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01:02: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术室护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1

1.1一般资料我院为三级乙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年手术量10000多台,普外3000多台、妇产3000多台、骨科2000多台、神经外科近500台、泌尿、肿瘤800台、五官科、眼科800台,在编护士26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个,主管护师4个,护师8个,护士11个。

1.2方法

1.2.1专科组的设置根据临床分科及年手术量分成四个专科组。如心胸外科与妇产科为一组;普外与肿瘤科为一组。每组成员分为三级结构。一级:专科组长;二级:专科护士;三级:护士。专科组长和专科护士固定。三级护士每年或半年轮转一次,保持专科组的稳定性,充分发挥专科护士专业组的技术优势,适应专科化发展。

1.2.2专科组长的设置(1)专科组长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科,本科学历。(2)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进行过专科手术配合的进修、培训,对专科疾病有充分的了解。(3)工作能力较强,能全面掌握手术配合、设备、器械的使用,消毒、保养工作。(4)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善于沟通、协调,责任心强。(5)带教意识浓,带教能力强。

1.2.3专科组长的职务在护士长的领导下管理专科组员,制订专科培养目标和计划。胜任专科高、难、新手术的配合,能熟练操作大型精密仪器的安装和使用,及日常养护,贵重物资的补充,管理专科组的科学和科研工作。组织组内人员讨论,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与手术医生、麻醉师及组员的沟通,提高专科组主动服务意识。

1.2.4专科护士的设立与职责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熟练专科手术配合对专科仪器,设备、器械的使用,消毒、保养工作熟悉,能胜任带教工作,在护士长与专科组长的领导下能独立、出色地完成专科组重大手术的配合。发现问题及时向组长、护士长反映,指导组内轮转护士的工作。

1.2.5专科的学习、培养(1)不定期聘请专科组内业务学习,包括专科理论、手术步骤、手术、特殊器械的正确使用。(2)不定期聘请专科医生授课,讲述引进的新技术、新术式及各种复杂手术前后的配合要点与注意事项。(3)聘请工程师器械供应商讲授各种新仪器的操作与管理。(4)不定期选派组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加强交流,共同提高。

1.2.6专科组的考核考核分两个部分:一是专科技术的量化考核,每月一次,对组内成员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配合关键点、新技术、新仪器掌握情况;二是满意度考核,每季一次专科医生对专科组的满意度调查。

2结果

2.1专科组设立前后医生对手术配合的满意情况比较见表1。

2.2专科组设立前后专科技术考核情况见表2。表1专科组设立前后医生对手术配合工作的满意表2专科技术考核成绩。

3讨论

外科手术专科组的设立是专科化发展的需要,是对手术室护理提出的更新要求,是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促进护士自身的发展与提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首先使手术物品准备充分,配合默契,提高手术成功率与医生满意度。其次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1)赋予专科组长重任权利,激发智能,明确的目标和适当的压力更能调动人的积极性;(2)专科组员在组内得到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使专科理论和技能全面得到提高;(3)服务意识增强,让患者满意,让医生满意,成为工作的目标,了解医生的习惯和特殊要求,使配合默契,效率提高;(4)专科护士在论文书写科研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专科化护理有利于同一专科疾病、手术和护理知识、经验的积累,充足的临床资料,使论文撰写和科研有了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专科护理组的设置和实践提高护士手术配合的主动性、准确性和默契性,发挥了团队精神,是培养现代化、专业化、手术室护士的有效途径[1]。

篇2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其中男98例,女62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53±1.8)岁。其中普通外科手术87例,骨科手术33例,妇产科手术30例,泌尿科手术10例。所有患者中未发现有其他全身疾病或恶性肿瘤。

1.2护理方法

在征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160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80名。其中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前对两组患者进行SAS评分检测比较差异。

1.2.1常规护理

手术前护理人员对手术患者进行检查,包括患者的皮肤情况以及患者是否将金属物品和贵重物品取下。将患者的病理、CT片以及相关资料带入手术室中,同时准备好手术用药。在手术室中核对患者的姓名、手术部位、床号等信息。将患者的身体安置在正确位置,以便手术麻醉和手术操作,在手术进行时要记录好患者的情况以便术后的护理工作进行。

