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改革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3 20:52: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制度改革工作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英文名称:China Real Estate Finance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金融专业委员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7388
国内刊号:11-3651/F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篇2
关键词: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常见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2015802
水利施工的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一方面需要加强工程施工管理与相关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注重专业知识与管理经验的沉淀,以确保各项管理措施真正得到落实。本文中笔者从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展开讨论,简要论述了施工管理的内容,之后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阐述了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一系列的应对改进措施,以期为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1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特性与内容
1.1水利施工管理的主要特性
整个水利工程过程中,施工管理的内容较多,且与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经常变化;因此,只有找准到施工管理特性,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出科学有效的规划,才能更快速有效地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隐患,最终才能顺利完成工程项目。总结笔者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将其主要特性归纳如下:
(1)较强的不确定性。水利施工主要受两种因素影响,自然与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包括了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水灾害等自然灾害,这些直接影响了施工现场的地质结构,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工程施工的质量;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了社会不安定、经济金融危机、战争等人为灾害,上述因素都会导致水利施工管理的工作更加复杂、更加困难。
(2)较大的地区差异性。由于工程本身特性,决定了其施工管理具有较强的地域差异性:一方面由于各地的经济、社会环境存在差异,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内容广泛,另外施工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季节性防洪防涝、农业灌溉、发电等的要求,故要求在水利施工管理过程中确保施工的安全,要兼顾该项目对水流上下游的潜在影响,最终使工程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
(3)较广的学科综合性。水利施工管理需要涉及到众多学科,例如地质、气象、经济、法律等学科,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相关方面的管理工作,同时要与多个部门紧密协作;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要参与进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及时了解施工进度,必要时根据施工的现状进行临时的管理方法调整。
(4)较强的政策性。一般情况下水利施工管理中,会涉及到合同法、经济法、水利法以及其他与交通、土地等有关的性法律法规;所以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必须依靠施工工人进行管理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
1.2水利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种:经验管理与技术管理。经验管理又可以分为两类:生产运行管理(包括组织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及经营管理)和外部经验管理(包括劳力调配、资源利用、设备资金的筹集);技术管理主要包括工程控制运用、抢险防汛、检测维修等方面。依照施工管理流程,且结合笔者多年的一线经验,可以在施工前期、施工过程、工程完成等三个阶段进行不同的管理:
(1)施工的前期。开工前组建起以监理为核心的合同管理模式,项目法人和承包方都要参与其相互协作。该阶段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合同,同时在合同控制中要明确投资者、工期要求与工程质量之间的关系。
(2)施工的过程。施工人员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施工人员按照图纸进行施工;检查施工地现场的防范措施;监督每阶段工程量完成的情况;要整理清楚相关文件,以备后续使用。
(3)工程完成后。工程施工结束之后,管理的主要内容就转移成协助各监督部门,做好项目的竣工验收,以确证工程的质量。
2水利施工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
2.1水利施工管理的体制性问题
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水利建筑市场秩序、项目法人行为还不规范;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的企业施工管理体制不完善,权利与利益无法分割,管理的责任制存在不完整现象,使得管理人员的工作难以开展;再者是施工管理与理想的管理存在较大差距,也造成了水利施工管理不能顺利实施。
主要体现为:项目法人行政干预较多、违反了建筑程序、压缩了合理工期,招投标的工作不规范,涉及部分的违规操作,涉及虚假招标、施工和监理队伍参与了工程的建设。
2.2水利施工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素质不高是影响工程施工管理进度的一项重要原因,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如果管理人员缺乏了专业的技术,会对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如果缺少现场控制经验与技术,也会导致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施工。
(2)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不强。对于一个施工工程来讲,工程质量是第一位的,如果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其它的再美好也没有了意义;要想提高工程质量,首要方法就是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可是目前阶段我国多数水利单位中,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不强,导致了不断出现豆腐渣工作,甚至严重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质量。
2.3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不足
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来说,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很重要的一项必须的程序。一旦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不能做好,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施工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现在很多工程项目,在其前期调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为了赶工期或者为了完成阶段性任务,会一定程度上忽略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带着问题进入施工阶段,这样就不能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会严重影响施工的管理水平。
