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管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8 02:0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题管理工作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工作机制、工作模式
基金项目:河北农业大学社科基金项目合同,课题名称:以效率提升为目的的学生管理服务机制研究, 课题编号:SK201317-2 .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课题名称:工作室为平台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研究, 课题编号:SD132025 .
一、研究意义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高校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是高校育人的基础性工作。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效的提升、工作水平的提高、质量的保证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培养、发展和成才,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全面落实。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学生数量剧增,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层次素质不一等变化的出现,使高校学生工作重心逐步下移,院系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体。然而,现有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机制很大程度上还受过去工作经验的影响,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前学生群体在思想状态、价值观取向、主观意识等方面产生的新变化,导致了一些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也直接导致了诸多思想教育工作问题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因此,不断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效,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的建设,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研究现状
目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观念上的问题,也有机制上的问题,既有高校自身的问题,也有社会和学生本身的问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就目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问题的研究资料来看,国内大部分学者对于新环境下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的研究较为全面,但很多研究和论文往往从某一方面或某一点进行探讨和论述,虽然具体,但是往往在研究过程中忽略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对一些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效的潜在积极因素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全面的分析,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系统、全面的研究与实践。
三、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的探索与研究
(一)转变思想教育工作模式,从以“管”为主的说教模式转变为以“导”为主的师生互动模式,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矛盾问题的疏导上。要重视对学生前期引导教育工作的开展,充分利用听课、班会、年级会、个别谈话、座谈会、走访等形式,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注意加强教师、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特别是倡导教师、辅导员与学生开展日常的“角色平等”交流活动。注重教师、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强化其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态度、价值观、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引导,把教育潜移默化于师生日常的交流沟通之中。
(二)明确思想教育工作主体,从传统的以“学工、政工干部”为主体转变为“教职员工”全员为主体的参与,使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的教育、培养、服务、就业指导等工作的全过程。高校要倡导全体教职员工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同时积极构建全员育人的工作机制,比如建立教学单位与学工单位的联动互动机制等,把学生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育人工作思想为先的原则,努力实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全视角和全覆盖。
(三)建立健全从上到下的建制完整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系,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施科学的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根据思想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认真研究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本着切实促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科学设计考核指标和考核制度。进一步明确思想教育的工作方向和工作意图,积极调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确保思想教育工作收到实效。建立完善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和学生表现考评机制,使之规范化和常态化。并注意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对工作体系的成果进行及时评估,以便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总结和推广工作成果,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工作和学生表现考评工作机制,努力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实施学生骨干培训工程,侧重对学生干部综合能力的培养。抓好骨干的选拔,制定科学的干部骨干选拔选任计划,注重选聘的公开、公平、公正,切实保证选拔干部的综合素质过硬;通过专题报告教育、理论学习、研讨交流、素质拓展、工作实务培训、实践教育等方式强化对学生干部的教育培训;注重通过业绩考核、同学互评、实践工作检验等方式加强对学生骨干的工作考核;逐渐建立学生骨干信息库,择优向有关人才需求部门推荐,努力为学生骨干创造就业、深造机会;通过开展“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学生服务工作标兵”、“一名干部一面旗”等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
(五)思想教育工作要及时占领网络阵地。思想教育工作队伍要及时学习和掌握各类网络工具的操作和应用技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加强现代化媒介工具和软件系统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引入,充分利用好网站和QQ网络空间、微信、飞信等网络资源[5],发挥好这些资源对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促进作用。积极开发学生基本信息库、评优评奖、实践登记、网络调研、舆情关注、校园文化活动的前期调研、组织宣传、学术活动、就业创业教育、就业择业指导等工作功能的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综合信息平台。
(六)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划与统筹管理。根据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线和实际需求,科学制定校园文化活动总体方案,将校园文化活动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搭建和不断拓展活动平台,探索校园文化长效工作机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所学、所需,组织一些受到广大青年学生欢迎的活动,使校园文化活动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持久的生命力。同时,要注意理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主线,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谋划要注意倾听校园文化最大主体――学生的诉求,努力实现校园文化与学生需求的有机结合。此外,还要注意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与规范,确保校园文化活动的正确方向。
(七)逐步建立从学校到院系层级清晰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及相关危机干预制度、机制,建立校园突发事件的相关预案和应急处理工作机构。平时注重抓好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干部、学生骨干的有关心理危机问题和突发事件处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对已经出现的危机问题和突发事件要作为案例及时组织一线工作人员进行研讨、总结和提炼,分类做好案例事件的定性判断、问题分析、干预方案选择、应急措施、经验总结,形成模板式“教案”,充分做好平时的“战备”。 以便帮助一线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心理危机问题和校园突发事件及时开展必要的防范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苗头在萌芽阶段进行必要的干预,尽量避免心理危机问题和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一旦问题发生时,一线人员也能及时、客观、准确的进行定位与处理,避免事态恶化。
(八)理顺工作机制,规范工作程序、流程,捋顺部门工作关系。对现有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和发展,树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系统观、立体观和整体观,对外探索与社会、家庭的联系、联动机制,对内探索与学校教学、服务、管理等工作部门的联系、联动机制,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资源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服务。同时,进一步明确思想教育工作的职责职能,严格规范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工作程序和流程,捋顺部门工作关系,加强与校内部门间的合作交流与信息互通,不断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
(九)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团队建设,由学校学工部门牵头搭建全校性的工作平台,建立全校性的思想教育工作研究部门。建立学校与院系、院系之间的工作信息交流机制,建立定期的全校思想教育工作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工作简报、辅导员沙龙、全校学生骨干交流活动、工作快讯、网络会议等工作形式的作用。实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信息、经验、方法等在全校范围内的共享。同时,努力搭建辅导员素质提升学习平台,分别成立学校的辅导员工作研究室和院系辅导员工作研究小组,建立辅导员人才梯队,建立此类思想教育工作研究部门的分工机制、例会制度等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院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例会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实行全校性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会商制度,强化思想教育工作的交流与沟通,不断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房丽华.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实践与探索,242.
[2] 张晓莉,唐小云,王宇,等.探索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切实提高扩招生教学质量[J].医学信息,2009,22(11):2307-2309.
[3] 李亚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J].新西部,2012(8):143,182.
篇2
下午好!
