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维护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00:4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信维护工作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Learning from practical work of the fiber optical cable maintenance,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process and main point of the fiber optical maintenance, especially the general problem met in the recovery from abrupt interrupt.
关键词: 光缆;突发中断;维护
Key words: fiber optical cable;abrupt interrupt;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TN91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4-0099-02
0 引言
光纤具有高速率、低衰减、大容量等显著优势,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保证数据有效的传输,光纤的维护工作便是首要工作。如何及时、有效地做好光缆的维护工作,对于光缆线路的传输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实际的电视网络线路维护工作出发,提炼光缆维护的相关措施。
1 光缆维护的工作内容和流程
光缆维护的目标现为时间和质量两方面,时间的持续性要通过降低中断率和缩短中断时间;质量的保障,即保证光信号能满足工作的需求。光缆维护工作主要有日常维护和突发中断抢修两类。
1.1 日常维护工作内容 日常维护是整个光缆线路维护的主体和核心,主要内容涉及以下五个方面:线路标示标记的维护,包括标示和线路杆的丢失、偏移以及编号缺损要详细记录并及时恢复;线路保护设施的维护,包括线路的保护设施主要有光缆熔接盒、跨路标志、电力线交叉护套等;线路周围环境的勘察,包括工程建设和自然因素经常给线路造成隐患,对于工程建设,要提前协商,保证光缆在施工过程中不被伤害。可预知的自然灾害应提前预防;线路资料的维护,包括工程建设图纸、故障处理记录、线路改迁或者重建后的资料等线路维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信息。要对资料的保存和更新高度重视,否则将造成信息偏差;器材的维护,包括对线路维护器材的维护也应当高度重视,主要有OTDR、光表、熔接机等设备器材的保养维护。
1.2 突发中断抢修工作
1.2.1 突发中断抢修的工作流程 突发中断抢修流程如图1所示。
1.2.2 突发中断抢修工作的主要事项 在突发中断抢修过程中,要在以下几个阶段注意相关问题:①故障点的确定。应当参考以往资料,结合线路巡查经验,准确快速定位。故障点的定位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关于故障点相关问题将在下文特别说明。②熔接过程中,要先接通主用纤芯,及时恢复信号,再熔接备用纤芯。盘纤时光纤的弯曲半径不能太小,在以往研究中,发现光纤的弯曲损耗和弯曲半径有如下关系:α=k(β/δ)2,其中k为比例常数,β为纤芯半径,δ为相对折射率。③密封熔接盒的时候确保熔接盒不会被水侵入并且不会夹到光缆。④现场处理过程时,应当保证预留光缆平整,无曲折。⑤做好抢修记录,更新资料。
1.3 常见的光缆故障及其原因分析 光缆线路的故障从原因出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①工程施工造成的光缆损伤。工程建设现场有很明显的施工特征,结合测试数据,能很快定位。②农业作业造成的光缆损伤。此类故障发生的概率大,排查难度高。农业作业规模大,影响面积广,地貌特征不明显,故障定位困难。③自然灾害造成的光缆损伤。地震、泥石流、洪灾、滑坡、落石等自然灾害对光缆线路会造成严重的损伤。此类光缆损伤对于地埋光缆是相当严重的打击,很难定位。④盗窃等造成的光缆损伤。光缆有可能被枪弹打中,损伤范围极小,损伤外貌隐蔽,定位相当困难。盗窃和蓄意损伤造成的光缆损伤,可以比较快速的定位。
2 光缆维护中抢修措施
在抢修的过程中,各种不同的故障采取的抢修措施也不尽相同。下面对比较典型的抢修措施进行总结和探讨:①直接熔接。对于断点明确、预留光缆充裕的情况下,对原光缆进行对接。②加缆两头熔接。对于预留光缆不足以进行直接熔接的情况下,需要在中断点之间加入一段光缆(长度在200米左右),分别在两头熔接。③纵剖熔接。在部分纤芯损害时,为了保证主用信号不中断,将光缆保护层纵剖,然后加入一段光缆(长度大约3米左右),对中断纤芯进行熔接。④部分线路改迁。对于大多无法准确定位的故障,确定两个点,保证故障点在这两个点之间,然后将这两个点中间架设新的线路,直接覆盖故障点。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光缆维护工作的整体探讨,针对突发中断抢修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重新梳理了抢修流程,并对抢修措施进行总结归纳。实践表明,该措施对于光缆线路的维护工作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先志,林佩锋.G657光纤的性能特点[J].光纤通信研究,2007,(05):42-44.
[2]邢雪宁,张治辉,陈婷.光纤的弯曲损耗和微弯损耗及其利用[J].中国有线电视2004,(23):24-26.
[3]孙泰福.光缆线路维护与管理[J].现代情报,2006,26(9).
[4]秦知洋.浅谈直埋光缆线路的建设与维护[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7):44-44.
篇2
关键词:燃气管道 泄漏原因 检测 方法 新技术
1.燃气管道泄漏的危害性
随着燃气管道的在城市建设中的发展和普及,燃气输配系统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在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导致管道的泄漏。管道的检漏及其修复成为市燃气输配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根据调查某市的燃气数据可以得出这种现象已经非常普遍,要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管理和检测。随着年限的增加我们很容易发现,泄漏率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泄露的燃气很容易引起火灾,情况严重的会带来爆炸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我们查阅历史资料可以发现,国内外曾经发生由于地下的燃气泄露,燃气会慢慢的透过土层并轻易的绕过房屋从基础侵入居民的卧室内,将正在熟睡的人们毒死,其中有的事故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半个城区的燃气停止供给,而且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同时值得注意的有,随着燃气泄漏到空气中,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降低空气的质量,燃气泄漏会危害到人民正常生活,所以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
2.泄漏检测的必要性
由于这几年的燃气管道在国内泄露的现象时有发生,泄露时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及时找到泄露点,并且能很准确的找到,才能给予及时的修复。只有这样我们的燃气公司才能减少燃气运输的损失,才能确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燃气管道的管理者,要想减少运行成本,我们就要有一套比较先进的检测技术,能在不同情况的下,及时处理燃气泄露的问题,维护自己和人民的利益,所以我们研究燃气泄漏检测技术就很有必要。
3.燃气管道泄漏的原因
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发现地表的架空管道(主要包括室内的燃气管道,调压,储配)的泄漏,主要是由于阀门上的相关构件或压、法兰的泄漏。而地表以下的情况泄漏大多由接口松动或管道腐蚀,但引起的原因相当复杂,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的原因,供广大同行参考。
⑴ 材料质量问题
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就缺乏质量检查,所以导致有裂缝或孔洞的燃气管进入施工现场。在很多承插口接头部位都是用的橡胶材料,如果在进场后的材料,由于保管不力,导致胶老化失去密封作用,这样就肯定会导致燃气管道的密封性比较差,而出现细微的漏气,为后面的安全运输埋下了隐患。
⑵ 施工技术不过关
燃气管道的施工对施工技术要求相当高,由于它对气密性有严格的要求,所以施工时应该谨慎和细心。很多没有足够施工经验的人员,施工时很容易发生:管道连接不合理;钢管,焊接质量差;接口草率;焊缝没有焊透;焊缝厚薄不匀等等,这样就在施工阶段埋下了泄漏隐患,如果在测试阶段测试人员再敷衍塞责,那就会影响整个燃气管道工程。
⑶ 忽视管道的腐蚀
通常我们日常用的燃气中含有氰酸铵、二氧化硫、硫化氢的成分,这些成分会与空气水分作用产生酸性或碱性物质,这样就会容易导致燃气管由于腐蚀作用而穿孔。如果让其长年作用就会最终使铸铁管管壁腐蚀成疏散状而塌陷,大量燃气泄漏,后果相当严重。
⑷ 汽车的碾压和意外的损坏
根据很多资料记载发现很多道路下面的燃气管道出现了破裂,这是由于很多管道埋藏的深度不够,在汽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频繁地受到地面动荷载的扰动而折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由于其他单位的施工,如:电力、排水、通信;房屋建筑等施工,由于标志不够明显或其他原因,所以动土时比较容易损伤到燃气管道。
⑸ 温度应力的作用
燃气管道由于温度变化会有伸缩反应,其中变化的温度包括:土壤温度、大气温度、燃气温度等,在这些应力的作用下,容易会使得管道的接头出现松动、产生间隙而导致燃气的泄露。
4.管道泄漏检测的方法
根据目前主要存在的的检查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根据检测原理划分的。一类是直接的采措施进行检测,另一类是根据各种参数的变化,从而间接的检测。
1.结束语
总而言之,安全输送的主要隐患是泄漏问题,燃气管道泄漏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由于管道系统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所以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出现一种权威通用并且简单可靠的泄漏监测办法。所以我们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不能掉以轻心,应该不断改进检测技术紧跟着科学研究,采用新的方法和方式处理管道泄漏事故。
