置基地,为“两类人员”回归社会提供更多的载体和途径。

二是加强社区矫正分类管理。根据《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要针对社区矫正人员不同的罪行、表现,将矫正人员分为不同的种类,实行严管、普管、宽管分类管理。要依法落实奖惩制度,对表现好的,服从监管的矫正对象,给予行政奖励、减刑等。

三是注重培育和树立工作典型。要认真总结经验,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注重培育和树立一批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先进典型,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的社会知晓度,形成全社会关注和支持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营造特殊人群重新做人的良好氛围。

三、深入贯彻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努力打造“法治”建设,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不断开创依法治区工作新局面。

1、不断深化“法律六进”活动开展

一是深化“法律进机关”。组织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核和法律知识讲座。以“学用结合、普治并举”为核心,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为抓手,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能力,不断提升依法执政、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

二是开展“法律进学校”。推广法制主题班会的好做法,通过举办法制夏令营活动,依托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有针对性的进行校园普法依法治理经验总结和推广,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网络,构建青少年成长的良好法制平台。

三是抓好“法律进企业”。在台企,私企各开展一场法律进企业知识竞赛。引导和促进企业认真遵守法律法规,提高依法治企、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意识和水平,依法维护企业及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

四是推进“法律进村(居)”。召开“法律进村(居)”活动筹备会,在各镇(街)开展一场法律进农村普法大集,组织大型“送法下乡”活动,总结推广基层农村、社区法制宣传工作经验;加强载体创新,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广大基层农村、社区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围绕基层自治、民主管理、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等法律知识进行宣传。

2、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一是加快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区将尽快完成“区法治文化苑”项目的筹建工作,要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推进,确保2014年建成“区法治文化苑”,各镇(街)、村(居)均建有一个制式法制宣传栏。

二是加大主题法制宣传力度。认真组织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精心组织协调,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取得更大社会宣传效果。充分利用各专项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综治宣传月、禁毒宣传月、送法下乡等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宣传活动,努力扩大普法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覆盖面,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三是加强主流媒体法制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移动通讯等大众媒体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联合举办专刊、专栏、专版等,开通普法微博或微信,利用电子网络平台普法,不断提升法治文化的创造、生产和传播能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引导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3、全力推进“法治”建设

一是推进依法行政。创新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试方式,做好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工作。认真开展全区行政执法检查,继续深化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有关工作,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继续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前置审查、备案审查工作,开展调研规范性文件的网上报件和网上审查工作。

二是扎实开展“法治”创建活动。要扎实推进基层法治创建,全区100%获评区级“法治镇(街)”,各镇(街)要力争入选市“法治镇(街)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各村(居)要力争入选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居)”,不断夯实“法治”创建基础。

三是充分发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的作用。健全制度,明确职责,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形成工作合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构要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总结、规划年度工作,研究讨论有关依法治理工作事项。

四是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伍的作用。组织普法讲师团成员进行备课授课,组织大学普法志愿者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普法讲师团成员、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法制新闻工作者的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五是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宣传。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加强宣传报道,确保法制宣传教育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充分利用报、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法治网、《法治》内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通讯等及时传播信息,加强学习交流和指导。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建设,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针对矫正对象、老年人、个私企业等特殊群体做深入的普法活动。

四、强化服务意识,创新管理途径,提升法律服务质量。

1、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措施。扩大法律援助的影响力,在政策法规许可的条件下,做到应援尽援,为贫弱群体提供更多的法律服务;在完善法律援助部门的自身建设的基础上,建立高素质的法律援助队伍,加快推进服务窗口建设,进一步完善接待条件和设施。

2、认真贯彻执行新修改《刑事诉讼法》关于法律援助的规定。加强刑事法律援助队伍建设,提升辩护律师的服务能力和办案质量,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专业辩护。要密切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相关业务庭、科处室的工作联系,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做到应援尽援、应援必援、应援优援,依法维护和确保刑事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跟踪了解案件进展情况,指导监督法律援助人员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和执业规范,对法律援助人员承办案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对疑难复杂案件,可实行集体讨论、专家评议等制度,确保办案质量和效果;案件办结后,要认真审核案卷材料,按照统一标准对办案质量和效果做出评估,并做出相应处理。