1.2.2舒适护理

(1)手术前护理:手术的前1d护理人员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告诉家属,同时介绍手术治疗的方法、效果以及手术后的不良反应。提醒家属手术前、手术时和手术后的注意事项。护理人员还需要到患者病房中了解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以及手术前的各项检查指标。另外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患者做好心理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提升患者的信心,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手术时护理:护理人员站在手术室中和患者进行再次心理抚慰,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并同时安慰家属的心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介绍手术室的情况特点,让患者减少陌生感。对患者在手术台上的进行调整,告诉患者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手术医生进行麻醉和手术,讲述麻醉后的感觉以及要配合医生手术操作。在调整中要保护好病人的隐私,避免身体过度暴露在外面。手术室的室温一般要控制在24℃左右,湿度为50%;

(3)手术后护理:术后要注意为患者伤口消毒、擦拭血迹,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为患者保暖。患者意识比较清醒时,告诉患者的手术情况。在重症监护室中,叮嘱好家长提供患者的食物要求,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理状态情况,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医生和家属。术后要对患者进行回访和关切问候,了解患者恢复情况的同时给予患者饮食和运动方面的指导,为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努力。

2结果

护理前的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前的患者康复出院前,护理人员提供每一位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比发现观察组调查表中有76人表示满意,总体满意度为95%,而对照组的满意人数为54人,总体满意程度为67.5%。两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3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91例,女69例;年龄19~58(44.9±7.3)岁;手术时间30~386(155.3±19.4)min;手术类型:普通外科52例,骨科33例,妇科27例,泌尿外科33例,神经外科15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9例,初、高中67例,大专及本科46例,本科以上18例。所有患者均精神智力正常且手术成功,术中未见明显并发症。将160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2013年5月~2014年1月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的97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2~8月接受护理模式改革后手术室细节护理的63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即术前将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术中给予相应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模式改革后的手术室细节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到病房了解患者一般情况,为患者讲解手术概况,并告知患者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配合方法;选取类似疾病手术成功案例向患者介绍恢复情况,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但避免提及意外、死亡等词汇;从患者的角度出发,采用和蔼的态度及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进行沟通,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交流时间以15min为宜。②术中护理:为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应做好各项准备。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以温和的态度进行自我介绍,消除患者戒备心理,并且陪伴患者身边,时刻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尽可能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在麻醉时,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麻醉完成后,协助固定好手术部位,要注意遮挡不必要暴露的部位。如患者提前清醒,可告知手术进程,安抚患者情绪。术中要加强对患者体征的观察,如有不适或者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给予调整。此外,要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皮肤清洁应耐心细致,并认真清点纱布、缝针、手术刀等器械,避免遗留患者体内。在麻醉清醒后第一时间告知手术是否成功,并嘱家属安心照顾。

1.3评价指标

①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估共包括4个方面,分别为仪器设备管理、器械准备、洗手护士及巡回护士配合技能、消毒隔离,每个方面分别赋予30分、20分、30分、20分;护理质量安全为各项总分,最低为0分,最高为100分。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分越高越好。②护理满意率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手术室护理满意率调查表进行评定,内容包括护患沟通、护理服务、术前手术室准备、患者舒适度、护理技术等方面,最低为0分,最高为100分。根据总分将患者满意程度分为3个等级,>85分为满意,60~85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比较

观察组仪器设备管理、洗手护士及巡回护士配合技能、消毒隔离及护理质量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器械准备项目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3.51%。

3讨论

篇4

1.1一般资料回顾本院手术室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发生的护理纠纷事件,近两年来共发生护理纠纷事件82件。

1.2方法以统计表总结82件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总结防范对策。

2结果

2.1手术室方面因素手术室器械和仪器管理不当,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不断进步,手术室常引进新型器械和设备,而术前和术后仪器与器械摆放管理工作缺乏合理性,保养工作也难以贯彻落实,致器械设备生锈、损坏等,影响手术的顺利实施。

