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3 23:4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设工程工作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依托优势,科学规划,坚持把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龙头
我们坚持市场理念,把城市作为一种资源、一种产业,认真策划,科学规划,整体运作,引领城市快速发展。
(一)找准城市定位。县城依江而建,位于、yy、zz三市交界的腹心,是一座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在ss区域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当前老城日益拥挤,不堪重负,3.8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容纳近10万城市人口,急需拓展新城来升级城市功能。在新的形势下,城市建设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四川省委提出打造川南城市群和川南经济区,yy市委提出打造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和百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特别是随着cc快速通道、vv渝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将从根本上影响到的发展命运,使得将从yy城市的远郊变成yy百万人口大城市的东部核心,从中心城市区的“后卫”变成城市新战略浪潮中的“前锋”。作为川南腹心区域,将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基础条件,在城市建设和城市功能上承担着重要的承载平台,在yy甚至川南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将城市确定为具有行政、商务、商业和居住等综合功能的“宜居、宜业、宜游”滨江生态园林城市,响亮提出要尽快融入yy百万人口大市,努力打造yy后花园。
(二)科学规划城市。我们牢固树立“规划出效益、规划是财富”的理念,并根据城市发展定位,高起点、新理念、大手笔开展城市规划、策划和设计工作。从以来共投入资金近3000多万元,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团队高起点完成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完成西城4.76平方公里、东城0.3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县城城市绿地系统、电网、地下管网等规划,确定到2015年,城市面积达成12平方公里,人口12万人。西城用地沿长江平行分布,总体布局按照“一心、两片”的紧凑型带状结构布置(“一心”是指规划区中部集合商业、商贸等的公共服务中心;“两片”是指桂溪河东西两片的居住用地形成的两块片区),将打造集生态公园、商务楼宇、高档住宅、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亲水性城市核心区。在完成控规的基础上,从重庆、上海、深圳、海南、香港等全国大城市中的甲级景观设计单位采取带方案公开遴选方式,公开遴选出重庆景观设计院开展景观设计;遴选出设计成都锦里等大型景观的四川奥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和四川美术学院实施西城桂溪河商业步行古街商业形态及风貌打造规划;聘请美国hhcp国际设计公司对桂溪河主题公园进行设计。同时,近期将公开遴选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建筑设计总院有限公司进行城市设计。在规划设计过程上,充分考虑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整个城市经营和西城新区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三)打造城市品牌。城市品牌是良好城市形象的缩影,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标志。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经营城市的战略眼光,积极打造城市品牌,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城市实际,我们聘请知名城市专业策划团队,编制完成《城市发展战略策划》、《新城业态策划》,确立了“仙源福地,上善水城”的城市品牌定位,并提出“仙源长街——万里长江第一街”、“仙源外滩——湿地与滨江公园”、“城市商业——yy商业的明珠”、“城市地产——理想舒居”等四张名片,着力体现千年的城市古韵和长江首善的水城风韵。根据这品牌定位,我们提出建设“宜居、宜游、宜业”城市发展目标,把宜游作为塑造城市名片的载体,吸引川南、省内、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把宜业作为增强城市张力的手段,积极打造优质优良的投资环境,吸纳投资者投资,加速形成产业聚集和产业支撑,创造出更多创业空间和就业机会;把宜居作为培育城市人文精神的支撑,承接川南及yy人口的涌入,进而塑造城市的品牌和形象,提高城市品位,使城市增值,置换出更大的功能效应和环境效益。
二、抢占先机,抢抓速度,坚持把项目作为城市建设的抓手
推进城市建设,必须以项目为载体。我们把城市建设作为一个总体项目和系列子项目进行运作,以项目的理念推进整个城市建设。
(一)把握时序,梯次运作项目。在新城开发时序上,一期:核心突破——以对新城整体的环境改造为基础,以沿江休闲、核心商业区和五星级酒店为突破重点,造环境聚能量促发展;二期:拉开骨架——重点对东西两大区域引擎的打造,通过古城、体育馆、职中、湿地公园、中医院全面启动,依靠引擎的拉动,使周边土地价值得到释放和提升;三期:全面开发——当土地价值峰值释放后,有计划的进行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的全面开发。目前,已完成县妇幼保健院、消防站等项目的迁建工作;启动长江国际五星级大酒店项目建设,该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占地约2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已于今年1月7日开工建设;启动国家级职中职中的搬迁工作, 该项目投资1亿元,占地约184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已于12月开工建设;计划投资2亿元桂溪河商业古街建设已完成前期工作,在二季度启动建设;开展文化体育中心前期工作,金融机构等逐步往新城转移,新城公共服务平台逐步推进。
(二)把握时差,加快项目包装。为有力推进项目实施,我们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把城市战略举措包装成一个个重点项目,抓紧完成评估、可研、初设、地勘等前期工作,做到包装成熟一个,推向市场一个,着力实施一个。为缩短项目前期工作的时间,不按照常规的“完成一个环节,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做法,根据拟定的项目提前开工时间,倒排时间,在一个环节未完成的同时,紧接着进行下一个环节,甚至同步推进。比如3.5公里的长江防洪护岸三期工程和1.75公里的桂溪河改道工程,我们通过优化方案、将需长江委审批的八个评估报告,分成了8个县领导挂帅的工作组,严格把握流程,超前做好工作,高效率完成了防洪规划、行洪论证、水保、环保、通航论证、可研、初设等前期工作,并争取到长江委、省水利厅等机构在“5.12”地震期间超常批复,于12月9日正式开工建设,于4月30日主体工程顺利竣工,从项目提出到项目竣工,仅用1年零7个月时间,相比其他地方同样的工程缩短时间三年以上。
(三)把握时机,加快推进项目。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认为,项目建成越早,越能抢占发展先机,越能聚集人气。因此在项目建设上,克服惯性思维,创新思路,倒排工期,制定各合同段阶段性目标和保证关键工序、设备投入、材料储备等重点环节的措施,确保各标段工程平行作业有序进行。同时,不分节假日、不分白天晚上,加快推进。比如,计划用2年完成的滨江堤建设,5个月时间主体工程完成。计划8个月完成的桂溪河1、2号桥,93天实现竣工通车,3、4、5号桥已完成地勘、施工图设计和招标。计划12个月实施长3.5公里宽50米滨江景观带绿化亮化工程建设,3个月内已完成乔木栽植、生态回填、部分下河梯步建设,完成投资5000万元。按照西城4.76平方公里的“三横五纵”骨干道路建设的规划,滨江路主干道在1个月内完成水稳层建设;“两横五纵”道路地勘、施工图设计、预算等前期工作,近期将开工建设。同时,充实监察、发改、财政、审计、检察等单位人员进入工程指挥部,进一步规范项目监督管理制度,城市建设项目质量过硬。
三、多元投入,多头并举,坚持把市场作为城市建设的手段
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市场化运作,把城市当作资本来经营,走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之路。
(一)市场“筹”资。采用“政府+总运营商+项目开发商”的三级开发模式,在单纯的政府主导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转换,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引入运营商,捆绑企业、政府两者的利益,权责分明,走民办官督的区域发展路线,目前已筹资5.2亿元投入城市建设。如采取bt的方式,遴选康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滨江景观带工程;采取博正公司滨江堤打捆项目延伸投资的方式,投资5500万元建设滨江大道和nn河1、2号桥;通过挂牌出让的方式,由县金盛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竞得滨江三期农贸市场项目土地40亩,用bt模式出资5330万元代建滨江三期安置房工程建设项目。
(二)市场“融”资。县政府将城镇国有土地划转到县财源公司,使公司资产总额达到15.8亿元,增强了公司融资能力,为工业和城市的融资奠定基础。去年,融集发展资金4亿多元,其中,为工业集中区建设融资1.5亿元,城市建设融资2.5亿元。认真做好城市土地开发计划,科学规划调整西城区商业地块,为整体开发打下基础。目前我县土地价格达到合理水平,仅去年出让土地筹集资金就达2亿多元。依法公开处置城市闲置资产,最大限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实现政府收益最大化,将36宗经营性用房进行公开拍卖,成交29宗,成交金额为2100万元。