篇6

关键词:护士 素质 护理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10-0151-02

随着健康的改变,护理观念和护理工作的模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新型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使护士成为集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术的提供者、管理者和健康的教育者。而我国护理教育层次偏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以中专学历为主体的护理人员队伍已无法满足护理岗位的要求,必须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加强护士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把目前的操作型人才转变为智能型人才、从业型人才转变为创造性人才。

1 加强护理文化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护理文化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组织在特定环境下,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基本信念、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在护理工作中强调“病人至上,满意第一”的原则,一切以病人的需求出发,由被动服务变主动服务,由主动服务变感动服务,开展知识化服务(健康教育),个性化服务(个体需求),知情服务(服务对象的知情参与),温馨服务等,从而达到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1.1 树立良好的职业观

通过录像、讲座等形式宣传护理界楷模,使护士能够正确看待护理工作,正确理解工作中的苦与乐、得与失、索取与奉献,不断激发护士的使命感和荣誉感。要求护士学会“换位”思考,对病人一视同仁,不能以貌取人,不能有贵贱之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1.2 塑造美好的形象

必须按照医院的要求着装,做到干净、平整,给人以端庄、稳重之感;走路时,步态要快速而轻盈;站立时,双脚相对、双手自然下垂或握于腹前;说话时,面带笑容、文雅和气、有礼貌;工作时,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开关门窗轻、取放物体轻。

1.3 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制度是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客观工作规律的反映,其对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具有约束力。护士必须掌握医疗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各项操作规程、等级护理、护理病历书写规范等。

1.4 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

随着护理工作的市场化,服务第一、质量至上的宗旨已成为护理专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要立足点。护士要学会察言观色,全面了解病人的情况,对病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不合理要求要耐心解释;病人以费用产生疑问时,积极协助患者查询,妥善处理;发现病人对诊疗不满意时,及时向护士长及科主任反映,有针对性地采取疏导措施,避免矛盾激化;水、电、厕所、膳食情况等出现问题后应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使病人在安全、舒适、温馨的休养环境中早日康复。

2 构筑护士知识结构,提高临床护理水平

护士必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知识结构,才能满足临床护理的需要。由于信息技术的推广与普及,继续教育已成为开发护士职业能力的终身教育。对护士的继续教育采取有选择性、针对性的教育方针,拓展知识面,强化实际工作能力。

2.1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专业知识包括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医学基础知识是学习护理专业知识的基础。护理专业知识是指基础护理知识和专科护理知识,基础护理是护士完成本职工作的基本功,专科护理是完成护理任务的理论核心。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讲授国内外护理的新动态、新进展;定期有目标送护士外出进修学习等多种方式丰富护士的专业知识。

2.2 普及文化科学知识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从生物、心理和社会层面上研究和解决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护士必须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知识水平,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熟练应用电子计算机。在新的知识构架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观念体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培养良好的人文、心理素质。

2.3 提高健康教育能力

健康教育对象的学识、能力、个性、嗜好千差万别,这就需要护士按不同层次,实施不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首先,采取学习班及会议交流等形式对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基本理论、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学习。然后,选用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电教手段的直观教学,有利于提高人群的接受兴趣、理解能力;正面宣传和反面举例的方法可有针对性地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从简到繁,从已知到未知,理解性记忆各种卫生保健知识。

2.4 提高外语能力

由于护理服务对象范围的扩大、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及国际间护理学术交流的增加,共享信息与资源已成为可能。护理工作的国际化不但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而且必须掌握良好的外语交流技巧。

2.5 重视护理科研

护理科研是推动护理学科发展,促进护理理论、知识、技能更新的有效措施。凡护理工作所接触到的问题都是护理科研的课题,可灵活运用观察法、科学实验法、调查法、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法,对健康及疾病进行研究。

3 增强护士卫生法律意识,防范护理风险

医学的复杂性、双重性、特殊性决定了护理职业具有高风险性,而护士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对一些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我国的卫生事业正逐步走向法制管理的轨道,对于护士来说,应了解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卫生法律规范,明确自已在工作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正确履行护士的职责。

