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毕业生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3 02:1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毕业生毕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毕业生毕业论文

篇1

【关键词】 学生,护理;毕业论文;质量,控制

要求本科护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专业水平、操作技能、社会实践的综合和自我检验,是各门课程考试所不能代替的一种考核方式[1],也是检验学生创新能力高低的一种手段。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我院首次对护理本科毕业生实施毕业论文撰写、评审和答辩。通过专家的评审、学生的答辩,发现很多学生对论文的写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现就其质量作以下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右江民族医学院2006届护理本科毕业生共有85人均完成了论文的撰写,并按规定参加了答辩。

1.2 成绩评定办法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制定。毕业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人评分、答辩小组评分三部分组成,比例分别为3∶2∶5。

1.2.1 论文指导教师评分成绩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给出成绩,占综合成绩的30%。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共五个等级。

共同要求如下:论文具有统一的书写格式和语言规范,学位论文或学术论文已由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2]进行写作。分级标准:①优秀(90分以上):论文选题明确,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医疗工作或学术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独到性与现实性,并有一定的新意;论文中心论点突出,论据充足,论证过程逻辑性强,文章结构合理,表述流畅,层次清楚。②良好(80~89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论文选题明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医疗问题;论文中心突出,论据较充足,论据过程较有逻辑性,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表述流畅。③中等(70~79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较明确,分析比较深入;论文选题较明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医疗问题;论文中心较突出,论据较充足,论据过程较有逻辑性,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表述流畅。④及格(60~69分):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但内容欠充实,论文的论点较明确,尚能联系实际医疗工作;论文资料尚充足、具体,但比较陈旧,缺乏新意,论证不够充分,缺乏说服力,文章有一定的条理,文字尚通顺。⑤不及格(60分以下):论文选题不当,缺乏中心思想和论述主线,结构混乱,层次混淆不清,无逻辑性,主要论据短缺,论点论据脱节或严重搭配不当;论文抄袭他人文章、成果、著作,或直接摘自网络文章。

1.2.2 评阅成绩 这部分成绩由论文答辩小组成员给出。论文答辩小组成员对指导教师的初评成绩做再度评审,以确认成绩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该部分成绩占综合成绩的20%。

评审成绩的主要依据和条件有:选题是否恰当,论文主题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合理,表述是否流畅;选用资料是否恰当、充分,是否具有代表性;论述的逻辑是否合理;对初评成绩的认可程度如何。

1.2.3 答辩成绩 经过口头答辩,由答辩小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具体答辩情况给出成绩,并写出具体的答辩意见,这部分成绩占综合成绩的50%。

优:论文答辩中能够正确回答问题,思路敏捷,重点突出,言简意赅。

良:论文答辩中能够较好地回答问题,并对论文中表述不到位处加以补充。

中等:论文答辩中尚能够正确地回答问题。

及格:论文答辩中基本能够正确地回答问题。

不及格:论文答辩中不能够正确地回答问题。

1.3 问卷调查 本次共发放问卷调查8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为100%。问卷调查内容,见表1。

2 结果

2.1 论文类型 本组85篇论文资料中,基础研究类课题5篇,占论文总数5.88%,其余为护理经验介绍、护理体会等共80篇,占论文总数94.12%。

2.2 格式存在的问题 见表2。

2.3 评审结果 见表3。

表1 2006届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问卷调查内容(略)

表2 2006届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书写格式不规范(略)

表3 2006届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分布情况(略)

2.4 问卷调查情况 85人共有70人注意到了论文的标准格式;有68位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论文提出了修改建议,其中建议修改论文内容的有57人次,建议修改格式的有23人次;有30人在学校时参加了科研论文写作的课程学习,15人在学校参加了讲座的学习;仅有12人认为答辩时专家的问题尖锐;75人认为通过答辩将对今后的科研论文写作有促进作用;从论文的设计到完成有4人用了近1年的时间,有2人仅用了10天就完成了从资料的收集到完稿的整个过程;只有36篇有老师参与了论文的设计;指导教师有副主任护师6人,主管护师31人,护师32人,护士14人,其他2人。

3 质量问题分析

3.1 低分原因 本组资料中优秀论文较少,仅占7.06%;中等的比例相对较大,占45.88%;及格占15.29%。得分较低的论文主要有以下原因:①简单的经验介绍或总结。由于学生平时积累不够,对理论性的问题钻研不够深入,因而在分析现实的具体问题时,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使得文章缺乏深度,整篇文章泛泛而谈。②虎头蛇尾。即题目大内容小,有的主题包含两个或多个中心,导致论文内容重心不明确,严重影响了论文质量。③存在抄袭现象。虽然不敢整篇抄袭,但有明显的摘录几篇他人同类文章的内容拼凑加工而成,这无论在哪一部分的评分中都大打折扣。④重视不够。有的学生只是把它当作一次较大的作业来对待,用十天或十几天就很快完成,应付了事。⑤答辩准备不充分。答辩前没有对所写的论文相关的文献进行仔细查阅,没有预见到答辩时专家可能提及的问题,以致答辩时茫然无措。

3.2 存在的问题

3.2.1 格式不规范 从表2中看出,共有51人次格式存在缺陷。问卷调查中,虽然有70人承认自己在查阅文献资料时注意到了论文的标准格式,但真正在自己撰写时却疏忽了各个层次、段落的规范格式。引用参考文献的方括号在文中没有按要求放右上角,计量单位不规范,图表不形象直观,不能正确绘制统计图、三线表,参考文献的标点使用混淆不清等等。

3.2.2 论文准备不充分 主要表现在:①学院没有明确说明本组学生在下临床实习时要求写毕业论文,以致很多学生在心里上没有任何准备。在实习的最后三个月,学校才下通知要求护理本科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大部分学生才开始着手准备,因而有创新性的论文很少,护理经验介绍、护理体会的论文占了大部分的比例是不言而喻了,也影响了论文的质量。少部分学生有意识参与科研活动,所以他们一到临床,就主动要求带教老师从选题、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各方面进行指导,这些学生的论文花的时间近乎一年,均为科研方面的论文,完成得也比较满意。②毕业生就业的冲击。本组论文准备时间正是学生求职择业高峰,为了找到接收单位,很多学生将毕业论文放到了次要地位;对于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来说,普遍认为毕业论文对将来就业已经影响不大,不愿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写作,很多用人单位也要求已签订或意向签订工作单位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抱着通过就行的想法对待,其完成的论文质量可想而知了[3]。论文的资料准备,论文中论点与中心思想的阐发主要来源于丰富的数据、实例的说明与支撑[4],但本组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缺乏数据的支持、实例的佐证,特别是各种说服力强的资料。

3.2.3 指导教师投入精力不足 本组的指导教师几乎是从事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这些教师不但工作任务繁重,还要照顾家庭,对指导学生的写作有一种顾不过来的感觉,显得精力不够。当然也有部分指导老师责任心不强,没有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是从论文的形式和文字上作一般性的指导。

3.2.4 指导教师资历不够 从问卷中得知本组指导教师中,副主任护师6人,主管护师31人,护师32人,护士14人,其他2人。资历较高的副主任护师和主管护师占的比例不足一半,而护士作为指导教师的人数却为数不少。作为低资历的护士,连自己也难写好专业论文,怎么能去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呢?按规定,护士和护师是没有资格当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而校方或院方却没有加以管理和控制,致使一些学生在自己写好初稿之后随便请本专业的人员作些指点,这些人员不知不觉之中被冒充了他们的指导教师就事出有因了。

4 讨论

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高低,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能力,从更深层次分析,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却是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质量、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校风学风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5]。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毕业论文(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抓起,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实施质量监控。因此学校必须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4.1 把好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关 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开端,教师出什么题目,学生选什么题目,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师生都要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选题。只有学生对选题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好奇心和进取心,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就有可能做到创新。本组中有5名学生因为对科研产生兴趣,他们从始至终利用实习的空余时间投入研究,论文具有创新性,质量也较高。

4.2 把好填写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关 毕业论文(设计)的任务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填写的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总体规划,相当于工程中的设计图,对毕业论文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务书必须明确规定本课题要完成的任务和需达到的目的,具体技术要求和写作规范,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参考文献目录,具体时间安排(包括开题报告完成时间、初稿和定稿的时间、答辩时间、约定指导学生的时间安排以及联系方式等)[6]。

4.3 把好制定试验(调研)方案关 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完成。指导老师要负责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及信息,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类、分析,制定好可行性方案,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理清线路。

4.4 把好试验(调研)关 试验(调研)是实施试验(调研)方案,为毕业论文(设计)取得第一手材料的重要环节。学生应注意收集相关的数据、实例,归类记录清楚,为论文的写作作好准备。

4.5 把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关 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是对整个专业思维的物化,也是反映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毕业论文的写作关,对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意义重大。写作前应对学生进行一次写作格式标准化教育,使其格式与国际化接轨。指导教师要负责指导学生按规范格式进行写作;初稿完成后,指导教师应认真审阅,对论文的规范格式、理论观点、实践意义、论点论据、结构布局、语言润色等方面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指导,使论文达到格式规范、观点正确,论据充实,条理清楚,数据统计方法适当,文字书写正确、表述流畅。

4.6 把好毕业论文的答辩与成绩评定关 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必须进行答辩,而且答辩前才给学生10min时间对答辩问题作准备,专家提出问题后学生要立即回答。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事先就自己所写的论文及相关问题作广泛的思考和准备,并注意培养自信心,减少不必要的紧张[7]。成绩的评定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避免指导教师作为答辩专家。杜绝答辩流于形式,对不合格的论文,限期修改后再答辩。

4.7 把好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关 加强和完善管理,一是调整毕业论文的准备及撰写时间,避免与求职择业时间冲突;二是对指导教师的管理上,应安排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对他们作论文各个阶段的具体责任做出明确要求,还应将教师在指导论文写作中付出的劳动纳入正常的教学工作量;三是实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中期检查制度,检查毕业论文工作进展情况,抽查指导教师的指导记录等;四是建立奖惩激励制度,对优秀毕业论文给予表彰,推荐发表,并作为评选优秀毕业生的评定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美萍.电大护生毕业论文问题分析与对策[J].现代护理, 2006,12(14):1353.

