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12:15: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培训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培训个人总结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术积累和教学应用的开端和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写作课程。语文是百科之母,同时也是开发学生认知和理解以及表达的重要学科,而作文的形式则是语文学科的精华和最终教学培养的目的所在。

一、小学语文写作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写作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文科素质。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起源和实践活动的主要交流模式,同时也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媒介。语文学科通过文字和语言结构的规划和研究,通过一些标准的文学素材,对学生进行标准的文字、语法、阅读理解以及文学创作能力的培养。最终以写作的形式应用于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在教学中写作教学的正确运用,能够决定学生整体文科阅读、理解和表达的综合素质,同时能够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2.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理解提供重要的帮助。众所周知,语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上的逻辑思维和综合的表达能力。通过对基础文字、语法以及句段进行教学和训练,能够让学生对学科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在学习途径上能够为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命题、内容以及学科论述的学习提供科学的文化基础常识和应用标准。也是为什么说语文是“百科之母”的缘由。基于语文学科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更要注重语文写作的培养和能力积累,来实现综合文学素质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基本功培养不足

教学实践的开端和基础是针对学科基础知识进行培训和教育。通过传授学科基础理论和知识单元的过程,让学生形成学科的学习基础和进步的能力,为学科之后的学习和进步做好铺垫。但是,目前的很多语文写作课堂中,没有对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语法分析进行科学的讲解和传授。只是针对大纲的内容进行刻板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应用。没有课程知识点的真正意义做明确的研究和分析。也就是说可能在一堂课中,学生学到了文字和词汇,但是对于文字和词汇的属性和运用的方向没有充分的了解,甚至模糊。导致学生学无所用,语文基础课堂的意义完全丧失。

(二)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误差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文学的应用以及文学艺术的升华。通过教师对语言文字以及语文学科知识的传递,来培养学生们优良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在这种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个人对语文的理解以及自身的文学修养。很多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课堂上,缺乏对语文学科精华深入理解,不能够真正把学生带入文化意林的状态。而且,自身的学识和文化修养有限,对学生语言应用的技巧和文学艺术的创造能力引导也操之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语文写作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这种情况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毕竟师资力量在我国教学领域是相对欠缺的,能够获得卓越综合素质的教学人员更是不易。因此,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引导教师群体提升自身教学素养。

(三)缺乏新鲜的“进步血液”

随着新课改教学的普及和素质教育的而不断拓展。很多学校以及学科的教学应用也已经逐渐上升了一个层次。纵观整体的语文作文教学领域,依然有很多陈旧、滞后的教学习惯和理念。对于一些传统课堂中遗留下来的课程教学习惯和教学观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深入到了语文作文教学的骨髓当中。即使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旧教学的固化和落后。很多教师虽然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功底和文化的造诣。但是针对新时代的教学改良和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接还存在一定的闭塞观念和思想滞后。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教学过程中的人本主义理念和全面素质教育的开发和应用。

三、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稳抓语文写作基本功

依据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可以针对语文写作课堂中的基础教学进行严格的制定和认真的引导。在针对语文写作上需要的文字以及语法的应用,做到,抓住重点、收集疑点、总结难点。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把重点、难点、疑点进行充分解决。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延伸和总结。主要针对语文作文写作中的意向需求以及专业方面的应用经验进行详细的推敲和摸索。并且针对部分重点著名的应用范畴进行详细的解析和总结。并结合教师个人的经验和观点进行综合的评定。

(二)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

语文写作教W是一门具有艺术性的学科,可以说是文学艺术的花房。在这所阳光灿烂的花房中,教师就是辛勤的园丁。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具体教学的内容和标准,总结自身的不足以及文化修养方面的欠缺。对自身的水平和素质不断的进行提升和补充。首先,可以参加各种常识性教学论坛和文学讲座;其次,加大自身的阅读量,完善自身的文学底蕴和个人修养;再次,多多观摩大师的经典作品,通过自身的领悟逐渐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最后,配合学校的教学大纲,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自身综合经验结合的人文主义写作教学。

(三)加大先进的创新步伐

篇2

    我积极参加培训的同时,还注意学习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文章,努力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树立崭新的教学观。 

    努力适应新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主流,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使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使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二、树立了新型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成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有的教师认为一年级小学生什么也不懂,这样认为是错误的,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赖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为此,在教学中,我真诚地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努力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让学生品味学习成功的喜悦;努力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展现个人魅力。我以新型的教学观与学生观为指导,努力完善教学活动。   

篇3

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创新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引入游戏化教学这一“娱乐”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和生本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文综合能力,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终身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语文教学;游戏;应用