3.1 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应用多媒体形式讲授护理与法律的理论概念,正确理解护理与法律的关系;定期举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讲座,组织丰富多彩的法律知识竞赛;结合新闻媒体报道的典型案例,组织护士讨论,给予正确引导。

3.2 从法律的高度规范护理行为

学习各种诊疗常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到基本功功扎实;科学评估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如实地告知患者,履行签字手续;护理记录要及时书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4 加强对护士的系统培养,提高临床带教的整体水平

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目前,临床带教老师在学历和带教水平上与快速发展的护理教育还有一定差距,应为带教老师提供各种培训和学习环境,使她们成为既精通专业知识,又掌握先进教学方法的合格带教老师。临床带教中,以友好的态度与护生交流,容许护生表达自已的思想和见解,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及时、主动向护生传递职业性感染的自我防护知识;对护生进行科学化、系统化、有目的的护理操作示范及指导,尽量做到“放手不放眼”,让学生独立完成护理操作;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及循证护理等先进的学习方法。

篇7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为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无线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新信息技术,推进旅游目的地营销、旅游文化传播、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综合服务,我局积极推动智慧旅游工作,宣传惠州城市形象,服务企业和市民、游客。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智慧旅游试点项目建设情况

(一)总体目标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功能,提升旅游企业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服务能力和竞争力,提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管理水平;实现宽带和无线服务的全覆盖,推进智能融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高科技手段使旅游服务更加便利体贴。到2015年,初步构建智慧旅游云计算中心、智慧旅游公众信息服务平台、智慧旅游数字互动营销平台三大支撑体系,基本实现旅游政务管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业态服务管理的智慧化,形成“智慧旅游”引领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二)建设内容

智慧旅游示范工程建设将充分利用惠州市公共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旅游地理信息系统、旅游官方网站等平台,以及物联网、移动宽带等信息基础设施,面向游客、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以集约化模式打造面向全国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并在龙门等县(区)建立相应的智慧旅游示范区,采用政府引导和市场化手段相结合,打造中国智慧旅游产业集散中心,引领国内智慧旅游产业有序健康发展,整体提升我国旅游业发展水平。

1、智慧旅游支撑体系 惠州市智慧旅游支撑体系包括四大主体工程建设,分别是:智慧旅游云计算中心、智慧旅游公众信息服务平台、智慧旅游数字互动营销平台、智慧旅游电子商务系统。

智慧旅游云计算中心。依托城市云数据中心,构建惠州旅游云计算分中心,形成惠州市“旅游云”。建设内容包括:与具备云服务能力的第三方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购买云资源服务的方式构建惠州旅游云计算分中心,建立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云平台;按照统一标准,开展全市旅游产业大普查,构建惠州旅游公共信息基础数据库;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旅游服务平台,实现旅游行业信息的收集、分类、处理、的自动化。

智慧旅游公众信息服务平台。以惠州市旅游局官方网站为核心,构建直接面向旅游者的多平台智慧旅游公众信息服务体系,实现惠州旅游官方网站的政务信息、商务信息的全覆盖,成为惠州市各县区、旅游景区、旅游企业信息交换的核心平台。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官方旅游信息网站、开通旅游咨询服务热线、开展及时旅游咨询服务。

惠州市官方旅游信息网,即惠州市旅游门户网站,采用政企合作模式,建立云端数据库,将网站作为旅游信息平台、旅游协会推广平台、旅游企业宣传平台,涵盖旅游资讯、企业介绍、游遍惠州、旅游攻略、旅游专题等子栏目。充分发挥服务行业和市民的职能,做到管理旅游信息,互动和传播旅游信息。同时开设12301旅游信息服务热线,为咨询者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旅游投诉、旅游帮助等信息服务,完善旅游行业服务职能。并借助全新媒体微博、微信、QQ等方式,开展即时网络旅游咨询服务。