[2] 国家标准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3] 陆富彬.对教学应用型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思考[J].高教研究,2006,10:59.

[4] 刘振军,张君维,赵志伟.高师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8(5):125.

[5] 叶志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要力求“五位一体”[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8(3):108.

[6] 叶志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要力求“五位一体”[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8(3):110.

篇2

1.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思考

2.本科论文写作过程细化性分析

3.提高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途径

4.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模式探索

5.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6.从高校本科论文环节浅谈本科评估与教学管理

7.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8.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问题的思考——以历史学为例

9.英语专业本科论文写作创新性研究

10.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11.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形式与选题研究——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视角

12.本科论文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3.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4.对艺术类本科论文的几点思考

15.自学考试本科论文预申请管理系统设计

16.护理本科实习生毕业论文回顾分析

17.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思考

18.基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导师制运行模式探索

19.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动因、困难及出路

20.跨校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初探

21.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学术不端现象平议

22.本科论文的创新性与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23.金融学应用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实证研究——以某地方财经高校为例

24.“全过程”本科论文写作中科学素养的培养——以法学专业为例

25.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论文选题的分析和思考——以南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本科论文选题为例

26.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质量因素探讨

27.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阐释与建构

28.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本科论文质量

29.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以钦州学院为例

30.关于图书馆服务职能与本科毕业论文的几点思考

31.二类院校本科毕业论文外审制度利弊及对策浅析——以陕西榆林学院为例

32.中日化工类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环节教育方式比较

33.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

34.工商管理函授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35.理工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现状调查与分析

36.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动机研究及其启示

37.略论大数据时代下本科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网络交互平台的工作机制

38.护理本科毕业生对毕业论文撰写的相关态度和行为调查

39.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40.体育专业本科论文写作不应取消而应加强

41.外语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多样化的现实思考

42.以案例分析为创新路径的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指导

43.论“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对当前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影响

44.强化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应用

45.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46.综合性大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辨析

47.英语专业本科论文写作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探索

48.关于提高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究

篇3

关键词:精英;应用型;护理;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173-03

随着21世纪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卫生的迅速发展,老龄化社会对护理的刚性需求,人们对护理品质的期望,社会急需高品德、高智能水平、创新精神强的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而这些正是精英化人才的重要特征。中国本科护理教育自1983年得到恢复,至今已有30年,护理本科毕业生数量已得到了大量补充,而护理研究生数量有限,他们大多成为护理教学的师资,因此在护理实践中缺乏精英化应用型人才,可见当下在第一批护理本科院校中开展精英化教育的探索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护理本科毕业生中缺乏精英化应用型人才原因分析

当前,护理本科生中缺乏精英化应用型人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目前护理本科教育的培养体系陈旧僵化:我国招收第一批本科护理专业的学校大多拥有国内一流的临床医学专业,并且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本科专业的基础医学教育在师资和教学模式上几乎是完全重叠的,这种在临床医学框架下开展的护理本科专业培养模式,尤其是早期没有体现护理特色的基础医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作为一级学科的护理学学科发展,培养体系落伍于“全人护理”的现代护理理念,因而导致了护理本科毕业生知识能力优势不显著,达不到精英化人才的要求。第二,护理毕业生大量流失:高考后进入第一批本科院校的护理生大多为专业调剂生,因此专业思想极度不稳定,加之社会对护理专业的偏见[1],家人对专业的认识不足等等,使得她们的专业认同度低,因此毕业后很多学生通过报考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或者通过在其他行业就业等方式,达到改变未来职业门类的目的,最终导致了护理毕业生的大量流失。因此,如何通过教育改革将这些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培养成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在工作中发挥其领军性人才的作用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以人为本”设定人才培养目标

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即以“以人文本”为灵魂开展教育改革[2]。“以人为本”必先尊重学生的选择和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同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高要求,即以学生的素质、需求为基础,针对市场中精英化应用型人才匮乏的现象,结合学校教学资源设定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他们对未来职业价值的认可,使他们未来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成为护理骨干。

三、以有用教育和专业情意培养结合的教育理念,构建“精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所谓的有用教育就是不仅教授学生现在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传授学生未来可能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也是精英化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之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育健全的人格。正如爱因斯坦指出的:“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在教育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给予他们人性的关爱,关注护生的身心发展,认识护理职业价值,感悟“恪尽职守、关爱、奉献”――护理专业情意。构建以有用教育和专业情意培养融合的“精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见图1):体现护理教育整体观的课程体系,社会活动和课堂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融知识、能力、情意于一体的精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平台建设,师资的一体化建设。

(一)体现护理教育整体观的课程体系,加大教学改革幅度

打破传统的基础-专业-实习“三段式”教学模式,通过课程知识整合,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护理专业课及实践环节的联系。早期教育注重促进学生专业主体意识的萌动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后期教育注重促进学生的专业主体意识的强化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在专业知识能力循序发展中,同时经历专业认知、专业认同、热爱专业的思想历程。

1.优化整合基础医学课程知识,凸显护理特色。通过基础医学和相关护理专业课程的整合,增强基础知识的有用性[3]。将解剖学和护理学基础进行部分整合,开设护理应用解剖学;在生理学教学中融入护理理论,将生理活动与整体护理概念相结合,并和护理学基础、健康教育部分课程内容整合,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知识、康复指导、保健等活动与内容[4]。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在提高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专业认知、对职业价值的认可。

2.建立综合实验实践课程群,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情意。从1―4年中,在每门课程开设的综合实验或综合实践课基础上,开设高度综合的形态学和机能学实验[5],以及临床护理综合技能训练、专业创新思维训练、护理人文社会素养等综合实践课程。机能学实验紧紧围绕护理专业能力与专业情意教育特点设计实验,形成生命体征的评估与生命活动、肝、肾损伤及治疗、急救与护理等专题。综合实践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项目为依托,在学校、医院、社区中开展社会服务、护理实践、护理研究。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能力,而且最大程度激发了学习、研究、创造、主动实践的潜能,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从知识、能力、情意全方位对学生进行一体化的精英化培养。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改革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目标,以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为手段,课程中运用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PBL学习、合作学习、小组讨论、项目学习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构建系统传授与探索研究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社会活动与课堂教育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体系,使学生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优化学习过程[6],促使学生内在知识的建构,以成就感促进专业认同感及专业热爱的培养。另外,通过节点教育和课堂人文环境的塑造,切身感受人性的关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和态度。科学地评价教育结果,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肯定并鼓励他们的付出与学习结果,采用多形式的考核方式:科普小论文、知识竞赛、学生讲课等。在学年综合测评分中充分体现学生课外的学习成果,如、专利申请、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等,形成结果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

(二)融知识、能力、情意于一体的精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障平台建设(见图2)。

1.课外个性化培养平台。学生根据自身的设计,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特色方向。通过开设国际护理的全英文课程,邀请美国注册护士授课,为有志于国际护理的学生提供发展平台;开展职业道德、前沿护理理论和技术、老年护理、长期照护、麻醉护理等专科护理课程的系列讲座;通过国际交流项目,为学生提供海外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港澳台校际间活动,上述措施为学生成为精英化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培养平台,并且拓展了学生对护理的认识,提升了专业认同感,更对未来职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2.健康校园活动和校内开放实验室制度。针对群体人口健康,倡导健康促进校园,开展校园的健康教育活动;以项目为载体参加市级各项与健康有关的公益活动;利用所学知识理论,借助教学标本,通过每年“5.12”国际护士节进行健康宣教、优生优育宣传活动。课余开放实验室,提供学生实践创新的场所。学以致用,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培养了知识应用能力和专业情意,而且专业价值得以体现,提升了护生的成就感。

3.搭建学生实践、科技创新的平台。服务社会也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与周边社区合作,搭建以老年护理、社区护理、慢性病护理为特色的社区服务、社区实践平台;借助教学、实习医院的病源、病种资源,搭建临床护理实践、研究的平台。以课程的课外训练任务、毕业论文为导向,鼓励学生在社会服务、社会实践、专业实践中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并在临床实践的教学管理中,采用实践任务管理模式,课间见习和集中见习相互补充的实施策略,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创新的空间和时间,提高精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

(三)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培养人才的保障,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结果,只有在基础医学师资和护理专业师资在护理教育整体观、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树立精英化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的培养理念,并将该理念融入整个教学活动中,才能使精英化应用型培养体系实现预设的培养目标。

1.师资队伍的融合。打破基础医学教师和护理专业教师间的学科界限,同进共退,组建相互渗透的教学团队,护理专业教师早期就参与如生理学等课程的教学活动,基础医学教师在后期也参与实践课程、毕业论文等教学活动。这种共同参与基础医学课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使教师间取长补短,得到了共同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教学工作的相互衔接、延续性及课程整合。

2.科技创新导师制、毕业论文导师制、课程课外训练导师制。①毕业论文导师制:国内大部分护理专业没有毕业论文的要求,10年前我们将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纳入了教学计划,学生在第四年进入临床实习时就配备论文指导老师,实习中期确立论文内容,实习结束后进行论文交流和评比,优秀论文推荐发表。②课外课程训练导师制:学生通过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程的课外训练任务配备专门的辅导教师。③科技创新导师制:根据1~4年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设计了不同级别的创新活动(见图2),而且创新活动的难度呈阶梯式提高,创新活动的原则是提升专业主体意识和综合能力,形成了学生间的循环接力运行流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专业实践中形成自主科研项目。在教师指导下,以具有护理特色的项目为载体,组建以高年级为主的大学生创新团队,开展创新活动。创新团队成员带领低年级的学生开展与项目相关的活动,引导低年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设计和兴趣。周而复始。

四、结语

高质量人才培养应符合三个基本要求:即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符合科技文化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才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教育者构建的培养体系最终是为学生服务的,只有获得了社会、学生共同认可的培养体系才有存在的价值,只要让护生在我们构建的体系中享受学习、享受实践、享受创造的感觉,让社会得到真正需要的护理“人”,才能实现高等护理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玉梅.护理人才流失的分析与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08).

