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素质教育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4 04:55: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素质教育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教育科研成果评选范围
1、著述类:出版社出版的著述、编著、教材、教学软件、工具书等。
2、课题类:课题研究的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经验总结及成果报告等。
3、论文类:具有一定创新和理论高度的论文、经验总结等。
第二条?教育科研成果评选的年限
原则上每两年进行一次评选活动。
第三条?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三个代表”的思想,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2、以我校教师为主完成的关于基础教育方面的科研成果。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教育科研成果必须是前三位的作者(论文类必须是首位作者)。
(二)具体条件
1、著述类
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实践上具有可行性,对推进素质教育有显著指导作用,得到社会和同行的认可,被采用且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2、课题类
课题必须由科研部门或有关社团审批立项,围绕素质教育和学科教学开展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实用性的研究,研究成果具有可行性,并能在较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取得明显社会效益。
3、论文类
对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科教学中的重大问题有科学研究或重要见解,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得到同行的认可。
第四条?教育科研成果评选的组织机构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评选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监督评奖工作。
2、成立以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为组长的评选工作小组,制定评价标准和要求,具体执行评奖程序。评选工作小组成员不少于7人。
3、各教研组成立论文评选小组,至少由3名以上中高级教师组成。
第五条?教育科研成果评选程序
1、著述类、课题类直接交教育发展研究室进行资格审查,再提交评选工作小组进行评选。
2、论文类评选首先由各教研组的论文评选小组进行初步评选,再按比例提交评选工作小组进行评选。
3、评选工作小组根据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和排序,确定等第。
4、评选结果由分管副校长审核,校长签字,然后由评选小组向全校通报表彰。
第六条?奖励
1、在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者,学校给予物质奖励或颁发奖金。
2、已获奖励的教育科研成果,可优先推荐参加上级组织的有关成果评奖。
3、著述类、课题类获得区级以上奖项者,根据《内部体制改革方案》进行奖励。
4、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的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论文或经验总结者,根据《内部体制改革方案》进行奖励。?
附:
一、优秀课题成果评选标准
1、课题的选题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能够反映现代教育思想并有所研究;选题与学校工作紧密结合,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2、课题研究有周密的计划性和可操作性,分阶段任务和目标清晰,分工明确。
3、课题研究调动了一部分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明显提高了某一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4、有一定数量的研究论文在重要刊物上正式发表,或在国家、市、区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5、课题研究使学校某一领域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进步,参与课题的教师普遍在教学上有显著提高,并被领导和教师广泛认同。
6、课题研究过程规范,研究方法科学、严谨,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易于推广。
二、优秀论文评选标准
1、论文的选题能够反映现代教育思想,选题与学校工作紧密结合,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篇2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开展科普周的活动总结一
为了进一步推进科技教育,发展科技教育成果,我校积极参与___市科技系列活动,__市教育局“全国科普日”教育活动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整个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成绩显著,活动现已告一段落,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正处在一个瞬息万变、充满创新知识和创新事业的信息时代,开展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这是我们下一代立足于现代社会的最起码的条件,创新型人才需要用创新的方法来培养,活动是培养人的重要载体。科学的价值在于普及,科学经过普及才能得到传承、应用和发展。
为了增长学生的科普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我校多次召开教师会议、班主任会议、学生座谈会,各班还利用班会、晨会进行宣传发动,使学生明白了科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增强了学生参与科普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为本次活动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加强领导,精心___
为使科普宣传周的各项活动健康有效的开展,学校成立了“科普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政教主任、大队辅导员任副组长,班主任、科学教师为组员。学校少先队负责活动安排,制定计划,总结经验,配套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各项活动都做到了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有计划、有安排、有过程记录、有经验总结,完善过程管理和档案资料管理,总结了经验教训,促进了活动的有效开展。
篇3
一、指导思想
校本培训以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思想,造就一支品德高尚、观念新颖、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为目标,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二、主要目标
通过培训力争使本校教师具有以下素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符合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拓宽科学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骨干,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引导青年教师拔尖,促进青年教师成名。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三、具体措施和实施计划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德修养,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培养教师的崇高师德,使教师敬业、勤业、精业,从而形成一支踏实工作、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是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