2.2护理人员方面①缺乏高度的责任意识。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有待提高,工作中粗心大意,未详细、准确、规范记录手术情况时有出现;使用药物、临时医嘱记录不全,给患者和医师带来问题;手术费用项目记录不全,使患者费用不明确,导致医患纠纷;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粗暴,导致患者疼痛;患者摆放不舒服,肢体局部受压太久引发压疮等。②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护理人员未掌握和认真学习护理知识,术中未很好配合医师,不能够很好适应术中突发事故;或部分护理人员未熟悉掌握手术室仪器,术中操作仪器出现问题,延长手术时间,引发护理纠纷。③服务意识较低。护理人员服务意识较低,护理期间只局限于形式,多为表面文章,服务态度生硬,与患者、家属沟通较少,术前访视过于简单,只是交代需准备事项,尚未详细讲解术中注意事项,未有效安慰和支持患者;不能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引发患者和家属不满,造成护理纠纷的发生。④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有待提高。护理人员行为举止不和善、语言不当、态度不友好等,严重影响了患者情绪。部分护理人员因人而异,对农民、工人或经济较困难的患者,态度差、语言冷漠,诱发护理纠纷。⑤法律意识薄弱。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认为医疗纠纷多是医生方面导致,忽视患者权利,造成护理纠纷。

3讨论

3.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成立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物品清点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防范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三查七对制度、器械管理制度、器械物品保养制度等,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做到有理有据、赏罚分明,以此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3.2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知识维护医院正常权利。手术室管理者应有计划、有目的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医疗法规教育和操作训练,严格考核。及时纠正平时和常规护理中不合理操作,严格按照工作常规办事,以免差错事故造成各护理人员相互推脱。

3.3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工作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教育工作,制定完善可靠的风险教育计划,定期组织风险教育工作,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及时发现异常问题有效处理。指导护理人员正确认识工作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掌握应急处理对策。

3.4增强护士责任意识,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使护理人员明确患者权利,掌握护理职责、义务及质量标准。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责任从送入手术室到送出病房,根据手术依据逐项查对,了解患者术前情况及全身皮肤情况,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不要说无关紧要的话,妥善保管手术器械、物品和标本,认真登记并查对。手术物品管理中,医生、护士责任缺一不可,做好手术物品管理工作。

3.5增强护理工作期间纠纷处理能力手术室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性,需要手术室人员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护理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业务素质,如处理一些较为特殊存在传染性手术,如艾滋病、HBsAg阳性患者,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准备充足,不可大意。若手术患者同一时期出现成批类似感染患者,手术室需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操作规范等,以免操作不恰当给患者带来严重影响。且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友好的态度与患者沟通交流,积极解决患者疑问,与患者和家属随时沟通,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避免发生护理纠纷。

3.6完善手术操作过程建立严格交接制度,详细交接记录,认真核查手术申请单,仔细对照病历,确定患者无误后送入手术;同时术前与麻醉师、手术医师、巡回护士认真查对。术后要仔细检查器械物品,清点器械、纱布、线卷数目等,详细记录在手术清单上。接送患者时,保证接送车质量完好,准备车上备护栏、海绵垫、约束带等;保持床整、清洁、干燥,各项操作轻柔、快速、准确,以免给患者造成损害。

篇5

由于每位患者的病情,年龄,社会文化背景和经济条件的不同,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根据每位手术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做好心理护理。

1.1紧张恐惧:患者进行手术前,不论手术的大小以及重要性,患者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情绪,因情绪的紧张会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物增加,引起身体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部分患者会出现四肢发凉、发抖现象,还有部分患者对手术的环境以及器械异常敏感,甚至会出现病理心理活动。

1.2焦虑心理:因患者对手术缺乏正确的认识,担心手术人员技术是否过硬,手术前惧怕麻醉、疼痛,手术后怕出现意外,且对术后的病情难以预料,缺乏正确的思想准备。患者手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修养,且因手术导致身体出现瘢痕影响身体的美观,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导致不能配合手术治疗。术前,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消除或减轻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简要阅读病历,对患者的基本病情有大致的了解,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设备及环境,与患者进行交流,介绍手术目的,手术方式以及麻醉方法等,并针对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对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的顾虑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指导并做相关训练。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告知不同手术类型,麻醉方式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使患者多了解,才能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的心理。