[2]席成孝.从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看我国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安康学院学报,2013,(01).

[3]杨艳艳,杨桂染,闫瑞霞,赵文涛.PBL教学法在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中的运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

[4]邱丽颖.通过解释生命现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

[5]李英.开发医学综合实验对护理本科生专业素质的培养[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

[6]周雷,杨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方法和实施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04).

篇4

一、我国与荷兰汉斯大学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比较

(一)培养目标

1•中国:护理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并能够与国际接轨的,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现代护理学理论和技能,具备教育、科研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护理人才。

2•荷兰汉斯大学:毕业生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须有管理才能,有远见,能够处理复杂情形,知晓卫生保健及相关学科的新进展。具备良好的评判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明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毕业生是能够在欧洲劳务市场发挥作用的高级职业护士。

(二)基本要求

1•中国:本专业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基础医学、预防保健、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临床护理技能训练,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6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2)掌握现代护理学理论和技能;(3)掌握护理急性、慢性和急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及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应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4)具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护理科研能力;(6)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写和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2•荷兰汉斯大学:通过学习,学生必须获得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明确专业发展的趋势,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自我反思能力。毕业生应能胜任5项职业角色:(1)提供护理服务;(2)组织护理工作,开发、指导护理计划和制定个体护理方针,组织和协调涉及几个学科的完整的护理过程;(3)进行护理改革;(4)指导同行;(5)护理专业人员。毕业生应具备12项能力:(1)应具备提供专业的和人道的护理服务的能力;(2)应具备应用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的方法;(3)应具备对个人和群体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4)应具备协调相关护理服务的能力;(5)应具备协调落实已达成共识的措施的能力;(6)应具备开发和实施新的护理计划的能力;(7)应具备制定相关护理方针的能力;(8)应具备参与护理质量标准设计的能力;(9)应具备帮助和支持其他护士完成指定的护理任务的能力;(10)应具备提供建议和帮助的能力;(11)应具备改变专业和专业意识的能力;(12)应具备积极尝试新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1•中国:四年本科、理学学士。

2•荷兰汉斯大学:四年本科、护理理学学士(BSN)。

(四)专业特色

1•中国: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学习管理、涉及科研。突出护理是核心,以护理为主线组织课程,课程体现现代护理学的观念,反映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护理专业课程注重人的基本需要,注重人对健康问题的反应,注重人文科学知识和行为科学知识的补充,注重解决健康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技能。学生从第一个学期就学习护理学的课程直到完成全部课程,护理这条主线贯穿四年学习的全过程,使“人是一个整体”的观念不断得以强化。设置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群使学生具有科学研究的意识,寻求和利用科研成果,并参与护理科研;主动地、持续地、评判性地获得国内外与本专业有关的新知识,促进自身和专业的发展;运用管理学知识有效地计划和安排护理工作;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也在不断发展,社区护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荷兰汉斯大学: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能力本位学习。

护理学院提供以能力本位为中心,多种教育方式为特征的教育。重点是使学生能够应付复杂的护理情形,能够在没有或不能使用现有的标准护理计划和护理方案的情形下完成护理工作。获取质量控制、质量检测和质量改进的知识和技能,控制护理质量,并具备护理管理能力。传授更具科学性的循证护理,使毕业生能以此指导和发展护理,使毕业生能在迅速发展的卫生保健事业中提供审慎而又有科学依据的护理服务。部分课程将使用双语(荷兰语和英语)教学,开设多国文化教育,以便于学生和教师到欧洲各国交流学习,推动国际合作进程。

(五)专业化方向

1•中国:(1)社区护理方向:开设课程有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人际沟通、传染病护理等;(2)中医护理方向:开设课程有中医基本理论、针灸推拿学、中医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人际沟通等;(3)口腔护理方向:开设课程有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医学基础、人际沟通、口腔保健与护理、传染病护理学等;(4)涉外护理方向:开设课程有英语口语、专业英语、传染病护理学、人际沟通、多元文化与护理等。

2•荷兰汉斯大学:(1)慢性病护理;(2)精神心理疾病护理;(3)重症病人护理;(4)妇产科、儿科、青少年护理。除专业化方向课程外,学院还提供几个选修模块。如:家庭护理,护理教育,护理技术,司法精神病学,护理管理,护理改革等。学生必须选择一些选修模块,才能获得足够的学分。通过选择选修模块和专业化方向,为学生提供多个职业方向,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迅猛发展变化的卫生保健事业。

(六)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

1•中国:

(1)课程结构。四学年组成:40周/学年,四年160周,其中:理论111.5周,实践48.5周。第一年,以公共课和部分基础课为主,实践2.5周(军训2周,入学教育0.5周);第二年,以部分公共课和基础课为主,实践2周(临床集中见习);第三年,以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为主,实践4周(社区集中实习2周,综合实践2周);第四年,实习和毕业论文,40周。

(2)课程设置。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包括国情、英语、体育、计算机等;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3)专业课程,包括护理学、心理学、健康评估、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管理学等;4)专业方向课程;5)实践训练,包括军训、综合实践(社会实践)、临床及社区见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

2•荷兰汉斯大学:

(1)课程结构。四学年组成:42周/学年,四年168周,其中:理论78周,实践90周。第一年,预备教育阶段,理论30周,实践10周,选修2周;第二年,职业准备阶段,理论20周,实践20周,选修2周;第三年,专业化方向阶段,理论20周(专业化方向4周,选修模块16周),实践20周,选修2周;第四年,毕业阶段,专业实践20周(专业化方向16周,选修模块4周),实践20周,选修2周。

(2)课程设置。1)理论,包括护理学、解剖学/生理学、医学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法律、组织管理学、国际学、科研方法等;2)技能,包括护理专门技能、沟通技能、管理技能;3)实践训练,第一学年10周,第二学年20周,第三学年20周,第四学年40周(实习20周、论文20周);4)专业化方向。

(七)教学方法

1•中国:(1)课堂讲授;(2)示教;(3)自学讨论;(4)实验实习;(5)操作练习;(6)角色扮演;(7)病例讨论。

2•荷兰汉斯大学:(1)理论学习路线,学习在工作模式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2)综合学习路线,针对护理单个项目的学习,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有机结合起来;(3)技能学习路线;(4)进一步学习路线,附加路线:包括特殊理论和概念的学习,如科研、循证护理、各国文化学习等。

二、中国与荷兰汉斯大学护理教学计划比较结果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状况大体一致,笔者收集的几理学院教学计划大同小异。我国与荷兰汉斯大学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比较结果如下:

1.培养目标。尽管东西方文化有较大差异,教育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在对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方面是一致的。即不仅要专业知识扎实,而且还要会管理,要面向国际。

2.基本要求。从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方面,两国的要求大同小异。但从能力方面荷兰更加注重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社交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3.专业特色。两国的专业特色与国情密切相关,各有特色。但荷兰在对不同年龄的护理、家庭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方面更有特色。

4.课程结构。从课程结构看,差异较大。近几年,尽管我国的护理课程作了较大幅度的改进,加强了人文方面的教育,但基本上仍以护理理论为主。相比较而言,荷兰的课程设置以能力为主,面向国际,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是专业素质。

5.实践训练。从实践教学看,由于各校招生规模大,实践教学资源有限,国内多数学校的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为2∶1,实验多采用应证性实验,临床见习多采用集中见习的方式完成,课程设置为先基础,后专业,再实习的“三段式”,因此,理论和实践是脱节的。荷兰的实践训练从第一学期开始,每学期都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实践训练,第一年10周,第二、三年分别20周,第四年40周,超过了理论的学时,学生的能力得到加强,学习目的明确,因此,适应护理发展的需要。

三、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提高。国家的改革开放,国际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护理教育如何适应社会人群对健康的需求,与国际接轨,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篇5

一、“3.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背景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简称五年制高职)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职业教育,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强调教育目标的“职业性”和技术的“高级应用性”,强调对受教育者个性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五年制高职因具有五年教学计划统一安排的灵活优势,可以科学地统筹安排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既兼顾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又可按学年分目标、分阶段安排好实践教学活动,所以临床普遍反映五年制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具有明显优势,但同时也提出了卫生职业院校普遍采用的“3+1”、“4+1”人才培养模式将实习放在最后1年存在的弊端,学生常常因在实习期间忙于找工作及应付全国护士执业考试等严重影响了实习的效果,不利于医院的规范管理。为了能充分发挥五年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有优势,较好的衔接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遵循人的认知过程需要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认知规律,我校探索了“3.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3.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

