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21:20: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西医护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西医护理论文

篇1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72例,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有41例患者、31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13例,患有肺癌的重症患者为6例,患有支气管炎的患者为39例,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分别为48例、24例;年龄为27.2~81.3岁,平均年龄为(51.39±5.0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严密检测病症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采取缜密的临床护理模式,分别针对患者的住院环境、治疗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2.1环境心理干预

呼吸内科患者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要保证病房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可在病房内安装空气净化器。并每天对病房进行清扫,尤其对灰尘,尽量运用吸尘器进行打扫,保持病房内整洁。禁止摆放花草,探望患者人员带来的花束,说明缘由后给予带回,避免患者因花粉过敏加重病情。由于病情较长,患者极易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尤其重症患者,感觉治疗无望,极易产生绝望、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情绪,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

1.2.2治疗干预

对不同病症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观察,要特别留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奏。一旦出现咳血、咳痰等症状,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抢救。同时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短期治疗结果,制定相应的抢救预案并做好基本准备工作,可为抢救节省出时间。对患者讲解药物名称、疗效等基本情况,准确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浓度等。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分别为一般药物的输入、特效药物的输入。另一种给药方式为雾化吸入,可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1.2.3通气干预

及时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症状。在治疗时,需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程度,对呼吸道、口腔内的分泌物及时进行清除,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率。病情相当危重的患者,无法进行自主呼吸,可运用呼吸机给予辅助呼吸。在进行辅助呼吸时,要严密细致的贯彻呼吸机上各项参数的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纠正。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1例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病情得到好转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的患者为38例,无效的患者为3例,好转率为92.68%;3例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后,已基本恢复生命体征;无死亡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好转的患者为23例,无效的患者为8例,好转率为74.19%;8例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后,6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6.45%。观察组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若不及时实施有效的抢救预案给予护理干预,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产生呼吸衰竭以至死亡。在治疗中,为每位患者制定有效的抢救预案,可为挽救患者生命缩减准备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在整个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以缜密的心思,观察每位患者产生的不同心理变化,注重微小细节的护理。饮食上要以易消化、高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并注重饮食的安全卫生。加强有关疾病的知识讲解工作,让患者知道治疗流程,可缓解患者的担忧。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注重个人卫生的整洁,勤换衣物,防止不必要的感染。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缜密的临床护理后,病情的好转率为92.68%,未出现死亡病例,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篇2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1年一月至三月共收治肾移植术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45岁。入院时平均体温39.5℃----42℃。X线胸片检查均出现双下肺斑片状模糊阴影,肺纹理增粗;10例患者均行血尿常规、痰涂片查霉菌或痰细菌培养及药敏协助诊断。高效、广谱抗生素平均应用5---7天,辅以喘定雾化吸入及严格系统化整体护理。10例病人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为7天。

护理措施:1、物理降温:对于体温持续在39℃以上的患者,用温开水持续在大血管处擦浴,或用30%酒精擦浴,使患者体温控制在38℃--38.5℃之间。另外,考虑发热病人代谢较快,消耗大,我们常规给予吸氧3升/分,以增加机体之氧供量。同时密切观察患者体温(每四小时一次)、血压、脉搏、呼吸之变化,做好纪录并作对比,发现异常及时向值班医生报告,以尽快取得相应治疗。2、饮食护理:给与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蛋白、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嘱患者少量多餐,鼓励多饮水,保证日尿量在2500----3000ml,通过液体排出带出体内过多热量,达到降低患者体温之目的。3、口腔、皮肤护理:高热病人体液丧失过多,影响唾液腺分泌,病人口腔粘膜常常干燥,抵抗力往往下降,极易引起口腔炎或粘膜溃疡。为此,我们采取相应措施,如协助患者每日刷牙四次,并用1%呋喃西林含漱液漱口,尽可能减少口腔致病菌。口腔溃疡患者,根据其致病菌,做对应口腔护理,使其尽快痊愈,防止其成为感染源。高热患者体温下降时出汗较多,皮肤往往干燥,容易汗腺途径诱发皮肤或其他部位感染,护士则协助患者每日用温水擦澡一次,并嘱其勤换内衣,同时保证患者病床整齐、清洁、柔软。尽可能减少皮肤感染。4、心理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向生物----社会----心理的转变,我院护理小组也做出相应的举措,实施了系统化整体护理,这一措施使我院医、护、患关系较前有明显改观,良好的医、护、患关系已经在我院形成。对于肾移植术后并发上呼道感染病人,尤其应注重心理护理,因为他们由于社会、经济、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心理问题较普通病人多得多。我们常常站在病人的立场上,来对自身医疗行为进行评价,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努力洞察病人之内心世界,用巧妙的办法与病人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关系,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并使其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5、房间管理:对高热患者与高热患者及其他病种进行隔离,限制探视人数及次数,防止交叉感染及其他病人感染上类似疾病,并且24小时紫外线消毒机循环消毒,尽可能使病人远离致病菌。

体会:肾移植患者由于术后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机体免疫力极其低下,患者容易发生上呼吸道等其他部位感染,尤其在季节更替之时,要告诉患者做好自我保健,注意保暖,避免到公共场所或与有感染的病人接触;另外,患者一旦出现咳嗽、咳痰、发热,应及时就诊,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由此导致移植肾功能减退,引起极大的社会经济损失。住院病人一定做好严格的系统化护理,使感染病人在物理降温、营养支持、口腔及皮肤卫生、心理、房间管理等方面得到较好的护理,尽快使患者痊愈,减少由上呼道感染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医学问题。

篇3

本文作者:丁洁李颖祁子欣杨玉立王媛工作单位:徐州医学院护理学院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在被调查的504名护士中,有12名男性,492名女性。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55岁,平均年龄33岁。职称:护士占28.6%,护师占27.8%,主管护师占37.3%,副主任护师占6.3%。护士所面临的工作压力源(见表1)及缓解压力的主要措施(见表2)。

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本调查显示护士心理压力主要源于以下方面:护理工作超负荷。被调查护士中每天工作长达10~12个小时者占44.6%,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护理人员体力过度疲劳,精神高度紧张。护理人员严重缺编,配置不足。床护比例严重失调,护理人员严重缺编,配置不足,难以达到分工明确,护士面临高风险、复杂化的工作,压力相对增加。护士待遇差、地位低。医院重医轻护,医护薪酬差距较大,护理人员相对较低,不能很好体现其劳动价值,缺乏归属感,心理不平衡[3]。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及社会的理解。三级医院护理人员之间竞争压力大,同事之间缺少应有的关爱。同时,医生及各级管理者对护士缺乏理解、支持和认可,而病人和家属对护理工作又过分挑剔[4],导致护士在工作中时常被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困扰。更为严重的是在家庭关系中,护理人员时常因加班加点遭受家人及朋友的埋怨和指责等,极易导致护士心理失衡。此外,由于近年来医疗事故频发,加之有些媒体对此类事件大肆渲染,导致社会大众对医护人员的评价日益低下,甚至在医患矛盾中,患者把矛头直接指向护士,这对原本处于高风险、高紧张状态的护士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压力。完善激励机制。被调查对象中,希望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缓解工作压力,寻求心理健康的护士比例占40.7%。其中,希望提高待遇的占61.5%,希望得到管理者鼓励的占24.4%。提高护士的工资待遇,是缓解护士压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护理管理者要实施人性化管理,组织业余文化活动,给护士以适当的鼓励,使护士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信心。