我叫***,我今天参加竞聘的是负责院经营管理、人事等工作的副院长岗位。首先,非常感谢党委给予我这个展示自己、参与竞聘的机会。我将客观地说明我自己的应聘能力与优势,及我的主要工作思路。并将心悦诚服的接受各位领导和各位代表的选择。
我63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市,84年7月毕业于**大学,同年8月分配到**。先后在****工作。现任院长助理,兼综合办公室主任、党委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长,并分工主管经营管理部、人事部、物资部工作。
参加工作以来,我得到了各级领导、师傅和同志们的亲切关怀和帮助,在大家的殷切期望下,一直勤勤恳恳,不断进取,在思想和工作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使我今天充满信心的走上了这个竞聘的讲台。为此,我也借今天这个机会,向所有给予我关心、帮助和支持的领导、师傅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于我今天竞聘的岗位,我深知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经过认真思考,我觉得多年来的工作磨砺,使我具备了承担这项重任的条件。
一、具有坚实的工作基础和从事管理工作的经验
在***的工作经历,使我了解了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深刻体会应如何为他们打造平台,创造条件,这个体会为我从事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一直是我工作追求的主要目标。
进入机关以后,在企管科、经营管理部工作期间,通过组织负责内部经营管理、整章建制、岗位责任制检查、国家计量认证等工作,积累了大量管理工作经验。特别是97年,通过组织完成院质量体系认证工作,使我对各单位的工作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为我更好的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99年到院长办公室后,正赶上全院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期,院里的激励机制建设、学科人才培养工程、课题制管理、绩效考核工作都走在了**的前列,这期间作为领导的参谋助手,协助领导在方案的制定、文件的起草和经验的总结等方面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文秘部落可以说,从93年起我参与了院各项重大改革和管理工作,使我全面了解了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了解和掌握了全院重要管理环节及其流程,特别是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认识。
二、具备应有的综合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近年来,院职代会、党代会、工作会、表彰会及先进典型推出、经验总结等重大文字材料的起草,使我的综合能力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并得以不断提高,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与鼓励。办公室的综合协调职能使我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发挥和锻炼,近年来,院重大工作和活动的组织均取得了良好的成功,在组织协调中没有发生不应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做到了政令的准确传达及基层信息客观真实的反馈,保证了全院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
三、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观念
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是否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观念至关重要。多年来,我一直注重管理知识的学习,注重自己思想观念更新,建立了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管理思想和行为观念,这就是:一是学会自我管理,树立了反思的观念,通过反思,认识自己的差距,确立更准确的思想方法;二是学会系统管理,树立了分析的观念,通过分析理清各种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的办法;三是学会文化管理,树立了合作的观念,通过合作实现最高的效率和效能;四是学会变化管理,树立了行动的观念,通过行动改变不合理的现实、实现既定的目标。
这些思想观念的确立,使我在工作中,学会了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学会了系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学会了如何与同事们结成良好的团队,学会了既扎扎实实又快捷高效的做好工作。
此外,多年来,我一直以正直坦诚作为我做人的基准,以扎实勤奋作为我工作的准则,这使我养成了端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上述是我参与竞聘的优势条件,但与此同时,反思自己,在个人修养、工作风格、与人沟通等方面,自己还有许多不足,自己的综合知识、理论水平,与工作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但我相信,有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一定能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予以改善。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从一名普通知识分子逐步走上管理干部岗位,我深深的懂得,一份权力,更是一份责任。我深知员工利益高于一切这一道理。如果有幸得到大家认可,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我都要以员工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将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带领我们的团队,致力于打造“三个平台”,全心全意地为员工服务,回报大家对我的信任。一是要通过绩效考核办法的完善,建立好管理沟通机制,为各级管理干部打造一个证明自己、展示自己、全面施展管理才能的平台,使管理工作变得没有不好,只有更好。二是要通过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广大科技人员搭 桥铺路,打造职业生涯和技术发展平台,使科技人员的技术发展路线变得更明晰、更宽广、更令人向往。三是要深入理解生产操作和后勤服务岗位员工的发展需求,打造一个让他们提高技能、舒心工作的平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我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始终保持一名普通科技人员的本色,摆正自己的位置,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依靠群众,发扬民主,顾全大局,谦虚谨慎,脚踏实地,自觉接受大家的监督。
篇3
[关键词]校本研究辅导员学生事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041-02
如何进一步促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促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途径很多,有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外出学习等,而“校本研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一、校本研究及其对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意义
校本研究是以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高校辅导员的校本研究,应以学生事务管理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日常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也可以针对工作经验的总结性研究和为实际需要的前瞻性研究,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用于本校的学生事务管理指导甚至推广。
校本研究是现代教育理论与校本教学实践为一体的教育行动的研究,是催生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从而提高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和学校特色化全面发展的手段。培养全面发展中的个性化学生是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建设全面发展中的特色化学校是现代大学内涵发展的根本要求,由此可见,校本研究对辅导员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一)校本研究为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研究平台
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和价值的多元化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工作要求精细化,学生发展体现个性化,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有的教育观、学生观和管理理念都将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只有与时俱进,重新审视固有的经验,不断扩大视野和提升专业水平,才能应对更多更新的挑战,否则工作将力不从心陷入被动。我们不能等、靠、要,只有主动去研究、探索和解决,才能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而校本研究正好为高校辅导员搭建了这样一个很好的研究平台,它的“草根式”研究范式让我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相互交流、共同分享、一起进步和提高,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和适应时展的要求。
(二)校本研究是促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表明,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现状不容乐观,队伍的专业性不强,角色定位模糊,队伍流动性大,有些高校还存在较大的兼职辅导员比例,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由于办学实力不强等原因,辅导员和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调,一个辅导员要带几百个学生,这不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对管理的安全性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超重的工作量使辅导员难有机会外出进修学习,就算有一些机会参加培训,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并不贴近工作实际,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校本研究是一种以科研为推动力的校本培训,旨在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能够明显体现辅导员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其科研热情和创造力,可以说,校本研究是促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最佳途径。
(三)校本研究是辅导员形成自我管理风格的实践基础
领导有领导艺术,教师有教学风格,职业的魅力来自于个性化的风格,任何职业在向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每个人的工作风格也独具特色。变革学校教学实践的校本研究是先进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师专业素质的推动器,高校辅导员只有以学生事务管理实践为基础,才能把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和个体经验有效融合,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专业素质和管理风格。在这个过程中,校本研究让管理实践成为辅导员内化与整合管理理论的催化剂,是用管理理论来优化管理实践的过程,也是管理理论转化为管理策略与方法的桥梁。校本研究的中心应置于具体的学生事务管理实践中,研究问题要从日常学生事务管理中去寻找、去发现,在真实的情景中主动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为此,就需要同伴互助,在互助中反思、实践和探索,在校本研究中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和手段,在个别研究和集体研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同伴的智慧。经过循环往复的实践和反思,最后升华为某种管理理论、模式或策略的校本科研成果,在此过程中,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风格,而且也实现了由经验型辅导员向学者型、研究型辅导员的华丽蜕变。
二、高校辅导员校本研究的实施策略
要通过专业化,来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质、专业地位和职业声望,塑造辅导员队伍的专业价值,最终达到建设一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一流辅导员队伍的目的,就要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体系中引入校本研究机制,既符合现实工作的需要,也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要高度重视辅导员的校本研究工作,树立“基于学校,通过教师,为了学生”的理念,对辅导员校本研究工作的开展给予指导培训,把辅导员的校本研究作为工作评价的指标之一,以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快速发展。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辅导员校本研究机制
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学历提升而忽视能力培养,只注重外在被动培训而忽视内在主动研究的陈旧观念和做法,加强对高校辅导员校本研究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的高校辅导员校本研究机制。一是要建立“辅导员校本研究”的专门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可以挂靠学工处(部)或者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等专业部门,指派专人负责并明确工作职责。设置单列的校本课题项目,把校本研究与辅导员岗位培训一起作为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支持体系和发展平台。二是要制定辅导员校本研究的具体文本制度,包括辅导员校本研究的课题申报、成果认定、评优奖励等内容,并把校本研究成果作为辅导员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之一,调动辅导员从事校本研究的积极性,使辅导员校本研究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二)设定研究目标和评价体系,推动辅导员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校本研究的价值理念是“基于学校,通过教师,为了学生”,高校辅导员进行校本研究,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辅导员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而且还要紧密联系辅导员的思想情感、工作实际和专业发展。因此,校本研究要突出辅导员的专业特性,在校本课题的设定上要以促进辅导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成长为目标指向,紧密结合日常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解决和经验总结。作为一种非专业化的教育研究,校本研究的评价体系也应结合辅导员专业特性和工作实际来设定,要强调自我经验的主动反思、积极生成和创造性表达,而非以科学化的数据作为衡量标准。从高校层面理解,校本研究应是在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同时提高了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水平。
(三)营造校本科研文化,激发辅导员校本研究的热情
科学研究是大学的四大基本职能之一,当前,各级各类高校都特别重视科学研究。但在一些高校中,辅导员还被认为是体力劳动者或者是勤杂工,凡是跟学生有关的工作都是辅导员的分内之事,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繁杂,辅导员从事或参与科研活动不被支持和鼓励,凡有科研申报机会,辅导员只有看热闹之份,无形中打击了辅导员的科研热情,同时也降低了辅导员的职业地位,殊不知,这不仅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更不利于队伍的稳定和发展。高校有支持和鼓励辅导员进行科研活动的义务,营造校本科研文化氛围,通过辅导员专项校本课题和专项研究经费,并给予研究上的传、帮、带,扶持研究团队的建立与发展,激发辅导员校本研究的热情,不断培养辅导员的校本科研本领和提高科研能力。
总之,校本研究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中加以重视和支持是大有裨益的,对于辅导员个人的专业成长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极为重要,同时,也能有效提高辅导员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能力。因此,高校把校本研究作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种途径,不仅能有效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而且,能促进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只有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形象,成为人们所向往的职业。
[参考文献]
[1]蔡红建.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7,(8).
