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13:0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学管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学管理论文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地区4所学校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170名,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均占据85名。常规组:男同学5名,女同学80名,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23岁,平均(21.0±1.2)岁;平均文化可基础成绩为(75.26±3.85)分;实验组:男同学5名,女同学80名,年龄最小的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一般实验室管理措施,定时对实验组进行开放,并严格依照实验课本的内容进行授课,每组学生为2~3人进行小组实验。实验组:采取风险矩阵定性与半定量分析风险评估方案进行安全管理。构建风险矩阵后,依据不同处理原则进行分类干预,例如:对于红色高风险条目的处理原则在于即刻展开行动,对于条目B4水银泄漏引发的危害来说,教学老师可在示教的过程中、发放体温计前嘱咐学生应轻拿轻放,可由口温互测改为测量腋温,可向学校申购密闭式的汞槽血压计。另外,橙色高风险与黄色中风险项目的处理原则在于6个月内与1年之内尽可能采取行动,利于将风险发生率降至最低。对于绿色低风险区域中的条目而言(例如:地滑引起摔伤等),可在实验室放置较为醒目的标识牌,放置防滑垫等。

1.3评价指标

分析两组实验组管理模式的效果,包括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学生毕业后工作单位的反馈情况等。

1.4判定标准

1.4.1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

依据学生日常表现情况、期中、期末考虑成绩等对管理能力与护理技能操作进行评分。

1.4.2工作单位反馈情况

依照优、良、中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优表示学生毕业后,实际工作中可独立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对护理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并在日常护理操作中做到准确无误;良表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对日常护理工作基本独立完成,较好掌握护理基础知识,护理操作能力较好;中表示实际工作中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护理操作能力基本上能够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但是需要在独立完成护理工作时存在一定的困难[3-5]。

1.5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实验组学生实验室管理能力成绩评分与护理技能操作成绩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表1两组学生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比较(x±s,分)组别n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常规组8575.42±6.5373.04±6.74实验组8585.47±6.2386.25±6.22t10.266413.2792P0.00000.00002.2工作单位反馈情况实验组学生日常工作情况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篇2

1.1评价指标

对观察组与参照组的实习护士的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作出统计和分析,其计量标准为百分制,以数字形式体现;再将其对分别所属的两种教学管理模式的各项满意度数值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各项指标名称分别为:理论知识传授、操作方法传达、教学沟通情况、教学态度、教学规划实施状况,教学的效率、教学目标明确,满意度按照百分比的方式予以显示。

1.2统计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及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观察组与参照组的理论以及操作的考试分数,以及两组中的实习护士对于各自所属的教学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作出对比,经由数据显示可以得出结论:观察组实习护士的成绩明显高于参照组,观察组实习护士对于改革后的教学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参照组对于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且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3讨论

护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得参与实习的护士能够把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是教师与实习护士的共同关注点。不过从日前来看,我国的护理教学于管理中仍然存在各类问题,具体即为:首先,带教的教师均为科室中临床经验丰富的优秀护士,虽然其临床能力强,不过其教学管理水准却较低,对于实际的教学与管理不够熟练与专业,这会为后续的教学与管理带来不便,并最终导致教学管理效果不佳。其次,是对实习护士的分配不够合理,传统的分配方式是将到院实习护士根据其所属专业进行分配,这使得实习的护士无法获得有针对的学习与指导,为其学习效果带来不良影响。以上便是护理教学管理中最为常见且严重的问题,该院以针对其特点,对自身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作出了改变与完善,通过研究成果的数据可知:行以全新教学模式的观察组的理论、操作的考试分数依次为(97.05±2.31)、(96.89±2.53)。行以传统教学模式的参照组的理论、操作的考试分数依次为由此可以看出观察组成绩明显高于参照组,效果显著。此外,观察组对全新教学管理模式的各项满意度,观察组于全新的护理教学管理模式中的各项满意度均明显地高于参照组对于传统的护理教学管理模式中的各项满意度,这说明有针对性的、经过改革之后的全新教学管理模式的教学效果要明显优于改革前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且参与实习的护士对于新型的护理教学与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更高,且更乐于接受此种模式,对其的采用可以有效地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实习护士的理论与操作水平。