“3.5+1+0.5”人才培养模式是将5年的护理人才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见图1)。第一阶段:“3.5年”为在学校和医院学习公共课程、专业课程,进行仿真实验实训和临床见习。公共课程包括德育、体育与健康、语文、英语、数学、化学、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心理学基础、人际沟通等课程,共计1602学时。既达到了高中阶段学习的基本要求,又保证了所学知识的基础性、发展性;同时,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相匹配,在专业情景中学习文化课程,在文化课程中渗透专业思想,使文化课程的学习更具有专业针对性、实用性。专业课程包括护理学入门、人体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病因病理学、护理药物学、护理伦理、营养与膳食、卫生保健、中医护理、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危急症护理、护理实践实训,共计1766学时。与“4+1”模式不同的是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提前,如护理学入门、人体结构与功能均放在了第一学期,并且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即邀请临床一线专家讲述个人专业成长历程、发放毕业生成才典型手册、参观护理仿真实训室,让学生尽早了解专业、思考专业,稳定专业思想;与医院合作积极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做合一”、“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组织学生的暑期临床实践活动。第二阶段:“1年”到医院跟岗实习,完成知识内化,理论联系实践,巩固技能训练成果,培养临床护理思维,提高临床护理核心能力。学校在这阶段加强校院合作,形成精细“一二三四五六”管理模式。即:①编制一本《毕业实习手册》,涵盖实纲、规章制度、安全防护、心理调适等四项内容,指导学生规范、文明、安全、快乐实习。②撰写两类文章:实习日志和毕业论文。③强化三个稳定: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稳定的合作教育管理组织;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④强化四点要素:优布点(择优选择实习点);严进点(实习前理论技能考核达标方可进点实习);勤查点(2周1次网络询查,2月1次辅导员进点巡查,1个季度1次教务牵头专项检查,每年一次校长带队综合检查);高指点(选派高素质的实习指导教师进行高标准、高质量的指导)。⑤实施五项考核:实习前理论技能考核;实习出科考核;实习期间四次模考;综合技能巡回抽考;实习结束时的综合考核。⑥开展六个合作:校院合作制订实纲,合作带教,合作管理及考核,合作评选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及优秀实习生,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研究,合作指导就业、创业。第三阶段:“0.5年”为学生返回学校,完成护理管理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论文设计,计84学时。同时,根据个人情况查漏补缺、强化专项,做好就业前知识、能力的针对性补充,计255学时。如根据就业意向设置专科护理模块进行专项技能或技术培训;根据执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模块进行相关课程的选修;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开展护理前沿知识的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三、“3.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一)紧贴岗位,稳定专业思想

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时年龄较小,可塑性较强。学校抓住时机尽早在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中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开展主题班会、护士礼仪展示、个人才艺表演、护理专家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学校-家庭-行业“三位一体”的全员育人体系,学校、家长、医院尽早磨合、形成合力,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稳定学生专业思想。使其能够准确合理的定位工作岗位,乐意服务在基层医院第一线,工作安心、踏实、吃苦耐劳,满足基层卫生服务市场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紧贴临床,凸显实践特色

为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紧贴临床,学校每年深入市场广泛调研论证,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出发,不断修订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保证充足的理论课时数条件下,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数(见表1)。建立由实验、实训、临床见习、技能训练、社会调查、跟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创建校院合作青年志愿服务基地,开放四大实训中心,创造条件使学生尽早进入实验、见习和实训环节,加大学生独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目前,大多数高职护理专业都实行“4+1”、“2+1”人才培养模式,新老实习生交替均在6~7月份,老实习生撤回学校,新实习生尚未适应,又正值医院工作繁忙之际,病人多、人手紧,给医院工作增加了很大压力。而“3.5+1+0.5”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高职护理实习生是在每年的1~2月份进点实习,与其他院校护生错开进实习点时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院带教压力,同时与医院一年的工作周期重合。因此,“3.5+1+0.5”人才培养模式的护生实习受到医院欢迎,实习生也可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紧贴专业,提升学习效果

“3.5+1+0.5”人才培养模式破除了以医疗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整体护理为标准新型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即按生命发展不同阶段的健康问题和健康需要来组织课程,建立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课程体系。同时,根据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性统筹合理安排课程的授课时间,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保证学习效果。如人体生理学授课时间安排在人体解剖学之后,药物学授课时间安排在病因病理之后。为了能尽早让学生明确专业岗位需求,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在课程设置上不仅专业课程与临床“无缝”对接,文化课程的学习也注意与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相联系,让学生学到能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理论知识,删除一些过深的、不必要的纯理论,增加与专业岗位需求有关的心理学、礼仪、人际沟通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文化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5+1+0.5”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阶段学生在校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经过第二阶段的实习,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了切身体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实习返校后的“0.5年”,学生会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查漏补缺,而且有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后,学习更能抓住重点,学习效率更高。

篇6

关键词:带教老师 实习生 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10-0162-03

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校的最后阶段是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点,是必经途径。让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带教老师圆满完成带教任务,双方需要互通信息,及时交流,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为此针对老师与学生的身上存在不同的问题进行剖析。

1 带教监管力度不够

部分老师缺乏责任心,片面认为带教是一种负担,怕学生出事,不如自己做。有的老师则认为多了各跑腿的,都让实习生去完成,科室对带教工作不重视,只让学生干杂活,有的老师工作忙,带教同学太放心,不能做到“放手不放眼”。

2 带教老师未采用启发式教学

目前临床带教老师因为学历职称等条件的要求,相对年青化,存在带教经验的不足,不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带教方式,本科生提出这方面的建议最多,讲的少,具体操作多,缺乏对观察、判断、管理、科研能力的培养与锻炼,阻碍了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是不同层次毕业生总体水平相等。

3 护理人员不足,将实习生当作人力用

护士缺编现象存在,为了应付日常工作,忽视了讲课与示教,特别是到了后阶段,实习生环境熟悉了,老师较放心,有则作为定向实习,而不能完成实习计划。这也是市场经济下产生的新的供需要求。

4 学生与老师、患者交流欠缺

本院的带教老师属于非脱产形式,因倒班等原因,同学入科很长时间不知带教老师是何许人也?有的老师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及沟通。实习生与患者交流存在很大难点,分析一下,原因诸多:学生来自与五湖四海,方言问题成了首要障碍;作为80 后的实习生,不能适应本岗位的工作,角色转换慢,尤其是本科生认为自己学历高,只重视学习技术性强的,而忽视了最基础的生活护理及病情观察;缺乏沟通技巧,与患者交流的方式与尺度把握不够;作为学生社会经历少,知识面狭窄,专科知识掌握不够,本身底气不足;受大环境的影响,维权意识的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实习生不信任,患者不让实习生打针等从事有创伤性的治疗,另则科室怕满意度受影响,几方面的因素导致实习生临床实践机会减少;职业道德观念模糊,学生实习不安心有的只是拿文凭,缺少医务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及素养及工作热情。

5 实习生自身的因素

实习生分不同的层次(中专、大专、本科生),从年龄和知识结构来讲,参差不齐,年龄小存在自觉性差,知识层次高的学生想法多,较难琢磨。 整改与对策

5.1 完善教学工作

2007 年的12 月曙光东院顺利通过ISO-9001 质量体系的贯标,西院通过复评,将教学的相关制度都纳入了管理体系中,护理部成立了教育科研委员会,并设立了专职人员以条块结合的形式进行系统管理。

5.2 重视岗前教育

5.2.1 实习生、新职工进岗前护理部集中岗前培训一周,课程设置有:医院概况、职业道德教育、护士礼仪规范、护理安全防范、消毒隔离知识、内外科护理、各种相关检查准备、实习生管理条例及各项制度等。

5.2.2 进科室后,加强入科教育,由病区护士长或带教老师介绍环境,床位分布,区域设施,相关规章制度及专科特点,尤其加强自身防护教育。

总的目的是帮助实习生尽快适应,顺利过渡角色转变,让他们感到护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5.3 严格落实带教

“有效的临床护理教师”是由宋春燕等人提出的,有效的临床护理教师应当是护理专业学生的角色榜样:具有专家般的临床技能,能在现实的临床环境中阐述护理知识,并且能运用临床经验和教学技能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1。科室执行专人带教,根据不同层次的实习生及实习期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带教方法。

5.3.1 针对不同层次的实习生

完成大纲要求,科室定期开展小讲课、护理查房、技术操作示教等活动,专科以上的学生完成个案书写、个案答辩,每位实习生出科前要完成本科的理论与技能考核,要求实习生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防止差错发生。针对本科毕业生安排有经验的指导老师,专人负责完成毕业论文。

5.3.2 针对不同阶段的实习生

制定不同实习内容,如初期掌握常规性工作,中期加强交流及技能操作水平,后期要培养观察、判断能力。在实习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就业问题,在此期间学生可能思想波动较大,出现实习不安心,会增加请假机会,作为老师要注意从人性化角度考虑,稳定思想,调整心态,以利顺利渡过此阶段。

5.3.3 针对不同的实习生

每个同学的个体差异较大,要学会因人而异的开展因材施教。有的反应慢、接受能力差,老师要耐心、细心,多关心,多帮助;有的好学生,不要吝啬表扬,以肯定优秀,鼓励落后;对于专业思想不稳定的学生,要端庄态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5.4 注视环节管理

要求实习生注视基础护理工作,特别是本科生要克服只关心“技术性”操作,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落实专科知识的培训,抢救设备的使用,加强技能训练。护理部每月定期进行操作示教,使的实习生能规范化操作,科室负责考核工作(基础和专科),以提高操作水平。根据书写要求认真指导正确的书写护理记录,及时修改,以提高文件书写能力。

开展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鼓励学生共同参与,教学生交流的技巧,教学生采用不同方式如肢体语言、手势等,进行,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5.5 加强师资建设

5.5.1 师生互动,互找不足 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因此要选择具有大专或以上学历,工作两年或具有主管职称,有爱心、责任心的人员担任带教工作,并全面衡量,综合考评。通过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及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双方互评,如学生每季度填写无记名调查表,从反馈中获得学生的期望需求,还有护理部定期组织学生及带教老师开会,在会上将各自的不同意见,予以沟通,定期整改。通过双向评价,护生认识到自身问题,不断改正,老师也看到了带教中的不足,从中分析原因,积极整改,提高带教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5.5.2 加强培训、提高水平

据统计33.5%的学生认为护理师资水平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2,加强师资队伍各方面培训,如院内或到院外进行培训学习,组织各种竞赛如技能操作等形式,以提高整体带教水平。

5.5.3 创造空间、实施激励

护理部每年进行各种竞赛,评选优秀带教老师,激发荣誉竞争,加强激励机制实施;根据不同科室带教情况,发放带教费,充分调动临床带教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做到专款专用。

当今社会,随着学历、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发生者微妙的变化,老师希望带出好学生,学生希望碰到善解人意的好老师,但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老师在保证带教质量的基础上完成带教任务,学生顺利毕业走向新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篇7

工作总结是对这一年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评价、分析以及研究,从而分析不足,得出可供参考及改进的经验。今天小编整理了辅导员2020年度个工作总结模板范文五篇供大家参考,共同阅读吧!