改善工作环境及人际关系。调查结果显示:有24.2%的护士希望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及人际关系来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面对复杂的护患关系,医院管理者应尽量为护士提供一个心理上感到安全、宽松的工作环境,保证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杜绝由仪器设备导致的差错事故。此外,要增加护护、医护、护患之间的交流沟通,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护理管理者给予护士更多的关怀,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社会及家人应给予理解。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向社会宣传护理专业的重要性,让社会公众对护理工作和护士的价值有真实的了解,纠正社会上对护士的错误认知,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通过整个社会对护士全新的认识,促进护士家属给予护士工作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从而消除护士的后顾之忧。自我调适。在利用外界资源缓解压力的同时,自我调适十分重要。本调查显示:有14.9%的护士在遇到压力时会选择自我调适。经常进行自我评估心理健康状况,充分认识到工作中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压力。正确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目标,肯定自己的价值才能不被日常繁琐的工作所困扰,及时为自己补充新知识,接受更艰巨的挑战[5]。护理工作的性质及特点决定了护士的心理压力。面对不同的压力源,无论是护士自身、护理管理者,甚至是社会大众都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了解护士的真正需求,才能从根本上帮助护士缓解心理压力。

篇4

1.1Struts框架

Struts作为MVC模式的一种典型实现,对控制器、模型和视图提供了现成的实现组件,其实现方式如图1所示[2]。控制器主要由Servlet实现,是StrutsAPI中ActionServlet类的实例,其作用是接收客户端浏览器的请求,然后选择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再把结果送回客户端。Struts的核心是ActionServlet。Action-Servlet的控制参数在配置文件Struts-config.xml中。Action对象是程序员定义的类,用于实现具体的业务逻辑或者调用业务逻辑模块。模型主要由ActionFormBean来实现,业务逻辑通常由JavaBean或EJB组件来实现。视图由包含一组可扩展的自定义标签库(TagLib)JSP来建立。

1.2Hibernate框架

Hibernate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ORM,ObjectRelationalMapping)框架,对JDBC进行了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Java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ORM通过使用描述对象和数据库之间映射的元数据,将Java程序中的对象自动持久化到关系数据库中。Hibernate提供了与多种Web服务器或者应用服务器的良好集成,支持几乎所有的流行数据库服务器[2]。Hibernate可以在应用EJB的J2EE架构中取代CMP,完成数据的持久化。Hibernate的核心接口有六个,分别为:Session、SessionFactory、Configuration、Transaction、Query和Criteria。通过这些接口,不仅可以持久地对对象进行存取,还能够进行事务控制。

2基于Struts+Hibernate的医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5

1.1健康史询问

患者年龄、职业、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出现与活动有关的血尿和腰部阵发性绞痛,应首先考虑肾、输尿管结石;有排尿中断、膀胱刺激征者,应考虑有膀胱结石的可能。

1.2身体状况

肾区及输尿管行走区叩击痛,或触到尿道内结石。膀胱、尿道结石阻塞时,易发生急性尿潴留。

1.3心理状态与社会状况评估

患者有无因泌尿结石引起的疼痛、排尿困难、血尿等造成的焦虑、恐惧心理,是否出现因结石不能排出、症状反复发作而烦躁不安情况。家属对患者的关心、照顾情况等护理措施。

2一般护理

2.1解痉止痛

肾绞痛发作时,可使用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绞痛剧烈者加用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

2.2输液

疼痛和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者静脉输液。轻微的疼痛通过静脉输液症状也可缓解。必要时液体中可加用解痉药物,如山莨菪碱注射液20~30mg静脉滴注。

2.3

对膀胱结石,应指导患者采取适当如侧卧位排尿,可缓解疼痛,利于尿液排出。

2.4促进排石

大量饮水是预防泌尿系统结石形成和生长最有效的方法,日饮水量在3000ml以上,保持每天尿量在2000ml以上,可有效降低尿中形成结石物质的浓度,减少晶体沉积。结石<0.6cm、光滑,无尿路感染、梗阻等情况的患者,大量饮水并配合适当运动,口服利尿、排石中草药和溶石药物等,结石多能排出。

2.5防治感染

给予适当抗生素防治感染,必要时做尿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用药。有肾功能受损者,还应注意避免应用有肾毒性的抗生素。

2.6心理护理

泌尿系统结石急性发作时疼痛剧烈,患者焦虑、恐惧、烦躁不安,除需要立即进行解痉止痛外,应讲明所施行的医疗护理措施的意义,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配合进行治疗。

3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护理

ESWL原理是利用液电效应,通过高电压、大储能电容产生冲击波。通过X线或超声波对结石定位,将冲击波聚焦后作用于结石,将结石击碎,碎石随尿液排出或用内镜取出。对肾、输尿管结石有很好疗效,特别适用于结石直径<2.5cm的患者,使许多上尿路结石的患者免于手术,具有安全、无创伤性、治愈率高、可反复使用等特点。但结石下段有梗阻、大的鹿角状结石、妊娠期、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安置心脏起搏器和过于肥胖的患者不宜使用。过大的结石一次不易击碎,可形成“石街”,有些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血尿和一过性肾绞痛等并发症。反复使用者,治疗间隔时间≥7d。ESWL手术前后主要护理措施如下:①治疗前排空膀胱尿液。②每次排出的尿液均需过滤,并将结石存留,以便观察碎石排出情况。③施行硬脊膜外麻醉者,治疗6h后可给予常规饮食。④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应保证饮水量在3000ml以上,必要时静脉补液,以利冲洗尿路,促进碎石排出。⑤术后碎石通过输尿管时,可能出现肾绞痛,可用解痉镇痛剂对症处理。⑥定期检查泌尿系统平片,以了解结石排出情况和以后是否有新的结石生成。⑦如果碎石大量涌入输尿管形成“石街”时,需用输尿管镜取出或采用其他方法排出。⑧出院后如出现肾绞痛、发热、血尿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复诊。⑨出院时碎石尚未完全排出者,需定期到医院复查。