4结语

篇3

1.1按能分组:在进行为期2个月的培训后,由护士长根据培训后考核的结果将科室人员分为机动组、监护组、药物管理组、日常组,各组各行其职。机动组负责病危患者的抢救和紧急情况的处理;监护组负责心电图及心电监护,阿托品,普萘洛尔试验,食道调波;药物管理组主要负责全科室的药物发放和管理,并及时记录和上报患者用药反应,针对不同的用药情况建立药品说明书,及时总结新症状;日常组则负责一些常规护理。各小组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在管理上,我科室建立了三级护理管理制度,由护士长、责任组长和护士组成,护士长负责各个小组的护理质量,责任组长负责各组本组的执行质量,进行问责制。同时,根据岗位职责不同,奖金基点不同,并采取“优、良、差”的等级制,每个等级的奖金各有差异,通过奖金、岗位和奖金相结合的方式来激励各个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护士长会针对每周的护理情况进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全体成员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同时,护士长还会根据之前制定的标准进行奖惩,严格执行,奖罚分明。

1.2改善病区环境:为改善护理环境,我科室用为期1周的时间对各个病房进行了全面检查,排除各种安全隐患。病床、走廊均统一安装护栏,卫生间安装扶手,并在起眼处挂“防滑、防摔、防压疮”等警示标识,防止患者发生坠床和摔伤的意外事件。保持病房安静,定时通风、垃圾及时处理,保持环境的整洁。对于新进患者由各组组长针对平时易出现的风险进行系统的讲解,包括日常注意事项、饮食禁忌、有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1.3评价标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投诉率、患者调查问卷满意度、院长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对风险效果进行评估。

2结果

通过1年以来的护理风险管理,意外风险事件3例,输液外渗1例,医患纠纷1例,满意度达到98.7%,相比前期的意外风险事件10例,药物错发2例,护理操作失误2例,医患纠纷3例,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医患关系和谐,科室人员工作热情高涨,总体业务水平大幅提升。

3小结

篇4

我们可以邀请国内护理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护理专业的知识技能讲座,拓展学生的视野,讲座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与临床的工作结合起来。专家对操作技能讲解的过程,也是学生对学到的专业知识再次进行内化的一个过程,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在讲座后,按照专家学者的理论进行实习,并注意做好前后的对比工作。进行对比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好明白新技能对于临床护理的重要性。

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共同发展的。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自觉的一种动力。

三、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为了更好的提高护理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很有必要对护理本科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方面主要包括:基础护理技术、工作的能力与态度、护理病历的书写等。在进行综合评价时,要由主考老师指定1例患者,由护理小组现场进行护理评估,提出对病人进行护理的方案,并且还要按照病人的病情酌情修改护理方案,并且指定护士进行现场护理模拟操作,最后由护理小组全体人员写好护理病历,主考教师要对学生申明护理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尤其对护理病历的书写,要求在一个小时内完成。通过对护理本科生的综合能力考核,是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护理工作并非是发药与打针,而是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

四、更新观念,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模式

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是不能同步实现的,这主要是因为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中并没有强调护理实践,导致护理教学出现了滞后性,这不利于护理科学的发展,所以说护理学科中的实践环节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还要将新的护理技能与方法运用到护理教学当中去。护理学科对实践要求很高,因此护理课程的结构要突出护理实践环节,对护理教学的课程计划,根据学生实践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充分重视起来。另外,我们还要从现代护理学的理论出发,将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能够让学生早日走出教室,尽早接触护理。所以,在大学的一二年级要强化基础护理知识的学习,利用暑假这段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要注重能够让大学生在内科和外科都有足够的护理实习时间,将护理的操作技术在实习中得到提高。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护理技术的考察,还要让大学生学习好护士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护理实践能够提高学生与病人沟通能力、临床观察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五、在技能教学过程中培养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意识