[2]方芳.对校本研究的认识与思考[J].贵州教育,2004,(12):16-18.
篇4
[论文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发展,文章从医学留学生在临床前期教育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和课堂教学的组织安排等方面入手,探讨、研究医学留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旨在提高中国医学高等院校高等医学教育的国际知名度和教育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国际化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发展,以教育和人才为核心的全球化行业竞争与合作日趋激烈和频繁。就高等教育而言,海外的渗入与引进,国内的输出与交流,这使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这一新形势变化,着眼于提高国内高等教育的国际知名度、竞争力和拓宽我国对外友好交流的各个领域,国内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积极发展对外留学生教育。如何开展好高等医学类专业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由于目前没有现成的标准或模板,各医学院校均在探索之中。苏州大学医学部(以下简称“我校”)在实践中不断研究这类问题,及时优化和规范医学留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尽快熟悉学生情况
我校自2004年起招收临床医学专业海外留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是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应届高中生。他们的基本情况是:(1)具备一定的数理化知识、生物学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但其医学知识相对匮乏,且学生间知识水平差异较大。(2)受英联邦国家语言环境的熏陶,他们的英语水平普遍较高,特别是阅读和写作水平,但英语毕竟不是他们的母语,其英语发音和表达与标准的“美式英语”或“英式英语”之间存在差距,而且不少学生受当地方言的影响,其语音相对不够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问的交流。(3)这些学生大多信仰印度教或伊斯兰教,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深受其文化背景的影响。(4)他们思维活跃,自学能力较强,课堂气氛热烈,但组织纪律性差,上课迟到、早退时有发生。(5)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回国参加本土医师执业资格申请或执照考试。
尽快熟悉这些情况,使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在开课前教师应该熟悉来华留学生所在国家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历史等,并将其融人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减少师生间的陌生感,为教学的Jib~,利展开营造一个亲切和谐的氛围。
二、精心选编英文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和依据。好的英文教材是开展医学留学生教育的重要保证,然而国内还没有现成的、适合留学生医学教学的英语教材。教师是使用国外原版医学教材还是改写教材或自编英文教材是授课前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教材建设方面,教学管理人员应及时为教师服务,提供各种相关参考资料、教材和后勤保障,并与授课教师一起协商,提前研究其内容,结合授课对象的特征,科学选择适用教材。目前,引进国外的医学原版教材是一条捷径,它有以下优点:(1)概念准确,内容精练,要点清晰,句子优美、简洁。(2)注意知识的拓展和更新。(3)强调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融会贯通。(4)重视循证医学。(5)图文并茂。(6)列出一定数量的参考读物,鼓励自学,注意开阔学生的视野。
遵照教材内容应为授课提供思维空间、教学内容应与教材内容基本相一致的原则,我校教师组织、白编出版了双语《机能实验学》教材,既可用于医学留学生英文实验教学,又可用于国内医学本科生双语实验教学。教材建设的实践在广大留学生应用中深受欢迎,也为其他医学相关学科用英语顺利开展教学提供了依据、规范等一系列有力保障。
三、组织精干的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教师的素质有密切的关系。大多数来华留学生通常只学习过汉语日常生活的简单用语,对于医学专业知识则无法用汉语交流,这就要求教学全过程需用英语完成,因此医学留学生的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而且应具备高水准的英语听说表达能力。
1.深化教师认识留学生医学教育的重要性。组织教师学习国外医学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模式,使他们认识到实施留学生医学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组织海外留学人员介绍国外医学教育的现状,以及他们在国外考察、学习的经历,让教师认识到开展留学生教学是锻炼、提高自身能力的好机会;同时出台一系列针对留学生专业教学的激励、扶持政策,以此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2.强化教师的医学外语素质。成功的医学专业课全英语教学,要求教师拥有扎实的、丰富的英语医学专业知识。我校进行强化教师医学英语水平的尝试包括:(1)从日常工作人手,鼓励教师经常读、说、听、写英语,特别是医学专业词汇和术语的拼写和发音。(2)增加教师用英语交流专业的机会,如开展英语形式的医学讲座、科研项目交流、学位论文答辩等。(3)建立医学英语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措施。“请进来”即定期邀请国外医学专家、海外医学精英、国内其他学校以及我校的优秀教师在我校进行英语授课示范和进行专业英语的“传、帮、带”,感染一片,强化一方。“走出去”即大力选派本校年轻教师到国内外开展留学生教学较好的医学院校或研究所进修、学习英语口语。(4)开展教师医学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的授课演讲竞赛等。通过上述措施,培养和打造过硬的医学留学生教学师资队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教师应研究留学生医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教与学的信息反馈与师生交流,经常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针对医学留学生教学工作的研究与讨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力求优化教学各个环节,流畅衔接于教学全过程。
四、从容驾驭课堂教学
教师能用英语自如地进行课堂教学,是对医学留学生授课成败的关键,课堂教学包括课前准备、课中讲解、课后交流、信息反馈和经验总结等。
1.做好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鼓励留学生预习所讲的内容,包括专业词汇和术语;二是要求教师查阅、收集大量与教学相关的英文资料,精心备课,力求课堂上可以用英语熟练地讲解。备课不单单是对教学内容的常规准备,不是一个仅仅完成讲授“量”的作业,而是要对课堂内容有一个“质”的细化工程。
2.认真讲课。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师讲课时应做到发音标准,深入浅出,条理分明,突出重点,联系实际等要求。切实让留学生感到用英语讲授课程高效而不单调,讲授丰富而又不失主题。(2)医学留学生课堂教学还应始终重视贯彻“三基、五性”原则。“三基”即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五性”即教学要体现科学性、思想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坚持上述原则,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3)留学生医学教学密切联系生活体验和临床工作经验。有些医学专业的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和复杂。因此,教师在用英语授课时,还应积极主动联系生活体验和临床工作经验,教学过程中,要多举例,使学生易于理解所学内容,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挑选一些留学生讲授简单易懂的内容,从而调动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任务的能力,而且营造了热烈、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5)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改善授课效果。教师可辅以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诸如在课堂上努力营造数字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并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
3.抓好课后交流。(1)要求留学生及时复习,“趁热打铁”,归纳总结。(2)教师结合已讲内容,引导留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并能触类旁通地灵活掌握所学知识。(3)鼓励并推荐留学生选择性地阅读相关外文资料(英文原版书籍和学术杂志)和查看专业网站,以满足其快速和大量阅读的需要,扩大其专业知识面。(4)重视医学教学实验操作技术及相关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与交流,培养留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5)不定期地进行课堂-’J,N验以及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安排留学生课后自学,巩固所学内容。
4.重视信息反馈和经验总结。课后教师应及时听取留学生对授课内容、方法的反映,根据反馈意见随时改进教学方法和修订教学内容,不断促进担任医学留学生教学的教师再学习和再提高,积累经验,精益求精,优化对留学生授课的教学效果。
五、严正考试制度
我校对医学留学生专业课程考试的出题、组卷、审查、备份、保密、监考以及试后阅卷、成绩录入、装订保存、试卷分析等各个过程严格把关,建立了和国内学生相同的一系列围绕考试前后的准则、规章。尤其针对留学生考试纪律松懈而制定了严格的考场纪律守则,对于违纪的学生不论情节轻重均要严肃处理,以此真实检验留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水平。
六、重视教书育人
担任医学留学生教育的专业教师与管理者应重视医学留学生教育事业。教师不能因为开展医学留学生教学任务重、耗时多就忽视了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在传授医学知识时,教师应抓住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典型实例及课余机会,培养留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丰富深厚的人文情感,努力使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素养。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国家、自然环境之间以及医患、医护、同学、师生等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具有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医学职业操守。
篇5
一、旅游业与酒店管理、发展的关系
