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8 20:5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

篇1

关键词:中小学;继续教育;粤台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023-02

随着海峡两岸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深,教育国际化的进程越来越快,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使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中小学专业人才培养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作为学校教育之后的继续教育成为广受关注的重点。实现教育与国际接轨,就必须有着一流的国际接轨人才,通过跨区域继续教育培训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拓展国际化教育的新动向。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有着相同的民族背景,共同的文化价值观,相互学习与合作会更加便利,因此与台湾高校建立中小学师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两岸师资培训本着“走出去”与“引进来”的理念,与其他区域培训机构共同合作,开辟新的教育资源,共同交流经验,可在台湾高校或大陆高校合作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继续教育,利用已有的资源共同进行教师培训。本文从台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特点与大陆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几个合作模式。

一、台湾中小学教师培训特点

1.师资培养制度的规范性。台湾地区针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颁布了许多法律,使继续教育培训有法可循,通过台湾《终身学习法》、《国民教育法》、《高等中学法》、《师范教育法》、《教师法》、《师资培育法》、《中小学教师进修研究办法》、《高级中学以下学校及幼稚园教师在职进修方法》、《教师出国讲学研究或进修办法》对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培训提出了相关要求。台湾的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观点认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仅仅是教师的权利,同样也是义务。由于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不及时补充就会落后于其他教师。因此,教师在工作中要有必要开展专业领域相关的培训活动,如研习、考察、学术研究、观摩学习等。

2.师资培训费用的补偿性。台湾颁布的《教师进修研究奖励办法》中明确指出:教师在继续教育中享有带薪或留职停薪的权益,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可获得相应的奖励方式,如,晋级加薪、学费补助、获得资金、公共休假等,极大地调动了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1]。台湾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一般不需要缴费,相关培训费用由政府买单,并且对培训内容非常重视,比较看重培训的实用性[2]。台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其自有特点。

3.师资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围绕这一主题,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从继续教育的内容和项目来看,教师在职培训之课程与教材,应就各级学校教师进修教学与研究有关知能之需要,作有系统并具发展性的计划与安排[3]。通过构建终身教育理论,加强教师职业生涯内的学习与培训,获得优秀的自学能力与信息收集能力;基础知识培训,主要包含了价值观、职业操守、人文知识更新等;学科专业类知识培训,补充与完善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

4.师资培训方式的区别性。台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两种方式,一般来说短期培训为7~30天左右,长期培训分为几个学期中实施[4]。主要为两种类型:第一,初等继续教育培训。短期的继续教育培训中主要包含中小学教育研究会研究与小学教育辅导团及师专辅导区的研究辅导两种,长期继续教育培训主要是师专暑期及夜间培训。第二,中等继续教育培训。短期继续教育培训方式主要由师范大学设立的中等学校教师研究中心承担,长期继续教育培训方式,主要有夜间培训、研究所40个学分的继续教育培训、研究所硕士学位继续教育培训及出国学习等。

二、广东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随着我国教育深化改革,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许多院校成了专业的继续教育培训部门。但是,对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方面仍存在众多问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具体实施与管理机制比较混乱,缺乏权威性[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空泛[6],很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未能及时地改革培训内容、教学任务与培训方式。

1.创新培训模式与方式。在当前要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模式,适应教学与学习的多样化。付建中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理分析指出,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喜爱方式依次为:出国学习、国内访问学者、骨干教师进修、高级研讨班、短期研讨班及学术讲座等方式。同时培训中可以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远程教育培训,实现资源共享、互连贯通;改进培训方式与方法,推广“三位一体”的培训方式,高校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与教师工作实地结合,同时加大校本培训。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培训法规。台湾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法制建设上比较完善,大陆政府与教育部门也有针对性地指出,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教师培训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一理念。首先,完善五年一周期教师培训制度,建立教师培训档案,记录五年周期内,修满的学时学分的培训课程等;其次,实行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制订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标准,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再次,加强培训质量标准研究,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完善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开展培训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最后,健全和完善教师培训奖惩制度。

3.落实培训经费,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确保教师培训经费落实,要求严格贯彻执行教育部继续教育培训资金分配规定,构建政府、社会、个人的经费投入机制;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及学校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实施教师培训,并建立教师培训与研究机构,加强教师培训业务研究和指导工作。

借鉴台湾继续教育成功的范例,结合大陆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要求,通过与台湾高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满足教师培训心理需求,消除时间限制;与台湾高校共同培训模式,改变培训内容陈旧、模式单一的现状,调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积极性;与台湾高校合作,制定合理的合作模式,减少经费短缺的局限性。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开展两岸培训教育可行性合作模式,以供参考与探讨。

三、两岸中小学教师合作培训模式

通过我国这几年中外合作教学与培训,形成了以下几种培训方式。

1.融合培训模式。融合模式即在中小学教师培训过程中,可将大陆的培训模式与台湾高校的培训模式完全地融合在一起。首先,引进台湾中小学的培训计划、培训课程设置及培训方法与方式;其次,聘请台湾高校培训机构来大陆讲学,派遣大陆中小学教师到台湾观摩学习,该模式以优秀教师、骨干教授,学者、课改人员等组成专家团,通识培训与教学培训结合;再次,相互探讨各方的培训方法,如观摩学习、研讨学习、案例探讨等;最后,培养出适合两岸的专业化教师,进一步推动两地继续教育培训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技术的提高。融合模式的优点是,实现了培训资源的相互共享,信息开放,优势互补,教师能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内容;将充分发挥高校培训机构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的作用,保证教师的知识领先与更新。

2.嫁接培训模式。与上述模式相比较,嫁接模式具有自有特点。嫁接模式通过充分保留各自的培训模式,双方各自对对方学校开设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培训计划进行评估,达到相互认同的方式,然后双方派驻各方教师到对方学校接受培训。这种培训模式的优点是,结合了大陆与台湾的培训优势,能让教师直接进入对方区域接受培训,对双方的人文背景、生活方式、教育观念等有较深刻理解,除专业知识以外,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人文观念,但是相对来说这种培训模式花费较高。

3.顾问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聘请双方优秀教师相互讲学,双方教师互相学习,借鉴双方的培训经验。也是当前各个培训模式的尝试。顾问式培训模式对两岸高等院校教师培训更具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顾问式培训模式主要包括获准进入、调查分析、提出培训方案、引进培训人员、指导培训实施、总结等几个步骤。该模型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培训管理解决方案,聘请专家讲学有利于引起学校领导对培训的重视,专业的培训专家与培训工作,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培训资源的选择;通过不同渠道吸取双方先进的教学与培训经验,利用各自资源提高培训水平与培训质量。

4.网络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方式是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培训技术,网络培训是传统培训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衍生,具有很多优越性。首先网络培训让双方院校完全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地域限制。网络培训可以在任何地方实施,教师完全可以在本校通过网络进行系统培训。其次,时间更具有弹性,网络培训增加了教师继续教育的灵活性。教师不必中断工作进行脱产培训,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最后,网络教师培训节约成本,培训使用的教材可以通过网络在线下载,教师可依据自身需求定制培训内容与进度,并通过网络与其他教师共同交流讨论。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海峡两岸的合作模式,从知识体系到培训模式上都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与探讨,从而实现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京伟.台湾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概况[J].课程・教材・教法,1998,(12):47-51.

[2]廖圣河,吴永军.两岸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7):39-45.

[3]郑旦华,于超美.今日台湾教育[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77-78.

[4]郑少君.台湾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教育之特色[J].教育评论,2008,(5):119-121.