操作技能的培养是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完成的,教师与学生在操作技能的演练过程中担任不同的角色。通过教师对相关技能的展示能让对护理的技术进行规范,保证学生基础操作能力。在学生分组实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本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是一个团体的工作,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这种团队协作精神能够让小组内的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也为以后在实际工作当中护理人员与医生之间的密切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5

1.1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血液科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实施前1年(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设为对照组,实施后1年(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设为风险管理组;依据患者住院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选取200例患者。对照组200例患者中,男123例,女77例,年龄29~74岁,平均(52.63±7.34)岁;风险管理组200例患者中,男118例,女82例,年龄30~76岁,平均(52.88±7.3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风险管理方法

1.2.1提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相关处理条例,重视对于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科室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患者护理记录,严查随意涂改现象。同时每周对科室上周发生护理风险及潜在问题进行总结,探讨预防措施,提出处理意见。

1.2.2积极制定护理风险预防方案积极完善日常护理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并依据血液科护理工作特点制订护理风险应急预案,主要包括输液反应、输血变态反应、化疗药物外渗、跌倒及医嘱处理错误等内容;护士长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并采用书面考试及口头提问进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独立处理护理风险能力。具体内容包括:在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后进行血液输注;严格执行输血前实验室检查,如乙肝五项、梅毒螺旋体及艾滋病抗体等;完善输血查对制度,密切注意输血反应有无,一旦发现立即执行救治预案。

1.2.3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短期及长期护理人员业务培训计划,重点加强岗前培训,低年资护理人员培训及晋升职称前专项培训等;护士长可通过晨会提问、讲座学习及护理查房等方式,为护理人员提供学习护理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机会。1.2.4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护患之间有效交流沟通,改善护患关系,预防护患矛盾及医疗纠纷。护理人员应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处处为患者着想,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在进行护理操作之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操作目的、注意事项及潜在风险,以求取得完全配合。

1.3观察指标

(1)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拟《临床科室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于患者出院时发放,由专人回收整理;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90分判定为满意;

(2)记录输液反应、化疗药物外渗、跌倒、护患沟通障碍、医嘱处理错误及护理记录错误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选择Epidata3.02和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风险管理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9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3.290,P=0.000)。

2.2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风险管理组的输液反应、化疗药物外渗、跌倒、护患沟通障碍、医嘱处理错误及护理记录错误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50%、0.50%、0.50%、1.00%、0.50%、0.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4.50%、6.00%、4.50%、4.00%、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6

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我院临床资料分析,造成产后出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是发生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在正常分娩情况下,胎盘从子宫剥离时少许出血是很常见的,但是当胎盘完全从子宫剥离并排出后,流血便会迅速减少。但一些产妇由于待产及分娩过程中精神过度焦虑或疲劳等,造成子宫收缩乏力,血管闭合不好,就可发生较大出血。多胎妊娠、巨大胎儿、产程延长、各种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以及多次流产后导致子宫纤维受损、羊水过多使宫腔压力增高导致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等,也易出现子宫收缩乏力而发生产后出血。

(二)胎盘因素

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俗称“衣胞不下”,也是一种常见的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最常见的是胎盘不完全剥离,即因部分胎盘未从子宫壁上剥离导致剥离面出血;二是胎盘剥离后不能及时排出,即胎盘已从宫壁完全剥离,但因子宫收缩乏力使胎盘不能排出导致出血;三是刮宫史产妇子宫蜕膜发育不良、胎盘绒毛植入子宫肌层,导致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常会引起出血;四是使用催产素不当,使得子宫痉挛性收缩造成已剥离的胎盘嵌顿在子宫腔内,也可引起阴道出血。