2掌握交流技巧

近几年随着医疗队伍的年轻化,手术室患者越来越年轻、缺乏相关的护理以及临床实践经验,手术前如患者提出相关问题,可能无法及时准确的回答,或因解释不当,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有的护理人员因个人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与患者沟通交流。为使护理人员更好的服务患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综合知识训练,寻找相关的表达技巧,在沟通交流应做到:仪表仪态端正,语言态度温和,视线角度合适,回答问题恰当,掌握交流技巧,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他们。似患者如亲人,态度和蔼,主动与患者谈心,通过细心的观察,了解分析患者的顾虑,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特别是要肯定手术的安全,采用合适语言向患者解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缓解患者因不良反应导致的焦虑、不安情绪,对危险性大,手术复杂,心理负担重的患者,还要介绍有关医生怎样反复研究其病情并确定最佳手术方案,并突出强调患者在手术中的有利条件,使患者深感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十分了解,对手术是极为负责的。这样,患者就会有信心接受手术。

3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

3.1患者手术前护理人员要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舒适以及清洁,促使患者保持健康愉悦的心情。手术室也要保持整齐整洁,保证床单无血迹,尽量掩盖手术器械,避免患者看到,此刻患者也十分重视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这就要求医护人员的谈话声音轻柔,态度亲切和蔼。不要在手术间内大声说笑,也不要接打电话。

3.2及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家属的顾虑。手术过程中患者自身存在一定的焦虑情绪,进入手术室后,家属就会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手术上,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耐心的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危险性和必要性,取得家属的支持。

4术中患者的心理

护理术中,巡回护士始终陪伴着手术患者,应用熟练的专业技术和知识配合手术。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输液通路是否通畅,还应注意意识清醒患者的情绪变化,如心情过度紧张时,应及时安慰,及早发现问题,果断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使手术顺利完成。适当地抚摸患者的手,使他感觉到你一直在患者的身边,手术患者心里会产生一种安全感,增加患者战胜手术的信心。器械护士必须眼疾手快地配合手术,递器械时做到稳,准,快,尽量减少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

5术后随访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防止患者在麻醉清醒期由于躁动和呛咳而发生意外。术后回访有助于评估手术中的护理效果和积累护理经验。当患者知道手术室的护士仍然关心他们的术后情况时,就会感到愉快,术后回访,对患者的康复情况以及围手术期护理情况满意度进行评价,增强患者免疫力,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6体会

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关键是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患者在手术前普遍存在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通过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紧张状态,缓解患者因恐惧和焦虑引起的不良情绪,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关心,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安全,稳定患者的情绪,放松患者的精神,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做好手术准备。通过对患者实施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心理护理,促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一定的信赖感,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日产工作中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保证手术过程的顺利,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篇6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430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实施风险管理(观察组),与2008年1月~2010年1月未实施风险管理的430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男性211例,女性219例,年龄为16~62岁,平均年龄为52.6±2.1岁,其中骨外科120例,普外科90例,妇科产180例,颅内血肿清除术40例;观察组男性225例,女性205例,年龄为17~63岁,平均年龄为53.6±3.1岁,其中骨外科125例,普外科108例,妇科产156例,颅内血肿清除术41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检查的时候没有发现任何精神病症状或是其他疾病的特殊情况。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