2020辅导员年终工作总结120_年9月伊始,我进入学校,承担16级_班200名新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不知不觉间,已经接近学期末。在这半年里,我收获很多,和前辈们的相处让我收获了很多难能可贵的经验;和学生的相处让我学会了如何处理各种各样的班级日常事务以及突发状况。我从一开始接触这份工作的迷茫,到逐渐适应熟悉,以下就是我对这半年来的各个方面的总结。

一、端正思想,坚持学习

作为一名大学辅导员,应该是具备高尚的人格,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讲求为人师表。本人思想端正,作风正派,服从各项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办事认真负责。工作中,能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学部党总支及学部党总支第二支部组织的各项理论学习活动,认真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在业务知识学习方面,作为一名新进辅导员,我认真学习了学生手册、学校、系部的各种规章制度、辅导员工作指南等,全面深入了解学校和学部的基本情况,熟悉辅导员的业务知识;大量阅读辅导员理论文章,着力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

二、履行辅导员工作职责,完成工作任务

1、认真做好_级_班200名新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1)充分做好迎新前的准备工作。我把迎新前的主要准备工作放在了阅读新生的基本情况以及通过学生圈与学生建立联系。了解他们的家乡、特长、兴趣爱好,便于今后对学生管理做到心中有数。

(2)迎接新生。首先是见好“第一”面,留意观察学生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及时做好了记录;其次是“第一”时间走访学生宿舍。报道结束后的当天晚上,我第一时间到学生宿舍走访。了解他们的住宿情况,是否还有需要解决的困难,并告知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一定要注意人、财、物的安全。最后是召开“第一次”班会,告知开学初期的一些事宜。

(3)做好军训和入学教育工作。遵照学生处安排,执行军训期间,新生辅导员值班工作,做好新生军训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帮扶工作;组织新生参加专业思想教育讲座以及新生入学教育系列讲座,并随班听课。与学生沟通,耐心倾听与指导。首先,在学习和生活上加以指导。这一点在低年级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远离父母、远离家乡,在生活习惯上、学习上会遇到不少困难,如:很多学生不适应集体住宿,不适应大学老师的授课方式,不知道该如何去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这些都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困扰。其次,在社会实践上加以指导。大学阶段,作为从学校到社会的一个过度阶段,学生除了要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当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与社会的对接能力。

(4)组建好第一届班委会。在前期观察以及民主投票的基础上选好班委,充分信任她们,并加强考察和督促,适时地做出指导,引导他们更好地工作。

(5)组织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大家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个班级,组成了一个大家庭,这是一种缘分。我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原本不熟悉的学生相互认识,相互了解,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6)做好特殊学生工作。摸查新生家庭经济状况,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按时完成本学年的国家助学金评比、公示、网上录入等相关工作。此外,针对贫困生、单亲家庭以及性格孤僻学生做好沟通交流,使他们及时的调整心态,以一种积极心态去面对大学生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自信自强的观念。

2.配合完成部分团总支学生会的指导工作

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护理礼仪大赛、元旦晚会等活动,并做好团总支学生会20_年工作总结以及20_年工作计划。

三、个人工作不足及展望

1.不足: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前瞻预判性;

做事情的计划性、调理性不足,特别是组织元旦晚会的过程中,缺乏完整有条理的规划,导致一些环节处理地比较仓促。

2.展望:希望自己能够在新的一年里继续积累经验,多向前辈们学习,丰富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个人文化素养;

做好工作计划,把每一件事做细致,做到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2020辅导员年终工作总结2自从担任辅导员工作以来,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在实际工作中感觉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辅导员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对于学校人才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辅导员不仅在政治思想方面要给与积极的引导,同时在生活学习上要给与积极的关照和指导,因而辅导员不仅是学生的老师,同时还是学生的朋友,与学生互为师友,相互帮助。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本着“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以学生的思想教育,学风建设、科研能力提升为工作重点开展工作。使绝大部分指导学生能够积极适应在党校的学习与科研。通过不断地与学生磨合与了解,我们已经能够基本了解学生们在党校的思想状况与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我们的工作思路与方式方法,较好的实现了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了解。现将我们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自身理论学习,提高政治工作水平

辅导员工作首先要在政治思想方面给与学生以积极的引导,保证同学们在思

想上政治上有良好的表现,辅导员自身的思想素质理论水平是从事这项工作的理论基础。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相互学习,积极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在工作中以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学生工作不马虎,不松懈,不拖拉;对工作实实在在,表里如一,按客观规律办事,对工作精益求精,不应付。

二、辅导员工作开展的大体情况

3月25日,我们邀请全体硕士生,跟随在职研究生前往扬州高邮菱塘乡调研,共同学习。4月17日,我们邀请到菱塘乡乡长薛元金同志走进同学们的课堂中,为大家作了关于“宗教政策与事务管理”的讲座报告。6月23日我们邀请到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徐椿梁教授,在哲学教研部会议室为15、16级的同学作报告,报告题目为“中国文化中的伦理学”,6月26日,我们召集同学们,就毕业论文的写作进程、学术规范、注意事项作了一个培训会。9月初我们再次召集17级的同学,通过课堂教学、日常交流等方式引导其毕业论文的写作,10月初我们邀请到15级付玉莲同学为哲学研一同学作了一次经验的介绍会。通过实地调研、学术报告、经验介绍、课堂教学等形式帮助同学们开拓学术视野,布局论文的写作,在这其中了解他们的学术兴趣、思想动态。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还通过微信、面询、进课堂、下寝室等方式积极了解同学们的思想近况和生活状态,并与同学们积极开展对话交流。在生活中,王怀宇、许诺等同学曾帮助我们修改电脑文件,并帮忙收取信件,在第三十三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同学们为我们送上了教师节礼物。我们外出参会带回来的礼物也会分享给他们,9月31日,我们还给哲学部的每一位同学都赠送了一个中秋月饼,通过也他们一起聊天、一起吃饭、一起掼蛋,建立了相互间的信任。

三、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辅导员工作是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既然作了辅导员,我们就要把这项工作做好,我们深知肩上责任重大,同样意识到自己工作上的不足,接下来我们辅导员的工作,要做到:

1、端正工作态度,积极与研究生处进行工作对接,努力创造条件,切实服务于学生们成长成才。

辅导员工作是份良心活,我们要摈弃不良的工作心态,不断加强政治思想上的学习,努力成为推动学生政治思想进步的良师益友。

2、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重点围绕学业提升、科研写作、学风建设,通过毕业论文讨论、专业讲座、外出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开拓研究思路与兴趣专业,努力成为推动学生学业学术进步的良师益友。

3、在生活中,积极与同学们沟通,通过微信、QQ等方式手段加强与他们的联系,通过下寝室、进课堂等方式手段了解其具体生活学习状况,努力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最后,敬请研究生处、各位老师对我们接下来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2020辅导员年终工作总结3来学校工作已满一年,在院系各位领导、老师和同事的关心指导下,自己尽快的从学生转变为老师的角色,使自己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为一名普通辅导员,日常工作是琐碎的,是平凡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辅导员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更是重大的,辅导员工作的好坏可以说影响到一个学生将来的发展。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有理性的思维、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要求我们对学生要有满腔的热情,对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现结合本人20_-20_学年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一、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同学们刚踏入大学的校门,对学院的各个方面都是好奇的、憧憬的,但是又存在着很多的不适应,经过几个月的生活,大家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一些还在迷茫及不适应中的同学,我找他们进行单独谈话,讲解各种道理,鼓励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是直接就业还是参加专升本,做好自己在学校的规划,使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而不是虚度年华,浪费青春,在开主题班会时,尽量找一些正能量的话题,不断的引导他们多考虑以后的生活,就是所谓的理想,做好现在的,安排好以后的,不至于让自己迷失方向,失去动力。利用多种渠道与班里的每位同学进行沟通,谈心,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奋斗目标。针对班级中学习拔尖,但家庭贫困的学生,帮助他申请勤工俭学的岗位,让他们申请国家助学金,缓解学费压力;对于对专业没有兴趣的,打算换专业的学生,耐心疏导,讲明道理,帮助他认识到认真学习也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对于他们的感情生活,我会适时的引导,对于恋爱持不鼓励也不压制的态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算平稳,对于遇到感情问题的同学,跟他们进行交流,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树立“遇事不惊,处事不乱,不急不躁”的心态。