(三)市场“引”资。把城市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阵地,加强与北京成都同乡会、广东四川商会、重庆四川商会等的联系和战略合作,积极开展上海、广州、南宁、成都、重庆等招商引资活动,城市招商工作成效显著,成功引进广东通友物流投资1.5亿元迁建县客运中心和四通物流项目、广东惠东工程公司投资1.5亿元投资西城农贸市场等项目,特别是成功引进实力较强的房地产商开发南山一品、江临天下、聚豪园等小区加快建设,有力提升了房地产水平和档次。城市招商引资5.2亿元,同比增长278%,有力地助推城市建设。
(四)自身“节”资。城市建设的每一分资金都必须用在刀刃上,能节约,尽量节约,整合好建设资金。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本着保证质量控制及减少投资浪费的原则,优化各类施工方案,如nn河自身土石方平衡、桂溪河护底、桂溪河与长江堤基础换填处理等方案,至少为工程投资节约6000万元以上,并且缩短了工程工期。强化对招投标及政府采购的监管,节约财政资金1609万元;组建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和投资审计中心,财政投资评审审减项目资金4727.7万元,投资审计中心审减项目金额1421万元。
四、以人为本,广泛发动,坚持把群众作为城市建设的主体
城市建设是个宏伟的工程,必须有力调动全县老百姓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时时处处集中群众的力量,体现群众的利益,增强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广泛发动,集中群众力量。县委、县政府把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举措,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多次召开大会,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立足本职,服务大局,步调一致,整体联动,全力以赴打好工程建设总体战。无论是块上部门,还是条上部门;无论是经济部门,还是执法部门,都要牢固确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自觉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确保政令 畅通,确保工程建设顺利,确保社会稳定。同时,通过电视台、展板、标语等形式,积极宣传新城建设的重要意义,展示新城的各项规划,使全县老百姓主动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城的建设。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各单位齐心协力,广大群众大力拥护,新城各项建设运转协调,形成了城市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有情操作,体现群众根本利益。滨江三期工程涉及的征地区域较其他征地区域,人口密度更大,人员较复杂。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做细、做实群众工作,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完成,有力支持了工程建设。一方面,补偿到位。两年来,我们在新城共征收集体土地928.49亩、收回国有河滩地812.65亩、堤外河滩地1223.72亩,共计2964.86亩;拆迁房屋370户,总面积59968.5平方米;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地面构附着物补偿费、拆迁补偿费等应兑付的费用已经全部补偿到位。另一方面,安置到位。我们已完成县城西拓安置小区、镇九龙复兴安置小区和罗龙工业集中区安置小区建设23.8万平方米安置住房、廉租房3.02万平方米,正在实施15万平方米的安置住房建设。在土地供应上,选择城区较好地段作为安置房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小区各项建设规划指标,确保小区环境优美;完善小区内道路、水、电、气、绿地等配套设施;最终达到使入住群众得到实惠,让群众居住满意。
篇2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施工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质量是所有建筑工程项目的生命,而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是工程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管理者必须仔细思考本地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通过选择合适的施工质量控制评级制度来明确整体工程质量所需控制的关键点所在。工程的项目施工单位必须确保完全按照设计图来进行施工,聘用符合规定数量及技术水平达到要求的工人,要完全依照工艺流程及操作工艺来执行施工,这就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工程监理单位必须依照规定的对建设工程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的施工过程实施监督,促使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完全落实,尤其是要确保建筑材料的见证取样及房屋建筑结构主体工程的专项检测工作完全按要求进行。建筑房屋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管部门必须对建筑材料进行取样检测并对整体结构工程中的各个重点环节进行相应专门的检测审查,做到了以上几点就可以确保监管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这样才能够对建筑房屋建设工程质量做到有效监管。建筑房屋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管部门必须将建筑房屋建设工程和建筑工人持证上岗当做监管的重点内容,制定出监督计划来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随机取样,监管工程各方必须完全履行相关职责,督促工程的各项措施被严格落实,确保工程整体质量与设计要求及有关国家标准相符合。
2、保证施工质量要狠抓采购环节
采购建筑材料时相关管理者必须与采购员一同到材料采购点,对整个采购过程进行监管和检测,亲自监控整个采购的全程。确保施工现场所用的建筑材料品种齐全、质量良好,进入施工现场前需进行相关检测,检测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行业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或所属有关部门)的有关规定。平时也要注意对施工现场的辅助材料进行检测,发现不符合质量参数要求的材料必须禁止使用以此来达到整体工程质量的要求。
3、施工过程质量的控制
3 . 1 做好设计工作是控制施工过程质量的关键
设计是一个工程的基础,选择一支管理体系完整、设计技术过硬的设计单位,是工程的质量得以保障的基础,假如设计自身就有缺陷或不当之处,就会对房屋建筑房屋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进度、投资等方面造成直接的重大不良影响,所以必须确保设计的完善,发现并有效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监理必须特别协调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加大力度协调并减少多边工程(比如边设计、边制造、边施工、边修改等),务必在执行项目前做好房屋建筑工程蓝图并经过反复探讨确认其可行性,务必确保监理、业主方、施工单位等相关部门都已仔细审查设计图,之后将问题进行汇集,在交付设计图之前将图纸中发现的问题妥善处理解决。而有些建筑房屋建设工程过于庞大、各部分相关性很强、设计也很复杂多样、潜在的问题多、时间紧迫的工程,在结束设计前是不可能完全将存在的全部问题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的,所以直至设计在已交付后仍有必要要求施工单位继续进行检查审核,直到确保在施工开始前就可以找出的问题已被全部找出并已妥善解决。对于那些不完善的设计建筑房屋建设工程项目,要把所有已找出的问题全部整理出来,并写成书面文件,对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建筑房屋工程可能会产生的不利负面影响进行详细的说明,促进相关各方尽快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对设计进行修改使之完善,这样才能为施工铺平道路,确保建筑房屋建设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建筑房屋建设工程的整体施工时期,必定不断地显现出设计中潜在的问题,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对设计有所修改,以此来确保在建筑房屋建设工程建设过程当中使得问题不再出现或能行之有效地妥善解决并不会影响到建筑房屋建设工程的质量,与此同时质量监管部门必须与设计方保持良好关系,与其时常联系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各类问题。
3 . 2 保证设备和材料的质量是控制整个施工质量的前提
质量保证资料也被称做质量控制资料,一般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实验资料和施工过程各工序的质量检查记录、报告。这些资料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属合格,认可签字后方可生效,并作为工程计量及交验的依据。设备与材料的质量对建筑房屋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是很大的。与之相关的监管工作包括的内容有:认定材料品牌、厂家信誉的可靠性、质量是否达到标准以及确认材料供应商是该品牌、厂家指定的供货商;要对材料出厂质量证明等相关资料按要求进行审核。材料进场时监理要实地检查(如水泥、钢筋性能试验资料,沙石料的级配,水质分析资料等),如仍不放心也可对厂家、供货商进行相关考察以此来确保材料、设备的质量符合标准且安全可靠。如果材料需要进行取样送检,要严格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取样送检。如果发现存在材料不属实或不符合要求产品,必须予以替换,并对有关责任部门及个人进行处罚,以此来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