成立手术室风险管理小组,并选取一名经验比较丰富的医护人员担任组长,制定一个比较完善的护理措施,包括强化护理人员专业培训、手术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保养,避免因护士的业务不熟练而导致风险;健全并坚持手术室质量监控制度,每月定期对各类无菌物品、空气、消毒液、手术者的手进行细菌培养,全面监测,并存档备查。护理人员将设计好的风险管理表格,以时间为横轴,各项护理措施为纵轴,在表格相应位置,将已经执行的打√,未执行的用红笔打×。及时考核风险护理表格的完成情况,对发生异变者及时改进或者剔除。风险管理主要内容包括①重视术前访视:了解病人一般情况,有无过敏史,运用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使之能以最佳状态配合手术过程。②与手术医生沟通:了解手术的类型、患者的具体情况,以便术中和医生配合默契。③熟悉各种医疗仪器的性能:新进仪器设备及时进行培训,并在仪器显眼位置上贴有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安全、正确使用电外科设备。④详细检查手术用物:手术器械是否到位,避免因为手术器械的准备不充分而导致手术延时甚至无法进行的风险。⑤接病人进入手术室执行严格查对制度:对病历、对科室、对姓名、年龄、性别、手腕识别带、试敏结果、血型单、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皮肤完整性等,询问患者以往病史以及药物过敏的情况,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肢体功能进行观察,如果患者的意识不是很清楚,则可以让家属协助回答。⑥加强专业培训:每月至少一次对护士进行操作训练,如心肺复苏、无菌操作、心电监护等专业技能的培训;请相关手术科室或者麻醉科授课,包括各种手术的配合、危重患者抢救、抢救药品的使用等。⑦定期组织对医疗、护理纠纷等案例分析,了解风险的程度和提供防范意识。实施风险管理观察组的对象均建立在患者获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1.2.2对照组护理主要内容和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由护士长进行常规管理。主要包括①手术开始前再次核对病人姓名,手术名称及部位。洗手护士必须与巡回护士进行清点,即手术前清点,手术关闭空腔脏器前清点,关闭体腔前清点,手术结束后再次清点,必需两人核对准确无误,严防异物遗留病人体内的风险,并要保持无菌持续性。②术之后将相关的标本贴上标签,避免混淆,清点器械,按流程处理各种医疗垃圾及器械的清洗消毒。③安全送患者返病房,护送车床上好护栏,防止坠床发生,在手术期间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果发生异常要及时向医生进行报告。

1.2.3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的意识

对于手术室的管理制度予以完善,对手术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措施,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沟通和解决,加强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等。

1.3观察指标及数据处理

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发生的不良事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和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数据的收集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创建风险管理之前护理过程中发生的风险事件比创建之后的风险事件明显增多,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经风险管理小组职能的实施使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由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病情一般比较严重,在手术护理过程中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意识障碍等情况,尤其是神经外科手术室,风险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手术室出现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包括:①护理人员在护理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护理的经验也不足,在风险事件出现以后没有应对的能力;②对于手术室护理的管理没有形成一个比较良好的规章制度,对于存在的问题没有提出的解决的办法,留下了隐患,缺乏有力的管理措施;③对于手术器械的消毒不到位,存在感染的可能性。

篇7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8例手术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7例,女31例,年龄14~71岁,平均(38.2±6.3)岁,病程5d~11年,平均病程(2.3±1.0)年。其中包括择期手术、急诊手术。分阶段法将其分为两组,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3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4例患者行风险管理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常规管理下行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手术前风险管理

手术室护士接待患者时,须仔细核对患者的科室、名字与住院床号、年龄、手术所用药物、手术方法等,确保手术患者与手术通知单一致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皮肤、病情、整体情况作准确评估,并询问患者病史、药物过敏史等,了解患者生命体征、肢体功能等情况。在患者将所有问题问答完整后再开始进行护理操作;若患者意识不清楚,则由家属完成问答。

1.2.2手术时风险管理

护士在手术前检查手术所需器械与药物是否准备完善,并检查药物的规格、质量。在手术中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压疮的预防护理。暴露手术野、采取措施避免坠件发生。术前核对患者资料,包括验血报告、麻醉方式等。手术后严格核对药物与器械的数量,再进行切口缝合。手术用药严格核对药物名称;用药前核对药物质量与浓度,以及用药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须采取药敏试验后再选择适合药物。输血时,确保配血单、血袋是否符合,确定血型、血袋号码与血液量,再次核对后方可进行输血。输血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在手术时密切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在检查患者具体情况后,向医生报告。