二、积极做好系部的学生资助工作和就业工作

(1)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和学院关于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相关要求,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和我系负责资助的老师们顺利完成了20_年度年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大江校友爱心助学金和“光清”爱心助学金的评选活动,所有评选都面向全院师生公开公示,没有学生投诉现象的发生。

(2)严格按照各级领导的要求完成我系20_届毕业生的就业率统计汇报工作;完成了20_届毕业生的就业证明函的收集整理工作和20_届毕业生就业派遣及报到证发放登记工作以及20_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度调查统计汇报工作;完成了20_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就业单位的落实、毕业生就业双选会的举办,毕业生顶岗实习离校手续办理等工作。

三、班级活动组织参加情况

(1)坚持学院的主题班会制度,增进了与学生们的感情。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社会事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能积极组织本班同学认真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并且每次的活动都给予参与。包括运动会,元旦晚会,社团活动等。

(3)针对本班学生性格偏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在主题班会开展时,鼓励大家展示自己的另一面,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丰富了大家的课余生活,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四、积极推进文明宿舍建设

宿舍是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也是我们关系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阵地。本学期来,我经常深入学生公寓,关心学生生活状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研究学生身心特点,关心困难学生,会找一些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及思想状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五、配合学校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提升自身素质

从入学以来积极配合学校、学院各项活动的开展,包括新生军训汇演、宿舍寝室的评比、运动会的展开等一系列活动,另外,汽车系举办了元旦晚会等联谊活动,这些活动为不同专业的同学们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而且在收获友谊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很好地提升了学生们的自身素质。

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理论知识素养还有待提高

虽然本人积极学习,并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但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理论水平还很低,难以确定研究方向,研究能力还处于较低层次,倍感自身知识积累的有限,需要自己继续严格要求,并进行持之以恒的学习。

2、工作经验不足,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工作中,由于自己工作经验的缺乏,对一些刚接手的工作还完成的不到位,只能一步一步地摸索前进。在日常工作上,还有很多缺陷。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改进。

以上是我对上一学年的工作进行的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进行踏实细致的工作,不断的积累经验,坚持学习与进步,进一步提高、锻炼、完善自己,从而更好的胜任工作。

2020辅导员年终工作总结4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本着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以学生的思想教育,学风建设为工作重点开展工作。使原控制系08级的学生顺利的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适应新学期的大学生活与大学的生活节奏合拍。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今年6月全校顺利地进行了院系的合并工作,在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对我个人的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今年9月份开始伊始,我接管了原计算机系20_级的1学生。这对我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通过一学期的磨合与了解,我已经基本了解了这批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我的工作思路与方式方法,较好的完成了工作的交接。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自身的理论学习

政治辅导员自身的思想素质理论水平是从事这项工作的理论基础。在日常工作中我力争多学多看,使自身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坚持在工作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宗旨,熟悉国家政策和学校的中心工作,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在作风上我努力做到严,实,精三字方针。严就是对工作,个人要求严,对学生工作不马虎,不松懈,不拖拉;实就是工作要实实在在,表里如一,按客观规律办事;精就是对工作精益求精,不应付。与此同时我不断的加强个人修养。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辅导员我首先要做到光明磊落,正大光明,说道就要做到,并要有宽广的胸怀和耐心的解决问题的态度。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我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了第一位。当前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育目的就是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体现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使学生得到尊重和重视。为了使这项工作更好的落到实处,我非常重视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和兴趣爱好,本着先疏后导的原则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我刚接手计算机专业03级的两个班的时候,我们彼此是非常陌生的。03级的学生已经经历一年的大学生活,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已经有了初步的定型。为了消除他们思想上产生我在工作上和感情上会产生厚此薄彼的想法,从开学初我分班召开了班会,走访宿舍,找学生谈心以及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了解。这些工作不但消除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感而且使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的思想动态,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部分思想上比较松懈,有问题的学生,我先摸清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其兴趣爱好,想其所想,然后给予一定的引导,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其中一部分学生已经端正了思想。同时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因受自身条件,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而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我采取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有点到面力争使每一位同学在思想上能又一个健康,稳定的发展方向。

另外一方面我还建立了每月一次的班会制度,在班会上总结过去一月的问题,指明下一月的努力方向。事实证明,例会制度的效果是明显的,长久的。我也非常重视媒体宣传的作用,以班为单位订阅了大量的报刊,杂志使学生们及时了解国内,外各项时事,利用政治学习时间进行讨论,分析,形成一个良好的班机思想氛围。

2020辅导员年终工作总结5一年来的工作当中我觉得非常的充实,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我还是感觉非常的有意义的,我在工作当中也是保着一个好的态度,作为一名辅导员这是我的职责,带大二的两个班感觉还是非常忙的,这一年来我也是进步了很多,平时忙碌的工作让我觉得非常的有意义,这给我的感觉也是非常好的,虽然到了年底了,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回顾一下近期的工作,这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对于这一年来的工作我也总结一下。

作为辅导员,我认为这非常的重要,应该要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保持一个好的状态,对于过去的一年也应该要吸取经验,现阶段带大二的学生虽然平时的工作比较多,但是还是一直在坚持做的更好,一年根据学校相关指示,完成好任务,做好工作规划,每周按时的查课,对于迟到旷课的行为严肃的处理,提高班级班风,让班干部带头做好,管理好班级班干部是最直接,一年来我也是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我也知道我应该要往什么方向发展,这一年来的工作当中我认为我是做到了这一点,在未来的工作当中我也一定会继续努力的,除了这些之外,及时关注学生在学校的状态,是不是按时的上课,晚上在不在宿舍,不定期的查寝,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的处理纠正。

这一年来大多的时间还是花在了学生身上,每天关注学校相关工作指示,在工作当中重要的还是学习和经验,作为一名辅导员应该要虚心的请教,怎么去做好工作,怎么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这些都是我需要去学习的,这一年来我也是在不断的调整好这些,一年来我也是认真的做好了很多,通过这样的方式我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在这方面我觉得我还是做的比较好的,这是非常有意义的,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和周围优秀的辅导员学习,我一直都非常重视这些,对我而言这都是需要慢慢去做好的,工作方面不断的积累经验,让自己变得更加有能力,这也是一种方式,在未来的工作当中还是需要进一步努力。

篇8

高等医学 精英教育 教学质量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时代。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高等教育适学人口减少,教育培养成本加大,高等院校增设、升格等导致竞争加剧,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院校已经由规模扩张为主转向以内涵发展为主,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决定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生存发展的关键,已成为社会、家长、学生选校、选专业的重要因素。

本文以昆医海源学院为例,探讨提升高等医学“精英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些路径。

一、竭力改善办学条件

在昆明医科大学和昆明富达发展实业集团及海源学院董事会的领导、支持、帮助下,海源学院依托昆医的品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党政管理,得益富达集团的大力建设,已走过了12年的办学历程。

海源学院现拥有昆明市嵩明“杨林校区”和高新开发区“高新校区”两个校区(“一院两区”),“杨林校区”为主校区。两校区已投入使用的办学用地698.2亩,建筑面积29万多平方米;拥有图书馆大楼、科技实验大楼、容纳5000余人的多功能“文化艺术中心”和校园网、计算机室、电子阅览室、100多间多媒体教室、两块塑胶田径场等一系列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

学院建立了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和比较完善的院、系(专业)、室(教研室、实验室)教学组织系统。设有一馆(图书馆)、两部(人文社科部、基础医学教学部)、八系十四专业(临床一系、临床二系、临床三系、护理系、口腔系、药学系、公卫系、文理系等),拥有13个公共课教研室、13个基础医学教研室、11个专业综合教研室,17个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40万元,生均5250元;共享昆明医科大学16个专业、10所附属医院、40多所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实习基地优质的教学资源,并拥有海源学院附属医院――石林天奇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健教所等多个实践教学基地。

学院设有十四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医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等5个学科。其中,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口腔医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院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7363人。

二、突出营造浓厚的“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办学工作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具有办学及其教育价值的导向、熏陶、凝聚、激励、认识整合等功能,对学生成长成材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海源学院建院以来就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尊师重教、热爱学生,倡导“公道、正派、正气、务实、敬业、勤奋、追求卓越”的作风,努力让师生员工在主流社会价值导向和舒畅愉快的人员“生态环境”中工作、学习、生活。

11年来,学院通过“制式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并加强《海源学院简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和各类宣传橱窗、视觉标识系统的建设,有序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报告、政治理论讲座、文化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塑造“海纳百川,博极医源”的校园精神,营造浓厚的高等医学院校文化氛围。

文化建设中尤其注重尊师重教文化的点滴具体养成。学院从大一新生入学教育起就不断教导学生尊师长、有礼貌,“要从见到老师就主动喊老师好!从上课排山倒海般地喊老师好,下课整齐地喊老师再见”做起;不断培育“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喜爱学生”的优良师生关系。

全院“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倡导党政工团学各部门学习教学、研究教学、关心教学、支持教学、服务教学;经常强调“不为教学操心的院、系领导,不能算好领导!”日常工作中叫响:教学工作是“推上坡车”,“不推即滑”!旨在不断地“推”教师,“推”学生!

三、“推教师”:以教师为办学第一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凸现教学工作中“以教师为主导”

院校教育中,教师承担着组织教学、培育人品、教授知识、带训技能等不可替代的重任。所以,教学必须“以教师为主导”!这就要求不断加强师资建设、提升师资水平。

三本院校的教师多是“爷爷奶奶带着一群孙子孙女”,普遍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急需提升、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如海源学院有专职专任教师222人,占全院专职专任教职工数的55%。其中20~30岁的154人,占69.4%;31~40岁的42人,占18.9%(40岁以下的占88.3%);41~50岁的7人,占3.2%;51~60岁的6人,占2.7%;60岁以上的13人,占5.9%。

根据学院的特点和实际,采取了如下主要措施:退休的赶快请来!年轻的抓紧招来!社会的主动聘来!