旅游往往都要离开原住地一段比较长的距离,住宿是必须考虑的一个行程规划,怎样住、住的感觉体验如何等都和旅游地酒店服务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说酒店住宿是旅游业不可缺少的服务,深刻的影响着一地旅游的发展水平。反过来,旅游业对于酒店行业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酒店,最重要的基本功能就是住宿休息,旅游业带来的游客量多必然促进酒店入住率。所以酒店业与旅游业虽然有各自的独立性,但是存在着大量的交织,相互影响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某种程度上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二、当前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问题
(一)酒店管理人才构成不合理
从目前从事旅游酒店管理的人才比例来看,我国酒店管理人才研究生学历及以上的占到2%,本科学历的占到20%左右,而78%的是专科、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所占比例严重偏小,而目前我国的中转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含水量又很重,所以可以说当前的旅游酒店管理人才结构不仅缺乏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连基本合格人才都很匮乏。
(二)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通过查阅一些高校里面的酒店管理专业设置,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课程的设置已经跟不上现在日益快速发展的旅游行业情况和酒店发展速度。酒店业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一日千里,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也不断的传入国内,度假式酒店、主题型酒店等以享受生活为目标追求的酒店成为了现在酒店行业的新潮,而一些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仍然还在停留于传统的住宿条件的改善方面,显得陈旧过时。除此之外,在基础专业课程上,因为酒店管理专业涉及的其它学科专业多,于是就不顾学校专业师资力量,胡乱开设专业,显得“面面俱到”,最后学生什么都如蜻蜓点水一样有一点印象就飘过,根本没有学到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知识,浪费了学习的宝贵时间。并且许多课程交叉性强,多次重复的学习同一个知识理论,也是一种时间的浪费,例如旅游资源的调查开发在《酒店学》、《酒店资源学》、《酒店规划与开发》等多门课程中作为重要内容被讲述,旅游客源市场调查同样在《酒店市场营销》、《酒店经济学》、《酒店规划与开发》等课程中提及。由于课程目标不同,任课老师不同,同一内容被多次讲解存在利弊,益处在于可使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加透彻,但内容的重叠亦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三)理论学习与实践之间脱节大
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没有切身的长期实习,只靠学校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完全不能满足专业学习要求的。瑞士洛桑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在酒店与旅游专业方面的学习模式是学生理论学习6个月,紧接着就到相关旅游类酒店实习6个月,并且在整个学习生涯中要坚持3年到4年的时间,这样就遵循着一条理论学习―实践―发现问题―理论补充学习―再实践―理论学习与总结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对专业课程理论额消化与理解,不断强化自我在实际工作中的技能与经验提升。反观我国目前大多数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基本都是一直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最后一个学年到社会酒店进行实习,且实习酒店也是参差不齐,做的实践工作有很多也只是前台招待,根本难以涉及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这样的学习与实践模式,根本没时间给学生来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再学习吸收,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
三、提升我国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水平的建议
(一)加强专业教师师资力量
所谓名师出高徒,专业学习中教师的地位与角色是不可以忽视,没有强大的师资就难有出色的学生。大专院校里面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许多往往只是学历达到进入高校的门槛,而根本没有从事过专业领域的工作经验,这样的教师进行教学就只能是纸上谈兵。高校里面在聘请专业教师时候,应该侧重聘请酒店管理高层人士,这些人士往往都是在酒店管理工作中进行过大量经验总结的人,其学历出生也并非低,因此相信高校选聘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既注重学历有看重实际的高端酒店管理经验,这样对于教学将大有裨益。
(二)课程设置作出合理调整
课程的设置是为了科学的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而当下酒店管理专业存在着许多课程跟不上时展节奏的问题,并且重复交叉多,因此应该根据酒店管理当下发展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
四、结语
篇6
一、一般号召多,具体落实少
中小学教师应该从事教育科研,这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学校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人对此都有正确的认识。一些学校的领导担心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降低学校在考试和升学中的竞争力;一些教师也认为自己本身就承担了十分繁重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无暇再顾及教育科研,同时他们对教育科研的实际作用和效果也心存疑虑。在这种认识下,很多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只是为了迎合所谓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更多地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对学校教育科研的检查、评估和督导(因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教育科研已成为学校的一项基本职责,并且教育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开始成为评估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这种迫于外在压力和检查的教育科研完全流于一种形式,沦落为一种应时应景之作。于是,在学校教育科研上出现了一般号召多、具体落实少;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
二、立项课题多,结题成果少
开展教育科研必须要借助于一定的载体。在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载体形式应该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切入点就是以课题申报、论证和最终立项的方式来开展教育科研。应该讲,这是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走向规范化和正规化的必由之路。但问题是一些学校把这种做法推向了一个极端,他们把教育科研的全部内涵简单化为课题的立项以及对立项课题的研究,认为搞教育科研就是课题的申报和立项。于是在一些学校里出现了学校领导积极动员、广大教师争先恐后报课题、人人都有立项课题的繁荣景象。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的虚假繁荣,在这种泡沫式繁荣的背后蕴藏的是研究课题选择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由于大量的课题事先并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严格的选择和科学的论证,在立项以后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才发现,有些课题根本就没有什么理论和应用价值,毫无研究的必要;有的课题本身就是一个虚假问题,没有什么科学的立论依据,而有些课题由于论证过程不严密,设计的技术路线和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合理、不科学,在实施过程中才发现根本就没有研究的可行性或者说很难再把研究深入下去,结果造成了人、财、物等的浪费。这样做的后果必然是立项课题多、完成和结项的课题少。这种重立项、轻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的现象并非个别。
三、一般性的成果多,有指导价值的成果少
教育科研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衡量其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其成果有无创新性和指导性。而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具体成果,却是一般性的成果居多,在理论上有创新和突破、并对教育教学实践有直接指导作用的成果寥寥无几。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受认识和观念转变等因素的制约,当前教育科研在中小学还没有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自觉行为,大家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这样的研究状态很难出精品成果;2、受部分教师教育理论素养不高、教育科研能力不强、教育科研知识和技能欠缺的制约,即研究者的素质阻碍了高水平成果的取得;3、缺乏专家的引领和指导,教育科研的科学性不高、规范性不强和专业化程度不够等。也正是由于一般性的成果多,有直接指导作用的成果少,导致一些老师看不到教育科研的好处、体验不到从事教育科研的甜头,这反过来又影响他们从事教育科研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理论构思的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少
这主要是针对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过程和成果而言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比较具体、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即要求选择那些内容具体、明确、涉及范围较小的问题来开展研究,而且研究的价值取向直接指向实践。开展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并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但在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课题和研究都还仅仅是停留在一种理论的构思和逻辑的推导上,有物化成果、能解决具体问题、并具有指导和先导作用的成果并不多。由于这种研究更多体现了教育理论工作者和高校教师研究的性质和特点,没有充分反映中小学教育科研自身的特点,这也决定了这种研究不受中小学教师的欢迎。
五、工作经验总结的多,有理论色彩和学术价值的少