1.2.3手术后风险管理

手术完成后,将切片标本置于标本袋中,并填写好患者的基本信息,再将标本送检。若为一般护理标本,须在手术后作处理,固定于甲醛溶液10%固定液中,在核对检查后申请清单,随后放置于待检处,确定无问题后再送检。护士长落实监督制度,将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流程作进一步完善。让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手术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解,并将实际情况告知患者,将手术风险公开化、透明化。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组织定期学习相关法律。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后纠纷、投诉发生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患者满意率为91.18%,对照组为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投诉、纠纷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8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在手术室内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实施术前访视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30例,年龄12~66岁,平均年龄(38.5±12.0)岁,体重指数(BMI)20~24,ASAI级12例,ASAII级18例,手术类型:腹部手术14例,胸部手术15例,其他1例。观察组30例,年龄14~69岁,平均年龄(39.6±12.1)岁,体重指数(BMI)21~24,ASAI级14例,ASAII级16例,手术类型:腹部手术16例,胸部手术12例,其他2例。两组需行手术治疗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性术前护理,主要内容是,进行术前准备和注意事项的告知。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护理之上,对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具体方法:①术前注意评估患者病情:护理人员通过术前阅读患者的病历,对患者病情特点、手术方式、术后预防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②术前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护理人员术前访视主要是针对患者对自身病情了解不清楚,手术治疗不明白,向患者耐心讲解手术治疗的方法,同时告知患者的自身病情,手术治疗基本过程,消除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的恐惧和紧张心理,提高护患沟通水平,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率、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其中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护理过程中手术环境、术前准备、麻醉、护理人员态度等进行满意或者不满意的评价,每一项指标分值范围是0~10分,0分为非常不满意,随着分值升高,满意度越高,总分100分,高于80分为满意,反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应用卡方检验分析记数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率和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临床重要的治疗场所,是外科手术治疗和急诊抢救的重点科室。术前访视是手术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护理环节,护理人员要注意调整好手术环境,进而利于术者有良好的视野,患者有良好的手术环境。同时不但提高了手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尽快的完成手术,降低感染可能性,还可以提高患者一定的手术耐受性,更好的配合术者完成手术。术前访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大量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情特点、学历、职业类别等,对患者进行充分细致的评估,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可能对手术治疗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评估,对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感染和预后不良情况作提前准备。护理人员术前向患者耐心讲解手术原发病的基本情况,手术治疗的基本过程,帮助患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如果在术前访视过程中,患者有一些疑难问题存在,护理人员要耐心的解答,如果有需要可以向主管医生询问并讲解。另外,护理人员在术前访视过程中还要对患者一些隐私性的问题做好保密,避免泄露和侵犯患者的隐私,减少伤害患者自尊心的可能性。由于手术患者往往对手术引起的创伤有过分的担心,护理人员全面的掌握患者的心理情绪特点,加强护患沟通,减少其沉默寡言、情绪抑制的发生,举例周围手术成功的例子,帮助其建立正确的面对手术治疗态度,缓解不良情绪对于手术治疗和预后的影响。告知患者正确的调整心态,对于手术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4结语

篇9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9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白内障复明术患者256例,根据手术室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8例。实验组有29例外伤性,13例先天性,68例老年性,18例并发性;平均年龄为(65.69±2.32)岁;男79例,女49例。对照组有32例外伤性,11例先天性,66例老年性,19例并发性;平均年龄为(65.44±3.03)岁;男81例,女47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护理方式为优质护理,对照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内容如下:

1.2.1术前访视

(1)心理指导:大多数患者对眼部手术较为恐惧,特别关注自己的手术方案及治疗效果,渴望了解手术过程是否安全,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和费用等,易产生焦虑、压抑、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心理压力及思想负担较重。临床上白内障患者多系年龄较大者,子女由于种种原因忽略或忽视了对患者的关心,进病房光线不好,不熟悉病房环境,更易产生孤独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手术配合,无法保证手术成功及效果。术前1d访视时应热情、亲切的接待患者,评估心理状态,详细介绍手术室环境,麻醉方法,手术注意事项等。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及心理对手术效果的重要性,教会患者自我放松及减压方式,缓解心理负担。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优势及安全性,耐心解答其疑问。鼓励家属关心体贴患者,多探望、多交流,消除种种顾虑。(2)手术准备:根据医生习惯准备好手术所需的药品、物品、设备及显微器械等,认真检查并调节心电监护仪、氧气、超乳机、显微镜等使之处在使用状态,熟悉主刀医生及助手瞳距,以便更好地配合医生。术前1d手术室护士根据医生确定的人工晶体度数同高质材料使用申请单一并从库房领回。认真检查,仔细核对晶体度数。(3)专科护理:患者入室后,使用生理盐水对术眼结膜囊进行认真清洗,手术前再使用庆大霉素对结膜囊进行清洗,有效清除微生物,预防眼内感染。术眼散瞳后滴入表麻药1滴,每隔5min左右滴1次,连续滴4次。

