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稳定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0 09:4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稳定工作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稳定工作经验总结

篇1

 

一、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的内容

 

(1) 财政审计内容。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审计,其中包括追加预算的审计;它对政府花的每一分钱进行监督,并要求政府的财政预算讲究效益与价值,由此看来,它在这方面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2)财政决算真实性的审计,它是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综合反映;(3)财政赤字审计;它主要负责分析财政赤字的原因,帮助政府出主意、想办法、订措施、抓落实;

 

(4)预算外资金的审计,它已成为财政机关吸收、使用与分配资金的一项重要经济行为。

 

(2) 金融审计内容。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信货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其结果,它负责外部的审计监督与检查;(2)投资评估,它由审计部门参与对投资项目的必要性、建设条件、技术能力、经济效益、宏观分析等方面的评价从而促进金融企业真正用好信货资金;(3)对保险业的监督,保险业务不但要讲求经济效益,而且要有相当的社会效益。从已开展的保险业审计效果来看,审计监督所起的作用是相当积极有益的。

 

二、 财政金融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 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目前,我国的财政金融审计工作依旧将会计数据作为关注的重点,对资金来源和资产的清理核算没有进行全面的彻查,这就使得新旧资产的损益情况模糊不定。此外,过分将财务审计作为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的重点,而忽视相关账目的审计与核查,也导致了无法对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

 

2. 低下的业务能力水平。近年来,财政金融审计工作在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中,达到了信息化模式水平。但由于我国审计人员的现代化专业素质较低,在审计中,对计算机的使用与工作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新业务知识和新问题层出不穷,造成无法满足财政金融设计工作的发展需要。还有一些从事于审计工作的大学生,没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缺乏对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了解,使其在工作中不能独当一面。

 

三、 财政金融审计的强化途径

 

强化财政审计机构。要想使财政金融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财政金融审计机构,并要完善财政金融审计的相关制度,强化审计机关人员的执行措施与权限,为了方便掌握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的不足,还需要建立适合的管理模式,使审计工作得到进一步开展。

 

建设规范化与法制化的制度。建设规范化与法制化的制度是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一套经过实践磨合,总结出来的完整的财政金融审计业务流程统计,会对财政金融审计工作发挥很大的帮助作用。并且在工作中要学会从发生问题、如何处理、最终结果等方面进行经验总结。做好对以后出现的问题的相应资料备份。在目前的新形势下,要利用多种手段为财政金融审计工作营造出良好的环境。并在实际工作中,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在不违反法律犯规的条件下,把工作中累积的一些适合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的方法进行整理,并固定住相应的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业务标准,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当然,要促进财政金融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还需要加强审计标准、工作考核等全方面管理的建设工作。

 

建立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新形势的环境下,要加强对审计工作中出现的干预问题进行加强管理。密切审计、监察、纪检等执法部门之间的联系,完善相应的制度,处理好重大的案件、全方位提高审计等相关工作人员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效率。促进审计工作良好而有效的发展。

 

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提高审计等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要坚持队伍建设,抓住重点,把在实际工作中敢于说实话、讲真话的人挑选出来,使他们充当金融与计算机领域的专业人才。要努力搞好内部财政金融培训,组织开展一些比赛和业务测评考试,以此来激发审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加强他们的业务水平。还要结合当前的形势,对审计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以此达到强化财政金融审计的首要目标。此外,要全面考察一些单位审计工作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努力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树立起财政金融审计的良好形象。

 

最后审计人员在困难面前,要树立"敢〃是思想,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面对困难沉着应对,敢于挑战。为了保证在审计监督中有法可依、敢于审计、坚持原则,审计人员还要熟练掌握好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树立起高度的责任心。

 