(三)产道裂伤

多数发生在阴道手术分娩后,胎儿太大、使用产钳生产、产道明显水肿或静脉曲张、难产、急产等,都会增加产道裂伤的可能。我院近3年临床中有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妊高症,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组织缺氧,血管脆性增加,分娩时在软产道撕裂后引起阴道壁血肿;其他还有急产,外阴阴道炎,宫颈管坚韧等导致组织损伤和血管撕裂,接生者的不当操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四)凝血功能障碍

产妇如患有血液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贫血、缺乏凝血因子等,也易引起产后出血的发生,我院23例产后出血患者中,有8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二、产后出血的预防急救对策

(一)坚持预防为先,对症采取预防措施

1、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预防

一是由于产后出血多发生在异常产及时性有并发症的孕产妇,因此产前应认真筛选出高危孕产妇,做好监护,在分娩前做好产后出血抢救准备。二是分娩期间要加强监护,注意产妇休息与营养补充,关心产妇,加强心理护理,排空膀胱,防止产程延长,产妇衰竭导致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如果必须使用降压、镇静药的情况下,用药要适度,避免过量而影响子宫收缩。三是合并双胎、羊水过多、滞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重度妊高症、经产妇既往有产后出血史者等易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在胎儿前肩娩出后,可立即使用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

2、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的预防

一是抓“早”,结合妇产科治疗、孕期检查等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避免多次人流,早期发现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等产后出血诱因,动员产妇提前入院待产,在分娩前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急救措施。二是抓“准”,产程中,准确判断胎盘剥离征象,胎盘未剥离前耐心等待,避免过早挤揉子宫、牵拉脐带,胎儿娩出后可肌注催产素刺激宫缩,促使胎盘及时剥离排出。二是胎儿娩出半小时后胎盘仍未剥离者,首先给予静脉滴注催产素加强宫缩,胎盘仍未剥离,可重新消毒会阴,排空膀胱,实施人工剥离。四是发生胎盘嵌顿引起出血的,可实施麻醉使狭窄环放松,人工取出胎盘。需特别注意的是,不论以上何种情形,在胎盘排出或人工取出后,均应仔细检查有无胎盘、胎膜或副胎盘残留,如有,应及时清宫,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避免后期出血。

3、产道裂伤所致产后出血的预防

软产道裂伤所致的产后出血,有效的止血措施是及时准确修补缝合。胎儿娩出后仔细检查软产道,包括宫颈、阴道及会阴,特别是宫颈,有裂伤及时缝合。一是宫颈裂伤的处理。严重的宫颈裂伤可延及穹窿及裂口甚至伸入邻近组织,应该先实施消毒,然后暴露宫颈,用卵圆钳并排钳夹宫颈前唇并向阴道口方向牵拉,顺时针方向逐步移动卵圆钳,直视下观察宫颈情况,若发现裂伤即用肠线缝合,缝时第一针应从裂口顶端稍上方开始,最后一针应距宫颈外侧端0.5cm处止,若缝合至外缘,则可能日后发生宫颈口狭窄。二是阴道裂伤的处理。阴道裂伤需注意缝合至底部,避免留下死腔,注意缝合后要达到组织对合好及止血的效果,缝合过程要避免缝线穿过直肠,并采取与血管走向垂直则能更有效止血。三是会裂伤的处理。可按解剖部位缝合肌层及粘膜下层,最后缝合阴道粘膜及会阴皮肤。

4、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产后出血的预防

一是产前应及时询问病史,如有提前入院待产,进行血小板、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等实验室检查。二是凝血功能障碍是一种较少见的引发产后出血的原因,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在排除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等原因后,即可确定为疑似凝血功能障碍。在明确诊断后,应积极输新鲜全血、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等。三是由于凝血功能障碍性产后出血是产后出血处理中最难治的特殊类型,除了按常规的产后出血处理步骤和方法进行外,要注重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篇7

1.1基本信息统计

57例患者术后确认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其中男性38例,平均年龄(51.3±12.9)岁,女性19例,平均年龄(57.0±13.3)岁。其中支气管肺内肿癌29例,肺结核17例,肺脓肿7例,支气管扩张3例,肺裂伤患者1例,均确认手术治疗;有心血管病史患者18例,有吸烟习惯患者29例。