游戏是促进小学生精神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小学生独有的一种表达方式。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自古时就有记载,并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备受社会关注。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课堂游戏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世界并初步体验世界,通过游戏获取成长、发展以及交往的实践经验。而孩子天性热爱游戏,教师可通过游戏化的课堂环境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之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锻炼注意力、合作以及协调能力。下面探讨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正确看待游戏化教学,充分重视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师资力量问题历来是游戏化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主要障碍,教师未充分认识游戏化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受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缺乏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是其深层原因所在。因此,教师应转变思想,对游戏化教学的概念和含义有充分的认识,重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水平,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研究表明,小学语文成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天性好动、活泼可爱,因此教师和家长不可一味灌输与约束孩子,而要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以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探究语文世界,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语文课堂富有人文情怀,教师可着眼于浪漫文学色彩,将游戏多元化以及游戏乐趣相结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日常课堂活动中,教师也可通过有趣、多变、生动的游戏来快速导入课堂,促使学生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结合寓教于乐这一原则开展课堂教学可使整个教学活动显得更富有想象色彩以及灵活性,使课堂内容与形式也更为丰富。

二、教师应提升自身游戏化教学水平,将游戏化精神融入教学内容中

虽然部分教师对于游戏化教学的意义和重要作用有了充分认识,但限于自身能力水平往往难以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能力培训以及知识讲座,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教师要善于借鉴其他优秀语文教师的优点与授课技巧,将自身学习与他人优点相结合,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切实提升游戏化教学能力。应注意的是,部分教师未透彻理解游戏化教学精神,简单认为将游戏引入课堂就是对游戏化教学理念的贯彻和落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游戏化语文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融入游戏精神,结合语文教学具体内容来引入相关游戏活动,创设出富有趣味性以及情境性的课堂教学环境,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可明显提升教学效率。学生在这样高效、轻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能够畅游知识的海洋,汲取语文知识,以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结构。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对学生心理特性予以充分考虑,从课堂教学实际内容出发,创设出趣味性以及情境性兼有的课堂游戏,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游戏,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对于语文知识也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保障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实现。如在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动物王国里的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挑选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并引导学生总结其中的特点,之后要求学生扮演童话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形象并分别描绘出它们的特性。学生通过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后动手练笔,使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三、拓展游戏化课堂教学,丰富教学方法

部分教师限于教学任务繁重,往往不愿意积极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往往快马加鞭以节约课堂时间和个人精力,导致游戏化教学法的应用过于传统和单一,甚至在部分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采用同一种游戏化方法开展教学,从头到尾一成不变,这不仅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不仅应重视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同时也应对教学方式做出革新,通过多元化教法来合理优化游戏化教学方案,加入更多合作、思考以及探究的成分,而非将课堂布置成简单纯粹的互动游戏课堂。同时,对学生个体差异给予充分的关注是极为必要的,但教师同样也应兼顾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合作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探究性思维,为其创设愉悦、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其学习效率。当然,游戏化教学的拓展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如加大政策引导,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法的应用予以积极的倡导和推动,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系统,纠正教师群体以学生分数和学习成绩为标杆的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以学生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并予以综合考虑等,此外,还应推进游戏教学理论研究,对游戏教学法予以创新和丰富,以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

四、结语

游戏化教学法迎合了学生天性,然而,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怎样划分课堂时间与游戏时间、怎样选择课堂游戏、怎样保障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等仍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深入分析,一一克服。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贺小捷.浅谈游戏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J].课程改革聚焦,2011(11).

[2]密浩.浅论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5(10).

[3]张晓英.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小学教学参考,2010(10).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小组合作 分析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行各业也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知识教育的要求同样也有了新的标准。人类生存至今,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而在21世纪,合作意识更是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因此,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加以利用,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进而促进语文成绩的进一步提升。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中的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所充当的角色是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彻底的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交流的方式也不是师生之间的双向或者是单向的交流,而是变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在小学语文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能力都是在竞争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这一点是不容否认的,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其具体作用如下: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倾听能力

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都是一个人说,,而其他人在旁边认真的听,然后一个一个的轮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在别人发言的时候,其他人不可以随便的打断。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倾听和表达的能力,还有助于尊重他人美好品德的养成。在小组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如果对别人的发言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可以等发言人说完以后站起来进行补充,可以这样说:“我对某某的观点还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通过互帮互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倾听能力,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组织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直接影响着合作讨论的成败。在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组织者主要是对组内进行分工,并将组内成员的意见归纳内在一起,对别人的评价给予帮助等,除此之外,为了将主体性在小组中充分的体现出来,还可以对组织者进行定期的培训亦或者是更换。通过相应的训练,不仅有助于促进合作学习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还可以为学生在社会上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石。

三、在小学语文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措施

在教育界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给予了越来越高的重视,也得到了新课改的肯定。不过,如果有一些不当的操作存在于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则可能导致小组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并不容易取得预期的成果。对此,笔者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建议,希望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发展能够有所帮助,具体如下。