2.4目标管理粗略
如果想要让工程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首先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项目目标;可是这个简单的要求对很多施工单位来说很难完成;存在部分的施工单位目标管理是非常模糊,成本管理得不到实际落地,也存在控制也不到位的现象。这些现象都会严重影响到水利工程项目的有效进行。
2.5现场管理十分混乱
水利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对于整个施工能否顺利进行下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现场管理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是否顺利进行;通过资料查询发现,目前我国多数水利工程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会不同程度的缺乏科学现场管理经验,缺乏有效监督,会一定程度上导致现场混乱。
3水利施工管理改进措施
3.1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体制性创新方式
(1)科技为先。水利施工的工程管理现代化是目前水利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要可能的使用现代科技成果和装备出现代化的工程;还要不断加强水利施工管理的科技含量;整个施工过程中制定唯一性且科学的管理方法,尽最大可能全面提升施工管理的水平,极大限度的发挥施工工程效益。
(2)效益优先。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要不断地完善政府职能,使其职能逐渐转变,同时在深化水利施工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强化效益意识,形成“效益就是生命”共识;另外也要围绕着公司效益,做好内部的挖潜和市场的开拓,向管理要效益、要产出;同时也要切实有效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如何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上,最终建立起管理就是效益、管理就是发展的新观念。
(3)有法必依。要加强水利施工的工程管理水平,更好的发挥施工工程的效益,必须建立、健全起水法律法规体系,一如既往地走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法制道路,将每一项工程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并且需要通过强化、加强水利施工工程的依法管理职能,进一步为深化管理、推进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3.2加大水利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
(1)加大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在项目管理人员在管理知识上定期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个人的素质;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的同时,其管理工作的水平也可以得到提升,可以对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项目经理应尽可能地做到一专多能,这就需要管理人员要有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还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面和比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在法律层面上看,管理人员更需要具备法律、经济、工程建设管理及行政管理的知识与经验。
(2)加强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特别是水利工程的负责经理首先必须要忠于职守、做到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吃苦耐劳、一身正气;项目负责人要会合理搭配人员,具备有进度、有计划的安排相关人员的工作;管理者还要保障施工人员的工资准确、及时发放,保持人员的高激情工作;因为施工现场物资多,不容易管理与统计,会经常出现物资丢失现象,也容易出现各种安全问题,所以要加强对施工队伍的思想道德教育,避免事故发生。
3.3完善水利管理质量保障体系
(1)建立起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在我国水利施工行业内推进质量保障体系,很大程度上能够规范施工的标准,以便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一旦在施工中遇到质量问题,相关人员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循;同时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尤为重要。以笔者单位为例,在今后工作中,会不断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我们会从措施、制度、组织等三个方面入手,建立起健全的工程质量保障体系,从管理层面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督与监控。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工程质量才能有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
(2)重视材料的管理。很多水利工程的工地现场环境十分复杂,但是需要的材料品种多,且更新速度较快,所以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就要重视起材料的管理,一定做好材料的计划管理、进场验收、储存和保管;同时也要做好材料的使用与监督、做好材料的回收利用。
(3)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为了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要做好人员和机械一定要相对固定,实现操作证制度,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保证机械设备可以进行安全作业。
3.4提高项目管理的激励机制
(1)激励机制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故要在水利施工工程管理单位建立起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一种团结向上、积极有为的氛围;同时建立起相关制度,对于那些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方面做出成绩的员工,能够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全新的激励机制,鼓励与鞭策同在,将会大大的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为开创水利施工工程管理工作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2)竞争的机制。水利工程中必须引入竞争机制,才能搞好水利单位的内部改革;需要积极推行人事、分配等各项制度改革,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切实增强管理人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要坚决杜绝“大锅饭”和平均主义,适当拉开分配档次,重点向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和一线艰苦岗位倾斜。要大胆提拔大胆有为、敢于创新的优秀人才。
(3)建立起良好的市场机制。施工工程管理单位要想得到长期发展,就要适应市场的要求,就要必须主动面向市场、进入市场;施工单位要灵活把握市场规律,充分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引进和利用人才、资金等一切有利的要素。
4总结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是水利工程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能够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相关部门需要深化改革、加快自身体制改革,最终形成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灵活高效的管理模式,要不断开创出具有特色的水利施工管理新局面,使得我国的水利施工管理工作在新的要求下取得更好的成绩,从根本上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义红君.水利工程安全隐患分析及其对策[J].北京农业,2012,(6).
[2]张志伟.浅析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2,(6).
[3]韦应伦.水利工程安全施工存在的隐患及解决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3).