参考文献
[ 1 ]李青平,林越玲,郭秀英,我国天然气资源及市场预测,
煤气与热力,2008
[ 1 ] 刘宝荣, 填琦。,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成因分析及对
策,城市管理与科技,2006
[ 1 ]张其敏,严宏东,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及评价,重庆科学技
术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篇3
【关键词】信息通讯 光缆线路 传输 问题 措施
1 信息通讯线路概述
信息通讯线路是保证通讯信息传递的通路。目前,主要应用于实际的有光缆干线,卫星和微波等无线线路。
按铺设方式进行分类,信息通讯线路有架空、地埋、管道和海底线路几种。而其中需要用到的设备更是多种多样,包括了电杆、电线、光缆以及其他设备。只要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整个信息通讯线路的故障和中断。
下文将以信息光缆线路为例,来对相关的线路破坏和故障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故障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引发信息通讯线路故障的原因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信息通讯线路发生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人为破坏
由于部分不法分子贪图一时利益或者部分群众缺乏法律常识,对信息通讯线路进行人为破坏,再加上相关部门对信息通讯线路的维护不够重视,导致人为破坏现象越发严重,而相应的引起的信息通讯障碍和线路维护难度也再不断增加。
2.2 自然灾害引发信息通讯线路阻断
部分不可抗力造成的信息通讯线路破坏无法避免,例如地震、滑坡、暴雪等自然灾害。另外,还有由于人为原因的疏忽,造成线路安全隐患和破坏,例如,信息通讯线路下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化学垃圾等,也极易造成信息通讯线路的破坏。
2.3 施工因素
施工技术和安全保障是信息通讯线路施工的重点,部分施工单位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和安全保障造成施工性的信息通讯线路破坏,例如,信息光缆的弯折、施工顺序的错乱等等,都极易造成施工问题引起的信息通讯线路破坏。
2.4 特殊因素引发信息通讯线路阻断
在信息通讯线路故障破坏中有一些是由于特殊原因导致的,这些线路破坏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维护。例如,白蚁等物种对信息光缆线路的腐蚀破坏,由于信息光缆线路的铺设挤压或路过白蚁巢穴,阻碍了白蚁的正常出行,因此白蚁会腐蚀光缆线路来打通道路,从而造成了线路故障破坏。但是,这种情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易常见。
因此,有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较为少见的线路破坏情况。然而,这些情况较为少见,可以进行总结和针对化处理。总而言之,信息通讯线路故障出现的概率不大,但是范围较广,而且故障原因较复杂。因此,必须对信息通讯线路故障进行有效维护,这也是当前信息通讯行业的工作重点。
3 信息通讯线路的维护与管理
根据上述的信息通讯线路维护现存问题,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问题故障的排出,从而保证新路安全和信息通畅。信息通讯线路的维护和施工需要防患于未然,重在针对性技术维护,而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对信息通讯线路的日常维修和护理。信息通讯线路问题重在防患于未然,只有加强日常的维护工作,才能避免关键时期信息通讯线路出现问题,而日常的维护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信息通讯线路巡查工作,建立定期的巡查制度,安排专业人员在信息通讯线路旁设立巡查点;第二,要利用群众、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力量进行线路监察工作,需要加强对维线工作重要性的宣传,从而提高群众的自觉性和责任心;第三,还可以利用先进监控设备进行日常的检查巡视工作,例如远程监控等设备,从而加强施工单位与线路安装地区的联系;第四,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例如日常巡查制度、监管制度等等,通过制度化的完善来督促信息通讯线路的安装和维修人员的工作。
(2)据上可知,人为破坏因素是导致信息通讯线路破坏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采取针对人为破坏的措施即加强宣传,只有通过宣传让大众知道信息通讯线路的重要性以及破坏后的严重后果,才能有效制止人为破坏。另外,还需要在进行宣传时加强相关法律宣传,一旦发现不法分子,根据法律进行严惩。
(3)任何行业的施工都有相应的规程制度,信息通讯的线路维修及施工也不例外,例如,信息通讯线路的埋藏度以及架空线高度国家都有一定的限度;地线的连接、易燃易爆物品的杜绝等等,这些规程制度都是信息通讯线路安装施工和维修的安全保证。
(4)在任何一个企业单位当中,完善的管理机制都是不可或缺的,继信息通讯线路维护工作更不例外,只有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下才能做好相应的维系方案,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还有,利用奖惩制度对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以此激发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而工作不认真的,要加大处罚力度,以确保其知错就改、下不为例。这样一来,员工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和强化,使电力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得到更高的保障。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维修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
(5)引进和采取先进的技术设备。专业和先进的激活素设备使信息通讯线路维修与施工质量和效率的保障。专业性越强、技术越先进、工具设备越齐全,施工和维护的效率及成功率就越高。此外,有部分情况需要针对性处理与具体分析,需要专门的设备进行施工和维护工作。
4 结语
如何推进信息通讯的进程和提高其质量以及解决其现存问题,这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的探索和所有信息通讯行业管理人员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信息通讯线路维修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系统,其包含较多方面,如信息通讯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管理制度、现存管理模式、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及相应的运用环境等等,这个过程和系统的运行和完善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和协调,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充分认识到现存的信息通讯行业以及线路维修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才能针对性进行研究和突破,从而促进信息通讯行业的健康发展,让我国信息通讯更加畅通、快捷以及高效率,加快我国信息时代化的到来,为我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晓洲.光缆的检测与保护[J].电信技术,2007.
[2]赵梓森.光纤通信工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1994.
篇4
关键词:配网故障;定位;抢修技术;影响因素
配网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问题,缩短故障定位与抢修时间,首先需要明确影响配网故障定位与抢修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来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扰,采取科学的抢修技术。以此提高配网抢修工作效率,缩短故障定位与抢修时间,创造预期的工作效果,最终达到良好的抢修工作效果,提高客户用电服务质量。
1 配网故障抢修的影响因素
1.1 故障点定位困难
由于导致配网故障的因素较多,配网故障类型也较为复杂,所以,故障点定位通常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例如:中压故障会扩大断电的规模和范围,然而,故障报告用户可能距离维修中心距离较远,这无疑将影响故障定位时间,据统计:中压故障的定位时间要达到9.49min,如果遇到结构复杂的线路会加剧故障定位难度,进一步耗费时间。由此可见,配网故障定位需要特定技术的支持,例如:共组探测仪、配网故障定位仪等,从而支持故障的高效定位与查找。
1.2 故障隔离质量低下
配网故障类型较多,其中部分故障来自于用电客户,此类故障无需隔离处理,然而,中压故障由于影响范围较大,为了减少客户停电数量,应该实施隔离处理。根据实际的隔离工作经验总结出:中压故障所需的隔离时间要达到几十分钟,如果配网构造不合理,线路分段混乱的状态会进一步加剧故障隔离难度,延长隔离时间。
1.3 抢修不及时
配网故障的定位与抢修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人为工作效率的提高,然而,从目前来看,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依然有待提升,部分运维中心、供电所的工作人员由于缺少责任心及组织性和纪律性不足等原因,在接到故障信息后,未能在第一时间做出高效反应,也无法规范有序地奔赴故障现场,在没有特殊的高端的故障检修技术的支持下,配网故障得不到及时、高效地抢修与处理。
一方面是运维人员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是物资调配的缓慢与滞后,配网故障发生后,对于特殊的故障,要想高效抢修必须有特定的物资、设备等的支持,然而,实际的工作中,由于缺乏事先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物资无法在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导致故障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特别是部分偏远地区,由于地域偏远,各类设施配置不健全,更延长了故障抢修时间,导致故障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造成用电客户无法及时用电,供电服务质量受到影响。