智慧旅游数字互动营销平台。通过该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在线互动的旅游营销活动。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基于微博、微信、QQ的基础上实现信息、活动互动、旅游查询等功能。在原有微博、微信、QQ的基础上,安排专员,实现每日传送最新旅游资讯、推荐风光美景、回复网友提问等基础互动。并通过微博、微信、QQ等平台实现在线营销活动,为网友提供游戏竞猜、投票评选、网友建言等互动活动,赠送相应的景区门票、小礼品、消费券等。同时开设查询功能,使用手机即可查询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策划活动与惠州市旅游官网无缝连接,能通过互动扩大会员,增加网站点击量和浏览量。

智慧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建设行业B2C平台,设立惠州市旅游行业淘宝或天猫平台,强化电子商务功能。通过网络PC端、WAP端、微网等支付方式实现惠州市全部景区的门票预定、星级酒店的客房预订、各大旅行社线路预订、特色旅游服务订制、旅游产品交流营销、旅游纪念品在线交易等,并继续推动广东旅游一卡通,结合网站订购,采用无障碍刷卡支付方式,推进智能服务工程的实现。

2、智慧旅游服务体系 推进智慧旅游景区建设。以4A级以上旅游景区及其它高档休闲度假景区实现智能化为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包括:编制涵盖景区安全保障智能监控、电子门票、门禁系统、客流的实时统计分析、应急管理、办公自动化、门户网站建设、电子商务、网络游戏、旅游资讯数字化信息、多媒体展示、网络虚拟旅游、自助导游、呼叫中心平台、投诉及游客互动等内容的智慧景区建设规范;开展城市自助导览的研究和开发,构建基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惠州市城市自助导览平台;构建基于共同平台的中小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网络宣传推介系统,加强中小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的宣传推介;采取多种方式,促进旅游景区、宾馆酒店、旅游社等旅游企业建设开通无线宽带网络覆盖。

推进智慧酒店建设。以编制智慧酒店建设规范为主要建设内容,实现五星级酒店及其它高档度假酒店的接待服务和管理的智能化。智慧酒店建设规范内容涵盖:网络和通信等基础工程、客房自助信息及电子商务终端、投诉和满意度调查及游客互动系统、监控安防系统、智能客房控制系统、多媒体自助服务终端、中央预定系统、智能管理系统、综合视频会议系统、智能闭路电视、呼叫中心平台等。

推进智慧旅行社建设。励和支持旅行社的智能化建设,建立智慧旅行社示范点。示范点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游客管理和旅游电子合同系统、服务管理系统、旅行社ERP业务管理系统、B2B分销系统平台、B2C企业网站、服务质量跟踪及游客互动平台、呼叫中心平台、供应商管理平台、客户关系管理(CRM)及会员卡管理系统、OA管理系统、电子行程单管理及GPS定位与身份识别系统、旅游保险管理平台、物联网平台与移动商务管理平台等。

旅游刷卡无障碍工程建设。以旅游行业商家为重点,大力拓展旅游商店、景点、大型商超、星级酒店、餐饮商户、休闲娱乐等场所,把惠州市所有重点受理商户创建成为“全国旅游刷卡无障碍示范点”,由工作小组颁发商户标识。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由旅游部门、中国银联分支机构、发卡银行及第三方机构共同合作,通过给予优惠刷卡费率、提供多种优质金融服务、免费安装景区非接触式快付门禁系统、提供消费数据、帮助商户宣传等手段,吸引旅行社、旅游景区、酒店、餐饮、购物、娱乐等各类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场所为游客提供刷卡服务,推动“旅游刷卡无障碍示范区(点)”的建设;建立旅游卡统一服务平台,并与惠州市旅游局、相关旅游部门及中国银联和相关金融机构的官方网站、资讯网站及服务平台建立链接,为持卡人提供专有服务,方便持卡人迅速、准确、全面地了解旅游卡功能、使用范围、优惠活动及相关企业信息,并及时反馈持卡消费体验和评价;通过建立以游客评价、第三方调查为基础的企业服务评价反馈系统,逐步推动建立相关企业的诚信服务评价体系;推进旅游卡消费数据库及共享平台的建设,帮助相关政府部门开展消费分析,推动相关企业优化服务、提高宣传营销精准度和力度;广泛开展媒体合作,利用节庆、活动期间,加大对示范项目及旅游卡的宣传,提高示范区(点)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通过统一服务平台加大对参与企业的宣传,增强消费者对旅游卡参与企业的了解。