1.2.2术中配合

(1)指导:手术为头低仰卧位,头下置一头圈固定,双手约束带固定,使术野充分显露,又防止头部来回摆动。利于手术医生安全操作,对于有驼背的患者腰臀下垫海绵垫,尽可能保证其舒适。(2)严密监测:针对机体老化、内环境稳定较差、年老体弱的患者,实施连续心电监测,预防术中意外,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做好记录,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报告,避免不良后果。(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手术期间,坚持“三查七对”原则,对各种药物做好密切观察,确保安全用药;盐酸肾上腺素0.3ml加入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作为灌注液。严格控制灌注液高度,适宜高度范围为40~80cm,手术期间对灌注液液面高度做好观察,并准确记录;逐项查对手术安全核查单内容并签字。选择晶体时,晶体核对时必须严格按照手术单中晶体度数合理选择;晶体植入前,主刀医生、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共同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及晶体信息,包括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晶体度数、生产日期、有无损坏和有效期等。植入后,认真填写晶体卡片,其中两张合格证分别贴于护理记录单和手术申请单,将另一张卡片交给主治医生。(4)优化流程:白内障复明术手术时间短,接台多,为了高效完成手术,选取责任心强有经验的护士担当。洗手护士必须业务精通,密切关注手术进程达到无缝配合。巡回护士工作相对繁杂,统筹安排好台下配合工作。于术毕前通知准物班在无菌间严格按无菌技术铺好下一台所需物品,以此类推;若遇特殊情况医生需临时更换人工晶体度数,由巡回护士通过语音控制系统呼叫长白班“:*间需更换*度晶体”。

1.2.3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协助包扎患眼,亲切关心患者,助其穿戴好衣帽。将患者送回病房,途中注意保暖,询问有无不适。耐心的对患者进行知识宣教,主要讲解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术后安心休养,尽量卧床休息,禁忌剧烈活动和强烈咳嗽,按时滴眼液,禁止用手揉眼。发放手术室自制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收集整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3判断标准

调查对照组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由患者对护理工作进行评分并比较。调查表满分为100分。基本满意:护理评分60~85分;比较满意:护理评分>85分;不满意:护理评分<60分。以基本满意和比较满意作为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10

1.1一般资料

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共有10个洁净手术间,手术室是全层流洁净手术室。年手术量5500左右,共有手术室护士28名,全部为女性,年龄19~52岁,工作年限1~30年,学历:中专6名,大专13名,本科9名。职称:护士10名,护师6名,主管护师10名,副主任护师2名。笔者选取2012年每季度30名手术医生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表(全年共120名手术医生)及全年总手术量5250台次中的手术室护理缺陷总数525次作为对照组;2013年在手术室进行积极提倡与实施安全文化,创建安全文化氛围的安全与质量管理,同样选取2013年的每季度30名手术医生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表(全年共120名手术医生)和全年总手术量5600台次中的手术室护理缺陷总数112次作为研究组进行研究比较。

1.2安全文化实施方法

1.2.1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识别并制订护理风险措施

根据现代管理思想,安全管理不应是“救火式”的事后补救,而应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护士对法律法规掌握的程度和对安全护理的重要性认识及对常见手术室主要风险相关知识的掌握是将安全护理工作做好的前提,护士长要回顾以往的问题和教训,并组织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认真对照《手术病人安全目标》《手术部(室)管理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查找安全隐患,确认并识别手术室存在的主要护理风险,制订防范措施,分析常见原因。针对原因,例如:器械清洁灭菌措施的落实过程、手术患者的身份确认、手术部位的核查、手术标本的正确处理、手术的正确摆放等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制订了手术室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1.2.2营造安全文化氛围,重视安全教育