篇3
论文摘要:本文简述了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的职责和作用,探讨了课堂教学督导工作的要点,并对在督导过程中如伺尊重教师、帮助教师、恰当应用学生评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建立高职教育的教学督导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建立督导制,开展教学督导活动是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的措施。
1教学督导的作用
教学督导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监督和调查作用
教学督导人员受上级主管部门的委托,负有全面检查基层单位和教学个体的教学情况的责任,对被督导对象在执行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情况、教育的质量、教学水准达到何种程度进行深人的调查了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各种督导措施促其改进。总结先进的典型事例及时地进行宣传推广,以保证学校教学目标的贯彻实施,促使教育质量的提高,从而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监督和调查作用。
1.2指导作用
所谓指导作用就是对被督导对象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困难和问题给予积极的帮助,为他们想办法、出主意。一般来说,教学督导人员都具有一定的教学工作经验,懂得教育规律,对实际问题了解比较透彻,因此,当被督导对象在工作上发生困难时,教学督导员能敏锐地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抓住问题的实质,在解决方法、措施上提出具体建议。教学督导工作包括监督与指导,在两者之间更重要的还是在于指导。能否给被督导者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提供实质性的指导,这是督导工作是否有生命力的重要方面。
1.3信息反馈作用
教学督导的反馈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上对下两个方面。对上级部门,督导人员把下面有关部门在教学过程中执行教学计划实际情况和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领导或主管部门,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信息;对下,督导人员通过获得的信息肯定他们的成绩,或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以及转达上级部门对他们教学工作的评价,为他们提供改进教学工作的依据,起到上情下达的作用。
2教学督导的方式
2.1对备课与教案的督导
备课、教案的设计与编写是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是课堂教学的一项既复杂又细致的活动。一节课的教学成功与否,与教师课前准备的内容、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教学准备工作是一个持续而有序的工作。它始于教师活动的开端,又与整个教学活动并行。教师理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案进行修改。在教学督导过程中,督导人员应加强督促任课教师做好这一项准备工作。
2.2对课堂教学进行认真研究、实际参与、分析指导
为了解最真实的教学情况,督导人员听课是随机进行的,被听课的教师事先不通知。根据我院制定的教学质量侧评标准,从教学大纲、教案的制作,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态度等各方面的基本工作,首先进行检查。在听课的过程中,对课程中的每一个问题进行认真分析,针对学生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并帮助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
2.3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督导
教学督导工作还应包括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实验室的建设、学生具体的实习过程等。实验(实训)课对于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我院的督导组根据各专业的教学大纲要求检查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情况,检查实验(实训)进程表中的实验(实训)安排是否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没有按大纲要求开足实验(实训)的督促其增开实验(实训);没有按规定分组的要求重新分组。通过督导,我院的实验课教学改变了以往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的习惯,使实验课程的教学变得规范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实习、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各种实习、训练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树立良好的劳动态度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主要场所。我院的实习、实训基地大多分布在企业中,给学生管理、教学的组织带来了不便,校外实习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实习环节教学工作,切实扭转和改变目前实习教学中存在的“放羊”现象,一直是我们学院关注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督导组建议学院制订实习教学工作规范,要求实习指导教师严格按照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实习指导。学院教学督导组成员随机抽查,抽查结果与工作质量考核挂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由于指导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而导致实习效果不理想情况的发生。