2 缩短配网故障定位及抢修时间的技术手段
配网故障发生后,需要在第一时间内抢修,这样才能缩短停电时间,这其中抢修技术十分重要,必须掌握现代化高端的故障定位与抢修技术,并加强管理和运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全面提升配网故障抢修工作质量。
2.1 故障定位系统
(1)故障指示设备。配网系统中设置故障指示设备,一旦系统某部位出现故障,指示设备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将故障信号传递至其他设备,发出警报信息。
(2)监控站。监控站主要负责配网信息监测,能够有效反映信息的具体地理方位,并将其呈现于GIS系统,同时,也能纠正错误信息,深入分析故障信息,从而得出故障类型与具体方位。
(3)中心站。中心站负责收录来自于通讯系统的各类信息,再积极转换、传输信息,使故障信息得到有效处理,这其中主要依赖于通讯技术,实现信息的传输,为故障维护人员提供指导。
2.2 GIS系统
GIS系统作为一种现代化数字智能技术,已经被有效运用于配网故障定位中,依赖GIS系统能够对故障进行精准定位,同时,该技术具备高强度的数据信息处理功能,可以将地理状况信息以高清晰图像呈现出来,从而为故障排查与分析创造便利条件。
第一,配网故障识别设备将故障信息在通讯技术的支持下传输至GIS系统,GIS对信息加以分析,运维工作者将故障信息传输至数据系统,在GIS高强的数据处理能力的辅助下,故障的具体方位以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
第二,结合GIS系统呈现的地理定位信息以及图像,故障维修人员发出紧急通知,在第一时间奔赴故障现场,积极抢修,GIS技术具有运行高效、技术精准等特征,能够为故障排查工作带来全新的技术支持。
2.3 通讯技术
在多种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下,配网故障得以高效率定位,这其中少不了现代化通讯技术的支持,在通讯技术高效的信息传输功能支持下,故障信息得以高效传输,缩短故障定位与抢修时间。
对于配网系统故障定位来说,通常可以采用以下通讯技术:
第一,载波通讯技术。其优势体现在:超越距离的限制,实际的信息传输中更加稳定、安全,传输效果更好。被广泛、深入地应用于电力系统,然而,其维修难度大,对维修技术要求较高。不适合用在地域较为偏远、线路分布分散的农村配网系统。
第二,光纤通讯技术。此技术一般用于局域配网系统故障信息传输中,其优势体现在:能够控制对配网线路的不良破坏,支持信息数据的高效传输,且相对稳定、安全。
第三,GPRS技术。作为一种高端通讯技术,具有信息数据传输优势,提高信息传输的数量、速度与稳定性,防止数据的遗失和泄露,维护数据传输安全,适合用在偏远山区配网线路故障检测。
同时,在GPRS技术的支持下,配网系统出现故障时,不仅能够高效定位故障,也能有效抑制其影响范围,从而为故障抢修赢得更多的时间,有效控制配网故障损失。
2.4 过流跳闸技术
过流跳闸设备是配网故障定位的有效设备之一,将跳闸设备配置于配网系统,配网线路出现非正常电流,或电流值偏高时,跳闸设备将自动断开,防止过电流对线路的危害,维护配网系统的安全。
实际工作中,需要参照跳闸设备实际配置的方位对应定位系统故障,将其同继电器同步运行,能够科学定位故障,如果跳闸设备后方线路发生故障,对应的继电器将发出动作,再综合分析出故障的实际位置。如果过流跳闸设备发出跳闸动作,故障指示设备则将相关的故障信号进行传输,使其达到通讯终端,再进一步将故障信号传输至故障监测中心,从而为故障排查与检修赢得时间。
2.5 配网故障负荷监测系统
依托于已有的配网故障定位系统,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自动化负荷监测系统,发挥故障指示设备最基本的故障指示功能,能够实现线路的带电流监测,依靠短距离光纤通讯技术,同遥测通讯终端相互配合,实现了对系统故障的自动化定位,也能达到对开关设备的自动化遥测。
该监测系统实际运行中,具有成本低、运行高效、效果好等特征,更重要的是无需对一次设备实施升级、改造,能够达到对绝大多数配网系统故障的自动化监测。
实际工作中可以将故障指示设备安装于待测线路,发挥故障指示设备的指示功能与测量功能,再同GPRS技术配合,达到对故障的高效定位与排查的目的。
3 结束语
配网故障定位与抢修技术依然需要不断地改进与更新,要加大配网运行维护力度,采用科学的运维技术,提高故障定位工作效率,采用先进的抢修技术,依靠现代科技,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配网故障抢修工作效率,带来预期的工作效果,维护供电企业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篇5
用心服务品牌真诚合作促双赢
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保险业内竞争日益激烈,单纯的价格之争虽有一时之功,但绝非长久之计。通过特色的服务建立客户对保险公司的信版权所有任和支持,完善客户服务和大客户关系管理,保持与大客户稳定的合作关系,是促进公司业务规模持久上升、提升公司实力的重要条件。营业部自成立以来,注重永安公司的品牌形象,致力于客户服务的创新,特别是将大客户的服务与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靠服务赢得了业务的稳定发展。
我公司于2003年11月正式与郑交集团合作开展保险业务,两年来共实现保费收入近4000万元。我们在合作中不断改进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积累了一定的为集团客户提供专业承保和客户服务的经验,双方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协调关系和合作基础。现将营业部开展郑交集团大客户服务和管理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两年多来,分公司领导高度关注与郑交集团的合作进展情况,给予营业部大力支持。分公司总经理室成员经常过问郑交业务情况,听取营业部关于承保、理赔等方面的专题汇报,指导营业部确定工作思路,并亲自参加与郑交集团的高层座谈会。营业部经理室经常深入郑交集团进行公关协调,现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已形成与郑交集团多个层面的沟通联系制,增进了双方的了解。
营业部围绕着郑交集团和客服工作的需要,加大对客服的投入和倾斜,保证了各环节的服务基础,通过创新的服务思路和特色的服务手段,提高客户的服务满意度,形成了自身的竞争优势。
二、成立专门机构服务郑交集团
在分公司领导和郑交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为了更好地为郑交集团提供及时周到的保险服务,体现永安公司的实力,营业部抽调8名工作经验丰富的业务和客服人员,组成郑交业务部和客户服务部进驻郑交集团,配备了查勘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相关的硬件设施,为集团客户提供从签发保单、收取保费到出险报案、查勘定损、受理案件、理赔计算、赔款支付等一站式保险服务,统一了永安公司对郑交集团保险业务的管理,树立了永安公司在河南运输行业中良好的保险品牌形象。
营业部经理室带领驻郑交两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在承保或理赔工作中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协商解决,原则性的问题坚决不让步,同时耐心细致地做好沟通解释,双方本着“平等友好、实现共赢”的原则,通过长期的沟通与协作,建立了融洽的合作关系。
三、建章立制,狠抓落实
自郑交业务部和郑交客服部成立,就建立了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同时按照行业协会公布的保险服务标准,认真进行落实,并针对郑交集团的业务特点,制定了六项承保服务制度和八项客户服务措施。公开服务承诺,公布服务监督电话,自觉接受客户的监督。两部人员深知,工作地点在郑交集团,自身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了永安公司的形象,而且服务态度好坏、服务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客户对永安公司的满意度,因此更加注重对自己进行严格要求,自觉按照职业道德规范和内部规章制度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展现永安员工良好的职业形象。无论是承保或是理赔,重点突出“快捷”,用耐心、周到、热情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普遍好评。
四、建立完善沟通协调制度
在与郑交集团的合作过程中,双方不断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座谈会制度及信息制度,构建多层面的沟通平台,及时了解集团的保险动态,促进了保险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营业部每季度和集团保险部联合组织召开由双方分管领导及郑交集团各专业公司领导参加的大型座谈会,互通合作情况,加强沟通理解。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既加深了双方的了解,又及时解决了一些工作中出现的不协调问题。
(二)每年由营业部和集团保险部安排双方高层互访不低于两次,营造出高层领导重视沟通客户关系、维系客户关系的良好氛围,致力于创建长期合作的宽松环境。
(三)充分利用各类报表互通信息。驻郑交业务部每月2号前向集团保险部报送承保情况统计表,定期对集团的保险需求进行分析,给集团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和承保依据。
驻郑交客服部每周向郑交集团保险部报送一次出险报案情况报表,通报理赔信息,每月汇总报送案件处理情况报表。对出险案件估损金额超过万元以上的,当日通报集团保险部。
(四)营业部不定期组织开展不同范围、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营造出和谐友好的合作氛围,增进永安公司和郑交集团双方的了解,促进合作持续稳定地发展。
五、不断提升全流程的特色服务
(一)驻郑交业务部实行全年无障碍服务,无论节假日或上下班,只要客户有需求,随时为集团的客户提供出单和咨询服务,让客户充分感受到永安公司热情、周到、便捷的服务;并根据郑交集团业务的特点,设计出固定的车型保费价格表,便于客户快速测算保费。郑交集团40多家分公司分布在郑州所辖12个县、市区,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留下了郑交业务部人员上门送单及收费服务的身影。在今年元月份的一场大雪后,已经晚上8点多钟了,因为天气寒冷,加上一天繁忙工作的劳累,刚回到家的郑交业务部业务人员正准备休息,突然接到郑交保险部的电话,说有12辆车明天要跑长途须办理保险,我部人员接到电话后,二话不说,立即赶到公司为客户出单,等到业务处理完毕,已近夜里11点。像此类加班加点、毫无怨言为客户服务的情况还有很多,这种忘我的工作态度得到了集团客户的赞许。
(二)郑交集团的理赔工作得到了分公司领导的高度关注以及分公司理赔管理部的大力支持。营业部从受理案件、查勘定损、赔案理算、赔款支付等方面制定了完善的服务措施,实行“限时查勘定损、限时赔款理算”制度,加强各环节的衔接,实行对赔案处理时限的全程监控,明确责任人、落实责任追究制。对未处理的赔案,双方及时互通信息,根据集团保险部提供的未决赔案清单,由营业部主管副总督促处理,正常案件加快理赔速度,尽快结案;对有争议的案件,面对郑交集团保险部人员对条款较为专业的认识和理解,我部人员采取提高案件的第一现场查勘率、掌握第一手翔实资料、及时完善案件手续等方法,摆事实、讲道理,据理力争,本着公平、合理、实事求是地原则予以解决,得到了客户的理解。