(一)小组成员的搭配一定要科学合理

在进行小组合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高度的重视小组成员的搭配问题,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不必要浪费的时间,还可以保证顺利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分配小组成员的时候,不管是学习成绩,还是小组的人数都要平衡,将学习成绩优异的和成绩较差的平均分配到各个下组之中,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并对小组内的成员相对的固定好。与此同时,还应该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期g所担任的角色也是不同的,在这样的小组结构中,学生们会更容易学习相互合作。

(二)讨论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有难度,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小学语文教师在给学生安排小组讨论的内容时,最好是具有一定的难度,让

学生感觉到具有挑战性,并积极的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之中。例如,在讲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时候,在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们看到结尾的这句话就会极为自然的想到:小村庄变得什么都没有了的原因是什么啊?教师则可以将这个问题作为小组讨论的内容。学生们会在各自的小组中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认真的对其他人的想法进行倾听。因为学生们很关心这个问题,所以持有很大的热情和兴趣参与讨论的,平时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中不会感觉到惧怕,也会有一些发表的,由此一来,在极大的程度上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师要正确的认识自身的地位和作用

在对同一个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学生的性别、成绩及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所发表的观点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就使得经常会有一些不在意料之中的事情发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并不是就没有自己什么事了,而是要深入到课堂之中,对各小组之间的讨论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哪个小组如果出现了问题,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为顺利的进行小组讨论活动提高有力的保障。例如,学生在讨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结尾时,甲组的讨论和主题出现了偏离,重点的讨论了斧子的由来和消失,这时候教师要及时的制止,并引导学生重回正题。另外,在讨论的时候,学生们之间的争论是极为有价值的,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把有争论的小组作为典例在班级中争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们在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将自身的主体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了,既实现了不同组别之间的竞争,也实现了组内之间的合作,实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既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地加强自身的能力,对学生长大后步入社会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乐燕.浅谈小学语文合作学习[J].科技创新导报2014(17).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36-02

课程标准将口语交际定位于语文中独立的板块,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强调其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口语交际逐步受到教师与学生重视。然而,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目前现实中的小W语文教育,仍较为忽视不参加考试且难以量化效果的口语交际教学。语交际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构成,同样具有形成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使命。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

1.对口语交际缺乏全面的认识

当前语文教师对于口语交际都具有一定认识和理解,对其重要性真切认同,但这种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口语交际在应试背景下长期被忽视的历史原因,加上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繁重现实状况,使得教师们掌握的口语交际理论知识非常少,对于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研究得也较少,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以个人经验组织教学,缺乏理论指导,教学效率不高。完全没有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自然无法引导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2.缺乏系统的口语训练

小学生一天中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更多的时间在校外生活,所以家庭和社会对其教育及成长的影响也是非常重大的。教师对课外口语交际指导的不重视或无意识,自身也缺少研究和学习口语交际相关的知识,部分教师认为系统的口语训练都是没有必要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能自如地交流,顺利的表达,就已经足够了,就能够提升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课深受学生喜爱,口语交际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也被教师和学生一致认同,然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是比较薄弱,所以与进行口语交际系统训练的时间少有关。

3.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不高

口语交际在语文课本中的比例较少,考试几乎不占分值,而学习口语交际的时间也少,如此难免有学生对口语交际产生只是语文课程学习的“调味剂”、“附属品”之感。口语交际属于社会活动范畴,所以也与学生的心理有着密切关联。口语交际课,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对某一主题或话题的内容积极思考,展开想象,参与到讨论、表演、演讲等活动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展示出来;然而学生因为缺乏经验,心里压力大、生怕回答不到位或出错而被同学嘲笑、被老师批评,所以没有大胆尝试和表达的勇气。

二、提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1.加强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

口语交际作为一种综合能力的运用,它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了如指掌还要做到真正的领会其理念及精神,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具体实施起来,落实仍然很艰难,因此教师们更要深刻意识到自身口语交际理论基础的缺失,然后有意识地花费时间来进行补充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充实自我,自觉进行系统的口语交际及其相关理论学习,提升口语交际理论素养。深入研读课标,对口语交际教学有全新、全面的认识。另外,学校应多开展关于口语交际教学方面的研讨会,比如相关的教学培训活动,观摩优秀的口语交际公开课。让教师们的理论基础及知识积累在互动中一点点夯实起来,促进口语交际教学的灵活运用,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过程,用理论概括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2.通过训练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课是强调语言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活动是学生表达能力发展的载体,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谓“无活动不交际”。生活中离不开交际,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素质和技能。很难想象,一个不会听、不会说、不会口语交际的人,在这样的社会里,怎么能够生存下去。所以口语交际教学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处于自由的、自主的、多变的互动过程,使之在有一定实践意义的交际活动中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为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的功能,提升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关于“口语交际”方面的设计内容,通过日常话题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最基本的口语交际技巧。在阅读与写作教学时也应涉及到相关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例如:在进行写作教学训练时,可以将口语交际教学与写作结合起来,写作前让学生们先交流写作的素材及其构思思维,写作后让学生互相点评、赏析,这样的做法就起到了“交际互动”的思想。