篇3
[关键词]公路绿化成活率提高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公共交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公路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推进公路绿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来说,公路绿化是一项民生工程,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这已得到社会各方面的一致认同。公路绿化,其丰富的植物种类可使公路四季景观各不相同,不仅可以美化路容、改善景观,还可稳固路基、保护路面、诱导交通,更重要的是其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公路绿化作为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景观效益,还有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为加强公路绿化工作管理,提高公路绿化的设计、施工和管护水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绿色通道建设,保护和改善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公路养护工作者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作为一名普通的公路养护工作者,我来谈一下自己在工作中总结的如何提高公路绿化成活率的经验供大家探讨。
公路绿化的重要意义
公路绿化就是在公路两侧用地范围内种植树木、花草和营造小型园林的工作。公路绿化是根据公路沿线的自然条件进行总体规划,使之同公路建筑造型及周围环境相协调。公路绿化包括乔木、灌木、花草的栽植(补植),抚育管理,采伐更新,绿化基地建设,宣传落实绿化政策,规划设计,实施管理等。在公路建设中,公路绿化不仅能起稳固路基、保护路面、美化路容、诱导交通、舒适行旅的作用,还能起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近年来,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交通运输业以及交通车辆的迅猛增加,对公路环境的影响也在逐渐加深。而公路绿化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美化环境等都有积极意义。加强公路绿化建设既能够有利的保护公路环境,更能提高公路档次提升行车安全性。总之,公路绿化是每条公路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更是安全行车与公路环境保障的重要条件。
公路绿化树种的选择
由于我国土地广阔,各个城市所处的气候带不同,各类树木生长的生态习性不同和表现的观赏价值不同,在公路上的绿化功能不同,因此,选择树种也应不同。公路绿化选用的树种,要掌握因地制宜、适地适时的原则。树种的选择不仅与公路的级别、性质有关,同时也要考虑当地的土壤、环境、气候等一系列的实际情况。例如通往名胜古迹、风景区及重要港口、机场的公路,可种植有观赏价值的常绿树、灌木,并配以花卉、草坪等;通过风砂、盐碱地区的公路,应采用抗风砂、抗盐碱能力强的树种。
选择树种对提高绿化成活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原则是:适地适树、因地制宜;乡村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兼顾近期与远期的树种规划;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公路绿化树木栽植
对于树木栽植同样存在一定的要求,如栽植的位置应以不影响行车视线、信号显示、输电与通信线路的畅通、房屋建筑的通风采光,并有适宜的土层厚度为原则。对于一般公路,树木应栽植在边沟外侧,在边沟外侧没有空地的路段,也可栽植在边沟的内、外边坡上。树的栽植株行距离应根据树种和冠幅确定。通常,速生乔木的株距为4~6米,行距2~3米;灌木的株、行距均为1米。植树季节,根据树种及当地气候条件可在春季或雨季、秋季。对于高速公路,除有的在距公路较远处栽植防护林外,为避免树阴的斑斓影响高速行车的司机视觉和减轻因汽车驶出路外造成的损害,在公路两侧空地及隔离带均不宜栽植乔木,一般是种植草皮、花卉或灌木进行绿化。在沿线的休息站或停车场周围,也应配合各种设施进行相应的绿化。
公路绿化成活率的影响因素
公路绿化成活率是绿化质量与绿化工作的重要指标。根据我局2011年与2012年路树补植情况来看,对于公路绿化成活率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树种是否能适应栽种处的土壤与环境;
树苗本身的质量;
树苗的运输过程与栽植过程是否按照要求进行;
树苗在栽种后的管理是否到位;
在绿化期间是否受到其他外力因素影响。
其中需要严格把关的就是第4条,树苗栽种后的严格管理,这一条对于路树的成活情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是人力可以控制的。
提高公路绿化成活率的实践经验总结
根据我局2009年-2012年4年的公路绿化补植成活率数据显示,确保及提升公路绿化成活率主要依靠以下几项措施:
要严格控制苗木质量,对进入工地的苗木要严格检验,杜绝折断或不符合规格的苗木进入施工场地;
为减少提高苗木成活率,运输时应尽量减少失水,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装运时轻拿轻放,根系朝前,用蒲包或帆布裹紧,尽可能减少爆晒时间;对因特殊原因当天无法栽植需过夜放置的苗子必须做好假植(背荫处)。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严格栽植程序。树穴开挖达到规定要求,放苗入穴,比试根幅与穴的大小和深浅是否合适,并适当修剪,填土深度约达穴的1/2时轻提苗,使根系自然向下舒展,然后轻踩踏实,继续填满穴土再踏实一次,最后盖上一层土,使栽植深度比出圃时埋植深度深8 - 15厘米,以增加苗木稳定性。最后在穴外缘筑灌水堰,其半径约20 - 40厘米,以方便浇水。
栽之前应按规定量撒施底肥,最好施有机肥(农家肥)。个别土壤碱性较大的路段最好在穴底先覆一层麦糠,以便“压”碱。为提高成活率,栽植时适当喷施少量生根剂,如ABT、速效生根粉等。
充足的水分是苗木成活的关键。1)栽前浇水:于栽前2天对树坑浇遍底水,浇水量以灌满树坑为准。2)栽后浇水:栽植后应立即围堰灌水,注意浇透。栽植后4-5天浇第二遍水,浇水量在50公升以上,半月后即灌第三次水;灌水后要立即上路扶正苗并去除围堰(底三次浇水后)封堰后应清理现场,做到整齐美观;之后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含水量及时进行浇水。3)排水措施:在雨季来临前,对路基较低路段要注意疏通边沟,保证边沟排水畅通,以免边沟积水,从而降低苗木成活率。
篇4
关键词: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结算审核;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工程竣工结算是指施工单位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完成全部承包的工程,工程经有关部门验收质量合格,并符合合同要求之后,向建设方进行的最终的工程价款结算,经过审查核定后的“工程结算造价”不仅是施工企业向建设单位进行工程价款收取的依据,更是建设单位编制竣工决算和财务部门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依据。通过完善的工程造价结算的工作流程,我们才能及时准确的发现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发现的问题,避免对建设工程项目造成经济利益损失。
1工程造价结算审核的常用方法
1)全面审核法:最常用,最准确的结算审核方法,就是造价人员按照竣工图的内容,结合招标文件,施工方投标文件和有关工程量计算的规定和双方签订的合同(协议)、当地执行的预算定额以及全国统一清单计价规范,施工中产生的经济洽商文件,会议记录施工记录等,全面地对结算中的工程量、单价以及取费计算进行全面审核。这种方法实际上与编制施工图预算的方法和过程基本相同。逐项审核工程量增减和材料价格,新增变更分项工程的综合单价等等相关经济资料,这种审核方法优势特征显而易见,有助于严密、细致地搞好造价审计工作,审计中的纰漏和技术盲点在很大层面上能有所减轻。审核结果能最大限度的准确;缺点是:工作量大,审核时间长,存在重复劳动。但为了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常常采用全面审核方法。
2)关键部分抽样审计方法:这种造价审计方法坚持“抓重点、抓关键”的审核原则,把造价金额高、工程工序繁杂或者工程量相对大的工程作为审计的重点,兼顾隐蔽性较强的工程,同时针对最终确定的工程量与最初的设计方案中存在较大差异的部分以及工程量大、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重点进行审查。除此之外,还要明确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作为审计的关键内容,以确认审核甲方和乙方协商增加项目的经济报价。在造价实践中,一律从“由主到次”、有条不紊地完成审核任务。与全面审核法相比,本方法工作量相对减少,耗时耗人力较少;其缺点是:可能忽略很多细节,准确度相对而言不如全面审核
3)比较审计法:这种方法是用早已审计完毕的工程(近两三年内施工的建设工程项目)造价与拟审计相似工程开展比照审计的办法。两个建设工程的设计功能相近,建筑面积可以不相同,因为两个工程分项、分部工程量与建筑面积的比值相类似,在工程量审核确认完毕的基础上,分类比较相同部位或类型的建筑造价指标,如果指标基本接近,说明将审计新建工程项目的造价是比较准确的;假若拟审计工程项目的造价指标有显著地偏差,则必须第一时间找到根源,并及时进行详细审查,以判定其造价准确与否,是否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如若发现无法完成对比的分项工程要进行图纸计算;根据现场施工的条件不同以及地质结构不一致时,则不同部分必须一一计算,季节和施工时间不同会造成施工组织措施和材料价格有差别,审核时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2工程造价结算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1)虚报工程量:工程量是工程造价结算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很多的工程中工程量的审核都存在着相似的问题,例如,综合单价中已包括的工作内容,结算时又重新列项另计工程量。还有报结算时只计算设计变更、签证增加项目费用,刻意忽略某些合同中包括的工程量,但是实际上并未施工,结算应该扣除而不扣除。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审计人员应该能够客观公正的对工程量进行审核,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工程量计量规则,对存在争议的地方要进行会同施工方的二次测量,对隐蔽工程应前期做好计量与拍照取证的资料收集,以保证最终工程量审核结果能够被双方都认可。