(三)实行客户首问负责制。首问负责人按照业务流程引导客户办理相关业务手续,并将自己的工号明确告知客户,便于客户再次遇到问题时可直接找首接人进行处理,有效避免了同一问题向多人重复咨询的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客户的满意度。
(四)多种形式地开展保险和防灾知识的宣传。我部人员经常为郑交集团《保险信息》报提供材料,介绍保险知识、索赔须知和事故处理程序等;利用走访基层和集团安全员座谈会的时机,对车主进行安全教育和保险知识的宣传,并注意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强化车主的保险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增加客户对永安公司的了解,真正成为客户业务上的伙伴,生活上的朋友。
(五)营业部一直坚持每案必访,并下发征求意见表、走访郑交集团基层各分公司安全科,收集客户意见,进一步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和反馈,将客户意见看成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信息加以利用,从客户意见中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便于我们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六)根据集团保险部的需要,积极协助集团公司做好内部相关保险业务的各项工作,参与集团保险部日常安全值班管理,为郑交集团提供延伸和增值服务,深得集版权所有团公司信赖。
六、有效实施大客户管理,统一保险资源
(一)因郑交集团客户资源庞大,为全面管理大客户信息,郑交业务部和客服部利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承保及理赔情况明细台帐。针对各分公司不同车型分类整理,以各分公司为单位统计到期续保车辆的情况报表,提前通知集团保险部,做好续保工作,对出现的漏保情况及时进行跟踪了解和反馈,促进集团保险业务的统保。
(二)针对保险管理,双方共同做到“统一集中”。一方面积极配合郑交集团维护集团保险资源的统一和集中,不断扩大集团公司保险的覆盖面;另一方面,在营业部系统内始终保持对郑交集团保险服务管理的统一和集中。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2005年客运公司正常营运车辆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三)对新车入户郑交集团的保险业务,双方建立了联合审批制度,并达成协议,凡不在郑交业务部承保的车辆,集团公司不予办理入户手续,大大提高了对新增车辆保险的监控力度。
(四)为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目前郑交集团配备了先进的卫星定位系统和视频系统,加大对车辆行驶的全程监控,大大降低了事故的出险率,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了双方的共赢。
2005年底,郑交集团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2006年保险合作伙伴,先后共有人保、太平洋、华安、安邦、阳光等六家公司参与竞标,各家公司为争取业务均采取全方位的逐级渗透的公关手段。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和强大的竞争压力,分公司及营业部领导高度重视,统一部署,成立专门的竞标小组,负责信息收集、研究对策、制定方案,确定投标报价,制作精美标书。面对六家保险公司的竞标,营业部凭借着永安保险的品牌实力、完善的客户服务管理、合理的报价和前期的合作基础,一举获得竞标的成功,继续成为郑交集团的保险合作伙伴。据事后了解,对此次投标报价,我公司在费率上不是最低的,费用不是最高的,但郑交集团最终选择了我公司,正是体现了我们搞好大客户服务与管理工作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篇6
【目标】
相信和不少朋友一样,有了几年工作经验成为Senior后就开始了面试别人的经历。我在最初这个阶段只是按照自己的想象把”找到基础好的程序员“,”找到算法能力优秀的程序员“,”找到有Android开发经验的程序员“等作为面试的目标。但是,实际的经历告诉我,尤其是按“基础好”,“算法好”这些目标招到的人最终效果并不好。比如,有的面试者基础知识和算法掌握情况不错,进程、线程、内存等概念清晰,基本的Hash,二叉树,快速排序等数据结构和算法也比较熟悉,但是进公司后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得很糟糕。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是我的面试目标出了问题,我原先的面试方法更像是大学的算法或操作系统期末考试,按照这种方法让许多并不合适的人通过了面试,同时也可能错过了许多合适的人。
后来,我的反思是,从公司的角度讲,面试的根本目的是找到"能够干好工作"的人,而“高学历”,“算法好”,“基础好”,“有经验”这些都是表象而不是根本,它们并不能直接和“工作好”划等号。
【方法】
目标明确了,但接下来的问题是假设面试者是一个黑盒系统,“工作好”不是直接可观测变量,你所能直接观测的变量是基础、算法、经验、学历、性格、谈吐、年龄等等。所以,实际上,你只能从“基础好”,“算法好”等可以直接观测的量去推测“工作好”的概率,这就是一个在“X好“条件下"工作好“的条件概率问题:P(工作好 | X好)。
根据这个模型,面试所应该考察哪些方面就很明显了,那就是选择那种最具有区分性的方面来考察。比如,考察面试者的体型特征没有太大意义,因为P(工作好|高),P(工作好|矮),P(工作好|胖),P(工作好|瘦)的概率都差不多;所以,体型特征不具有区分性,这不是面试所应该关注的内容。
面试官应当结合职位的要求明确哪些因素具有比较好的区分性。比如,如果要招一名技术门槛比较高的3D游戏引擎开发工程师,面试者A具有3D游戏引擎开发的经验,但是在基础知识和算法面试方面表现一般;面试者B相反,基础知识和算法面试表现很好,但没有游戏开发经验,而你只能选择其一。你选谁呢?其实,这就是两个条件概率问题P(工作好|经验好,基础一般,算法一般)和P(工作好|没经验,基础好,算法好)。这个问题就留给面试官来判断了,就我个人而言,对于技术门槛较高需要技术积累的职位,经验更加说明问题,因此,我更倾向于面试者A。
下面,我再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对面试中常见方面的看法。
【算法】
算法是Google和MS等大公司面试所重点考察的内容。我个人很喜欢算法,曾经参加ACM/ICPC拿过北京赛区的13名。但是,就个人经验来看,我所接触过的绝大多数开发职位而言,算法都不适合作为考察面试者优劣的主要因素。对于普通的非算法性开发职位,考察面试者的算法就相当于考察他打乒乓球好不好一样,与目标“工作好”的相关性太低。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差不多P(工作好|算法好)=50%,也就是算法面试没有太大的区分性。
甚至,还有一种很不好的情况特别多地出现在算法好的面试者身上,我称之为“只磨刀,不砍柴”。什么意思呢?有类人只对什么A*算法,异步编程,JVM类加载机制这种纯技术问题感兴趣,对实现用户需求毫无兴趣。这类人看起来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但是对公司来讲贡献十分有限,甚至不如技术一般但认真负责的人。所以,一旦遇到面试者算法好,我就特别留意考察会不会是这种“只磨刀,不砍柴”的人。
另外,虽然我个人不了解Google和MS,但我对于其特别重视考察算法能力的面试策略是持怀疑态度的。即使在这样的世界级大公司,算法虽然重要,但可以想象在项目实施过程所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中,算法问题绝大多数时候不会是主要瓶颈,没有到那种需要每个人都是算法高手的情况。实际上,绝大多数项目真正难点并不是一两个算法瓶颈,甚至也不是单点的技术瓶颈,而是系统性的组织、协调、设计、开发问题,有大量的看起来不是那么有技术含量的脏活累活,也有许多问题是由于信息不足,并不是技术能力强就能克服这些困难。一个团队最好优势互补,有人算法强,有人业务分析能力强,有人擅长后端服务,有人擅长前端界面,有人聪明,有人踏实,这是最好的。如果按照“算法好”的单一标准选材,必定会把许
多优秀的人才拒之门外。
补充:在更多地了解了Google和Facebook等一流公司的面试细节之后,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改变,实际上这些公司在面试过程中并不完全强调技巧性很强的算法,而是更加注重编码(Coding)能力,只是在进行编码测试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一些简单算法题来进行的。我对于这种面试方法越来越欣赏,并且也作为了我们公司面试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因为编码能力的测试是十分必要的,它有着知识性问题无法取代的作用,如果一个面试者连“判断一个字符串是否是另一个字符串的子串”这样的题目都无法正确并快速地实现,那么基本上可以直接排除了。我这里所强调的是不必考察高难度的算法问题,并非不重视编码能力测试,请读者不要误解。
【基础】
基础面试是指考察诸如指针使用、进程线程概念等基础知识的面试,十分类似于大学期末考试题。我曾经以为基础面试十分重要,但是现在不这么看了。在工作中基础的确是重要的,但是在面试过程中,它必须具有区分性才有意义,也就是说P(工作好|基础好)的概率要高,那么考察指针使用,进程线程区别这样的基础题目才有它的意义。我的实际经验是,基础面试并不具有很好的区分性,和算法一样, 差不多P(工作好|基础好) = 50%。同时,基础面试是最容易准备的,中国人有长期的应试教育经验,要准备几个把玩指针题目太容易了。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面试者,他的C语言基础和编译、链接等原理掌握得非常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给的面试结论是:知识面不宽,只会C语言,但基础很扎实,建议录用。后来的事情证明了那个结论的前半部分是对的,但是”建议录用“错了。他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得一塌糊涂,不理解需求,不理解整体架构;同时,上班时间不是花在项目上,而是花在阅读诸如《程序员的自我修养》之类的书籍上。最后,这位同事由于长期“不出活”离开了公司。
基础不是不重要,而是“基础好”不足以说明面试者能干好工作,因为基础是属于局部性知识,而实际工作需要综合性能力,二者有天壤之别。C语言、操作系统能考高分,但是不会写程序的人在大学我们还见得少吗? 软件开发就像盖房子,综合能力是设计和搭骨架,基础知识是码砖。张小龙原先Foxmail是Delphi开发的,他它不懂C#,你如果要招聘一个开发.NET Email客户端的人,你考察他对CLR掌握得好不好有意义吗? 让张小龙来开发一个C#版的Foxmail真的会有困难吗? 你招一个精通C#但没有Email客户端开发经验的人来真的比张小龙靠谱吗?