3.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参与度

学生们对于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各有所爱,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接受能力、知识水平与生活积累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内容主题,设计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将看、议、演的活动相结合;也可以将听、说、评的活动相结合。但活动需适量,过多活动反而将淡化学习意识。可以确定一个真实的交际任务,即要给学生安排一个真实的、有操作的任务,让学生有自己的身份,身可以是演讲者、听众、劝阻方、被劝阻方等身份。还要确定话题,话题的确立应考虑到其难易程度、是否可行、是否贴近实际生活以及是否能引起学生的交际兴趣,产生热烈的交流气氛,可以是介绍家乡、介绍自己、劝说、采访、问路等话题。抓住话题中的新、美、疑,诱发学生的兴趣,将不同形式的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就能为学生所接受,并积极参与其中。

三、结语

口语交际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的的地位举足轻重,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学习口语交际的过程既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又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笔者只是初探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教无定法,广大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为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开更多、更好的尝试。相信只要敢于去尝试,就一定会遇到精彩的盛典。

参考文献:

[1]王新景.浅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J]. 学周刊,2012(35) .

篇6

根据《XX省2020年“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指南》和《XX市2020年国培工作计划》(无教职成〔2020〕16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训主题

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侧重于“教育信息化推进与实施策略(课堂教学应用)”和“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管理与使用(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备课、教学和研讨交流)”。

二、培训对象

我市乡村学校学前教育、小学和初中所有教师

三、培训目标

依据教育部《送教下乡培训指南》,围绕年度培训主题,依托市级教师培训团队,整合区域外专家资源,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开展送教下乡培训。

送教下乡培训重在推动培训团队深入课堂、现场指导,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以送教下乡培训带动校本研修,创新乡村教师培训模式,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实效。

四、培训形式

网络研修(16学时)、“送教+集中”(32学时)、校本研修(24学时)。

五、具体实施(2020年9月-2021年4月)

(一)网络研修:培训时间2020年10月-12月,委托XX市教育局指定的远程机构组织实施。

(二)送教下乡

2020年国培送教下乡培训覆盖全部乡村教师和所有学科,与全员培训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按照问题诊断、研课磨课、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四个环节组织实施。

1.主要学科(小学语文、小学数学等)送教以片区(全市共分为5个片区)为单位,小学科(音、体、美等)以市区为单位,整合全员培训完成。片区安排如下:

西

片:略

西南片:略

片:略

西北片:略

城周片:略

2.本年度送教下乡培训所有工作在市送教下乡培训项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市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办公室和各学科指导小组具体实施,总体安排如下:

(1)问题诊断:10月8日-10月25日,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办公室组织6个小组(小学语文组、小学数学组、初中语文组、初中数学组、初中英语组及学前教育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至4次问题诊断工作。问题诊断结束后,向市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办(以下简称项目办)提交诊断报告。项目办将组织学科专家对诊断报告进行分析、审核并形成最终报告。

(2)研课磨课:

11月-12月中旬,在问题诊断报告的基础上,紧扣本年度培训主题,项目办将分片开展研课磨课活动。各指导小组在研课磨课结束后向项目办提交一期培训简报。研课磨课的具体安排另文通知。

(3)成果展示:送教下乡成果展示活动将结合全员培训名师展示活动,于2021年3、4月份组织实施。

(4)总结提升:2021年4月份,开展优秀课例评选(论文和优质课评比,评比文件将于年底前出台)、进行培训总结、绩效考核评估、调研并制定下年度培训规划等活动。

(三)校本研修

为切实减轻基层教师的负担,提升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效,本学年度校本研修工作通过“中国教师研修网”上的个人学习平台,实行无纸化考核。考核内容共三项:

1.立足日常的教学教研工作,以上课、听课和研讨为主要活动形式,每位参训学员将个人听课记录或参加主题研讨记录,拍成图片,以JPG格式上传,每人不少于8篇(次);

2.以基层学校为主体,要求各校对参训教师提交的听课记录或参加主题研讨记录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由基层学校教务部门在听课记录封面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再由教师个人拍照,以JPG格式上传;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改革 教学背景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背景变化

语文作为最基础的学科之一,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知识时代的来了,教育的体系内容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具体可以分化出空间上的变动、授课过程上的变动、学习主动性的变化等几个方面,教师应当积极地适应于探索语文的发展。

1.空间上的变动。现代信息社会是飞速发展的,由于科技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在不断的较快。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而教学发生的主要场所是学校的课堂教室,加之少量简单的课外活动与家长的课后教导。但是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开了网络、电视等媒体的传播,使得学生在可与时间所面临的是广阔的学习海洋,可以通过网络等了解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从空间上改变了学生学习受限的局面,是学生跳出了由教师与教室组成的学习模式。这种情况的优点在于学生能够接收到更广泛的学习信息,和自己更感兴趣的部分,不再受到教师个人的情感又或是教材书本的局限,不过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世界是复杂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可能受到不良引导,没有教师直接引导、系统学习来的稳健。