1.2手术方式

根据患者自身身体素质以及肺部疾病的病情,针对57例患者主要采用全肺切除术18例,局部肺切除术39例。

1.3并发症出现时间

在57例患者术后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发病时间最早在手术当天,最晚在手术后第五天,术后当天出现1例死亡。

2心血管并发症原因分析

肺切除术后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患者年龄因素。

目前医学界已经证实,肺切除术后患者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概率与患者的年龄有紧密的联系。45岁后进行肺切除患者术后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概率将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患者年龄大于60岁以后,手术后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概率最大,这可能是随着年龄增大,跟患者本身身体素质下降有关。

2.2患者术前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

由于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本身存在缺陷,在进行肺切除术后患者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概率远高于普通患者。

2.3患者术后缺氧。

由于手术本身是切除了患者的肺部组织的,术后患者的肺部功能必然会受到损害,同时手术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术中的麻醉仍在起作用,同样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从而造成患者短时间内缺氧。患者术后缺氧直接导致了心血管压力,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

2.4手术方式不同。

进行全肺切除对患者肺部的伤害肯定是大于局部肺组织切除,因此患者的呼吸功能也会受到抑制,增强患者心血管压力,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几率也增大了。

3护理工作

3.1术前护理

一是手术前对所有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肺切除手术的知识普及,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肺切除手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术后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同时手术后的科学护理能够尽量减少甚至消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

二是要求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睡眠,合理饮食,戒除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三是术前适当地进行心肺部功能锻炼,以增强患者术后的适应力,减少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四是术前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特别对于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以及心电图现实异常的患者。

3.2术后护理

一是加强患者供氧。

根据患者本身身体素质及术后情况,对患者实施充分地供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概率。通常来说,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或者本身心血管功能存在缺陷的患者手术结束后要保留氧气插管,所有患者都必须在术后进行至少12小时的辅助呼吸,实际采用辅助呼吸的时间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判断。

二是术后要及时进行呼吸功能恢复训练

可以要求病人进行深呼吸练习,轻拍患者背部等,促进患者肺部尽快恢复正常呼吸功能。

三是注意对患者进行胸腔引流。

胸腔引流液的颜色与流量是失血最直接表现,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患者术中失血情况[2]。护理过程中保证引流管始终畅通,并及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引流液的流量和颜色,记录时间最好为一天三次。全肺切除者,为维持纵隔居中位,术后胸腔引流管应夹闭,并每天拍胸片观察气管位,了解胸腔积气积液情况[3]。

四是密切关注患者的生理指标

特别是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本身心血管功能存在缺陷的患者要作为重点对象。所有患者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实时检测患者的心率变化,一旦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前兆,护理人员要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报告医生。

五是及时使用镇静镇痛药物。

患者在术后麻醉消失以后,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疼痛,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疼痛会进一步消耗患者的体力与精力,患者也容易产生烦躁郁闷等负面情绪,因此术后护理人员要及时使用一些镇静阵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疼感

篇8

[摘要]心血管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以心理治疗、对症治疗为主。我科在此基础上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2007年11月-2008年12月住院患者42例,男5例,女37例;年龄20~56岁,平均37岁,均符合心血管神经症诊断标准。患者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活动平板试验、甲状腺功能检测,排除心绞痛、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器质性心脏病及严重躯体疾病、药物依赖性及其它神经精神。

除常规对症治疗外,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患者平卧,颈下垫一软枕,头后仰,2%利多卡因5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在环状软骨水平、胸锁乳突肌前缘相当于胸锁关节上两横指处(即颈6横突前结节)进针,行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出现Horner综合征(患侧瞳孔缩小、睑裂变窄、眼球轻度内陷,可伴患侧面部无汗)为阻滞成功。3天1次,左右交替进行,10次为一疗程。