4手术患者的护理

4.1术前护理

①术前应协助医生做好全面的检查,如心、肝、肾等功能测定,泌尿系统造影及结石定位摄片等。②手术当日晨送患者进手术室前,应再拍一张泌尿系统X线平片,以了解结石的位置是否移动。如有结石移动,需及时报告手术医生,以便重新考虑手术切口与手术方式。③对合并有泌尿系统感染者,应待感染控制后再行手术。

4.2术后护理

①肾、输尿管结石术后,常规放置肾、输尿管周围引流管,并按泌尿系统引流管常规护理。②患者取半卧位,以利呼吸和液体引流。③肾盂造瘘管如引流不畅需要冲洗时,每次冲洗量不得超过5ml,注入时压力要低,如患者感觉腰部发胀时即应停止。④肾盂、膀胱造瘘管一般留置10d以上,肾盂造瘘管拔管前应夹管2~3d,观察有无漏尿、腰痛、发热等现象。或经造瘘管注入对比剂摄X线片,证明上、下尿路通畅时方可拔管。拔管后造瘘口盖无菌下敷料,患者向健侧卧位,以防尿瘘。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或经尿道切开取石术后常需进行膀胱造瘘,术后护理同膀胱损伤膀胱造瘘管护理。⑤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有无出血。一般肾、输尿管和膀胱手术在术后2~3d可有少量血尿,以后尿液颜色逐渐变清,如有持续性血尿应查明原因并做出相应处理。⑥严防术后出血,肾实质切开取石、肾部分切除者应绝对卧床2周,防止继发性出血。

5健康教育

篇6

[摘要]数字环境下,网络侵权行为的隐蔽性大,版权保护的难度也随之加大。鉴于此,版权法赋予版权人技术措施权,以强化对其利益的保护。然而,技术措施是“全有或全无”的工具,技术措施的采用,将使社会公众的权利受到限制或剥夺,由此引发诸多的冲突。因此,如何平衡版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成为现代版权法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技术措施;冲突;利益平衡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版权人的利益构成很大的威胁。在法律滞后,不能及时制裁网络侵权的情况下,版权人通过开发和设置技术手段以防范非法使用者,这种做法得到法律的认可,即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然而,技术措施是“全有或全无”的工具,包含在作品中的技术措施既可阻止非法的使用,也同样可以阻止法律所允许的合理使用。因此,技术措施的采用,客观上将使社会公众原本享有的合理使用作品的权利受到限制或剥夺。美国自DMCA(1998年《数字千年版权法》)增加了网上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责任以来,关于禁止规避技术措施的规定一直是引起争议的焦点。

一、技术措施及其法律保护

技术措施[1],又被称为“技术保护”[2]、“技术保护措施”[3]、“版权作品的技术保护措施”[4]、“数字化作品著作权的技术保护措施”[5]等等,译自“Technolog-icalMeasures”、“CopyrightProtectionSystem”、“TechnologicalProtectionServices(TPS)”①等词句,实际上就是版权人为了控制作品而设置的保护屏障。广义的技术措施,是单纯在技术层面上所说的技术措施,泛指版权人或相关权利人为保护版权或与版权有关的权利而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狭义的技术措施,或称法律意义上的技术措施,是指国际法或国内法中规定保护的技术措施。技术措施根据其功能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防御性的技术措施。包括控制访问(AccessControl)作品的技术措施、控制使用作品的技术措施和控制作品传播的技术措施。二是反制性的技术措施。包括追踪、识别作品的技术措施和制裁非法使用的技术措施。

根据《WIPO版权条约》第11条和美国DMCA第1201条的规定,受法律保护的技术措施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1)只有作者所使用的技术措施才构成条约项下的技术措施。美国DMCA对此作了扩展,将主体规定为版权所有者,把邻接权主体也包括了进去,由于网络内容提供商有相当一部分是邻接权主体,这样规定可以避免他们采取的技术措施得不到法律保护的尴尬。(2)《WIPO版权条约》规定,采取技术措施须为行使条约或《伯尔尼公约》所规定的权利。然而,美国的DMCA扩大了技术措施保护权利的范围,对控制访问作品的技术措施也予以保护。(3)《WIPO版权条约》第11条要求,技术措施是对就其作品进行未经该有关作者许可或未由法律准许的行为加以约束。(4)技术措施须有效。美国DMCA规定,如果某技术措施在通常操作过程中,要求经版权所有者授权以应用某些信息或经过某种过程或处理才能访问作品,该措施即“有效控制访问作品”①。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互联网条约给予了技术措施以法律保护②。WIPO的两个版权条约和美国、欧盟各自的立法,赋予版权人技术措施的权利主要包括:第一、禁止他人规避控制访问作品的技术措施的权利。版权所有者有权禁止任何人规避其所采取的有效控制对作品进行访问(access)的技术措施。也就是说,任何人未经版权人授权或法律许可,不得对已编码的作品进行解码;对已加密的作品进行解密,或以其他方式回避、越过、排除、化解或削弱技术措施。第二、禁止他人制造、流通规避装置的权利。版权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禁止任何人制造、进口、向公众出售、供应或以其他方式买卖主要是为规避技术措施的任何技术、产品、服务、设备、部件或其中的零件。

二、数字环境下技术措施保护的困境

在版权法领域,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利益:作品创作者的利益、作品传播者的利益和作品使用者的利益,后两者的利益又可归结为社会利益。现代版权法的理念就是作者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双重保护。从版权法的整个制度看,利益平衡要求授予的版权不仅仅应当“充分而有效”,而且应当“适度与合理”。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版权法基石的利益平衡状态会产生相应变化。这种变化的一个趋向就是原来的利益格局被打破,致使原有的平衡走向失衡。在数字环境下,技术措施的采用以及由此形成的新型产权关系及其法律保护问题向传统的版权制度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与权利用尽的冲突

所谓权利用尽,也称首次销售原则(theFirst-saleDoctrine),是指版权人行使一次即告用尽了有关权利,不能再次行使。这一原则,严格地讲仅仅适用于经济权利中的发行权[6]。权利用尽原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版权人专有权利的一种限制。它旨在防止版权人限制买主转让或者处置作品,同时保护第三方的合法权益。应当注意的是,权利用尽原则仅适用于已被销售或以其他方式合法转移所有权的作品,音像制品和计算机软件除外,且只限于那些获得了作品所有权的人。但是,版权法引入技术措施保护的规定后,权利用尽原则遭遇了很大挑战。