导游智能管理系统。导游智能管理系统为导游和领队提供注册、登记、代办考证、考级、年审、迁移及各类培训和劳务派出等服务,导游智能管理系统主要体现在导游、领队信息平台,导游、领队派出系统,导游、领队培训系统,导游动态评价机制等方面。通过培训交流让导游丰富理论知识,帮助导游考证、考级和通过年审。

智慧旅游政务管理体系。智慧旅游政务管理体系以实现旅游政务无纸化办公、市县(区)两级旅游部门办公系统互联互通、景区紧急情况及时处理为目标。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升级惠州市旅游局原有OA系统,包括公文处理、手机办公、数字档案管理、旅游信息管理与系统,并与旅游官方网站,惠州市(含各县区)旅游景区管理系统、旅游饭店管理系统、旅行社管理系统、旅游统计管理系统和旅游投诉管理系统相连接,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网上办公体系,实现资源共享、数据有效对接。建设或升级县(区)旅游部门OA系统,解决旅游系统内部各科室、旅游局下属各单位之间收发文管理、电子公文转输及各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等问题,使公文收发文审批、公文传输、办公流程规范化,并为公文的起草、流转、编辑、签发、登记、归档等的公文管理全过程提供较为完整的处理流转系统。完成与.gov网站对接。利用信息门户展现新闻、通知公告、旅游动向、期刊、优秀工作者等,提高内部凝聚力,同时作为旅游局公众网站的对外平台,实现内外网的互联、统一。

建设旅游协会子系统。打造旅游协会各会员单位的沟通平台,完善会员网络,加强旅游局与会员单位的联系。

建设导游培训管理系统。建立旅游业人才档案库,便于系统组织实施旅游教育培训计划,指导旅游业人才交流,提供旅游信息咨询,实行导游员集中管理和服务。

构建旅游局的文书档案库。文件信息管理有序、共享,根据文件资料种类、密级、类别的不同,实现文书档案的电子化分类管理,供普通用户进行网上借阅,实现多人同时借阅的模式。

建立旅游应急管理系统。运用智能视频监控、移动网络、物联网等技术和手段,打造旅游安全决策及应急指挥平台,有效预防及科学、高效处理旅游系统突发事件,不断提高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对突发紧急情况的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的影响和损失,保障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3、实施计划

    (1)构建智慧旅游支撑体系

    智慧旅游云计算中心。到2016年底,智慧旅游云计算中心初步建成,形成“智慧旅游”引领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智慧旅游公众信息服务平台。2014年上半年完成旅游资讯及查询系统扩建工作;2014年下半年完成旅游协会会员系统开发,打造旅游企业宣传平台;2015年完成手机移动端网站信息访问功能;2015年—2016年实现直接面向旅游者的多平台智慧旅游公众信息服务体系,实现惠州市旅游官方网站的政务信息、商务信息的全覆盖,成为惠州各县区、旅游景区、旅游企业信息交换的核心平台。

    智慧旅游数字互动营销平台。2014年上半年完成组建旅游数字互动营销小组;2014年下半年完成旅游数字互动营销平台的全面构建;2015年—2016年通过该平台,策划执行形式多样的在线活动、旅游营销活动。

    智慧旅游电子商务系统。2014年完成旅游电子商务系统的PC端构建;2015年实现旅游电子商务系统WAP端、微网等支付方式;2015年—2016年逐步完善和丰富在线交易功能与在线交易产品,最终将该平台打造成最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电子商超平台。

    (2)构建智慧旅游服务体系

    推进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到2016年底,4A级以上旅游景区及其它高档休闲度假景区基本实现智能化。