(二)立足校本,切实抓好岗位培训。
1.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信息更新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也需要我们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并能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我校对在职教师进行了新一轮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并基本上拿到了计算机等级考试高级证。本学期我校将继续进行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其主要内容:(1)继续深入学习课件制作,逐步使我校教师人人都具备较高的课件制作水平;(2)熟悉网页制作,初步了解网络环境下的人机交互式教学,并推出五堂此类教研课。
2.狠抓岗位培训,以“赛”育人。
(1)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为从教三年以内的教师聘请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师傅,并对师徒提出各自的具体要求,签订好师徒合同,制定好实施方案,学期结束由教研部门组织考核。培训内容:教学常规(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说课,如何评课)、教材教法的学习及班级管理工作(如何做好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从而加快我校青年教师的成长,真正达到“一年适应,三年成熟,五年成为骨干”的总体目标,为学校培养一支年富力强的教师生力军,使教师队伍和我校的发展同步前进。
(2)以“赛”育人: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教育教学业务技能的竞赛活动,立足岗位,以赛促研,以赛“练”人,以“赛”育人。优秀课评比、优秀论文或经验总结评比、优秀个案分析评比等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
(3)着力造就名师。精心打造通往名师之路是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学校有一批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学校将为这批教师搭建舞台,铺设通往名师之路,以造就一批名师,由名师带动一批青年教师,形成良性循环,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其主要途径:立足岗位,开展各类竞赛与评比活动;鼓励并倡导自学与进修;评选出我校第一批“学科带头人”。
(4)开展对外交流。校际交流活动是校本培训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将积极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学习他校先进经验,充实丰富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三)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机制。
校本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使这项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就必须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不断调整,充实内容,逐步建立校本培训的体系,构建校本培训机制。为此,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成立培训领导小组,负责校本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领导小组成员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研主任以及四名教研组长组成。)
(2)各项培训统筹安排,统一协调,列出培训对象、内容、时间、形式,及早公布,使培训明确有序,进展顺利。
篇4
1.教育对象的复杂多变性决定教师工作具有较高的研究含量。
的确,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正处于人生中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时段的学生。在这一时段内,不但学生的生理发生巨大变化,其心理也随之变化。因此,对于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的研究就成为小学教师做工作的前提。其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标准,教学本身及教学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怎样启发引导学生,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怎样组织教学,等等,都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在领会教学理论精髓的基础上作出决定与判断。为保证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尽量减少负面影响,教师有责任审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2.社会文明的进步,对小学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时代在发展、在变化,环境系统已从超稳定的一端移到了剧变的一端,在现实条件中取得成功的条件已完全不同,信息时代需要新的素质品格。曾经,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途径,但是如今已是信息时代,有了网络媒体,学生完全可以从网络上学到许多知识,而且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如何把小学生从外面多彩的世界拉回到课堂上来,如何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再塑光辉形象,这对小学教师将会是一个挑战。面对这一挑战,传统的经验或教育是招架不住的,当传统教育慌乱地企图还以经验方式应付信息社会的时候,很快就会发现陷入了拼时间和拼经历的境地,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
1.科研至上。
综观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相当数量不是在默默无闻地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贡献,而是在大张旗鼓地为树立学校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做广告,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开展的背景下,教育科研成为某些学校之间相互攀比的筹码,成为花瓶或摆设。在有些小学,教育科研甚至成为教师评优的敲门砖。随着国家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成为教师晋升评优的附加条件,有些教师热衷于搞科研,就在于教育科研的光环效应,而是否对自身素质有所提高,对教育问题能否解决则不重要了。
2.重虚而不重实。
许多小学或小学教师在搞科研时忽视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重理论不重实践,科研形态有了,却没有直指教学的痼疾。有了科研的行为,却没有真正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往往是轰轰烈烈地“科研”一番,但教师的行为依然如故,学生的状态仍同往常,其结果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课题而课题。这样,虽然学校也忙于申请种种课题,但课题研究的成果并不能为学校所用。虽然各小学也倡导教师投入研究阵营,但这样的研究并不能切实地改变教师的课堂行为,应该说,这是小学教育科研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3.跟着潮流走。