2.授课过程的变动。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家庭人口比例在逐步下调。一般的家庭只拥有一个孩子。所以在教育系统没有增加教师力量的情况下,教师以及校方的压力便会有所减轻,学生所能分配到的平均资源会更多,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状况,这就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自主性,提升其解决问题的个人能力。更注重学生对于知识层面的探索,教师可以充分的与学生进行互动研究,提升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

3.学习主动性的变化。学习的主动性是语文学习也可以说所有学科的动因,是一种学生愿意探索学科所包含内容的品质,学习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其他所有的学习因素。就语文而言,语文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会影响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如社会上的趋势、家庭所具有的文化背景、学校的教师以及教学水平等。这些影响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会用多少精力去学习语文,去了解语文知识。语文教学要想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必须要有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因素。

4.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变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成为了一个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谈的话题,也可以属于时代背景的变动。教学方式往往是古板的、守旧的,原因是在于教学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在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不能够轻易的改变教学的内容,改变学生教学的方式。但是学生所受的环境确实随着时代一起变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喜欢与生活接轨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课件、现代科技手段等,在这些工具的作用下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与新一代教学中间的空白过程,也可以激发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措施

1.思想观念。思想是先决于身体尔行动的,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应当针对于当前的教学背景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语文教学应当在规定的教材基础上,提出实用性这一观点,从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来促进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而不是以单纯的以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好坏,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第一位。用结合时展特色的方式来教导学生,引发学生从实际生活角度对语文的探索。

2.技术素养。从信息技术层面,教师虽然可以简单的制作课件,但是并没有规范的的准则,很多教师的对于信息技术的操作只取决于个人爱好。所以统一、规范的教师技术培养,一方面,能够提升教师对于课件的制作。一方面,能够提升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控制,避免语文课堂成为影音片段课。从心里层面上,小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定式,也有了一定的心理动向,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就变得更加复杂。教师的心理学培训有助于更好的洞察学生的心思,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当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做到对症下药,及时有效的帮助学生。

3.科教支持。教师只是教育系统中最贴近学生的环节,在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还是教育系统的领导思想与前进方向。教师的个人进步只能够针对部分学生,但是教育系统的支持才能够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个人技术,使之与教育的中心思想相结合。首先,要鼓励教师的进去精神,无论于自身还是与课堂教学过程中,都是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发展。其次,投入足够的师资力量。一方面,提升学校硬件设施水平,使学生能够更有效的接触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增强对教师的培养,增加教师的进修机会,在授课的过程中动态性的完成师资力量的升级。

三、总结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背景的变化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教学不可能脱离时代背景的与学生进行授课。在语文教学背景改变的情况下,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人,应当积极的参与并且发现在变化过程中的教学模式,提供与学生符合现代观念的语文教学,让学生能够从思想上增强对语文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陈江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J].成功教育, 2013,(16).

[2]刘敏.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16).

篇8

语文

一、指导思想

在区教体局和教研室整体工作思路的引领下,结合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工作重点,小学语文学科将进一步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教研制度,强化主阵地作用,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全力提升小学语文教研水平,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以一线教学调研为抓手,深化基层学校教育教学

1.研究本学科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从课程建设、教师素养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学生发展性评价等方面,构建以学生的学为核心的过程性评价系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提升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采取集体调研和学科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听课、反思、座谈、交流等形式,将教研重点下移至一线课堂,特别是偏远薄区域和学校。

3.实施“菜单式”教研服务,为城乡、区域、校际间发展的不平衡现状提供菜单式的专题讲座、优质课例、经验交流等项目,实现精准研究、补弱扩优。

(二)以语文素养提升为核心,强化常规管理

1.继续加强写字教学,规范书写习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格。

2.继续加强阅读教学,深化“读书无边界”活动。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由个体阅读转向合作阅读,将阅读活动由校园拓展至家庭,实现全员阅读、伙伴阅读、流动阅读,创新多元的阅读活动机制。

3.深入研究小组合学,提升学科质量。挖掘生本教育内涵,深入实施小组合学,在探索与实践中找准切入点与契合点,丰富语文教学内涵,提高教学质量。

(三)以微课题为突破口,加强新教材研究

1.以部编新教材的研究和实践为基点,进一步加强课程标准的研究与新教材的培训。在省市级课程标准细化研究和新教材培训基础上,推进区级研究工作,对接好新教材的使用。

2. 积极倡导教师从自身教学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思考得较多的、需要解决的、又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着力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个人研究能力及专业素养,使语文教学从基础实践上升到理论支持。