安全目标和安全措施的实现,需要管理和技术,更需要每个人态度的转变和安全意识。因此,定期的教育培训非常重要。根据护士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职称和工作年限分阶段、分层次制订培训计划,并多样的开展培训方式。(1)着眼于管理能力的培养,拓展管理思路,着重于更新管理理念,对质量控制人员采用开放式教学;(2)高年资护士着重于有效的教育对策和敏锐的观察力,主要采用个性化教学;(3)对低年资护士着重于安全知识的教育,安全技能和安全态度,主要采用传授式教学。通过教育培训,使各级护士都明确尊重人的健康和尊严、关注安全、珍视生命是护士的天职。在日常护理技术操作工作中,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理念,倡导爱心、细心、耐心、关心、责任心的工作态度,从我做起,从保障每一位手术病人的安全出发,每一个操作入手,从每一台手术配合,意识到事关手术患者的生命,自己的角色行为,从而在日常工作中营造一种积极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1.2.3建立非惩罚性的护理差错报告制度

危险在没有差错报告反馈系统下就会处于“失控状态”,唯有建立一个从错误中学习,勤于发现错误的分享制度,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非惩罚性的护理差错报告制度能提供一个将错误发现并且从错误中进行学习的机制,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的安全文化氛围。不仅确保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也可以让全科护士都自觉地将安全护理的观念树立起来,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主动报告手术室不良事件制度的流程如下:(1)当事人在发生不良事件后及时报告护士长处理不良事件,将后果减少到最轻程度;(2)当事人事后及时记录事件发生的过程、地点、具体时间、采取的措施等内容。护士长定期深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组织全科护士讨论,制定改进措施及触决方案;(3)保护不良事件责任人,对待问题的态度不是惩罚个人,而是着眼于改进系统,并引以为鉴,真正起到分享错误的作用。提高不良事件的上报率。

1.2.4加强与各协作部门的交流及沟通

手术过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常涉及病理科、血库、器械科、后勤、消毒供应中心、外科等众多人员、众多科室的合作。因此,加强与各协作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在提供更安全的患者照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身份的确认必须姓名与手腕带的两种方法核对;手术部位的确认还增加了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三方共同核查外的手术开始前的Timout环节,安全性明显增强;程序化的标本处理管理制度,使标本丢失的安全隐患得以消除;为了保证器械的完整与到位,还不断与消毒供应中心密切联系,帮助我们加强安全防范。

1.2.5应用前馈控制,达到护理安全管理目的,构建安全文化氛围

在管理工作之前对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后果进行预测并采取预防措施称为前馈控制。护理安全管理是尽可能地在护士执业过程中提高护理质量,有效地控制风险,控制、减少、消灭一切不安全因素,达到安全护理的目标。应用前馈控制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把各种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本次护理过程中,控制在下一次护理过程之前,控制在实施护理措施之前,从而达到护理安全的目的。为有效实施前馈控制管理,科室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对工作中的不安全隐患做到纠正和及时发现,提出一些潜在的问题,每周进行安全质量大检查,使全科护士了解科室安全质量状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明白哪些方面已经存在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整改,哪些方面容易发生问题要加强预防,达到事前预防的目的,使安全防范更有针对性,创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1.3观察指标

对比2组的外科医生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手术室护理缺陷发生率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安全文化构建前后手术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比

安全文化构建后的研究组中有120位外科医生参与满意度调查,有114位医生表示满意,满意度为95.00%,安全文化构建前的对照组中同样有120位外科医生参与满意度调查,有106位医生表示满意,满意度为88.33%,研究组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72,P<0.05)。

2.2安全文化构建前后护理缺陷发生率对比

安全文化构建后的研究组共有5600台次手术,共有112台次发生护理缺陷,发生率为2.00%,安全文化构建前的对照组共有5250台次手术,共有525台次发生护理缺陷,发生率为10.00%,研究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25,P<0.05)。

3讨论

3.1安全文化的构建,有助于提高手术医生的满意度营造,良好的手术氛围

协作科室间交流与合作参与手术的人数多且流动性大,良好的协作能直接影响医护人员的团队士气和情绪,能保障手术工作的顺利进行,最终影响手术患者。安全文化的构建避免工作出现偏差或漏洞,特别是不同科室出现工作交叉时应遵守的规程,明确各个人员的工作职责,保证了手术室工作的良性运转,共同为手术患者营造一个安全的手术氛围,因而提高了手术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安全文化构建有助于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护理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