以电影业者在DVD中采用的技术措施为例。鉴于互联网和数字压缩技术的发展,电影业界为了保护影视作品的版权,在DVD中使用了内容扰乱系统(ContentScramblingSystem,CSS)和区域码(Region-alCoding)技术。CSS系统将DVD以40位编码加密,而能够播放经过CSS加密的DVD的播放器DVDPlayer只能由电影工业联盟授权的厂家生产。这样消费者就被限制在特定的播放机上——而不能在其他播放器,如个人电脑上——观赏DVD。而区域码技术则把全世界DVD播放区域分为六个区,每一区的DVD光盘与播放设备都有独立编码,不同区域的DVD不能兼容。比如美国为第1区,台湾为第3区,在美国购买的DVD光盘无法在台湾购买的DVD播放机上放映。可见,CSS技术干扰了DVD业者在市场上自由处置DVD的能力,权利用尽原则受到了技术措施的限制。

图书馆业者也对反规避条款表示了关注。因为反规避条款令版权人始终有能力控制对作品的访问和复制,这实际上扩展了版权人原本依据权利用尽原则已经用尽了的权利。例如,传统上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存档和接受捐赠等活动都因此受到了限制。

可见,技术措施的保护对权利用尽原则的影响确实存在。依据传统的版权法,合法拥有作品的用户享有很大的自主性:自由地阅读、欣赏作品;将它借给或者送给朋友;甚至可以转手卖出。但是,由于技术措施的采用,这一切都受到了限制。

(二)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公共利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对于一个特定社会的政治、文化状况和所支配的经济资源来说,公众利益是社会为所有成员(并非为大多数成员,也非为势力强大的集团,而是为社会中所有的人)努力争取的基本目标的集合。狭义的公共利益是指与版权人利益相对的,版权产业商利益之外的使用者利益,即公众自由使用作品的利益[12]。我国《著作权法》第4条第2款规定,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9条第3项指出:著作权人以复制、发行等方式行使其著作权中的使用权,以“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前提。

在数字环境下,版权人的作品往往可以通过网络广泛传播,提供给不特定的多数人使用。版权人的任何举措都可能对广大用户产生影响,其与公共利益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不可避免。这在江民公司的“逻辑锁”案件中得到充分的印证。该案是在我国著作权法和刑法修订之前发生的一起软件版权人因采取技术措施不当而受行政处罚的典型案件①,它突出地反映了版权人为维护自身权利采取的技术措施与公共利益之间潜在的矛盾冲突。该案留给人们的思考是:技术措施只能是预防性的,不能以打击盗版为名,采用攻击性手段;版权人采取技术措施对付盗版活动的行为必须合法,不能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必要限度。

(三)与个人隐私保护的冲突

对隐私权的保护,是现代社会保障人权、尊重个体自由的标志。数字环境下,个人隐私的保护因技术措施而变得异常脆弱。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使收集、获取个人信息和资料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侵权后果可以迅速、大范围地扩散,很容易造成比传统环境下更严重的损害。由于技术手段本身的两面性,版权人采取的技术保护措施也并非没有侵害隐私权之虞,对于那些反制性的技术措施,如具有跟踪、识别作用的技术手段来说,被控侵犯隐私权的可能性更大。比如,WindowsXP的推出就引发了有关隐私保护的争论[8]。

WindowsXP操作系统和.Net产品的核心组件——Passport鉴定系统,可以在网上收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并对消费者在互联网上的活动进行追踪和监视。美国的电子隐私信息中心(EPIC)和其他一些隐私保护组织据此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指控,认为微软计划通过它推出的WindowsXP操作系统和.Net产品“不正当和蓄意”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并要求联邦贸易委员会迫使微软改变它的不合理行为。这些组织认为,尽管微软在Passport中包括了一些选项,允许用户对他们的个人信息进行某种程度的控制,但是,这些信息仍然处在微软的控制之下。这些隐私保护组织要求联邦贸易委员会对Passport的信息收集机制进行调查,要求微软修改WindowsXP的注册程序,清楚地告诉用户接入互联网并不一定需要注册Passport;要求微软不得在没有获得消费者明确同意的情况下,和MSN下属的网站分享Passport收集的信息;要求微软在WindowsXP中增加匿名或半匿名技术,允许WindowsXP的用户轻易使用其它网上支付服务。

集(四)与公有领域公有性的冲突

英国1710年颁布的《安娜法》设定了“文学艺术的公有领域”(thepublicdomainforliterature)。一部作品超过了法定的版权保护期,或该作品所在国家、地区未对作品提供版权保护,也未参加国际版权保护公约,该作品就进入了“公有领域”。对于公有领域内的作品,使用者可以不征得版权人同意,也不需支付报酬。伯尔尼公约中,作者享有一生加50年的保护期。欧盟保护期限指令中,作者享有一生加70年的保护期[9]。

技术措施的采用使保护期事实上得到延长,从而使公有领域进一步受到威胁。一部作品超过了版权保护期,版权人不再享有版权,在版权法上它便进入了公有领域,理论上公众就可以自由使用。但正如学者指出的,“公有领域中的东西不一定都是自由可取”,“使用公有领域中的资源很可能会受到限制”[10]。实际上,由于技术措施的保护依旧存在,公众无法使用作品,除非对其进行破解,但这又恰恰违反了反规避法律的规定。于是,版权法在这方面陷入了二难的境地。

技术措施对公有领域另一方面的威胁来自于它侵占属于公有领域的内容的可能性。《WIPO版权条约》第11条将对版权客体的解密行为规定为非法行为,但却没有将对不受版权保护的客体的加密行为规定为非法行为。例如,该条款允许数据库的卖主自由地对一组不受版权保护的数据以一段导言或一个关键数码系统的形式贴上一个版权的标签,然后把整个数据库加密,并依据第11条所制定的国内法阻止他人对整个产品解密。因此,只有一种能够将那些把产品中显然应当划分为公有领域的材料予以加密的行为规定为非法行为的措施,才能在版权领域中实现平衡和公正,让那些受版权保护的内容加密,而让公有领域的内容向公众开放[11]。

(五)与合理使用的冲突

世界各国在对版权提供保护的同时,大多规定了权利的限制和例外。合理使用,就是各国普遍规定的限制之一。合理使用是对版权利用的特殊情况,它是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不必征得权利人同意又无须向其支付报酬,基于正当目的而使用他人作品的合法的事实行为。