篇2

一、建立组织,健全制度,有序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

自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我园领导班子便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统一思想,针对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年龄构成、知识构成和教学能力素质的构成特点,从本园实际出发建立起以白云瑶园长为组长,舒梅副园长为副组长和幼儿园中层干部为小组成员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专人负责、分工明确、分层培训、分类推进、高效务实”的工作原则,切实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我们根据崇州市继续教育办公室下发的《崇州市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有关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增添了《崇州市绿色实验幼儿园继续教育管理制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等,把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到了园所的发展计划之中。我园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科学、规范、实效的过程管理,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作为幼儿园发展的大计来抓。

二、以园为本,依托基地,认真组织教师参与培训活动。

按照幼儿教师素质教育的需求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我园充分发挥自身是“成都市幼儿园教师培训基地”的教育优势和资源,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与开展各种教师培训活动,我们进行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技能训练、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等。

培训的形式多元,把基地园培训、园本培训和日常教学、教育科研结合起来,同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我园教师提升了理念,提高了认识,发展了能力。

(一)结合实际,加强师德教育

我们贯彻落实《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教育中心教师违规违纪处罚办法(试行)》为契机,以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为重点,组织老师们深入系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和会议精神。通过学习使我园教师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工作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人师表,树立了全心全意为幼儿服务的思想。

(二)结合园本教研,开展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我们以幼儿学习活动指导为重点,引导教师深入了解了幼儿学习活动的特点,掌握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方法策略,并通过案例学习、行动研修等方式,提升设计和指导幼儿园学习活动的能力。我们组织老师们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共性“问题”,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举了办理论学习和知识拓展的讲座:如《指南》专题培训《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生活化》、《幼儿园一日活动保教规范》、《幼儿区域活动指导—区域活动的意义与类型》、《高质量科学活动的基本原则与实践》等等;同时我们还定期组织培训学员开展课题研讨、案例教学、现场观摩、互动研讨等。通过加强幼儿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提高了教师们履行岗位职责、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教师们教育科研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园每年均有多名教师的科研论文、教育随笔获成都市、崇州市论文奖,我园的成都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整合幼儿园自然资源,构建科学探究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成果突出。

(三)组织教师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培训

继续教育培训资源是十分丰富多元的,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继续教育培训中的运用,更是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我园配备了教师计算机房,为教师完

成继续教育网上学习和专业技术人员在线培训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信息收集条件。通过网络远程教育培训,老师们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促使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方式方法及目光视野都与时俱进。

(四)培训骨干教师,发挥示范作用。

我们组织骨干教师按时参加国培、省培、市培学习,努力提高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培养出了一批专业知识和教学基本功扎实,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在崇州市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骨干教师。例如如:********评为崇州市名师,其中****老师为崇州市首席名师。我们充分发挥各层次骨干教师的辐射、帮带、示范作用。同时我们还给师徒结对活动注入新的内容:在园本培训中,师徒互帮互学,这种互动式的关系,充分利用教育教学问题情境中的观察、临摹、反思、探究等,促进问题的发现、思考和解决,使教师师徒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五)与家长沟通,全方位促进教学。

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充分开发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我园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观摩。每个月各班家长都可以利用家长汇报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参与听课。很多家长听课后感慨很深,纷纷向幼儿园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项活动沟通了家长、幼儿园、老师、孩子之间的感情;同时增加了家长对园所、教师、孩子的了解和理解,真正作到了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促进了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发展。

三、遵守规范,严格核对,认真进行教师学时折算与登记。

我们根据每学年度制定的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规范性(灵活性)培训计划,结合具体培训内容,严格检查,注重过程管理,建立教师继续教育个人档案,详细记载和保存每位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资料,包括课后反思、论文、学习体会等的原始资料,并严格按照《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认真做好每位教师的规范性学时和灵活性学时的折算和规范登记工作,并有分管园长签字确认,确保学时登记工作规范操作。

四、加强管理,科学有序,认真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档案资料是继续教育工作的原始记录,是我们进行整理、归纳、总结继续教育工作经验的凭借,丰富的继续教育档案资料,在实际工作中能更好地为领导决策及教师日常工作和学习提供可靠的依据和科学的服务,对促进继续教育工作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制定了继续教育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对档案资料的搜集,记录、打印、装订、归档等作了具体的规定,有档案资料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每学期期末都对继续教育档案资料进行整理、装订、归类、存档。

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1、通过培训学习,师德师风有明显进步,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率达100%,教师师德测评满意率100%。

2、通过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我园在校园本管理、园本教研、基地园培训工作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

3、通过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的开展,丰富了我园培训工作的理论含量,增强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使教师教育教学理论、课堂模式、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

4、通过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使我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六、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对教育理念的学习还不够深入,掌握的知识面还有待加强学习。

篇3

关键词:会计继续教育;网络教学;模式;架构

所谓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是指对正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培训、再教育。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促进会计人员个人素质和会计工作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是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但是 ,现有的会计继续教育模式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座谈、查询资料等方式对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模式进行局限性分析,并提出应用网络开展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架构。

一、现有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局限性

(一)培训的时间限制

当前的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每年都有规定的时间段。以平湖为例,平湖市财政局每年11月至第二年5月期间安排本年度的会计继续教育,所有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在此期间,自行到平湖市育人培训学校进行报名接受培训,而下属街道、乡镇财政所根据这个时间段安排一次本地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每期2-3天,一般安排在双休日,一边培训一边考试。

(二)培训的空间限制

当前的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都是由当地财政部门统一组织或委托一个单位指定一个地点进行集中培训,包括脱产与非脱产两种形式。脱产形式是指会计人员离开单位、脱离日常工作到指定地点参加专门的继续教育培训;非脱产形式是指会计人员不脱离本单位的日常工作,由单位组织的一种继续教育培训,这种形式具有针对性强、灵活、简便与不影响本职工作等特点,如单位利用相关人员的短暂工作时间或业余时间组织的专题讨论、经验交流、岗位培训和业务实习等。平湖目前主要是脱产学习为主,除了金融系统外,一般以地域为限集中一个地方进行培训,所以会计人员要离开本单位、丢开业务到财政部门指定的地方参加培训。某种程度来说,从空间上限制了会计人员得到会计继续教育。

(三)培训的形式单一

当前的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都采用面授形式的,面授完成了就进行考试,形式比较单一。虽然按照我国《会计法》的要求,面授是必不可少的,但在长期以来会计继续教育工作中仅仅抓了面授,而忽视了如何帮助会计人员自学。面授一般都是“教师讲,学员听”,这种教学形式相对比较古板,容易让人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培训效率;而且面授的时间一般较短,只有2-3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培训内容虽然安排得比较多,但会计人员(特别是一些老会计人员)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消化、吸收继续教育内容,结果他们对培训所讲授的知识并未完全掌握,也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结,培训的效果也会打折扣。

(四)培训的师资力量不够

当前的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是由当地财政部门进行主办的,财政部门本身并不直接组织培训,而是委托其他单位或机构进行培训。按照财政部2004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单位应当具备一定的、与承担培训工作相适应的教学场所和设施、师资队伍和管理力量等条件。而现有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中有相当一部分中存在着师资不足、教师临时上岗的现象,师资主要由临时抽调的学校教师和会计事务所人员组成,力量薄弱。相对而言,教师长期从事会计理论工作,对法规的理解不深入、不到位,且缺乏实践经验;会计事务所的人员虽有实践经验,但没有系统的会计理论,且缺乏教学经验。这都给会计继续教育设置了障碍,使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效果不明显,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热情也大为降低。

二、应用网络开展会计继续教育的思考

(一)理论研究背景

网络在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待于理论上的深入探讨和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研究。笔者通过对平湖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近三年的调查研究,已逐步构建出了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体系,探索“基于网络技术、设立数据中心、筹建教育平台、全面过程监控”的实时、互动、有效的培训模式,旨在克服当前培训模式在时间、空间、形式、师资加力量等方面的局限,探索和丰富会计继续教育的模式,并使网络媒体在会计继续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网络环境下会计继续教育的模式

笔者所提出的利用网络开展会计继续教育的模式,也就是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继续教育模式,既可以对当前会计继续教育模式进行补充,也可以独立运行。在应用模式过程中,笔者充分考虑了培训者(教师、专家)、受培训者(会计人员,这里是一个大概念,包括一般会计人员、会计教育工作者和会计管理人员)、学习资源、学习形式、和考核评价等要素,利用网络媒体来完成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活动。

分析和构建网络在会计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模式,既是为了对现有的继续教育模式进行补充,也是为了形成一个以会计人员自主学习为中心的继续教育模式。使会计人员从当前被迫接受继续教育变为主动、积极地接受继续,使继续教育不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发挥其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知识、职业道德、执业水平等的教育模式。借鉴诺尔斯成人自导式学习模式理论原则以及当前培训模式的经验和局限,遵循实践性和可行性原则,笔者构建出网络应用于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集讲授、个别化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于一体的模式,见图1:

在笔者所构建的这个基于网络集讲授、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方式于一体的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在培训和接受培训方面突破时间、空间距离的限制,发挥很大的自主灵活性。

考核与评价在网络环境下会计继续教育也同样重要,是检验和保证继续教育质量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基于网络的继续教育培训中,同样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测量和检验培训效果。通过网络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我们能够对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师学员的自主学习效果、答疑与辅导的质量等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三)继续教育过程中各主体的分工及责任

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主管部门在开发网络资源方面要起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各级财政部门主要是负责开发公共资源,比如新法规、准则出台时,聘请专家浮选讲座;每个省或地区特别通则等,可由地区主管部门来组织开发。开发主要是培训资源问题,这个在后面的影响因素中将详细说明。