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时往往缺乏主题意识,缺乏对自我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和洞察力,一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或“潮流”,有些教师就闻风而动,作相应的各式各样的研究。例如:创新教育一出现,不少小学教师就以创新为题申报课题,好像课题名称没有创新就无法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样,使得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没有针对性,也无法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
三、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
1.培养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改变其陈旧的思想观念。
在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对许多小学教师是一种新要求,因而必然会存在一些思想障碍,长期以来,只重视“教”,轻视“研”,只重视“考分”,轻视“素质”的提高,把学校看作是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场所,把教学的功能片面归结为教师传授书本知识。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教学工作形成了一套僵化的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答。其结果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只会死啃书本,习惯于重复他人思想,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改变传统的陈旧的观念,才能找到教育科研的突破口,才能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质量的评比上,由单纯依赖分数、升学率向学生全面发展转变;在课堂教学结构上,从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方向转变。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广大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欲望,才能提高教师的科研兴趣,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水平。
2.让小学教师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教育科研的优势,使他们由被迫到自觉地进行教育科研。
通过教育科研,教师可以了解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受现代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找出其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可以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教师在实践中锻炼,在改革中成长。
3.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育科研需要以科研的方法为支撑,科研方法是完成科研课题所采用的程序、途径、手段或规则,在课题研究实践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用恰当的方法,能使课题运行步骤清晰,成果有推广价值,这与常规教学中的经验总结不同,它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常规经验总结轮廓模糊,又易受主观因素的干扰,科学性较差,所以小学教师学习运用科研的基本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金春兰.教师,你是一个研究者.黑龙江教育,2001,(11).
[2]陈平.引导新教师走上教学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人民教育,2001,(1).
[3]耿文侠.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教育探索,2002,(9).
篇5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二、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三、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篇6
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区域衔接和递进的研究课题顺应了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教育资源,整合学段研究力量,实现优势互补。课题组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各子课题的实施方案落实到位,不少子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显著,语文组和英语组的有关本课题的教研课已经冲出东台走向全国。语文组和历史组有关本题的论文已经在全省乃至全国荣获一、二等奖。因而语文组、英语组、历史组的课题研究走在前面,对其他子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 中小学素质教育 教育区域 衔接和递进
引言
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和递进的研究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课题。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要求“突出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要提高应用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特别是要研究各级各类学校如何系统推进素质教育等等”。江苏省教育厅下发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指南》中,将“构建大、中、小学相互贯通、不断递进的素质教育体系的研究”,列入综合研究项目的选题内容。
从目前我们检索、搜集到的国内外资料看,素质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的研究呈现出一些特点和态势。
首先从研究范围看,素质教育的研究正从学段内的研究向跨学段的研究发展。如法国的研究(虽不用素质教育这一提法,但着眼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的精神是一致的)从初中向高中延伸,我国的研究从单个学段走向多学段的研究,如“九五”期间,攀枝花钢铁公司肖信珊同志负责的《义务教育阶段落实素质教育的区域性改革》,就是研究小学、初中学段素质教育的区域推进问题。
其次从研究内容看,素质教育的研究正从偏重于学科课程的研究,向着眼于学生和谐发展个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多元课程的开发和跨学段沟通等方面的研究转变。
再次从研究重点看,普遍重视素质教育实施中课程的研究,课堂教学的研究,课程选择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教学模式由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教学理论由“记忆教学论”向“思维教学论”转变。
以上这些研究都试图通过优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来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且这些研究都比较多地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方面研究素质教育的推进问题。对于跨学段的研究,我国尚只有个别单位对小学、初中素质教育推进的衔接有所研究,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跨学段系统的整合研究尚未开展,故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都在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中列出了要研究各级各类学校如何系统推进素质教育的选题。