2)现场签证管理混乱存在重复或表述不清:现场签证管理混乱会导致结算重复计取工程量,工程中出现变更时,如果不及时办理变更手续,先施工,到编制结算时,再补填变更单,很容易造成签证表述不清或不齐全,增加的工程量和工程项目实际不符,引起双方争议。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工程施工阶段审核人员应经常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工程施工的大致过程和主要方法,和施工方造价人员保持经常沟通,有变更上报时,能及时将变更内容与施工现场竣工实际相对比,进而保证审查工程变更项目及数量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3)综合单价不合理:合同中一般明确约定了综合单价调整和物价波动引起的单价调整的范围和办法,在结算书中,施工单位仅对综合单价和材料价格需调增的项目调增工程结算价,为了能够使自身获得更高的利益,很多的承包方在对报结算时,对于大家概念容易模糊的子目,重复套用。审计人员要生的一双火眼金睛,对于定额含什么工作内容,不含什么工作内容,概念要清楚。
4)材料认价要合理确定:材料费用占整个工程造价的比例一般在60% ~ 70%,材料价格的计算、调整是否按照合同约定的条款进行,这是材料价格审核的关键。对于甲供材料,必须按实结算主材用量。如果是由施工方购买主材,如果投标时是按暂估价计入投标清单,施工阶段材料进场使用前,施工方需要就材料价格得到建设方认可并做材料价格认价签证。其他材料价格由于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产生波动,施工合同中对这部分材料价格调整,约定一般以施工工期为准,执行以参考省、市信息指导价为主,市场询价为辅的原则。严格按合同约定的物价波动引起的单价调整的范围和办法正确核实材料价格。
5)审核签证单时要辨别签证单签证的费用是否和组织措施费及技术措施费中的相关费用相重复:建设单位造价人员审核变更洽商时,要自细核对洽商内容,防止在洽商中混入一些本来已经包括在项目措施费中的内容,例如垃圾清运、施工现场清扫费与组织措施费的文明施工费相重复计入,或者施工现场的二次搬运签证单与组织措施费中的二次搬运费重复计入。
3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完成后的工作
结算审核完成后,审核人员应认真整理审核资料,出具审核表,记录审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总结工作经验,以便日后查阅和借鉴。
4结语
工程造价结算对于工程的运行及工程评估有着重要的作用,造价管理部门出台许多相应强制性文件,以对工程结算工作加以指导。但是还不可能解决全部的问题,新发生的焦点问题也会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总的来说相关规范和制度会越来越完整。工程结算的审核是一项复杂而且细致的工作,需要审核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对规范和定额的正确理解,快速精确计算工程量的能力和一定的工程管理经验,只有不断提高审核人员的专业素养,才能保证进工程造价结算工作更好的进行,更好的促进中国工程建设事业的蓬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亮;胡爱丽;;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探析[J];山西建筑;2007年17期
[2]郑洪春;;竣工结算纠纷及索赔问题的探讨[J];才智;2011年16期
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 脚手架工程 监理工作 研究
随着国家各种建筑工程法律、地方法规的出台,工程建设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却未能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同步提高,恶性安全事故频发。工程监理单位现场监理人员安全监理工作相关业务知识的缺乏也制约了他们更好地完成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理工作。
1、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特点
1.1服务性特点
在工程建设中,监理工程师利用自己在工程建设方面的丰富知识、技能和经验为业主提供智能管理服务,以满足项目业主对项目管理的需求,它所获得的报酬是技术服务性报酬,是脑力劳动报酬,也就是说工程建设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有偿技术服务。它的服务对象是委托方——业主,这种服务性的活动是按照工程建设监理合同来进行的,是受法律的约束和保护的。
1.2 公正性特点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单位一方面要严格履行监理合同的各项义务,竭诚为业主服务,同时应当成为公正的第三方。也就是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委托方和被监理方,特别是当业主和承包商发生利益冲突时,监理单位应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公正地加以解决和处理。
1.3 科学性特点
建设监理单位是智力密集型组织,按国际惯例,社会建设监理单位的监理工程师都必须具有相应的学历,并有长期从事工程建设工作的经验,精通技术与管理,通晓经济与法律,经权威机构考核合格并经政府主管部门登记注册,领取证书,方能取得从业资格。因此,监理工程师是依靠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进行项目监理的技术管理人员。
2、脚手架工程中监理工作的不足
2.1 人为因素
对于脚手架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检查,是现场专业监理人员最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施工单位中的自有劳务队伍和劳务分包队伍的施工操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进行现场脚手架施工的操作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无上岗证书,且业务水平和责任心较低,直接影响其正确领会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的各项要求,无法正确搭建脚手架,这就为脚手架工程发生事故留下了隐患。
2.2 机械因素
扣件式脚手架的扣件拧紧力矩需要用专用工具进行检验,而承插式脚手架也需要用专用工具进行安装,工具的正确使用,能够很好的保证日后手脚架的安装质量。而现在大多数脚手架施工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些专用工具进行安装施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过程中有时并没有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检查,这些都影响了脚手架的安装质量。
2.3 材料因素
部分脚手架租赁单位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购置钢管和配件时,只图便宜,不重质量,经常出现钢管壁厚不够,配件强度不足等现象。为了增加运营次数,租赁单位经常继续使用已破损的钢管和配件。有的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租赁和购置价廉质低的钢管和配件。脚手架所用钢管和配件一般数量较大,进场次数较多,这就给现场监理人员进行材料进场验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一些不合格产品混入施工现场,给日后脚手架搭设带来了隐患。
3、脚手架工程安全监理控制重点
正式施工前,监理人员应督促施工单位编写本工程脚手架搭设专项方案,并经项目监理部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搭设。监理人员全程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确定方案进行脚手架搭设;严格按搭设顺序和工艺要求进行杆件的搭设;搭设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禁止非操作人员进入搭设区域;扣件应扣紧,并应注意拧紧程序要适当;搭设中及时剔除、杜绝使用变形过大的杆件和不合格的杆件;搭设工人应系好安全带,确保安全;随时校正杆件的垂直偏差和水平偏差,使偏差限制在规定范围之内;在搭设过程中,如因临时停工,应当采取临时措施,保证架体的安全稳定性,防止倒塌。
3.1脚手架搭设人员的安全监理
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监理人员应督促施工单位对上岗人员进行定期体检,以确保其身体状况适合进行脚手架工程作业,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专业监理工程师在现场进行巡视时,要着重检查脚手架搭设人员是否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带,是否穿防滑鞋。
3.2 脚手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监理