3.结合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研究各学段各课型,特别是突出策略单元、习作单元(一般习作单元)、专题单元、古诗文般以及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专题,同时融合德育课例、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等策略。选择有效路径进行落实,使教学紧扣语文要素,学有目标;关注能力序列,学有增量;立足学生学情,学有取舍;承载衔接任务,落实能力,努力形成有质量、有成效、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以专业性为价值追求,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1.确立梯队建设制度,实行滚动发展模式。在已有骨干教师团队的基础上,加大语文教师梯队的培养,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采用分散与集中的形式开展活动,按照学段及不同课型要求,滚动教研培训。实施定向培养,出课、评优评先进行倾斜,重点打造,尤其是具有自身教学特色的优秀教师,充分搭建平台,助其发展,在本区域内引领语文教学发展,全方位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综合能力,带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2.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实现“一师一课一教案”“名师名课名教法”。以骨干队伍为主体,以学年为周期,通过集备、征集等形式,积累形成精品教案集。同时总结归纳骨干教师有成效、有特色的教学法,最终实现“名师名课名教法” 引领全区小学语文专业发展。

(五)创新教研活动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创新教研方式,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与集备活动,升级课堂教学手段。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把握学情、做好教学研究,借助信息技术助力偏远薄弱学校的教学发展。发挥“城阳小学语文教研”微信公众平台的学术价值和传播效能,辅助做好学科的教研工作。

三、具体安排

小学语文月工作安排

月份

内容

9月

1.各单位教研员会。

2.新教师培训。

3.2020上半年公开课展示。

4.筹备《尚书悦读》电视节目。

10月

1.薄弱、农村学校调研,特色学校调研。

2.新教材课型研讨活动。

3.(识字、阅读、习作等)教学成果项目推广活动。

4.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研讨。

11月

1.古诗文教学研讨活动。

2.学生阅读量调研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3.习作课型研讨活动。

4.名师、名教法交流展示活动。

12月

1.学科调研。

2.命题研讨活动。

3.学科建设展示交流活动暨研修班成果汇报。

1月

1.梳理本学期教研工作。

2.研究下学期工作重点。

全学期

1.省、市组织的教学研讨及培训活动(市公开课、开放课、交流课等)。

2.新教材实施跟踪调研。

3.各学段优质教案征集与整理。

篇9

小学语文教育所具有的强烈的社会文化历史制约性,决定了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必然以社会文化的变革为基础。[4]小学语文传统教育的旧思想和理论能否顺利地退出历史舞台,新思想和理论能否成功地进入主渠道,主要取决于与新教育理论和思想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心理的积淀程度。因此,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只有深化政治领域的改革,摒弃权力裁决一切的机制,创造有利于创新和培养人才的宽松环境,真正做到个体精神的自由发展,才能促使原创的生成和思想大师的出现,最终保证课程与教学改革到达成功的彼岸。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缺乏必要的反思。中国的崛起需要培养时代新人,而新人的培养需要从基础教育抓起,新教育改革和新教育的创成需要全新的理论和思想指导。然而,我国教学论是引进西方理论而来的,并且一直对我国基础教育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随着实践检验,这些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不足与缺陷。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们在继承其优点的同时也接纳了它们的缺陷,这些不足与缺陷经过长期的实践积淀,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巨大的惯性张力,严重地阻碍着新课改的实施。例如,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如同流水线一样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与爱好,把教学过程变成了机械刻板的程式,使小学生丧失了成长的活力,最终扭曲了教育的本真含义。教师由于缺乏必要的反思,难以真正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产生了认识上的模糊与困惑、矛盾与冲突,导致了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行为。舒尔曼和舍恩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反思实践”理论,强调指出: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不是学科知识,也不是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简单相加而成的知识,而是一种融理念、行动与个体选择性行动于一体的反思实践。

教师的反思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的远期效果,不要以阶段性学习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估依据;对学生的反思,应从有利于个性发展、有利于思维创新、有利于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角度进行。因此,教师只有对“新课改”的理念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学习进步,才能为其课堂教学行为提供实实在在的理论支撑。实质上,语文教学反思是教师教育、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可见,语文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语文教学反思模式是教师反思问题的思维形式,我国语文教学反思目前尚无固定的模式可循。根据其思维逻辑的不同,我国著名教学反思研究者熊川武教授结合国外教学反思模式的三种基本类型,即“埃拜模型”反思模式、“爱德华兹—布朗托模型”反思模式、“拉博斯凯模型”反思模式,进行风格比较以寻求适合我国“本土化”的语文教学反思模式。[6]