二十一世纪的高中教育普及呼唤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目前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高中教育正在走向普及。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在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完成基础教育学段素质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必须全面实施,循序渐进,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对学生德育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的系统培养。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地区小学搞素质教育,中学搞应试教育;非毕业班搞素质教育,毕业班搞应试教育等状况应当切实地加以改变。
区域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整合研究势在必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的推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新课程、新理念,选修校本课程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等,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进提出了新的课题。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本来就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衔接和递进,只是高中和初中、小学的教育衔接与递进还显得非常的薄弱,并且学段的研究也不够平衡,比如小学的一到六年级的衔接还可以,初中的一到三年级也尚可,高中的一到三年级的教育衔接也说得过去,但是小学和初中的衔接就不那么和谐了,初中和高中的衔接也不那么自然了,特别是各学区、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教育的衔接就更相形见绌了。因而加强区域内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与递进的研究,对于充分利用区域教育资源,整合学段研究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正文
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区域衔接和递进的研究正在进行。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首先对本课题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定义。素质教育:指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以德育为首位,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育。区域:指一定范围内的地域。本课题专门指三仓中学所在的三仓学区。衔接:事物之间的结合。递进:按次前进。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区域衔接和递进的研究,指的是探索基础教育阶段学区(三仓学区)内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和循序推进规律的研究。
系统工程理论认为事物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运用整体性原理、相关性原理、有序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分解综合原理等对工程进行系统构建,就可以收到“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见沈兆昌主编的《系统工程》,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根据系统工程理论,本课题纵向必须研究区域小学、初中、高中的衔接与递进,横向必须研究学段素质教育实施要素的联系和综合、研究影响素质教育实施内外部诸因素的整合和优化,从而全面提高学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
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我们的智力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言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他们是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思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智力的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加德纳《智能的结构》)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区域素质教育推进中,要坚持基本要求与个性发展的结合,讲求实施要求序列性的同时,坚持开放性,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建立激励性评价体系,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实施途径的多样化,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⑴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将运用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视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性学习方面的研究成果充实、完善课题各阶段的研究,并将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区域衔接和递进的研究”的内涵、目标等进行研究。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基本素质,这一定位一定要贯穿小学、初中、高中,要不然的话,就很容易把素质教育当作一叶、一斑,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素质教育发展的一定是那些稳定的、对学生今后发展起积极的长期作用的、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对实施的目标进行比较具体的描述,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陈晓英老师的《我心归去》一课由于充分体现了本课题的理念,加之旁征博引,师生活动默契,荣获全国中学语文大赛一等奖。
⑵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去了解一些实际情况,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一定规律而采取的研究方法。远在奴隶社会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方法调查人口与农业生产了。在我国“调查研究”最早见于《管子问篇》所载的有关调查国家资源的文献。在“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区域衔接和递进的研究”中将积极运用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查、了解、分析影响学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诸多因素,为对策的实施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崔荣斌老师特别注重调查研究,每年在各级报纸杂志上都发表上百篇论文。
