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13:2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总结

篇1

2006年12月,在清华大学“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研讨会上,河南省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应邀演讲。此前,刘朝瑞曾作为首位登上北大报告厅的县级市的市委书记,为北大学子讲解中部农区县域经济与新农村建设。在听惯了专家们的高谈阔论之后,刘朝瑞带来的基层工作的丰富实践与深刻思考让听众耳目一新。

“长得不帅,思想很帅”,一位老领导对刘朝瑞的这句“中肯”评语,在邓州乃至河南都流传甚广。外表朴实、农民出身的刘朝瑞在任何场合都不惮于谈他的农民情结,2001年,刘朝瑞针对基层工作提出“三问”,曾引起全社会的强烈震撼与共鸣。多年来,他对“三问”的思索与求解,以及发展县域经济独辟蹊径的做法,都让外界刮目相看。

求解“三问”

“2000年是我们基层干部和群众关系最为尖锐的时候,干群对立,积怨很深。”一次,刘朝瑞下属的车子在半道上陷到了泥坑里,这位下属拿着烟到附近找老百姓推车。老百姓问他:你们是不是乡干部?你们是不是来收税的?听说都不是,老百姓们才把车子推上来。有老百姓说,如果是乡干部或是来收税的,那我们还给你推个球!时任西峡县县长的刘朝瑞听说了这个事情后,非常感慨。

“为什么干部交通工具先进了,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为什么基层干部文化素质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却少了?为什么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基层干部的意见反而增多了?”从民办教师、乡镇干部一步步干上来的刘朝瑞,对基层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有着深刻的体会,他总结的这“三问”迅速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从微观上看,‘三问’的实质在于,很多基层干部对群众没有了真感情。”刘朝瑞告诉《决策》,通过进一步思考他发现,一些领导干部天天讲抓大事,其实很多大事跟老百姓都不沾边。有一次,刘朝瑞在调研走访中发现,有个村子里的水坝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被冲坏了,但一直到2000年还没有修复,致使当地很多田地无法灌溉。

“老百姓的大事是什么?就是怎么盖房、能不能吃上干净的水、生病了有没钱去看、孩子长大能不能娶上媳妇等等,这些对农民来讲是天大的事,但我们恰恰没有去关心和解决,这样群众怎能没有意见?”刘朝瑞认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政治原则,但许多地方正是打着这三个原则的旗号,去漠视、忽视甚至侵犯群众的具体利益。

2003年,在“7・1”讲话中提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刘朝瑞反复琢磨这句话,困扰他多年的“三问”终于从中找到了答案。

“总书记的讲话就是对‘三问’精辟深刻的回答,如果我们基层干部都能向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把群众利益再小的事都当作大事来慎重处理,那这‘三问’就不存在了。”2003年底,刘朝瑞调任农业大县邓州,他开始在实践中破解“三问”。

“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要立足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邓州这几年就是抓住了这几个‘最’,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先后完成了村村通工程和‘空心村’治理,并且在133个示范村开展以‘修路挖塘’为重点的村庄整治,修建村内道路,净化村内坑塘,并因地制宜兴建村级游园和文化茶馆,让有线电视和宽带进村入户等。”而这其中最让刘朝瑞感到满意的就是太阳能进村入户工程。

在农村,很多地方洗澡是个大问题,大部分农民一般都是夏天在河里洗,冬天基本不洗澡。“能不能给农村每家每户都安上太阳能热水器?”刘朝瑞很快把他的这个想法付诸实施。

经过测算,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加上配套设施共需980元,由政府补贴350元,其余由老百姓自愿筹集资金。2004年下半年,政策出台后,出乎刘朝瑞意料的是,推广的太阳能热水器非常受当地农民欢迎。截至2006年底,邓州共推广8738台。2007年,邓州市计划推广5000台,而到目前为止实际申报已达6500台。

“我们一定要带着真感情来做群众工作,我们是为老百姓干事,而不是为了干事而干事。”刘朝瑞经常告诫下属,集中精力干大事,大事要抓具体,人民群众切身相关的小事也是大事,有时小事做不好反而是大事。

“做好事也要讲道理”

为什么为群众做好事,反而得不到老百姓的满意?这是让很多基层干部困惑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很多基层干部“老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那么新时期到底该用什么样的“新办法”来做好基层工作?

刘朝瑞思考的结果是“用民主的办法来治理乡村”。然而民主并不是新鲜的东西,上世纪80年代初,中央就提出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乡村治理机制。自1992年制定村民自治法以来,基本解决了民主选举的问题,村务公开解决了民主管理问题。但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的刘朝瑞发现如果决策不民主,管理也民主不了,只有决策过程的民主才能带来管理和监督的民主。

在总结多年基层管理经验和研究中央文件精神的基础上,2004年,刘朝瑞提出以民主决策为重点的“4+2”工作法。“4”即支部会议提议、“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2”就是决议公告和实施结果公告。

“‘4+2’工作法立足于决策过程的民主,实质就是建立一个完整、流畅的决策程序。”刘朝瑞认为,走程序不是走形式,按程序的决策一定比没程序的决策更民主,同时还培养了基层干部和老百姓程序的观念,程序的观念就是民主的观念之一。