我说基础知识不重要,和古人说的“不积洼步无以至千里”是不是矛盾呢?不矛盾!“洼步”与“千里”是一种可累加关系,但再多的“基础知识”都累加不成“综合能力”。学习软件开发要像持续集成一样,一开始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虽然规模不大,问题很多,但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小系统到大系统,从简单系统到复杂系统逐步演化。
所以,基础好本身不足以说明太多的问题,必须进一步考察综合能力。对于基础面试表现不好的面试者,如果时间允许也要进一步考察,有的面试者其实是有能力的,只是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基础和综合能力俱佳,若不能兼顾,应当综合能力优先。
【经验】
这里所说的经验不是通过工作了多少年来衡量的,而主要是指面试者的经历,比如,是否完整地实现过一个软件,或作为主要开发者完成过一个项目。经验的重要性在于它能说明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从项目的性质、规模和难度,面试官就可以大致判断出面试者的综合能力。如果一个面试者一直在大公司负责一个小模块的开发维护,那么基本可以判断他不具备独立或作为主要开发者承担一个项目的能力,只适合在另一家大公司做类似的事情。对于门槛较高需要长期技术积累的职位,相关经验更显得尤为重要,比如,Linux内核开发,JVM开发,游戏引擎开发,数据库实现,高级UX等。对于这类职位,没有经验的面试者即使综合素质不错也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才能胜任。所以,基本上如果确定了你的职位属于此类,那么相关经验毫无疑问应该成为首选因素,换句话说,P(工作好 | 相关经验好)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通过项目经验判断面试者的优劣比通过基础和算法测试更加靠谱,所以,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应该花比较多的时间听面试者介绍项目经验,并进行深入地探讨交流,了解面试者的知识面、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同时,可以结合项目提一些基础知识和算法的问题,比如,如果面试者做过C++相关的项目,那就可以问他如何进行内存管理?是否熟悉智能指针?如果面试者的回答不能令人满意,那么就基本上可以判断他的项目做得不是很好。
要注意的是,经验也是一个多维度的事物。比如,C++股票交易中间件系统,这就涉及(C++,中间件,股票) 3个维度。假如面试者A做过C++股票交易客户端,面试者B做过C的股票交易中间件。从语言角度看,A最匹配,从项目性质看,B最匹配,你如何选择?这就是在多个维度中,哪个维度更重要的问题,就这个例子而言,我个人更倾向于B,因为我认为中间件开发经验是主要矛盾,而从C切换到C++并不是问题。所以,面试官需要判断哪一种经验是主要的,而哪一种经验是次要的。比如,我们招聘Android应用开发,这个职位的Android技术门槛并不高,它的真正难点在于做出好的用户体验(UX)。所以,如果一个面试者没有Android的经验我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我希望他在UX方面有经验,至少做过其他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
【性格】
现在,我来谈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性格。这可能是许多初为面试官的朋友所难以想象的,怎么会是性格最重要呢?说实话,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自己也很惊讶!说白了,还是 P(工作好|性格好)的概率最高啊。我的实际经验是,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好,他能把工作做好的可能性是最高的,性格好远比基础好、算法好要靠谱。
一个人如果技术上有缺陷,经验上有不足,但性格好,在团队中是很容易由其他人来补位的,他自己也很容易逐渐补起来;相反,如果一个人的性格不好,所有的技术优势经验优势都发挥不出来,甚至还会起到负作用,而且性格缺点很难改变。我一直谈到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是综合性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发挥中性格是至关重要的。项目中不止会遇到技术问题,要涉及沟通、协调,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门既有合作又有磨擦,如何处理这些事情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性格。可以说,在开发团队里让你与众不同的不是你从哪个学校毕业,也不是你过去的经验,而是你的性格。
当然,性格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包含了很多的方面,并非所有方面都是程序员面试所需要关注的。我的经验是可以重点考察这些方面:
1) 态度积极还是消极。有的面试者在谈吐中就会自然给你一种积极上进的感觉,或者你可以在他的经历中发现他积极的因素,这些都不是太难看出来的。相反,有的面试者你能明显感觉到他的消极情绪。积极性在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积极的人能给团队带来朝气,也更易于合作。基本上,如果确定面试者属于态度积极的,他通过我这一关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相反,如果确定属于态度消极的,即使技术
能力不错我也会十分谨慎。
2) IQ。我的经验是,总体来看,聪明的人在工作中的表现更为优秀。在面试中要考察一个人是否聪明并不一定要像Google和MS那样找些专门测试IQ的智力题,其实,你只需要看他讨论问题是不是很有逻辑性,思考和说话是不是反应敏捷就可以做出大致的判断。另外,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一个人聪明与否,眼睛是会说话的。不过,聪明也不完全是优点,比如,当公司或项目遇到困难时,往往是聪明人先跑掉了,坚守的往往是IQ一般的人。
3) 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是程序员十分重要的一项素质,它关系到项目中的沟通是否顺畅。面试官可以看看面试者能否用简明的语言介绍清楚曾经做过的项目,能否抓住要点,能否考虑到听者的相关背景。一般来讲,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综合能力都不会太差。(文秘站 )
4) 是否具有用户意识。有人说程序员是做研发的,哪来什么用户?只有销售、市场人员才会和用户打交道。其实,这是完完全全的错误认识。你写一个模块,甚至一个API,只要有别人用,他就是你的用户。有的程序员设计一个模块或是一个软件总是习惯于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尽量地方便使用者,这就是一种良好的用户意识。具有良好的用户意识的人更能考虑别人的感受和整体的需要,而不是单纯地从自己和局部来思考问题。当面试者谈及过去的项目经验时,面试官可以常常站在用户的角度对其进行提问,从这个过程中观察其是否具有良好的用户意识。
5) 如何应对质疑和压力。面试官应该对面试者的回答以及以往项目进行合理的质疑,看看他如何应对。曾经有一位面试者谈到做游戏登录服务器的经历,我就问:“如果登录服务器挂了,怎么办呢”?他说原先虽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可以怎么怎么改进。其实,大家都理解项目中有各种不完美,这里面原因很多,只要面对质疑和压力能从容应对努力往好的方向思考解决就可以了,不需要掩饰缺陷,更不应该有情绪。我遇到过有的面试者,一旦你对其项目提出质疑,他马上产生反抗情绪,或不高兴,或不承认有问题,这很容易一下子看出来他在工作中容不得质疑和批评,这种人要想合作就很困难。
6) 个性特点。许多面试者喜欢在简历上写“精通C++/Linux“,这些字眼看得人麻木,如果有人写”喜欢C++/Linux“,我就会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精通”是没有感彩的叙述,而“喜欢”包含了面试者的个性,我更愿意看到面试者的个性。我相信对某样东西真正的热情远比你当前对它的掌握程度更为重要。其实,N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同一个班的同学,同一个项目组的同事,虽然每天所学的知识,所接触的工作都是相同的,但其实每个人的成绩和表现差异是十分明显的。那么,到底本质的差异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每个人的个性。是个性使得有的人业余时间去打球,有的人业余时间去看书,有的人喜欢Linux,有的人喜欢Mac。一个人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也和他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面试官应该引导面试者展现自己的个性,并判断其是否有益于团队。
篇7
1.1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等,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V级)4级。
1.3.1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红色预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县、乡镇发生肺鼠疫或肺炭疽病例,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毗邻我县2个以上的县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病例数不断增加或疫区范围不断扩大,经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调查、诊断,仍然原因不明的疾病。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3.2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橙色预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在1个乡镇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累计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或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乡镇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1个乡镇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乡镇
(4)霍乱在1个乡镇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疫情波及2个以上乡镇,有扩散趋势
(5)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2个以上乡镇,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
(7)在1个乡镇区域内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有死亡病例发生并扩散到其它乡镇
(8)同种同源的医源性感染(包括医疗感染)发生5例以上病例或者直接造成2人以上死亡
(9)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10)1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11)1次发生急性职业病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12)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县境内人员感染或死亡
(13)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3.3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黄色预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肺鼠疫或肺炭疽在1个乡镇区域内发生,1个平均潜伏期(6天)内累计发病在1-4例
(2)腺鼠疫在1个乡镇区域内发生流行,1个平均潜伏期(6天)内连续发病10-19例;或疫情波及2个以上乡镇
(3)霍乱在1个乡镇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乡镇;或在县政府所在地首次发生
(4)1周内在1个乡镇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5)在1个乡镇区域内局部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6)1次食物中毒人数在100人以上,无死亡病例;或发病人数在99人以下,死亡1-9人
(7)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性不良反应和接种事件
(8)1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9)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3.4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蓝色预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腺鼠疫在1个乡镇区域内发生,1个平均潜伏期(6天)内发病1-9例
(2)霍乱在1个乡镇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9例
(3)1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4)1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5)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范围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1.5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果断处置;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2.组织体系及职责
2.1应急指挥机构
2.1.1应急指挥部组成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分管副县长任副总指挥的县应急指挥部;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总指挥,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和县卫生局局长担任副总指挥的县应急指挥部。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应急处理的需要确定,主要有县卫生局、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公安局、县教体局、县交通局、县城建局、县农牧局、县药监局、县商务局、县民政局、县物价局、县工商局、县旅游局、县林业局、县人劳局、县环保局、县监察局、县电信局、县红十字会、武警正宁支队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主要领导为成员。
2.1.2县应急指挥部及成员单位职责
指挥部主要职责:
负责本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一领导、协调指挥、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经县政府批准组织人群疏散、隔离、查验、限制流动和疫区封锁;紧急情况下,直接采取措施封锁疫区,限制人员流动,防止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和水源;督导检查应急处置工作。
成员单位职责: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制定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技术方案;统一组织实施并进行检查、督导;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向县应急指挥部提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或依法提出对疫点、疫区采取隔离、封锁等紧急控制措施;开展健康教育,动员组织全社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按规定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组织调查和评估。
县委宣传部:组织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单位,及时报道正式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积极主动地正确引导舆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宣传报道、危机心理干预和防病知识普及。
县发改局:负责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负责制定全县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县财政局:负责安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经费,并做好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公安局: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和与疫情有关的社会动态,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理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突发事件,加强治安管理,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协助卫生部门依法落实强制隔离、封锁措施,做好交通疏导,保证疫情处置车辆、人员迅速抵达疫区;负责对隔离治疗病人、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不予配合的,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对脱逃的传染病患者、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追堵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严厉打击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机,扰乱医药卫生领域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协助交通、卫生部门做好交通卫生检疫工作。