2.4采取相互评议的方法,促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每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每年组织同行评议通过同行评议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提高。为此,根据我院制定的同行评议的测评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进行相互评议。要求教师相互听课,相互检查教案及教学进度,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并对教学组织、教学能力、教学效果、职业素质及职业素质训练等指标进行检查,从而达到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2.5组织学生参与教学质皿的评议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在主体的地位,由他们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应该说最有发言权。但在评价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们缺乏评价常识,往往会感情用事,不能够充分体现评价的客观公正。针对这一问题,在学生评仪之前,先讲明评价的目的、意义、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进行投票,在评价结果处理上注意删除个别偏差比较大的样本,从而使评价结果更贴近实际。另外,我们还不定期召集学生座谈,了解和听取学生对各门课程教师的教学情况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将学生的这些意见利用不同的方式反馈给教师本人或他们所在的部门,并提出建议。2.6挖掘典型,推广经验
高职教育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还要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将课堂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学以致用。在督导过程中,将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将教师和他们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并积极地推广。如:一些从企业来的教师,他们有的过去曾在高校搞过教学工作,他们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他们把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应用在教学中,把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授课,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把这样一些成功的典型利用教学经验交流、召集公开课等形式在教师中进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7建立符合高职教育模式的考核指标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培养具有综合技术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要求以综合技术应用型课程为课程体系的主体。围绕这种目标制定出一套教学质量考核指标,指标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应用能力技术为中心。在课堂教学考核指标中,对实际操作方面的权重加大,要求教学内容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原则,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实践教学环节中实践的内容、组织、方法、能力、实用性方面等进行全面考核。
2.8正确处理好督与导的问题
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在督导过程中,要做到督与导相结合,以督促导,以导为主的原则。坚持“严格督、认真查、科学导、热情帮”的宗旨。督导人员在督导的过程中,尽量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正确处理好与任课教师的关系,激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发扬自己的教学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几点思考
3.1督导人员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督导人员自身的基本素质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一是德,德就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忠诚于教育事业。只有这样,才能在督导过程中,坚持“严格督,认真查,科学导,热情帮”的宗旨,事实求是,敢讲真话,不怕困难,耐心细致地去做好督导工作;二是才,就是要加强业务理论知识的再学习,更新知识,充实自身,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教育理论的修养和学术水平。要能够高屋建扳,站在一定的高度把握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为此,督导人员必须加强进修,走出校门,把先进的经验学回来,把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督导经验用在我们的工作中。
3.2督导人员要尊重教师,做教师的知心朋友
督导人员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是一种平等的和相互信任的关系。督导人员在督导的过程中,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认真地对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又要以真诚热情和友好的态度,把问题向教师提出来,尽可能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以理服人,并尽量帮助改正,让教师们从内心感受到,督导人员是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事实上,常常有教师怀着真诚心情主动地找督导人员征求意见,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篇4
[关键词]物流运输管理;对策;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2-0028-02
顾名思义,物流是指物品从供给者流动到需求者的一系列动作,是一项能够节省时间、缩小空间的经济活动,它使仓储、运输、配送、装卸、加工等活动成为专业流水线上的各道工序,彼此相互配合,相互制约。而物流运输管理是构成物流业务重要的组成部分,优质的运输管理不仅会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对建设集约型社会也有着重要意义。
1物流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生产日益扩大的背景下,运输业似乎忙的不亦乐乎,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独立部门之一,作为生产的后续,交换的前提,运输的作用显而易见。然而,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我国物流运输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1运输管理缺乏保障机制