在版权保护方面,法律与技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补关系。当法律的威慑力不足以制止侵权行为时,技术手段就发挥了替代作用。但是,技术措施对于他人的合理使用也造成了不应有的障碍。在数字环境中,合理使用制度由于技术措施的日新月异而正在缩小适用空间。版权人与使用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此消彼长的,过度的技术保护对使用者来说就是对其权利的限制、义务的附加。“没有人反对权利人在自己的私有财产周围树立篱笆,但是要是有谁把公有财产据为己有,就不能不受到公众的反对”[7]。技术措施正是版权人树立“篱笆”的行为,是版权人的“圈地运动”。过度的技术措施将阻碍技术的进步,形成不合理的信息垄断,与版权法鼓励作者创作、促进科学和文化的进步的立法价值大相径庭。诚然,由于在互联网上大量低成本、高质量地复制作品变得非常容易,且其复制件能够很快在互联网上传播,版权人的复制权已经越来越难以行使和控制。因此,法律应当加强对版权人复制权的保护,适当扩大复制权的范围。但网络要正常运行,往往又不可避免地在其计算机或系统中产生复制,如将这些复制也纳入版权人的复制权的范围中,势必会损害网络的发展和网络信息流通。因此,在扩大网络环境下复制权的范围的同时,必须对其网络环境下复制权进行适当限制,从而为社会公众的合理使用提供条件。

上述五个方面的冲突是技术措施保护所引发的最主要冲突,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冲突只会加剧。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中。就应该对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进行调和,做出取舍。在当前版权人权利范围高度扩张的背景下,我们应当调整立法以充分关照公众利益,最终实现版权保护的利益平衡。

三、技术措施保护的价值取向:重申利益平衡机制

版权在本质上是一种私权,代表着私人利益,而信息资源共享则是对公共物品的分享,代表的是公共利益,因此版权法试图通过对私权的保护最终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实现全社会的信息资源自由流动,充分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TRIPS协议在前言中承认知识产权为私权,同时承认保护知识产权的诸国内制度中被强调的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包括发展目的与技术目的。在第8条中还规定成员国可以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公共利益,并防止权利人滥用知识产权。WIPO1996年12月通过WCT和WPPT两个条约,其目的就是要解决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和使用以及对表演和唱片的制作和使用有深刻影响的数字技术和网络环境中有关的版权和邻接权问题,从而以尽可能有效和统一的方式实现对作者就其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权利(表演者和唱片制作者的权利)的保护,并维持作者的权利(表演者和唱片制作者的权利)与广大公众的利益尤其是教育、研究和获得信息的利益之间的平衡。

版权制度中,版权人对作品的专有与社会公众对信息的合法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构成版权领域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的主要原因。如果赋予版权人的权利过大,就会损害公众接近和利用智力产品的权益,从而使版权制度的根本目的无从实现;如果给予版权人的权利过窄,就会使作品创作的原动力不足,版权制度的目的同样也不能实现。因此,必须完善以利益平衡机制为基础和核心的版权立法。这就要求:版权法既要保护作品作者和传播者的合理权益,以鼓励作者创作作品、传播者传播作品的积极性;也要保证社会公众能够尽可能多地利用作品,使全社会能够共享作者创造的思想文化成果,最终促进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因此,在扩大对版权保护的同时,保证公众对信息资源的共享的权利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数字环境下,对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必须遵循版权法维持利益平衡的基本原则,否则版权法将会降低甚至失去其功效。数字环境的开放性、技术性、虚拟性、交互性、数字化等特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版权人、作品传播者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原有的版权利益平衡关系,不利于实现版权法的功能。因此,有必要根据互联网的特征及其对现行版权限制制度的影响,重申利益平衡机制,重新界定版权人、作品传播者和社会公众之间的版权利益关系,以实现上述版权利益关系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平衡。基于保护消费者的立场,对网络服务商等技术措施使用者规定相应的义务,以保障网络用户即数字媒介消费者的利益,是维护版权利益平衡的重要方面。我国《著作权法》第47条(6)项虽然也增加了保护技术措施的规定,但同时指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实际上就是为协调技术措施权和权利限制之间的冲突留有的空间。

四、结语

权利作为利益的法律化,是法律设定的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任何权利都有边界,这种边界是权利人与其他任何人利益的分界线或平衡点。在数字环境下,版权法应当着力调整版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既要保障版权人的技术措施权,又要保障社会公众分享科学文化知识的权利,促进人类文化知识的广泛传播与交流。版权法作为各种利益关系的平衡器,合理地构建起版权保护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利益平衡机制,正是其价值核心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澳]马克·戴维生撰,王源扩译.计算机网络通讯与美国版权法的新动向——评美国知识产权工作组1995年9月最终报告[J].外国法译评,1996(1):p60~66.

[2]郑成思.两个新的国际版权条约评介[J].外国法译评,1997(4):p72~77.

[3]李明德.美国正在审议通过实施WIPO两个新条约的议案[A].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一卷)[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p346.

[4]赵峰.隐私保护组织向美FTC指控WindowsXP和.Net[EB/OL]

[5]王迁.略论数字化作品著作权保护系统引发的法学课题[J].著作权,2001(1):p25~29.

[6]郑成思.版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p272.

[7]薛虹.因特网上的版权及有关权保护[A].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一卷)[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p131.

[8]袁泳.数字版权[A].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二卷)[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p33,p17.

篇7

【摘要】流行性重型乙型脑炎(下称重型乙脑),是由于乙脑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流行于夏季,其重症病例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和生命。现将我科2003年1月~2006年8月收治的36例重型乙脑病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3岁~10例,6岁~21例,10~12岁5例,平均7.5岁,32例来自农村,4例来自城镇。所有病例经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生化常规检查及病原学检查确诊。治愈34例,治愈率为94.44%,死亡2例,病死率为5.56%。

1.2临床特点所有病例都以无明显诱因的发热为首发症状,T39.5℃~40℃以上,开始发病有头痛、呕吐、嗜睡,进而意识障碍进一步加重,出现昏迷,大多数患儿出现不同程度抽搐,脑膜刺激征阳性26例,病理征8例,中枢性呼吸衰竭2例。

二、护理

2.1症状护理

2.1.1高热护理持续性高热可促发抽搐,加重脑缺氧、脑水肿和神经细胞坏死。因此,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将患儿置于有空调设备的病室,将室温控制在22℃~24℃,冰敷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由于乙脑的高热常为持续性,普通的降温措施效果差,这主要与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脑实质病变的刺激有关,因此对高热不退、昏迷的病例除采取综合性降温措施外,还可口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镇惊开窍。避免长时间用冰帽、冰敷、酒精擦浴引起的寒颤、咳嗽而导致颅内压进一步增高。本组病例经以上处理后,体温明显下降。

2.1.2抽搐护理频繁抽搐可加重脑细胞损害,易发生脑疝,增加后遗症致残率。因此应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患儿抽搐时的神志、瞳孔变化,抽搐发生的时间、频率、持续时间,及时报告医师并给相应处理;应用甘露醇降颅内压时宜及时、足量、按时执行,同时注意防止药物外漏,以免引起局部皮肤坏死。患儿发生频繁抽搐时除遵医嘱给镇静药物外,注意加强安全防护,在口腔上下臼齿间放置纱布缠好的牙舌板,防舌头被咬伤,床旁加护栏处用床单遮盖,避免躁动时撞伤。