这主要是就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性质和特点而言的。如前所述,在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由于缺乏专业引领,也由于一些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素养不高、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不够,导致现在的教育科研成果更多的是一些工作总结和经验之谈,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既缺乏理论色彩和学术价值、又缺乏抽象概括性和理论的阐释性、更缺乏对教育教学规律的发现和深层揭示等。这样的教育科研成果,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深度不够、层次不高、水平较低,难以发挥指导性和先导性。
六、撰写论文的多,实验探索的少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式应该是十分丰富的,教育观察、教育调查,教育实验、教育行动研究、教育人类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等都应该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有效手段。在这里,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长期的、并且是有科学理论指导的教育实验。综观当代国内外的教育教学改革,凡是有重大成果和影响的教育科研,无一不是通过长期的实验探索。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提出的“发展教学论体系”,就是对长达二十多年教育实验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巴班斯基提出的著名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也是研究者在前苏联各个加盟共和国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实验改革总结而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也是经过多年教育实验改革的集大成。但反观我们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我们的科研精神和态度就差了很多。由于对教育科研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缺乏认识,加之受功利主义倾向和其他原因的影响,一些人往往认为从事教育科研就是简单地撰写一些论文,而不愿意沉下去,踏踏实实地作一些长期的对比和研
究。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科研缺乏精神实质和科学性,更遑论指导性和先导性了。
七、靠外部压力的多,源于自身内在需求的少
教育科研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创造性极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它需要从事教育科研的主体高度投入,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可以这样认为,教育科研是否有成效的一个重要的主体性条件就是从事教育科研的人自觉参与,并真正成为教育科研的有心人。比照这一要求,我们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差距也是明显的。当前,一些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并非是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也并非是把从事教育科研作为自己的一种工作方式甚至生活方式,他们从事教育科研更多地是一种外在的压力和要求,而非源于自身的内在需求。如有的教师是因为“学校有要求而去从事教育科研”的,有的教师是由于“撰写和在评职称和评优中有加分因素”而去从事教育科研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动机来自“别人都在搞,我不搞就会吃亏”,他们从事教育科研实际上只是一种从众行为等。这些表明,当前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大多还处于一种外部强制性要求的阶段,缺乏从事教育科研的内部需求和自觉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这也就使他们很难自觉地参与到教育科研的活动中去,并真正成为教育科研的有心人。
八、依靠专家搞科研的多,自身开展校本研究的少
篇7
一、加强团队建设,做到人人想干事、会干事
团队是干事创业的基础,而共同愿景是建设高绩效团队的重要前提。在抓处室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创建高绩效处室、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作为共同奋斗目标和共同愿景,在筹划工作、监督检查、考核评估、实施奖励等方面坚持用这些愿景统一全处人员的思想认识,对全年重点工作目标逐项分解,责任到人,并使大家实现个体和集体的融合,增强责任感、认同感,为完成年度绩效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增进人员之间的沟通。虽然处室实有人数只有编制数的2/3,工作任务比较重,但我们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团队,每个人都有着把工作做到最好的热情与执着。针对人员流动较大的实际,处室建立起一套新进人员业务熟悉流程,包括建立AB角工作制、新老人员搭配等等。工作人员及时通报各自工作,便于互相了解情况,保证工作的连续性。针对干部申诉案件办理工作政策性强、难度大的特点,将办理的申诉控告、惩戒、等复杂案例及时进行分析、整理,人手一份汇编,做到办理一个案件,积累一份经验。从制定年度计划到具体抓落实,全处人员畅所欲言,集中智慧干工作。由于形成了老同志不保留、新同志乐于学的良好氛围,处室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连续三年考核为局优秀处室,被授予“市直机关文明处室”。
(二)善于把握工作规律。任何工作都是有规律可寻的,善于把握规律既是提高行政绩效的有效途径,也是执行力的表现。全处人员注意研究和把握工作规律,公务员管理业务流程指南,就是根据平时考核、奖励、辞职辞退、非领导职数审核等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为解决原有的职位说明书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的问题,尝试着撰写个人岗位责任书,并作为样本推出,在全市行政机关开展岗位服务无缺位活动。在非领导职务设置、年度考核记功人员奖励兑现等方面简化办事程序,较好地方便了服务对象。此外,对主要业务工作各环节的办理时间予以明确,让服务对象提前了解工作节奏,避免工作出现忙乱。我们还发扬处室的优良传统,坚持工作研究,撰写的《实施公务员绩效管理,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在全国人事系统论文评比中获奖,先后承担并完成了人事部下达的《行政机关文化建设》、《公务员考核》等研究课题,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了我们的工作。
(三)坚持工作创新。墨守成规,执行力必然弱化,创造高绩效更是无从谈起。根据人事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坚持在提高预见性、增强针对性、保持连续性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创新。工作中,人人都做有心人,一个咨询电话、服务对象一句不经意的抱怨和工作中反映出的一个小问题,都会引发我们对业务工作的反思。只要问题有代表性,就深入调研,探讨解决的对策或改进工作的办法,提交领导研究。比如不少单位反映新录用公务员动手能力弱、进入情况慢,我们就会同组织部有关处室在全国率先推行新录用公务员导师制,组织各单位为新进人员选聘一名优秀的中层干部担任导师。工作有了成效后,不少区市、单位更加重视这项工作,还专门举行仪式,签协议、颁聘书,搞得有声有色。往届的人民满意公务员评选,受表彰的主要是担任处及处以下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今年的第三届人民满意公务员评选过程中,采取比例控制的办法,向基层公务员倾斜,同时改变过去主管部门初评的办法,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派、专家学者参与评审,监察部门进行监督,增强评选工作的透明度。
二、健全协作机制,力求资源共享、业务共进
现代社会是一个协作的社会,政府工作有着更高的协作要求。公务员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协作,而我们的工作只是这个“链条”体系中的一环,只有摆正位置,形成合力,才能提高公务员管理“链条”体系的整体效能。
(一)加强与局内相关处室的配合。公务员考核结果是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考核结果的运用直接影响到考核的权威性。只有考核结果兑现到位,部门才会更加注重研究考核的程序和办法,并运用考核手段激励队伍。为此,借助工资统发系统,与局内的工资、培训等部门实行联审,在年度考核结果备案时,没有完成培训任务的公务员年度考核不能定为优秀等次,考核结果达不到国家规定等次要求的,不能晋升工资档次和级别,不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仅2004年市直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就有816人因在试用期、处分期内等原因未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另有10名公务员、70名事业单位人员因考核达不到称职等次被取消了年终一次性奖金。对新进人员进入工资统发数据系统前,由局内三个相关处室共同审理档案;对新过渡人员,实行两级联审档案制度,从过渡考试出题到考试、阅卷,主动请监察部门全程监督。近两年来,有38人经审核被取消过渡考试资格;5人因考试作弊被取消过渡资格;2名垂直上划单位人员因身份原因没有进入工资统发,较好地保证了公务员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在公务员调任、转任、录用等方面,也与相关处室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协作机制。
(二)密切与相关部门相关处室的协作。围绕公务员队伍建设这个主题,与纪检监察、组织、宣传、机关工委、财政等部门的相关处室形成了良好的分工协作机制。每年办理考核结果备案时,工作人员的案头都备有这样几份材料:机关作风检查、效能投诉查处、公务员培训等情况统计,对不按规定兑现考核结果的予以纠正。在办理市委市政府表彰项目或者向上级推荐表彰对象时,与纪检监察、组织、审计、计生、等部门相关处室建立了联审制度,保证推荐对象的质量。1个单位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2名个人因群众满意度低被取消了表彰资格。特别是每年开展的公务员作风建设活动,都是与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机关工委等部门的相关处室反复研究方案、共同组织实施。2004年先后组织三轮明查暗访,选树了5个公共服务示范窗口。根据竞赛情况,今年又与市直机关工委、外经贸局联合制定了《外商投资行政服务大厅服务窗口及工作人员日常考核实施意见》,加强对大厅内15个窗口单位进驻公务员的考核。
(三)建立与服务对象的联动机制。市直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政工)处和区市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既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也是我们工作的参与者。每年研究制定工作思路时,都请他们出点子、提建议。去年启动的公务员奉献月活动,就来自于一个区市和一个市直部门的建议。在今年的这项活动中,有的部门组织公务员捐出一天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有的区市组织公务员捐献造血干细胞。每一项工作启动前,都广泛地征求基层的意见。针对各单位对公务员考核基本称职、不称职把握尺度不一的问题,今年初起草了公务员年度考核基本称职、不称职参考标准。标准出台前,专门召开了部分单位人事处长座谈会,虚心听取修改建议,使参考标准更具可操作性。今年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又通过登门拜访、开座谈会、网络等途径广泛征求服务对象意见和建议,对服务对象提出的7条意见和建议逐项进行研究,制定了整改措施。