强化审计的独立性。为了强化审计的独立性,要逐步确立全面的审计监督、鉴定、评价等职能意识,加快财政金融审计由单一型结构模式向多功能型结构模式的改变。并结合实际情况,在遵循相关规定和原则的基础上,对审计工作加以强化。当然也要防止独立的过犹不及,在独立的同时,还需展开与相关部门的交流沟通工作,以此共同促进财政金融工作的顺利展开。另外,还要将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的统一模式积极推行起来,并对全程进行监控,使财政金融审计工作得到合理、公正、完整、准确的开展。

 

四、结语

 

新形势下,要做好强化财政金融审计工作,还有许多困难等着审计人员去面对、去解决。而在完善与改进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的机构与制度的工作中,审计人员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与各个部门加强配合,团结一致,相互协调,采取一切可以实施手段发挥审计工作的效用,以此来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最终为国家与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黄国桥.国家审计维护金融安全功能与路径研究[J].武汉大学,2013(10).

 

许莉.国家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作用机理与制度创新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05).

篇2

内容摘要:为了主动消除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许多中小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导入了知识管理的理念和实施了知识管理的方法。这类理念和方法对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效果是有差别的。笔者试图通过对知识管理与山东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效益提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帮助中小企业准确识别和有效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促进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知识管理 人力资源效益 实证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全球性竞争趋势表明: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是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层次的知识学习与知识共享的组织、管理活动,已经从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部门扩展到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部门;相应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也从信息系统、管理系统的建设,扩大到企业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知识创新、知识运用、知识共享。知识管理旨在通过建立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和运营机制,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从而促进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持续提高。山东处于南北经济的联接带上,山东中小企业具有沿海和内陆双重社会经济特征,所遇到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代表性。研究知识管理对山东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探索通过导入知识管理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效益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研究概况

(一)数据简介

笔者在山东省范围内对中小企业进行了知识管理对人力资源效益影响的调查,以问卷调查方式为主,并进行企业访谈、典型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的认知、需求与使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尽力将调查对象的主观意愿和使用知识管理的实际情况区分开。在基本了解中小企业对知识管理认知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确定调查内容和调查对象、设计调查表。调查表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中小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知能力,将知识管理项目分解定义成相对明确的行为。

笔者将中小企业按照地区、行业和规模划分成不同组群,然后在各组中随机抽样选取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前后共发出400份问卷,回收128份,有效问卷119份(下文对这119家有效作答企业称作样本企业),问卷有效率为29.75%,样本企业遍及全省,涉及传统制造业、服务业、信息产业等各个行业。调查后期,笔者走访了其中的18家企业,仔细研究了走访对象提供的11个典型案例,以便深入了解其中的种种细节。然后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问卷的可靠性分析

本研究以对半分析模型(split-half)来分析问卷的可靠性,将全部问题等分成两部分。在所有119份有效问卷中,第一部分的Cronbach's Alpha系数是0.848,第二部分是0.920,两部分的相关系数是0.676:说明数据的可靠性还是比较高的(见表1)。

中小企业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效益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中小企业面临的环境不断变化,包括政府、外来竞争者、技术、原料供给和客户需求等市场要素都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这样一个同时蕴藏机遇和挑战的环境中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效益,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是中小企业导入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

(一)知识管理的适应环境战略对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

调查表明,在战略决策方面,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他们在主要决策之前都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但他们对成本控制系统、质量管理技术、关键性业务预测方法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方法还不太了解,对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也不高。调查表明,样本企业对迅速变化的环境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对适应变化能力的培养给予了十分的重视。多数样本企业都积极采取主动措施来应对变化、规避风险。如提高客户关系管理效率和不同流程、不同部门间的利益协调和职能互补、使信息能够在不同部门间高效率的传递。企业内部的执行力和执行效果得到了样本企业的高度重视,大多数经营者都非常重视积极争取员工和部门对决策的支持,以便提高决策的执行效率。但是企业试图彻底改变原有的生产流程或经营流程的举措将会面临极大的风险,中小企业应慎重对待系统流程再造等激进的改革方式。