当下教育环境难以扶持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决定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绝不仅仅是教育界内部的事情,在更大程度上是社会的系统工程。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给人们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大一统思想和考试文化的烙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现代化社会,学生择校、就业都由考试成绩决定,考试由此具有管理功能、心理调整功能,同时又对中小学的办学具有引导功能。考试不仅是考生的事情,同时也是家长、学校乃至社会的事情。它不仅呈现出稳固的地位,而且对任何不同的声音都表现出强烈的排斥性。基于此,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必然会遭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特别是在课程改革没有建立与预期完全相适应的考试制度时,必定会造成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缺乏必要的、广泛的社会支持。在我国,现在的学校系统以及教学大纲等几乎都是源于国外,在规定的时间里要通过一定的考试,学生家长不可能希望如同新课改倡导的那样,让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学习。同时,新课改理论对活动、游戏之间的互动是模糊的,并且在实践中更容易走样,这对于视正规教育为子女前途命运的家长来说,显然会引起反感。因为孩子的考试成绩是家长的希望和梦想。考试不仅是在考孩子,更是在考家长。许多家长并不希望进行所谓的新课程改革,他们认为改革就意味着风险,成功了皆大欢喜,如果失败了,国家只把它作为一次教训,而孩子的前程就可能毁于一旦,他们不愿拿自己孩子的未来做实验。[7]

为此,家长对新课改难以发自内心地支持。小学语文教师资源储备欠佳。新一轮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不仅是课程内容技术层面的简单调整,而是全方位的范式转换,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深层次的文化观念的调整、思维方式的改变。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文化,“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使教师将新课改完全与应试教育对立起来,对传统教育不是采取扬弃而是采取简单抛弃的态度,使新课改失去了生存的文化之根,造成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多停留在形式上及浅层次的相关层面上,对课程的某些理念的理解片面。由于对新课改认识片面、理解肤浅,导致教师不仅缺乏自主的、恰当的方法,而且缺乏对课程教材的处理能力。新课程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它对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即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适当地运用激情可以感染学生,可以传递给学生。没有激情就没有探究,没有激情就没有创新。这就需要教师摆脱那种单调、死板、僵硬的教学风气,以及敷衍了事、不敬业的工作态度。为此,教师要从源头上转变教学态度。只有教师的教学态度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才能得到彰显。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是指教师的教学态度由旧到新的过程,它包含两种情况:一是教学态度的强度转变,或称一致性的转变,即原有教学态度的方向不变,只是改变了教学态度的强度(加强或减弱)。二是教学态度的方向转变,或称不一致性的转变,即以新的教学态度代替旧的教学态度。如对课程改革由反对变为拥护、由消极变为积极、由讨厌变为追求等。[8]

借鉴与创新小学语文教育理念。国外的教育理念能够在其产生的土壤生存和发展,培养出理想的人才,对于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来说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就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而言,引领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思想及理论的创新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必须扎根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文化土壤层中。只有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状况、文化程度了如指掌,才能把握小学语文教育文化土壤层根系的涵养。否则,就不可能产生引领本土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理论和思想。第二,必须有思想和理论创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体制。思想和理论的产生除了要有生发的土壤层,还要有思想和理论成长的外部环境,最主要的是家长、教师、学生对新事物、新思想、新理论的包容度、认同度。小学语文新课改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文化,要想达到理想的目标就必须走与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相融合的道路。因为任何新文化不论多么新,都是对既有文化传统中的某些成分的继承和放大。漠视了继承所蕴含的生存意义,它不仅没有根植于传统教育理论中,更没有根植于新课改的思想和理论中,这就必然导致新课改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了继承就不能生存,而没有了创新就不会有发展,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因此,在借鉴国外理论时,必须根据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使其适合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土壤。创新小学语文教育理论应是当务之急,也只有做到将国外教育理论与本土文化有机融合,使其适应本土的教育状况,才能真正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借鉴和创新是对国外教育理论加工的两种形式,借鉴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外来先进的文化、是为了发展,创新的目的是为了使外来文化更好地发挥作用,也是为了发展。借鉴与创新两者都是手段,都服务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这个目标。塑造学生个性,确立现代学生观。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是合理的和必然的,它是由个体、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不同造成的。因为学生的差异既是教育之基础,也是学生发展之前提。发展作为一个进步的过程,总是与克服原有的缺陷及矛盾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缺陷及矛盾,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方向。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就是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接纳、宽容学生的错误,并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学生也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每个小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教师要把珍视学生的独特性,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人,作为其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还给学生自由想象与创造的时间和空间,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的发展。当今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也决定了教育的多元化,教育应发挥其社会职能,为社会培养多种类、多层次的人才。为此,新课程要有利于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创新等过程,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和方法,体会探索过程,体会自然、社会、人类生活与自我成长的联系,实现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教师应改变观念,重新对人才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学生作出科学的评价,重视评价的多元性、发展性、全面性、综合性。更新价值取向,转变学业评价体制。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是大众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它强调教育与时展以及社会实际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素质的全面发展。评价的目标应该是新课程所要求学生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改要改变单纯的以知识掌握为目标的价值倾向,改变以纸笔为检测手段的考试,要不断突出学生的创造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考试的内容应该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必修的全部内容,不仅仅强调书面考试,更应该强调实作考试。书面考试和实作考试两者要相辅相成,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评价制度侧重于知识的掌握,使得记忆型学生可以取得高分,这种“以分量才”的评价标准必然误导学生“分数挂帅”,忽视智力的全面发展。考试应当强调实作考试,以考核小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新知的能力为主,把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计入考核成绩,以激励小学生开发潜力,另外要做到纵向探究和横向拓展相结合,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变通性和流畅性。引导学生纵向探究,就是启发他们在学习中或追根溯源、探究事物的起因,或沿着原先的思维方向进一步探求,深入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这样做,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加深刻,使他们的思维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向纵深发展。而且,从多方面寻求答案,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触角伸向更宽更广的未知领域。灵敏迅速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找出最佳的思维结果,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思维方法,缜密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流畅性。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培育研究型人才。当前新课程改革需要的不仅仅是一般的教师素养,更是教师的教育智慧。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者,对孩子的未来有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新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反复探究生发智慧。史密斯(CochranSmith)将教师搞研究定义为:“教师对学校和课堂工作进行的一种系统的、有目的的探究,是教师与研究者、教学与研究的统一。”[9]因此,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发展专业化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智慧的生成。智慧是个体在知识、经验和理性的基础上形成的灵活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变化的一种创造性能力。教师智慧的培养需要不断地教育和提升。教育智慧的渗透体现在教育活动中,是对教育教学活动创造性地驾驭,敏锐地反应和灵活地应变,是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10]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智慧,要求改变小学语文教师知识本位观念,改变教师仅仅学习知识的传统做法。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必须是注重智慧生成的培训,有智慧的小学语文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个性,具有创新性价值的人才。这种智慧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条件,其核心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可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成长的责任感,使自己的专业成长保持不断进取的态势。小学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教育科学研究,而且从理论上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理论的学习,掌握教育科研方法。学者Buckingham(1926)认为:“教育研究不应该是专业人员专有的一种领域,而是一种态度。”