2.1.3呼吸衰竭的防治呼吸衰竭是重型乙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重型乙脑患儿常规给予氧气吸入,以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脑缺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拍背、吸痰,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

2.2基础护理加强五官皮肤护理,昏迷患儿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每天做口腔护理2次,根据情况选用生理盐水,2.5%碳酸氢钠或3%双氧水,眼睛不能闭合时,可用生理盐水或凡士林纱布遮盖眼部;要勤翻身,皮肤易受压处用气圈棉花垫或泡沫塑料垫,及时更换汗湿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防褥疮发生。

2.3心理护理重型乙脑患儿病情发展迅速,昏迷期病情危重,家属情绪紧张,担心疾病预后,护士应针对家属的心理,及时向家属说明疾病发展的规律,做好相关解释工作,使其密切配合治疗。同时昏迷患儿的心理护理同样很重要,为了促进患儿意识恢复,从开始就采用王军等报道的呼唤式护理方法,即在做任何治疗、护理操作时,首先要呼唤其姓名,解释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鼻饲、擦浴、大小便都要先与患儿交流,像对待清醒患者一样与其不断交流,播放患儿喜爱的音乐,实现对神经系统的有效刺激,小儿的神经系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有很强的可塑性,呼唤可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重建神经功能网络,达到重塑作用,从而加速神经功能恢复,促进患儿早日清醒。本组病例从开始就有计划实施呼唤式护理,同时经常抚摸患儿的皮肤,增加刺激元素,结合相应的肢体康复功能锻炼,促进患儿的大脑功能和肢体功能恢复。在医务人员及家属的共同努力下,大部分昏迷患儿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意识,其中2例昏迷15天、30天的患儿,最终也恢复了意识,经康复训练,患儿智力很快就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

三、体会

重型乙脑患儿昏迷期病情危重,脑实质严重受损,特别是语言中枢受损最重。因此,除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挽救患儿生命,还应早期加强心理护理干预,采用“呼唤式”护理方法,讲述日常生活中患儿熟悉的事例,加强与患儿交流,诱导患儿思维,可达到促进患儿大脑功能恢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茂强,童菲.流行性乙型脑炎98例临床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2005,12(10):406.

篇8

关键词:多元文化;文化差异;中西方;护理差异

文化是一定历史、地域、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综合反映。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导致不同的社会现象和学科。护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的学科,是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领域的知识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随着社会发展,护理学已逐步形成以人为中心,研究自然、社会、文化教育和心理等多种因素对人的健康的影响,从而逐步进行整体护理的学科[1]。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方护理所存在的差异是非常鲜明的,现探讨比较如下。

1护理教育的异同

1.1培养目标护理教育培养的目标包括护理理念和护理能力等方面。西方多注重学生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实践、持续发展和合作等综合性能力及应对未来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学生人格的健全及职业价值观念,以人本主义思想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使学生具有一颗善良的心,秉承人本关怀对待每1例患者;中国的护理教育则注重从社会需要出发,以教育及培养为主,注重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具有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完成临床护理或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1.2教育理念西方国家护理教育的中心理念是关爱,注重以科学认识论为基础,课堂教学形式十分灵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中国的护理教育仍然停留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理念,仍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形式。明显可见的是,西方多以学科为中心、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及综合课程,其课程设置出现短程化、小型化的趋势,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创造性很容易调动起来;中国主要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式课程,多数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及课程中,自然科学及技术偏多,人文学科偏少,缺乏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人才的培养,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未知,敢于理论实践创新的精神不足[2]。

2护士职业态度的异同

2.1中国护士职业态度在中国,护士由于其临床护理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加之工资和福利待遇普遍较低,护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肯定和理解支持,倒班方式有损于健康、影响家庭生活等,而且护理工作要求精细化、严谨化、科学化和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与解决,这就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必须投入更多的体力和精力,这些现存和潜在的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产生职业倦怠,因职业态度的缘故常常觉得很压抑,不能轻松应付工作上的冲突,不能正视自我职业价值,常有辞职不干的想法[3]。

2.2西方护士职业态度Breimaier等[4]研究表明,西方护士的职业态度倾向于较高水平,护士对护理工作有较高的认可度。护理专业学生(包括毕业生和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新护士)的调查显示,10个毕业生中有9个相信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应该是非常轻松或者是有些轻松,大学毕业生都是怀着同样的理想加入护理行业的,这将成为他们一生的职业,他们的理想就是帮助别人;调查结果同样显示,临床实践后大部分学生还是同样积极,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对职业前景的展望非常乐观。

3护理现实应用的异同

3.1伦理道德医学护理伦理道德研究在许多问题上所体现的纷争,很大部分都可以由文化差异来解释。中西文化差异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主义、强调和谐共同的责任;而西方的生命伦理学建立在个人主义原则之上,强调个人权利。如在医疗护理决策方面,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个人与其家庭密不可分,多主张由家庭或者单位决定,而西方国家多认为应该由个人决定,即生命的支配权在于本人;又如,在对待身患绝症的患者知情权上,在我国一般不将病情告知患者,而是告知其家属、单位[5],而大部分西方国家则主张告知身患绝症的患者实情。

3.2护理管理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主体意识,以重视并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为其特点,在护理管理方面主要表现为:重均同、轻个性的偏向,主张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中会出现不同职称、年资、学历的护士承担相同的工作或同等责任等现象,形成较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价值观,讲究科学、民主,鼓励个人积极进取、勇于竞争,在管理方面则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管理的弹性化和护理工作安排的层次化,不同职称、级别的护士有不同的工作定位和责任。

4护理科研中的思维差异

人类思维方式可以分为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非理性思维或顿悟)两种基本类型,中国传统文化重直觉思维,而西方文化则尚逻辑思维。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重直观内省、轻实测论证,重直觉领悟、轻理论分析;而西方人注重科学、理性,重视分析、实证,因而往往借助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进行判断、推理[6]。由此,护理科研(论文)的设计上,中国人习惯于先交待研究背景、说明问题的原因,或提出论据再作结论说明自己的观点;而西方人一般则开门见山地摆出观点看法、点明主题,再依次交待研究背景、条件、原因、论据或分析。体现在护理研究中:国内的护理科研以把握整体性、方向性的研究为主,学术文章范围大,而缺乏前瞻性;西方则更注重细节,科研立足于实践、以实用为基础,多是针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5讨论

通过上述中西护理差异比较,可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西护理有较大的差别,但它们之间并非是水火不相容、不可磨合的,两者各具特色,各有其长短,可取长补短。因此,我国的现代护理事业,在护理教育方面,要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善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具体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临床护理方面,在发扬优势的前提下,应完善评价体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护理科研上,要转变思维,及时了解国外护理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向纵深化、前瞻性发展;在护理管理方面,要敢于突破已有的经验,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健全管理模式,博采众长,补己之短。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7.