⑶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将贯穿“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区域衔接和递进的研究”的全过程。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卢惠斌校长身先士卒,在校长室的带动下,各处室、各教研组迅速行动起来,以课题的论证、申报和研究为依托,全面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学校对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与教育,评比进步之星、体操之星、篮球之星、田径之星等校园明星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革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流弊,狠抓素质教育,每天15分钟的练字、15分钟的名著阅读。奋力创素质教育的“仓中”现象。郑长华的《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荣获全国一等奖,周冬霞的《诞生》教案荣获全国一等奖,陈蓉的《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设计荣获全国一等奖。
⑷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对子课题每一阶段及时进行总结,将实践经验及时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素质教育注重一个“实”字,每天800米的跑步,轰动全省的往返86华里的远足活动等都是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的考验与锻炼。定期总结,每周一次的年级班主任例会,每月一次的学校班主任例会,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课题组每月一次活动,交流经验,互评得失。
⑸比较研究法:运用比较研究法研究各学段之间、同学段内素质教育实施的差异性,并综合运用跟踪法、追因法、临床法等揭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中的某些规律和本质。沈文清老师的《夯实工具基础张扬人文个性》获江苏省教育年会二等奖,就是注重了人文说和工具说的比较,再联系了小学中学的衔接。该组员又马不停蹄撰写了《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注重了素质教育的衔接和递进的研究,荣获了全国二等奖。
结果
课题组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的要求,结合三仓学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区域内基础教育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解决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中小学学段间素质教育目标等不相衔接的问题。
依据系统工程理论,建设学区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由高中牵头,会同中心初中、中心小学开展学区素质教育递进的研究。解决同一学区学段素质教育递进失当的问题。坚持条块结合,充分发挥中心初中、中心小学的示范辐射作用,解决学段内素质教育缺乏交流的问题。凸显三星级高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发挥优秀教育资源的品牌效应,衔接和提升学区各校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是我校历任校领导工作重心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三仓中学就启动了学区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省级课题立项后,学校教科室牵头,各学校负责人担纲,教科研积极分子积极参与的课题研究活动就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取得了以下几项成果:
1. 课题研究与解决各校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多年来,英语学科一直是制约我校高考质量提升的瓶颈,英语学科衔接课题组成员,先后多次为学区各中小学开放课堂,深入各个学校详查一线教学实情,应相关学校邀请帮助进行英语师资培训。2003年高考一结束,我校立即派出学科中心组的老师到各学校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摸清现状,分析原因,寻求对策。我校课题组成员袁爱祥、周存海、崔荣斌等撰写的调查报告《三仓学区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现状与思考》在《21世纪教育导刊》上发表,同时也提高了学区的英语教学质量,英语学科成绩明显上升。
2. 理论探索与共享各校优势资源相结合。“仓中”作为学区内唯一的一所三星级高级中学,有盐城市东台市两级教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近20人,课题组多次举办各学科教学研究的沙龙活动,共享先进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探索素质教育框架下的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所有参与研究的学校都认为,研究实在,理念先进,与教学关系密切,操作性强,学区各校教育教学整体的优势不断显现。我校2005高考中的突起,也与课题研究的扎实开展密不可分。
3. 横向交流与纵向前延后伸相结合。我们在指导各校开展研究时,要求各初中、小学学段内加强协作,加强交流,及时互通研究动态,将各校专题研究活动归口管理,协调行动,确保研究的效果。同时,我们还要求各学段之间加强交流,各学段衔接年级的老师每月必须至少两次走进相应学段的课堂,了解学情,分析教法,及时调整教学对策,低年级段有机渗透,高年级稍下浮一些,从而保持各学段的有效衔接。
依据现代信息理论,构建区域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信息平台,加大学区内素质教育实施的组织力度,整合学区内的多种资源,广泛吸纳互联网资源,成功地实行了多元互动,条块结合,优势互补,有效地解决了素质教育实施中条块分割、学段分离、资源封闭等造成的学区素质教育实施水平不高的问题。
讨论
课题组在研究的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研究,已经形成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让所有的组员收益匪浅,享受终生。但是由于教学工作繁忙,加之理论水平不是很高,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有些问题甚至至今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如衔接的措施还可以再细化一些,衔接的目标还可以再明确一些,学区内的各学校间的联系还可以再紧密一些,等等,不一而足。
因此,从发展的意义上说,研究并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篇7
2007年,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无锡市南长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为指针,定目标,找差距,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坚持“电教科研为龙头,教育资源建设为核心,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的基本工作思路,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步伐,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努力使电教工作成为提升我校教育档次,促进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支撑。主要工作:1完善本校创新教育网,网站准备进行较大的改版,在内容和智能化程度要有突破,实现网站管理智能化。2抓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第二模块的培训工作,今年力争第二模块参考通过率达到100%。3重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级各类信息技术应用比赛。具体实施:
一、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1、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上,根据无锡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南长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逐步实现“教师办公自动化、备课无纸化、上课课件化、图书数字化、资源系统化”的教育现代化目标。2、完善“我校创新教育网”的建设,网站准备进行一次较大的改版,将加强安全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制度,部分栏目实现由校网管员、教师电子投稿,网站审核。3、组织教师积极参加6月份由区举办的教师个人特色网站制作评比,促进和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二、以师资培训推动素质教育1、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关键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认真抓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第二模块的培训工作,总结前阶段培训工作经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确保培训的课时和质量。力争第二模块考核通过率达到100%。2建设一支电教骨干教师队伍,成立校电教小组。
篇8
关键词:素质消耗 素质普及 校园文化
综观高校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第二课堂还没有形成规范的体系和人才素质缺乏成熟的评价尺度等原因,“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始终未能真正进入或未被完全纳入整个学校素质教育体系,素质教育活动得不到广泛的社会认同。
在大学校园里,当务之急是削弱以“素质消耗”为导向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素质普及因素。这只会调动小部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消耗甚至是压榨少量群体的素质,最终导致失去群众基础而失去活动本来开展的意义。
强调校园文化活动中素质普及,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开展。
1 在素质教育大系统中谋篇布局,进行政策性引导
在高校进行素质普及教育,必须立足于长远,统筹安排,统一部署。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在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学校一些重大比赛项目中加强普适性的元素,提高广大学生群体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一年一度的校运会中加入“十人十一足”、“集体跳绳”等项目;设置精神文明奖,以鼓励和表彰在校运会期间在纪律、卫生、风貌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单位;在新生军训中,摒弃以系部为单位评选先进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同时设置军事训练和内务整理两项奖项,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奖项的设置数目,让更多的班级拿到荣誉,从而增强班级集体荣誉感。
2 提倡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举,提高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把大学生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正确处理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团学组织和教育教学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凡是第二课堂学分不够,都不能予以毕业,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全部的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教育,达到全员育人,素质普及的目的。在推进第二课堂教育中,把第二课堂融入第一课堂,要求教师将讲台变为学生展现自我学习能力的“舞台”,把传统的“教-学”模式变为“助-学-论”的模式,教师可以确定每次授课的主题,并在班级内部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学习兴趣小组自主开展学习,通过小组内部讨论,小组间讨论得出结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就把第二课堂搬进第一课堂。
3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规划职业生涯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必须让学生从认同素质普及到接受并积极参与。大学院校应当积极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为新生讲授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课的教师,必须是从各院系选拨的优秀人才,通过竞聘获得授课资格。任课教师应当定期接受先进理论(如TTT)的培训,并把这些理论在实践中进行操作,内容涉及学业指导、职业规划、经验介绍等各方面。在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引导广大学生都积极参与,进行自我评价,达到自我认知,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职业兴趣,树立良好职业价值观。
4 及时进行经验总结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进行素质普及教育,除了一些理论阐述之外和校园活动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要切实把活动本身融入普适性的元素,而不是为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要从政策引导并且肯定、两个课堂相互融合、学分认定、形式探索等多个方面进行努力,通过这些措施对学生发出一个明确而且积极的信号:鼓励所有的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坚信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己潜力有待挖掘,肯定每一位学生在校园活动中做出的成绩,调动的是全部而不只是“精英”的积极性。把素质普及教育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开展大学生职业导航,需要完善导师制,建立考评机制,进行跟踪评估,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但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素质普及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各系部在各种选拔式项目中造成了冲击,这需要学校坚定信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忍痛割爱”,让这种普适性教育不至于半途“夭折”。在素质普及过程中也不能完全取缔少部分具有特长学生精英式的竞赛,注意每个学生特异性,因材施教,既要照顾大多数,又要发现和培养突出个体。
5 需要加强和改进的环节
5.1 进一步加强素质普及教育的政策性引导和支持 素质普及取得良好效果, 离不开政策的引导,为了广大的学生能够持续的、全面的得到健康发展,需要学校的领导决策部门暂时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同时减少一些硬性的任务和活动,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选择的空间。
5.2 加强职业指导任课教师的培养培训,拓宽导师制工作范围 素质教育融入职业生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教师水平直接制约着先进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效果,教师必须在不断的探索中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可以邀请校外知名职业指导讲师对我校教师进行指导交流。
参考文献:
[1]祝.地方理工科院校中人文素质普及的若干方法探索――
以福州大学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篇9
学生会年度工作计划