(二)与知识管理有关的组织结构特征对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

调查表明,尽管样本企业规模较小且结构简单,但其经营者们仍然认为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认为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企业内部需要有专门负责辅助决策的人员或机构,成本质量控制绩效评价和生产(服务)监督控制部门或人员,负责新业务开发、客户需求分析和技术改进和分析评估的部门或人员等等。但是绝大多数样本企业还没有成立这类专业部门,同时,他们也并没有因此而降低效率。山东中小企业应当根据自身需要来设计组织结构,而不要刻意去完善组织结构。

(三)学习创新能力对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

调查表明,样本企业非常重视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创业史、清楚的理解并始终维护企业的核心价值、鼓励员工使用历史经验和获得新知识、实行自我评价和绩效测评制度都被样本企业所不同程度的采纳。企业需要组织业务技能培训、经验交流和积极掌握技术变化的趋势等两方面,标准差分别是3.738,

3.783:这说明样本企业做法差别较大。在雇佣其他企业的员工来获取所需技能方面,样本企业表现谨慎,实际使用范围也仅限于少数特定领域,如会计、法律等。

调查表明,许多企业高管都积极支持和实际参与产品开发的可行性研究:这对直接面向终端市场的进行产品生产的企业非常重要。这类样本企业也十分重视产品创新的速度和效率。另外,对于那些技术含量较低、规模较小以及那些为大型生产制造企业配套的企业对于创新的需求并不高,实际创新投入也较少。这在相当程度上是出于短时间内降低成本的考虑,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保创新前收集数据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在竞争对手发现机遇之前做好市场价值和需求分析、员工的积极关注和支持、达成有广泛员工基础的产品战略以及创新速度也得到了样本企业不同程度的重视和使用。

中小企业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效益的模型分析

(一)模型选择

本文用线性概率模型(LPM)来估计不同的知识管理行为和措施对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对问卷的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stepwise),同时计算异方差稳健的t统计量和F统计量对回归结果进行检验。若一个变量的F统计量的p值小于0.05时,那么这个变量就进入回归模型;若一个变量F统计量的值大于0.10,那么这个变量就从回归模型中删除。回归方程采用以样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效益为因变量Y,以其所从事的各种知识管理活动为xi,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考察知识管理行为对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为了保证回归方程的准确性,对回归方程进行DW检验、F检验和异方差稳健的t检验。本文关注的是自变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概率的影响,虽然LPM存在着一定异方差性,但是大样本情况下应用OLS异方差稳健的方法可以克服这一缺陷。LPM 模型的优势突出体现为容易估计和解释。因此本文采用了线性概率模型,并用OLS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

(二) 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回归分析

根据笔者调查研究,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提高与下列因素成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员工或团队积极响应企业做出的决策,员工清楚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企业有专门负责辅助决策的人员或机构,使用信息系统辅助战略规划与决策,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效度和效率,企业经常组织业务技能培训和工作经验交流,企业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做出最终决策,企业制定标准流程确定客户需求,参考历史经验解决重复出现的问题,以低成本优势和通过降价获取市场占有率。以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为因变量Y,其他因素为自变量,可以用方程Y=HRi(respondi,valuei,decision assistanti, IS decisioni, CRMefficiencyi,teachi, hormonyi,standardi, historyi, costi)来表示,具体回归方程如下: Y=

0.333X1+0.497X2+(-0.293)X3+0.337X4+

(-0.426)X5+0.369X6+0.046X7+0.304X8+

(-0.332)X9+0.119X10+0.166。

回归系数显著的不为0。F统计量为13.362,统计量大于F值的概率为0;该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是0.744,判定系数(R square)是0.553,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高。该模型的DW检验值是2.355,说明没有显著自相关问题。

表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员工或团队积极响应企业做出的决策,员工清楚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使用信息系统辅助战略规划与决策,企业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做出最终决策,企业制定标准流程确定客户需求等项目对于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提高有着比较明显的作用。在保证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前述项的投入每增加1,就可以分别使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率的改善增加0.333、0.497、0.337、0.369、0.304。应当注意的是: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专门负责辅助决策的人员或机构、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效度和效率、参考历史经验解决重复出现的问题与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提高成明显的反比例关系,回归系数分别为-0.293、-0.426、-0.332。