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组织机构在本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有效传递继续教育的各项信息,认真参加数据中心设立和维护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确保各会计从业人员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保障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顺利进行。

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辅导教师在本系统中主要承担答疑和辅导作用,针对每次继续教育内容的变革,辅导教师首先要对本次的继续教育内容进行充分的领会和把握,对会计人员在互动平台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答复,及时反馈给继续教育媒体资源的制作者,以便得到更有效的更新和发展。

会计人员的个别化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会计人员是继续教育过程中接受培训的主体。为了保证在网上培训过程中会计人员自主学习的顺利开展,首先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是丰富网上资源。

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过程中各主体的分工及责任如图2所示:

(四)网络环境下会计继续教育开展的影响因素

1.硬件设施:计算机及网络

网络运用于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则必须具备硬件条件,基础设施不容忽视,即电脑的配置,这是保证在网络上顺利开展培训的物质基础。教育机构应该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尽可能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软硬件环境。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比较普及,就平湖而言,每10人当中就有6.75人拥有电脑(或是自己拥有,或是单位配备,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或是亲朋家中配备了电脑),并实现联网,这是应用网络开展会计继续教育的硬件设备,是物质保证。

2.软件基础:技术及服务

(1)技术支持:电脑及网络知识的培训

技术支持是保障基于网络环境下会计继续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之一。会计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日常操作维护、常见故障维修排除、网上信息的通讯等,这些都会影响应用网络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的效率。所以要对部分会计人员加强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培训,可以使他们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技能,只有具备了较强的信息获取、应用和处理能力,才能保证在网络上开展继续教育的效果。从当前会计从业人员上岗证考试的要求来看,所有会计从业人员都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掌握这些方面知识的难度不大。

(2)网络培训资源的开发

服务方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是网络培训课程(课件)的设计与开发。财政部门,可以由省财政厅来统一组织本辖区的培训课程(课件)的开发。在培训开展之前,设计开发出有教学价值的、针对性强的、易于会计从业人员消化和吸收的会计培训网络课程资源。而且课件应该多样化,针对不同的人群来开发,例如从职称方面来说,针对初、中、高级不同职称的会计人员(甚至是无职称人员)开发培训课件;从工作性质来说,按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会计管理人员、会计教学人员来开发培训课件。

培训课程资源,可以VOD点播或流媒体点播、直接运行网上CAI课件资源、FTP服务下载,甚至可以网上直播课堂。这样会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课件形式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课程资源还要进行及时的更新,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定期或不定期地为会计人员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不单单是专业知识和财经法规,还可以相关领域的内容。

(3)网上互动:答疑

网络环境下会计继续教育模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互动,即基于网络搭建互动教学平台,包括实时和非实时的互动模式相结合,如BBS、Chat Room、QQ群、Email等。在这个平台上,会计人员可以将自己在学习或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网上解惑的教师(专家),教师(专家)及时予以解答;也可以组成一个小组进行网上讨论,由专业人士进行适时的点拨。在这个互动空间里面,会计人员之间也可以进行讨论与切磋。在这个平台里(聊天室模式),教师(专家)针对某些方面的知识,搜集相关的真实案例,以这些案例为主线,启发和引导会计人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

3.会计人员自主学习的意识

篇4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6-0039-05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力军,其素质直接影响教育质量。提高在职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及整体素质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而这需要高质量的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来支撑。

为了解浙江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笔者在全省范围内随机抽取757位教师、168位园长、50位幼儿园教师培训机构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园长、培训机构负责人进行个别访谈和座谈。

调查内容包括:浙江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经费投入、管理情况;继续教育机构的日常运转情况;园长对继续教育的态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园长和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评价及其对今后继续教育的需求与建议,等等。

一、浙江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浙江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发展较好。不少地区幼儿园教师接受了越来越多的继续教育培训,有些地区的培训机构根据幼儿园教师需求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培训,但是,浙江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教育发展不平衡

1、地区发展不平衡

调查表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教育行政部门重视程度不同等多方面原因,浙江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发展呈现出较大地区差异。就幼儿园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次数来说,2004~2007年,宁波、绍兴地区幼儿园教师人均接受过9次左右的培训,而衢州等地只有4次左右。

2、城乡、公办民办不平衡

调查发现,浙江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发展还呈现出一定的城乡、公办民办差异,主要体现在培训经费的管理上。浙江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拨款主要向城市公办幼儿园倾斜,民办幼儿园一般得不到教育行政部门的培训拨款,其教师培训经费全由幼儿园或教师承担。在教师自负培训经费的幼儿园中,村镇民办幼儿园所占比率最高,其他性质的幼儿园如城市民办幼儿园、国有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培训经费主要由幼儿园负担。部分幼儿园教师在访谈中透露,村镇民办幼儿园之所以存在较为普遍的教师自负经费情况,主要是因为这些幼儿园承担不了这些费用和怕教师培训后流失,如果教师自己掏钱参加培训,则幼儿园的师资流失风险及损失会减少。民办幼儿园教师与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差距较大,自负经费的规定让很多民办幼儿园教师被迫放弃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

事实上,民办幼儿园尤其是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最需要接受培训。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主要集中在各类民办幼儿园,占82%。其中,村镇民办幼儿园中无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所占比率最高,达53.2%。尽管这些教师非常渴望得到培训,但经费少、业余时间少、距离城市远等原因使他们参加培训的机会非常少。这也是本次调查中农村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普遍反映的问题。

教育部曾明文规定,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由举办者自筹。这样的规定对于目前已占浙江省幼儿园总数75.1%、在园幼儿数占全省在园幼儿总数61.8%的民办幼儿园来说,十分不利。因此,如果培训经费不解决,将严重影响到浙江省民办幼儿园教师乃至所有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推进,阻碍浙江省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继续教育网络不够健全,管理不够完善

1、网络不够健全

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建设相比,浙江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建设较为滞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省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心的龙头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培训规划不够完善,各类培训未形成体系,与各培训机构联系欠紧密,等等。到目前为止,浙江省各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机构还没有建立起联系制度。这一方面与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关注的重点仍在中小学,对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关注度偏低有关,另一方面与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起步较晚,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有关。

2、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浙江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在构建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的培训体系时,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地区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归口不明确,与教研部门未理顺关系。在被调查的50个培训机构中,有39个是教师进修学校,3个是培训中心,3个是教育局幼教管理部门,5个是由原来的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科研等单位合并而成的教师发展中心、教研与教师培训中心。众多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使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归口不明确。培训中心、教师进修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权责不明。据调查,目前培训机构有培训资格,但专业性不够强、培训效果不够好;而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贴近一线教师需要,但没有培训资格,培训经费也紧缺;有的地方因教师进修学校一直未开展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不得已由行政部门连同教研室共同组织开展当地的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三)工学矛盾突出,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工学矛盾突出是幼儿园教师、园长和培训机构一致反映的出现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问题。浙江省幼儿园特别是村镇、民办幼儿园师资偏紧,有的幼儿园甚至采用教师包班制,不少教师每周只能休息一天。因此,不少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参加培训。

调查表明,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和园长对目前开展的各类培训效果评价主要集中在“较好”和“一般”上,对培训效果持非常肯定态度的较少,而培训机构的自我评价较好。这表明,培训机构与幼儿园教师、园长的认识并不统一,后两者的需求尚未得到真正满足。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

调查还发现,不少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偏重形式。首先是培训内容脱离教师需要。调查发现,73%的培训机构会在一定程度上根据教师需要来开设培训课程,但仍有27%的培训机构有时脱离教师教育教学实际,根据主观判断来确定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特别是缺乏创新精神,不能满足教师个性化需要。其次是培训形式单一。

调查显示,在培训形式方面,虽然有90%以上的培训机构表示已采用集中培训和园本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但主要还是以集中培训、理论讲授为主。培训形式较为单一。

(四)培训队伍不够专业,部分培训者学历层次偏低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要求,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者应具备较强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要熟悉幼儿园教育规律和幼儿园教育实际,具有理论提升和实践指导能力。其他专业的教师较难达到这一要求。然而,在被调查的培训者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仅占26.8%。培训队伍不够专业已成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深入开展的瓶颈。

从培训队伍的学历层次看,有12.6%的培训者仍是专科学历,他们主要是幼儿园教师、园长、教研员等,而来受训的教师45.4%已达到专科学历,17.0%已是本科学历。访谈中一位培训者自嘲道:“我自己的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不高,怎么去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理论水平呢?”