三、发挥职能优势,为创建高绩效机关提供保障
高绩效机关必须有好的执行力,好的执行力必须有好的管理制度作保障。但好的制度同样需要有好的执行,只有将制度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用制度激励人、约束人。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处室紧扣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按照局党组的要求,注重发挥考核、奖励、职位管理的激励作用,促进高绩效机关建设。
(一)健全鼓励创建高绩效机关的政策导向。围绕鼓励公务员干事创业这一要求,在非领导职务管理、年度考核等建立了良好的政策导向,引导公务员立足本职岗位,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连续4年对市直行政机关公务员绩效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去年又将这项工作拓展到区市人事部门。公务员绩效管理评估为优秀的单位和在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中为优秀的单位,下年度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比例提高两个百分点。对年度考核连续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给予记功奖励,并在非领导职务晋升资格条件上予以倾斜。
(二)积极运用考核手段促进机关绩效提高。会同市委组织部有关处室,一年一个台阶,逐步推进公务员工作。2002年重点完善考核框架和办法;2003年结合机关作风整顿,重点抓执法队伍公务员考核,对位于称职等次边缘和基本称职、不称职的公务员进行离岗培训;2004年,结合贯彻实施新修订的《青岛市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完善日常考核;2005年试行考核基本称职、不称职标准。这些举措使公务员考核工作体系相对完善、方法相对稳定、内容逐年充实,让每位公务员基本了解了考核什么、怎样考核、考核结果怎么兑现、自己应该怎样去做,使考核逐步成为一把双刃剑。
篇8
关键词: 建筑设计公司档案文件 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设计公司档案管理的基本特点
1.1 归档内容繁杂,文档数量多
众所周知一个建设项目完整的设计档案包括了六个阶段的档案资料,分别为前期设计阶段、总规设计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扩初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配合阶段。前期、总规、方案、扩初、施工图阶段需要归档的文件资料分为项目管理文件、设计依据性文件、来往函件、设计文件四大类;其中设计依据性文件就很多,包含建设单位上级机关的任务批准文件、设计任务书或招标书、规划部门批准的用地范围及红线图、规划设计要求通知单、建设单位上级机关的方案批准文件、建设单位对方案的修改意见、初步设计审批意见书、上级机关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初设文件、消防、环保、交通、卫生、供电、环卫、水、煤气、电话、人防等部门的有关文件、地质勘察报告等;外加各阶段设计文件电子版及已盖章底图等等。施工配合阶段也不容忽视,也有很多文件资料需要归档,比如技术核定单、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证书、试桩、地基验槽记录、沉降观测和建(构)工程测量复核等测试记录等等。总之,文档种类多,归档库藏数量大,为建筑设计公司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了新难度。
1.2 时间跨度较长,材料变更快
建筑设计公司档案形成于工程项目设计技术活动之中,一方面反映了建设项目的设计水平,是建筑工业的重要史料;另一方面许多项目建设时间跨度大,基本是跨年度甚至几个年度,设计归档材料随年度变化不断变更增多。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项目归档主要由人工操作完成,整理文档的时间精力花费较大,效率低下。特别是一些设计项目面临政府政策调整、源环境变化、资方后续资金不足等多种因素造成项目负成果或中途停建,作为设计方有必要进行文档保存,一些项目在设计过程中甚至还会出现产能的扩大或缩减的调整,需要同步对设计做出相应调整,相应增加了档案整理归档等工作的人力财力成本。
1.3 用户范围广泛,应用程度高
设计档案是设计科技活动的记录,承载着设计专业科学技术知识,体现了现实的长期使用功能和价值,在生产生活中应用极为普遍。设计档案的适用性原则也使得设计成果存在共享可能,也就是无论在设计阶段还是施工、竣工阶段,设计成果必须及时提供给投资方或业主、施工方参考应用。在实践中,还存在项目建设完工之后的后续设计施工,比如一些民用建筑项目需要接受建设方、业主和城建、规划、环保、绿化等政府部门的层层验收,一些商业地产、住宅项目还需要为个体业主的装修、维修等提供咨询服务。
二、 建筑设计公司档案管理方式的基本趋势
2.1 档案内容由多元化向数字化转变
传统的设计档案主要以工程图纸和技术文件管理为主,内容多数量大,存储与维护较难。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档案管理提供了极为便捷的途径。通过利用电子文件、电子图片、技术报告、声像等多种电子信息档案,把内容庞大的纸质形态的档案资料实施电子分类与归并,并形成数字信息储存、查询、修正等各种手段的信息媒体与服务介质,使得建筑设计公司档案管理从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中慢慢解放出来,极大地促进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革新。
2.2 管理手段由手工向计算机操作转变
传统的档案管理从立卷整理、排架到查找利用案卷,档案工作人员都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在信息化条件下,通过运用计算机编排,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发图档管理应用系统,实现了工程图纸、设计文件等网上自动归档;完善了图档网络整理、编目、分类、编号等功能;增强了实现建筑设计公司内部局域网在线检索、浏览、申请、审批和下载借阅利用电子文件等功能。
2.3 管理方式由纸质实体向信息媒介为主转变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是以保管档案案卷、设计蓝图、硫酸底图实体为主。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建筑设计公司档案工作在积极主动做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同时,能够集中精力放在做好工程参考、质量追踪、各类资质申报、职称评聘、质量抽查、财务审计等大量的专题信息查询工作上,这为拓展档案功能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 建筑设计公司档案管理的创新策略
3.1大力推进观念创新
一是要主动提高认识。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给档案工作的传统理论、方法、手段带来的严峻挑战,进一步深化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树立将档案信息化纳入建筑设计公司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中的观念。二是要注重顺应趋势。准确把握形势变化对档案工作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从思想和行动上适应当前文件形成电子化、文件管理动态化、图纸归档网络化、图纸储存数字化的新趋势,进一步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文档一体化、信息标准化、服务网络化发展,构建统一的档案管理,利用信息平台,建立与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档案管理模式。三是积极完善制度。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信息化要求的规章制度,重点要建立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系统,强化电子图纸形成、流转、接收、监控、归档、鉴定以及安全责任机制;加强对原有纸质档案的安全保管,确保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3.2大力推进管理创新
认真执行国家档案局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和“十一五”期间全省信息化建设的有关规定,坚持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载体,着力推动管理机制和手段创新。一是加强图档资料等的编研应用,紧密结合建筑设计公司的工作实际,探索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有效服务于建筑设计公司工作需求。二是创新管理内容,一方面强化原始档案材料保管;另一方面要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积极收集国内外核心专业期刊新出现的同类建筑设计公司的设计成果报道、专业研究进展情况等相关信息,特别是与本司业务有直接相关的新颖设计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为我司使用。三是加强特色档案信息开发,根据建筑设计公司历年形成的优秀设计成果,重点围绕技术先进、效益显著、适用性强的设计项目,做好编研、推介工作。
3.3大力推进监管创新
高度重视设计成果信息的长久保存,积极采取措施防范档案风险。实行档案备份制制度,建立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对建筑设计公司参与的重大建设项目的设计资料、电子图纸、电子文件实行登记备份,避免重要档案的损毁,防患于未然。建立档案主管领导负责制,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举措,强化工作落实。探索多元存储手段应用,综合运用三维设计成果、元数据管理等不同类型的档案登记工具,按照规定格式存储到一次光盘或磁带等脱机载体,保证档案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读性。
3.4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按照“存储数字化、管理自动化、利用网络化”的发展方向,加快推动档案工作方式和手段由传统向信息化的跨越。一是建立档案信息管理同步系统,即在其他计算机系统升级和功能的扩展中,档案信息系统要同步组织实施。二是要加快纸质档案数字化转换工作,重点突出建筑设计公司历年积累的纸质载体优秀设计成果、典型项目的数字化转换,全力以赴创建名牌信息资源,为有关用户提供特色服务,体现档案室库藏特色与价值,这是建筑设计公司在合作竞争并存的信息时代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三是充分应用局域网和互联网功能。根据网络信息资源本身的特点和属性,运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的搜集、加工、整理、排列和组合,开发自动分类,形成主题指南,使之有利于其存储、传播、检索和利用。
3.5大力推进服务创新
创新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把主动服务、规范服务、满意服务贯穿到档案工作全过程。一是建立专业化信息服务模式。按照管理职能和设计专业领域组织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保障对用户需求和用户环境的把握,不断提高信息服务对用户需求和用户任务的支持水平。二是树立个性化服务观念。根据档案用户研究课题的特殊需要,以及档案信息用户的个性、使用习惯等,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增强检索工具的功能和性能,提供多种检索途径,整合不同档案资源集成检索系统,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同时开辟设计档案寄存服务、个体业主档案维权服务、建设项目跟踪服务等项目。
四、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朱秀宇.浅析创新思考对现代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0):197.