经过对样本企业的重点访谈调查研究,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的人力和物质资源比较紧张,辅助决策机构使用起来并不经济,而且有可能会降低效率。客户关系管理效率的提高会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效益产生影响。但因为中小企业资源有限,客户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之间存在资源竞争关系。这就需要平衡各部门利益,合理分配各部门资源,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历史经验无法适应高速变化的环境,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们应当会理性地总结经验教训,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经验。

结论与建议

越来越多的山东中小企业认识到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将其不断付诸实践。根据笔者调查,知识管理在为中小企业带来实实在在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问题。传统的依托高技术设施和高素质员工队伍的知识管理理论和方法并不适合知识管理起点较低的山东中小企业实际。而为山东中小企业真正带来效益的某些理论和具体方法却被掩盖了。中小企业有着突出的个性特点,必须依据自身运用知识管理的实际水平,将有利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效益提升的知识管理理念和具体做法剥离出来,正确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做法,将宝贵的资源用于最有效率的知识管理项目,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参考文献:

1.Martin Glisby; Nigel Holden. Contextual Constraint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ory: The Cultural Embeddedness of Nonaka's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J].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2003.1

2.Ikujiro Nonaka. 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4.2

篇3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硕士 学习能力 科研能力

[作者简介]陈细竹(1968-),女,江西石城人,赣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颜璐(1988-),女,江西宜春人,赣南师范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江西 赣州 341000)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170-02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不同于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的新型培养模式,我国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制度起步于1991年,但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是自2009年起才开始全日制培养的。2010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金融硕士等19种新增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至此,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由原有的19种增加到38种。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目的是旨在培养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一、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定位

《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作为两种不同的学位类型,二者只有培养规格的侧重,并无层次的高低。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专业硕士研究生总是被打上职业教育的标签,不被高等教育的主流所接受。实际上,专业学位职业培养所强调的职业性并不是对学术性的完全摒除,而是以学术为依托,是内含学术性的职业性教育。简单说来,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希望在教育中加强对专门人才的培养,而后者的侧重点在培养研究人员和高校教师的后备力量上。在现有具体的时代背景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规模的扩大一方面是国家对就业压力进行缓解的暂行之策,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各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鉴于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生源主要是来自于应届本科毕业生,与之前在职或半脱产的专业硕士拥有工作经验的情况还是有所不同。因此,无论是在培养模式上,还是在管理模式上皆应与以往的专业硕士区别对待。

二、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与科研能力的现状分析

从研究生自身角度来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研究生阶段自主学习的时间相比本科阶段要充裕得多,但多数研究生都不主动对自己不甚了解的问题进行分析,而是被动地接受导师分配下来的任务,学习缺乏自我选择性和灵活性,学习效果可见一斑。一些研究生缺乏独立思考与独立判断的能力,对学科领域内的批判能力与洞察力不足,不重视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多数研究生不深入研究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很少从新视角出发,挖掘新观点、新见解;不敢打破固有规则存在的不合理性,自我反问意识不强;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及逻辑分析的训练,懒于动手动脑,抑或仅仅重视知识的积累,不深入思考,表面上量的确是有所突破,但在质的方面却不尽如人意。

从专业学位发展情况来看,陷入与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一样的难题――无实践经验。与以往的专业硕士一直与工作挂钩的情况有所不同,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生源主要集中在应届本科毕业生上,学生校内理论学习时间远远多于参与实践的时间,因缺乏参与第一手实践经验的经历使学习迁移力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使研究生的专业基础水平有所减弱。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制度起步比较晚,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机制尚不完善,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方面也未制定一条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相关政策,因此在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培养方面我国还有比较长的道路要走。