专业监理工程师要将对脚手架安全使用情况的检查,作为每天现场巡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监理人员应对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进行复核,杜绝超载。要求施工单位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输送管等设备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施工单位在脚手架上悬挂起重设备。当遇到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要通知施工单位停止脚手架搭设和拆除作业。督促施工单位在雨、雪后上架作业前要加设防滑措施,并扫除积雪。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专业监理工程师要严禁施工单位拆除脚手架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以及连墙件。要求施工单位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其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如必须挖掘则要求施工单位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同时上报主管部门批准。对于临街搭设的脚手架,要着重检查其防坠物伤人的防护措施是否有效。当发现有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要严格核查其防火措施并要求施工单位设专人看守。严格审核脚手架接地、防雷措施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应对措施
0 前言
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牵涉到工程发包、工程监理、项目管理、工程验收、物业管理等多个方面,这多方面的管理法规都还有许多处于完善的阶段或试行推广的阶段,而全面提高工程的质量必须堵塞多方面的漏洞,必须进行综合治理,才能有所显效。本文就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1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目的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体系是指由建设工程中各参加主体和管理主体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控制的组织实施方式,也就是建筑市场中,政府主管部门、业主、承包商、勘察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咨询单位、材料、构配件、设备供应单位在工程质量监督控制中各自的控制职能和作用。这种组织实施方式是由构成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制度所决定的。建设工程项目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和项目的投资效果,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有控制,保证达到预定目标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中心任务之一。
2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2.1招投标的监督管理问题。
有的业主为了达到把工程发包给某个施工单位的目的,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双方私下作出交易。有的承包商与业主串通,找几个陪衬单位参与竞标,工程到手后本身不具备相应资质就找个公司挂靠。其后果一是给腐败分子提供了机会,二是给监督管理带来许多麻烦,互相扯皮和经济纠纷增多。
2.2 设计质量问题。
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错、漏、碰是设计上的通病,有的甚至危及结构安全。这类问题只有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发现。所以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从设计阶段就应开始实行监理,监理公司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进行全面检查。对一般的工程项目建设,监理工程师要特别重视施工图设计交底,在详细阅读图纸的基础上,针对涉及公众安全、防火、隔音、节能、环保等内容进行审查,必要时对工程结构的力学计算进行复核。对检查出的问题提交业主和设计单位,由他们研究解决。
2.3 施工阶段的问题。
目前的建筑队伍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农村,他们设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技术基础知识非常有限,缺乏责任心,不按规范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工程质量问题都是由于施工人员素质低下造成的。有的施工单位出于自身的利益或者外部压力所迫,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不顾施工质量。有的建筑队伍自身技术水平低,缺乏技术装备,质保体系不完善,组织措施不落实,必要的技术质量人员和等级工数量达不到要求,挂靠某个建筑公司承包工程建设,公司对其管理不到位,工程质量没有保障。
2.4 材料、施工工艺的监督管理问题。
材料(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 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其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施工工艺和方案,是进行科学施工的措施和手段,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施工工艺和方案,包含建筑施工整个周期内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验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这些方面的问题往往会对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必须慎重监督。
3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措施
3.1 完善监督检验机构。
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的出台,目前关于质量监督的法律、法规已基本健全。依据法律法规对业主的建设程序是否规范、各方主体资格与所有承担工程是否相适应、主体各方从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工程建设材料的质量控制和保证体系的建立是否完善、工程建设资料是否真实和完整、各方主体的职能及其从业人员是否到位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以确保工程质量的全过程受控。完善检验机构,广泛深入地开展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科学方法鉴定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结构构件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情况。通过检验,试配合理地使用原材料,推广新技术。目前,我国多数企业检验基础薄弱,检验机构不全,检验人员数量质量都满足不了工作的需要,检验仪器不足,有些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根本没有检测手段,无法对产品进行严格检验,在施工企业中,有部分企业没有试验等,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为了有效地检测工程质量,近几年,各地、州、市建设局都建立了检测机构,正式开展工作与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检测和质监相互配合,开展监督检验工作。
3.2 严格重视材料监督管理。
各种材料在施工前必须经过检验,材料的技术性能符合规定的要求后才能使用。各施工单位对原材料必须先检验后使用,违者后果自负。由于建筑行业比较混乱,伪劣建材不时地流向市场,给我们的检测工作带来不少麻烦。然而我们必须连同施工企业,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检测控制,使用前检测,用后放心,打击伪劣建材产品的出现,一经发现通知施工企业和有关部门,对不合格伪劣建材产品进行销毁,保证材料合格,使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保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不受损害。在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中对材料质量的控制工作主要是:进行市场调研、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进行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防止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3.3 加强施工监督管理。
在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速度、降低成本。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因此要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才能达到确保施工质量的目的。
4 结语
建设工程质量不仅要重视某个“点”或“几个点”的管理,更要注意“面”的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工程质量不仅是静态管理,更重要的是动态管理。管理是通过人来掌握的,如忽视了对工程质量和信誉切切相关的以人为本的技术质量创新——即企业素质、人力资源的开发,必然造成企业缺乏发展动力。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全员的技术质量创新,提高人的工作质量,通过管理创新,使建设工程企业具有动力、凝聚力。形成强大潜力的内在机制,为提高工程质量,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劲松.浅析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与监管措施[J].魅力中国,2009(35).