[2]张凤,耿桂灵.跨文化护理理论在当代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2013,34(5):85-86.

[3]张浩,郭燕.护士职业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护理杂志,2012,29(9):38-40.

[4]Breimaier Helga E,Halfens Ruud J G,Lohrmann Christa.Nurses' wishes,knowledge,attitudes and perceived barriers on implementing research findings into practice among graduate nurses in Austria[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1,20(11-12):1744-1756.

篇9

为了实现油田总医院可持续化发展,我们按照勘探局党委第三次党代会上姚大福同志报告中提出的“建学习型企业、带学习型团队、做学习型职工”要求,根据总医院护理队伍的实际状况和我们总医院发展要求,我们着力打造学习型护理队伍。我们总医院共有女职工人,其中从事护理工作的有183人,“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明了护理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打造学习型护理队伍,提高护理队伍核心素质的必要性。

一、打造学习型护理队伍,提升护理队伍素质是现代医院发展的趋势。从人对社会发展的推进看,只有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社会发展对人的促进看,在社会变革中人们的观念在更新,素质在提高,从而实现着人的自由发展。

1、建设学习型护理队伍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需要。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特别是“整体护理”的推行和实践,护理在提升医院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上的作用越来越凸显。2002年,我院在抢救一例重症出血热伴多脏器衰竭病人中,由于护理到位,技术先进,操作细心,把病人从死亡线上夺回来。外院专家也充分肯定了在抢救过程中护理的重要作用。

2、建设学习型护理队伍是医院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面对新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挑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面对总医院逐步进入市场的趋势,必须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重大举措,构筑规范、科学、有效的职工素质工程实施操作体系。这既是实现我们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坚持“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建设学习型护理队伍是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需要。现代社会是一个充分开放的流动性很大的社会,社会信息化使观念创新成为素质发挥的必要前提,因为观念决定着人们对信息的选择、开发和运用,因而,必须培养职工的学习精神,在实践中坚持不懈的求知精神和创造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4、建设学习型护理队伍是形成职工的核心能力的需要。特别在医疗行业人才的竞争表现的尤为突出。要形成护理队伍的核心能力,就必须大力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既要掌握最前沿、最先进的技术,又要树立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等现代社会意识。打破墨守成规和封闭思维,形成赶超意识,大胆创新求变,在本职工作中做得最好、最出色,,以主动开朗的精神投入工作和生活。

二、打造学习型护理队伍,提升护理队伍素质主要途径和方法。所谓综合素质就是指人具有的特质所规定的活动能力和状态。也是智力、人格、道德、角色和体能的综合体现。我们常年的做法是:

1、现念的教育。第一,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现代职业精神。这就要通过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我们这几年连续开展的优质服务竞赛、文明服务通道建设、岗位明星评选及以“模拟病人”为主的“两访四会”等活动,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第二,提高职工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与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智力素质。我们通过自学、进修和岗位练兵帮助护理人员掌握文化知识,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应用外语、电脑基础操作技能和科学修养。第三,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掌握现代操作技术。通过岗位练兵、岗前培训,使他们熟练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且形成对技术的更新能力。第四,就必须努力培养职工树立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

2、多层次的在职教育。必须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实施目标从一次性上岗培训向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的转变;二是实施内容从适应型、考核型向提高型、储备型的转变;三是实施目的从单纯注重学历向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的转变;四是指导思想从单一型人才培训向复合型人才培训的转变。

⑴组织参加自学高级护理专业。我们先后组织了116名护理人员参加全国高级护理专业自学考试,有63名护士取得了大专以上毕业文凭,占护士总数的34.42%,正在就读本科的有35人,占护士总数的18.8%,目前我院护理队伍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有172人,占护士总数的93.98%。护理队伍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⑵做好岗前和岗中业务培训。岗前和岗中业务培训做到五个必训:既新护士上岗前必训;轮换专业时必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时必训;定期考核前必训;重大抢救和疫情中必训。在今年抗击非典中,我们根据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对做好消毒隔离、非典病人的专业护理进行专题培训,在对两例留观病人治疗中,表现出了成熟的消毒隔离意识和专业的护理技术,出色地完成了隔离期间的治疗护理任务。

⑶定期开展护理专业学习考核。坚持了每周有科室技术练兵、每月科室有小讲课、每季度全院有考核,每年有一次大规模技术竞赛。在历次全油田护理技术大赛,我们基本囊括了前三名的优秀成绩,成为全油田护理技术的排头兵。

⑷多渠道、多学科、多内容的培训。在抓好护理专业及时培训的同时,本着提高护理队伍核心能力的原则,我们还组织了英语培训、礼仪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公民道德培训、法律知识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如我们组织了礼仪培训后,在医院推广了服务礼仪和服务用语,护理人员在医疗服务中普遍做到了:接打电话先问好,问候语好字当头,祈使句、询问语请字为先,称呼语恰如其分,做到了请字当头,谢谢你不离口,对不起嘴边留,您好您早常挂口。体现了护理队伍整体服务水准。

⑸在实践中磨练、实践中提高。护理工作是一门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专业,不仅需要厚实的基础理论,更需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我院的医疗技术、设备这几年已达到较高水准,特别是近几年数字影像的引入、电子医疗信息的应用、介入技术的扩展等现代技术、现代新设备都对护理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引进护理技术;培训专科医师的同时培训护理人员;在确定专业医疗组的同时配备专业护士。如我们引进了进口呼吸机后,护理部专门组织攻关,研究相关技术,测定各项数据,改进操作程序,攻克了呼吸机“人机对抗”的技术难题,在多次重大抢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激励机制的运用。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就要创造一种进取、钻研、探索、攀登的良好学习氛围,探索学习提高与职工工资、奖金分配相结合、与考核晋级挂钩、与岗位竞争相联系、与评先评优相统一的多种激励方式,使护理人员真正成为学习型人才,使医院成为学习型组织。首先我们把护理人员技术考核和晋职、岗位竞争结合起来;并与单位经济考核挂钩,真正把建设学习型护理队伍纳入管理,用管理来规范和保证。二是在调整重要技术、管理岗位时先考虑业务技术好、考核成绩优、服务优秀的护士。三是实施奖励和表彰,无论是年度评先,还是服务评优,都把技术考核的成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之一。如历次评选的优秀护士、岗位明星都是院、局技术名列前茅者,从而真正创造了一种学习光荣、技术优秀受尊重的良好氛围。