二、对策

综上所述,浙江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之所以产生上述种种问题,主要是因为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管理体制出现问题。人们对幼儿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政府关注的重点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对幼儿教育重视不够。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提倡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浙江省民办幼儿园数量迅速增加。在改革办学体制时,政府一度忽视幼儿教育的公益性,对幼儿教育尤其是民办幼儿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有的地方甚至将公办幼儿园出售给个人经营。由此造成幼儿园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公办民办之间的发展不均衡,进而造成全省各地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出现较大差异。

要解决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增加投入,促进继续教育均衡化

自2005年起,浙江省教育厅开始拨专项经费用于面向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的省级培训,但下拨的经费远不能满足农村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因此,要保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经费,各级政府还要给予适当支持。

政府经费拨给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考国外的做法。如美国,当公民参加某个社区学院的继续教育时,国家就将所需经费转到办学单位。我们也可从当地教育事业经费中为经费不足的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教师专门列出一笔经费,在这些幼儿园教师的培训考核合格后,将一定比率的经费拨给培训机构。

一些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还非常需要社会的支持,温州市永嘉县政府发动企业投资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做法值得借鉴。正如一位园长所说,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单靠一种力量解决是困难的,政府、社会、幼儿园、教师都应该承担一点。

(二)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系,加强指导和评估工作

1、加强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的指导作用

浙江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是全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指导机构,应发挥龙头作用,为各地区培训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服务。

为此,参照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的职能定位与人员配备标准,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应强化非学历培训功能,配备足够的人员,专门开展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制定、方案策划、培训队伍组建、培训及科研的组织与管理等工作。

此外,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应加强与各培训机构的联系,经常开展调研,掌握全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情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加强指导:还应经常组织开展对培训队伍的培训,提高培训队伍的综合素质;为各培训机构搭建交流平台,使好的培训经验得以推广。

2、完善管理体制,保证工作质量

在解决培训效果问题上,有学者提出“四位一体”的培训体制。所谓“四位一体”,就是对教师培训中心、教研室、电教中心、电大等单位进行内涵性资源整合,达到优势互补,促进“研训一体化”。目前,浙江省不少地区成立了由原来的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大等单位合并而成的教师发展中心,如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在合并后的培训机构中,幼教教研员同时还是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者,由于他们更了解一线教师的需要,能结合教研实际开展培训,培训效果相对较好。

对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估也非常重要,它能不断完善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建议浙江省教育厅根据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评估体系,定期组织评估,促进培训机构的建设和培训工作的开展,确保继续教育工作的落实和改进。

(三)组建高水平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队伍

组建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专职培训队伍是将浙江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推向深入发展的重要保证。参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专职培训者应具备如下基本条件: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有较强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幼儿园教育规律和幼儿园教育实际,具有理论提升和实践指导能力,有策划、组织培训和开展教学以及组织开展对培训者进行培训的能力。

选拔培训者可采用三条途径。一是进入。引进正规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硕士毕业生。进入培训机构后,先让其到幼儿园锻炼半年以上,积累实践经验,并开展本地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调研工作,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开展培训作准备。二是系统进修。如果幼儿园有合适人选,可送到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点学习,提高其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三是短期培训。招入和选拔的培训者如不熟悉成人教育规律,可通过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策划、组织培训的能力。此外,各培训机构还可以聘请专家或优秀幼儿园教师任兼职培训人员。

(四)构建以发展能力为导向的培训课程体系

万中、程敏等人将“能力本位教育”引入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领域,提出了要根据能力需要来确定培训内容,要以培训具体的操作能力为中心,要尊重受训人员的个性和需要等观点。这些观点对发展、完善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以发展能力为首要目标

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应当以提升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能力为首要目标。只有目标定位准确,培训工作才能循序渐进地深入开展。

2、按受训者的需求设置课程

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幼儿园教师的培训需求不同,培训机构要以此为导向来设置必修课程。比如,新教师的任务是尽快适应幼儿园工作,最需要得到关于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培训,也非常需要得到提高艺术技能、与家长沟通能力、观察了解儿童能力、为人处世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据此,培训机构可增设比较实用的《人际沟通技巧》《艺术技能》《幼儿园教师行为艺术》等课程。中青年教师开始关注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的提高以及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的丰富和自己的心理状态,据此,培训机构可以增设《教师心理健康》等课程。

在选修课程方面,各地有较大的自主性,培训机构可在调查教师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开展“主题式”或“菜单式”培训,以满足幼儿园教师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

3、以促进能力发展为导向实施课程

目前,一些国际培训机构非常关注课程实施的方式。他们认为能力只有在反复实践中才会不断提高,因此课程实施应特别注重学员实践参与性的培训方式。培训规模宜小不宜大。专家引领下的观摩研讨、师带徒、课题研究、专题沙龙、案例分析与研讨、外出参观等都是深受教师喜爱的培训方式,对提高教师实际能力的作用也非常显著。

如何将培训规模由大变小,培训机构可借鉴美国的做法。在美国,社区学院只选择幼儿园中学历层次高的教师作为培训对象,之后由这些教师将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带到所在幼儿园对所有教师进行二次培训,其培训规模都不大,每次在15人左右。这种培训人人都有充分参与的机会。培训效果很好。

4、以实践能力水平为主要评价指标

以能力发展为培训的首要目标要求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以实践能力水平为主要评价指标。目前,幼儿园教师在继续教育中考试和作业任务繁重,压力很大,不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今后的培训考核,可以考虑将幼儿园教师实际能力水平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由幼儿园自己组织考核,培训机构进行抽查。

篇5

(一)构建融继续教育和高职教育职能于一体的管理体制

学院确立了继续教育与高职教育并重发展的理念,形成了继续教育与高职教育两个轮子一起转的良性发展格局。具体体现在:一是学院领导“一岗双职”,学院领导班子全部兼任培训中心副主任,从领导职责层面的设计上,使继续教育和高职教育处于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二是继续教育职能部门专业化,学院相继设立了培训部、中邮网院运管中心、成人教育部和职鉴办公室,有利于持续深化推进相关领域的继续教育发展。三是教学系部“双职双责”,在常规的教学专业系基础上,又设了业务部,赋予其继续教育的业务发展职能,系主任同时是业务部主任,双职双责,形成了“一套人马”同时支撑继续教育和全日制教育的组织架构。

(二)探索建立“研培教”联动运行机制

学院集科技研发、在职培训和高职教育三项事业功能于一体,实行“数块牌子、多项功能、一套人马”的运行体制,形成了科研、培训和教学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研培教”联动运行机制,有效解决了科技成果向在职培训转化,在职培训向高职教育辐射,以及系统提升教学师资核心能力的问题,强化了校企融合,推动了高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的内涵发展。“研培教”联动运行机制具体包括:一是科技研发支撑在职培训。石邮学院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系部师资为主体,在服务企业产品研发的过程中,不断汇集成功案例,用于策划培训项目、开发培训课程,使研究成果方案化、课程化。二是在职培训辐射高职教育。学院实施的大量培训项目,不仅为教师了解邮政企业实际、跟踪业务发展搭建了平台,而且便于将企业对员工素质的最新要求、业务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最新成果、技能鉴定的最新标准等培训成果转化为高职教育教学内容。三是师资一体化支撑“研、培、教”。学院在发展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过程中,通过国内外进修考察、项目研发、承担在职培训任务以及到企业顶岗实践、挂职锻炼等途径,培育了一支能教学、能培训、能科研的“双师三能”的教师队伍,教师在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同时,参与企业科学研究,从事培训项目开发。

(三)建立先进的邮政远程教育平台及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

首先,面向企业管理和员工学习需要,构建中邮网院专业化、全覆盖的体系架构。一是搭建了集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在职学历教育、知识技能竞赛、知识资源服务、咨询服务等于一体的立体化学习体系,全面服务员工学习发展。二是实行网络学院和五大专业分院的两级架构,全国中心和省中心两级管理。三是建成了由“全国中心-省中心-学习点”组成的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其次,创新混合式、多元化的培训方式,为业务快速发展提供支撑。根据不同专业的培训特点和需求,针对培训内容的时效性和重要程度等要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培训方式。如网上培训与集中面授相结合、网上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在线测试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方式;在集中培训班同步录制课件,通过中邮网院快速推进大规模培训的“集中转远程”方式;在网上学习基础上反复在线测试练习的“以考促学”方式等。同时为确保培训效果落地,积极探索了基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的“学习运营”模式并取得良好效果。最后,完善运营支撑体系,确保远程教育培训的专业化运行。学院作为全国中心,专门成立了由项目开发、资源管理、技术支持、课件制作、Call-center等部门组成的中邮网院运行管理中心,组建了一支近百人的业务、技术支撑团队,建立了完善的运行管理规范,为全网远程培训运行、管理、技术等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四)构建“三位一体”的岗位培训体系