篇7
关键字:10KV配电工程;线路配置;降低电损;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关于10KV配电工程线路的配置只要包括两方面的配置,主要是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的配置,结合线损问题的实际,以下笔者根据之际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总结对10KV配电工程的线路方法进行简单的总结。
一 10KV配电线路的配置原则
10KV配电线路在配置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主要是为了保证线路运行后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首先,10KV配电网路的配置必以可靠性为基本原则。保证其可靠性是因为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够及时的切断电源有不影响其他的电气设备,同时便于恢复供电。
其次,保证其运行的灵活性。这是为了在对断路器进行维修和加长的时候保证变压器正常的运行。
第三,接线要简单标准。变电站在接主线的时候要极可能的实现简单标准,这是长期的经验总结。
第四,电气主接线在满足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的保证用户的利益同时为供电部门的要求要尽可能的满足。
最后,配电主线在盘四肢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在满足供电的安全可靠前提下节约投资。
二 10KV配网线路的配置方法
(一)10KV配网线路结构为了满足客户用电的可靠性可以采用双电源并行的方式,这是一种自投式设计需要客户承担已经的经济成本,所以在10KV配电网主要运行的城镇使用性不大。另一种就是把从两个不通过变电所出来的线在终端实现开关联络,这种方式方便灵活,投资少,运用的范围较大。
(二)线路相序,10KV中的双电源配电网在切除故障的过程当中如果恢复供电会导致供电电源的改变,那么相应的线路也要发生改变。
(三)线路走廊应该与相关的建设部门讨论好再设置,设置时要注意和城镇的协调性,此外不能对交通和通信造成干扰。
(四)导线采用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选用,因为导线的价格上差别很大,所以在人口集中的市区里面用安全美观一点的导线,其他地区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
(五)杆塔及基础的选择和处理方式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比如深挖是灌注桩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原因是它的结构不贵却很实用,此外还很环保。
(六)对于绝缘子的选择,配电线路上经常会出现雷击现象,因其周围比较空旷,所以被雷集中的概率也高,因此对金具优选优用,并注意绝缘套的使用。
三 10KV配电工程工程中降低线损的主要措施
(一)降低10KV配电网线损的管理措施:配电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一确保各个部分合理有序的工作,建立岗位责任制,在工作人员所管辖区内出现问题工作人员承担责任。对电进行严格的管理,防治偷电漏电现象的发生,组织区域内的管理人员根据不同的用电高峰期进行系统的排查和稽查。建立健全营销管理制度,保证电量数据的真实和准确。为了保证经济平稳运行,必然需要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因此要对电压进行检测。
(二)降低电网线损的技术措施
第一,变压器在变压的过程中会导致对电能的损耗,而且变压次数越多对功率损耗也越大,所以,要适当的减少变压的次数。
第二,尽可能的使用能耗相对较低的配电设备。
第三,对线路的合理布局能够改善电网的运行情况
第四,要对有功和无功的负荷高峰潮流进行把握,合理的调度,使得整个配电网能够经济合理的运行。
第五,无论什么样的设备都要定期的进行维修,因此,配电设备要做好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此外,最大限度的保证10KV配电网的正常运行水平,我们都知道在电网运行的标准电压为强度的前提下,我们可以相应的调整电压的额度来满足我们的需要,这其中就产生了电网的损耗问题。当电网保持正常的电压时,对电网的损耗是固定的。可是当电压增大或减小的时候都会引起电网的固定损耗和变动损耗的变化,对于10KV配电网而言,变压器的空载损耗所占的比例比较大,能够达到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八十,也有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高出许多,这样的小容量的变压器能够实现对较大电流的空载,所以负荷就明显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很好的降低电网的损耗。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投入变压器的运行,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线损还可以降低电能的损耗。
(三)降低电网线损的组织
第一,线损问题的出现和管理不到位的关系很大,因此要组织健全线损的管理机制,继续落实责任制,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明确工作职责,参与到线路维护中来。
第二,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线损专业知识的培训,并在实际的工作中认真的操作检查,保证线路的正常运行和进行线损维护。
第三,配电网中必然存在元件和设备老化等现象,加大对其的核查力度,保证工作人员工作到位。
第四,对供电境况进行调查,减小电能因为认为的原因与经营不能挂钩的现象,杜绝偷电漏电事件。
第五,提供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对人员的管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得线损管理工作更加的科学合理。
第六,对电表进行每日抄查,加强对用电方面的经营和管理。
据有关资料显示,如果上述的措施和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线损,而线损的大小也反映着一个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且线损过大也会对电网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很大的影响。
总结:对10KV配电工程的配置方法和线损防护措施进行总结,旨在为经济和社会服务。同时可以满足用户对电网可靠运行的要求,是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但是对于10KV配电工程线路的配置方法和线损的研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探索,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在这里需要提到的是,电网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也必须不断的健全和完善,有一个好的管理机制和奖惩体制,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梁丰河. 10kV配电线路的常见故障及防治措施[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31) .
[2] 石少卫,甘晓龙. 浅论10kv配电网建设工程[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12) .
篇8
关键词 杭州湾;腈纶;腈纶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S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7-0090-01
1 项目介绍
浙江杭州湾腈纶有限公司始建于2003年7月,是全国腈纶行业中唯一的一家民营企业。主要产品为差别化腈纶纤维,广泛应用于针织、服装、家纺 (毛毯、地毯、毛绒)、工业用等产品。
6万t项目已于2005年6月建成,并于2006年1月正式投产。此项目的生产工艺采用德国的DMAC湿法两步法,主装置设备全部从欧美国家引进,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腈纶生产装置。生产控制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为生产高质量的腈纶产品奠定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2 项目的生命周期
为了使项目的管理和控制能够更好的进行,我们将杭州湾腈纶年产60 000t腈纶项目划分成若干阶段,这些阶段合在一起称为项目生命周期。一个典型的项目生命周期包括:启动(概念)阶段、计划阶段、实施(执行和控制)阶段、交付(收尾)阶段。不同阶段对于一个项目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具体的杭州湾腈纶年产60 000t腈纶项目的生命周期,在下文项目的进度控制中的表格中会有非常详细的体现。
3 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1)事先定义了项目的生命周期。通过对各方面的了解和沟通,我们进行工作分解,制作WBS;
2)项目的进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3)按预定的计划和技术标准进行项目质量控制。对每个岗位的工作进行质量规定,并尽可能将工作流程、质量要求和工作结果通过表格反映出来;由技术专家专门对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和控制;对项目数据的产生、分类、存管进行标准化管理;针对本次优化项目中需要采集及处理的数据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特点,我们必须特别强调一下关于项目数据的管理,这是优化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 项目的进度控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要做好项目管理,必须保证项目能够有计划的进行。只有做好了项目的进度控制,才能使项目能够顺利开展,从而最终取得整个项目的成功。
对于杭州湾腈纶年产60 000t腈纶项目的实施,项目的进度控制安排如下所示:
表1 项目部分进度控制安排
5 项目管理的经验总结
本文根据笔者杭州湾腈纶年产60 000t腈纶项目管理实践的工作经验,结合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对杭州湾腈纶年产60 000t腈纶项目管理过程进行分析,规范了项目管理工作。笔者通过实际参与杭州湾腈纶年产60 000t腈纶项目管理实践,用到了笔者在进行项目管理学习中学到的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项目管理理论在实际的杭州湾腈纶年产60 000t腈纶项目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笔者有一些总结和体会:
1)项目管理的方法的使用,使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更科学、更经济、更顺利,和没有应用项目管理方法的项目相比,具有更高的成功机率;
篇9