县教体局:负责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与卫生部门密切配合协作,落实防控措施;做好在校学生、教职员工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在住宿学生较多的学校,设立必要的医学观察场所,开展医学观察。
县交通局:负责对公路运输各种机动车辆和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消毒和卫生检疫,防止传染病通过交通运输环节传播;对车站和侯车室定期进行消毒,在交通要道和主要车站设立检疫站,配合卫生部门做好进出境人员的卫生检疫、查验工作;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人员以及防治药品、器械等应急物资和有关标本的及时运送,做好疫区公路交通管理工作。
县城建局:负责本系统及建设工地民工的健康教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工作;负责生活饮用水的消毒和生活垃圾的消毒、清运和无害化处理;督促建设单位改善施工场所民工的住宿卫生条件;必要时严格控制施工场所民工的流入和流出,做好登记和排查工作。
县农牧局:负责组织制定突发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组织开展人畜共患病监测和管理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农村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宣传教育和预防控制工作。
县药监局:组织开展食品重大事故查处,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配合;负责应急处置药品、医疗设备和器械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突发疫情处置和病人的救治需求。
县商务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负责组织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秩序;组织做好参加外贸活动人员的宣传、登记、观察工作,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外贸活动期间传播扩散。
县民政局:负责组织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工作,负责制定、实施生活救助措施,对特困群众进行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开展社会捐助工作,接受、分配捐助的资金和物资,做好款物管理和发放工作;组织动员社区、村委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协调做好伤亡人员和家属的善后处置和安抚工作,对农民、城镇困难居民给予补助,协调做好死亡人员的遗体火化处置。
县物价局:负责应急处置物品供应市场的价格监督检查,加强监管,依法查处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保持物价稳定,维护市场秩序。
县工商局:负责加强市场监管,维护紧急状态下的正常市场秩序,督促有关企业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供应。
县旅游局:负责组织旅游行业协助卫生、检疫部门做好旅游团队及人员疫情监测、健康教育工作;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组织旅行社、星级旅游宾馆、饭店做好旅游团队及个人宣传、登记、观察和管理工作,落实防控措施,必要时劝阻或限制疫区旅游活动。
县林业局:组织开展野生动物相关传染病监测和基础调查工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协助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快速进行隔离及病样采集,组织专家分析和提出有关野生动物活动范围和趋势等预警信息。
县人劳局:组织制定并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人员的工伤、医疗保险等待遇政策。
县环保局:负责组织环境质量监测与环境保护监督执法,维护环境安全。
县监察局:负责对应急物资、应急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纪案件,追究失职,渎职人员责任。
县电信局:负责组织、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应急处置的通信保障工作。
县红十字会:负责组织群众开展现场自救和互助,必要时组派红十字医疗队参与医疗卫生救援;依法接收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提供急需的人道主义援助。
武警正宁支队: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行动,配合公安机关做好事件现场的控制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根据部门职责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需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
2.2日常管理工作(应急办公室)
县应急指挥部在县卫生局设立公共卫生应急处理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日常管理和综合协调工作。
2.3应急处置队伍
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下设疫情控制、医疗救治、监督检查、疫情报告、宣传信息、物资保障6个工作组。成员由县直有关部门和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抽调相关人员组成,分别承担事件调查、现场控制、扩散预防、医疗救治、执法监督、宣传教育和后勤保障等工作。各工作组的职责是:
疫情控制组:公安、卫生、农牧、环保、交通、武警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的领导及相关科室和专业的业务人员组成,负责疫区封锁、交通管制、疫情信息收集、调查、报告,预防控制措施落实及病原学样品采集、检测等工作。
医疗救治组:由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的领导及从事与疫病患者治疗相关单位、科室的专业人员组成,负责收治病人,对疑难危重病人进行抢救治疗,并做好医院内部的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工作。
监督检查组:由县监察局、县委督察室、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及有关单位的领导及相关科室的人员组成,负责督导检查各项应急处置措施的落实和应急准备的完成情况;依法实施卫生监督,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取证和处理。
疫情报告组:由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和医疗保健单位的领导及相关科室的专业人员组成,负责疫情收集、疫情分析处理、医疗救治情况汇总及疫情报告。
宣传信息组:由县委宣传部、县政府办、县卫生局、县教体局、县广电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业人员组成;负责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健康教育和有关信息的收集工作。
物资保障组:由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民政局、县商务局、县交通局、县药监局等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及有关人员组成,负责疫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所需经费、药品、器械和防护用品及交通工具的准备和供给。
2.4专家咨询委员会
县卫生局负责组建由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专家及卫生行政人员组成的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县应急指挥部决策提供专业咨询。其主要职责是:
对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以及采取相应的重要措施提出建议;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提出咨询建议;参与制定、修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估;参与卫生应急人员培训,指导卫生应急知识宣传;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后期评估提出意见;承担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常管理机构和应急指挥机构交办的其他技术指导工作。
2.5专业技术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专业技术机构,要结合本单位职责认真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培训,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积极参与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5.1医疗机构
主要负责伤病人员的现场抢救、运送、诊断、治疗,医院内感染控制,检测样品采集,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县级各医疗机构负责组建应急医疗队和专家组,指导和支援应急处置;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病人转送、院内救治服务;负责采集患者样本;选派专家参加市级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评估工作;承担人才培养和技术指导任务。县人民医院重点承担重大传染性事件、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事故灾难性事件医疗救治任务;县直其它医疗保健机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需要合理安排。
2.5.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主要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包括对有关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隔离措施,采集病人和环境标本,环境和物品的卫生学处理等),开展病因现场快速检测或实验室检测,加强疾病和健康监测,收集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提出预警建议等。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和实验室检测的技术指导和支持任务;负责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制定;收集、分析、报告疫情信息,预测重大传染病发生和流行趋势,提出防控措施和技术方案;开展特别重大和重大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效果评价;开展健康教育。
2.5.3卫生监督机构
主要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区的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报告、医疗救治、传染病防治等进行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不明原因死亡者的尸检,由省卫生厅指定单位和人员进行。
2.6正宁县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图
2.6正宁县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图
3.监测、预警与报告
3.1监测
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项监测工作。建立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与报告体系,包括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卫生监督、实验室监测、哨点监测和群众举报电话网络。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管理,规范监测,做好日常监测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报告监测信息,为应急处置提供详实可靠的资料。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网络监测和疫情信息汇总分析,确保监测预警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指导乡镇健全信息报告体系,确保信息畅通。
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动监测,包括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监测、自然灾害发生地区的重点传染病和卫生事件监测、主要症状和重点疾病的医院哨点监测等,并加强监测工作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机构要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电话,向社会公布,实行24小时值班。
3.2预警
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报告的监测信息,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迅速组织本级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分析,及时向本级政府提出响应级别的预警建议,经本级政府批准后公布。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划分为特别严重(Ⅰ级)、严重(Ⅱ级)、较重(Ⅲ级)和一般(Ⅳ级)4个级别,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
3.3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卫生行政部门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职责的部门、单位和个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必须真实及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应当坚持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格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信息。
3.3.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1)责任报告单位包括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县级以上政府;其他有关单位,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有密切关系的机构。
(2)责任报告人包括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人员、个体职业医生。
3.3.2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在2小时内向本级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各级政府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上一级政府报告。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行政部门可直接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3.3.3报告内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要根据事件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进程。
首次报告未经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存在隐患的相关信息,应说明信息来源、危害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和拟采取的措施。
经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应包括事件性质、涉及范围、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事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事件处理结束后要及时写出结案报告,并按程序上报。报告具体要求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3.3.4网络直报
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可直接通过专网系统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信息报告后,应逐级审核,并汇总统计、分析,按照有关规定报告本级卫生行政部门。
4.应急反应
4.1应急反应原则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事发地乡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反应原则,作出相应级别应急反应。同时,要遵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及时调整预警和反应级别,有效控制事件,减少危害和影响。要根据不同类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分析事件的发展趋势,对事态和影响不断扩大的事件,应及时升级预警和反应级别;对范围局限、不会进一步扩散的事件,应相应降低反应级别,及时撤销预警。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在学校、区域性重要活动期间等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相应提高报告和反应级别,确保迅速、有效控制,维护社会稳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事发地之外的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报告后,要及时通知相应的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做好应急处置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