从学术交流角度来看,研究生本是学科前言的代表,研究生应主动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的研究生比例偏小,一方面与所属院校和导师本身有关,另一方面资金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学生参与的学术交流仅仅局限于校内本专业的各种学术会议、论坛、讲座等,而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交流是需打破种种格局限制,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高校,在立足于校内交流的基础上,应将更多的视野集中在校外甚至是国外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各种交流,对学科前沿的接触量的多少,对科研前沿意识的形成产生直接影响。接触量过少会降低科研的可操作性与创新性,不利于学生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的形成。此外,调查研究还发现,地区院校校际间缺乏合作,未及时进行前沿信息互换,也影响了整个地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提高。

从学习环境角度来看,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的研究生课程更多还是采用“教师授课―学生听课一考试”的本科化模式,即以教师为授课主体,单纯地将既定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专业知识面狭窄,综合能力低,学生未能充分利用学校和教师资源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且未养成开放全面、辩证的理性思维习惯。现行的学校评价体系使得研究生在学习阶段仍然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无法形成科研中所需的创新型思维,加之不少课程内容甚至是本科阶段已经接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将学科课程限制在某学科内,跨学科的选修课程相对不足,对研究生严密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培养不利。此外,我国的信息系统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能够提供给研究生的教学与科研资源都比较有限,同时这也是无法提高现行科研创新能力的原因之一。

三、提高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与科研能力的对策

我国计划到2015年左右,授予的专业学位硕士占硕士总量的60%,超过现在的27%。因此,研究生的培养须针对以应届毕业生为主的专业硕士研究生设计优化的培养教育方式与教育制度,现提出具体对策如下:

1.选择合理的培养内容。全日制专业硕士的一大特点便是学校与实习基地将在整个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提供合作与帮助,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与评价产出。以学科教育(英语)专业为例,由英语学科理论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站在第一线的中学英语老师来共同担任英语教育(英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这种重组研究生培养资源的方式有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互贯穿。因此在培养内容上,专业硕士研究生须侧重以下几方面:(1)实践环节的参与。充分利用好“双师型”师资条件与所属院校及实习基地的教育资源。由于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生源主要是应届本科毕业生,缺乏参与实践的经验,需通过所属院校及实习基地设计的实践环节真正参与整个研究过程,主动了解与熟悉各个阶段的操作,将自行摸索与经验总结并进,使理论与实际应用能力得以切实锻炼、提升。(2)独立科研能力的培养。将最新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理论联系实际是进行各项科研的最

终目标,使专业知识与科研知识有效结合的前提是有明确的想法和思路及课下大量的资料查找与阅读,只有具备深入挖掘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打破固有规则限制的思维能力及对自身学科领域的个人洞察力才能做出创新成果,只有满足以上所有条件,才能使科研有新视角、新观点。(3)自我反问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是研究生教育的原点,若不能发现问题,就没有思考的切入点,研究生的学习阶段是强化创新意识的阶段,若能对这方面的培养给予高度重视,大量的新问题便会因此而得到连锁式启发,创新思维也将由此诱发出来。(4)学术交流的参与。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不仅能够及时掌握自己学科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在有效吸收他人学术成果后以便于日后的借鉴,而且对拓宽研究生的研究视野和学术交际都大有裨益,研究生作为学科前沿的代表,多参与学术交流有利于科研项目的创新及开展。(5)科研资源的优化。当地政府应丰富研究生所属院校的教学与科研资源,优质的科研资源是高等教育取得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只有将科研过程中的各项资源结构最优化,才能使高等教育的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促进社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2.设计优化的培养方式。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特色是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1)课程设置方面,应增设跨学科课程以及显示最前沿科技成果的课程,实现文理渗透,基础与运用相结合,因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是以跨专业跨学科甚至是跨文化的形式出现的,而科研成果常常产生在学科的交叉过程中;合理整合课程,正确处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之间的关系,同时,科学研究方法,文献检索技巧,学术规范文献撰写等研究生教育方法论与现代科学思维的培养课程亦不可轻视,越快掌握具体的研究方法,搜集资料与处理资料的能力就越强。而且,思想方法论与具体实践方法论的教育同时进行可以缩短对科研的摸索时间。研究生应熟悉自身学科领域内的主要期刊,对文献检索系统进行熟练操作,要养成开放全面、辩证的理陛思维习惯,培养自我分析问题,提高自省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研究生的独立工作与科研能力才能在一般人群中凸显出来。(2)教学模式方面,在具体授课方式上,研究生阶段的授课方式,应在完善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以启发讨论式为主,辅之以其他教学形式。研究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在发表各自见解的同时将点滴的灵感融入集体配合协作之中,这种集大家智慧的方式有利于科研创新的进行。在授课内容上,授课教师应根据学生在实际中需要掌握的去组织内容,提供若干参考教材、课程相关论文的索引以及在相关学科中具有影响力或者有争论的论文给学生,学生将因此扩大阅读面,同时又跟踪了最新的与课程相关的热门理论和实际应用情况,在无形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得以提高。导师的主要任务侧重在对研究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上。导师向研究生介绍本学科的前沿问题,研究生能少走些弯路,对不易界定的主题界限明晰,使研究更易于继续进行,研究生学位论文也能够站在更高的起点,最重要的一点是适时地点拨引发研究生自身的深入思考。