1.1轨道公司体制优势和建设、运营、管理经验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积极向其他有建设轨道交通经验的公司学习,并根据苏州当地特色,探索出有苏州特色的轨道交通建设方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创造了轨道交通1号线前期工程的“苏州速度”。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民心工程、共建和谐”为导向,以文明施工为管理主线,不断加强现场管理,尽可能地减少施工对居民出行和环境的影响,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赞誉。自2007年起,苏州轨道交通工程连续5年被评为“苏州十大民心工程”。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在规划建设方面,积极与相关规划、发改、财政、国土、环保、消防、人防、残联等主管部门沟通,确保轨道交通建设符合城市规划,严格控制工程投资及变更,积极削减建设工程的社会风险。在客运组织方面,着力打造服务软环境,创“贴心服务”品牌;树立品牌形象,开展轨道交通优势宣传;开展互动活动,扩大轨道交通公众认知度。在行车组织方面,积极听取民声,广纳箴言,合理调整行车计划;精细规划,精致服务,制定节假日运输组织方案;全面总结,逐步提高,做好行车质量分析工作。在公众参与方面,对选线、车站站名、车站装修等均广泛征求民意,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通过前几年的轨道交通建设经验,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培养了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的建设管理队伍。随着苏州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深入,轨道建设管理部门会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本着改善苏州城市交通结构,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交通客运需求,促进苏州地区经济发展,提高苏州人民生活水平的宗旨,着力构建一个安全、快捷、舒适、环保的城市现代化轨道交通网络系统,为苏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2积极适应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提出构建多轴多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在中心城区形成“T轴双城两片”的空间格局,置换古城公共服务功能,疏解古城交通,进而保护古城。规划研究范围涵盖了苏州市各区和部分城镇,总面积扩大为2597km2,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构架进一步拉开[10]。新的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需要轨道交通的支持,2004年版轨道交通线网已不能覆盖城市的部分重要发展区域。因此,在总规划编制过程中,苏州市对轨道交通线网进行了适当调整,线网总体构架保持不变,对局部线路进行了延伸,扩大了轨道交通的覆盖范围,增加了与长三角区域轨道网的衔接,起到了支持城市总体规划,促进城市发展的作用。2号线延伸线、4号线及其支线的建设可以引导城市发展方向,实现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提升沿线地区土地综合价值,支持园区科教创新区和相城北部新城、南太湖地区的开发建设。3号线和4号线将实现古城区与城市组团快速联系,可以快速疏散古城人口;同时,规划线路均以地下线敷设方式经过古城区,能有效地减轻古城地面交通压力,对保护古城意义重大。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段和4号线建成以后,将苏州火车站、苏州北站、苏州园区站3座苏州市城市对外交通枢纽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紧密地衔接在一起,为苏州市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交通系统,增强苏州在长三角区域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绝佳条件。
1.3同步考虑公交一体化、及时调整公套
苏州市积极开展了轨道交通与客运公交一体化的研究和推进工作,积极开展综合交通枢纽、一般换乘枢纽等一体化换乘衔接设施的建设。通过轨道交通的建设,完善了城市客运枢纽,并在站点周边规划了社会停车场和公交枢纽,特别重视自行车接驳和沿线公交线路的优化整合。苏州市开展了《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一体化衔接研究》,深入研究地面一体化衔接换乘设施的规划设计理论方法,作为下一步具体实施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基础。在此基础上,陆续开展了《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与地面交通衔接换乘规划》、《苏州市轨道2号线与地面交通衔接换乘规划》、《苏州市轨道4号线与地面交通衔接换乘规划》,为科学指导轨道站点周边地面交通衔接换乘设施的建设提供了依据。为便于常规公交与轨道的衔接,在轨道1号线沿线共规划11处公交首末站和换乘枢纽用地,并对用地进行了规划控制。1号线开通后,苏州市及时开展了轨道交通公套方案研究,优化调整了原有线路43条,新增接驳线路8条;线路优化后与轨道1号线直接衔接的公交线路从140条增加到156条,加强与轨道交通的衔接;调整与轨道重复较多的区段,进一步扩展轨道交通的辐射范围,减少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竞争。为便于自行车与轨道的街接,轨道1号线沿线各区及时开展街接规划。如1号线在吴中区只有起点站木渎站,考虑到出行方便,吴中区在木渎公交换乘枢纽内增加公共自行车的停靠点布置;园区则在轨道交通1号线的10个站点及附近设置20多个公共自行车停靠点,采用一南一北对角线设点。1号线沿线设立了超过40个公共自行车停靠点,总共投入2000多辆公共自行车,大部分自行车停靠点与轨道交通1号线同时投入使用。
1.4积极做好与其他层次交通网络的衔接
1.4.1统一规划市区轨道交通与市域轨道交通线网
一般城市轨道交通经过2期的建设后,市区轨道交通达到一定的规模,均会考虑由单一的市区线建设模式转向市区线+市域线建设模式。苏州地处长三角城市连绵发展带,跨区的沟通需求旺盛,因此,早在2009年,在苏州市域轨道交通管理主体尚不明确、建设时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第2期线网规划就将市区线与市域线进行一体化考虑。随着地区一体化态势逐渐清晰,在市域轨道交通对外方面,苏州市在规划与所辖县、市的轨道服务对接的同时,还考虑市域线与上海相关线路的衔接;市域轨道线网与市区线网的衔接也由早期的“单点衔接”方式,转变为“多点多线”衔接,进一步统一市区线网与市域线网的规划,锚固两网的衔接换乘点。
1.4.2积极做好与有轨电车的衔接
城市交通是各种交通出行需求层次的组合,包含大运量的地铁,中等运量的磁悬浮系统、自动导轨系统、轻轨系统等,中低运量的BRT系统和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低运量的常规公交[11]以及个体交通。大运量地铁由于建设周期和造价等原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基本覆盖,并且苏州市近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已做统一部署;而新型公共交通系统具有运输能力大、运送速度快、舒适性好、服务质量高以及低碳环保等优点[12],能更好地适应苏州新型城市化的发展要求,满足市民高品质的交通需求,可作为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的延伸和补充,弥补轨道交通线网的不足,亦可作为新区的骨干公共交通模式或者旅游特色功能的线路制式。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基本形成轨道交通骨干网络,初步形成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的公共交通系统,正在寻求在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建立中间层次的公共交通系统。因此,均规划有1000多km的有轨电车线网。目前,苏州轨道交通已经过了2期的建设规划,且正在开展下一期的建设规划工作,至2020年,苏州市轨道交通将基本形成骨干网络。在此基础上,苏州市各区积极开展有轨电车等中等运量交通规划,苏州高新区规划有6条有轨电车线路共100km的线网,与轨道交通线网衔接。其中,有轨电车1号线已于2012年9月开始全面开工建设,全长18km,预计2014年底开通运营。现代有轨电车是高新区内部公交次骨干系统,是轨道交通的延伸、过渡和补充,以满足客流需求,适应并引导城市发展,展示高新区特色风貌的生态公交系统。苏州高新区的有轨电车网络同轨道交通网络的1号线、规划的3号线、6号线和9号线以及常规公交系统共同组成高新区多层次、多模式的公共交通网络。吴中和吴江的有轨电车线网规划亦在进行中,另外,园区北侧地区由于轨道交通线网覆盖不足,也在规划通过中等运量交通系统进行补充。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积极纳入有轨电车线网,统一规划,做好两者的合理分工和衔接换乘,形成“模式多样、层次分明、等级合理、衔接有序”的绿色、低碳、高效、优质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
1.5及时开展线网资源共享研究
苏州市在开展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的同时,从整体线网上进行了资源共享研究,对线网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高效节能等问题进行了综合考虑。不仅保证了线网系统功能的统一与匹配,从规划上实现了线网各系统的资源共享,避免系统的重复设置、改造与返工;同时,也将节约建设投入与运营成本,保证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及近期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实现了线网系统性和协调性的目的。在后续的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工作中,应及时进行线网资源共享研究。
1.6高度重视征地拆迁、管线迁改工作
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由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采取“以区为主、属地管理”的模式,由沿线各区政府承担实施,市轨道交通指挥部负责总体协调。已建和在建的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1,2,4号线的征地拆迁工作均采取边施工、边拆迁的模式,前期工作的快慢直接决定着土建工程能否全面开工。因此,苏州市人民政府及时制定了《苏州轨道交通房屋拆迁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在思想观念上高度重视,敢于直面矛盾;在政策制定上公平合理,市场运作,保障群众利益;在安置补偿上立足实际,统筹兼顾,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在操作模式上积极转变,与三大民生实事工程相互借鉴;在拆迁进程上任重道远,确保不拖工程后腿。自前期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各区、各职能部门抽调大批党员干部组成工作小组和会办小组,上下齐心,左右联动,合力找准政府和涉拆居民间利益的最佳平衡点,在维护最广大群众合法权益的同时,力保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质量和速度。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管线迁改工作经验也是值得借鉴的,苏州市政府通过多项措施确保轨道交通工程管线迁改工作顺利推进。市轨动迁处结合管线迁改工作实践,积极总结管线迁改经验,梳理工作流程,提前预见影响工期的工作环节。在规划阶段,充分考虑轨道交通工程的控制管线,紧密与市供电局、照明中心、电信公司等管线主管部门沟通,提前就管线综合平衡相关机制、各项行政审批程序等工作进行沟通协调,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在设计阶段,科学统筹谋划,认真研究制定管线迁改工作方案,为市委市政府统筹轨道交通工程管线迁改工作献计献策;在施工阶段,积极动员协调,形成管线迁改工作合力,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启动轨道交通工程管线迁改工作,开展业务培训,确保管线迁改工作规范有序。
1.7高度重视工程安全及质量
苏州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自2007年开工至今,已开通1号线25.7km,2号线26.6km,在建2号线延伸线、4号线及支线68.3km。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6年里,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始终高度重视质量和安全2项基本工作,严把设计关口,强化责任落实,突出现场管控,提升应急管理,并通过全面深入、细致、彻底的质量、安全检查,保证将各类隐患和问题跟踪到底,整改到位。经过前2期的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在质量控制方面,苏州市逐渐总结出了有苏州特色的“菜单式管理”模式,制定了“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流程”及“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控制办法”等一系列管理体系;在工程安全方面,不断提炼适合苏州地质条件的“苏州经验”,总结了盾构同步注浆“准厚浆”工艺、盾构穿越建筑物“BAT”管理办法、高架桥梁模板支架“五步验收挂牌控制法”等工艺措施。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住建部颁布的《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性文件为依据,结合苏州实际,制定了苏州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狠抓制度落实的同时,结合1号线和2号线的工程实践,在新线项目开工伊始,从基础工作和日常管理着手,全面推广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通过标准化管理,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落到实处。为更好地保障轨道交通工程质量,苏州市轨道交通在规划阶段及时开展各线的预可行性研究,本着源头控制源头,从规划设计入手,认真开展风险辨识,通过分析苏州地质特点,优化设计方案,落实切实可行的过程控制措施。