    推进智慧酒店建设。到2016年底,基本实现五星级酒店的接待服务和管理智能化。

    推进智慧旅行社建设。鼓励和支持旅行社的智能化建设,到2016年底,建成若干智慧旅游社示范点。

    旅游刷卡无障碍工程建设。2014年4月底前,举行创建惠州市“刷卡无障碍”推介会,正式启动惠州市“刷卡无障碍示范工程”建设;2014年6月底,在景点、酒店、移动运营商、公交、各出入广东省口岸(机场、公司路入口、铁路、海路、汽车站、火车站码头等)部署醒目的宣传标志,宣传“中国旅游卡”,各单位联合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在街道、银行网点、社区各新闻媒体辅助做好宣传工作,为旅游刷卡无障碍示范工程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2014年7月,在试点发卡点内发行“中国旅游卡”,组织“中国旅游卡”新闻会,为中国旅游卡的发行进行宣传;2015年,惠州的试点成为全省旅游刷卡无障碍的示范基地,完成刷卡受理环境建设达到共2000个;2016年,完成刷卡受理环境建设达到共10000个。

    导游智能管理系统。2014年,完成导游智能管理系统,为导游和领队提供注册、登记、代办考证、考级、年审、迁移及各类培训和劳务派出等服务。

   (3)构建智慧旅游政务管理体系

智慧旅游电子政务办公系统。2014年下旬完成升级市旅游局原有OA系统;2015年中旬完成建设和升级县(区)旅游部门OA系统;2014年—2015年构建移动OA和实现移动办公。

(四)试点项目工作成效

1、领导重视,责任落实,为智慧旅游试提供保障 我局高度重视,积极开展智慧旅游建设工作。一是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成立了智慧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对该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二是制定方案,明确职责。结合单位的实际,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全国智慧旅游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和《广东省旅游局关于上报国家智慧型旅游试点城市的通知》为指导,结合惠州旅游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公共服务模式,研究制订了《惠州市建设智慧旅游城市工作方案》,明确责任目标和责任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县区旅游部门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分工,明确工作进度。

2、智慧营销,“微旅游”独领 (1)网站平台系统建设进展顺利。以惠州市旅游局官方网站为核心,建立了县区旅游官方网站、旅游企业网站、商业旅游网站、民间旅游网站、门户网站旅游专栏等相结合的网站体系,实现了惠州旅游信息网络全覆盖。同时,我市与深圳和东莞也实现了旅游网络对接。    (2)利用官方微博开展微营销。开通了惠州旅游新浪微博厅,在全省率先开通了“最美惠州”官方微博。通过“@最美惠州”,借助网络、微电影、微访谈等方式宣传惠州旅游,开展了“@最美惠州”微发现、“@最美惠州”粉丝团惠州游、“@最美惠州”资深粉丝考察惠州、519中国旅游日举办“爱生活、爱旅游、爱惠州”展大侠(何家劲)带你畅游大美惠州等活动。目前@最美惠州微博同时在搜狐、腾迅、网易、新浪、移动、人民网六大平台,累计拥有粉丝数量超过26万,累计微博近20000条。微博资讯每日更新、回复,力争做到资讯更新及时,回复迅速,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已经成为我局旅游宣传推广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3)利用官方微信开展微营销。一是积累粉丝人气。2013年10月开通@最美惠州公共微信,逐日更新,吸引一定数量的粉丝转发,影响力逐日上升。至今年上半年,微信粉丝已近8千。二是市、县区旅游部门、旅游企业微信互动。转发、关注微信活动已经成为最美惠州自媒体平台回馈粉丝、增进网络粘稠度的重要手段,相关优惠信息不定期推送,不断吸引粉丝参与点评,吸引粉丝数量不断增加。三是微信朋友圈给力惠州旅游。在2014惠州首届旅游博览暨旅游招商会、2014年惠货全国行济南旅游推介会等活动中,我局建立微信朋友圈,我局利用@最美惠州官方微博、微信进行自媒体宣传推介直播,共相关微博50条,累计网络转发400多次,点击阅读量超过500万人次。累计微信20条,受众5万多人次,朋友圈幅射阅读量超过40万人次,形成极好的宣传推介效应。