为密切配合学校工作计划的开展,在校党委的领导和校团委的指导下,以培养良好的学风、校风为重点,以提高广大同学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本着"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精神,坚持走群众路线,为学校和同学服务。结合学生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学期的学生会年度工作计划如下:
一、 思想政治工作计划
(1) 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逐步提高同学们的政治觉悟。
1、 组织广大同学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 大力宣传和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思想,号召同学们积极投身于西部大开发。
(2) 以开展各类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思想素质教育, 促进校风的建设
1、 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
2、 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同学们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 学生会工作计划
1、 强在校学生会各部、各系学生会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学生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学生会干部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3、 做好"优秀学生会干部"、"优秀学生会工作者"等称号的评定,表彰工作;
4、 坚持走"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同学,了解同学的动态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建立学生会的网站,做好维护工作,加大学生会的透明度,让学生会更贴近同学们的生活,也让同学们更便于了解学生会,充分发挥学生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5、 组织好校(系)的 纪律和宿舍的检查小组,加大检查力度,帮助和引导同学们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三、 搞好第二课堂,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1、 组织同学开展各类体育健身活动, 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
2、 开展以科技为主的小型多样的竞赛和讲座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3、 及时做好各系英语四、六级和其他学科活动的经验总结和推广;
4、 总结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5、 五楼会议室开放时间的安排。
篇10
“孩子的心是块空地,种什么就长什么,辅导员的爱如滴滴晨露,滋润多少就收获多少。”——这是优秀大队辅导员XXX对少先队工作的经验总结。
她,30岁,参加工作11年,当了10年大队辅导员。10年来,她把爱化作涓涓细流渗入孩子们的心中,把学校的少先队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有力地配合了学校的德育工作、教育工作,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多次被团县委、县教委评为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和县第一届、第二届“十佳少先队组织”。她个人也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辅导员和市第三届“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县第一届、第二届“十佳少先队辅导员”。XXX用她的行动诠释了星星和火炬的事业。
作为大队辅导员,她立誓要以“爱”、以“情”去开垦心中那一片红色的土地。于是她积极地参加省、市、县举办的辅导员培训班学习,订阅了《辅导员》和《少先队活动》等优秀杂志,认真学习《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不断地学习吸收少先队工作的新经验、新信息,提高自己的新技能,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也更坚定了搞好少先队工作的信心。首先XXX请求领导的支持,添置设备,布置了一间宽敞的大队室,成立了一支百人鼓号队。在学校通过竞选的办法,配备了能力强的队干部;建立、健全了从完小到村小的少先队组织;成立了红领巾监督岗;办起了《少先队专栏》和“红领巾”广播站;坚持周一和重大节日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制度。坚持了少先队常规性活动的开展。
全国少工委推出“雏鹰行动”后,她组织全体中队辅导员和队员学习其精神,并制订了实施方案,于是“争章达标,争当雏鹰好少年”的活动便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了,在争章的各个环节中,她强调了队员的体验教育,引导少先队员通过努力挑战自我。结合“自理章”开展了“我是小巧手”;结合“环保章”开展了“放飞绿色的希望”等体验教育活动;结合“爱国章”开展了“星星火炬代代相传”系列活动,通过主题队会、演讲、画展等对队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她又延续开展了“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系列活动,具体以“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三方面为内容,让队员体验爱国情怀,增强队员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学习榜样,立下雄心壮志。 作为孩子的知心朋友,XXX关心、尊重、帮助、赏识每一个孩子,她在全校开展了“手拉手,话小康”活动,完小中队与村小中队“手拉手”,为村小中队的贫困队员捐钱、捐书,为村小中队送去观摩活动,让队员在“手拉手”活动中建立真挚情谊。由于学校“留守学生”多,学校和青龙街社区建立了“留守孩子教育基地”和“留守孩子”举行“手拉手”活动,让这些孩子们感受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做到“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面对新世纪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呢?她认为主要是要让孩子从小有创新的习惯和有创新的体验,为将来在学习和工作中去创造打下好基础。针对小学教育的特点,她组织开展了“新世纪,我能行”系列体验教育活动,并提出了这样八句话:“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这八句话帮助学生充满自信,使他们勇于表现自己、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结合学校、队员实际,她主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大自然等范围广泛开展体验活动:如“今天我当家”活动,让队员充分发挥了小主人的作用,既体谅到了爸爸妈妈的辛苦,又学会了干家务;“校园小主人”活动,增强了队员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对学校的了解和热爱;“新世纪好雷锋”等活动,既服务于社会,又在社会中学习、锻炼;“用我们的小手放飞绿色的希望”,通过环保教育和实践,增强队员的环保意识,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队员们感受到了“我能行”的快乐与自豪。
与此同时,XXX还结合学校的市级课题《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和新守则、新《规范》,利用少先队活动大力开展了“革陋习,树新风,加强养成教育”的活动。为了让队员从小养成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品行操守。她组织队员通过宣誓、签名、争星等活动,让队员从学习、礼仪、锻炼、环保、诚信等方面规范约束自己。通过活动,还评出了十小“礼仪之星”、十小“学习之星”、十小“健康活力之星”、十小“校园小卫士”、十小“诚信之星”。
- 上一篇:学生思想工作经验总结
- 下一篇:计生全年工作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