“三位一体”的岗位培训体系建设模式具体包括:一是根据企业战略和业务发展要求,梳理企业管理、业务、营销、技术、生产等五大岗位序列,搭建可视化的岗位培训体系框架,分层次规划岗位培训体系。二是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企业战略和文化为导向,结合行为事件访谈法、岗位关键任务分解法等技术手段,建立岗位能力素质模型。三是按照岗位员工职业发展要求,将岗位培训划分为岗位资格性、适应性和提升性三个层面和阶段,搭建培训成长阶梯。四是根据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分解岗位员工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点,将其归类合并成模块化的课程,开发岗位学习资源,员工在不同的岗位发展阶段,学习相应的培训资源。五是建立“岗位培训、考试认证、资格管理、适应性培训、晋级培训”的标准化、常态化岗位培训模式,形成培训、考核、认证、上岗和待遇一体化的培训驱动机制,满足员工入职、上岗、转岗、晋职和素质提升等职业生涯发展的学习需求。

(五)加大品牌培训项目研发和推广

学院充分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并把研发品牌培训项目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学院已形成领导力、支局长支行长、营销人员、GLM国际物流师认证等多个品牌培训项目,提升了自身的支撑能力与价值内涵,也赢得了更广范围服务企业发展的机会。品牌培训项目打造的模式具体包括:一是前沿的培训理念。学院通过参加ASTD会议、派师资参加培训与课程认证等形式,及时将前沿培训动态和国际最新理念应用于培训项目的开发。二是专兼结合的项目团队。团队中既有以高职院校师资为代表的教学设计专家,也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企业专家。同时面向高端人群的培训项目,还有必要与有实力的咨询机构合作,提升项目的品质与质量。三是需求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在课程开发前期,通过岗位标准研究、跟班观摩学习、岗位测评等多种形式,从组织、岗位和个人三个维度进行需求分析,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流程化的培训组织方式。针对岗位人群特点,制定不同的培训组织方式。面向一线岗位人员,考虑到其人员数量多、地域分散的特点,采取“远程学习+集中授课+作业提交+考核认证+网上分享”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面向中高层管理人员,采取“测评诊断-集中培训-行动实践-总结分享-内化提升”五段式的运行流程。

(六)构建全网共建共享的资源体系

加强资源建设,满足大规模教育培训需求,为员工提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学习资源,是继续教育的重点工作。邮政集团资源建设委员会常务办公室设在学院,学院充分利用这一职能,建立了“统一规划、分级建设、全网共享、定期评优”的资源建设管理机制,加大了资源开发力度,有效缓解了大规模教育培训需求与资源建设能力不足的问题,也从根本上实现了从多头低水平开发、局部使用到集中优势开发、全网整合共享的转变。资源建设与管理的模式包括:一是统一规划资源建设,引领资源开发。制定全网教材课件资源建设规划和年度资源开发计划,常务办公室采用公布计划、明确标准、全网申报、择优遴选、专题立项开发的方式,集中优质的师资团队开发教材和课程。二是建立全网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益。研究制定了集中课程标准和邮政远程培训课件制作标准,为全网资源共享打下基础;中邮网院搭建了全网资源共享平台,对全网课件资源进行归集、评估、与授权共享;建立了常态化的课件评优共享机制。三是拓展资源涵义,通过网院为员工提供丰富的资源服务。将资源分为知识、智力与数据资源,形成了案例、业务规章制度、企业标准、电子图书期刊、高端讲座等丰富的在线资源库。

(七)推动继续教育成果转化促进高职教育发展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如何建立与企业岗位要求相衔接的动态专业建设机制,如何根据岗位标准进行课程改革,最关键的是建立校企融合,形成使人才培养工作与服务企业功能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学院及时将培训课程、科技研发、鉴定标准等继续教育成果反哺高职教育,实现了高职教育与企业需要的高度融合,有效解决了高职院校“所学”与就业岗位“所需”的矛盾,极大提升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推动过程中,做到了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的一致化、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的一致化和校内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的一致化,提升了高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职学生被作为“准邮政人”进行培养,学习内容与就业岗位要求的“零距离”,有效促进了学生就业率的提升。同时良好的就业率又使得生源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形成了产教的良性循环,极大地激发了学院的办学活力。

(八)建立促进继续教育发展的激励与考核机制

为使优质教育资源向继续教育倾斜,鼓励教学系部和优秀师资从事继续教育项目策划、课程开发及教学改革,学院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和考核手段。一是制定教师激励措施,提高继续教育课程课酬系数、评选培训师和高级培训师、将承担培训课程纳入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和工作考核的加分条件、选派师资参加国内外相关领域高端培训和到企业挂职锻炼等。二是制定部门绩效考核办法,对业务职能管理部门和教学系部分别进行考核,在给教学系部的绩效考核指标中,除了下达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指标外,还同时制定了继续教育绩效考核指标。这些机制的建立,吸引了更多优秀师资从事继续教育工作,鼓励引导了教学系部重视并抓好继续教育工作,激发了管理干部和教师的潜能干劲。

二、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继续教育改革发展与创新方面的经验

第一,学院继续教育与高职教育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效解决了高职院校资源有效配置、师资能力培养、考核激励到位、校企深度融合等深层次问题,实现了继续教育与高职教育两个轮子一起转、并驾齐驱、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激发了办学活力。

第二,学院构建了集岗位培训、职业鉴定、在职学历教育、知识技能竞赛以及知识资源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培训远程平台,创新了继续教育模式,破解了百万员工教育培训难题,也为高职院校服务行业企业拓展了更大的舞台和空间。第三,学院“研培教”联动运行机制,有效解决了科技成果向在职培训和高职教育的转化,在职培训向高职教育的辐射,以及教师“一身三责”核心能力提升的问题,强化了校企融合,推动和引领了高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的内涵发展。第四,学院“岗位标准+个人成长阶梯+学习资源配置”三位一体的岗位培训体系,有效解决了企业教育培训的驱动力问题,促进了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同时也为高职院校提供了继续教育的“木本”业务,成为服务企业发展的长效抓手。第五,建立了“统一规划、分级建设、全网共享、定期评优”的培训资源建设管理机制,为企业员工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学习资源,也促进了高职院校共享企业培训资源,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三、对行业性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深入创新发展的思考

篇6

关键词:财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一、目前财会人员继续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主动性不高

当前,我国还是有很多单位和财务会计人员认为继续教育根本没有任何作用,一再忽视它的重要性,在认识上存在很大程度的差距。一方面,大部分领导认为财务会计人员现在具备的只是已经完全可以应对岗位工作,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肯定会影响工作的进度,即使是新的会计知识、会计内容,通过财务会计人员的自学也可以应付。另一方面,一部分财务会计人员没有较高的积极性,通常都认为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只会增添自身的负担和压力,但是却因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年检需要与国家规定相联系,只能硬着头皮去学习,做做表面功夫,没有较强的主动性,有的甚至也只是报名却从来不参加培训,这样的话,财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就只能是表面形式,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二)效果不明显

进行培训只是希望在工作中有更出色的表现,并不是针对去过关而进行的。没有明显的效果其实就是因为内容过于陈旧,还是针对会计法教育、会计制度和准则以及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进行重要教育的。这样的培训内容,必定不会引起老会计的认可,也不能激发其培训的兴趣。内容在效果提升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将一些新的理论穿插于其中,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并且还要加入一些新的融资理财知识,只有这样,提升效果才能实现。

(三)少选择,单形式

“时间不够”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于参加过培训人员中的,因为财务会计人员对于一个单位来讲,真的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一刻都不能缺少。面对时间和地点都是规定的培训,很多单位更是觉得力不从心,无法参加。财会人员的培训究竟该由谁来负责,这个问题已经成为财政局需要及时进行解决的问题之一,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也要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在教师的选择上,也要有很高的要求。

二、财会人员继续教育方式的创新

(一)网上培训方式应该大力推广

网络资源成为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最佳方式,它可以将传统的模式进行创新,互联网的发展在现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接受和运用,对于培训,特别是财会人员的培训也应该将其网络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首先学习网站需要在主管部门中建立起来,或者是财政部门的门户网站或者就是职业的专门财会培训网站。通过网上缴费获得学习权限后,选择自己需要学习的层次和学习内容,完成自己必学和选学内容,完成要求的学时,顺利完成网络考核,就可以完成本次继续教育任务。