(一)积极遴选优质教师。学院积极面向社会招聘专职专任教师,硕士及以上学位者、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同时,面向合作办学单位聘任了1300多兼职专任教师。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学期分两批组织专职专任青年教师试讲,一般是7名及以上专家评委,2/3评委通过者才可以上课。

(二)切实开展师资培养。学院建立了青年教师三年师资培养制度、骨干教师评选制度、讲课(实验技能)比赛制度、科研奖励制度等,设立了师培、科研、进修学习、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等专项经费(在职获得硕士学位一次性补助学费2万元,在职获得博士学位一次性补助学费3.5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师培和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坚持开展集体教研教改活动。学院每两年各组织青年教师、实验技术人员“课堂教学比赛”“实验技能比赛”1次。教学及教研教改的成绩与分配、表彰奖励、晋升挂钩。各教学部、系(专业)、教研室、实验室,按学院要求,每月均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认真研究教学理论和方法,经常备课、说课、试讲等,并根据专家、领导、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不断地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强化教学过程监管

我们坚信:只有过程的高质量,才会有成果的高质量。

1.抓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长期坚持了教研室、系、院三级领导、教指委专家教授听课制度和每月学生评教制度,制作了规范、统一的听课表。听课意见、建议和学生的意见,原汁原味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促进教师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

2.实行了课后基本作业量制度。为保持一定的学业压力,“拉动”低年级学生课后上自习,学院规定公共课、医学基础课各门课程,每月至少各布置两次课后作业,教师必须认真批阅并计入“教学基本工作量”,既有效促进了学生上晚自习,又促进教师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

3.有量、有质的要求,抓好实验课、见习、毕业实习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学院对各实验课编写了实验教学大纲,完善了基本实验内容(教学实验项目设置及次数)的设计,对各实验室课有了基本的内容、次数和质量要求;对非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专门安排时间,提前安排学生到医院、药厂、卫生管理部门、疾控中心、医保机构、医药研发销售企业单位等参观、学习,扩大学生的视野,超前增强理论知识和感性认识的结合,并撰写见习报告,计入学分;毕业实习有专门的“毕业实习规程”,如要求每位医学专业学生完成规定数量的“病种”和“操作”次数,严格各科目实习轮转和出科考试(政治思想、理论、技能操作等),定期组织大小讲课、讲座、教学查房、病案分析,并经常组织专家教授到各医院巡查、指导等。

(五)严格考试,认真分析考试成绩,查找“教与学”的问题

1.坚持期中考。一些高校早已不进行期中考了,我们认为针对“三本学生”,坚持期中考,“敲打”一下,促进学生“经常抱佛脚”,总比“从来不烧香”好的多。所以,海源学院一直坚持期中考试。考后,组织专家教师对学生考试情况质量分析,及时组织召开全院师生座谈会,师生面对面交流,互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很有利增进师生了解,促进教学相长。

2.坚持期末考试后教学分析制度。各课程期末考试后,均认真组织专家教授和教师对期末考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向教务部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写出分析报告。

四、“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加强学风建设为基点,突出“自觉、刻苦、坚韧、诚实”学习习惯的“教育和养成”

办学,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教与学”是教学工作不可偏废的两个重要方面,相辅相成,必须“两手都要硬”;只有教师的热心,没有学生的用心,何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毋庸讳言,三本医学生与“一本”“二本”的学生是有较大差距的。这个差距不仅是表现在“高考”分数少几十分至百多分的差距上,更重要的是一种“自觉、刻苦、坚韧”的学习习惯的较大差距。因此,我院一直强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功夫,首先要体现在学生学风上;要围绕学风,抓教育、抓管理、抓良好学习习惯的点滴养成。

针对当代青年学生,尤其是90后三本医学生的实际,我院着重:

抓教育:促进学生认识、醒悟学习的意义,激起内心的学习愿景。

养习惯:创建集体学习行为和规章纪律约束的外界影响和压力。

行措施:学习表现、成绩与助困、评优、入党、提干、入选社团、就业推荐挂钩,学习不好的学生不能评选优秀学生;各学习阶段筛选进入。

(一)抓三早(早起、早操、早读)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多年来,院学生工作部和团委、各系学办和党、团总支、值班辅导员,按学院要求每天检查“三早”情况,促进学生养成早起、早操、早读的好习惯,起到了较好的成效。

(二)查上课、查晚自习。海源学院建立了教务部、学工部、系学办每月至少两次随机抽查学生上课和辅导员(班主任)每晚抽查学生上晚自习的制度,并把抽查书面记录全院传阅,对旷课学生进行全院通报批评,对到课率低的班主任进行“约谈”,促进了各系、各专业、各班主任加强学生管理,督促广大学生养成按时上课、上自习的良好习惯。

(三)注重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刻苦上进

家长最关心孩子,学生也最听家长的话。学院注重发挥学生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规定班主任(辅导员)定期电话联系家长,每学期给家长一封信,向家长报告学生的各科成绩、思想表现和政治进步等,保持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听取他们对学院的意见和建议,增进学生家长对学院的认同、理解和情感,促其关心和督促学生学习。新生报到时,邀请新生家长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和入学教育,参观校园、教室、宿舍、食堂、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等教育教学设施和环境;邀请家长参加表彰大会和毕业典礼。对于成绩较差或者严重违纪的学生,由班主任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共同寻找帮助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办法;学生延长学制、毕业实习等大事注意听取家长意见等,构建了“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

(四)维护高等医学“精英教育”声誉,学籍管理中严格实行“各学习阶段筛选制”

1.择优转专业。通过高考招生进校后,不少学生及家长“热衷转专业”。学院因势利导,努力把学生转专业的希望转化成刻苦学习的动力。在省教育厅帮助下,学院实行,新生入校就读一年后,考试成绩平均在85分及以上者,可申请转专业。

2.公共课、基础课补考后“挂科太多”,不能进入临床及专业课学习。学院主校区迁杨林后,高新校区用作临床及专业教学,学院据此实行了两段式教学组织管理体制。各专业在杨林校区学习公共课、基础课2学年左右后,再到高新校区学习、见习和毕业实习。学院就势规定:公共课、医学基础课,期末考及补考后,仍有3科及以上不及格者,暂不进入高新校区学习,留在杨林校区重新学习。挂科降至2科及以下,才可以进入高新校区学习。

3.临床暨专业课补考后“挂科太多”,不能进入毕业实习。临床暨专业课,期末考及补考后,仍有3科及以上不及格者,暂不进入毕业实习,留在高新校区重新学习。挂科降至2科及以下,才可以进入毕业实习。

4.毕业实习、毕业考、毕业论文不合格者,暂不能毕业。

五、取得的初步成效

很多学识和技艺的成就取得,多不在于有多少“高新”的举措,更在于对教育规律中重要基本点的坚守、平凡地不断重复与改进、持之以恒地努力!

经学院长期坚持从“教与学”两大方面各关键环节上,重过程,抓具体的一系列认真管理,加之学院多年来不懈开展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科技及社会实践活动、就业指导等,有力地保障了学院教育质量和水平,人才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在已毕业的七届5362名学生中,有1900多名学生在海源学院光荣入党,占毕业生的35.4%以上。

篇9

关键词:五年制;高护专业;课程体系

收稿日期:2013-10-06

基金项目:江苏联合职业技术课题“五年制高护专业‘一目标四模块多方向’课程体系研究”(B/2012/07/026)的阶段

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汉锋(1974-),男,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主要从事课程教材教法和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什么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主要由特定的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所组成。课程体系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目前,通过对我国五年制高护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研,发现我国五年制高护专业课程体系存在如下问题。

一、课程体系的定位与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有偏颇

五年制高职涵盖了普通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两个学习阶段,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这两个阶段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既要保证高中文化基础课又要保证相关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因此,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的定位和安排上难免会出现偏颇,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也不例外。加强五年制高职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首先要认识其本质特征及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根据其“内涵”进行合理定位,明确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五年制高职教育与普通高职教育之间的差别。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招生对象是应届初中毕业生,是一种基础性、高等性、职业性并举的特殊层面上的高等教育类型。五年制卫生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以产学合作为途径,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卫生类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上要区别于医学院校和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下要有别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笔者认为,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培养出的护理人才,应该比中职教育具备更深厚的理论基础,比普通高职教育具备更强的实践操作技能,这样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懂技术的人才很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一定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

二、课程体系缺乏地方特色

职业学校要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青睐,需要建立自己的logo,产生品牌效应,除了挖掘学校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外,在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只有狠抓内功,办出特色,尤其是地方特色。我国幅员辽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一样,各地均有各自的特色,五年制高护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防止“特色学术化”和“特色理想化”,要依据地方特色,积极参与市场调研,了解市场的现实岗位需求,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医疗资源、护理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当地的病患特点、学校条件、师资力量等诸方面定位和指导自己的护理专业和课程体系,开设出特色专业方向和特色髙护课程,也要分析市场的未来发展动向,主动接受市场的调控,从而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体系服务地方的功能。