结果:临床治愈31例(73.81%),显效6例(14.29%),有效4例(9.52%),无效1例(2138%),总有效率97.62%。无严重并发症。

二、护理

2.1心理护理

心血管神经症患者虽然没有器质性疾病,但自觉症状非常严重,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心理负担大。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心理干预及护理。

护士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本病的性质以解除顾虑。要多与患者进行耐心、细致交流,充分尊重、理解、同情患者心理,同时要注意交流技巧,语言亲切和蔼,避免引起患者的反感和情绪失常。可指导患者通过听优美舒缓的音乐、看轻松幽默的书刊、学打太极拳以及各种意念导引之术等进行放松训练,降低病人对周围环境的感应能力,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使呼吸匀畅,心理放松,精神愉悦。

2.2生活护理

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常伴有失眠,而失眠又会加重心血管神经症症状,因此充足的睡眠对此类病人尤为重要。饮食上可嘱患者多食用大枣、百合、莲子等益气补血、安定神志的食物。饮食要有规律,忌暴饮暴食,忌烟酒、浓茶、咖啡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经常进行有氧锻炼,增强体质,尽量做到劳逸结合,避免劳累和噪音干扰,避免过度紧张、忧郁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2.3情感支持

心血管神经症患者自尊心较强,自我认识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差,敏感多疑,追求完美,对事物的认识易偏激,期望值过高。当家庭支持系统缺失时,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躯体方面的问题。所以,医护人员要经常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要求患者家属理解并积极配合,给予患者足够的情感支持,以获得精神支柱和心理慰藉。

2.4星状神经节阻滞护理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前配合医生将治疗的目的、操作方法、相关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症状告诉患者,以取得理解和配合。治疗过程中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全身放松;术者操作时动作要轻稳,定位要准确,防止损伤周围神经及血管。操作完毕后嘱咐患者休息10min,并监测生命体征,无不适方可自由活动。

三、讨论

心血管神经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双重调节,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起主导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则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而情绪变化也能直接影响内分泌功能失调。星状神经节阻滞则可通过改善下丘脑血液循环而调节下丘脑的功能,使机体的自主神经、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缓和交感神经过度紧张,调节机体内稳态而使其症状得到改善或完全纠正,从而达到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作用。

中医学将本病归为“心悸”、“郁证”、“脏躁”等范畴。本病与情志关系最为密切,多因情志不畅,忧郁过度,肝气郁结,气血不和;或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或因肝郁化火,扰动心神。传统中药逍遥丸具疏肝理气功能,具有较好抗焦虑、抗抑郁作用,长期服用可调畅情志,对心血管神经症有良性调节作用。通过星状神经节阻滞调节神经,结合逍遥丸、谷维素等中西医药物调节内分泌,加之精细的护理尤其是心理疏导、情感支持,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白星子。星状神经节阻滞用于心血管神经症的治疗[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5,26(3):82-83.

[2]李春华,孟长君,王德生,等。甘麦大枣汤合逍遥散加减治疗心血管神经症3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4):621-622.

[3]周晓荣,张尚军,李小妹。放松训练的应用研究及对护理工作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29-131.

[4]王玲,李崇勇,郭华贵。家庭环境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5):431-432.

篇9

自发性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主要原因是长期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特别是老年脑出血在急性期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死亡率高,所以应加强老年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为医疗提供可靠依据,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信息。现将观察与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36例,年龄70~80岁,平均74.5岁,其中桥脑出血2例(1.5%),丘脑出血41例(30.1%),小脑出血8例(59%),内囊出血57例(41.9%),其他出血28例(205%);死亡42例(30.8%)。