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并服从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支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区的应急处置工作。
4.2事发地应急反应措施
4.2.1各级政府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指挥,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所产生的危害和影响。
(1)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2)根据本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建议,决定是否成立应急指挥部及其组成人员。
(3)根据工作需要,调集本行政区域内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置工作,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
(4)划定控制区域。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政府报经上一级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范围;经省政府决定,可以对本行政区域内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封锁可能导致干线交通中断的,由国务院决定。对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故,根据污染食品扩散和职业危害因素波及的范围,划定控制区域。
(5)疫情控制措施。紧急情况下,事发地政府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采取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以及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停工、停业、停课,封闭或者封存受污染的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等紧急措施。
(6)开展医疗救治。立即组织突发卫生事件所在地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及时到达现场,接受统一指挥和调遣,积极参加应急处置各项工作。
(7)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采取措施限制疫区和高危地区人口流动,对从疫区和高危地区进入本行政区域的人员进行必要的留验观察,对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对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
(8)实施交通卫生检疫。组织交通、检验检疫等部门在交通站点和出入境口设置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站,对出入境、进出疫区和运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物资、动物进行卫生检疫查验,一旦发现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实施临时隔离、留验,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专业机构移交。
(9)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包括旅行社、宾馆、饭店和旅游区(景点)、旅游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每个旅游团队都要建立人员和行程详细资料保留制度,严格实行首诊报告制度和建立疫情报告制度,认真做好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10)及时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新闻宣传部门要组织新闻单位,按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统一要求和口径,及时准确报道事件信息,正确引导舆论。
(11)普及卫生知识。针对事件性质,有针对性的开展卫生知识宣教,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应急和危机干预工作。
(12)开展群防群治。街道、乡镇以及居委会、村委会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人员分散隔离及落实公共卫生措施等工作。
(13)维护社会稳定。县公安局、工商局、物价局、药监局等部门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和市场监管,保障商品(药品)供应,平抑物价,防止哄抢,严厉打击制谣传谣、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制假售假等扰乱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14)进行事件评估。应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患者救治概况、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价和社会心理评估等。
4.2.2卫生行政部门
(1)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及专家组对事件进行评估,提出预警建议。
(2)提出是否成立应急指挥部的建议,启用应急指挥中心并确定本部门指挥体系和人员组成。
(3)组织专业应急队伍、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和应急处置。
(4)根据需要组织开展易感人群应急疫苗接种、预防服药、疫点消毒、水源保护,污染食品、职业中毒事故物品追缴、设立临时卫生检疫点、留验观察站等应急控制措施。
(5)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督导和检查。
(6)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相关人员的培训。
(7)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
(8)组织本级专家咨询委员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及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效果评价等。
4.2.3各级医疗机构
(1)对现场伤亡情况及事态发展做出快速、准确评估。包括: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及种类;伤员主要的伤情、拟采取的措施及投入的医疗资源;急需解决的医疗救护问题。
(2)接诊、收治、转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病人员。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别管理,对疑似病人进行排除或确诊。任何医疗机构都不得拒绝接收伤病人员。
(3)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依法报告相关信息。
(4)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感染和环境污染。
(5)对非传染性伤病人员,按照现场救援、分类转运、后续救治、康复治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处理;对传染性伤病人员,要按照“就地预防、就地隔离、就地治疗”原则进行处理。
(6)做好救治经验总结,积累相关知识和经验。积极开展交流和合作,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7)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要在做好安全防护的条件下,第一时间参加现场检伤分类、医疗救护后,根据病情向就近的医疗机构转运分流。
4.2.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信息报告。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的监测,实行应急值班制度,及时汇总、分析、报告事件信息。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根据专业预案,制定调查计划和方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①对突发事件累计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调查分析,快速调查确定可能病因,对可能的生物、毒素因子进行分类,确定疫区范围、目标人群和事件等级;②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查明传播链,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③对事件的危害范围、程度和潜在危害进行评价,采取积极措施,尽可能减少危害。
(3)开展实验室检测。按有关技术规范要求,采集足够标本,分送相关实验室,尽快查明事件原因。
(4)加强科研与交流。开展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诊断试剂、疫苗、消毒方法,医疗卫生防护用品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加强病源查寻和病因诊断。
(5)制订应急工作方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根据上级方案制定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中毒事件等的应急工作技术方案,并对技术方案提出修订建议。
(6)技术培训。组织本行政区域内专业技术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的应急培训。
(7)督导检查。组织对医疗机构的消毒、隔离、院内感染控制等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8)对易受感染人群和易受损害的人群实施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和群体防护等措施。
(9)对整体预防控制技术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并预测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
4.2.5卫生监督机构
(1)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
(2)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开展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等的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3)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协助卫生行政部门依法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4.2.6各级应急队伍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级别和工作需要,做好应急支援准备,准时集结待命。
4.3非事件发生地应急反应措施
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地区应根据其他地区发生事件的性质、特点、发生区域和发展趋势,分析本地区受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密切保持与事件发生地区的联系,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2)组织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所需的人员和物资准备。
(3)加强相关疾病与健康监测和报告工作,必要时建立专门报告制度。
(4)开展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防患于未然。
(5)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6)根据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决定,开展交通卫生检疫等。必要时,启用留验观察设施。
4.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反应
4.4.1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的应急反应
由国务院和卫生部作出应急反应和组织应急处置,启动国家应急预案。
4.4.2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的应急反应
由省政府和省卫生厅作出应急反应和组织应急处置,启动省级应急预案。
4.4.3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的应急反应
由市政府和市卫生行政部门作出应急反应和组织应急处置,启动市级应急预案。
4.4.4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的应急反应
由县政府和县卫生行政部门作出应急反应和组织应急处置,启动县级应急预案。
5.应急处置
5.1应急处置原则
坚持属地管理、安全第一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边调查、边处理、边救治、边控制”和“就地预防、就地隔离、就地治疗”。
5.2应急启动
发生特别重大(Ⅰ级)或重大(II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在启动县级应急预案的同时,请求省、市级应急预案。县政府根据县卫生局的建议,成立县级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指挥特别重大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协调指挥现场医疗救护、疾病防控、社会治安、通讯联络、后勤保障等工作。在县级应急指挥部尚未成立前,由县卫生局负责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县应急指挥部成立后迅速组织成员单位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共同开展工作;县卫生局立即组织专家组对事件进行调查确认和综合评估,提出预警级别建议,集结应急救援队伍,动员必要的医疗卫生资源作好应急支援准备,建立信息定时收集、汇总、分析、报告制度;卫生、公安、交通、民政等有关部门,提出应急救援运输方案和交通保障方案;公安、农牧、环保、民政等有关部门,组建本部门应急救援队伍,待命参加现场应急处置;气象局提供事发地基本天气变化资料,并随时提供最新气象信息;电信局提供通信保障方案并检查落实。
发生较大(III级)、一般(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分别启动市级应急预案,由同级政府和应急指挥机构按照上述原则启动本级应急处置工作。
5.3现场处理
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省应急指挥部统一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积极配合、支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专业机构进行现场调查、采样、技术分析、检验以及应急处置技术指导等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妨碍工作。
在传染性事件中,要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非传染性事件中,要以保护未受害人群、控制未发病区域、防止事件扩散为重点。
处理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放射辐射事件等以致病源(因素)危害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照卫生防控优先于医疗救治的原则,优先满足和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调查和防控。处理群体性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等以生命危害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照医疗救治优先于卫生防控的原则,优先满足和配合医疗应急队伍开展救治工作。
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完成,伤病人员转为院内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请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应急队伍按照省、市、县级顺序依次撤离现场。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危险化学品泄露、放射事故等易污染事件结束时,应急队伍的撤离,应由事发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对人员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或留验观察,对医疗设备进行统一消毒处理,检验合格方可撤离。
5.4医疗救治
根据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伤病人员救治需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病人员原则由事发地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康复机构负责救治。院内救治按照危重抢救、专科治疗、康复治疗的基本程序进行。需要转院治疗的应按照“就地、就近、有利”的原则进行。各级医疗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病人员实行“先救治、后结算”,不得拒收伤病人员。
涉及外籍或港、澳、台伤病人员,原则上按照“就地预防、就地隔离、就地治疗”开展应急救援,同时,要向事发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需转入上级医疗机构或境外医疗机构救治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后,报省卫生厅审批。患者转运工作由救治医疗机构负责。
5.5信息通报