“在农村,筹集资金搞建设是最难的事情。像邓州这样一个拥有578个行政村、百万农民的农业大市,在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各项公益事业能顺利进行,同时能妥善处理和化解基层中的各种矛盾,都和我们运用‘4+2’工作法密切相关。”据邓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万洪志介绍,在“村村通”工程、村庄整治、推广“杨树经济”等基层工作中,通过“4+2”工作法,启动基层民主程序,村民纷纷自觉自愿出资投劳,而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什么是民主,最直接表现是协商和妥协,通过协商达成妥协,学会妥协就是在民主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除了用民主的方法做基层工作,刘朝瑞把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总结为:第一,基层干部做好事也要讲道理,这是领导干部执政的出发点。不讲道理做的好事就是不得民心的好事,或是动机不纯的好事。第二是得理也要让人。得理不让人就不是公务员,政府不能和群众论输赢,应该对老百姓宽点再宽点、厚点再厚点。第三,政府不能报复老百姓,不能怀着报复的心理来处理,惩治的只是极少数人。

“这些方法看起来很简单,其实要求很高,需要有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刘朝瑞告诉《决策》。

“三抓带动”

从西峡到邓州,刘朝瑞工作过的地方都是人口多、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地区。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有一个论断:贫困的地方,一般是低收入带来低储蓄,低储蓄带来低投入,低投入带来低效率,低效率带来低增长,低增长带来低收入。刘朝瑞对这个贫困恶性循环有着切身的体会。

在他看来,这个怪圈还派生出许多怪圈,如财政越穷吃财政饭的人越多,人越多越加剧财政困难,财政越困难投入社会事业越少,就业更加困难,挤进机关的人就越多;行政乱收费造成经济环境恶劣,企业负担越重、办企业越少,就加剧了乱收费等等。而且一旦陷入这些贫困怪圈就会产生锁定效应,很难跳出来。如何打破这个怪圈,发展县域经济?

2004年初,刘朝瑞带队赴浙江几个比较发达的县市考察。浙江之行给了刘朝瑞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学浙江,要学其神而不只学其形,邓州与浙江表面上是差在工业上,实质上是差在企业家群体上。

“从理论上讲,根据经济学上的二八法则,即在任何特定的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刘朝瑞认为,农业大县困难在于最初的突破,必须从关键少数中寻求突破,有了这个突破口,农区的低水平恶性循环才会逐步打破。

在这个思路指导下,刘朝瑞开始在邓州探索他的“三抓带动”战略。

“三抓”就是抓住一批有一定资本积累、发展潜力强的人,即优势农户、经济能人和企业家。通过优化创业环境和给予鼓励政策,培育这三种人。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企业家资源,一方面积极引进外地人才,另一方面把现有的企业家、本地拔尖人才和科技工作者,培养成企业家队伍,最终形成企业家群体。在具体做法上突出重点人群,也就是“五路大军”:一是挖掘本地的致富能手和企业家,二是引进外地企业家,三是鼓励外出打工者返乡创业,四是动员转业军人建功立业,五是调动市乡基层干部中有经济头脑的人兴办实业。

“‘三抓’具有裂变效应,可以发挥关键少数的‘鲶鱼效应’来带动重要多数,从而一举撬开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口子。”刘朝瑞认为邓州3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了他当初的判断,2006年,“三种人”对邓州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70%。

“‘三抓’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应当成为催生县域经济裂变的大战略。”刘朝瑞认为,相比一些地方单纯靠招商引资而言,邓州的“三抓”战略关键在于培育一个县域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县域经济的四种现象

除了“三抓”之外,在刘朝瑞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另一个很重要的就是颇具邓州特色的“五不”、“三为主”。“五不”就是不盲目趋同,不强求培育龙头企业,不追求完整的工业体系,不追求完整的工艺流程,不盲目搞产业升级。“三为主”,即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以中低档次消费品制造业为主,走农区工业化的新路子。

“现在县域经济发展往往结构趋同、容易追风,很多地方都追求大企业、大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而看不上配套产业和传统行业。”刘朝瑞认为这些做法值得反思,政府研究指导经济要务实,不能理想化,必须审时度势,准确把握县域经济的发展阶段。不同县域的基础不同、优势不同、阶段不同,发展的方法和路子也不会相同,但一个共同选择是必须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在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原则上要不求高、不求大、不求精,只求准、只求优。只有因地制宜,准确定位,才能培育起有别于其他地区、有市场前景和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县域经济才会有强劲的竞争力和旺盛的活力。

正在攻读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刘朝瑞,特别善于观察和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在各种会议上,刘朝瑞经常要求大家注意几种现象:第一种是骑自行车现象。要想保持稳定就要有一个较快的速度。在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时,不能仅解决过去的问题而不前进,必须边发展边解决问题,等经济社会发展了有些问题可能都不成为问题了。如果一开始就陷入解决问题中,那只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第二是打扑克现象。问题不在于牌好牌坏,而在于怎么去整合资源,所以区域经济发展要提高整合资源的能力。

第三是大盖钉现象。要把面上的力集中到点上去突破。一个贫困地方,这也抓那也抓,肯定突破不了,必须集中精力培育优势产业,抓住关键带动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