(二)多层次培训

网络不能够成为财会人员继续教育的唯一途径,因为事物中存在的不仅有共性,而且还存在各自的个性。分类进行培训也是很有必然性的,因为在企业和事业单位中,对于会计进行培训也会存在不一样的内容,就算是在企业中的制造业会计和服务业会计之间的差别也是很大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也需要不同地进行对待,避免不进行充分地了解,就将问题一体化。对于级别的确定,是需要通过年龄、职称、学历进行分类的。若是进行比较简单的分类,那么就有三种:

第一,培训最终结合考试完成,针对那些完全没有职称参加培训的人们,要能够使其获得会计员或者助理会计师的资格。这样一来,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学习的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而且对于各类社会举办的培训班的参加也较为积极。

第二,针对一些已经有初级资格的参培人员,一定要与其他分开进行培训,记学分的模式,就可以作为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模式。针对中级以上会计师的培训项目也要进行与其他级别区别开来,利用网站的形式,让其自己进行时间的选择。

第三,针对会计师中的精英,高级会计师可以自行安排时间,安排一定层次的研讨会,让其参与其中,将参与之后的经验总结作为学分,这样一来,也就是可以在继续教育中接受考核。

(三)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知识的重要性对于人们而言也越来越被重视,知识和人才之间永远都是存在必然联系的,人才可以将知识全面体现出来,而对于人才而言,具备一定程度的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现代的财务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技能的提升才会得到有效地实现,会计的继续教育所需要的并不是短短几天或者几十个小时的学习就可以达到一定程度和水平的,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将学习作为终身事业,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成为知识的富有者和财务管理的创新者。

三、结语

在会计工作中,财会人员是参与的主体,他们的个人素质对于整体工作而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财会人员对自身素质的提升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加强继续教育形式的创新,可以使会计人员素质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娜.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2(19).

[2]刘军航,赵惠芳,徐军.会计继续教育的实践调研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7(09).

[3]罗平.论新形势下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9).

[4]齐敏江.终身教育观对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启示[J].煤炭经济研究,2008(03).

篇7

关键词: 教师培训课程 课程设置 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部2011年1月4日了〔2011〕1号《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在培训全过程中课程的设置是一个重要环节。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置存在价值取向偏差、课程模式单一、课程结构失调和课程内容陈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我长期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现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提出个人一点浅见,就教于同行。

1.课程设置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设置是指为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和内容,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是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完成教师培训任务的基本保证,是继续教育工程的核心。要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必须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入手,进行全面优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学什么、如何学,将成为影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培训课程可培训出高水平的教师。《意见》明确提出: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并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目标来看,要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着力抓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置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优化设置,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2.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的原则

2.1整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

整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一种最基本教育类型,其任务是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整体性是指课程设置要体现全员性特点,面向全体教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各课程设置力求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以有利于教师掌握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拓宽视野,产生最佳的整体效益。个体性是指课程设置要着眼于教师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在培训课程设置上,对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对在职教师岗位培训的重点是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深入钻研业务,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教育教学实际能力。对骨干教师研修提高的重点是帮助骨干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全员培训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2.2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一种切合实际做法。理论性课程是指继续教育所开设的课程为更新、拓宽专业知识、最新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科学人文知识等理论性课程;理论性课程的开设可提高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实践性课程是指继续教育所开设的课程要考虑教师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些实践性课程开设可使教师获得各种技能、技巧,构成教师多种教育教学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教师的成长、教学效果优化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使教师的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得到保证。

2.3选修与必修相结合

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原则,是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为教师发展提供有利的空间和条件。必修课是统一规定的课程,包括师德教育、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技术等公共课程及专业课程;选修课则是根据不同对象需求而设立的对专业知识的拓宽或深化的课程。由于教师教学经验、本身学历水平、知识水平、个性的差异,统一标准的课程模式难以真正起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作用,也很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提高课程选择的灵活性很必要。在课程设置上还要着眼于教师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独具特点的教育教学风格的形成;这就需要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一定量的选修课,以有利于各层次教师的个性发展,科学地配置必修课和选修课,形成体现继续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

3.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置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领域主要有:以教师敬业、爱岗为核心的师德教育课程;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为核心的知识更新拓展课程;以提高教师的现代教学媒体应用能力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以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为核心的教育学原理课程;以提高学员的教学改革、科学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科研课程。

3.1师德教育课程

《意见》明确提出,师德教育是重点。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加强对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作为教育者,其本身的政治态度和水平,直接影响着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职业要求,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计划》强调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特别是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能否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强烈的责任心、责任感将直接影响教育能否顺利进行;良好的师德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的必备素质。大力加强师德教育,能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能力水平。

3.2专业知识课程

专业知识课程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知识老化周期进一步缩短,以往那种靠在学校学习知识就去享用终身的做法已过时,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因此,在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中,要给教师提供新鲜的、先进的专业知识。要让教师了解本学科的新情况、新理论、新成果,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内容,改造知识结构,完善教师专业知识素质。通过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中小学教师能够站在其学科发展的前沿,把握其发展动态,预测其发展方向,同时还能够加深与拓展一些与本学科相关、相邻或相近的学科知识的学习。

3.3教育学原理课程

教育学原理课程是一门内涵丰富的课程,它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教学理论等方面课程的内容。中小学教师只有不断充实教育学原理课程,才能更好地了解教学工作,掌握教学方法,分析和研究如何优化教学过程,有效进行课堂训练,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熟悉和掌握教学过程,把握教育规律,为教学服务。让中小学教师对中外教育、教学理论等内容有充分、深入的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加强教育理论的研究,从而为学科教育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3.4教育技术课程

《意见》提出为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幻灯、电影、录像、录音设备、计算机、卫星传播、网络教学等现代技术正在引进教育中,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面临着一次新的重大革命。此类课程的开设应包括:现代教育技术讲座、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辅助教学、简单教学软件制作技术、常用教具制作、多媒体组合教学等,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最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3.5教育科研课程

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的活动,旨在探索和认识教育教学规律,推动教育的发展。要通过对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对教育科学研究课程的学习,培养教师熟练地掌握教育科研的研究方法,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学研究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本质和规律的重要途径,也是专家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可开设《教育科研方法研究》、《论文写作指导》、《教改实验方法》、《科研写作指导》等课程,帮助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开展研究活动,使感性认识达到理性的升华。

参考文献:

[1]陈绍富,李荣华.新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原则[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5):102-104.

[2]忽江华.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研究的文献综述[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6):96-97.

[3]苏文虹.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的启示[J].继续教育,2009,(9):21-23.

篇8

【摘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个人素质和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对会计人员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促进会计人员个人素质和会计工作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是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但是,从来自安徽省会计队伍建设课题组对安徽省会计从业人员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而这些问题和不足,在当前的会计继续教育工作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对这些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有助于会计管理部门以及其他会计实务工作者对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改进和加强。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一)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看法的调查

在回收的1044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336份认为会计继续教育是为了会计从业年检的需要,占总数的31.00%;有695份认为是会计人员自我提高的需要,占64.11%;有38份认为没有必要参加继续教育,占3.51%;有15份没有参加过继续教育,占1.38%。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人认为会计继续教育对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也应该看到,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对会计继续教育持谨慎态度。

(二)会计继续教育与从事工作的相关性调查

做好会计继续教育工作,对于完善会计从业人员知识结构、更好地发挥自身岗位职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会计继续教育如果偏离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其效果将大打折扣。

在对会计继续教育与从事工作相关程度的调查中,有579份认为会计继续教育与从事工作较为紧密,占55.73%;有408份认为联系一般,占39.27%;有57份认为基本没有什么联系,占5.00%。综合调查表可以看出,当前的会计继续教育与会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联系一般,并没有针对不同的会计岗位进行相应的培训。

(三)会计继续教育是否需要专门教材的调查

对会计继续教育教材编写的必要性调查,主要是针对当前会计继续教育没有专门教材的现状展开的。在回收的1044份有效调查表中,有907份认为应该编写专门的会计继续教育教材,占86.88%;只有137份认为没有必要编写,仅占13.12%。

二、当前会计继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接受会计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范围过窄

按照财政部最新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征求意见稿)》(财办会[2004]7号)中的要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已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统一样式、统一编号规则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包括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居民、外国人。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包括会计管理人员、会计教研人员和会计实务工作者都面临着知识更新问题。由于会计继续教育只重视持证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造成一部分会计管理和教研人员忽视了对日常工作中较少用到的新知识的学习。这在本次调查中已有所体现,比如:会计从业人员对继续教育的看法上,有31%的人认为继续教育只是年检的需要,有1.38%的人没有参加过继续教育,另有3.51%的认为没必要开展继续教育。这部分的比例加起来占了35.89%。这说明会计继续教育在会计从业人员中的培训效果受到了很大影响。