2早期观察与护理

2.1正确观察瞳孔和眼球活动变化瞳孔是受交感神经和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支配,当脑出血或脑疝时动眼神经受压可使瞳孔的大小、形态、对光反射发生改变[1~3]。例如:(1)桥脑出血时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及眼球固定。(2)丘脑出血时两眼球向下方或内下方注视,亦可出现病灶对侧或同侧凝视麻痹,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3)内囊出血时常有头和眼转向出血病灶侧,呈“凝视病灶症”和“三偏症”,即偏瘫、偏感觉障碍和偏盲。(4)小脑出血时眼球震颤或瞳孔往往缩小,两眼球向病变对侧同向凝视。(5)小脑幕裂孔疝早期病灶侧一过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如病情加重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6)枕大孔疝瞳孔缩小后散大。如果有脑疝发生瞳孔变化最早、最快。因此必须认真观察,大约5~10min观察1次瞳孔及眼球活动的变化,为抢救争得时间,但须注意老年患者有青光眼、白内障者可影响观察须注意鉴别。

2.2早期观察意识变化意识变化是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脑出血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如小脑幕裂孔疝可表现为清醒躁动嗜睡朦胧昏迷,而枕大孔疝很快进入昏迷。在脑出血急性期意识的变化是很重要的,特别是70岁以上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且有一定的缓冲空间相对延长一定的抢救时间,但是老年患者神经系统代偿能力低下,应激状态的耐受性降低,对老年患者更应密切观察意识变化。

2.3准确记录血压变化脑出血急性期多伴有高血压,血压越高越会加重脑出血及发生脑疝的可能性,必须及时观察血压,也不可忽视低血压。一般监测血压1次/2h,并做好记录。

2.4注意呼吸改变脑出血急性期,由于脑组织缺氧、脑水肿使呼吸发生改变,病情危重时常常出现潮式呼吸、库氏呼吸、双吸气、叹气样下颌呼吸。尤其应注意脑干出血压迫延髓导致呼吸骤停。

2.5观察体温丘脑下部是体温调节中枢。当丘脑大量出血时往往出现中枢性高热,如果老年患者出现中枢性高热预后更差,因此要做好老年患者高热的护理。中枢性高热药物降温不明显,物理降温效果较好。但应注意老年患者肢体活动不灵活、末梢循环不良,用冰袋、冰帽时须防止发生冻伤。

3急性期的护理要点

3.1严格掌握静脉输液的速度和量

3.1.1迅速降低颅内压快速输入20%甘露醇和其他脱水药是预防脑疝发生的关键。

3.1.2静脉补液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都有意识障碍,均应禁食水,给予静脉输液,但是高龄患者多具有多种其他疾病(如冠心病、心梗、肾功不全等),如果液体输入过多过快,会因增加循环血量,增加心脏负荷,加快心率使患者躁动而加重出血,因此必须严格掌握静脉输液速度、量并做好记录,为合理用药,防止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提供依据。

3.2保持呼吸道通畅

3.2.1取出义齿70岁以上患者多装有义齿,当意识有改变时,易松动、脱落而使呼吸道阻塞,因此首先要把义齿取出。

3.2.2吸氧吸氧能改善脑组织的缺氧状态,但应注意掌握吸氧的浓度,防止高浓度氧引起氧中毒。

3.2.3吸痰老年患者痰较多不易咳出,为防止痰阻塞呼吸道应及时吸痰,这对防止肺部感染非常重要,吸痰时动作要轻,吸痰管一定要插到位,做到有效吸痰,注意时间不宜过长。

3.3镇静和抗惊厥脑出血急性期可伴有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如果不加以控制对预后是不利的,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给安定和苯巴比妥,但静脉给安定时速度一定要慢,因安定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高龄患者反应迟钝,用药更应慎重。

3.4卧位在急性期一定要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发生吸入性肺炎。老年人本身机体的抵抗力弱、耐受力差,加之卧床后局部的血液循环不畅很易发生褥疮。所以在急性期也要做好皮肤护理。

综上所述,老年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如得到及时治疗、做好早期护理及观察、采取相应对策,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对预后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史玉泉,周孝达,汪无级.实用神经病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44-648.