2有待完善的方面与建议
苏州市经过2期的规划建设,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
2.1沿线用地控制不能完全落实
为实现城市用地与轨道交通线路的有机结合,使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开发,为轨道交通培育稳定客流;同时,为预留轨道交通建设用地,并落实到城市用地规划与控制管理体系,需对轨道交通沿线用地进行控制规划。苏州市轨道交通前2期的线路沿线用地控制未能完全落实,出现部分在规划轨道交通线路控制范围内的建设工程控制不当,导致部分线路在设计阶段需调整方案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地块的开发设计方案未报轨道公司审批,或设计方案通过了规划审查,但支护结构采用锚索等侵入轨道交通规划控制范围的工法,影响了轨道交通的规划方案。后续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对沿线用地的控制管理,逐步建立起以轨道公司为主体,以规划报建控制为手段,制定一套健全的轨道交通沿线用地控制体系。
2.2线路沿线土地利用规划未能完全同步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与沿线发展区的建设一致,在主要的客流走廊方向培育合理的交通方式结构。2号线东延线沿线经过东部新城南端的吴中尹山湖片区和科教创新区,它的建设可以有力促进吴中尹山湖片区和科教创新区的发展,能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对土地开发的引导作用,促进科教创新区和尹山湖片区的开发建设;但因各线站点周边土地性质的匹配问题,使轨道交通线路引导沿线地区的规划发展仍有不足。后续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可进一步改善轨道交通规划的设计技术体系,协调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规划的衔接关系,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工程规划设计与城市详细规划阶段的同步互动,尽可能地避免土地利用与规划同步不足的问题。
3结论与建议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专业协同;管理要点
1 引言
由于房屋建筑施工周期长,工序繁杂,各方在交叉配合上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地方,有的造成返工,有的影响房屋建筑使用功能,严重的甚至带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因此,如何协调好施工管理过程的交叉配合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是一般的建筑工程,在其施工的各个环节,各专业间的协同作业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本文拟从加强合同管理和优化设计,建立现场处置机制和科学的管理体系等方面入手,阐述如何在建筑施工中对各工种交叉配合工作进行协调管理。
2 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协同管理的重要性及意义
在我国,建筑工程到处可见,深深影响着群众的生活,它的作用就在于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加快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在给人们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建筑行业的发展远远赶超了工程质量控制及质量监理的发展,使得我国的建筑工程出现很多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由此又导致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以及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找出并分析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备可行性的方法和措施,从而达到提高施工管理中工程质量的目的。
3加强合同管理,是交叉施工管理的前提保证
目前建筑市场专业分工愈加细致,专业分包现象普遍存在。 各参建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 且受利益的驱使,各参建单位都想少付出多收益, 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等问题产生,这些人为因素带来的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因此,要从承包合同上给予完善、规范,特别是应在合同中明确各承包单位在整个工程项目中的责权利,针对各工种、各专业可能出现的交叉配合等方面的问题,在合同中明确具体的制约措施,并充分运用经济杠杆,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为项目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前提保障。
4 运用专业技术优化设计,为施工交叉管理打好基础
由于各专业设计都有各自的设计原则和处置办法,通常是各自为政,自成章法,很少考虑在同一张平面图上叠加其他专业的设计成果,这就导致了不同专业在后续施工中交叉作业,争抢同一工作面,影响后续施工,甚至埋下安全、质量隐患,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以建筑专业为主,结构、水电、暖通等专业为辅,采用 CAD 图层叠加技术,将各自的设计成果(如:管线、设备等)在各层平面图上叠加,发现交错、重叠的,应重点分析、逐一排除,消灭管线打架现象。 对于集中走廊等位置的管线,应提供管线布置剖面图,便于不同专业交底排查。
5 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协同的管理要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个专业之间由于有许多的交叉点而经常出现一些问题,甚至难以找到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进行补救。即使是施工中遇到的小问题,若是没有提前制定的防治手段,想要做到及时处理很困难,甚至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投入,严重制约着工程质量以及经济效益。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负责建筑工程的建设以及管理工作,以为用户负责为基本原则,认真做好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此外,做好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工作是施工管理水平以及施工行业标准同步提高的必要条件。
5.1 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
当前,现行的法律规范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一定的牵制及监察作用,但是由于还未建立健全监理机制,在监理工作中还是会存在许多遗漏和疏忽,导致建筑工程事故频发。通过分析与探究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后发现,建筑工程各个利益主体缺乏质量安全意识,在施工管理上缺乏相应的手段与力度;个别施工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惜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等。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工期缩短或是资金注入的减少,承建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遵守相关的规范要求,使得现场的施工管理陷入混杂状况,缺少了必要的安全防护,直接影响了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建筑施工管理中,需充分考虑各个专业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其基础需求的基础上,明确各个专业的责任和任务,获取协同的统一性,促进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可靠进行。明确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制度,在建筑工程施工前,要熟悉施工图纸,要仔细阅读施工方案,同时还要审查施工设计的总平面图,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要对施工技术进行交底,如果整个工程要是有变更的情况,那么就要及时的上报并且说明情况。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还要检查施工材料是否符合施工的需要,施工材料的规格是否合格,同时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通过健全的管理体制,综合协调各专业的工序及设计的要求,保证施工各个专业间的技术交底,建立有效、合理的安全监察机制。
建立问题责任机制。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隐蔽验收、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通过各部门的认真检查,可以把问题减少到最小。
5.2 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的经验总结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及施工难题,尤其是对于施工过程的协调管理来说,一方面,施工技术人员要不断地吸取和总结专业工作经验。例如,建筑给排水施工及相应的节水作业经验、建筑物结构及功能,以及不同的建筑施工自身具有的特点,此外,对于各个辅助专业来说,其专业间的协调工作也可以作为经验借鉴等等。
5.3 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及业务能力等综合素质
作为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人员,应该不断的学习科学规范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法,同时还要提高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自身的素质,不断的在管理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发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解决,把一些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中,进而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技术进行科学实验和发明,不断的开展技术活动,让施工人员都能够参与进来,针对技术上的问题 , 施工技术人员在一起进行沟通。在具体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涉及范围广,协同难度大。因此,加强施工过程中各专业的协同管理势在必行,只有做好施工各个环节的管理,最终才能有效解决施工质量及问题的发生。
6 结语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者应深入认识到各专业协同的重要性及意义,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管理,将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安全隐患及时解决和消除,最终保证建筑工程质量,顺利完成工程施工,保证社会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旭红.浅谈建筑施工管理[J].山西建筑,2008,(34).
[2]胡留喜.施工资质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效力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0,(04).
- 上一篇:法律监督工作经验总结
- 下一篇:街道低保工作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