4、既顺应医院发展又适合个人发展。现代医院必须形成一个发展的医院为人才可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发展的人才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创造无限生机的良好局面。对护理人员而言,提升素质可以增强岗位竞争能力,创造幸福生活;而对医院来说,对护理人员进行素质教育是应尽的责任,通过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减少医疗事故、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尤其当前,医疗行业也步入市场竞争,市场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打造学习型护理队伍,实现医院和护士个人实现双赢。:

三、思考和体会

1、建立有效的素质评价机制。根据现代管理的要求,要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形成综合竞争力,就必须建立科学的护理人员基本素质评价体系。还要建立护理人员素质档案,加强自我评估。把每个护士的知识技能、思想道德、工作业绩、培训考核结果等情况登录在案,输入微机,统一管理。坚持每事一记、每项活动一记,实行动态地跟踪记载,客观地记录下每个护士职业发展的轨迹。这是融现代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为一体的工作,也是建立学习型护理队伍、学习型医院的保证。

2、坚持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教育同时抓,建立激励人、振奋人的医院文化战略。如我们确立了“敬业、创新、科学、严谨”的医院精神;“确保医疗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医院目标;以“规范医疗行为,合理获得收入”的经营宗旨;“优质、诚信、科学、竞争”的经营理念;“团结协作、尊重理解”的团队精神;“救死扶伤,关爱生命”的职业信念;“以人为本”和优质便利的服务意识。以此不断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用现代医疗技术、先进的服务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服务内容、科学的服务机制、快捷的服务方式等医院文化,渗透到每个护士思想、体现在每个护士的具体实践中。

篇10

【关键词】 中医护理 发展因素 临床应用 对策

1 中医护理发展的现状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卫生部和教育部规定:护理教育以中专教育为主体[1]。1983年恢复本科教育,但内容浅显,教学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学生动手能力差。所以整体上讲,护理人员基础理论知识较差。中医本科护理从1999年开始起步,而且大多是在原来中等教育基础上发展而来,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观念滞后,对促进中医护理发展意识很淡薄等[2]。总之,促进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力量较弱,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迫切需要提高。

1.1 学科定位不清,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中医护理学的理论体系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由于传统医学中存在医护不分的现象,所以中医护理学不象中医学一样,存在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轮廓。因此尽管医护在职责上分了家,可中医护理学的学科特色不显著,定位不准确,使得中医护理发展目标模糊,这大大影响了学科前进的脚步。由于定位不清,所以在高等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体制和培养方案上,表现出对中医的信心缺乏:现代护理学内容占主体,中医护理学内容不断缩减,中医特色在削减,甚至很快要消失。

1.2 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促发展的意识及氛围

中医护理科研力量主要包括临床护理人员及中医院校的专任教师。医院护理人员的教育层次普遍较低,中医理论知识薄弱,知识面较窄,缺乏多学科知识。另外,医院护理人员大多数是妇女,护理工作平凡、琐碎,使护理工作人员难以超出自身的工作圈子去开展新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的发展。

1.3 中医护理高等人才的浪费

尽管中医本科护理从1999年才开始起步,全国各地的中医药院校仍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年青的大专、本科毕业生,掌握了基本的科研理论知识。但是,较多本科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由于下临床后与其他护士一样打针、发药、轮晚夜班,中专毕业的护士与本科毕业的护士的实践范围没有明确的区分,使有限的高等护理人员不能人尽其才,甚至流失。

2 影响中医护理发展的因素

2.1 现有的中医护士数量少,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即使是在中医院,中医护士的数量也相对较少。以我院(二级甲等中医院)为例,中医护士只占所有护士数量的20%。

且大部分是中专学历,中医基础理论薄弱,缺乏足够的辩证施护能力,虽能进行简单的中医技术操作,但不能将中医的理论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她们较少阅读中医护理文献,缺乏中医护理科研的能力。与此同时,可供阅读的中医护理论文数量也较少。这与日益蓬勃发展的西医高护、璀璨满目的西医护理论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2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中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如拔罐法、刮痧法等,操作简单,副作用少,疗效可靠,在民间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常见有家庭自备有火罐、刮痧板等。但在医院,护士必须在有医嘱的情况下方能对病人进行操作,而由于中医治疗效果缓慢,一方面有些病人难以接受,另一方面使得医师,尤其是西医师更倾向于对症治疗立竿见影的西医技术,这极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应用。 转贴于

2.3 社会对中医的认可程度

虽然在民众心中,中医有着重要的地位,但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医存有偏见。认为中医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不可能有多大作为。病人的需求决定着医学发展的方向,社会对中医的认可程度低,同样制约了中医的发展。

3 采用多种方式,促进我院中医特色的护理结构

3.1 重视中医护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规定,每年全院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培训中,以临床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基础理论为重点,培训后同步考试,力求人人掌握、人人能操作。并鼓励护士通过自考、函授等继续教育方式,取得中医护理专科、本科学历。同时将我院24名毕业于中医专科学校的中医护士,根据个人能力平均分配到各科室,作为中医护理学科带头人,带领本科室护理人员,根据每个病人的特点制定辩证施护措施,书写中医护理病历。

3.2 结合实际,促进中医治疗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对于临床中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适应症者,在取得医嘱后,为病人进行精确地中医护理操作后,取得明显的效果,获得病人的满意和赞扬。如在我院骨科,针对术后肠麻痹的病人,采取了新斯的明足三里封闭治疗,效果显著。同时配合医师开展了中药熏洗、中药外敷等中医整骨疗法。在疼痛科,开展了艾灸法、针刺法、拔罐法、刮痧法、穴位按摩法、熏洗法等。而在其他科室,也都开展了相应的中医护理操作,儿科的推拿、穴位按摩:神经内科的针刺法;消化内科的中药灌肠法等等,中医操作各显神威,使我院具有了浓郁的中医特色。

3.3 多种形式,加强中医中药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医院与电视台合作,制作了“中医健康路”节目,定期播放,向群众介绍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等中医的养生知识,以及常用的中医煎煮法、简单的中医操作如拔火罐、刮痧等的具体功能、禁忌症、操作方法等。让更多的人走进中医,接受中医的治疗与护理

3.4 将整体护理模式与中医的整体观念紧密结合,提高护理质量

临床中,将现行的整体护理模式进一步融入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将病人的生理、心理、饮食、所处的环境、社会文化的影响等,视作一个整体,人的一切均需要护理,通过细心地观察病人的情志、气色、舌苔、脉象等外在的变化,了解内脏的病变,从而制定出相应的辨证施护措施,同时还必须周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出因时,因人,因地制宜的护理方案。在这种环境下,每个病人感受到的都是个体化的护理,身心均受到尊重。

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潜力较大,这需要社会的认可,院科两级的重视以及护理人员的自身努力。对此,我们有信心,经过我们的努力,使中医护理越来越多地发挥其特有的特色和优势。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