篇10

一、学习与研究并重

写作教学一直以来是老师们最头疼的课程,因为无论你怎么想方设法,怎么费尽口舌,总是激发不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学生们总是怕拿起笔写作,怕写不好,怕无话可说,总是不乐于写作。写作成了孩子们(尤其是农村孩子们)心中最不愿做的事。针对这一情况,本学期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教学研讨就主要围绕新课标作文教学以及“写读结合”阅读课研讨来进行。在五次主题教学活动中,每一位工作室的献课教师都紧紧围绕研讨的主题,运用多种方法为大家展现了一堂堂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研讨课。

在研讨活动中,我校学员通过与名师面对面交流探讨的方式,在交流与讨论中释疑解惑,总结出了更多的教学经验。活动过后,活动组的各位成员及学员又根据学习情况,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得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整合,及时形成与实际学情相适应的教学思路,然后在各自任教的班级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各位成员不仅善于学习他人之法,更注重总结自己的经验,所以我们的每一个学员在校本研讨课上,总能让其他老师有新的收获。

另外,我们工作室的成员和学员虽然本身都是学校的骨干老师,但是学习却比较自觉。为了帮助自己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大家还积极地阅读县名师工作室配发的《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设计》及《云南教育》等刊物。这不仅强化了学员员们的学习意识,更使他们在理论层面有更多的积淀。所以说,我们的异龙名师活动组现在正在朝着学习型、研究性的方向发展。

二、主要成绩

学校的研讨课让工作室学员员之间的合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每次在进行研讨课时,成员们总要经历了紧张的备课、准备教具、试教、点评等多个环节的研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家协调分工,将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到个人;遇到同课异构时,每人都积极贡献自己的想法;课后点评,每个人都真心实意的为授课教师指点迷津…… 融洽的氛围让大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学到求实的精神,在倾心的交往中学到道德的伟岸,在智慧的碰撞中领悟到教育的真谛。而学员们的教学水平在集聚集体智慧后,更是有了明显的提升。

在县名师工作室实施“小学中高段语文‘写读结合’实践研究”课题期间,我们名师活动小组的学员主动承担起了课题实验班的教学任务。大家积极的按计划为课题组进行了习作素材呈现课、主题阅读分享课、趣味活动“写读”课、师生共读经典课等实验课程的指导与实践。为课题的研究搜集了的许多宝贵的信息和资料。

三、存在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我校名师活动小组的工作仍有亟需进一步完善之处。主要表现为:活动时间相对紧张,有些具体计划有时不能按期进行,导致部分工作不能全面实施;工作室成员自身水平、研究能力存在差异,对整体工作有所影响;如何引导区域学科发展方向,并有效解决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有待加强。

四、努力方向

为了更好地开展名师工作室以后的各项工作,我们将朝以下方面努力:

1、加强工作计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同时要合理安排活动内容与时间,增进与学校领导的沟通,寻求学校领导的理解与支持,妥善处理工学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