3、智慧服务,“智慧景区、酒店”建设成果丰硕 一是智慧景区建设扎实推进。罗浮山建设了语音导游系统、视觉识别与导视系统、免费WIFI覆盖、无人售票机、网络购票等智慧化设施,基本上达到了智慧化旅游景区的要求。惠州西湖制定了系统的智慧化旅游景区建设工作方案,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二是智慧酒店建稳步推开。康帝、喜来登、嘉华、凯宾斯基等酒店也基本完成了智慧化酒店的系统建设工程,为惠州的智慧旅游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旅行社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市环宇国旅、市观光国旅、市青年国旅、市金山国旅等旅行社也部分实现了旅游管理的智能化。

4、智慧管理,服务企业和游客     一是构建了OA系统,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目前,OA系统正在实现由市局与县(区)旅游局的对接,下一步,还将推进市局OA系统与旅游企业办公自动化的对接。二是积极提升旅游行业管理智能化水平。按照国家、省旅游局统一工作部署,开通了12301旅游投诉热线,并开始着手推进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投诉电话与12301的无缝对接。三是积极省导游征信系统惠州试点工作。以信息化手段,分阶段建设导游征信系统,实现对导游人员的日常管理、服务质量监督、服务信息披露,加快发展我市的智慧旅游,推进全市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和服务质量体系建设。

5、旅游惠民,旅游刷卡无障碍工作扎实推进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文件精神,推进旅游、金融的融合发展,为境内外游客营造安全、便捷、优质、优惠的支付环境,国家旅游局联合中国银联,在全国各地推动实施“旅游刷卡无障碍示范项目”,并将广东省作为全国“旅游刷卡无障碍”示范工程试点省份之一。广东省旅游局率先在我市试点,再向全省推广。在市政府的协调下,惠州市“旅游刷卡无障碍示范工程”试点工作各有关成员部门通力协作,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各县区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商场、超市已大面积铺开刷卡试点。

二、工作经验总结

    1、坚持多元推动,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建设原则。面对越来越大的体量和越来越多的旅游产品,越来越高的需求水准和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局采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运作模式,促进旅游资源活化为旅游产品、放大资源效益这两大核心目标,联合社会各方优势资源共同推进“智慧旅游”建设,依靠现代科技的力量,采用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联合服务模式,用网络把涉及旅游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为游客提供智慧化的旅游服务,为管理部门提供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为旅游企业提供更高效的营销平台和广阔的客源市场,把旅游产业做强,使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2、从工作机制着手,配备专门力量,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一是通过智慧旅游,实现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转变。二是通过与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形成信息共享和协作联动,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保障旅游安全。实现对旅游投诉以及旅游质量问题的有效处理,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三是依托信息技术,主动获取游客信息,形成游客数据积累和分析体系,全面了解游客的需求变化、意见建议以及旅游企业的相关信息,实现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四是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改善经营流程,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增强游客、旅游资源、旅游企业和旅游主管部门之间的互动,高效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整体发展。

    3、引技引智,注重发挥专家的作用。为更好地发挥专家学者智囊团作用,今年以来,我局先后邀请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广州智景旅游专家到惠,针对智慧旅游专题,为市、县(区)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事业单位负责同志授课。我局还与华南理工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发挥专家学者所在领域和相关学科的专业优势,积极为惠州智慧旅游建设建言献策。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营造智慧旅游发展良好环境,按照国家旅游局“智慧旅游年”要求,从上到下形成政府重视、部门支持、企业参与和全社会共推的发展良好氛围。

二是完善智慧旅游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市县旅游部门成立信息化工作机构,吸引专业人才参与智慧旅游工作;联合市旅游协会,整合基层企业,完善智慧旅游发展的工作机制。

三是推进全市智慧旅游工程,提升智慧旅游试点景区和酒店信息化水平。

四是提升智慧旅游应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信息化在旅游管理、服务和营销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推动全市智慧旅游全面发展。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是人才问题。我市旅游人才奇缺,尤其是兼具旅游专业知识和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几乎难以寻觅。希望增设科室和配备编制职数。

二是技术问题。发展智慧旅游,对旅游从业者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是的旅游从业者普遍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不高,不仅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一般从业者的信息化技术培训业面临巨大的困难。希望市政府加大在旅游人才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