三、课程体系的理念未充分关注个性化教育

课程是为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服务的,其宗旨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和“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从课程结构到课程内容,再到教学方法与过程上,应多增加人文关怀因素。但我们“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大多体现在尊重、关爱学生人格上,由死板的知识形态走向鲜活的生命形态,开始由知识本位向学生的情意、能力本位转移,这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也是大家做得相对比较好的地方。由于学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不能再把学生作为一种工业原材料制造出统一的标准件产品,因此我们要把“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重点关注在学生个性化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人尽其才。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中要让护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课程内容、专业方向、实习单位和工作岗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技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课程开发的主体相对单一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市场运营机制的影响,国家、地方、校本职业类课程遍地开花,同一门课程也会出现较多版本,这本无可厚非,但同质性、劣质性课程难免泛滥,不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严重浪费,更有可能部分课程会流进学校和课堂,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目前,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课程的编写大多是一线教师,即使他们来自不同兄弟院校且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但要编写出完全契合的课程并非易事,要考虑到国家方针政策、市场需求、工作实际、学生情况、配套资源等各种因素。笔者认为,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要在护理行业专家、课程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在学校相关领导的支持和推动下,同行教师及工作一线技术人员共同负责完成,还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最后在大家的共同研讨中加以改进完善。国内知名出版社对于护理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编写要求一般都很高,但其他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在开发的时候,主体一定不能单一,应该集思广益、通力协作,真正让课程不仅作为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载体,更是学生接轨和融入社会的桥梁。

五、课程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目前,高职护理教育分为普通文化课、医学基础课、护理专业课(包括理论与实践)三大块,按3∶3∶4的比例分配课时。内容上,普通文化课偏深、偏难,应用性差;医学基础课知识过细、过繁、过于强化学科;临床专业课偏重于医疗,忽视护理专业特色,而且各门学科之间未能很好融合。比例上,医学基础课比例偏大,人文社会学科和临床实践课比例偏小;必修课多,选修课少;重知识的传授,轻良好医德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结构上,各门课程都为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而各自形成体系,忽视了课程之间的交叉渗透,不必要重复的现象较多。因此,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应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市场特点等方面构建独特的课程体系,打破壁垒森严的学科界限,适当压缩普通文化课和医学基础课的理论课时比例,增加护理实践课时比例。同时,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护理除了传统的临床护理方向外,还会生出许多分支护理方向,如涉外、社区、老年、围产护理等方面,要促进护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对我国护理事业做出相应的变革。

六、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相关性低

五年制高职护理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应该以职场化环境为依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追求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因此,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开发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及课程的实施中,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学中,更应关注与工作任务相关的职业技能的培养,要根据护士职业素质和能力需求设置课程门类,根据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内容,根据岗位的工作过程确定课程的内容序列。目前,理论课还占着非常大的比重,实践性课程比重还不够,实践性课程所占比重要达到总课时一半以上,甚至高达三分之二。为此,必须增加实验、实训、见习、强训、实习等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尤其是与工作任务相关的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护理认知见习、卫生保健见习、护理实践实训、专科护理见习、护理实践实训、护理技术强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还要重视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养成。

七、课程实施中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尚待加强

职业教育的教学应突出就业方向,加强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学是实现这一要求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五年制髙护专业的教学虽然改变了以往讲授法这一单一的授课方式,提倡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等。但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教学素养的参差不齐,教学情境是否贴近临床,授课内容是否契合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教学效果是否培养了必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明确在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情境中,通过创设临床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包含大量工作任务且题材新颖的案例、项目、问题,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八、双师型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2004年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提出了“双师素质”的概念,即:“双师素质教师是指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2)近五年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己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对照条件,我国五年制高护专业的“双师型”师资数量和占比普遍不高。校内教师虽然有了中级职称,但普遍缺乏企业的工作经历,从行业、企业聘请的校外兼职教师中,有了丰富实践经验,却有可能缺少教学经验。这就需要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把校内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培训,将学校待聘企业技术人才送到师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从中选出真正兼具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合格“双师型”教师充实到师资队伍中去。

鉴于我国五年制高护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定位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医疗资源、病患特点,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个性需求,以“必需、够用、实用”为指导,在课程开发和建设上群策群力,设置与工作任务相关性高的课程,力争做到内容和结构的科学合理性,采用与工作过程相契合的教学方式,同时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辅以合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强有力的管理队伍作保障,做到通识教育和个性教育的统一,一定能培养出“专深型”和“宽专多能型”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汉锋.卫生高职学校内涵建设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

育,2010,28(13):11-12.

[2] 张龙禄,祁义霞,冯小君,王丽.高职护理教育核心能

力课程整合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8):

133-135.

[3] 蒋培余,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护理本科实

践教学体系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6):

506-508.

[4] 袁晓初,张利.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力研究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117-118.

To the Five-year Nursing Professional in China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rriculum System

ZHOU Han-feng

篇10

1.课程性质和对象“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课是面向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开设在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这时学生还未接触到其他的相关专业课程,对专业知识了解很少,认识还比较模糊。通过对新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很好或较好,将来很有前途或者前途较好,选择本专业就读的原因是基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大多数学生希望毕业后能够继续深造(考研)以及从事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工作。但调查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并不是很了解,甚至对专业的认识很模糊,他们就读本专业的原因是由于考试分数和家长的影响等。同时,通过对近年来本专业的学生就业去向进行分析,发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环境专业毕业学生主要在以下几个行业就业:国家各级环保部门和科研单位,就业人数在10%左右;环保(含咨询服务)公司、工矿企业、设计单位等,就业人数在70%左右;考取研究生等继续深造者,占10%左右;自谋职业或者从事与本专业关系较小者占10%左右。说明大多数学生主要就业于环境保护及相关行业,并且近年来环保行业人才需求节节攀升,但其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与学校提供的毕业生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学校不能全面满足其需求。

2.课程特征“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与公共选修课“环境科学概论”从课程性质上讲是不同的,一个是面向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入门必修课程,一个是属于普及和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与理念的公共选修课程。但是,对于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而言,由于刚入校他们的基础跟其他专业的学生基本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这就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材选择等方面带来了诸多问题,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学内容来讲,主要的环境问题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和物理性等方面的由来及其发展趋势仍然应当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又要与公共选修课程有较大的区别。从教材来看,现在有关环境科学概论/导论、环境工程概论/导论方面的教材较多,但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的可选教材很少。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既要为学生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又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以后四年大学学习有一个全面和大致的了解与认识,还要培养和吸引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与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选择方面给教师提出了很大的难题。一方面,讲的内容过于通俗和平淡,就容易使本课程成为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另一方面,如果讲的太多、内容太深入,又可能会导致把后续课程的内容提前讲授了,对后面课程的学习产生影响。因而,对本课程进行深入的、全方位的教学探讨和改革十分必要。

二、“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目前,高校所开设的“环境科学概(导)论”课程涉及的内容多为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基础知识,是环境专业学生的专业入门课程,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将来深入学习其他的专业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该课程涵盖了环境专业学生所要学习的大部分知识内容,可为他们将来深入学习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今后本课程的设想,拟进行以下方面的教学改革:

1.教学队伍的组织以前认为导论课程不是专业课程且内容较浅,任何教师都可以讲授。但经过几年的教学发现,该课程实际上是在教学上很难把握的课程,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可以上好的。因此,现在在安排教学任务时,要求选派在环境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承担该课程,并且派辅助教师进行相应的课程网站建设以及课外活动等。

2.课堂教学组织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具体开展了如下工作:(1)开展案例教学。采用典型案例充实教学内容,是改进“环境科学与工程”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将世界上发生的一些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或者学生身边接触到的一些环境污染事件作为案例进行剖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增强学生对这些事件的感性认识,为以后通过后续课程的学习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做准备。这一阶段,学生还不具备较多的专业知识,主要是通过学习、构思和考虑可能有那些方法和途径去分析与解决这些环境污染问题,并通过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逐步设计和实施相应的解决方案。针对当前国内外出现的环境问题组织学生观看与该案例相关的专题视频录像或教师提出案例讨论主题后,要求学生按组在国内外期刊上独立查阅相关主题文献,进行课堂汇报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对“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出现的机制和防治对策”的讨论,可使学生了解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特点、生物化学和生态演化过程与发生机制以及湖泊富营养化产生的生态学原因等。从而培养学生查阅文献、阅读文献和分析文献的能力。(2)热点问题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当今全球范围内出现的热点环境问题。如自2000年以来,各国开始广泛研究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ingChemicals,简称EDCs)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简称POPs),这些物质会影响生物的内分泌系统,并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近几年在环境中逐步发现并引起关注的医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harmaceuticalandPersonalCareProducts,简称PPCPs),它们在环境中的种类逐渐增加,并且对人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还未可知,值得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课程中增加这些热点问题,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引发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思考。新知识的补充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为他们将来学习专业课程或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基础,可以强化学生对于本专业将来就业去向的认识,并在今后有意识地学习相关知识来解决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问题。(3)开展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或课后设置一种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研究、探索,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和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教学法启发学生去发现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从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也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忽视对知识的理解、思考和引申过程,更不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与训练的缺点。一般采用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在课程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启发学生结合自己对环境的观察、分析和调研等提出相应的问题。并且随着学生以后知识学习的深入,他们可以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逐步寻找答案,不断丰富专业知识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到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时可以自己提出和选择自己希望做的题目。在进行问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正确的启发、引导、点拨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教师的全方位参与和帮助。

3.课外教学活动(1)网络平台交流。课堂上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动画影音和信息量大的特点为学生展示了有关历史和当前环境问题的立体图像。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大量的资料需要通过课后网络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如动画模拟各种环境污染物在大气、水、土壤、生物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迁移、转化、等方面的影音图像,可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分析这些环境问题的由来和危害,考虑并初步设计关于其治理措施和方案。在课程网络平台上可进行师生交流和讨论,增加师生互动,随时与学生进行网络讨论,也可节省课堂时间,还可以进行有效的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的学习活动,包括专题讨论、网上协作、网上练习等。(2)组织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国自古就存在“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子《道德经》上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了环境科学的主题,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基于此,课程进行中让学生投身于大自然之中,开展与环境密切相关的考察和调查活动,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结束语