篇10

1心血管手术的标准(常规)

切口以胸部正中、胸部后外侧或腹部联合切口是常规标准切口。优点:视野宽广,操作方便,可以处理任何复杂心血管病手术(包括术中发现的意外畸形的处理)、手术安全系数高。缺点:切口大,创伤大,渗血多。(1)小儿胸部正中切口破坏了胸廓的稳固性,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胸廓变形(医源性鸡胸、漏斗胸),部分病人胸骨切面的骨蜡不断向外排出,致皮肤切口经久不愈,愈合的皮肤高高隆起并且痛痒,患者为了掩饰胸部正中切口瘢痕,在炎热的夏季穿高领衣服,苦不堪言。(2)胸部后外侧切口长,对病人的创伤也大,肋间神经被切断,神经支配区麻木,刺痛在所难免,尽管矫正了心血管病,同时又给病人造成了新的痛苦-由此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创小切口。

2微创胸部小切口

心血管手术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心血管外科领域有人在临床上探索性地设计并率先在临床上用微创胸部小切口完成心内直视手术以来,在我国各医院如雨后春笋纷纷采用了各种小切口入径。但是,微创的标准至今未有明确的界定。近几年来,采用这种切口也遇到了麻烦,有沉痛的教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是目前胸部常采用的小切口。(1)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手术。(2)胸骨下部小切口-可完成大部分心内直视手术(胸骨角以下切口或在此平面)斜向右侧横段部分胸骨。(3)右胸前外侧小切口-经右心可直视的心内手术。(4)右胸骨旁小切口-经右心可直视的心内手术。(5)左胸第二肋间小切口-PDA结扎术。(6)右腋下横/纵小切口-可完成右心直视手术。

3微创胸部小切口要求

3.1胸骨上段小切口仅适用小儿主动脉瓣、肺动脉瓣手术,保持了胸廓的部分稳定性,在显露心脏时、悬吊心包很关键。虽然此种切口较小,但不隐蔽。

3.2胸骨下部小切口(1)切口小,长度仅为常规切口的1/2~2/3,美观;(2)仅劈开胸骨体,创面小,渗血少,避免了胸骨上窝出血、止血困难和术后感染。(3)可以较好地显露升主动脉、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房。(4)遇到意外情况随时可扩大切口。(5)胸廓的稳固性未被完全破坏,减少了术后胸廓变形的可能,亦有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操作要点:切口上端在胸骨角之下,插主动脉管时稍显不便利,所以,心包要向下牵拉悬吊,结扎心耳牵向下方,钳夹主动脉外膜下拉,可以较好地显露升主动脉,为了心内直视手术便利,上下腔静脉以直角插管为宜。

3.3右胸前外侧弧形切口(1)不切断肋骨和胸骨,保持了完整的胸廓。(2)出血少,不输异体血,恢复快。(3)切口在女性比较隐蔽,皮切口略显长。(4)适当悬吊心包,可以比较好地显露右心。(5)适用于ASD、VSD、MVR、AVSD等。(6)以下情况慎用此切口:合并PDA或其他畸形,心脏畸形诊断未完全明确;心胸比值>0.6;年龄>40岁,胸膜粘连重的,右前胸壁有病变者。技术要点:通过X线胸片定切口及进胸肋间(3~4肋间),心包悬吊和助手配合是关键。

3.4右胸骨旁小切口显露情况与右胸前外侧弧形切口相同,但是需切断1~2根肋骨,术后呼吸时伤口较痛,影响呼吸,所以现采用此切口比较少。

3.5左胸第二肋间小切口与左腋下小切口胸膜外结扎PDA,对术者的技术要求高。

3.6右腋下横/纵小切口在腋下背阔肌与胸大肌之间切口,长约6cm,仅切断肋间肌,一般经3~4肋间入胸,切口隐蔽最佳的一种,是目前ASD、VSD、MVR常用的一种切口。慎用与右胸前外侧弧形切口近似,如巨大心脏,廓,胸膜广泛紧密粘连等。技术要点:要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