(二)会计继续教育的形式单一

继续教育局限于面授,不符合会计人员的需求。《会计法》对会计继续教育学时数量的规定为:中、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不少于68小时,其中接受培训的时间不少20小时;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72小时,其中受培训时间不少于24小时。这就是说,按《会计法》的要求,面授是必不可少的,但主要还是强调会计人员结合他们的工作需求自学。但长期以来,在实际工作中仅仅抓了面授,忽视了如何帮助会计人员自学,而面授的时间一般较短,会计人员很难在短期内消化、吸收较多的继续教育内容,结果他们对培训所讲授的知识并未完全掌握。

这一点同样在针对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继续教育的看法上也有所体现,比如有3.51%的人认为没必要开展继续教育,有31%的人认为继续教育只是年检的需要。

(三)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安排不当

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为新的财务会计法规,忽视了对会计相关知识的传授。长期以来,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仅仅局限于刚刚颁布的新准则、新补充规定和新制度,很少甚至没有考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对会计相关知识(财务管理、金融投资等)有培养处理新经济业务和特殊经济业务能力的需要,接受会计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学不到他们想掌握的知识。

(四)会计继续教育缺乏专门的教材

会计继续教育是一个持续性的教育过程,贯穿会计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其他相关知识及其他相关法规制度。由于企业会计继续教育缺乏较为系统的教材,特别是缺乏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势需要的培训教材,一些企业在实施会计继续教育中,随意性较大,影响了教育效果。

(五)会计继续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按照财政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征求意见稿)》(财办会[2004]7号)中的规定,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单位应当具备一定的、与承担培训工作相适应的教学场所和设施、师资队伍和管理力量等条件。根据本次调查,安徽省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中,除高校外,其他会计培训机构都存在着师资不足、教师临时上岗的现象,师资主要由临时抽调的高校教师和会计管理部门人员组成,力量薄弱。这使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效果不明显,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热情也大为降低。教师长期从事会计理论工作,对法规的理解不深入、不到位;会计管理部门的人员又没有系统的会计理论,缺乏教学经验。这都给下一步的继续教育设置了障碍,同时又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六)会计继续教育缺乏针对性

当前会计从业队伍中,会计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学历不同,专业背景也不尽相同,而会计继续教育采取的是统一的教学方式,对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都采用相同的会计内容和教学方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会计人员的需求。

三、解决当前会计继续教育问题的建议

(一)所有的会计人员均应接受会计继续教育

会计人员通常可分为三大类:会计管理人员、会计执教人员和从业会计人员。会计体制改革要求会计管理人员应有丰富的经济理论知识,熟悉会计管理工作在其他经济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关关系;会计科教人员也应经常接受继续教育,关注知识动态,更新知识体系,用新知识、新方法、新手段去教育培养学生,指导会计继续教育;在职会计人员战斗在会计工作的第一线,他们的工作结果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为了适应会计环境变化的需要,不断接受会计继续教育对他们来讲尤为重要。

(二)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应有所扩展

近年来,中国会计改革不断深化,会计工作的定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要求会计工作者既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又要有全新的理财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因此,凡是与会计工作有关的新知识均应作为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具体操作时可以按职称的不同,分高级、中级、初级来确定教育内容;或者按财会岗位,分别对财务负责人(含总会计师)、主管会计和大型企业助理会计人员、专职财务人员、出纳人员确定培训内容;也可按行业确定继续教育的内容。

(三)应建立相对稳定的会计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

从事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师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经验。从这个角度出发,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师既可以是高校的会计教师,也可以是在某一方面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专职会计人员,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接受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的需要。会计管理部门应尽量稳定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使这些人员针对所要进行的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早做准备,做到有的放矢,使教与学都有一定的针对性。高校的会计教师有一整套好的会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而会计人员有丰富的会计实务经验,能够充分把握在职会计人员确实想了解什么、学习什么;会计管理人员能够站在宏观的角度理解新出现的会计问题。因此,应发挥三者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

另外,在适当的时候,财政部门可以牵头、组织较高水平的师资力量着手编写继续教育方面的专门教材,并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

(四)会计继续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

会计继续教育的具体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建议分行业、分学历组织会计人员到单位接受面授。其中到单位面授可结合继续教育的检查进行,先检查指导,后进行验收。为便于会计人员自学,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举办网络远程会计继续教育。根据调查结果可知,有61%的单位已经实施了会计电算化,有很好的计算机基础,也便于实施网络教育。当前互联网上的会计教育类资源也比较丰富,会计人员可以通过自己搜索的方法,找到想要学习的内容。

(五)继续教育的基地应转向企业,注重会计人员在岗培训

所谓在岗培训,是指企业将对员工的培训内容融入工作程序,使员工在完成正常工作程序的同时,即得到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现在毕马威、安永等著名的国际会计公司都在岗前培训课程开发上投入巨资,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中心,有多名专家从事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的开发。这些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做法对中国会计职业继续教育具有借鉴价值,会计继续教育的重心应向企业转移。在美国,基本上每个公司都有人力资源部,负责企业人才资源的挑选、培训、考评与管理。在培训中,既注意对职工现有工作能力的培训,还注意对职工未来工作能力的开发。反观中国,许多企业出于短期利益的考虑,根本没有把职工培训纳入管理的范畴,这种短视行为必然会制约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笔者建议,针对安徽省的情况,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开发针对员工的专门在岗培训计划;而中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以着手开展此项工作。

(六)会计继续教育的评估体系

笔者认为,对会计继续教育的评估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会计继续教育机构的评估;另一个是对会计继续教育效果的评估。

篇9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开放的、创新的教育,中小学教师必须树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必须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必须能够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勇于创新……否则将无法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继续教育工作要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全国及省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省市县有关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专业知识、理论水平、教育教学方法、科研能力、管理能力。

二、主要工作

1、继续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广大教职工要认真学习《中小学职业道德修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教师礼仪规范》、“教师七要七不准”、学校制定的“教师师德修养十六条”、“实验中学教师十不准”等,并于期末举行有关以上内容的闭卷考试;组织教师观看《师表风范——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专辑》、《职业道德启思录》和省教育厅组织的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报告录像。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师德系列教育活动。要进一步规范教职工学习制度,保证学习时间,写好学习心得。学习中要联系学校和个人实际,认真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明确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创新工作的新任务和学校的新要求,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训斥学生、不经学校允许擅自收费、随便接受学生家长宴请的现象。增强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开展师德建设标兵评选活动。

2、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提高培训。

遵照学校制定的“40岁以下的任课教师在3年内必须取得专科学历,6年内必须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继续教育目标。要继续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提高培训,争取到2005年,我校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将达到100%,具备本科学历者占到专任教师的70%以上。

3、今年,要按上级要求,继续组织好骨干教师培训,学校要为参训教师提供经费保障,支持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4、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双控闭路电视设备操作培训和计算机课件制作培训,到2004年,争取所有任课教师能够自制课件,并能够较熟练地运用现有设备辅助教学。

5、继续搞好校本培训。一要狠抓基本技能训练,提高教学艺术,包括:了解与分析学生的技能、班级日常管理技能、组织班级教育的技能、对学生进行评定的技能、普通话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板书的技能、教学设计的技能、电化教学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考核的技能等等。并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技能训练:①、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竞赛或才艺展示,规范教学基本功标准;②、指导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的典型案例;③、开展说课活动和公开课、评优课、展示课、课题研讨课、示范课的评课活动。二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双控闭路电视设备操作培训和计算机课件制作培训。三要认真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者比例,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及全国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四要制定"名师"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多给他们提供锻炼学习的机会,以"名师"培养带动"名校"建设;加强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落实好"拜师带徒"活动,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对新调入和新分配教师进行必要的入校教育,以使他们尽快融入实验中学这个大家庭,尽快跟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6、学校还将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继续支持干部、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或邀请名家名师来校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7、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要组织老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优质教育,适应未来发展,培养身心两健、学创俱能、知能双全、五育并举的合格人才。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为进一步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学校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落实。

2、提高认识,努力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使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因此要引导教师充分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积极参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完善激励和制约机制。把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考核和岗位聘任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对违反规定,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在岗位聘任时给予低聘或缓聘。

篇10

关键词: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C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6―101―03

一、问题提出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但是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目前,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一些教师存在着职业道德缺失、心态失衡、职业倦怠、教育观念、能力和知识结构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等问题。严重妨碍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如火如茶的教师继续教育,尤其是2010年实施的国培计划。这些培训实效如何?一线教师到底需要接受哪些培训?如何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主动性提高培训效率?了解教师继续教育状况显得异常重要,尤其是目前民族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状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为此。我们利用组织凉山州各个区县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的机会,展开调查,以期获得第一手资料。