任何一个组织倘若缺少了可供内部共同遵守的约定和章程,势必会酿成混乱无序的残局。我国大部分物流公司的运输管理都存有制度盲点,没有明文规定和具体细则,客观上纵容了运输人员和运输车辆的随意性与盲目性。例如,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岗位需求大,很多运输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岗位测试就开始工作;一些老员工也没有定期进行岗位考核和深造教育,运输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酒驾现象接连不断,严重威胁着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某些人员在运输途中偷工减料,私自贩卖货物,钱财收入囊中。同时,对于车辆的管理也存在很大漏洞,长途车辆得不到适时维修与保养,蕴藏很大的安全隐患。由于人为疏忽导致运输途中发生事故的案例屡见不鲜,继而引发大批物品不能及时到达目的地。此外,由于运输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为了节省时间和少绕弯路,超速超载现象十分严重,一旦发生意外不仅使自己身陷险境,给公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更会降低企业形象和信誉度。
12运输方式缺乏兼容创新
运输方式的选择是实现物流运输的重要决策之一,合理的运输工具应是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管道的协调作业、密切配合、优势互补。然而,我国各种物流运输方式配置装备标准尚不统一,如水运、铁路和航空集装箱无法量化,其运载量、托盘标准、运输设备、仓储空间等存有较大差异,这些制约因素使我国海陆空联运一直处在徘徊阶段,无法具体实施与运作,客观上减少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目前中小物流公司的运输方式主要集中于公路运输,因为公路运输投资低、灵活性强,尤其是铁路无法覆盖的偏远地区中的大型集装箱短程运输,它一般不受恶劣天气和复杂地域限制,但其运输成本高,速度相对航空、铁路较缓慢。此外,单一的公路运输效率不高,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最佳运输路线的设计与选择常常成为物流运输的瓶颈。
13运输管理缺乏现代化
我国的物流企业现有运输车辆绝大部分为普通运输车,几乎看不到现代化货柜和特种运输车的影子;近年来,我国物流业蓬勃发展,但是相关的物流科技人才还是十分匮乏,缺少熟知国际物流贸易、物流基础知识、实践操作能力过硬的信息化人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依然采用传统运输管理模式,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信息技术只能导致管理效率低,以及信息定位的失真和延后。
2改善物流运输管理的路径分析
针对目前物流运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根据现代物流理论学以及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提出几点可供改善我国物流运输管理的建议,希望为我国物流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21培养专业物流人才
国际竞争的成败在于人才,保持物流企业活力也需要注入新鲜血液,要坚持从正规院校物流运输管理专业吸取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致力于物流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知识技能的普及与提高。
(1)加强职业观教育
首先要使从业人员做到爱岗敬业,培养职业忠诚度是爱岗敬业的关键,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岗位,才会在岗位上创造价值,造福社会。我国的物流技术工种十分紧缺,要防止合同期内“跳槽”、运输途中“拿回扣”、私自挪用原材料等现象的发生,除了企业给予的优厚待遇和人文关怀外,员工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也尤为重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培养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加强职业诚信和法律常识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和坚定的职业信念,不会为了私念贪念而出卖公司利益。
(2)加强员工培训
物流运输管理绝不单单是安排车辆、运送货物之类的简单工作,专业化、现代化、科技化已经成为改善物流运输管理的重头戏。企业要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对员工进行分批次培训,学习最新管理技术,提高运输专业技能,必要时可以让员工进行学历深造。同时打破“同行是冤家”的束缚,加强同行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接触新的理念、新的模式,以此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提高员工自我创造、自我督促、自我学习的意识和本领。
(3)优化员工结构
改变任人唯亲、熟人介绍的家族经营模式,通过互联网、报纸、招聘会、考试等手段公开招聘人才,对于前来应聘的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除了考察其是否具备美好德行和渊博知识外,是否学会与他人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刚刚踏出校门,缺乏实战经验成为大学生找工作的最大难题,所以,物流公司要通过职业培训,实践操作,以老带新,培养物流管理高端人才和物流专项技术人才,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此外,适当吸收国外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的留学生,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科学技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率。
22加强运输管理科学化
(1)运输管理制度化
如果把企业比作国家,那么制度就好比保障国家事业顺利进行的法律;如果把企业比作家庭,那么制度就好比祖先传承下来的家风家训,而一个企业要想在同行业中永葆生机就必须要深化制度改革。物流运输管理制度建设的宗旨在于通过制定公共准则,一视同仁的最大限度保证其执行,在工作中不断检验和完善制度,用科学机制降低管理风险,促进效益发展。一方面,对于酒驾超载、工作倦怠等违规行为进行相应处罚,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警告、通报、罚金,乃至开除,法律的强制性会给员工一定程度的震慑与鞭策,违纪者得到惩罚,为此付出代价;旁人也可以此为鉴,避免工作中重蹈覆辙。另一方面,对车辆的购买、维修、保养做出具体说明,安排专门人员在运输车出发前进行仔细检查,将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降至最低。严格监督运输员务必按照车载货物最高标准以下装运,做好货物数量、是否破碎等清点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管理人员必须要对运输人员的时间表和任务量做出合理安排,让司机在充足睡眠和身体健康条件下工作,配置组员的标准要坚持优势互补原则,保证运输团队在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过程中顺利完成运输任务。