3.健全高校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教育管理是高校研究生工作的必要条件,而教育评价是教育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评价的科学与否对研究生的学习动机与科研创新有重大影响。我国现行的研究生评价方式过于简略,没有一套全面考核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来确定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之后是否具备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系统的专业知识。因此,在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方面,可以借鉴有着多年专业学位办学经验的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等,这些国家早已建立一套多元开放的评价机制,不仅重视知识全面性,同时也要考查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外国高校一般采取多样化的考试方法,综合闭卷与开卷考试来评定课程成绩。在具体评价方式上,可以将平时成绩与最终考查成绩依据一定比例综合评定学习成绩,通过撰写论文、参与课题及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来评价研究成果,结合课堂演讲、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方式对研究生进行全面而科学的评价。此外,还可以获得校外同行或者学术组织的支持,听取他们在评价指标和方法上的建议以优化研究生评价体系。

4.完善人才的质量监控。高校有必要建立激励机制与淘汰机制以完善质量监控制度。针对研究生规模的迅速扩大而使研究生的专业基础水平有所减弱的情况,2009年,浙江师大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刘尧在武汉大学举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论坛上提议,实行研究生中期淘汰制,以遏制目前研究生质量下降渐趋本科化,即在研究生入学时进行全面考核外,还应进行中期考核,建立筛选和淘汰制度。通过这一制度,消除不合格者获得学位的现象,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日本的大学对研究生普遍实行中期筛选制。美国研究生也实行淘汰制,最终获得学位的只占在学人数的2/3,一些名校的淘汰几率更甚。英国的研究生院的部分学科甚至只有一半学生能顺利毕业拿到学位。而在我国,绝大部分实行的是“严进宽出”甚至是“严进全出”,这对激发学生的学术创新精神不利。英、美等国的许多大学将实践环节作为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展示平台,这是对科研创新激励机制的具体运用,对我国整个研究生教育质量机制的完善有借鉴意义。良性竞争激励机制与淘汰机制将极大地促进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若将研究生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考试与测验分为定期与非定期两种,不仅是研究生学习的有效监督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其能力的一种手段。

[参考文献]

[1]翟亚军,王战军.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主要问题辨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

[2]周其凤.总结经验继续努力把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1).

[3]高益民.日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初步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7(5).

[4]王衡生.论创新教育与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英国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启示[J].高教探索,2003(1).

[5]曲燕.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教学研究与管理,2001(2).

[6]李宏祥,王燕妮.高校教师如何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1).

[7]肖广岭.加拿大大学文科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1).

[8]张红,谭燕妮.文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09(3).

[9]任桂婷,高扩昌,张志敏.英语专业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