二、研究设计

采用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法研究四川省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情况。采用个别访谈,了解他们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理解以及改进的建议;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来了解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情况。以参加培训四川省民族地区凉山州的70名小学数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7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

三、民族地区凉山州小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问卷调查分析

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70名培训教师中,有33名女教师,37名男教师。其中第一学历中专的53人,专科的15人,本科的2人;最终学历专科的54人,本科的13人,其他3人;小学数学一级教师46人,小学数学高级教师21人,中学数学二级教师1人,中学数学一级教师2人;教龄5年以下的有7人,5~10年的8人,11~20年的40人,20~30年的14人,30年以上的1人,可以看出参加培训的教师群体不管从学历、职称,还是教龄等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2 对待继续教育的态度

每个人都有追求自我完善的心愿,教师也不例外。这种追求自我发展的主要动力源于教师对于教育、学生的热爱,教师为了学生发展,继续进行学习。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自我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是“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占82.96%,“追求完善自我”占60%。教书育人的观念深深植入教师心中,教师自我发展的目的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成长。数学教师参加高级别的培训机会较少,一些主客观条件限制了教师的培训机会,譬如“学校领导安排”占71.43%,“自己主动申请”的20%,“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占7.14%。这使得教师对于参加培训不是很积极,缺少主动性,处于被动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于继续教育学习的应付,甚至是厌恶。

3 对继续教育内容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教师个人亟待提高的方面:“教学业务能力”占85.71%、“现代教育技术”占61.43%、“教育教学理论”占51.43%、“数学专业知识”占47.14%;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按从高到低依次为“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占54.29%、“转变教学观念”占52.86%、“学习现代的教学理论”占31.43%、“开展教研活动”占18.57%;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培训的基本内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培训”占52.86%、“数学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扩展”占35.71%、“教育教学技能培训“34.2%、“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占25.71%、“教育科研方法培训”占18.57%、“思想道德和教师职业水平”8.57%。结合个别访谈,老师们对“教学中能够用到的实践知识、加深对数学理解的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这几点的期望最高,这就给培训单位提供了信息,在以后的培训内容设置是就可以多设置,这样更有利于吸引老师参加培训,更好完成培训任务,千万不能出现“二少一脱离”的现象,即涉及教育教学科研的内容较少,达不到提高教研水平的目的;涉及学科前沿发展情况少,达不到开阔眼界的目的;部分培训内容脱离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达不到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此外,51.4%的教师没有公开发表文章,37.1%的教师没有主持或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其余的教师或多或少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与发表文章,说明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逐步在增强是事实。通过访谈了解到,许多教师没有确实找到研究的切入点,另外许多教师挂名,没有真正动起来进行研究,贡献比较小。

4 对学习方式方面

对于问题“您最希望听到哪些专家的课”,30.7%的教师希望听到教育专家的课,62.5%的教师希望听到一线专家或名师的课,说明教师更加倾向于一线的观摩学习,来自于实践的操作,慢慢提升到理论,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希望听到原生态的课。在培训期间更喜欢的学习方式也刚好说明这一点,有43.4%的教师希望到一线观摩,有19.5%的教师喜欢听专家的讲座,有18.6%喜欢和专家一起讨论,有8.8%的教师喜欢与参训教师一起讨论,有8.0%的教师喜欢同构异课,使得教师的培训学习更应该是参与式,积极融入到学习中,此外需要加强教师以后的指导。教师获得教育教学知识途径调查结果显示:“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占82.86%,“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占64.29%,“有组织的专业活动”占52.86%,“在职培训”占40%,“阅读专业期刊”占31.43%,“教科书”占17.14%,“作为学生时的经验”占8.57%,职前培训占4.29%。从数据可以看出,获得教育教学知识最有效的途径是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符合教师个体的成长规律,在职教师的重要成长历程也刚好证实这一点,加强教师自我意识,促进个体反思能力的提升是以后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一个环节。比较有效的途径主要为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参加有组织的专业活动、参加在职培训。所以教学中需要不断总结与反思,加强同事之

间的交流互补,积极参加专业活动与在职培训。

5 影响发展的因素方面

对于影响个人专业发展的因素,“工作压力大”占44.28%,“收入低”占34.29%,“进修机会少”占28.57%,“学生成绩不理想”占15.71%,“业务能力较差”占12.96%。个人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行政部门支持力度不够”占72.86%,“外在氛围不利”占41.43%,“学校对个人发展有所限制”和“工作压力大无暇顾及”均为35.71%。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现在多数老师希望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有进修的机会,他们没有这样的机会是由于行政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造成的。

6 经费保障方面

培训经费的保障是确保教师职后教育活动正常开展的物质前提。而我国是以世界教育公用经费的2%来支撑世界人口23%的教育,因此在教育经费投入上存在严重不足。对于培训经费问题的态度是:由培训单位来承担有55.71%,由学校承担35.71%,由培训单位、学校和个人一起承担22.86%,其他承担5.17%。目前,国家加大了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经费支持力度,尤其是2010年实施的国培计划,特别是中西部培训计划,有效促进在职教师的成长。

7 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职业幸福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体味人生价值并获得自身发展的精神愉悦状态。调查结果表明: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非常满意”占14.29%,“比较满意”占27.14%,“基本满意”占35.71%,“不太满意”占17.14%,“很不满意”占4.29%,与以前调查情况基本吻合。究其原因,教师通过纵横对比收入与付出,使得教师对于职业认同感减弱,再加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与指责交织在一起,造成心理负担加重,存在心理疾病隐患。倘若老师都不热爱这个职业,那何谈做好这份工作,又如何推进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呢?

四、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建议与对策

1 分类指导,因人而异

通过学员基本情况来看,参与培训教师的年龄、教龄、职称等存在的差距,每个人对培训目标的理解和对培训的期待不尽相同,故对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有不完全一致的看法,需求也是各异,培训组织单位众口难调。譬如有刚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年轻教师,还有工作近三十年的老教师。为此合理地做一些规划设计,争取适当分层次分类别进行辅导,譬如按照年龄段、教龄段等,有效融合教师个人特色,力求达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增强培训效果。

2 突出特色,注重实效

各级各类培训中基本是以“素质教育、新课标”为主旋律,以“专业素养提高”为副旋律的知识讲授将增加更为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但是需要进一步整合省内外、校内外培训资源。成立由专家、教授、优秀小学一线教师组成的培训师资团队,还要强化参训学员的“主体”意识,扩大学员参与度,充分利用资源,增强互动内容,增加更多的观摩研讨课,以自我分析、同行评析、专家点评等形式进行互动研讨,并通过网络和书面通知等形式预设下期互动研讨话题2―3个,让学员提前做好准备,对他们进行“参与式”培训,在参与中提高,在活动中成长。在注重理论讲座的同时,多提供一些现场观摩,多听一些优秀课,多给一些案例,让受训教师能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延长周期,持续发展

培训周期短,难以形成系统认识,难以奏效。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简单的一次培训很难以获得收效,建议三年一周期的培训学习,使得培训学习呈现螺旋上升态势,也可相互认识。短短10天的培训教师们刚刚获得初步认识,大家相互需要进一步交流、进一步探索、进一步提升,没有三年一个周期的培训学习是难以奏效的。学员们的普遍体会和建议是“经常开办这样优秀的培训学习活动”,“多举办类似培训”,“时间太短,造成课程太紧,难以消化”,“延长时间,增加课程内容”等。

4 设立导师,远程跟踪

设立导师制度,将学员按地区分布情况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小组合作交流,每组一名负责人,并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具体负责本小组在培训期间的日常教学活动以及培训后期的指导。导师组成员在培训期间经常走进学员中间,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与他们一起交流思想,谈体会,通过各种方式的接触,增进了解,拉近距离,耐心细致地解决学员所遇到的困难。建立了数学教师培训网,建设学员交流平台,建立丰富的培训资料库,方便学员们在日后工作中使用和借鉴,加强学员之间、学员与指导教师之间相互探讨交流,建立QQ群,方便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资源的共享,通过高校、一线教师开展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楚江亭。国家申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小学校长读本[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A,2010:164,

[2]土传金,论教师职业聿福实现的要素[J],教师教育研究,2009,2l(2):39―44,

[3]吴立宝,吴开腾,曾 意,王新民,宋维芳,西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JE4~-N查与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9):4―6,

[4]龙宝新,对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存在的“钟摆”倾向的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9,2l(1):1―5,

[5]李泽宇,冯 丽。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11):60一62,

[‘]昊立宝,宋维芳,曾 意。教师继续教育的特征[j],继续教育研究。2010,(2):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