涉及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通报,由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会,省政府或省卫生厅向媒体和社会各界通报情况。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县政府和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向毗邻县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情况。
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工作,经卫生部授权后,由省卫生厅每月(季、年)向社会,其他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或授权,不得擅自对外公布信息。
5.6应急反应终止
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进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评估委员会的建议,适时向县政府提出终止预案的建议。
5.6.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终止的条件: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2)原因不明的群体性疾病停止发生。
(3)被污染食品已全部消除,没有新的中毒病例发生。
(4)职业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中毒人数不再增加。
(5)毗邻县新发、突发传染病重大疫情已由发生地宣布解除,在我县范围内未发生流行或流行终息的。
(6)其他由于生物制品接种不良反应、菌种丢失、生物性化学性有害物质泄露、自然灾害等引起的突发事件己得到有效控制,不再对公众健康造成损害,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5.6.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终止的批准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终止由国务院或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宣布后实施。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提出终止反应建议,报省政府或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并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反应建议,报同级政府或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并向省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反应建议,报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并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7应急处置工作评估
应急反应结束后,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专家评估组,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内容应当包括事件概况(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等)、现场调查处理概况(人员伤亡和直接、间接经济损失情况等)、病人救治情况(参加单位、投入人员和药品情况等)、处理效果评价(处理过程、经费投入、实际效果等)、存在的问题(经费、设备、技术等)、取得的经验与教训、需要改进的意见、建议等。评估报告在应急反应终止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并报县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6.善后处理
6.1善后处理
坚持属地管理原则,由县政府组织卫生、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进行人员伤亡情况评估,组织开展事件善后处理工作。
县政府和县民政部门要妥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人员遗体及家属安抚工作。因传染性疾病死亡者的遗体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处理。
6.2奖励
县政府及人事、卫生等有关部门对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做出贡献或举报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表彰奖励;对英勇献身的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记功。
6.3抚恤和补助
县政府及民政、财政、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对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致病、致残、殉职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对参加应急处置一线工作人员应根据工作需要制订合理的生活补助和保健津贴标准,给予补助。
6.4征用物资、劳务的补偿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结束后,县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处置期间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企业、个人的物资和劳务进行评估,给予补偿。
6.5责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6.6社会救助与保险
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各级民政等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做好社会各界向疫区提供的救援物资及资金的接收、分配和使用工作。县红十字会要发挥优势,广泛募集紧急救援物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病人员、受灾人群提供人道主义救助。
要逐步建立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险机制,保障伤病员医疗救治和康复治疗,帮助群众恢复生产生活。
7.应急处置保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织建设,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和技术研究,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经费和应急物资,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开展。
7.1信息保障
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和省卫生厅负责制定的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方案,建立省、市、县(区)、乡(镇)4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和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传递和应急处置指挥工作。
县卫生局负责加强对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核实和管理,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定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标准和分析处理规范,承担信息分析任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加强信息审核,严格按照规范和程序进行数据收集、汇总和报告。
加强现有资源管理、利用和整合,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救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7.2应急体系建设
按照“中央指导、地方负责、统筹兼顾、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的原则,逐步建立符合省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
7.2.1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和设备装备,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条件;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水平。
7.2.2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
(1)加强紧急医疗急救机构建设。根据服务人口和医疗救治需要,建立正宁县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负责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的协调指挥工作。
(2)加强传染病救治机构建设。县级综合医院建立1个传染病科,负责传染病病人的收治工作。乡镇卫生院设立传染病门诊和隔离留察室,负责传染病病人的临时隔离观察。
(3)加强化学中毒与核辐射救治基地建设。在县人民医院建立全县化学中毒、核辐射和烧伤救治基地,负责化学中毒、核辐射应急和烧伤病人救治及技术指导。
7.2.3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
建立统一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明确工作职责,规范执法行为,充实执法人员,加强执法装备,提高卫生执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7.3卫生应急队伍准备
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应急队伍一般从卫生专业机构中,选拔年青力壮、责任心强、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流行病学、疾病预防控制、实验室检测、临床救治、卫生监督、信息网络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制定药品、器械、疫苗、防护设备等所需物资的储备方案,配备必需的交通、通讯工具、现场医疗救护设备、消杀灭药械、个人防护物品和生活用品等物资,以保障应急任务的执行。
7.3.1县卫生局负责组建县级专业应急队伍,包括传染病、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职业中毒、化学污染中毒和重大创伤事故、救灾防病等专业队。
7.3.2卫生系统各单位都要组建本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小组,配备基本装备,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做好流行病学监测、现场调查、现场处置、实验室检测、毒物(毒性)鉴定、事件分析、评估和上报等工作。县疾控中心组建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队,负责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指导和较大以上事件的现场处理。
(2)县卫生监督机构要做好包括水源、食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场所、事件现场环境卫生等的监督检查工作。县卫生监督所组建县级卫生监督应急队,依法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
(3)县级医疗机构必须分别组建应急转运队和应急救援队,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急救医疗药械,由所在单位保管,定期更新。要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病房、药品、器材等储备工作,开设专门病房,负责收治伤员和病人,协助和指导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援、转运、隔离观察和后续治疗。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除组建转运队外,各组建一个由10—15人组成的救援队,人员结构、急救药械、交通通讯设备配置要合理,负责全县特别是较大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重病人、特殊伤病员的转诊护送、临床救治和现场救援。
(4)妇幼保健站等卫生系统各单位也要按照各自的工作性质,做好各项应急准备,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全力配合,搞好处置工作。
7.3.3各级卫生应急队伍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指挥和调度。必要时,县卫生局对全县卫生应急队伍统一进行调度。
7.4培训和演练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各种应急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演练中需要公众参与的,必须报县政府同意。
7.5集中留验观察场所准备
县级建立1个备用留验观察站。汽车客运站要设立1所相对封闭、能满足一定数量传染性疾病接触者或可疑病人的临时集中留验观察室。留验观察室启用,由县政府及县应急指挥部、卫生行政部门决定。留验观察室卫生技术人员由卫生行政部门从各医疗卫生机构中抽调。留验观察室要依法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信息。
7.6应急物资储备
医疗卫生应急物资主要包括医疗卫生设备、救治药品、疫苗、消杀药品、医用器材、快速检验检测试剂、传染源隔离和卫生防护用品等。县卫生局要根据市级应急物资储备目录,每年提出县级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县财政局要保障物质储备经费。应急物资储备采取实物储备、委托储备、生产能力储备、信息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县级储备制度。实物储备要定期更换,保证效期,减少损失。
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在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等应急专业机构中建立实物储备制度,保障应急处置工作开展。
7.7经费保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经费保障实行分级负责、专项管理、专款使用制度。
财政部门要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保障突发事件应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日常运转和突发事件处置所需经费,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体系的正常运转。
7.8通讯与交通保障
各级政府要根据应急工作需要,为应急处置机构和应急队伍配备通讯和交通工具,保障应急处置工作开展。
7.9法律保障
卫生行政部门和法制部门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对本预案提出修订意见,逐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保障体系。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规定,根据本预案要求,严格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对履行职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7.10社会公众宣传教育
新闻、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公众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自救、互救以及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开展精神心理卫生干预,教育和倡导公众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发生较大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县应急指挥部、县卫生局及各医疗卫生单位都要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向群众提供咨询服务。
8.附则
8.1名词术语
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情况。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病人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的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是指由于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的原因造成人数多或者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
新发传染病:是指全球首次发现的传染病。
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是指埃博拉出血热、猴痘、黄热病、人变异性克雅氏病等在其它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现,在我国尚未发现过的传染病。
我国已消灭传染病:是指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
事发地区:是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和主要波及区域。
伤病人员:是指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因素致病、致伤、致残或死亡人员。
、
外籍人士:是指在我国境内居住、工作、学习旅游等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国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留学生及游客等。
8.2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县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由县卫生局负责解释。
- 上一篇:失业动态监测经验总结
- 下一篇:阳光食堂工作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