篇9
关键词:牵手教育;全员育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123-03
2012年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提出,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牵手教育”,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构建“师生困难有人帮,思想扣子有人解,出现矛盾有人劝,人人互相尊重,人人心情舒畅”的育人环境。本文立足于课题《牵手教育的理论内涵及其运行模式研究》,采用经验总结法、调查法、访谈法,对牵手教育的理论内涵进行分析界定,并为高校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日常行为管理提供合理化建议。
一、牵手教育的提出背景
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直接关系自身的成长发展,其理想信念、知识储备直接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使各种思想激荡交融,深刻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之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消极的问题日益涌现:(1)多样化思潮使大学生迷失自我,拜金主义涌现,出现信仰危机;(2)市场化带来的无情竞争和生存压力,使得大学生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感淡化,缺乏自信心,无法正确认知个人能力、进行正确的人生规划;(3)网络的快速发展,冲击着大学生尚不成熟的心灵,使部分大学生产生网络依赖,人际交往能力减弱。这些问题与大学生渴望尊重、渴望理解、关注自我的心理相冲突,刺激他们盲目地寻找多样化的心灵庇护和归属,给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高校工作者面临更加复杂的考验和更加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社会对教师也提出“师道回归”的要求。因此,探索一套适合当代不同层次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机制,以促进师生双方共发展的新方法成为高校工作者研究的焦点。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层次多,具有五年制专科、四年制本科、三年制专科。学生年龄跨度大、普遍偏小,人数多,给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为此,出台一项适合多层次学生,涉及学生发展多方面的育人模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点。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在研究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多年学生工作经验,在实践评估了部分运行模式后,提出“牵手教育”这种育人机制。通过研究,将牵手教育的培养理念上升到理论高度,使其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牵手教育的理论内涵
牵手教育是一种以“以学生为本”为宗旨,以“全员育人、全程与人、全方位育人”为指导,以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特点为基础,参与人员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制定发展目标,从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多方面结成牵手小组,以牵手双方共同发展为目标的多元的、动态的人才培养机制。其特点如下。
1.牵手双方无主客体之分,以尊重牵手主体为前提,由牵手双方自主选择结对。全员参与牵手教育。牵手双主体可以是专业教师与渴望学习的学生,辅导员与思想需要进步、心理上需要疏导的学生,优秀学生(学习、能力双优)与有上进心的、兴趣相投的学生,真正做到全员育人。
2.以“以学生为本”为宗旨,使学生达到最优化发展为目标。
3.牵手教育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一对一”、“一对二”、“一对N”。
4.牵手教育的范围很广,从高校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日常行为管理多方面开展,全方位育人。
5.牵手教育贯穿大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全过程育人。
6.适用范围广,适合五年制大专生、三年制大专生以及本科生。
7.发展目标尊重主体。根据结对双方的意愿、专业知识、能力、兴趣爱好等自行制定,以牵手双方共同发展为目标。
三、实施牵手教育的意义
自2500年前,孔子创立因材施教以来,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传承发展至今,面对当代大学生教育的新形势、新特点,如何在保留传统理论基础上,探索出一种适合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成为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焦点。历时一年,本文对这种适合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育人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内涵界定以及运行模式上的探索研究。在丰富教育理论的同时,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管理以及学习方面提供了实践建议,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国内外学者在因材施教基础上,对个别教学、合作学习、全员育人导师制等多种育人方法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牵手教育是以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和个别教育的德育原则、全员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结合自身教育管理经验,以时代特征为背景,进行改革创新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对牵手教育概念内涵和理论框架的研究,丰富了教育理论,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2.实践意义。牵手教育适用于五年制、三年制、本科生等多层次的大学生,采用双主体、多元立体的模式,组织形式灵活多变,无需增加新的教学力量,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和优秀学生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对高校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等方面均有显著帮助,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牵手教育活动开展后,调查显示,16%的同学在牵手教育后成绩有所提高;20%的同学的学习兴趣增加;25%的同学人际关系有所改善;18%的大学生人生目标更加清晰;17%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只有3%的同学认为自己在牵手教育前后没什么变化。由此可见,牵手教育确实对大学生的优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实施牵手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1.牵手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育人”。牵手教育的宗旨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最优化发展为目标,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它涉及高校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日常管理多个方面。全体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自始至终地在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困惑,为学生健康成长领航。①思想教育。牵手主体要及时发现和了解对方的思想状况、个性特征、行为习惯等,通过平等接触、正面引导、启发鼓励和创设情境等手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遵纪守法意识。②学业辅导。加强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指导,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点和潜能,激发动机,端正态度,树立信心,提高效率。③心理疏导。及时了解牵手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承受力,激发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意识,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④生活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学会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2.牵手教育的运行方式。①高校教学方面:将任课教师作为主要的研究队伍,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在专业教师的引领下,师生双向互动,使学生获得最优化发展,五年制学生和三年制学生以“任课教师牵手制”、“小先生牵手制”为平台;本科生以“小先生牵手制”、“学业导师制”为平台。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以优秀党员、辅导员为主要研究队伍。在优秀党员教师引导下,牵手教育双主体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牵手双方,自行制定发展目标,师生双向互动,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党员一牵一”为平台;辅导员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特殊学生建立固定交流小组,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对学生成长中的困惑给予指导,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引导,以“辅导员牵手制”为平台。③大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方面。以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要研究队伍。在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引导下,从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行为模式出发,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班主任牵手制”、“宿舍牵手制”、“牵手《学生守纪十二条》”为平台。同时,根据学生存在的行为习惯问题,制定不同的心理行为训练方案,改掉学生的不良习惯,形成团结的班集体和良好的道德风气和学习风气,以“情感互动牵手心灵”为平台。牵手教育是对当下大学生育人模式的一种探索,是学校解决学生学习难、管理难的有效手段,在当前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情况下,推广牵手教育具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学岚.关于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思考[J].管理研究,2012,(3).
[2]叶坤煌.实践环节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探讨[J].机电技术,2011,(6).
[3]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处.深化全员育人格局?摇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J].本刊关注,2011,(12).
[4]刘彦文,董岩.因材施教思想源流及其现代价值探讨[J].教育理论探索,2012,(2).