(2)运输方式合理化
“众人拾柴火焰高”,运输工具也绝不能仅靠公路一种,要综合利用才能实现现代物流联运模式。诚然,也不能盲目的强加整合与匹配,要依据运输距离、运输成本、运输能力、安全系数、运输损耗、运输时间挑选出合适的运输方式。公路是现代物流运输的重要枢纽,在短途小批量运输中显示了巨大优势,但对于远距离的大吨货物运输,与铁路相比,其弊端就暴露无遗了。道路崎岖易引发交通事故、长期排放尾气易造成空气污染、长时间运输导致各项费用高、利润低,铁路几乎不受天气影响,其安全系数高,远途运输费用较低,最重要的是铁路遍布全国,四通八达。但铁路运输时间固定,急需用品无法在第一时间到达,从这一点上说,航空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满足速度要求的同时运费也高于其他。所以,多种运输方式联合应用才是物流企业完善运输流程,发挥运输优势,降低运输预算,提升运输效率,获取运输利润的最佳途径。
(3)运输路线最优化
正确的运输路线不仅可以缩短抵达目的地的车程,更可以节约时间,减少开支。因此,设计运输路线是物流运输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工作人员要在出发前做好道路预习,对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所有路线仔细辨别和比较,随时关注天气和路况的最新进展,针对货物量、运价、安全度、时间等因素权衡出最优路线。例如,公路运输时尽量避免崎岖山路;水路运输前要观测水位、气候是否符合运输条件;航空运输时要充分考虑货物的重要级别和相关费用。同时,对于新开发的运输路线,要及时考察与试验最佳路径,尽量避免多走弯路、运输时间延长、司机过度疲劳、物品损坏等情况的发生。
此外,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物流业也应扩展业务,在重要省市设立业务运输网点的同时延伸到乡镇等偏远地区,运用现代化营销模式扩大影响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校友机制;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4)01-0011-04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研究中心研究课题“高校毕业生东南亚就业市场的探索与实践”(dm1003)。
[作者简介]李大庆(1981―),男,广西巴马人,硕士,广西民族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裹挟中日益走向了市场化道路。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制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1]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任务已经落在了高校以及个人身上。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高校需要不遗余力地利用各方资源来促进毕业生就业。至此,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许多年的校友尤其是已经功成名就的校友便成为了高校为获取更多社会资源和拓展就业岗位而争取和拉拢的对象。“校友资源的保护、增值和利用是高校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1],已成为高校发展的共识。“校友资源是校友自身作为人才资源的价值,以及校友所拥有的财力、物力、信息、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等资源的总和。”[2]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多样性,大量先后走出校门的校友分布在各行各业,从事类型各异的工作,各自联系的社会资源与社会关系丰富多样;二是同源性,校友在大学接受相同或相似的文化熏陶,在思想认同和行为气质上具有同源性;三是串联性,校友基于对母校的感情,一方面联系与自己相熟的校友回报母校,另一方面联络自己的成名好友参与学校建设;四是可持续性,源源不断的学生进入高校和一批批毕业生的离校促使校友犹如川流,同时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其可以持久开发的性质。为此,模式不一的校友机制和校友基金会等组织和管理系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一、校友机制拓展就业市场的作用
已参加工作多年的校友,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也是了解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的集成者,特别是在某些大型企业或者政府从事人事工作的校友,更是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情况、母校毕业生自身能力的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差距有深刻的体会。因此,校友对拓展母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价值观的扶正和常识性认知的深化
当前,高校毕业生在择业就业时存在较大的自我定位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毕业生自卑心理比较浓重,内心存有自己学校不够好、自身能力比较弱、家庭背景不够优越等心理障碍,而不敢去挑战和尝试心中所定的目标,缺乏实践精神和魄力;二是有的毕业生自以为获得一些奖项和荣誉,就“恃才傲物”,进而好高骛远,把不切实际的东西锁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同时,他们在价值取向上也比较崇尚拿来主义和享乐主义,对工作避重就轻、拈轻怕重,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破坏同学友情和集体利益。对此,邀请阅历丰富的成功校友返校给毕业生做一些就业价值观引导和传授一些常识性的就业知识就显得十分必要和有用。校友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可以让毕业生做好吃苦的准备,校友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可以给毕业生以鼓舞,校友功成名就的今天可以让毕业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校友取得成功的方式和方法也可以为毕业生创业从业提供指导与借鉴。
(二)就业能力的针对性提升