篇10
考虑到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作为有效的管理会计工具,对于村镇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对有限资源最优化的分配和利用以及维持银行业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就目前而言,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村镇银行并未发挥其相应的作用,既不“全面”,也未成“体系”。村镇银行现行的预算管理有如下缺陷:(一)预算管理缺乏战略层面的分析和引导村镇银行的发展同大多数行业一样具有阶段性,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重点不同,从而该战略引导的预算管理目标也就不同。村镇银行作为新型的金融中介机构尚处于成长期,相对比较脆弱,应该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来引导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但就目前而言,大多数村镇银行在制定预算管理时缺乏对战略的认知和分析,仅仅是参照商业银行的相关办法,由董事会根据年增长率决定预计利润目标,然后由银行执行层根据该目标利润倒推出本年度财务计划中的目标存款、贷款余额及业务与管理费用等重要指标。该方法根据该增长率可持续为假设设定目标利润,不考虑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为完成目标而过于重视短期绩效,甚至不惜超过授信集中度等风险指标的管控,在银行的运营中埋下大量隐患和风险,不利于银行的健康成长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二)预算时未根据成本形态对各项费用分类并采用相应的科学预算方法目前,大多数村镇银行在制定预算时,仅仅在财务计划表中将各明细费用进行简单罗列,不根据各类费用的成本形态进行科学分类,合理地利用相应的方法制定预算。另外,现行预算中费用的列支过于明细,结合村镇银行灵活性的特点,不利于在总费用下各明细用途的调配。(三)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忽视风险指标,过于偏重利润指标风险管理水平是银行的立行之本,是银行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银行业务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银监会作为监管机构对于村镇银行的风险把控能力相当重视。考核的指标包括了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等风险管理指标。而就目前而言,多数村镇银行的预算体系对于管理层业绩考核仅仅局限于存贷款与利润指标,而忽视了风险管理指标,这不利于银行对风险管理的重视、能力的提升以及村镇银行建设的优化。(四)滚动预算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村镇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对于以利率为核心的市场指标变化相当敏感,同时其业务也受到央行基准利率调节与信贷投放额度的影响。因此在年度预算制定完成并分解到各月之后,每月的滚动预算更能结合市场的最新形势,在分月预算的基础上做出调整,使得预算的准确性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发挥村镇银行“灵活快捷”的特点。但就目前而言,大多数村镇银行在董事会制定年度预算之后,并未下放给管理层相应的滚动预算编制权利,忽视了管理层处在市场前沿,更熟悉市场情况,对于市场比董事会更加敏感的优势,使得预算管理的准确性大打折扣,无法发挥预算控制的真正功效。
二、村镇银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运用
基于以上现状可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并未在村镇银行的运营中科学的架构,因而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村镇银行科学地建设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有效分配各类企业资源以及绩效评估的作用,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根据多家村镇银行的调研和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参与经验,本文尝试提出村镇银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一个设计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一)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履行全面预算管理职责预算管理委员会成员由村镇银行管理层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责任为拟定预算目标和预算政策,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办法,组织编制、平衡预算草案,下达经批准的预算,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考核预算执行情况,督促完成预算目标等。下设预算管理工作机构,由其履行日常管理职责,一般设在财会部门。(二)战略目标的设立全面预算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得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实现该目标的落脚点即为目标利润的实现。由于村镇银行在银行业整体处于成长期阶段,那么该阶段中,银行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才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所要实现的目标。因此,在该阶段,村镇银行发展的战略目标基本要点应该概括为:基于实际,考虑发展,以贷款定利润,培育村镇银行健康的成长能力和可持续的盈利能力。(三)战略目标的落实和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本质上是对战略目标的落实、促进和监控。那么,关键绩效指标的建立对于分解后的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上述设立的战略目标,我们将针对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建立相关的KPI,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落实战略目标的实现。其结构如图1所示。82图1战略目标的分解与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建立由上图可知,基于成长和盈利能力的战略目标所建立的KPI为日均存款余额、存贷比与成本收入比三个。三者中,基于成长能力的指标为日均存款余额,基于盈利能力的指标为存贷比与成本收入比。(1)日均存款余额。吸储是商业银行的立行之本,是发放贷款获得利润的源泉。目前而言,虽然政策允许村镇银行从事除存贷之外的多种业务,但基于目前发展的阶段性现状,村镇银行的主要利润还是来自于发放贷款而赚取的存贷利差,这也更加表明日均存款的增长是村镇银行当前发展任务的重中之重。在制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时候,通过该KPI的建立,管理者可以科学地预计和考察银行的成长能力,有效的整合和分配各种资源用以增强银行的吸储竞争力,得以保持健康可持续的成长能力。(2)存贷比。村镇银行的营业收入来源于有效的贷款发放;在确定的存款规模下,存贷比衡量的则是已有吸纳资金的利用效率。只要在政策监管的75%的红线以下,并且把控风险,那么逐渐提高存贷比,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减少闲散资金,实质就是提高贷款额度和营业收入。(3)成本收入比。该指标是指业务及管理费用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值,反映了银行的运营效率,因而提高该行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收入比也是提高银行利润的一大切入点。目前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该指标规定不得超过45%,村镇银行则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来预计和控制该指标,提高运营效率。因基于上述三个关键绩效指标,管理者可以将设定的战略目标进行分解,并针对性的制定发展策略以及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实施预测、控制与监督,最大程度地保证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四)业务及管理费用按成本形态的分类管理控制上述控制成本收入比是提高银行运营效率进而提高利润的切入点之一,那么有效控制成本费用的关键就在于根据成本形态的不同对各类费用进行分类,并根据相应的预算办法进行预算编制。按照成本性态和特点,业务及管理费用可以分为经营变动费用、付现固定费用与非付现固定成本三类。(1)经营变动费用。该类成本费用与银行的业务规模的变化紧密相关,在预算编制时应该采用弹性预算的方法。该类成本包括业务招待费、广告费以及业务宣传费等。(2)付现固定费用。该类成本费用与银行的业务规模变化关系不大,是维持村镇银行基本运营的成本费用,也是成本收入比控制的关键点。编制预算时,该类费用可使用固定预算法进行编制,可以采用最近几年的平均数或者合同规定数来编制。该类费用包括印刷费、水电费、租赁费以及安全保卫费等。(3)非付现固定成本。该类成本也属于固定类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开办费以及无形资产摊销等。该类成本的主要特点是无须付现,同时预算管理时控制的余地不大,在编制预算时据实准确列支即可。基于以上分类,一方面可以更加准确的采用科学方法编制预算,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其不同的成本动因控制各类明细成本,借以降低成本收入比,提高银行运营效率,最终完成预算目标利润。(五)滚动预算的运用年度预算编制完成之后,应按村镇银行的业务特点、周期规律等将年度预算指标进行分解,形成月份指标值并编制分月预算,进行逐月控制,这样才能将全面预算管理落实在过程控制中。但是,银行业是市场高度敏感的行业,基准利率会因为市场因素或者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出现波动,信贷额度的投放也会因为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的变化而具有较差的可预测性。以上因素都会造成年初编制的预算的准确性随着时间逐渐下降,那么全面预算管理将无法发挥其功能。这种情况下,滚动预算就充分发挥了其调整功能。一般情况下,每个月末应该根据适时的经济和市场状况,在下个月的分月预算指标值的基础上作相应调整,编制下一个月的滚动预算,保证预算体系的准确性和与当前市场条件的吻合程度。当然,滚动预算的目的是根据不可控的因素做出相关调整,可控因素的把握依然是完成预算目标的关键点。(六)年度决算、差异分析与绩效考核决算是对预算执行的总结,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年度决算综合反映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有利于经验总结,银行经营管理改善。与此同时,通过分析决算与预算之间的差异,管理层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科学的改善甚至业务改造,提高银行自身的运营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另外,深入的差异分析还能够更加准确的执行绩效考核,将责任和奖励公平合理的进行归属,奖惩分明,使得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能够最大程度调动雇员的主观能动性,全过程地激励和监督银行的运营按预算的目标前进,从而最终实现银行提出的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用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但是科学的运用可以帮助村镇银行准确地定位市场并设立战略目标,通过关键绩效指标分解和具体落实战略目标,合理地分类管理各类成本费用,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以及有效性,进而提高银行运营效率,同时根据市场的变动,通过滚动预算加强预算管理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决算和差异分析科学的总结经验,以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来调动雇员的积极性,做到奖惩分明,从而最大程度上完成预算目标,进一步提升村镇银行的整体实力。
三、对村镇银行发展战略的思考
- 上一篇:合规部工作经验总结
- 下一篇:新闻采编工作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