这主要有两个实现路径:一方面,校友的讲座和成长经历的系统宣传,可以让毕业生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能力的人才,进而有所侧重地去自我发展;校友个人能力的展示也可以起到模范和榜样的作用;校友,尤其是从事人事管理方面的校友,更是会为毕业生直接指明自己锻炼能力的方向。另一方面,校友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自身所在单位所需人才的类型,为母校提出一些培养建议,完善母校的学生培养模式,从而保证学生的特长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均有提升来应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
(三)就业信息提供的时效性可以保障
在各行各业工作的校友在所在单位或者自己朋友单位需要招聘时,及时有效地把相关招聘信息传递给母校,母校可以根据校友的要求安排招聘时间和场地甚至组织专场招聘会,或者开设“网上招聘超市”。同时,校友的诚信可以保证所设招聘岗位与母校毕业生的专业和能力保持一致,确保就业信息真正对毕业生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这也可以使得校友单位的招聘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均有保障。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相对于非校友单位的招聘来讲,校友所在单位或由校友引荐来的招聘单位的岗位信息具有普遍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四)就业实习基地、岗位的提供和其他就业单位的引荐
企业家校友出于回报母校和利用母校资源等心理,比较愿意在其单位与母校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有的企业由于对母校培养模式的了解,比较信任自己母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而倾向于招聘母校的师弟师妹作为自己单位员工;也有一些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企业,愿意和母校建立联合培养模式,在不违反学校办学宗旨的前提下共同培养专业性人才,在学校接受理论老师的指导,在实习基地接受老员工的指导,毕业后直接进入其企业。然而,在一般情况下,校友则会组织自己企业的人事部门或者联合与之相熟的其他企业组团来母校进行招聘。
(五)就业市场拓展规则的形成
校友虽然拥有比较浓厚的母校情结和回报母校的观念,但同时也是企业家的校友并不是一直无偿的奉献者,他也需要母校为他的事业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因此,高校在拓展就业市场的同时,不能一味强求校友能做多大贡献,而应着眼于实现与校友的共赢。高校可以拉拢某个或者某些校友企业与之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签订相对稳固的招聘协议,并且保证良好效果的取得,就会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吸引其他校友企业建立类似的合作关系,当达到一定规模,则会形成一定的双赢氛围和校友拓展就业市场规则,并且走向制度化。由相关调查可知,这种基于理性心理的校友合作机制可以极大地促成高校毕业生的高就业率、低跳槽率。
二、校友机制在拓展就业市场中所面临的障碍
校友机制在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但当前校友机制本身存在着不容忽视也不可否认的不足,既浪费了许多资源,也引起一些校友对母校的冷淡和某些做法的反感,这严重制约了校友机制在拓展就业市场方面功效的发挥。
(一)高校认知存在偏差,功利心理浓重
首先,高校的校友会在学校内部只是一个处级单位,而且人员配备一般在1~2人,最多的也只有3~4人,这对于统筹数量庞大且分散各地的校友来说,明显力不从心,即使只用来管理学校各二级学院的校友事务也显得捉襟见肘。其次,许多高校受限于资金和人员的匮乏,平时很少走访甚至通讯联系校友,却在遇到校庆、院庆、校友联谊会等重大活动时让校友捐赠,这种缺乏感情基础的功利性索取极大地伤害了校友的爱校情结。再次,许多高校成立校友会的主要目的是试图争取社会募捐和利用校友资源来发展学校,却不肯为校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最后,高校对在校学生的校友观念和感恩教育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实质性的以情动人来促使这种思想深入其心。总之,由于高校对校友机制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偏好功利性认知,使得校友机制在拓展就业市场方面大打折扣。
(二)校内网络整合不足,条块分割严重
高校校长办公室设置校友办,直属机构根据自身的业务性质与一些校友联络,二级学院各自联系本学院的校友,甚至一些知名的教授也以个人名义与校友保持紧密的私人关系,可以说这种从上到下的校友联络机制铺盖了学校各个方面的校友。然而,主管校友工作的校友办或者校友会只是处级单位,没有那么强大的威信和力量来统筹不同等级的校友联络员;并且,许多校友只是与本学院的领导和教授建立深厚友谊,却对学校的感情没有那么强烈,从这样一个事例可以窥其一二,部分高校在走访校友和开展校友工作时,校友办或者一些职能机构的人往往会带着与校友私人关系比较好的教授一同前往。由此,就更加剧了校友办整合校友机制网络的难度,条块分割现象更加严重,进而不能充分借助校友的力量来拓展就业市场。
(三)沟通机制缺乏创新,行事功效甚微
目前高校存在的沟通方式主要包括电话联系、邮政信件、E-mail、走访、实地调研、邀请校友返校讲座、邀请企业家校友进校招聘、校友之家聚会等。可谓沟通形式相当多样化,但其共同特点是均具有暂时性,即母校工作人员与校友的交流时间比较短暂,交流内容自然不会深刻,由此就会流于礼节性的形式。如节日期间校友办会给校友发送节日贺卡和祝福语,实地调研去探望校友让其感到心理慰藉。虽然校友办工作人员做了不少工作,但这种比较肤浅的校友工作真正能给学校和校友自身带来多大的功效,是一个很值得商榷的问题。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校友工作而言,此种校友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徒有其表。在此种工作机制下试图让校友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发挥其功效,只能说是事倍功半。
(四)校友捐赠管理失范,信任心态不稳
对于校友的捐赠,许多高校直接把它划归财务处管理,一般没有保值增值的相关措施,没有专业人员负责具体运作,甚至没有使用规划和预算。同时,即使有相关的使用规划,但缺乏校友的参与,不能很好地体现校友的奉献意志,并且经费使用完之后没有相应的使用情况公开与反馈。这就使得校友对捐赠物款的用处与用量不得而知,进而对所捐赠物款的使用实效产生怀疑,导致对母校的信任度下降。这就打击了今后校友慷慨捐赠的心理,也减弱了校友在教育教学以及就业方面愿意帮助母校的情结。
(五)校友特色文化式微,向心动力失源
自高校实现平民化教育以来,高校学生大幅度增加,而高校资源相对比较紧缺,这就使每个大学生所享受的教育资源非常少,也使高校把资源集中在教学、科研以及校内活动上面,而用于学校精神价值宣传、校园特色文化氛围和学生独特气质培养等可以创造学校品牌、塑造学生价值品质和给校友以精神寄托的无形投入却少之又少。据一般高校的校友工作人员的经验总结,“近十年毕业的校友对母校的感情相对于以前毕业的校友来讲淡薄了许多,没有那么强烈的归属感”,而名校的校友却一直抱有着很强的母校归属感。这就更说明了一般高校的特色校园文化日渐式微,向心力也逐渐失源。在母校情结微弱的情况下,期待校友可以拓展母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也是一厢情愿或者强人所难的事情。
三、充分发挥校友机制拓展就业市场作用的举措
校友机制拓展就业市场的功效发挥,既需要明确当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更应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以促使校友机制回归到高效运转的轨道上。
(一)摆正认知态度,树立持久发展观念
据国外的校友工作经验,社会尤其是校友捐助是高校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许多高校的校长在各种场合鼓励校友捐助,可以说已经把校友工作提高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因此,对于当前我国的许多高校来说,摆正对校友工作的认知态度,树立持久发展的观念,有必要采纳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提高校友办的地位和威信,由校长担任校友会会长,校友办主任负责具体事务。第二,增加校友工作的资金投入,利用非在编人员扩充校友工作队伍,以保证校友工作的密切性、常态化和持久性。第三,建立相应的回馈机制,为校友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第四,重视对在校学生的关怀与感恩教育,促使其对母校的精心培养感激不已,浓化其爱校情怀。在正确的校友认知观念和持久观念指引下,才能得到校友对于拓展就业市场的积极回应。
(二)整合校友网络,统一管理校友联络
科学统一的校友联络管理系统,是有效借助校友资源拓展就业市场的有力保障。首先,建立以校长为首、校友办统筹管理、各学院积极落实的校友工作网络,完善自上而下的校友管理体系,打通沟通不畅、条块分割等渠道障碍。其次,把校友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之中,在校友办统筹甚至校长的直接参与下,学校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积极制订自己的校友工作规划,并报校友办归档管理。最后,校友办设置专人负责各地校友会的联系、指导和协调,并设置专项资金(可从校友捐赠中出),扩充校友工作队伍(可吸纳与校友私人关系浓厚的教授进来),积极加强联络、募捐、合作和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促使校外校友会工作系统化与常态化。在信息通畅、执行一致的校友网络中,可以迅速锁定能够帮助拓展就业市场的校友,并进行洽谈磋商。
(三)创新沟通机制,实现双向互惠共赢
良好的沟通机制不仅是维系校友良好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校友和母校互利双赢的必然要求。传统的比较浅显的沟通机制只能在感性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能满足稳固和深化校友与母校关系的现实需要。根据国外高校的有益经验,类似于聘请作为知名学者的校友兼任母校的教授,可以与作为企业家的校友建立联合培养模式或者对口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聘任在大型企业就任要职的校友作为就业顾问或者组建就业指导团队,也可以给予关心母校发展的校友尤其是目前困难的校友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在这种互利互惠的沟通机制中,校友会把拓展母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
(四)规范捐赠管理,尊重校友奉献意向
校友捐赠价值的体现是校友继续为母校奉献的基础,如果校友一点也不知悉自己捐赠款物的去向或者母校没有按其捐赠愿望使用其捐赠款物,那么就将极大地挫伤校友继续捐赠款物和帮助母校拓展就业市场的积极性。为此,高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参考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建立校友基金会的做法,组建由校领导主管的基金会组织机构,与校友会合署办公,在与校友交流和服务的过程中募捐;建立功能强大的募捐机制,如校长的会客募捐,追踪慈善家募捐,激励校友介绍好友募捐,奖励教职工的劝捐,等等;为校友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获得校友的好感与认可;尊重校友对捐款的使用意向,并公开其使用情况;科学规划管理基金,保证用款决策的科学合理。[4]这些都是争得校友信任,获得更多支持和就业帮助的负责任举措。
(五)重构校友文化,创建温馨校友之家
英国剑桥大学的爱丁堡校长曾坦言:“剑桥大学几百年来一直站在学术和先进教育的最前沿,这是由剑桥人本身的品质以及剑桥众多拥护者的慷慨共同达成的,剑桥的未来就在他们的支持当中。”[5]这说明,高校需要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培养师生的独特气质、创造学校的特色品牌,让学生不管是在校还是离校,其身上均带有母校的特有品质和关爱母校的深厚情谊。因此,高校在注重教学科研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同时,这种培养不是一些思政课或者感恩讲座就能够做到的,而必须附之以教师和校领导的身体力行。此外,还需要人性化的校园管理,创造责任和宽恕的文化氛围。这种在深层次的心理教育可以让校友为母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展注入持久的恒力。
四、结论
在就业市场化的今天,高校开发校友资源来帮助毕业生就业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校友是否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来帮助母校拓展就业,不仅取决于校友回报母校的情谊,还需要高校对校友(包括在校生)的关怀与服务。一个全方位的校友机制不应该只停留在感情交流和款物募捐层面上,而必须成为这样一个系统:情感系统,保持和深化校友的爱校情结,关注和帮助校友的发展;理性系统,在拿到校友捐赠款物的同时给予校友适当的回报,与知名校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实现共赢;文化系统,母校对校友的向心力主要体现在母校的文化氛围、教师的精神品质、独特的气质培养以及往昔校园生活的眷恋,不管是针对哪一届的校友,这一系统是大家共有的。因此,高校在借助校友机制拓展就业市场时,必须处理好以上三大系统,才能收到可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Z].2002(19):3.
[2]陆志华.大众化教育条件下高校校友工作机制建设与创新[J].前沿,2010(4):176.
[3]贺美英,郭,钱锡康.对高校校友资源的再认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6):78.
- 上一篇:地产公司工作经验总结
- 下一篇:公益协会工作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